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7 09:49:4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大学合同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学生公寓住宿计算机管理系统对于学校整体信息化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许多学校还停留在宿舍管理人员手工记录数据的管理阶段,手工记录对于规模小的学校来说还勉强可以接受,但对于学生信息量比较庞大,需要记录存档的数据比较多,尤其是住宿信息变动频繁的特殊时期,信息录入、查询、导出、汇总需及时办理并掌控的高校来说,人工记录非但耗时、费力,且效率低下。
计算机管理系统取代人工记录势在必行。针对我院财力紧张、购买现成软件费用较高且维护成本持续等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自主开发相应软件系统十分必要而迫切,以现有的软件开发水平和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自主开发也是切实可行的。为此,拟自主开发设计一套学生宿舍住宿管理系统。学生宿舍住宿管理系统采用的是计算机化管理,系统设计的非常人性化,使用者会感到操作非常方便,管理人员需要做的就是将原始数据输入到系统的数据库中去。
由于数据库存储容量相当大,而且性能稳定,适合较长时间保存,不易丢失。这无疑是为学生公寓住宿信息存储量比较大的学校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本系统具有运行速度快、安全性能高、稳定性能好的优点,并且具备完善的报表生成、修改功能,能够快速的查询学校所需的住宿信息。
二、项目主要实施内容和技术路线
学生公寓住宿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开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对于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要求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对于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则要求应用程序能提供强大的数据操纵功能,具有界面友好、使用简单方便等特点。旧的手工纪录的宿舍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新的公寓住宿管理系统开发出来之后,能够极大地提高效率,也是学校科学化、正规化、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条件。
利用当前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合理利用、配置、共享学生公寓住宿信息资源,发挥计算机技术先进、高效、快捷的特性,并确保系统在将来应用中的易维护性、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学生公寓住宿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系统的总体设计中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从系统的实用、够用、好用、方便出发,使用成熟技术,做好硬件平台、操作系统、数据库、局域网服务器、应用软件的选择工作;同时以近期目标为重点,兼顾系统远期发展的需求,开展系统的设计工作。
2、基于C/S 结构构架的系统:C/S 结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它是以服务器为中心的网络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目前大多数应用软件系统都是Client/Server形式的两层结构,由于现在的软件应用系统正在向分布式的Web应用发展,Web和Client/Server 应用都可以进行同样的业务处理,应用不同的模块共享逻辑组件;因此,内部的和外部的用户都可以访问新的和现有的应用系统,通过现有应用系统中的逻辑可以扩展出新的应用系统。这也就是目前应用系统的发展方向。
3、系统数据库使用微软公司推出的SQL Server2008进行开发,它是微软公司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据库系统,其性能和安全性相比其前一版本有了巨大的进步;开发语言选用C#,它是微软公司专门为.NET量身打造的编程语言,是一种全新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与.NET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系统开发工具选用Visual Studio .NET 2010集成开发环境。
三、系统预期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
1、楼房信息管理:管理员可以添加、删除、编辑和查询楼房信息。
2、寝室信息管理:管理员可以添加、删除、编辑和有条件查询寝室信息。
3、寝室维修管理:管理员可以删除和有条件查询用户添加的维修信息。
4、公告栏:管理员可以添加、删除、编辑和查询公告栏。
5、管理员信息管理:管理员可以添加、删除、编辑和查询管理员信息
6、用户管理:管理员可以添加、删除、编辑和有条件查询用户信息。
7、留言板管理:管理员可以删除、查询和回复用户添加的留言。
在实现系统功能的同时,确保业务流程明确清晰,以及操作的简单快捷,同时保证系统的可靠性、正确性和健壮性,并且保证系统具有一定的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为将来系统可能的升级和维护打下良好基础。
为了进一步加强饮食服务工作,为全校师生提供质量上乘、环境优良、服务周到的饮食服务,根据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文件精神,经甲乙双方协商,特签订本协议。
一、服务范围
1、师生的膳食服务;
2、师生的开水供应服务;
3、师生的热水浴服务。
二、甲方的管理职责与权限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对乙方的膳食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2、将饮食服务中心现有的房屋及其各种附属设施、锅炉及其辅机设备以零租赁的方式提供给乙方使用。
3、对师生员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向乙方反馈.并对反映较多的问题共同协商解决。
4、负责对外有关环保、节能等职能部门工作的接洽与协调。帮助乙方协调与省市有关职能部门的关系。
5、经常督促校内有关职能部门采取措施,净化校园内餐饮市场,除了委托给乙方管理的餐饮项目外,严禁以任何方式出现的餐饮售卖点(外招、留学生楼除外)。
6、根据在校统招生实际人数及物价(指燃煤、柴油、用电量)等实际情况,及时核实并调整对乙方的燃煤补贴款额和用电指标。
7、根据学校实际和饮食服务工作运行状况。负责对饮食服务中心现有房屋中型以上的维修、锅炉及其辅机设备(单件在5000元以上)的添置、立项和报批。
三、乙方的管理职责与权限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及《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配套制度和管理细则。
2、无偿使用(由学校投资建设的)饮食服务中心现有的房屋及各种附属设施。房屋内的各种设备,根据江西日经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xx年6月10日)的《关于江西师大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资产价值评估报告书(正文)》的总价值为536,007元,也无偿使用。设备明细帐目详见《江西师范大学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资产价值评估说明和资产评估明细表》,未列入评估明细表的设备作报废处理。已列入评估明细表设备,到了报废年限的,按正常程序报废。
3、今后由学校投资建设的学生餐厅和辅助设备设施,所有权归学校,乙方无偿使用。到了报废年限的,按正常程序报废。由后勤集团自行投资建设的餐厅及购买的各种设备,使用权归乙方。
4、积极采取可行措施,加强管理,搞好成本核算,努力降低伙食成本。在饭菜的供应上,做到早点的品种每餐不少于15个,中晚餐莱肴的品种不少于50个。在制作上体现“粗菜细做,细菜精做”,高、中、低相互搭配。在价位上,米饭的价格比照南昌高校的相关标准执行;莱肴的价格应做到确保每餐都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o.5元/份、o.8元/份的低价位的菜肴出售。
5、采取可行措施,建立责任体系,做好防火、防盗和防止食物中毒等安全工作。
6、自觉接受上级职能部门对食品卫生、排污防污等的检测与监督。
7、建立多渠道、多层面的民主监督制度,充分发挥饮食服务质量检查组的作用,定期召开学生“生活委员会议”,征求对饮食工作的意见,增加膳食管理的透明度。
8、加强锅炉房的管理,发现故障及时排除,确保锅炉处于良好状态;做到浴室、开水房按时开放。
9、按规定组织炊管人员到卫生部门体检,持证上岗。
10、对食堂米、面粉、猪肉、食油等大宗物品,应在合法经销商处实行定点采购。采购食品及其原料时,应按规定索证,不得采购《食品卫生法》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及其原料,确保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63-01
大学中的学困生依然是教育和管理的重点。虽然通过多种措施的应用,学困生的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质量得到了改善,但是其依然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结合传统文化对大学中的学困生进行管理和教育是近些年来所提出的新的应用措施,其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培养,真正改善学困生的教育管理质量。因此,探究更好的应用传统文化进行学困生教育管理的措施,让学困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和优化就显得非常重要。
1 传统文化对“学困生”的促进作用
1.1 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致
中国是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在古代与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可见一斑。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在大学的历史、语文和技术课本上,加入了许多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国及国外悠久历史时,能够被其中的传统文化魅力所深深折服,在学习生动、有趣、有故事意义的历史时,产生更强的代入感。可以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学习投入更大的热情,从而让学生成绩更上一层楼。
1.2 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人文素养有所提高
让一个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深化对每个科目的认识,而诸如语文、历史、数学等等而这些科目都与传统文化紧密相关。我们当前的社会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对于高素养高水平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用人单位不再单单追求“高成绩”和“高分数”人才,而是更加追求多方面,具有综合性的人才,更加看重的是学生工作能力之外的人文素养。学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丰富,还可以更加快速的为学生人文素养提高提供有力的基础,培养出当前社会所需要的、高人文素养的社会需求型人才。
因此,在“学困生”的教育上需要注入传统文化,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全面,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现有的高度,让学生的综合能力、人文素养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真正让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
2 结合传统文化优化大学学困生的教育管理措施
2.1 和课文内容的历史背景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应用到大学学困生教育管理中同样受用。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兴趣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最终成绩,甚至会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在教育大学“学困生”时,激发其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育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运用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提升。比如,笔者在进行白居易笔下的《长恨歌》教学时,会将杨贵妃、李林甫、安禄山的人物关系和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作为小故事给同学进行解说,并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同学们展示相关人物的视频、图片,或者制作成为ppt进行播放,让同学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们进一步探索其内容的兴致得到激发。只有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更好,学习的热情才会更高。
2.2 传统文化和当下社会热点相结合
教育不能脱离现实社会单独存在,其必须与时代接轨,将时下的热点问题予以深入其中。否则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就是落后的、不成熟的、不完善的。在进行传统文化结合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注重将其与当下社会的热点问题予以结合,让学困生能够在其影响下既感受到魍澄幕的巨大力量,也感受到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巨大影响。比如,笔者给学生们传授《论语》的相关内涵时候,为了让学生们感受到《论语》对于当前社会的影响和作用,笔者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纯文章讲述的方式,而是将我们当前社会中的诚信问题与之相结合,并运用视频素材将当前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展现,让学生们思索我们应当如何做才是正确的,这反映了《论语》中的何种思想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折射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传统文化,也让学困生的学习予以深化.
