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4 09:44:2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德育教育现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二、高校德育教育有效对策
(一)强化德育教育,全员共同营造德育氛围
高等院校承担着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推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高校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评价人才综合素质重要标准。因此,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将德育教育放在学校工作和学习的首位,学校各级部门要将德育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居于主导位置,全面发展德育教育,德、智、体、美、劳缺一不可。高等院校强化德育教育,一方面高校强化德育教育意识,积极改进德育教育方式,加强德育教育规范化教学,构建系统化、科学化的大学德育教育讲堂,引导学生的德育意识;另一方面高等院校要将德育教育真正渗透和落实到生活服务、学生管理、专业课教学等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形成“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的综合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成为高校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为和共识。同时,高校要将德育教育纳入学校服务、管理、科研、教学中,组织多种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校园活动。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原则
德育教育本质上是塑造、培养学生道德品格的教育活动,应该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在德育教育活动中,教师作为主导者,学生作为主体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德育教育活动,规划教育内容,整理教育思路,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德育教育的趣味性,使学生逐渐喜欢上德育教育课,在生活实践中自觉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逐渐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实现高等院校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推动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感恩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教学方法创造一定的教育氛围对受教育者实施知恩、感恩及报恩的教育活动,德育教育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健康及法律等方面的教育。
1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的现状
现阶段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及枯燥,落实的力度不大,德育教育的教学往往是在传统的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错误教学模式下进行,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根据实际需求及课本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及学生对于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大多数中职学校学生都把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当做一门不重要的学科,认为只要浅显的了解即可。
2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的策略
2.1营造浓厚的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学习氛围
中职学校应结合现实与学生家庭进行结合,做到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联系发展,学校应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内的学习情况、心理特征的变化情况等,使得家庭教育采用更为针对性的教育方式进行,提高家长配合进行德育教育及感恩教育的力度。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网络、媒体及社会外界等,为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活动。如中职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去本市敬老院看望老人,组织学生为环卫工人扫地、发水,组织学生为交通警察发放降暑物品等,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同时体会到劳动的辛苦,让学生们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在日常的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2.2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应分阶段进行,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德育教育及感恩教育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德育教育是一个较为漫长的教学过程,要在短时间内将所有的德育教育知识及理念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中职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及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接受能力、心理特征及年龄等为学生实施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及感恩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其强调学生应将学习重心放在学习上,采用多媒体向中职学校学生展示沉迷于游戏、吸毒、赌博等负面事件的危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及人生观。首先应教授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相关知识理念,后在教授理念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知识理论与实际活动开展相结合,让学生深刻体会德育教学与感恩教学的深刻意义。
2.3坚持以社会生活为教学导向开展德育教育及感恩教育
在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的过程中从实际的生活问题入手,联系与学生的工作、学习及生活紧密相关的细节,顺应道德形成的情、意及行等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引导,教育学生们在生活中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教育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多设身处地的为父母着想,体谅父母的辛劳,在学习中感谢教师带给自己知识及做人的道理,体谅教师的辛苦付出。知道学生们在实际的生活及学习过程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正视自己犯下的错误,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针对自己在生活及学习过程中做过的违背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原则的事情进行反省及改进,锻炼自己顽强的意志力,将感恩国家、感恩社会、感恩学校、感恩家庭等作为内心永远不变的信念,指明自己不断前进的步伐及方向。
2.4教师在德育教育及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做好感恩的榜样
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教育技能及品质,要求教师将更感恩教育的目的寓于设计的情境中去,教师在实际的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积极对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因素进行挖掘,做到联系社会实践及学生们的思想品质,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领导下进行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的教学,要求教师做好榜样,做到言行一致及以身作则,要求教师不断以自身的行为及经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得学生在生活及学习的过程中去感受、学习及模仿,从而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行为、品质及精神世界。
