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现代经济问题

现代经济问题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14 09:43:5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现代经济问题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现代经济问题

篇1

【关键词】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现状;不足;解决措施

0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很多现代企业的管理工作出现危机,面临着重大的考验,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利益间的冲突,尤其是在企业经济管理方面。因为企业经济管理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目标、部门职能以及内部控制等多方面的内容,建立健全有关的管理体系,并且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使得管理变得更加的科学合理,从而更好的完成企业的发展目标,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为了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就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竞争水平,从而推进企业的长效发展,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

1 现代企业加强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

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企业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这已然成为现在企业管理层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能够为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简而言之就是,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现代企业要树立经济管理的意识。经济管理体现在企业生产运作的各个方面,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论企业的类型还是规模的大小,只有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才能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经济利益。而且,强化企业的经济管理还能够有效的处理生产营销中的一些问题,从而更好的降低风险。[1]

2 现在我国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没有完善的经济管理观念

现在,我国很多企业中的管理层都存在对经济管理认识不充分的情况,因为管理观念比较落后,使得企业只是追求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的利益,忽略了经济管理的工作。因为缺乏经济管理的意识,使得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状况百出,从而不能有效的保护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也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当然,现在很多企业的管理层对经济管理不够重视,使得有关经济管理部门的职责比较模糊,这样就给经济管理工作的展开造成了阻碍,没有发挥其实际的管理作用,造成企业的经济问题,阻碍企业的长效发展。

2.2 没有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

因为企业没有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所以使得很多经济管理工作都没有办法正常的开展。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很多现代企业所实行的经济管理制度和以前的管理制度没有太大的不同,无法适应现在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因为没有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就不能确保企业内部职责的划分是否合理,使得很多企业员工缺少责任观念,一旦出现问题,就相互推诿,工作效率不高。与此同时,企业的生产运营和实际情况不符,从而加大了企业的风险,使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2]

2.3 没有创新的管理模式

现在,因为和很多现代企业受到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现在的管理模式没有发生重要的改变,而是继续以粗放型管理模式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也在不断的发展,传统的经济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渐渐被淘汰。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企业在实际的经济管理中,没有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只是单纯的借用成功企业的经验,没有自主创新的观念,而且没有对问题进行全面的考量,使得经济管理工作出现问题,不能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经济利益。

2.4 经济管理组织结构构成比较落后

经济管理组织的落后性是现在很多企业都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中的经济管理组织也要不断的发展,跟随时代的发展。现在经济管理组织落后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第一,企业职能管理还是采取直线式的组织方式,显然已经不能和现在市场相接轨,使得企业和市场出现矛盾,也不利于企业的长效发展;第二就是因为企业内部所设置的经济管理组织模式不合理,过程比较复杂,没有进行合理的职权分配,容易造成决策的失误,大大的增加了管理层的管理难度,不利于信息的及时传递;第三就是因为企业的管理力度不够,使得很多员工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况,使得工作效率大幅度降低;第四,经济管理的实际效果不明显,管理组织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就是因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比较落后导致的。

2.5 人力资源稳定性不强,管理不完善

因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力度不够,使得人口流动频繁的情况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从而严重的影响了工作的进行,也不能取得较好的工作效率。企业对于人力资源有关专业的培养力度不够,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技能培训,很多职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专业知识和技能都严重缺乏,很难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而且,没有建立健全相关的奖惩制度,从而抑制了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而且对于相关问题的问责没有追究到个人,使得人力资源的稳定性比较差,使得人才的发展不能及时的跟上企业的发展脚步,也渐渐的打消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最后出现员工频繁离职的情况,从而阻碍了企业的长久发展。[3]

3 我国现代企业强化经济管理的解决措施

3.1 对经济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健全相关的经济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而且使用创新的方法去处理现代企业内部资源问题,这是所有企业都要高度重视的,也是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的基础。而且经济管理制度还是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现代企业就需要在经济管理制度中不断的进行创新。现代企业不仅要对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模式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还需要给现代企业添加更多的活力和生机。现代企业还需要设立柔性化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使得企业员工在工作的时候不但能够感受到企业对员工的关心,而且使得企业人员对现代企业有强烈的归属感,使得企业员工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工作中去。现代企业还要对经济管理中的有关内容和要求进行充分的了解,而且还要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这是很多现代企业必须要拥有的因素,建立健全奖罚制度,才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现代企业设立严格的法制制度,使得企业员工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工作的管理。现代企业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制度,使得企业员工能够对工作抱有积极的心态,从而有效的处理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问题。

3.2 建立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制度,第一要求企业拥有很强的观察力,以及敢于实践的精神,这样能够保证企业在实践的过程中及时的掌握社会的发展状况。第二,对技术的创新同样重要,技术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技术的创新,才能够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第三,还需要对营销理念进行创新,采取持续营销的方法对企业的库存和积压压力进行减少,有效的积累资源,有利于产品的不断创新。

3.3 强化建设经济管理组织

强化建设经济管理组织,采取组织结构优化的方式进行强化。这就需要企业根据同步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进行恰当的分工,从而把责任落到实处。在企业管理中职能的明确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还要对自上而下的组织结构进行改变,加快信息之间的传播速度,从而有效的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从而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确保工作的规范。

3.4 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力度,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层面来看,要想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就需要满足三方面的规定。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相对于企业来说,人作为企业的主体,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从而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爱,从而真心实意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大幅度的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以便保证企业的平稳正常发展。然后,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从而保证企业的发展过程能够受到有效的监管,从而减少企业员工怠工的现象,及时的发现问题,进行及时的改正。最后,健全相关的考评体系,对企业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考察,把评价结果作为企业奖惩的重要标准,根据级别的不同进行物质方面的奖励,从而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4]

4 总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所以现代企业需要不断的强化经济管理,虽然现在的经济管理还是有很多的问题,但是通过对经济管理观念的创新和制度的完善,建立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制度,不断的强化经济管理组织,强化人力资源的投入,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进一步的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加强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寿义.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2012(10)

篇2

现代企业的重要构成标志是具有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理念,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是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时所应用的基本原则,是管理理念、方法和思想的汇总。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将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相结合,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两种学科结合产生的新的管理体系。现代企业经济管理能够将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管理主旨和企业的核心利益清晰的反映出来,企业经济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从根本上促进了企业综合实力的发展,成为现代企业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实现企业经济现代化管理能够保障企业在生产、销售、经营、财务等各个环节的合理化科学化安排,使企业现有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从而促进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

