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6 08:51:5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建设工程管理特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合同在经济活动中能有效约束和规范合同双方的活动内容,同时合同在经济活动法律化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主要是在工程施工建设活动中发生的合同,工程施工建设具有其特殊性和重要性,规范和完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对规范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特点及管理现状
建设施工合同包括了工程造价、工程招标、工程施工建设以及工程交付使用等等各个环节。固定总价合同、固定单价合同及可调价格合同是目前我国建设工程行业主要使用工程合同。但由于工程的数量与施工过程中的价格不确定因素较多,大多企业与施工单位习惯采用可调价合同。可调价工程合同存在许多“暂定价”的情况,导致工程合同对合同双方的约束力大大降低。可调价工程合同的大量使用反映出在我国的建设施工合同的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在合同签订前,缺乏严格的工程项目核算和控制。合同的约束力可以实现对施工活动的有效监管和控制,这也是合同管理对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由于缺乏严格的项目核算,才导致了项目合同中有许多“暂定价”。可调价合同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责任划分不明确、价格模糊,必然会产生司法诉讼纠纷。
二是签订的工程合同内容粗放,对复杂的工程活动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合同的签订最终是要约束实际施工操作的。如何选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如何保障工程质量、如何支付工程款、工程竣工后如何交付、以及施工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如何应对等等问题都需要在合同中作出明确的规定。但在很多工程合同的管理过程中,发现合同内容粗糙不能有效指导实践。
三是工程合同签订后缺乏规范和约束力,执行力度不高。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施工项目招标和招标监督机制,使施工合同的管理缺乏权威性。在一些签订了工程合同的项目中,一些企业管理层缺乏对工程合团管理的重视,合同流于形式,施工过程中随心所欲,忽视合同的约束力。还有一些项目施工的管理层文化水平不高,在工程合同管理方面缺乏认知,不能有效发挥合同、法律对自身权益的保护,也降低了合同对项目管理的监管。
2.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策略
铁路建设在我国建设工程项目中占据重要份额,铁道部先后制定铁路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其中对建设施工合同的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说明我国的建设行业正在逐步走向精细化、标准化的市场发展。完善和加强工程合同的管理是我国建设行业管理改革的重要一步。
2.1重视施工合同管理,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系统
做好社会法制宣传工作,引起施工企业单位及单位核心管理、高层管理层对合同管理的重视,加大施工合同管理的立法,创造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经济活动环境。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专业的合同管理队伍,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并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合同管理规范,规范合同管理人员的职责,保障施工单位的利益。此外,还要制定合同管理制度,从合同制定的项目核算、合同内容的拟定、审批、项目招标、会计统计、信息管理、工程质量监测、项目交付审查等等都要制定详细的流程,形成标准化的管理制度。
2.2提高工程合同的执行力
工程施工建设的复杂性,多变性是工程合同管理难的关键所在。除了鼓励施工建设单位在合同签订时多选择固定总价合同、固定单价合同外,还要为合同管理建立一个权威环境。一些大型有实力的企业大多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但一些中小企业和施工单位还难以实现工程合同的有效管理,主要原因还是受财力还有专业人才的限制。政府机构应敢于担当,成立一些权威的项目造价核算机构、项目公开招标平台等等服务中介,为项目建设合同的制定和执行提供有效权威数据支持和服务,提高工程合同的执行力度。最后,项目施工建设内容复杂,高效率的管理团队在合同的执行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提高施工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对改善合同管理也是非常有帮助的。鼓励项目建设企业和施工单位引入项目预算管理,项目内部控制管理等等。
2.3加强施工索赔管理
施工索赔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施工时间延误、费用损失、工程变更等等因素,都可能造成合同一方的利益损失。合理有效的索赔是维护企业利益的有效途径。在施工索赔过程中,合同管理负责人要及时收集整理有效的材料,为索赔提供有利的法律支持。索赔过程中能够提出有效合理损失计算方式,提出合理有效的索赔方案。同时,面对建设中的施工索赔要做到明确责任划分,正确履行合同规定的我方内容勇于担当责任,如我方确有违规则积极投入索赔洽谈,寻求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对于无理索赔,我方也应积极应对,借助法律武器维护企业利益。合作双方应以项目的顺利建设为目标,以合作的心态积极应对项目中的索赔问题,以合同双方的共赢为问题解决的原则。
3.结束语
工程施工建设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社会经济活动,施工项目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安全。要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施工工程建设质量就要协调好与工程项目建设有关的各个关系。工程合同的管理就是沟通和约束工程施工项目中各个关系的最好纽带。做好工程合同的管理对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对保障社会经济生活安全有效的开展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通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建设工程档案的电子化和信息化将成为必然趋势。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现代电子技术能大大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使档案管理的根本性变革,因此,实际工作中建设工程电子文件是建设工程电子档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认识工程电子文件的特点对于我们做好建设工程电子文件管理工作,维护工程电子档案齐全、完整、准确、系统,都是十分必要的。
1建设工程电子档案的特点
建设工程电子文件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数字设备及环境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或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建设工程电子档案是指按照规程编制、经过验收合格并归档的电子文件的集合。建设工程电子档案是档案的一种,具有档案的一般特性,即原始记录性。同时,又具有不同于其他档案的特性,即专业性、成套性等,根据房屋建筑工程电子档案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七性”。
1.1专业性
任何一项科技生产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专业范围内进行的,建设工程档案涉及的专业技术活动包括了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专业,涉及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探、测绘、水文、土建施工、设备及管线安装施工、电气仪表安装施工、设备管理等。房屋建筑工程竣工电子档案也涉及多个专业,包括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建筑屋面、建筑设备安装等专业。每个专业及其施工、竣工过程中形成的电子文件是特定专业技术活动的成果,具有鲜明的专业性特征,不同专业的技术文件不能混淆在一起。由于CAD设计软件在各专业的使用中不统一,因此,电子文件在归档时应同时考虑各专业的特点。
1.2成套性
建设工程档案形成于整个建设项目,贯穿从设计、施工到竣工的所有专业技术活动,反映了建设项目从调研、可行性评估、审批、计划、勘测、施工、竣工等专业的内容,其档案记载反映了建设项目活动的全部过程和成果。房屋建筑工程电子档案是按照独立工程项目组成的一套完整、准确、系统的电子档案,它包括建设项目各专业在施工、竣工过程中形成的图纸、表格、文件材料等。
1.3阶段性
以工程建设项目为单位进行施工,有一定的基本程序,分为施工组织设计、变更设计、工程施工、工程试验、竣工验收等阶段。每一阶段都形成大量的电子文件,它们之间既有密不可分的有机联系,又有明显的阶段区分。阶段性的特点要求归档时必须与纸质档案一样进行整理分类。
1.4动态性
工程从开工、建设、验收,一直处于动态之中。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变更设计,需要对施工设计文件进行修改和补充,以适应施工要求。这种修改的动态性要求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的修改同时进行,做到图物相符,才能保证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内容的一致性。
1.5依赖性
建设项目电子文件与其他电子文件一样是计算机生成和读取且用数字代码记录信息的,其归档和形成的电子档案也同样依赖于计算机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由于电子文件在存储和识读方面对系统的依赖性,脱离了赖以支持的软、硬件系统后,有些文件就会变成无法识读的“死文件”,将无法对电子文件进行传递和管理。
1.6分离性
计算机系统中信息的相对独立性使得对信息的修改十分容易,而且修改之后不显示任何改动过的痕迹。同纸质档案相比,电子档案的显著特点是:内容与载体可分离,易于修改、复制且不具备直观性,易于伪造仿制以至真假难辨。因此,归档的电子文件要做特殊技术处理,以确保其凭证效力。
1.7寿命的不确定性
与纸质档案不同,电子文件的载体脆弱、不稳定,信息载体依赖于一定的硬件和软件技术,一旦该技术过时,数字载体信息就无法读出,其寿命也无法保证。因此,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和措施尤为重要,档案人员应针对其特点,结合纸质档案的管理方法,对电子档案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2工程电子档案的归档要求
2.1归档时间
建设单位应负责组织、监督和检查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工程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和立卷归档工作,并对其归档文件资料的内容及质量进行检查,确保文件的齐全完整。工程建设项目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后三个月内,将竣工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一并向各级档案部门移交,并附有电子文件目录及说明。
2.2归档范围
建设工程电子文件归档范围,应依据纸质工程文件的归档内容,整理与纸质档案完全一致的电子档案。一是文本文件,包括重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沉降评估咨询报告、竣工验收报告等;二是CAD图样文件,包括全套施工设计图纸文件、变更设计、竣工形成的图纸文件及扫描后的图片等;三是各种检测文件,包括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原材料、质检站的各项检验检测报告等;四是各类表格文件,包括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隐蔽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竣工验收报告等。
2.3归档方式
