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旅游规划的背景分析

旅游规划的背景分析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14 09:44:1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旅游规划的背景分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旅游规划的背景分析

篇1

一、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的性质、作用和特色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是本科层次旅游管理专业高年级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从课程性质来看,该课程是综合的应用性课程,涉及到旅游资源学、旅游市场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地理学、旅游文化学、旅游制图、旅游影响、旅游形象设计等本专业多门教学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且直接对应社会需求量越来越大的旅游规划策划行业,对学生毕业后从事旅游规划策划工作以及旅游企业和旅游行业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价旅游规划策划的好坏有三个最关键的指标:一是严谨;二是创意;三是落地。严谨要求规划的各个部分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创意要求旅游的主题、形象、项目、活动有特色、有创新;落地要求规划要因地制宜,具体可行。只有同时具备了严谨、创意和落地的规划策划方案才能保障旅游开发的成功和效益。因此,在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的教学中,严谨、创意、落地是规划教学的三要素。传统教学模式中,该课程多以教师分章讲授的形式组织教学,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对于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相关理论、发展脉落、步骤环节、基本方法等了解得比较多,但由于没有亲身经历规划策划过程,学生对规划策划的核心问题、各规划环节的要点以及各环节之间的逻辑联系理解得不深刻,也不具备规划制图等关键技能,一旦涉及到具体的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实际操作时,基本上是有心无力。因此,要保障该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深度转型的要求下,必须对教学的形式、内容和重点上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一是在教学模式上,应该采用案例式教学或研究性教学的方式使用学生经历旅游规划策划的过程、熟悉旅游规划的环节、掌握旅游规划的方法和手段;二是在教学的内容上,必须减少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强化形象设计、旅游制图、项目策划等旅游规划策划的技能训练;三是在教学重点上,除了让学生分段掌握各规划环节的基本要求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各环节的功能及其相互关联,训练和培养他们严谨的推理、创新的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适用型旅游规划的核心框架、关键环节及相互关系

根据旅游规划的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及目前较为流行的规划方案,我们认为适用型旅游规划至少应该包括区域发展环境分析、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旅游市场分析、旅游主题策划与形象设计、旅游项目策划与时空布局、市场营销策划、及投入产出分析、保障体系规划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等重要的环节。这些环节尽管在旅游规划中必不可少,但对于整个规划的意义和作用是不同的;同时好的规划文本中这些部分之间是相互呼应、环环相扣甚至形成网络状关联的,从而保证整个规划的严谨、创意和实用,图1展示了适用型旅游规划中各环节的功用及其相互关系。

三、深度转型背景下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各章节的基本要求和教学重点

在深度转型和全域旅游的背景下,要让学生掌握规划策划的技能,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以区域开发的实践为内容的案例式或研究性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然。在指导学生从事旅游规划的操作中,除了让学生了解各规划环节的基本要求外,教学目标应该提升到保障规划的严谨性、创意性和实用性的层次上,重点关注各规划环节的相互关系,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见表1。

四、Y语

篇2

引 言:我国城市建设的目标已经从扩大城市规模、提高人居适宜指数发展到了实现智慧型城市建设这样一个新的角度,即城市建设即要符合符合人民生活发展需要,又要显示出环保、经济等多方面的发展。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进行旅游区建设成为一个热门项目。而旅游区规划如何能够达到多种建设效果,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1. “多规合一”的规划背景

1.1 “多规合一”的基本含义

“多规合一”并不是多个规划合并成一个规划,而是把各项规划涉及到相同内容统一起来,落实到一个共同的空间规划平台上,各规划仍按各自相关专业要求编制完成,以满足提交人大审核或向上级报批的要求。通过“五个一”,即“一张图”、一个信息平台、一个协调机制、一个审批流程、一个监督体系,达到“多规合一”。从旅游区规划的文件中体现的多规合一是规划项目的综合设计,而在旅游区实际规划过程中体现的多规合一,则是旅游区规划本身带来的城乡建设、经济建设、环境建设的综合发展。

1.2 “多规合一”的发展状况

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国土部、环保部、住建部四委、部联合发文开展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简称环保规划)“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目前开展“多规合一”就是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规划和环保规划“四规合一”。广州市是广东省率先进行“多规合一”建设的城市,在短短数年时间内,广州市通过一系列城乡统筹规划,实现了城市旅游产业、环境保护、市民宜居指数和土里利用率的共同发展,成为“多规合一”的典型。在这一系列规划中,围绕着旅游区发展的多规合一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2. 多规合一背景下的旅游区规划

2.1 产业规划与土地规划结合

湛江市是广东省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漫长的海岸线和岛屿资源成就了湛江市的渔业发展,为湛江市南三岛东部滨海旅游度假区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条件。在旅游度假区规划中,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划应与湛江市土地资源应用规划向结合,以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土地资源规划更加科学。旅游规划区位于南三岛的东部,是湛江湾的外海岸线区。整个规划区呈南北狭长的条带状,南北向长约8km,东西向陆域纵深在1―1.9km之间,它北起南三岛大辣村,南至南三镇沙头寥村,东临南海,西接南三镇田头圩,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10.49km2 。规划区的建设用地约77.18公顷,约占规划区的7.54%(红色图斑);风景旅游用地166.55公顷,约占规划区的16.27%(深蓝色图斑);一般农地286.59公顷,约占规划区的28%(浅黄色图斑);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防护林)约46.45公顷,占规划区的4.54%(深绿色图斑);自然保留地约98.24公顷,占规划区的9.6%(灰色图斑)。为了使旅游产业能够可持续发展,南三岛土地规划形成了交通用地、农业用地、旅游区用地和自然资源保留用地的立体型规划布局,以旅游区产业发展为主线的交通用地同时也能够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而自然资源保留地也可以作为旅游区产业持续发展的资源。

