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17 09:49:5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235-0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并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中去,体育也不例外,就农村小学体育而言,从外部形态上看,学生身体锻炼和技能技术的形成是学生有一个强健体魄的有力保障;但从学生锻炼过程中的思想变化来看,却包含着情感的陶冶,意志的锻炼,价格的完善和审美能力等各种优良品德的形成,又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之中,使学生在体育课上不仅得到身体的锻炼,而且受到德育的教育。那么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体现呢?

1 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的体现

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随处可见,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学生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如跑、跳、掷、基本体操、游戏、球类等。在这些内容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往往是游戏,因此,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无疑是最好的捷径之一。如一年级的游戏“快快集合”,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学生遵守组织纪律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有关遵守纪律的小故事,激励学生向叔叔学习站好队,做到既快又静。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内容会时不时的对参加者的思想品德提出严峻的考验。如长跑时出现“极点”,是坚持下去还是半途而废,在比赛中对方犯规,是毫不计较,还是“以牙还牙”;集体项目中如迎面接力跑配合不够默契,比赛失利时,是相互鼓励还是相互抱怨;比赛节节胜利时,是谨慎从事,还是骄傲自大等。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不断实现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及个性的培养。

2 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体现

体育实践课,一般在操场上进行,具有活动空间大、组织工作复杂、干扰因素与偶发事件多的特点,因而教学难度大。在体育活动中,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行为特征,其思想、观念、情感、意志、道德很容易表露,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因势利导,及时开展表扬与批评,达到育人的目的。练习过程中同学之间的相互保护与帮助等都具有具体的要求,在组织的过程中都蕴含着生动的德育教育因素,都有助于培养学生迅速、整齐、遵守纪律、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2.1 注重爱国情感的激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爱国主义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小学游戏教材中,多数游戏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思想性,有情节,又有对抗、有竞争,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很受学生欢迎。但是,这种教育要根据游戏的内容和特点切合实际地进行,做到既要挖掘游戏的思想内容,又不牵强附会。教师对游戏的选择要准,渗透要实,方法要多,可采用“故事法、演练法”等,创作出一定情境,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例如:武术,是我国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在武术演练中,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用录音机播放《男儿当自强》的音乐,也可讲岳飞的“精忠报国”、霍元甲的“痛击洋人”等爱国主义精神的故事,以此来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

2.2 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问为何,大都强调客观原因。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或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或是因为体育成绩不理想,而没有人愿意与他们一组。针对这一情况,我就亲自上阵,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2.3 利用榜样示范教育作用

小学生容易接受英雄行为的感染,英雄模范坚强的意志,最为学生所敬仰。在体育教学中,老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向英雄人物学习,向学生讲述一些优秀运动员,体育明星的动人事迹,要求学生学习他们的优良意志品质。另外教师本身的行为对于学生也是一个榜样,因此,教师自己应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用这些行动来影响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成员会在榜样的影响激励下,增加对完成目标的勇气,增强对集体的责任心,完成自己的职责,从而达到培养意志品质的目的。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现代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体育教学必须与德育教育结合,让学生在拥有健康的体质的同时,也拥有健康的心境,拥有快乐的人生。只要我们体育教师勤于动脑、肯于钻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着力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有机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定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孟兆华.关于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教研版,2009(1):34.

篇2

教师是学生的表率,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绝不能忽视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而体育教学中往往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再示范来教学生,学生都是模仿老师的行为动作。在体育教学中,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严肃认真,健康而有朝气,通过良好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同时也获得学生尊重。

二、规范体育行为

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教学中,始终坚持规范教师和学生的体育行为。例如:上课铃响后,教师吹哨集合,有些同学整队集合不迅速,表现的懒懒散散,漫不经心;有些同学说笑打闹;有的同学不穿运动鞋。以上各种现象教师如不及时教育纠正,势必会影响体育课的正常进行。所以,这个时候教师就要起带头作用。穿好运动服,运动鞋,提前在操场等学生,每一节体育课都认真对待,学生也会认真对待。德育教育应从教师和学生的组织纪律入手,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和考勤制度,渗透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使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为体育课的正常进行作好思想准备。