3结语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的教学现状及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制定针对性的、高效的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教学方式。此外,在进行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需注意教学应以尊重学生为主、教学过程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为学生积极营造较为浓厚的学习环境,做好自己的榜样作用及将教学融入至生活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及未来的工作中学会做人、学会感恩、报恩及施恩,不断健全学生的人格及品质,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育;现状;对策;分析
我国在教育普及中不断强调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高中生正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经验不足、自我控制能力也不足,因而在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和外界不良因素诱导时,学生容易以心理敏感或情绪压抑作出不当举动。针对这一点,需要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正确认识德育内容、观念和价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平。[1]
1高中德育教育现状及主要问题
1.1社会环境方面:高中学生个性特点鲜明,这一点符合其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学生的个性化倾向越来越明显,能够促进学生加强对自我的认识,但是也容易造成学生在人际交往和学习中忽略他人的有效建议,形成“偏听则暗”的局面。例如当今社会大发展中强调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在越来越多的农村中学学生选择辍学打工,技能不足沦为盗抢和乞丐群体,这就是当前德育教育与社会不相适应的现实案例。
1.2家庭环境方面:高中生尚处于青春发育期,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较强烈,在与外界人、事接触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同时又过度重视自我感受,容易导致偏激性心理产生。高中生在学习生活中主要的活动场所就是学校和家庭,但是关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不能一味寄托在老师和学校身上,需要将学校德育教育与家庭德育教育相连接,为学生营造更加充分和完备的受教育环境。但是在实践中发现,由于高中生家长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导致对其心理、情绪等关注不够,家庭教育出现缺失和错位,使学生缺少正当的家庭关爱和教育。例如在相关调查中发现,许多高中生父母对孩子家庭教育不当,助长学生不良习惯,部分学生不懂得尊老爱幼、骄纵任性,甚至偷盗父母钱财、打骂父母等。[2]
1.3学生自身的“三观”问题:而高中老师并没有完全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依旧老眼光对待新学生,依旧把文化课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只要成绩好,一切都好说。所以逐渐出现了一些极不和谐甚至让人痛心的事,究其原因,德育教育被忽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我德育教育意识缺乏,导致人身观、价值观扭曲,在高速现代化发展的社会中,盲目追随潮流,却不能明辨是非。例如当今校园暴力事件频出,学生甚至将打骂、侮辱同伴的视频和照片上传网络,追根究底,使学生受不良影视、小说情节影响,错误代入到现实,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
2高中德育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2.1教育环境的优化:高中生德育教育包括思想素质教育和道德理念教育,高中生由于心智发育尚且不够完善,因而在实际教育中,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均要做好引导、辅助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教育观。从学校教育层面来说,老师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变化,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化解重重师生矛盾,并且在相互沟通交流中促进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而学校方应该切实加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新的教育现象引导高中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同时以交流会和座谈会的形式宣传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建立起完善的学生考评制度,将德育考察项纳入其中,综合评价学生的基本素质。优化德育教育环境,还需要家庭和社会做好正确的引导,家长要言传身教,鼓励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和认识,社会媒体宣传方面则要注意信息传播的有效性。[3]
2.2德育活动的开展:高中德育教育出现种种问题,现实堪忧,因而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形式,通过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使学生在实践感悟中充分感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性。高中学习不能停留在课本上,学生需要走出校门、走向生活,高中生也不能仅仅学习文化知识,需要在社会体验中完善自我德育教育工作。据此,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安排学生参加烈士陵园扫墓等社会公益性活动,让学生参与植树环保、敬老爱老活动,学生在与不同的社会群体接触中能够更加深刻的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作用。开展与时代相适应的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还包括捐款捐物、义卖等,学生能够在实践体验中意识到德育教育对自身道德品格和思想培养的作用和影响。[4]
2.3德育教育渗透: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人们心理上的浮躁和欲望表现明显,这种价值观念也对当代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产生严重影响。当代教育工作中,学校和老师为学生提供文化教育服务,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学校的教育工作开展中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学校德育教育华而不实,德育工作落实靠后直接导致教育恶性循环,不良效益日益凸显。因而在现代德育教育工作中,无论是社会、学校、家庭还是学生自身均应该摒弃浮华,时时刻刻渗透德育教育,把育人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将德育教育融入课本、融入生活,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感悟人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自我成长和进步。
3结语
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形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对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是社会在变革,而高中德育教育也要有新的对策,针对当前高中德育教育问题,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等方面究其原因,积极分析出现的问题,找出应对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孝顺.浅谈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知识经济,2010,04:148.
[2]罗群珊.浅谈新时期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成功(教育),2010,09:128-129.
[3]朱向东,顾彩平.当代中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7:20+133.
