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4 09:44:1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建筑设计的定义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扶风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农业人口42.2万人,占总人口的92.2%,富余劳动力近15万人。近年来,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就业服务、促进劳务输出,努力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全县在外务工人数达到11.3万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4.6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68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200*年,我们决心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升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效果,进一步做大做强劳务经济,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搭建劳务输出平台
一是健全行政推动体系。县上成立由县级领导担任组长,各乡镇乡镇长、有关县级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务输出领导小组,对劳务输出工作全程服务、全程指导、全程督查。坚持把劳务输出工作纳入乡镇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与各乡镇签订劳务输出目标责任书,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强化各级组织的支持、服务、组织、协调功能。对劳务输出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个人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干部抓劳务输出的积极性。二是完善就业培训体系。完善以县职教中心、县就业培训中心、胜利技校为支撑,23所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抓特色,乡镇农业技术培训学校搞普及的劳务输出培训体系,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扩大劳务输出培训的覆盖面。坚持先培训、后输出,订单培训和就业能力培训相结合,实用技术培训和从业素质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开展多行业、多等级、多技术的培训,年内培训农民1.5万人,培训输出率达到80%以上,使外出务工人员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提高“培训、职介、就业”一体化服务水平。三是强化支持服务体系。充实加强县劳动就业管理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工作力量,每个劳动保障服务机构至少确定1名专职工作人员,每个村至少配备1名劳动保障信息员,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责任五落实,进一步提升三级劳务输出网络服务水平。强化公共中介机构的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县劳动力市场、县职介所、县人才交流中心等公办职介服务机构的作用,抓好12个劳务输入基地建设,在广东、上海、苏州等劳务输出目的地设立劳务输出办事机构,有效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对民办中介机构实施规范化管理,统一指导,统一考核,统一奖惩,使之成为组织劳务输出的重要力量。通过各方努力,形成政府引导、职业培训、中介连接、基地输出的就业服务体系,搭建劳务输出的良好平台。
二、广泛开辟就业渠道,扩大劳务输出规模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就业。采取举行劳务输出启动仪式、外出务工人员送行仪式、开展劳务输出街头咨询活动、举办劳务输出电视专栏,以及召开外出务工人员座谈会、让外出务工者现身说法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央、省、市有关劳务输出的政策措施,及时提供劳务输出信息,转变农民就业观念,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在此基础上,树立典型,鼓励创业,策划创业项目,提供创业资金,帮助有能力、有胆识的外出务工人员创业发展。<br>二是政府服务组织就业。通过在春节等重大节庆时召开返乡人士恳谈会,县级领导带队前往劳务输出目的地组织召开“乡党会”,举办现场招工会,及时劳务信息,为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提供优质服务,确保农村劳动力输得出、留得住。同时,开展“春风行动”,坚持把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基层,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旅途平安保险,对困难务工人员提供援助资金。在农忙季节,各村成立帮扶小组,帮助劳力少、收种困难的家庭及时收种,使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地能够安心工作。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群众工作优势,组织妇女赴新疆拾棉花、到本地及周边地区拾辣椒、摘苹果,通过短平快项目增加农民收入。<br>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和项目建设转移就业。坚持把小城镇建设和项目建设作为促进就业的载体,加快以法门寺景区、县城新区和绛帐工业基地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步伐,吸纳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实施法门寺综合开发项目和县城新区建设项目,引进建设一批大项目,抓好法门寺纸业、震华棉纺、汇凯纺织、建忠离子水等重点项目,千方百计促进就业。
三、着力打造劳务品牌,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水平
中图分类号:TU39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钢结构在建筑工程当中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究其原因在于其拥有自重轻,高强度和工业化强度高的特点。自从国家将轻型钢结构住宅建筑通用体系的开发和应用列入到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以来,建筑钢结构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近年来由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钢结构失去稳定而造成的事故也越来越多,对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关于建筑钢的稳定结构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就建筑钢的稳定结构设计优化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一、建筑钢结构的优点
1、钢结构材料的抗震性高
在工程建筑中所使用的钢结构主要是由钢板、冷加工的薄型钢板或是热轧型钢等材料制作而来的,所以与混凝土制成的结构相比具有重量轻、延展性强的优点。钢构件因其良好的延展性能、使得钢结构工程具有相对较高的抗震性。
2、钢结构材料的精确度高
对于大跨度的建筑,常常采用钢结构构件,因为这种材料的结构具有较高的韧性和可塑性。如果在建筑的过程中需要较高的稳定性,那么就更应该采用这种钢结构,因为这种材料在一定范围内的应力幅度具有很强的弹性,所以如果建筑需要非常精确的施工,那么这种钢建筑在受力的情况下与工程建筑的力学计算方法比较符合,与混凝土结构相比更加精确,所以可以被广泛使用。
3、钢结构的建筑施工简便
建筑钢结构的制作过程及方法比较简便。钢材的强度和密度均比混凝土大,但在相同跨度且承受相同荷载的情况下,钢结构构件比混凝土构件的总重量要轻很多,使用钢结构建筑将有利于降低材料的运输及吊装成本。
由于钢结构构件标准化,有利于大批量的工业化生产,在工厂内标准化制作完成后现场拼接安装,将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的施工速度。同时,相对于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钢筋绑扎、支模板、混凝土浇筑、养护等复杂的施工工艺来讲,钢结构建筑施工过程明显体现出了简便、效率高等优点。
二、钢结构的不足
钢材结构凭借着其自身独特的优越性被广泛的运用到土木建筑当中,近几年来运用钢结构来修建住宅的方式有效地推动了我国房地产建筑事业的发展,尤其是钢结构的使用过程拥有很强的环保型,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形成了良好的收益效果。然而钢材本身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说其耐腐蚀性和耐火性能都不高,这是因为钢结构在使用的过程当中需要采取严密的防护措施,所花费的成本要远远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尽管钢结构本身用以一定的耐热性能,但是如果在施工的过程当中温度达到了150℃时,就需要利用隔热层的方式来对其进行保护。再加上钢材结构没有耐火性能,因此对于重要的结构而言还需要配备相应的防火设备。由于钢材结构拥有很高的强度,因此其最终制造出来的构件往往都是薄壁的形式,并且横截面积比较小,受压时无法同时满足强度和稳定的要求。
三、建筑钢结构的稳定性设计分析
1、钢结构稳定性设计
目前钢结构设计多借助钢结构计算机软件进行结构受力计算,结构和构件的平面内强度及整体稳定计算可依靠程序自动完成,结构和构件的平面外强度及稳定计算,需要设计者另做分析、计算和设计。此时可将整个结构按标高分解成多个不同布置形式的结构体系,在不同的水平荷载作用下,进行结构体系的强度和稳定计算。
受弯钢构件的板件局部稳定有两种方式:一是以屈曲为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并通过对板件宽厚比的限制,使之不在构件整体失效前屈曲;二是允许板件在构件整体失效前屈曲,并利用其屈曲后强度,构件的承载能力由局部屈曲后的有效截面确定。对于不考虑屈曲后强度的粱局部稳定,可对粱设置横向或纵向加劲肋,以解决粱的局部稳定问题,加劲肋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规定设置;对于组合梁腹板考虑屈曲后强度的计算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4.4规定执行。
