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医学科研方法

医学科研方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14 09:44:2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医学科研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医学科研方法

篇1

历史上医家很多,而各家最为推崇的是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而他的著作伤寒论也倍受后人推崇,伤寒论是经典的医学著作之一,其中的方药制方严谨,配伍合理,方义清晰,历来为各时代的医家所推崇。各医家对伤寒论有各自的理解,有的还提出新的观点,为我们研究伤寒论,研究经方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伤寒论成书的时代背景,百姓民不聊生,而且当时种植棉花的技术尚未传入中原地区,百姓为严寒所苦,因此多因受寒而病。根据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伤寒论中的条文可以解读现代的多种疾病,并可用经方加减予以治疗,通常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随着古人的不断探索,温病逐渐从伤寒体系中分离出来,并迅速地发展,现在温病学理论可以运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感染性疾病,众所周知,温病方药中的众多药物在体外有显著的抗炎效果,用温病的理论指导临床用药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思路与方法为:①迅速去邪是研究的核心内容。②固护正气提髙疗效。③有效方药的制剂和服法研究。④相关的问题讨论:中医药复方抗感染的多途径,多靶点,多效应,复方的协同增效问题;清热方药抗生作用的复杂性。截断扭疗法的治则和先兆证是温病学研究的方向之一。截断扭转治则为:药先于证,顿挫病邪,阻断截止病情的恶化,重用清热解毒,早用苦寒攻下,及时凉血化疲。先兆症的研究体现了现代医学的疾病发生演变观,体现疾病从无渐增的一个过程,治疗则为解毒凉营互阴。温病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善于继承,敢于否定和勇于创新。在理论,规律,应用和新方药方面都需要后人去进一步的研究,要善于运用已有的文献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如已用实验研究证明了甘寒养明法治疗热瘀,养阴法不仅仅有滋养阴液的作用,还具有活血化瘀,控制病变,减轻病损的作用。我觉得很多事情包括中医药,古人这样做或用哪些药,一定有它的道理,也许因为知识的局限性,当时的人不能揭示出来,只能作为一种经验流传下来,我们后人则有责任研究和将之发扬光大。

2接受新的观点和理论

基础理论的创新方面有证素的提出和体质学说的提出。证素是指辩证所要辨别的脾、肺、肾、肝等病位和气虚、血瘀、痰、寒等病证,是通过多证候的辨识而确定的病理性质,是构成证名的基本要素。是把症状、体征、检查结果及其他一些信息,作为平行的要素,当遇到具体的病例时,总结描述脏腑的要素,可以得出病位,依次类推,可以得出病性和病机。这个过程反映了医师四诊和开药之间的一个思考的过程。证素这一概念把这样一个过程定性的呈现出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知识,课本上的内容和临床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学生临床跟诊时往往跟不上老师的速度,如果掌握了证素,我们可以较快的反应。体质学说,我觉得体质的学说的探索,像研究中药物质基础一样,很难找到切入口,因为人的体质在不同的阶段,在相同阶段的不同时间里是有变化的,而且一般人在健康的时候是不需要中药调理的,而生病时是按八纲辩证施治的,体质学说应该对我们日常生活或者保健方面更具有指导意义。

3应用现代前沿的科学技术

现在研究中医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法是病理学,病理学是基础与临床的桥梁,是医学科研中最重要的支撑点,是诊断最可靠的依据。病理研究方法有:尸体解剖,标本制作,制片技术(石蜡切片,冰冻切片,火棉胶切片,半薄切片,超薄切片)。它也可以为中医药效学实验提供客观依据。

整个医学研究最前沿的技术是基因芯片技术,基因研究为现代医学最前沿的研究技术,以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通量高,重复性好,应用性强为特点。通过这项技术可以诊断一些疾病如遗传病、感染性疾病、肿瘤及个体身份识别,可以用于病原体的基因诊断,可以用于早期肿瘤的基因诊断、基因分型和耐药检测。其分析的过程具连续、微型、集成、自动化的特点。中医药对基因芯片的运用在于中药的筛选,基因诊断,以药测证和某种疾病的证型的实验研究。不同的证型,用基因芯片技术测定,看其是否有有意义的结构变化,开拓出中医研究的新方向;运用其高通量筛选的特点,加快了中药有效成分的体外筛选速度,为中药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4研究临床辩证规律

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具有独特的思维特点和对临床防治疾病方法的指导价值,应当加以系统整理和分析研究,努力建立以现代科学知识为基础,体现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特征的现代中医药学研究方法论。通过中西医学对有关疾病诊断治疗及康复方法的差异性比较研究,阐明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的方法论不同特点、规律及其优越性。中医临床研究的重点可能为:疑难病症、病毒性疾病、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对这些疾病的治疗优势和特色,研究开发创新点。研究应以产生新的治疗方法、新的治疗方案和新的诊疗设备和新药为目标,促进中医药防治疾病水平的提高。要从中医防治各种疾病的相对优势入手,揭示其发生发展和演变转归的特点,总结其辩证论治规律,完善防治方案和方法,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

篇2

Meta-analysis是对具有共同研究目的相互独立的多个研究结果给予定量分析,合并分析,剖析研究间的差异特征,综合评价研究结果〔1〕。其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且日趋完善。在临床试验中,不断进行的有共同研究目的的试验构成了一个动态的连续系统,一些学者在Meta-analysis的基础上对此提出了累积Meta-analysis〔2〕。累积Meta-analysis是将研究资料作为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每当新的试验做完后,即可进行一次Meta-analysis,它继承了传统Meta-analysis的优点,同时又具备了新的特点。传统的Meta-analysis只对各研究作一次综合分析,能综合地反映研究结果,却不易辨明先前各研究结果对综合结果的影响;而累积Meta-analysis,由于每次研究加入后,重复一次Meta-analysis,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累积的结果,用图表示,可以反映研究结果的动态变化趋势,而且可评价各研究对综合结果的影响〔4〕。累积Meta-analysis的思想来源于贝叶斯理论〔4〕,它把先前的临床随机试验的概率分布做为先验概率,当新的研究加入之后,再累积Meta-analysis计算概率,以此作为后验概率,这个后验概率又作为下一个新研究加入的先验概率,这样依次进行。值得一提的是累积Meta-analysis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与传统的Meta-analysi s方法并无二致,只不过是针对动态的连续的同类研究引入累积的思想加以分析。本文以实例分析仅介绍一种方式进行的累积Meta-analysis,旨在促进国内学者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累积Meta-analysis的基本过程

一、确定研究目的,收集有关研究资料。确定目的之后,第一步就是收集与此有关的所有研究的文献资料,通过计算机检索、手工检索等途径,尽可能全部收集资料,包括发表及未公开发表的,减少选择性偏倚。

二、资料的质量评价与选择。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专业知识等制定统一的评判标准,对所收集的全部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剔除不满足标准者,以保证累积Meta-analysis的有效性。

三、研究效应的测量指标。研究效应的测量指标可以是率差、OR、RR、t值、r值、χ2值等。当各文献间效应的测量指标不一致时,需转化为统一指标以便进行合并分析,且要求各研究间必须具有一致性(均衡性检验均衡)。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235-04