2.2 建设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结合

南三岛旅游区的建设规划可以反映出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规划区内现状排水体制主要为为雨污合流制,无系统性的排水设施,大部分以明沟形式排放,沟渠走向随意性大,排水断面较小。虾场通过管道向海滩排放污水,已对周围环境以及近海水体造成了一定污染。遇到排污量大,潮水顶托,污水不易扩散,引起“黑潮”现象;村民生活垃圾以丢弃至海滩,或小规模堆放,定期焚烧为主。无统一固定收集点,通常散布于路边及水塘边,对规划区的土壤及沙滩造成了一定的污染。旅游区的建设规划中明确指出要进行一系列居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与市政工程建设,包括居民垃圾投放点、排污管道修建、水利设施修建等,这些建设项目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旅游区发展,便于滨海度假村的日常经营,但是,这些建设项目一定会给附近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的便利,有效减少由于居民随意丢放废水和废弃物造成的污染;另外,旅游区建设规划中还包含了退虾场为休闲海滨或自然保留区等项目,这是对粗放农业滥用环境资源的控制,也是对生态环境的恢复过程。

2.3 旅游区发展规划与乡村经济发展规划结合

湛江市南三岛旅游区的近期发展规划是构建滨海休闲度假、亲水娱乐、温泉疗养、冬休、渔岛生活、文化体验几大功能板块,树立湛江滨海旅游产业的龙头地位、实现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目标,建成国内知名的海洋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携手湛江市其他旅游景区, 创建国内重点滨海旅游城市。在这个过程中,一系列的旅游设施的建设和旅游企业的进驻,将为南三岛的农村居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参与旅游区开发是农村居民创收的主要途径;而南三岛旅游度假区的长期发展目标则是通过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拓展宗教朝觐、城乡统筹板块的旅游服务,延伸旅游服务链条,建成国家级滨海旅游示范区、中国南方冬休度假基地、湛江旅游产业的龙头和彰显湛江旅游形象的代表作。这样一个长远的旅游区发展规划目标,将促使湛江市及附近乡村的居民和各类社会组织都积极投入到旅游区建设当中,其中,以渔业文化为主线的旅游文化建设,将吸引大批资金的投入,使乡村经济彻底脱离传统的农业经济形势,转而以农业文化发展为主的经济增长形式。

3. 多规合一背景下的旅游区规划的实际价值

通过湛江市南三岛旅游区规划我们可以看出,旅游区规划实际上实现了多规合一的规划目的,即将湛江市南三岛地区的土地资源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乡村经济发展规划在旅游区规划表达出来。在这样的多规合一背景下,旅游区规划的实际价值表现在实现乡村经济与人居环境发展的高度结合的方面,而旅游区规划在促进城乡发展高度统筹的同时,也是在践行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多规合一背景下,旅游区发展规划从表面上看来是以旅游经济发展为主的产业性规划,但实际上,旅游区规划实现了对规划区内各类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的综合性协调和部署,能够起到全面改善地区建设面貌的作用,是城乡统筹规划的科学模式,值得我们进行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篇3

一、低碳经济下循环发展模式的基本内涵及其对于旅游企业的作用意义和相应要求的概述

目前发展低碳经济、改变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了我国的重要国家战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提高其利用效率和促进经济良性发展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它对于改变原来的对于资源的过度开采利用、对于廉价劳动力的过度依赖和较高的发展中的外部性有着十分重要作用。旅游企业由于其行业特点和产品服务特征一直走在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前列,而如何打造和有效实现循环发展模式对于新时期下旅游企业的低碳化增长起着决定作用,它可以显著地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并带动相关环节和主体实现整体性能的提升。

低碳经济背景下旅游企业的循环发展模式的重要作用意义客观上要求旅游企业在探索和创新其循环发展模式的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把握,即从自身发展战略和整体发展规划的角度层次去考虑循环发展问题,将其建设成为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依据对旅游行业和企业自身特点的分析来将循环发展模式的具体功能和要求在旅游企业上下游产业链成员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并建立某种机制确保其功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最后要着眼于旅游企业的价值创造流程分析,提升循环发展模式的价值贡献程度。

二、低碳经济下目前旅游企业循环发展模式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旅游企业目前循环发展模式的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循环发展对于旅游企业的低碳化发展和内在效益增长的贡献率都还比较低,循环发展的理念和思维在旅游企业中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普遍性认识。除此之外,归纳总结起来旅游企业在打造循环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旅游企业在探索和实现循环发展模式中缺乏对于企业自身发展战略和长期整体规划的充分考虑和有效解读,使得对于循环发展模式的探索和创新都没有得到企业相关保障和机制的支持,相关的环节和职能也没有得到持续性的朝着循环式发展的机能转变;第二,旅游企业在探索和实现循环发展模式中缺乏对于从上下游供应链的范畴来考虑和分配相关循环发展模式的要求,使得旅游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成员对于整个循环发展模式的贡献率较低,这也使得整个循环发展模式在整体功能上存在一定的欠缺;第三,旅游企业在探索和实现循环发展模式中缺乏对于旅游企业价值创造流程的具体细分,使得其循环发展模式对于价值创造的贡献率较低,不能有效地按照市场要求将相关的客户诉求和意愿有效地融入到循环发展的模式之中。

三、低碳经济下旅游企业循环发展模式的建议和对策

根据低碳经济下循环发展模式的基本内涵及其对于旅游企业的作用意义和相应要求的概述,在分析了低碳经济下旅游企业循环发展模式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加强和改善低碳经济背景下旅游企业循环发展模式的建议和对策。

第一,低碳经济背景下旅游企业循环发展模式中应该从旅游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规划和整体业务运行的角度出发,将循环发展模式的建立健全确立为旅游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然后以此为指导将符合循环发展的模式和理念贯穿于旅游企业的业务决策、战略制定和具体业务环节之中。这种战略地位和层面的确认是确保旅游企业循环发展模式得以持续推进和保障的根本,它可以使得旅游企业的循环发展模式的发展得到有效的资金资源投入保障;第二,低碳经济背景下旅游企业循环发展模式中应该根据循环发展模式的具体功能细分和要求,将之从上下游产业链成员的范畴中根据优势分析来做出具体的职能分配和工作安排,然后在供应链成员之间根据合作共赢互惠互利来达成相关机制来避免各种短期利益博弈行为。旅游企业上下游产业链成员的配合和协作是快速建立起高效的循环发展模式的组织保证;第三,低碳经济背景下旅游企业循环发展模式中应该对于旅游企业自身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流程做出具体的分析,然后将旅游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和竞争对手的情况等纳入到循环发展模式之中,以此来提升旅游企业在打造循环发展模式中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能力,从而最终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水平。