二、现代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企业经济管理观念落后

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本土企业没有完整独立的经营理念和发展体系,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主要是在政府的引导下发展的,企业长期在政府引导下发展,导致企业缺乏创新理念对经济管理不重视,缺乏经济管理经验和理念。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下,我国经济已经渐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因此,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从产品之间的竞争转变为综合实力的竞争,这也将改变市场的现状,企业不能单靠保全自身利益来进行发展而是要与各个部门、相关企业进行交流合作,才能保证企业发展。只顾保全自身利益,不注重与各个部门进行合作是现代企业经济管理观念落后的一种体现。另外,现代企业经济管理观念的落后还体现在企业过分重视眼前利益,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缺乏危机意识,缺乏竞争精神。

(二)缺乏明确的现代企业经济管理职责

大部分企业并不缺乏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但是仍然无法做好经济管理工作。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无法合理进行的主要原因是,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企业中一旦出现问题,各个部门之间相互推脱责任,长此以往各个部门之间产生严重隔阂,无法合作,其根本原因是企业中管理职责不明确。在企业中经营者更注重对于产品的经营,疏于对企业经济进行管理。制定的相关企业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也没有对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明确的责任分配,员工相关工作制度不完善,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降低了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打消了一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降低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导致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三)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普遍较低,现有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无法满足经济管理工作需要。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员中,有很大的一部分并不是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的高等管理人才,非专业的人员缺乏经济管理知识,无法熟练的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无法熟练的将经济管理知识系统的运用到经济管理工作中,从而导致经济管理工作无法高效进行。经济管理工作人员对相关知识的缺乏,导致其无法独自解决工作中所产生的问题,需要求助于其他工作人员,给其他工作人员带来不必要的工作负担,降低了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也降低了被求助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四)经济管理方式粗放

我国大多数企业采用的都是粗放的经济管理模式,然而这种模式有很大的弊端,粗放的经济管理模式极其注重企业规模的扩大,导致自身发展不平衡。随着市场经济到来,企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如果不改变这种粗放式的经济管理模式,那给企业带来的将是难以想象的后果,所以,必须转变这种粗放的经济管理模式,将粗放式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为集约型的经济管理模式,促进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应对策略

(一)更新现代企业经济管理观念

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经济管理观念也在不断进步。为保证企业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企业应该在发展的过程中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经济管理方法,运用系统的企业经济管理方法发现和解决企业中存在的经济问题,保证企业经济管理目标顺利实现。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将企业现有的落后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明确员工职责,为员工的工作起指导性作用,为形成完善的企业管理方式保驾护航,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发展。

(二)完善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制度

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是企业经济管理工作高效进行的重要保障,只有建立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才能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标准化,在经济管理制度的建立中,应该将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知识融入进来,规范经济管理流程,确立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按照程序管理经济。遵循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同时,企业还需要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做出相应的改变,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提高企业效益,另外还需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的方式来提升竞争力,运用新型的营销策略拓宽企业市场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优秀的人才是保证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优秀的人才无论是在企业的整体发展还是对各个部门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的企业人员流动性大,且部分经济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因此,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加强对人员的选拔,着重保护优秀人才,防止优秀人才外流,另外也应加强对企业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制定相应的监督体制也是非常必要的,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为调动经济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应该制定绩效考核体系,奖惩并用,监督经济管理人员工作。鼓励经济管理人员自主学习,实现自我完善,提升专业素质,实现企业和个人共同进步。

篇3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9-052-02

引言

金融风险的管理是为了保证社会各类经济主体的运营和资金筹集的正常进行,通过合理分析和防范各类金融风险,以实现对安全的成本投入和最稳定的效益产出的一种管理方式。在社会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金融也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些年来虽然我国的各项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金融领域也有了稳步发展的势头。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影响金融经济的不稳定因素时刻存在,因而会时刻发生金融风险。以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来说,虽然我国受本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不大,但不代表我国的金融体系是安全的,为此,必须时刻警惕,以防患于未然的原则建立健全我国的金融管理和风险防范体系。

一、现代金融经济的风险概述

所谓金融经济中的风险,指的是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的未知的一些不确定情况,比如,未来收益的波动性,资产负债情况的变化等。金融风险的存在,就是在企业和相关机构正常运营中,可能会受到各种经济形势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了经济损失的风险情况。这些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受到金融市场的波动引起的。对于金融经济中出现的风险问题引起的相关损失,最大的受害者就是金融机构自身,这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在遭遇了经济风险后很有可能面临着自身的生死存亡。金融风险和金融机构自身的管理和风险规避能力有关。金融风险根据不同的考察百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从导致金融风险的主要根源来看,大体分为静态金融风险和动态金融风险两类。静态风险是指受到自然条件因素等一些不可抗力而发生的风险,这可以利用相应的经济技术手段和自然规律来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动态风险是指为适应经济的发展,在进行宏观金融经济调整中出现的风险,这种风险会随着宏观经济运行动态具有一定的概率性和被动性,具有一定的预测难度。

2.从金融风险的范围覆盖情况来看,包括微观金融风险和宏观金融风险两类。所谓的微观金融风险是指在金融机构决策时出现了失误,或者因为一些客观经济环境及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了相关参与活动的经济主体的财产、信誉等具有了损失的可能。宏观金融风险则是由各项微观风险引起的金融系统风险的规模性风险。

3.从金融经济经营的主体结构来看,金融风险还可以细化为银行金融风险、证券金融风险、保险金融风险等一些专业角度的金融风险类型。

二、现代金融经济中可能会发生的各类风险

1.我国目前的金融资产在结构分布上不合理。随着民间融资在金融中的占比提升,使得银行储蓄率与广义货币M2不断上升,银行也就自然成了金融风险高发地。从过去20多年的发展看我国银行的储蓄率,1985年的储蓄率为34.2%,1990年储蓄率到了39%,2001年的储蓄率到了40.2%,2003年的储蓄率到了44.6%。进入21世纪以来,储蓄率仍稳步上升,最高年份达到了46%,使得我国成为目前世界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从央行的储值数据公布结果显示,在2013年社会融资接近17.3万元亿人民币,创下了年度最高储值水平。受经济稳步增长趋势的影响,广义货币环比增长13.6%,达到了110.7万元亿人民币。在银行金融体系的发展中,主要通过吸取大量的储蓄存款,再借助一些中长期的贷款释放将储蓄增长额进行适当平衡。从银行中长期贷款释放流向来看,企业融资贷款以八成的占比成为银行贷款的主要方向,由股票和债券所引起的银行贷款就相对较低。正是由于这些因企业融资贷款在银行贷款系统中的高比重情况,使得整个社会经济的金融风险也就集中性的倾注到银行体系内。

2.银行系统对社会的过度货币供给,也会导致市场物价体系紊乱和资产价格的稳定性失衡。这一方面不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另一方面也会相对地造成了货币政策的调控空间狭窄。由于整个金融资源中,银行所占有的金融资源比重在90%以上,形成了以“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结构。证券和保险的发展和占比都不具规模。这就造成了在金融体系的资产配置和风险承担方面,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很难发挥其应有的{控作用。这种金融发展的不合理格局,无法从真正意义上满足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也导致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和金融经济效率低下。

