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多媒体设计基础

多媒体设计基础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14 09:44:0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多媒体设计基础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多媒体设计基础

篇1

中图分类号:TP393.0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0-0000-02

"Multimedia Technology Basis"Curriculum Teaching-assist Process Analysis and Design

Chen Wei,Wang Haibao

(Qingdao Radio&TV University,Qingdao266012,China)

Abstract:China's rapid development of distance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but with the increased pace of development,also will be teaching a number of problems emerged,such as:the network environment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lasses have a certain degree of difficulty.Both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distance education or the Central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Open Education,the teaching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s need to be more streamlined proces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Radio and television writer,Qingdao University Open Education,"135"teaching model as a guide,from computer courses,"Multimedia Technology"course student to start the process of analysis and design to in-depth study and exploration of how more effective in open and distance education network environment to carry ou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courses.

Keywords:Self-learning;"135"Teaching mode;Study process;Instructional design;Student service system

一、什么是青岛电大开放教育“135”教学模式

青岛电大开放教育的“135”教学模式,即在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教学技术下,充分发挥网上资源这一条主渠道优势,通过“课程责任教师主导、指导教师辅助、学生主体”三位一体相结合,完成“导学、助学、自学、互学、促学”的五个学习过程,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青岛电大开放教育“135”教学模式助学过程的作用和意义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学习活动中与“导学、自学、互学、促学”几个学习过程相比,课程责任教师主导、指导教师辅助的助学过程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其作用是构建多种教学媒体,优化组合媒体资源,综合使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

(一)助学过程构建多种教学媒体。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资源不仅仅限于文字教材的使用,而浩瀚无边的网络资源不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得学生很难把握住学习的重点和方向,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开放教育助学过程恰恰可以解决以上问题。课程责任教师和指导教师通过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的分析确定教学实施方案,有效利用多种媒体制作网络课程、IP课件、多媒体CAI教学课件等学习资源,分类别、分层次放到互联网上,进行“差异化服务”,并引导学生从学习方法入手,掌握好学习技巧。

(二)助学过程提供多种学习支持服务解决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困扰学生自主学习的又一大难题就是: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如何得到及时而有效的解答。开放教育助学通过面授课程辅导、网上教学活动、BBS课程讨论、E-mail电子邮件及时地为学生提供答疑服务,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顺利进行。

然而学生如何利用有效的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仍是助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在助学过程中不可以将助学环节单独割裂进行,应该与导学过程充分结合,共同发挥两个学习过程的优势。

三、《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助学过程分析与设计

(一)《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助学过程设计的必要性。

1.《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助学过程设计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重要环节。开放教育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专门人才。[4]

《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作为开放教育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重点是培养学生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技能与方法。因此在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的作用重大。研究和探索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助学服务的体系结构将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好本课程教学、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2.《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的助学过程设计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点环节。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的热点技术,它的迅速发展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作为开放教育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计算机新技术、新技能的一门应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将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因此《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助学过程的设计,在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环节。

(二)《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助学过程设计与实施。《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模块:多媒体技术基本理论、多媒体制作、多媒体开发环境和工具、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多媒体硬件、常用多媒体设备、多媒体应用。基于开放教育网络环境下的助学过程设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加强网上资源优化组合,设计建设针对性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的网上资源建设重点是将学习内容合理化组织、细化为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资源,供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学习。

(1)制作讲授型网络课程。针对《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将学习内容制作为具有一定连贯性、逻辑性的网络课程,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配套网络资源。

(2)制作交互型CAI教学课件。针对《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模块中:多媒体技术基本理论、多媒体开发环境和工具和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模块的学习特点,制作交互型的CAI教学课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制作演示型的流媒体教学课件。针对《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模块中:多媒体制作、多媒体硬件、常用多媒体设备和多媒体应用模块的学习内容,并结合学生在自主学习媒体制作软件、硬件等的难点问题,将这些模块的内容制作为演示型的流媒体教学课件,使得学生能够快速掌握软件的学习技巧,提高软件的操作能力。

2.构建全程助学服务体系,协助学生自主学习。

(1)定期进行教师网上实时授课指导,解决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远程开放教育的重要理念是“有教无类”,努力让有学习需求的人都能够参与进来,这必然会使参与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在年龄、学历、技能、需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中也必然存在同样的问题,因此针对此种情况采取定期进行网上实时授课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使得教师能够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实行个别化教学指导,保证每位学生自主学习的顺利进行。

(2)定期安排教师面授辅导,加强学生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相比,远程开放环境下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被网络环境下的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所取代了,然而不能不看到单纯依靠网络学习的局限性:

1)时间与空间分离导致学生学习的跳跃性,知识结构的不完整,掌握的知识不能够融会贯通。

2)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不及时,使得自主学习演变为自学,欠缺理性和感性知识的紧密结合。

3)网络环境下学生实践动手的操作技能难以提高,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容易出现脱节。

因此,在《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定期安排教师面授辅导,以加强学生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

3.加强实验实践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技能。在网络环境下较难实现操作技能的实验教学环节,这也是网络环境下开展理工科类的专业教学的难点。因此,要对《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实验实践环节内容进行划分归类,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并紧密结合网络资源建设及教师面授辅导来进行。

(1)音频、视频、动画制作――实践动手操作指导。多媒体制作中,音频、视频、动画媒体的制作是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对于相关软件的学习不仅要懂理论还要会具体的操作技巧,此部分内容不能单纯依靠网络课程讲解和演示型的CAI教学课件,同时要为学生提供上机操作的条件并结合面授辅导开展具体的操作学习。

(2)多媒体开发工具、集成工具的应用及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小型作品开发设计操作指导。本部分的实践内容主要是学生在掌握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各个步骤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学习掌握一门或两门多媒体集成工具软件,动手操作开发出一个自己设计的小型多媒体作品。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全面的技术指导,协助学生完成作品。

(3)多媒体硬件、常用设备的使用――安装调试操作指导。多媒体硬件、常用设备的使用主要涉及音频卡、视频卡、光驱、触摸屏、扫描仪、语音输入系统等多媒体设备的实用技能。对于这些硬件设备的安装、性能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得到很好的掌握。

四、《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助学过程设计效果分析与评价

(一)教学效果分析。通过对《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助学过程从资源建设、构建助学服务体系和实验实践环节的三个方面的设计(见教学效果评价表4-1),体现了本门课程助学过程的特点,基本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多方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较好的达到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目标。

表4-1.教学效果评价表

序号 课程教学环节 教学效果分析 学生评价 学生满意度

1 网络课程 结合课程教学提供在线授课详细讲解,满足学生不受时间限制的自主学习。 不能满足学习需求

基本满足学习需求

较好满足学习需求 不满意

基本满意

非常满意

2 面授辅导 与学生定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疑难问题解答,为学生提供个别化学习辅导。 不能满足学习需求

基本满足学习需求

较好满足学习需求 不满意

基本满意

非常满意

3 文本资源 方便学生下载文本资料辅助学习 不能满足学习需求

基本满足学习需求

较好满足学习需求 不满意

基本满意

非常满意

4 实践指导 定期上机操作实训,加强实践环节训练,提高实践技能。 不能满足学习需求

基本满足学习需求

较好满足学习需求 不满意

基本满意

非常满意

(二)实施效果评价。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整体效果良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将自主学习和面授学习相结合,但是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态度较差和教师能力水平较低两方面的问题。因此目前仍须从学生和教师入手,解决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定期对教师进行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从而提高实施效果,为学生提供最优化的教学支持服务。

五、结论

在青岛电大开放教育“135”教学模式的理论指导下,笔者通过对《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的助学过程具体分析与教学优化设计,明确了在开放教育网络学习环境下,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从而逐步明晰了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开展理工科类课程教学的模式和有效方法,有利于研究和探讨计算机类其它课程的网络教学以及相关教学过程的改进。

参考文献:

[1]李力.现代远程教育论――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模式创新[J].南方日报出版社,2001,8