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是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开展基础性研究和高科技医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学科。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的课程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已渐成体系,但仍存在一些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如何构建并完善医学研究生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需求,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及其重要性

预防医学为医学研究生提供的方法学课程主要包括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其中流行病学包括现场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管理流行病学,药物流行病学及分子流行病学等分支学科;统计学又包括:医学统计学,科研设计,医用综合评价方法及统计软件等内容。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是医学科学(包括临床、基础、护理、口腔、法医和其他各医学专业)的重要公共课程。统计学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各个学科的数据处理中,越来越多的学科开始利用流行病学知识促进学科发展。在目前新兴的“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发展中,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也是其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新形势及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研究生的需要,重新审视并强化医学研究生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建设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二、国内外知名高校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选择国际上在医学研究生培养方面领先的华盛顿大学、哈佛大学、埃默里大学、耶鲁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5所名校,同时抽取国内知名的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8所医学院校,通过各院校研究生教育网页上公布的研究生培养和课程设置的相关文件,了解各院校医学研究生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的建设情况,并比较它们的差异和特点。各医学院校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设置情况见表1。

1.课程设置。国内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主要由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方法、统计软件应用等相关课程构成。绝大多数医学院校指定了医学统计学和(或)医学科研方法为必修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也有部分医学院校则可以让学生依据个人兴趣和知识基础选择若干门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学习,如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外医学研究生的预防医学方法学必修课程主要为生物统计和流行病学,多数专业不指定必修的方法学课程但鼓励研究生跨专业选修预防医学课程。其课程设置有如下特点:①开设课程数量多:如耶鲁大学仅公卫学院就为医学研究生开设了41门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学生可以根据研究兴趣自由选课。而中国各大学院校平均开设课程门数仅为12.5门,提示我们研究生教育课程资源比较匮乏。②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和层次安排不同的课程:如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每学年可在4个学期向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流行病学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分析、分子流行病学、药物流行病学、心血管流行病学、艾滋病流行病学等42门课程,涵盖了30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些课程根据内容难易程度分成5个水平,并赋予不同的学分。③课程内容丰富,重视前沿性和创新性:美国研究生教学的内容非常强调学科发展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如埃默里大学开设的现代非参数回归方法、公共卫生数据的空间分析、贝叶斯方法等前沿性方法学课程,这在国内医学院校中还很少见。④各医学学科研究生课程选择无明显专业限制:美国大部分高校把生物统计作为公共卫生教育的基础学科,教学内容覆盖了数理统计理论与方法及其在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并与流行病学形成充分的交叉。如哈佛大学其他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根据兴趣选择公共学院开设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⑤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课程设置模式:美国一直走在医学课程设置模式改革的前沿,如华盛顿大学生物统计专业采取“双途径”培养模式,学生在第一学期完成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基础选择遗传统计和生物统计两种培养途径之一。

2.课程实施。国内各医学院校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设置内容基本相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各院校开设的课程虽达到一定数量,但是列入非预防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的课程非常少,平均仅5门课程。大多数研究生对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的开设情况不了解,仅从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中选课,导致开设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较少被非预防医学研究生所选修。在探索符合研究生特点的课程实施方法上,我国研究生教育者们也开始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知识体系的条理清楚、系统性强,学生容易掌握,但是忽视了对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很难在课堂上培养和激发研究生独立思考和质疑的能力。国外医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形式有两种,一种由教师主讲,学生看文献、做实验,每周或每两周进行一次讨论交流。另一种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加以指导。美国医学院校多采用小组讨论、专题报告、PBL教学等授课方法,并且非常重视讨论课的开设,如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基础课程讨论课学时占总学时的1/3。在讨论课中,学生在阅读指定的资料后进行评论,教师只做引导性的发言和提问,并在讨论中对学生的意见发表看法,课后要求学生上交相关主题的作业或论文。此外,美国各高校还非常重视学生课堂知识的实践,如华盛顿大学的生物统计学有一半的课程在计算机实验室开课,让学生用实际的数据去验证相关统计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在教材方面,国内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教学多采用统一编写的教材,内容更新较慢。而美国各大学的研究生课程很少有制式教材,导师们更重视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创新性的专著,找出问题拿到课堂讨论。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

3.课程管理。国外高校课程管理比国内严格,主要表现在:①课程信息公开化程度更大。学校提供课程资源网站,公开授课的教师名单及其讲授的课程内容、时间、整个课程计划和考核要求。近几年来,国内高校的课程信息公开有了很大进步,但信息公开的程度和范围还有很大的距离,往往仅限于开课的信息或基本教学内容。②对教学质量监控更严格。在美国,学院的教学主管部门每学期都组织教师和所有听课学生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各学院的教学评估系统基本相似,对教师的评估分为4级,即优、良、中、不合格。不合格的教师,下学期可能会被取消授课资格。③考核方法灵活多样,考核成绩是根据到课率、课堂或课外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各方面的表现综合评定,而不会只凭期末成绩定优劣。而国内课程考核虽然也多数采用依据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确定,但是仍以考试成绩为主,学生存在应付考试的现象。

三、我国医学研究生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设思路

与国外著名高校相比,我国医学研究生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教育还存在以下不足:①课程数量偏少,课程内容陈旧,前沿性和创新性的内容比较缺乏。②学时数偏低,课程学期分布较集中,多设置在第一学年。由于时间限制,教师授课时很难将其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都讲深讲透。③课程设置层次性不强,部分课程深度不够,内容与本科生课程重复,如统计学基础理论知识。部分课程内容存在相互简单重叠,但在某些知识领域又存在教学真空。④教授形式单一,多采用大班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术讲座、学术活动及文献阅读报告等活动开展得不足,实践教学环节亟待加强。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医学研究生的培养。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是应用型学科,就研究生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的需要而言,最重要的是具备有关的科研思维和策略,以及从实际工作出发自行设计科研课题、完成科研课题的能力,而现行的课程体系较难满足这一要求。因此,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建设应该注重培养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调整课程结构和培养方案,将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医学综合评价等方法学课程规定为医学研究生修满学分所必须的限定选修课。同时研究生课程必须打破统一的模式,适应当前多元化的学位类别、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为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类型和层次的研究生提供个性化和弹性化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同时增加跨学科课程以供选择,开阔医学研究生的视野,提高培养质量。其次,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方法、培养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讨论、探究和思考,使学生能更好的应用这些科研方法,培养更好的沟通能力和临床应变能力。再次,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熟练的应用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的理论与技能。让学生参与调查设计、调查实施、资料统计分析及论文撰写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SPSS、SAS等统计软件应用课程是将医学专业和计算机紧密相连的课程,应该进行机房授课或学生自带电脑上课,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此外,应对不同专业研究生应结合专业特点开设实践教学内容,如对临床专业学生重点培养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运用流行病学、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搜集、整理和分析临床科研资料,评价治疗效果,研究疾病的病因,探索应用新的治疗方法与技术等的能力。最后,增加前沿性和创新性教学内容,积极开设学科前沿课程。新的课程体系要能够及时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将基础理论和前沿知识相结合,保持课程的先进性,重视和加强教材建设。在研究生教育中,应定期开展学术活动,如举办前沿性学术讲座、学术讨论会、学术报告会等,以增进学术交流、活跃科研思想,使研究生充分了解专业领域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难点、重点以及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激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促进学术创新。此外,改革考核制度,注重综合能力。对于研究生学业表现的量化评价不应停留在仅靠课程考试的低层次上,而应该由课程学分、科研成就和课堂表现等多方面组成,而后者根据学生在讨论课、实践课和学术报告等的表现评分,以减少应试教育的弊端,引导学生除了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外,还要注意提高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我国医学研究生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世界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就是强化预防医学教育,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的建设是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应该继续强化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的教学地位,完善课程内容结构体系,革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医学生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高素质综合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建华.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发展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154.