轴心受压构件和压弯构件局部稳定有两种方式:一是控制翼缘板自由外伸宽度与其厚度之比;二是控制腹板计算高度与其厚度之比。对于圆管截面的受压构件,应控制外径与壁厚之比,加劲肋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5.4规定设置。
2、稳定性设计所应坚持的原则与设计要点
在设计钢结构时,应综合考虑建筑具体实际情况以及在使用建筑过程中的要求,使设计完成的钢结构刚度、强度以及稳定性能都能符合标准。设计时,应在满足稳定性与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约钢材。减少使用钢材的目的在于将结构本身所具有重量减小,从而在出现较大负荷时,能够有效承载;在施工中,尽量缩短制造时间以及安装时间,从而便于维护以及运输钢结构,使总成本得以降低。此外,设计完成的钢结构应具备一定程度的审美价值,特别是在设计外露结构时,应注意结合建筑美学标准。
在设计钢结构时,要使其具备充足稳定性,则应注意以下设计要点。第一,在布置建筑钢结构的形式时,需要综合考量钢结构当中不同组成部分所要求的稳定性以及建筑整体性能等多项内容。目前在我国设计钢结构的稳定形式时,通常将平面体系范围作为设计的出发点,例如框架结构;所以在计算钢结构平面稳定的设计值时,应确保其与计算结构构件布置的方法相同,例如在计算前者时,应考虑到是否增加计算支撑构件受力强度等。第二,实际计算时的计算方法所依据的稳定设计简图应与计算结构稳定性水平所依据的简图保持一致。在一般情况下,分析框架所具有的稳定性水平以及分析框架结构的工作都比较粗糙,部分建筑工程甚至不进行该项工作,仅仅是计算框架柱设计时的稳定值[4]。因为计算杆件稳定值时所依据的模型,均为假设模型或简化模型,所以为了确保计算钢结构的稳定值符合要求,则应使计算方法所依据的稳定设计简图应与计算结构稳定性水平所依据的简图保持相同。
3、稳定性设计的过程中不应忽视的问题
在设计住宅的钢结构时,应注意钢结构类型的住宅分为多层住宅与低层住宅两种,别墅为低层住宅,而公寓则为多层住宅。相关标准中提出,钢结构类型的住宅宜控制在12层以下,以满足抗压以及抗震要求。布置钢结构时的规则性会对住宅建成后的抗震性能造成影响,所以,在布置钢结构平面时,应尽量做到对称与规则,避免在出现地震时,遭到较大的破坏。
当前,计算机设计软件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因此,可以在设计钢结构时,应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并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完成整体稳定以及平面构件强度的计算;设计人员则只需计算结构稳定水平以及结构强度。
要使钢构件受弯部分的板件维持在稳定状态,则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其一,对板件的厚度与宽度的比值进行控制,从而使板件在屈曲时承载的能力达到极限,避免在钢构件出现整体失效之前,板件就已经出现了屈曲现象,其二,如钢构件出现整体失效之前,板件就已经发生了屈曲现象,则应利用屈曲强度来增强构件承载的能力。对翼缘板的厚度与其外伸自由宽度两者的比值加以控制,或对腹板的厚度与其计算高度两者的比值加以控制,都能够有效维护压弯构件以及受压轴心构件的稳定;当钢结构中的受力构件是一种圆管截面时,那么就应对其壁厚与外径之比进行控制。
结束语
本文就建筑钢稳定结构设计优化问题展开探讨,具体的分析了建筑钢结构,介绍了钢结构的材料优势极其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钢的稳定结构设计,从钢结构稳定性的概念入手,总结出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要点和注意事项。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Abstract: The residents of the housing security issues by all the attention,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multi-story building is a daunting task, but also in our studies the housing structural desig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link.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three aspects, for the design of multi-story structure common and often overlooked problem analysis are to propose constructive solutions and response measures.Keywords: multi-storey building; structure; stability
中图分类号:TB4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保证居民的住房安全是一项重要的民生问题,近年来也得到了政府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的住房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砖混结构的多层建筑目前仍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建筑形式,这样的结构设计特点的优势在于其工期短且造价低廉,但是其在稳定性上却令人堪忧。
砖混结构的多层建筑在节省成本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其结构设计的稳定性相对较弱。因为砖混结构房屋的材料和不同组件之间的连接非常脆弱,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在进行工程建设时,有必要改善砌体结构的延展性,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1、多层建筑结构的概述
想要了解多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有关内容,首先对于多层建筑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是结构设计中较为基础的设计,也是建筑结构设计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形式。在设计时,如何处理各种不同的问题值得结构设计人员不断探讨和研究。实际设计过程中,应根据相关规范作科学合理的设计,笔者就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时常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具体解决措施。
目前我们所居住的房屋,按照其高度的不同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低层(1~3层)、多层(4~6层)、中高层(7~9层)、高层(l0层以上)四类。
改革开放以前,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我们居住的房屋大都是低层建筑。从80年代开始至今,是我国多层房屋建筑在设计使用及施工建筑等各方面得到迅速发展的阶段,各中等城市以及广大农村都普遍兴起建造以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砖木结构、加筋砌体等多层建筑。
按照我们正常的归类,通常我们所说的多层建筑为4~6层高的住宅。借助公共楼梯解决垂直交通,其优点在于:
①多层建筑比低层住宅占地少,比高层住宅建设工期短,一般开工一年内即可竣工;
②多层建筑想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公摊面积少,无需像高层住宅需要增加公共走道、电梯、高压水泵等方面的投资,物业费也较低,整体的性能价格比高;
③多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成熟,建材可就地大量工业化、标准化地生产。因此,多层住宅造价较低,售价适中,易于被普通消费者接受。
2、设计失误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2.1.多层建筑的基础
为什么多层建筑频频在地震中发生惨剧,这与多层建筑开发施工的不规范性有很大的关系。多层房屋建筑无地质详勘报告,仅仅依据建设单位口头或笼统参照附近建筑物的基础设计资料就进行施工图设计;采用换土垫层进行软弱地基处理,不进行换土垫层设计,只凭经验处置,没有进行垫层宽度和厚度计算,既不安全,又不经济。
2.2.多层建筑的砖混结构房屋中构造柱兼作承重柱用
大多数的多层建筑都采用砖混结构,而砖混结构的房屋中的构造柱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在砖混结构中,构造柱不但能够提高墙体的坑剪能力,而且构造柱与圈梁联结在一起,形成对砌体的约束,这对于限制墙体裂缝的开展,维持竖向承载力,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为什么在实际情况中,这些构造柱并没有发挥其抗震的效果呢?研究表明,在当前结构设计中,构造柱经常被作为承重柱使用,这种做法使得构造柱提前受力,柱底基础的抗冲切、抗弯曲及局部承压强度必然不能满足要求,降低了构造柱的拉结和约束作用,一旦遭遇地震,构造柱位置因应力集中首先破坏。
2.3.多层建筑在框架结构设计中,只注意横向框架而忽视纵向框架
多层建筑的构架结构设计不合理,也是影响房屋稳定性的重要原因。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水平地震作用应按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纵向框架与横向框架同等重要。一些结构设计者对于非抗震设计,没有考虑地震的纵向作用,在实际设计中经常出现梁的支座负筋,跨中纵筋及箍筋的配筋置均不足的现象。
2.4.多层建筑的悬挑梁的梁高选用过小
多层建筑的悬挑梁选用的不合理,也会破坏房屋的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之一。设计者往往只注意了对梁的强度和倾覆进行验算,而忽略了对梁挠度的验算。梁高选用过小,引起梁截面的受压区应力过高,梁的延性减小,在竖向地震作用下易发生脆性破坏,失去承载力。
2.5.多层建筑的连续梁按单梁进行设计
边梁的结构设计同样是影响多层建筑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这种情况多发在阳台边梁的设计中。由于边梁上的荷重一般较小,没有引起设计者的重视,为图受力分析方便,设计者把实际应为连续梁的边梁按简支梁进行设计,致使边梁在支座处上部负筋配置量过少,加载后梁支座上部受拉区出现竖向裂缝,引起梁上的拦板出现竖向裂缝。
3、抗震设计对稳定性的影响
3.1.抗震措施
