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网络专题的特点

网络专题的特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14 09:44:0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网络专题的特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网络专题的特点

篇1

突发公共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根据2006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

突发公共事件因为其突发性、复杂性、多变性、破坏性、持续性、刺激性等特点,最大限度地契合了新闻价值的标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相关新闻报道也由此成为媒体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新闻专题,指的是网络编辑基于对某一个新闻事件或者某一新闻主题价值大小判断的基础上,将相关信息挑选出来并将其组合、编排成为一个整体,使之作为一个特设栏目在线驻留,供网民浏览、阅读、立体扫描与透视的一种新的新闻表现样式①。

网络新闻专题是“网络新闻整合的一种重要方式,好的选题与角度,出色的专题制作,是网站原创能力的重要体现”②。在目前互联网的采访权还不够放开的情况下,很多网站都把网络专题作为其发挥新闻报道原创性的中心环节,而重大国际突发性公共事件因其新闻价值较大更是成为各大网站国际专题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仅以2009年国内商业门户网站新浪和网易国际新闻专题报道为例,突发性公共事件新闻专题分别占国际专题的59.6%和58.6%(表一)

表一 2009 新浪和网易国际突发公共事件新闻专题统计

鉴于突发公共事件在网络国际专题中的显著地位,本文以新浪2010年“智利地震”网络专题作为个案,针对国内网站对国际突发公共事件进行专题报道时的操作特点做出以下分析和探索,以期为实务操作提供借鉴。

一、时间要素:第一时间抢占、实时表达、全时跟踪,以最快速度介入事件,对事件进行即时、密集、持续的报道。

新鲜及时是新闻的基本特征,突发性公共事件因其突发性和破坏性,使受众对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爆发方式、程度等难以预料和准确把握,受众在求快和自危心理的驱使下,希望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对人类生命、精神和财产的破坏性,以指导自己的行动。英国危机公关专家里杰斯特提出危机处理的“3T”原则,强调了危机爆发时期信息的重要性,即Tell it your own (告知你所知道的情况);Tell it fast(尽快提供情况);Tell it all(提供全部情况)③。因此在事件初发期受客观因素的限制,网络媒体的首要报道任务不在求全而在求快。至于求全,则是进入持续期后,再对事件进行实时表达和全时跟踪,以最快的速度报告事件的详细进程,满足受众的求全心理。

智利在北京时间2月27日14时34分发生8.8级特大地震,针对这起突发国际公共事件,新浪在当日14时53分转发了《环球时报》的一条快讯,稍后就以每几分钟一条滚动新闻的速度,实时报道事件的最新情况,截止3月17日共各类消息700余条,对地震进行了即时、实时和全时的报道,从时间要素上最大限度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

对于国际突发公共事件,网站要始终凭借网络的迅捷性,凸显报道中的时间优势。在确定事件属于重大事件后,应该在第一时间新闻后迅速组织第二波专题报道,快速组织人员和资料,用网络技术的快速特点保证专题报道的内容充实丰富,同时又充分体现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从而达到专题报道形式上的丰富和快捷。

二、内容要素:形式多样、内容多面、层次丰富,多元化呈现事件。

因突发公共事件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当事件进入持续阶段后,受众往往不会满足于最初的获知基本新闻要素,而是需要更丰富、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甚至需要针对事件的相关方面观点、评论。这时候如何满足受众的求全心理是摆在媒体面前的迫切问题。

新浪网“智利地震”专题在传递事件最新消息的时候,按信息传递的符号形式,在首页设置了三个版块:文字滚动报道、图集报道、视频集报道,发挥网络的多媒体优势,全方位呈现事件的面貌。

在三大版块之下按照内容又细分为头版头条、“最新消息”、“关注华人华侨”、“现场目击”、“灾区现状”、“伤亡救援”、“震后民生”等具体版块。头版头条挑选出当天最重要新闻,放在专题最显眼的位置,有重点地呈现。“最新消息”根据时效性排序,报道事件最新进展。“关注华人华侨”挑选跟华人相关的新闻报道,发挥了新闻报道的接近性原则,在这个已经是“地球村”的时代,任何一个遥远地方发生的事情,都有可能与你和身边的人相关联,这些人的安危到底如何,也是国内一大批与他们有关系的人所共同关心的。因此,把远方的事件拉近,就是让新闻价值中的“接近性”增值。“现场目击”、“灾区现状”、“伤亡救援”、“震后民生”四大版块各自围绕自己的报道主题进行新闻组合,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关注。在新闻叙事视角上,宏观和聚焦相结合,专题标题栏用新闻要素的形式,简单介绍了地震发生时间、地点和伤亡情况,让受众对于地震有一个宏观的把握,避免网络新闻的碎片化,同时又有自己重点关注的领域,即把目光聚焦于灾难的受害者身上,以人为本,两者做到有机结合。

该专题除了新闻信息之外,还提供了背景知识,做到告知功能和服务功能相结合。从人的本性来说,人们会下意识地关注灾难发生后如何自救的一些具体实用的知识。新浪网“智利地震”专题中“相关信息”版块,专门提供中国驻智利大使馆的联系方式,另两版块“震中周边城市介绍”、“地震海啸知识”则提供周边一些城市情况的介绍和有关地震海啸的知识,便于人们了解这种地质灾害,同时提高自己的保护意识。

在整合了客观的信息和知识之外,该专题还提供权威观点以供受众参考,注重事实和观点的结合。“权威观点”版块刊登了相关专家对于此次地震的解读以及对于地震趋势的预测,为受众提供了专业角度的分析,让人们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对于重大国际突发公共事件,网络专题应运用全息式的开放报道框架,运用各种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开掘新闻,强调信息内容层面的开放,信息维度更加丰富,信息层次更加深入,事件的“新闻富矿”被充分挖掘。

三、传受关系: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发挥受众的主动性

与传统媒介的受众不同,网络受众不仅仅是接受者和旁观者,他们可以更多的加入到传播过程中,提出自己对信息的需求,对传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还可以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放到网上传播,甚至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宣泄自己的情感。即使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在国外,但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类内心深处都存在同情、同感和共情能力。因此网络应该运用其互动性的特点,为受众参与传播提供技术基础,也为受众宣泄自己的情感提供平台。

新浪网“智利地震”专题中的“博友关注”版块,提供了受地震影响的普通网友的相关博客,以普通人的视角传递最新情况。通过“向遇难者献花”、“悼念”版块,网民可以发送电子、留下悼念词表达自己的同情、同感和共情之心。在“微博关注”版块,广大网民对地震相关情况进行探讨,从而形成网络舆论。

本文从新浪网关于“智利地震”专题报道的时间要素把握、版面安排、编排思想等方面入手,管窥当前网站国际突发性公共事件新闻专题报道的编排特点,希望业界在了解这些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并不断发展和创新,以优化网络传播效果,使国际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专题报道更有针对性、更到位,以服务大众需求。■

注 释

①朱宝奇,《网络新闻专题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

②彭兰,《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发展及编辑原则》[J].《中国编辑》,2007(4)

③ 郎爽,《灾难新闻的受众心理分析》[J].《新闻传播》,2008(8)

参考文献

1、董天策、蔡慧,《我国灾难新闻的报道模式的转变与突破――以汶川地震报道为例》[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9 (12)

2、陈友良、邓如,《灾难新闻的叙事策略》[J].《新闻窗》,2008(3)

3、王蕾,《论我国灾难新闻报道理念的转变》[J].《新闻大学》,2008(4)

4、田中初,《如何报道国外灾难新闻――从对日本东北部地震的报道说起》[J].《新闻记者》,2003(7)

篇2

突发公共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根据2006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

突发公共事件因为其突发性、复杂性、多变性、破坏性、持续性、刺激性等特点,最大限度地契合了新闻价值的标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相关新闻报道也由此成为媒体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新闻专题,指的是网络编辑基于对某一个新闻事件或者某一新闻主题价值大小判断的基础上,将相关信息挑选出来并将其组合、编排成为一个整体,使之作为一个特设栏目在线驻留,供网民浏览、阅读、立体扫描与透视的一种新的新闻表现样式。{”网络新闻专题是“网络新闻整合的一种重要方式,好的选题与角度,出色的专题制作,是网站原创能力的重要体现”。日在目前互联网的采访权还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很多网站都把网络专题作为其发挥新闻报道原创性的中心环节,而重大国际突发性公共事件因其新闻价值较大更是成为各大网站国际专题中重要的一部分,仅以2009年国内商业门户网站新浪和网易国际新闻专题报道为例,突发性公共事件新闻专题分别占国际专题的59.6%和58.6%。

有鉴于突发公共事件在网络国际专题中的显著地位,本文以新浪2010年“智利8.8级地震”网络专题作为个案,针对国内网站在对国际突发公共事件进行专题报道时操作特点做出以下分析。

