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生态农业智能化

生态农业智能化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14 09:44:2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生态农业智能化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生态农业智能化

篇1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发展,农业发展也逐步地由原来的靠天吃饭走上了生态化的道路,但在大多数地方,农民收入低下的问题日益突出,逐步发展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挡路石。从我国80年代初提出把生态农业作为现代化农业的新模式到现在已经有30多年了,经过这些年的不断探索和研究,我国生态农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资源基础都有很大的差异性,导致我国温室发展的不均衡、温室的种类繁多、规模大小不一,一些地区已发展到采用高科技,占地上万平方千米的现代化生态温室,而一些地区仍旧采用普通的小型塑料大棚温室。

1.温室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20世纪50年代末,现代温室控制技术实现了快速稳定的发展,现代设施水平逐步提高,一些发达国家正在在实现半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向着智能自动化控制方向发展。近几年,发达国家逐步实现了自动化水平高、自动监测、数据采集和集中控制系统等下位机与计算机软件、各种力控软件组合起来的上位机位一体的集中控制系统。温室技术研究的最重要的是复杂多变环境的温室控制研究。主要包括: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的控制:环境因素的主要内容是温、湿度的自动调节控制,灌水量、排水系统的自动调节,CO2浓度的自动调节,NH3等有毒气体与O2之间的通风换气自动调节等。

2.系统控制原理

整个新系统设计的最大亮点是将新能源与现代生态农业相结合。实现了能源并网与新能源交替,减少了环境的破坏资源浪费。

2.1 在整个系统中引入了风能与太阳能等自然资源

由于在某些地方会出现断电的情况,在系统中加入新能源,可以有效地避免这样的情况,以保证整个系统始终保持在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其次,在新能源方面,可以有效地减少市电等资源的使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许多资源的浪费,也降低了成本,实现了绿色低碳环保的社会理念。

2.2 在整个系统能够良性的运行的情况下加入了沼气控制系统

利用动物排泄物、植物废弃物等作为原材料进行沼气发酵,利用沼气作为新的资源,用来发电照明等一些小型用电器的日常供给和使用。沼渣用来作为新的肥料来处理,沼液用来作为滴灌肥料给植物进行滴灌。沼液有很多的杀菌作用,对植物的生长也有很好的有益作用。

2.3 清理系统的设计

在整个产品设计中,清理系统占有很多比重,如果设计不好,会造成动物很容易生病等很多负面影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在考虑到温室棚的特点的情况下,包括动物排泄物中产生的一些有害气体的情况,清理系统采用有害气体浓度作为清理排泄物的一个基点,这样有效地解决了排泄物过多没有及时清理或者有害气体浓度过高造成对动物的生长的影响。

2.4 LOGO!时钟设置

在光照强度与温度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的过程中,利用LOGO!中含有实时时钟模块,能够执行“设置时钟”命令。时钟设置的操作步骤如下:

(1)进入“主菜单”或者“参数赋值”菜单,通过或键选择“设置”,按OK键。

(2)进入“设置”菜单,选择“时钟”,按OK键。

(3)进入“时钟”菜单,通过或键选择“设置时钟”,按OK键。

(4)通过或键设置新的时间和日期,通过左右键移动光标,设置完毕,按OK键。

同时,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影响,绝大多数地区的日照时间不均匀,为了更好的工作,有必要对夏令时钟和冬令时钟进行转换,若启用欧洲(EU)夏令时钟和冬令时钟转换,LOGO!控制器可以自动转换欧洲夏令时钟和冬令时钟。夏令时钟和冬令时钟的操作步骤如下:

(1)进入“主菜单”或“参数赋值菜单”,通过或键设置“选择”,按OK键。

(2)进入“设置”菜单,选择“时钟”,按OK键。

(3)进入“时钟”菜单,通过或键选择“冬/夏令时”,按OK键。

(4)进入“冬/夏令时转换”菜单,通过或键选择“EU”,按OK键。

(5)通过或选择“开”或“关”。设定完毕,按OK键。

通过时钟设置与夏/冬令时钟的转换,这样可以自动地根据季节的不同自动转换设定值,减少了人为的去修改的次数,也可以根据白天与晚上的气温等很多条件的不同来自行调节设定值范围。

3.自动控制方案设计

在LOGO!控制的过程中,还需设置手动、自动、这两个功能按钮。而在对系统控制中,可能出现系统出现故障的情况,所以需要对其分配一定的报警输出。假如当室内温度达到设定范围的上限时,延时2s后如果控制系统没有做出相应的信号动作,这时报警铃声响起,先切换到手动控制并且应及时的检查处理控制系统。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性。通过对被控系统动作实现部件的具体分析,了解到系统被控系统输入与输出点数的具体要求见表1。

4.系统说明与展望

本系统是基于LOGO!立体式温室生态农业控制系统,通过LOGO!与传感器等相应的通信模块之间的信息传输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在现代化时代,社会发展需要,人力资源难以替代的情况下,自动化控制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节约人力,提高生产效率与自动化程度,有效地降低风险与投入。对环境的污染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实现了可循环的发展。从当前来看,这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是一项新的突破,打破传统的种植方式,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从长远来看,技术的突破,带领了新的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与发展机会,带领农业发展向更加智能化、生态化,更加环保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农业大国,利用新的种植模式,可以克服很多环境问题,促进农业智能化的发展,不论是在现在还是未来,温室控制将会逐步地替代现在的农业生产模式,温室的智能化也将逐步地慢慢提升。多重模式的发展必会成为发展趋势,节约资源的同时,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给农民创造了更多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吴强.温室大棚监测控制系统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5.