[2]金岳龙,袁慧,姚应水,等.LBL教学模式在医学统计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2,31(2):168-170.

[3]张凯,李恬,马军,等.美国医学教育对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启示[J].中国病案,2011,12(8):52-53.

[4]李亚敏,陈俊国.国外医学研究生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126-127.

[5]张国良.非预防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改革浅议[J].国医论坛,2012,27(3):53.

[6]牟素华,胡启托,覃思.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中流行病学教学实践的探索[J].湖北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26(4):65-67.

篇4

【中图分类号】 R730.5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031-01

1 教师队伍的自身提高

从事实验教学的老师多为实验技术人员或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助教,学历普遍偏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薄弱,科研能力不强,,上课时多为照本宣科,与临床联系少,从而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1.1 利用寒暑假,分批次派他们去教学医院的检验科研修,了解临床免疫检验学发展动态 同时,也定期请检验科专家到教研室做讲座,介绍临床发展动态,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与临床应用接轨。

1.2 鼓励支持实验技术人员积极报考在职研究生,目前大部分实验课带教教师已达到硕士学历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夯实了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科研思维。实验技术人员知识结构的改变,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供了人才保证。

1.3 由有经验的老教员帮扶新教员 新教员在正式上课前将其授课内容与课堂教学设计在教研室预讲,由老教员对其授课内容及授课形式进行“把脉”,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新教员能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 免疫实验教学的创新

2.1 与临床相关的实验教学面对新世纪医学检验教育的挑战,为了培养基本功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笔者对免疫实验课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的选择和较大幅度的调整和更换。首先在总体上,强调了基础性和系统性,突出本学科的基本实验技术。其次大部分毕业生将来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和基础研究工作的需求出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术的前提下,舍弃了一些目前临床上已经过时淘汰的实验,增加了有利于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和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实验,这不但可以使学生们紧跟发展前沿,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发现新理论的勇气。实验设计上力求体现实用性,从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实验发展,做到既反映基本技能又有所提高。

2.2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事先将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预期结果讲清楚,然后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一步一步做下去,实验成功与否就看结果与预期的结果是否一致。这种方法只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一个学期下来,尽管学生做了很多实验,但对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准备实验了解甚微,难以单独完成实验,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缺乏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造成有的毕业生读研究生时还不会一些基本试剂的配制,更谈不上本学科实验技术的熟练掌握。为了培养既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医学检验人才,在实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如下尝试。

2.2.1 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 并在开始实验时就予以公布,每次实验结束后,给每个学生打分,不是单纯看实验结果的好坏,而要看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学习态度。另外要把实验报告质量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因为实验报告可以反映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技能、实验结果及对结果的分析。实验课成绩占本专业课总成绩的40%,因此,学生对每个实验都很重视。

2.2.2 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系统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课前预习题和课后的习题等上网 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随时查阅和学习利用,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弹性和开放性,提高了学习时间与空间的利用效率。提前布置实验内容,学生可利用所提供的网络资源,结合教材预习实验内容并提出问题,教师集体解答后指导学生做实验。这种方法,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学生还可通过观看网上教学录像来学习由于时间和条件限制无法开展的实验内容,这种形式很好地弥补了实验课教学的不足。

2.2.3 由于教学经费特别是实验经费的严重不足 加上实验器具、设备及试剂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实验条件远远达不到学科发展的需要。学生不能人人动手,只是部分学生操作部分学生观看,有的甚至只能进行演示。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少,自然其实验技能不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系里和教研室都投入了大量资金添置了学生实验所必需的仪器设备,基本上满足了人人能动手和开展新课程的需要。

2.2.4 以课题为中心,设计综合性实验课程,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科研思维 以往实验课安排总是紧随理论课之后,在时间上不连续,每个实验课的内容独立,缺乏相互联系,整个实验课程从整体设计上缺乏综合性、系统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临床思维,做了以课题为中心,设计开展综合性实验课程的尝试。

总之,为了培养更多的临床免疫检验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医学检验人才,笔者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根据以往免疫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免疫教学实验课上做了许多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免疫实验教学的质量。

篇5

近年来袁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事业发展迅速遥作为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袁国家级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渊以下简称"中心"冤在科学研究尧人才培养尧公共卫生服务和成果转化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遥基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袁中心面临的任务从学科内涵变化渊如卫生检验学的设立等冤到卫生服务职能演变袁都要求实验教学模式发生与之相适应的改革遥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尧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尧生长繁殖尧生理代谢尧遗传变异尧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袁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尧医学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1]遥卫生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在预防医学领域的延伸及重要分支袁不同于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医学微生物学袁卫生微生物学侧重研究微生物与环境以及人类关系袁实践性强袁而且实验教学内容对整个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袁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袁尤其在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遥传统的验证式重复实验教学虽有利于打造学生良好实验基础和基本操作能力[3]袁但在培养学生创新及综合能力方面有所不足袁因此我们在常规实验教学中

增加课题式综合性设计实验模块袁使学生从整个实验课题的设计开始袁全过程亲历亲为袁不仅锻炼了自身的自主创新和实践能力袁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灵活分析问题尧解决问题的能力曰此外通过多样的考核形式袁更全面的考查学生对学科专业综合掌握情况袁为学生今后就业或科研工作提供基础保障[4]遥

1打破实验教学传统模式袁提高综合设计性实验比重

1.1增加新模块袁教学方式更灵活实验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首先体现在分层次教学与多模块教学并行袁以往的实验课仅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分为验证性尧综合性尧设计性三个循序渐进的层次袁目前学校的实验课程在分层次教学之外加设多模块教学袁包括理化检验尧生物检验尧疾病标志物检验等袁以适应不同专业和不同卫生服务对象的需求袁如预防医学专业尧卫生检验专业等可根据自身具体要求进行选择搭配袁更加灵活遥空气微生物尧水质微生物尧食品微生物等检测依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特点遥

事实上袁教学过程中应以不同年级的学生因材施教遥大一的学生袁因尚未具有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袁并不适合进行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遥从大二开始袁专业基础课已经开设袁在这个阶段袁主要以验证性实验教学为主袁使学生夯实专业基础袁锻炼好基本操作能力遥此外以讨论形式设置设计性实验袁以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遥而在大三袁随着专业课的大量开设袁此时实验课以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尧设计性尧创新性的实验教学为主遥创新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可选择与教师科研尧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尧大