3.银行资金充足率和呆账准备金较低。根据国家对相关不良贷款和贷款比例硬性指标要求,2003年到现在的十几年里,我国金融机构内的不良贷款额度,贷款比率都有明显程度的降低。这种比率的降低很大程度上是金融机构通过无限制地进行信贷投放扩大,对一些不良贷款进行稀释或者是对一些有利的正规贷款进行回收实现的。从根本上讲,因不良贷款引发的金融风险实际上依然是存在的。也就是说,银行机构在呆账准备金和资金备用方面还是有很大的缺口和不足的。从近期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金充足率上来看,也只有中国建设银行的备用率是超过国标8%的。对于我国其他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平均的资金充足率仅是接近于6.15%。正是因为如此,随着银行机构各项贷款速度的不断提升,基本上银行业的极大多数金融机构很少能够根据相关的资金备用率要求,进行相关的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提取,这会导致对贷款引起的金融风险承担能力极低。特别是当银行的资产扩张和备用金准备不符时,银行机构的经营就会显得相对脆弱。

三、防范金融经济风险的相关对策

1.进一步提升金融改革力度,加强对金融的宏观调控,合理优化和完善调控方式,使市场运作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达到信贷结构和产业结构相对平衡的目的。

2.完善货币政策的决策制度,使货币决策能够通过民主参与的形式进行制定,从而增加货币决策的透明度。在金融宏观调控上注意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把握,不断提升货币工具的创新能力,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激发货币、资本、保险等元素在金融市场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央银行还应该保持货币政策的稳步推行,使货币政策不仅能够促进金融经济发展的平稳进行,还能够起到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和规避金融风险的作用。在日常资金的流动性管理和市场利率的调控中,应该以公开性市场操作为原则,使其在维持存款备用金、差异性存款备用金等方面能够起到合理的调控和平衡作用,并借此实现对金额调控能力的提升。另外中央银行要巧用价格工具对金融市场调控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和配置,最终确保货币信贷的平衡和稳定增L。

3.稳步推进市场利率改革。利率杠杆的灵活使用可以起到总量平衡调整的作用。一方面借助货币政策对市场利率进行引导,对相关的资产和负债价格利率进行确定;另一方面,深化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强国际收支机制和管理的体制完善,进一步方便投资和贸易活动。

4.强化窗口与指导。要根据现有的金融结构形式,通过对支农类金融服务进行改进,对非公有经济和中小企业提供金融保障,并通过调整信贷和金融产业结构,实现金融业界的全面竞争力提升。

5.完善金融法制体系,对银行、证券等各级金融行业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功能监管,并通过及时的补充和修订相关金融法律法规,优化金融机构经营的法律环境。

6.加强金融体系的风险评估和预警体制建设。通过系统,全面的金融评估报告进行相关金融机构运行状况和风险隐患的评估和识别。对风险度较高的市场行为进行预警体系建设,通过做好事前预防来降低金融风险波及的扩展范围。通过建立金融风险应急处理机制,使金融机构在面临突然性的风险影响时,能够通过应急处理机制的操作,有效地控制金融风险,为现代金融经济的风险管控和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结语

金融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成为经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主要组成部分,金融风险管理是当前的热门课题。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目前的金融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还需要不断认清新的经济形势中金融管理的各项风险,通过及时做出相关对策调整,推动金融事业的健康稳步前进,为整个社会的稳步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姗姗.对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不和的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4(09)

[2] 张云燕,王芳,罗剑朝.农户正规信贷违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陕西省渭南市农村信用社贷款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例[J].经济经纬,2013(02)

[3] 刘祚祥,黄权国.信息生产能力、农业保险与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配给――基于修正的S-W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2(05)

篇4

一、国有大中型企业加强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中国是国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全球资本流动和各国经济产业深度融合,我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面临更严峻的形势和挑战,国内企业要想不断向前发展,促进自身走向更高的发展层次,就要重视自身的经济管理。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经营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经济管理就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吸收和借鉴国外优秀企业经验,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模式,改革自身的经济管理机制,找到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方法,全面提高经济管理水平。首先,面对我国新时期的经济体制管理方式以及经济增长方式,国有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也就必须进行经济管理机制改革。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管理机制也在不断完善中,企业性质也在经济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发生了改变,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主体。在这种经济发展形势全面变动的情境中,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也必然会朝着以市场为导向的集约型和人本型方向转变。同时,由于我国长期沿用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法,依旧有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遗留下来的影响因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已经从短缺走向了过剩,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从粗放型走向了集约型,这些变化决定了企业必须要进行现代化转型,不断改变自身的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经济管理机制,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其次,我国当前社会已经全面进入到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与此同时,国有企业竞争与发展也进入到市场经济时代。可以说,当前的市场经济竞争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之间的竞争,这也就导致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要不断加强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使用,利用信息网络和计算机设备进行企业管理,以全面提高企业的发展效率。传统以生产销售为主的管理思想不再适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这需要以人为本,将人本思想全面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在经济全面发展背景下,要重视企业与人、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不断调整和改变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促进企业全面提高竞争力,适应时展。

二、现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管理职责不够清晰明确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自身管理机制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企业经济管理问题成为限制国有企业发展的主要阻碍,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实施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同时企业经济管理中职能是否清晰和组织是否合理得当对企业健康发展也有着一定影响。受到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影响,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管理部门职责划分不够科学明确,造成企业经济管理水平下降,企业经济管理效能不能稳定提升,因此限制了国有大中型企业正常发展。

2.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管理组织缺乏合理性

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经济管理结构和经济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而且对国有企业组织管理效能的提升也带来了影响。与现代的新兴经济组织相比,国有企业经济管理水平较为落后,受到相关政策波动的影响较大,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有着直接影响,领导者的主观因素影响着企业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容易造成国有大中型企业组织管理架构不合理,造成国有大中型企业各部门工作无法协调开展。因此,构建科学稳健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管理组织架构是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

3.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落后

与发达国家及现代新兴经济组织相比,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较为落后,很多企业还处于传统粗放式的经营管理状态,将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方式和方法局限于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和盲目增加投资,限制了企业经济管理水平提升,需要创新经济管理模式。同时,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影响了其他生产经营部门的经济管理水平,企业急需从管理理念和经营管理方式方面转变,以全面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国有大中型企业落后的经营管理模式与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很容易造成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因此国有大中型企业需要快速创新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调整自身的生产经营方式,全面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三、提升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主要策略

1.明确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管理职责,转变企业经济管理理念

对于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的制定解决方案,需要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转变管理理念,明确管理职责,利用现代经济管理理念引导企业健康发展,并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明确企业内部各个生产经营部门的职责,建立健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监督机制。更新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是推动现代企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也是促进企业进行现代化转型的有效手段。这样不仅能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而且能为企业普及良好的生产经营方法,使企业以创新理念为导向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全面提高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生产质量,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创新发展。