2.3 传统文化在学生生活中的渗透
学习中渗透传统文化固然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则是让传统文化逐渐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让传统文化真正成为学困生生活中的指南针,让学生能够通过传统文化的蔓延逐渐感受到其所具有的巨大能量,真正通过传统文化获得正确的生活观、世界观、人生观。因此,教师要注重让传统文化走下讲台,通过更加有趣味、有意义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生活中。首先,教师要具有传统文化的生活观念,注重在生活中发现具有传统文化的事件,并将其予以“伸展”,通过“一滴水”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阳光”的存在。其次,教师要注重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通过活动的形式感受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内涵。第三,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思想、生活予以深入观察,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传统文化深入的学生的脑海中,对学生产生积极地作用。
3 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将其融入到大学教育中,帮助学困生优化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则是其他教学方法所无法取代的。教师还要对其予以深入研究,结合传统文化改善学困生的教育管理现状。
参考文献:
[1] 杨凯伶. 大学英语学困生心理特征及对策研究[J]. 凯里学院学报,2011,02:183-186.
[2] 张启钱,王小青,谈静艳. 我国高校“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对“学习困难”定义回归解读的视角[J]. 高等理科教育,2011,02:77-8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11-40-03
0 引言
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是对学生德、智、体各方面进行量化评价的一种方法。借助于信息管理系统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是学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人工纸质的方式进行综合测评更有效率,也更公平[1]。作者根据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开发了一个基于B/S结构的适用于学院实际情况的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系统,以实现学生综合考核自动测评,既可以减轻辅导员的工作量,做到测评工作的公平公开,也可以方便学生查询自己在校的考核情况。系统设计总体思路是:基于时下最主流的网络开发技术构建一个稳定、简便的三级模式的B/S结构测评系统。前台的开发语言使用C#,后台数据库使用Sql Server 2005。系统的主要使用对象是学生、辅导员和系统管理员。从用户角度出发,系统主要功能有以下。
⑴ 学生:查询打印个人信息和测评结果,完善个人基本信息,录入德智体三方面的加分减分信息。
⑵ 辅导员:查询打印班级基本信息,修改学生部分信息,导入管理班级的由教务系统自动生成的各科成绩和成绩极点数据,对学生录入的测评信息进行审核,完成对管理班级的综合测评。
⑶ 系统管理员:后台总体管理。包括系别、专业、班级、思政队伍、学生信息的增删查改,以及各种数据字典维护、系统设置和数据库备份等方面的工作。系统中管理员所充当的角色是为参加测评的学生和工作人员提供系统使用环境的基础,管理模块设计相对复杂和高要求,所以管理员模块也是整个系统能够成功实施和运行的保障。
1 管理员模块设计
系统的使用前提首先是管理员把各种相关基础数据项架构和设定好,学生和教师才能登录使用,各项基础设置必须按照学院的实际情况设定。管理员不仅可以对学生的信息进行全面的增、删、查、改,导入导出原始数据,也可以对辅导员的信息进行全面管理,同时也可对班级的创建,修改等信息进行管理,并对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划分权限。管理员必须对系统进行基础的管理,包括一些基本参数的设置,一些代码的维护,系统的初始化,各个用户的管理等[2]。按照学院的实际情况管理员模块分为院系管理、专业管理、班级管理、思政队伍管理、学生信息管理、数据设置和维护等子功能模块。管理模块功能图如图1所示。
1.1 模块实现
1.1.1 院系、专业管理
院系管理和专业管理属于基本的字典维护管理,管理员主要对院系信息进行相应的添加,修改或删除。专业管理在所属系别的分类下,对专业信息进行相应的添加、修改或删除。院系管理实现如图2所示。
1.1.2 班级管理
班级作为行政单位的基础单位,用来进一步确定学生所属单位。要对班级信息进行管理首先要选择系别,在选定系别的前提下可以在表格下方添加班级,输入相应信息和经过系统确认无误后,数据会记录到数据库,如果输入数据有误即输入数据违反数据库相应的约束或数据重复、相同,系统则会提示出错,然后返回。班级管理实现如图3所示。
添加班级部分代码如下:
if (DropDownList2.SelectedValue==null)
{ Response.Write("alert('请选择系别!');
location='javascript:history.go(-1)'"); }
connections.Open();
string sqlstrings="select * from class where classname='"
+txtCname.Text + "'";
SqlCommand commnd=new SqlCommand(sqlstrings, connections);
SqlDataReader sdreader=commnd.ExecuteReader();
if (sdreader.Read())
{ Response.Write("alert('班级已存在!');
window.location.href='class.aspx'"); }
else
{ connections.Close();
connections.Open();
string strs="insert into class (classname,departmentname) values('" + txtCname.Text + "','"+DropDownList2
.SelectedItem .Text +"')";
SqlCommand cmd = new SqlCommand(strs, connections);
if (cmd.ExecuteNonQuery()==-1)
{ Response.Write("alert('添加失败!');
location='javascript:history.go(-1)'"); }
else
{ Response.Write("alert('添加成功!');
window.location.href='class.aspx'"); }}}
1.1.3 思政队伍管理
思政队伍管理模块有查询辅导员资料、修改辅导员信息、添加或删除辅导员等几个方面的功能。其中最核心的功能是分配权限,即为每个班指派一位辅导员。学院为每个班级分配了辅导员,辅导员负责管理该班的大部分事务,包括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相关数据的审核。在没有使用信息系统进行综合测评时,综合测评的相关工作由辅导员以及班委成员负责以手工方式操作。所以在系统中添加权限分配功能可以有效地分配管理人员权限,确保相应班级只能由相应管理人员管理,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防止篡改的可能性。班级权限分配实现如图4所示。
1.1.4 学生信息管理
管理员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包括对学生用户的所有信息增、删、查、改等。学生基础资料直接在学生入学时导入,对不完善或需更改的基础信息由学生自行填写,对主要的综合测评信息也由学生本人和辅导员共同完成。管理员一般不直接对学生基础信息进行管理,但是对一些重要信息,则必须由管理员进行管理,比如学生的所属专业,班级等。系统设计采取模糊查询和精确查询结合的两种查询方式,有利于解决用户在查询某个学生的资料时因不确定具体条件给查找所带来的麻烦。在搜索到需要的结果之后可以通过点击详细信息这个超链接转跳到显示详细信息的页面。详细信息页面提供修改和删除功能。查询信息实现如图5所示。
1.1.5 系统数据设置和维护
系统数据设置包括系统一些基本的初始化设置、导入/导出数据、测评参数的设置;系统维护主要是重置密码及备份数据库功能。
⑴ 测评标准值设置
学院根据自身实际对学生进行品行、学业、文体三个方面的测评,总评由这三方面按照一定比例合计而成。所以具有测评标准值设定功能是必不可少的,该项功能所设定的数值是可以修改的,学院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的变化而设定相应的数值,这样增强了系统的实用性。测评标准参数设置如图6所示。
⑵ 重置密码
除了系统初始化时对所有学生用户或辅导员用户进行统一分配密码外,如果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忘记或丢失密码,还可以为其重设密码。重设密码图实现如图7所示。
⑶ 备份数据库
数据库是一个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基本上对系统所进行的操作都是通过系统对相关后台数据进行操作,所以数据才是真正的核心。对数据的保护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阶段只能是采取数据备份这一传统而有效的手段,以避免系统软件或硬件发生重大故障时导致数据损失。备份数据的部分代码如下:
string strconn=ConfigurationManager.ConnectionStrings
["ConnStr"].ConnectionString;
SqlConnection con=new SqlConnection(strconn);
try
{ con.Open();
string str="backup database nanguomanage to disk='" +
this.TextBox1.Text.Trim() + ".bak'";
SqlCommand cmd=new SqlCommand(str, con);
if (File.Exists(this.TextBox1.Text.Trim()))
{ Response.Write("alert('文件已存在!请重新输入!');
location='javascript:history.go(-1)'"); }
if (cmd.ExecuteNonQuery())
{ Response.Write("alert('备份成功!');
location='javascript:history.go(-1)'"); } }
catch (Exception ex)
{ Response.Write(ex.Message); }
finally
{ con.Close(); }
2 部分技术要点
2.1 GridView
GridView控件是一个用于显示数据的极为灵活的网络控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GridView控件进行数据绑定。VS08的这个工具里集成了大量的组件,使其能轻易实现数据分页,数据排序,编辑数据等基本功能,降低了程序开发的难度,减少了开发人员编写代码的次数,减少系统因人为原因出错的机率。所以,在管理模块对数据字典的基本维护中,多处用到该控件。除此之外,灵活使用GridView控件里的showfooter属性,还可以容易通过简单的代码编写实现一些数据统计功能。
2.2 Ajax
Ajax异步通信技术增加了用户的页面浏览体验,使用户不需要每次都刷新页面来查看更新部分的数据[3]。管理模块多处用到了该技术。比如在查询学生信息时,当查询条件有所变化,使用Ajax技术可以使更新的结果实时显示在下面的表格中而不需要刷新。利用Ajax控件的UpdatePnel子控件,并与ScriptManager子控件配合使用,就可以用简单的代码方式完成异步通信功能。如果配合Timer子控件,还可以实现定时刷新。
3 结束语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基础应用是实现综合测评,但是对一个基于.NET的信息管理系统而言,系统管理员模块在整体上为用户设定使用环境和各项标准,维护系统正常运行,这是每个信息管理系统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搭建好管理模块,阐述清楚管理模块的功能,并清晰设置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关联,是前台应用模块能正确运行的保障。本文重点对管理员模块设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对系统中使用的一些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随着本系统的试运行,我们将对管理模块逐步完善、升级,进一步分离系统管理员和普通管理员的功能使用级别,明确权限,详细考虑前台多用户并发等问题。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42-02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问题给予了关注。然而,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涵、认同现状、实现路径等方面,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研究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形成机理的较少。因此,本文从大学生价值观认同的心理过程出发,探讨大学生如何生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涵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本质和内涵,学术界主要从价值认同的视角进行阐述。价值认同是价值主体对于某种价值观念、价值目标的趋向、接受和践行。价值认同是一种集体意识,它是人们在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以某种共同的价值观念作为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或以某种共同的理想、信念、尺度、原则作为追求目标,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价值主体对于价值目标的追求一旦形成,就会进一步转化为具体动机,激发和支配实践活动。因此,价值认同不仅包括个体的模仿、内化过程,同时也表现为一定的行为和实践选择。价值认同具有互建构性,即它是在不同主体之间,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构建起来的,是社会成员一致的看法和感情。因此,价值认同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成员的交往互动,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价值导向,是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的价值观念。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指社会成员通过生产活动、交互活动,逐步调整自身的价值结构,以适应、接受和遵循核心价值观,以规范自己行为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社会成员对于群体和国家的一种情感、认知的归属感,它标志着社会成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以“三个倡导”作为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层次