可分为网上和介质移交。网上移交是指有条件的地方在移交单位开通网络技术的前提下,工程项目负责人向档案部门传输电子文件;介质移交不通过网络传输,归档时将电子文件拷贝后刻录在光盘上移交给档案部门。
3工程电子档案的管理
建设工程电子档案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相比其易损性大,在保管上要求更加严格,为此应注意以下六点:
3.1电子档案的介质要求
电子档案应使用较高质量的光盘作为存储介质,质量不好的存储介质可能影响甚至危害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作为长期保存的工程项目电子档案的存贮介质应选择高质量的CD铜质光盘。铜质光盘的保存期为80 a以上,一般光盘的保存期仅为7 a左右。铜质CD盘可以在任何硬件和软件中通用且存贮费用低、容量大、寿命长、读取速度快。
转贴于
3.2控制好温湿度
不要让光盘接触热源,光盘的盘基主要成分是聚碳酸脂,在接触热源后,会同塑料一样发生变形。为防止不适宜的温湿度对光盘载体的危害,一般要求环境温度在17~20 °C左右,
湿度在35%~45%左右。高温、潮湿的环境会影响光盘的性能和寿命。
3.3防止光盘损伤
要对光盘的反射层加强保护,如果反射层损伤,激光无法反射到光驱的光敏探头,信息也就无法读入计算机。
3.4专柜保管
光盘裸露在空气中或阳光,会导致光盘逐渐老化,反射层的铝也会在空气中氧化,缩短光盘的使用寿命。因此,光盘片应存放在具有防潮、防磁、防静电等功能的防磁柜中。
3.5日常管理要注意操作方法
管理人员不能用手直接触摸光、磁性介质,应戴手套操作,轻拿轻放。
3.6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信息技术条件下,信息的共享性、开放性决定了档案信息安全的脆弱性。因此,必须采取有利措施,加强对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管理,确保档案信息系统的绝对安全。
4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对建设工程竣工电子文件进行归档管理是当务之急,各勘察、监理、设计、施工、建设单位应将电子版工程文件及时保存下来,以便充分发挥其在检索、利用、传输、存贮等方面具有的特殊作用。
(2)档案部门应提高档案数字化管理能力,将库存的大量重要的需永久保存的纸质工程项目竣工档案,有选择地进行扫描转换为电子文件。
(3)针对建设工程电子文件多种来源的现状,要统一归档渠道,利用建设工程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系统软件,实现对建设工程电子文件的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保证建设工程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与长期可读性。
(4)在把握证实电子文件的凭证之前,计算机生成的电子文件要及时转换成纸质文件脱机保存,防止机型变化后不能使用的后顾之忧。实行“双轨制”,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必须同时并存。
(5)电子档案最终保存在光盘中,所有电子文件必须刻盘保存(一次写入型光盘CD-R),档案人员需对其编号、排列加以整理。
(一)核心。档案管理的核心是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相关事宜进行记录。水利工程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一是工程前期。在该阶段主要包括水文水利分析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当地社会经济及效益调查报告、工程设计图、环评报告、设计委托书以及审批记录等相关资料。二是工程审批。这就包括了相关部门的审批文件、计划请示文件、经批准的移民方案以及建设用地批件等。三是工程施工。主要包括开工报告、施工图、施工合同书、建筑材料化验单、设计变更文件及图纸、机电设备合格证、试验报告、质量检查、施工记录、评定和事故处理记录、施工单位法人、施工单位资质、监理报告、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各施工阶段结论报告以及监理文件等。四是竣工验收。该阶段主要是指各单元工程、单项工程、单位工程验收和竣工验收所产生的验收报告和会议原始资料等。
(二)档案应用。1、施工依据。水利工程档案在建设期间,施工的关键在于批复与立项;而施工的依据则主要是图纸、设计、规范和标准;而合同和文件则主要起明确施工责任和分配施工任务的作用。2、竣工验收的必要条件。根据水利部门所颁发的《关于印发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的通知》(水办【2005】480号)中第二十四条规定要求:未经过档案验收或档案验收不合格的,不能够通过或进行工程验收。由此可知,水利工程档案验收是工程竣工验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与此同时,水利工程档案还可作为工程质量监督部门以及行政主管部门的验收依据。3、运行与维护依据。水利工程档案在维修养护以及调度运行中同样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可对水利工程的防洪能力以及设计标准等方面提供最直接、可靠的信息,便于对工程的抗旱输水和防洪调度等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估和实施;同时,档案还能提供技术参数、设备工程安装以及操作手册等相关信息,是工程设备使用的必备资料。4、改建、扩建依据。由于各种原因需对水利工程进行扩建或改建时,首先应对原工程的设计、地基情况以及设计标准等各方面进行初步的评估,通过查阅档案资料,不仅能使改建或扩建设计与原工程更加贴合,还可大大提高工程的耐用性和安全性。5、事故处理依据。水利工程本身就是较为特殊的工程,一旦发生事故,其波及范围非常广,且损失数额也非常巨大,这就需要对责任方进行追究,为其他项自工程的实施拉起警戒线。在对工程事故进行调查的过程中,理清责任非常关键,而档案中白纸黑字留下的信息在此时就成为了最重要的证据。
二、“三个工程”
档案管理,以时间为纵向主线对工程建设过程进行记录;横向上则对应实物水利工程。笔者认为档案工作应分为三大工程,分别是财务工程、文字工程(包括了合同、文件、图纸以及审批等资料)以及影像工程。
(一)财务工程。财务工程主要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所涉及的财务档案资料,而财务也是制约工程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财务数据进行查阅可清楚地掌握工程的进度及花费量。这里所说的财务工程主要是对预算、概算、各类保证金、决算、月支付清单以及备用金等相关信息的统指。
(二)文字工程。档案管理的主体就是文字工程,无论是水利工程的初步拟定、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文字内容。通过文字工程,可使水利工程各环节更加准确、全面、翔实地展现。
(三)影像工程。影像工程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技术,例如,摄影机和照相机等设备,对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事件通过图像的形式进行记录。截至目前为止,影像技术主要用于领导检查、工程重大会议、完工后工程实景等。通过影像技术对工程进行记录,使工程记录信息更加真实、直观。目前,不少隐蔽工程纷纷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记录和拍摄工程概况,使隐蔽工程验收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在影像的基础上辅以文字说明,大大增强了工程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形象性。隐蔽工程主要是指钢筋、地基、设备安装以及电气管线等需要掩盖和覆盖的工程。一旦隐蔽工程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可直接导致工程返工,延长工程时间。为此,要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能够顺利完工,就必须确保隐蔽工程检查合格后才可继续施工。
三、事件的时间对应
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主要从工程建设与档案的同步性、工程建设流程的对应性来体现。无论是何种水利工程,在立项时。首先需要对相关文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其次,设计、勘测、监理以及施工等相关协议,均会产生大量的文字信息,此外,这些环节对档案的份数、质量以及移交工作均有明确要求,这就对档案管理提出了进一步指示;在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以及了解施工进度时,需同时对工程档案管理情况进行收集整理,没有档案的参与无法准确掌握施工的全过程。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若需要对设计进行变更,则必须以施工图纸为基础;监理单位批复、施工单位申请以及业主单位同意,一定要保证时间的先后顺序。
四、电子版与纸版
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成为了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依靠,可大大提高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但纸质版仍然在档案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一是,纸版档案材料是以实物形式存在,更加具有说服力和不可替代性。二是电子档案可将相关信息记录到数据库中,在统计和查询上具有更强的优势,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档案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尤其是异地查阅,其优势是不言而喻的。近两年来,国家制定了《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标志着电子档案在CAD光盘技术的推动下逐步朝着光盘库载体的模式快速推进,未来这就成为项目档案管理的主要方向。三是纸版档案与电子版档案内容一致,无论是内容、时间还是结构,均必须保持一致。
[摘要]随着我国《电子招标投标办法》的实施,在招投标业务中电子标书档案的数量不断增加。由于电子档书档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所以在对其进行管理上也与其他的电子档案有一定的区别。文中分析了建设工程损毁投标电子档案的特点,并进一步对建设工程招投标电子档案的管理措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
关键词 ]招投标电子档案;特点;管理措施
由于招投标对我国经济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为了更好的规范电子招投标活动,促进电子招投标健康发展,则需要针对当前电子招投标档案越来越多的情况,强化招投标电子档案管理工作。
一、建设工程招投标电子档案的特点
(一)招投标电子档案对设备及技术具有依赖性
在招投标活动中,当事人制成电子标书文件,由于电子标书信息呈数字化形态,在生成、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都是依赖计算机和相应的软件平台实现的,而且在电子标书读取、处理、传输和利用过程中也离不开计算机和相关的软件平台。同时电子标书对运行环境的标准化具有较高的要求,一旦缺乏健全和统一的标准,则会导致电子标书无法读取及在不同载体之间无法实现互换等问题发生。
(二)电子标书载体的不稳定性
目前电子标书多存储在光盘及U盘上,这些介质相对于纸张来讲稳定性较差,而且易受到外界磁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旦载体结构出现变化,则会导致存储的内容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这就对电子标书档案保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电子标书档案信息的易更改性
由于电子标书具有方便对投标报价进行修正的优点,这就导致电子标书档案在传递或是更换到其他载体过程中,一旦被修改而不易被察觉。特别是一些存储载体的可重写性、计算机存储器的随机读写功能及电子标书档案与载体的分离,都会为电子标书档案信息内容的增减提供便利条件,从而影响到电子标书档案的真实性和管理工作中保密性。
(四)电子标书档案的安全性较差
电子标书档案不仅易于修改、删除、复制和传输,而且在修复后还不会留有痕迹,原件和复印件无法区分,这就导致在电子标书档案管理过程中很难确认电子档案原件。同时电子标书档案存储于计算机硬盘中,一旦计算机感染病毒,则档案信息的安全则无法保证。另外,电子档案具有共享性,这就使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对一个文件进行查阅,给电子标书的安全性带来较大的威胁。
二、建设工程招投标电子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确保电子标书档案载体物理上的安全
通常情况下电子标书档案都会存储在光盘、U盘及移动硬盘等载体上,所以需要构建一个适宜的保管环境和条件,档案室内要保持在恒温和恒湿的环境下,直立对载体进行排放,确保载体要远离磁场及有害气体。