我们所指的德育教育是指学校的德育教育,小学生身心发育还不成熟,在这个阶段进行德育教育见效最快,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机。小学阶段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德育教育排在首位,这也说明了它的重要性。小学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为之后的人生路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再有,德育教育能够提升公民的个人素质,所以德育教育更应该从小开始。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一)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缺乏重视
在传统的观念里认为,小学是学生打基础的时候,所以小孩子每天上的课就是几门主课,思想品德课也被几门主课老师“瓜分”,思想品德课就像摆设。人们的行为举止、实践方式不仅取决于知识的认知多少,更重要的在于政府和社会的重视程度。教育部门不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就不能彻底的开展,而任课教师就会敷衍了事。德育教育就完全走下坡路线。例如:学校给孩子们每周开设的思想品德课,一些老师也是读读课本敷衍了事,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老师占用了思想品德课讲自己所带的主课。所以,现在教育的现状就是学校对孩子德育方面的教育很不重视。
(二)德育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小学德育教育得不到教育部门的重视,所以其教育资源十分不足。据统计显示,90%的地方小学在德育教育这块投入的经费少之又少,当然为德育教育配置的教学资源也少,在专门教学德育方面的老师也就少。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一般都是语文教师兼任,语文老师精力有限,其次在德育教学上缺乏专业知识,教学方法也单调。通常兼任的老师会占用德育课的时间做其他主课的作业。这样学生的德育课就是摆设,学生接受的德育教育就少之又少。
(三)德育教育活动缺乏创新
我们了解到,小学的德育教育主要是以讲课的方式进行,教师讲解课本内容,学生听。这种灌输式的德育教育根本起不到实效,学生获取的少量的德育知识仅仅是从课本中获取,并没有参加过具体的活动。再有,学校在学生德育教育上,只展现社会美好的一面,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避而不谈,学生总会以为社会是完美的。这样学生接触到的东西就是不全面,学校也要注意到这一实际情况积极寻找德育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二、小学德育教育的对策
(一)从思想上认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学校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在学校里学生不仅能学到文化知识,也能学到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再有,小学生的身心还不成熟,可塑性强,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收到明显的成效。所以学校要理清思路,为学生开设名副其实的德育课,让学生、老师都重视起德育教育。对孩子的教育不光是学校的事情,也是每位家长的责任。家长也要重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能采取野蛮粗暴的方式,要耐心讲解,带孩子参加德育教育活动。所以学校和家长要形成协作关系,给孩子建立一个德育教育良好的环境。
(二)加大对师资力量的投入,重视班主任的工作
整个教育系统要重视起德育教育,首先要在德育教育的师资上加大投入。真实的开设德育课堂,不再让德育课成为摆设。并且要分配专业知识的、有经验的老师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把德育教育工作搞活。再有,要重视班主任的工作,小学生在学校里都是班主任跟着,班主任极其重要。班主任要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向,及时地对需要谈话的学生进行谈话,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针对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班主任要经常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了解学生思想变化和心理变化。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是,要内心讲解、疏导,把学生向积极的方面引导,循循善诱,正面解决问题。
(三)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德育活动
小学生活泼好动,多事情好奇心强,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学校应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德育活动。要树立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着这样的要求,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意义的活动,精心设计、组织德育活动,如开展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去福利院看望老人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接触社会,接触真实的生活,在亲自体验中受到德育教育,提高对社会的认知。
三、结语
小学是个重要的教育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强,所以社会、学校、家庭,必须重视起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必须要开德育教育课,有序地开展德育活动让学生以主体地位参与其中,还要重视起班主任的工作,从这些方面改善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的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逐渐的起到基础性的作用,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诚信体系与道德体系逐渐完善,小学生是社会主义未来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需要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与诚信意识,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年龄发展还不成熟,性格、思维正在处于一个成型与发展的时期,很容易受到不好思想的侵蚀而走上歧途。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十分必要。
一、当前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十分有必要,但是应试教育在我国教育中的长期存在,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与作用,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视学生的文化教育与智育教育,学校的德育课往往是流于形式表面,照本宣科,当前我国德育教育中存在以下问题:
1.教育理念上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
在我国的教育中国向来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即使素质教育的实施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家长与部分教师的思想深处仍然存在着孩子的好坏与孩子的成绩有直接联系的思想,孩子的文化课成绩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家长也一般更加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对于德育课一般都不重视甚至嗤之以鼻,这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形成了一个“重智轻德”的一个死结。
2.德育过程简单化、形式化