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渊包括校级尧省级尧国家级冤以及社会实践相结合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袁开展不同的训练袁以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袁对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具有促进作用袁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工具的发展袁地铁系统已成为公共交通的骨干袁其空气质量也日渐为人们所重视[5]袁因此我们设置地铁车站空气微生物的检测袁引导学生在确定实验方案时袁对空气中的微生物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进行详细查阅袁从而实验有更透彻的理解袁也更系统的掌握利用书本上的理论遥此外袁在现场调查时袁学生自行讨论分组袁并安排各组调查任务袁这也强化了团队合作能力与灵活面对现场问题的能力遥

1.2改变传统验证式实验教学模式袁强调学生主动性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卫生微生物学实验课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指导教师事先将所需的仪器尧试剂尧培养基等准备好,上课时再将实验目的尧原理尧操作步骤尧注意事项等详细讲解示范,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一次验证性的重复实验,最后完成报告遥学生对于实验的整个流程并没有完整的认识袁只是僵化的由老师指挥袁对于实验现象结果一知半解袁缺乏分析能力袁更谈不上解决实际问题遥对此袁从实际情况出发设置的课题贴近学生生活袁更能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4,6]袁如学校食堂卫生调查这一课题袁教师会提出部分提示性问题袁如检测方法如何确认袁相关检测标准有哪些袁整个实验方案如何设计袁数据如何处理等袁使学生学会自主查找相关资料文献袁自行探索设计并完善实验方案袁教师对学生完成的实验方案给予肯定后提供相应的仪器尧试剂等曰实验前准备工作袁例如培养皿尧培养基的灭菌袁采样物品的准备处理等工作均由学生自行完成袁教师只给予适当指导曰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验结果与数据的处理袁教师可适当提示袁指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袁自行分析解决袁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路观点遥

2体现学科的发展性尧综合性尧现实性和规范性

2.1实验中加大综合性及发展性内容结合学科发展和教学相关性袁体现实验教学的科学性尧先进性以及实用性袁综合性实验包括单学科综合以及跨学科综合袁前者例如市售乳制品检测中对于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检测实验袁后者例如理化检测与生物检测的综合实验袁如公共游泳池水质卫生检测这一实验就涵盖了菌落总数尧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检测和余氯尧尿素等理化检测内容遥鉴于本学科的特点袁新的检测方法层出不穷袁除叶卫生微生物学曳课本知识外袁经常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是非常必要的袁培养学生具有不断地进行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更新尧提高个人理论水平尧改进操作技术尧从各方面提高微生物检验质量的意识非常重要袁我们一方面在课题设置的提示性问题中加入了发展性内容袁如微生物鉴定常用的指标与方法袁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袁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袁对于课题实验方案的设计袁鼓励学生使用新型的检测方法袁如沙门菌的检验中袁在原有生化鉴定的基础上袁进一步选择微生物快速检测试剂盒和商业化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袁或使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如16SrDNA序列比对以确认检测结果[6]袁另一方面袁加大实验室的设备更新力度袁针对检测领域出现的新物种尧转基因产品袁添加了PCR仪尧电泳仪尧凝胶成像系统等实验设备袁这些措施均为学生在今后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尧卫生监督与监测尧进出口商品检验和检疫尧环境安全与保护尧生态平衡与防护尧生物医学与生物产业等方面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遥

2.2以突发事件作为切入点袁训练学生应变能力实验课题涵盖了当

前典型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案例的处理袁除了注重传统理论尧基本知识尧训练基本技能袁更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遥针对食品质量安全模拟的市售婴儿奶粉微生物检验这一案例中袁学生需要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尧步骤袁详细列出所涉及到的培养基尧试剂尧相关仪器设备袁独立完成实验袁最后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袁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遥学生在实验准备中既巩固了菌落总数尧大肠菌群尧金黄色葡萄球菌尧沙门菌尧志贺菌尧霉菌和酵母计数等多项指标的检测操作袁又锻炼了自己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遥比如以

1976年美国费城的军团菌大爆发袁事后研究认定其传染源就是该市某会场内的中央空调[7]袁作为案例袁设置公共场所内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检测课题袁提出面对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该如何处理的问题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袁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遥

2.3在实验中树立学生法规尧标准和规范意识在实践中加强卫生微生物检验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的教育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工作袁所出示的结果往往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6]遥对于空气尧水尧土壤尧食品尧化妆品尧药品和消毒用品中微生物指标的测定,有不同的标准,如国际标准(ISO)尧国家标准(GB)尧农业行业标准(NY)尧进出口标准(SN)和环境相关检测标准遥我国颁布的各种测定指标的标准方法,其中包括国家尧部门和行业标准[4]遥因此袁在每个实验课题前都要求学生查阅该课题涉及的检验规范及标准检验方法袁并且提示学生关注国家标准的更新袁例如2010年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标准的更新袁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耐受高盐袁将

2008版本中的胰酪胨大豆肉汤的名称袁规范为10%氯化钠胰酪胨大豆肉汤[8]袁注意微生物检验的原理尧操作注意事项尧检验质量控制及有关的基础知识袁使学生牢固树立法规尧标准和规范的意识袁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袁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和工作适应性遥

3以多种形式进行实验技能素质考核

实验课程以往的考核形式往往是三种类型袁以实验报告为主记入成绩袁学生只是机械的记录实验过程袁并不能真实客观反映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掌握程度曰而实验基本操作考试袁其形式比较单一袁在实践中面临不同样品学生仍难以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曰实验理论形式以笔试方式进行袁对于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难以体现学生真实动手操作能力[9]遥目前我们尝试对于考核形式进行改革袁实现拟定具体题目袁对于学生在实验设计尧准备尧实施尧结果分析到报告撰写等多个环节进行评分袁全方位尧全过程进行考核袁可以更好的体现学生对于实验的掌握能力和综合科研素质遥

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及论文撰写能力袁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本科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袁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10]袁这种课题形式的综合性设计实验袁避免了传统的验证式重复实验带来的僵化思维袁使学生学会综合利用自己学习的知识袁并且初步体会到科学研究的创新性和严谨性袁更能培养良好的科研素养遥在实验结束后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撰写相关综述及课题研究论文袁这也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论文写作基础遥

4结语

目前关于设计性综合实验课程已有很多教材袁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叶预防医学综合实验曳等袁但真正在实验教学中开设的仍较少袁其具体应用目前存在问题包括以下几点院综合设计性实验往往需要时间较长袁且较分散袁这对课时安排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曰此外袁实验课程的改革对于硬件设施提出了一定要求袁检测方法的

更新换代对于传统的实验教学设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曰实验课的

新形式对教师提出了挑战袁因为实验课题综合性尧创新性较强袁教师必须要有较高较广的专业基础袁并且能全面掌握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方能胜任遥面对不同的问题袁我们灵活选择解决方法院如课时分散可选择与教师科研尧社会实践结合的形式曰遇到教学实验中设备条件目前无法达到的情况下袁我们改为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遥总之袁在实验教学中加入课题式综合性设计实验袁以课题为中心袁

