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8 09:36:0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美术优秀案例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其二,重“美术”而轻“师范”,导致“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专任教师的缺位。由于存在某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教师队伍中存在一些错误的看法,认为只有承担美术专业理论与技能课程教学任务才算正道,而对师范生技能训练课程不屑一顾,认为上这类课程不能体现出美术家的价值,或许低人一等。因此,许多老师不愿意承担“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的教学任务。有的院校甚至采取轮流执教制,每位教师执教一个年级。这种看似公平的做法,其实有悖于教育规律。无固定的专任教师,每位任教者都是浅尝辄止,无意广泛获取当今中小学新课改的相关信息及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无心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及学生的具体情况,也不会去努力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制约到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某些高专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存在种种不利因素,要想在短时间内解决所有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任教者宜采用各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切实抓好课堂教学环节,努力实现理论与技能双重维度的教学目标。笔者自接手该课程的教学任务以来,经过学习、思考、探究,作出了一些教学改革尝试,在此不揣浅陋,愿作引玉之砖,以求正于诸位方家学者。
(一)理解相关理论,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相较于其他理论与技能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是块难啃的骨头,因为它既要在理论层面衔接“教育学”、“艺术教育学”等课程的本源知识,又要在技能层面衔接中小学一线的美术课堂教学实践。因此,对任课教师而言,树立科学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教学观是必要的。任课者不能囿于课程教学时数的限制,按部就班地讲授教材内容,点到即止,而要在深谙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花一定的功夫去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特征、规律,掌握当今中小学新课改情况,熟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此外,一名合格的教学法任课教师,“授人以渔”不能仅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必要时还得把自己的指导理论、教学观念付诸实践,即给师范生上“试水课”。根据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一些抽象的理论、间接的知识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尤其是师专层次的学生),而在直观的“教学试水”活动中,师范生通过耳闻目睹,能更好地获知中小学课堂教学环节隐性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师范生而言,“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既是传授如何当美术教师的理论课程,又是提高美术教学技能的专项训练,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因此,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任课教师要科学取舍教材内容,并注意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及时更新、调整、丰富课程的知识构架,“要围绕师范特点,以基础教育美术教学为核心”[1]262,科学设计教学环节,精讲理论知识,给师范生以必须的知识储备。在此应当指出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途径并非单一的,在教学过程中,任教者还可利用一些直观、感性的教学案例,或在观摩与见习活动中,适时阐释相关的理论知识,传递出一定的文化信息,犹如水到渠成,实现课程的理论教学维度。
(二)观摩教学实录,感知教师角色
根据心理学知识,处于不同的视角观看事物会有不同的结果。“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有着双重身份的师范生———学生和(准)教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师范生同时树立了“我是(准)老师”的角色意识,无疑将自己放置于一个有利的学习视角,学习效果会比较显着。而师范生“教师”角色意识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要经过多时日多渠道多方法的培养与强化。与“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教学紧密相关的方法是,在开课伊始,不急于传授理论知识,而是先让师范生观摩一定数量的美术课堂教学实录,整体感知中小学一线课堂教学活动,着重体会美术教师角色。观摩的教学视频既可以是获奖的优秀课例,也可以是平日的常态课例,还可以是前一届实习生不成功的课例(视频资料)。在观看过四五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实录后,师范生能从中获得丰富的“默会知识”,既初步了解了中小学美术课堂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初步形成自己对美术课堂的分析、评判,更重要的是,师范生从中能加深对美术教师角色的感知与体认,并能激励自己趋同于优秀的美术教师。这一良好的心理反应有助于师范生树立明确而强烈的学习动机,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研读优秀教案,体验备课环节
教授师范生学会备课撰写教案是“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最核心也是最艰难的一项技能任务。前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获知的基本技能,将运用到备课过程中,并体现在详实而具有可操作性的教案里。不少师范生可能记牢了相关的理论知识,知晓了必备的基本技能,但到这一环节时还是一筹莫展。诚然,备好课需要各方面都有较丰富的积淀,对于师专层次的师范生,这确是个瓶颈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一种“先读后效”的方法。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把平时收集的各种优秀教案———有实习基地学校优秀美术教师的教案、县市级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比赛获奖者教案、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优胜者教案、因特网共享的优秀教案等等———提供给学生研读。任课教师先利用课内时间引导师范生分析与讲评三到五篇范例,其余的布置学生课后认真研读,着重理解、领悟优秀教案中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思路与设计意图等内容,从中体会美术课的备课思路。最后,任课教师再利用授课时间引导师范生进行归纳、总结,厘清了备课的基本环节、流程步骤与书写格式。讲析与研读这些具体可感可资效仿的范例,不仅促进了师范生获得感性知识,也能让他们由外而内地生成理性认识,“默会”为自己的知识素养,从而更快更好地预演美术教师角色,初步获得备课和撰写教案的技能。
(四)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习效能
其二,重“美术”而轻“师范”,导致“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专任教师的缺位。由于存在某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教师队伍中存在一些错误的看法,认为只有承担美术专业理论与技能课程教学任务才算正道,而对师范生技能训练课程不屑一顾,认为上这类课程不能体现出美术家的价值,或许低人一等。因此,许多老师不愿意承担“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的教学任务。有的院校甚至采取轮流执教制,每位教师执教一个年级。这种看似公平的做法,其实有悖于教育规律。无固定的专任教师,每位任教者都是浅尝辄止,无意广泛获取当今中小学新课改的相关信息及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无心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及学生的具体情况,也不会去努力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制约到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某些高专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存在种种不利因素,要想在短时间内解决所有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任教者宜采用各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切实抓好课堂教学环节,努力实现理论与技能双重维度的教学目标。笔者自接手该课程的教学任务以来,经过学习、思考、探究,作出了一些教学改革尝试,在此不揣浅陋,愿作引玉之砖,以求正于诸位方家学者。