2.构建国有大中型企业创新经济管理体系,完善企业经济管理架构

在现代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很多企业还在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采用固化单一的管理制度和模式,对于现代强调创新发展的时代而言,这种经营管理方式会限制企业发展,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一定阻碍。在市场创新化发展背景下,要构建大中型国有企业创新经济管理体系,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与时俱进,在全面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背景下,使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强化,使企业生产经营更具系统性与合理性,这样才能全面推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有效开展,使国有大中型企业符合时展需求。

3.改变国有大中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全面提高企业经济管理质量

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经济管理模式上的落后,造成其经济发展的滞后,为了全面提高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管理水平,要不断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方式,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推动企业经营管理质量提升。改变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对于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也是重要的方法,只有企业构建良好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使企业经济发展符合现代市场需求,才能推动企业经济管理水平提升。

四、结语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社会经济全面改革背景下,国有大中型企业要不断优化和调整自身的生产经营模式,转变管理理念,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创新经济管理方式,逐步释放组织活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5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现代企业是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经济正在不断向前发展,对企业经济管理有着较高要求,传统经济管理模式不再适应新市场环境,因此,管理者应该重视经济管理,对经济管理有着深层次上的了解,明确管理责任,对管理人员全面监督,确保其做好经济管理相关工作,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一、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概述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经济管理会严重影响企业发展情况,因此,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正确认识经济管理,对其特征有一定了解,这样既可以有效发挥经济管理效用,使其职能得到体现,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企业可以达到现代化标准,提高企业整体实力。具体来说,经济管理具有以下特征:其一,经济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联系较为紧密,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时,会需要一定资金,需要工作人员对资金进行合理调配,以此确保经营管理能够获得最大效益。所以,管理者要把经济管理渗透到经济管理各项工作中,在展现经济管理价值的同时,使企业生产经营能够稳定进行。其二,经济管理会包含财务指标,其可以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全面反映,不仅便于管理者明确发展方向,制定科学决策,还能提升企业实力。而这些都离不开财务报表,其把控着企业经营情况,如哪些经营活动获利最大,哪些活动收益较低等,这对于规划企业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其三,企业管理工作有着较强综合性,就现代企业来说,经济管理最为主要的目的是促使企业价值能够有效实现,帮助企业利益得以最大化,面对该种情形,需要科学管理经营活动,让企业发展目标可以早日实现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高经营整体水平。

二、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观念比较落后

有的企业长期受传统观念所感染,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时,管理者运用家族式思想进行管理,这很难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也无法满足管理人员内在诉求。从现有经济管理状况分析,很多管理人员都是管理者朋友或者亲属,并且这些人员没有受过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学习以及培训,不仅无法起到监督管理作用,还不能根据经营活动提出有效建议,导致企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并且很多企业管理者都没有积极转变观念,没有认识到现代管理观念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在经济管理期间,仍然通过粗放式进行管理,缺乏对细节内容的考虑,有时为了获得更大利益,常常高能耗生产,不仅给环境带来破坏,没有遵循绿色生产相关要求,还降低了企业在社会中的形象。此外,在生产经营时,有的管理者出于利益考虑,没有对新技术进行及时引进,造成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增加生产成本投入。

(二)组织结构不够合理

现在大多数企业都通过集权组织结构进行管理,尽管这种方式能够对各部门进行有效协调,把企业中的资源有机整合,达到管理目的,但此种模式有一定缺陷,没有对下层利益进行考虑,不能满足基层员工个性化需求,导致员工缺乏认同感[3]。并且有的管理者没有对基层员工职业需求进行考虑,使得基层员工发展遭到限制,在制定某些决策时,经常要上级进行逐层汇报,不仅使决策效率大大降低,还导致员工工作热情逐渐降低。与此同时,集权组织结构还会使得企业内部组织缺乏合理性,出现一人兼多职现象,例如,财务人员常常兼职出纳岗位,一方面导致职责不明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给财务信息透明度带来不利影响。

(三)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人员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高层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现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大多是某个技术方面的专员,但在上岗之前,没有接受一系列管理知识的学习,导致其对经济管理存在一定模糊,不能有效的开展相关活动,降低了经济管理整体效果。其二,中层管理人员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中层管理人员是企业经济管理最为重要的人员,其不仅影响着企业生产以及经营,还关系着企业能否健康运营,但高层管理者经常忽视对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得其素质不能得到明显提升,造成经济管理质量不断降低。

三、加强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相关措施

(一)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

在新形势下,现代化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必然趋势,作为企业重要管理者要树立长远目标,改变管理理念,加强对现代化思想的学习,不断应用先进管理方式,以企业现有情况为基础,适当调整管理模式,这样既可以使经济管理作用得以有效展现,还能提高管理有效性。首先,管理者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通过柔性管理使企业员工产生认同感,让其受到思想层面的鼓励,一方面可以让员工感觉到被重视,自身价值能够得到发挥,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员工责任心,把企业当成一个家庭,通过自身努力更好地为企业建设。其次,管理者要对企业员工给予一定关怀,了解其职业规划以及发展目标,并把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紧密结合,这样员工在实现个人目标的同时,可以促使企业目标能够早日实现,达到统筹管理目的。最后,管理者要爱惜人才,从市场中聘请优秀管理人到企业中,为企业建设提出重要建议,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这样既可以使生产流程不断优化,提高新产品研发力度,还能提高产品质量,促使企业能够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完善经济管理体系

在实际工作中,要想使经济管理水平能够得到提升,需要企业健全经济管理体系,不断优化管理组织,以企业经营特点为主要立足点,使各职能能够得到优化处理,以此满足经济管理各方面需求。首先,管理者要对经营、生产各方面情况进行考虑,确保管理体系与本企业情况相一致,这样才能发挥管理体系应有的作用,达到科学管理目的。在建设制度时,管理者要先进行调研,对经营状况有一定了解,这样既可以对财政预算进行实时监管,还能使资金使用更为安全,提高可靠性。其次,管理者要实时追踪热点,掌握市场环境变化,不断完善制度内容,一方面可以促使经济管理体系能够完全落实,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建设力度,可以对财务状况进行严格把控。

(三)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企业竞争已经转变为人才竞争,人才对于现代企业的作用不言而喻,所以,企业领导层要重视人才,做好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使其素养能够得到提升,这样才能更好地执行各项经济管理活动,使活动能够顺利完成。具体而言,其一,领导层要引入经理制,让经济管理领域的人才进行科学管理,由于其受过完整的学习以及训练,能够掌握经济管理各项内容,不仅可以发挥经济管理主要优势,还能有效规避企业一些弊端,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并且优秀管理人员会运用较为规范的手段进行管理,使企业员工价值能够得到发挥、展现的同时,调动其工作热情,以此提高管理效率。其二,管理者要根据企业员工情况制定培训内容,使其具有一定针对性,并把先进管理理论知识渗透到培训工作中,让企业员工可以自觉受到感染,不仅可以促使员工提升职业素养,使其认真对待经济管理工作,还能增强其工作责任心,根据经济管理有关规范实施经济管理活动,促使活动可以正常完成。

四、结语

经济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复杂性,并非是一项简单任务,所以,管理者要正视经济管理价值,加强对经济管理的重视,引入先进管理模式,这样既可以提高管理水平,还能顺应时代需求,使企业在现代化发展中找到一定出路。

参考文献

[1]王亚晖.试论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8(3).