从认同程度来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一)盲目认同。盲目认同是指大学生处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盲目跟风,被动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表现为,大学生既没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也没有理性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术界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上持积极认同,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清晰的理论认知。比如,周古月对武汉某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研,结果显示,较少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列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涉及的12个价值观。陈世阳选取北京地区10所不同类型高校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程度不高。由此可见,盲目认同是一种停留在表面上、感性上的认同,而非建立在理论认知的基础的接受和理解。
(二)表层认同。表层认同是一种低水平的认同,是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被动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念。在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等影响下,大学生赞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观念。然而,这种认同只是表层上、学理上的认同,在现实生活中容易导致认识和实践相脱节。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面对个人私利等现实问题时,往往表现出功利化、个人化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进而产生认知和实践的矛盾、认同和践行的不坚决。因此,在表层认同的层面上,大学生并没有从情感上真正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认同的基础也不牢靠。
(三)自觉认同。自觉认同是在主动自愿的基础上,自觉接受、自觉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认同是一种积极认同,它是在理性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即大学生不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清晰的理论认知,并且接受和内化为自身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同时外化为实际行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有效引导,不能停留在盲目认同和表层认同的层面上,而是要建立在自觉认同的基础上,使大学生最终确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信念和准则,在行为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形成
(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过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通过大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来实现的。同时,必然受到社会认同环境的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成为大学生个体的价值观念并转化为自觉行为,要经过一个接受和内化的过程。因此,认同的过程是一个心理过程,是在认知的基础上逐步接受赞成并逐步转化为自觉行为的复杂的心理过程。从个体心理的层面来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过程,是由自身内在的“知”、“情”、“意”、“行”诸心理要素辩证运动、均衡发展的过程。
“知”是认知,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理论的认知和理解,包括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科学内涵等。认知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形成价值认同的基础。大学生是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程度如何,关键就在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收和消化。即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越全面、越正确,就越有利于形成理论认同。与中小学生相比较,大学生的辩证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迅速发展,他们会根据自身需求与爱好吸取知识,并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对外部信息的识别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不正确的理论观点和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大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由于个体识别能力的差异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的理解,进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认同水平。
“情”是情感,是大学生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去认识社会现象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大学生活动领域扩大,情绪情感日益丰富,价值观取向多元化。大学生价值取向选择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如果大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就容易激发他们产生情感认同。从情感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内化的心理过程,是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自身的情感体系中,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需求和价值取向的过程。
“意”是意志。意志是人们自己克服困难,完成预定任务的心理过程,是大学生愿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向,以及在践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决心和毅力。大学生在学习任务和实践活动中发展了各种优良的意志品质,一旦形成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就能表现出巨大的意志力量,从而完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任务和实践活动。
“行”是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是大学生在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的基础上的外在表现。“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根本和归宿。个体的价值认同从获得理论认知开始,经过情感、意志的催化,最终转化为个体的行为,达到了真正的认同。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需求和价值取向,并转化为日常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也就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个认同过程。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路径。社会化是价值认同的基本路径。大学生掌握社会生活的各种规范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而贯穿这一社会化过程的主线就是认同。社会化是个人成为社会一员必然要经历的社会过程。所谓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公式。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是大学生自身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其社会化的环境主要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因此,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大学生个体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从具体途径上看,大学生价值认同的路径主要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影响等。
1.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知识是在互动中传递而被掌握的。从受教育者来看,大学生是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通过自己思想内部矛盾和斗争去选择、接受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从教育者方面看,教师是培育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教育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认知核心价值的主要渠道,但是由于大学生认识能力和活动空间的限制,大学生难以形成全面、系统的认知。因此,在学校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要建立全方位的配套教育。除了教学途径外,还要搭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种实践平台,比如班级管理、评优表彰、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和党团活动等多种类型的实践形式。另一方面,教师是大学生的榜样,对大学生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培育大学生的价值观认同,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实现。
2.家庭教育。父母的教育方式及教养态度对子女的人格也有重要影响。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加入自身的文化准则和行为规范,由此对子女的人格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培育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双管齐下。