多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其稳定性是否静的起考验,在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面前,就会表现的一清二楚。因此,房屋机构的抗震性一定不能忽略。当前,在抗震设计中,从概念设计、抗震验算及构造措施等三方面入手,在将抗震与消震(结构延性)结合的基础上,建立设计地震力与结构延性要求相互影响的双重设计指标和方法,直至进一步通过一些结构措施(隔震措施,消能减震措施)来减震,即减小结构上的地震作用使得建筑在地震中有良好而经济的抗震性能是当代抗震设计规范发展的方向。而且,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强节点弱构件在提高结构延性方面的作用己得到普遍的认可。
3.2.我国多层建筑的抗震设计理念
在我国,对于多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有着明确的规范,必须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施工。《建筑抗震规范》(GB50011-2001)对建筑的抗震设防提出“三水准、两阶段”的要求。“三水准”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对建筑抗震的三个水准设防要求,是通过“两阶段”设计来实现的。
第一阶段:第一步首先应该采用与第一水准烈度相应的地震动参数,先计算出结构在弹性状态下的地震作用效应,与风、重力荷载效应组合,并引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进行构件截面设计,从而满足第一水准的强度要求;第二步是采用同一地震动参数计算出结构的层间位移角,使其不超过抗震规范所规定的限值;同时采用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变形能力和塑性耗能,从而自动满足第二水准的变形要求。
第二阶段:前两步完成之后,采用与第三水准相对应的地震动参数,计算出结构(特别是柔弱楼层和抗震薄弱环节)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使之小于抗震规范的限值,并采用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从而满足第三水准的防倒塌要求。
居住是人类生活四大要素之一,人生的2/3时间在住宅及其周围的环境中度过。据联合国统计,
4总结
住房是关乎人们日常生活的重中之重,房屋机构设计的稳定性不能得到良好的解决,就会让人们陷入恐慌之中。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一个国家正常的住宅建设指标为:每年住宅建设投资一般占基本建设总投资的30%~50%,约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5%,住宅的建设量占国家工程建设量的50%~60%,可见住宅建设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而多层建筑这一居民住房的主力军,其稳定性更是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以多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稳定性为出发点,主要针对当前多层建筑结构稳定性中一些常见却又常被忽视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其错误所在和将会造成的严重后果,并对于各项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只有解决好多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稳定性问题,解决好居民住房的安全性问题,才能给经济和民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证。
参考文献
《淑媛》:由窗的灵感提出女人“不变”的特质,怎么理解?
刘斐:曾经的中国女人足不出户,“窗”成为了她们与外界世界沟通的桥梁。同时,“窗”也象征一个女人心灵的窗口,当面对“窗外”变幻不定的世界时,会感到压力与不安。我希望以恒久不变的铂金来提醒女人要时刻看看“窗内”的自己,因为每位女性都有自己不变的内在本质,拥有那份“不变”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淑媛》:您的生活或设计当中有没有特别值得回忆的事情?
刘斐:记得在英国的第一件失败的作业:老师要求用铜片为原料设计一只胸针。我把自己的作品交上去的时候才发现,其他同学都用三维的理念重新修饰了铜片,使简单的铜片具有立体弧度和美感,而我只是将铜片叠加在了一起。那是我第一次理解什么是立体和三维,我对珠宝设计的认知终于从平面来到了立体的世界。只有懂得了设计真谛,才能真正进入珠宝的殿堂,生活中的一切美好都可以被艺术地夸大其美丽,成为设计永不枯竭的灵感源泉。
《淑媛》:很多女人都非常喜欢铂金饰品,但不知如何辨别真正的铂金首饰,有没有简单的方法?
刘斐:市场上众多白色金属因颜色相近极易混淆,然而并非所有白色的金属都能称为铂金。区分铂金和其他白色金属最直接的方法是寻找首饰内的铂金专有标志――Pt。根据规定,每一件铂金首饰的背面都必须刻有铂金的专有标志:铂(铂金,白金)或Pt,并在标志后带有表示铂金纯度(含铂量)的千分数,如铂(铂金,白金)950,Pt950,Pt990(足铂),Pt999(千足铂)。它就像铂金的身份证,能带来铂金品质的保证。
《淑媛》:您认为铂金饰品适合什么气质的女人佩戴?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through the author's working practice of simple to 2003 "hubei province construction consumption quota and unity base price list" and 2001 "metallurgical industry construction project budget quota" basic price and cost composition a comparison.
Keywords: hubei province construction consumption quota and unity base price list, Metallurgical industry construction project budget quota; Basic price; Cost composition; Difference between
中图分类号: TE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鉴于冶建施工企业承接的工程多半是冶金厂房建筑安装工程,合同计价经常采用全统建筑安装定额地方基价表,缺项部分执行专业定额的方式,所以分析全统定额与专业定额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我们很有帮助,现根据我的工作实践简单的对2003年《湖北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基价表》(以下简称全统定额 )与2001年《冶金工业建设工程预算定额》(以下简称冶金定额)基价及费用组成做一下比较。
I、基价比较
《湖北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基价表》的基价组成是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项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 、施工机械使用费和管理费。
《冶金工业建设工程预算定额》的基价组成是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项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
很明显的在定额基价中全统定额计取了管理费而冶金定额没有计取。这是两种定额在基价计取上的差异。
II、费用定额比较
2003年湖北省建筑安装工程费的组成
湖北省建筑安装工程费由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及税金四部分组成。
一、直接费由直接工程费和措施费组成。
(一)直接工程费(项目工程费):是指消耗量定额的基价,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含主材或未计价材),机械费;人工费指消耗量定额中人工费。
(二)措施费包括施工组织措施费和施工技术措施费。措施费应计取施工管理费,规费,利润和税金。
施工组织措施费内容包括以下各项:
1. 环境保护;
2. 安全施工;
3. 文明施工;
4. 临时设施;
5. 夜间施工;
6. 二次搬运;
7. 冬雨季施工;
8. 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
9. 工程定位复测,工程点交,场地清理费;
10. 施工降水、排水费。
施工技术措施费内容包括以下各项:
1. 大型机械设备机出场及安拆;
2. 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模板及支架;
3. 脚手架;
4. 已完工程及保护费用。
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在措施费中增列了冬雨季施工增加费,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工程定位,点交,场地清理费。
二、 间接费由规费和施工管理费组成。
(一)规费指经省级以上政府和有关部门批准的行政收费项目,是不可竞争性费用。内容包括以下各项:
1.工程排污费
2.工程定额测定费;
3.劳动保险统筹基金;
4.职工特业保险费;
5.职工医疗保险费。
(二)施工管理费内容包括以下各项:
1.管理人员工资;
2.办公费;
3.交通差旅费;
4.固定资产使用费;
5.工具用具使用费;
6.保险费;
7.财务费;
8.税金;
9.其他。
三、计划利润:是指按规定应计入建安工程造价的利润。
四、税金:是指国家规定的应计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经费附加。2003年湖北省建筑安装工程价格项目表
2001年冶金工厂建设建筑安装工程费的组成
冶金工厂建筑安装工程费由直接工程费、间接费、计划利润及税金四部分组成。
一、直接工程费由直接费,其他直接费和现场经费组成。
(一)直接费:是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项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
(二)其他直接费:是指定额直接费以外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内容包括以下各项:
1. 冬雨季施工增加费;
2. 夜间施工增加费;
3. 材料二次搬运费;
4. 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
5. 检验试验费;
6. 工程定位复测,工程点交,场地清理费;
7. 特殊工程技术培训费;
8. 生产干扰施工增加费。
(三)现场经费:是指为施工准备、组织施工生产和管理所需费用。内容包括以下各项:
1.临时设施费;
2.现场管理费;
3.远地施工增加费。
二、间接费由企业管理费、财务费用和其他费用组成。
(一)企业管理费,是指施工企业为组织施工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内容包括以下各项:
1.人工费;
2.办公费;
3.差旅交通费;
4.固定资产使用费;
5.工具用具使用费;.