[2]李骁,冯俊华.试论现代企业经济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J].纳税,2018(7).

[3]张晶.论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贸实践,2018(10).

篇6

自21世纪以来,我国中央各级地方政府对各项扶农助农相关政策进行详细部署与实施,各部门就农村、农业与农民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作为首要任务,严抓经济发展,促使各地区农民的实际收入及生活质量得到飞速的提升,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也相继提高。

一、当前我国农业在可持续发展当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基础理论环节较为薄弱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具有多项学科进行相互交叉的特性,其具体包括农业学科、电子控制、信息技术以及经济管理等。从我国现有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来看,自政策推行之后,农业耕种及其管理主要由家庭为单位,难以进行统筹管理。同时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现状上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我国仍处于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当中,特别是针对生态农业发展结构上,亟需精通农业科学、经济学以及生物学等多项学科的专业型高端人才,但就我国目前农业经济现状来看,还不具备借鉴基础,其理论体系搭建并不顺利。

(二)农村劳动力不足,剩余劳动力并未得到高效利用

我国农村的留守群体大多为儿童和中老年人,这是当前农村发展的一大普遍现象,给农民种植粮食和务农带来极大的不便,部分村户甚至将自己的土地转给其他人进行种植,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当深入到农村观察研究中发现,农村还有较多的潜在剩余劳动力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大部分农民在一年的时间里仅用了不到三分之一的时间进行实际务农,多数农民在国家政策的保护下开始进城打工,在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后便不再回农村劳作,这也是导致农村经济下滑的一大原因。

二、新时期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形式,建立生态农业体系

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理论研究要站在其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上,其理论基础决定着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高度及走向,需要把理论基础放在实践前面,严厉杜绝先发展再治理这一本末倒置的现象发生。另外农业经济体系构建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前提,从当前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上可以看出,我国生态农业体系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构建:其一,以自然生态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为视角,积极利用法律手段,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及治理,促进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其二,加强农业经济管理技术的全面推广。基于农业经济技术接受者为农民,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必须优化推广途径,解决当地农业经济转型中的资金问题;其三,在农业市场方面需要规范市场价格,保障农业市场经济的稳定,建立健全的农业市场波动保障机制,从而最大限度的确保农民利益。

(二)加大力度进行农业科技创新

各地区政府部门应该积极鼓励企业建立以农业科技为首的研发试验地,以此来完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结合各地农村实际情况来实施以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结合农业生产的迫切需求,加快农作物、畜禽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控以及防治污染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坚持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及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与此同时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及建设力度,建立健全的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机制,加强重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转项补贴规模;完善气象农业服务,保障农业生产及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切实的提升重要农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及粮食生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三)深化农村土地资本化发展

在我国实施以来,主打以土地为公、一家一户经营为主。生产资料同土地公有制相结合,充分的调动起农民生产积极性。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承包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于农村人民的生活需要,很多年轻人开始纷纷进城打工,留下缺乏劳动能力的儿童及年迈老人。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有效解决:第一,农村土地资本化可交由各级政府来相应指导,将现有土地可以转给需要耕种人手中或是在开采前将不能使用的沟渠等土地交由政府处置,这样不仅可以将土地资源更好的利用,更为重要的是维护了农民的切实利益,从根本上帮助农村现有剩余劳动力更好的发挥所长,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二,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吸引一些有经济实力的企业进驻农村,特别是一些具有农产品生产加工实力等方面的企业公司。企业可以根据当地农村特色,将农产品加工打造成为富有浓厚地域特点的产品出产,并对一些易于腐烂的农产品进行及时处理,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运输费用,同时也为农村节约大量的可用资源。第三,当地政府部们要大力宣传并指导农民开拓农村消费市场,试着放手让农民自主经营。农村消费市场影响面一旦打响,就会从根本上打破村民以往的生活圈子,带动我国内需政策的提升,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农村市场的开拓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所在。结束语总而言之,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发展中存在的意义在于确保农业食品及制品的卫生安全能够符合国家检验、实现农业产值的快速提升及效益增长。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带动下,切实保护周边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继而充分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红英.论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新农村:黑龙江,2013(12):51-51.

篇7

1 现代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总体规划不合理

景观总体规划时没有做深入的研究,往往只注重概念设计,导致实际建设效果与设计效果相差较大;大部分小区对建筑物和景观设计没有进行统筹规划,它们之间的融合做得不好,过于追求视觉效果和建筑面积的最大化;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往往出现建筑物和景观不协调的情况,有的甚至出现中西式建筑风格混搭,出现不洋不中的情况。

1.2 设计上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

小区的根本追求是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有的小区,在设计时没有把人生活习惯、需求放在首位,如为了防止破坏绿地,在绿地的周边用一些带刺的铁丝围起来,这样做使得绿地和整个环境很不协调。此外,随着人们年龄的增大原来的景观没有做相应的调整,景观需求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变化。如台阶、座椅以及健身体育设施不适合老年人的需求,他们只能在家里活动。多数设计上追求空间的最大化,使设计趋于表面化,缺乏情感投入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人们不能和景观融和在一起。

1.3 跟风现象严重

许多小区为了追求“卖点”,在景观设计上盲目追求“西化”风格。住宅、建筑物和植物景观,大都采用柱式、喷泉、草坪等西方典型的设计风格,以抬高自身的身价。但是在追求这种风格的时候,往往忽略人们对小区本质的要求,即实用性的要求。小区的环境盲目追求豪华性、异域性,缺乏实用性和地方彩色,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1.4 缺乏特色

在小区景观设计中,很少强调对与周边环境和原有地形地貌的尊重,小区建设时,内部的道路早已经确定好了,这样与后期的景观设计很难搭配。同时,小区应该研究和发掘其深层的文化内涵,从而使地域特色、周边环境等得以继承和发展,小区环境缺乏个性和特色。有些小区的景观设计过分强调绿化的美化作用,大片草坪引入小区,只见草地不见树林的绿化模式,这样的景观设计缺乏个性和特色,生态性不强。