一、时间要素:第一时间抢占。实时表达,全时跟踪,以最快速度介入事件。对事件进行即时、密集、持续的报道

新鲜及时是新闻的基本特征,突发性公共事件又因其突发性和破坏性,使受众对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爆发方式、程度等难以预料和准确把握,受众在求快和自危心理的驱使下,希望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对人类生命、精神和财产的破坏性,以指导自己的行动。英国危机公关专家里杰斯特提出危机处理的“3T”原则,强调了危机爆发时期信息的重要性,即TeU it your own(告知你所知道的情况);Tell it fast(尽快提供情况);Tell ita11(提供全部情况)。因此在事件初发期受客观因素的限制,网络媒体的首要报道任务不在求全而在求快。至于求全,则是进入持续期后,再对事件进行实时表达和全时跟踪,以最快的速度报告事件的详细进程,满足受众的求全心理。

智利在北京时间2月27日14时34分发生8.8级特大地震,针对这起突发国际公共事件,新浪在当日14时53分转发了《环球时报》的一条快讯,稍后就以每几分钟一条滚动新闻的速度,实时报道事件的最新情况,截止3月17日共各类消息700余条。对地震进行了即时、实时和全时的报道,从时间要素上最大限度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

对于国际突发公共事件,网站要始终凭借网络的迅捷性和便宜性,凸显报道中的时间优势。在确定事件属于重大事件后,应该在第一时间新闻后迅速组织第二波专题报道,快速组织人员和资料,用网络技术的快速特点保证专题报道的内容充实丰富,同时又充分体现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从而达到专题报道形式上的丰富和快捷。

二、内容要素:形式多样、内容多面、层次丰富,多元化呈现事件

因突发公共事件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当事件进入持续阶段后,受众往往不会满足于最初的获知基本新闻要素,而是需要更丰富、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甚至需要针对事件的相关方面观点、评论。这时候如何满足受众的求全心理是摆在媒体前的迫切问题。

新浪网“智利8.8级地震”专题在传递事件最新消息的时候,按信息传递的符号形式,在首页设置了三个板块:文字滚动报道、图集报道、视频集报道,发挥网络的多媒体优势,全方位呈现事件的面貌。

在三大板块之下按照内容又细分为头版头条、“最新消息”、“关注华人华侨”、“现场目击”、“灾区现状”、“伤亡救援”、“震后民生”等具体板块。头版头条挑选出当天最重要新闻,放在专题最显眼的位置,有重点的呈现。“最新消息”根据时效性排序。报道事件最新进展。“关注华人华侨”挑选跟华人相关的新闻报道,发挥了新闻报道的接近性原则。在这个已经是“地球村”的时代里,任何一个遥远地方发生的事情,都有可能与你和身边的人相关联,这些人的安危到底如何,相信也是国内一大批与他们有关系的人所共同关心的。因此,把远方的事件拉近,就是让新闻价值中的“接近性”增值。“现场目击”、“灾区现状”、“伤亡救援”、“震后民生”四大板块各自围绕自己的报道主题进行新闻组合,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关注。

在新闻叙事视角上,宏观和聚焦相结合,专题标题栏用新闻要素的形式,简单介绍了地震发生时间、地点和伤亡情况,让受众对于地震有一个宏观的把握。避免网络新闻的碎片化,同时又有自己重点关注的领域,即把目光聚焦于灾难的受害者身上,以人为本,两者做到有机结合。

该专题除了新闻信息之外。还提供了背景知识,做到告知功能和服务功能相结合。从人的本性来说,求生是一种本能,是从动物到人的演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东,由于潜意识的自危心理,害怕这种灾难也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人们就会下意识地去关注灾难发生后如何自救的一些具体实用的知识。

专题中“相关信息”板块,专门提供中国驻智利大使馆的联系方式,另两板块“震中周边城市介绍”、“地震海啸知识”则提供周边一些城市情况的介绍和地震海啸的知识,便于人们了解这种地质灾害,同时提高自己的保护意识。

在整合了客观的信息和知识之外。该专题还提供权威观点以供受众参考,注重事实和观点的结合。“权威观点”板块刊登了相关专家对于此次地震的解读以及对于地震趋势的预测,为受众提供了专业角度的分析。让人们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对于重大国际突发公共事件,网络专题应运用全息式的开放报道框架。运用各种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开掘新闻,强调信息内容层面的全息开放。信息维度更加丰富,信息层次更加深入,事件的“新闻富矿”被充分挖掘。

三、传受关系: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发挥受众的主动性

篇3

聚合的优势

表现手法的式样性是网络新闻区别于传统的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的重要标志所在。其形式包括文字稿、新闻图片等形式以及FLASH、音频、视频等形式。多种表现形式可以增加新闻专题的可读性,加强传播效果。

对于一般的报纸来说,新闻的刊登有版面的限制;对于电台和电视台,也有时段的限制。而拥有“信息海量”特点的网络,则基本上不受上述的限制,它可以在编辑的布局下,全面对相关事件的最新动态,以及前因后果等,而页面上“更多内容”的运用,则基本上可忽略版面的限制。但这并不等于将网络成为“信息垃圾站”,网络编辑在发挥此特点的同时,还应该加强精品意识,仔细挑选相关的稿件。

对于受众来说,他不可能轻易地找到一个月以前登载于报纸、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的新闻事件,但在网络专题上,他们发现一切都是如此地容易,就像在大型图书馆熟练地查找资料一样十分方便。

在同一角度看,网络新闻专题可以在网上实现较长时间的,一个月,半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按网站的新闻价格取向,它们可以长时间地存在,并且不断地进行第一时间的更新,永远以“最新”的形象出现。

互动是网络新闻的最重要的特点和优势之一,也是网络新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所在。BBS(论坛)、新闻跟贴等形式可以让网民在阅读了某个新闻专题后,可以即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新闻专题编辑亦可第一时间了解到受众的喜好,从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形成双方互动和双赢等良好的传播效果。

选题应抓热点

什么是网络新闻专题的热点?可以简单分为新闻热点和宣传热点,这两者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的。作为重点新闻网站,绝不能单纯强调“新闻性”而忽视舆论引导作用。南方网近年来,对党的十六大、抗击非典、广东两会、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重大新闻进行了详细的专题报道,正是由于抓住和做好了这些热点,才有效地确立和提升了网站的权威性。

比如《2005广东警民心连心》专题,围绕着当前市民普遍关心的社会治安问题这个热点问题,既有公安机关加强整治的力度等正面宣传内容,也有省公安厅领导与市民在网上聊天的互动访谈,还结合了原创的公安练兵图片集,使此专题获得了极高的点击量,传播效果十分突出。

还要避免重复制作和无用功,改正“做专题才能显示水平”的观点。目前存在一种观点,好像不做专题就显示不出编辑的水平,此种认识并不科学,专题的选题必须精,不能过滥,如果一味单纯强调专题的数量,其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专题制作前应有充分的准备和相关资料的积累、对事件重要性的判断、及对今后更新的考虑等内容,还有与相关专题的链接、制作人力的安排、工作的周期、挂出的时机、相应的推广、扩大影响的实施等内容,均需要一个通盘的考虑。其实这就是在强调策划。新闻专题一定要在事前进行策划,没有策划的专题是没有生命力的,也是经不起考验的。同时也要求网站内部要有良好的沟通机制,避免重复,集中资源,更有利于做出精品。

南方网制作的《广东2005年两会》的专题报道中,除了有最新的新闻报道,更是策划了《热点话题》的栏目,每日推出一个精品专题,针对每日的新闻热点,由编辑共同商定当天的热点,以整合其他媒体的资源和自主采访为新闻来源,相当于每日掀起一个宣传,成为颇受网民欢迎的一个热点栏目。如果没有相应的策划,仅仅是罗列当天的报道,则根本不可能有这样和效果出现。

南方网在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进行成就宣传报道,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制作出精品。我们将广东省在外经贸、城建、基础设施、工业、开发区等方面的巨大成就,以动漫和FLASH等形式整合起来制作了《广东人的幸福生活》专题集,有效地进行了成就报道形式的创新,也受到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友的热烈欢迎。

新闻专题表现手法多样,但更要注意内容的提炼和分类。不能单纯罗列,让人家害怕。要注意唯美和唯实的统一。如果一个专题将所有的新闻从头到尾简单罗列摆放,读者所看到网页上仅是密布着的一条条新闻,试问谁会有兴趣和耐心仔细看下去?