6.保险费;
7.工会经费;
8.职工教育经费;
9.劳动保险费;
10. 职工养老保险费及待业保险费;
11. 税金;
12. 其他费用。
(二)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经营期间发生的短期贷款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调剂外汇手续费、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企业筹集资金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
(三)其他费用,是指按规定再支付的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定额编制管理费及劳动定额管理部门的定额测定费;按有权部门规定支付的上级管理费;施工调迁费。
三、计划利润:是指按规定应计入建安工程造价的利润。
四、税金:是指国家规定的应计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经费附加。
2001年冶金工厂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表
对比会清楚地看出冶金定额的直接工程费是含直接费(即定额基价*工作量)、其他直接费和现场经费的;而全统定额直接工程费(即定额基价*工作量),全统定额的直接费是含直接工程费、措施费,也就是两种定额的直接费和直接工程费含义是不同的,这个需要我们在合同谈判和工程预结算工作中要特别注意。
2001年冶金定额其他直接费中的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材料二次搬运费、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工程定位复测、工程交点、场地清理费属于全统定额中直接费的施工组织措施费范畴。冶金定额现场经费的现场管理费和间接费的企业管理费中均含有管理人员人工费、办公费、差旅交通费、固定资产使用费、工具用具使用费和保险费,这是由于冶金建筑工程的特殊性针对现场和公司总部双重管理而计取的费用,属于全统定额中定额基价管理费和间接费的施工管理费范畴 。
一般来说,网架结构具有一定的受力合理性,其空间具有一定的灵活转换性,较为容易进行杆件的布置,因此,在高层建筑的顶部都会设置相应的网架结构空间,某高层建筑的顶部就设置了相应的异型网架结构。该结构属于一个较为合理的受力体系。所设计的异型网架就设置在某高层建筑的顶部位置上,该高层建筑的整体高度为32层,高层建筑的顶层柱的高度在100m-105m之间,屋顶上所设计的异型网架结构中,主要承担重力的为承重骨架,该骨架采用的是钢网架结构修建,在钢网架结构的外侧部位,设置的是铝板,主要是起到装饰性的作用。而在整体的钢网架结构中,主要的构成元素就是条状网架结构,该结构主要包括五片。在每片条状网架结构之间都设置了相应的连系桁架,而且桁架的数量为3道,利用桁架,就可以使得条状网架结构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可以共同的负荷。
某高层建筑顶部的异型网架结构在高度在20m左右,而该结构设计的最低高度则为10m,结构的跨度总长为41m。该网架结构中,节点的数量为1050个,而杆件的数量则为3814根,该网架的总体厚度设定为1.2m,每片网架的宽度各不相同,有些网架的宽度较小,而有些网架的宽度则较大,甚至有些网架的宽度会随着轴线的变化而出现大小的变化。在外侧部位的网架,设置的较宽,宽度基本上在2.1-7.5m之间,而在第二拱中,网架的宽度则在1.2-2.5m之间,在该异性网架中间部位的网架宽度,则较为均匀,每片网架之间的宽度基本上一致。
2 异型网架自振特性研究
该网架位于高层建筑的顶部,因此,必须考虑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对此异型网架的影响,因下部建筑基本自振周期已经给定,故可简化为与实际建筑物的质量相同按基本自振周期振动的质量块,而网架为通过支座节点与该质量块连接的空间桁架体系模型。基于该简化模型,利用电算程序,求出整体结构的前10阶自振频率,前4阶振型图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网架结构的基本振型为X向水平振动;第2阶振型为Y向水平振动,这两个振型也是和下部高层建筑的前两个振型一致的,第3阶振型为Z向的上下振动,第4阶振型的为以中部为原点扭转振动,其余均为网架结构的高阶不规则振型。
而高层建筑顶部网架的动力反应受下部主体结构的影响较大,将高层建筑简化为模型与网架一起来分析网架的动力反应,能有效地反映主体结构对网架的影响。
3 某高层建筑顶部异型网架的结构抗震分析
某高层建筑顶部的异性网架由于所处的位置较为特别,而且会受到鞭梢反应的影响,从而很可能会因为水平地震的作用,而出现结构不稳的情况。这样就会使得异性网架结构的内力出现变化,也会使得结构出现位移的问题。就相关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来分析,在对高层建筑顶部异型网架结构进行抗震设计的时候,最好采用的是二阶段设计法,要想使得建筑结构能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就需要在第一阶段来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进行实验,根据建筑结构所能够抵抗的最大震幅,来对建筑结构的地震参数进行设计,在根据计算所得的地震作用效应的基础上,结合相应的荷载效应系数,来对异型网架结构的抗震性进行合理的设计,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保障高层建筑顶部异型网架结构的强度和韧性,使得该结构的稳定性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影响抗震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就是阻尼。本文主要就根据粘滞阻尼理论来对阻尼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也就是在异型网架结构的第一和第二阶段中,对圆频率以及阻尼进行合理的系数设计,以规划出具体的阻尼矩阵。
针对某高层建筑进行简化模型的制作,并依据该模型,来观察其顶部异型网架结构,进而对网架的动力反应进行有效的计算,采用的计算方法可以是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依据该方法就可以计算得出相应的抗震系数,从而实现对网架结构的抗震设计。
3.1 小震验算
在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中,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max=0.058(与众值烈度6.45度对应),特征周期Tg=0.65s(场地类别为Ⅳ类,近震),取前6阶振型进行计算。同时,按简化方法和楼面反应谱法计算网架的地震反应。由三种计算方法的结果可以看出,整体动力计算所得到的地震反应都较小,是偏于安全的。
3.2 大震验算
2、项目编码:010103001,项目名称:土(石)方回填,虽然《08清单规范》与《10定额》的计算规则基本相同,但计算出来的结果也会不一致。
《08清单规范》的计算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注:(1)场地回填:回填面积乘以平均回填厚度;(2)室内回填:主墙间净面积乘以回填厚度;(3)基础回填:挖方体积减去设计室外地坪以下埋没的基础体积(包括基础垫层及其他构筑物)。
3、项目编码:010201001,项目名称:预制钢筋混凝土桩 。《08清单规范》中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桩与《10定额》的计算规则有点差别。
按《08清单规范》计算规则,“预制钢筋混凝土桩”是按“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桩长(包括桩尖)或根数计算”。
《10定额》规定打(压)预制混凝土方桩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桩长(包括桩尖)计算;打(压)预制混凝土管桩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桩长(不包括桩尖)计算。
所以打(压)预制混凝土管桩的工程量按《08清单规范》与按《10定额》计算出来的米数有点出入。
4、项目编码:010406001,项目名称:直形楼梯;项目编码:010406002,项目名称:弧形楼梯。
《08清单规范》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不扣除宽度小于500mm的楼梯井,伸入墙内部分不计算。《10定额》的现浇建筑物混凝土工程量,除另有规定外,均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所以《08清单规范》与《10定额》此处的计量单位不相同:《08清单规范》此处的计量单位按“m2”计算,《10定额》此处的计量单位按“m3”计算,要注意在实际工作中不要搞错。
