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病人护理措施

病人护理措施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16 08:52:0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病人护理措施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病人护理措施

篇1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33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84-02

疼痛是多数疾病的伴随症状,几乎每个人都有过不同程度的令人痛苦的疼痛体验。因此,“疼痛护理”是护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护士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积极配合医生采取科学的护理方法,通过解除疼痛刺激源、药物镇痛护理、心理护理、物理护理等措施,可以避免或减轻病人疼痛。

1 解除疼痛刺激源

处理疼痛,应明确疼痛刺激源。如系外伤引起的疼痛,应及时撤除刺激物、止血、包扎、固定;冻伤引起的疼痛,应将冻伤的肢体迅速放在温水中保暖,水温以护理人员的手感觉温暖舒适(25℃)为宜,注意观察伤处皮肤颜色、温度,预防局部坏死。对于烫伤引起的疼痛,首先要用干净凉水冲洗伤处,之后用凉水浸泡。需要注意的是,当烫伤之处已起泡破损的,不可以实施浸泡,以免引起感染;烧伤、烫伤应视具体情况不同外涂湿润烧伤膏,可起到较好的止痛修复作用。

胸部及腹部手术后,病人常因为用力咳嗽、大声说话、排便等引起伤口疼痛,护士应指导病人精神平和、轻缓咳嗽、均匀呼吸,必要时协助病人轻压伤口处,再咳嗽或轻缓用力;结石、异物引起的疼痛,需要专科排石、清除异物。机体组织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疼痛,通常由医生专科治疗,护士实施专科护理。

2 药物止痛的护理

临床镇痛主要以药物止痛为主。在护理实践中,首先要评估疼痛程度,根据评估结果遵医嘱用药。常用给药途径有:口服、注射、外用、椎管内给药、雾化吸入等。止痛药一般分为三大类,视病情及疼痛性质不同,用药与护理有所区别。

21 解热止痛抗炎药 临床应用较多的有阿斯匹林、扑热息痛等。此类药物虽然止痛作用较弱,但由于属于非处方类药物,药店有售,应用较为广泛。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正在引起医界重视。护士应指导病人了解药性,知晓毒副作用的临床表现,遵医嘱正确用药,避免过量服药。预防肝脏、肾脏、骨髓等器官损害及不良反应。宜饭后服药,以减轻对胃粘膜的刺激。

22 中枢性止痛药 临床常用的有曲马多,属于鸦片类止痛药。可缓解中度和手术后疼痛。护士应了解曲马多的药性及副作用,严格遵医嘱给药,一日剂量不超过400mg。要注意观察病人用药后有无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消化系统症状;观察有无心率、血压、心动过速等心血管系统反应;要注意曲马多与酒精、镇静、镇痛药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类药物同时应用会引起急性中毒。在应用此类药物时,须了解病人的原发疾病,观察用药反应,谨防并发症。

23 麻醉性止痛药 以吗啡、杜冷丁等阿片类药为代表。临床常用于重度疼痛、癌痛的镇痛,效果较好。此类药物止痛作用强,易成瘾。国家有严格的毒麻类药品使用管理制度,控制此类药品不能随便使用。护士应严格执行医嘱,按规定查对给药,并妥善登记、交接安瓶。

应用此类止痛药物,须谨防药物毒副作用、过敏反应及成瘾,发现异常要及时减量或停药。有些老年病人长期依赖止痛药物,不按医嘱用药,私自加量或延长用药时间,容易造成蓄积中毒。还有一部分病人轻信广告,自行使用止痛药,对健康形成潜在危胁。医院必须妥善保管此类药物,严防丢失。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如果盲目地服用止痛药物,虽然暂时可以缓解疼痛,但由于“止痛”掩盖了疼痛的部位和性质,不利于医生诊治。不合理应用止痛药极易成瘾、中毒甚至危害生命健康。

3 心理护理

31 护士应尊重并理解病人对疼痛的感受,切忌以主观体验评价病人娇气、夸张,切勿漠视病人的痛苦体验。要精心护理病人,严密观察止痛效果与病情变化,临床上有癌痛病人在医院发生自杀行为的报道。对有自杀倾向迹象的病人,医护人员应该细心、谨慎,加强安全护理,必要时与病人家属协议保护措施

32 医护人员应耐心向病人解释疼痛的原因、机理,介绍疾病的转归过程,消除病人的恐惧、担忧、焦虑等负性情绪。鼓励病人以现实、坚强的心态对待疾病与疼痛,增强病人战胜疼痛的信心。心理学方法的自我教育与自我鼓励可以使病人放松身心,缓解疼痛。

33 疼痛易受注意、暗示和期待等心情的影响,一个人的既往经历和当时的病痛情境均可能给疼痛带来很大敏感。护士如能运用心理学的放松、转移、催眠等疗法,可以缓解、转移或消除病人的疼痛感觉。比如温暖的交谈、适当小游戏、听音乐、看书都可以分散病人的疼痛注意。心理咨询师使用生物治疗仪为病人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暗示疗法可以起到疏经络、活血脉,缓解疲劳、消解疼痛的目的。

34 舒适的环境会令人心情愉悦,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和耐受力。医务人员应尽量满足病人对于舒适的护理需求,保持病室清洁安静,温、湿度适宜,床位舒适、衣物整洁,指导病人家属加倍关爱患者。

4 物理疗法

冷疗、热敷可以改善组织的代谢活动;按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起到舒适止痛的作用。

