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采购管理的难点

采购管理的难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13 09:24:4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采购管理的难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采购管理的难点

篇1

铝合金轮毂属材料密集型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辅材料多达上万种。其所使用的油漆是喷涂于轮毂表面的那层金属漆,只占采购品种的很小一部分。笔者为什么单单提出油漆采购计划管理呢?因为油漆采购计划管理和其它物资的采购计划管理相比,有其特殊性,管理难度比其它物资要大得多。

笔者走访过多家铝轮毂厂,发现油漆采购管理都是每家轮毂厂所头疼的事情。每家轮毂厂在油漆管理过程中,存在两个极端,一方面油漆的积压率、报废率太高,同时还占用大量的库存资金和库存面积;另一方面,油漆还经常性断货,对于从国外进口的油漆,还存在超额运费,每年要花费大量空运费,来紧急采购油漆。

本人在铝合金轮毂企业管理油漆采购计划10余年,积累了一些实用的经验,供大家分享。

一)油漆采购管理的难点

1)油漆是铝轮毂重要的原材料。没有油漆,生产就不能进行,就不能保证轮毂的正常交付。

2)油漆的单价高、采购量大,而保质期短,过期则失效,极易造成大面积浪费。

3)油漆都是根据汽车厂的要求而定制的,基本上是一种轮型一种油漆,不具有通用性。如该轮型停产,相应的油漆则造成积压浪费。

4)油漆的用量完全取决于轮型所应对的汽车的销量,而汽车的销量起伏大,很难预测。

5)油漆厂大部分是在外地,生产周期和采购周期长,且基本不备库存。

铝轮毂厂所使用的其它物资,如铝锭、包装物、燃料等物资,虽然采购数量和采购金额比油漆要大得多,可是没有上述这些特点,采购计划管理难度比油漆要小得多。

二)油漆采购管理过程中所必须掌握的信息

1)轮毂的销售计划、生产计划

作为油漆管理者,一定要与销售部、生产部实时进行沟通,了解轮毂的销售计划、生产计划和新产品的开发进度。特别是销售计划中的未来三个月销售预测、新产品量产信息、增量信息、减量信息、退市信息,要重点关注。这些信息每周都在更新,因此要每周关注这些信息的变化。

轮毂的销售量完全取决于该轮毂所适用的汽车的销量。现在每款车型的寿命越来越短,通过对轮毂销售信息的了解,来做好应对措施。油漆采购周期较长,当该轮型产量增加时再准备油漆,往往措手不及;而当轮型产量下降时,再按原计划量准备油漆必将会造成油漆的积压浪费。

2)每种轮型的工艺和油漆的单耗

油漆的单耗取决于轮毂成品率、生产批量、喷涂方式、油漆固含量、粘度和所喷轮毂的漆膜厚度、轮毂上油漆喷涂面积等因素。

每种轮型的成品率不一样,油漆消耗量也不一样,轮型刚开始生产时成品率往往较低,油漆的单耗就会升高,随着成品率的提高,油漆的单耗就会降下来。生产批量对油漆的单耗也有影响,生产10000件轮毂的油漆消耗量和生产1000件的消耗量不一样,这也要考虑。手喷和机喷,油漆的单耗相差很大,手喷时的油漆单耗比机喷时要省一半以上。油漆固含量、粘度和所喷轮毂的漆膜厚度也会对油漆单耗产生影响,固含量高、粘度高的油漆就会省漆。轮毂上油漆喷涂面积这个参数也很重要,18寸轮毂的油漆消耗量当然要比14寸轮毂的油漆消耗量要大。

3)油漆库存量

要了解油漆实时更新的库存量,这一点非常重要。对于油漆的库存量,最好亲自到库房去落实。每天盘点必然能发现油漆使用的各种规律,及时分析是否订货、何时订货,确定最佳订货时间和最佳订货批量。

4)已订货物资在途情况。这需要实时对物资在途情况进行监控,如何时发货、发货数量、何时到货、司机联系方式等信息。

5)油漆采购周期

油漆的采购周期不是固定的,而是经常变化的。影响采购周期的因素有油漆厂的成品库存量、原材料库存量、生产状况、订单状况等因素。如果油漆厂有成品库存,直接发货即可,采购周期就不包括生产时间;如果油漆厂没有原材料,采购周期还要加上采购原材料的时间;如果油漆厂订单紧张,生产时间必将拖延。这些因素都必须要考虑到。这就需要实时与油漆厂进行沟通,并对采购周期进行更新。

三)油漆订货策略

1)根据三个月销售预测,设置油漆的最低、最高安全库存。

在掌握以上这些信息后,可得出的油漆在未来三个月的大概用量。因生产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就要根据三个月用量、采购周期来设置油漆的最低、最高安全库存,并建立库存预警机制。当库存量、在途数量低于安全库存时,就必须要进行采购,来规避断货风险;当库存量达到最高库存时,就要停止采购,规避积压风险。

篇2

采购的本质是资源从供应者转移到用户手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转移,首先是资源的所有权的转移,其次是资源的实体的转移。前者是商流,后者是物流。采购过程就是这两者的完整结合,缺一不可。采购是一种经济行为,企业要追求采购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要使用科学的采购方法,不断的降低采购成本,以最少的成本去获取最大的效益。

1.2项目采购管理

项目采购管理是整个企业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项目采购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甚至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有效的采购管理可以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业主的满意度,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项目采购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在正确的时间,以合适的价格购买良好质量的原材料、服务和设备。它包括采购需求确定、采购方式选择、采购合同签订、财务结算及采购验收等的整个采购过程的计划、组织、指挥和协调的管理活动,有效的采购管理可以为大多数现代企业做出显著贡献。

2材料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材料采购管理在工程项目中的作用正明显增强。材料采购管理的主要作用如下:首先,材料采购管理对于材料供应和质量有保障作用;其次,它对于材料成本起着控制作用,在总成本控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后,选择成本低性能优的材料是采购管理的重要目标,尝试物美价廉的新材料是有效降低成本的方法。因此,材料采购管理能促进新型材料的开发应用。

2.1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材料采购管理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材料采购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材料采购基本由采购部门独立完成,材料采购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往往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采购计划制定不完善,或者有章不循,执行不彻底,采购价格受人情影响,如领导直接决定货物供应商,不考虑性价比,导致工程材料成本难以控制,货物储存管理混乱,出现丢失报废现象严重,存储货物不进行定期盘点或盘点后的结果不及时处理,责任不落实等;②材料采购管理人员履职不够。工程项目中材料采购一般由采购部独立完成,该部门权限过大缺少相应的约束机制。因此,采购管理人员的素质与采购的控制直接相关。在实际过程中,有极少数人为了个人利益与少数供应商串通一气,抬高材料价格,更有甚者以次充好,从中谋取私利。这样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更败坏了企业的声誉;③材料采购管理水平低。目前,大部分工程项目的材料采购工作都还是停留在手工操作的阶段,信息化程度低,不能对工程需求做出快速的反应。这样,必然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成本费用高、时效性差、管理不规范且难以控制。④采购信息管理难度高。由于工程项目需要的材料数量大且种类多,因此,选择一个最佳的供应商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意义重大。考虑到在材料采购过程中,采购方和供应商为了各自利益都会保留自己的信息,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这样不经提高了交易成本,也带来了交易风险,导致采购难度增大。