在实践中增强了学生理论知识的认识袁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袁有利

于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的形成袁加强了学生对本学科前沿信息的了解袁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兴趣曰对于教师业务素质与科研能力更是考验袁体现了"以教促学袁教学相长"袁达到了师生共同进步袁达到了教学素质进步的目标袁为卫生微生物实验教学摸索出一套较好的互动模式遥

参考文献院

[1]周德庆援微生物学教程[M]援北京院高等教育出版社袁

[2]张朝武援卫生微生物学[M]援北京院人民卫生出版社袁2007

[3]朱军莉袁赵广英援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J]援农

产品加工窑学刊袁2012袁5院150-152援

[4]吴倩袁李磊袁王慧娟袁等援浅析我国卫生微生物的发展趋势及检验人才的培养[J]援中国卫生检验杂志袁2010袁20(5)院1238-1240援

[5]张海云袁李丽袁蒋云芳袁等援上海市地铁车站空气污染监测分析[J]援环

境与职业医学袁2011袁28(9)院564-570援

[6]沈晓玲袁王君袁包丽丽袁等援卫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创新初探[J]援基础

医学教育袁2011,11渊3冤院251-252援

[7]徐文玺袁刘淮玉袁吴建华援上海市卢湾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预警指标研究[J]援环境与职业医学袁2012袁29(3)院164-

170援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援GB4789.1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S]援北京院中国标准出版社袁

2010

篇6

目前流行的医学分为两种,西方医学和我国的传统医学,也称为中医。目前大多数医院以西方医学诊疗为主,即使是综合型的中医医院,也会联合西医治疗,配有相应的西医诊治中心。那么中医和西医有什么不同呢?中医,也被称之为祖国医学,是由于长期的历史积累而形成的以经脉理论为主线、以中草药、针灸等为治疗手段的诊治医学,很多古籍包括《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详尽记录了中医诊治的经脉理论和治疗的药物。然而,中医的很多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或者进行实验验证,因此,中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质疑。那么西医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西医的发展可能要往前追溯到古希腊。古希腊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出现了一位医学家名叫“希波克拉底”,也被很多人看成是西医的创始人和鼻祖。另外在公元前27世纪古印度有一位医学家叫做伊姆荷太普,据说他曾经诊治过上百种包括腹腔、泌尿系、消化系统、眼部、皮肤等疾病,他的医术被整理成为医学论文集,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西医著作。与中医不同,西医建立在大量的人体解剖、细胞、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具有相对更加完善的实验基础和理论系统,与中医相比,西医有更多的实验证据供医者参考、学习、追踪和进一步发展验证。因此,国内医疗行业也大多采用西医模式进行诊治。目前,西医学已成为迅猛发展的一门庞大的学科,各类医科知识的更新也是日新月异,而国内的西医起步较晚,发展水平有限,与国外的医疗水平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大多还是延续西方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因此,想要学好这门起源于西方、并在西方不断发展、完善的学科,必须随时追踪西方医学的研究进展,实时了解西方目前医学的发展情况、各种疾病诊断的新方法、新手段,才能不断更新诊疗思路,采用最先进、最新的诊疗方法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二、医科在职研究生英文学习的必要性

作为一名医科的在职研究生,就是要通过到其他大学或者医疗单位进一步学习、提高,不断完善自己,为回到科室更好的带动科室医疗、科研水平做准备。而且,很多医科类的在职研究生,经过学习后,回到本科室,都多少承担了一些带头人或者部分负责人的工作,对这些在职研究生的培养,也是提高整体医疗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所以,对在职研究生的要求要更高一些。除了一些必要临床知识的培训,培养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水平的能力和方法同样重要。如何能做到不断更新诊疗知识呢?有以下几种途径:

首先,西方有很多的医生组织,比如肾脏行业里会有美国肾脏病协会(ASN)、世界肾脏病协会(WSN)、国际肾脏病组织(ISN)等等,这些协会每年会召开会议,征集并邀请一些学术界比较权威的专家讲述并分享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或者最近诊疗经验,并设置讨论环节进行病例谈论和经验交流。会后也会在相应的网站或者杂志中对上述的经验进行,供行业内的医学生进行学习和参考。无论是参加国际大会进行学习,还是进行临床病例的讨论或者是请教,以及学习会后的最近参考指南,都需要有很好的英文去听讲、与专家进行交流、阅读,这时候如果英文不好,就彻底成了“聋子”、“哑巴”了。尽管现在国内也有很多的专家将这些会议的资料翻译成中文,供国内的医生学习和参考,但毕竟这些翻译的资料有限,只是很少一部分,而且翻译的材料时间上要滞后很多。想要得到一手的最新资料,必要要有过硬的英文作为基础。很难想像,一个科室的带头人,如果不能进行英文交流、听不懂国外专家的课程讲授、不能向国外专家展示自己的成果和经验,那么这个科室如何不断更新诊疗水平、不断提高职业素养、科室如何向前发展呢?

其次,如果说,不是每一医科在职研究生每年都有机会参加国际大会交流,那么实时查阅同行的文献也是追踪国际前沿的较为简单但很重要的一种方法。国际同行每年会进行很多的临床、基础科研实验,并整理这些文章投至不同水平的杂志进行发表。目前sci收录的杂志有很多,其影响因子也代表了文章的引用率,很大程度上说明该杂志的受关注程度。南方医科大学的侯凡凡教授经过几年对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肾脏疾病的研究,发现此类药物不仅可以治疗肾脏疾病发生的蛋白尿,而且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但联合使用时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他们将发现的这一结果整理发表在《new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这一杂志上。《new England journalof medicine》也被称为《新英格兰》,这个杂志的影响因子大概在22.36左右,在医学界应该是影响力比较大的一本杂志了。因此,该研究成果也引起了同行的很大关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肾脏病临床诊治。国际很多大型的临床研究成果都会发表在这些高影响因子的杂志中。在一次国外专家的交流会上,一位来自德国的专家指着幻灯片上的各类大型临床研究简写问在场的中国医生说:“这些临床研究你们都了解吗?”。在场鸦雀无声,只有一个小女孩站起来说:“我知道其中的3个研究”。德国专家说在他们那里,青年医生必须要知道这些著名的大型临床研究,否则不能进行临床的诊治了。因此,英文对于各单位送出来重点培养的在职研究生来自是一门必学课程。

再次,交流自己的心得,向国际同行展示自己的成果也需要学好英文。与国际接轨,不断交流临床经验,才能得到不断学习。因此,英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也能重要。我们都知道胰岛素的发明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可国内在这之前就有相关的研究发现了,可由于没有和国际接轨,无人知晓,只能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克隆牛也是一个缺乏学术交流的例子。可见,交流对于学术的发展起到了多么重大的意义。而英文则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不懂英文,英文不好,就无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当然也不能向别人学习了。医科类在职研究生也会从事一些临床或基础科研工作,可以通过会议投稿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成果,也有更多的机会到国内或者国际区去做大会的口头或者壁报交流。除了国际大会,目前国内也逐渐向国际接轨,很多论坛也都采用了全英文交流方式,因此英文学习更要加强。

