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化学有机转化

化学有机转化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17 09:50:0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化学有机转化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化学有机转化

篇1

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最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对于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高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课时压缩,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让学生迅速掌握必备的基本知识,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是药学专业有机化学主讲教师所面临而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培养新时代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1]。因此,笔者通过分析目前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旨在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

一、药学有机化学教学的现状

随着科技发展进步,有机化学教材的内容不断增加,结构理论、反应机理以及现代科学研究的知识相互渗透,使本来已经庞大的知识体系更加复杂[2]。而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国内高校纷纷削减课程课时数。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有机化学在药学教学中首当其冲,课时数大为减少。以本校为例,由于教学教程改革,每学期的教学时间由20周调整至l8周,相应的学时数也由100个学时压缩至80个学时。

不少学生存在只重视专业课的倾向,而对含有杂化轨道、分子轨道、对映异构体、共振理论等基本理论的有机化学这门课兴趣不大,上课时积极性不高;另外由于各个省份高考科目的不同,导致不少同学自身化学基础知识薄弱,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而且本校还有文科生和高职生,化学基础几乎为零。再加上在讲授对映异构、化学反应,反应机理时,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抽象模糊,或者难以入手;在化学结构式、名词概念、反应条件、鉴别反应等学习时,同学觉得内容太多,头绪太乱,难记难学,增加对有机化学学习的畏惧心理。

二、改革药学有机化学教学的措施

(一)改革教学内容

药学专业的有机化学课时不够,使得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根本的解决方案是改进教学内容及内容安排的顺序。要立足选择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各个单元内容衔接协调的教材,以促进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最好配有一些练习题,可使学生通过习题及时消化所学内容。比如,笔者结合专业实际,删除了“氨基酸”、“脂类”、“核酸和辅酶”、“周环反应”以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等五部分内容,其中前三个内容在生物化学中会详细讲解,而最后一个内容也有专门的有机波谱学来系统学习。

(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是激励学生学习与创新的不竭之源。如果学生对一门课程感兴趣,就会促使他刻苦钻研,并且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改善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一个成功的教师,并不是简单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主动、迫切地去追求知识[3]。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突出药学与有机化学的联系,穿插有机化学发展简史,介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取得的成就及有机化学在生活或社会中的典型案例,开设综合设计实验,利用网络进行答疑或讨论,培养学生的化学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目前,国内院校关于有机化学较有影响的教学法有多种,比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优越得多,并各有优点及局限性。课堂教学中不论教学内容为何,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即使是启发式教学,也会使课堂教学显得单调、气氛不够活跃,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集各教学法之优点,尝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加以灵活运用。如问题教学法、研究型教学法(现代课堂讨论法)、“精讲一多练一及时反馈”三段式教学法、创新思维教学法等。通过巧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营造宽松、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4]。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诱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发展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醛和酮这章时,使用学生自主学习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内容,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负责统筹工作,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备课、讲解所有工作都由学生自己完成。不过需要提前教会学生使用化学软件,笔者教会学生使用Chemoffice,学生对该软件非常好奇,也很喜欢学习。结果,在学生自己做主的课堂上,学习氛围很好。有一些同学以前从没有上过讲台,胆子很小,不敢在人多的场合讲话,经过课堂锻炼以后,学生胆子变大了。通过对各小组讲课和准备的情况,笔者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并作为平时成绩在期末成绩中有所体现。

(四)合理使用辅助手段

应用多媒体C A I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的首选途径[5]。我们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了药学有机化学多媒体电子教案,在课堂 讲授中插入了大量动画素材。如环己烷椅式构象与船式构象的转化,SN1反应、SN2反应、 E1反应、E2反应的机理等。我们在教师的计算机装上Chemoffice软件,在课堂讲授中随时利用Chem3D制作分子模型,在各个角度来展示各类化合物的三维立体结构。突破微观限制和时间、空间限制,变抽象教学为形象教学,可以将课堂上难于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形象地用计算机模拟处理,把抽象、难懂的内容变成了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直观形象,增强了感性认识,便于学生理解、分析和记忆,课堂气氛变的生动活泼,既解决了化学原理抽象、分子结构复杂、有机反应繁琐的困难,又弥补了学生空间想象力差的不足,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双边关系处理得当,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科研离不开教学,教学需要科研促进。将教师的科研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与科研的互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科研,写科研标书,笔者辅导学生成功申请到省级大学生创新性课题,并成功完成该课题,学生发表了科研论文,学习了做科研的过程。

三、结束语

药学有机化学是药学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与药学有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我们只有使复杂知识简单化、基础知识实际化、相关 知识衔接化,这样学生易学易记,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当然,有机化学教学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只有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改进,不断总结经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调动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翟智卫,王永刚,母小明.浅谈有机化学教学的改革[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10,20(3):91-93 .

[2]张定林,刘毅敏,赵先英.医学有机化学教学内容主线分析与课程设计[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5):342-343.