3.社会环境的影响。价值认同的形成和发展受国家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不良的社会风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认同等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一方面,国家和社会营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文化,通过主流媒体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式,充分发挥宣传舆论引导作用。另一方面,社会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大学生通过感知、领悟现实中的场景和身边的优秀典型,切身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和正确性,从而逐步接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编写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
[2]陈新汉,刘冰,邱仁富.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价值论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
[3]黄进.论核心价值观[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周古月.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5]陈世阳,夏欢,刘玫.首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调查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5(Z1)
[6]苏巧荣.大学生心理辅导[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1-0134-03
同性恋是指同性别之间的或情爱关系。同性恋作为一种现象的存在已有较长的历史,但是由于及主流文化的影响,同性恋一直被有意识地屏蔽和边缘化。近年来,同性恋逐渐被人们看作一种符合其个人性取向的正常生活方式,同性恋人群也逐渐由隐蔽走向公开。大学环境一定程度上为同性恋学生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生存空间,但由于性教育的不足以及长期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居住,大学生同性恋者的生存状态较其他同性恋者又有很多的不同:一方面其行为会对同学、室友等产生多方面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校园排斥同性恋同学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校园同性恋问题给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
为了解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掌握其特点和规律,加强高校教育和管理的针对性、科学性,为大学生营造多元、自由、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笔者在北京地区选取12所高校进行了便利抽样调查。
一、样本及描述性分析
1.调查过程与样本基本统计特征
根据大学综合实力、学科特点及学生构成的差异,选择北京地区富有代表性的12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采取无记名集体测试,统一给予指导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当场收卷。发放并收回问卷360份,经审核有效问卷为354份,问卷有效率达98.3%。样本的基本统计特征详见表1。
2.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
调查表明,大学生对同性恋具有较高的知晓度, 8.5%的学生有很多了解,50.8%的学生一般了解,38.4%的学生较少了解,2.3%的学生完全不了解。但是从表2中四个有关同性恋的基本知识问题的回答情况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水平仍不高,四个题中错误率最高的达56.5%,最低的也为23.5%。大学生接触同性恋有关信息的渠道根据频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网络(27%),电视、电影、电台(27%)以及朋友(24%),而父母和学校教育中较少提供同性恋有关信息,其比例仅为5%。大学生较倾向于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对同性恋进行归因(62%)。大学生普遍认为大学生同性恋者容易遭到歧视和拒绝,在学习、生活、就业等多方面面临压力。
3.大学生对同性恋的一般性态度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一般性态度较为宽容。在对同性恋的总体态度上,12%的大学生表示完全支持;15.7%的大学生表示偏向支持,但不能接受发生在周围人身上;40%的大学生表示中立;25.8%的大学生偏向反对,但不厌恶;6.5%的大学生表示厌恶。北京市大学生对同性恋有关问题的一般性态度如表3所示。
4.北京市大学生对同性恋者在校活动的态度
相对于较为宽容的一般性态度,大学生对同性恋者的在校活动持反对态度的比例较高,92.9%的大学生认为与同性恋者居住在同一宿舍很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所以不能接受与同性恋者同住;近三分之一的受访学生反对同性恋者参与包括入党、获奖,参与科研和社团等在内的很多活动(详见表4);虽有70.3%的大学生赞同同性恋者参与学生社团,但近78%的大学生却不愿意在学生社团或学生组织中与同性恋者成为同事。以上表明,尽管总体上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较之以往更为宽容,但是,当同性恋者的活动与大学生自身学习生活直接联系、密切相关时,相当数量的大学生仍然难以接受同性恋者。
二、影响大学生认知和态度的主要因素分析
1.变量的选择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可能主要取决于样本的社会人口特征,如性别、收入、家庭所在地、受教育程度、专业类别、家庭情况以及是否认识同性恋者等因素,上述变量大多为虚拟变量且变量个数较多,本文也初步选取了上述变量并通过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剔除系数不显著的自变量。
2.回归分析结果
从表5可以看出,是否农村家庭(Ilocation_4)、是否单亲家庭(Ifamilly1_2)、身边是否有同性恋者(Iclassmat_2)等三个变量具有统计学意义。同等条件下,农村家庭学生认知水平低于城市、城镇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学生认知水平高于完整家庭学生,身边有同性恋者的同学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统计过程中,年级、性别、家庭收入、专业类别等变量对认知水平的影响不显著,这说明随着互联网和电影、电视等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接触社会资讯越来越多,不管是性别,还是家庭经济条件或专业因素,都不会制约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
影响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attitude)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年收入、认知水平、性别、专业、家庭是否在城镇,见表6。女生(gender)对同性恋的态度要比男生宽容,城市大学生比城镇大学生(location_3)更宽容;对同性恋的认知水平(know)越高,对待同性恋的态度也越宽容;家庭年收入(income)与对同性恋的态度成反比;理工类、经济管理类、文科类专业大学生对待同性恋的态度比师范类(major)大学生更宽容。
三、结论及思考
1.高校应充分重视大学生同性恋现象
本次调查中,同性恋者和双性恋者占有一定比例(7.6%),并有1/3多大学生表示自己身边有同性恋同学。考虑到大学特殊的集体学习、生活环境,需要直接面对同性恋问题的大学生人数较多。目前,我国高校一般由心理咨询中心来开展同性恋的教育和咨询,有很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同性恋者遭遇问题需要帮助时,对走入心理中心寻求帮助有可能遭遇更强的心理阻抗,相比其他同学他们需要更多的决心和勇气;同时,心理咨询中心偏向给予心理问题的咨询帮助,并不能具体协调解决实际事务。高校应该依据自身情况和条件,探索建立处理学生同性恋问题的长效机制。
2.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
学校需要开设相关课程,进一步普及同性恋相关知识,加强性教育。调查中明确表示,接受过性教育的大学生不足三分之一(30.5%),大学生的性知识大多间接地来源于网络媒体,不利于全面、正确地掌握性知识;大学生在上述有关同性恋认知的基础性问题上正确率不高,在其他方面也必然存在着更多误解;同时,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对同性恋认知水平上的差异不显著,不同高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也不显著,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在当前学校的课程或相关教育中普遍不能获得相关知识。2005年复旦大学开设“同性恋研究”公共选修课,成为首个面向本科生开设此类课程的国内高校,课程反响热烈,场场爆满,这说明当前大学生对同性恋话题具有较大的了解兴趣。对同性恋的认知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及行为,高校应适应形势需求,增设相关同性恋课程、讲座或培训活动,对大学生进行严肃、正规、系统的性教育。
3.大学生对同性恋者在校活动的态度不够宽容
学校还需下大力气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思想教育和引导。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同性恋者的在校活动不够宽容,在这种情况下,仅仅进行性教育或知识普及是不够的,还必须更加积极地开展相关思想教育,引导同学转变观念,掌握相关人际交往技巧,树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团结友爱、包容向上的思想,一方面要使一般同学正确认识、理解同性恋同学,另一方面也要使同性恋同学在学习、生活中尊重他人的感受,真正维护所有同学的合法权益。
4.强化队伍建设,尽快实施对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的相关专题培训
如果同性恋者对自己产生了影响,班主任、辅导员是大学生选择寻求帮助最多的对象,而目前高校又普遍存在着同性恋现象,所以应尽快加强对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培训和教育,帮助他们正视学生同性恋问题,并掌握相关工作原则和技巧,以科学、合理、人性化地解决由同性恋带来的冲突和问题。
5.重视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诉求,积极应对大学生同性恋现象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高校学生处于集中学习、生活的环境,宿舍集体生活的氛围对学生的整个在校生活和个人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但笔者的调查表明,仅有7.2%的大学生赞同与同性恋者居住在同一宿舍;64.4%的大学生认为在入学时调查学生性取向并在宿舍分配中予以考虑很有必要;86.2%的大学生认为对于自愿公开性取向的同性恋者学校可为其单独或集中安排宿舍,而当学校不具备相关住宿条件时,63.7%大学生建议学校在相应承诺管理制度程序完善的情况下允许同性恋者到校外自行解决住宿问题;对于不愿意公开其性取向的同性恋者,大学生建议对其进行宿舍文明教育。此外,65%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学校应该为同性恋学生提供正规的交流、活动机会。以上这些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诉求,表明如何对同性恋组织和活动进行规范疏导,如何在学生生活管理中协调不同性向学生的各种诉求,以及如何解决不同诉求引发的各种冲突,这些现实问题已经摆在了高校管理者的面前。高校应重视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诉求,积极应对大学生同性恋现象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参考文献
[1] 王建明.高校同性恋者群体内部组织初探——以华东某高校为例[J].江苏社会学研究,2006(S2):36-38.
[2] 刘斌志.现状透视与服务拓展:社会工作视野下的大学生同性恋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36-38.
[3] 杨荷泉.大学生同性恋问题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职业教育,2008(3):115-116.
[4] 田唤,马绍斌,范存欣.广州某高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态度[J].中国学校卫生,2011(1):254-26.
[5] 王浩.西安市487名大学生同性恋认知与态度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7(7):601-604.
[6] 官晴华.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形成的分析——以重庆高校为例[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10(6):6-10.
[7] 张笑笑,杨晓莉,张奇.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归因及态度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2010(2):71-73.
[8] 姚远.加强大学生同性恋心理健康教育[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236.