2.2解决问题的措施

针对材料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有效措施:①建立健全的材料采购管理体系。首先,材料采购计划包括了目标任务、采购原则、程序等,它是项目采购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严格控制材料采购计划的制定是项目材料采购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其次,采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具有风险大、业主要求严格等特点。因此,建立专门的采购组织队伍,与供应商达成战略联盟,得到最低价格。另外,专业化的队伍能极大提高工作效率,规范采购工作,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增大利润,增强项目部投标竞争力。②定期人员培训和考核。材料采购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与工作效率直接挂钩。因此,定期组织材料采购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同时,建立考核机制,定期对采购人员的业绩进行考核,将相应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落实到个人,并实行奖励机制,刺激员工的积极性。③建立材料采购信息系统。材料采购信息系统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等几个子系统模块。采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的事务处理,能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又能够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动态监控材料采购信息,能及时对采购信息的变化做出反应。④加强供应商管理。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相互信任、长期合作的关系,则供应商势必会提供更多的优惠,这样直接降低了采购成本。另外,长期合作的供应商进场材料质量稳定,验货的频率大大降低,降低了验货成本,也避免了进场材料质量不稳定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等问题。

篇3

一、供应商的选择模式

(一)供应商选择原则

在煤矿物资采购管理优化过程中,对供应商进行选择应当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供需双方之间具有良好的信任机制;供需双方能够有效实现信息共享;供应商可以直接对购买方产品的研发进行参与,并能够共同来探索解决分析和问题的途径;供需双方之间具有稳定而长期的供需合同;供需双方的目标为实现双赢。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在供应商的选择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选择具有成熟技术和高度专业化并且业绩较好、信誉度较高的供应商来作为合作伙伴;二是存在长期合作关系的供应商不在数量而要求质量,所选择的供应商应当具有坦诚的合作态度以实现双方的互惠互利;三是供应商的选择应当从多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不能为了节约成本或者缩短交货期而选择其他方面能力较差甚至缺乏长期合作意愿的供应商;四是供应商的选择应当以战略关系供应商、合作关系供应商、优先关系供应商、普通关系供应商和试验关系供应商这个从高到底的关系进行选择,如果上一层供应商可以满足物资要求则不对下一层供应商进行考虑。

(二)供应商评价体系的确定原则

煤矿物资采购管理优化中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价体系能够对供应商做出合理选择。在供应商评价体系的确定中,首先要坚持完整性原则。由于在选择合作伙伴过程中涉及到了众多的因素,所以有必要构建完善的供应商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中尤其是一些比较重要的因素即不能重复也不能忽略,从而确保能够对供应商做出综合且全面的评价并使评价结构具有客观性和合理性;二是要确保评价体系具有可扩展性与灵活性。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影响下,煤矿物资采购管理对供应商所提出的要求也会做出一定的调整,所以评价体系需要具有可扩展性和灵活性,确保评价指标能够以实际情况的改变为依据而做出调整。三是评价体系要具有简洁性。评价体系中的指标要具有完整性,即要求评价体系能够涉及到对供应商选择具有影响的主要因素,而如果把全部的因素都进行罗列,不仅不利于挖掘供应商的核心优势,同时也会给供应商的选择带来难度,所以简洁性对于评价体系非常重要;四是要做到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结合,从而对供应商做出全面的描述与判断。

二、物资采购管理

(一)明确采购管理的目标与职能

煤矿采购管理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证煤矿企业的物资供应;二是成为煤矿与市场资源进行联系的纽带。煤矿采购管理需要考虑的内容包括采购路线、采购价格、交货时间、价格影响因素、订单质量与数量、供应商可靠性与稳定性等。在煤矿采购过程中,原材料的成本减少可以让经营管理产生经济效益,所以在合适的时间以合理的价格通过合格供应商来完成材料的采购是煤矿采购管理的主要目标。具体而言煤矿物资采购管理的目标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适时适量。煤矿物资采购并非越快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由于存货量过多必然会导致高库存并增加保管费用,而进货过早也会使存储时间增加,同样会增加保管成本,所以煤矿物资采购需要做到适时适量;二是确保质量。煤矿物资采购需要确保能够到达规定的质量标准,从而满足生产的需求;三是费用最低。在煤矿物资采购中的各个环节都会涉及到资金运转,而通过对各个环节的严格控制与管理来降低费用是物资采购需要坚持的重要原则。

(二)准时制的实施

准时制的思想体现为在合适的实践、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质量与合适的数量来提供合适的物资。这种对策的实施能够有效的避免浪费或者高库存的出现,所以准时制应当作为煤矿物资采购管理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环境中的采购模式与传统采购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订单驱动。订单驱动让需求方和供应方以订单为核心来开展运作,从而实现同步化和准时化运作。当一个订单产生是,供应商需要即时开展物资转杯工作,采购部门也应当进行采购计划的详细编制,同时生产部门进行生产准备,采购部门将采购计划交给供应商后,供应商需要子较短实践中将物资发给生产单位。采购订单会依据生产需求而发生改变,所以这种方法能够对多变的需求进行适应,由此可以看出,准时化的采购可以强化供应链的敏捷性和柔性,供应链管理的集成性、同步性以及协调性也能够体现出来。

(三)物资采购活动其他方面的优化

在煤矿物资采购中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来对物资采购进行优化:首先要对招投标制度做出进一步的规范,以供应商的选择原则为基础来评价供应商并确定供应商,与供应商形成互惠互利的长期合作关系,从而确保双方能够共同解决物资采购中的问题并保持合作诚意;二是要通过教育培训和信息反馈来确保质量并进一步提高质量。当前物资采购中的产品质量由需求方要求来决定,所以质量管理工作要求需求方能够提出质量要求并让供应商明确需求,同时有必要给予供应商技术支持与信息反馈,从而确保物资质量能够满足需求方的要求;三是煤矿物资采购过程中可以积极参与到供应商进行产品质量控制以及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来。物资的需求方与供应方可以共同进行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从而有效确保物资质量;四是参与供应商供应计划的协调。供应商会同时与多个需求方具有业务往来,而有限的资源也必然会引起资源争夺的现象。在此背景下,煤矿企业有必要参与到供应商的供应计划协调中来,从而有效的确保供应链正常运行并维护煤矿企业利益;五是通过减少供应商数量来对供应商进行优选。供应商数量越少则对双方的合作更加有利。然而,煤矿企业在物资采购方面的需求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所以煤矿企业在物资采购中要根据实际的需求来对供应商进行优选并与少数的供应商构建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六是重视物资超市作用的发挥,实现采购到送货上门的转变,在此过程中重视对物资价格以及质量做出严格控制;七是联合库存管理的运用。在煤矿物资采购管理中应用广泛的库存管理办法包括供应商管理库存和联合库存管理两种方法,与供应商管理库存相比,联合库存管理更重视协调和合作的原则,合作双方需要共同参与库存管理方案的设计与制定中,并对供应链中的所有节点要求和利益作出考虑,这种库存管理方法具有风险共同承担的特点。联合库存管理中,供应商没有产成品库存,而库存在核心企业原材料仓库或者核心企业的生产线上,这种方法有效的实现了供应链中其他企业库存量的缩减,从而对库存控制的最优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结语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煤矿物资采购管理对煤炭企业的发展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煤炭企业需要从传统的物资采购管理向供应链管理意识转变,在对供应链管理方法和理念进行充分认识与利用的基础上推动煤矿物资采购管理水平的提高,并推动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以实现煤炭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仕敏.基于供应链理论的煤炭企业物资管理流程再造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6(08).