三、德育在教学中的实施

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例如,在体操教学中的“前滚翻”,教学难点是下额紧贴身体,按照体育教学教法,就是教师先讲解动作要领,再做示范动作,学生都不会认真听。可当学生练习时,一个个都胆怯了,教师只好示范,这样一来,就浪费很多时间,老师也很累的,学生还是掌握不了动作要领。对于这种情况,只有先从思想教育入手,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找出原因,学生不敢翻的原因是:胆怯、怕受伤。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做学生练习时失败后的动作。让学生站在垫子两旁,做好保护,就是失败了,两边学生也会保护到他。学生消除了胆怯,就敢于翻滚了,练习起来也很高兴。因此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断进取、团结的拼搏精神。

篇3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习惯就是素质,所谓素质,也就是若干好的习惯的组合,如读书学习的习惯,清洁卫生的习惯,爱护仪器设备的行为习惯,团结合作的习惯等。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21世纪的实验教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实验教学更是占据着特殊的重要位置,学校实验室德育的任务之一应当是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这正是让实验教师把悬在实验室半空中的德育落在了地上。如何在实验教学工作中,根据实验教学学科的特点,把德育的首要作用落到实处呢?

一、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1、 结合我校实际,教学班级全校50个,大多数学生来自各乡、镇中学,上高中之前很少做实验,有的同学甚至从未进过实验室,那么我们物理实验室是这样操作的。在高一新生进校后的第一、二周,实验室的老师组织高一新生到实验室进行每班一节课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1)分组:首先对每班学生进行实验分组,定人、定位,两人一组,共28组。2)向学生介绍物理实验课的特点及实验室的作用。3)强调实验课的纪律要求及注意事项。因为学生到实验室上课与平时在教室上理论课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实验观认为:实验是对《新课程标准》所规定某一科学问题的验证,甚至有的学生(包括老师)都认为是走过场。宁愿在黑板上讲实验、画实验,纸上谈兵。因此学生到实验室上课时,纪律差、简直就是“放羊式”管理,部分学生不顾及周围同学的感受,大声讨论,随意走动,防碍他人实验;有的同学认为仪器、用品、设备都是学校的,取用时不节约、不爱惜,甚至有意损坏、浪费;有的同学甚至将仪器、材料带出实验室等,如此现象,超过了道德的底线——防碍到他人的学习、生活、安全等。针对部分学生这一不良现象,我们在上培训课时,就特别强调实验课的纪律要求,带领同学们学习《学生实验守则》、《仪器赔赏制度》、《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等。

2、 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说起容易做起难,并非一日之功,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需要教师长期培养,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必须时时抓、事事抓、常抓不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物理实验室是这样做的,学生到实验室上实验课,实验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保持实验室的安静、不乱动仪器设备、药品、材料,保持实验室清洁卫生。实验结束时,要求每组学生必须整理实验操作台上的实验器材,包括打扫教室卫生、防好桌凳,这一点我们是每一节课都提醒、强调,遇到没有做到的同学,我们就请他回来(那怕他离开了实验室,教师也要派其他同学把这样的学生找回来,叫他整理好器材,放好凳子后再离开。培训课上强调这个问题时,我们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学生作完实验离开实验室时就象在家吃完饭,要把自己当成“佣人”而不是少爷小姐,要收拾碗筷,抹桌扫地。学生进学校后经过大约半个学期的训练,多数学生基本上能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二、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知识和能力是素质的基础,但是没有知识和能力,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良好科学作风,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没有创新精神,仍然不是一个高素质的人才,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展素质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发展素质的基本环节。针对这个问题,实验室是这样做的:根据物理教材安排的实验内容,有些实验的原理设计,仪器的使用,操作步骤里就蕴含着思想教育因素,只要努力钻研,认真备课,就能把这些因素挖掘出来,在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不拾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学生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其实验原理的设计,是应用平抛的知识,用测距离替代测速度,原理设计构思巧妙、科学合理,具有创新精神。该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有这样一步:大小相同而质量不同的两小球发生对心正碰后从斜槽末端做平抛运动同时落地,这时就需要两同学相互配合把落地的两小球同时接住,否则两球再次落下又在作图纸上打点会混淆先前小球的落点,这样的动作要重复十多次。我认为学生通过做这个实验,从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掌握到对实验步骤亲手反复操作和最后对实验数据处理这一系列过程,会从中感受到实验创新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培养学生实是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实验本是一个严格的科学过程,要获得实验的成功,必须一丝不苟,来不得半点虚假,不能为迎合某个结论而乱凑数据。例如学生实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同学们测出十多组电压值和电流值,然后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再根据点的走势找