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着简单化、形式化的现象。学校进行德育的形式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要求小学生死记硬背一些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然后以书面形式与考试形式来检验学生的德育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评价非常的简单与形式化,这难免对学生的德育认识存在着片面性。同时,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还不成熟,对于德育教育中的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难以有深刻的理解,并且小学生的心理年龄发展还不够成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的集中,没有办法有效的自我监督与自我制约,小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很难将种种行为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脱离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因此,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中只注重形式上的开展,缺乏实质的内容,忽视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3.德育内容与生活实际脱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人思维交流越来越频繁,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途径与方式越来越丰富,小学神的学习生活中势必会反应社会现实中的各种各样冲突与矛盾,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也要结合这些冲突与矛盾,教给小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教会小学生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与道德选择。但是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中,德育教育内容只是一些非常空洞的、枯燥的道理,甚至与社会生活相脱离,刻意回避社会中的道德问题与独到的冲突,将小学生放在一个真空的环境里,一些新的道德问题与新的价值观念小学生都接触不到,当小学生有一天不可避免的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原有的道德观念与新的道德理念会发生冲突,小学生会陷入无法适应的境地,导致德育工作的效率非常低下。
二、解决我国小学德育教育困境的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实施与发展,我国的德育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小学德育教育的课程配置比以前更加合理,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若想趋于完美与完善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下面就提出一些对策来解决上述困境。
1.将德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上,要在每一学期的第一节课的时候就开设德育课,让学生在开始一学期的新生活的时候就注重德育课同时德育课的开展要保质保量,不能因为文化课的实践不够或者是因为要进行文化课的考试就将德育课让位于文化课,学校要树立一些规章制度将德育课固定下来,家长也要转变德育无用的观点,重视孩子德育的发展,培养孩子热爱祖国,热爱他人,热爱父母,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将德育课的功效与作用发挥出来。
2.促进德育形式丰富多彩
在小学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建设校园文化与校园环境,积极地校园文化会为孩子的学习与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多媒体技术正在不断地走入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图片、视频,故事将典型的德育实践与榜样的道德人物展示给学生,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学校要开展一些家长座谈会,与家长交流学生一段时间内的德育表现,让家长在家里也有意识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将学校德育教育与家庭德育教育结合起来,给学生实行多方面的影响,还可以请一些道德模范来学校作报告,为学生树立榜样道德作用,因此,开展德育的形式一定要丰富多彩,避免简单化与形式化的倾向,充分发挥德育思维作用。
3.德育内容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的教育特色与办学特点,每个城市与地区也有各自的特点,每年可以将自己城市与地区的典型的德育实践融入到德育教育中,德育教育内容要根据现实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避免小学德育中的空洞、枯燥的现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将德育教育与多媒体信息网络技术结合起来。在网上开展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在网上开展讨论,加强小学生对德育的认识。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中,一定要将德育教育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促进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总而言之,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教育理念的陈旧,影视教育的根深蒂固的影响都为德育工作的开展形成一些障碍,小学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促进小学德育教育不断地发展完善,促进小学生的德育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周丹.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德育的应变[J].天津教育,2008,9.
Xu Weiwei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Moral Education,Jilin School of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Jilin 132102,China)
摘要: 本文通过德育实践探索,分析了当前中职学生的现状,提出了切合实际、操作性较强的中职学生和谐发展教育的模式。
Abstract: Through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n moral educ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was analyzed, and the educational mode of students' harmonious development with the reality and stronger operabilit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关键词: 中职学生 德育工作 和谐发展
Key words: student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moral education;harmonious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189-01
0引言
众所周知,在近几年的教育改革进程中,一方面,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高校连年急剧扩招,高中热也随之不断地升温;另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发展对实用性技能型人才产生的巨大需求,牵引职业教育规模跨越式增长,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这两种因素作用下,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得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素质全面的新型劳动者,成了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改革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之一。科学地认识和分析这一问题,是从根本上解决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实效性缺失的有效途径。
1当前中职学校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品质现状如何呢?毋庸置疑,素质参差不齐与总体素质较低,是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状况的基本特征。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曲直、正确与错误,这些在他们心中是淡薄的、模糊的,没有积极的人生追求,失去人生前进、奋斗的动力。我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观察到这批学生有如下特征:
1.1 成长经历、家庭背景等情况呈多样性。有四多,单亲家庭子女多,父母文化低、修养差的家庭子女多,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差的学生多,家庭经济条件好,厌学好动学生多。