篇4

0、引言

材料采购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项目建设的物质基础,材料采购管理的水平,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进度、成本等方面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现有房地产行业精装修楼盘已成为今后发展的方向,这对于材料采购管理来说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所涉及的范围已经从原来的三大材料、大型设备等细化到了地面、墙面、门窗、电器、橱卫、五金、水暖、卫浴、空调、家具及饰品等近几十类上千种产品。所以做好精装修项目材料采购管理工作,是实现精装修项目管理的核心。

1、材料设备选型分析

材料设备选型分析主要是依据项目方案设计,通常我们会把项目分为外部设计和内部设计。外部设计针对的材料有外墙面砖、涂料、石材、窗户及空调室外机等相对于范围较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要以满足项目整体建筑风格为目的,同时窗户及空调室外机组则要考虑安装的位置,以保证整体外观的整洁性。内部设计涵盖材料就非常多,对于材料的选择要以绿化环保为主题,在实现功能性基础上做到以人为本,通过创新美观考究的外观、合理精致的空间布局、科学健康的设施和家具的布置,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有舒适感、安全感、归属感。

2、材料招投标管理

材料招投标管理是材料成本管理的第一步,通过招投标可以实现对多家产品的比选,从而选择出既符合项目风格要求又高性价比的材料设备。对于精装修材料的招投标管理,由于产品的多样性、不确定性及特殊性,使得我们不能延用原有的以价格评议作为主要评标标准来进行,要通过以企业实力、产品特点、产品价格及其它配套服务等几方面作为核算权重标准进行综合评议,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以最少的资源选择到最优的材料供应单位,从而保证材料质量及项目进度要求。对于中标单位的选择上要强调供应单位的专业性和履约能力,通过减少标段,加大标的,使供应单位做到主动让利,项目管理成本也能得以大大降低。

3、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一项融法律、经济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它为确保材料采购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精装修工程中合同数量较多,包括各标段、各专业的材料设备合同,施工合同等,所以合同签订时一要认真、仔细,除了要消除相关专业接口界线不清的问题外,还要对有关技术参数、产品规格型号、产品品牌、材质、颜色等有歧义,工程量清单中有漏项或项目特征表述不完整的情况说明。同时对付款方式,供货周期、安装周期及结算方式等重要的条款也要给予明确,以避免日后纠纷的出现。

4、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从设计前的准备阶段、设计阶段、采购阶段、施工阶段、到保修期的全过程序管理,它是一个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过程。而采购阶段的成本控制也是成本管理中最重要、最有效的环节。精装修工程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会出现交叉施工的现象,这也是成本管理的重点与难点,如果不能做好各专业的合理、有效、分层、分级及安装后的成品保护管理等工作,那么就会出现损坏、返工、延误工期等现象,这样无疑的会造成成本增加。再次还要依据项目设计定位、前期的成本测算等对材料、设备进行合理的选购,以下为基于项目成本压力下对各类精装修材料做的三种划分:

通过用以上划分方法也可以实现项目采购成本的近一步降低。

5、采购管理

由于精装修材料多而杂,采购工作量相对较大,所以对于精装修采购管理要把以下几点作为管理目标:1、要确保采购材料100%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及标准;2、要确保采购材料严格按合同要求进场,保证工程按质按期完成;3、要明确甲供材的种类及品牌;4、要最大限度的节约采购成本。对于甲供材料的选择贵精而不在多,抓住几个关键性要素,如地板、洁具、厨柜、石材、磁砖、大型设备等材料设备,它们占装修成本的50%左右。而对于那些家具、饰品等种类较多,且无标准要求的产品则可以选择一个有较大实力的单位集中进行采购。甲供设备、材料必须坚持以大渠道供货,招投标方式进行采购,这样既能保证工程质量,控制成本,也便于项目管理。

6、安装及验收管理

对于含安装的材料设备,验收合格前的质量、进度及成品保护均由供货单位负责,精装修总包单位予以配合。验收合格后,甲方、供货单位、精装修总包单位、监理公司共同进行质量验收,由供货单位和精装修总包单位办理移交手续。对于不含安装的材料设备,在材料设备进场并经甲方、精装修总包单位、供货单位及监理验收合格后,由供货单位与精装修总包单位办理移交手续。另外在装修工程施工前,应尽早明确装修进场总包单位移交条件,避免重复施工浪费。

7、结语

总之,精装修材料采购要以设计方案为核心,通过招投标、合同、验收等环节还实现采购成本的控制,但精装修工程又不能一味的追求降低成本,而是要以价值工程原理对材料设备的功能和成本进行综合评估分析,提高产品价值。

参考文献

[1] 方恩伟. 浅谈工程合同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建筑施工,2011(07)

[2] 骆中钊. 张仪彬.住宅室内装修设计与施工.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年.

篇5

1.正确认识战略采购

战略性物资是指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原材料或者未来价格预期会有较大的增长、预期未来供应紧缺的物资。

“战略采购”是“以降低采购物资的总拥有成本及提高供应链竞争能力为目的的一系列计划、实施、控制战略性和操作性采购决策的过程,目的是指导采购部门的所有活动都围绕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展开,以实现企业远景计划”。战略采购是以最低总成本建立业务供给渠道的过程,以系统分析企业采购为基础,通过持续培育供应商协作关系,建立起企业获取竞争性采购优势的一种采购模式从公司战略的实施角度来说,战略采购是支持企业战略及采购战略、供应链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包含采购策略的计划、制定、实施及控制的整个PDCA过程,它不仅仅涉及战略性物资,而是涉及所有采购的物资。

2.战略采购的原则

2.1供应链全过程总拥有成本最低

总拥有成本不仅仅是简单的价格,还承担着将采购的作用上升为全面成本管理的责任,它是企业购置原料和服务所支付的实际总价,包括安装费用、税、存货成本、运输成本、检验费、修复或调整费用等,甚至包括生命周期内的维护成本。

2.2 通过商业协商建立外部供应链上双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战略采购要求企业与供应商建立合作的伙伴关系,战略采购过程不是零和博弈,一方获利一方失利,战略采购的谈判应该是一个商业协商的过程,而不是利用采购杠杆,压制供应商进行价格妥协,而应当是基于对原材料市场的充分了解和企业自身长远规划的双赢沟通,唯如此方能从真正意义上建立供应链竞争基础。现代经济条件下市场必须讲求“服务、合作、双赢"的模式,互为支持,共同成长。

2.3 建立内部价值链上的协作关系

战略采购的战略性决策以供应链上的总拥有成本最低为目标,其决策必然涉及企业内部价值链上的各个部门的利益,同时要想实现总拥有成本最低,也需要涉及的各个部门共同协作实施方能执行有效。

2.4 持续实施原则

战略采购是一个持续的、日常的企业职能。战略采购是企业采购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在企业的初期,由于采购量和种类的限制,战略采购的优势并不明显,但在企业向更高层次和更大规模发展的过程中优势会日益明显,有远见的企业应该在发展之初就有组织地构建战略采购框架,实施战略采购。

3.战略采购的实施要点

笔者认为应抓住采购策略确定和供应管理两个重点。

3.1 物料细分及采购策略

根据物料本身重要性和供应市场复杂度把物料分为两大类制定物料采购管理策略。按照这种分类方法,把各种物料基本分成四大类:

(1)战略性物料:由于这种物料本身价值昂贵,库存占用资金大,必须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和需求预测,并尽可能地进行严格的库存控制。

(2)重要物料:这种物料的基本管理策略应该是在库存管理上多下工夫,尽量减少总库存来降低采购成本。对于供应商管理来说,可以保持一般合作关系即可。

(3)瓶颈物料:对于瓶颈物料的供应商,要采取灵活的策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区别处理。