规律。《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也需要学生测六组数据后根据公式计算结果或通过作图得出结论。学生动手做这些实验有利于培养实是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磨练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段探索知识的精神。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爱护仪器设备的好习惯

德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德育教育是解决学生做人的问题,做什么样的人这是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命运问题。由于德育教育具有双重任务:即不但要解决学生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还要解决学生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然而问题在后者,因此,我们就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堂实践结合起来,而实验教学正是课堂实践的重要基地,充分利用好实验室的作用是解决学生信不信、行不行的重要途径。学生实验中要用到的一些精密仪器和贵重仪器,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微安表、灵敏电流计、万用电表、示波器等,同学们在实验室用这些仪器进行测量、观察、读数时,实验老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怎样调节,同时还要向学生强调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比方说:不能用游标卡尺测表面粗糙的物体,微安表、灵敏电流计不能重撞,调节万用电表、示波器的旋钮要轻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每一个实验步骤后不但解决了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爱惜保护仪器设备的良好品质。

篇4

教师的工作是塑造人,是对学生心灵的“雕塑”,因此教师必须为人师表,用自己的言行作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和效法的楷模和表率。两千多年前的孔丘就特别强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育教师更应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自尊、自爱、自律、自信,以自己的人格和言行感化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把学生引导到陶行知所说的:“最高尚、最完备、最永久、最有精神的地方。”

体育教师的风度仪表十分重要,它体现人的气质。教师的气质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可塑性强的特点,对教师的观察和模仿细微到举手投足。所以既要注意内在美,又要注意美化自己的外表和行为。教师的服饰要有时代特色,不能太土、太寒酸,应整洁高雅,其颜色、款式有潮流感。学校为教师发了运动服和运动鞋,有些教师不穿,但却要求学生穿运动服上体育课,这很不好,这样怎能对学生进行一种无言的教育?

体育教师的举止更要注意,要文明,有涵养。要注意体态语言,稳重端庄,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举手投足落落大方。如与学生发生一些矛盾,教师要有风度,要和风细雨,推心置腹地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消除误会,达到心灵沟通的目的。如你翘起二郎腿,疾言厉色地责怪学生,怎么不听从指挥,不守纪律,去跑三圈,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加深矛盾。

上课时教师要早到操场,整理好自己的服装,要有精神,从外表上给学生一种整齐感,让学生为之一震;课中要积极与学生交流、参与学生的活动,不要在一旁喝茶抽烟。在夏季和冬季往往有学生怕热或怕冷,流露出烦燥畏难情绪,这时就需要教师作出表率,自己站在烈日炎炎或寒风凛冽的场地上,以饱满的精神面对全体学生,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给自己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激励学生以满腔的热情投身到体育锻炼中去。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培养了学生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无形中教育学生要认真上好每节课,学点真本领,强身愉悦。

二、寓德育渗透于体育常规

结合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课堂常规教育是体育教学的要求,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如: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统一指挥,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对在队列、队形中表现不好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指出他们的这种表现会造成整个队形不整齐,而影响全局。教育他们在练习中刻苦认真,遵守纪律,使他们树立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其它项目中也可以通过实例,让他们意识到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如在游戏“捕鱼”中,一定要强调在捕到“鱼”时,“网”一定不能破,否则捕到的“鱼”就不算。“鱼”只能在规定的区域内跑动,跑出区域算被捕,让同学们在游戏过程中既玩又练,还逐渐培养组织纪律性及集体主义精神。