1.2 自制力差,逆反心理重,行为偏差明显。不少在校中职学校学生在组织纪律性、文明礼貌、社会公德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事实上,行为偏差的纠正,正是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品德、行为、教育、引导)任务繁重的诸多原因之一。
1.3 具有道义感,但法制意识相对淡薄,义气用事,不计后果,主体意识较差。在校中职学生大多缺乏客观的自我评价标准;无自知自控能力,以盲目为特征的从众心理严重。因而,常发生起哄喧闹、吵架斗殴,往往身处犯罪的边缘还浑然不觉,反而觉得自己“义气”、“荣耀”、“够酷”。学生“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成为教师实施教育时的头痛问题。
1.4 “触网”学生较多。网络痴迷者所占比例较大,沉溺网络游戏导致荒废学业、泡吧无度导致金钱支用失控……,如此种种,学生误入歧途的危机重重。
2针对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设想
2.1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行为规范①让学生学会做人。以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了解做人的基本准则,以及学生怎么规范自己的言行,如,进行军事训练、礼仪训练、队列训练,内务训练,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做到集体行动快、静、齐,内务管理军事化。②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体系。如,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立等。
2.2 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①热爱专业,树立专业理想。请校友回校做报告,以便使学生对现阶段的就业形势有所了解;观看介绍学校的录相,参观本校荣誉室,了解本校成才毕业生典型事例,塑造集体荣誉感;参观各技训室和实习、实作场所,观看高年级的技能表演,定期实施技能比赛,在比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和爱好。②对学生进行新型人才观教育。通过请知名校友、行业专家给学生作报告、学生与优秀毕业生和普通劳动者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人才就是对社会有用的人。一是让学生懂得社会需求的职业种类多,各项各业都有自己特殊的专业领域,都大有所为;二是让学生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③教育学生明确即将从事的职业的性质、社会责任、社会作用、服务对象和服务手段,熟悉本行业守则和其它规章制度,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职业道德榜样。
3社会适应能力教育
3.1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经济成分,认清劳动力市场开放后职业双向选择的就业途径,从而正确对待就业问题。具备按社会“游戏规则”办事的观念和能力。结合毕业前实习,为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讲座。
3.2 教会学生适应社会的生活技能。如:如何与人沟通。人生活在一个群体中,人际关系是你和社会交往的一个纽带。人际关系不是凭空建立起开的,沟通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3 教会学生以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态步入社会,增强自觉融入社会的能力。要恰到好处的处理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尽量做到不偏不倚,不激不随;要与现实生活环境保持良好接触,经常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去适应现实,尤其要能面对现实,改造完美自己的心灵,修正不健康心理。
3.4 以教师敬业奉献精神为支撑点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91-02
通过中国知网,对“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现状”等主题关键词进行检索,寻找到1990年初至2016年末间有关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方面的期刊文章共40余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意识
喻学林(2007)指出,以学校道德教育是社会的道德建设的一条途径之一。以道德教育与学校的关系看,它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李静波等(2007)指出,体育教学对我国学生的思想品德具有积极的影响,且对品德指标影响的程度有所不同。
马姣(2009)指出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意识会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态度、行为和结果。较强的德育渗透意识会促使教师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而更好的发挥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优势。
从以上学者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目前中小学以及高校的教师的德育意识还是较强的,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消息,因为这是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前提。
2.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内容
王继强、王继娜(2005)结合当前素质教育的精神,从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集体性、针对性、竞争性、规范性、表率性、交往性六个方面阐述了体育课是将智慧、体质、意志和道德品质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马姣指出体育教学内容多、范围广、各项教学内容都蕴含了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为寓德于体提供了良好条件。如通过对学生讲述中国体育史、奥运史、运动员为国争光的事迹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武术等民族体育运动加强对学生进行民族、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田径培养学生坚韧顽强等意志品质;通过球类活动,渗透集体主义思想、进取心、规则习惯;通过舞蹈和健美操,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王雪艳(2012)指出,在小学阶段绝大多数体育老师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不同的德育教育,有机渗透集w主义观念、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等。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学者们对中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德育内容认识不系统,各家意见不一致,而具体的德育内容应该和我们体育教学中哪些运动技能结合没有研究的很透彻,这是我进行后续研究的主要动力。
3.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方法途径
王雪艳指出,体育教师应当利用一切有利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应该利用自己表率的教育时机(如教师的精神面貌、语言、衣着以及态度)、教学组织过程(调动队伍、分组教学、学生展示)、教材的特点(如短跑、耐久跑、球类)、利用身边典范的力量等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
马万凤认为教师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受教育者的接受性;在实施德育方法上应综合考虑,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坚持实施方法的适应性原则。
由健把实施德育渗透的方法归纳如下:利用理论课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建立课堂常规;利用体育实践课,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开展课外体育锻炼,占领业余文化阵地;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运用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冯悦民、江翠萍认为可通过教师言传身教,发挥非正式群体的作用,抓住特殊教材,改变组织教法,课堂常规教育这五种途径进行。
研究者们对体育教学中试试德育渗透的方法假设了很多种,也罗列了很多种,但时效性如何?学生的收获如何?教师在渗透德育内容的时候有没有较好的建议,却没有交代清楚。
4.体育教学中德育的评价
陈秀华指出,教师要使思想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具体落实,必须坚持经常性、加强紧密性、注重实践性、体现实效性、注意及时性的。