(4)一般物料: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是很高、基本特点是小件物料,本身价值不高,市场上同时又容易获得。企业可以参照上述所提出的方法,当需要采购的物料种类、供应商的数目很多也很大时,首先将物料分类,然后对不同类型的物料采取不同的供应商管理模式和采购与库存策略,以节省管理成本。

3.2供应商管理

3.2.1采购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

目前采购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三种:商业型供应商、协作型供应商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合作伙伴型供应商。

3.2.2对不同合作伙伴的采购管理策略

对于发展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来说,根据市场发展率和核心能力,将合作对象分为四类。合作伙伴在增值链中的作用高合作伙伴的核心能力高,对处于供应链上不同合作伙伴关系的供应商,应采用相应的采购管理实施策略,分述如下:

(1)战略性合作伙伴

企业供应链采购管理要从制造资源信息集成与共享、提升企业核心业务能力和新产品开发等采购管理战略层面出发,目标重地放在双方供应链协调整合上,形成一体化战略联盟。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核心业务能力。

(2)竞争性/技术性合作伙伴

对这一合作伙伴企业供应链采购管理的目标是建立一种“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良好”的概念集中体现在为矾公司核心业务能力提高和新产品开发提供应有的保障,并以签订长期合同的形式确保采购品价格的稳定、质量的保证和产品供应的稳定。

(3)有影响力的合作伙伴

这一类合作伙伴关系是采购管理的重点、难点。重点合作伙伴关系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在采购管理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强调供应链的整合、长期合作关系的维护、产品技术共同开发等。

(4)普通商业性合作伙伴

建立采购管理信息应用系统和实施电子商务采购,以程序化、规范化的作业方式提高采购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采购效率。

总之,正确认识并深刻理解战略采购的理念,抓住战略采购实施的要点,就会把战略采购真正落实,就会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助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迪贝斯.采购战略管理如何提升国家与企业绩效[J].中国流通经济,2008.6

篇6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Measures Analysis of Supply Chain Procurement Management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Wang Ligang Chi Hongjuan

(school of traffic, Ludong university)

Abstrac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procurement of materials is very important link. This paper uses systematic approach to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the supply chain procurement management that exists many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it gives some measures: to improve information network,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curement information database; Integrated procurement costs to consider; Procurement of goods from the right to change the management of vendor management strategies. It gives the reference value for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procurement management.

Key word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curement ;Measures

目前我国制造企业发展呈现连续增长势头,但是其优势主要在于凭借低成本进行市场开拓,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仍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企业的每个产品的设计过程都存在着大量的变化因素,直接影响到物料的计划采购、生产准备和加工制造。制造企业是一个覆盖面很广的供应链群,与其关系密切的原材料和配套零部件供应商数目较多,那么如何提高我国制造企业的供应链采购管理水平?本文从制造企业的特点出发,总结制造企业在供应链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策略,期望能对我国制造企业的管理提供借鉴价值。

一、制造企业的基本特点

制造企业是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属于典型的大型或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企业。它不仅种类多、批量小、工程量大、生产周期长,而且具有技术含量高、资金占用大、劳动强度大、财务活动复杂等特点。

1.制造企业是典型的流程型工业。制造企业难以先试制产品或模型来确定制造成本、制造方法和性能,一般只能根据订单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行设计、采购、建造。

2.占用流动资金大,交货期有严格的时间限定。通常情况下,从签订合同到交货短则几天,长则几年,这期间,可能会出现原材料供应市场、汇率、气象等诸多不可测因素的影响。

3.有些制造项目结构复杂,专业众多。企业中不同的制造项目,其生产组织过程不同,编制生产计划只有在完成产品工艺设计后才能进行。企业运作过程中各部门间协作工作量大,技术、生产、物资质量等各种功能不同的部门以不同的时空坐标交织在一起,制定计划不易,监督计划的实施更难[1]。

4.设计周期长,信息量大,产品结构较复杂,采用流水线设备生产或其他方式生产。大型制造设备几乎要按客户的需求单独设计。为了保证交货期,企业在设计尚未全部结束之前,已开始制造,发现问题,再修改设计。

5.原材料、设备等采购成本要占总成本的50%以上,因此配套显得十分重要。由于缺少统一的物资、物流管理系统,无法将正确的零部件产品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导致对物资采购、仓储配送的时间、位置及数量难以有效地控制。

6.手工作业比重较大,自动化程度低。特别是信息采集手段落后,收集生产数据管理困难。由于信息共享度低,且多为手工输入,反馈速度慢,难以分类汇总及迅速检索[2]。

二、供应链管理的含义及难点

供应链管理是把生产过程从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运输加工、分销,到最终把产品送到客户手中,作为一个环环相扣的完整链条,通过用现代信息技术武装起来的计划、控制、协调等经营活动,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系统优化和它的各个环节之间的高效率的信息交换,达到成本最低、服务最好的目标。供应链存在以下难点:

1.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困难。在传统管理上,供应链中的企业是各自为政的,管理是以职能部门为基础也存在协调关系不可能从全局的高度来考虑。以职能部门为基础的传统管理包括职能功能业务界定不清、业务流程未完善或不规范、部门间的情绪化倾向等。企业内部职能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矛盾,使得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与各功能部门接口的外部各关联企业,在运作上失去了整体的协调性。

2.供应链集成化信息管理的困难。由制造企业为核心构成的供应链,其上游及下游企业较多,传统的企业管理其立足点是单一企业,管理上是以封闭、分散和追求有排他性,一是企业追求自我利益为特征。表现在信息的管理只注重信息的输入而忽略信息输出,常常将本应与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共享的信息当作企业宝贵的信息资源加以保密,造成信息流人为的流失;二是企业在信息流的运作上,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将需求的信息在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逐级放大造成供应链上的信息流失度高,供应链上的库存远大于实际需用,以防备突发的市场需求或生产中断,总成本居高不下。

3.供应链整体效益最优原则实现的困难,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天经地义的,在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中不可动摇的。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在利益上是讨价还价的,议价的结果要看双方的,若核心企业的实力强于供应商,则核心企业要求尽可能低的供应价格,供应商又期望获得更有利的售价,反之亦然。在供应链中损失大的企业因为丧失自我强壮的机会使其能力削弱,从而导致供应链竞争力的削弱,通过交易使一方过度获利而另一方过度损失,并不能使供应链整体带来更大的竞争力。

三、制造企业供应链采购管理及其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了“横向一体化”的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在这种经营模式下,企业之间会形成一条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用户的工业生产“链”,相邻节点之间表现出一种需求与供应的关系。当把所有相邻企业一次连接起来,便形成了所谓的供应链[3]。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内部供应链管理系统和外部供应链系统。内部供应链管理系统是指在企业内部,从原材料购入至交货全过程包括订单处理、订单出货、生产计划、材料需求计划等各种信息的传输和互通。外部供应链管理系统是指在船舶建造过程中,与船舶建造企业进行物料供应和信息交流的所有相关企业包括供应商管理、采购合约、准时供料、客户关系管理等各种信息的传输和交互[4]。由于原材料以及配套设备的采购费用在总成本中比例很高,因此原料采购是一个战略性的环节。实践证明,要在销售环节取得一个百分点的利润率很难,但在采购环节要成就利润的空间则相对容易,所以在供应链中将采购与生产建造的各个“链节”高效连接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原料采购部门与设计部门、生产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间进行大量的信息传输和互通,形成高效合理的采购供应链系统。但是,往往会有一些问题造成供应链无法有效运行。