三、寓德育渗透于游戏教学

许多游戏教材都有一定的思想内容,小学生很喜欢。这就有利于通过游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何渗透?我的做法:一是根据班级情况进行教育。如某一班学生学生不守纪律,上课乱哄哄。可以选择一些有利于进行纪律教育的游戏,如《快快集合》、《一切行动听指挥》、《老鹰和小鸡》、《冲过火力网》等,通过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学生,会收到明显效果。二是挖掘教材定的教育内容,把德育教育融为一体。许多游戏教材都是以比赛的方式进行的,比赛激励人、锻炼人、培养人、造就人。比赛总有胜负,要让学生懂得胜利是人人向往的,失败也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如何看待失败,如何面对失败,如何承受失败,此时教师的诱导是十分重要的。在帮助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心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胜不骄,败不馁。例如在教学“50米快速跑”时,我采用分组接力比赛的游戏方式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在比赛过程中我发现凡是本组同学跑的时候,其他同学拼命地为他鼓劲加油,而其他组别的学生跑时,该组的同学会在一旁喝倒采。从中可以看出学生集体荣誉感非常强烈,都有一种团结一致、勇往直前、为集体争光的思想,但同时我也发现了另一种不好的倾向――喝倒彩,这说明学生在为自己的小集体争光的时候,“排他性”非常地强烈,只要自己好,不希望别人超过自己。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地进行教育,在肯定他们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顽强拼搏的精神的同时,指出学生的不足:“今天我们是同班的同学,虽然分组时不在一起,但同学之间还是应该经常地鼓励,看到其他组比自己的组好时也应该为他们鼓掌喝采,而不应该喝倒采,今后在人生的旅途中,当竞争对手取得成绩时,我们同样应该为其喝采。”通过这一席话,学生明白了集体荣誉、顽强拼搏、公平竞赛的含义。由此看来,只要教师细心观察就能把德育很好地渗透于体育游戏教学中,达到寓教于育、寓教于乐的效果。

篇5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德育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列逐渐加大,因此,在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学校应重视德育教育方式研究,充分挖掘体育教学中包含的德育因素,并运用适当方式发挥出体育教学在德育教育中积极作用。那么,在体育教学中该如何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充分了解体育课结构,展开全面德育教学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课堂教学,其限制很少,是一种包含身体、思想、态度、情感、智力的全面教育,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理,充实智力活动、提高思想觉悟以及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所以,教师在渗透德育教育前应事先了解体育课的整体结构,并依据课程特点贯穿德育教育内容。

(一)结合课堂常规开展德育教育

课堂常规作为一种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途径,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依据不同时期,班级的实际状况将课堂常规与懂礼貌、讲道德等结合到一起,加强开展组织纪律性教育,培养学生形成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

(二)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德育教育

体育教育具有范围广、内多丰富、思想性强等多种特点,这是开展德育教育的有利因素。因为不同体育项目的内容存在差异,其所达到的教育效果自然也会不同,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注意挖掘其中的深刻内涵。例如,田径运动通常会给人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但只要坚持锻炼便可培养坚忍、顽强的意志;而球类项目则需要同伴的配合,这一运动项目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同时还能提高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品德。

(三)结合组织教法开展德育教育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选择一款合适的教法,是教师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善于将学生的身体活动与心理活动相结合,并利用课堂中教法环节开展德育教育。如在进行队列训练的时候,可以培养学生纪律性;针对场地器材进行维护,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产、热爱劳动的品质;在课堂小结中教师适当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同学们积极向上的精神。

(四)结合偶然事件开展德育教育

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偶然事件,这是同学们在开展体育活动时行动与思想的真实表露,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学生举动,并及时作出适当赞扬或批评,借此提高学生判断力。

(五)教师以身作则,开展德育教育

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重点在于教师是否言传身教。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以身作则,提高自身修养与素质。做到谈吐文明、举止大方、言行一致,为同学们作出表率,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德育教育目的。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方法

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一直是重要教学任务,同时,怎样将德育教育渗透于体育教育中,也是教师在教学中追求的目标。

(一)体态暗示

运用体态暗示开展德育教育,这一方式在体育教学中较为常见,教师在矫正学生行为过程中为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保护其自尊心所作出的一些举动。如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发现学生有小动作,注意力没有集中时,教师可漫步至学生旁边,递个眼神,或是摆摆手,以示提醒,这种方式比暂停教学活动,当众给予批评的效果更好。

(二)实践法

体育课程内容主要是以锻炼身体为主,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同时体育项目本身也拥有较为深刻的思想内涵,,学生可在不同体育项目中得到不同德育教育,这是体育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明显差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尽可能结合教学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让学生们能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培养良好思想品质。

(三)激励竞争

在实际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时常运用这一方法开展德育教育,可充分调动学生创造性、自觉性以及积极性。在运用这一方法的时候首先应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暂时的胜负,培养出既能够享受成功,又能够经受住失败的品质,同时能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是对学生展开法制与纪律教育,因为所有竞争都有条件限制,必须限定于规则范围之内。否则将得到惩罚。