互动与沟通

网站新闻资料来源与传统媒体有很大的不同,引用其它媒体的内容是相当多的,从网站目前的编制上来说,也无法在短期内像传统媒体一样拥有一批遍布社会各个层面的记者队伍,但是不是说网站仅仅复制一下别人的作品就够了呢?笔者认为网站应该有重点新闻地积极进行采访,一方面可提高新闻的时效性,成为名符其实的“首发”;另一方面,第一手资料更增加了所发新闻的权威性和说服力,从而增强传播效果。

网站自己的编辑在现场采访新闻,亦可令到本人对新闻事件有直观的了解。网络新闻第一手资料的来源可以由自己的记者、编辑采访得来,也可以是由自己的通讯员投稿所得。在南方网所做的《广东首次反恐演练》专题,就是网站派出了两名编辑,直接在演习现场拍摄的,整个专题了近200张生动的现场图片,由于专题在演练结束的半个小时之内马上挂出,稿件和照片纷纷被国内外各大网站和军事论坛等多方转载,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篇4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2-0307-021 以规范的报道程序做好新闻制作和

保证足够量的更新是新闻网站生存、发展,乃至盈利的不二法门。网络新闻的处理大致可分为粘贴新闻、编辑新闻、组织新闻、解读新闻四个层面。[1]陕西省网络新闻的第一要务是先保“量”,再求“质”。因此,在新闻发稿上,两家陕西省级新闻网站体育频道都可以试着按照先编辑后发稿的思路,让自己网站了的每一条单独新闻都为一个整体编辑思路服务。其好处主要有两点:一是避免了盲目发稿,减少了编辑的无用功。二是为制作专题,设置议题做好前期准备。对新闻进行二次整合并解读新闻是较高层次的新闻编辑,也是最能吸引网民关注的编辑方式,在有限的人力范围内,更多的把新闻做精是体育频道寻找对策的第一步。网络新闻专题是指网络新闻媒体在特定的新闻或者信息主题下,建立综合性的相对独立的网络新闻报道形式,与日常程序化的一般性网络新闻报道相呼应,也是网络新闻表现形式中的一种主要形式。[2]网络新闻的专题化趋势在新闻网站建设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体育专题是网民最容易接受,也是最能体现专题特点的一类专题。陈彤认为体育专题的制作、运用是新浪网成长并发展壮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专题具有较强的预见性。世界杯、奥运会的举办时间都是提前知晓的。以奥运圣火传递报道为例,虽然整个奥运圣火传递历经多个城市,甚至在国外还遭到了份子的破坏,但西部网和华商网的圣火传递专题在做好做足报道的同时都把重点落在了本地,重点报道了陕西延安、杨凌、西安、咸阳四地市的传递情况,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让专题饱满。西部网在奥运圣火传递到西安的当天,页面浏览陡增。在奥运圣火开始传递之后,网站流量一直在一个相对高位波动。找好切入点做好突发专题。

除了常规的新闻专题外,体育频道还要做好日常的突发新闻专题。立足创新,寻找有话题性议题,做好专题的策划。首先,要做到敏锐及时,选题是关键,追求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时效性,来更好地发挥网站的资源优势。第二,突出主题,拓展信息深广度,做到纲举目张的同时,追求信息的广度和深度。第三,强化互动,扩大受众参与度,提升专题影响力。第四,彰显个性,打造专题特色,使其魅力独具。作为地方新闻网站的体育频道,新闻专题在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功能优势基础上,还要积极探索地域性规律,在专题亲近性、对象性、鲜活性、特色性上下功夫,增强新闻专题的可读性、针对性和感染力。足球和篮球都是广大体育爱好者最容易接受的体育项目,在这方面体育频道可以做的更具亲近性。例如浐灞队在为新赛季选择外援的问题一直是网民关注的焦点。如果就这个引援问题制作一个专题,加进网民的讨论,应该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受众的对象性方面,地方新闻网站的专业频道要考虑如何将广网转变为窄网,把“大”的新闻事件做“小”,使之更有针对性。例如湖南红网的专题报道《“湘O”车从此告别特权》应时推出新闻专题,就一个地域性很强的问题放大,找准自己的目标受众,是频道专题制作的一个思路。[3]内容的鲜活性方面必须具有强烈的时效特征,制作播发要力求迅速、鲜活。专题的特色性方面要花大量的功夫在新闻专题的编排和报道侧重点上,贴近本域网民兴趣点,努力使新闻专题与众不同。

篇5

品牌建设需策划

一个优秀的网络新闻专题的成功上线,需要策划、组织、设计、维护等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默契配合和精心制作。为了达到最优化的传播效果,新闻前期策划成为重中之重,它是整个新闻专题的奠基石。网络新闻专题策划中最为重要的是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即什么样的新闻事件才能成为专题的制作对象。

重要社会话题。不同于事件性报道,重要话题的专题策划更侧重于社会生活中受众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此种问题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受众讨论最多、关注度最大的社会热点话题,另一类是不为受众关注但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冰点”问题。

对于重要社会话题类的隐性话题的挖掘,需要有敏锐的新闻观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需要从编辑方针、栏目构架等诸多因素出发,整合已有的新闻资源,进行“再加工”。因此,策划人员的解读观点、解读思路对于网站专题的特色化极为重要,独辟蹊径、与众不同的策划是网站专题脱颖而出的致胜法宝。

以长江网《暴走妈妈》专题为例,长江网记者从网友报料中获知“暴走妈妈”陈玉蓉为了减掉脂肪肝救儿子,坚持211天风雨无阻,暴走减肥,并且奇迹般减掉脂肪肝,能够割肝救子后,立即对她做了一个专访,了解到更多的信息,也敏锐的发掘了这件事情的新闻价值:陈玉蓉这样一个质朴的人物形象,具有地域性和贴近性。通过对陈玉蓉暴走减肥、割肝救子这个行为的报道,可以向受众宣传一种大爱无疆的无私母爱,而对于今天这个有些浮躁的社会来说,暴走妈妈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所以“暴走妈妈”具有新闻价值。

长江网的报道宗旨就是要展现陈玉蓉无私母爱、宣传其暴走减肥的坚强毅力,一个平凡人因为爱和坚持创造了一个奇迹。另外,这也是一个可以预见、能动态发展的事件,其报道过程至少可以包括“暴走减肥一割肝救子一手术康复一爱心救助”这几个环节。应该说这是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重大新闻话题,因此,迅速成立了报道专班,对此事进行专题报道。在以陈玉蓉暴走减肥,割肝救子为报道主线的同时,还大量的采访了她身边的亲人,邻居,医生,拍摄了很多她生活中的照片,找到她暴走减肥前后对比的照片,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可以说在策划中,做到突出主题、纲举目张,凸显了网络全面立体、报道快速及时的特点。

可预知重大事件。可预知的重大事件指的是已经有明确的发生时间或者时间段,整个事件的大体安排和走向都已基本明确的或预知的新闻事件。也有学者称可预知重大事件是一种“命题作文”。各大新闻网站在此类事件的报道中都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新闻资源在一定程度是共享的。这也就使得专题的策划人员面临更多的竞争压力来寻找新闻的差异性。

可预知事件的策划重点不是报道的事件和对象,而是报道的时机、规模和角度、手段等等。以长江网新闻专题《武汉轻轨1号线开通》为例,从几年前武汉轻轨进入观光试运营开始,轻轨一号线全线通车的那一天一直倍受武汉各界的期待。长江网记者选择这一关系武汉人福祉的大事件,在开通前就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精心设计专题栏目,介绍轻轨建设的意义、功能、进展等情况,进行宣传造势。在轻轨1号线全线开通首日推出专题,安排记者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进行采访和体验,采写、拍摄大量现场信息资料,并提前制作了武汉轻轨1号线的新闻地图,使专题的内容更充实鲜活,更贴近网民的生活。在轻轨开通后,针对轻轨的运行、安全、卫生等老百姓关注的问题持续进行后续报道,反映老百姓的呼声,为轻轨更好的运行、管理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也提高了专题的影响力,使报道更具公信力和服务性。

重大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对于媒体品牌的塑造作用不言而喻,但是,重大突发事件也带给新闻网站更多的压力,因为它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快的反应。做专题还是一般性新闻报道?专题应该如何做?怎样才能与众不同?这些问题需要策划人员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对于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应当首先强调时效性,其次是后续报道的跟进。事件突发时,受众最想获知的是事件必要的五要素,在获知这些信息之后,受众更为关注的是事件背后的诱因及事件的发展态势。新闻专题人员必须尽可能快地获取突发事件的各方面信息,加以充分整合并及时传播出去。在追踪事件发生态势的同时,应当着手事件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

突发重大事件的前期策划重点在于内容的跟进而不是版面、声像、包装的雕琢。专题策划人员的精力是有限的,策划人员需要做到编辑的有序性,遇事不乱、突出主次轻重。在与同类型的专题网站竞争时,最快、最全的网站势必会成为竞争中的佼佼者。