(一)理解相关理论,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相较于其他理论与技能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是块难啃的骨头,因为它既要在理论层面衔接“教育学”、“艺术教育学”等课程的本源知识,又要在技能层面衔接中小学一线的美术课堂教学实践。因此,对任课教师而言,树立科学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教学观是必要的。任课者不能囿于课程教学时数的限制,按部就班地讲授教材内容,点到即止,而要在深谙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花一定的功夫去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特征、规律,掌握当今中小学新课改情况,熟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此外,一名合格的教学法任课教师,“授人以渔”不能仅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必要时还得把自己的指导理论、教学观念付诸实践,即给师范生上“试水课”。根据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一些抽象的理论、间接的知识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尤其是师专层次的学生),而在直观的“教学试水”活动中,师范生通过耳闻目睹,能更好地获知中小学课堂教学环节隐性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师范生而言,“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既是传授如何当美术教师的理论课程,又是提高美术教学技能的专项训练,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因此,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任课教师要科学取舍教材内容,并注意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及时更新、调整、丰富课程的知识构架,“要围绕师范特点,以基础教育美术教学为核心”[1]262,科学设计教学环节,精讲理论知识,给师范生以必须的知识储备。在此应当指出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途径并非单一的,在教学过程中,任教者还可利用一些直观、感性的教学案例,或在观摩与见习活动中,适时阐释相关的理论知识,传递出一定的文化信息,犹如水到渠成,实现课程的理论教学维度。
(二)观摩教学实录,感知教师角色
根据心理学知识,处于不同的视角观看事物会有不同的结果。“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有着双重身份的师范生———学生和(准)教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师范生同时树立了“我是(准)老师”的角色意识,无疑将自己放置于一个有利的学习视角,学习效果会比较显着。而师范生“教师”角色意识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要经过多时日多渠道多方法的培养与强化。与“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教学紧密相关的方法是,在开课伊始, 不急于传授理论知识,而是先让师范生观摩一定数量的美术课堂教学实录,整体感知中小学一线课堂教学活动,着重体会美术教师角色。观摩的教学视频既可以是获奖的优秀课例,也可以是平日的常态课例,还可以是前一届实习生不成功的课例(视频资料)。在观看过四五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实录后,师范生能从中获得丰富的“默会知识”,既初步了解了中小学美术课堂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初步形成自己对美术课堂的分析、评判,更重要的是,师范生从中能加深对美术教师角色的感知与体认,并能激励自己趋同于优秀的美术教师。这一良好的心理反应有助于师范生树立明确而强烈的学习动机,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研读优秀教案,体验备课环节
教授师范生学会备课撰写教案是“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最核心也是最艰难的一项技能任务。前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获知的基本技能,将运用到备课过程中,并体现在详实而具有可操作性的教案里。不少师范生可能记牢了相关的理论知识,知晓了必备的基本技能,但到这一环节时还是一筹莫展。诚然,备好课需要各方面都有较丰富的积淀,对于师专层次的师范生,这确是个瓶颈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一种“先读后效”的方法。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把平时收集的各种优秀教案———有实习基地学校优秀美术教师的教案、县市级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比赛获奖者教案、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优胜者教案、因特网共享的优秀教案等等———提供给学生研读。任课教师先利用课内时间引导师范生分析与讲评三到五篇范例,其余的布置学生课后认真研读,着重理解、领悟优秀教案中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思路与设计意图等内容,从中体会美术课的备课思路。最后,任课教师再利用授课时间引导师范生进行归纳、总结,厘清了备课的基本环节、流程步骤与书写格式。讲析与研读这些具体可感可资效仿的范例,不仅促进了师范生获得感性知识,也能让他们由外而内地生成理性认识,“默会”为自己的知识素养,从而更快更好地预演美术教师角色,初步获得备课和撰写教案的技能。
(四)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习效能
新课改要求任教者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十分适用“参与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广泛采用讨论交流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情境法等,这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又可综合体现在小组合作学习法中。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以灵活的方式成立学习小组(如以一个宿舍为一个单位小组),成员6-8名不等,采取组长负责制。任课教师在观摩与评判教学实录、分析与评定优秀教案、备课与试教等教学环节,都把具体的教学事项分成若干个学习任务,让各学习小组灵活利用课外时间,广泛交流,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选派代表回到课堂上汇报。诚然,一开始,并不是每个小组都能完成得很好,但任课教师及时肯定与表扬表现较突出的组别,号召其他小组向优秀小组学习,很快全班各小组就形成一种不甘落后的局面,学习效果明显,相关技能得到较大地提升。
(五)搭建交流平台,延伸第二课堂
课内的教学活动是十分有限的,而教学技能的提高过程又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教学内容、教学问题在课堂内无法得到顺利完成或圆满解决,因此,开辟第二课堂,延伸教学空间,是巩固学习效果与提高教学技能的又一有力举措。利用便捷的现代通讯传媒手段,组建班级、年级Q群,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师生可以即时交流。笔者自执教“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以来,从讨论问题到答疑解惑到讲评作业,大多是在课外时间利用网络平台予以解决或完成的,学生受益匪浅。此外,利用教育见习的时机,一方面让师范生走进中小学校,亲临一线的美术课堂现场进行观摩学习;另一方面,邀请中小学优秀的美术教师给师范生作报告,传授上课经验,畅谈教学体会。这些交流平台补足了在大学课堂里“模拟情境”的缺憾,让师范生身临其境,全方位地感知与体认中小学美术教育。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当立足于时展变化的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美术课程作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应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不断创新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一、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当前,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小学美术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美术课程改革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美术课程不被重视