2 现代小区景观设计的对策

2.1 坚持因地制宜

坚持因地制宜是小区景观设计应遵循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合理利用土地;二是选择合适的园林植物。合理利用土地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减少施工量,使景观显得真切自然。自然起伏的地形比平面整齐的地形更让人感到温馨和浪漫。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应坚持以乡土植物为主,可适当添加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丰富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

2.2 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

在规划设计小区景观时,首先要以植物学、景观生态学、美学等角度为基础,遵循生态原则,对周围的自然景观进行重新认识:例如地形、水体、动植物等。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周围的动植物以及其它环境因子组成有机结合,形成整体效果。从视觉景观形象、生态环境、大众行为方面,崇尚绿色;不仅要有绿化的数量,更要考虑绿地的质量和功能,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融入自然,使小区景观生态建设能够满足人们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得到美的享受。这样才能保证小区环境的活力,才能体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设计理念。

2.3 注重生态化

通过植物的合理搭配,强调植被的复合层次和季相性,增加生物多样性;充分利用阳光、空气、水、土地等,构成一个和谐、稳定的生态群落,在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小区通风、净化空气、吸尘滞尘、消减噪音等方面,发挥生态系统调节小区微气候、改善环境质量和美化景观的作用。

2.4 注重文化内涵

通过各种植物的配置及创意景观,使其具有相应的文化环境氛围,形成不同个性的文化环境景观,从而使人们的主观感情与宏观环境之间产生共鸣和联想。将传统的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风格融合在一起,建筑物和景观设计提炼了传统建筑的元素和精华并且融合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并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始终,脱离了那种盲目跟风做法,力求体现现代都市风格和当地特色。

3 结论

现代小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设计理念都在不断地发展,景观设计的发展是各方面都应该重视的环节,现代小区的景观设计应该走人性化设计、可持续发展、生态化和体现文化内涵的道路。

参考文献

篇8

现代环境艺术社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伴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提高,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大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对促进社会文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就目前来看,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依然在采取传统的设计理念、方法,设计过程中脱离了自然,违背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现代社会里,要想推动现代环境艺术的发展,就必须结合我国时展的需要,不断设计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作品。

1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问题

1.1 忽略了环境因素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下,要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艺术行为,就目前来看,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主要是为了满足产品功能性的需要,忽略了环境,没有结合相应的自然因素,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够和谐。

1.2 专业的人才不足

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抄袭现象较严重,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千遍一律,毫无创新型。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员的不足。一方面是设计人员专业水平有限,受传统设计理念的束缚,另一方面设计人员业务素质较差,在设计过程中大多是按照以往的设计经验来进行设计,不利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1.3 设计方式单一

环境艺术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目前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整体呈现设计方式单一,缺乏地区特色和时代风格,整体设计水平处于较低阶段。目前整体的设计都趋向于简单,大草坪的设计方式十分普遍,这样的设计方式比较缺乏创意性,都是对于陈旧设计方式的模仿和复制,跟不上越来越高的审美要求,没有新意也没有区域性特色,会造成审美疲劳。

2 现代环境艺术问题的对策

2.1 环境艺术与自然的融合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是现代建筑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绿色建设设计也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建设绿色建筑依然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而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要求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当结合自然环境去进行设计,做好设计行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更高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人员要对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要善于利用自然元素来进行艺术创作,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建筑环境的需求。

2.2 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环境直接相关,而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业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在这一过程中,专业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专业的设计人才可以更好地把握时展的需要,设计出符合时展需要的作品。为此,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应当加强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加强现阶段环境艺术设计人才专业知识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促使他们合理的运用自然元素来创新环境艺术设计。另外,我国政府应当设立专业的院校,成立专业的课程,为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培养更多的专业性人才。

2.3 加大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

在现代社会里,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对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而言,其要想更好地发展下去,就必须立足创新。首先,要创新设立理念,要树立绿色的设计理念;其次,要创新设计方式,要摆脱那种传统的设计方式,要善于利用高新科学技术来进行设计,通过科技,将环境与人文艺术结合,从而设计出较新颖的华景艺术设计。另外,要加大技术创新。科技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加大科技创新,可以提高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效率和水平,为设计者提供技术帮助,从而推动现代环境艺术的更好发展。

2.4 突出民族特色

我国有着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色,而各民族的文化也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素材。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人员应当善于利用民族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突出民族特色。而在现代环境术设计中要想突出民族特色,就要求设计人员对我国各民族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合理的应用民族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突出民族特色。

2.5 建设专门性环境艺术设计管理机构

应当建立专门的换季艺术设计环境里机构,将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项专门的项目来进行管理,这样才能保证环境艺术设计建设和维护的整体水平。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于环境艺术的整体城市布局规划和具体设计施工安排与城建部分分开,进行专项管理,有助于环境艺术设计水平的提高。其次,对于城市环境设计的后期使用管理和维护也有管理机构专门负责管理,让环境艺术设计建筑的整体水平都可以得到提高,后期使用效果也更有保证。专门性的管理机构能够让环境艺术的重视度被提高,设计建设管理水平升级。

3 结语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艺术行为,它与建筑环境息息相关,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艺术设计业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当前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我环境艺术的发展。而本文针对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通过相应的措施来更好地解决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问题,从而推动我国现代环境艺术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炜.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艺术研究,2012,03:130-131.

[2]杨佳,刘利果.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2,35:248.

篇9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委托-关系在现代企业中产生之后,经营者就成为企业的实际控制者,企业的兴衰成败就主要取决于经营者的行为合理与否。然而,经营者目标和所有者目标是有矛盾的,经营者行为可能会偏离所有者目标,这是企业经营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所以,实现经营者行为合理化就成为企业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经营者行为的激励因素

人们工作的目的是需要的满足。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表明,针对人的需要实施相应激励是可能的。但激励人们努力的方式不应是单一的,当物质激励提供的激励效果下降时,就应增加精神激励的内容。要根据人的不同需要和不同的社会环境,设计相应的激励方案。麦克利兰的需要理论认为,人有三种需要:成就需要、权力需要、亲和需要。所谓成就需要是指追求卓越,实现目标和寻求成功的驱动力。成就需要高的人往往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倾向于挑战性的工作和乐于看到自己的工作绩效和评价等特点。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对具有高目标值的企业家或经理人员的激励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既然人的需要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那么,激励经营者行为的因素也就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大类。

1、物质激励。物质资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获取一定的物质资料是人们的一种基本需求。激励的意义在于:企业如何向劳动者支付报酬;支付多少报酬。一般而言,现代公司经营者的报酬结构是多元化的,既包括固定收入,如基薪,也包括非固定或风险收入,如奖金、股票等;既含有现期收入,也含有远期收入。工资或薪水是预先确定的,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奖金的金额通常由董事会根据经营者的短期业绩,如一年的利润来确定,并一次性支付。