四、总结

旅游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由于其独特的产业特点和产品服务特征决定了打造循环发展模式对于提升其增长水平质量和内在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循环经济的本质是一种低碳环保可持续增长的发展模式,本文在分析了旅游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和改善旅游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建议和对策,即从旅游企业自身发展战略和整体规划的高度层次去认识和考虑,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功能细分将之从旅游企业产业链协作的角度来进行操作层面的思考和措施制定,最后要根据旅游企业的价值创造流程和价值增值环节的需要来具体修正和调整循环发展模式的具体参数和属性。

参考文献:

[1] 李伟,黄远水.基于循环经济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6)

篇4

3.杨卫丽,杨洪福.编制地名规划之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7(1)

4.陈海旺.快速城市化下的城市地名规划编制探究与实践—以惠东县为例[J].广东科技,2009(12)

5.温洪清.地名文化遗产保护[J].中国地名,2009(2)

篇5

第一,信息时代使我们的客户――旅游规划的委托方(如旅游局)越来越成熟、高明。原因有三:其一,旅游局之间的互访、交流深度增加,主管领导的出国考察频度增加,甲方的感性认识不断加深,甲方更加关注实操和规划深度;其二,互联网有力推动了新规划理论、新理念的传播,加快了委托方之间的方案交流、经验总结,使其理论水平不断提高,视野不断开阔,在无形中提高了对规划成果的期望值;其三,信息时代也使规划公司们(乙方,规划的受托方)趋于透明化,使委托方对其技术实力、人员结构一清二楚,从而能在招标、商务谈判、成果把握方面保持主动地位。

第二,信息时代使旅游规划公司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表象有二:其一,互联网使信息查询、资料索取变得更容易的同时,也促使同行之间的信息趋于对称、知识结构走向趋同,从而在无形中结束了以往那种单纯靠资料垄断、信息垄断包打天下的时代。其二,规划公司的透明化加速了同业人员的快速流动,计算机的普及更为方案之间的拷贝、抄袭提供了便利,并直接引发了一个现实问题:方案趋同。如果对同行们近3年的所有方案做一个简单的比较分析,可能会发现,其内容的近似程度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第三,在信息壁垒消除的同时,旅游规划行业正在走向市场化。其现实背景是:客户在成熟、进步,客户视野正不断开阔,客户鉴别力、期望值正不断提高;同行正不断强大,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我们如何从容应对竞争、并让客户高度认可?

其实,客户的回答已经很明确、到位。早在2004年,在笔者核心参与的《宁波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宁波市局领导就做了含蓄回答:“宁波规划的难度在于:我们既很关注理论高度,也更加注重现实可操作性,关注现实抓手”。

“大连规划很难做。因为我们已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市领导期望的是国际水准的一流规划。我们在关注前瞻性的同时,更加关注细节、关注亮点项目,尤其是要明确告诉我们近、中、远期要做什么、怎么做,要解决我们最关心的焦点问题……”,2005年,在笔者负责的大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大连市领导、旅游局领导提出了更加具象、清晰、明确的要求。换言之,委托方对中国旅游规划界提出了明确挑战:委托方期望一个战略清晰、策略明确、可操性强的,能同时涵盖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高水平规划。这个规划既要立意高、视野宽、分析透、能清晰指出区域旅游战略发展方向,同时还要能指导现实,指导旅游“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实现方案与现实的对接;既要完成通则所要求的规定动作,也要通过设计新的自选动作,加强具体项目策划含量,对重大亮点项目提出深度思考,有效解决传统规划“墙上挂、案头放、中看不中用”的问题。

篇6

1、研究背景

旅游业区域化合作发展已成为新型旅游发展思路,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2003年《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合作宣言》的签署拉开了我国首个跨省市无障碍旅游区工作的帷幕。

无障碍旅游的发展基于旅游区域化合作,通过区域旅游合作可促进各地在旅游开发、经营等方面取长补短,发挥整体优势,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保证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实现旅游交通、服务、投诉等的无障碍以及资源、市场、基础设施及品牌和信息的共享。

2、当代太行旅游新格局

2.1国家层面

2011年8月,北京、河北、河南、山西等省市共同出席了首届“上党国际旅游夏季论坛”,围绕“十二五”期间“国家太行山旅游区”建设的深入和拓展合作达成共识:

①建立与“国家太行山旅游区”合作开发相适应的权威综合协调机制;

②建立共促“国家太行山旅游区”建设的制度性合作机制;

③共同编制区域发展规划;

④共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⑤景区整合提升。

2.2省域层面

北京市在市域内推动“一核一轴、两带十二板块”的网络化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其中“两带”中的永定河生态休闲带和长城文化旅游带,“十二板块”中的海淀西山、西部山区两大板块共同引领太行北端旅游发展。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在河北省构建“一极、两城、两带、十二区”的产业空间格局中依托太行山重点构建邢台太行山旅游区。

山西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一核、三级服务体系,六大旅游板块,八条精品线路,休闲度假旅游区域,十核心景区”的大旅游格局。其中太行山水旅游线路以建成国内一流的山水观光与避暑休闲度假旅游区为目标,已成长为山西省的八条精品游线之一,更是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增长地区。

河南省重点抓住南太行的文化优势,形成品牌效应,通过规划在各地布局太行山区域游客服务中心,并与山西强化协作,构成南太行旅游网络系统。

3、山西省和顺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和顺县居于大太行山脉中段,背依山西高原,面临华北大平原,战略区位显赫,资源禀赋丰厚,旅游发展势强,故而进行全程深度旅游规划,以期培育成为大太行山的旅游新明星,晋中旅游的新增长极。从而为国务院批复的新型改革试验区探讨一条发展新路,和顺以其独特的优势和锐意进取而进行先行探索。

规划范围为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所辖5镇5乡,总面积2251km2,总人口14万。