篇2

在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有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对有机化学知识的掌握直接为后续专业课程如生物化学、药理学等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果方面,值得借鉴的方法有很多[1-8]。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仍然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时经常会出现听不懂,听懂了但记不住,记住了但不会做题的现象,致使学习效果不理想,进而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有机化合物的种类比较多,且各种化合物官能团的结构特征也各不相同,特别是对一些立体结构的认识更是难上加难;二是每一种有机化合物通常都有不同的化学性质,致使部分同学在面对大量的有机化学反应时总感到无从下手;三是有机化学本身就属于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特别是对反应机理的推导和认识,一些同学虽然花了很大功夫去死记硬背但效果甚微。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十年的教学实践中一方面不断借鉴一些成熟有效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也积极探索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旨在为提高教学效果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1前后对比联系,基础知识清晰化

有机化学学习中有两个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知识点———化合物的种类和命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往往是根据官能团进行分类的。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很多,看似彼此孤立,实则联系密切。经过前后对比不难发现学习有机化合物的顺序往往也是一个组成元素逐渐增多、官能团结构逐渐复杂的一个顺序。烃类有机物主要由C、H组成,包括烷烃、不饱和烃、脂环烃、芳香烃等,官能团主要和碳碳键(如单、双、三键等)有关。醇、酚、醚类主要由C、H、O组成,官能团主要以极性的碳氧单键(羟基、醚氧键)为特征。醛、酮类仍然是由C、H、O组成,但官能团是极性的碳氧双键所组成的羰基。羧酸类化合物虽然也是由C、H、O组成,但官能团却是以碳氧单键和碳氧双键共同组成的羧基。有机胺类物质主要由C、H、N组成,官能团主要是结构与NH3分子类似的氨基、亚氨基等。氨基酸则由C、H、O、N组成,官能团包括羧基和氨基。至于糖类及代谢中的辅酶等物质需结合杂环化合物的结构进行学习。掌握了这样一个规律之后,学生对各类化合物的认识也就大致有了个轮廓,再学习起来也就容易一些。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所使用的教材是由吕以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有机化学》,该教材中各类有机化合物命名在每一章中单独进行讲解,其中系统命名法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由于不同化合物之间的系统命名规律完全相似,为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笔者在教授烷烃类化合物时就对系统命名法进行高度概括和归纳。先将命名原则总结为三大步骤:第一步选主链;第二步给主链编号;第三步确定支链。除了在选主链和给主链编号时注意把握“主官能团”优先考虑这一原则之外,确定支链的办法对于所有的链状化合物来说基本上都是完全相同的。然后再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烷烃、烯烃、醇等几类化合物的命名为实例,,这样一来,学生对命名通则的理解和认识就变得容易了。环状化合物的命名也可以参考之。掌握了构造式的命名之后,再讲到后面的顺/反异构、对映异构体的命名时,重点放在构型的判断上,再加上相应构造式的名称就可以了。

2搭建分子模型,抽象结构形象化

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有关碳原子的杂化类型、顺反异构及对映异构等立体异构体的概念,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既枯燥又难懂。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虽然可以将这些抽象的概念较为生动且直观地展现出来[9-10],但对于一些空间思维较差的同学来说理解起来总还是有难度。故而可以考虑使用传统的教学工具———球棍模型,再借助问题教学法[11]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在讲解对映异构现象时,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己动手搭建2-丁醇分子的球棍模型(见图1,结构式1),再任意互换2-位碳上的两个基团后又得到一个2-丁醇的分子模型(结构式2),此时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分子模型是否完全相同?能否完全重合?当学生发现这两个看似相同的分子模型不能完全重合时,及时向学生强调这是一种立体异构现象,结果表明结构式1和结构式2为不同的化合物;(2)使用完全相同的办法引导学生搭建2-丙醇的分子模型,根据2-丁醇和2-丙醇分子结构之间的差异引出“手性碳原子”的概念;(3)引导学生将结构式2在竖直方向沿着底平面旋转180°,这样得到的结构式3和结构式2实则为同一种化合物,然而结构式3和结构式1明显具有相互照镜子的关系,这种分子就称为“手性分子”,结构式1和结构式3之间互称为“对映异构体”。经过这样一步一步动手搭建模型,同学们不但对这种立体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对其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也会理解比较透彻。在建立了对映异构体的概念之后,再利用多媒体教具对2-丁醇的球棍模型进行投影,并根据课本上的要求按“横前竖后”的原则引出Ficsher投影式的书写要点,引导学生顺利地将立体结构向平面式进行转化。最后,利用前面所搭建的两种不能重合的2-丁醇分子模型,讲解“方向盘法”所确定的R/S构型。对有兴趣的同学还可根据立体构型和Ficsher投影式之间的转换关系,总结直接利用Ficsher投影式判断R/S构型的方法。这样逐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分子模型,从简单到复杂,环环相扣,在掌握与对映异构相关的基本概念的同时,也对这种立体异构体的特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紧扣结构特征,化学性质生动化

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重点就是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和性质特点,由于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各类化合物的性质又各不相同,因此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时总感到内容多、共性少,既难学又难记。如果我们在重点分析官能团的结构特征之后能因势利导,让学生尝试自己根据官能团的结构特征推断这类化合物可能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将会有利于学生对各类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记忆。比如在讲有机胺类物质这一章的内容时,首先以大家熟悉的氨分子结构特征(三角锥型)为例,当氨分子中的氢不同程度被烃基取代之后就得到不同结构的伯、仲、叔胺,而这种取代并没有破坏氮原子本身所含有的孤对电子,由此让学生对此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1)按照路易斯(Lewis)酸碱理论,孤对电子将赋予胺类物质碱性,而氮原子上所连接的取代基必将会影响到其供电子性,即碱性强弱;(2)孤对电子的存在使胺类物质具备了亲核试剂的结构特征,可以与卤代烃、酰卤、酸酐、酯等发生亲核取代反应;(3)当氮原子上连接有苯环时,会发生p-π共轭效应,使苯环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进行。这样先通过简单的推理,使学生对胺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有一个大致的认识,然后再进行具体讲解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了。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对反应机理的理解也是学生普遍遇到的难题。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教材中所涉及的反应机理都只是进行简单的推理[12],即使这样,大部分学生还是搞不清“亲电”和“亲核”是怎么回事。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笔者在讲解反应机理时,首先会引导学生观察此类化合物官能团的结构特征可能会引起什么反应?如果反应可能带来什么产物?接着给学生重点介绍一些实验事实,根据实验事实再引导学生分析具体反应过程。比如,在讲苯环的亲电取代反应时,先让学生根据苯环上碳原子的sp2杂化特征判断出苯环存在共轭效应,共轭大π键的存在使环平面上下都有密度较大的电子云分布。而外界试剂在进攻这样的“富”电子结构时势必是“亲电”的过程,再加上苯环共轭结构的稳定性,最可能发生的就是取代氢的反应。所以苯环上发生的化学反应从机理上来说是亲电取代反应。这样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合理的推断,加深其对化学性质和反应机理的理解和认识非常有帮助。