三、结语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但是初中体育教学改革需求,同样也是教育观念更新需求,学校与教师在注重学生德育教育同时,更要注重这一教育产生的效果。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将德育教育中的内容具体化,使其能够看得见,能测量、可评价,同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让体育教学在德育教育中发挥更深远的作用。

篇6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043-01

音乐教育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它承载的不仅仅是教人以歌曲或乐曲,还可以以音乐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音乐一方面给人以美,另一方面引人向善。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意义是深刻的,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初中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的特殊性,深入挖掘歌曲中蕴含的十分丰富的思想情感,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把音乐里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分析、展现给学生,引导他们用心、用情感受、体验、表现,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

一、在音乐艺术美中寓于德育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这样论述:“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音乐教育其本质上其实是一种美育手段,对于学生品行修养和情操陶冶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旋律、节奏、音色、节拍、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将其在学生面前形象化,诱导学生进入歌曲、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理解、表现、鉴赏美好情感中蕴含的高尚情操和道德。如教师在开展《义勇军进行曲》教学实践时,在单纯教授学生如何发音,掌握抑扬顿挫的节奏后,要让学生了解歌曲的作词、作曲时代背景、作词者、作曲者的生平,同时,更要理解和掌握歌曲中如冲锋号角式的呐喊,在一阵阵“前进”“前进”“前进”的呼声中,表现了对苦难承受的限度及对祖国未来无限希望的憧憬。同时,特有的三连音的音乐艺术表现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演唱者对祖国无比热爱,进而树立强烈时代责任感。每一个同学们在演唱时,强烈的感情迫使其严肃、自豪。如在讲授《送别》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李叔同其人其事,要让学生知道《送别》一词写的是人间离别之情,讲述的是人间美好之缘,构筑的是人生的天问风景,在清词丽句行间,蕴藏着禅意,一幅生动感人的画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意蕴和精神。“一音入耳来,万事离心去”,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给人以几多凄美、几多思量。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方式,使学生深刻领会、感知歌曲中丰富的思想感情,让他们感知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这样,寓德育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充满美与善的艺术形象,使善与美的种子在学生心里开花结果。

二、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音乐教育开展德育教育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就是音乐是通过艺术的美感教育来启迪和塑造学生的道德情操,将欣赏与感知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德育的目标。这就决定了在音乐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的特殊优势,这完全可以和死板的政治教育区别开来,更有别于向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方面的硬性灌输。相反,而是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音乐的艺术美感巧妙结合起来起,以美来开展社会教化,启迪学生心灵,使学生在享受美的同时,不经意间接受德育教育。从《诗经》到现代歌曲,我国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十分丰硕,初中音乐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目的的选择音乐作品,一方面注重作品要思想性和艺术性俱,另一方面要精心挖掘教材的内涵,并充分展示音乐作品丰富内涵及艺术形象。如《歌唱二小放牛郎》就是一首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歌曲,一直被人们经久传唱,歌曲的旋律有浓厚的民歌特色,意境悠远,通俗感人,节奏坚定、平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教会学生用镇定、舒展的歌声来表达抗日英雄王二小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气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象这样的爱国主义歌曲,可以达到重塑学生心灵的目的,使他们不断地感知、理解,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

三、寓德育教育于音乐教学各种课型中

初中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教学、欣赏教学、综合训练四个方面,教师要充分结合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教育于各种课型之中。关于欣赏教学,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对音乐艺术美的感悟过程过程,在欣赏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悟力,与此同时,可以感知音乐里面蕴含的道德元素,如集体主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等。在感知这些力量的同时,学生的人格情操自然而然得到陶冶,思想觉悟自然而然得到提高,道德品质自然而然得到熏陶,心性受到净化、灵魂得到洗涤。为此,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歌曲中的思想道德元素,以音乐艺术为手段,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审美意识和思想境界。

总之,初中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各方面教育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尽其所能、尽其所思,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民族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开拓精神贯串于音乐教学之中,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海蓉.谈如何在小学音乐中实施德育教学[J];大众文艺,2011(03).