[2]张建伟,吴庚生,李绯.中国远程教育的实施状况及其改进[J].开放教育研究,2003,4:7-11

[3]崔怀林.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学习的专题教学设计与事件[J].广东师范学院学报,2005,4:67-70

[4]王广新.教师引领BBS论坛讨论活动的角色行为评价模型[J].中国远程教育,2008,3:35-39

注:

篇2

中图分类号:G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1-5931-03

The Designing and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of Fundamental Accountant Based on PPT

LAO Han-ping, WU Dong-chen

(Zhanjia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School, Zhanjiang 524094,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fundamental accountant course of characteristics and instructional practice, Introduces themulti-media courseware of design and skills. Expounds the multimedia courseware application in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fundamental accountant; PPT; multi-media courseware;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adaptability

基础会计是会计类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之一,具有内容繁杂、图表数据多、操作性强的特点,而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呆板,教学效率较低,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而言,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往往并不尽如人意。为此,我们在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中引人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利用其所具有的交互式和多样性特点,针对课程的关键点和难点,综合运用框图、表格、动画、声音与文字等表现形式,使教学形象生动,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达到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1 多媒体课件开发平台的选择

现代教育技术呼唤高素质的教师,有了计算机不是不要教师,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才是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关键。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求基础会计教师精通计算机是不现实的,因此合理地选择多媒体课件开发平台显得尤为重要。选择多媒体课件开发平台应遵循以下原则:

1)功能强大。多媒体开发工具应具有所见即所得、媒体集成度高、各种特殊效果丰富且容易实现的特点。

2)简单易用。多媒体软件的操作应简单易用,必须使一个具有初级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基础会计教师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使用方法。

3)兼容性强。课堂教学中要用到的素材千变万化,开发平台必须要兼容绝大多数的媒体格式,支持各种输入设备,能够采用或提供各种素材。

MS Office套件中的PowerPoint软件(文件格式为PPT),最大特色是简单易学、操作简便、配套模板和素材丰富、支持多种媒体类型。这为一般会计教师充分利用自身教学经验和丰富的教学素材资源来开发基础会计教学课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满足一般的课堂教学需求。

现在有许多专业多媒体开发工具,国内有方正奥斯、凡高课件大师、翰林汇多媒体制作系统等。对于会计学科的教师因计算机水平有限,一般采用PowerPoint等常见的开发平台,而计算机教师就应该掌握一些功能较强的开发工具,帮助会计学科教师制作较复杂的跳转和一些特殊效果。目前金山WPS Office套件中的“WPS演示”软件具有类似PowerPoint的功能,并完全兼容PowerPoint的格式。

2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多媒体课件是为基础会计教学活动服务的,因而课件设计时时刻刻不能忘记课堂,不能忘记学生,要能满足“六个有利”的要求,即:有利于开展多种媒体优化组合教学;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进行;有利于多种学习资源的利用和资源共享。课件设计时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在教学中享受成功的快乐,把多媒体课件从教师手中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手中的认知工具。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前,对课件的设计非常重要。单纯应用PowerPoint最新的技术,把课件搞成多媒体幻灯片成果展览,是不准确的。因为,课件毕竟只是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只有设计好课件,才能制作出优秀的课件。基础会计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该符合以下标准:

1)教育性。知识密度合理,难易适度,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适合初中毕业水平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选题恰当,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体现会计学科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2)科学性。内容科学正确,逻辑严谨,层次清楚;会计核算的模拟仿真准确、形象,有典型性、代表性;场景设置、素材选取、名词术语、操作示范等符合教育科学的要求。

3)技术性。画面清晰,动画连续,色彩逼真;声音清晰适当、可控;文字设计规范合理、醒目;交互设计合理,智能性好,运行稳定;导航清晰,易于检索,没有无效链接。

4)艺术性。创意新颖,构思巧妙,节奏合理,设置恰当,原创程度高;画面主题突出、简洁、美观,音乐、解说与画面协调。

5)实用性。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灵活,容错能力强;导航方便醒目,链接准确;反馈评价及时,合理,有效。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前必须要进行精心的准备,认真钻研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源于课本,高于课本,不可将课本简单地电子化。

3 基础会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流程

基础会计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要体现基础会计的教学目标,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表现形式,把结构严密、构思精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作为设计制作的方向。课件的设计制作分为两个阶段:设计阶段要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写出层次结构提纲,勾画出课件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以适合屏幕表现的方式写出文字脚本;制作阶段要在设计的基础上,依据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思想,将文字脚本转换成适合计算机表现的形式,把课件的教学内容进一步细化到每一屏的文字、表格、画面设计、交互方式以及教学过程的控制。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44-03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工科院校本科生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必修的课程。这门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很强,所以在教学中常用到实物和模型作为辅助教学工具。由于教学模型大小不一,过大的模型,上课携带不方便,过小的模型,学生看不清楚。教师只靠一支笔、一张嘴和少量的辅助教具进行教学,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目前,大部分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以求更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多样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想象、观察、创造、审美的能力,对优化课堂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多媒体的直观性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有许多抽象理论难以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大部分学生往往感到难于理解、难于记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应当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通过多媒体技术,利用动画模拟它们的复杂变化过程,或将微细结构局部放大等,在直观和抽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能将静态图形动态化,变无声为有声,能够演示或跟踪机械的运动过程,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多媒体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研究发现,人们获得知识的80%是通过视觉从外部得来的,但仅仅有图像并不够,还应有语言和文字的说明以及其他的感观刺激因素,才能将内涵抽象出来以便于记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从不同的侧面,以图文声并茂的形式展示出来,使教学活动更加形象、生动、富有趣味,便于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运用。

3.多媒体的生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并茂,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使学习成为一种娱乐活动,可以激励学生的想象力和提高学习的兴趣。

4.多媒体的真实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位优秀的教师,通过形象生动的讲解,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在头脑中产生画面,只有少数感性知识丰富的学生才能领悟,而多媒体技术可以非常容易的做到这点。例如在机械设计基础课堂教学中,可以把凸轮机构运动规律动态模拟化,把工作原理和运动过程呈现在学生眼前,通过学习让学生自己总结问题,找出其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多媒体课件的开发

多媒体课堂教学软件的指导思想是力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已自行开发出适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体会。

1.对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合理。教学内容既要完整、准确,又要便于学生理解。必须明确各章节的主要内容以及各部分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各章节内容要注重前后的逻辑性,有主有次,要重点突出,不要被细节所累。例如齿轮传动这一章内容较多,可归纳为概述、失效形式、受力分析、设计准则、强度计算几大部分。概述中的内容以动态链接的方式,连接到新的幻灯片,并用动画模拟齿轮的运动。齿轮失效形式要展现失效产生的原因,可采取的措施,以及真实的失效图片。受力分析中要表达齿轮受力的大小和方向,用动画表达法向力分解的过程。对抽象的问题,难于理解的内容以动画表达出来,学生更易理解,这样制作的课件教学效果更好。

2.重视脚本的编写。编辑脚本是制作课件的直接基础。要认真分析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认真思考如何利用CAI技术有效地组织教学。对制作过程进行全面、细致的划分,具体到每一屏的显示内容、画面设计、表现形式以及按钮的操作控制等都要一一罗列清楚。通过实践,认为编写脚本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内容精练、准确,尽量用简洁的语言、公式、图形来表达知识点,避免长篇大论的内容呈现和叙述,更不能机械地演示书本内容。②文字图形化,以突出教学的视觉效果。如螺纹的形成过程、键联接的装拆、减速器的装拆过程等。必要时还可用图形变化代替文字叙述,例如讲述阿基米德蜗杆传动的特点时,可以通过螺旋传动的变形来说明蜗杆蜗轮齿面间的相对运动类似于螺旋传动,因而可直接应用螺旋传动的某些结论来分析传动效率、自锁条件等。这样既可缩短学时,又使讲课生动形象,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③图面布局要合理、美观,嵌套内容,可另开窗口显示,使层次清晰,重点突出。④图形、文字、符号要规范。