4理论联系医学,授课内容趣味化

我校为临床医学等医学相关专业所开设的有机化学通常都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对于接触医学专业课较少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还意识不到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这也是他们在思想上对有机化学学习不够重视的主要原因。笔者在平时的授课中,一般会利用上绪论课的时间向学生介绍有机化学与人体疾病、遗传变异等的密切联系,以及有机化学与医学、分子生物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促进和发展,激发学生从专业的角度对有机化学有个较为客观的认识。在学习各类有机化合物时,遇到与医药关系密切的结构就适当进行展开,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在讲到顺反构型时,以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己烯雌酚为例,其反式构型与天然激素分子相似,具有较强活性,可用于对某些妇科疾病的治疗;而顺式构型却因为药效低而不能药用。在讲到羧酸的酸性时,以早期临床上普遍使用的抗生素青霉素为例,先将青霉素的结构呈现给学生,然后让他们思考青霉素为什么常常是以钠盐或钾盐的形式存在?等同学们发现是利用其羧基成盐的性质改变溶解性时,又进一步提问学生为什么做成粉针剂现配现用,而不是直接做成注射剂?引导学生发现结构中的四元环,这样又把前面所学习过的小环不稳定性复习了一遍。除此之外,平时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或和专业课教师多交流,也可以多读一些与医学基础相关的书籍,积累与有机化学相关的基本医学知识,在教学中将有机化学内容与医学知识相互融会贯通。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达到增加学生对有机化学学习兴趣的效果,同时还能充分让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学与医学之间的紧密联系,从思想上重视有机化学。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每当看到学生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以及逐渐露出的笑脸,作为老师也会感到收获满满。总之,有机化学教学是一个长久的、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过程,以上所谈到的几点仅仅是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经验和总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效果均有一定的帮助。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需不断努力,改进教学,为培养高质量的医药卫生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陶兆林,司友琳,曹守莹,等.全面提升医学有机化学教学效果的实践与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9):704-707.

[2]周丽平,孙立力,胡雪原,等.问题教学法在医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8,7(4):362-363.

[3]宋庆平,高建纲,王芬华,等.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大学化学,2008,23(1):14-16.

[4]罗杰伟,冉利,刘红鸣.医学院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甘肃科技,2011,27(9):162-163.

[5]黄立新,金克宁.互动式教学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0(15):159-160.

[6]郭文宇,杨珂,钟锐锋,等.探究式教学法在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机理为例[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2):138-142.

[7]张永忠,叶非,徐亚琴,等.有机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尝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2):85-87.

[8]杨宇婴.“立体”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尝试[J].化工高等教育,2012(6):56-59.

[9]林惠昆.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有机化学教学的探索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53-154.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36-0054-02

1 前言

高职高专的教学是为生产、建设、服务、流通等行业人才需求培养而服务的,目的是为经济社会的各行各业提供优秀的、专业性和应用强的化工人才。但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环保教育已经进入化工专业教育的整体体系,并越来越受到化工人才综合能力的欢迎。潍坊科技学院的化工专业,是以化学工业需求为主体,化工设备应用与设计兼备,化学分析研究与开发为主体的专业教育,是适应当地经济建设需求的最新专业群。因此,结合专业特点,全面实施环保教育,无论对提升化工专业的教育水平,还是进一步提高育人水平,拓展学生的就业空间,深化化工专业教学,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优化化工专业教材体系建设,突出环保教育 理念

现行的化工专业教材,基本上是以原化工基础教材为主体,通过兼并中专、大学化工专业教材而编写的,其特点是理论性强,知识结构繁杂,实践教学环节缺乏,与新知识、新理论和新的应用相脱节的。就环保教育而言,只是有时教材中略有呈现,其理论和应用的深度远达不到新课程体系和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要求,更不能体现现代化工教育的基本要求,急切需要进行深化与改革,更需要将最新的理论体系、最能体现现代环保要求的内容纳入其中,使环保教育深化到化工课程教学之中。

1)对现有化工教材进行课程体系优化,将知识性强、结构复杂的化工专业教材,压缩或者重新编写成为适合高职教育要求的新教材,以体现现代教育的最新理论和最新的基本技能要求。如有机化学,舍弃原有的繁杂实验和过度的理论分析过程,将应用和提高操作能力作为重点,突出“应用、实践、操作和能力”4项基本的要求,既要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基本知识体系,更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有机化学的发展方向、应用前景和基本的研究、实验能力,为进行综合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结合教材体系和内容,适当增加环保意识教育。环保意识教育是化工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未来的学生,将直接参与化工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工作,与生产、实践、建设、研究发生密切的关系,是生产的直接参与者和生产一线工人。因此,加强环保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提高其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意义重大。比如学习有机物的组成,结合蔬菜生产与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剖析;学习有机化学中物质的组成与应用,详细剖析现代水污染的现状与保护措施等,使化工专业教学更贴近实际,更能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