三、提高医科在职研究生的英文水平的方法探索

1.首先要消除在职研究生的学习英文的抵触心理

医科的在职研究生大多来自临床各级别的医院的临床医生,这些医生为了不耽误工作,又想提高水平和学历,才报考在职研究生。多数医生是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后参加工作,之后少有机会接触英文,因此英文的退化非常明显。有些医生在校时英文基础就不是太好,又因为多年没有接触,看到英文“头大”了。勉强通过了英文考试,觉得英文太难了,之后就再不肯学英文了。有些研究生直接对指导教师说:“别让我学英文,我学不会”。英文的学习在于兴趣,没有兴趣,当然学习效果就更差了。先要让这些医科研究生明白,学英文是个漫长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学会,不要着急,慢慢来,每天学一点,总会有进步的。

2.鼓励多读英文文献

多读英文文献,不仅可以学习新的治疗进展,还可以提高英文水平,增加学习英文的兴趣。目前有很多的英文翻译软件,可以帮助英文水平较低的研究生进行文献的阅读。比如,新编医药大词典,有道词典等。这些软件都有屏幕取词功能,将鼠标放置不熟悉的词汇上,软件的翻译条中会自动显示翻译的结果。有了这种软件,可以帮助医科的在职研究生更顺利的进行文献的阅读。

3.每日坚持听英语新闻

很多手机软件可以下载VOA等常速或者慢速英语新闻,这些新闻的种类很丰富,包括:非洲、美洲、亚洲、欧洲、中东的经济、健康、科技、农业、环境、教育、技术、政治等多方面的新闻。在开阔眼界的同时,也学习了英文,增加了词汇量。每日坚持学习,英文水平自然就慢慢提高了。

4美剧也是挺高听力和英文敏感性的有力武器

如果感觉到英文学习太枯燥,还可以看一些美剧,一方面放松了自己,一方面也练习了英文。比如,美国电视剧《实习医师格蕾》,就是讲述漂亮的美国实习外科医生格蕾以及她的同事在实习期间的生活、工作情况,剧中有很多专业的医学词汇,通过这些词汇、语句,我们可以学习到相对纯正、地道的医学英语。

5.参加国际会议

参加国际会议也可以激发医科在职研究生的英文学习兴趣。国际会议中,各机构的知名专家、大腕级人物都会尽全力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自己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多参加这些会议,会不断刺激英文听力,不仅可以提高英文的听力水平,还可以激发这些医科在职研究生主动学习英文的兴趣和信心,感受国际同行专家学习、交流心得的方式和氛围。

6.尝试撰写英文文章

要鼓励医科的在职研究生尝试去撰写英文文章。英文文章是展示自己研究成果、临床经验的重要手段,英文文章一般包括四个部分:概述(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结果(results)、讨论(discussion)。当然,撰写英文文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万事开头难,但只要是开始学习写文章了,并坚持下去,总会有收获。刚开始也可以尝试一些撰写英文摘要进行会议投稿,这种英文摘要篇幅比较短,也分为四部分,包括:前沿(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一般要求字数在2000个单词以内。撰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篇7

兽医内科学是兽医专业必修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临床课,讲授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既能打下扎实的兽医内科学基础理论,又能熟练掌握兽医内科疾病的临床诊疗技术。但是由于传统的兽医内科学的教学模式单调、内容乏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又因饲养管理不善造成的系统病、代谢病导致的动物机体抵抗力的降低,从而易继发传染病,内科病被继发的传染病症状所掩盖,因此,不能被人们所重视。基于上述目的,为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动物和宠物新型突发疾病发展趋势和动态,成为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及有关部门从事兽医、防疫检疫、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兽医内科学的教学必须改革,以适应其发展的需求。我们以2008级兽医专业、动物防疫与检疫和牧医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兽医内科学采用以下课程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兽医内科学课程教学方法作一点探讨。

一、上好绪言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只有依靠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完成向学生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任务。所以绪言这一堂课很关键,根据学生的生理、心里、学习及生活特点,倾其所能、抓住关键,激发学生对兽医内科学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在绪言中,首先要简明扼要的介绍兽医内科学的概念和内容,以及学好兽医内科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方法。然后由近及远,从古论今列举兽医内科学的成就,兽医名人的动人事迹及对社会经济所起的作用。再次结合本地的农村经济状况和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兽医工作受欢迎的程度。自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生产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其成为我国农村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的地位,随着畜牧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畜禽传染病日益受到控制的条件下,群发性、多病因的内科病逐渐显示出其对养殖业所造成的危害,这就必须有一大批兽医专业人员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所以学好兽医内科学是刻不容缓,而且有着深远意义的事情。因此,要求学生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医德,在知识上勇攀高峰,热爱自己的事业,为农业、农村、农民,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为祖国的畜牧兽医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采用理论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兽医内科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兽医专业主干课程,几乎囊括了兽医专业所学的所有课程知识。因此,要想教好这门课程,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要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验证书本理论、巩固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对于书本上的兽医内科学理论知识不能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而要教导他们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在临床实践中有目的地去观察病例和实际诊治病例,借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掌握相关的临床技能和技巧,增加学生们学好的信心。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兽医科学每年都有大量的理论和技术问世。为了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和掌握这些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教师需要及时汲取新的理论、经验和技术,并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此,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图书资料等手段将这些新的理论、经验和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从而弥补书本内容的不足。另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要讲的内容尽量通俗易懂化,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我们可以将畜禽常发的地方内科病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同时将来源于本地兽医技术人员和养殖户的一些特殊临床诊疗经验和技术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另外,每堂课临近结束时一般留出5-10分钟时间进行答疑,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课堂教学中学生反映有些临床病例的临床表现与书本上不太一致,有的仅呈现部分症状。这说明学生已能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上,对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动物疾病复杂多样,当一些临床实际病例不能满足学生实习需要时,为了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应采取用实验动物人为复制一些典型动物疾病病例,然后由学生分组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最后由老师对学生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进行总评,指出不足,促进学生诊断和治疗技术的提高以及治疗方法的规范。

三、课堂教学引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兽医内科学是兽医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之一,由于课程本身具有的实践性和直观性等特点,使得在正常的教学中需要大量的病例模型,学生也普遍反映学习的难度较大。

在多年的兽医内科学的课堂教学中形成了一些当前存在的多种教学问题,例如讲课方式单一、呆板,教学内容乏味,课堂气氛死板、沉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造成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差,教师的创造性思维也受到抑制。

兽医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要确切掌握动物内科疾病的发病机理、发病症状、疾病诊断、预防及治疗方法,就需要多种大量的实验动物模型或真实的疾病病例。但当前实际临床病例往往呈现不典型的症状,偶尔遇到兽医内科的典型病例,却与课堂授课进度不同步,因此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辅助教学手段,已经深深融入动物医学教学过程中,从而促使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也使得以往兽医内科学教学中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现代多媒体技术具有很强的图像处理及表现能力,能将疾病的病理过程进行动态、生动的表现和模拟,大大降低了兽医内科学的教学难度。在长期兽医临床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将发生的一些典型真实的兽医内科病例用视频或图片等方式保存下来,然后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该病例发病后的病理变化进行模拟。以“反刍动物的前胃疾病”为例,首先播放摄录保存的牛前胃病病例的真实临床表现,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该疾病的发生、病理变化,以及最终引起的临床症状变化等过程,通过这种手段加深对该病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该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对兽医内科疾病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四、课外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质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0-0129-02