5、项目编码:010407002,项目名称:散水、坡道。
《08清单规范》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面积计算。不扣除单个0.3m2 以内的孔洞所占面积。《10定额》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所以《08清单规范》与《10定额》此处的计量单位也不相同。
6、项目编码:010407003,项目名称:电缆沟、地沟。
《08清单规范》按设计图示以中心线长度计算。《10定额》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所以《08清单规范》与《10定额》此处的计量单位也不相同。
7、项目编码:010602001~010604002,项目名称分别是:钢屋架、钢网架、钢托架、钢桁架、实腹柱、空腹柱、钢管柱、钢梁、钢吊车梁,《08清单规范》按设计图示尺寸以质量计算。不扣除孔眼、切边、切肢的质量,焊条、铆钉、螺栓等不另增加质量,不规则或多边形钢板以其外接矩形面积乘以厚度乘以单位理论质量计算。
项目编码:010605001,项目名称是:压型钢板楼板,《08清单规范》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铺设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不扣除柱、垛及单个0.3m2 以内的孔洞所占面积。
项目编码:010605002,项目名称是:压型钢板墙板,《08清单规范》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铺挂面积计算。不扣除单个0.3m2 以内的孔洞所占面积,包角、包边、窗台泛水等不另增加面积。
8、项目编码:010501001~010501005,项目名称分别是:“木板大门”、“钢木大门”、“全钢板大门”、“特种门”、“围墙铁丝门”;项目编码:020401001~020401008,项目名称分别是:“镶板木门”、“企口木板门”、“实木装饰门”、“胶合板门”、“夹板装饰门”、“木质防火门”、“木纱门”、“连窗门”;项目编码:020402001~020402007项目名称分别是:“金属平开门”、“金属推拉门”、“金属地弹门”、“彩板门”、“塑钢门”、“防盗门”、“钢质防火门”。
9、项目编码:020403001,项目编码:金属卷闸门。
《08清单规范》按设计图示数量或设计图示洞口尺寸面积计算。《10定额》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面积计算,如设计无规定时,安装于门窗洞槽中、洞外或洞内的,按洞口实际宽度两边共加100mm计算;安装于门、窗洞口中则不增加,高度按洞口尺寸加500mm计算。
10、项目编码:020404001、020404002、020404004,项目名称分别是:“电子感应门”、“转门”、“电动伸缩门”
《08清单规范》按设计图示数量或设计图示洞口尺寸面积计算。《10定额》以樘计算。
11、项目编码:020102001,项目名称:石材楼地面。
《08清单规范》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面积计算。扣除凸出地面构筑物、设备基础、室内铁道、地沟等所占面积,不扣除间壁墙和0.3 m2以内的柱、垛、附墙烟囱及孔洞所占面积。门洞、空圈、暖气包槽、壁龛的开口部分不增加面积。《10定额》的计算方法基本与《08清单规范》一致。但在实际中,会遇到图示的门洞位所用的门槛石与室内的石材种类不一致,石材厚度也不相同,而《08清单规范》与《10定额》都规定:在门洞的开口部分不增加面积。在这种情况下,常造成甲乙双方的计算方法不一致而产生争议,解决这个问题的通常做法是按清单规定办,尽管门槛石又厚又贵都只能这样。
12、项目编码:020107001~020107006,项目名称分别是:“金属扶手带栏杆、栏板”、“硬木扶手带栏杆、栏板”、“塑料扶手带栏杆、栏板”、“金属靠墙扶手”、“硬木靠墙扶手”、“塑料靠墙扶手”。
《08清单规范》按设计图纸尺寸以扶手中心线长度(包括弯头长度)计算。《10定额》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扶手中心线长度计算,不扣除立柱所占的长度,但应扣除弯头、曲长度。设计图有注明的,按照设计图示尺寸扣除弯头、曲长度;设计图没有注明的,预算按照30cm扣除,结算按实际尺寸扣除。弯头、曲,按个计算。
13、项目编码:020204001,项目名称:石材墙面。
《08清单规范》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镶贴面积计算。《10定额》规定:(1)块料面层工程量,除另有规定外,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镶贴表面积计算。(2)墙面、墙裙镶贴块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镶贴表面积计算。墙面镶贴块料有吊顶天棚时,如设计图示高度为室内地面或楼面至天棚底时,则镶贴高度由室内地面或楼面计至吊顶天棚另加100mm。所以当有吊顶天棚,而图纸没有详细说明镶贴至吊顶天棚以上多少时,就应按定额的规定计算了。
14、项目编码:020302001,项目名称:天棚吊顶。
《08清单规范》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天棚面中的灯槽及跌级、锯齿形、吊挂式、藻井式天棚面积不展开计算。不扣除间壁墙、检查口、附墙烟囱、柱垛和管道所占面积,扣除单个0.3m2以外的孔洞、独立柱及与天棚相连的窗帘盒所占的面积。《10定额》的规定如下:(1)天棚龙骨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不扣除间壁墙、检查洞、附墙烟囱、柱垛和管道所占面积,但应扣除单个0.3m2以上的孔洞、独立柱及与天棚相连的窗帘盒所占面积。(2)天棚基层、面层工程量,除有注明外,均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展开面积计算,不扣除间壁墙、检查洞、附墙烟囱、柱垛和管道所占面积,但应扣除单个0.3m2以上的孔洞、独立柱、灯光槽及与天棚相连的窗帘盒所占面积。灯光槽基层、面层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展开面积计算。所以这里清单的量与其所挂的定额子目的龙骨的量基本相同,与天棚基层、面层的工程量不一定相同,在工作中要注意区分。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建筑结构的设计需要采用多个软件来辅助进行计算分析、工程建模、图书档案管理和施工图绘制工作,因此,不同软件间的模型转化十分重要。然而,我国当前的建筑应用软件间的模型转化仍存在较大的滞后性,模型重建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重复工作,也严重影响了设计质量,因此对不同应用软件间模型转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面向建筑结构设计的整个过程探讨了建筑结构设计模型的自动转化方法,希望能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一、建筑结构信息模型的构建
当前,在建筑结构设计领域,软件间模型数据的交换大多是以数据接口的方式。然而,大部分软件厂商都不会公布自己的数据格式,这就导致各种设计软件协调性较差,存在“信息孤岛”。以上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建立一个统一、规范的工程信息模型,实现不同设计软件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建筑信息模型,即基于这一概念而提出的模型技术。
基于建筑结构设计的信息模型主要包括物理模型信息、模型属性信息、模型管理信息和模型关联信息等。其中,模型物理信息主要包括节点信息、构件信息、轴网信息、截面信息等;模型属性信息主要包括材料信息、荷载信息、内力信息等;模型管理信息主要包括模型版本信息、模型所有者信息等;模型关联信息主要包括模型关联关系和构件关联关系。
建筑结构信息模型应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关联性,并可建立面向建筑结构的单一工程数据源,解决分布式和异构工程数据间的共享和一致性问题,为建筑结构模型的自动转化提供有利条件。
二、基于建筑结构信息模型的模型自动转化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的关键环节,其设计内容主要包括结构设计、结构分析、施工图设计等,建筑结构设计模型的转化应以结构性设计模型为中心,其具体步骤为:(1)通过IFC标准提取建筑设计模型的结构设计信息,建立结构设计模型,结构设计模型不包含非结构设计信息,无法反向映射建筑设计模型,其转化过程是单向的;(2)从结构分析模型导出接口,从结构设计模型中提取结构分析模型,并进行结构设计与分析;(3)通过结构分析模型导入接口将结果集成至结构设计构件模型,进行施工图设计;(4)通过XML模型接口将结构设计模型转化成工程算量模型,分析并统计工程算量。
1.建筑设计模型转化为结构设计模型