3)实验和实训教学,是化工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最好时机。结合实训和实验教学,开展热爱化工专业教育,教育学生从实验就学会珍惜仪器的使用与爱护,学会对实验废物的处理,学会讲究卫生和保护环境,学会将已有的化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环保之中,效果特别明显。既优化了有机化学的学科教学,又进行了环保教育,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和做人,其教育意义不言而喻。

4)化工专业的教学是与生产、建设紧密相连的,同时与生活、社会活动紧紧相关,在使用教材和优化教材时,往往与生产、生活、社会现象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身边的实例,加强环保教育。如最近日本的核辐射和世界各地发生的严重污染现象,都是保护环境教育的好素材。教师可以选取典型案例,印刷成册,发给学生,采取专题教育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既对教材进行了优化,又拓展了有机化学教育的领域。

3 改革有机化学教学方法,进行环保教育

有机化学,虽然是化工专业教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但由于它涉及的专业知识宽厚、联系密切、实验实践性较强,因此教学方法更加灵活,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最好课程之一。如何改革有机化学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进行环保教育,一直是研究的新课题。

3.1 挖掘教材内涵,实施环保课堂教学新模式

有机化学的环保教学,以挖掘教材为主,通过挖掘教材的环保内涵,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环保教育,既扩展了教材内容,又丰富了教学内容。例如,制定学科教学计划时,通过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的特点,将环保教育列入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中,特别是列入每一堂课的教学中,使得每一章节、每一单元、每一模块均有环保教学重点,并结合教案搜集环保内容,使得环保教学内容重点突出、环环相扣、教学侧重点鲜明。

如有机化学的结论教学,首选结合当前世界化学发展的趋势与环保的内在联系,进行全方位剖析,让学生树立学习化工专业、学习化学学科就必须树立环保意识的思想,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学习有机物及反应时,适当介绍塑料污染的作用及防治措施;学习衍生物时,教育学生学会环保,认识世界,提高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并为此做出努力;等等。这样就将环保与知识学习、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树立了课堂教学进行环保教育的新理念。课堂环保教学,除知识间的联系外,大都采取案例式教学,通过数字对比、案例引入、社会影响和事件发生等,赋予课堂环保教育以新的内涵。

3.2 发挥多媒体进行环保教育的作用

环保教育不同于其他化学知识的教育,它需要的数据、事件、现象和案例必须明确,具有真实性和影响力。因此,在课堂环保教育时,往往把教育的内容做成课件或者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以提高教育的效果。例如,制作以日本核辐射为主体的环保教学片,通过事件发生的过程、环保的影响力和人们对环保的渴求,再现环保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和划时代的意义等,使全体学生认识环保,接触环保,树立环保意识,为将来从事化工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基因转化为主题的化学环保电视片,通过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以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为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环保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强化化学事件对化学环保的作用,效果很好,深受学生欢迎。

3.3 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活动

篇4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由应试型教育向素质能力培养型教育转轨的时期,这是我国高教事业的重大变革。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高职院校必须进行教育教学改革[1]。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有机化学教学,无论从教材结构、教学手段,还是从与专业结合的角度来看,都与满足教育转轨的需要、适应学生就业的需求有较大差距。

有机化学是中药专业学生入校的第一门重要基础课,不仅为后续分析化学、中药化学等课程提供必备的思维方法和综合运用能力,还担负着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方法的重要任务。教师上好有机化学课,对中药专业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化起到特殊的作用。有机化学的部分知识贴近生活,学好有机化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很多的常见问题。本来有机化学知识系统性很强,学习起来应该很容易,可是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时并非想象中的那样,相反问题很多,经过了解,我发现学生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害怕,以及对有机物结构的不理解。招生时的文理兼收导致学生的化学基础差异很大,给有机化学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经过认真的思考,我对中药专业有机化学的教学有以下几点设想。

一、上好第一堂课,激发学习热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真正进入有机化学的学习之前,要给学生上好第一堂课,在这堂课上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给学生进行讲解:一是向学生讲解有机化学在平时的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和作用,比如有机化学在医药、农药、材料、药物合成等多个领域的具体应用,以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给学生介绍学习有机化学应注意的问题和学习方法,消除学生对学习有机化学的畏惧心理。二是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有机化学时掌握有机物的结构的重要性,结构决定性质,各种官能团的讲解要详细。

二、提出做人道理,落实育人目的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任课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有义务向学生进行“如何做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利用我国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为振兴我国的中药事业而学习的热情。在进行爱国主义的教学中,可以渗透职业理想的教育,教育学生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不能把进入大医院、大城市作为唯一的就业途径,而应该面向基层,到农村去,到老少边穷地区去,为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大学课程内容多,信息量大,授课进度快,课堂复习辅导时间少,但自习课相对增多。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重视课前预习及课后归纳,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习能力。可以先告诉学生每章的重点、难点,讲授大约几学时,讲授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心中有数。每次提前下发预习内容,给学生布置明确、具体、带有启发性的阅读作业,或设置一系列思考题,帮助他们把握重点,了解难点,预先了解知识的脉络体系。每章内容学习完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先自己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融会贯通。