5 饮食护理

医护人员应指导病人科学饮食。口腔、咽喉、食道、胃部疾病或术后的病人应避免冷、硬、辣刺激性强的食物;高尿酸症的痛风患者应该避免动物内脏、家禽皮、沙丁鱼等富含嘌呤食物的摄入;富含钙、磷的食物有止痛功效;咖啡因类食物能阻止细胞接收疼痛讯息,从而减弱疼痛感;鱼油有消炎作用,可以缓解头痛;莓类、樱桃类水果富含维生素C能缓解关节痛;姜、咖喱和辣椒等辛香料被认为是天然止痛剂。

篇2

精神病人存在着思维、情感、行为等障碍,不能正确的认识主客观世界,其自身缺乏对病态的认识和判断,拒绝接受自己有病的说法,不肯就医,因此大多数病人为被动就医、哄骗就医或强迫就医。特别是新入院病人不会主动配合治疗,极易发生拒绝服药、拒食、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外走、不知料理个人卫生、睡眠障碍等护理问题。我们把入院不足20天的病人视为新入院病人,它是一个特殊时期,做好这个时期的护理对病人疾病的转归、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

1熟悉病情,做好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很重要的工作,它是通过语言行为及非语言行为等对患者进行的一种精神护理,它采用科学启发解释、教育或暗示,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从而改善心境使病人从不安、烦闷、消极、抑郁等情绪中摆脱出来,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治疗,尽快摆脱疾病的痛苦,走上健康之路。新入院病人的心理护理的重点是让病人感到安全,取得病人的信任,从而安心住院,配合治疗。精神病人的各种异常活动,往往给家人和社会造成了一定的麻烦,也不会引起别人的同情和理解,甚至遭到亲人的指责误解与打骂,这样更加重了病人的不安全感,给病人留下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在工作中要尊重病人的人格,要同情、理解、相信病人,爱护病人,护理人员不诋毁、取笑病人,对病人出现的离奇古怪的言语要耐心倾听、幼稚怪异的行为要注意观察,既不要与病人辩论或强行纠正、制止,也不要表示认同支持病人,但要保证病人的安全。因为每个患者的症状都各不相同,心理状态也各有不同,要因人而异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2护理人员及时、正确的执行医嘱,确保病人的药物治疗

精神病人在疾病初期,各种治疗中药物治疗是根本。要认真核对医嘱,准确投药。发药前要督促病人入厕,料理好大小便,服药后30分内不准入厕。发药时要精力集中,熟悉病人姓名、面貌,两人认准病人,两人核对后将药亲自交给病人,看到病人将药服下,检查口腔确认有无将药物藏于上腭、舌下、齿龈与唇颊之间等处,保证服药到胃。服药后30分钟内不离视线看护,防止病人将药物呕出。对拒绝服药的病人,如果经督促、劝解,病人仍旧拒绝服药,则应报告医生更换给药途径。鼻饲给药、肌注抗精神病药物,注意操作前后要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

3病人的清洁卫生护理

由于精神病人受症状支配,生活不能自理,入院时往往卫生状况很差,因此入院时要协助病人做好个人卫生,帮助病人洗澡、更衣、理发、修剪指甲,做好晨晚间护理,对女病人还要管理好经期卫生。病人清洁会减少躯体不适,缓解负性情绪,维护了病人的尊严,增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拉近了护、患距离,提高了住院依从性,有利于各项诊疗护理措施的实施。

4病人饮食护理

根据病情需要护理人员要按时按量为病人提供适宜饮食,保证病人营养物质和水分的摄入。在进餐时应细心观察病人进餐情况。有的病人受症状支配而影响进食。护理人员要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处理。认为饭里有毒拒绝进食,要集体进餐,打饭流程病人亲自监督,或与他人的饭对调,或者工作人员先品尝;对称自己有罪不进食,工作人员把饭菜拌在一起或饭后必须协助清洗餐具等;把食物看成其他不能吃的东西而不进食,给病人更换其他食物,同时向病人解释并给予安慰;受药物副作用影响出现吞咽困难而影响进食,要给予流食,劝病人缓慢进食;暴饮暴食不知饥饱的病人,要适当限制入量。对意志倒错,吃赃物、异食癖的病人,护理人员要及时清除病区的生活垃圾和严密看护病人,保证病人每餐吃饱。对进食不好的病人给予保护性约束后鼻饲流食、静脉输液等,以保证营养素的摄入。

5病人的安全护理

新入院病人的安全护理重点是防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外走等问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熟悉病人病史、病情及症状,坚守岗位,新入院病人安置在重点病室,保证病室环境安全,管理好床单位,对病人24小时不离视线看护。对发生突然冲动的病人,攻击性较强,不能放任不管,要机智大胆,果断地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伤人或自伤;对症状活跃有可能发生意外的病人,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对住院态度转变快又主动与护理人员搭讪,询问工作人员作息时间,主动要求协助工作人员管理的病人,要提高警惕,防止伺机外走;对主动与同病室的病人交谈,窃窃私语的病人,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问题的苗头,采取有力措施;对上厕所或反复上厕所的病人要专人陪护。

6病人睡眠的护理

良好的睡眠可促进病情的恢复,严重的失眠可使病人焦虑、烦躁、苦恼、并易发生意外。新入院病人往往存在着睡眠障碍,护理人员要根据睡眠障碍的原因及心理进行护理。首先要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入睡环境,睡前用温水泡脚,督促他们养成按时就寝的习惯。防止病人蒙头睡觉,要善于发现伪装入睡的病人,如果病人因精神分裂症症状而出现睡眠障碍,可报告医生增加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如果病人由于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导致失眠,则应加强心理护理。

篇3

[摘要] 目的 探讨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本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手术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探讨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结果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5.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提升治疗和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关键词 ] 麻疹病人;护理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c)-0043-02