2、精神激励。人类除了物质需要之外,还有精神需要。所以,对经营者进行精神激励同样是重要的。声誉是精神激励的一种重要因素,追求良好声誉,是经营者的成就发展需要,或归于马斯洛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经营者努力经营,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报酬,还期望得到高度评价和尊重,期望有所作为和成就,期望通过企业发展证实自己的经营才能和价值,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因而,管理学认为,除了物质激励以外,精神激励或荣誉激励是十分必要的。

二、经营者行为激励机制的构建

由于我国企业在所有制结构、规模大小、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别,所以建立经营者的激励机制没有统一的模式和标准。总体上讲,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逐步建立股票期权报酬制度。股票是激励经营者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但从我国目前实行情况看,股票期权制度在我国的推广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障碍。包括:企业初始产权界定不够清晰、所持股份的来源和退出渠道不够畅通、经营者竞争选聘机制有待建立、经营者的业绩评价体系不够健全、缺乏相关的配套法律规定,等等。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完善,实现制度创新,为股票期权报酬制度的建立创造条件。

2、建立经营者的声誉机制。经营者作为一种高级形态的人力资本,也要到经理市场上“出售”,如果把经营者的报酬作为经营者的“价格”信号的话,那么经营者的声誉则是经营者的“质量”信号。在经理市场上,经营者的声誉既是经营者成功经营企业的结果,又是经营者拥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一种重要证明。经营者只有努力经营建立良好的声誉,才能成功地担当经营者的角色。没有良好的职业声誉,经理人员必将被市场淘汰,结束其职业经理生涯。声誉机制建立的关键是保证经营者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积极培育独立的职业经理阶层。推进企业经理人员的职业化、市场化,建立企业经营者的市场竞争机制,可以促使经营者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因此,要建立健全各地的经营管理人才中心,其职责是专司收集、提供经营管理人才信息,为供需双方相互选择提供服务,促进经营管理人才的流动。同时,建立和规范经理市场,对进入经理市场中的每一位经理人员要建立全面的、真实的、连续的业绩档案,保证经理市场的有效运行。

4、建立经营者业绩考核体系。在现代企业中,与经营者报酬相关联的企业业绩指标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公司股票价格之类的市场价值指标;二是会计或财务类指标。经营者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的建立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既能通过会计指标反映经营者是否具有规范的努力经营行为,使得企业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又能通过股票价格说明经营者是否具有长期化行为,使得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当然,这要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和财务指标的真实性。

5、控制经营者过度“在职消费”之类的隐性收入。经营者追求“在职消费”等隐性收入是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即使在国外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在职消费”问题也未彻底解决,只是进行适当控制而已,过度的“在职消费”扭曲了经营者的追求目标,使企业的各项激励措施流于形式。所以,我们要通过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有效发挥董事会、监事会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督约束作用;严肃财经纪律,健全财务制度等等,控制经营者过度的“在职消费”,为经营者长期激励机制的建立创造条件。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委党校)

篇10

一、经济通货膨胀问题

拉美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普遍产生了通货膨胀问题。拉美经济具有对外依附性特征,外企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较大。拉美国家采取外企国有化政策,筹措大量资金(增大货币供应量)收购外企,必然引起通胀。通胀问题在拉美各国日益凸显。但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拉美地区主要国家尚能将通胀基本保持在可控制的相对稳定范围内,经济总体运行情况还算顺利。进入80年代,拉美经济恶化,外债问题严重。政府仍然通过增加货币投放量的办法解决问题,无异于火上浇油,导致通胀急速扩大。通胀加剧不仅严重地干扰了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还带来一系列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引发社会骚乱。许多拉美国家为稳定经济采取多种调整措施,如阿根廷通货膨胀,实施“货币兑换法”。其办法是固定阿根廷货币与美元汇率,稳定币值,政府保证足够数量的外汇和黄金储备,并废除中央金融机构向政府提供财政开支的作法。其结果,促使阿根廷通胀率由1991年的84%降至1993年的7.7%,创2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恶性通胀得到遏制,经济形势开始好转。但是,通货膨胀问题至今仍然困扰着拉美国家经济。

二、债务问题

拉美经济现代化出现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债务危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拉美国家开始大规模举借外债。其原因是由于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增加,拉美国家不断扩大石油进口,国际支出加大。西方发达国家乘机加大资本渗透,从中牟利。加之,拉美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急躁冒进,不顾自身经济承受能力与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计划。如巴西为实现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目标,制订了投资规模达3700亿美元的5年(1981~1985年)发展计划。其投资规模太大,远超自身财政承受能力。同时,拉美国家认为自己能够通过扩大出口、增加收入以偿还债务,于是继续向西方发达国家借钱。拉美国家债务猛增,1975年拉美外债总额不足700亿美元,1982年超过了3000亿美元,增加了三倍多。可是,拉美国家政府并没有能够真正、充分利用资金,相反,许多资金被滥用。加上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作祟,拉美国家出口持续受挫,国际收入日减。一些国家问题尤其严重,日渐难支。最终,1982年墨西哥政府率先宣布无力偿还外债,一场影响深刻、广泛的拉美债务危机由此总爆发。危机发生以后,拉美国家的债务一直未低于4000亿美元,每年须支付巨额利息。巨额利息不仅使拉美外贸顺差收益荡然无存,而且为偿还利息又不得不举借新债,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滚雪球般恶性循环之中。这场持续时间长、影响深刻的经济危机,普遍波及整个拉美地区。面对经济灾难,拉美国家被迫采取措施,减债应对。例如巴西,政府减小投资规模,修改了发展计划。许多拉美国家则普遍采取(国企)私有化策略。通过采取私有化措施,改革企业经营体制,改善管理方式,原来国企严重亏损的局面开始改变,不少企业开始扭亏为盈。进入90年代,拉美国家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但债务问题仍是困扰拉美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痼疾。

三、(经济)一体化问题

一体化思想在拉美产生较早。19世纪玻利瓦尔就曾主张拉美国家要在政治上结盟、经济上合作。但后来美国利用“一体化”思想,将其释为“泛美主义”,妄图独霸拉美。“进口替代”战略实施10年之后,拉美各国普遍遇到国内市场狭小的困境,这成为继续工业化的障碍。于是,一些拉美学者积极呼吁实现地区经济一体化。1960年2月,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十几个拉美国家在蒙得维的亚成立了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同年底,危地马拉等国成立中美洲共同市场,从此揭开了经济一体化的序幕。各种地区一体化组织也相继建立起来。这些组织内部协调成员国间的工业发展战略,甚至在某一组织内规划某种“进口替代”,谋求走共同发展的道路。但是,由于存在内部体制弱点,历史遗留分歧以及外部势力干扰等问题,一体化运动遇到许多困难,甚至出现停滞。因此拉美各国对地区一体化组织进行了改革。1980年拉美自由贸易协会改组为拉美一体化协会。1984年巴西、墨西哥等11国为解决债务问题而联合组建卡塔赫纳集团。1986年孔塔多拉集团(由巴拿马、墨西哥等国组成)与利马集团(由秘鲁、阿根廷等国组成)共同组成8国集团,这是一个有良好基础的高级磋商与协调机构,以解决本地区问题。这反映了拉美一体化向更高层次水平的发展,有利于拉美现代化进程的加速。