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设计大多还是在图纸上进行的,仅能靠图元识别的方式获取建筑轴网和部分结构构件的定位,存在大量重复工作。IFC标准是国际通用的建筑数据描述标准,国际主流的建筑设计软件都可将建筑设计模型导出为IFC文件。
结构设计模型以几何模型为主,在从建筑设计模型到结构设计模型的转化过程中,对建筑设计模型结构构件的识别是关键工作。以IFC标准定义的模型,构件识别性高,构件间的关联关系也能保证其识别与转化。
2.结构设计模型转化为结构分析模型
结构分析是结构转化的重要环节。国际通用的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多采取公开的数据模型,该过程的实现难度并不算大。但当前该模型的转化只能在不同有限元分析软件间进行转化。本次研究选择了ETABS软件,实现结构设计模型向ETABS模型的转化,并通过Access数据库将设计结果集成到原结构设计模型。其流程如下:
(1)通过ETABS到处结构将结构构件信息写入模型文件;(2)导入模型文件,并补充定义、施加荷载,分析并设计结构;(3)通过ETABS数据库接口将设计结果导入Access数据库;(4)通过ETABS结果导入接口关联构件配筋信息和对应结构构件,建立完整的施工图设计模型,用于施工图设计与工程算量分析。
3.结构施工图设计模型转化为工程算量模型
施工图设计模型应包括工程算量模型的所有信息。我国当前的三维图形算量软件大多不支持IFC国际数据交换标准,只能通过专用接口转换模型数据。本次研究选择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GGJ2009广联达钢筋抽样软件,通过XML映射模型将结构施工图设计模型转化为工程算量模型。
XML语言可通过文档类型定义和模式定义来定义XML模型模板。其中,模式定义具有文档语法一致性好、数据声明方式灵活、可扩展性强的优点,因此,本次研究选择模式定义来定义XML模型模板。以钢筋混凝土梁的XML模式定义来讲,该梁模型的属性有:构件ID、构件几何信息、构件配筋信息、关联楼层信息等。构件几何信息主要包括起终点位置、截面信息等;构件配件信息主要包括箍筋信息、纵筋信息等。
通过XML模式定义模板的定义,可将结构设计模型输出为基于XML的工程算量模型,并导入GGJ2009等软件进行分析和统计。
三、系统测试
以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为测试对象。测试流程如下:
(1)在Revit Architecture 2009建筑设计软件中建立测试对象模型,定义结构表面装饰面层及门窗、台阶、玻璃幕墙等,通过该软件的IFC导出接口将模型导出为IFC文件;(2)通过BIM-SDDS的IFC建筑模型转化接口实现建筑模型结构构件的提取,生成结构模型,转化后,模型以几何模型为主,也包括构件关联信息、结构材料信息等,通过ETABS模型文件导出接口生成ETABS模型文件;(3)定义荷载布置和结构约束,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将设计结果导出至Access数据库,并通过BIM-SDDS的Access接口读取配筋信息,将其与结构构件相关联,形成结构设计信息模型,在BIM-SDDS系统中设计结构配筋,形成工程算量模型;(4)通过BIM-SDDS系统的XML模型导出接口,将工程算量模型导出至GGJ2009算量软件,分析钢筋算量,生成统计和报表。
为验证本模型转化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笔者另选择了4个设计模型进行相同测试,发现本模型使用的自动转化方法构件识别率和转化率均较高,构件规模增大时,对构件的识别仍十分有效。
总结:
本文针对建筑结构设计中不同软件件建筑设计信息模型的转化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建筑结构设计模型的模型转换方法,并建立了建筑结构设计模型、建筑设计模型和工程算量模型间的转化流程,最后进行了模型应用验证。受条件所限,本次研究不能选择所有的建筑应用软件一一实验,后续研究将致力于研究支持更多软件的模型自动转化方式。
参考文献:
[1]邓雪原,张之勇,刘西拉.基于IFC标准的建筑结构模型的自动生成[J].土木工程学报.2007(02).
一、建筑结构设计的信息模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软件辅助设计已经成为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然而多数软件不能兼容,其反复建立模型的工作影响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工作效率,因为建筑设计中不同的软件在数据交换中都需要进行再次处理才能实现共享与衔接,多数供应商不会提供自身软件的模型格式,从而造成了信息衔接的瓶颈。所以建筑信息模型的理念应运而生,目前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已经得到应用,该技术就是对建筑的物理和功能特征进行数字化处理,将建筑设计所需要的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形成一个共享的数据资源,建筑信息模型的本质就是信息库,同时建筑结构设计信息模型是以三维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各种工程项目信息的数据模型。
针对建筑结构设计的信息模型包含了建筑结构设计的所需信息,除了基本结构的物理模型信息外,还包括属性信息、模型关联信息、管理信息等。物理结构模型包括的有:结构件、节点、截面、轴网、约束信息等等;属性信息则有:载荷、内力、材料、设计分析等信息;而关联系统则有:结构关联、模型关联等;管理信息则是说明信息的来源等基本信息。因此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基础上,建筑结构设计信息模型的信息十分完备,且保持了一致性,可以为设计者提供必要的工程数据资料,也可解决分布式、异构工程等的数据分享,是建筑模型自动转化的基础。
二、建筑模型转化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基础,设计的内容包括了结构分析、结构设计、施工图设计等等,在设计中利用模型的自动转化可以帮助提高设计效率,也可帮助实现检测与模拟等。在设计中利用以下步骤就可完善转化与设计。首先,结构设计信息的形成必须依靠设计信息模型,也就是在建筑设计模型中选择结构设计信息,利用IFC标准在建筑设计信息模型中选择结构设计信息,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其建立为建筑结构设计的信息模型,且结构设计中不会出现非结构设计信息,所以模型中也不会包含此类信息,该模型不能从结构设计模型中反向映射出建筑设计模型,所以这个提取过程是单向的。其次,通过针对性开发的结构分析模型的导出接口,将信息从结构设计信息模型中再次提取,形成结构分析模型,以此实现结构设计和分析。然后,利用结构分析模型的导出接口,将结构设计的结果集成到结构设计模型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施工图设计新项目模型,进行施工图的设计;最后,利用XML模型接口,将包括施工图设计结果的结构设计模型转换为施工计算分析模型,进行相关施工作业的工程量计算与分析。下面针对建筑设计模型-结构设计模型;结构设计模型-结构分析模型的转化进行简要的介绍,以此分析模型自动转化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过程:
1、建筑设计转化为结构设计
目前我国的建筑设计中二维图的使用较为普遍,结构设计人员都是按照建筑设计图纸进行设计:内部结构、内力分析、图纸绘制等,在这样的过程中,设计多数依靠的是图元识别,以此获得建筑轴网和主要墙柱、结构件等的位置,期间建模工作量巨大,且多为重复劳动。而IFC标准的提出使得建筑产品的描述标准得到了统一,该标准完全涵盖了建筑的全部生命周期,尤其是在设计阶段,对建筑几何模型的描述十分完善且准确。一些国际流行的软件也都可将各自的建筑结构设计模型导出为IFC文件,所以设计转化可以以这个标准为基础。基于IFC描述的建筑设计模型为自动转化提供了平台。从建筑设计模型生成结构设计模型主要是几何模型的转变,而建筑设计模型中的结构件识别则是关键问题。IFC标准定义的模型优势在于构件容易识别、构件可以实现关联,完全可以在转化后被其他软件进行再处理。
从建筑设计模型可以识别的结构构件上看,墙、柱、梁、板等包含了所有的建筑结构构件,而且建筑设计模型中墙体除了结构层被描述外,也可包括其两侧的保温层、装饰层,当然也可以将门窗等非结构构件加以描述。在转化后,结构设计模型中墙体结构模型体现的是单一结构的混凝土构件,门窗等则被转化为墙体上的孔洞。
在IFC标准中,利用实体定义和关联关系就可形成一个建筑的结构逻辑模型,在实践中先给出的是IFC的墙体模型定义,转化中将墙体、门、窗关联模型进行定义,利用洞口关联、洞口填充关联分别可以获得墙体实体与门实体、窗实体之间的关联。对于结构设计模型,通过墙实体和洞口实体实现对墙体描述,此时文件中的墙体模型就会变为带有洞口的墙体模型。此时也可对墙体材料进行定义,通过材料关联实体和多层材料实体定义,可以定义建筑墙体的层数和材料,对于结构设计模型而言可以通过材料实体来识别墙体和门、窗的差异。