麻疹多见于小儿,主要是由于麻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感性的呼吸道疾病,临床上主要以眼结膜充血、咳嗽、流涕、发热、全身红色斑等,以6个月~5岁的儿童最为常见[1],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但是近年来,成人的发病率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关于麻疹疫苗是在1965年研制出来随后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基本上对于该病控制情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计划免疫执行较差的地区,却仍旧存在着局部的小流行情况[2],而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对于麻疹病人,加以科学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此,在这里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资料均源于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80例患者,年龄1~12岁,平均年龄4岁,男44例,女36例,对照组40例患者,年龄1~12岁,平均年龄4岁,男22例,女18例,观察组40例患者,年龄1~12岁,平均年龄4岁,男22例,女18例,年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方面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本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手术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探讨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

1.3护理方法

1.3.1 体温护理 要保证患者卧床休息,帮助患者合理安排一切的护理诊疗,尽量做到集中操作,规范护理操作过程,减少和控制感染机会,做好一切的生活护理[3]。

1.3.2 病房护理 每天病房保持通风2次为宜,确保病房空气的湿润、新鲜,湿度以50%~60%为宜,温度以18~22℃为宜,但是要避免直接吹见,防止患者着凉,同时,还要保持病房光线的柔和。

1.3.3 严格观察 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比如若是患者处于高热状态,则需要采用物理降温进行处理,避免温水擦浴、减少盖被、或者是严格按照医嘱减少药物的剂量。但是一定禁用酒精等,避免对患者皮肤造成影响,或者是体温骤降而导致的循环障碍,为患者供给充足水分,利用患者散热或者是排泄[4]。

1.3.4 控制病毒感染 护理是要保持患者五官的清洁,如眼睛清洁用生理盐水,然后再用红霉素眼膏或者是0.25%氯霉素眼药水,1d2~4次为宜,勤于帮助患者排痰拍背翻身,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为了防止中耳炎发生,可以口服鱼肝油滴剂,然后滴入0.5%~1%的麻黄碱。

1.3.5并发症控制 ①要随着注意患者的呼吸、体温、脉搏变化,2~4 h监测一次,及时清除患者的痰液;②确保患者营养平衡,多饮水,供给水分充足,以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切勿忌口,造成营养不良[5];③随时观察出疹情况与消退情况,进一步为患者病情做好鉴别与诊断,并且正确判断患者病情。

1.3.6 预防控制 要加强体能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尽量少到公共场所,减少传播与感染机会,注意个人卫生。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 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是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即P<0.05。

2结果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5.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分析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麻疹多见于小儿,主要是由于麻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感性的呼吸道疾病,临床上主要以眼结膜充血、咳嗽、流涕、发热、全身红色斑等,以6个月~5岁的儿童最为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但是近年来,成人的发病率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关于麻疹疫苗是在1965年研制出来随后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基本上对于该病控制情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计划免疫执行较差的地区,却仍旧存在着局部的小流行情况[6],而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对于麻疹病人,加以科学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如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5.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充分证明患者科学的麻疹病人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临床发现麻疹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体温升高;②组织受损;③营养不足;④潜在并发症--支气管肺炎。根据本次研究总结麻疹病人的护理体会,具体如下:①体温护理:患者由于病毒感染,体温超过正常范围,为此,必须要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根据患者的自觉症状和发热程度,及时处理,每天测温度和脉搏、呼吸。②营养护理:患者由于发热机体消耗量大,因此,必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营养计划,以半流质、流质食物为主,多餐少食,并及时补充维生素。③并发症护理:严格叮嘱患者遵照医嘱应用药物治疗,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体征与出疹的关系,加强病房巡视,一旦出现呼吸困难、高热等症状,要立即上报医师并给予处理。④组织受损护理;患者由于病毒感染,会出现全身皮肤红色斑丘疹,口腔粘膜疹等,因此,要注意观察患者组织受损的程度,帮助患者合理安排一切的护理诊疗,尽量做到集中操作,规范护理操作过程,减少和控制感染机会[7]。⑤做好一切的生活护理:保持床褥干燥、清洁、平整、盖被应轻软,内衣柔软宽适并勤换洗。切忌紧衣厚被“捂汗发疹”。口唇或口角裂者,应局部涂以消毒石蜡油,口腔粘膜溃疡者,先以1%~3%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洗,然后局部涂以西瓜霜或冰硼散[8]。总而言之,采用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提升治疗和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参考文献]

[1] 邢琳琳,刘丽莉. 172例麻疹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17(2):15-18.

[2] 卢美,任维利,朱桂爱. 2007—2009年莱芜市莱城区麻疹流行特征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2010,10(9):940-941.

[3] 陈芳芳,赖爱萍. 麻疹的预防和护理[J].全科护理,2011,3(11):199-200.

[4] 周新凤.浅析66例麻疹病人护理体会[J].重庆医学,2011,3(10):157-158.

[5] 唐燕雅,沈旭慧. 23例麻疹病人临床变异的分析[J].护理与康复,2009,4(36):207-208.

[6] 王克勤. 62例麻疹的护理[J].安庆医学,2009,3(6):178-179.