一直以来,在小学阶段,语文和数学是主要的两门学科,而其他学科,诸如美术则被列为副科。美术课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辅科目。其实,这样的科目分配并没有什么不对,因为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所学习的科目有主次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会基于这个“副科”的名分,不重视课堂教学,学校在考核评价机制上,对这些所谓的副科也不够重视,从而使得美术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徒有虚名,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地位更是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2.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创新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尤其是对于美术这种学科而言,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促进教师将很多具有美感的艺术作品给学生展示,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美术教学的内容和模式都缺乏创新,基本不使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从而使得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3.审美教育缺失
当前,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重视一些美术理论知识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好处,即学生可以了解很多美术的理论知识。但是,笔者认为,对于美术教学而言,学生的审美教育至关重要。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教师应当结合一定的实践,以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作为案例给学生讲解,给学生传播一些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这种重点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的美术课堂,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笔者认为,应当强化信息技术的使用,创新课堂教学的模式和内容,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又好又快发展。那么,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具有哪些积极的意义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音、形、色于一体的特点,给学生播放一些视频,一些艺术作品,让学生在色彩斑斓的世界中,感受到学习美术的趣味,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2.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么是给学生讲解美术理论知识,要么就是交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美术技巧。这些单调的教学模式,难免会使得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很多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策略
在信息化的背景之下,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具有很多天然的优势。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怎样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效率呢?
1.利用多媒体课件渗透审美教育
对于小学美术的教学而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融入一些美术作品和艺术视频,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的内容和范围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往往是局限于课本知识,很难对教学内容拓展和突破。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局限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独有的优势,搜集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素材,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不断丰富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逐渐深入人心。美术课程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教师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应当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标准,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不断创新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促进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全面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又好又快发展。本文中,笔者立足于自己多年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经验,阐述了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参考文献】
一、 院校模式
院校模式是利用高等院校教育优势资源,提高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理论及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的培训。一般以专题讲座、专业技能拓展、观摩交流等多种教学形式进行,由培训院校制定和规范论文、作业等培训课程的考核标准。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队伍,突出表现为缺乏专业领域的新认识,他们渴望教育观念的引导和专业能力的发展。因此,在院校培训的过程中,应首先拓展学员的视野,形成新的教育理念。针对特定的专业技能和教学实践,培训可分为美术技能拓展、美术理论、美术教育研究、美术教科研培训、学生作品研究等多个模块进行,从而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院校培训要适当增加可供学员选修的实训课程。除传统技法类的素描、色彩、国画等以外,还应开设陶艺、手工编织、漫画等课程。其次,在教育理论课程中,注意和实践相结合,帮助学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增加理论研究的素养,引导他们逐步向研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另外,培训院校应发挥科研优势,加强基础美术教育研究,关注中小学美术教学一线出现的热点问题,力求与学员建立职后培训的有效联系,做到科研合作互补,实现和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发展上的双赢。
二、 校本模式
校本培训的目标是提高教师自我学习能力和个体发展的能力, “借此驱动教师群体的发展,从而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打造特色学校文化”。校本培训针对全体教师,以“问题”为中心,如教学管理、课程实施、师德师风、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等进行培训,多采用专题讲座、研讨、教学观摩示范、教学成果展示等较为灵活的方式进行。在培训管理上由校长负责,通过教师与校领导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共同合作研究来完成培训目标。校本培训实践性强,对中小学美术教师具有现实的意义。结合本校专业实际和现行问题展开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院校培训偏重美术专业课程所带来的缺憾。但有一点,在全员参与下的校本培训中,不应忽略以美术学科为特定单位的学习提高,针对专业常规教学问题展开的活动,能更好地发挥美术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作用。