3.韶关学院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
摘 要:针对地方院校面临转型期间存在的问题,提出引入国际化资源、知名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与企业、院校、地方政府、行业多方一起开展协同育人,探索教学改革新模式,切实做到人才培养的国际教育本土化、应用型人才国际化。
关键词 :地方高校;协同育人;合作办学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国际化工程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粤教高函[2014]97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合作办学机制体制协同创新研究与实践”(GDJG20142436);首批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粤教高函[2014]122号);韶关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地方高校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研究与实践”( SYJY20131404)。
第一作者简介:霍英,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服务计算,14929099@qq.com。
1 背 景
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思潮。通过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培养模式等,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切实提升我国高校的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及学生综合素质,使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学科建设等方面跟上国际趋势的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1-2];通过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外先进办学模式,还可以强化我国的师资力量,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化意识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大大促进地区和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
由于历史、地域和现实的原因,在我国高校中占多数的地方性高校的国际化程度,或者说开展国际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都不能令人满意,地方院校在对外交往中还存在着国际交流观念和意识不够、高层次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少、国际交流接待条件严重不足、留学生规模小、层次单一等问题[3],这将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跨越发展。因此,如何利用高等教育国际化所带来的历史机遇,积极拓展地方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途径和渠道,打破地方院校地方性局限,将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协调地跨越式发展,对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教育质量将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
根据教育部网站[4] 2014 年1月公布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含与港澳台合作办学)统计,目前我国已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742个,其中本科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达到了586个,约占所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 80%。2012年底的数据表明,广东拥有国家批准设立和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含港澳台地区)分别为2个和 10项(2013年增加3项),而同期北京有4个和 59项,上海有7个和86项,江苏有 2个和 40项[1,4-5]。因此,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应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引进与广东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急需学科专业的合作项目或机构来开展教育国际化,这也是广东优化高教结构,提高高教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与依存关系越来越明显,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国内企业都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一方面,国内企业要融入国际交往就要按照国际标准或通行的范式组织生产和经营,另一方面,外资企业看重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需要懂国际规则、国际语言和不同文化习俗的国际化人才[6]。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IT人才培养的数量及质量急需提高,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统计,近年中国IT市场人才缺口接近100万,懂IT、熟业务、精管理、掌握至少一门外语的人才已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瓶颈。
2 协同育人的研究与实践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2014—2016年人才培养(本科类)建设项目说明》指出,支持高校与海内外高校开展多种形式合作,以二级院系为单位建立30个省级“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同时,《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首批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申报认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通过协同育人平台的培育和建设,推动高校与国际育人力量等开展深度合作,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为了落实教育国际化,也为适应我国产业快速发展需要,更好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结合广东省对应用型人才的特殊需求及学校的办学定位,韶关学院与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韩国、香港、澳门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以及学术文化团体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与澳大利亚联邦大学、英国北安普顿大学联合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国际商务专业,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和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高。2011年,学校被列为广东省八所教育国际化评价的试点院校之一,被教育部列为内地首批63所免试招收香港学生高校之一。
在开展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如何应对双方教育体制及教学管理方面的差异有效进行师资管理,强化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提升人才培养建设成效,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同时充分引入社会力量、企业力量;在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的过程中,扩大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范围,加大项目建设成果应用与推广力度,更好地进行协同育人,真正做到国际教育本土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国际化等方面,我们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2.1 建立多主体共建、共享、共赢的协同育人机制
在国际合作办学过程中,涉及主体不仅包含中外合作院校,还包含国内外跨国企业、国内相关院校、地方政府等多方主体。通过建章立制,明确多方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同时加强沟通交流,通过开展项目协作交流、合作研讨会、定期进行项目审计等多种形式建立规范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互利共赢的动力机制及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2.2 优化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方案
以国际视野了解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及运作模式,以市场为导向调研国内外软件产业人才现状和国内外软件企业对人才培养素质的需求,更新观念、明确定位,确立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具有国际化理念、国际化IT企业的实习经历、熟悉国际标准、熟练掌握外语应用的毕业生。要求学生熟悉国内外相关行业和企业工作环境,同时具备境内外就业能力,使得人才培养规格更加注重国际化的视野和观点,人才成长过程更加凸显国际化理念。
2.3 建立校校、校企共建、共享的团队培养机制
采取国际教师引入和校内教师培训相结合,构建一支由专职教师、企业教师、外籍教师和资深业内专家共同组成的多元化师资队伍,培养双师双语型教师,以提升师资国际化水平,同时造就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
2.3.1 专职教师
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国际化水平,我们加大培训力度,组织专职教师参加引进课程培训、企业项目培训,选派学院骨干教师到澳大利亚联邦大学等国外院校进修、利用假期到跨国企业进行项目学习与实践,以提高专职教师的工程能力和国际化能力。
2.3.2 企业教师
通过在校企深度合作单位(包括中软国际、深圳软件园、长沙蓝狐网络技术公司等多家企业)遴选优秀的项目经理,承担新技术应用类课程教学工作,担任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任课教师或指导教师,使学生尽早接触工程化教育理念,逐步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能力。
2.3.3 外籍教师
结合中澳合作办学项目,提高境外教师的授课比例,除了相关英语课程由澳方授课之外,每学年至少4门专业课程也由澳方派教师来学院授课,讲授最新专业技术经验,更好地为学生创造国际化环境,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外语和专业技术水平;同时通过外籍教师与学生的正式和非正式互动,加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
2.3.4 资深业内专家
坚持聘请国际和国内著名IT企业的IT专家作为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将其企业经验与企业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参与本项目的兼职开课,开展行业动态专题讲座,指导论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案例授课或合作开发,使学生尽早建立工程理念,熟悉工程实况,造就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
2.4 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满足中外双方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大力推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课程结构设置的国际化水平是高校国际化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国际化的人才培养,需要根据国际化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调整优化的主要内容一是将其更好地适应于我国生源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在语言能力、通用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等方面都获得全面发展,达到双方的学历认证标准;二是调整优化中外双方课程结构,一方面制定本土化课程标准,另一方面增加课程中的国际内容,开设涉外礼仪、企业文化、外包英语等交叉学科课程,提供更多培养学生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课程,给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化的文化学习平台;三是在全球化课程观念引导下,适时更新课程内容,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理念,包括学习慕课(MOOC)的方式及内容,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材,注重将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和科学文化知识补充、融入到课程当中;四是采用基于CMM3开发规范的Whizible项目管理软件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严格按照CMM3开发规范进行项目实战,在每个阶段进行严格控制和评审,达到国际化软件人才的要求。
2.5 将全新的教育理念引入课堂教学,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学习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研究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积极推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以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例如采取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等多样化的形式授课。打破以笔试为主要手段的单一考评模式,考评重能力,重过程,形式多样,将学生课堂口头展示、作业成绩、小组作业、小测验、学术性论文等纳入考评内容,通过这种综合评价方式,尽可能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6 通过校企共建,搭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校内校外实践平台,共享教学资源
目前,我们已经与国际和国内著名IT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与跨国企业中软国际共建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开设软件服务外包方向,培养的人才直接面向欧美市场。分别与多家企业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实验室、共建实习基地,其中与中软国际共建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获国家级与省级立项。同时,与多家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专业见习、毕业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活动,甚至提供就业机会。通过组织一系列专业竞赛,使得学生有机会进入国际著名IT企业参观、实习。近年学生参加“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2.7 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协同平台
通过此平台,使得国外与国内院校、院校与企业、院校与院校、院校与地方之间能够及时进行信息更新与交流,在提升管理效能的同时,使得培养的人才能够及时为地方、企业服务。院校能够根据国际国内发展情况,及时进行相关教学环节的调整,院校之间能进行有效协同。
3 主要特色
3.1 建立多主体共建、共享、共赢的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建社会资源为教学服务和教学资源为社会服务的互动新机制,开创开门办学的新模式。本项目能够积极引入国际化资源和知名企业的先进技术及经验,与地方院校、地方政府多方一起进行协同创新,开创了国际化办学+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的新模式。立足地方,拓展合作平台,互为补充、互为完善,共同开展校内外理论与实践教学建设、课程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对促进IT人才培养国际化,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缩短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2 以育人贡献为主导,行业引领为核心,区域发展为目标,面向产业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项目在充分研究国内外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及运作模式、调研软件产业人才现状和国内外软件企业对人才培养素质的需求、跟踪了解毕业生工作情况的基础上,面向产业需求制定培养开放式、国际化、工程型、高水平、高素质软件人才的目标和培养方案;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企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意见,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和模式;在培养过程中,注重探索软件人才成人成才的科学规律,注重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掘,注重服务社会、发展自我能力的培养,与国外高校及知名IT企业合作搭建并营造有利于软件人才全面健康发展的条件和氛围。
3.3 注重培养过程的“三个不断线”
为适应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目标需求,在培养过程中坚持“外语学习与应用不断线、实践教育不断线、素质教育不断线”三个不断线。改革外语课程的设置方案,在1—2年级开设大学英语及雅思课程, 3—4年级开设服务外包英语,重在培养学生使用外语应用能力。开设大量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的实践性课程,安排综合课程设计、专业见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实践题目主要来源于实际项目,并由企业工程师指导。注重软件人才专业素质培养,在培养方案中包括有法学教育、知识产权、企业文化等课程;建立社会服务量化考核体系,促进学生自觉增强综合素质的凝练与提高。
4 结 语
在针对地方高校的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协调育人过程中,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取得了如下成效:
(1)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促进了IT人才培养国际化,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
(2)强化了师资力量,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化意识的高素质国际化双语双师型教学人才,拓宽了教职员工的视野。
(3)培养的人才能填补外资企业及国内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下对国际化人才的迫切需求。
(4)打造了新型的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仲伟合. 美国高等教育对广东教育国际化的启示[J]. 高教探索, 2013(1): 57-60.