篇4

本文所指尿床是在睡眠状态中,由于各种原因,当事人排出尿液在床上。在住院的精神病人中,尿床现象时有发生,一方面给护理工作带来困难,另一方面重视不够。容易发生并发症,延长康复时间,甚至贻误病情。因此,观察病人尿床原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对患者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笔者对25例精神病人尿床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供同道参考。

1 临床资料

2000年11月至2009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病人中尿床有25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22岁;未婚2例,已婚17例,离异6例;30岁以下8例,30岁以上17例;第1次住院者6例,2次以上者19例。疾病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16例,抑郁症4例,酒精性精神障碍2例,癫痫性精神障碍 1例,躁狂症2例。主要服用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碳酸锂、舒必利、丙戊酸钠、舒思等药物。

2 尿床原因分析

2.1 意志力减退 长期生活懒散,不愿自理。

2.2 精神症状原因 言行乱,不知自理,明明尿床了,证据在面前还不承认。

2.3 精神药物原因 主观上不愿尿床,由于睡得太沉,不知不觉中尿床了,醒了很不好意思。

2.4 躯体疾病原因 由于精神病人主述不明,合并躯体疾病如: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等未及时发现,出现尿床的临床表现。

3 护理措施

篇5

2、原因分析

2.1、病人以及其家属方面:①疾病方面的影响:中毒与脑梗死等相关的疾病导致病人意识及感官模糊,从而影响病人的活动能力。②年龄方面的影响:年龄过低的病人不能认识到危险的存在,而对外界新鲜的事物比较好奇,通常家属稍微不注意就会出现坠床现象;而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在降低,而有的老年人自尊心过强,不愿意去麻烦护理人员,偏执去做一些事情从而发生夜间坠床的情况。③遵医行为差:现在国内的医患关系非常不好,病人不愿听取护士的劝告。④病人没有家属照顾或者只请一名护工,不少病人住院时间比较长,因为人员空档时期,导致夜间非常容易出现坠故。

2.2、医护人员方面:①健康宣传不足:部分医院因为过于忙碌,临床护理人员不足,导致护理人员不能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致使病人及其家属没有重视安全预防措施[2]。②风险防范意识不足:目前国内各个医院中都有一部分较为年轻的护士,其由于刚步入护理行业,缺乏临床方面的经验,进而无法及时采取对应的风险预防策略。

2.3、硬件设备不足:国内部分医院改建工程尚未完善,而部分老病房没有布置地灯,一些病床没有布置扶手栏杆;一些医院在搬迁之前,病房过于简陋;一些医院的病床扶手等设施在损坏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通知相关部门来维修,而有的报修了,但因为后勤仓库中没有准备备用的设备,或者节假日没有维修人员工作等。这些都是住院病人夜间坠床的潜在因素。

2.4、不可预知的原因:部分病人因为起自身的原因,神经不正常,在夜间精神较为紧张、或者突然改变、排尿时屏气等各种原因;又或者是迷走神经反射、脑供血不足、血压升高、心输出量骤降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昏厥坠床。

3、预防病人夜间坠床的策略

3.1、强化护理安全管理:要根据不同科室对应的疾病与特点,构建预防住院病人夜间坠床的相关制度,以及夜间坠床实践发生之后对应的应急预案,各个科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学习,并且要进行考核。

3.2、落实安全策略:护理人员必须让刚进入医院的病人迅速熟悉医院的环境,要多次嘱咐病人及其家属,容易引发病人夜间坠床的因素、造成的危害以及预防的措施,以此来引起病人及其家属的注意,要指引病人正确使用手杖以及轮椅等相关的辅助设备。而针对有认知行为改变以及意识障碍的病人使用病床,必须要采用保护性的措施,同时要做好对应的解释工作。而针对使用抗精神药剂、镇定剂、降压药的病人,必须要叮嘱其相关的注意事项。

3.3、重点时间段做好主动护理的措施:值班护士必须按时巡查病房,积极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及基础护理,要第一时间解答病人的各种疑问,病人有呼叫的情况,要尽快回应。中午以及夜间是病人坠故的高发期,医院必须增加护理人员,强化巡视的力度,从而减少坠故的出现。针对过于忙碌的时段,要及时通知病人家属,在中午及夜间要有人照顾病人的生活[3。

3.4、重点预防高危病人:安全性是护理服务中非常重要的要求,因为针对一个病情复杂的患者来说,住院期间的安全就是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针对一些神志模糊、情绪烦躁、偏瘫、70岁以上病人、年老体弱、半卧位与端坐位等病人安置病床,必须要添加安全带。在运送之类病人的时候必须注意。部分住院病人因为疾病导致其身体无力,其要移动身体拿东西的时候非常容易失去平衡,针对这类病人,必须要把病人日常用品放置在病人容易拿到的地方,预防病人拿东西时出现坠床的情况,并且要把呼叫器放在这类病人的手边,方便病人出现问题时第一通知护理人员。并且要加强护士巡视的次数,针对医院中部分病人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要引起重视,同时第一时间处理这些隐患。

3.5、实施预防措施:必须提前预知导致病人夜间坠床的潜在隐患:针对容易出现坠故的病人,要在病人的床头或者床位悬挂预防病人坠床的警告标志,要提醒为其护理的医护人员以及病人家属注意。落实安全制度:比如在进行外出检查的时候,对于需要使用轮椅的病人,护理人员要全程陪同,针对年龄较大、自理能力不足的病人,要采用床档,针对意识不清或者烦躁的病人,在必要时可以采用约束带等防护工具。护理人员要帮助病人穿衣及入厕等日常生活护理,并且年龄大、体重大的病人以及患有骨质疏松的病人要尽量使用坐便,以免蹲位时间过长起身时发生跌倒,在病人起床活动的时候,护理人员要在旁边加以协助与指导,防止意外发生。护士要在平常工作中,多提醒病人注意地面情况,并且加强与病人及其家属之间的交流。

篇6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正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从而证明了情绪对调整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职称

        对病人来说,保持乐观的情绪尤其重要,一切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作用,都可导致并加速病情的发展。因此,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我们临床护理的重要环节。我院骨外科病房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骨折患者15例,现将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我们采取的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  心理护理