除了墙体以外,柱、梁、板也可通过上述的定义完成转化,从建筑设计模型变为结构设计模型,在建筑设计模型向结构设计模型转化时应注意,需要对IFC进行解析,通常是利用商业软件完成,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自主的开发。当然其核心就是对IFC文件进行解析获得所需的结构设计模型。
2、结构设计-结构分析模型的转化
结构设计中的必要环节是结构分析,这是帮助结构设计来验证可行性的步骤。在转化中可以利用结构分析模型的接口来实现结构分析模型文件的生成与结构分析结果的采集。利用国际通用的软件都可实现这个过程,并完成有限元分析。但是模型的转化都是局限在不同有限元分析软件之间的几何模型转化。如:利用ETABS模型文件进行转化,实现结构设计模型向结构分析模型转化,然后利用数据库的功能将软件分析的结果集成到原有的设计模型中。按照工程文件结构设计模型向结构分析模型的转化步骤如下:先编辑并生成一个结构设计文件,利用软件的接口导出,将结构构件的基本信息写入到相关软件中,形成该软件模型下的文件。然后利用软件导入该模型文件,进行模型的定义和分析,如定义约束、施加载荷,完成对结构的分析与设计。然后利用软件提供分数据库接口,将计算结果导入到数据库中。最后利用软件接口导入接口,将构件的配置信息与对应的结构进行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施工图文件进行输出,以此进行施工图设计和工程量的分析。完成上述步骤后,结构设计模型就变为分析模型、数据库数据、施工设计模型等。
三、结束语
模型自动转化可以帮助建筑设计简化设计过程,尤其是在结构设计方面,因为结构设计需要针对结构件进行组合与配置,并进行相关计算,因此在设计中需要借助多种软件完成设计,因此也就给结构设计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而借助自动转化的技术,将结构设计与建筑信息模型结合起来利用建筑信息模型作为转化的基础,配置软件接口就可实现自动转化,由此形成了一个结构设计、结构分析、施工图设计、工程量模型之间的转化流程,由此将结构设计引入到更加自动化、智能化的水平。
参考文献
Abstract: The study of the building 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summed up the commercial services and residential ties with commercial distinction. As well as in the future building fire safety design and fire protection design more in line with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but also to redu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itial investment.Keywords: commercial services; commercial and residential; residential; rise residential; at the bottom; First Floor
中图分类号:TU24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原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GB 50045—95(2001年修订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GBJ 16-87(2001年版),涉及商业服务网点,但是未给出确切的解释。在《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条文中,给出的是附建用房,而条文解释中:“从现状来看,主要在多层、中层和高层住宅的一至二层部位设置商业服务网点,不少地区建有“商住大楼”,在大楼一至三层布置大型商场、餐厅、酒楼等服务项目。”用到了商业服务网点,也说明是在一至二层,而且也与“商住大楼”作了类比,仍没有给出它的定义。与综合楼、商住楼难以区别。
最新GB 50045—95(2005年版)、《建规》GB 50016-2006,都给出了确切定义,并在适用范围中作了规定。
1、定义内容:
《高规》中定义:住宅底部(地上)设置的百货店、副食店、粮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商业服务用房。该用房层数不超过二层、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采用耐火极限大于1.50h的楼板和耐火极限大于2.00h、不开门窗洞口的隔墙与住宅和其它用房完全分隔,该用房和住宅的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应分别独立设置。
《建规》中定义:居住建筑的首层或首层及二层设置的百货店、副食店、粮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该用房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 的楼板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隔墙与居住部分及其它用房完全分隔,其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与居住部分的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分别独立设置。
由定义可知:高层除住宅楼之外,多层除居住建筑之外设置的营业性用房都不能定义为商业服务网点。
2、适用范围
《高规》和《建规》在总则适用范围中的规定有所差别。《高规》第1.0.3.1条:“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则加了修饰语‘首层’。意思就是:在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建筑中,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而第二层也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楼,应定义为商住楼。如果第二层为服务首层商业网点的用房像储藏室之类,而非商业网点,就可定义为住宅楼。《建规》第1.0.2条,第一款:“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没有‘首层’限制,而且为居住建筑;也就是说,设置商业服务网点(满足商业服务网点定义)的9层及9层以下的住宅,均定义为住宅楼。
下面我们以实际工程来说明。
图一为某六层住宅楼的一层,图二为它的二层,图中标识为商铺,三至六层为单元式住宅。1至2轴一层面积为102.1m2,一二层面积共计204.2m2;3至5轴一层面积为134.2m2,一二层面积共计268.4m2,满足商业服务网点的规定,可以确切的标识为‘商业服务网点’。所以此一二层商铺的多层住宅定义为住宅楼。
图一(某住宅楼部分一层)
如果图一、图二为高层住宅的一二层,根据《高规》第1.0.3.1条,此建筑应视为商住楼;当二层(图二)中商铺作为储藏用途时,此建筑仍为住宅楼。
图二(某住宅楼部分二层)
在消防设计中商住楼应按公共建筑设计,相对住宅消防设计,初投资有可能增加很多。比如住宅中设置消火栓的场所能够应用双阀双出口型消火栓(《高规》第7.4.2条),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中的商业服务网点设置消防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建规》第8.3.3条)即可。
由此可见,高层除住宅楼之外,多层除居住建筑之外设置的营业性用房都不能定义为商业服务网点。高层住宅中一、二层都为营业性用房,虽满足商业服务网点定义,仍为商住楼;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二层非商业网点的住宅,为住宅楼。多层住宅中,首层或首层、二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都是住宅楼。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定义
城市设计的定义
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城市面貌、规划布局、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城市设计要在三维的城市空间坐标中化解各种矛盾,并建立新的立体形态系统。侧重城市中各种关系的组合,建筑、交通、开放空间、绿化体系、文物保护等城市子系统交叉综合,联结渗透,是一种整合状态的系统设计。其具有艺术创作的属性,以视觉秩序为媒界、容纳历史积淀、铺垫地区文化、表现时代精神,并结合人的感知经验建立起具有整体结构性特征、易于识别的城市意象和氛围。城市设计并不直接设计建筑,但是却对其区位、布局、功能、形态,包括体量、色彩、质地及风格等提出合理的控制与引导要求。对于城市设计的定义,很多人也存有不同的看法,也有部分人认为城市设计是人类诸般设计行为的一种,其目的不外在将构成人类城市生活环境的各项实质单元,如住宅、商店、工厂、学校、办公室、交通设施以及公园绿地等加以妥善的安排,使其满足人类在生活机能、社会、经济以及美观上的需求。但是目前被人民普遍接受的说法还是前者。