3.制作、收集大量的教学素材。合适的教学素材能使课件的表现力更加丰富,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素材可以包括知识点素材、图片素材、动画素材、视频素材、虚拟模型素材、标准数据与表格素材等。素材的获得可通过自行制作、购买以及网络下载等多种方式收集。

篇4

前几天,实习的学生回来参加毕业答辩,有在公司做得比较好的学生谈自己在公司的工作经历和进步时说,工作也是一步一步来的,如要先能独立设计了,然后才能自己去谈客户。要想尽快提高自己,需要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是老师,得有好的老师指导;第二,是自己,自己必须勤学好问。老师是不会像学校上课的老师那样一步一步来教你怎么做的,只会给你一个思路方向指导,然后就得靠自己去找资料学习,有问题就问老师,多做几次就有感觉了。当时听了就很有所感,结合学校学生的学习情况,觉得这是一种很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提高能力的一种方式。以下就以工作式的指导方式来进行探索《动画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

一、以实际招聘条件激励学习士气

首先介绍一下本门课程的地位,学习目的以及在以后就业中相对应的工作岗位,要以就业的高度来看待这门课程。然后在网上找一些具体的工作岗位招聘要求来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明白要学到什么程度才能达到就业的标准,要想你挑工作那就得有本事,有实力,不然就只能等着工作来挑你了,以此来激励他们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热情。

二、以学生为主教材为辅展开课堂指导式教学

要求学生上课必须带教材,以前上课很多学生就空手到教室,说听老师讲就行了,有的学生带了教材也没有翻开看过,到了期末书里面都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本次探索是以学生为主教材为辅来展开的课堂指导式教学模式,步骤如下:

1.老师讲解,布置任务,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完成任务

首先,老师讲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然后,给出本节课的任务,跟学生一起分析任务,指导完成要点。最后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相关知识的自主学习来动手完成任务。以讲解绘图功能中的基本绘图工具为例。

(1)学习内容:学习绘图模式、直线工具、椭圆工具、矩形工具、多角星形工具、选择工具;

学习目标:掌握绘图的两种模式:合并式绘图模式与对象绘制模式;掌握几种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选择工具的选择与编辑功能;

学习重难点:绘制模式、选择工具的编辑功能

(2)任务:绘制一幅夜空背景图,分析得出绘制内容有天、地、草、星星、月亮;

完成要点:先画下层再画上层,注意绘制模式;

(3)针对学习内容,学生先在教材上找到相关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同学间也可以互相交流;

(4)动手绘制图形。

2.分组讨论总结遇到的问题

在绘图的过程中,不要遇到问题就举手问老师,因为很多人都是遇到的同样的问题,如果老师给每个人都讲一遍,既费时效率又低。因此,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讨论制作中碰到的问题,由于学习能力不一样,每个人遇到的问题也可能不一样,有的人会这个不会那个。这样通过讨论就可以进行互相交流学习,会的同学可以指导不会的同学,这样也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他们更强的学习欲望,然后把都不会的问题进行总结。各个组的组长最后组成一个组再进行交流,因为他们每个组的问题也可能不一样,最后把最终所有同学都不会的问题进行总结,提交给老师。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同学的组织能力,又可以提高同学的交流合作能力。

3.集中问题,各个击破

老师收到问题后,再分问题进行仔细讲解,各个击破,直到同学们都理解掌握。最后同学们再根据老师的讲解消灭所有问题,完成任务。

4.布置课后任务

巩固本次课学习内容的任务,预习下次课学习内容。

三、依靠网络资源平台展开课后自学

要想在课堂就能把所有知识都学全练精基本是不可能的,课堂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熟练掌握精通运用,还得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练习才行。

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高职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建设了很多供学生学习的网络资源平台,如精品课程的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除了这些,网上还有很多供自学的专题网站,如我要自学网,大家论坛等,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进行自主学习交流的平台。因此,是不怕学不好,就怕不想学。

除了给学生推荐些好的资源平台给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外,还要给学生布置些任务来督促他们的自主学习。例如,在讲Flas的实际应用实例时,如网络广告制作,大多老师的讲法是先讲有关广告制作的一些知识,网络广告的特点,网络广告的设计原则,网络广告的类型等;然后演示广告实例;再分析讲解制作过程,这其中学生学到的体验到的也只是广告中动画制作,而到底广告如何设计出来更能吸引别人的眼球,用什么颜色选取什么内容来展示,用什么动画方式和对时间的把握等,这些学生还是茫然的,然而课堂上是不可能讲得如此多如此细的,再讲得多,学生没有体验也是没有用的。因此,这些都作为课外任务布置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去体验去完成。在学生完成作品后,要求学生讲解他的设计思路和过程。

四、结束语

《动画设计基础》以就业为导向的基于工作式指导教学模式探索,能够很好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士气,活跃课堂,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互动与交流,让学习不再孤单,并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值得实践推行。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法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4-1008-02

WEB-based Environment-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Multimedia Instructional Design

GAO Shui-juan

(Nanjing Communicatio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88,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multimedia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most of the teachers have become conscious behavior, online education, network learning, network-based multimedia instructional design has also become Tuition and learners to pursue. WEB-based courses will be developed this as an example, elaborate on the design of modern multimedia teaching mode and network resources, integrated design.

Key words: multimedia instructional design; project-based teaching

1 WEB开发基础课程的介绍

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各大高职院校都开设了WEB开发基础课程,而WEB开发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重点课程,并一直居于主干课程地位。因此,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网页设计与制作人才,就必须从WEB开发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抓起。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建立一套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WEB开发基础的教学方法。

1.1 本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

WEB开发基础课程是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专业覆盖面大,对学生吸引力大、影响力大。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主要培养学生的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与制作的综合技能与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

1.2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熟练运用 HTML中的文字、链接、列表、表格、表单、图像、多媒体、框架元素标志及属性设计出多窗口网页;掌握WEB开发基础进行网站的导入、规划、管理、的相关技术及网页制作的操作技能。

1.3 WEB开发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设计的意义

1) 加强了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WEB开发基础作为为专业基础课,一直以传统的理论加上机的模式进行授课,学生只能模仿教师上机题完成机械式学习,但对于一门需要时间和灵感来创作的课程来说,学生即不能系统化学习知识,也不能独立创新,更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后果是浪费了学时也浪费了精力。

2) 网络环境的加入,避免了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校园网上WEB开发基础学习平台,学生随时可以自学和创作,加大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和不受空间,时间和地域限制的交流,取得了明显效果。

2 WEB开发基础课程多媒体设计与研究

2.1 软硬件平台的研究设计

硬件设备是一个校园网的基础,良好的硬件基础和网络架构是整个网络稳定运行的最基本保障;系统软件是整个网络运行的“神经中枢”,它协同底层硬件和各种应用软件来为整个网络服务。我校开发设计了网上WEB开发基础学习平台,从主观方面进行了人性化设计,不但界面美观,操作和交互性更加方便。

2.2 WEB开发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设计

从功能上看,WEB开发基础可分为网页赏析、网页基础、网页制作、网站管理、网页设计等模块,总学时60学时,与其对应的学时分配。

2.3 WEB开发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在多媒体计算机房大力开展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当同学完成作业后,采用课上演示方式进行交流,一方面可以互相交流以提高创意、设计和制作能力,另外还可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通过项目驱动,促进课程改革。教师将网页设计的理论知识与开发小型网站的实际技能结合起来,把开发一个完整的小型网站作为项目,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来,使学生在完成网站的设计、制作、测试、和上传的过程中,学习网站建设的过程、注意事项、网页设计规范、设计制作网页的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实践与具体探究的过程,在知识、技能以及在团队合作精神和思想品质等方面得到发展。在课堂外,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实现远程教学或互动教学,通过校园网资源,学生可登录网络课堂进行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学习,方便了学生的自学,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也可为师生提供留言板等互动交流的平台,及时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网页设计与制作竞赛、技能训练等活动,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实践知识和技能。