        1.1 心理因素分析

        通过我们临床观察,病人的致病因素与心理活动的改变有着直接的关系。护理心理学认为,一个人患病后的心理状态不同于正常人,有着特殊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反应,但因其疾病类型,病程长短及其性格,经济状况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而表现出相应的不同特点。所以,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对治疗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1.2 患者入院后心理状态的护理

        患者住院后由于环境的改变,人地生疏,故表现为焦虑和恐惧,担心自己的病治不好,怕成为一个残疾人,特别是一些农村自费患者,常为住院费担心。护理人员在病人面前切忌表现出惊慌、忙乱、烦躁或不屑一顾的轻视态度,应以良好认真的服务态度,从容镇定的神情,熟练准确的操作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及时止血、镇痛,使病人脱离生理痛苦反应,从而稳定情绪。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卫生宣传,简单介绍病情和同类病人救治成功的病例、医院救治的经验及伤病良性转归的可能,使病人建立安全感。

        1.3 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的护理

        骨外科的慢性病患者多见于一些陈旧性的骨折,骨髓炎或伤口不易愈合的开放性骨折,病情多数较为顽固,容易反复发作,有时药物治疗也不太理想。这些患者入院后会产生一种以希望了解病情为中心的求知欲望,他们盼望医生能对病情做出详细的了解,冥思苦想询查病源,本组患者15例;有的患者由于治疗时间较长,产生急躁情绪,失眠、烦躁、易怒,自觉度日如年。

        2   护理措施

        2.1疼痛护理

        2.1.1针对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对症处理。创伤、骨折伤员在现场急救时予以临时固定,以减轻转运途中的疼痛,并争取及时清创、整复;发现感染时通知医生处理伤口,开放引流,并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缺血性疼痛须及时解除压迫,松解外固定物,如已发生压疮应及时行褥疮护理;如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须及时手术,彻底切开减压。

        2.1.2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准确,防止粗暴剧烈,引起或加重病人疼痛。

        2.1.3 断肢(指)再植术后病人肢体疼痛应及时判明情况,有效镇痛,防止因疼痛刺激血管痉挛而影响再植肢体的成活。

2.1.4截肢术后如患肢疼痛,应向病人耐心解释,一般可随时间的推移而自行消失,不须应用镇痛药物镇痛。

        2.1.5采用非侵袭性镇痛方法,如控制焦虑,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利用视觉或触觉分散法分散或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另外,利用冷敷、热敷、按摩及皮肤搽剂,也能起到骨折病人 镇痛效果。

        2.2营养失调护理

        2.2.1尽快纠正病人的悲观、消沉、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建立正常心态,保持健康的心理。

        2.2.2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定时就餐,定时排便。

        2.2.3鼓励病人进食,伤病或手术早期供给较清淡的饮食;病情稳定后及时调整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2.2.4根据病人的生活习惯及口味适当调整饮食,尽可能在病人喜欢的基础上调整营养结构。并保证食物结构多样化。

        2.2.5多食用水果及含维生素多的蔬菜,避免进食易产气的食物,如牛奶、糖等。

        2.2.6注意多饮水,防止便秘。

        2.3 功能锻炼

        2.3.1向病人宣传锻炼的意义和方法,使病人充分认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消除思想顾虑,主动运动锻炼。

        2.3.2认真制定锻炼计划,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人的全身状况、骨折愈合进度、功能锻炼后的反应等各项指标不断修订锻炼计划,增删锻炼内容。

        2.3.3一切练功活动均须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随着骨折部位稳定程度的增长及周围损伤软组织的逐步修复,功能锻炼循序渐进,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渐多,时间由短至长,强度由弱增强。

        3  体会

        在掌握了骨折患者的常见心理变化,笔者认为在临床实施心理护理应把握以下几点:要积极做好心理工作,和患者密切交流,关心体贴患者,去的患者的信任;通过交往减少陌生感,了解患者思想情况、家庭情况、爱好及生活习惯,随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情况。

        骨折患者的治疗周期长,情绪波动大,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用美好的语言、周到的服务,全面的知识,合理的指导,对患者进行精神上的安慰、鼓励、疏导,从而缩短病程,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篇7

        对病人来说,保持乐观的情绪尤其重要,一切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作用,都可导致并加速病情的发展。因此,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我们临床护理的重要环节。我院骨外科病房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骨折患者15例,现将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我们采取的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  心理护理

        1.1 心理因素分析

        通过我们临床观察,病人的致病因素与心理活动的改变有着直接的关系。护理心理学认为,一个人患病后的心理状态不同于正常人,有着特殊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反应,但因其疾病类型,病程长短及其性格,经济状况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而表现出相应的不同特点。所以,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对治疗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1.2 患者入院后心理状态的护理

        患者住院后由于环境的改变,人地生疏,故表现为焦虑和恐惧,担心自己的病治不好,怕成为一个残疾人,特别是一些农村自费患者,常为住院费担心。护理人员在病人面前切忌表现出惊慌、忙乱、烦躁或不屑一顾的轻视态度,应以良好认真的服务态度,从容镇定的神情,熟练准确的操作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及时止血、镇痛,使病人脱离生理痛苦反应,从而稳定情绪。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卫生宣传,简单介绍病情和同类病人救治成功的病例、医院救治的经验及伤病良性转归的可能,使病人建立安全感。

        1.3 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的护理

        骨外科的慢性病患者多见于一些陈旧性的骨折,骨髓炎或伤口不易愈合的开放性骨折,病情多数较为顽固,容易反复发作,有时药物治疗也不太理想。这些患者入院后会产生一种以希望了解病情为中心的求知欲望,他们盼望医生能对病情做出详细的了解,冥思苦想询查病源,本组患者15例;有的患者由于治疗时间较长,产生急躁情绪,失眠、烦躁、易怒,自觉度日如年。