[2] 尹楠, 于瑞云, 朱志良. 软件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探索[J]. 计算机教育, 2014 (11): 50-53.
[3] 新华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 [2014-11-25].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7/29/c_12389320_2.htm.
[4] 教育部. 教育部网站[EB/OL]. [2014-10-16].http://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8/201402/163890.html.
1.前言
选择职业是人生的一大课题。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职业本身所承担的内部和外部价值的优劣及重要性评价的内心尺度,是大学生对自身世界观、人生观的反映,是大学生对人生的目的价值意义和目标的追求,对大学生未来的职业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已修订的塞普尔职业价值观量表把职业价值观分成三个维度:内在职业价值,包括利他主义、独立性、智力激发、美感、成就、管理等。外在职业价值,包括社会交际、人际关系、变异性等;外在报酬,包括安全性、社会地位、经济报酬、舒适等。近年来,对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区的职业价值观的比较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趋向。王浩(2006)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没有显著的差异。郑伦仁(1999)等的研究表明男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相当一致,他们认为的重要程度依次是成就、独立性、生活方式、同事关系。总体趋势是符合时展需求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余华等(2000)曾用塞普尔职业价值观量表对大学生和内地企业员工的价值观进行了比较研究。俞宗火(2004)等对研究生群体的职业价值观进行了研究,罗晓(2006)等对东西部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了比较分析。王浩(2005)等人对军事择业大学生与军校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对比研究。但对于具有不同专业背景,不同求职目的和经历的大学生,他们各自的职业价值观的情形如何呢?因此有必要对不同类型的求职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比较。同时,俞宗火等人的研究只对文理专业的研究生价值观进行了比较,在专业类别愈加细化的情形下,去比较不同专业背景的求职者的职业价值观,也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方法
2. 1研究工具
(1)参考经修订的塞普尔职业价值观量表,选择13个项目(含美感、刺激刺激、利他主义、社会交际、变异性、管理、经济报酬、舒适、安全感、社会地位、人际关系、成就感和独立性)作为本研究的职业价值观问卷。
(2)SPSS10. 0统计软件
2. 2被试
发放问卷280份,经过访谈和筛选,选取无正式求职经历的温州高教园区大二学生48名和到温州市苍南县人才交流中心登记求职的各类型求职人员219人(大学毕业初次求职69人,兼职74人,跳槽76人)共267份有效问卷,其中男129人,女138人,专业构成分别为文科126人,理科63人,工科25人,医科53人。
2. 3步骤和方法
(1)让被试对职业价值观的52个问题(每个职业价值观项目测试由4道题目组成)进行重要性评价,按5等级记分,其中5分为非常重要,1分为很不重要。计算每人在13个职业价值观项目上的得分。
(2)依次计算男、女,不同专业和不同求职者的13项职业价值观的平均得分并排序
(3)比较不同性别和不同类型的求职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排序上的差异。
3结果
3. 1因素分析及不同性别的职业价值观比较
因素分析将13项因子综合成三项:内在职业价值(美感、利他主义、智力刺激、社会交际、变异性、管理),外在报酬(经济报酬、舒适、安全感、社会地位)和成就和支配感(人际关系,成就感,独立性),见表1。
总体上,调查样本的职业价值观排序为:人际关系、成就感、利他主义、独立性、智力刺激、社会地位、舒适、管理(安全)、社会交际、经济报酬、美感和变异性。男女性别的职业价值观排序基本一致,但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认为智力刺激对于职业价值的重要(P=0.002),而女性则相对强调舒适对于工作的重要性(P =0. 012 )。
3. 2四种不同类型的求职人员职业价值观比较
对不同类型求职人员对职业价值的评价分析:克瓦氏单向方差分析表明在美感(P =0. 000 )、经济报酬(P== 0. 003)、舒适(P=0. 014)和变异性(P = 0. 006)上存在差异。进一步进行秩和分析,初次求职的和兼职比较,初次求职的比兼职期待职业的变异性(P = 0. 041),初次求职和跳槽的价值观区别不明显。初次求职的与大二学生相比,大二学生更注重工作的美感(P =0. 000 )、独立性(P = 0. 049 )、经济报酬(p =0. 008 )和舒适(P=0.019),而毕业初次求职的比起大二学生强调工作的智力刺激(P = 0. 040 )。兼职的与跳槽的相比,兼职的求职人员相对而言更注重工作的舒适性(P = 0. 037 )。兼职与大二学生相比,大二学生在利他主义(P=0.011)、美感(P = 0. 000 )、独立性(P = 0. 036)和变异性(P= 0. 000 )等价值尺度的评价上均明显高于兼职人员。跳槽人员与大二学生相比,大二学生比跳槽人员在利他主义(P=0. 024 )、美感(P=0. 000 )、经济报酬(P=0.022)、舒适(P = 0. 005)和变异性(P=0. 028 )方面的评价要高些见表3。
3. 3不同专业的求职人员职业价值观的分析
对文、理、工、医四个专业求职者的职业价值观进行克瓦氏单向分析表明:他们在利他主义(尸= 0. 024 )、美感(P = 0. 000)和智力刺激(P=0. 033 )上存在显著差别。将这四个专业两两进行秩和检验,发现文科与理科专业,文科和工科专业之间对各项职业价值观的评价没有明显的区别。文科的与医科的相比,文科的注重智力刺激(P =0. 038 ),而医科的在利他主义(P = 0. 003 )、美感(P=0.000)、经济报酬(P =0. 008)、舒适(P= 0. 036 )和变异性(P二0. 023)等方面的评价都比文科的高。理科与工科的相比,工科的在智力刺激(P=0.043)、社会地位(P = 0. 032)上的评价比理科的要高。理科与医科相比,医科在美感(尸=0. 000 )、独立性(P二0. 041 )、社会地位(P = 0.040)和安全(P = 0. 040)等方面的重视程度比理科的要高些。工科与医科的相比,工科的学生在智力刺激(P =0. 003)和管理(P=0. 018)上评价优先于医科的,而医科的在美感(P = 0. 000 )、安全(P =0.038)和舒适(P =0. 037)上的评价高于工科的见表4。
4讨论
4. 1职业价值观与求职动机
职业价值观的核心是职业动机,职业动机会受到职业评价和择业愿望的影响,但并不一一对应。职业动机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以内在动机主导的个体倾向于寻求职业内在价值,而外在动机的相对而言注重职业的外在报酬。在对男女的职业价值观评价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到人际关系、成就感和利他主义等针对职业外在价值的评价相对较高,而变异性、工作的美感和经济报酬的评价较低,这说明总体上对职业内在价值和外在报酬的重视程度不如职业外在价值。相比较,男性强调智力刺激而女性则更关注工作的舒适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性别在求职动机的“定位”上存在一定的差别。另外,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也可能与当地的经济和文化条件有关。
4. 2职业价值观的评价与职业生涯发展和职业成熟度
在我们的研究样本中,在校的大二年级学生表现除了明显的双元化特征。大二学生比起刚求职的毕业生,受学校教育的影响更突出,而即将走向社会的求职大学生受社会影响因素较多,往往要考虑到自身实际需要。在校大二学生对职业价值有了自己的初步的看法,他们对职业抱有很高的、理想的期望,比如愿意接受工作的变异性,强调工作要给人以美感,但同时也很现实,如强调经济报酬。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的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注重职业的智力刺激,这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以致用的积极向上的求职心态。相对而言,兼职的人员比起在校学生和刚涉人职场的大学生,历经职场的磨练,掌握了与其个人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专业发展目标并达到一定的职业成熟度,或许也遇到了一定的“职业高原”,反而对工作的变异性要求降低,他们较注重兼职的“舒适”。
4. 3职业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对具体社会群体具有的心理特质观念和预期,大学生也普遍存在内隐的职业偏见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对于不同专业背景的求职人员,我们的研究数据表明文理专业在职业价值观项目重要性评价上无显著差异,这与俞宗火(2004)的研究是一致的。另外,文科和工科在职业价值观的评价上也无显著差异。医科专业的注重工作的美感、安全性、舒适和社会地位;工科的强调智力刺激、管理和社会地位;而文科的比较重视智力刺激。这些职业价值观的评价与我们日常生活中对这些专业背景的工作者所持有的内隐评价是基本一致的。
5结论
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是每个高校必备的一项工作任务,也是高校进行人才培训的一大手段,而传统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以择业教育为主,与目前实际的就业形势不相匹配,因此高校必须要与时俱进,在传统的就业制导方式和模式下进行推陈出新,把就业指导与加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有效结合,通过对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就业生的就业难题。下面我们通过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高校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及正确培养学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给高校及从事就业指导行业的工作人员以小小的启发和帮助,同时更希望给予2014年即将毕业的高校毕业生以帮助。
【关键词】
就业指导;核心竞争力;就业难,必要性;作用;正确途径