以青海玉树地震专题为例,长江网第一时间消息,随后制作新闻专题,完整、连续的报道了这次抗震救灾全过程。在文字新闻的基础上,突出了网络的视频、图片优势,真切再现八方支援的现场和感人瞬间,重点突出军民团结救灾的情况和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作为地方新闻门户,长江网依托该专题报道了武汉市派遣医疗队奔赴地震灾区及各行各业为灾区捐款的情况,同时各大慈善捐助机构的详细联系方式,还与武汉红十字会联手,推出救灾捐助网页,担负起提供资讯、协调救灾的功能,尽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该专题还十分重视互动功能,既有本网评论员的文章,也为论坛开设了人口,听取民心民意,为团结救灾集中大家的智慧。

品牌更要传播

网络新闻专题应考虑的问题还有如何实现最优的传播效果,与其他类型的传播媒介不同,网络是多媒体的聚合,网络新闻专题传播效果的实现不单单是编辑内容的全面、深度和持续更新,还得依赖于图片、视频、FLASH、链接等其他手段的配合,这就使得网络 新闻专题传播效果的实现更为系统和复杂。

标题的制作。网络媒体的超链接方式,使得新闻标题承担了吸引读者的全部重任。在网络上,读者可见的只是新闻标题(某些会有简略的内容),标题的吸引力成为“拉拢”读者的关键。网络标题以单行为主,多行标题也会压缩为一行题。受版式和技术制约,标题字数也是有一定限制的,并且标题本身与标题之间讲究美观、平衡,一个长标题通常会被分为两个分句。针对网络技术而言,网络新闻标题的表现手法多样化。例如,使用发光字、加色、悬浮等等。

长江网在“暴走妈妈”的专题报道中很重视标题和关键词的设置。经过反复研究讨论,结合网络媒体的特点,首先就用网络语言中流行的“暴走”一词给陈玉蓉定位――“暴走妈妈”。然后,把每篇报道的关键词统一设定为:暴走妈妈、陈玉蓉、割肝救子。随着报道的深入和影响力的逐步提高,“暴走妈妈”专题更多地被搜索引擎抓取,被更多的网民点击。

专题的包装。营销学中的4P理论将产品的营销分为四个方面,将这一理论借用到网络新闻专题的包装上,其分别为产品内容、发行渠道、收费服务、促销方式。专题内容是专题包装的核心,是其他3P的基础条件,丰富、生动的报道内容能够创造出更多的衍生产品(信息产品或者实物商品)。发行渠道在网络上则表现为直销方式,即专题内容直接传播至受众。方式是通过网页浏览或者RsS等订阅器的客户端浏览。收费方面,网络新闻专题多为免费服务,如果涉及到手机报等形式的订阅则需要支付费用。

网络新闻专题的促销实际上是为专题打广告,长江网在每次“暴走妈妈”陈玉蓉的相关报道后,都会及时外联兄弟媒体、热门网站推荐相关报道。让外地网民通过当地网络媒体了解“暴走妈妈”事迹,看到“暴走妈妈”专题,使《暴走妈妈割肝救子》专题受到了国内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既扩大了专题的影响力,也提升了网站本身的点击率、知名度。“百度百科”已经新增了名为“暴走妈妈”的词条。

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是指用户访司一个网站或者使用一个产品时的全部体验,他们的印象和感觉、是否成功、是否享受、是否还想再来或者继续使用等等。现在流行的设计过程注重以用户为中心,其内容包括界面、语音、文字表达、用户操作、交互等方面。这些都是专题策划人员与技术人员需要考虑到的问题。

网络新闻专题呈现给受众的第一印象是专题的版面设计,包括网页的色彩运用、栏目的设置、互动性平台的开发等方面。亲切友好的界面对于吸引受众、凸显品牌价值功不可没。互联网时代“内容永远落后于视觉”,受众更倾向于接受最简单的传播形式,这就使得图片和视频在专题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长江网关于东湖高新区自主创新的专题就是友好型用户体验的代表,其中图片、色彩、线条的运用十分新颖活泼,切合了该专题“自主创新”内容的需要,同时色系搭配显得渐进中有变化、碰撞中有融合,很好的体现了美学中的节奏感和协调性,还设置了一个图形活泼的网友留言区。这样的专题让人耳目一新,有亲切感,在观赏中阅读,在互动中发言,自然兴趣倍增。

追求创新

通常,在重大新闻事件上各个网络媒体是很容易达成共识的,各家都会推出自己的专题,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很容易出现雷同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追求创新,体现差异。创新的途径有多种,可以从选题、风格。栏目、报道角度、报道方式等各个方面去考虑。这里仅从栏目设置和加强原创性这两个方面来简单的谈一谈。

篇6

网络专题四大特点

多媒体是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重要特征。与传统媒体相比较,网络媒体的表现形式更为多样和丰富。网络传播技术的应用,使得网络新闻专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传播信息,这些形式具体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和nas等。这些形式组合运用,产生了一个个生动鲜明、新闻性强、易于传播的网络新闻专题。

以网络为载体的新闻专题,与传统媒体新闻内容在表达形式上也有着很大区别。众所周知,报纸内容主要依靠文字、图片表达,电视内容主要依靠动态影像、声音辅以文字表达,而广播内容主要依赖于声音的表达。这三种传播媒介,在表现形式上都有自身的不足。网络媒体的内容,尤其是网络新闻专题,综合了传统媒体的各种表达形式,并灵活运用,显示了其与众不同的传播方式与能力。

网络新闻专题不是多种表现形式的简单叠加,而是多媒体的融合,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态。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讯息”,强调了媒介技术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此观点虽有偏颇,但充分说明了媒介不同,往往会使传播形式乃至传播效率发生根本性变化。

网络新闻专题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全时性呈现内容。网络媒体在理论上拥有无限的存储空间和全天候传播优势,这给网络新闻传播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一方面,网络媒体在信息的物理存储上可以不断增加,这使得网络新闻专题承载海量信息得以实现;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媒体内容是以超链接形态聚合的,改变了传统意义上人们对版面的定义和认识,版面也不再成为制约专题内容多寡的主要因素,更多内容可以通过超链接形式体现,形成了网络新闻专题版面和内容的立体化结构。这种结构,恰恰成就了网络新闻专题可以从多个角度、不同层次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和解读,可以随时更新内容以满足受众对最新消息的需求,这与报纸栏目受版面和出版时间限制,电视内容受时间段限制形成了鲜明对比。

网络新闻专题具有互动性。互动是网络媒体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这种特点,从某种意义上正在逐渐改变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以前,受众往往只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极少有表达意见的机会。网络媒体使这一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受众不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信息接受者,他们也可以参与到信息的制作与传播,甚至会对网站信息的选择和形成影响。网络新闻专题互动性主要体现在它可以设置互动性栏目,如在线调查、网友评论、网友留言、参与报道等。网络新闻专题充分利用了网络媒体的这个特点,拉近了网站与网民之间的距离,使新闻报道更加平民化。

网络新闻专题具有资料性,易于检索。网络新闻专题不仅在新闻传播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还为人们留下了可以方便检索的宝贵历史资料,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网络具有信息的存储和检索功能,已发生过的新闻并不会由于时效性的降低而价值降低。网络新闻专题在报道上重视信息的完整性、逻辑性,对核心新闻事件的报道并不会局限于“发生了什么”,追根溯源、评论分析、整合相关、图文并茂、音视频结合是网络新闻专题惯用的手法。正是网络新闻专题对新闻事件前因后果的报道,相关信息的链接,为网民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资料库,网民如果需要某一新闻事件相关资料,即可通过检索获得相关的信息。可见,网络新闻专题在报道过程中,既履行了新闻传播的职责,又完成了资料收集整理的工作,可谓一举两得。

提升价值

网络新闻专题的这四个特征使其具有了独特的价值。当今世界瞬息万变。新闻层出不穷,大量滚动新闻的即时,让网民切实感受到了网络作为一种信息交流渠道的便捷性。但随之而来的是网民在海量信息中的茫然和不知所措。大量碎片化信息造成了网友很大的阅读压力。而网络新闻专题的出现,较好的解决了这个矛盾。

网络新闻专题原创价值是网络媒体实现内容原创的途径之一。在网络新闻传播实践中,除重大新闻和被置于头题等重要位置的新闻,对大多数新闻稿件来说,在网络信息海洋中很难获得关注,进而难以产生影响力。因此网络媒体给人留下了“千网一面”的印象,新闻内容缺乏新鲜与特色,这困扰着众多网络媒体。一时间,网络媒体为了避免在内容重复方面的诟病,开始组建记者队伍,亲自采编新闻,在“独家新闻”上下功夫。这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网络媒体彼此内容重复的现状,但并未取得根本性进展。有专家指出,“即使今后网络媒体有了采访权,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也不可能使所有的新闻都由本网记者采写,很大一部分新闻仍然需要转载”。也有专家认为:因网上受众可以十分轻松地找到替代品,传统意义上的“独家新闻”的重要性在网络媒体中将有所下降。