医学是通过科学或技术手段处理人体各种疾病或病变。医学是生物学应用学科,医学分基础及临床医学。

“卓越医师”是按西方模式进行系统化教学,而进行医学教育模式教学改革,担任卓越医师计划大学担当起卓越医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重任。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卓越医师”创业素质,“十三五”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现实需求,也是西方发达国家正在兴起一个趋势。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医学教育中规范化和制度化,已经成为“十三五”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医学方法学”是更好地获取医学创新能力所需要的特有知识的基础,“医学方法学”为“卓越医师”培养创新能力提供切入点,因此“卓越医师”培养教学应加强“医学方法学”课程。

一、“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医学模式发展历程

“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医学模式(medicalmodel)是一定时期对人类健康与疾病特点和本质哲学概括,成为一定时期医学发展指导思想,“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医学模式发展历程(见下表)。

二、“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医学方法学内涵及医学方法学课程简介

(一)“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医学方法学内涵

1.医学方法学。是医学基础学科和方法学科为获取及运用医学专业知识的方法学。

2.医学方法学内涵。(1)“医学方法学”是更好获取医学创新能力所需要的特有知识的基础;(2)“医学方法学”为“卓越医师”培养创新能力提供切入点;(3)“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应加强“医学方法学”课程教学;(4)医学方法学是医学知识运用方面的工具性学科。

(二)“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医学方法学课程简介

医学方法学包括医学信息检索、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转化或转换医学、流行病学和医学科学研究导论等。

1.医学信息检索。医学信息检索是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内容更新快科学方法课。医学信息检索旨在培养“卓越医师”敏锐信息意识,“卓越医师”学会探索信息检索技能,具有信息利用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

2.医学统计学。医学统计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卓越医师”必修课,培养“卓越医师”基本医学科研设计、数据计算实现、分析结果解读能力。“卓越医师”成为实践型、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3.临床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学基础课,“卓越医师”及临床医学科研工作者必须学好,才能不断提高临床科研质量和医疗水平。

4.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分布及影响因素,探讨如何预防控制疾病、促进健康一门学科,流行病学也是医学科学研究方法论。

5.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医学科学研究方法从哲学、数学、生物学、医学理论上对科研方法论进行讲解,为适应“十三五”规划高等医学院校“卓越医师”教学改革和教育发展需要,培养创新创业型高级医学人才。

6.循证医学。是指医疗决策(医生对病人处理,治疗指南和医疗政策制定等)以现在已有临床研究最好依据基础上做出,并结合医生个人临床经验。循证医学强调,医疗决策应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之上。

7.医学论文写作。医学论文与其他一些文体相比,有其固定格式要求及规范,掌握格式及基本要求和规范,医学科研论文是医学科学研究和临床工作总结,并能推进医学科学发展促进医学科研成果交流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8.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科学,“卓越医师”通过学习实验动物学对实验动物学有一个全面系统了解,掌握实验动物学基础理论及实践操作的基本技能。

9.转化或转换医学。是将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连接起来的一种新思维方式。转化或转换医学是近几年国际医学健康领域出现新概念,同个性化医学、可预测性医学等一同构成系统医学体系。转化或转换医学典型含义是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成为实际患者提供真正治疗手段,强调从实验室到病床旁连接。

三、“卓越医师”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医学方法学内涵及科研素养训练与实践

(一)“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医学方法学科研素养

1.素质。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思想与行为具体表现。三类素质是指自然素质及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

2.科研素质。包括科研意识及科研方法和科研精神。“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强烈科研意识及科学科研方法和崇高科研精神,“卓越医师”科研能力构成中,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3.素养。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技巧或能力。素养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

4.科研素养。“卓越医师”由训练和实践具有基本读写表述和理解能力以及具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能力。

(二)“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医学方法学科研素养训练和实践

1.“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医学方法学科研素养训练和实践与自身兴趣与医学方法学课程实际情况紧密结合。

2.“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医学方法学科研素养应进行系统化训练和培养。

3.“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医学方法学科研素养应树立正确观念,培养科学态度。

4.“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医学方法学科研素养引导处理好基础专业课学习与科研素养训练和实践关系。

5.“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医学方法学科研素养加强对学生协调和管理工作。

“卓越医师”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医学方法学内涵及科研素养训练和实践,“卓越医师”参与科研与医学实践使一年级学生具有活跃思维及蓬勃朝气,但知识缺乏难以保证科研与医学实践科学性和可行性,必须紧跟导师进行学习科研与医学实践训练科研素养。对“卓越医师”科研素养训练和实践,是属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育一部分。在今后,“卓越医师”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工作应更深入持久地开展,为实现中国梦培养出更多“卓越医师”人才。

篇9

因此,结合该校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发展目标的特色,如何将课程与学科建设紧密连接,符合专业发展的方向,不仅使本科生掌握仪器可靠性的理论知识,同时又能很好的同以后的就业方向挂钩,加强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该文探讨该课程的特点,诸如理论性强和实践环节缺乏、多学科交叉、教学方法单一等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改革和尝试,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1 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该课程概念多、理论性很强、抽象难以理解,传统教学模式以“满堂灌”的理论讲述为主,不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难以将课本知识真正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2)实践环节缺乏。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认识不到位,缺乏系统的教学指导思想,就目前来说,关于该门课程的实验指导书还没有可以参考的标准;对开展实践性教学的目的不明确、内容不清楚、方法手段欠缺,致使教学效果不明显;作为实践性教学环节主体的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够,使实践性教学徒有虚名、流于形式。

2 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业创新的能力。

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是《仪器可靠性工程》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验教学时,例如对于仪器的可靠性框图的建立和分析一章,组织学生搭建声光光控报警仪系统,针对此系统,结合课堂上的可靠性的模型建立和分析章节,画出仪器可靠性框图,并建立和分析仪器可靠性模型,进行系统可靠度的计算。加强该课程相关实验室建设和可靠性工程实验开发,理论结合实践实验环节,教学效果好,形象生动,易于掌握,有效地实现新的实验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及创新意识。

产学研教育是一种将生产、学习和科学研究结合为一体,充分利用学校、企业与科研单位的教学研究环境及相关教学资源,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根据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形式,以及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采用外部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即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是学校与产业部门在办学的组织领导、经费投入学校建设、管理运行等各个方面的合作,是技工教育办学模式的拓宽和提高。联合办学,一方面学校借助企业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企业利用学校人才优势、智力优势,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从而培养、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

(2)引入翻转课堂以及MOOC教育理念。

微课的特点是时间短、内容精、知识点突出,能补充传统课堂学习内容并能有效开展非正式学习,并且微课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为学习者提供碎片化、移动化学习,便于知识的传播与共享。