篇7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德育教育更摆在优先的战略地位。语文学科蕴涵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有机地统一起来。如在学习古诗《春望》、《泊秦淮》、《过零丁洋》时,让我们倾听已届风烛残年海外游子的心声,领悟仁人志士面对山河破碎而壮志难酬的忧愤,让学生把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表现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上。针对学生普遍重外文轻国文的现象可进行讨论,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又该如何对待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呢?给学生以启示,教育学生爱国并非空洞遥远,而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这就是爱国的行动。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谦虚上进教育

韩愈强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进行对话。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社会阅历有限,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言外之意,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体会蕴涵在文中的深层含义。如庄子的《秋水》,要求教师适时准确地加以引导,并拓展开来,让学生明白“学无止境”、“要活到老学到老”、“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唯有如此,方能不断进步,受益无穷。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保已经成为与人类休戚相关的热门话题。实践表明,搞好环境保护既要靠管理、靠科学技术,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而学校教育首当其冲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任务,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结合教材渗透环保教育。如在学习《向沙漠进军》一文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想要战胜沙漠必须付出巨大代价;其次,启发学生思考土地沙化的原因是什么,原来是我们人类人为造成的,那我们人类就得自食其果;再联系实际,谈谈近两年来西北地区发生的“沙尘暴”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启发学生为了我们人类以后不再受土地沙化之苦,我们该如何做呢?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那么,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四、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

1.感悟亲情――认识生命的不易。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受着几代长辈的宠爱。可是过多的呵护使他们习惯了来自亲人的爱,觉得亲人为自己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很少想到为亲人付出自己的爱,更不会想到用自己的爱回报亲人,逐渐丧失了一颗感受生活、感悟亲情的心。在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描写亲情的,如《背影》一课通过父亲对儿子无声的关爱让学生感受父爱如山,这样的课文都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生命的诞生、成长是多么的不易。

2.感悟友情――体会生命快乐。一个人一生必然会有一些朋友,真正的朋友不仅可以同甘共苦,而且可以帮助自己解决许多人生中的困难和麻烦,一个人的成功或多或少与朋友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可是现在常听一些老师说,现在的孩子难管、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同学间为了一点小事争个面红耳赤,甚至出手伤人……所以在语文课上引导学生体会友情带来的快乐也很有必要。

篇8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中学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美术教学以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为主的特点,在中学美术课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一是在欣赏课,二是在技法课这样两个教学过程中进行,即通过欣赏美等审美教育和表现美等课业实践来实现,开辟一个贯穿爱国主义教育与继承发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的教育新天地。本文旨在从欣赏课和技法课教学以及注重教学方法等方面,来探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美术教材中的欣赏部分,有大量的中国历代以来各种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图片资料,如彩陶、青铜器、石雕、秦陵兵马俑、秦长城、汉画像石、壁画、帛画、版画及有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作品等。这些教材中,又有大量的内容蕴含着爱国思想情感因素,可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揭示教材的内在思想性。在教学中,应首先围绕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向学生作简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作品有关的爱国主义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进行分析,使学生逐步加深理解、领会东方文化的骄傲——我国历代美术作品自信、豪迈、博大、精深的艺术所孕育的民族传统文化精神。通过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的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美术;培养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加深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同时,欣赏教学可采取多种形式,如结合挂图和课本图片及平时收集的史料典故进行分析讨论,可以运用投影仪放映幻灯片展示并作简要讲解,也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和画展等,使欣赏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教学方式,始终落实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之上。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渗透德育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在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要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地利用网络,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如:在教学欣赏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纺织女》这一作品时,我让学生通过Google搜索引擎,输入作者的名字“委拉斯凯兹”,这样就可以查到大量与作者相关的文字资料和更多的作品。学生不但体会了《纺织女》这一作品是借助现实与神画的形象表达出艺术与财富出自贫贱者之手这一主题思想,而且对画家和作品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使德美相连、互相衔接,教育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德育思想,使美术作品更加完美。

篇9

小学英语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渗透点并辅之于有效的教学方法,便能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一、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英语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其中涉及不少对话、日常用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都具有丰富的德育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教材中训练的内容和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以防止德育空泛化。如闽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第六册Unit7 Jobs. 本单元围绕“职业”这一主题展开教学。教学重点是用英语介绍表达某人的职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英语介绍家人及朋友的职业,通过对具体工作的描述,鼓励学生从小树立理想和目标,从而鼓励他们更加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同时适时向学生渗透“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等理念。还有就是教授三年级的Family这一话题时,向学生解释family=father, mother, I love you.