无论是现实的境况还是专家的观点,都告诉网络新闻从业人员,必须深入思考网络媒体原创的价值在何处,如何开创网络媒体原创之路。笔者认为,网络媒体原创的最核心价值在于其新闻产品是否能体现网络媒体的编辑方针和思想,能否体现的主观思索。如果说简单的转载是网络媒体新闻传播最初级的阶段,那么对独家新闻的追求则表明了网络媒体新闻传播能力的逐渐增强,但仍然停留在相对初级阶段,而以网络新闻专题的形式对新闻信息的整合,则是网络媒体新闻传播更高级阶段的开始。因为网络新闻专题不仅仅是传播信息,不是对信息简单的堆砌与拼接,更在于对信息的选择、组合,一个好的网络新闻专题,能够充分体现编辑的意图与思想,是有价值的组合原创传播。

篇7

在大容量信息传播背景下,新闻具有的关注度是传播媒介功能体现。传统网络新闻报道主要是成分利用自身资源传播新闻信息,但是专题报道也提升了传播的要求。专题报道在网络传播下更需要具有独立的版面,以便在内容上能够对其主题报道进行深入、全面追踪报道,进而使网络传播的方式更具有同步性与互动性。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报道形式的结合,能够消除新闻在专题方面存在的碎片化报道问题,以达到优化报道的需求。例如:新浪、搜狐等网络报道,根据先进专题报道产生碎片化问题进行成因性思索,进而明确了去碎片化在专题报道中的意义。

一、网络新闻报道碎片化的原因

1.1过度追求时效性

在网络环境下,新闻报道由于过度追求其实效性,经常运用动态式写作以提升新闻的实效性。尤其是在重大新闻事件中,提升了其时效性报道压力,进而更加强调新闻报道的点。由于信息传播方式单一,致使新闻线索的完整性无法在网络传播中体现。对于时间节点上其分布存在断裂状况,间接导致受众接收到的新闻信息呈现片面性、零散性。因此,新闻报道出现了严重的碎片化现象。

1.2过度追求信息量

新闻信息虽然是简单的,但由于网络信息具有海量性,致使对网络信息的编辑面临巨大工作量的压力。因此,新闻信息间在关系上的梳理存在一定难度,例如:文字、动画、声频以及图片众多的表现形式,但其受思维与技术等多方面限制,致使新闻材料独立存在于网络传播途径中。所以,过度追求新闻的信息量,就会使新闻信息缺少有效性的整合,进而成为碎片化成因。

1.3多读追求多样性

网络信息具有足够多的网页与内容,其网页内容在视觉设计方面调配了不同的色彩,以突显新闻的主题与特点。由于其过度追求新闻信息及报道的多样性,致使在设计和布局上严重碎片化,零散的内容分布影响了布局的清晰性。例如:在网络分栏网页面上,运用了多样化的图集、以及3D效果,新闻信息的标题出现了多样性的变化,这样的设计虽然获得了受众的欢迎,但是无法突显网页布局与结构,同时也会给受众的心理、脑海残留碎片化印记。

二、消除网络新闻报道碎片化的方法

2.1多层次进行新闻报道

虽然网络在传播新闻信息是没有进行层次性的报道,但对新闻信息进行了分层处理与加工。要想有效消除其专题报道的碎片化现状,就应从多层此展开新闻报道工作。因为具有层次化的新闻信息,能够将新闻报道形成网络单元。通过运用超链接的方式将新闻专题信息主题进行层次性划分,将上一个层次新闻内容作为下一层次的基础。因此,其下一层次新闻内容是上一层次新闻内容的延伸与拓展。对于一个完整的新闻专题报道其内容应具有五个层次:新闻标题;新闻内容的提要;新闻专题的正文部分;专题内容的背景与链接;相似新闻的评论等。因此,从多层次报道上分析,有利于抓住新闻专题的主题内容,进而丰富专题报道的信息,以达到从多层次呈现新闻信息目标,进而规范与满足了受众对新新闻信息的需求。在阅读方面增设基础的新闻层次,以便受众体会、挖掘更深层次的专题信息。

2.2多角度进行新闻报道

当代的新闻主题在报道方面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报道,但是传统报道方式会受版面的时间、空间限制,进而影响新闻专题的报道效果。故此,只能将专题报道通过但角度进行报道。然而,网络媒体可以运用多角度的方式去报道,同时还为其提供了平台与基础。在进行专题报道时,在具有固定专题情况下,采用多角度整合其内容,进而展现传播方式的可行性、有效性。多角度报道的新闻专题事件,主要由记者将采访到的新闻内容在报道上划分出小单元,调整策划、写作的思维与工作方式,以便适应与符合当代新闻传播的主要特点。从多角度进行新闻报道,需要注意突出新闻的专题,以体现新闻的专干内容。另外,其版面的处理方式,主要是把新闻主干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对于较长的版面,若是非主干的新闻内容,就可相应列出标题、导语,受众可通过点击详细以及其它链接等操作方式,打开新闻专题的报道,进而展开有针对性的阅读。因此,从源头上实现多角度报道,进而消除碎片化的新闻报道现状。

2.3按时间线索对报道内容进行整合

新闻报道出现碎片化最明显的表现是时间线索,它在某一时间节点上展现报道存在间断感。虽然网络报道形式具有不间断性,但是难以在空间上形成整体,无法在时间上展现线索的完整性。要想消除新闻报道存在的此种碎片化现状,就应按照时间线索整合其报道的内容,并将其作为有效的消除方法之一。然而,在新闻报道的组织方式中,其时间线是最主要的方式。利用时间线索组织新闻主题事件,进而形成具有整体性的新闻专题事件。根据新闻信息的时间顺序,明确事件存在逻辑关系性。基于操作的简单性,致使传播具有明显的提升效果。另外,运用先进的整合技术,还能使报道内容更加形象。

2.4利用网页对报道内容进行整合

由于新闻信息在网络传播大环境下已经利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报道,虽然实现了策划与采访创新性制作,但实际上多媒体网络新闻依旧采用不同的媒体方式对素材实施现有的整合。例如:主要是运用文字,并将其与类似新闻进行重新整合,而后形成简单的网络报道。通常情况下,多媒体在报道方式上主要采用网页进行整合,运用固有的整合方式将其素材排版在网页中。它和网络式的新闻专题进行比较,其存在单一的报道骨干,具有明确、清晰的报道线索。但是网络式的新闻专题在报道方面存在很多个线索,因此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而利用网页整合报道的内容,使其具有专题的意义。对单媒体的新闻信息和线索进行相关的编辑,进而组成多媒体报道,以此扩充新闻内容的传播方式,对新闻专题事件实现多维度认知。

结束语:

由于现代化网络传播具有时代性,致使现今新闻信息在专题方面报道工作出现严重碎片化问题,要想解决此现状对其传播的影响,就应先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进而提出消除的方法,真正实现去碎片化。通过多层次、多角度进行报道,并结合时间线索与网页实现报道内容的整合,进而提升其专题报道质量。此外,创新网络传播方式,以达到提升新闻信息传播的实际效果目标,有利于新闻信息其专题报道在网络传播环境下实现更多的目标。(作者单位:新疆电视台)

参考文献:

[1]彭兰.网络新闻报道碎片化的应对策略[J].中国编辑,2010,11(1):44―47.

[2]张诗倩,江敏.对网络新闻专题报道去碎片化的思考[J].广角视野,2011,9(65):176―177.