王雪艳指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形式主要以说教为主、形式单一,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和社会现实脱节严重。评价往往是体育教学评价最难实现的一部分,因为教学目标涉及的方面太多。
综合上述研究,我们可以看出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德育地位,已达成广泛共识。但是我们也发现有关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研究还不够深入、全面,主要体现在:(1)关于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主要涉及体育教学中实施道德教育的意义、特点、途径和方法,理论与实践脱节;(2)关于将体育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具体结合的研究还很少,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和研究;(3)体育教学渗透德育取得效果如何呢?还存有哪些问题?如何来解决等等。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中学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情况作深入的研究,这也是本研究今后要解决的具体内容。
一、农村德育教育不符合时代要求内容涉猎不全面教学手段单一
很多农村深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域闭塞,与外界沟通很困难,教学信息不够畅通,教学资料的传递也不够及时,导致农村小学各科目教学都受到限制,德育教育更是如此,教师获得信息的渠道较少,与城镇学校的交流有限,加之部分城镇和教育部门不够重视,导致偏远地区的德语教学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承担教学任务重,德育教育内容涉猎不全面,很多农村小学教学多是这种模式,教师既是班主任,又是多种科目的任课教师,甚至个别落后学校一个年级的教师几乎承担了所有科目,数学语文等主要科目已经占据了教师很大一部分精力,德育教育的时间和课程设置自然就减少了,加之个别教师不重视,教学压力较大,教学任务繁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自然大打折扣。传统的德育教学陈旧,教学手段单一,部分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十分简单,教师依照教材按部就班的讲解,枯燥而乏味,课堂教学与小学生的互动很少,教学内容都是理性知识,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思想品德教育课缺乏热情。其次,由于个别农村学校的条件艰苦,学校设备设施不齐全,学校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多媒体教学设备,使教学停留在原始教学层面,没有明显进展。
二、加强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小学生人生启蒙的阶段,小学生年龄小,性格活泼好动,人格和品德意识尚未形成,这一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非常重要,关乎到小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关系到小学生正确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形成,尤其农村小学生父辈接受教育较少,要想改变命运就必须接受全面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可缺少,小学生在正确的德育教育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为其将来的发展奠定一定的优良基础。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与教师的感情,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内容在于提高小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遵守自然法则,遵守社会公德,知晓一些法律常识等等。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养成好习惯,形成好性格。加强德育教育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教师关心学生,尤其是一些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心理健康近些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教师要与他们多接触,多沟通,对这些孩子做好心理疏导和德育教育,代替父母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合理约束,为他们健康发展负责。德育教育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符合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三、加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探析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德育教育硬件
一些农村地处偏远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小学教学环境比较恶劣,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这些都是阻碍德育发展水平的因素。相关部门和城镇领导要积极重视这一问题,从政策上和资金上予以支持,完善农村小学的基础教学设施,保证教学所需的资料的购买和设置,保证德育教育的硬件得到满足,这是德育教学的基础。
(二)加强德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学创新
师资力量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教师专业素质不够,德语教学工作不到位,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就不可能进展顺利,因此,构建专业的教师队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现在农村教师缺乏、工资较低的情况,有关部门要予以调整,使一些教师能够有留下来的可能,这是保证师资力量的关键所在。其次,要加强现有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德育教育经验,定期为农村教师培训德育知识,保证教学水平的提升。
Students and Moral Education
LI Liangping
(Inner Mongolia Hailar Pastoral Workers Secondary School, Yakeshi, Inner Mongolia 022150)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students. Deal with the problems, proposed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carry out various activities in line with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to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student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moral; problem; moral education
1 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
中职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学习群体,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牧区,文化基础差。其思想现状具体表现为:厌学心理严重,部分学生听不懂课,又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自制能力差,法制观念淡薄、缺乏纪律观念旷课、早恋、斗殴、损坏公物、辱骂教师等现象时常发生,部分学生自我意识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自私自利行为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经常有违犯校规校纪规行为,且屡教不改。对专业不感兴趣,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缺乏分辨能力,对未来的工作充满疑问和困惑。因此,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环境和不良思想的影响,中职生接受新鲜事物快,容易沉溺于手机游戏和虚拟的网络世界,使之产生暴力倾向,违纪违法行为经常发生。另外,社会上的拜金思想,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不同程度地侵蚀着中职生,他们会出现各种不良个性心理特征。