1 培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1.1 目前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实际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已然与10年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统计在2002年,我国当年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仅为145万,而在2013年当年,我国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已经达到699万,外加2013年之前毕业但目前暂未就业的求职者,使市场上出现了严重的人才与职位的供过于求的现象,外加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的影响,都把高校应届生的就业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这种严重失衡的供求关系所导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成为国家、社会和个人都面临的一大挑战,外加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置、学生的素质培养和专业学科的设立上与现实社会的岗位需求不符,只具备专业的知识基础和思想素质的大学生,在众多的竞争者当中无法实现自己的明显优势和领先他人的竞争力,因此集中精力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可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难题。
1.2 高校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长久发展需要
随着1999年我国开始实行大学生扩招计划开始,很多学校为了迎合社会需求,开始建立附属学院,同时也崛起了很多的具有实力的新兴院校和社会办学,这便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恰恰是衡量高校水平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高校自身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离开学校后的发展状况和社会声望同样也是树立学校声誉的重要保障,而学生在毕业后的职场表现往往由其核心竞争力的高低所决定,所以高校想要促进自身的发展,首先要在进行高校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加强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这种加强学生竞争力的训练不仅有利与使学生更易立足于职场生活,还有利于提升高校自身的长久发展。
1.3 高校毕业生解决就业难题的需要
我们经过严酷的高三备考复习进入自己心仪的高校,又在高校经过四年的历练,最终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走入社会,寻找一份自己喜好的工作,成就自己的梦想与追求,得以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立足,然而,残酷的就业现实让我们在走出校门的那一刻便遍体鳞伤,纳闷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大学时学习的基本课程技能和思想素质外,更重要的就是自身优于他人所具有的核心竞争力。所以高校加强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是高校毕业生解决自身的就业难题的迫切需要。
2 高校就业指导对培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2.1 教育作用
就业指导作为一种高校教育活动,对学生的思想和知识能力上都起到了重要的教育作用,高校通过就业指导教导学生在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的同时,认清现实就业情况,让学生从自身出发制定未来的职业规划,有利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加强竞争意识。进而培养学生优于他人的核心竞争力,高校也可以通过这种就业指导课程及实践活动来使学生明确加强核心竞争力的方法和策略。
2.2 辅导作用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可非为两种形式,即测试方式和咨询方式,可以通过测试方式,使每个学生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认清自己的就业优势所在,而根据自我了解和定位制定正确的职业发展规划,而教师利用咨询方式则可以为学生解答其在加强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所在,同时,在师生咨询谈话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支持,为学生加强核心竞争力提供思想上的动力支持。
2.3 管理作用
高校就业指导所面对的对象是全校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所涉及的个体,合理的组织,就业指导课程和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加强,同时也可以通过就业指导的课程和实践活动来对大学生在培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进而有利于学生自身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3 如何在进行高校就业指导的过程中正确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3.1 以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转变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
传统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对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进行全面的转变,转变并不是要把传统的的就业指导方式完全,而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变革,从思想、形势和内容上进行推陈出新,与时俱进,首先,要从现实的就业情况和学生的自身情况出发,并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为其确立正确的就业规划,确立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规划,另外一方面,要想真正的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仅靠大四一年是不可行的,因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磨练作为基础,所以要把高校就业指导的范围扩大,更加全面的考虑,针对整个学校的学生,而不仅仅只是面临走向社会的毕业生,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与高校大学生来说,就业指导课程会深深的影响到学生的职业规划,人生价值观,甚至是人生的道路走向,因此,需要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或从业人员必须是绝对专业的,因为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的他们的一言一行可能都会决定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职业走向,他们不仅要具有从事就业指导人员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还要精通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学和公共关系学等多领域的知识,这样才能保证就业指导是正确合理的,也才能真正的做到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的效果。
3.2 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构成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的部分,而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的主要渠道则是教学培养,而就业指导在培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则是教育、管理和辅助的作用,其渗透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同时也是人才更贴近于社会,更满足职场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应该把就业指导真正的落实到实践中去,充分的发挥就业指导的积极作用,而不仅仅只是以毕业生的眼前就业为导向,而应使就业指导的作用蔓延到学生的整个人生职场规划中去;同时也要推动教学改革,从社会和市场的实际需要设定专业和教学内容,全面的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水平,以社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充分的收集和整理来至于各方面的就业信息,并对就业信息的需求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与挑战,充分的发挥就业指导在学生就业和人才培养上的积极作用,进而解决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4 总结
就业指导在加强学生竞争力的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影响着学生是否能够在在残酷的就业形势下脱颖而出,还会影响着学生整个职场规划和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因此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在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中的教育作用、辅导作用和管理作用,把就业指导贯彻到全校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同时以实际的社会和职场需求为导向,把人才与就业紧密结合,突破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使就业指导课程具有实效性,全面提高就业指导的专业程度,把就业指导作为学生人生道路和职业规划的启蒙课程,进而解决学生的就业难题,平衡人才市场的供需水平,使人才能够学以致用,在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的同时,促进国家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国历代大学生毕业人数统计[EB/OL].2009-12-21/2012-06-01.http:///job/newsjj.php?id=44893
[2]郭嘉.试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就业指导[J].教育与职业,2008(8).