篇8

摘 要:伴随网络媒体的迅猛的发展,网络新闻传播课程成为了众多大学本科新闻传播专业的必修课程。而此课程的内容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从事网络媒体的能力的。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网络新闻传播课程与传统新闻传播专业的课程教学设计及实践上有较大的差异。在进行网络新闻传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更强调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各种信息数据进行整合的能力,此文结合了教学经验对网络新闻传播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网络新闻教育;信息化;网络编辑;网络新闻专题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0-0149-02

网络传播的课程目前在大学本科阶段新闻传播类的课程设计中基本都存在。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传媒也逐渐兴盛。免费的、即时的网络新闻在吸引了大量受众的同时,也使得传统媒体遭受了致命的打击,很多的广告客户都转而投向了网络媒体,传统媒体纷纷遭遇破产、倒闭、出售固定资产、裁员等等。

美国《纽约时报》要出售部分楼层来维系报社开支,美国报业巨头麦克拉奇报业裁减了1600个工作岗位,裁员率达到了15%。而与此相反的是,网络媒体大行其道,网络广告的高增长率,2012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为753.1亿元。新闻业界呈现出如此面相,必然对从业人员、新闻学界产生相应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越来越普遍,网络编辑这个工作也成为非常受欢迎的一个岗位。按照网站数量估算,目前,中国拥有网络编辑从业人员多达600万人,在未来的10年内,网络编辑职位将呈现需求上升趋势,总增长量将超过26%,比其他各类职位的平均增长量还要高。

网络编辑从业人员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网络媒体队伍的整体水平及网站内容是否取得成功。据估算,中国拥有网络编辑人员近600万,而传统媒体有编辑记者75万人,网络媒体从业人员从数量上远远超过传统媒体。同时,现在网络编辑的学科背景与六年前相比,也有了显著的变化。2000年以前,有着计算机学科背景的编辑成为各大网站的主力军,但自2000年以后,网络媒体竞争逐渐激烈,内容为王的理念被视为网站发展的“圣经”,有着社会科学背景的编辑逐渐占据主流,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进入网络大潮。从2004年开始,网站人力资源结构也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既有新闻、计算机的专业人才,也有了涉及中文、法律、财经、历史、外语等专业的人员。从笔者所在学校来看,每年新闻传播系毕业的学生进入传统媒体的越来越少,更多地进入了网络媒体,从事网络编辑、网络营销等工作。

因此,我们的对于新闻传播系的课程设计也做了相应的调整,有关网络新闻教育的课程由以前的专业选修课调整为专业必修,并对课程内容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使网络新闻的教育与现实紧密相联,按照网络新闻业务的不同划分多个板块进行教学,注意结合最新的案例,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到课堂。

一、软件学习先行

网络新闻教育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培养出胜任网络编辑这一职位的人才。和传统新闻不同之处在于,网络新闻的组织方式是层次化、多媒体化、网络化的,这就要求从业人员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较强。

例如要求编辑能写、能拍、能剪辑,最主要的是能把自己采集的信息能正确及时地出去,要能进行多媒体内容的组织,能面向多平台进行编辑。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网络新闻之前最好已经掌握了一些软件的使用,例如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网页制作工具Dreamweav、视频编辑软件Premiere等。所以我们提出了软件学习先行的教学方案,在上网络新闻这门课程前,要求学生先自学或选修一些应用软件的课程来打基础,这样就不需要在网络新闻课程的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为学生讲授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适度减少理论,加大网络编辑资格认证考试的学习

网络新闻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自身并没有多少理论,大部分理论来源依旧是新闻学及传播学,所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适度减少了学生理论学习的时间,更多的时间用来进行实践性教学和对网络编辑资格认证考试的学习。

2005年1月1日,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正式颁布了网络编辑员国家职业标准,并启动相关的资格认证工作。正式从国家层面认可网络编辑成为了一个新兴的职业。正式从国家层面认可网络编辑成为了一个新兴的职业。这一专业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网络编辑员、助理网络编辑师、网络编辑师、高级网络编辑师。从2005年开始,国家每年都有网络编辑资格认证的考试。在减少了新闻理论和相关传播理论授课的基础上,我们加大了对学生关于网络编辑资格认证考试的教育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引用了很多网络资格认证考试的内容和试题,希望能帮助学生顺利取得资格认证。而这部分内容被证实更加实用,也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确立网络新闻专题制作为教育及实践核心

网络新闻专题是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连续报道的形式。它是网络新闻整合的一种重要方式。新闻专题是对新闻的一种深度挖掘,兼具了新闻性、解释性、调查性、分析性等特点。网络新闻专题制作的优劣,不仅成为衡量网络媒体专业水平和实力的重要尺度,也成为网络媒体能否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目前主流的新闻网站都制作有专题,甚至绝大部分把所有的专题集纳在一起,用户只要点击网站首页导航栏里“专题”的链接,就会出现网站以往制作的所有专题的集纳页面。

目前许多网站已经把专题制作作为衡量网络编辑工作量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比如腾讯大秦网就规定实习编辑每个月必须出两个专题的策划。所以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与实施是作为一名网编必须要具备的专业技能。因此我们在网络新闻传播的教育中确立了以网络新闻专题的制作为核心,要求所有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能独立进行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并利用网页制作工具制作出一个网络新闻专题。

四、信息化的硬件保障及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因为网络新闻传播课程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所有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能独立进行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并利用网页制作工具制作出一个网络新闻专题。并且按照网络新闻业务的划分,课程内容分别为:网络传播技术、网络新闻文字稿件的加工、新闻图片的加工、网络新闻图表的制作、视音频的基本编辑、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与实施、网络互动组织等。这些内容的授课大多采用的是案例式,而这就要求能够学生在课堂上演示制作过程。因此,我们把网络新闻传播的课程放在多媒体网络机房授课。所有电脑都安装有网络编辑需要的软件,如图形图像处理软件、视音频编辑软件、网页制作软件、办公软件等,并能连接到互联网,实时地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各种互联网上的应用,如微博、SNS、RSS等,拓展他们的互联网使用技能,丰富编辑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法、分组讨论等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的教学中,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建立教学信息数据库

网络媒体会经常改版,本身发展的历史不长,很多网站并没有对以前网页的永久性保存。例如网易,曾经在它们的网站上推出了一种新式的标题,叫提要题,可是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又重新改版,变回了传统标题的样式。如果在网易实行提要题时没有把网页下载保存下来,那么教师在给学生讲述提要题的教学过程中就会有困难,很多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而网站上已没有以前的网页了,无法提供给学生实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建立了新闻专业教学数据库,教师定期把一些制作有特点,教学有代表性的新闻网页下载下来并上传到到新闻专业教学数据库中保存,以便日后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时查阅,演示,以及供学生学习使用。

总之,网络传播课程在新闻传播学科里是一门设立时间相对较短的课程,但目前广泛的互联网应用促使了它的迅速发展。对于这门课程的研究、教学方法等大多还处于经验总结阶段。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引起各位同仁以及网络新闻工好者的注意,能将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分享出来,共同促进这门课程的发展以及新闻传播学科的兴盛。

参考文献:

[1]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篇9

专题名称体现了不同的侧重点

首先,面对这样一个相对“沉重”的话题,网易、腾讯的专题名称与科学网都没有刻意采取出“题”制胜的方式,而是采用相对平淡的标题(见下表),但是侧重主体稍有区别。网易和腾讯作为综合性的“大众”网站,它们的专题名称侧重“多地”,突出的是“多地”遭遇雾霾。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基金委主管的科学网成立于2007年,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科学社区,是科学和高等教育界的“门户网站”。作为一个服务科教界的专业网站,科学网专题名称的重点则是雾霾本身。

栏目设置的异同

作为新闻专题的常见栏目,“最新消息/报道”、“图片、视频”都出现在三家网站的专题中。科学网的“专家观点”、“媒体关注”内容也类似于网易和腾讯的“分析评论”栏目。除此之外,网易、腾讯都设有头条新闻,而科学网则有一段导语引入。网易、腾讯主栏目不多,但是设置了数个辅助栏目,如天气预报、服务查询等,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而科学网则针对雾霾天气设置了包括专家在线访谈、视频直播雾霾天气、专家观点、科学网博主博文讨论、媒体关注等内容板块,力求全方位、科学、客观地分析此次雾霾事件。从栏目板块设置上看,两类网站的特色明显不同。

网易和腾讯专题的内容特点

从主体内容上来说,专题要体现雾霾的影响、其形成的原因及未来对策等。比如,在雾霾影响这方面,商业门户网站突出了雾霾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如网易的专题头条——“北京路面结冰致2千余起车祸”,突出天气对出行的不利影响;网易、腾讯的高清组图则描绘了雾霾天气下出行人们的情形。

关于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网易、腾讯专题主要体现在其“分析评论”栏目里。网易专题集中在“油品质量”、“燃煤”、“空气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腾讯专题同样以头条的形式突出“中石化承认对雾霾有责任”,同时多条首页新闻突出油品质量问题。另外,对“信息透明”的呼吁也是其侧重点之一。当然,二者也包含了一小部分对雾霾天成因的“科学分析”。同为商业门户网站的新浪,同期的专题以“雾霾天气引发油品之争”为题,直指油品质量对雾霾天气的负面作用。商业门户网站的选题角度和内容特点可见一斑。

科学网专题的特点

在雾霾天气发生后,作为科学类网站,科学网凭借其丰富的专家资源,第一时间邀请了两名相关专家,与网友就雾霾天气的成因、其与大气污染的关系,如何科学治理和预防等话题进行了在线交流。

科学网还在编辑部架设摄像机,24小时对准北京中关村核心区域,直观、客观、形象地呈现了雾霾天气变化。这种方式在其他各个媒体中都是少见的,也体现了科学网专题秉持“客观真实”的科学精神。对于雾霾的影响和成因,科学网专题则突出了权威专家的观点。如中国科学院院士钟南山“肺癌增加60%,空气污染是一个重要原因”;中科院研究员王跃思等研究还原雾霾天气产生过程等。油品对天气的影响、空气立法、信息透明等信息则没有出现。同时,科学网拥有《中国科学报》的独家深度报道和科学网博友的原创博文,不仅增添了专题的深度、广度,还增强了科学网专题的独家特色。