现将多媒体教学方法按照WEB开发基础知识结构的特点和授课环境进行分类设计,达到网络环境下的综合应用。

1) 网页赏析是学习如何制作网页的前提。欣赏优秀的网页,学习他人之长,激发学习网页设计的兴趣,分析优秀网页的布局结构、颜色搭配、视觉效果,留下直观的第一印象,为学习制作网页奠定基础,对网页的组成元素有一个初步印象

本模块要求教师事先准备一些比较优秀的、风格迥异的网站介绍给学生。通过制作良好的网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网页制作是最重要的模块之一。它分为熟悉WEB开发基础的界面布局和工作环境、在网页中输入文本与编辑文本、添加表格、设置表格属性、布局表格和布局单元格的属性设置、层的属性设置方法、在网页中创建框架的操作方法、应用库、模板制作网页、超级链接的使用、利用表单制作页面。

本模块特色是项目式教学,应在理实一体化的多媒体机房中完成。首先由教师针对学生的自身特点,制定一个小型的网站开发项目,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每个题目由3-5个人完成并分阶段布置,学生按照阶段性任务去自己寻找解决的方法,并试验完成,当学生的问题越积越多时,由老师通过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将每一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实操与学生同步完成。

3) 网站管理主要是对已制作好的网站进行测试、申请域名与申请空间、、维护与更新。

本模块可由学生通过校园网上WEB开发基础学习平台,将通过测试的网站进行并进行相应的维护。要注意适时评析学生作品,提高学生制作能力。在教学的不同阶段,选择典型的学生作业进行评析,对学生在网页设计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纠正,对网页设计中的优点进行表扬,不断规范学生的网页设计。

4) 网页设计实训模块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程实施前,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去承接项目,项目来源可以是小商铺、企业、酒店等。承接到项目后要及时汇报给老师,由老师做最后的统计,并确定好项目。然后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再由每个小组选择代表抽取具体的项目。一般一个项目由2-4个小组分别开发,目的是为了增加小组之间的竞争性,以及为客户提供多个选择方案。各小组讨论确定本小组的小组长,并进行分工,填写小组分工表。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项目开发的基本流程将整个过程划分为:准备工作、方案设计、实施、调试和维护几个阶段,再根据实际需要将其分为若干个子项目,而每个子项目的实施过程如下:

a) 项目引入:结合前期教学内容,提出新的项目及目标。

b) 项目分析:将新提出的项目分解、分析,确定该项目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

c) 技能要求:提出在实施该项目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技能。

d) 项目展示:将老师的案例项目在完成前期项目的基础上,通过运用该项目中的技能所得到的结果展示给学生。

e) 操作演示:将案例项目的实施过程演示给学生看,提出该项目中的重难点及注意点。

f) 模仿操作:学生通过观看老师的操作过程,结合自己的主题网站将项目中的技能模仿操作一遍。

g) 归纳总结: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引导学生提出改进和完善方案,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项目中实现,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h) 项目完善:通过总结将学生自己提出的改进和完善方案应用到实际网站中去,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网站。

5) WEB开发基础课程考核采用上机考试和项目开发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上机考试是在规定时间内(通常为2小时)利用给定素材,包括考题所需的图片、背景和其他辅助图片、相关考题内容的文字资料、考题要求等,学生利用授课所学软件完成规定技术要求的网站创意设计与制作。以这种模拟公司招聘员工和网页设计工作者工作过程的考核方式,检测学生创意、设计、理解题材、图像加工处理、动画制作、动态网页设计与制作等综合能力,上机考试使学生适应网页设计与制作师认证考试等权威考试;网站项目开发考核的方式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加考核,如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学生成绩查询系统”、“在线考试系统”等网站的开发,重点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动态网页编程能力及综合运用技巧。使考试不但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而且还成为学生再学习与培养训练的组成部分。

3 效果与反思

经过了WEB开发基础科目的多媒体教学设计和改革后,将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验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成效,并努力培养“工学结合”型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钟海青.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篇6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现代教育

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13-3585-02

1 引言

近年来,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同时带动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各高校都在努力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学校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强大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库建设问题已经成为关注的重点。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可以说是一所学校的教学信息资源的中心,是学校开展网络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1]。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学校开展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2 概念与必要性

2.1 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概念

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利用信息手段,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和课程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的,由众多优秀数字化媒体素材、知识点素材及示范性教学案例等教学基本素材组成的,并可以不断扩充的开放式教学支持系统。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建成互动的、多媒体化的共享式教学资源库。

多媒体教学资源库能够将教学内容中的的文本、图形、图像、语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通过特定的制作平台有机组合显示在屏幕上,将教学中难以用文本和图像表述清楚的内容制作成动画,形象地进行模拟仿真,通过声、色、动、静等多种形式,将单调、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通过多种人机交互式操作,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使教学难点容易被学生理解。

2.2 必要性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日益普及,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广泛应用,促进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要求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信息引导者。而为教师和学生构建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就必须创建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支撑。充分发挥现有校园网的优势,开发出一个能实现高度共享、且教学资源丰富的数据库,可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教师备课、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目前我国在资源建设方面存在着各个地区各自为政,缺乏教学资源互补和动态交流,重复建设严重的现象。已制成的资源和已收集的素材,仍处于分散状态,大多数仅供持有者使用,优秀资源无法共享,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还比较低。商品资源库缺少统一规范,不同厂商开发的教学资源其检索手段、资源格式与分类方法各不相同,导致无法实现信息交流与共享。

3 教学资源库的内容[2]

3.1 多媒体素材

教学资源库,实质上是为教师、学生创造一个教学、学习资源中心。库中存放各类教学所需的资源,如文字材料、图片资料、图表资料、各种动画、声音、片段视频等。教师可以方便地从多媒体素材中查找、调用各类素材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同时还可以在上课时,通过网络直接调用某一图片、声音、动画、片段型视频素材运用于课堂教学。学生也可以在课前与课后通过网络查阅、观看或下载各类素材资源时行自主性学习。

3.2 多媒体课件

教学资源库应应含有各个学科、各个层次的多媒体课件。老师在多媒体教室中可以通过校园网在在本教室的计算机上进入教学资源库,直接调用课件,通过大屏幕投影进行教学活动。学生也可以登陆教学资源库,下载、使用所需要的课件。多媒体课件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购买有效实用的多媒体教学光盘,再将光盘上的内容拷贝到服务器中。另外一种是发动全校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上传。

3.3 教学视频资源

教学资源库内应含有各种应用于教育教学的视频资料。如教育电视片、教学电视片、 各类经典影视片、爱国主义教育片和学校自行拍摄制作的实用操作型教学录像等。教师和学生可以对所有视频资料进行查询检索,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实践教学前进行预览,学生可以随时进入该系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视频资料进行观看和学习。

3.4 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与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置于网上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师生互动学习,可大大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在教育技术中心的积极配合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网络教学环境,进行网络资源、 网络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的建设,逐步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各高校还应充分利用其他学校的精品课程,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优秀课程资源共享,并在此基础上,高度重视自身精品课程的建设。

4 设计思路及原则[3]

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应注重资源库的广泛包容性,实用性。资源库的核心是为多媒体网络教学与学习服务,其目标是为了教师与学生能方便地使用和交流各种来源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组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遵守以下的原则:

1) 以教学为核心。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以教学为核心、以教为本、以学为中心。多媒体化的教学信息不单是教师的教学工具、手段和方法,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认知、交往、协作的工具、手段和资源;有了这一个核心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就可以精深与广博相结合,为课堂的教学服务提供精细、科学的信息资源,让教师在教学中直接使用,满足教学的需要。

2) 注重资源的教育性和实用性。教学资源库应具有真正的教育内涵,能满足教学需要、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依据、为教学中各个环节提供支撑。

3) 注重资源的科学分类和整理。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的教学资源能够成为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所以资源库必须能够实现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科体系结构对资源进行分类和管理,可以根据资源用途和媒体类型对多媒体素材加以分类和管理,使其成为能创设情境、协助学习和协作探索的认知工具。