        2   护理措施

        2.1疼痛护理

        2.1.1针对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对症处理。创伤、骨折伤员在现场急救时予以临时固定,以减轻转运途中的疼痛,并争取及时清创、整复;发现感染时通知医生处理伤口,开放引流,并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缺血性疼痛须及时解除压迫,松解外固定物,如已发生压疮应及时行褥疮护理;如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须及时手术,彻底切开减压。

        2.1.2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准确,防止粗暴剧烈,引起或加重病人疼痛。

篇8

(1)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生是由于炎性细胞导致的,从而出现一系列的气道慢性炎症情况,这里面涉及到淋巴细胞、肥大细胞等,由于这种炎症的自身特点,会让患者出现极明显的气道高反应性情况,从而出现气道缩窄。在临床上这种情况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胸闷、咳嗽等情况,这种症状的发生时间也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比如有的在夜间或者凌晨发生,这里面也涉及到多变性的可逆性气流情况,但是,针对这个问题,患者可以进行治疗,从而缓解。

在护理过程中,我必须落实好评估的工作,比如针对呼吸困难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做好病后的应对情况及其应对措施的应用,保证患者治疗环节的正常开展,保证相关方法的应用,进行相关心理应对措施的应用。这里面也涉及到患者家属对于哮喘疾病的认识,是否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刺激患者及其家属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从而满足实际护理工作的需要。

(2)这就需要做好护理诊断的工作,进行呼吸道低效性呼吸型态的分析及其情理,进行支气管痉挛及其变应性炎症的分析,针对其体液情况进行分析,保证水份的积极摄入。在治疗方法的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患者的个人身体敏感因素,可以进行止喘气雾剂的应用,从而避免激素出现副作用情况,这里需要进呼气流速的峰值控制,积极做好相关的测定环节。这需要护理人员进行预防及其控制哮喘发作知识的普及,从而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这就需要做好护理计划及其评价,进行治疗方案的执行,保证正确止喘气雾剂的应用,进行相关步骤及其方法的协调,保证处方的有效应用。在吸入器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针对病人的吸入器使用情况进行评估,进行存在问题的解决。针对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关措施的应用,结合其学习能力、教育内容、方法等进行分析,进行吸入器构造的讨论及其分析,进行正确使用方法的应用,保证其正确的使用。

(3)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吸入器的正确方法示范,做好吸药前的准备工作,进行喷口的口内放入,要双唇含住喷口,缓慢吸气,在深吸气过程中,需要将驱动装置压住,保证吸气至肺部总量,做好相关的屏气工作,保证呼气环节的良好开展。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想要再吸入,就需要进行药液的吸入,这种间隔时间的预留,是为了让吸入的药物进入狭窄的气道,从而让那些药物到达其支气管内部。在这个过程中,病人需要反复的进行联系,医护人员需要进行使用方法的观察及其判断,纠正其错误,保证其积极进步,进行吸入器清洗、保存、更换等知识的普及。这也需要护理人员做好护理评价,保证病人按照医嘱进行止喘药的吸入,保证达到实际的工作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病人出现不配合的情况,就需要实现医患的沟通,避免出现治疗上的问题。

2 支气管病人临床护理体系的健全

(1)总的来说,哮喘是一种综合性的气道慢性炎症,目前来说,没有有效的方法将其根治,为了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病人的积极教育是必要的,保证哮喘相关基本知识的获得,做好哮喘的管理工作,进行哮喘情况的积极控制及其管理,避免其复发,保证其生活质量的提升。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帮助其了解哮喘,进行哮喘的控制,帮助其病人及其家人了解必备的哮喘知识。比如哮喘的病因、哮喘的控制、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法等。保证患者树立良好的自信,进行哮喘的积极参与及其控制。

这就需要进行个案危险因素的分析,进行可选择措施的应用。比如在那些真菌的季节,我们需要留在家里。要保证居住环境的干净性,要保证其无烟、无尘,避免出现患者的过敏。那些有条件的患者可以进行卧室空调的安装,保证枕头等物品的及时清洗,做好相关的更换工作,避免一系列的化妆品等对其的腐蚀,这也需要进行宠物的回避,避免沾到那些过敏原的唾液、皮屑等。在这个环节中,也要避免用那些皮毛制成的衣物,保证日常生活的防过敏性。

这就需要引起相关护理人员的重视,做好用药的相关工作,实现医患之间的良好协调,特别是患者需要了解自己的需求,定期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告诉医生,和医生一起进行有效性、可行性治疗计划的制定。哮喘患者病人需要了解每一种药的药名,注意其用法及其使用注意事项,进行患者日常用药规范的遵守,进行相关处理原则的应用,避免不合适药的使用。

(2)这就需要做好定量吸入器的应用工作。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教导患者进行不同类型的吸入器的应用,特别是医生处方的那些各种类型的吸入器。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医生同时开出多种气雾剂,需要进行气雾剂的使用顺序说明,保证不同气雾剂的应用协调性。这也需要患者进行病情的自我检测,进行哮喘日记的记录,保证每日症状的记录,我们也可以进行峰速仪的应用,以及PEF变化情况的分析。峰速仪可帮助患者发现气道是否狭窄,争取早期用药,避免哮喘严重发作及了解治疗反应。因此,PEF的变化是医患沟通制定用药计划的重要依据,为此,建议患者购买峰速仪,按医嘱进行测定并做书面记录。