2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是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轻视德育工作的教育。中职学校专业普遍以就业为导向来设置,各学校把专业技术的教学成绩作为评价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学校把专业理论和技能培养摆在工作的首位,把育人工作放在了次要位置,因而使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形同虚设流于形式,难以适应当前中职生思想的变化。二是部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缺乏适应当前中职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严重影响着中职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三是各学校没有把育人放在学校的工作首位,缺乏全员育人的手段和方法。
3 如何加强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
(1)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德育课教师要精心备课,巧妙设计,精心选题,并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运用活动化教学模式和讨论式教学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2)营造良好的营造育人环境,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作用。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要发挥它的资源优势、坚持把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来抓,注重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经常性和渗透性。家庭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补充、学校的德育教育只有得到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支持才能达到应有的教育实效。社会环境是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人们的行为和媒体表现出来,对中职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行为有重大的影响。只有将学校主体、纽带作用,家庭的配合作用,社会起组织领导协调作用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相互配合,互为补充,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发挥教育功能。
(3)加强育人队伍建设。德育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是有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在教育活动中广大教师要发挥“身教重于言教”的作用。因此,要做好德育教育工作,我们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德育教师队伍。面对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新特点,新要求,我们一是加强德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学习,培训他们适应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方法。如:组织德育教育工作者集体收看道德模范专题片、德育现场观摩课、经验交流会等。通过各种方法提高了德育教育者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方法;二是加强对年轻德育教育者的培养,采取“新老结合,以老带新”的方法,力争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 :技工院校 德育教育 礼仪教育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德育教育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礼仪教育是德育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礼仪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以礼节、礼貌、风俗、习惯和惯例等方式固定下来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
作为长期从事德育教育工作的技工院校教师,我们发现,学生的思想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部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道德观、是非观模糊,不知礼、不懂礼、知礼不讲礼、学礼不行礼的不良现象比比皆是。
一、技工院校学生礼仪现状调查
1.制作、发放并回收问卷调查表
准确把握我国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发展现状,尤其是技工院校的礼仪教育现状,是建构当代技工院校礼仪教育的现实基础。为了更好地了解技校生的礼仪现状,我们制作了技校生礼仪情况问卷调查表,向学院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学制的学生发放了300份问卷调查表,并回收有效问卷298份。
2.完成问卷调查表的数据统计
此次问卷调查涉及20个方面的内容,其中重要的几方面统计数字如下。
针对“捡校园垃圾”,调查中,只有9位同学表示会主动去捡,有89位同学表示偶尔会做,大部分同学明确表示不会做;针对“同学之间的打架斗殴等暴力行为”,有27%的同学认为是违纪行为,有24%的同学认为没什么大不了,有49%的同学表示如果被人欺负,肯定还手;针对“考试作弊”,有13%的同学表示从未有过,有39%的同学表示偶尔有过,还有48%的同学表示经常考试作弊;针对“闯红灯、跨越隔离栏等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有14%的同学表示从不违规,有42%的同学表示偶尔违规,还有44%的同学表示经常违规;针对“主动向老师问好”,有9%的同学表示会问好,有40%的同学表示有选择地问好,还有51%的同学表示基本不和老师打招呼;针对“乘车让座”,有28%的同学表示经常让座,有36%的同学表示偶尔让座,还有36%的同学表示从不让座;针对旅游中“刻写某某到此一游行为”,有12%的同学认为这种做法不文明,有40%的同学认为无所谓,还有48%的同学偶尔也有这种不良行为。
3.总结问卷调查反映出来的问题
从298份有效问卷中,我们看到大部分技校学生对礼仪规范是基本了解的,做得也比较好,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文明礼仪需要改进和加强。学生中主要存在的不良现象有:不注意公共场所卫生,对校园中的垃圾视而不见;对打架斗殴等现象认识不足;考试中有作弊行为;违反交通规则;见到师长不主动问好;公交车上不主动让座;旅游时有不文明行为。
二、技工院校学生礼仪教育的对策
1.家庭教育是礼仪教育的发源地
加强对青少年的礼仪教育,首先要从家庭开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镜子。要让孩子诚实善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要教育孩子有良心、有爱心、有责任感;要引导孩子走正路、扬正气、树新风;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要在孩子的心田里早早播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种子,让孩子早早学会知礼、懂礼、学礼、讲礼。
2.学校教育是礼仪教育的主阵地
学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园地,技工院校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分清善恶是非,自觉遵守社会公约。开展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重视舆论宣传,表彰学生中的先进事迹,创造干净、和谐的校园环境,制定并完善校纪校规。
3.社会教育是礼仪教育的深化地
良好的社会礼仪教育对学生影响深远。政府在礼仪文化的传播普及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要为礼仪文化提供正确的导向。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媒体应刊发或播出有关礼仪教育的公益节目,使礼仪文化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单位和社区应组织职工或居民进行礼仪文化学习,并开展丰富多样的礼仪活动,将礼仪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4.个人学习是礼仪教育的践行地
前言