此外,科学网在整个专题的开头有一段导语,介绍了事件的简单背景,一是有利于引导读者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二是事件过后再浏览专题时,能给人一种相对清晰的思路。

由此可见,科学网专题的侧重角度不同于网易、腾讯等商业门户网站,满足了读者尤其是科教领域读者用“科学”眼光看问题的需求。网易、腾讯专题则满足了较为大众化的网友对普通新闻信息和生活资讯的需求。

网络新闻专题常常是一种多媒体专题,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是编辑制作网络新闻专题常用的信息手段。②在本次“雾霾”专题中,上述特点得到了良好的体现。特别是科学网的专家在线访谈、视频直播都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此外,腾讯的专题嵌套了微博,借助微博来构建公民的言论表达平台,催生了网民的个人表达欲,使与网友的互动更加亲密。

作为商业门户网站的网易和腾讯,其专题的图片、视频资源较科学网丰富,整个页面的视觉效果更好。而科学网则是更多地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与雾霾相关的信息,其相对理性的一面也正是网易和腾讯的不足之处。

总之,由上面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对于一个话题,商业门户网站和科教类网站各有所长,能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信息需求。正是这种不同特色的网站专题,使网民对于一个事件可以有多角度的认识。

注释: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专题研究教学模式是以研究组织教学,将科学研究方法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融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从事课题研究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1] [2]。研究生教育建立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侧重于为专业领域的研究提供背景知识和方法论[3]。通过课程教学的知识体系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高等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该课程是面向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二级学科学位必修课,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算法,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前沿研究的一些热门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引导科研工作。计算机网络学科的特点研究分支较多,内涵丰富,发展迅速,采用专题组织教学内容可以以点带面,突出重要的、活跃的研究领域。同时,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计算机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计算机学科各个专业的研究生都需要基于网络平台开展研究工作。因此,我们在专题研究教学过程中,强调专题研究的开放性,即在教师给定的大的专题类别中,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自行选择具体的课程项目开展研究工作。

从教学实践中看,尽管多数学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学习过计算机网络基础的相关课程,并且在研究生入学时已经确定了各自的学科研究方向,但在选修该课程时,大多数学生对于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很茫然,在课程学习中没有明确的研究兴趣;而在面向专题研究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程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因此,如何协调好专题研究的开放性和学生研究兴趣之间的关系,启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是一个关键问题。在三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专题研究教学模式的三个环节

传统的以教材为主的教学模式在知识体系的开放性、前瞻性方面都有局限性。采用专题研究的教学模式,可以将

该领域的前沿研究和传统教学体系相结合,提出问题,并从多角度、多方位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相互协作,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与学相互促进的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专题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每个专题以基础理论为纲,结合国内外的相关前沿研究,扩充知识的外延,并将科学研究的方法引入课程教学中。我们将教学过程分解成三个基本环节:授课和阅读环节、课程项目研究环节和研讨环节。

2.1授课和阅读环节

授课和阅读环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基础。由于研究生本身存在个体差异,如入学时的基础不同,专业方向不同等,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各自专业方向的研究课题之前,对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兴趣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而一些专业课,特别是计算机网络课程,已经是从事计算机方面研究工作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因此,在授课过程的设计中,一方面从整体把握课程的知识体系和研究热点,强调知识体系内在的联系,另一方面,专题选择应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研究生通常具有明确的学科定位和研究方向,本身具有主动学习的能力,经过各个专题的学习后,能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提出研究课题和目标,完成后续课程项目研究环节的任务。计算机网络作为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很多问题本身并没有确定的、完备的正确答案。每种新的理论和解决方法的提出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假设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当前的研究热点和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确定若干问题,选择一些高质量的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进行深入分析。在阅读环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参考论文,完成论文评述报告。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课程项目研究环节

面向专题研究的课程教学中强调引导学生以科学研究的方式自主学习,而不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中心和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处于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地位。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5],学习过程是一种主动的、知识建构的过程,通过学习者自身经验的互作用进行动态调整经验结构的过程。以建构理论为基础的课程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专题研究、问题驱动,引导学习者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

因此,课程项目研究环节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给定的专题框架下,使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进行课程项目的设计和实现。该环节强调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的培养,使研究生在完成课程项目的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2.3研讨环节

研讨阶段是师生互动交流的环节,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各自的课程项目的研究成果,由教师组织大家进行讨论。研讨环节是对教学过程的重要补充,强调师生的共同参与。由于在前期授课阶段侧重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特性,通过组织分组讨论和交流,能够很好体现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和共性,便于学生在讨论中进行知识融合。在讨论过程中,还可以发现学生基础知识方面的欠缺,及时进行弥补。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课程项目过程中,有很多创新的思路,通过讨论有助于相互交流研究方法和经验。

3教学实践分析

在专题研究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程度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与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不同,对教学效果的检验不再是仅仅通过最后的期末考试体现,而是在课程项目研究环节和研讨环节都会有所反映,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资源的组织和教学过程的有效管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高等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实践,我们进行了三个阶段的尝试。

3.1第一阶段(2005年)

我们在2005年进行“高等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改,开始尝试以采用面向专题研究的方式组织课程教学。

在授课和阅读环节,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一直采用以教材为主,强调基础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因此,在第一年的教改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分层体系结构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覆盖面较宽,在每一层中选择经典的、有代表性或者是目前活跃的研究方面作为专题。

在授课过程中,在介绍每个专题之前,梳理系统的理论框架,引导学生自主修补基础知识,拾遗补缺。在计算机网络分层体现结构框架下,进行专题优化和整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确定问题域:对某些领域的问题进行分解和细化,选取本领域中有代表性的研究专题,确定专题的方向;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讨研究方法和解决方案;

(3) 解决问题方法的开放性,学习从不同的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应用新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求解。

专题确定后,通过问题驱动方式给出该专题的研究脉络,每个专题给出相关的研究论文五篇左右,以经典的研究论文为主,也包括部分前沿研究的最新成果,作为学生课后阅读的资料。学生可以在每个专题中任意选择一到两篇进行精读。

在课程项目研究环节,针对“高等计算机网络”课程特点,我们确定课程项目类型可以是文献综述、系统设计与实现、模拟和仿真研究等,以便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适合的选择。该环节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过渡,鼓励学生在课程项目实施中进行交流与相互合作,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科研工作的能力。该环节的工作主要包括:

(1) 确定课程项目的范围。首先,教师根据本学科的前沿研究以及课程重点确定若干课程项目专题,选题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包括新视角、新问题、新方法等,同时,具有探索空间和研究难度,并兼顾大多数学生的研究兴趣,具有代表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有所收获。

(2) 组织学生开展课程项目的研究工作。学生根据研究兴趣组成三至四人的研究小组,在教师给定的课程项目专题范围中,自行确定具体的研究选题,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提交实施大纲。教师可以进行选题指导,并对研究内容提出建议。在研究选题确定后,小组成员进一步搜集相关参考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分工协作完成课程项目。最后,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在课程项目中承担的工作,独立完成相关研究论文。研究论文内容包括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可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或进行方法综述和理论分析。

在研讨环节,由于课时所限,并且“高等计算机网络”课程选课人数多,很难保证每个小组都有机会进行课堂汇报,因此,我们采用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即在每个专题的讨论中,教师选择研究工作有特色的小组进行汇报,其他组为评价组,进行提问和研讨。这样,在分组讨论中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归纳和总结,使讨论不断深化,同时,还需要控制讨论时间,按计划完成讨论课的教学阶段。

在该阶段,我们确定的课程项目选题范围包括:IP路由技术;IP服务质量;IPv6的研究;TCP拥塞控制;网络测量和性能分析。从教学效果看,这种采用专题研究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引导学生研究兴趣,通过课程项目的研究和讨论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在各个环节也发现一些问题。一是教学内容覆盖面过宽,由于时间限制,很多内容只能做结论性介绍;同时,由于阅读论文中经典论文的比例较高,和教学参考书的内容有重叠,使得学生对论文的阅读目标不明确;教师没有对学生的论文阅读情况进行检查,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兴趣。