篇9

【关键词】 烧伤;肠内营养;并发症;护理措施

烧伤病人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极易引起自身蛋白质大量消耗和分解,导致机体处于负氮平衡。只有充分有效的营养支持,能为机体提供创面修复所需要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物质,利于胃肠黏膜功能的恢复,改善胃肠功能[1]。肠内营养在治疗严重烧伤病人中的作用已被肯定并广泛使用,在于其是一种安全、方便、符合个体生理需要的营养支持方法,而营养护理又直接关系到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我院自2009年来对16例烧伤病人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烧伤病人16例,汽油烧伤2例,开水烫伤10例,火药烧伤2例,炉火烧伤2例;烧伤面积39%~58%;烧伤以深Ⅱ度为主13例,以Ⅲ度为主3例。

1.2 肠内营养方法

病人入院后给予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并使用肠内营养泵控制速度持续输注。营养液多选用自然食品制剂及大分子聚合物制剂,营养成分全面,含有人体所需的游离氨基酸、单糖、主要脂肪酸、维生素、无机盐类等成分。可改善营养状况,促进创面愈合,达到治疗的目的。

营养制剂应根据病人的营养需求来选择[2]。营养制剂应温度适中,30°~35°,可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流质饮食,如牛奶、果汁、鸡汤、鱼汤、排骨汤,但要注意汤类要用3层纱布过滤,防止堵塞营养管。营养液由少到多,逐渐增加。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营养液的任何部分避免接触手、衣服、皮肤或其他未经消毒的物体表面。营养液浓度应由稀到浓,使用动力泵控制速度,输注速度逐渐递增,可在管末端放置加温器。这些方法有助于增加病人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胃十二指肠营养管堵塞常因冲洗导管不彻底,营养液黏度大,经营养管给予不适当的食物等原因引起,处理方法:每次输注后持续输注时每隔1 h~2 h用30 ml~50 ml以上温开水冲洗导管。若发生堵塞,用温水冲洗不成功,可试用含胰酶的碱性溶液冲洗。由于胃十二指肠管一般留置时间较长,病人会感到鼻腔干燥,因此应每日用液状石蜡鼻腔3次,同时要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保持鼻腔及导管的通畅。

2 胃肠道并发症护理

2.1 恶心、呕吐、腹胀

常由于营养液气味难闻,胃肠功能减退,输注速度过快,营养液温度低等引起。肠内营养制剂使用时,应遵循从少到多、由慢到快、由稀到浓的原则使肠道更好的适应。注意营养液的保质期,不得超过24 h,以保证饮食不变质,如因营养液气味难闻而引起恶心,可在营养液中适当添加调味剂。

2.2 腹泻

肠内营养治疗病人发生腹泻者占3%~30%(一般将液状大便次数每天>3次,总量超过200 mL,视为腹泻)。常由于营养液温度过低、低蛋白、抗生素使用不合理、营养液污染引起,但目前还有证据显示营养液冷藏或加温能显著减少胃肠道并发症[2]。肠内营养液输注时要适当加温,一般保持在38 ℃~40℃为宜,尤其在冬季更要避免低温刺激胃肠道而引起腹泻,如发生腹泻根据医嘱给予止泻,静脉补液,以防脱水。如发生腹胀可用热水袋腹部热敷,缓解症状,减轻不适。腹泻、腹胀同时还需注意调整速度,必要时遵医嘱停止使用肠内营养液。

2.3 便秘

主要原因与水分摄入不足,长期卧床,活动减少,膳食纤维不足有关。如连续3 d没有大便,指导病人在膳食中多增加蔬菜水果以补充纤维素,卧床病人应定时更换,并根据病情及早进行功能锻炼,促进胃肠道蠕动。每日增加饮水量。必要时通知医生,经十二指肠营养管给予通便药物,或用开塞露肛塞、及温肥皂水灌肠等方法,保持大便通畅。

3 其他并发症

3.1 鼻咽部不适

与长期置管及护理不到位有关。对于肠内营养的病人,常规进行鼻腔护理。营养管外径不得大于3.3 mm,以防止鼻黏膜长期受压造成萎缩、糜烂、坏死,并选用正确的固定方法。咽部如有不适,每日超声雾化吸入。

3.2 十二指肠营养管堵塞

由于肠内营养液黏稠,药品未研碎,输毕未冲洗而引起。输注肠内营养液前要将营养液摇匀,每次输注营养液前后,要用温开水或温盐水冲洗管腔。药片应研碎溶解后注入,并冲洗管腔,一旦发生导管阻塞,应及时冲洗管腔,压力不可过大或强行推注,忌用金属导丝疏通,以防损伤胃肠道黏膜,如反复冲洗不能使十二指肠营养管畅通时,则应换管。

3.3 口腔感染

由于长期不能经口进食,大量使用激素及抗生素所致,指导无呼吸道损伤病人勤漱口,定时刷牙,以减轻口腔异味或不适感。对昏迷、呼吸道损伤病人做好口腔护理,每日2次,保持口腔清洁,以防口腔感染。

4 讨论

烧伤重症病人病情重、病程长,随着近年来对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日常深入,目前已认识到胃肠道在免疫防御中的重要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应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制度,灵活使用护理手段,实施人性化护理,因此在决定严重烧伤病人提供营养治疗方式时,首选肠内营养已成为众多临床医生的共识。病人从第1天起开始匀速输注肠内营养液,补给营养底物,满足肠黏膜所需营养物质,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快[3]。表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病人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影响较小。只有全面了解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才能保证营养支持的顺利进行,满足严重烧伤病人的营养需求,对进一步提重烧伤病人的治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霞,宁彦,王琳琳,等.严重烧伤病人营养支持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4,18(11B):20192020.

[2] 潘夏秦,林碎钗.鼻胃管肠内营养应用于重症病人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268270.