3.1背景分析

近年来和顺县周边县市十分重视旅游业发展,太行山特色景区逐步开发,各方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形成竞争态势。因此,应通过对和顺周边各地区旅游进行竞合分析,以期减少同质化竞争,打破行政壁垒,加深合作,谋求和顺县旅游业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表1)。

表1 和顺县与周边县市旅游发展竞合分析

县市 定位 与和顺的竞合分析

和顺 牛郎织女文化之乡,消夏避暑之都

晋中 晋商文化 互补发展

晋中是晋商文化的中心,与和顺的自然风光景区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晋中旅游的蓬勃发展为和顺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高层次的平台,为和顺带来丰富的客源。

长治 山水太行、天脊上党 联合发展

资源相似度高,竞争激烈,但和顺的资源丰度和文化深度较长治更具优势。长治山水旅游的高速发展能为和顺提供宝贵的借鉴,和顺近阶段可借力长治,加强区域合作。

邢台 太行山地度假基地,邢襄文化休闲名城 联动发展

邢台具有先发优势,和顺县应该借助自身非物质文化认证地的优势,加强与邢台的合作,实现山上、山下联动发展。

太原 千年晋阳古城,区域旅游中心 借力发展

太原旅游的蓬勃发展能够为和顺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地推动作用,能够为和顺带来丰富的客源。

3.2目标定位与发展战略

3.2.1总体定位

太行山岳生态文化避暑休闲度假养生胜地

山岳生态是本底优势资源,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是特色,休闲度假养生是发展主体。夏秋季舒适的气候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是和顺旅游的发展根基,以避暑休闲度假、夏秋健身养生产品为主导,兼顾太行观光、山地运动产品,打造深度生态旅游目的地。同时,在晋冀层面,将和顺县定位为“大太行无障碍旅游线路重要节点,晋冀无障碍旅游新通道”。突出和顺在太行山旅游整体发展中的地位,强调太行无障碍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3.2.2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抓住发展机遇,培育深度体验型生态与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不同主题的深度休闲体验组团,构建集约型、高效型深度旅游产业体系,使旅游业成为促进县域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在大力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同时,构造深度体验型山岳生态文化避暑度假养生目的地,将和顺建成知名的山岳生态文化旅游名县。

2.经济目标

促进一产、融合二产、激活三产,使旅游业成为和顺现代服务业的驱动产业,带动特色畜牧业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深加工销售,进而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3.社会目标

促进和顺“山水城镇、文化城镇、园林城镇、生态城镇、宜居城镇”的构建,提升和顺乃至晋中的城市形象,提高居民休闲养生水平、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幸福指数增长。

4.环境目标

强化保护资源和环境,引入低碳旅游、生态旅游理念和技术,以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生态环境建设,营造新的旅游生产力。

5.文化目标

深入挖掘和顺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融入旅游发展的产业要素中,传承和发扬本土优秀文化,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和顺文化的品牌和知名度。

3.3空间结构

和顺旅游规划形成“一核两心两轴三片区”的开放式空间格局,即一个旅游核心、两个旅游集散亚中心、两条旅游发展轴线、三大旅游片区(表2,图1)。

表2 旅游规划空间布局结构表

一个旅游核心 以和顺县山水宜居城为旅游辐射核心和中心服务枢纽

两个旅游集散亚中心 以松烟镇为东部旅游集散亚中心

以横岭乡为西部旅游集散亚中心

两条旅游发展联动轴 利用交通主干线突破旅游交通瓶颈,连接重要景区,吸引游客

一条发展纵轴:以纵贯和顺南北的207国道为纵轴,北通昔阳,南达左权

一条发展横轴:以横穿和顺东西的S318省道董榆线为横轴,西通晋中、太原,东连邢台、邯郸

三大旅游片区 东部太行山岳奇异景观旅游片区

中部多功能山水和顺枢纽旅游片区

西部山林生态红色文化旅游片区

规划特别重视晋冀京津地区,尤其是省级中心城市对和顺旅游的辐射、拉动作用及互补效应。建设以旅游核心和发展轴线为空间布局骨架、以三大片区为重点优化项目布局以及以两个亚中心城镇为配套的和顺旅游支撑体系的基本架构系统。

图1 和顺县旅游发展空间结构图

3.4产品体系及旅游线路设计

规划提出了“相去千年·来和顺寻你——牛郎织女文化情恋产品”、“养生太行·和颜悦色——休闲度假健身养生长寿产品”等8大旅游产品体系和牛郎织女文化景区、阳曲山生态旅游景区等12个重点项目。

规划将形成:国家太行山中段游线、自驾一日游、七日度假养生游、红色旅游主题游线、山地农家乐主题游线、晋冀无障碍游线等旅游线路。

其中无障碍游线的设计至关重要。长期以来,和顺受制于经济发展,占据太行山中段巅峰,却无太行山旅游之实,而邢台一直走在和顺前列。打造晋冀无障碍游线,目的是打破行政壁垒,盘活太行旅游体系,太行山周边旅游城市联动发展。因此和顺至邢台的旅游将首先成一体化合作发展,为游客实现无障碍旅游。

石家庄为河北省会,拥有华北大平原、京广通道的地理优势和交通优势,实现区域协作,分流石家庄客流,打造和顺至石家庄的无障碍旅游对于带动和顺经济发展尤为重要。

3.5规划实施策略

从经济效益上看,区域内旅游合作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旅游资源空间禀赋上的互补、旅游活动空间上的连续性与便捷性、区域文化内涵上的相对一致性与相互吸引性,是开展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前提。

和顺的旅游发展可以同太原、石家庄、长治、阳泉、邢台、邯郸以及晋中其他县区开展无障碍区域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联动开发、合作机构组织、区域整体规划、线路产品组合、整体形象打造、联合宣传促销、信息平台构建、企业资产重组、旅游危机处理、保障体系建设、企业跨区域经营及人才开发、利益共享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优化区域资源组合,共享区域旅游资源、游客、信息、经验、利益等多方面的内容,提升区域旅游品牌吸引力、影响力,推动和顺旅游事业的健康、快速、长效发展。