4、注重资源的综合性和整合性。多媒体教学资源应该充分体现“ 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现代教育理念,为培养学生综合知识和能力提供技术上的保障。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将不同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以提高资源对不同的学习对象的适应性,延长资源的使用周期,使教学资源能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运用,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 具体实现[4]

教学资源库是对库中的教学资源进行管理、维护和更新的功能性设施,为了用户使用上的方便,主要应包括以下功能:

1) 资源管理功能:单个或批量资源的上传、下载;资源审核;资源分类;资源查询;资源预览;资源删除;资源统计分析等。

2) 用户管理功能:指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和权限分配,限制非法登录和下载,保护资源的产权,同时控制资源的访问量和流量。用户一般分为四类:维护系统的系统管理员;维护资源的资源审核员;可下载、评价资源的注册用户;可浏览、检索资源的一般用户。

3) 系统管理功能:实现系统维护,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及对并发访问的支持。它包括故障管理、性能管理、配置管理和安全管理、功能接口扩展等。

4) 其他辅助功能:资源库管理系统面向用户的操作界面要简洁、友好,导航清晰;搜索功能便捷,例如支持多种关键字(资源名称、资源类型、上传时间等)的查询,支持模糊查询和精确查询,支持全文检索和分类检索等等。

6 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建议

1)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无论多么高的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最终都要靠人来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设备条件是重要的,但不是关键的,关键是人,是学校的广大教师。课堂教学开展CAI,关键是教师。建设网上教学资源库使教师能够利用计算机这一有力工具,运用教学设计和学习理论,选择适合各种教学情境和自己风格的教学软件。因此,教育现代化,归根到底是教师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2) 认真规划,统筹安排。教学资源库内容繁多,它的建设涉及到大量的人员和部门,且建设周期长,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需要长期的建设与维护,同时由于教学资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人们对它的理解各不相同,便会出现大量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教学资源,不易管理和利用。为了更有效地建设好各种教学资源,使其在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更强的保证,避免重复建设,保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制订一个教学资源库建设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3) 重点抓好信息的采集工作。信息的采集是资源库建设的基础,是建设过程中涉及人员和部门最多的环节,也是最重要、最艰巨的环节,在整个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应引起高度重视。同时,从采集工作开始,在整个建设过程中,都应体现以教师、学员为中心和自主学习的原则,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学员的作用,采取自制、购买、下载、剪辑等多种办法进行信息的采集。

随着网络教学的日渐普及,谁先行一步,将抢得教育改革的先机,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石,都是全新的课题,需要不断探索,希望有更多的教师同仁关注这个课题。

7 结束语

多媒体教学资源库不仅能满足备课和讲课的需要,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而且有功能完善、操作方便、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通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大量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的教学资料,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最佳效益,有利于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促进现代教育改革步伐。

参考文献:

[1] 郑力明,张会汀,刘伟平,等.基于Web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21(11):178-180.

[2] 田颖,王余勤,向磊,等.教学资源库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9):31-32.

篇7

儿科诊疗“高风险、高负荷、低待遇”,同时伴随国家二孩政策放宽,儿童医疗服务需求快速增长,我国多地医疗单位面临儿科专业人才紧缺的窘境。加之儿科素来被称之为“哑巴科室”,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理论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儿科存在轻视或畏难等不良情绪。众多儿科教师迫切期望解决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激情,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在整个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课程安排中,儿科属于临床专业课程,常常安排在教学后期。经过相关医学基础知识学习后,学生已经累积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儿科学是被称之为“小全科”,综合性很强,成人科室中涉及的大部分疾病都有可能会见到,而且与成人疾病又截然不同。授课老师需要在课堂中传授很多知识,如疾病的发病机理、症状体征、诊断治疗等,如果再采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辅以板书、挂图、病案分析,这不仅枯燥,而且信息量小。多媒体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方式,能利用文字、图像、动画等多种展现方式,使教师更加直观有效地展示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Powerpoint 软件是现在常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之一,其制作简便,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风格,也可根据需要添加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突出个人课件设计的特点。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授课不再简单以讲授为主,辅以板书、挂图,多媒体教学课件多采用照片,包含信息量大,且形式新,有的还可以动态演示变化过程。这样可以使枯燥而且抽象的内容得到直观、形象、生动的展示,让学生印象深刻。引入动画技术还可快进模拟某些场景,便于学生观察,如在儿科学第二章生长发育时,可通过对小儿动作发育——抬头、翻身、爬行、站立、行走进行动画模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视觉冲击和听觉冲击较大,可以提高兴趣和记忆,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加深对临床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提高儿科教学效果的目的。另外,在进行心脏疾病一节讲解时,可对心脏杂音进行音频处理,对心脏运动、血液分流等进行动画处理,对心脏手术过程进行视频处理,生动形象地讲授这一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2.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课件对于教师而言,一方面,它保存方便,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学科发展、临床实际的新趋势,随时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修改;另一方面,上课时,授课教师可以将提纲在ppt中直接展示,不需要板书,可以节约时间,在单位时间内可提供更多信息,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课件对于学生而言,一方面,学生可拷贝教师ppt用于复习,减少笔记内容,更加专心;另一方面,由于教师授课逐层深度,学生思维跟随教师节奏,且有时间思考,及时提出心中疑惑,得到分析;同时,学习的重难点,可以通过对课件的重复播放让学生反复揣摩,这对提高课堂效率都有所帮助。

 

3.获取知识途径多元化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学生学习知识不再只是依靠教师和教材,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化,更是给学生多途径学习提供了可能。另外,现在大部分高校都实现了全网络覆盖,学生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集中授课,可以利用校园网络资源进行个别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而且一些高校还在公开网络平台提供教学资源,如网络公开课、ppt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从而使自学能力得到提升,也有助于工作后继续学习。

 

二、各种媒体形式运用

 

1.文本设计

 

多媒体形式多种多样,最常用到的是文本,它常常用来展示教学内容,在本部分的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遵循先整体再细节的顺序,列出提纲便于整体把握,再根据教学大纲逐点讲解、层层深入;其次,应重点突出,重要的文字部分可加粗、加框、加横线、闪烁、改变颜色等,从而达到引起注意的目的;最后,课件文字应简洁,避免正文过长,让学生易于把握。

 

2.图像的设计

 

在儿科急症——心跳呼吸骤停一节的授课中,仅仅是描述患儿呼吸循环突然停止,患儿意识丧失出现抽搐或昏迷,心音消失、微弱或过缓,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呼吸停止或呼吸困难,等等。学生常常没有直观认识,难以想象和理解,如果我们通过照片将其展示出来,往往事半功倍。在教师常用的ppt中插入图片,将有特征性的心跳呼吸骤停患儿照片以及相关辅助检查具有特征性的照片插入,可以让学生对心跳呼吸骤停疾病本身有直观认识,对辅助检查结果有直观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不可能做到的。

 

3.音频设计

 

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需要音频,但是在某些课程中,音频的合理利用,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教学儿科常见疾病百日咳,百日咳的临床表现是鸡鸣样咳嗽,通过声音资料的播放,才能使学生直观了解咳嗽的特点,从而在临床接触到时,容易区分。在儿科循环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这一节的教学中,如果只是授课教师讲授辅助检查结果,如胸片、心电图报告、彩超以及心音听诊特点等,学生往往觉得过于抽象,无法理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就非常明显,首先,我们可以用音频文件展示心脏杂音的听诊特点,在众多音频文件格式的选择上,我们更加倾向于MP3 格式,因其声音质量好、体积小且便于添加。其次,辅以对心脏运动、血液分流等进行的动画处理,展示先天性心脏病血液动力学变化,两者结合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本知识点。

 

4.视频设计

 

儿科被誉为“小全科”,成人科室中的很多疾病,在儿科都能遇到。在儿科,窒息和惊厥是时常能遇到的危急重症,即使学生就在抢救的现场,医生也不可能一边抢救,一边讲解,分析原因。学生通过教材,只能得到抢救方案,教师在传统理论授课时,常采用的方式是口述故事,课堂效果则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的个人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很有兴趣,但教学效果并不一定好。但采用视频技术,可以有效还原抢救现场,使学生身临其境,关键步骤还可以暂停视频重点讲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5.动画设计