1.原材料到位不及时。原料采购部门在进行采购时,对于每一个对象产品,在签订采购合同后,就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组织,对此采购项目负责,在采购部门和原料供应商之间进行协调,一旦原材料的采购不能及时到位,势必会影响船舶的建造周期,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

2.原材料到位过早。有时候采购部门在制造之前已经进行相关原材料的购买,从而保证生产时有备无患,殊不知这同样使库存管理成本和金融成本提高[5]。

3.原材料准备时间没有考虑。即原材料虽然到位时间合适,但是材料必须经过预处理才能使用,如果在采购供应链系统中没有考虑原材料所需的预处理时间,也会影响整体进度。

四、供应链采购管理的策略

制造过程与各种配套设备、原材料的采购密切相关,需要供应链管理系统及时收集各个生产任务执行部门的生产任务状态和原料需求信息,并将反馈的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输到采购部门,以便协调各个生产任务的进度以及原材料的采购计划,使之形成完善合理的采购供应链管理系统。建立合理的采购供应链管理系统,对于降低成本、缩短周期、提高效率有着显著作用,是实现现代制造模式的重要环节。

1.完善信息网络,建立采购信息数据库。由于各部门之间关系的复杂性,须保证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流畅。将各部门的信息输入到统一的采购信息数据库,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可以保证各个部门之间对计划的变更等一些不确定性情况做出最快的反应,使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发挥最大的作用。由于信息交换的重要性,如果供应链中信息不畅通,企业必须加大库存来应付一些不确定性情况。良好的信息接口和信息平台是供应链运行的基本条件,如果供应链中实现各成员信息共享,就可以降低供应链中的库存,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从而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实力。

2.重视采购成本的综合考虑。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是增加利润,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可是采购成本是一个综合指标,如果一味追求价格最低的,而不去顾及质量、服务、地域、物流条件等,结果使最后的采购成本并没有降低。所以许多制造企业从单纯的价格战略已上升到成本战略。为库存而采购转变为为订单而采购。用户需求订单驱动制造订单,制造订单驱动采购订单,采购订单驱动供应商。这种准时化的订单驱动模式或以准时响应用户的需求,从而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流速度和库存周转率。因此,我们应该树立以订单为中心的采购供应链管理观念,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完成各项采购任务,使原材料采购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3.从对采购商品的管理转变为对供应商的管理。保护客户利益,力争零缺陷供应商。采购方应及时把质量、服务、交货期的信息传给供方,使供方严格按要求提品与服务。供方参与到生产过程,了解所供商品的使用情况并提出调整意见。与原料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供应商所提品的特性、价格以及服务水平等,对于企业的运行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使供应商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给企业提供同样的产品或服务或以同样的成本提供更好的产品或服务。根据以上分析,为了保证原材料采购的及时性、有效性,应该针对具体某一企业的现状和影响考核供应链管理的阻力,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企业内部的整合,使其成为一个有效的整体。建立合理的采购供应链管理系统,通过对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协调与控制,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率,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为客户创造最大的价值。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交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庆丰,马晓平,朱骏.建造管理系统设计的探讨[C].上海:华东船院. 1999.15-48.

[2]孙玲芳,许金波,孔令海,葛世伦.造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的策略研究[J]. 造船技术,2007,3:9-15.

篇7

2绿色材料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1绿色材料采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绿色材料采购中,主要存在六个问题:第一,概念误区。在采购的过程中只认准“绿色”概念,或认为“绿色”就一定是高科技的、高价格的,对于不同的绿色材料的质量标准不清晰,易造成买错或买贵的情况。第二,信赖产品检测报告。目前市场上许多所谓“绿色材料”的检测报告并不可靠。往往在采购过程中认为有检测报告标识,或是有“合格”标识的材料就是可购买的。第三,商家错误指引。很多材料供应商会用“绿色”为噱头,吸引采购者购买,但实际上那些所谓的“绿色”材料,并不全都是真正的绿色材料。第四,采购计划不明确。在面对功能各异,品种繁多的绿色材料的采购方面,施工企业往往都是有需要才购买,或是一次性大量的购买,并未根据施工进度制定一个合理的采购计划。第五,信息化程度低。当前的绿色材料采购模式对信息化的利用率不高,这就造成了施工企业不能对材料的需求变化做出快速正确的反应,也不利于施工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材料采购交流,严重阻碍了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时代高效生产的进程。第六,缺乏对供应商的管理。与传统的采购模式一样,绿色材料采购的重点依旧是放在如何与供应商进行价格谈判,通过价格的比对来选择需要的供应商,而对于材料的质量、交货日期、服务的质量却较少要求,供需双方容易产生纠纷,施工企业也无法保证施工的进度与建筑的质量。

2.2绿色材料采购存在的问题分析

材料采购管理是项目采购管理的重中之重,是耗用资金最多、成本管理失控、产生寻租和滋生腐败的重要环节,材料采购管理的优与劣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成本管理的成败,也是项目管理盈亏的关键所在。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加大对材料采购的管理,提高对材料采购的重视度。现就目前绿色建筑材料采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结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国家政策不完善。我国至今还没有成立专门的绿色产品管理部门,没有专门的行政机构负责制定绿色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绿色材料市场尚未形成一个完善、规范的管理体制,造成绿色产业和绿色市场处于无序状态,假冒绿色产品充斥市场。

2)绿色材料观念不清晰。绿色材料在我国的发展只有十几年,大多数人对于绿色材料的涵义和作用还不是很了解,只要看到材料上标有“绿色”“环保”“节能”等字样的材料都认为是绿色材料。

3)材料市场管理混乱。一方面,因为一些商家打出“绿色环保”概念只是为了迎合消费者,打出虚假广告而已,实际并不环保;另一方面,在一些材料专卖店,只有部分产品达到了国家环保标准,但商家却以点代面,把店里的所有产品宣传成“绿色环保”。

4)绿色材料的种类繁多。目前绿色建筑材料应用于工程建设的各个结构中,不同功能的绿色材料对工程项目具有不同的作用,相同作用的材料又有不同类型的绿色材料,因此在面对品种繁多,功能复杂的多样化绿色材料的采购时采购方往往力不从心,应接不暇,不能从众多的材料信息中准确的找出所需的最优绿色材料。

3建立计算机统筹采购模式

随着Internet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建筑材料人工采购的管理模式,也为绿色材料釆购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完全消除了地域限制,实现了由传统经济向虚拟网络经济模式的转变。

3.1计算机采购环境下的绿色材料采购———统筹采购

建筑施工企业的统筹采购就是指将现行的几个项目各自的绿色材料需求汇总,然后统筹起来通过计算机采购平台集中采购,这样可以通过集中批量采购获得较低的釆购单价。在计算机釆购系统中,供应商将自己的产品信息(产品的介绍、图片、支付方式、送货形式等)到网络或者计算机采购平台上,形成像纸张目录一样的计算机产品目录。施工企业的釆购人员可以使用网页浏览器或者计算机采购平台查看各供应商的产品计算机目录,按需发出订购信息。服务器将来自供需双方的各种信息转发给对方。收到信息的企业根据信息来制定自己的需求计划或者是生产供货计划。服务器依据供需双方发出的需求计划或生产供货计划计算出整个供应链的资源需求与供应情况,从而实现决策的优化。