建筑设计的定义
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开始建造之前,设计者依行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全面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并用文件和图纸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
建筑设计侧重基地范围内建筑形体的详细处理,包括使用功能、三维造型、内外空间、体量、材料、色彩等,对基地之外的城市空间的考虑较局限,既有设计要求、资料条件等的客观原因,更有设计思维和方法的主观原因,另外,从社会现实情况看,建筑设计是向业主或开发商提供的一种服务,实现私人利益的首要性往往限制对公共利益的深入考虑
二、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分析
(一)共通性
从物质这一层面上看,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都比较关注实体、空间两者的关系,但是其中也有细微的区分。建筑设计的工作范围是建筑立面以内的实体和空间效果;城市设计则侧重建筑立面以外的外部空间环境。因此,建筑立面既是建筑的外壳和表皮,又是城市空间的“内壁”,所以,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是内外交融、隔而不断的,两者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如果用一张城市设计的平面图来观看,我们不难发现,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好比图、底的关系。环境建筑是城市空间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在城市中,建筑物的材料、体量、尺度、比例、造型、色彩、空间等对城市空间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通常,建筑之间只有组成一个有机群体时,才能对城市环境空间作出贡献。而城市设计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新的设计,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这就意味着,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应与规划设计一起成为城市发展的一项完整的工作,具有很好的连续性。同时,建筑包围着城市空间,城市空间也围合出建筑形态,它们是互相衬托、相互围合的关系。
(二)本质上的差异性
建筑设计是城市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城市设计是解决“线”和“面”的问题,而建筑设计主要是解决城市中“点”和“面”的问题。建筑设计是对特定空间的某一建筑或一些建筑群体进行考量和设计,而且必须考虑建筑自身的功能、形式、建筑的使用者以及和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社会文化环境,更倾向于建筑形象的自我表达,以突出建筑师和业主的形象。
城市设计是以城市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作为主要对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并把它们协调好,因此是对城市整体形象的把握。
(三)发展趋势上的结合性
1.建筑设计向城市化、巨型化、公共化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人们不断追求更方便快捷的生活和更高品质的生活,因此随着人们的生活需求的改变,建筑设计中出现了多样性的建筑功能单元。在城市中,建筑是城市社会生活的物质化表现形式,城市生活的多元化、多样性及其内在联系决定了城市建筑功能单元之间的多样性及其必然联系。20世纪60年代起各种建筑综合体在欧美城市复兴运动中兴起,给需要综合解决多种功能问题的使用者带来了不少方便。综合体的建设从简单的功能叠加(如居住商店)发展到以职能体系划分的各种主题综合体(如交通枢纽综合体、文化娱乐综合体、商业综合体等)。我国20世纪90年代建设的北京国际贸易中心,就是一座集商务办公、会议、商城、展览、酒店、公寓、娱乐、停车等多项功能于一身的商务办公综合体,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出租率。各种综合体主题建筑的兴起,导致了在建筑设计中,单体和类型的概念被日益突破,建筑愈来愈多地以群体的形式出现,建筑的尺度也日益加大,由人性尺度渐而向超人性尺度转换。高效率的工作状态给人们带来越来越沉重的工作压力,使人们迫切要求提供大量的城市交往空间,以消除乏味、枯燥,从而也为建筑设计不断提出了新的、不同的要求。也就是说,建筑应突破其自身功能,日益接纳原本属于城市的职能。例如,在建筑空间中引入城市街道,中庭成为城市的集散枢纽,屋面成为城市广场,使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互相咬合、连接、渗透。因此建筑设计在社会环境形态上表现出了更多的城市化,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的界限也在逐渐模糊。
2.城市设计向室内化、立体化的方向发展。
城市设计室内化是立体化城市设计的必然结果,许多大型公共建筑早已将各项城市设计的分项系统纳入其中。香港万国宝通银行大厦,它是其中环地区最后的可供大规模发展的地段。其设计思想一方面考虑建筑形态对周围建筑的呼应关系,另一方面在建筑内部,考虑整个城市公共活动领域的衔接与连续,使其成为真正的“城市连接体”。法国巴黎德方斯新城东区,在占地750平方公里的地域上,采用了车辆与行人完全分开的规划。在东区的至西到东的轴线上,建设了三层交通通道。地面层是一块900米长的钢筋混凝土板块,将过境交通全部覆盖,板块上面是人行道和居民活动场所,板块下面是公路,再往下是地铁。其德方斯新城东区在设计和规划上不仅是对城市与建筑职能协调发展的大胆尝试,使人们能够通过便捷的各类交通方式直接进入建筑内部,而且对地面创造出了四通八达的步行系统,为人民提供了满生机的休息娱乐空间。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城市设计正向建筑设计的方向深化,而建筑设计也向城市设计的方向上扩展,开发出一套城市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综合系统,成为城市领域和建筑领域间的一种“中间领域”,通过这个中间领域,可以使建筑与城市之间默契结合、相互作用。冯金龙、韩冬青在《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一书中写到:“整体设计意味着城市与建筑的功能和空间设计过程是不可分离的,建筑和规划应该成为城市发展计划中一项完整的程序。城市·建筑综合体系的内在联系即整体的内部结构是多样的,因此也必须多层次、多角度地看待其形态设计过程。”在这里,多层次意味着建筑师、规划师、城市设计师三者的协同运作,同时也保证了各角色广阔的创作领域。
在设计领域中,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是两个有着共同交集的设计集合,它们在许多观点和理论上是有共通性的。但是,由于二者在城市建设中,处在不同层面,担当着不同角色,各自有着不同的利益,往往会产生矛盾。只有认真研究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相互合作,实现建筑、环境、城市一体化的现代化城市设计。
参考文献
[1] 袁怡.看不见的城市——解读辛克尔的城市设计及其建筑设计的城市性[D].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9.
[2] 毛刚,胡月萍,龙海凡等.从总体规划到建筑设计的全程解析——以遂宁市安居区规划建设为例[J].规划师,2010,26(4):47-51.
[3] 张淑娟.论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的关系-—谈当代建筑与城市设计的社会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0).
[4] 布正伟,范强.高度整合中的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临沂市新城核心区三位一体设计案例的运作与启示[J].建筑学报,2009,(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