四、结合专业特点,培养学习兴趣

有机化学的特点是物质种类繁多,如果教师不注意调整教学方式,一本教材、一支粉笔,面无表情地讲完一本书,学生就会死气沉沉,心不在焉地听完一本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强烈的兴趣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探索精神,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专业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獾油可治烫伤,事实上除獾油以外的不少动物油、植物油都有一定的消炎作用,由此引入油脂的教学,学生会较有兴趣,也密切了有机化学与中医药的联系。

五、发挥实验的作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实验是树立学生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科学态度的树立,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有利于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刚毅顽强、对事业充满信心的素质等[2]。教师做演示实验时,要讲解各种仪器的正确操作,边演示边讲解,并指导学生边看边想边思考,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判断、概括等方式来发展思维能力。在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步骤、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等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后能保持安静,按指定座位就座,清点好仪器,防止进入实验室后“照方配药”,效果不佳。实验中,要求学生必须按照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一丝不苟地操作,实事求是地记录。要让学生明白,化学反应都是有条件的,如乙烯的实验室制法中,加热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体,应使液体迅速升温到170℃,才能生成乙烯气体,如果加热到140℃,就生成乙醚。学生通过对所记录的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运用,不但可促进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又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实验教学中,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安全、爱护公物、节约药品等方面的教育。

总之,在中药专业有机化学教学中,除了要教学生基本知识以外,教师还应教学习方法,锻炼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新世纪的中药高素质人才而教书育人。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在不断思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们才能越教越好。

参考文献:

篇5

(1)以硝基苯为原料(图3)。(2)对硝基苯酚为原料(图4)上述两种方法从原料来源、价格、生产工艺、环保等各方面综合考虑方法一较好。

2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方法相结合,增大课堂信息量

药学专业的有机化学比其他专业的教学内容要多很多,知识点多,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多,难度大,特别是涉及到一些反应机理过程较抽象,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如果我们把这些机理作用过程做成flas,那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就会变得形象、直观、生动,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掌握。

3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我们学习理论课的目的是指导实验和实践的,同时通过实验的操作,也增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样才会培养出思路清晰、实验技能扎实的应用型人才。例如在醛、酮、醌章节中,醛、酮性质特别多,而且容易混淆,如果和实验中醛、酮的鉴别相结合,就比较清晰了。

4利用分子模型辅助教学

有些物质空间结构复杂,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如果我们用球棍模型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直观地接触到微观的分子,在实验课上让同学自己拼接分子模型,便于学生理解问题,加深记忆,如丁烷的纽曼投影式,环己烷的教学中通过球棍模型解释直立键和平伏键,对应异构体中乳酸的R、S构型等。

5考核方式的改革

5.1加强平时成绩的考核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测试次数,通过对平时测试,学生可以对近期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教师也可以根据测试结果掌握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通过比较、归纳、总结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对这些问题存在的知识点进一步讲解,起到一定的复习作用,同时为下一步教学调整教学方式方法,达到一种更好的教学状态。

5.2考核内容着重于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即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来,举个简单的小例子,当我们喝醉酒时,吃一些带酸味的水果或喝点食醋就可以解酒,这是因为水果里含有有机酸,如苹果里含有苹果酸,橘类水果含有柠檬酸,葡萄含有酒酸,食醋中含有乙酸,而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那么乙醇和酸作用生成了酯类而达到了解酒的目的。再例如,为什么不能用茶水吃药,也是因为发生了酸碱中和,茶叶中含有一种物质叫单宁酸,有一些药中含有碱性成分,两者到一起可能会生成沉淀,而不能被人体所吸收,影响药效。

篇6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对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基础,笔者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具体见表1。(1)学生对有机化学课程的认识程度,认为该课程“很重要”或“较重要”的占85.1%,认为“不重要”或“不知道”的占14.9%,说明部分学生对本课程重要性认识不够。(2)学生对有机化学课程的喜好程度,14.7%的学生对有机化学课程“很感兴趣”,约50.7%的学生“较感兴趣”,而“没有兴趣”甚至“讨厌”的学生高达34.6%。但调查发现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很感兴趣的人数约30%,是理论课的两倍,“讨厌”的学生约18.2%。表明学生对参与性的动手操作的化学实验更感兴趣。(3)学生对有机化学课程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这部分调查是根据课程组多位教师平时上课记载情况统计的结果。约23.7%的学生表现很好,能自律,能认真听课做笔记;57.4%的学生基本能够按时上课,只是偶尔缺席;约9.8%的学生偶尔按时上课,大部分时间缺席;其余9.1%的学生自制力差,缺乏学习热情,偶尔出席。(4)学生学习有机化学课程的课后表现,“课后能独立完成作业,认真复习所学内容”的学生约25%,而“作业完全抄袭,应付了事”的学生超过45.1%。(5)学生是否具有化学基础,经调查发现我校非化学专业学生,“高考不选考化学”的约占28.2%,不同专业间比例差别不大。江苏地区的高考考生,有部分选择生物物理的理科方向,而我校在招生时没有完全考虑专业方向和高考科目间的对称性,故这部分考生化学基本理论偏少,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不浓,甚至讨厌或不感兴趣。

1.2教学内容

目前有机化学课程课堂教学情况的调查如表2所示,12.5%的学生认为课堂知识难以满足需求,约42.2%的学生认为内容合适,约25%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偏多,20.3%则对知识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说明学生学习的基础和状态不同,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分专业、分层次、分类别的进行授课,这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对有机化学课程课堂教学内容的接受情况,调查显示约30%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容易或比较容易,46.3%的学生认为一般,23.7%的学生感到困难,部分内容难以理解。