[2]王东.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温室环境智能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篇2

旋耕机是与拖拉机配套完成耕作的农业机械,其具有碎土能力强、耕作完后地表平坦等优势,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旋耕机在此作业下能使土壤细碎,土肥掺合均匀,地面平整,满足旱地播种或水田栽插的要求,有利于争取农业生产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这项技术多用于开垦灌木地、沼泽地和草荒地。

1.2联合耕作机械的应用

联合耕作机是多种农业机械组合而成的,能够一次完成耕地、整地等多种农业生产作业,能够减少机械在田间的来回次数,简化农业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争取农时,及时进行播种或栽种。

2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新技术得到全面发展,现有的成果并不是完全不变的,科学技术总在不断更新换代,因此,农业机械的新技术发展将充满希望。

2.1智能化、自动化

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随着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其在农业机械方面的应用也将成为必然。实现农业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生产,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与农民工作量,为开辟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条件。要推动智能化、自动化生产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就必须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自主创新,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和发现,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自动化。

2.2绿色化产业道路

构建绿色环保型社会是当今我国积极倡导的社会理念,它可以促使现代化建设逐步向绿色化产业道路迈进。农业作为我国第一大产业,实现其绿色化产业发展势在必行。因此,建立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化基地,倡导绿色农业,使用先进的、节能型的、低能耗的农业设备,是推动农业绿色化、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手段。节能型农业机械设备顺应了市场发展的需求,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企业要以市场发展为导向,大力发展节能型农业机械设备,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实际情况,确保市场需求与市场供应统一协调发展,在实践活动中推动农业绿色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2.3提高创新意识,不断研发新技术和新机械

现代化建设以创新理念为基础,不断提高人文、技术、教育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提高创新意识,加快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政府要积极配合,鼓励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这样有利于加强农业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在政府和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引导企业加大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和研发力度,改善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把实现机械化、产业化、规模化、技术化作为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逐步将现代化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以及科技创新能力应用于农业发展中。

篇3

经过十年的建设,园区已累计投资约21亿元用于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园区的环境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崭新而文明的、宜于生产与生活的新型城区已显现出其雏形。其间,新增道路近28.53公里,新增绿化面积55公顷,新铺设各类市政管网达96.99公里,实现了水、电、气、路、通讯、排污、雨水等八通,保证了园区健康快速发展。

自2003年起,园区确立了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加工农业和市场农业为主的“四型农业”发展定位,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市场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因此而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位于核心A区内的中国(重庆)国际食品工业城是重庆市人民政府的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已纳入“重庆市十一五规划”和“重庆市渝北区十一五规划”。2006年4月,“中国(重庆)国际食品工业城”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正式授牌。项目规划面积约4.8平方公里,工程建设已于2005年启动,计划投资66亿元。规划建设中的“中国(重庆)国际食品工业城”既注重对高新技术农业成果的“孵化”作用,又把加工农业作为产业主导,大力发展乳制品、肉制品、果蔬制品、薯类制品、调味品、休闲保健食品、航空食品等产业族群。通过引进、消化、创新,最大程度整合重庆食品工业,推动我市食品工业向更高水平迈进,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已经逐步形成了极具影响力的食品产业基地。

园区的核心B区建设有面积达600多公顷的“万亩花卉生态园”,积极推进生态农业的示范。乡村文明、亲善自然、绿色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已经在此显露雏形。

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园区核心C区,位于渝北区龙兴镇境内,总体规划面积2500.81公顷。主要规划功能包括高新生态农业区和农副产品加工贸易区,以及由相关产业衍生的商业服务、生活居住、行政办公、生态绿化等其他功能。

自2001年9月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来,园区相继完成了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领域的第一、二、三轮项目的实施,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肯定和嘉许。园区建立了重庆智能农业信息网,完善了36个示范基地和17个电脑农业工作站,建立了6个农业专家大院,覆盖面包括主城周边和三峡库区部分区县,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供了科技支撑。自主研发的生猪、油菜、黄瓜、奶牛、马铃薯、辣椒等9个农业专家系统,获得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篇4

关键词:未来农业、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一、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面对现代的中国农业机械化,不仅要把中国的市场要牢牢把握还要放眼世界走出国门,还要把各种的高科技技术利用在农业机械化上,进行多元化发展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要利用好信息和网络技术革命更好的学习世界各地区的人们的革命技术,加强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按市场规律运作,抓住机遇,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2]

二、中国农业的开发趋势

2.1、从“ 平面式” 向“立体式”发展

利用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进行合理组装、精细配套,组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优生产系统。

2.2、从“自然式”向“设施式”发展

如根据农作物的特点,设置高度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全套先进的输送营养液系统及配套的系列设备,以实现集约化、工厂化生产体系。

2.3、从“农场式”向“公园式”发展

到21世纪,由于田地日益珍贵,发展与人类健康相协调的和谐的生态环境,形成“环保农业”尤显重要。一些农业专家将会精心设计, 把农场式农业生产改造一座座农业公园,集农业种植、绿化环境、观光旅游等为一体,劳动也将成为赏心悦目的一项愉快的工作。[1]

2.4、从“ 机械化 ” 向“ 电脑自控化”发展

农业机械化给现代化农业带来了很大的生产活力,尤其是在解决体力劳动上起重要作用。而电子计算机智能化管理系统在农业上应用,将使农业现代化管理更上新台阶。

2.5、从“化学化”向“生物化”发展

现代农业已普遍施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和各种植物激素,这虽然有效增加了农作物产量,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公害,中国的未业农业,将进人一个崭新的生物化的绿色、洁净的农业时代。[3]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之形势下,我们必须研究农业现代化之发展趋势,扬长避短,在做好基础工作之前提下,创造条件,大力发展智力农业、精细农业、信息农业、生态农业等,从而使我国农业尽快走上现代化之道路,因此,我心目中的未来农业拥有高度科技化、制度化、智能化的生产运作方式。

参考文献:

篇5

作者:季光照 乌春华

农场重点发展了以奶牛为主的“围山牧业”,全场11000头奶牛全部按照“工厂化饲养、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协会化管理”模式入住奶牛公寓,并创办了首家托牛所,其成功经验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节目中进行宣传报道。另外,大力发展以山缘溜达鸡为主的特色养殖,使农场成为北安管理局第一畜牧大场。充分发挥城镇优势。按照总局“抓城强工带农”的统筹发展战略,农场利用国家棚户区改造、危房改造及撤队复垦等政策,建立宜居城镇布局体系,全面实施“七通一美化”民生工程,目前全场40余栋住宅楼建设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部完成。新建成的巴黎商业街与正在建设中的荷兰城住宅遥相呼应,增添了城镇建设的欧洲风格与特色。城镇建设的日新月异以及现有的区位优势、独特的农业资源与自然生态景观优势,为农场今后致力于开发生态创意旅游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准确定位加快融入农场经济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农场将大力实施创意农业发展战略,迅速提升观光、休闲、旅游、体验、科普教育等功能,加速将各类农业资源融合转化为观光旅游市场优势和观光旅游经济优势,推动农场观光旅游产业上质量、上水平、上档次、上规模。发展理念与定位。农场将突出“生态、低碳、循环”的绿色理念,充分发挥农场垦区林业经济示范场优势、北大荒柳编业开拓国际市场优势、生态农业与生态自然景观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以“生态农业、生态畜牧业、生态林业、生态工业、生态城镇、生态自然景观”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农业项目,将农场打造成为垦区三次产业融合的现代化大农业旅游示范基地,促进现代观光农业发展。发展格局。

依托五大连池旅游名镇建设,充分利用和延伸北安、五大连池等旅游客源,构架起北安、五大连池与农场之间的旅游信息、交通与旅游资源互补通道,构建北大荒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体验、生态农业观光、生态景观旅游、生态森林城镇度假”四大观光旅游功能发展格局。发展目标。将农场发展成为全垦区生态创意农业旅游示范观光强场,建设绿色农业多功能发展,生态环境与自然景观优美,大农业、大柳编业与大旅游业“三业繁荣”,职工群众富裕的长水河生态创意农业旅游观光区。到2015年,“三业”观光旅游增加总值接近3亿元,旅游客源数量达到5~1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约达到2500万元~3000万元,“三业”观光旅游总收入年均总增长速度为25%~30%;农场实现生产总值约10亿元左右,实现利润总额3.8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8~3.0万元;农场旅游农业总收入可达1.04亿元(按世界旅行与旅游理事会WTTC公布的乘数效应测算)。融合创新强力打造生态旅游农业强场在垦区构建绿色农业体系、推进绿色农业功能多元化与北安管局建设绿色有机农业核心示范区的大背景下,农场将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创意农业、旅游农业等现代农业复合一体化载体,大力推进“三带、三业、八区”建设,培植旅游名镇新亮点,把农场建设成为垦区生态创意农业旅游示范观光强场。打造“三带”亮点。一是打造“北大荒生态森林文化长廊景观带”。

在二井子至农场45公里主干公路两侧栽植杞柳、白桦、云杉、灌木等树种,树立宣传牌宣传北大荒精神,建设绿色文化景观长廊。二是打造“现代化大农业生态作物景观带”。在第二、五管理区建设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观光化且具有特、优、稀、新和无公害、绿色、有机的农作物景观带。三是打造“长水河生态漂流体验带”。利用南北河资源,在南北河建设一条由南向北绵蜒15公里的漂流体验带。推进“三业”发展。一是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加快构建绿色农业体系,大力推进农业智能化、低碳化、功能多元化。按照绿色有机农业核心示范区要求,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追溯体系,为生态观光旅游农业发展提供原料供给。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生态畜牧业,建设千头奶牛集中饲养观光展示区,推广托牛所养殖管理模式,发展特色养殖场与生态养殖场,为观光旅游农业发展特色餐饮提供绿色有机畜产品。以生态林业建设为重点,继续做大做强林业经济示范场,推进生态林建设与完善苗木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杞柳种植和“三林”经济,为推进生态森林城镇观光旅游提供生态林业物质基础。二是推进柳编产业化发展。继续做强做大柳编产业,在占领国际高端市场的态势下,积极开拓国内中低端市场,将其打造成为农场骨干支撑产业和立城主业,建立集“种植、加工、成品、工艺品展览”等于一体的工业观光示范点,使其成为吸引旅游客源的北大荒柳编文化展示区,建立北大荒柳编文化旅游节。继续做强做大农场食品工业骨干区,大力发展旅游绿色有机食品与旅游纪念品。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型现代工业园区,建设北大荒工业观光旅游示范点。三是推进观光旅游业发展。依托农场城镇建设,积极发展物流、交通、通信、宾馆、餐饮、文化艺术、娱乐休闲、农业节庆等基础性旅游服务业,繁荣农场以城镇为主要载体的旅游经济。

强化“八区”建设。一是建设现代农业示范观光区。重点发展智能化温室大棚,展示现代化大农业生态农业景观带;建设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拓展延伸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农耕文化教育、采摘体验、养生保健等绿色农业功能多元化。二是建设奶牛饲养中心示范观光区。建设千头奶牛集中饲养观光小区,建封闭瞭望观测台(塔台)或采用现场视频播放方式让游人参观。三是建设绿化苗木生产示范观光区。在农场第二管理区建设10公顷集生产、科研、示范、观光、游览、教育功能为一体的苗木花卉展示区、绿色苗木花卉观光区。四是建设林业经济生产示范观光区。发展森林回归休闲、大棚提子采摘、“名人林”与“非名人林”公益性植绿及水库垂钓等活动,建设绿色森林度假、旅游观光区。五是建设现代工业示范观光区。继续做强做大农场四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长水河”、“兴安岭”、“浓波”、“北大荒”等一批名特优产品。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旅游食品、柳编工艺品与纪念品,重点发展现代工业园区,创建低碳循环工业观光示范区。六是建设欧式生态森林城镇旅游度假区。主要建设西桥水库、卧虎山植物园、凤凰岭松林、巴黎商业街、文化广场、龙潭公园、荷兰城、柳编展厅、工业园区等城镇旅游观光主要景区。七是建设湿地景观旅游休闲区。对现有生态湿地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生态湿地休闲景观,对游客进行生态与环保教育。八是建设南北河休闲旅游度假区。完善一河口、二河口、三道湾等南北河旅游景点公路、沙石路、土路等道路建设,以及餐饮、临时性休息帐篷、木屋和娱乐活动场所等基础性设施建设。

篇6

1.农业机械自动化在当前农村建设中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国社会的和谐是离不开农村社会和谐的,从目前形势来看,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能够很好的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缓解农村社会的矛盾,有效减少农村的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大力推进农业机械自动化,能够很好的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拉动整个经济的增长,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农业机械的种类分析