农村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师人数相对偏少,所以校本培训可以采用多校联合的方式进行,在相同区域内展开以集中学习、教研和个人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校本培训,从而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另外,青年教师和资深教师互相合作,骨干教师负责设计专业层面的校本命题,从而进行系统的培训,提升教育教学技能。
三、 教研模式
教研活动是教师所在区域的教育行政部门组织领导下的定期培训。由部分专职教研员做辅导,带领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教研活动培训模式具有较普遍的职业实用性,它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教龄段的中小学美术教师。
教研活动以提高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主,同时促进教师合作交流,增强团队整体素质。这一活动模式与院校培训模式、校本培训模式相比,侧重点更加偏向学科教学方法和能力培训,具有相对的优势。一是同处一个区域的教师本身有较大的共性,便于针对性开展活动和培训。二是本地区就近培训,方便了教师参与,解决了工学矛盾。三是集体教研培训能较好地体现资源优势,教育资源共享,可以扩大教学成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研培训要立足于国家教材,紧密围绕美术教育的常规教学工作设置培训内容和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例如:针对教材的教学理解、学生创作辅导及艺术评介、课堂组织、教学设计等内容,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和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做专题讲座和演示。
四、 互助模式
教师互动模式培训,旨在发展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门类的多样性和提高动手能力,在教育部门的组织下实现美术专业技能的互助。随着我国基础美术教育课程的变革,教材内容逐步广泛,涉猎到较多类别的美术知识与技能,这就要求教师适应教学需要,改变以往单一的知识结构,掌握多种技法技能。教师互助模式的培训主体由上级教研部门和部分专业课教师共同担任。教研部门作为组织培训的机构,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环境,进行必要的培训管理,某一专业技能较为突出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则担任指导教师。在此期间,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都可以选修自己需求的技能课程,成为互助模式的合作者。运用教师互助模式对中小学美术教师进行培训,应注意结合培训学员的专业特长,列选技能课程,由教研部门和任课教师确定上课形式、集中辅导讲评的时间等。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和技法工作室制度,也有利于学员调节业余时间,安排训练和创作,保证美术专业技能训练的效益。
五、 其他模式
不同模式运作下的教育培训没有截然的好坏之分,在一定意义上,不同培训模式的并存和相互渗透,可以在不断融合中取长补短,使教师培训持续发展。
(1)现代网络培训“着眼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教师自主定向学习的能力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激发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通过网络技术学习和网络平台交流,把教师工作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和拥有的美术资源加以利用,既丰富了网络课堂,又提高了培训实效。但网络模式也会受到网络交流的局限,如与教研模式、教师互动等形式相结合,会得到更好的效果。(2)微格模式的训练以教学技能为主,如教学演示、板书设计、讲解语言等,所以微格模式与校本模式有一定的合作共同点,可以吸纳校本模式的元素。如采用校本模式下的“微格小组”形式,学员在交流合作中进行评价和思考,提高培训质量。(3)菜单模式作为美术课程的设置模式,常运用于教师的职后教育中。院校培训模式下的教师教育可以接入菜单模式进行课程的有效设置,开设多项课程备学员选择。菜单模式还可以在教师互助模式中加以运用,如教研部门结合培训安排和专业指导教师情况,列出培训技能的课程清单,由学员选择,提高兴趣。(4)导师模式是由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指导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师徒关系,发挥传、帮、带作用。它与校本模式下“多校联合”的方式同出一辙,与教研活动培训、教师互动模式等也有相似和共同点,有利于青年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美术专业技能,加强教师职业认识。(5)案例模式。案例教学适用于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的各个模式中,如院校模式中的技能作业评讲、校本培训中的以“问题”为中心、教研活动中的专家讲座和优质课观摩评选、教师互动模式下的集中辅导讲评、微格模式下的“微格小组”学习的形式等。案例式教学符合特定的基础美术教育的理念和培训目标,在各种培训模式下灵活运用案例教学,都会得到各自的效益。
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职后培训中,“培训机构的角色定位与教师培训的发展进程息息相关”,需要结合实际,以人为本,尊重差异,树立服务意识。同时,在目标多样化的职后教育中,任何一种培训模式都有它本身的优势与劣势,只有在扬弃中完善,在冲突中融合,让多种模式相互补充,才能共同发挥应有的作用。
小学美术是小学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课程的设置目标是培养孩子对美的认知,是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设置的艺术课程之一。通过学生的美术作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可以观察学生是否有绘画方面的天赋。美术作业并不像其他学科的作业,有着自己的一套标准答案。美术作业是学生对事物的一个直观感受,带有很明显的个人特征。新课改的精神要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作为美术教师需要尊重孩子的创造天赋,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而现实的教学情况反馈中,仍然有些教师简单、马虎地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进行评价。
一、小学美术作业评价教学乱象
现象一:将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学生
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进行反馈时,会从自己的角度去评价,用自己的评价标准去约束孩子。小学生的思想和成年人的思想是有区别的,孩子的思想天真烂漫,天马行空的想法不意味着就是不对的,过于成人化的教育会扼杀孩子的创新精神,抹杀他们的美术天赋。
现象二:用陈旧的评价标准禁锢学生
一些低年级的学生有时会不按照老师的要求画,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的画,有些画的甚至学生自己都看不懂,这时候有些教育工作者就会很恼怒,觉得这个学生画得不成样子,将其作业批回重画。此时的教育工作者还是在用陈旧的评价标准,比如画作是否整洁、图片颜色是否选用正确等来评价学生的作业。这样会禁锢学生的思维,渐渐将他们的创造天赋扼杀,以至于以后再做美术作业都会一成不变,如此的教育怎能创造出下一个梵高?令人担心。
现象三:用单一的评价形式批复作业
传统的美术作业评价方式一直被沿用至今,大大的红色标记被划在学生的美术作业本上,学生翻开作业本,看了看自己得的是优是良还是不及格,之后作业便被扔在一边。这就是我们传统的美术作业的评价方式,学生对自己的作业到底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及格,完全不了解。久而久之,单一的评价形式只会导致学生失去对美术课的兴趣,导致学生失去对美术作业的兴趣,渐渐地敷衍了事地做美术作业,甚至会迎合老师的喜好去做美术作业。
以上现象仅只是小学美术作业评价中的一部分,这类异化现象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新课改精神的要求,教师需要创新美术作业的评价形式,改变旧的观念,尝试用学生的思维来感受他们的美术作业。
二、改进评价方式,尊重孩子创造天赋
改进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中带有作者最独特的感受,是任何人都无法模仿的,因此各人对生活对事物的感知是美术作品的核心所在。小学生的思想简单,他们在做美术作业时,往往不会考虑太多,仅仅是将自己认知中的感受表现在作业中。
案例:在“让学生认识三原色”的教学中,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所学的三原色知识,完成一幅作品。大部分的同学都很中规中矩,有的画的是彩虹,有的画的是花瓣等等,唯独一个学生在作业本上只画了一条黑线,老师很不解学生画的什么,就叫学生到自己的办公室,这位老师并没有批评学生的作业,而是耐心地询问学生为何会画这样一幅画。学生解释到,自己画的是一条彩虹,并解释到:“老师,在现实的生活里我并没有见过七彩的彩虹,我看到的只是灰蒙蒙的天空。”如此的回答老师很是惊讶,学生的解释并没有错,环境的污染导致现在的孩子很难看见美丽的彩虹了。这样的作业,怎么能评为差呢?