 

动画是时刻变化的,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下,更加吸引学生注意力;其效果甚至远超文本、图像、音频等形式。引入动画技术,还可以快进模拟某些场景,便于学生观察。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视觉冲击和听觉冲击较大,可以提高兴趣和记忆,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加深对临床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提高儿科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结语

 

篇8

按“项目”原则将教学内容整合成“园林工程图”和“园林设计图”两大项目,在从两大项目中细分小的子项目。每一项目中都包含CAD的全部或部分制图流程,而且每一项目都进行任务分解,在某一任务中穿各种园林制图知识及技能。整个内容的设置兼顾了前后续课程:前导课为计算机基础、园林制图等,并由园林制图等,后续为PhotoShop、3DMAX等。这样的设计会使学生在完成任务后能达到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素质[3]。园林AutoCAD课件的栏目设置园林AutoCAD课件的栏目设置。该课件中学习资料丰富,包括屏幕录像、演示文稿、实践指导。这种栏目设置可使教师方便教学,使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

园林CAD图片展示。通过分析学生的学情,在首页设计了CAD作品展示(图1),其中教师作品和学生作品各占50%。从而使高职生对园林AutoCAD产生兴趣。从简单的园林CAD图实例中演示制图流程,让学生了解园林CAD的大致出图过程,让复杂的先变简单,在学生在观看了作品展示产生兴趣后从而对CAD产生坚定的信心(图5)。3.2.3屏幕录像(视频)。屏幕录像,是整个课件的核心,该设计是按照有简单到复杂,设置项目,涵盖整个课程内容。其中包含3种大类视频:(1)综合视频:是子项目内容的实践操作视频,是以项目驱动法设计每个子项目,每个项目的设计都包含全部或部分制图流程,它会使学习者完成某项任务为驱动去带动单项知识及拓展知识的学习。如制做园林小游园中的花架时,可以查询单项视频中的直线、阵列等从而完成任务。在其中体现了高职生学习完该课件的终结目标。(2)单项视频:是单项的职业能力,在单项的视频中有详细的制作过程,学生在需要时很容易找到并观看。(3)拓展视频:学习者达到一定的操作能力后,想学习深层的知识,如用扫描的图纸作基础现状图,然后怎样转换到CAD中去做或是把CAD图转换到PHOTOHOP、3DMAX中去做。这同时延伸到了后续课程。该视频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实现学做合一。

为操作提供理论依据,设计是按照CAD作图步骤设置8个模块。CAD入门是园林AutoCAD开篇;模块1:绘图环境设置;模块2:图层设置;模块3:图形绘制;模块4:图形修改;模块5:辅助制图;模块6:文字;模块7:标注;模块8:部局设定打印输出;总结是CAD在高职“园林制图”中的步骤及细节问题[4]。实践指导。主要是对学习者的CAD制图思路进一步的开拓,让学生学以致用。实践题库。提供大量的CAD设计图及工程图,图片的格式采取dwg格式,主要出于dwg格式是矢量图,打开后可以放大图片,并能检查图形特性(如线条是多线、或是样条曲线)从图中找答案。理论题库。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并有详细的参考答案,以期巩固CAD理论知识结构。CAD图库。包含大量的园林CAD图,图纸参考了各个园林项目如设计图、广场设计图等———推动CAD总体设计。CAD素材库。选择了一些良好的植物素材、模纹素材、建筑素材、人物及交通工具等素材,使学生轻松掌握所学知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2.10CAD论坛。为辅助CAD的学习,还增加了论坛、相关网站、授课教师的Email、QQ等,以期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运用Dreamweaver8.0、snagit820屏幕录像、PhotoshopCS2等软件制作而成。主色调采取了黑色,主要是考虑在AUTOCAD中制图的模型空间为黑色,操作简便,交互性强。

2009年6月参加滨州职业学院第五届多媒体课件比赛一等奖。2009年参加全国第九届多媒体大赛(名称:园林AutoCAD)获优秀奖。2009年参加的第三届全国实践大赛(名称:景观CAD设计)获二等奖。总之,园林AutoCAD课件从以上的总体思路到设计再到部分成果的取得,园林AutoCAD课件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学生变成主体,使学生“在练中学,在学中练”,强化了技能,提高了素质;同时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培养了专业团队,提高了教学质量,并推动了学校的内涵建设。

作者:赵青华 单位:滨州职业学院

篇9

“食品机械与设备”是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的要求,讲授各类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及主要工艺设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掌握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的选型、安装维护及安全操作等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对食品加工机械设备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等方面的知识有深人的了解,为将来从事食品加工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产品开发等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1、课程性质及教学难点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化学、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等的基本知识,能从事食品加工工艺设计、农产品加工及贮运保鲜、食品加工产品品质控制、食品新产品及新技术开发、食品加工设备选用、品质分析检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食品机械与设备”为该专业学生的提供学习了解食品生产过程所涉及的机械及设备的平台,对于学生的工程基础的建立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画法几何、机械原理,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等。该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应掌握食品生产中各类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性及性质等方面得知识,培养学生设备选型、设备使用维护、设备配套设计等方面的能力。

“食品机械与设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它通过大量的设备原理图、结构图和流程图,介绍食品生产设备的基本知识,重点是各种食品机械的工作原理、机械结构和使用功能。由于农科院校的学生工程基础普遍较差,虽然也有相关的基础课程,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相比工科院校的学生在机械基础方面仍稍嫌不足。学生的机械基础和空间想象力相对薄弱,对机器的结构和原理的理解比较困难。另外,食品加工机械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加上学生没有太多机会亲历生产第一线,难以形成清效果。

2、多媒体教学在该课程中的优势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将文字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集中在一起,利用计算机这一先进设备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集成性、控制性、交互性等特点,它形象、直观、快捷、高效地展示教学内容,还可以进行师生互动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多媒体教学在“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2. 1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该课程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使用的是挂图或胶片投影来展示机械设备的图片,展示的效果一般,没有立体感和色彩,更谈不上动画效果。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将其还原成立体的实物,对此相对枯燥的教学元件,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而采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动画、录像、彩色图片等,就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其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2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帮助教师更深入讲授教学内容

传统的图片展示,对于一些设备的结构图、流程图还可达到清晰效果,但一般的胶片投影均来自教材原图的复印,不可能再添加更多的知识信息,并且做不到进行局部效果的放大缩小,教师在讲解时也颇费精力。使用多媒体手段,就可以将需要展示的图片进行局部处理,方便对设备的关键零件或组件的讲解。对于某些设备的工作原理或流程图,还可以用动画效果,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非常直观的认识,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3、多媒体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

3. 1多媒体课件素材的收集

要制作多媒体课件,首先要收集多媒体素材,包括食品机械设备的各种数据、文字、录像、图片、声音、光盘等资料。获得这些素材的途径通常有三种,一是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现场可很直接地了解到食品机械设备的外形、结构、工作过程参数、设备的配套设施等资料,在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得到录像、照片等资料。这些素材对于帮助学生了解生产设备的构造及使用情况非常有利。二是食品机械设备的生产或经销企业。通过参观机械设备展览会或产品介绍会,可获得各类机械设备的大量资料,另外,设备生产企业为了展示他们的产品,通常会制作一些较直观的录像VCR或动画影片,这些是制作多媒体课件非常有用的素材。三是通过网络、专业书籍等也可以获得大量多媒体课件的素材。

3. 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要制作优质多媒体课件,教师本身应该对食品机械设备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最好能亲身接触或观察过相关的设备,对设备的构造和使用有足够的感性认识,这样才能将自身的理解贯通于多媒体教学中,才能使制作的课件更切合实际地展示教学内容。

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关键的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应用最多的软件是Powerpoint,但对于食品机械设备课程的教学内容,光使用Powerpoint并不能完全满足要求,还需要使用如Flash , Photoshop ,Authorw,等多种动画或图形处理软件,如果能使用VC, VB等高级软件,更能使多媒体课件生动多样,展示效果更佳。

3. 3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篇10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1-02-0060-03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Display Design Reflection of the Problem

FU Xing(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ianjin 300222, China)

Abstract :Application of the multimedia interactive technology in display design has more and more problems, usually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sign of a multimedia interactive facilities. However, after investigation found that many multimedia interactive facilities of its design are good, but the low utilization rate. In this paper, from the nature of deeper reveals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udience, interactive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design, and further extended to demonst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 and art design, between reason and emotion of the problem.