一般来讲,农业机械主要包括动力机和与之配套的农机具。两者主要以牵引、悬挂或者半悬挂的方式相连接;或者是制造成一个整体,例如谷物联合收获机、玉米联合收获机等等。拖拉机假如离开了农机具,那么就不能够在农业生产过程当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农机具假如离开拖拉机等配套动力机,那么将不能够有所作为。经过以上的分析,农用拖拉机和农机具的设计、制造、维修和运用一定要依照农业的具体生产进行,不能够进行分割。农机具和备有动力机的联合作业机种类非常多,一般称其为农业机械,即狭义的农业机械。主要包括:土壤耕作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播种、施肥机械;收获脱粒、精选机械;植物保护机械;农产品精加工机械;畜牧和饲养机械;装卸运输机械;加工及其冷藏运输机械等等。同时,还包括了农用汽车和飞机等。

3.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及应用分析

3.1已有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置

3.1.1应用于拖拉机

现如今,农业拖拉机已经广泛应用了机械油压式三点联结的位调节和力调节装置,又开始开发更加完善的电子油压式联结装置。

3.1.2应用于施肥播种机

依照机械的行驶速度及其检测种子粒数来确定播种量是否真正符合要求的装置,及其将马铃薯种子割成瓣后进行播种的装置等。

3.1.3应用于谷物干燥机

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能够很好的维持热风湿度装置停电或者干燥机过热引发的火灾时,自动掐断燃料供给的装置。

3.2微灌自动控制技术

一般来讲,在微灌领域,我国已经研制出了微喷灌设备、孔口滴头、折射式和旋转式微喷头、过滤器和进排气阀等装备,建立了一些试验示范基地。在一些地区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灌溉系统,能够长时间进行自动启闭水泵从而灌溉。以上这种系统应用了灌水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雨量传感器。

3.3自动控制技术应用在精准农业中

一般来讲,精准农业主要是以传统农业及其机械设备作为基础,应用高新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精准农业要比传统的农业技术先进,主要表现在应用了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能够很好的实现农业的定位、定时、定量等,因为农业管理区管理点比较分散,所以应用传统的方法对于数据和信息进行采集时往往比较慢,精度也较差。将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应用现代方法进行管理是非常有意义的,比如在灌水、泵站等方面真正实现了自动化监控,农业自动化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精细化设施主要是以温室为主的自动化装置,能够很好的降低成本,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这也能够很好的利用农业资源,保护农业环境,是发展持续农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我国农业现代化方面已经开始应用,但是在设施农业当中仍然处于一个起步阶段,需要强化该领域的研究及其应用。

4.推动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措施研究

农业机械自动化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面临着一些困难,需要不断进行改进,这是不容置疑的。根据当前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下文对推动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措施进行研究。

4.1自动化模式选择

应该依照当前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以提高作业精度、效率、节约能源、提高安全性作为标准,正确的评价不同自动化模式在此方面的效果,科学合理的选择自动化模式,不断推进自动化的进程。

4.2传感器及控制系统开发

在开发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装置过程中遇到的较大困难就是在农业生产及其加工过程当中,没有一个较为准确、迅速、非破坏性的传感器,因此,需要研究开发在自然环境之下能够更加准确的检测这些活动的传感器装置,特别是对于能够从田间或培养皿中检测作物生长发育的传感器的开发,它的开发对于作物生长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比较分析从传感器所得数据及其控制参数之间的关系,逐渐开发出相应参数控制装置,这也是非常必要的。

4.3提高耐久性和可靠性

与其他的行业相比较,农业机械通常都是工作在较为恶劣的环境当中,对其进行后续服务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产品的耐久性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对于一些自动化装置,因为应用到了一些半导体集成电路等电子化的产品,因此提高产品的耐久性和可靠性显得非常的重要。

4.4认识的转换

篇7

1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已出现了很多新型信息技术,包括云计算、物联网、新一代互联网等,且这些均已在世界各地得到非常广泛的运用和发展,因此,目前世界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就是建设智慧城市,其主要特征为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对于智慧城市,世界各地的研究组织机构、专家们对其的解释和认识都是不一样的,大致可以将其总结为3大类,即:整体发展类,主要强调智慧城市使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模式,也也是当下社会对智慧城市定义的主要认识;运用类,将技术作为主要支撑,以对城市发展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技术类,主要从技术发展角度,对智慧城市的特征进行描述。智慧城市和传统城市运行模式比较,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服务更为便捷在政府行政进行审批过程中,网上办事,将成为主要手段,市民即便不出门,也能办理大多数事项。对于市民看病困难的问题,通过采用智慧医疗,有助于该问题的解决,而多数市民自身电子健康档案的建成也会实现。2)城市管理更为科学城市基础设施,包括煤气管道、交通、电网、水网等,通过采用智慧城市模式,能够高效、智能管理城市基础设施,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使其变得更为精细化。3)经济运行会变得更为高效选用智慧城市模式,能够有效推广各种制造业生产方式,如柔性制造、敏捷制造等,能够有效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在贸易行业中,电子商务是主要手段,进而能够大力发展物流信息服务、企业营销,有效降低物流运输成本。4)有助于产业结构的高端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5)人居环境将会变得更为友好智慧城市能有效完善环境感知监控体系,有效提高环境的监管力度,同时居民生活环境也会得到进一步完善。

2智慧城市的实践和探索

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我国政府对其给予了高度关注,中国智慧城市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以成立,同时,中国智慧城市技术框架也已经成型。现阶段,我国相关部门正在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意见。而我国很多地方性城市也对智慧城市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并制定了相关规划方案,以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城市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的提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我国一些城市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政府性规范文件。另外我国相关文件已经针对智慧城市的建设,制定了相关的智慧城市规划方案,我国政府现已和113个城市签订了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其中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经济圈和东部经济发达区域。

3智慧城市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且越来越普及化,有效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社会的不断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有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促使城市的转型,城市管理由粗放型逐渐转变为精细化,由经验型逐渐转变为智能化,促进生态城市的发展,能够使多维度城市发展难题得到有效缓解,包括城市安全、环境保护、交通管理、人口发展、民生改善等。