案例启发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不可片面地否定学生的作品,学生的作业中是带有他们的情感的,一味的否定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适当的鼓励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
改进二: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1.情感式评价 可以将老师对学生作业的感受反馈给学生,老师在给学生批复作业时可以写一些自己的感受在其中,课程结束后询问下学生对老师评价的反馈,从而形成交互的评价模式。
2.互动式评价 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们先相互的评价作业,改变那种以往作业只能由老师评价的旧模式,让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交流,相互吸取有益的部分。
3.引导式评价 改变以往的美术作业评价的等级评价,注重评语评价,多写一些指导性的评语给学生,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身的知识体系还没有形成,在允许学生展示个性的同时,还需要老师必要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审美体系。
结语:小学时期的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形成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美术作业评价是学生对美术课堂教学的一个反馈,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就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兴趣。也就是说,教师应该运用正确的评价方法,将美术作业艺术化,不能仅仅是简单机械的批评和灌输,而要更多地尊重学生的创造天赋。
【参考文献】
[1]张羽.《小学美术作业的多样性评价》[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06)
G623.75
正文:
一、小学美术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必要性
1.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由此可见,在小学美术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是发展学生的个性的需要,更是当代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
美术和其他的科目不同,它需要有独特的思维,有丰富的想象力,有超强的动手能力,正是由于它具有这些特点,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因此,我们的教师要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创造能力,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2.适应新教育理念的需要
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就曾明确指出: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教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和创造力教育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是符合新的教育理念的需要。
还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想使整个社会都具有创新精神,就要难生抓起,就要从小学阶段抓起,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步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二、小学美术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1.激发兴趣,益智启美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节成功的美术课,首先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这样以来孩子们才能带着学习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在学习美术中他们才会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从而使自己的智力得到开发,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
比如,在讲授《有趣的泥彩》时,笔者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们展示了由泥彩做成的小动物们,像大象、金鱼、兔子、小鸟等,当笔者拿出这些模型为学生们展示时,他们立即来了兴趣,有的学生说:老师,这个东西好漂亮,怎么做的呀?还有的调皮的学生说,老师能不能给我一个啊?见学生们来了兴致,笔者顺势开始了本堂课的教学,既然大家斗殴这么想拥有一个泥彩,那么一会儿老师把材料发到你们手中,咱们一起做好不好?
通过这样一个简单且有趣的导课方式,一下子激发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兴趣,本节课又是一节想象加动手的课,这样不仅开发了学生们的智力,还能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
2.陶冶心灵,辅德启美
韩愈曾经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同样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也承担着这样的任务,但是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心灵的陶冶。只有当学生们的精神是高尚的,他们才能有更强的创造力。
比如,在讲授《茶香四溢》这一内容时,笔者专门学习了茶道,在上课时,笔者为学生们展示了绿茶――龙井茶的泡法。尤其是当学生们看到龙井茶在透明的玻璃杯慢慢飘落时,学生们都很惊叹。有的学生说,她们像仙女,轻盈的起舞。当听到学生们这样说,笔者更坚定了自己的教学是成功的,因为学生们感受到了美的事物。所以,在平时的小学美术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感受美、品味美,从而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陶冶,创造力得到培养。
3.培养想象力,育能启美
小学生们天生就具有很强的想象力,有的时候我们都觉得是异想天开,其实不然。当面对这样的学生时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且加以引导,即使他们缺乏这种想象力,我们也应该想办法激发和培养他们的这种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慢慢培养他们的能力和审美情趣。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个笔者的教学案例,来体会一下。
比如,在讲授《染色图案》这一内容时,笔者并没有按照课本中的教法来进行教学,而是先准备了一些民间的工艺品,像扇子、剪纸等。当这些材料准备齐全了以后哦,笔者让学生们进行细致的观察,因为观察是想象的基础。待学生们发现了各自的特点后,笔者提出相应的问题,问题1:在生活中,你们能经常见到这些图案吗?学生们的回答是肯定的。问题2:既然我们见过形形的图案,那你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来画几张图案呢,当画完这些图案时,最好再涂上颜色,因为这样我们的作品才能形象生动。
当布置完任务后,学生们纷纷动手了。快下课时学生们一般地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有一个学生画的是受伤是小动物。当问到他,为什么小动物身上的伤口是暗红色的时候,他的回答真是精彩极了。他说,这表示小动物受伤很久了,我想让人们都去关注这个事情,都去保护它们。
由此可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只要教给学生们一定的方法就可以了,想象的能力让学生们自我发挥就好了。就像这个学生一样,不仅能发现生活中的美术,还能关注社会问题,这不正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吗。
4.培养创新精神,造新启美
创新精神不仅是美术所需要的,更是学生们成长、成才之路所学要的,为了培养合格的人才,我们的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们在美术中的创新精神,笔者常常为学生们设置一些开放性的思考问题。
比如,在讲授《形体切挖》时,笔者先让学生们思考一会儿,再回答什么是切、什么是挖。当学生们弄清楚这一问题时,笔者展示了一个实物的板凳,然后让提出问题,这个实物的板凳是如何切挖出来的呢?试着描述一下。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们一步步的就打开了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的创新能力就会慢慢的增强,审美的能力也越来越高了。所以,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从而使学生们爱上美术。