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人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他们对父母长辈都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都没有使用文明礼貌的习惯。在教学中,我特别通过口语教学来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如碰到长辈同辈要主动问好: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Good night! 等, 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多用Sorry,Please,Excuse me, thank you, you’re welcome, Goodbye等常用口语,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

能力,另一方面教育了学生对人应有礼貌。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口中的礼貌用语日渐频繁,对于我们展开教学大有益处。

二、创设和谐融洽的德育课堂氛围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人格、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迁移到教师所授的课程上来。因此,教师应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情绪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教师应把爱的教育带到课堂教学中,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然而我们作为教语言的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诱导,用小组讨论模式,启发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作出判断。创造条件,给后进生以更多的成功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不断增强自信心。正确并合理使用奖励和惩罚,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德育教育的目的才会充分得到实现。

我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及时的评价,如:对表现好的,用“Very good!” (很好!)、“Excellent!”Wonderful“(好极了!);对表现一般的,也可用“Good”(好)、“well-done”(不错)来表扬,让他们品味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培养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表现欠佳的,切不可冷嘲热讽,可以用Take it easy.”(别紧张)、“It doesn’t matter, you have a try.”(没关系,来试一下)、“Try it again.”(再试一次)、“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等这类鼓励性的话,从而消除紧张情绪。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民主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满足学生的求知热情。

篇10

在体育教学中利用体育学科的优势加强德育渗透是体育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中学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体育教学包含着许多德育内容,它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勇敢、坚强、吃苦耐劳等品质。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

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其具有广泛的、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一般在操场上进行,具有活动空间大、扰动因素与突发事件多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差异与行为特征容易暴露,各种思想随时都可以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把德育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根据学生的言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这样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有些学科所不及的,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1.言传身教作表率,教师是关键。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老师上课迟到早退、放任自流、教学态度不严谨、业务不精等不良行为,将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为此,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艺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教师应时刻注意对学生的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立表率,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德育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2.结合体育课堂常规进行课堂教学是中学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就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教育的过程。首先,教师应严格执行课堂常规教育,制定各种严格制度,增强组织纪律性,保证体育课的正常进行。坚持每堂课的师生问好仪式,可以培养尊师爱生的意识和师生间的亲切感。关心学生,是师德的重要表现,师生之间互相理解,感情相融,尽量缩小心理上的距离,思想品德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严格队列训练,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在训练中,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做动作时,要时刻想着大家是一个整体,按照口令做到步调一致、精神抖擞,如果一个人的动作错了,就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精神面貌。通过这一常规要求,我们不仅有针对性地培养了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做到动作整齐一致,既达到了体育教学目标,又使学生在一个严而有度的良好环境中掌握了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3.结合教学内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学的内容很广泛,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材特点和教学内容制订出不同的德育渗透计划。(1)短跑教学。在起跑教学前着重讲明起跑在品德上的要求——实事求是,在规则上的要求——必须听到枪声响后才能起跑,绝不能猜口令,存在侥幸心理而采取投机行动“抢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精力集中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品德。(2)耐久跑教学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机。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因而怕长跑、怕吃苦的比较多。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如针对中长跑练习中的“极点”现象,告诉学生科学训练的方法,安排适宜的跑速、距离等;对于意志薄弱的学生或落在后面的学生,教师及时指导和启发学生发扬“拼搏精神”,以增强精神力量,鼓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磨炼意志,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3)跳跃、障碍跑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中,提高器械的高度,加长起跳的距离,肋木、平梯上的爬上、行走、跳下,爬杆时从顶部半握的滑落,都可培养学生勇敢、果断、自信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有时还可为他们创造一种能发挥才能的良好环境,不拘泥于动作规范,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充分自由行动,反复尝试。当学生成功时,教师应给予鼓励的话语,投去赞赏的目光,并提出更高、更难的目标,让他们面对新的挑战。

4.结合组织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组织教法,对有效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识和行为结合起来,利用体育课程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如体育课教学主要在室外进行,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冬天的寒冷、夏天的炎热、风吹日晒,恰恰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考验,能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培养学生动作迅速整齐、严格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通过组织学生布置场地、借还器材,教育学生爱护场地器材和正确使用场地器材,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品德;科学合理的分组教学,特别是分组轮换教学时,要培养体育骨干的组织能力;提倡认真观摩、学习别人的长处,热情帮助、保护同伴改进技术的好作风。这样既有利于提高练习质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优良品德。