3.1转变城市发展观念

从全球角度来看,智慧城市是一种新型城市发展观念,通过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云计算、物联网、宽带信息网、大数据等,有效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包括由以速度为重点转变为以效率为重点、由以规模为重点转变为以质量为重点、以物质为重点转变为以人本为重点等,实现对粗放型城市发展观念的进一步精细化。要想快速促进城市的发展,使城市发展提升到更高层次,建设智慧城市是非常重要的。

3.2推动城市治理模式转型

在过去,我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主要采用经验型、粗放型的城市治理模式,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城市治理模式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在这种情形下,为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发展,采用智慧城市发展模式是必然趋势,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能够使城市基础设施变得更为智能化,城市集聚辐射功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通过运用高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有助于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快速转变。通过对电子政府的建设,能够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使其变得更为智能化,促进智能生活环境的营造。

3.3加强城市转型发展动力

目前,我国城市发展模式尚未实现真正的转变,即由通过加大对物质资源的消耗,转变为通过运用科技技术,提高劳动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城市管理的创新性,以实现城市的快速发展。对此,我国政府应建设智慧城市,提高城市转型的发展动力,主要原因为:第一,建设智慧城市,能够突出存量优化,有效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革和升级,有助于产品生产效率的提高;第二,发展增量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能够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促进社会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

3.4推动机制、制度的创新

除了要对运用创新、技术创新进行推动外,智慧城市建设还应注重对机制、制度的创新,要想使智慧城市正常运行得到有效保障,必须要构建和智慧城市相适应的机制和制度。

4智慧城市的建设对策

4.1推动智慧产业

(1)在多个领域中,如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等,应充分引用信息技术,对智能产品、智能装备进行大力发展,提高制造业的智能化,对于各种服务业,如销售服务业、物流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应大力指引它们在智能化方面的不断改造;(2)运用各种人文资源,对人才优势、科技优势进行充分发挥,通过对高新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经济产业,对于一些新产业,其发展基础为知识和数据,应进行大力培育和发展,对各种高端产业,如网络文化产业、信息服务业、信息产业等大力发展,对其他产业的发展也给予大力支持,包括计算机产业、微能源产业、集成电路产业等。对都市生态农业进行大力发展,提高都市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对农业信息服务不断进行普及。

4.2建设智慧设施

将重点信息技术的运用作为主要突破口,将多网融合作为重要基础,包括广播电视网、通信网、互联网等,对各种智能型基础设施进行积极构建。对下一代互联网建设进行统筹和推进。无线城市体系,包括宽带无线接入网、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对此,我国应提高无线城市体系的建设速度。对于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光纤到户,我国应提高它们的推进速度,建立数字家庭宽带网络环境。对各种物联网运用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大力建设,对宽带移动无线网络、新一代互联网络进行构建,将感知神经网络建立在一些重要领域中,进一步巩固枢纽型城市信息港的地位。

4.3推广智慧技术

对智能化服务领域、运用领域不断进行拓展,对有关配套设施、运用平台不断健全和完善,使城市在不同领域中的智能化得到有效推进,包括公共服务领域、行政运行领域、基础设施领域等。对各种领域的信息技术运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不断进行完善,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暴露信用管理、物流服务、安全认证等。提高智慧生活的普及化,在各种关键民生领域中,建立智能化公共服务体系,包括社保领域、医疗领域、教育领域等,使生活环境变得更为健康、公平、方便等。将构建“智慧政府”作为主要目标,对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的建设不断进行完善,推进城市规划智能化,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管理智能化等,减小建设公共安全监控体系、智能化业务处理、智能化城市管理等体系,对政府内部运行网络化进行大力推行,对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的建设不断进行完善。

4.4培育智慧人才

对高级信息技术人才、商业应用经营管理及网络设施人才进行大力培养,实施智慧人才集聚工程。通过对专项基金的设立,在我国高校培养智慧城市人才时,应给予有效指导,在职业技术学校培养信息技术高技能人才时,应给予大力支持,对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精通的复合型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开展智慧技术教育宣传工程和各种形式的信息化普及教育,不断提高市民的科技素养、智慧技术运用能力,不断提高人们对智慧城市建设参与的积极性。

篇8

据统计部门调查研究,将来5年我国农产品电商交易额、涉外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农产品移动商务交易额分别将占农产品交易额的5%、1%、2%。同时,“互联网+”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新型销售平台等多个方面也有了初步起色。

我国“互联网+生态农业”观念提出较晚、起步落后,商业发展模式仍不成熟。第一,我国部分农村网络基础不足,计算机普及力度不强,水平不高,应用能力较低;第二,我国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处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水平,专业水平的局限使引进新技术受到阻碍;第三,生态农业互联网很难得到充足的资金保证,互联网的运作和经营所需资金缺乏。

总体而言,我国的农业总体结构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农业的整体经济效益较低。

1.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产品的流行

至2015年12月为止,中国网民总数已接近6.9亿,全年网民增长了3951万人,互联网普及率在全国已过半。同时移动网络应运而生,移动设备已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科技产品之一,智能手机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方式。

除了传统消费、娱乐之外,移动金融和移动医疗等移动客户应用也为用户的上网需求开辟了新的领域,推进着人们消费形式的互联网化。

2.“互联网+”向农村、农业的渗透

我国“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在“十三五”期间推进农业信息化,“互联网+”在农业生产方面,使农作物生长情况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越来越多,带动传统农业向精准化农业快速转变。

“互联网+”对农村农业的渗透还体现在物流方面,电子商务的出现也带动了一部分农民成为电商,由传统的生产定消费,转为消费定生产,同时也使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更加丰富多样。

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渗透作用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质量水平和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3.产业呈现互联网化