1.3教学方法

根据刘知新《化学教学论》中的教学指导思想和启发策略,把教学方法分成以下类型[2]: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启发式;强调学生自主活动的现代启发式;及综合启发式。对这三种教学方法喜好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63.2%的学生倾向于综合启发式,28.4%的学生偏好教师全程讲解(表2)。1.4教学手段近年来盐城工学院的有机化学课程都采用多媒体教学,这一教学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亮点曾受到师生的认可[3]。但本次调查发现:约14.4%的学生持支持态度,明确反对的达17.1%,68.5%的学生倾向于多媒体与板书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多数学生提出多媒体教学存在以下问题: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过多,57.6%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课堂内容太多,PPT切换快,无法做笔记;教师操控多媒体设备,与学生间的交流减少;课件演示的屏幕面积有限,部分信息量多的内容一张PPT不够用。学生对有机化学课程课堂教学的总体评价如表2所示,26.4%的学生满意目前的教学状况;18.1%的学生不太满意或不满意;约55.6%的学生认为目前教学状况一般。

2改进措施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着力优化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产生活,以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4,5]。

2.1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态度等因素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有机化学课程不感兴趣甚至讨厌的多达34.6%,我们如何改变这一现状?首先上好第一节绪论课,重点介绍有机化学与其他专业的联系及该课程在整体专业领域的位置和意义,形成良好的稳定的学习动机;其次在课程后续教学中应紧密结合生产生活,介绍有机化学领域的新知识和新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学习下去的动力。如有机玻璃的合成、阿斯匹林的合成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学生会更感兴趣,听课积极性也得到有效的提高。

2.2因材施教,精心准备教学内容

由于教材内容多,学时有限,学生常感觉全面掌握授课知识有难度,因此我们在讲授中不是做到面面俱到,而是应该分清主次,突出重点、难点,做到少、精、新。如第三章不饱和烃的亲电加成反应,着重介绍与HBr反应时的具体历程,其他相同机理的要求学生自学理解。在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尽量减少内容重复,对教学内容适当进行重组,如烯烃和炔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单环芳烃和稠环芳烃的亲电取代反应,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等,介绍这些反应时都应该从反应机理和反应历程出发,让学生理解过程从而做到“以点概全”。集中讲授易混合的部分,最大限度避免重复的基础上,也对相关知识做了分析、归纳和总结,易于学生了解掌握,如芳烃衍生物和芳醇、芳醛、芳酮、芳酸等化合物的命名,从主次官能团顺序出发,介绍命名规则。通过精心筛选优化授课内容,改变学生以往被动学习的局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3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学习的成就感

如今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如食品、化妆品、衣料、染料、洗涤剂、医药、农药等无不渗透着有机化合物制品的踪影。因而有机化学教学中的生活实例很多,教师应有目的地收集、整理,恰当地渗透到教学中,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使学生感到有机化合物就在身边,认识到有机化学在当今世界社会生活中的核心地位,产生学好有机化学的想法和动力。如介绍醇时,可以讨论车用乙醇汽油和无铅汽油,说明它们的各自特点和优劣;介绍羧酸衍生物时,讲丙烯酰胺在油炸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说明其致癌性;在苯及苯衍生物的教学中,可以介绍我国化工企业发生的化学品爆炸等实例,说明苯、苯胺、硝基苯等的理化性质及除去方法。这样的讨论使得抽象的理论知识跃然纸上,拉进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学生会积极参与讨论,印象深刻。

2.4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8.4%的学生偏好教师全程讲解的教学方法表明学生对老师的过度依赖性和较强的期待性。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用好”启发式教学法[6],不仅要改革“教法”,而且要指导学生“学法”,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会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介绍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课堂上注重听课质量,以听懂为目的,而非记笔记;抓住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间的联系,进行理解记忆;做好阶段总结和专题总结,如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有机物的鉴定、取代和加成等重要反应类型和反应规律、增或减碳原子的有机合成等。

2.5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篇7

2转换教师角色,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角色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组织学生有激情、有效率的学习,一起讨论相关的有机化学热点或难点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去思考并解决问题,比如,以偶氮染料“对位红”的合成为例,以苯胺为起始原料,其合成主要有3步:①对硝基苯胺的制备②重氮化反应③偶合反应。合成路线如下:从上面的合成路线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①由苯胺合成对硝基苯胺为什么不直接硝化?由此引入官能团为什么要保护、如何保护的问题,启发学生总结有机化学中其他官能团(酚羟基、醛羰基等)保护的方法;②为什么偶氮化合物会有颜色?由此补充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与颜色的关系,并可以安排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了解偶氮染料的发展和应用情况。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了解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3有机化学理论课程的实施

在理论课程教学当中,最重要的两方面是:一、结合专业特点,精选教学内容;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明确所授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理解轻化专业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目的和要求。教学过程中不要追求面面俱到,而应有所侧重和取舍,重点讲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点和难点,对于本专业涉及较少或涉及不到的、以及很容易的知识点可以不讲或让学生作为课后知识自学。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为依据。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探讨: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使教师与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讨论,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②将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对一些反应的过程和机理的动画效果采用多媒体的方式等,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易于学生理解。但不能过分依赖于多媒体,庞大的信息量会使学生产生疲劳感,也不利于做好课堂笔记。要根据讲授内容,适时地结合板书讲解,放慢节奏,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4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实施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机化学实验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巩固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有机化学理论课程的教学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我校轻化工程专业在后续课程中设置了助剂和染料合成等有机合成实验,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有机化学理论知识和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逐步实施绿色化的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自觉养成绿色化的环保意识。