3.2计算机采购环境下的统筹采购对施工企业的优势与挑战

1)计算机釆购下的统筹采购对施工企业的优势如下:a.降低了施工企业的采购成本。利用经济订货批量的规模效益来获取低价高质的绿色材料。由于制造业的生产较为稳定,一旦确定了经济订货量,便可依据这一数量进行实施。b.优化施工企业采购制度。施工企业采购计算进统筹采购可以减少人员需求、缩短采购周期、降低库存水平、有效控制并提高施工企业透明度、加强采购过程中各成员间的沟通与协作,以及改善采购决策的质量。c.增进施工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在这个计算机采购平台中,施工企业通过筛选确定适合的供应商,供应商依据计算机平台上的采购量组织生产,这样既不会造成施工企业买高价,也不会令供应商盲目生产。通过计算机采购的模式施工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

2)计算机采购环境下的统筹采购对施工企业的挑战如下:a.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使用e-mail、网络、网络服务等形式的计算机技术将会产生大量的数据,甚至会导致信息数据的超负荷传递。来自多方面的海量信息,很可能是片段式地集合到一起,等需要确切具体的信息时是十分困难和耗时的,且低效率的信息管理将不能充分体现使用计算机采购平台的优势。b.企业与企业文化:在组织中引入电子采购平台这个新的系统对组织的运行影响将是十分明显的,需要对原有企业部门和管理进行更新,这种更新将会影响企业内部的核心部分,包括企业组织管理和员工管理,例如目标、技术、方针政策、文化与战略型等等。c.培训与知识共享:建筑企业的计算机釆购平台系统不同于普通制造型企业,因为建筑产品在生产与交易上有很强的重叠性和交互性,所以在软件开发上就需要专门研制和开发,故对建筑相关行业员工的培训及知识共孕就迫在眉睫。

篇8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3-0044-01

在传统的采购管理中,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在供应管理中,双赢的伙伴关系成为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关系的典范。供应管理中强调在合作的供应商和企业之间分享信息,协调相互的行为。采购方帮助供应商降低成本,改善品质,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等。并通过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1 企业采购模式由传统采购向供应管理转型的必要性

所谓传统采购模式是指企业一种常规的业务活动过程,即企业根据生产需要,首先由各需要单位编制需要采购物资的申请,然后由采购部门汇总成企业采购表,报经主管领导审批后,组织具体实施购买行为以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

传统采购流程的缺点:

(1)采购方与供应商之间竞争多于合作,供应方多追求眼前利益。更多的时间是消耗在讨价还价、解决日常问题的过程中,没有用更多的时间来做长期预测与计划工作,供应与需求之间这种缺乏合作的气氛造成了工作中的不确定性。供需双方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

(2)响应速度慢。由于采购方和供应商在信息的沟通方面缺乏及时的信息反馈的平台与机制,在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采购方也不能改变供应方已有的订货合同,缺乏应付需求变化的能力。

(3)质量控制依靠事后把关。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各种有关标准如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技术标准等进行验收检查,采购方很难参与供应商的生产组织过程和有关质量控制活动,相互的工作是不透明的,质量控制的难度很大。

在传统的采购管理中,工作的重心是与供应商的商务谈判,通过多家供应商之间的比较竞争来选择供应商。而在供应管理中,采购连接着企业与供应商,是实现供应链系统的无缝连接,提高供应链上企业同步化运作效率的关键环节。供应管理的思想是协调性,集成性,同步性的统一,要求提高采购的柔性和市场响应能力,增加和供应商的信息共享与合作,建立新的供需模式。采购工作的重点转向实施有效的外部资源整合,以采购过程为管理对象,通过对过程中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统一控制,以达到采购过程总成本和总效率的最优匹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之间的合作日益紧密,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已经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很多成功的企业已经将供应链管理能力作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企业的采购模式由传统采购向供应管理的转型可谓势在必行。

2 传统采购向供应管理转型的难点

2.1 企业普遍缺乏系统的采购战略

采购战略是企业根据其战略采购规划,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分析并整合企业的内外部资源,求得企业的资源需求与市场变化的平衡,通过强化供应链建设和供应商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平台和信息平台,不断压缩采购周期,开发具有竞争能力的、成本较低的,向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系统,以满足客户要求。

在传统的采购管理中,阻碍企业制定中长期采购战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不注重对供应商的长期关系管理,只一味地进行采购压价。

(2)供应商出现品质或服务的问题时,企业只是简单地转嫁责任。

(3)没有采购成本结构的分析,对战略性的原材料和普通的采购物料不做区分。集团企业的分散采购阻碍了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没有对信息的准确把握和分析研究,没有各职能部门和各岗位间的密切合作,就不可能有采购战略。而企业有没有中长期的采购战略,对采购成本乃至产品质量影响极大。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公司开始关注采购管理并采取行动,那么在短期内平均可以降低5%的成本;但是,如果要降低10%~15%的成本,则必须依靠一个中长期的采购战略。

2.2 对采购人员素质的要求显著提高

供应管理对采购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采购模式下,分工很细,采购人员更多的是处理事务性文件,而供应管理则要求采购人员是掌握供应链管理,材料和工艺知识,品质管理,商务知识,物流管理等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2.3 缺乏供应商开发与改进的流程与规范

供应商的开发与改进过程包括形成相对稳定的,多层次的供应商网络,建立供应商数据库系统;向供应商提供教育培训支持,参与供应商的产品设计和质量控制;制定供应商评价与激励制度,使双方的合作更加合理科学,更具可操作性。传统的采购过程需要供应商认证,制定生产计划,制定采购计划,发送采购订单,收货,验收入库,入账付款等系列活动,跨越了科研部,计划部,采购部,财务部,仓库等部门。由于分工过细,因此在信息沟通上存在明显的问题。供应管理贯穿的是一种过程管理的思想,这种思想要求将企业内部以及节点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是一个整体功能过程,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实现这一过程最优化管理的目标。

2.4 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供应管理的实施需要完善的信息系统支持。而目前我国国内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普遍不够完善。在企业内部采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企业也仅限于较大型的企业,而采用供应链管理(SCM)系统的企业则是凤毛麟角。

3 传统采购向供应管理转型的对策

3.1 制定适应企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的采购战略

作为企业,只有在了解外部市场环境和内部发展需求的前提下,才能够制定准确的战略。也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提高采购的战略管理水平才有意义。制定采购战略的三个重点:

(1)市场性质的问题是很多采购问题发生的真正原因。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供应商所承诺的价格和服务都是不一样的。 分清企业处于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至关重要。

(2)确定企业的战略资源。

(3)采购系统与其它部门之间要存在有效的工作接口。这些部门包括财务、生产、技术、研发和销售等。

3.2 全面提高采购部门战略地位

美国的供应链管理专家戴维・尼尔森讲,采购部门的战略地位体现在与内部客户的关系上。与内部客户的关系不平等,采购部门就很难体现战略重要性。要提升地位,就得彰显价值。解决问题在供应商层面,例如供应商选择、开发、淘汰等,采购具有较高的战略地位;解决问题的重点在零件、料号层面,整天忙得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事则采购没有起到战略作用。

3.3 供应商的选择与改进

采购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客观、公正、有章可循的供应商选择流程和标准。选择是个过程,有不同阶段。新产品开发时是最重要的选择阶段,如果选错了,进入量产,尽管绩效差,淘汰却未必是上策,因为要么淘汰代价太大,要么产品生命周期太短,不值得淘汰。那能做的就是确保这类供应商不要被纳入新产品开发。这样,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劣质供应商就自然被淘汰。

4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

造成国内企业采用SCM系统较少的原因主要有:

(1)国内企业的基础设施普遍比较落后,管理水平较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企业内部的问题。