一方面现代生态农业在“互联网+”的作用下,也开始引用O2O这种新型的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农产品消费者在线支付购买现实商品,生产者提供线下基地、公司和线下服务。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可以获取更丰富更全面的农产品的生产和价格等信息;对于农产品生产资料供给方或者农资服务商有更大的宣传平台来吸引更多的顾客,同样可以节省成本。另一方面现代生态农业在“互联网+”模式下,正在为农村的金融机构带来新的机遇。一是加速了农业经营主体的分化,促使传统农业向小型的精准化农业发展,结合互联网开展网上直销或者线下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前者离不开银行卡和结算业务,后者加速了多种金融终端服务。

1.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

智慧农业:在传统农业中运用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而对农作物进行科学的检测和管理,有效地解决农产品生长中出现的问题,为农业生产提供智能化决策的现代化农业。智慧农业是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到农业可视化远程管理的一种高级农业管理模式。

2.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目前我国“互联网+生态农业”的主要代表形式是农村电子商务。与传统农业的营销模式相比,互联网可以令农户和消费者充分共享供求信息,线上直接交易降低了简化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帮助农产品信息在消费者和农户间更加对称。电子商务的流行最终使农产品交易快捷简便,交易成本降低,农户劳动生产率随之提升。

3.完善现代农业产业链

农业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农业产业链的流程悄然改变,互联网思维能有效地帮助解决农业产业链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互联网正全方面,全过程地影响改造着农业,包括农产品的生产,分配、销售等环节,在确保农产品品质的情况下,最终将生态农业的各个环节联合打通,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这也是现代生态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在互联网逐渐改造传统产业的今天,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完整农业产业链,是现今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篇9

中图分类号:F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1-0099-02

常德市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之一,如何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推进,产业竞争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同步提升,是当前常德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放眼国内外,许多大江大河流域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凭借其独有的资源禀赋条件发展成了产业密集带,进而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河湖流域的不少城市也在这一过程中迅速崛起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开发和保护模式。对河湖区城市的开发模式进行系统剖析,能很好地为常德市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提供经验借鉴。

一、国外河湖流域城市建设的经验借鉴

(一)北美五大湖

北美五大湖地跨美国和加拿大两国,拥有优越的水资源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沿五大湖周边,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等市形成了沿岸城市群,其开发经验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区域协调合作。为了更好地保o和开发五大湖,美国联邦政府2004年成立了五大湖区域性合作特别工作组,负责管理五大湖治理开发问题。此外,为方便湖区各市州开展分工协作,美加两国成立了国际组织、联邦组织和民间组织组成的多层次的五大湖治理和开发机构,大大提高了各市州就流域问题展开讨论的效率。

2.构建现代立体交通体系。现代立体交通体系是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条件,也是传递辐射带动作用的主渠道。以芝加哥为例,它不仅是美国的水上交通中心,同时也是美国的铁路中心、航空枢纽,公路、铁路呈放射状向四周伸展,形成了发达完善的交通体系,很好地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3.以优势主导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各市州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以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协调推进。

(二)日本琵琶湖

琵琶湖位于日本滋贺县,临近日本古都京都、奈良,以及日本经济重镇名古屋和大阪,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凭借良好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琵琶湖流域一直以来都是日本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其开发经验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因地制宜探索特色发展模式。以位于琵琶湖东岸的长浜城、近江八幡和彦根城为例,三市同为琵琶湖畔的“城下町”(即古代日本以王侯居住的城郭为中心所形成的城市),资源条件和发展基础基本一致,但却在过去几十年中因势利导形成了三种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长浜城制造业相对发达,以机织产业为支柱产业;近江八幡以商业流通和商品贸易为主,形成“商社”集团;彦根城保留了“城下町”构成精髓,继承传统文化,成为日本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2.完善法律法规体系。20世纪60年代,琵琶湖生态环境在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断推进的浪潮中遭遇严峻威胁。为此,日本政府1972年制定了“琵琶湖综合开发计划”,之后,一系列法律法规陆续出台,1975年制定《排放污水规则规定》,1979年制定《琵琶湖富营养化防治条例》,1980年《琵琶湖环境保护新对策方案》,1982年制定《湖泊富营养化环境质量标准》,1984年颁布《湖泊水质保护特别法》,为维护水生态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三)博登湖

博登湖位于瑞士、奥地利和德国三国交界处,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资源条件,博登湖流域若干城市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这对于常德发展旅游业有着特殊的借鉴意义。其发展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丰富旅游产品,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对于湖泊开发而言,除观赏和散步外,多为开发水上产品以吸引游客,如游艇、游船、垂钓、游泳等。这种开发方式既受季节限制,同时也因产品形式过于单一导致吸引力不强、游客滞留时间短。鉴于此,博登湖几大旅游城市在水上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开发陆地和空中产品,譬如梅尔斯堡,通过设立飞艇博物馆、葡萄种植和酿造博物馆,创办原始人小渔村等,化解了旅游产品单一的困境,延长了游客在当地游玩的时间。

2.在沿湖流域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城镇。依托城镇开发湖泊旅游,不仅有利于丰富湖区旅游资源,同时也能有效扩展城镇功能,对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大有裨益。

3.以特色活动和节庆的方式做好旅游产品宣传。例如林道有起航日、市镇节、海港圣诞节,梅尔斯堡有葡萄酒节、国际城堡音乐节,布雷更茨有音乐节、春季节、夏季节等等,通过特色活动和节庆日吸引大批游客前往游览。

二、国内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经验借鉴

(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目标是要建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区。其发展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截至2014年6月,黄三角共建成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9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2个。同时,通过一系列项目加快创新步伐,例如启动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建设、打造科教创新园区、建立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等等。

2.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园区。各市立足自身禀赋条件,积极对接国家项目,打造了一批特色突出的产业园区,进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如东营市突出抓好农业园区建设,积极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莱州市依托省级园区和经济开发区,重点培育机电、装备制造、生态化工等特色园区。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2009年12月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规划》批复以来,湖区各市积极对接,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其实践经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挖掘地方特色,以产业集群化做强生态产业体系。基于对地区间竞争与合作的思考,江西省着力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集群,以提升特定产业的区域竞争优势。例如,在发展新型汽车及配件产业时,以南昌、九江、景德镇、上饶等地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基地为基础,打造南昌汽车生产基地、景德镇汽车生产基地、上饶客车生产基地;又如,在建设江西动漫产业基地时,积极整合区域内的勇公司,打造江西省动漫产业集团,以加快动漫产业发展。