(二)提高电子标书档案的兼容性
对于需要归档的电子标书,需要将其转换为各种平台都能够适应的文本文件格式,避免由于软件技术升级而对电子标书档案所带来的影响。同时电子标书档案建立时,需要确保在通用及开放的数据库平台上进行建立,加快转换软件的开发力度,确保电子标书档案能够与新技术具有较好的兼容性。
(三)电子标书档案支持软件及其系统的保管
在对电子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不仅需要对电子标书档案的原始载体进行保管,同时还要对其支持软件进行保存,从而有效的确保电子标书档案的原始性。这样就需要在保持电子标书档案时,需要将其与制作软件一并进行保存,这样在对电子标书档案进行恢复时,可以按照其最原始的面目显示出来。同时还要做好电子标书档案原始电子图像的保存工作,对电子标书档案的打印件进行保存。
(四)定期检测和维护电子标书档案载体
电子标书档案载体,特别是光盘,极易受到保存环境的影响。因此,对所保存的电子标书档案载体,必须定期进行检测和拷贝,确保电子标书档案信息的可靠性。定期检测,应当每年一次,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或等距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的样品数量应不少于20%为宜。首先对外现进行检查,确认载体表面是否有变形或物理损坏,载体外表是否有霉斑出现。然后再进行检测,对载体上的信息进行读写或校验。若检测到有出错的载体,必须进行修正或更新。电子标书档案应每3年拷贝一次,且原载体继续保留的时间不少于5年。对于电子标书档案的检测与维护,必须严格管理,因为任何一次操作失误或错误,都可能将保存的电子标书档案遭到人为破坏,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必须建立起相应的维护管理档案,对检测、维护、拷贝等操作过程进行记录,避免发生人为的误操作。
(五)做好电子标书档案的安全防范工作
电子标书档案的存储、归类、开发、传输、利用等的安全性,是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点。电子标书档案对安全防范的技术有很高的要求。
一是电子标书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电子标书数据容易被修改、复制或窃取;
二是计算机病毒、黑客、间谍活动对电子标书档案管理构成的威胁问题;
三是以及人为或偶然事故造成的威胁问题。
因此,电子标书档案的安全防范需要综合使用加密技术、身份验证、数字签名、防火墙等电子信息安全技术。否则,极易出现安全问题。
三、结束语
随着电子标书档案数量的不断增加,加强对电子标书档案的管理已成为当前十分重要的问题。由于当前电子标书档案管理还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在具体安全管理工作中采用的仍是传统载体档案的保护方法,这就导致当前电子标书档案管理工作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当前不断增加的电子标书档案管理的需求。所以需要加快对电子标书档案管理的探索力度,使其更好的满足工程招投标档案管量应用的要求,确保更好的提高我国工程招投标档案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186-02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全国近1200所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中,至少有一半的高校将向应用技术类或职业教育类转型。与此同时,施工技术管理类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要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学生学习安装技术和施工管理的课程,也是总结研究安装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科学,特别是在建筑环境类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对本专业人才的质和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学习了《传热学》、《空调用制冷技术》、《工程热力学》等专业课程后,开设诸如《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这样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准毕业生们今后快速适应行业发展的趋势,尽早成为本专业的优秀技术人才,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的特点
1.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失衡。与专业基础课相比,无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还是其他专业的施工技术课程都或多或少存在压缩实践教学课时量的现象。而短暂的课堂教学很难将施工技术实施系统全面地传授给学生。一方面,本课程分为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两方面的内容,施工技术主要以专业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为指导,以基本施工技术为基础,突出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及新设备的安装技术,具体包括安装工程的常用材料和附件、空调管道的加工安装及相关设备的安装。施工管理主要以我国最新的基本建设法规为基础,结合我国施工企业管理的现状,主要介绍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包括工程造价和概预算、工程招投标和施工合同管理等。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学习了施工技术的有关知识,则对施工管理方面知识的学习更有帮助。而施工技术教学效果的不理想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施工管理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课程内容原已显得抽象繁杂,若再加上教师“赶课”的节奏,“满堂灌”的风格,学生难免产生厌学的情绪。因而教学目的难以实现,更不用说达到培养目标。另一方面,施工技术类课程本就是实践性极强,大部分院校都开设了施工方面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施工课程设计。但相比之下,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在时间上基本独立,与课堂教学相脱节,课时量也十分有限,学生在施工现场也很难看完一个完整的施工工序,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认知不能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不能及时转化,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2.教与学的主体存在知识结构的不完整性。从教师方面讲,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储备,教学方法的优劣,教学理念的差异等能否和谐统一,都属于教的主体的知识结构的体现。本课程一直以来都是以传统的教学为主,枯燥的教条式的传授多于施工现场的指导观摩式教学。如果讲授这门课的教师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施工基础做支撑,“纸上谈兵”式的灌输只会令学生产生疲劳效应,更不用谈知识的吸收效果如何;再者,有些学校专门聘请从事施工的技术人员教授本课程,这些老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施工技术的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往往浅尝辄止,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上只停留在对施工过程、施工设备的肤浅理解上。从学生方面讲,由于这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首次接触工程技术类课程,学生所具备的与施工相关的知识相对薄弱,于是在学习施工程序、施工设备的安装方面就对一些概念和施工程序难以理解。例如,在讲到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时,学生们往往不清楚混凝土的相关知识,而这些基础性内容在课本里往往不作阐述。特别是本课程的“施工经济与管理”这部分内容,像“施工图预算”、“施工概算”、“竣工结算”、“施工定额”等抽象概念,由于学生从来没有接触,更没有做概预算的经历,因此学习起来不免感到枯燥和费解。
3.教学理念和教材内容的时代滞后性。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然而施工课程教学理念和教材的内容却相对滞后。综合性大学对技术性课程的重视程度远不及专业基础课,施工类课程往往只作为专业选修课开设。因此,这类课程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因此在学习中也不会投入大量的精力。并且,施工类教材的更新周期比较长,往往前一版教材上介绍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一些新兴的技术和设备却不能及时得到传播,这也是掣肘本课程教学的一大弊端。
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对这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二、《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教学方法的探讨
1.认清形势,加强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随着高校转型计划的不断实施,培养专业型、技术型人才的教学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院校所认可。《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这门课程在不同的学校中,所强调的重点也各不相同。相比之下,职业技术类院校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高于本科类学校。只有学校足够地重视这类课程,才会投入足够的师资力量,改善教学条件,更新教材教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样,教学理念的更新更会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对新技术、新设备的认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扩大专业知识面,成为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的专业人才。
2.由传统教学法向新型教学法转变。新的教学理念配合新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大量的文献显示,对于施工技术类课程,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要增加实践、实习的教学课时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参与能力。但是,大部分高等学校开设的建筑施工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完全实现实践教学法都是非常困难的,采取一般的实践教学法也仅仅能让学生参观或接触整个施工工序中的一个环节,甚至只能接触其中的一个设备的安装,而本门课程的学习涉及到安装工程的全部,这对现场或实践教学法而言是受到多方面条件限制的,是难以实现的。因此,笔者基于以往的教学经验,研究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为今后教学水平的提高及培养更多的实践型人才打基础。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硬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使用先进的教学硬件有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而这些教学硬件在大多数院校中都是教学必备设备。一些施工工序存在一定的技术性和危险性,学生实习的时候也未必恰好遇到相同的施工过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就可通过录制操作视频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让学生达到同样直观的学习效果。例如笔者在讲到金属管道的焊接时,其中热力焊接是焊接施工中常用的焊接技术之一,但由于条件不允许,无法带学生参观实践学习,通过在课堂上播放录制的视频并现场讲解的方式,达到了与现场参观同样的学习效果。此外,一些新设备,新技术,均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的形式直观向学生展现;一些暖通设备的复杂的安装过程,亦可通过电脑模拟安装的形式给学生展现出来。实践教学与模型教学相结合。在建筑设备施工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教学肯定是必要的,然而频繁地往返工地与课堂往往占用大量的时间,因此,对于体积小且重量轻的工具管件、阀门等设备,可带实物或模型到课堂,向学生实际演示或让学生拆卸、组装。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快速掌握所学知识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提高教师素质,传授最新知识。由于教材知识的“折旧率”较快,单纯地讲解教材上的知识肯定满足不了教学大纲的要求,这就需要任课教师经常关注相关领域最新的科研动态和新技术,力求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例如,笔者在讲授室内供暖系统的安装时,除了介绍传统的供暖方式外,还对本领域其他新型的供暖技术做了研究,像电地暖系统中的电热膜供暖技术、碳晶地暖技术、碳纤维地暖与暖芯地板等。这些新技术在教材上是学不到的,将这些知识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既增加了学生的新鲜感,又了解到了本专业的新动向。