学校作为思想道德教育实施的重要场所,应将知识与道德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对待,甚至成人比成材更加重要。中职学校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其特殊的社会认可度,生源组成情况,近年总体生源减少萎缩,德育教育环节一直较为薄弱等等客观存在原因,其德育教育在中职学校学生的成才教育中占有极其特殊而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更加精细明确,中职教育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培养出技能精,思想道德水平高的综合素质优秀的中职毕业人才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因此,对于中职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应是全面培养学生健全的社会人格、社会道德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得中职学校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参与者,实践者。本文通过对四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德育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发掘出该校德育教育中较为突出的工作方式与其中的不足,以期为我国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四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三年制中专在校生,共240人;在校教师2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270份,回收270份,其中有效问卷268份,回收率99.26%,随后对有效问卷的每个问题的答案进行统计分析。
1.2.2 专家访谈法
就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问题,解决方法等向该校德育工作突出的工作者进行访谈并总结。
1.2.3 数理统计法
应用excel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运用了百分率、平均值等多种运算方法,重复运算一些复杂的数据计算,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4 逻辑分析法
以调查的实际结果为依据,结合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综合分析四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德育教育现状情况,并利用逻辑分析法提出自己的建议。
2 内容与分析
2.1 中职学生对德育课程的态度情况
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喜爱程度往往能够对德育教育情况起到重要作用。由表1,、表2、表3可以看出,学生对学校德育课程喜爱程度中,喜欢占比25%,不喜欢占比35.45%,可见,在学生中对德育教育这类课程,学生往往接受程度差,其中,中职学生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还较差一部分因素,另外教师在进行德育课程中,应积极调动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德育课堂上,会认真听课的学生占比36.57%,偶尔听课的学生有32.46%,而不会认真听课的学生占比30.97%,说明德育课程对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学生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听课情况比例几乎相同,长此以往,德育教育发展必然受到影响。在对学生认为学校对德育工作重视程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态度积极的学生占94.40%,说明学校在德育教育建设方面工作做的比较到位,能够长期坚持德育教育工作。综上,学校在德育教育工作方面较有力,但学生对学校德育课程的喜爱程度还有待提高,这与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亦紧密相连,同时德育课程的灵活安排与德育教师的授课技能也密不可分。
2.2 中职学生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情况
2.2.1 学生在学校处理棘手问题情况
表现在:(1)人际交往困难。现在的中职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个性鲜明,生活习惯、个人爱好不愿因别人而改变,普遍反映难以找到知心朋友、在朋辈中找不到支持力量,感到内心很孤独。我们在调查过程中遇到很多人际冲突的问题,同宿舍的同学因为习惯或个性的不和谐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调查发现,有30.60%的学生存在人际交往问题,8.58%的学生自我意识不完整。 (2)生活自理能力差。中职生虽然脱离了父母的束缚,但也陷入种种不安之中。环境的改变、管理制度的变化、老师朋友的不同使他们感觉原有的生活秩序完全被打乱完全丧失主动性,被动上课,被动生活,失落、自卑的心理又使他们不能积极地调整自己。
2.2.2 学生心理素质不高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其年龄和特殊性使他们很多人心理素质不高。调查发现,42.5%的学生存在学习障碍,这使学生逃课、旷课成为常事。 68.3%的学生缺乏生活目标,45%的学生缺乏意志力,半数以上的学生存在自卑、反叛和懒惰心理,这些都使得中职生承受压力能力不强,在恶劣的外压下容易导致心理畸形发展,造成终生遗憾。
3 提高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些对策
通过查找分析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如下:
3.1 加强人文关怀,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良好的适应能力
对学生将来进入社会,更快、更好地在新环境中站稳脚跟,开始新的挑战,都是很有益处的。使中职生尽快适应中职生活的途径之一,是让他们尽快熟悉中职的环境,熟悉中职对他们的要求,使他们能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自己的应对策略,避免在应对中出现心理问题。
3.2 加强挫折教育,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要提高中职生的心理素质,加强中职生的挫折教育,提高中职生的耐挫力,成为中职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
首先,让中职生正确认识挫折,建立正确的挫折观。转变中职生的思想观念,使其从挫折中看到希望。其次,学校教育应充分尊重中职生,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和评价方式,让中职生有更多的愉快体验,尽快从挫折中摆脱出来。学校要尽可能减轻中职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避免给中职生成绩排名次,以及体罚或变相体罚中职生,倡导多主体评价、评价方法多元化,并关注个体差异。
3.3 实用为主,多种德育方式并用
多数学生选择中职学校都是因为中考落榜或者因为本身成绩不佳想早日学到技能进人社会,其理论知识基础都相对薄弱。为此,学校首先,应结合学生的现状,调整或整合各个专业的课程,本着“实用性”原则,降低原有课程的理论深度,减弱课程的学科体系性,以毕业够用,现在可用,将来能用为出发点,构建起涵盖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具有前瞻性的,符合时代要求的,能学以致用的专业课程,便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3.4 提升德育教师素质,以身立教
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教师作为学生在学校最为重要的学习对象,要首当其冲的以身作则,在德育教育方面加强自身学习和进步,不断推动学生进取,以身立教,影响学生。
4 小结
总之,中职学校德育教育问题的出现是难免的,其形成是客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只有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措施,才能解决德育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使中职的德育教育逐步完善,才能全面提高德育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具有完美品格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 黄文忠.广西中职德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思政教育.2013-08:11 -14.
[2] 2008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Z].教育部,2009-07- 17.
[3] 教职成[2004]14 号.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Z].教育部,2004- 10- 25.
[4] 崔乃鑫.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和教育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0(5):112.
[5] 陈疆.浅谈学校体育的德育功能[J].成才之路,2007(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