Key words :multimedia technology; exhibition design; understanding deviation

Internet :.cn

近年来伴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更新多媒体交互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在展示设计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随之出现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如:操作方式设计的不够人性化;多媒体交互设施不能有效传达信息等。表面上这些问题是因为技术使用不当,但从更深层次分析是对如何在展示设计中应用多媒体交互技术这个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本文尝试从深层次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得出解决办法。

一、对出现问题的认识

多媒体交互技术应用在展示设计中后,为观众带来全新的参观感受;设计师受此鼓舞将更多形式、更多数量的交互技术应用到展示设计中。在这个阶段问题出现了,很多交互技术应用的并不恰当。具体表现为:不考虑与展示内容结合的是否贴切而只是为了使用新技术;因为对新技术的不熟悉和新技术不够稳定导致的使用效果差强人意。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设计师对技术、观众、展览内容之间彼此的关系理解存在误差。在展示活动中内容是设计的来源,设计师通过阅读委托方提供的展示内容经过缜密的思考提出设计方案;方案设计好后选择何种展示手段,使用哪种技术支持需要以如何更好实现设计创意为目标。如在传统展览活动中展板、视频播放、展示道具等是主要的展示手段,这些手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自身只是展览的媒介,不会喧宾夺主。但是多媒体交互技术应用后凭借其丰富的声、光、电效果和很强的可参与性非常容易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设备本身而忽视了展出的内容。这就给展览委托方和设计师一个大量使用多媒体交互技术后观众的参观热情和观看展览内容投入程度较之以前都有很大提高的错觉,进而加大对该领域的投入,出现了有展览必要有新技术展示手段的不恰当观念。具体表现为很多为了使用而使用的情况。(图1)

从图中可以看到在不大的展厅中,设置了为数众多的液晶电视、投影等设施,不仅起不到提高展出质量的作用反而会彼此影响,互相干扰。

在实际使用中多媒体交互设施还暴露出因为操作系统难度过大观众无从下手、自身性能不稳定经常损坏、使用效率低、设置位置与观众参观行为习惯不相符合等问题。展示设计针对的观众群体组成复杂:既有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知人群,又有从事体力劳动的普通市民;既有对计算机操纵熟练的年轻人,又有相对陌生的老年人。因此,如何设计多媒体交互设施的操作系统便成为一个问题。索绪尔提出“一个社会所能接受的任何表达手段,原则上都是以集体习惯,或者同样可以说,以约定俗成为基础的。”①普通观众感觉操纵难度过大而无法使用,从更深层次分析,问题出在设计的使用方式超出了普通观众日常认知范围。无法操纵设备获取展示信息就成为无法实现的目标。“事实只有被主体同化了的时候才能被主体所掌握”。②因此多媒体交互设施在设计时要综合考虑观众的行为习惯和文化背景。

二、从更深层次分析多媒体交互技术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的革新是人类主动改造世界的过程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即凸显了主体的能动作用,又暴露出客体在被改造中诸多的限制条件。“毫无例外,整合的、统一的图像幻想是依赖于媒介的,这是既存的但尚未被意识到的事实。”③展示设计师在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时首先要做到对它们有清晰的认知,这里既包括对技术优点的认知也包括对诸多限制因素的认知。在此基础上使用时取长补短,同时尝试组合使用力求出现新的效果。

展示活动还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互动的结果。“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④美丽的事物通常都和“真”联系在一起,在这一点“真”有两层意义:一层是,真实的,不虚假的;另一层是、可以预见到或可以想象到的美好的事物。在展览中多媒体交互技术就是体现“真”和“美”的一种手段。不同展览的展出内容不尽相同只有将其真实、原本的作为客观对象呈现出来,它才具有真实性。如果不能如此,那么这种客观存在就只能是一种脱离主体而存在的现象,并进而逐渐退缩成与事实相对立的假象。失去了“真”,美也就难觅其踪影了。因此,那种只是为了显示新技术而使用新技术的展览短期内尚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但时间一长必然因为其空洞的主体和乏味的内容而为观众所摈弃。

“多媒体交互技术应用于展示中其最大的意义是增加了展示设计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和最大限度满足不同观众对获得所需要信息的能力⑤。”观众通过与多媒体交互技术和展出内容发生关系,而进入一个设定好的场景,这个场景不应该过分显现出设计师的主观意志和交互技术特点,而是通过声、光、电所营造出的对展出内容而言所应该具有的一种客观存在感。所以在探究和尝试如何更好利用多媒体交互设施辅助展览时,就需要弄清营造出的客观存在感是否直接阐释了主题内容,亦或多或少地表现出部分内容。

既然要参观展览主体――观众接受展出内容,使用多媒体交互技术前就必须具备对观众的参观行为习惯和知识范围的深入分析。观众需要的是有趣的、可获得知识的能够在心灵产生共鸣范围之内真正本质的东西,多媒体交互技术需要做的就是把这部分真正本质的东西和其自身表达出的现象联系在一起。也就是技术、艺术、信息传达、行为习惯、认知范围的高度统一。

三、如何调整滑入误区的认识

(一)技术展览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

“理性的优越并不在于一个大而空的名词(非物质性),而在于它的力量,它的广大的应用和它的洞彻的理解力。”⑥长期以来展示设计师与观众都被多媒体交互技术带来的未曾有过的效果所惊叹,并为之欢欣鼓舞。但是,当新技术的热潮逐渐平静,展示活动又重新回归本质的时候,一个问题暴露出来――展示设计中是需要更重视技术还是需要更注重“人”本身?

美国设计家普罗斯说过“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维:人性。”“人性”可以理解为人文与人道,人类的文明与文化都是人文的内容,它反映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对知识的追求:人道具有普世的意味,是在人人平等精神下的关怀。多媒体交互技术的出现为更好服务于观众提供了基础,但是服务效果将由如何使用来决定。以互动游戏为例,理想状态下观众通过参与游戏体验科技愉悦感官最终接受信息,但是实际情况是游戏的操纵过于复杂,忽略了观众的接受程度,使观众无从下手。本该帮助观众获得信息的技术在这里却成为一道障碍。

(二)展示设计中的交互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展示设计中多媒体交互技术的使用和艺术创作都是有目的的活动,即准确传达信息。展示设计中的艺术创作着重突出精神功能在信息传达中的作用,在尊重展示主题的原则下,加入设计者个人的审美经验,使观众在参观时能够分享这种经验,获得感官上的愉悦。艺术创作可以使展示空间变得更加富有意蕴,既有信息的准确传达,又有对真、善、美的热烈追求。

艺术创作需要通过物质或技术表现,也就是需要通过载体外化出来。在展示设计中艺术更接近主体,技术更接近于客体,主体需要依靠客体表现思想、观点和审美经验,作为中介的客体功能越强大、手段越先进对表现主体就越有帮助,这点与艺术创作具有相似性。诚如庄子在《天地》篇中说过“能有所艺者,技也。”⑦;西方Techné(技术)这个单词即指艺术又指工匠的技巧。可见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技术和艺术都是紧密相连的,通常技术的极致就被人们称为艺术,而很好掌握技术的人会被称为工艺美术大师。多媒体交互技术犹如艺术创作中的工具,技术的优势不能代替艺术,艺术表现离不开技术支持,而最重要的因素是作为观众的人。

四、结论

现阶段需要认识到多媒体交互技术的应用只是展示手段的丰富,并非从本质上改变展示设计的属性。技术不是万能的,关键是如何实现技术、审美与功能的高度统一,处理好不同展览内容的不同诉求。