3.施工与工程经济与管理有机结合。《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的宗旨是要培养暖通专业的实践型技术性人才,施工技术与施工经济与管理是有机的整体,因此,除了施工技术的讲授,对于施工经济与管理的内容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施工管理的内容贯穿于施工招标、投标到竣工验收的整个施工过程中。因此,作为完整施工过程之一的工程经济与管理,与施工技术知识同等重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会真正理解一个完整的施工过程,才能在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既能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相应的管理知识,这对发展安装技术和提高安装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在建筑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提高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是这门课程的目标之一。随着本专业毕业生陆续奔赴建筑施工、设备安装等单位,高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毕业生将成为未来暖通行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因此,应当加强暖通施工技术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力度,研究和探索这类课程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国家培养更多地适应社会发展的暖通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丁云飞.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国家每年为农业投入大量资金,涉农部门和单位的建设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对建设工程开展全过程的管理审计,是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一项主要职责。在开展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工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建立起一套适合农业特点的建设工程管理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因此,系统研究农业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当前农业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存在的突出问题,梳理建设工程各阶段审计重点,提出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推进路径,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开展农业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必要性,目前开展建设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更好开展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推进路径,探索建立了一套适合农业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特点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由原来的定性分析转变为定量考核,提高了审计的效率和效果,也为全国农业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开展提供参考借鉴。
一、建设工程管理审计概述
(一)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概念建设工程管理审计是对建设工程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有效性进行的确认和评价活动。管理审计是更高层次的审计,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综合了财务收支审计、内部控制制度评审、经济效益审计等多种审计类型。
(二)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发展演变过程建设工程管理审计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演变形成的,审计部门刚开始开展的是竣工结算审计,是一种事后审计,即使发现问题也不可能将工程推倒重来;后来,审计部门逐渐意识到需要对工程建设开展内部控制评审,将事后审计演变成事中审计,审计阶段也发展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强调的是边审边改,当时对工程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再后来,审计部门将管理的理念引入到工程审计中,发展到目前要求对建设工程开展全过程的管理审计,将事中审计提前到事前审计,进一步提高了审计的参与度,更好发挥了审计作用。
二、开展农业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必要性
(一)内部审计职能发展的要求随着审计的发展,内部审计从原来的查错防弊,逐步发展到内部控制评审、经济效益审计,直到现在流行的管理审计,对农业建设工程开展管理审计,克服了事后审计不可逆的缺点,强调是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审计,更加注重农业建设工程事前投资预算的评估、事中施工管理的跟踪、事后的绩效评价,不仅要发现农业建设工程执行过程中财务管理问题,而且要对农业建设工程的投入产出进行综合绩效评价,体现着向管理要效益的思想,是现阶段内部审计中比较先进、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审计类型。
(二)政府预算管理的要求农业资金预算作为财政预算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预算即决算”的刚性约束。为了克服以前农业建设工程经常大幅度超出预算控制、达不到绩效目标的乱象,需要加强预算约束和绩效评价,从内部审计角度看,就更加需要加强对农业建设工程的管理审计,随时监督预算的执行,以确保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农业单位自身管理的要求农业单位决策层在管理过程中,需要随时掌握农业建设工程全部情况,以便完善治理、预防腐败,而工程管理部门给决策层的汇报往往只说好的,不说差的,这就需要一个独立客观的机构对工程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向决策层传递客观、真实的信息,这正是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所在。要想为决策层提供真实、客观、可靠的信息,最好的方式就是对农业建设工程开展全过程的管理审计。
(四)农业建设工程自身管理需要农业建设工程管理部门,在投资决策、工程实施、竣工验收阶段,都需要聘请外部专业机构为工程建设服务,外部机构服务质量的好坏,也需要一个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评价。另一方面,也需要有一个外部机构时刻提醒自己预算控制、资金安全、廉洁自律,确保即实现工程目标,又确保人员自身安全,这一目标也需要开展建设工程管理审计来实现。
三、农业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对内部审计支持力度有待加强虽然各单位越来越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但是相对于农业部门来说,由于其业务的特殊性,内部审计在单位中还是处于一个相对弱势部门。有的单位还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有的和纪检部门合并一个部门,任务紧急时,审计人员往往被抽调进行别的工作,充足的审计时间无法保证;有的和财务部门在一起,审计的独立性不强;有的单位对内部审计的理解有偏差,在配合审计工作时不积极;有的单位的领导主动过问审计工作力度不够,未健全内部审计、纪检监察、国有资产、财务的联动机制,导致审计整改落实不到位,没能达到审计应有的效果。这些现象都限制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二)缺乏建设工程审计专业人才由于农业建设项目的特殊性,不仅报建程序复杂,隐蔽工程繁多,专业性强,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审计专业知识,还需具备基本建设方面的专业知识。但是从目前来看,农业部门审计人员大部分都会计审计专业,缺少建设工程专业方面的审计人员,而既懂审计又熟悉工程建设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由于审计人员对基建工程项目的专业知识不了解,在审计时往往演变成财务收支审计,影响了审计的效果。
(三)审计人员过度依赖中介机构审计人员有时过度依赖监理单位和第三方结算审核单位,提交的审计资料中有监理单位签字的地方就会有所松懈,甚至不认真核对该资料的内容是否真实有效,当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施工单位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存在勾结时,审计人员很难察觉。当第三方结算审核单位提交了的竣工结算审核报告,就认为该建设工程项目符合程序,而没有对竣工结算审核报告用专业软件再次验证和核对。
(四)缺乏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全过程监督和跟踪审计由于人员配置不足或者审计人员缺乏建设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在审计过程中过度重视竣工结算审计等原因,导致审计人员对建设工程全过程监督和跟踪审计做的比较少,特别是对隐蔽工程的审计和投资前的投资风险和投资控制价审计开展的少之又少,未能发挥内部审计的“免疫系统”的作用,增加了内部审计的风险。
四、改进农业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推进路径
(一)营造良好的管理审计环境各级领导要重视支持内部审计开展建设工程管理审计,为农业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开展营造一个和谐的外部审计环境。一是多宣传内部审计,让各级领导转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从被动接受审计到主动要求审计;二是要为内部审计开展工作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和智力支持;三是对重大审计项目,领导亲自组织研究,协调各种关系,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四是要为内部审计建立完善的制度,强化制度约束;五是落实各部门的管理责任,建立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各部门联动机制,强化审计问题的整改和责任落实,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监督和预防功能。