MOOC在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中发端,在连通主义学习理论中兴起,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繁荣。“当知识遇上网络,MOOC诞生了”。MOOC三大平台:Coursera、Udacity和edX。MOOC分为联通主义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cMOOC和美国知名高校运用行为主义的方法开发的xMOOC,一般媒体上常见的是xMOOC。cMOOC关注知识创造与生成,而xMOOC关注知识重复。MOOC本质上属于网络课程范畴,具有网络课程的一般特性。

翻转课堂的基本要义是教学流程变革所带来的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优化。翻转课堂的全过程一般由三个环节构成:问题引导环节、观看视频环节和问题解决环节。教学视频的使用与传统教学流程的调整是翻转课堂的最具特色的两大标杆性要素。“翻转课堂”应内含三类翻转:①教育目的的翻转;②教育理念的翻转;③教学方式的翻转。

(3)搭建信息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

篇10

 

什么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简单地说,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只要能够在工作中发现教育上的问题,并能运用正确的,系统的方法,去求得科学的结论,去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这种活动就称之为教育科研。 

人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个目的.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就是通过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中小学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探索新形势下新的、未知的教育规律,以便发现中小学教育过程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正确地指导今后中小学教育的工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按照的观点,事物总是前进的、发展的.我们的教育工作,它必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指导教育运行的规律也必然在丰富、在完善、在发展.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只有联系本职工作认真地、不断地探索,才能培养和造就更多更好的社会劳动者。因此,开展和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对于深化教改,切实搞好九年义务教育工作,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开展和加强教育科研,是深化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改革现行教育中的思想、体制、结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中的已经过时或落后了的东西。而这些方面的改革都亟需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予正确的回答,提出有效的措施,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开展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这是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供科学理念依据的源泉,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实践发展的动力.进行教育科研,每一位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因此要积极行动起来,发挥主人翁作用,为推进素质教育,做出各自应有的贡献。 

2.开展和加强教育科研,是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我们知道,学校的每一门学科,都涉及到教育科学的理论;每一门学科的教学,都需要教育科学理论去指导.教育是一门艺术,广大中小学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地进行教 改实验,勇于创新,用取得的成果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对学期或学年度所实验的课题或项目应进行书面总结,找出差距,继续研究.这样边研究,边实践,自编自导自演,既可以优化“教”,也可以优化“学”,既经济快捷,又方便实惠.所以说,教育科研的成果,一旦被广大教师所掌握,就可以变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力量.目前许多学校都总结提出了“抓科普、促科研,以科研带教研”等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如,辽宁盘锦市实验中学,非常重视学校科研组织和科研活动的建设.他们不仅把科研成果通过报刊杂志进行宣传报道,而且还积极主动地把经验丰富的教师派出去巡回讲学、作报告.这样做正是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便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科研理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数十年长期坚持,因而成为全国一流中学.该校的科研带头人魏书生,也逐步锻炼成为教育实验改革的专家,全国知名。 

3.开展和加强教育科研,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需要 

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依靠科技.科技的发展要靠教育.而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也就是说,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水平。从古今中外教育史的发展看,那些著名的教育家无不是经过教育科研---长期不断的教育实践发展而来的.我国古代的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等教育教学的理论,并终身为之实践,因而成为历代尊崇的教育思想家.我国现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之先生,他的”生活教育”的理论,就是他在数十年教书育人的不断实践中总结创立的.我国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也是在他十多年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边实验、边总结、边研究,才不断取得优秀成果的。……概言之,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广大中小学教师,开展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紧密联系的教育科研活动,经过选择课题,定向研究,不断总结积累,不仅可使“教”有特色,逐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实践能力.可以说,教育科研活动正是造就教育家,造就一大批卓有成效的教育工作者的根本途经;也是提高广大中小教师素质的有效手段。 

4.开展和加强教育科研,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需要 

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而教育科研,正是使大量丰富的教育实践(包括教育教学的经验总结和教育科学实验)上升为教育科学理论的必由之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教育科学研究,就没有教育科学理论的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得不到发展、完善和提高,怎么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呢!只有广泛开展和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才能有效地指导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顺利实施,确保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目标的实现. 

篇11

什么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简单地说,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只要能够在工作中发现教育上的问题,并能运用正确的,系统的方法,去求得科学的结论,去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这种活动就称之为教育科研。

人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个目的.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就是通过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中小学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探索新形势下新的、未知的教育规律,以便发现中小学教育过程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正确地指导今后中小学教育的工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按照的观点,事物总是前进的、发展的.我们的教育工作,它必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指导教育运行的规律也必然在丰富、在完善、在发展.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只有联系本职工作认真地、不断地探索,才能培养和造就更多更好的社会劳动者。因此,开展和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对于深化教改,切实搞好九年义务教育工作,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开展和加强教育科研,是深化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改革现行教育中的思想、体制、结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中的已经过时或落后了的东西。而这些方面的改革都亟需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予正确的回答,提出有效的措施,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开展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这是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供科学理念依据的源泉,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实践发展的动力.进行教育科研,每一位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因此要积极行动起来,发挥主人翁作用,为推进素质教育,做出各自应有的贡献。

2.开展和加强教育科研,是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我们知道,学校的每一门学科,都涉及到教育科学的理论;每一门学科的教学,都需要教育科学理论去指导.教育是一门艺术,广大中小学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地进行教 改实验,勇于创新,用取得的成果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对学期或学年度所实验的课题或项目应进行书面总结,找出差距,继续研究.这样边研究,边实践,自编自导自演,既可以优化“教”,也可以优化“学”,既经济快捷,又方便实惠.所以说,教育科研的成果,一旦被广大教师所掌握,就可以变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力量.目前许多学校都总结提出了“抓科普、促科研,以科研带教研”等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如,辽宁盘锦市实验中学,非常重视学校科研组织和科研活动的建设.他们不仅把科研成果通过报刊杂志进行宣传报道,而且还积极主动地把经验丰富的教师派出去巡回讲学、作报告.这样做正是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便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科研理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数十年长期坚持,因而成为全国一流中学.该校的科研带头人魏书生,也逐步锻炼成为教育实验改革的专家,全国知名。

3.开展和加强教育科研,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需要

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依靠科技.科技的发展要靠教育.而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也就是说,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水平。从古今中外教育史的发展看,那些著名的教育家无不是经过教育科研---长期不断的教育实践发展而来的.我国古代的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等教育教学的理论,并终身为之实践,因而成为历代尊崇的教育思想家.我国现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之先生,他的”生活教育”的理论,就是他在数十年教书育人的不断实践中总结创立的.我国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也是在他十多年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边实验、边总结、边研究,才不断取得优秀成果的。……概言之,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广大中小学教师,开展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紧密联系的教育科研活动,经过选择课题,定向研究,不断总结积累,不仅可使“教”有特色,逐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实践能力.可以说,教育科研活动正是造就教育家,造就一大批卓有成效的教育工作者的根本途经;也是提高广大中小教师素质的有效手段。

4.开展和加强教育科研,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需要

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而教育科研,正是使大量丰富的教育实践(包括教育教学的经验总结和教育科学实验)上升为教育科学理论的必由之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教育科学研究,就没有教育科学理论的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得不到发展、完善和提高,怎么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呢!只有广泛开展和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才能有效地指导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顺利实施,确保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