参考文献:
美术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不仅是数理化对孩子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美术对孩子的发展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美术可以陶冶情操、开阔思维,为学生开启智慧的大门。因此,作为担负着学生教育的老师们更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让学生们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打破束缚、发散思维、大胆创新,培养超强的创新能力。
一、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让学生产生美术兴趣,在兴趣中培养创新意识
在传统美术教学当中,老师总是带领学生学习,束缚了他们创新意识的发展,使得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感,对创新失去了快乐感。而在这么多学生当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是比较强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保持学生自然淳朴的认知,并给予学生无限个性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学生才能保持对学习、对创新的热情。正如有句话说的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兴趣才能更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以及开发他们的想象力。这时候老师要做的就是采用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创新的热情。
现在多媒体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学生对于多媒体更是喜爱至极,以至于为其放弃学习。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学生的吸引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更加生动展现美术艺术形象,用形象立体的艺术作品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在兴趣中培养创新意识。例如,在学生学习画动物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视频,让学生们更加了解动物的形象和生活,并且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己创作,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大师级的作品,让学生们在优秀的作品中学习,激励自己努力学习勇敢创新。
二、在美术教育课堂中活跃气氛,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学习中过程往往是枯燥乏味、沉闷顽固的,因而在课堂上学生们往往是紧张焦虑的,所以老师要营造一种轻松自在的环境来让学生放松,让他们可以轻松自在的发挥自己想象力来创造艺术。老师不仅是学生的指导者,用命令的语气给学生布置任务更是学生的朋友,要用饱满的热情平和的语气鼓励学生去学习去创新。如果老师温和细腻,学生就会轻松自在、自由发挥;如果老师严厉肃穆,学生就会拘束限制、失去个性;如果老师低沉消极,学生就会无精打采,失去兴趣;如果老师就斗志昂扬,学生就会激情澎湃、大胆创新。在课堂上老师还要因材施教,清楚每个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们的疑惑,让学生在自己的特长之上发光发热,解决学生们在学习中的困难不限制他们思维的跳跃。老师平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美是要靠眼睛去发现的,是要靠想象力、创新力去创造的。
比如,在课堂上画画时,老师出一个宽泛的主题,让学生们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个主题画在纸上,内容不限,在这过程中老师还要观察学生的表现,对有困难的学生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创新发散思维并指导他们与其他同学相互合作共同创作,仍有困难解决不了的老师再稍加指导,但尽量不要限制他们的思维。其次,老师不能轻易否定学生们的作品,此时的学生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都是最关键时刻,老师的一个小小否定就会对学生创新的激情产生大大的阻碍,因此老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创作,委婉的纠正学生的错误,改进学生的不足。老师还可以采用奖励竞争的方法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表现优异的小组或个人颁发一些小奖品,或者在课堂上表扬大胆创新的作品,让学生们怀着更多的热情来创作自己的作品。
三、举办课外活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
我们都知道艺术源于生活,最好的艺术往往产生于最普通的生活中,老师的责任不仅是让学生学习理论,更要让学生懂得创新实践高于理论知识,任何作品任何艺术都离不开生活与实践,艺术是生活的智慧结晶。小学生们的美术大多止步于纸上的学习,课堂的学习。只能听取老师的讲解,太过于片面。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进而对美术失去兴趣或者对创新产生巨大的局限认知,这对创新能力的发展很限制,学生们还是不能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创新能力很难得到提升。
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老师可以开展多项比赛,比如剪纸比赛、工笔画比赛、美术知识比赛等等。鼓励学生们踊跃报名积极参加,然后由学生们共同评价作品相互交流经验并投票选择最佳作品,对优胜者给予奖励并讲解自己作品的创作理念,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也使其他同学向优秀者学习,改善自己的不足。除此之外,还可以安排学生们去课外写生、参观大师作品展览,让学生们在祖国的大好河山里体验世界真正的魅力,在前人们优秀的作品中体会创新的伟大魔力,使学生更加接近美术更加懂得创新。为了更加接近美术为了学生更好地创作,老师还可以组织家长带领学生到闻名的美术的发源地去观光游览,去感受浓厚的艺术气息去展开自己最美的创作,但前提是保证所有人的安全。在这些一次次的实践中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绘画技巧,对美术对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加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增强了自己的创新思维。
四、结语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生活工作处处需要创新。美术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课程,作为美术老师的职责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学生的教育中去,用自己的所学所见带领学生走进艺术的殿堂,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优秀资源,拓宽学生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高超的专业技能以及对美术的喜爱,增加信心,增强表现欲和创造欲,让他们凭自己的努力让想象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陈杰.论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审美情趣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