(二)强化宏观审计理念,推行全过程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在开展农业建设工程管理审计过程中,要适应时展要求,推行全过程管理审计,将建设工程的投资立项、勘察设计、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竣工验收等各阶段的业务和管理活动全部纳入审计范围,多做审计应做的事,在最能产生效果的阶段做事,做产生效益最大的事项。如从事后审计变成事中控制和事前预防,多做建设工程投资风险评价和实施过程中预算控制,加强建设工程的绩效评价,确保“预算即决算”的工程管理目标的实现和发挥应有的效益。
(三)合理确定各阶段管理审计的重点内容1、项目决策阶段。主要审计项目立项是否按照管理制度规定的程序履行,有无经过专业论证,是否通过投资评审环节;内部控制制度和环节是否存在风险点。2、项目开工建设前期阶段。(1)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概算等文件和批复是否齐全,程序是否合规,确定的建设规模、内容、标准和投资规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规范。(2)项目规划、环评、消防、设计、施工许可等建设手续是否齐全,各种规费是否按规定及时缴纳,减、免、缓缴的手续是否完善并符合有关规定。(3)项目勘察设计是否符合有关规范、标准,勘察设计内容有无漏项,有无勘察设计失误、设计不合理等造成潜在损失浪费的问题。(4)招投标的程序是否合法,有无随意变更或违反评标办法、任意肢解标段、变更中标人和中标内容等问题。与项目各相关单位是否依法订立合同,与招标文件和投标承诺是否一致。(5)建设资金的来源是否合规并落实,资金的使用安排能否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筹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债务负担过重影响投资效益的问题。3、建设实施阶段。(1)各参建单位是否严格履行合同,有无违法分包、转包工程,如有变更、增补、转让或终止,审查其真实性、合法性。(2)执行概算是否严格,有无擅自改变批复建设内容、提高或降低建设标准、概算外投资、超概算支出等问题。(3)是否建立健全合同管理、签证变更、质量验收、设备材料管理、资金和财务管理等各项内控制度,是否细化、有效并得到贯彻落实。(4)审查清单范围内工程施工的用材、方法、工序是否符合施工方案、图纸、规范及清单工作内容的要求,有无多报用量、多计消耗、以次充好等问题,加强对规格、型号发生变更的设备材料的价格审计;设计变更手续和变更内容是否真实、合规和必要,变更部分造价、清单漏项造价确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5)审查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是否有效履行了各自的质量管理职责,工程质量是否存在缺陷,有无造成重大的损失浪费。(6)建设资金是否按计划及时到位,与投资进度相衔接,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有无截留、滞留、转移、挪用资金的行为,有无虚列和挤占成本,超标准列支有关费用。(7)建设工程会计核算是否真实、合法,是否有利于建设项目的管理及竣工决算的需要,利息收入和工程结余的来源、分配和使用是否真实合法,有无截留、隐匿收入和设立账外账等问题4、项目建设结算审核阶段。施工单位是否及时编制工程结算资料,内部审计部门是否按规定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对结算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计,并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完成结算审计工作。5、竣工决算及验收交接阶段。审查竣工决算编制工作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资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备;交付使用财产是否真实、完整,符合交付条件,移交手续是否齐全、合规;审查基建结余资金的真实性,有无隐瞒、转移、挪用、隐匿结余资金等问题;审查竣工决算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是否按照预先的协议约定,对完工后建设工程进行了分配等。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我国信息化建设正在逐步走向深入,随着建筑市场的全球化进程和建筑市场竞争的加剧,建设工程管理需要更高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而信息技术在我国建筑业的应用相对落后。因此清醒地认识整个网络计算模式与技术的发展动向,并将其正确地应用于建设工程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1.含义
工程管理信息化是指在工程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工程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不断提高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为工程管理的目标及经营活动提供服务支持,实现工程管理整体协调发展的动态过程。
2.构成要素
工程管理信息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而是一个关系到整个工程管理改革和工程管理现代化的系统工程。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内部要素主要由工程信息基础设施、工程信息资源、工程管理信息化人才和工程信息文化组成。工程管理信息化外部要素有:信息基础设施环境,信息技术服务商,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二、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随着时代的推进,建设的速度越来越快、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功能也越来越复杂,技术的进步使建设速度和建设质量的发展迅速,如果在建设中不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就会阻碍建筑行业的发展,而建筑设计的现代化又主要取决于建筑师的态度、观念以及其掌握技术的水平。计算机模拟技术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被广泛地应用,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模拟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仿真和虚拟技术目前也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应用,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未来也会更加普及。
1.在部分工程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建设工程管理中,不同程度地利用了自动化控制技术,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中、预拌混凝土上料自动控制中、高层建筑垂直度控制中、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以及整体爬升脚手架的提升、建筑物沉降观测、工程测量、幕墙的生产与加工、建筑材料检测数据采集等。
2.在一定的领域应用了计算机和工具软件,OA系统在建筑企业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例如提出在实现内部业务管理和办公管理信息化、电脑化、实现无纸办公的同时,要能够与各职能部门进行网络连接,实现数据分享等。目前有一小部分建设工程管理企业,在一些较为严格的项目上,针对一线现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施工作业,并辅助管理工作。这些都取得了惊人的效果。
三、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存在一定的误区
部分建筑管理企业都认为,只要有了计算机和局域网就能实现信息化。大部分工程的业主方、施工方和监督管理方的信息交换依然基于纸介质来进行,并没有因为信息化的推进而发生改变。信息必须数字化是实现信息化的根本前提,并且存储在电子介质中,信息交换必须基于电子介质或网络进行。而现阶段信息技术充其量就是为建设工程管理提供的工具,工作管理模式并没有发生改变。
2.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范围狭窄
目前的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主要集中在项目施工的前期,招标、投标、工程造价预算、设计等等,而在施工过程中的进度、施工质量、成本以及安全措施方面应用的少之又少。项目施工管理主要依靠管理人员的经验和处理事务的能力,现阶段的施工管理人员跟不上当前信息化的管理体制。
3.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存在局限性
计算机应用还局限于部分企业,而在这些企业中往往又局限于局部的过程。建筑行业应用计算机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以应用单机版软件为主,单机操作,利用效率较低。未能充分利用计算机带来的便利,无法实现网上材料采购、招标、项目管理、信息交换、信息等,更无法实现不同类别间数据的关联、整合及分析。
4.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存在孤立性
建设工程管理存在一定的孤立性,应用信息技术好一点的企业虽然在管理中建立了局域网,运用了项目管理系统,而信息只在工地现场和项目经理部内部流动,现场管理与企业乃至该项目的其他方在网上根本无法互动,就如一个孤岛,在岛内虽然能自给自足,但却无法和岛外进行交换。
四、信息化在建设工程管理应用中的重要性
1.建筑施工期限较长
工程项目的施工,一般都要经历四季气候条件的变化,这就给露天的施工作业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为了将施工的工期缩短,可利用工程体型庞大的特点,组织多层次立体交叉作业和平行流水作业,并利用空间争取缩短工程工期。这种方法要求不同施工单位或不同的工种之间要密切联系与配合,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执行。
2.建设工程生产空间不断变化
目前我国的各个施工企业的工程产品都是固定的,且整体难分,因而施工经常处于流动过程。生产空间的变化就意味着施工条件或施工环境的变化,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与管理将随着施工方法和施工顺序的变化而变化,进而适应新的施工条件。
3.建设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增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建设工程的规模逐渐扩大,然而工程的复杂性也在不断地增加。由于建设工程的复杂性,工程就有必要实行专业化,因而必须加强项目施工中各个工种之间的协调。项目经理只有使用工程项目计划,才可能把其强调的时间、造价、质量和信誉传达给工程技术人员。工程项目施工具有单件生产、环境多变以及严格而密切的配合等特点,决定了施工组与工程管理的复杂性。只有在施工管理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把一项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虑与分析,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它进行合理安排,通过网络计划其本身所特有的反馈作用,调整和改进工程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使施工得以全面优质,达到节省、快速等要求。
结束语:
在信息化较为开放的今天,建设工程管理与其他行业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同样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同一行业的网络技术应用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那么如何消除这些差距,就是建设工程管理中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方向。建设工程管理是整个项目全寿命管理,它包括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和项目运营阶段的各个参数。于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不应当局限于某一方面,而应当全面概括,对建设工程管理要全方位应用信息技术,将整个工程项目做到最好。
参考文献:
[1]张建平.浅谈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4).
[2]陈融.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及开发策略[J].情报探索,1996(1).
[3]杜鹏飞.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8).