同邢台开展合作,共同开发太行断裂带,以期优势互补、共享客源,争取让两地的合作成为营造晋冀无障碍旅游区的经典。

沟通与晋中其他区县、太原周边景区游线;沟通与长治、邢台等太行山的旅游线路,筑造太行山无障碍旅游区。

4、总结

旅游业是开放性程度极高的产业,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的形势下,我国旅游业面临的是全球化的竞争,无障碍旅游的推行,是全面提高我国旅游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是符合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新形势和世界旅游业运作规律的重大举措,是旅游经济健康发展的方向。

旅游业又是地域性极强的产业。从空间分布而言,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就太行山旅游发展而言,首先,从地域范围来看,太行山纵卧京、冀、晋、豫一市三省,非一家独有,任何一家对太行山的单独开发都无法形成统一的太行山旅游品牌形象,也难以实现规模效应,而空间整合则是开发太行山旅游的前提;其次,从时间上分清主次缓急,抓好重点景区建设,使景区更具开发潜力和竞争力。只有把太行山放在大地域背景下,形成省际范围的合作关系,才能更好的突出太行山旅游主题,凸显太行精神,在太行山的规划中实现多赢。

《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则顺应国家太行山旅游发展战略的影响,提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经典红色游线”的发展目标,以及突破区域间行政壁垒,实现晋冀合作申报“太行断裂带嶂石岩地貌”为“世界地质公园”;在太行山文化挖掘、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景区建设与经营等方面能够形成区域间合作,使得和顺县乃至国家层面太行山旅游向着更加科学、健康的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琼兰.对无障碍旅游的思考.[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5(4).

[2]李晋宏. 对太行山旅游主题的整合性研究——以“山西太行山”旅游分析为例.[J].山西大学学报,2004(1).

[3]郭来喜,方文雄等.《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2-2025)》.

[4]上党国际旅游夏季论坛.《国家太行山旅游区合作开发长治宣言》,2011.

篇7

二、目前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景点营销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贯彻实施,旅游经济走在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前列,诸多旅游景点发展模式得到了低碳发展模式的初步化改造,旅游产值中单位产出中碳排放含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降低。但是毕竟旅游景点发展低碳经济的时间起步相对较晚,归纳总结起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第一,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景点营销管理中由于缺乏对于旅游景点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和布局的全面解读,使得旅游景点低碳经济导向的营销管理对于其发展的战略支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贡献程度不高,由于得不到高层次的旅游景点发展战略上的确认,使得其低碳化营销管理的相关机制没有确定下来;第二,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景点营销管理中由于缺乏对于旅游景点如何设计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解决方案,使得低碳经济营销管理的思维模式得不到坚实的业务支撑,打造循环经济虽然已经成为了不少旅游景点的共识,但其落实下来还存在较大困难;第三,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景点营销管理中由于缺乏对于旅游景点管理企业自身内部低碳化营销管理的具体部署,使得内部低碳化管理水平不高,同时面向旅游消费者的低碳营销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措施不够得力。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旅游景点营销管理的建议和对策研究

篇8

前 言

随着旅游规划行业竞争态势的全面展开,旅游规划工作的不断深入,旅游规划的现实需求也相应出现了新的变化特点,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旅游规划界对传统的规划思想和经典的研究方法不断重新认识,更加重视规划是否符合当地客观实际,是否科学合理,重新规划的发展前瞻性与现实可操作性是否相统一,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要求规划的组织高效有力,规划的制订、修编周期将大大缩短,因此旅游规划的快速设计时代到来了。

旅游需求的发展变化、旅游资源的创新性开发、旅游品牌塑造与市场开拓呼唤着“创意先行、快速设计、直击要点、融入规划”。我们在旅游概念性规划中只是做了一个突破模板化的大胆尝试,要点浮出水面,也许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求能推进中国旅游规划的不断创新。

1大势研判:项目背景与资源解读

1.1研究框架

首先介绍策划背景,内含策划目的、策划范围、策划内容、策划分期、策划原则及项目开发的意义;其次进行资源解读,包括地方旅游资源解读、项目区位解读、地脉解读、文脉解读、资源评价;最后做国内外同类旅游资竞合分析。

1.2分析重点及图件说明

1.2.1策划内容

图1  规划类型分析图

1.2.2项目开发指向

一般针对三种类型旅游资源项目进行开发:(1)资源价值高、区位好、经济好及可开发空间大;发展有基础,要提升做大,项目创新、营销推广及经济业态组合等突破发展。(2)资源价值高、区位条件不好、经济差。(3)资源价值低、区位好、区位好。

1.2.3涵盖图件

包括规划范围图、区位分析图、综合现状图、旅游资源评价图、区域旅游板块图等。

1.3项目案例

以《武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资源解读部分为例。(1)绝佳区位:武威东接兰州,南靠西宁,北临银川、呼和浩特四大省会城市,西连新疆,古代是兵家必争之地,现代为商家必争之地。武威是河西走廊的东大门,兰新铁路、干武铁路、312国道贯通全境,省道308线、211线和地方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是河西走廊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最集中的地区。(2)九个绝世资源: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天祝藏族自治县;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中国普氏野马及野骆驼养殖地;中国唯一的西夏碑;中国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西北避暑胜地——凉州气候凉爽;民勤国际治沙生态聚焦点——决不让民勤变成第二个罗布泊;亚洲第一大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白塔寺。(3)七大绝妙地貌:冰川雪山:祁连山雪山;戈壁沙漠: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毛乌素沙漠;三大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高原交汇地;绿洲风光:河西走廊上最大的绿洲中心;丹霞地貌:本康丹霞地貌;峡谷风光:天祝三峡;草原森林:抓西秀龙大草原。

2主题致胜:旅游区总体定位

2.1研究框架

首先从区域旅游研判入手,着重从国际旅游、国内旅游、省域旅游来看;其次做总体定位、功能定位、市场定位;再次划分旅游产品体系;最后做旅游产品设计。

2.2分析重点及图件说明

2.2.1五大旅游产品体系

(1)自然生态游:山岳、山地、森林、峡谷、地质、水域、湿地、草原、沙漠生态游。                         

(2)人文历史游:历史、文化遗产、文物古迹;古城、古街、古镇、古村、名人游;地方文化游; 民俗文化、民俗风情、民俗体验游;宗教文化游;红色文化游;城市风光游;主题公园游;民族文化游;专题文化游(丝路、黄河游、汉江游、茶、酒、边塞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游。