参 考 文 献

篇11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09-0084-02

引言

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下,人口问题和资源危机日益严重,环境生态状况日趋恶化,一个城市究竟该如何规划与设计,才能在这深情的土地上更好地成长,并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土地环境意识来维护我们国土的生态安全,使得我们在繁荣、便捷的现代城市生活中既能享受到诗情画意的大自然亲切的,又免于遭受自然灾难或各种严重的污染侵害。

1 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

1.1功能序列方法

包括直觉的运用、多层面的感知,然后通过控制,利用直觉,挖掘多层面感知后建立具体空间。

1.2知觉“思维”分析方法

理解设计对象和平面或空间相融关系,在对视知觉状态有着多角度理解之后,针对项目,具体抽取设计语言的不同层面。

1.3“集合层”形态分析方法

将一个设计项目剥离出若干层面,分别设计之后将各个层面相关联起来。

1.4主题文化设计方法

抓住所在环境的人文情感和意向环境的感受,生成文化的环境主题。

1.5组团空间环境分析方法

将诸多空间环境相关联,衔接建筑、功能设施等形成一个组团。

1.6“自然持续”生态设计方案

将自然元素、环境持续和实地自然状态相统一,突出环境的自然表现。

1.7A-B转换过程设计方法

A是设计之前的环境初始状态,B是设计师要完成的最终设计结果。通过对A、B两个端点进行分析,得到切实可行的设计思路。

1.8激活式设计方法

激活点既是创意点,找到创意点后通过设计的控制和完善将灵感状态明晰。

1.9“无痕”理念设计方法

(1)“渗透环境”减少人类生存留下的痕迹。

(2)“意如无痕”环境的表达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造型状态。

(3)“直取内心”使审美的愉悦达到心灵的深处,是设计的最高理想手段。

2 城市的景观设计中城市和土地的关系

一个城市的建立、成长与发展的状况都跟其与土地关系处理得好坏密切相关。

(1)一个城市的建立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城市的位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个城市选址的好坏最终甚至能决定一个城市的存亡,所以城市的开发与建设要选择良好的地理位置。我国黄河流域从古至今不少城市被洪水淹没以及意大利的庞贝古城被掩埋在火山岩浆中全城及没,这些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城市的选址不当。

(2)在选到适合生存发展的地址后,就要对一个城市展开规划,在这个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生态的问题,因为城市中的市民需要一个好的生态环境来居住,对自然的破坏,最终只会导致城市生活质量的恶化。所以在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城市的空间布局、本身形态都要与土地的天然格局、自然肌理想适应,不能破坏城市生态的天然系统,尤其是不能盲目损害河流、植被、山体等,一些建筑规划与布局要充分吻合土地生态基础设施,同时保证人们有休息、游戏活动的空间。如誉美人间的丽江之所以漂亮、有天籁之境,就是因为玉龙雪山上天然的清水顺流而下,很干净,没有遭到人工的污染,从而丽江也成为人们理想的度假胜地,屡往不弃。

(3)除了土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健康利用、遵循原本的土地肌理之外,在城市化过程中也要考虑城市的设计对环境的影响,要尽避免或减小对环境的各种负面作用。诸如对具有净化污染、滞洪功能的城市湿地系统就要在设计中合理利用,让原本的环境生态系统发挥其自身的生产与净化功能。一些盲目的规划与设计,如建筑布局跟风向垂直排列,缺乏通风道,就会阻碍新鲜空气进入城市。还有现在被广泛关注的太湖蓝藻问题,也是自然系统受到毒害,使得其自然循环和净化等生态服务功能消退,甚至丧失所致,而污染其实跟太湖本身并无关系。

3 如何面对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环境与生态危机一直是国际上广泛关注的话题。尤其是近些年来气候变化引起生态恶化进而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空间,多种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如旱灾、水资源危机、洪灾、沙尘暴、气温上升、海啸、地震等频频爆发,人工干预下的自然生态系统越来越不能与其环境相适应,生态系统变得不稳定。尤其城市一旦发生某种灾害损坏到其命脉系统,很容易出现连锁反应并导致整个城市系统的崩溃。这种严峻的挑战,在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也为一些明智而又有良知的理性的城市决策者提供了一个造福子孙的极好机遇。城市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可以在很大空间上发挥作用,减小或避免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环境与生态危机。比如布局合理的市政交通体系,通过土地利用把城市设计得更紧凑、功能更完善,减少汽车尾气、温室气体等各种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通过对各种节能的建筑材料的运用来加大环保力度,减少污染,诸如城市绿化结合生产、使用耐干旱的植物、能源植物等。

在一个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的双重要素,考虑大地母亲的整体生态安全。一个城市的规模和建设用地功能可以是不断变化的,而一些河流水系、湿地系统、绿地走廊等景观生态基础设施则是需要恒常不变,并且永远为城市所必须的。因此,面对变革时代的城市扩展,需要逆向思维的城市规划方法论,即在区城尺度上首先规划和完善非建设用地,设计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形成高效地维护城市居民生态服务质、维护土地生态过程的安全空间格局。

4 城市景观设计如何做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4.1土地使用的高效性原则

立体化是高效使用土地的最有效的手段。

4.2能源的高效性原则

在对能源的高效性的认识上,首先应不仅从节能上考虑,而应站在更高的保护环境的高度去认识,这样意义就更广泛、更深远。

4.3植物配植的生态性原则

具体来说应做到:

(1)城市各区绿色植物配植要与城市绿地系统相匹配,与城市及周边植物景观形成整体的动态稳定的绿地生态体系。

(2)模拟地带性群落的结构特征,遵守“生态位”原则,建立适宜的复层群落结构,利用不同物种生态位的分异,采用耐荫性的个体大小、叶型、根系深浅、养分需求和物候期等方面差异较大的植物,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互惠共生,以乔木为骨架的乔、灌、草的复合群落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良性生态系统。

(3)新品种的引进过程中,一定要选择与当地气候、土壤相适应的物种,为系统的稳定性提供依据。在与本土化植物互惠公生的前提下,形成生物的多样性。

(4)不仅从植物系统本身出发,还应考虑人类可亲近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如鸟类等。

(5)植物配植中,要满足人类对自然界其它要素如阳光、空气等的需求。

(6)植物在满足其“生态位”原则的基础上,还应从植物的景观、美感、寓意、韵律等方面考虑以期达到生态、科学、美学的高度和谐,与城市景观及形态、美学相融合。

4.4对自然群落的保护及利用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