篇1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65-02

1 临床资料

2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5 例严重胸部损伤患者男性52 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为15~70 岁。平均年龄为39. 6 岁。车祸致伤33 例,刃器伤18 例,坠落伤和挤压伤17 例,其它7 例。75 例中合并血气胸34 例、出血性休克49 例、合并呼吸衰竭20 例。

2 治疗结果:出血性休克49 例中得到纠正后送病房继续治疗者47 例,死亡2 例。呼吸衰竭20 例均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治愈19 例,死亡1 例,为多器官复合伤抢救无效致死。行胸腔闭式引流41 例、血气胸19 例,手术治疗18 例。本组病例共75 例,治愈72 例,死亡3 例,死亡率为4 %。

3 护理方法和措施

3.1 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1) 止血和及时的伤口处理:开放性胸部损伤的病人往往有活动性出血,因此患者来急诊科时护理上要配合医生给予患者及时有效、妥善的伤口包扎和止血处理。

(2) 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路:创伤性出血性休克病人,有效循环血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静脉选择近心端穿刺,对穿刺困难者应及时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或静脉切开。

(3) 护理要点:及早发现休克早期症状,在护理上要着重观察的要点是: ①神志与表情:创伤和失血早期,机体代偿功能尚好,病人神志一般清楚。随着休克加重,进入失代偿期,病人病情加重可出现神志的改变。因此,要严密观察病人神志与表情。②脉搏、血压与脉压差的观察:休克初期,脉搏加快,随着病情的进展,脉搏细速出现心率不齐,休克晚期脉搏微细缓慢,甚至摸不到。严密观察脉搏与血压的变化是抢救休克的关键。③呼吸及尿量监测:大部分休克病人均伴有呼吸频率及幅度代偿增加。尿量的监测是护理工作中观察、判断肾脏毛细血管灌流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之一。

3.2 合并创伤性血气胸的急救护理: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由于胸腔内大量积血积气,压迫伤侧肺和纵膈,造成纵膈移位或纵膈摆动。应迅速排出胸腔积血积气。当患者胸腔内大量积血、积气,使气管移位,肺脏被压缩30 %以上,引起呼吸、循环衰竭,应在抢救休克同时立即给胸腔闭式引流并加强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每2 小时挤管1 次,以防血凝块阻塞。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及颜色,并正确记录。如每小时引流量超过300ml ,持续3 小时以上或引流的血液很快凝固,应考虑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师,采取紧急开胸手术处理。(2) 观察胸腔内气体排出情况:如24 小时以后的时间内,平静呼吸时,引流管内仍有大量气体逸出,则考虑有支气管断裂或肺组织破裂的可能,如咳嗽或深呼吸时有大量气泡逸出,且水柱波动大,应考虑有肺泡破裂或胸腔内有大量残留气体的可能,如咳嗽时无气泡逸出,水柱波动不明显,听诊伤侧呼吸音清,表明伤侧肺组织膨胀良好,可考虑拔管。

3.3 严重胸部损伤病人的呼吸管理和护理:

(1) 本组中有肋骨骨折致反常呼吸者21 例,占28 %。这21 例患者因多发性肋骨骨折致连枷胸反常呼吸,给予迅速进行胸廓加压包扎,使其固定于内陷状态。以纠正缺氧和防止反常呼吸所致的部分肺萎缩、纵隔摆动所造成静脉回流障碍。经处理后反常呼吸得到及时控制。

(2) 建立人工气道:使用呼吸机的前提是建立人工气道,最好选用经鼻气管插管,因为胸外伤病人绝大多数神志清醒,经鼻插管具有易于固定、易于吸痰、易于口腔护理及易于呼吸机联接且较易耐管等优点。本组20例使用机械通气中有17 例经鼻气管插管,3 例经口腔气管插管。有血气胸者,使用呼吸机前做好胸腔闭式引流。

讨论

急性创伤性出血性休克病人,有效循环血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同时应边抢救休克边做术前准备,争取时间止血、抗休克、测定血压,中心静脉压(CVP) 、尿量等变化,并作为输液输血的指南,及时观察治疗效果,及早纠正各种并发症。

胸部外伤血气胸的发作等占70 %以上,血气胸可单独发生,也可以发生于合并其他类型的胸部外伤时,如穿透或闭合的胸壁损伤,肋骨骨折,纵隔伤,胸腹联合伤,胸部异物以及挫伤窒息,损伤性湿肺,爆震伤,所谓闭合胸伤3 大综合征等伤均可合并血气胸。因此,对任何一个胸部外伤的伤员,都要检查有无血气胸。大量出血或高压积气的严重血气胸是胸部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紧急处理[2] 。

胸部肋骨骨折往往是由车祸、工伤事故等造成,在胸部创伤中最常见,而其合并血、气胸的发生率高达75 % ,后果较严重,如观察抢救不及时,可因失血性休克、窒息、呼吸衰竭而死亡。

严重胸部外伤往往引起呼吸循环紊乱,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因此不但要积极抗休克、保持呼吸道通畅,而且要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4 ] ,对于合并有出血性休克、血气胸、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者应给予及时正确的救治,而护理上对病情的详细观察、密切配合医生抢救对于严重胸部损伤病人的救治起重要和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肇汉主编1 外科学. 第6 版1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33.

篇11

1 高血压主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饮酒、长时间情绪紧张及遗传等。

2 高血压的社区护理措施

2.1 提高病人对医疗护理措施的依从性:持续的高血压可引起心脑血管、肾脏等器官损伤,严重的可出现脑出血、心肌梗死等,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社区护士应指导病人坚持定时、定量服用降压药,坚持血压监测,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调整用药并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