(3)休闲度假游:山地度假、避暑度假;滨水度假游;温泉旅游;养生度假、保健、医疗游;乡村度假游;草原度假游;体育度假游;美食娱乐游。(4)乡村体验游:地方乡村游;乡村生态、观光农业游;乡村民俗体验游;乡村节庆游;农家乐游。(5)专题旅游产品:自驾游;商务会议游;康体健身、体育、运动游;户外运动游;探险游;修学游(摄影基地、写生、夏/冬令营);科普游;工业游;节庆旅游产品;购物旅游。

2.2.2旅游产品设计

(1)“2+8+5”模式,即早晨2小时、白天8小时、晚上5小时项目。3小时餐、6小时住,开发夜游项目。(2)“十二体验”设计:A“自然体验—观:水、花、林、山、谷;B人文体验—看:猿文化、民俗、玉文化;C温泉体验—泡:主题温泉;D养生体验—养:康体馆、疗养园;E美食体验—吃:生态餐厅;F住宿体验—住:温泉酒店、山景别墅、猿人穴居、乡居;G运动体验—动:徒步、骑车、健身、运动场地;H娱乐体验—娱:水上娱乐、演艺娱乐;I民俗体验;J购物体验;K宗教体验;L宜居体验—居。(3)旅游新业态: 由旅游发展而产生新业态变化。A旅游综合体设计B旅游文化娱乐产业C旅游景观地产D旅游文化民俗村E旅游综合服务商业街F自驾车营地G乡村国际驿站、采摘篱园、乡村酒店、养生山吧、休闲农庄、生态渔村、山水人家、民族风苑H户外运动产业等I会所经济J庄园经济

2.2.3涵盖图件

主要包括客源市场分析图。

2.3项目案例

以《龚滩旅游度假区策划方案》总体定位和形象口号部分为例。打造世界知晓、国内知名的土家文化原生态体验旅游目的地;中国土家文化的发祥地;国家级古镇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 重庆国际化山水大都市城市扩张的休闲度假承载地;建设为重庆山地民族古镇大旅游品牌;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带的核心区;宜游、宜居、宜购、宜娱、宜创、宜养、宜修、宜业的高品质旅游区,实现“山水、古镇、田园、土家文化”的精彩结合,营造诗情画意的山水古镇生态度假画卷。主题形象口号:乌江经典·醉美龚滩;辅助形象口号:龚滩一梦·情醉千年;土家风情·丹青龚滩;山水仙境·古韵龚滩

3指点江山:总体空间布局

3.1研究框架

首先介绍战略发展布局;其次规划总体布局;再次做一轴(带、廊)的规划说明;最后做分区规划说明。

篇9

0 引言

低碳旅游的提出最早是为了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在全球环境恶化的背景下,低碳发展显得尤为必要;英国的DTI在2003年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说法,而后,“低碳旅游”也逐渐出现,并在2009年的世界经济论坛报告中正式提出。发展至今,国内外专家、学者就低碳旅游、生态旅游、绿色旅游、旅游舒适度等理论持有多种观点,但似乎并无定论,现实生活的发展中低碳舒适型景区的探讨更是少之又少。

1 低碳舒适型景区的理论、概念及特征探讨

“低碳”和“舒适”似乎不可兼容,因为要想舒适旅游,那么,肯定做不到低碳,而要想实现低碳,游客舒适度则会降低。虽然低碳和舒适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但这也正是二者可以协同发展的原由所在。在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生态旅游、绿色旅游、低碳旅游、旅游舒适度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1-8],笔者认为低碳舒适型景区指的是转变原有的景区发展模式,引导旅游景区不断往低碳、舒适型景区方向发展,在低碳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其内涵具有低碳性、舒适性、协调性三大基本特征。低碳舒适型景区建设的构想为旅游景区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方式和理念,可以促进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使旅游业成为低碳经济的积极响应方式,使景区成为低碳旅游的重要载体,从而实现低碳、舒适、经济的协同发展。

2 低碳舒适型旅游景区发展状况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低碳旅游也成为认为广为讨论的话题,但在考虑游客舒适度的情况下,似乎并不乐观,就目前而言,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低碳舒适旅游发展极为缓慢,涉及低碳景区的研究也较少,而关于“低碳舒适”型景区方面的研究则更少。本研究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法,专家咨询法,得出低碳舒m型景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以广东丹霞山景区为例展开具体分析。

3 实证分析――以世界遗产丹霞山为例

3.1 低碳舒适型景区评价体系研究

考虑到大众游客的主观感受,低碳不一定舒适,同样,舒适也不一定低碳。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丹霞山低碳舒适型景区建设质量,本项目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从“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方面,在咨询旅游专家学者、景区管理人员、旅游企业负责人及旅游爱好者等的基础上,设计相关评价指标。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旅游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职业等;第二部分为游客对丹霞山景区在低碳舒适型景区建设方面进行评价,如丹霞山景区的旅游服务态度、价格等等。

3.2 调查研究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从“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方面,通过游客对丹霞山旅游景区作了简要的调查。根据调查来看,去丹霞山景区的游客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汽车或者火车,而大部分的人是自己出游;有接近一半的游客认为丹霞山景区观赏游憩价值较好,而服务态度一般,食宿价格又很高;对于景区生态环境质量(植被覆盖率、空气清新度、水源纯净度等)不同的游客持不同的观点,大部分认为生态环境质量一般;能源使用(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基础设施、食宿设备)情况、低碳化管理(一次性道具使用、道路及停车场绿化、环保厕所、垃圾处理及分类、安全措施)程度也一般;但是谈及在丹霞山旅游的过程中,是否愿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是否愿意自带旅游基本生活物品,是否愿意在景区不乱扔垃圾以及是否愿意不购买或少购买非旅游区的旅游商品等方面时,绝大部分的游客还是愿意的;此外,在调查中发现游客对低碳舒适旅游的方式是支持的,只是对低碳旅游的了解还比较少,这可能与我国当前对于低碳舒适型旅游的倡导与景区宣传工作不足密切相关。所以,综合来看,丹霞山旅游景区,在知名度上占有很大的优势,但在规划发展方式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整体的发展势头较好,但景区低碳舒适建设还需加大力度,各利益相关者应各司其职,做好规划和宣传。