建设工程管理工作能够为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等方面奠定坚实基础,为了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建设施工单位需要对管理工作产生更多的重视,对其有效性进行提高,为建设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支持。下面对建设工程管理有效性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参考文中观点对管理工作进行调整,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及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1建设工程管理
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理及监管便是建设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为了对建筑质量进行提升,需要做好质量控制、检验等方面的工作,对质量监督和质量保证方面的工作进行加强。首先,质量检验即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开展检验工作,对建设过程中或已经建设完成的部分进行检验,使建设工程符合预期质量目标要求;其次,质量控制即风险问题的预防及控制工作,通过数理统计能够完成对质量的统计分析,进而对预期之外的因素进行控制,避免其对建设工程质量造成影响,人们可将其视为质量检测后续补充,基本目标并未发生过多改变;再次,质量检验及控制工作的目的便是质量保证,一般而言人们将质量评价当作检验工作的标准和参考;最后,所谓质量监督,即根据国家司法监督机关或行政机关要求,依法对偷工减料或是质量不合格的建设行为进行惩处,为建筑市场的稳定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对建筑企业权益进行维护的手段。
2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2.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问题
建设工程的复杂性较高,很多方面的因素均会对其质量产生影响,并且质量检验工作难度系数较高,管理人员仅能通过较为单一的手段对其质量进行检验,对建设工程质量方面的管理工作产生阻碍,下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首先,建设工程质量通病多发性方面的问题。若基础环节的管理力度不够,未能为其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质量通病问题便会发生,例如墙体裂缝、外墙渗漏等。其次,质量管理问题造成的影响较大。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因工作任务重、建设周期长、施工人员众多等方面特点,在出现质量事故的情况下便会酿成较多的经济损失,对施工企业及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等方面造成影响和威胁。建设工程在日后需要应用于人的生活生产,并且和人民财产及生命安全具有重要影响,一旦出现质量问题,造成的影响及后果极为恶劣。再次,质量管理问题的成因较为多变。建设工程的建设任务较为繁重,涉及到较多的繁琐工序步骤,一旦出现疏忽便会产生质量隐患。最后,质量管理问题具有潜伏期较长的特点。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细小的质量问题及疏忽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被人们察觉,这种情况导致质量瑕疵长期存在,长此以往便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2.2建设工程管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对建设工程管理有效性进行提升,需要做好管理工作影响因素的分析工作,下面进行具体分析:材料可谓是建设工程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未能完全摆脱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材料市场较为混乱,市场中存在不达标材料的流通情况及以次充好的情况,对建设工程的建设、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开展产生影响。科学技术在建设工程实施工作中有两个更多的应用,机械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多,然而大型机械设备自身具有质量问题,在操作错误和型号选择错误的情况下便会为建设工程管理工作造成更多负担。此外,人为因素、机械因素、环境因素等同样对管理工作产生影响,下面结合问题及影响因素对提升对策进行分析。
3建设工程管理有效性的提升对策分析
建设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需要做好环境、机械设备和材料以及人员等各个方面的管理。某建设工程2015年5月开始,2016年10月竣工,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施工人员和大型机械设备较多,下图为该建设工程管理部门应用的管理系统图。从该管理系统图中人们能够了解管理部门对几方面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信息化建设的支持下,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效率及质量大幅度提升,下面对其具体分析:第一,做好施工环境的管理工作。建设工程施工工作对照明条件具有较高的要求,并且需要对操作精确度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适宜的照明条件能够提高建设工程施工工作的精确度;此外交通方面的畅通性同样是管理人员需要关注的问题,建设工程管理的有效性能够对其进行提升,确保施工工作能够获得不间断的材料供应,管理人员还需要做好作业环境整体的划分工作,对施工区域、办公区域、消防区域等进行明确划分,做好保护措施,最终对施工环境的秩序性、规范性进行提升,为标准、文明施工奠定坚实基础。第二,做好人员管理工作。建设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做好工程质量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建设工程施工人员、领导层等对质量问题产生更多重视,从思想层面上认识到质量管理便是提升管理有效性的基础,对施工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加强管控。此外需要对作业人员专业素质进行提升,进而在应用难度系数较高、复杂性较高的技术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防止因施工人员技术方面的问题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对持证上岗制度进行严格落实。最后,需要对施工人员责任意识及安全意识进行提升和培养。第三,对建设工程管理体系进行健全。健全的体系能够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支持,为管理工作按部就班的开展提供更多保障,基于此,人们需要对职业健康、环境、质量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进行完善,避免出现牺牲环境效益、健康效益等换取经济效益和质量效益的情况,为管理有效性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此外,需要围绕施工企业监管工作对管理体系进行建设,将政府行政单位和监理部门等融入其中,促进各方工作的协调和融合,提高管理有效性。第四,对先进工艺、设备等进行应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先进设备、工艺技术等应用至建设工程建设工作中,管理有效性与上述工作具有较大的联系,基于此施工企业需要对行业最新资讯进行了解,对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等进行引进,为施工效率及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管理人员方面同样需要加强对工程技术、设备操作、管理方法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为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4结束语
总结全文,重建轻管的问题在以往的建设工作中较为常见,较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建设工程管理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管理体系、监管工作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对工程的建设工作产生一定影响。上文对建设工程质量、人员、机械设备和施工环境等几方面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对管理体系进行健全、做好材料设备的把关工作、提高人员管理水平等措施,希望为建设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启发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黎勤.建设工程管理有效性分析及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5(47):88.
[2]杨文.建设工程管理有效性分析及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6):1486.
[3]国双双.浅谈建设工程管理中的问题及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3):207.
1引言
近年来,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行业的发展和管理过程中,同时,信息技术在我国建设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人工智能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信息技术显著的提高了建设工程管理的水平,促进了建筑工程的更好发展。下面本文就从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局限性、应用程度低、应用范围狭窄以及企业自身素质的制约等应用现状出发,对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建议进行探讨和浅析。
2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2.1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局限性
虽然,在建设工程管理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是在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尽如人意,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在实施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并没有在整个行业中进行运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运用仅仅局限于部分企业,在企业中应用也不是全部的部门而是局限于部分的部门,不能整合分析现实的数据,更不能与动态的建筑工程行业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运用具有局限性。
2.2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相对较低
在我国大多数建筑工程企业虽然认识到了信息技术对于企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建设工程的管理,他们依然采用比较传统的管理模式。同时,对于一部分建筑工程企业来说现有的相关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并不能满足建筑工程有效管理和企业更好发展的需求,因此并不愿意应用信息及时完成建筑工程管理。由此可见,在目前的建筑企业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较低,并不能满足企业更好发展和管理水平提高的需要。
2.3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不够广泛
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于项目施工的前期,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明显减少。在实际的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在招标投标、工程设计以及工程造价预算等工程前期工作上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而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工程安全、工程进度和工程成本等方面应用信息力度就较弱。由此可见在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不够广泛,并没有充分的体现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1]。
2.4信息技术受企业自身素质制约
由于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方式和模式的影响,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对实施网络计划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也不够,很多施工人员认为网络计划会限制他们的行动自由,并没有传统管理方法那样得心应手。再加上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人员同时也是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对于网络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并不系统和完善,缺少必要的信息技术素养,不能满足信息技术全面应用的需求。由此可见企业的自身素质制约着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更好运用。
3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建议
3.1根据信息技术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应用计划