陶行知曾经说过:“敢探未发现的新理,敢入未开发的边疆。”这句话正强调了每个人都应该有着勇于创新的精神。新课标中,对于小学美术课的教学目标也作出明确强调: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要培养出学生的绘画技能,同时还要更进一步的发掘出学生的聪明才智。一个国家的成长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国家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着良好学习兴趣的学生才能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成为学习的基本动力。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对课本上的一些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同时还需要对某些内容进行知识的扩展,使得所教授的内容能够和同学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更加紧密,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归属感。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发现,提高学生兴趣的一个最好办法就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优点,就是能够把声、图、形生动的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丰富多彩的影像,从而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一起。
案例:小学《美术》课本当中有一节是描绘《未来的汽车》这一内容的。“未来”本来就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词汇,因此,这一课时内容对于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有着很重要的示范作用。孩子们在丰富的想象之下,画出形式各异、有着特殊功能的汽车。在这一教学内容当中,示范几张未来汽车的彩色设计图,同时列举出几幅比较优秀的学生作品。这些图片形状都非常怪异,比如,既能天上飞又能路上走的汽车、水陆两用车、靠太阳能作为动力的汽车等等。但是,这些例子只能是给孩子们一个启迪的作用,要想真正地打开孩子们的想象的天窗,还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做一些探索。因为小学生对于汽车的了解都还非常少,只是从感官上对一些汽车的广告及其汽车的功能有着一个简单的了解,更不用说对于未来汽车的想象了。因此,教师就应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这一工具,给孩子们播放一些未来汽车创造理念的视频,逐步引导孩子们进入思考的状态,接着再播放一些欧美电影当中经典科幻电影的汽车镜头,让孩子们能够切实感受到未来汽车的大致形状,通过这些教学举措能够很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在绘画当中进行创新。教育是来源于生活的,同样要回归生活,即使是为了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创造出一些未来的汽车,也需要以事实为依据。因此,应该让孩子们在生活当中感受到现实中的汽车,再加上一些渲染,才能恰当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适合的教学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时期则特别的强烈。”因此,作为小学的美术教师,应该积极地创建一种适合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情境,让小学生能够充分融入到这种情境之中,并且在这种气氛当中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感受到快乐,同时鼓励学生在学习当中要不断进行思考。
案例:在讲解小学《美术》中《趣味纸笔插》这一内容时,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课时的学习目的就是需要让孩子们在学习当中增强对纸笔插的认识,让学生增强立体空间感的认识,从绘画当中感受平面及立体之间的转变,让小学生在脑海中产生立体构成的思维方式,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良好条件。在对这一节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先把课本上所提供的内容先跟孩子们阐述清楚,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动起手来,仿造出一个和课本上差不多的纸笔插,在制作的过程当中,可以按组来进行,或者先让同学们之间进行充分交流,当完成纸笔插的制作之后,教师还可以讲解一些制作形状各异的纸笔插的不同方法,比如说镶图法、切折法等,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认识到纸笔插的做法的丰富性,而且纸笔插的外形能够如此漂亮、如此丰富多彩,从而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到纸笔插的制作上来,充分调动学生动手能力及其积极思考的习惯。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同学们想出自己的方式制造出一个别具一格的纸笔插,并且把制作好的纸笔插参加班级的评比活动,做得好的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从实践的教学效果来看,小学生们制作出来的纸笔插都形式各异,丰富多彩,几乎找不到一样的,这就充分体现出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积极评价与鼓励
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对于一个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还不成熟,比较容易相信别人,在学校当中更是把老师说过的话当成是一种权威,认为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很多学生就是因为教师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导致了对美术课失去了兴趣,甚至可以说是对于艺术的创造力显示出了冷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非常的不利的。
因为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影响,每一个孩子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艺术天分及其理解能力会参差不齐。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能够过分的统一。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到一样,在新的教育形式下这种评价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合了,在评判当中更应该做到评判的多元化。在美术教学当中没有绝对错误,不能单纯地利用某一个标准。比如从绘画的饱满度及其感染力来评价一个学生绘画作品的好坏,这是绝对有失公允的。画面虽然是一个很好的评价指标,但是不是唯一的,在现今充满着个性的社会,每个学生对于图画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要更加地趋于多元化,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53-01
美学观念的建立,和家庭教育有着莫大的关系,但孩子进入学校后,主要的责任就转移到了学校和老师身上,当然社会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1 缺乏教师引导,兴趣无法被激发
虽然美术课程几乎贯穿一个人学生生活的始终,但体验过美术课的人都知道,美术课更多的是以一种放松课的形式存在,即使老师上课,也不过是拿着课本上的几幅画给学生讲讲,然后学生各做各的事情。
相比较初高中的美术课程,小学美术的一个优点是老师会让孩子们准备各种各样的工具,比如橡皮泥、黄泥、国画颜料等等,带到学校一通画、一通揉捏,过后就没人再去探究自己究竟从这堂课里获得了什么。如果这样来看,现在的小学美术教育是存在很大纰漏的。老师的引导无比重要,一个孩子,在学校里,受到的教育是别的地方得不到的,老师的耐心引导,细心发现,能够使有天赋的孩子尽早尽快地接受相关培养,从而成长地更快。[1]印度的一部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中,有语言障碍的小主人公,正是被他的美术老师发现了异于常人的绘画天赋,才走出了被排挤被轻视的阴影,创作出美丽的图画。
每一个孩子都是有潜能的,但都缺少一个能够正确引导他们的人,现在的小学美术老师,有很多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哄孩子玩的”,如果老师们能够放弃那种“美术课就是带着孩子玩玩儿”的心态,用心去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孩子们的美学素质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也会发现很多有艺术天分的孩子。
2 源于家庭的阻碍,美学思维无法建立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美学观念的培养的影响也很重要。曾经经历过一件事情,一个五年级的女孩子,画画很棒,第一眼看她的画甚至不相信作者会是她,但是家长的认知偏差让她无法继续画画,家长认为她应该好好学习,画画是一件不能带来稳定生活的事情,也就是传统所说的无所事事。
其实这样的案例并不在少数,有很多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选择艺术这条道路都是反对的,特别是画画,因为美术学习并不是一个短期见效的项目,而且投资也不会少,再加上大多数家长都认为美术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课程,导致他们并不会在这方面对孩子进行特别的培养,因此,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就没有能够受到足够的美学教育,也就造成了这方面素养的缺失。[2]