4 丹霞山低碳舒适型景区发展措施

根据“十三五”期间对国内旅游业发展规划,在“旅游+”的背景下推进“景区+”的发展模式,促进大众旅游稳步发展。也就是说,在景区原有的发展基础上进行改造,通过多种方式的结合,更好地适应低碳舒适型旅游发展模式,而要想该发展模式具有现实可行性,利益相关者需要做好自己该做的工作。

4.1 政府部门

当地政府要做好丹霞山旅游景区旅游业的发展规划,要基于我国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游客的需求,转变原有落后的旅游发展理念,探索新的发展方式,优化旅游景区建设环境,出台有助于旅游景区向低碳舒适型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强“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监管,给游客营造健康的旅游环境,加大低碳旅游的宣传力度,引导游客低碳消费心理,推进丹霞山旅游景区朝着既低碳又舒适的方向迈进。

4.2 景区管理部门

实现旅游景区的低碳舒适型建设,离不开景区的管理。丹霞山旅游景区应该制定比较合理的管理方案,在尽可能达到低碳标准的前提下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旅游环境,充分利用景区资源,创新景区旅游主题,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也应注重景区生态保护,结合游客心理和“低碳舒适”理念,在景区规划中多就地取材,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4.3 旅游企业

旅游企业的类型有很多种,比如,旅游酒店,旅行社等,虽然这些企业多是以盈利为目的,但是面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大势,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保证卫生质量的前提下旅游企业尽可能提供低碳可循环的用品,在“旅游+”的发展趋势中创新“景区+”的新天地。

4.4 旅游者

游客作为低碳舒适型景区建设的直接利益相关者,也应发挥好自身的作用,树立低碳观念,积极配合景区低碳建设,转变原有奢侈的旅游观念,从内心真正接受低碳旅游的方式,在不影响正常外出旅游的情况下,用适度的舒适兼容低碳。

篇10

关键词:旅游规划;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

随着计算机行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这个“处于朝阳状态的朝阳产业”,开始与计算机有了密切的联系。各旅游企业逐渐突破传统的经营模式与手段,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开启旅游电子商务的道路。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各个学科和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旅游规划中,电脑日益取代画笔,成为旅游规划设计人员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1效果图在旅游规划设计中的作用1

在进行风景名胜区旅游总体规划设计中,一般都会涉及到土方、水景、道路、建筑、植被、人口迁移等多方面的配套工作在图纸上修改困难,表达不直观的缺点。利用计算机技术绘制的旅游规划效果图能帮助设计者更好地表达规划设计概念,检验和修改设计的缺陷, 帮助完善旅游设计方案。在旅游规划设计中, 设计者通过实地考察并经过深思熟虑, 在头脑中有了初步的轮廓, 通过计算机效果图来表现自己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计算机辅助效果图具有清晰度、仿真性、精细度高的优点, 具有多视角的模型、逼真的效果、真实的环境, 它对理解旅游规划设计方案非常直观。目前,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当中,AutoCAD、Photoshop、3DSMAX作为设计类主要应用软件在旅游规划设计效果图渲染、平面方案、三维效果或施工图设计后期处理中,以其逼真的效果、精美的图案、取得了人工设计所无法比拟的巨大效益。

2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旅游规划设计应用中的特点

利用计算机软件作为制图工具应用到旅游规划中, 可采用AutoCAD 来进行平面的建模, 而其3D 部分的功能, 大部分同行都会用3DSMAX 来代替AutoCAD 来进行三维建模, 然后进一步应用Photoshop 来进行后期的处理。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来进行旅游规划, 其优点表现在绘图精度高、制图速度快、表现内容快捷、材质效果逼真、出图质量高等。由于场地空间由三维模型描述, 透视关系由计算机精确计算完成, 并可对同一模型设定不同的观察视点, 一次形成不同视距、不同视角的透视场景, 因此能够全面地反映不同视点的旅游规划设计效果。用3DS MAX 绘制旅游规划设计图, 可一次绘制出平面、立面、轴测、鸟瞰等多套图纸。与手工绘图相比, 由于电子图形易于多次修改和重复利用, 因此为设计修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克服了手工图难于修改、不易保存及交流困难的缺陷,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节省了材料消耗。

3 旅游规划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在旅游规划当中,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常用软件包括AutoCAD、3DSMAX和Photoshop等,虽然计算机辅助设计相比人工制图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如果在制作当中不注意方法和技巧同样无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应用前应对旅游规划设计进行整体分析, 分析景区旅游规划的主体和细节, 确定旅游规划效果图要表现的主体和整体效果, 从而确定需要表现多少复杂的细节以及刻画到如何细致的程度。

3.1 旅游规划区的风景景观工程

3.1.1 旅游规划区原始资料为光栅类

方法一:在AutoCAD中矢量光栅混排,利用图案填充表达设计意图,其图像不是真彩色。

方法二:在Photoshop、CorelDRAW中利用路径等勾边处理,这种图像真彩色。

3.1.2 旅游规划区原始资料为矢量类

方法一:在AutoCAD中利用图案填充表达设计意图。这种图像不是真彩色。

方法二:在AutoCAD中绘制完成后,利用系统打印机输出图片,在Photoshop、CorelDRAW中后期处理,这种图像是真彩色。

3.2 旅游规划区的场地规划

包括水域利用、开放空间与公共绿地、旅游游憩地规划。主要分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 由于设计的细化,细节增多,更接近于概念规划,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利用主要如下:

3.2.1 平面类

在AutoCAD中绘制完成方案后,制作出将来图纸大小的边框,利用系统光栅格式打印机输出图片,地形图和设计图分别输出,分辨率应保持一致,在Photoshop中将两张图叠合.用选择工具将设计图纸的留白部分删除,建立不同的物体层,对各种设计元素细化。

3.2.2 自然景观效果图类

方法一:AutoCAD和Photoshop结合,在AutoCAD中将视图转为三维视图,用camera调整视图,合适后打印为图片格式,在Photoshop中进行背景建筑、地被景观、植物的合成。