合理的制定信息技术的应用计划是提高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应用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信息技术属于近年来发展的一项现代化技术手段,很多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并没有全面的掌握信息技术的特点,影响了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应该掌握信息技术的特点,在实施工程管理的过程中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进行正确的运用,制定出一个具有针对性的应用计划,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3.2开发新型的系统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网络手段具有十分强大的功能,在运信息技术实施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各个企业的实际特点设计和开发出符合企业实际工程管理需要的软件系统。现代建筑企业的规模较大,信息量较多,信息管理对于企业的管理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就应该建立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每一个部门人员登录自己的系统后均可以对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查找和检索,这有助于信息的流通,提高了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率,避免了信息交流沟通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同时了提高了信息技术的利用程度。
3.3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范围
信息技术对互联网有着较为广泛的运用,互联网的资源共享性使得信息技术有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因此建筑企业在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就可以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将企业的投标、招标以及材料采购和会议等相关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均在共享平台上,将纵向信息交流模式转变为平行交流方式,提高信息运用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信息技术在工程建筑管理过程中的引用范围。
3.4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素质完善信息技术应用
在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素质以及能力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建筑企业应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让他们掌握有关于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对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多种形式和多层次的培训,让企业具备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摆脱企业自身素质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制约,进而完善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运用[2]。
4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应该认清现阶段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和问题,对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针对性应用建议进行探讨和分析,不断的优化建设工程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模式,从而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和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建设工程管理存在的因素分析
1、有些方面缺乏完善、健全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在招、投标阶段,由于国家法律体制的不完善,“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2 0 日 ”。如果招标方就定为20天,对于较大工程来讲时间显得比较仓促,无法确保投标方权益。在很多的地区建筑行业存在着明显的地方保护主义,导致在招标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弄虚作假的情况,以及工程招标工作透明度欠佳,导致强行垄断、腐败等恶劣行为的出现。还有在某些方面法律规定非常严格,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不一致,因而执行力不强;企业为生存发展,就得打通政府官员的环节,导致腐败产生;另外企业专业资质认证体系和个人职业资格“捆绑”;不少企业为了资质升级,“借用”各种个人职业资格证, 导致“人证”分离;出现工程隐患祸根。同时,有些企业钻法律的空子,出现房屋建筑面积和实际面积不一致,美其名曰“面积超值大赠送”见下图:购房者买后又将中间的玻璃隔墙拆除,作为一间房屋使用。从而资源浪费,成本相应增加,同时违背绿色施工要求。以及相应“劳务大分包”的现象。
2、人的因素
做任何一份工作,人员的管理都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工程管理中,人的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在我国目前的情况很多施工企业的作业者均是由农民工组成的,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人员管理缺乏科学性,而他们的文化程度都不高,也不具备相关专业的技术,对建设工程管理带来难度。另一方面,履行工程管理职能的决策者、执行者意识及能力水平、职业道德、责任心等素质不是很高。还有,企业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 缩减工程管理人员配备数量,或是有的单位有其相关专业证书、但无其人。
3、资金及物质因素
当然再优秀的作业人员、工程管理人员,如果没有原材料、零配件等物质的支持,也难以进行工程建设。资金、原材料等物质因素对工程管理也起着关键影响,有句话叫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还有实际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
4、环境方面的因素
影响建设工程管理的因素包含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管理环境因素和作业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主要指工程地质、水文、 气象条件和地下障碍物以及其他不可抗力等影响因素。例:复杂的地质条件必然对地基处理和房屋基础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 处理不当就会对结构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在寒冷地区冬期施工措施不当,工程会因受到冻融而影响质量; 在基层未干燥如或大风天进行卷材屋面防水层的施工, 就会导致粘贴不牢及空鼓等质量问题等。
(2)社会环境因素
主要表现在:建设工程项目法人决策的理性化程度以及建筑业经营者的经营管理理念 ; 政府的工程管理监督及建设咨询服务业的发展程度、服务水准的高低;以及某些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不到位、对工程监理责任心不强,廉政管理及行风建设的状况等。
(3 )管理环境因素
主要是指工程建设参建单位的工程管理体系、工程管理制度和各参建单位之间及内部人员之间的沟通协调等因素。如:各个环节中出现脱节的问题,表现在对施工地点的地质情况勘察不清或勘察地质发生变化,而设计单位人员不能及时进行调整,或经常调整设计的情况(存在着设计不合理、设计错误)。同时,参建单位的工程管理体系是否健全, 运行是否有效, 决定了该单位的工程管理能力; 在项目施工中根据承发包的合同结构,理顺管理关系,建立统一的现场施工组织系统和工程管理的综合运行机制, 确保工程项目管理保证体系处于良好的状态, 创造良好的工程管理环境和氛围。
(4) 作业环境因素
主要指项目实施现场平面和空间环境条件,各种能源介质供应,施工照明、 通风、安全防护设施,施工场地给排水,以及交通运输和道路条件等因素。
5、科学技术方面因素
科学技术因素,包括勘察、设计、施工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以及工程检测、试验的技术和方法等。我国目前建设工程领域科技水平及机械化程度不是很高,大量工作需要人们付出的繁重体力完成。因此,发展科技创新、采用先进合理的技术方案和措施, 按照规范进行勘察、设计、施工,对工程管理起着良好的推进作用。
上述因素对工程管理的影响, 具有复杂多变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严重制约我国建设行业发展,我们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 ,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完成。
二、控制策略
1、建立健全起来相关法规标准体系并进行完善;切实做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比如在工程管理中必须不断完善《招投标法》,遵循责权利相结合原则实施工程管理,增强管理工作的透明性、可行性;根据工程规模程度,明确规定具体的时间长短(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时间)。以及杜绝所谓的房屋工程“面积赠送”现象,同时贯彻执行好规定:“新建商品房为成品住宅、竣工全装修一体化”。严查非法转包、分包;劳务大分包。企业在工程管理方面需要的是人才,不需要仅一张纸制的资格证书,建议要充分结合实际,并注重企业、人员的业绩,加强日常考核。
2、人员因素控制
(1)企业应积极组织开展有关工程施工管理知识教育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整体素质以及道德素质,并结合择优录用、严格考核方法,辅以必要的激励机制, 使企业员工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最好的组合, 使施工人员在工程管理中发挥主体自控作用。施工企业必须坚持执业资格注册制度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所选派的工程管理领导者、 组织者的能力能满足相应的要求 ;对分包单位进行严格的资质考核和施工人员的资格考核, 其资质、资格必须符合相关法规的规定,与其分包的工程相适应。
(2)实施目标责任化,责任到人,提高施工队伍的目标意识,有利于工程施工目标实现。并加强建设工程全过程的管理,确保建设工程管理高效率完成。
(3)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改善人员管理方式,注重细节管理,同时加强和施工人员的沟通交流,促进员工关系的和谐。
3、'资金及材料物质的控制
控制原材料,选择质量信誉好的供应商进行采购,采购进厂使用前,必须进行检验合格后的方可使用,同时合理利用原材料,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原料成本,确保施工资源最优化。
4、环境因素的控制
环境因素对工程管理的影响, 具有复杂多变和不确定性的特点,要减少其对工程管理的不利影响,采取预测预防的风险控制方法,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控与预警,明确在不利条件的工程管理措施,以及针对工程具体情况, 分析气象、地质等环境因素对施工的影响,制定应对措施。
5、科学技术、工艺方案的控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施工工艺的先进合理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安全、工程进度及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建设工程管理控制系统中,制定和采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施工技术工艺方案, 是工程管理控制的重要环节,主要控制以下内容:
( 1 ) 建立灵活的技术管理制度,制定合理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方案和组织方案, 前者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方法, 后者包括施工区段划分、施工流向及劳动组织等;能提出多个不同的技术方案并对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以选择最佳方案。在实践中,要避免仅从技术角度选定方案而忽视对其经济效果的分析论证。
( 2 ) 深入正确地分析工程特征及环境条件等资料,结合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法,进行材料使用的比选,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代用、改变配合比、 使用外加剂等方法降低材料消耗的费用;在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运用新材料方面,明确目标、验收标准;同时降低材料的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做好重点控制和难点控制。
( 3 ) 选用最合理的、设计有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施工机械设备以及设备使用方案,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图和各阶段施工平面图;以及合理设置施工临时设施。
( 4) 对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 应根据工程需要从设备选型、主要性能参数及使用操作要求等方面加以控制,符合安全、适用、经济、可靠和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
( 5 ) 对施工中使用的模具、 脚手架等施工设备,除可按适用的标准定型选用之外,一般还需按设计及施工要求进行专项设计,对其设计方案及制作质量的控制及验收应作为重点进行控制。
( 6 ) 按现行工程管理制度要求,工程所用的施工机械、 模板、 脚手架, 特别是危险性较大的现场安装的起重机械设备,不仅要对其设计安装方案进行审批,而且安装完毕交付使用前必须经专业管理部门的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 在使用过程中需落实相应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其安全正常使用。
( 7 ) 编制工程所采用“四新”材料、设备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专项技术方案和质量、安全管理方案;
( 8 )工程管理过程中,必须用现代信息技术来缓解和解决所遇到的相应问题。同时,完善工程技术档案、文件归集、查询、保存、重复利用等;
( 9 )利用科学技术解决工程管理过程中绿色施工方面难题,抓好“四节一环保”。