篇8

现在我校将非化学专业的有机化学理论课和实验课安排在不同的学期授课,这种结果导致学生缺乏实践,对理论知识掌握不深,而在实验过程中由于理论知识的遗忘对实验操作只能按部就班。不管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都学艺不精。

(二)学生不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现在大多数学生不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只满足于课堂上听教师的讲授,但是,由于有机化学课程比较复杂,如果不能做到事先预习,在课堂上很难跟上教师的思路,因此会存在不能及时理解及掌握每一堂课的内容。即使在课堂上对所学内容有所掌握,但是课后不复习,不能将所学知识进一步的归纳整理,也容易造成快速的遗忘。

二、改革探索

(一)将生活常识引入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机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机理知识比较多,学生不仅学习困难,而且讲解也比较枯燥。因此教师应该丰富教学内容,使课程讲解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手性异构”的时候,我们可以首先向学生讲述左旋肉碱可以用于减肥药,而右旋肉碱就没有减肥的作用这一生活知识,自然地引入手性异构中两种不同异构体具有不同性质的特点,同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为什么会存在一种物质有左旋和右旋,而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性质如此的不同呢?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兴趣。

(二)合理选取教材及安排课程教学时间

对于非化学专业的有机化学授课来说,由于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完内容繁多、复杂的有机化学课程,这对学生来说无疑存在困难。因此,在教材的选取上,应尽量做到精简,以基础知识和基础原理为主,简化反应机理而增加典型的化学反应的应用的举例。制定适应非化学专业的有机化学教材,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困难度,也有助于学生做到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效率。另外,有机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紧密结合的实验性科学,通过实验不仅能够验证及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严谨的科研作风。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引发学生对实验的探究精神。因此,为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验课程的安排上应与理论教学相配套。在授课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验内容相互结合,引导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观察认识实验现象,并用实验现象及结果验证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学习完“烯烃的高锰酸钾氧化反应及末端炔烃的银镜反应”后,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及掌握这两个反应的反应条件及反应的结构,可以安排烯烃和炔烃的性质实验。通过对不同反应条件得到的实验结果的原因分析,使学生掌握不同反应物质、反应条件对结果的影响。

(三)合理的考核方法

对有机化学这门课程的成绩评定,要综合考虑学生平时的出勤率、课上表现、平时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方面,各按一定权重综合评定学生成绩。这样可以避免只看期末考试成绩单一的考核指标,使得考核更为公平;另外,也可以在平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

篇9

对于药学专业学生来说,通过有效的实验教学能够对理论教学实施有效的补充,同时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提升。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是药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对实验教学兴趣不高,导致整体的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实验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切实提升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效率。

1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在传统教学理念下,有机化学教学中,理论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实验教学主要是为理论教学所服务的。在这种理论观点下,学生对实验教学认识不足,对实验学习不够重视,在实验课前不懂得预习。教师对实验教学重视不足,课堂中往往按照实验大纲进行教学,对实验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结果、现象等没有预知的分析,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为了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转变实验教学理念,强化实验教学意识,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是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的关键所在。

2加强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2.1加强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在传统实验教学过程中,通常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少探究性实验,学生在实验课堂中仅仅能够重复的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因此,对于本科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来说,必须加强教学内容改革,增加探究性实验,保留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强化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同时,在实验教学中对实验内容不断进行优化,提升实验内容的科学性。萃取分离、蒸馏、重结晶都是有机化学实验中最为基本的操作,教师应该多增加这方面的实验内容。在基本操作训练过程中,应该从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实验原理以及基本操作技能方面加以训练。实验教学内容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教师应该根据药学专业特点,设置有效的实验内容,增强实验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探究欲望。

2.2创新教学方法

针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一味的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学生被动的进行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不足,导致学生对药学相关知识理解不够深入,运用不够灵活。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入讨论式、示范式、启发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堂前进行有效的预习,了解实验的目的、步骤、原理等,掌握注意事项,在实验操作中应该思考更多的问题。在课堂中,教师需要通过提问等方式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选择性的进行讲授,提升教学的整体效率。在实施实验操作过程中,还可以随机抽取几个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演示,其他学生进行观察,找出操作中正确的点以及错误的操作,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并进行正规的示范。例如,在乙酰苯胺合成实验教学过程中,在实验前可以让学生通过查资料、预习课本等方式,分析冰醋酸法、醋酸酐法两种实验方式的优点与缺点,可以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包括为什么冰醋酸法分馏过程中,要将温度控制在100~110℃之间,如果过高或过低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实验过程。

2.3借助计算机网络进行实验模拟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过程中,其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也不断增多。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授课方式,有时候受到课堂时间、实验器材等限制,无法做到让学生掌握全部实验过程,或者在课堂演示环节中,有些学生不能观察仔细,导致实验知识内容不能被接受。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演示实验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有效的观看到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现象等。通过网络虚拟实验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充分的学习理论知识后,及时的通过上机模拟实验,消化相关的知识内容。另外,计算机具有自动检验步骤是否正确的功能,通过网络实验模拟,可以及时修正实验过程,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3强化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传统

以学生实验报告评价学生成绩的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在实验操作技能、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的评价。因此,加强实验教学评价模式改革,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实验考核体系,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价。可以将学生实验成绩分为四个部分,即预习、实际操作认知、考勤、操作。预习占总成绩的10%,主要是考察学生预习情况;实际操作能力占总成绩的30%,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装置安装、操作规范等的掌握情况;考勤主要是包括学生课堂纪律以及出勤率,占10%;操作指的是采用抽题考核的模式,考察学生基本操作,占40%。

4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应用型本科药学专业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都无法适应实验教学发展,与新课程标准不符,不利于药学专业学生发展。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充实实验教学内容,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构建健全的评价体系,促进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石开云,周晓川.应用型本科院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化学教育.2015,17(8):122-123.