方法二:AutoCAD、3DMAX、Photoshop单线程结合,AutoCAD制作设计方案图,在3DMAX中将其导入修改物体渲染属性,将Renderable属性打开, 将道路利用导入的线框建模,渲染出工作图。利用Photoshop中进行背景建筑、地被景观、植物的合成。

方法三:AutoCAD、3DMAX、Photoshop交叉运用,利用上述制作平面彩图方法,制作出精细的平面图,将其存为两张图,一张包含地面信息,一张包含植物布置图,将dwg图导入3dmax,将道路拉伸建模,边框拉伸为高度为0的平面,利用FFD工具将地面进行地貌处理或terrain建立微地形,将包含地面信息的图贴于边框平面上,建立相机、灯光,调整合适后渲染出图片,将边框平面材质贴图更换为植物布置图,渲染出分辨率一样的图片,在Photoshop中叠和合二者,利用道路和地物把握尺度,利用植物布置贴图渲染结果定位植物配制。可较完善的表现设计者的意图,同时分析设计的缺陷。

3.2.3人工景观效果图类

AutoCAD、3DMAX、Photoshop交叉运用,利用上述方法获得场地的自然景观设计效果图,将建筑模型、小品模型等付材质后合并到上述过程的MAX文件中,调整比例位置,调整材质、灯光,用同样的摄像机视图渲染同像素的ShadOW图片,Photoshop中将其上述图片叠合。进一步编辑处理明暗度、对比度、色调等。

3.3 旅游规划中地形地貌的再现

AutoCAD、3DMAX运用,将带有等高线的DWG图导人3DMAX,将等高线分离为单独物体,利用terain建立微地形。用草地或材质制作地形。

4旅游规划应用中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展望

在旅游规划的设计和应用中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能够更加真实地刻画出各种景观要素的色彩、质感,能够营造出极其真实的环境,还能进行精细的修改,并能通过电脑运算来进行各种复杂的后期加工,产生经济可行的特殊效果,今后旅游规划人员不论是外出考察还是在实验室进行工程设计都将与其紧密结合,无论是照片修复、语音录入还是道路规划、旅游线路策划都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形成了相结合的关系。如何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很好地与旅游规划的结合,还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淑玲. Photoshop CS2景观效果图后期表现教程[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张勇.三维软件新技术在园林效果图制作中的应用[J].陕西农业科学,2005(1):46-49.

[3]杨桂华,齐扎拉.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示范区开发研究[J].思想战线,2000(5):82-85.

篇11

一、旅游管理专业开展GIS实验课程的重要性

1.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数据的空间定位特征、空间关系处理的复杂性、海量数据管理能力。GIS的处理对象是地理数据。地理数据除属性和时间特征外,还具有空间位置特征,这是GIS区别于其他信息系统的根本特征。因此,GIS除了要处理一般的属性数据外,还要处理相应的空间位置数据和空间关系。

2.地理信息系统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旅游业所涉及的信息与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旅游景区的位置、旅游道路的信息、客源地的分布等,都属于空间数据。目前GIS在旅游业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信息的查询。通常游客在选择出游之前首先要查询旅游地的各方面信息。而GIS具有的数据采集、组织、管理等功能可以提供旅游地全面的地理区位信息。(2)旅游开发与规划。在旅游开发规划方面,GIS主要的应用有旅游资源的空间分析、旅游地发展条件分析、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旅游环境的空间分析、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中的静态与动态空间配置分析、旅游流量流向分析等。(3)旅游专题制图。随着GIS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地图也越来越成熟。和传统纸质地图相比,电子地图具有地图编辑方便、数据存储与管理方便、表达信息多样、成本低等优点。因此,GIS技术应经被用于旅游专题地图的制作。

二、实验内容设计

1.基础性实验。基础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悉GIS软件的界面、基本功能,了解软件的基本操作、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与处理,掌握空间数据的分析与应用方法。实验内容主要包括熟悉基本功能模块、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空间信息查询、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编辑、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表达、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网络分析等内容。

2.综合性实验。主要是在学生掌握GIS基本功能、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的知识来分析解决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制作某区域的旅游资源分布图;景点的可视域分析;确定旅游区的保护范围;为景区周边的宾馆、饭店等设施布局;景点之间最短路径分析。这几个实验都是旅游管理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涉及到了地图学、旅游规划原理等相关理论背景,并且涵盖了大部分GIS空间分析功能。

3.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综合多门学科的知识,充分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地区景区之间的网络拓扑关系,设计一日游路线;分析某地区的旅游环境,对旅游环境进行评价,并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对该地区旅游的影响。通过实验,锻炼学生运用GIS工具来解决相对较为复杂的专业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验教学内容的实施需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实验内容,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既注重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又兼顾能力发展的协调性、系统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学生自我训练为主,教师引导为辅。GIS实验教学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了解实验背景、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开始,通过实验教学,能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在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学习阶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自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方案。

2.以案例教学为主。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通过一个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案例,了解GIS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掌握GIS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方法。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应根据实验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进行选择。案例教学方法能够将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知识与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注重课后训练。实验报告的撰写一般在课后完成,要求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提交。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背景、原理、实验目的、数据、操作步骤、实验结果等。其中,实验操作过程要求既有文字,又有截图,力求将其操作过程表达清楚完整,同时防止学生之间的相互拷贝;实验结果要求文字与图表相结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最终解决问题。通过课后实验报告的撰写,可以促进学生自主训练、探索创新的能力,

4.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考核评价的方式可以采取“平时成绩+操作技能+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实验考核标准。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学生考勤、课堂表现等。操作技能主要指通过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检验实验的完成情况,包括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否合理、操作步骤是否正确、实验结果正确与否、图表的表示是否准确完整、是否拷贝等。通过多层次的考核标准,综合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

四、总结与展望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掌握GIS技术是非常必要的。旅游管理专业GIS实验教学的内容应紧密结合本专业理论原理,合理选择实验案例,运用恰当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方式,同时注重学生的课后训练,制定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汤国安,刘学军,闾国年等.地理信息系统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