2.实施智慧工程,打造智慧城市。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湖区统一布局,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推广智能化、信息化应用,着力打造“智慧鄱阳湖”。其中包括,构建智能化生态环保体系,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构建智能化交通运输体系,以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成为中部地区的现代物流中枢;构建智能化低碳生态产业体系,推动湖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等。

3.争取国家支持,以试点改革带动整体发展。启动先行先试政策试点,积极对接国家政策,开展低碳经济城市试点、流域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生态补偿试点、绿色GDP核算试点等,使政策和规划精准落实到具体项目。如2011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展绿色GDP核算试点,其中选择了若干县(市),将发展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生态效益纳入经济发展考核评价,为完善全区域考核办法打下基础。

三、国内外经验对常德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启示

(一)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全国大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国内外湖区城市发展经验表明,明确发展定位和方向十分重要。就常德市而言,一方面,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保护作为发展底线,推进污染治理,坚决杜绝对生态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粗放使用;另一方面,引导和支持生态产业发展,将生态优势切实转化为发展优势,采取规范有序的开发格局,为全国大湖流域生态城市建设做出积极示范。

(二)坚持转型发展,构建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

实现生态立市,生态强市,关键在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一要着眼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要立足已有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创新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开发农业产业化项目,延伸产业链,同时运用市场化理念,打造一批具有常德特色、市场竞争力强的生态农产品品牌。二要着眼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特色新型工业体系。要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对造纸等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先进装备制造、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夯实新型工业基础。三要着眼现代物流业和生态旅游业发展。以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构建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园区,融入环湖生态旅游圈,形成旅游发展带。

(三)坚持特色发展,形成合理布局的城镇体系

特色发展是提升区域竞争力、实现跨越发展的抓手。常德市应依托市内“四纵三横”快速通道网络,打造沅澧产业长廊,形成大中小城镇集群发展、产业特色明显的城镇布局。一是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推动常德中心城区发展和津澧融城,实现两极引领。二是加快县域经济崛起。立足于各个区县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实行差异化分工,例如,桃源县以旅游资源为优势,发展旅游服务业,打造精品旅游区,强化“张家界-桃花源-柳叶湖”旅游线的联系纽带作用。三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四)坚持创新发展,为对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提供动力支撑

一是要大力支持技术创新,为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提供科技支持。以科技创新工程为抓手,依托湖区独特资源禀赋,大力开发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相关的新技术,革新传统产业,发展新型产业,形成科技竞争力强、具有良好示范带动效应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要加快推进制度创新,为发展生态经济提供制度保障。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投融资机制、开发开放机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和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等等。

参考文献:

[1]李松龄,李娜,李利.洞庭湖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4.

[2]唐宇文,李银霞.洞庭湖区域新型工业化战略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4.

[3]鲍曙明.国内外湖区发展的经验教训及其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启示[J].鄱阳湖学刊,2009(2).

篇10

综合性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重点围绕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一体化监测和管控,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感知技术、通信传输技术、云计算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建立监测预警系统、网络传输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和综合管理软件,实现环境检测、育秧、种植、灌溉、土肥、机械调度、仓储、物流等生产活动全过程的统一物联网应用平台,形成适用于混合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立体农业等多种经营模式的综合性农业物联网应用体系,强化了农业生产经营的统一管理能力,提升了农业物联网应用的综合水平,增加了农业生产经营的综合效益。

北京瀚景锦河科技有限公司应用农业物联网综合管理云平台,实现了水稻智能化育秧监控、农场大田种植精细管理、农机精准指挥调度、农产品仓储智能管理、设施农业智能管理、农业专家远程交互式培训,显著减轻了人员劳动强度,节省了水肥农药等资源消耗,促进了作物生产的提质、增产、增效,为规模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强的带动示范作用,促进了农业科研技术的快速进步。

江苏省农业信息中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和江苏中农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开发的“江苏省农业物联网运营和服务总平台”集成了水产、大田、设施园艺、茶叶种植、畜禽养殖等多种农业物联网系统,对各种农业生产参数进行实时数据采集、远程监测和控制,提供统一的农业物联网门户和统一的业务运营管理,真正实现了农业物联网业务的可运营、可管理、可控制。现在“江苏省农业物联网总平台”可挂5万个终端,二期开发后,可挂10万个终端,实现农业生产监控设备的接入与实时监控以及农户信息、设备管理、实时和历史数据的查询分析等主要功能。

九江市晨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应用农产品种植、养殖环境监控及追溯系统实现100亩大棚基地、300亩林下养鸡基地、200亩生猪养殖基地以及园区安全管理、产品配送运输和质量安全溯源等生产管理的远程化和自动化统一测控,通过综合应用多种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设施化种养和工厂化育苗,依托产业结构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生产新鲜、安全、营养和健康的有机果蔬、禽、畜、蛋和绿色淡水产品,提高了经济效益,保障了食品安全,节约了能源资源,引导了农业产业结构平衡发展。

(文/甘东升)

篇11

一、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所指的是把物联网技术有效地应用于传统的农业中,借助于传感器以及软件,以移动或是电脑平台来控制农业产业的生产,借助于智慧同知识的结合,达成农业产业的远程可视化诊断以及远程控制、农业相关灾变预警等高度智能化管理的新农业,是新智慧经济在新农业中的一种合理体现。智慧农业在整个农业生产发展中其实已属于高阶层次,其有效地综合了互联网络及云计算、移动网络、物联网技术,基于RS传感技术以及CIS地理信息系统、GPS定位系统而组构为3S技术,基于无线通信网络促使农业产业的生产环境达成了智能感知及智能预警、智能分析、智能决策、专业技术在线指导等等,为社会的农业生产给出了精准化种植以及可视化管理、智能决策。