注释:

① 菲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② 皮亚杰(意).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③ 奥立佛・格劳(德).虚拟艺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④ 黑格尔(德).美学 [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

篇11

一、多媒体音乐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

1.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建设

目前多媒体计算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主要还是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形式出现居多,这种教学方式的缺陷在于学生的直接参与较少,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模式,教学效果的改善程度有限。音乐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有很大不同。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的教学相比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它的应用,让学生直接的、主动的参与音乐课程学习的全过程,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又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局限性。这种方兴未艾的教学形式有效刺激了音乐教学领域中教学方式的改革,它对于音乐教学的学科特点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从目前的应用情况看来,比较理想的应用形式是针对音乐教学的学科特点,开发出适用于音乐教学的、交互性较强,而且教师和学生都容易使用的教学平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这个软件平台进行教学活动,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创造性的自主学习。这样的计算机应用形式更符合当前教育改革中所倡导的构建主义的现代教学模式,更利于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主动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

2.教学平台的建立――软件开发

多媒体教学软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的教学策略的教学程序。它是一种可以用来存储、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能让学生进行交互操作并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评价的教学媒体。

音乐教学领域要适应这样的教学形式、教学环境,就必须开发出相应的教学软件。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师的教学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软件的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软件的开发要注重音乐教育学科的特殊性。

3.音乐教与学资源的网络构建。

音乐教与学资源的网络构建要特别注重学习资源库的建设。它为我们提供了包括音乐欣赏、音乐学习、音乐交流、音乐创作等全面的、高效的、立体化的音乐学习环境和资源。

网络的优势就在于它能够瞬间使得教学信息传达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这使得学习的环境不仅仅局限在音乐教室。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只要可以上网,处处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场所,学习极为便利。另一方面,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中国传统音乐的色彩极为丰富,在有限的学习环境中真实的去接触这些音乐文化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资源得到了共享,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可以尽收眼底,并且具有很强的可选择性。

4.虚拟音乐学校的建立

虚拟音乐学校的建立主要是指利用网络进行的网上远程教学。音乐网络远程教学是近些年兴起的新事物,由名校优秀的教学名师和专家组成教学团队,负责课程规划与课件设计,再由编程专家负责制作成高质量的网上音乐教学课件,然后实施网上教学或网络视频即时教学,进而实现某个地区乃至全国范围的远程教学。

5.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校内外建立或连接音乐教学资料库、音乐网站等,让各地区学校不同特色的音乐教学资源充分共享。库中的音乐软件应满足音乐学科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等要求,以适合不同年级学生音乐学习的需要。音乐软件来源可由音乐上级主管部门组织设计制作,各学校也可在社会市场上购买或网上连接,音乐教师要积极参与音乐教学软件的设计制作,教学软件的设计应注重问题引导、学习方法引导,而非答案展示。在某些校园网上还可建立CD服务器,采用光盘存储与教学有关的视听音乐材料及重要的音乐图书资料,为教师、学生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如音乐MP3、RM、WAV文件、音乐视频文件、音乐软件、音乐论坛、音乐图片、音乐知识资料等。对于浩如烟海的音乐网站,教师须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供一些常用音乐网址,师生在教学实践中也可共建一些音乐学习网站。

二、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是网路信息时代音乐教学实际的必然需求。在互联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能不能转变是关系到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因为资源再好,只是条件,起主要作用的还是人的理念和实际操作。因此,如果教师角色得不到充分的转变,那么网络教学就是一句空谈,更是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网络多媒体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动力和学习过程都是由学习主体自由操控,并且还要具有一定的评价能力。教师面对这种虚拟化的学习主体的存在势必产生不适应感。然而这正是网络教学的优势所在,并且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具挑战性的任务。面对网络上的浩如烟海的学习资源,还要指导学生寻找有效的学习途径,这就需要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甚至受到过专业训练的教师。因此,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如何确定自己在网络教学中的位置尤为重要。那么,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和以往的课堂教学有什么不同呢?

1.教师作用的转变,即是由教学向导学的转变

如果说传统教学的知识视野大多局限在书本知识领域的话,那么信息时代可供人们参阅的学习资料,一个人穷其一生都难以获得。人们从互联网中所获得的信息不仅在数量上更多,而且更方便,更精准。在这种形式的教学环境中,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利用网络环境,先进行问题设置,明确学习任务,提前向学生呈现评价学习活动的评价标准。教师的职责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多的体现在“导”上。教师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应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网络环境中有着大量的信息,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这信息的海洋中筛选、获取有用的信息。通过人机交互等方式,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

这种利用网络开展的音乐教学实践,不仅可以突破有限的教材的束缚,可以利用的音乐资料和音响材料更为丰富多彩。并且,学生可以任意挑选自己喜爱的多种版本,进行比较,增强自身的艺术鉴赏力。另外,由于学习过程自主性,一方面是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培养和提升,另一方面对自身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塑造也是十分有效的。因此,教师角色一定要从以往的教学向导学转变。这对学生自身素养的全面提升都是大有裨益的。

2.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的建立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的建立是网络教学过程中确立教师角色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是灌输式的关系。而在网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具有更多的公平性和开放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变得畅通无阻,尊重和信任成为完成教学的必要保障。在这样相对开放的教学中,学生本身所具有巨大的创造力有可能被激发,在音乐艺术上的创新性有可能得到更有效的培养。

3.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放在课程的规划和设计方面

如果说传统的课堂教学是面对固定的教学对象的话,那么,网络教学则有可能是无法统计的成千上万的教学对象。这就为教师的教学任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每一门课程的规划上都不能随意设定某些教学对象,更不能在教学内容上任意取舍。因为,学习对象在年龄、层次、接受能力等方面有可能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做到难易结合、深浅相宜,要具有很强的适用性特点。

同时,教师在课程设计方面要注重可操作性特点,还兼顾对学生学习情趣的激发。可操作性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能很好地参与到音乐艺术的实践中来,知识传授也要能和音乐操作相衔接。否则就难以体现音乐艺术的独特规律。学生学习情趣的激发也是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候应该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实事求是地说,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对于纯粹的理论讲解,有时他们会感到十分的厌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讲授某些课程时要尽量让学生能真正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讲授《歌曲作法》这门课程的时候,完全可把一些与具体作品的相关的视频资料应用进来,还可以让学生亲自与创作与此作品相近的原创音乐,来提高教学效果。简单的说,教师应该全方位的、多层次地来安排课程的规划与设计。

三、协作性与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方式

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为自主的学习方式。可以这么说,在网络环境中的教与学,师生关系比较淡化。学高为范、艺高为范,学习成为了一种既依赖于教师引导,又离不开学习者之间协作的自主学习过程。在网络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十分快捷和方便,而且途径也十分的多,随时随地可以自由沟通与联络。对于教师而言,这样就有利于开展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对于学习经验的沟通,学习材料的共享等方面都是一个有力的支撑。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竞争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以及艺术个性的形成。

个别化的学习方式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各自的接受能力和个人的旨趣所在,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从而造就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当然,这种个别化的学习并不是盲目的、自由的选择。教师在做课程规划的时候可以规定一些课程是必修的,而那一些可以成就自身艺术个性的课程则可以是自选的。这样就做到了个别与统一的结合,使得学生的学习既打好基础,又成就了个性。个性化学习是网络教学环境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最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培养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于一些基础薄弱,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而言,个别化的学习方式体现为在学习内容难易程度的选择上。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内容,循序渐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就可以得到培养和提升,并为下一步的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晓燕.浅论多媒体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创

作,2006,(5):107-109.

[2]金蕾.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J].中国音乐教育

2005,(4):14-15.

[3]庄元.音乐传播与传媒技术[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1.

[4]李健民、曹桂林.电化教育基础[M].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1.

[5]陈凤兰.信息技术应用技术教程[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

2006.

[6]王西靖.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张思镜.多媒体音乐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四川戏剧,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