(2)国外厂商SCM软件产品成熟、性能优越,但价格昂贵、实施难度大;国内SCM软件产品相对不太完善,功能不太齐全。

电子商务系统的实施有选择合适的软件、与提供商谈妥商务条款、安装实施应用、系统维护、升级换代、系统集成几个阶段。“削足适履”的苦吃在前头,即花大功夫来调整公司的流程、系统以适应软件要求,到后来的系统维护、升级换代就相对容易。“量身定制”的风险是成长的烦恼。例如公司规模更大了,原来的供应链流程本身就不能满足业务要求,围绕它建的电子商务系统自然就跟不上了。再如电子商务系统有了更新、更强版,但要升级,就得重复以前的定制任务,技术开发、兼容问题,系统维护、集成更是费时费力。

实践中,可以一方面向电子商务系统要求的标准流程靠拢,另一方面为本公司量身开发一些功能。

综上所述,在供应链管理日益得到重视与发展的形势下,企业的采购模式必须由传统采购模式向供应管理模式转型。制定有效的采购战略,明确采购部门的战略地位,建立供应商开发与改进的流程与规范,同时加快企业的信息化步伐是实现这一重要转型的必要举措。

参考文献

[1]陈兵兵编著.SCM供应链管理:策略、技术与实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篇9

一、莱钢运用煤岩分析的背景

莱钢焦化厂年产焦炭400万t,是山东地区最大的焦化企业,炼焦煤年采购量在600万t以上,焦煤配比在30%~35%左右,年需求量200万t,煤源主要来自山西、河北、安徽等省的30多个矿点,其中国有煤矿占60%左右,地方煤矿及洗煤厂占40%左右。近年来,随着莱钢1 880m3、3 200m3等大型高炉相继投产,焦炭质量不稳定特别是热态强度的频繁波动一直是困扰炼焦生产的难题,反应后强度CSR最高在68%左右,最低达不到58%。

当焦炭热态强度出现波动时,往往会进入一个误区:多配加焦煤能提高焦炭热态强度;当然,思路是正确的,按照这个思路,一般会增加焦煤比例3%~5%,但经常出现焦煤比例越高焦炭热态强度越不稳定的情况,主要原因就是采购的所谓“焦煤”只是全分析指标达到要求,但由于焦煤多数是混煤,焦煤的真正比例无法得知。

经过莱钢原料采购部门、技术部门、化验部门、焦化厂等单位分析后认为:主要原因是采购的焦煤来源矿点多、煤质复杂多变;从地方煤矿或洗煤厂采购的大部分主焦煤属于多种煤混洗,而且每批次并非是严格按照比例混配,并不因理化检验频次、频率升高而有所改善,传统的全分指标已检测不出入厂焦煤煤质有多大的变化、难以辨识煤质的优劣。混煤在炼焦过程中难以起到单种焦煤应有的作用,正是因为这些混煤的质量不稳定,造成了焦炭质量波动。

混煤给莱钢的焦煤采购管理、炼焦配煤、质量控制都带来了一定难度,同时增加了成本。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莱钢决定尝试在地方焦煤采购合同中引入煤岩分析。

二、煤岩分析在地方焦煤采购管理中的运用

莱钢原料部通过对市场资源的深入调查分析,与各焦煤地方供户积极交流并书面发函,要求调整原煤结构,进行单一洗煤(或限于主焦煤之间的简单混煤)。该项工作于2010年4月份启动,各供户逐步调整原煤结构及洗煤工艺,至2010年5月底,地方主焦煤供户基本调整完毕。在此基础上,莱钢原料部自2010年6月份起率先在煤炭采购合同中引入煤岩分析执行标准,并与十余家地方煤炭供户重新签订了焦煤购销合同,正式将煤岩分析中的平均最大反射率、标准偏差两项主要指标作为合同的主条款之一,规定了其合理范围,即: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1.2<Rmax<1.6,标准偏差S≤0.2;并对煤种判别和混煤程度做出了明确界定,对超标煤炭采取变更煤种、大幅降价等扣罚措施。

莱钢质量检验部门引进德国蔡司煤岩分析设备(HD全自动煤岩分析系统),在加强混煤监督和煤岩分析方面,坚持进厂煤24小时把关,加大对质量波动较大、标准偏差较大的矿点煤种的把关力度,并加强煤岩信息反馈和交流。煤岩分析配合理化检验指标,很好地指导了莱钢的焦煤采购。

三、运用煤岩分析取得的效果

1. 基本杜绝了“主观混煤”,保证了进厂焦煤质量及焦炭质量

实施煤岩分析以来,莱钢焦煤标准偏差平均值由2010 年 5 月份的 0.24 降低到 2010 年 10 月份的 0.15,基本为单一焦煤或简单混煤;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基本在1.0~1.8范围内,混煤中以混有极少数的肥煤或瘦焦煤(国家煤炭分类中称为“15号焦煤”)为主,混煤现象得到明显改善,“主观混煤”基本杜绝。自产焦炭CSR也稳定在64%以上,保证了高炉稳定顺行。

2. 对混煤加大扣款力度,降低了采购成本;减少焦煤配比,降低配煤成本

篇10

中图分类号:F274;F8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7-0044-01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新型经营管理模式,最初出现在商业运营中,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内部营运管理的有效变革来不断的降低运营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在我国市场环境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状面前,可以说,企业的竞争已经逐步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谁的供应链竞争更具有优势,谁就更具有竞争优势。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消耗水平持续上升,为解决我国能源紧缺的矛盾,我国天然气合作开发呈现了增长趋势。在天然气项目合作开发中包括了流程管理、人员管理以及协作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而在建设过程中采购成本又是项目合作开发的关键。通过对供应链流程的优化,可以不断的降低天然气项目建设采购成本管理,进而降低建设开发成本,提高合作项目的生产效率和效益。

一、供应链下天然气项目建设采购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

1、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与成本管理

供应链下天然气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选择一定的供应商,进而购买项目建设中的原材料。在传统的观念中,这种从外部取得服务的过程,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管理活动,采购行为的作用就是从供应商处取得低价的资源问题,但这种观念近年来发生了变化。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导致市场价格的透明度越来越高,增加了企业降低成本的压力。再这种背景下,供应链管理受到企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供应链思想主要是以降低供应链成本为宗旨,通过采购物流的管理和加强,对从原材料采购到仓储直到付款整个流程的管理,来加强供应链上整个成本管理的控制,进而提高供应链管理模式中企业竞争优势。

目前,天然气项目建设项目的采购管理逐步成为企业的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活动,并成为天然气项目建设项目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的地位。采购管理也逐步从和供应商以谈判为标志的对抗易活动,逐步转变为从供应商处获得支持,更好的完成其战略管理活动的重要行为。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重点是要确保实现对天然气项目建设项目战略发展以及最低交易成本的管理。采购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交易前、中和后的过程,根据采购过程管理可以将采购成本划分为交易前成本、交易中成本以及交易后成本。而这些成本都涵盖在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之中,因此,降低天然气项目建设项目的交易成本也就是降低企业的供应链成本,进而为企业提高经营效益提供重要的途径。但进行供应链成本管理也成为天然气项目建设项目战略成本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2、天然气建设项目供应链采购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