【关键词】 雷帕霉素; 卡托普利; 心脏移植; 血管疾病; 移植,同种; 疾病模型,动物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irolimus or catopril and their combination on allograft angiopathy in rats. Methods The establishment of allograft model was achieved by carotid transplantation in rats. 60 rats were randomly classified into four groups according to being given different medicine: the controlled group(A), catopriltreated group (B), sirolimustreated group(C) and combinationtreated group(D). At 0, 8 weeks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e NO content in blood serum were measured and the grafts were harvested for observing the regional changes in the intimal layers by light microscopy and the expression of TGFβ1, VCAM1, PCNA% and CD4+T cells count in the allograft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There was a reduced intimal thickness in both catopriltreated group and sirolimustreated group, especially in the combined treated group. The number of CD4+T cell infiltration in allograft of group B, group C and group D was less than that of group A(P
KEY WORDS: catopril; sirolimus; allograft angiopathy; rats
心脏移植后同种异体血管病(CAV)是影响心脏移植病人长期存活的一个主要原因。CAV病变呈现多样性,既有向心性纤维内膜增生的改变,也有类似于普通冠心病的偏心性粥样斑块形成[1]。笔者应用大鼠同种异体颈动脉移植模型,对雷帕霉素(RPM)和ACEI类药物卡托普利在移植物慢性血管病变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动物 供体Wistar大鼠[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合格证号:SCXK(沪):20030003],受体SD大鼠[福建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合格证号:SCXK(闽):20040002],各24只,均为雄性,体质量200~250g。
1.1.2 分组 配对移植后受体随机均分成4组(各6只)。蒸馏水组:移植当天经口灌胃蒸馏水;卡托普利组:卡托普利50 mg·kg-1·d-1;RPM组:RPM 3 mg·kg-1·d-1;联合用药组:卡托普利(50 mg·kg-1·d-1)+RPM(1.5 mg·kg-1·d-1)]。给药浓度根据实际体质量调整。
1.1.3 药品、试剂及器械 卡托普利(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503061H);RPM(福建微生物研究所,批号:040301);一氧化氮试剂盒酶法(深圳晶美生物制品工程有限公司);TGFβ1试剂盒(美国Santa Cruz生物公司);PCNA、VCAM1试剂盒(美国NeoMarkers公司);鼠抗兔CD4试剂盒(英国Serotec公司);S105酶标仪,BX41双目显微镜,Imagepro Plus计算机显微摄像系统和JD801形态分析软件(美国捷达科技公司)。
1.2 方法
1.2.1 模型建立 供、受体以1%戊巴比妥钠(4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切除受体部分颈总动脉,将供体颈总动脉植入受体颈部, 110无损伤丝线间断内膜外翻缝合供、受体颈总动脉的两端(端端吻合),吻合时间<20 min。移植后1周打开切口观察,动脉通畅为手术成功,血管栓塞为移植失败。
1.2.2 受鼠血清提取 分别于移植时和切取标本时抽取静脉血3 mL,离心吸取上层血清0.5 mL查NO的含量。
1.2.3 移植物切取和组织学研究 术后第8周切取移植动脉。切取的移植血管固定、包埋、切片,行苏木精染色。每个标本随机取5个不连续切面,计算机显微摄像系统将染色的病理图像输入计算机,JD801形态分析软件分析测量内膜厚度。
1.2.4 移植物CD4+T淋巴细胞浸润数计算 以细胞质染成棕黄色、黄色者为阳性细胞,在高倍镜下(×400)连续选取5个视野,网格目镜计数得出每个视野的阳性数,取平均值。
1.2.5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移植物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VCAM1)的表达 光学显微镜观察阳性为细胞质中有棕色、黄色颗粒,测灰度值(JD801形态分析软件测得平均灰度,以灰度值大小与表达多少成反比)。核细胞增殖抗原(PCNA)阳性细胞的表达(阳性细胞核染色为棕褐、棕黄、浅黄色),随机计数500个细胞,以阳性细胞为分子计算PCNA表达指数并用百分比表示。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x±s表示,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实验中无动物死亡,全部移植血管取材时均通畅。
2.2 形态学观察 移植后8周:蒸馏水组移植动脉管腔明显变窄,内皮细胞基本覆盖整个管腔,内膜增厚明显,血管壁有多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卡托普利组内皮细胞增多,内皮轻度增厚,血管壁各层可见少量炎症细胞;RPM组动脉内膜轻度增厚,各层炎症浸润明显减少;联合用药组内膜未见明显增厚,未见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图1)。
A:内膜增厚明显; B:内皮细胞增多,内皮轻度增厚; C:动脉内膜轻度增厚; D:内膜未见明显增厚.
图1 移植后8周4组内膜厚度的变化(HE染色 ×400)(略)
Fig 1 The change of endomembrane in the four series of allografts after 8 weeks(HE staining ×400)
2.3 内膜厚度 移植前内膜厚度为(4.26±0.17)μm,移植后8周蒸馏水组、卡托普利组、RPM组及联合用药组移植物内膜厚度依次为(47.46±3.20),(8.66±1.09),(5.04±0.22)及(4.54±0.10)μm,前3组与移植前比较,P<0.05,联合用药组P>0.05;移植后4组两两比较,P<0.05。
2.4 病理组织化学 血清NO含量、血管壁VCAM1与TGFβ1的表达(平均灰度)、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和CD4+T细胞浸润数见表1。
2.5 免疫组织化学表达 移植后8周各组血管壁VCAM1、TGFβ1、PCNA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图2)。蒸馏水组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核PCNA阳性表达明显增多,表明平滑肌增殖明显,且有向内膜层生长倾向;联合用药组表达最少,且在内膜层未发现PCNA阳性细胞。
表1 4组移植动脉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略)
Tab 1 The output of detection in allografts
NO:一氧化氮; V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PCNA:核细胞增殖抗原; RPM:雷帕霉素. 与蒸馏水组比较,:P
3 讨论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CAV发病的主要因素包括了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再灌注损伤、病毒尤其是巨细胞病毒感染、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因素,在防治CAV时主要采取服用免疫抑制剂方法从而抑制免疫反应和减少非免疫因素。
根据“损伤反应”理论,移植物血管病变是持续血管损伤产生的结果,这些损伤因素包括免疫反应和一些非特异性损伤[2]。血管内皮的损伤触发了一连串“组织修复”机制引起血管细胞增殖、纤维化及血管重构。NO是抗黏附分子,体外NO供体给药可以抑制VCAM1的表达,体内给药可抑制中性粒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黏附于毛细血管的作用可被外源性NO阻断。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冠状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起始点,给予LArg可以促进NO的生成,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内皮的损伤,对预防CAV的形成有一定的意义。NO还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增殖,抑制血小板聚集、白细胞的黏附及大量细胞外基质的累积。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ACEI类药物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能够逆转高血压与高血脂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表现出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3]。本研究显示,卡托普利能提高血清中NO含量,保护内皮细胞,抑制VCAM1、TGFβ1的表达,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降低PCNA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延缓CAV的发生发展。
A:蒸馏水组; B:联合用药组. NO:一氧化氮; V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PCNA:核细胞增殖抗原.
图2 移植后8周对照组与联合用药组移植血管免疫组织化学表达(×400)(略)
Fig 2 The expression of immunochemistry in allografts on the controlled group and the combinationtreated one groups(×400)
RPM作为一种新的免疫抑制剂具有多重功能,在临床应用后,已经证明对急性排斥反应有良好防治效果。研究发现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频率及严重程度和CAV的发病密切相关,而RPM已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器官移植中被证明能够抑制心脏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4]。RPM对CAV的防治作用,一部分归功于它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RPM强大的抗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特性在防治CAV上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CAV的发病过程中,生长因子参与了血管平滑肌细胞损伤后的增殖和迁移,而RPM具有下调大部分生长因子和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5],抑制生长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和肝细胞生长因子) 的作用。本研究显示,RPM组血管的CD4+T细胞的浸润数明显少于另两组,说明其有强大的免疫抑制作用,同时明显抑制了TGFβ1的表达,减少内膜中PCNA阳性细胞数,起到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
本研究提示,卡托普利主要通过增加NO的合成和减少炎症因子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同时具有部分的免疫调节功能;而RPM同时具有强大的抑制免疫反应和抑制生长因子表达的功能。两者合用,可以在抑制免疫反应的同时保护内皮细胞的功能,减低细胞间的反应,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移行,从而更好的延缓和减轻移植物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预防CAV发生。
【参考文献】
[1] Rahmani M,Cruz R P,Granville D J,et al. Allograft vasculopathy versus atherosclerosis[J].Circ Res, 2006,99(8):801815.
[2] Crowther M A. Pathogenesis of atherosclerosis[J]. Hematology, 2005,(1):436441.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234-01
进展性脑梗死(PCI)是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轻微,但呈渐进性加重,48小时内仍不断进展,直到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约占脑梗死的26~43%[1],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如何及时有效地控制病情,对于改善其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于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应用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PCI50例,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或MRI确诊?其中男性男32例,女18例;年龄38-81岁,平均63.81±7.82岁;随机分为治疗组(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对照组(疏血通),组间受试者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用疏血通8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4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合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14d,并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两组均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予以相应治疗和防治并发症,有脑水肿时加用脱水剂?
1.3 疗效判定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2],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分量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d?14d?21d进行ESS和BI指数评分,根据治疗21d时的ESS增分率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SS评分比较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14d?21d时E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I比较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14d?21dBI均较治疗后明显增高(P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进展性脑梗死由于起病急,进展快,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表现为抑郁?焦虑?恐慌?烦躁?易怒等心理,这可能也与某些神经递质通路受损或某些部位血液减少所致皮层功能损害有关[2]?要用神经医学专业知识引导患者,使其认识到PCI是可治性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用柔和的语言给患者精神上安慰,与患者建立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2 健康教育 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促进疾病恢复及防止疾病复发[3]?急性期应以用药知识为主,恢复期则以康复锻炼?预防疾病复发为主?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及文化背景不同,选择书面材料?录像?示范讲解?个别指导等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讲解疾病的发生?转归及恢复期的注意事项,增强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4 讨论
相关学者研究认为清除自由基?挽救缺血半暗带是PCI治疗的关键?依达拉奉是一种小分子的自由基清除剂,其血脑屏障穿透率据估算约为60%,静脉给药之后可以清除大脑内的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羟自由基,具有自由基清除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抑制脑细胞的过氧化作用和延迟神经细胞的死亡?心理护理是治疗PCI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心理治疗是患者认识疾病?战胜自我?取得配合,促使疾病康复的重要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早期康复锻炼和心理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有效的早期康复锻炼和心理护理对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受损结构功能代偿和重组能产生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