5.结合课堂偶发事件、学生表现进行体育教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活动空间大,对外界的干扰容易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偶发事件时有发生。同时,体育教学常以对抗性练习和教学比赛的形式出现,学生与学生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协作、对抗较多,经常磕碰。这就要求教师做教育的有心人,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一切行动和表现,及时抓住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因势利导,态度鲜明而又迅速地进行处理。在教育学生时,以正面教育为主,语言要严肃诚恳,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讽刺挖苦。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提高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体育课同别的课程一样,有优秀学生,也有比较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难免存在畏难情绪,特别是在跳高等动作难度较大的练习中更为突出。他们既有身体素质和技术问题,又存在胆怯、怕苦、怕难等心理,所以教师应该把握时机,针对各种不利于学习的心理,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当他们胆怯畏难时,要适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当他们失败时,要及时帮助分析原因、商量对策;当他们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通过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结合体育教学研究提高自己的职业水平。

篇11

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呢?我想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通过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科学进行相应的、恰当的德育教育

比如,我们在讲实数的概念的时候,就用到了圆周率,从而就可以引入我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精确程度更高的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但是却遭到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尽管祖冲之用大量事实证明其“大明历”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当时也没有被推行.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根据此故事,我们就可以进行适当的德育教育:(1)我们要相信科学,不迷信.(2)坚持真理,不畏权贵.(3)只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劳动,就有可能获取真理、创造奇迹.(4)他就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楷模和榜样.

又比如,我们在讲勾股定理的时候,就可以引入勾股定理的来由: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初期,数学家商高曾和辅助周成王的周公谈到直角三角形具有这样的一个性质“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3和4时,那么它的斜边就是5”.利用商高的方法,很容易得到一般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勾股定理或商高定理,西方称之毕达哥拉斯定理.

根据此故事,我们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如此的德育教育:(1)知识来源于实践,只要善于观察、总结,我们一样也能从生活中获取知识.(2)树立信心,相信自己,坚定信念,有朝一日,定理就会从自己身上产生.

总之,只要我们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关科学家的故事或相关的事例,根据有关特点,就可以很好地进行相应的德育教育.

二、通过树立教师自身为榜样给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有道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榜样,就必须做到:(1)教师本身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理念.(2)以身作则,诚实守信,言出必行,行之必果.(3)有则改之,无则加勉.(4)一视同仁,不偏激,不偏袒.(5)为人师表,态度和蔼,举止端庄,不矫揉造作.(6)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7)维护学生权利,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学生.

这样,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的影响,力争做到:(1)遵纪守法.(2)勤奋学习,专心听课.(3)诚实守信.(4)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5)知错就改,不狡辩.从而也验证了身教重于言教的真理.

另外,树立班上品学兼优学生的榜样给予学生进行恰当的德育教育.主要通过品学兼优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学习勤学善问、生活俭朴、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孝敬父母、劳动积极肯干、成绩优异等.

基于以上各方面优异的表现,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该同学的不同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

三、通过发现差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恰当的德育教育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一个不是品学兼优的学生恰好回答对了,或者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了,教师应该及时、恰当地给予该学生表扬和鼓励.

这样,该学生一定会从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中,获取一种成功和愉悦的心境,同时也增加了他对学习的兴趣.另外,其他表现一般的学生也会觉得他能行,自己也能行,他们就会等待下一个表现的机会.

2.上课前通过观察黑板和地面是否干净,桌椅摆放是否整齐.如果都不错,然后再看看是谁值日,倘若是平时各方面表现一般的学生,此时你不妨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说明他们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如果他们的学习以及其他方面也这样认真、负责,相信他们一定会在各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大的进步.

这样不仅仅是表扬和鼓励了两位学生,更重要的是教育了大家要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通过课堂上的互助活动及时地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就是先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小组活动,不仅解决了自己本身很难解决的问题,而且通过合作,加深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以及学生间的友情.

通过这次合作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适时对学生给予德育教育:合作精神、奉献精神是我们将来走上社会一个必不可少的课程,希望同学们一定要牢记.

五、通过一些反例进行德育教育

通过以下一些事例进行分析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