在供应链模式之下,天然气项目建设采购管理是以采购的订单驱动的方式为其内在的驱动力。供应链管理是一个面向项目过程管理的概念,这就要求我们应当将供应链上各个结构点看作为一个完整统一的供应链系统。通过对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在供应链系统中的流动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项目过程管理,以实现最后的管理目标。天然气项目建设采购管理作为供应链中控制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重要通道之一,它肩负着实现着整条供应链成本与收益相统一的责任。以建立伙伴关系为工作目的。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管理是通过建立采购方和供应商之间双赢的伙伴关系为途径从而实现双方在利益上一致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强调的是供应商与天然气项目建设在信息、资源、利益等方面的交流与互补。要求天然气项目建设单位与供应商互相视彼此之间为自身发展所不可或缺的资源,并促进双方在不断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服务上不断提升整体利益。以信息化采购为工作方式。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管理与传统模式下的采购管理最大的差异之处,其中之一就在于前者是以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管理手段并加以全方面运用。在供应链模式之下,采购管理以供需双方在信息资源整合为基础,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工具,天然气项目建设一方面实现了采购管理的无纸化办公,减少了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加快了信息在供应链中的流动速度,提高了市场反应速度;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平台,将本方信息网络与供应商信息网络连接在一起,使得供应商作为整个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能够及时地得到供应和生产需求信息。

二、天然气项目建设采购成本分析与计算

总拥有成本(TCO)是一项帮助组织来考核、管理和削减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组织某项获得资产相关联的所有成本的技术。TCO可以被描述为资产购进成本及在其整个生命服务周期中发生的成本之和。TCO决不等同于资产的购买成本,它还要包括资产购进后运营和维护的费用。以下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对TCO分析, 假设某天然气项目建设单位要进行物资采购,共有三家供应商可以进行选择,分别是国外供应商A和国内供应商B和C,具体项目的成本如下:

表1 某月材料的总拥有成本

通过天然气建设项目供应链采购成本TCO模型的构建,采购活动、成本动因的分析及实践应用,案例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天然气建设项目供应链物资的采购管理,降低天然气建设项目供应链采购总拥有成本。

1、加强供应商前期审核,建立供应商备选数据库

对天然气建设项目物资的采购严格审查供应商的“三证”和产品质量。坚决杜绝使用未经审核、认可的物资和耗材,保证天然气建设项目物资的质量,则可以减少退货和项目建设延期带来的成本。建立供应商备选库,并对每种物资确定2-3家供应商,减少供应商的数量和审核次数,降低了供应商维持成本。

2、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从战略角度与供应商建立一种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首先进行规模采购,可以在采购价格方面进行有效谈判,然后双方可以针对采购流程、供货时间、采购批量、配送方式、运输费用、账款支付等各个方面进行协商,比如对于高值耗材的采购由供应商送货上门,且直接送至使用项目单位,采用货到付款,月末结算的付款方式值得借鉴,这样天然气建设项目可以节约运输成本,减少发票处理时间和成本,将使双方交易的总成本降至最低,实现“双赢”。对于价值比较昂贵的高值耗材,可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信息共享,待项目建设计划确定后,即使用需求明确后,再通知供货商送货,真正实现“零库存”管理。天然气建设项目不仅可以降低资金的占用,还可以降低物资的存储成本,减少损耗。

3、采用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较传统成本核算和分摊方法可以更为准确的确定各项活动的实际发生成本,作业成本法将成本核算细致到具体的活动,可以为天然气建设项目物资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提供准确、及时、详细的成本数据,有助于全面了解天然气建设项目物资的采购过程中各项活动的成本构成,便于核算总拥有成本。

4、实施信息化技术

实现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准确而全面的成本信息是实施TCO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天然气建设项目信息系统、会计核算系统、天然气建设项目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和条形码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实施和集成化,实现各种物资采购、出入库和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精确、全程、动态的监控和跟踪管理。

参考文献

篇11

水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的成熟和推广,目前我国的水泥企业正在向着集团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但作为每一个独立经营的水泥企业,实现利润化是企业经营的目标,生产低成本的产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水泥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对于提高质量品牌,实现集团化经营和低成本制造具有关键意义,以下是对水泥企业加强成本控制要点的探讨。

一、实现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现代集团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集团企业实现短期经营目标,实现战略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全面预算的内容包括经营预算、财务预算、专门预算三大部分。水泥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控制生产成本的前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合理编制生产预算:要了解生产成本中个各原材料市场行情和信息,为成本预算提供准确的第一手数据,同时要保证生产消耗的平稳可控。

(二)落实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的执行力度:水泥厂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落实经营策略、强化企业管理,预算一经确定,各部门和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严格执行,如有需要要按照程序批准修改,把企业管理方法和策略融汇于预算执行的各个过程,形成全方位全面的成本预算管理局面。

(三)预算的执行实行责任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为确保预算指标的完成,要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责任到人,责任到部门,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共同体,实现成本的可控制和生产经营目标。

二、加强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是所以企业控制成本的源头,每个企业采购管理的方法不同,水泥厂加强采购管理,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准确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采购管理部门要定时调研市场,关注市场变化信息,尽可能以最低成本采购生产所需材料,尤其是占比重较大的原材料,例如煤等,要了解矿山的真实信息,拓宽采购渠道。

(二)坚持原则采购:水泥厂物资采购必须强化按计划采购和模拟招标、竞价的原则以及订货与采购坚持签订合同的原则。在采购中,要制定严格的控制程序,原燃材料、原煤、油料、大宗备品备件、耐火材料等,坚持模拟招标的原则采购;通用备件、材料、物资坚持询比价的原则采购;设备专用备件坚持直接从生产厂家采购。另外要禁止口头订货,对采购合同的执行情况定期形成报表,向相关领导提交。

(三)确保模拟招标的阳光操作:水泥厂的采购活动要现有采购部门编制招标文件,文件经公司相关部门会审后形成招标书向投标方发放,再由评审委员会主任召集评审会议,会上由秘书当场拆封投标文件进行现场评审,以投标方的资质、价格、质量、业绩、服务等进行综合评审。根据评审结果,由全体委员无记名投票。当众计票,宣布计票结果,根据得票高低确定中标单位。从而保证采购过程的阳光操作,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四)做好入库验收:原材料采购入场时,一定要严格把关,加强检验、精确计量。

三、确保安全生产,严把质量关

水泥厂要确保水泥生产成本的控制,就要严格控制各生产工序活动中的消耗,企业的总体生产水平要保持稳定。财务在核算成本时都是按工序进行,上道工序的成本将直接影响到下道工序的成本,从而最终影响到水泥的生产成本。水泥厂生产成本的控制要把握四个要点。

(一)机物料耗是石灰石成本控制的重点和难点,约占石灰石成本的三分之一。机物料耗包括轮胎、柴油、修理费等,不但要做好采购管理,还要注意材料领用上的控制。

(二)煤料是熟料生产成本控制的重点:原煤的消耗是在熟料成本所占的比重最大,是控制生产成本的重心。降低煤耗不但要抓好采购和验收入库,还要提高窑的台时产量和运转率,从而有效控制成本。

(三)控制电耗和混合材的掺入量:电耗和混合材的掺入量是水泥生产成本控制的关键,可以着力提高水泥磨的台时产量和运转率,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提高设备运转率,对于混合材的掺入量,在保证水泥强度等级的前提下要精确无误。

(四)把好成品包装关:在包装过程中要确保袋重合格率达100%,并且要控制包装袋的破损率。

四、高效的存货管理

水泥厂的存货管理的效率,存货数量的真实与否对水泥、熟料的产量起到直接的调剂作用,从而影响水泥的生产成本。水泥厂加强存货管理至关重要,要做好物料进场管理、建立存货永续盘存制,制定统一的存货盘点方法和标准,并且对盘点报表与财务成本预算的差异要及时进行分析,找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成本的可控性。

五、总结

水泥厂生产成本的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相关部门要抓住成本控制的各个要点,财务部门要做好监督核算,确保生产成本的可控性,实现水泥企业的集团化经营和低成本生产。

参考文献

[1] 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财企(2002)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