从学生完成课程项目的情况看,选题相对集中,课程论文以一般性技术综述为主(约占80%)。例如,选择IPv6专题研究的学生占35%,但课程项目选题及研究内容相似,缺乏自主的、有一定深度研究工作。这是由于一方面,学生对这个领域比较关注,而IPv6网络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已经进行了多年,中文参考资料较多,对资料进行简单的综合就可以完成技术报告。另一方面,IPv6网络还没有得到实际部署,大多数学生缺乏实际的运行环境和使用经验,研究兴趣并没有真正调动起来,没有体现出这个领域研究工作的多样性。此外,尽管教师给出了参考论文,但很少有学生主动对前沿研究成果进行进一步检索和跟踪,反映出有相当数量的同学还没有掌握课题的研究方法。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第二阶段进行了改进。

3.2第二阶段(2006年)

我们在教学大纲的框架下,对教学内容重点进行了调整。在授课和阅读环节,增加当前活跃的研究领域所占的比例,突出重点的专题,加强对国际前沿研究的跟踪。对一些内涵丰富的大专题进行细分,缩减专题的覆盖面,突出研究重点;在课程项目研究环节,增加和学生科研工作相关的自选课题。课程项目的选题范围包括:IP路由技术;IP服务质量;网络模拟平台的应用与研究;TCP拥塞控制;网络测量和性能分析;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网络相关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从学生完成课程项目的结果看,选择专题六(和科研相关)的学生完成的工作很有新意,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讨论气氛活跃。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课程项目选题方面,个别选题较偏,如选择专题三的学生仅占2%,表明该专题不适合大多数同学的研究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对学生研究兴趣进行反馈,确定适当的课程项目选题范围。

3.3第三阶段(2007年)

分析前两年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不足,我们在2007年对授课和阅读环节、课程项目研究环节和研讨环节进行了综合调整。

在授课和阅读环节,将基础知识与前沿研究有机结合,突出重点和前沿研究领域;进一步加强对前沿研究的跟踪,弱化当前不活跃的研究项目,增加阅读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选择近三年相关研究领域顶级会议的论文。2007年度给出参考论文38篇,细分为五个大专题,七个小专题。

与授课进度相适应,安排学生阅读相关论文并在教师给定的时间段内提交论文评述报告。由于“高等计算机网络”选课同学人数较多,考虑到不同专业方向学生的研究兴趣的差异,允许学生可以在教师给定的专题里自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若干篇论文。论文评述报告内容包括分析论文中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方法和理论,以及对论文优缺点的评价等。

同时,加强各个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在授课过程中,穿插论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和学习的积极性。有些学生在论文评述报告中有自己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可以请这些同学在课上进行讲解,教师组织大家讨论,并进一步分析和点评。教学实践表明,在授课过程中引入论文阅读和讨论机制,可以对学生的研究兴趣进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关注的问题和专题,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引导。

本阶段课程项目选题范围为:网络体系结构和路由技术;IP服务质量;网络资源管理;网络测量和性能;网络服务;课题中与网络技术相关的研究问题。从教学效果看,本阶段学生的课程项目选题的分布领域比较平均(六个专题分别为:21%;11%;13%;17%;12%;26%),并且研究内容很少有雷同,每个研究小组完成的工作都有自己的特点。这说明,通过加强学生在授课过程中的研究性和自主性学习,拓宽知识面,使学生对研究专题的理解有了进一步深化。同时,课程项目的完成质量有显著提高,课题研究工作具有多样性、创新性的特点,对前沿研究的分析能力有明显增强。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有时论文阅读环节的课堂讨论和授课内容的安排不同步,影响授课效果;有些论文难度较大,学生自学困难,需要进行调整;应加强网络研究中的实践环节,如系统设计和模拟平台的使用等。

4结束语

从教学实践可以看出,面向专题研究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改进,探索实施专题研究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亚敏,胡甲刚. 研究性教学及其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实施[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0).

[2] 景静姝,王玉琨,刘鉴汶. 高等院校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问题探讨[J]. 理论导刊,2007,(05).

[3] 谢安邦. 构建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J]. 高等教育研究,2003,(5).

[4] 王根顺,包水梅. 论研究生教育中探究性教学的实施[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0).

[5] 薛国凤,王亚晖. 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03,(1).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Subject-oriented Instructional Pattern

LI Wei,LI Yun-chun

篇11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众对医疗卫生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近年来在医药行业、就医看病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如因手术不精、不专业造成的医疗纠纷;个别从医人员道德败坏,出售假冒伪劣药品、乱开药、多收钱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更突出了加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性。

1新时期加强医学院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的必要性

医学院校是为社会输送医疗卫生人才的主阵地,而随着社会对医疗卫生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层出不穷的医患纠纷,加强医学院校学生的思政专题教学显得尤为必要。

1.1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医者德行的赞美,医护人员不同于其他的社会工作者,他们在工作中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对患者的痛苦感同身受,并利用自己精湛的医疗技术,减轻患者病痛,减轻家属的精神负担,医德的提升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思政专题教育就是希望通过系统的思想教育,提高医学院学生对工作、患者的责任感。

1.2有利于提高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

进入到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要求,已经不再仅限于教学成绩的保证,而是拓展到人文理念的输出,医学院校通过思想专题课程可以及时了解国家社会医疗卫生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有效改善学校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活动,进而通过改善自身的教学质量,提高社会影响力。

1.3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近年来,医患纠纷屡屡见诸报纸、网络,这不仅激化了社会矛盾,也会让民众对社会的医疗服务失去信心,而医学院通过强化思政教育,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够在其走上工作岗位后,正确处理工作中的纠纷,为改善社会医疗卫生贡献力量,更好的满足民众的需求,促进社会和谐。

1.4有利于丰富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通过思政专题教育,医学院校不仅可以指导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理论知识,还能够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实际以及医学院特殊的职业要求,增添更多的理论内容,从而不断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开展。

2网络教学平台背景下医学院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的特征

所谓思政课专题教学,就是教师从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出发,整合课程的重难点,结合社会实例、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确定教学主题,从而突破常规教学中,按章节推进进度的模式,实现集中教学。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网络教学与专题教学的结合,使医学院的思政教学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2.1重点突出,内容系统

在专题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主题为线索,将章节的知识进行分析、提炼、整合,从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学生通过这一教学系统的学习,不仅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思政教学脉络,还可以从细节入手,理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强化思政课教学的效果。

2.2突破限制,注重探索

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在思政专题教学中,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资源实现自主学习,并根据需要调整学习进度,这不仅扩大了思政课教学的影响力,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3风格多样,形式活泼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专题教学基本上还延续着教师一个人教授全部教学内容的情况,而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加强与其他专业教师的合作,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的课堂教学插入不同风格的讲授方式,这不仅丰富了思政课专题教学的内容,更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4主题深化,提升学术

医学院校不仅要开展教育实践,还需要开展临床研究。因此,在专业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丰富学生的医学理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更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思政课专题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网络教育资源,提出问题,为学生安排学习任务,并鼓励学生开展互动交流,集思广益,强化学术研究的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3网络教学平台下提升医学院校思政课专题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3.1提供资料,布置任务

在医学院思政课专题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结合教学大纲、培养目标、学生的客观条件,设计专题内容,并结合专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以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在问题设置时,要坚持启发性原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思考空间;然后,教师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些辅助教学的参考资料网站,让学生能够通过查询网络资源,主动丰富专题内容,深化对专题的理解;最后,教师还应该利用专题讨论群,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教学案例,如某一引发广泛社会关注的医疗纠纷,并通过图片视频等信息的上传,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以避免网络不良信息对学生的错误导向。

3.2运用资源,自主学习

在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优化医学院思政课专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设置教学任务,并通过问题的引导,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索兴趣。在实践中,教师安排好任务后,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料收集、问题思索、方案优化的时间,然后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通常情况下,医学院校思政课程的人数比较多,教师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并让小组长展示合作讨论结果,其他组员可以进行适当补充,最后在每个小组发言后,教师还要鼓励其他小组对此进行讨论,从而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3知识总结,网上拓展

在完成课上互动讨论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在总结中,教师一方面要结合教学目标,对思政专题中的重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明晰学生的学习思路;另一方面要重视对专题的理论深化,如教师可以以学生的讨论为切入点,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深化思想。此外,在运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交流优势,在论坛中提出与主题相关的教学案例,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这不仅可以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还可以促进师生的情感沟通。

3.4网上检测,教学反思

在思政专题教学结束后,教师应通过教学验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并收集教学反馈意见,进而做出教学反思,推动教学模式的调整。在网络教学资源的支持下,教师可以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调取不同的检测题目,这样的教学考核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此外,在教学评价中,教师不应将目光仅限于问题的解答或论文的内容,而应该从学习过程入手,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进行评价,从而实现思政课专题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4结语

医学院校的思政课内容丰富、涵盖领域广泛、指导性强,要让学生更深入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实践指导中,相关人员就必须要认识到思政专题教学的重要性,并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将课堂上的专题教学和课后的网络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医学院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的实效性,进而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为医学理论和医学技能的学习奠定思想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谷炜江,汝秀梅.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优化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的效果[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