二、农村电子商务对于智慧农业的实际作用

1.农村电子商务可以使得农业的供需达成对接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有助于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变以及结构的调整。其一,农村电子商务能够使农业产业达成智慧化,经营模式网络化,管理工作高效化,服务过程便捷化,基于科技进步的作用,劳动者的个人素质的提高,使得农业产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得以有利转变,使农产品具备更高的产出效率,确保产品更具安全性,达成生态农业的有效培育,对农业资源环境稳健发展的路径加以创新。其二,农村电子商务可以使得向上、下游铺展的产业链更快建成,可使得产业链的上游中的各个主体如数据信息服务以及金融服务、技术服务,产业链条下游各个主体如销售及物流、外包售后等构建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为产业链条的中游生产经营主体准备更具精准化程度的高质量服务,将供需匹配度有效提高,对个性化以及多样化的实际消费需求予以全面的满足。其三,农村电子商务可以使虚拟农业以及信息农业更快成真,将基于数据的应用深入分析及决策、管理、服务过程的机制有效完善,使得信息本身在农业产业中的整体应用价值确切提高,保障农业供给侧,对需求消费加以有效引导。

2.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促使农业智慧式经济形态生成

农业电商可以对农产品的供应链予以优化,使得农业成本压缩。农村电商平台所具有的优势是及时、高效率、零边际成本特点的信息传递,可在商家及海量的消费者间构建一个直接的通道,基于沟通与交流、谈判来达成交易,使得海量的消费者可远程化地手动挑选海量商品中的需求商品。除了将交易范围远远扩大外,还可将交易的成本降低。此外,农业电商还可为仓储以及物流、配送业务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大数据,实现大数据的共享,使物流线路以及资源配送被有效优化,完成产品的精准传递,使农产品的整个物流运输损耗以及中间成本大幅降低。

三、基于农村电子商务的智慧农业发展路径

1.构建混合纵向为一体的体系

(1)建立线上及线下互通的虚拟平台因为农业产品有着色香味美的优势,线下需构建起公司和园区、农户三方联合的组织,在此之中公司为三方中的主体,它应当针对技术应用以及产品研发工作,生产资料的物资供应,智慧系统的构建以及使用,农村农业产品合理销售渠道的构建,农业资金融资活动的有效组织编制出统一的规划方案,做好园区设计工作。园区是农产品实体展示及交易活动的集散地,因此场地上需和要求相符,服务要组构全面和高质量,技术上需足够先进,管理工作尽量现代化以及科学合理。农户的组构部分囊括了农业联盟及生产合作组织、一些个体,具体负责的内容包括了农产品种植以及加工养殖等。线上需借助于移动网络以及互联网技术,建立起农村电商平台,此平台将农业产业链条的上中下三层中的全部主体及业务、服务所需的功能于一体,达成数据的海量收集及有效分析,为农业产业经营给出合理的预测以及相应的决策基础,服务于生产及加工、研发过程,为其提供技术以及功能,为农产品的高度流通提供了强大的新媒体推广营销服务以及物流快递服务。(2)构建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多元化的农业经营模式所指的是突破传统农业作业中的耕种及收割、存储与销售的模式,构建出“品牌与标准相融,加规模化”的农产品经营体系及运营模式。在其产业链上的各个主体究竟是成是败,这由产业链的整体效益来决定,而产业链的整体效益又需靠经营体制来提高。在多元化的农业经营模式中,品牌无疑是农业产品经营获得制胜的关键,没有品牌就无法促进产业链的整体价值全面提升。

2.构建云服务联盟模式的农业产业链

在构建了优秀的农业电商平台后,即可把农业产业链上具备了共同的战略利益的这批企业联合起来,组构为联盟模式下的利益整体,在博弈中达成合作,在合作过程中持续博弈,多方一同来抵御商业化风险,使利益尽量地扩大。(1)信息链帮助产业链上的各个主体实现可靠的数据信息共享为了更快地融入到当前的全球一体化进程之中,使农业在尖锐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应有优势,链条上的各方需协同起来,共同建立起一个共享化的透明化产应链体系,确保农业生产在整个过程中(生产前中后)能够始终信息畅通,并始终共享。在这个链条上,可对农业经营的全过程中的数据以及市场反馈的信息加以搜集,同时做好高效率的加工处理以及分析,以使得产业链上的整条信息链能够完成市场调研以及分析预测、选种育种,经营主体在生产链上可以依此完成有目的和有计划的标准化种植养殖以及科学加工。而需求方则可通过移动端以及PC端设备来对产品溯源,对产品的全流程(种植过程及养殖过程、加工过程,配送过程)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摸清产品达到标准与否、原生态条件满足与否、质量达标与否。科技链能把农产品经营方的具体需求准确掌握在手,展开技术专利方面的研发,在农业经营的过程中加以应用及推广。运营链可在电商平台上,将营销范围扩大,提供外包服务并找到精准定位的营销对象。通过农产品电商平台,物流链能够和生厂方及供应方、销售方等完成各方交流、沟通,并设计出最优秀的物流配送方案,把商品快速便捷地转移到位。(2)科技链能够为农业产业的智慧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科技链可帮助在农业经营的过程中有效地应用网络技术及生产加工方面的技术,对农业经营的方式多做创新,使得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达成自动化,实现标准化的耕种养殖,规模化地做好集约化的经营,由销量定产量,节省人力及物力,降低整体上的成本。经过对于种植农场的实际调研已知,因有机生物肥以及环保类农药的大面积使用,除了使得伤害降低外,还确保了农业产品达到了健康及绿色、安全的标准。据有关数据的统计,在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以无人机的应用来实现农药喷洒,除了对农资资源有效节约外(大概节省了30%的农药以及97%的水),还大幅度地减少了成本(大概降低了一半),并且可促使利用率大幅提高(超过85%);在农业育种育苗的具体过程中达成智慧农业,借助于计算机及自动化的设备,以科学数据以及良好配方来完成种植及养殖,可使亩产量大幅提高,使供需对接不再产生过大的差距;借助于3S技术对耕种及养殖达成智能化作业,参考一些标准的指数,对温度及光照度、湿度作出调控;跟踪并且收集有关的数据,加以分析和处理后,作出反馈,并且定时和定点地作出调整,同时定量地展开作业;采纳移动式机器人及收割机,收割农作物,使效率大幅提高,节约整体成本,规模化地进行作业。

3.智能运作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