( 10 )利用科学技术不仅可解决工程管理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而且可纠正工程管理目标偏差。因此, 运用技术纠偏一要结合工程实际的要求进行,二要改进技术,力求发展科技创新工作和施工工艺的创新,积极采用新型科技成果。比如建设主管部门近年在建筑业中推广应用的十项新的应用技术。包括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高效钢筋和预应力技术、新型模板及脚手架应用技术,机电安装工程技术,信息化应用技术等,对消除质量通病在建设工程管理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或以后机械人代替繁重危险的人工劳作等。
6、采取相应措施实施管理,通常有组织管理措施、经济措施、 合同措施。
(1)组织管理措施
工程管理工作只有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具备合理的管理体制,稳定的作业秩序, 完整准确的信息传递,才能取得成效。在我国,工程管理已经逐渐的形成了一个新型的组织管理模式。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落实工程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工程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职能分工、权力和责任 。另一方面是编制工程工作计划、确定合理详细的工作流程 ;做好施工采购计划,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合理使用、动态管理;加强施工定额管理和施工任务单管理, 控制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加强施工调度,避免因施工计划不周和盲目调度造成窝工损失、机械利用率降低、物料积压等现象。
( 2)经济措施
企业管理人员应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确定、分解工程管理目标。 对工程管理目标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防范性对策。对各种支出,应认真做好资金的使用计划,并在工程中严格控制各项开支。及时准确地记录、收集 、整理、核算实际支出的费用。对各种变更,及时做好签证增减账目。
( 4)合同措施
首先是选用合适的合同结构,对各种合同结构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在合同谈判时,要争取选用适合于工程规模、性质和特点的合同结构模式。其次,在合同的条款中应仔细考虑一切影响成本和效益的因素, 特别是潜在的风险因素,采取必要的风险对策,如通过合理的方式,增加承担风险的个体数量,降低损失发生的比例。在合同执行期间,合同管理的措施既要密切注视对方合同执行的情况,以寻求合同索赔的机会;同时也要密切关注自己履行合同的情况,以防被对方索赔。
(5)采取的措施要结合工程管理的理念创新
将传统工程管理理念与模式和新型工程管理理念与模式进行优劣势对比,找出其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引用国外先进的建设工程管理经验与我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再而找出符合我国建设工程管理的新型理念与模式。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2-016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2.081
1 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素质概述
建设单位工程管理指的是建设项目管理活动过程中建设阶段的项目管理,是为了快速良好地完成项目管理的预期目标,有效地利用资源,对工程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需要有极好的人员管理素质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完成这一系列工程管理活动。
2 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素质现状
我国的建设工程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大部分人的管理综合素质也处于中下游水平,由于建设工程管理人才短缺,因此工程实践中对既知道建设工程技术,又精通工程管理的中高级建设工程管理人才需求更大。目前我国高质量的建设工程管理人员虽然现场经验丰富,但有很大一部分都来自基层,文化水平相对都较低,缺乏现代科学知识,导致思想观念落后、创新能力较弱,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技巧,无法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不善于授权和合理分配业务,欠缺协调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这对于国内的建设行业来说是一种潜在的隐患。工程质量问题是目前许多建设单位都会面临的问题,尽管很多建设单位从多种方面寻找自身出现问题的原因,亡羊补牢,却仍旧无法根除建设工程的质量问题,究其根本就是放松和忽视了对单位管理人员队伍素质的建设。很多单位不重视人在建设项目中的重要作用,导致建设工程的环节无法一环扣一环,整个建设工程最终以失败告终。管理人员物质与素质两者相结合的产物是工程质量和进度,由此可见管理人员素质的作用非同小可。
3 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3.1 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即“长”
“长”是指具备管理技术的专长,作为管理者,掌握与工程建设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是必要前提。倘若没有专业的素质和技术功底作支撑,在开展各方面的“安排、检查、监督、服务”工作时就会遇到困难。在建设工程业科技含量提高的环境下,建设工程管理人员如果只满足于已经掌握的技术,而不勤“补脑”,不多熟练掌握一些新规范、新技能,不主动提升自身的能力和工程管理水平,则很容易被优胜劣汰。唯有努力成长为建设工程管理行业的技术权威、行家能手,努力地完善技术和业务技能,为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造就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出力,建设一条正确的提升建设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道路,才有可能转败为胜,成为建设工程领域的佼佼者。
3.2 具备优秀的管理协调能力,即“宽”
“宽”指的是专业管理知识宽广、心胸宽阔。每一个人都不是万能的,而作为一个出色的管理者,没有容人之心是万万不能的,每一个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遇到的人和事都是形形、各不相同的,作为管理者,处理问题时对事是严谨的,对人是宽容的,要学会换位思考,针对一线上的工程管理人才,制定多种层次的培养目标,对促使工程管理者成为工程管理的能手和全面提升建设单位的核心竞争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3 拥有超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即“高”
“高”指的是拥有高的思想道德境界和思想觉悟,简单来讲就是要有敬业精神。建设工程管理人员要时刻以“报效国家、为社会服务、为百姓谋求福利”为宗旨,秉持“诚信做人、优效并重”的精神,严格执行“安全、环保、品质”的政策和方针,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修养。人都是自私的,但是做事做人都要有底线,这就需要管理者做到在私利面前要清心寡欲,在诱惑面前要坚持自我、在监督工作时要细心认真、在解决问题时要公事公办、在执行管理时要诚实可靠、在教育批评时要虚心接受、对待工作时要专心认真。建设工程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管理人员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
3.4 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和随机应变能力
技术管理、风险控制管理、危机管理等都包含在建设工程管理中,是一项极为复杂的过程。建设工程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工程管理人员应该沉着、冷静地分析环境变化,抓住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及时有效地想出解决方法,如何协调工程建设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工程本身内部的关系、工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每个工程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优秀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都很重要,对于建设工程活动中的管理人T来说不可或缺。.
4 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素质对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影响
4.1 专业的知识和经验是工程质量和进度的保证
建设单位工程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具备较强的技术素质,掌握先进的工程技术知识,才能在建设工程中承担工程管理任务,实现工程项目的预期目标,合理解决建设工程中的形形的问题。
4.2 建设单位人员的管理协调能力是建设工程管理过程的调节剂
建设工程管理的目标其实是通过合理有序地组织和配置工程建设中的人、物和财,以此来提高建设工作的水平。就以笔者参与的岩瓦电站来说,在云南宝鼎水利工程建筑公司所承接的引水系统3#隧洞和4#隧洞来说,两个隧洞由不同的两个班组负责施工,两个班组各有一名负责人,其中3#隧洞的负责人经验丰富,但是文化水平较低,计划、组织、协调能力较差,具体表现为施工过程中工人散漫、工作混乱,工程机械经常修理,导致施工进度跟不上,施工材料浪费严重;4#隧洞的负责人经验丰富,自身技术相当过硬,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很强,具体表现为工程施工过程中工人积极性很高、进度较快,各项工作井然有序,机械设备随时处于良好可用状态,各种材料总能物尽其用,为其所在的公司带来良好的利润。
4.3 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是建设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建设工程行业关乎国计民生,关系人民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建设单位产品的质量好坏决定着很多东西。建设工程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太低,无视法律法规的尊严,无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导致了以往许多建设单位出现了事故和质量问题。这在工程管理中是绝对不能出现的,否则会祸国殃民,所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对建设单位的工程质量和进度至关重要。
4.4 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素质与工程质量及进度的关系
从一个重要方面来讲,工程质量的好坏取决于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因管理人员素质不过硬,而造成损失的事例比比皆是,有时候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和不良影响,在笔者参与的岩瓦电站工程中,其中负责厂房主体工程施工的云南省水利工程建筑公司大理分公司项目经理是一名具有高学历、专业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但这名项目经理为人说话刻薄、做事不懂变通、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点明显,因厂房工程靠近村庄,与周围村民交集较多,而这名项目经理在工人与村民的纠纷中处理不当、言语过激,最终小事演变为影响恶劣的,导致工程停工整顿、工期延误。由此可以看出,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管理人员素质至关重要,是决定工程质量和进度的不可或缺因素。
5 提高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素质的措施
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寻求新的方式和方法,在建设和改革上下足功夫,才能适应当前建设工程发展的要求,将其工程建设水平达到现代国际工程管理的基本要求。建设单位应该重视和加强工程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将人员建设作为首要任务。高等教育的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工程管理方面的专业涌现,人们在工程管理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了大批相关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建设工程管理模式的改进和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些针对工程管理特点的新的管理学理论被提出来,为工程管理人员的建设提供了有利有用的条件。此外,重视优秀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也相当重要,建设单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吸纳管理人才,比如可以通过社会招聘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工程管理人才到建设单位中,使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队伍壮大。古语有言:“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好的、素质过硬的管理者,其带动作用是明显的。另外,同国内和国外知名大学共同举办工程管理人员队伍人才的培训班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集中培训,交流和学习来提升他们的学历层次和学g水平,这些对于管理人员掌握基本的工程建设极为有效。还可以将学校的优秀毕业生真正参与到一线管理使他们不局限于书本知识,真正成为优秀的工程项目管理者,成为建设单位的优秀人才储备军。
6 结语
21世纪社会蓬勃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建筑市场飞速发展,只有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始终坚持“长、宽、高”三者具备的优秀人才,贯彻落实科学有效的建设项目管理理论,坚持培养和使用以人为本的人才,不断提高管理者的素质,为建设单位的工程效益谋求最大福利,始终坚持强化学习、敢于探索、忠于事业、勇于进取、敢于创新、勤于钻研、熟于业务、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才能使建设单位工程管理工作的长远稳定发展始终有必要的思想保证和人员素质支持,才能为建设工程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博.发电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