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呈现。所以说,如果没有一个积累,没有人对你有理念上的引导和支持,很难自己形成这种观念,所以,氛围的营造非常重要,小学时代的孩子,各种行为和各方面素质的培养,都像是一张白纸,需要有人在上面去勾画,所以,如果能够给予得当的引导,必定能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对美术,对美学,有更深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美学素养。
3 忽视学生兴趣,美术需求无法满足
孩子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是天生就有的,如果他对绘画、对美术感兴趣,就会在方方面面都有所表现。而之所以很多孩子都成为没有美术基础知识的大人,也和他么自己对自己的诉求无法清晰表达有关系。小学生看起来是比幼儿园的孩子更懂事一些,但对于人生理想或者人生素养的培育,还是理解得不那么透彻,再加上没有正确的引导,他们的需求可能仅仅表现为“喜欢拿着画笔到处画几笔”,也就错失了被好好培养的最佳时期。
一直说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其实当我们的很多孩子就是输在了艺术教育的起跑线上,美术教育只是其中比较明显的一个方面,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孩子的美学素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纵观许多知名画家的生平,都离不开“勤”之一字,但没有兴趣,没有机会,是没办法做到时时刻刻创作的,现在的社会,什么都不缺,绘画工具,绘画书籍,各种各样的教学视频和兴趣班也比比皆是,那么这样优越的条件又为什么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素质的孩子呢?我们又能做什么改变呢?[3]
之前新闻报道,各地区的艺术馆及画廊开放时,迎接的参观者越来越小龄化,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进步。说明越来越多的孩子对美术及其他艺术感兴趣了,这样对于他们这类素养的教育也就更容易。
4 结语
小学的美术教育,可以说只是带孩子入门美学的一个低阶工具,如果能利用好这个工具,将会在日后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具有高美学素质的人才,即使他们不从事美术工作,也能够提升日常的生活品味,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改变现有的状况,将小学美术教育落到实处,让孩子们从小就培养良好的素质,积累起来,让他们在以后的人生中受益,也提高整个国民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以新课程为导向,围绕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把握重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要注意发现问题、研究对策,总结推广经验。本学期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于3、4、5月期间开展1次集中调研活动,要特别关注农村地区、基础薄弱学校、薄弱学科以及高中课改样本校。适时开展对课改教研工作的调研。本学期继续选择部分区县与市教研室联合进行教学、教研指导活动。使美术学科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小学将于3月、4月进行两次调研活动,初中3月将进行一次课改调研活动,高中将于4月下旬进行一次课改调研活动。 调研紧紧围绕美术学科课堂教学和美术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内容,全力推动高中课程改革,继续深化初中教学评价研究,继续小学课程改革专题研究、总结、推广工作。协助本室与北辰区教研室共同指导普育小学的美术教学指导工作。
2、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做好本市小学、初中、高中的暑假课程改革的培训工作。本着把培训工作融入教研工作中的思路将举办一些培训研讨会,以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大力优化教学过程,深化教学改革。
3、总结小学、初中课改经验推动高中模块开设工作
认真总结小学、初中课改的经验,结合本市高中学段进入课程标准实验的情况,重点解决教学评价和实际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将举办一次小学“一节好课的标准”研究的讨论活动;举办一次初中课改课堂评价的研究活动;将于2012年5月下旬在区县举办一次高中课改模块教学研讨活动。协助大港区搞好本学期4月份举办的“大港区小学六年课改总结活动”。本学期计划举办两场市级小学美术学科高效教学系列研讨活动,并做好总结工作。本学期计划举办一次市级小学美术学科优秀课例展示活动,并做好推广工作。
4、加强学科德育的研究与指导
学习研制美术学科德育指导意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推进学科德育。
5、研制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积极进行小学、初中学段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研制工作。修订高中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适时下发。
二、课改专题的研究工作
6、作好美术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专题研究工作,本学期组织两次全市课程资源开发专题研讨交流活动。
7、做好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天津子课题的总结推广工作。
8、作好区县小学、初中学科专题及综合课题的管理、指导工作。
9、作好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地方文化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与阶段性总结工作和结题准备活动。
三、做好美术学科教研、服务、指导工作
11、继续学习贯彻《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法规》,推进各区县的学习和贯彻。全面落实我市《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艺术学科(音乐、美术)教学改革的意见》中的各项具体目标和要求,并将其列入学科日常教研工作。
13、认真研究具有美术学科特点的校本教研形式,带动美术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形成在一定文化基础上的校本教研模式。
四、做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与指导工作
结合美术学科特点坚持作好美术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工作。结合小学、初中、高中课程改革的机遇,进一步开展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科创新研究活动。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示范性的教学案例,以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努力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落到实处。2012年4月编写完成高中美术教学案例集。
五、中小学双优课评比工作
认真作好中小学双优课的评比准备工作,作好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的内容。
六、研信息化建设
一、 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更新教师的教育理论。积极探索研究新的美术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水平。理顺美术教学和对优秀生的培养,真正发挥学校美术的作用。
二、 工作措施:
1、认真制定学校美术工作、教学计划、美术活动等计划
2、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设计教案
3、认真组织、辅导美术兴趣浓厚的学生
4、加强对美术优秀生的辅导
三、 分月工作:
一月份
1、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
2、准备、积累资料编写美术案例
3、制定美术工作、教学工作、周六活动计划
二月份
1、辅导、组织美术兴趣小组同学进行积极投稿
三月份
1、宣传窗布置,刊出美术作品
四月份
1、撰写美术论文
2、参加市组织部分美术教师周边考察
五月份
1、手工制作、优秀作品展览
六月份
1、全校学生美术作业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