[2]万茂盛,华力,谢登宇.地方高校转型中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实践[J].广东化工.2015,24(6):85-86.

篇10

1.有机化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规定了该课程的地位和性质,同时也明确了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规律、立体化学特征和主要的化学性质;熟悉典型的有机反应和反应历程;了解各类代表性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实验课要求掌握有机化学基本操作技能,官能团的性质和典型的有机反应,熟悉常规仪器的使用。在实际教学中,不管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教师的教学都紧扣大纲,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目前我校药剂专业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是文科生,底子薄,基础知识缺乏,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弱,这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教学中既要保证多数人听得懂,听得轻松有趣,又得兼顾不同学习基础、学习兴趣的同学,所以,必须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各方面狠下工夫,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存在部分学生对本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教师在强调本学科的重要性之外,还需开发本学科的趣味性、专业相关性以及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内容

2.1 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在教学内容确定的前提下,如何把知识高效的传授给学生,除了需要教师的激情、热情,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内容的熟练把握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将知识分成记忆、理解记忆、理解、探索性等几个不同层次,对于不同层次的知识,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当然,同一个知识到底属于哪个层次,可能会应人而异,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有机化学而言,其知识多数属于理解记忆,还有一些内容是偏探索性的,需要一些练习来加强理解、提高能力、检验自己的。对于纯记忆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编段子、打比喻、类比等方法来帮助记忆;对于抽象的、需理解记忆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模型、图表、动画、比喻等直观的东西帮助学生理解,如在讲立体异构,分子结构时,学生往往感觉很抽象难以理解,这时,实物模型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而如果是因为学生缺乏某些知识而造成的理解困难,教师还应帮助他们复习,包括复习内容、复习方法等。

篇11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基础差,汉语课堂学习很困难。《有机化学》,是我校药剂专业开设的必修课。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汉语班药剂专业学生学习尚有一定困难,更何况是对于汉语基础差的民语学生。这门课怎样能上好?我在教学中认真摸索,边教边探讨,小结如下:

一、教学中针对学生汉语能力训练的一些经验方法

1.统一语言习惯,形成正确的汉语表达。

民考民学生在以前的维语教学中,很多语言的读法、语法和汉语不一样。这无疑增加了教学的量和难度,教师首先应该了解汉语和维语的不同之处,学语言。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求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而且要有激励能力、沟通能力、人格魅力等,因此一堂好的课不仅要讲清知识,而且要营造氛围,让学生自主参与。民族同学较大程度上喜欢老师点拨、提问、缺少反思能力,实际应用能力较差,因此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关键。一些练习题,教师引导,让学生去讲解,既锻炼了学生的汉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运用“三多”教学法。

对于汉语较弱的民族学生,需要:

①多听:学生要认真听老师用汉语讲课,多学老师的发音和普通话,提高学生听汉语的能力。

②多说:对于汉语较弱的民语学生,读概念、定义等是学习记忆汉语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学生领读、集体朗读书上的重要概念定义,强化记忆。并且在课堂上老师尽量多的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让他们重复老师说过的话,提高学生听、说汉语的能力。

③多写:将一些重要的概念定义抄下来,进行听、默写。既积累汉语言的表达能力,又加强记忆、熟悉了汉字和有机化学专用名词的书写。

4.老师及时的、适时的对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增强学生敢用汉语的自信心。

二、运用多种教辅手段,精讲教学内容,提高汉语教学的效率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适当利用多媒体,结合民语学生特点,教材要点,自制PPT课件,变化学抽象理论为直观、形象地动画,使民族生容易接受,学习兴趣化、轻松化;因为节省了板书时间,可适当地增加启迪学生探索性思维的例题,增加课堂知识的信息量,让学生分析与讨论,创造积极的学习气氛。这样一来,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直观,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

(二)组织学生合作式的学习。

因为有机化学这们学科知识点较多且琐碎,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民语班课堂教学效果,组织学生合作式的学习。比如会找民考汉的学生帮我现场翻译,会让课代表翻译每课的重点内容。通过让学生把汉语与维语对比着学习,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一些较难的化学概念等等。通过同学之间的经验交流,使之达到在探索中思考,在互助中提高,在学习中反思的认知方式,以期达到互助式地学习氛围。

(三)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在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的过程中,主要运用语言方式,以讲授法为主,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作业练习的环节,则主要采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相关知识从了解、掌握到能够灵活地运用。鼓励学生自由探索,个性发展,按照个人的智力强项自由发展,也能发现学生对新知识的困惑。通过启发的方式,能激发学生认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求知欲望。

同时要求学生一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对不认识的字词多查字典,培养学生查文献资料和主动学习的自学能力。

(四)合理的考核方式。

有机化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运用课堂测验、月考核、口答等多种考核方式客观而公正地考核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学习的内容,是否能用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理解化学与社会和生活有关的问题。

在教学中也注意了多媒体与板书的恰当结合,简明精练地整理课堂教学的内容,起到既总结归纳、画龙点睛,又学习了汉语的双重作用。

三、注重教师的自身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