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8 09:36:0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资金可视化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第二条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管理遵循“诚实申请、公开受理、公正立项、择优支持、科学管理、讲求实效”的原则。
第三条依据《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确定的支持范围与对象,省科技厅会同财政厅编制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年度项目指南,并提出项目申报要求。
第二章项目申报
第四条申报单位按成果转化资金的项目指南及申报要求,编制项目建议书,提供相应的申报材料,逐级报省辖市科技局;经省辖市科技局、财政局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签署推荐意见后,由省辖市科技局统一报省科技厅。在宁的省直和中央部属单位也可直接向省科技厅申报。
第五条一个申报单位在同一年度内只能申请一项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并根据项目的不同情况,申请相应的支持方式。申报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应提供以下有关材料:
(一)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建议书;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企业与技术依托方的合作协议;
(四)企业上两年度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报表附注(复印件)等;
(五)可以说明项目技术状况的证明文件,包括科技成果鉴定证书、查新报告、检测报告、专利证书或其他技术权益证明等。
已进入可行性论证的项目,需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附件材料。
第六条申报单位及推荐部门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确保提供的材料真实可靠。如弄虚作假,一经查明,取消其申报资格。
第七条省科技厅采取公开方式常年受理项目申报,并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第三章立项审批
第八条省科技厅依据申报的条件与要求,对项目申报的主体及申报材料的具体内容进行形式审查。
第九条省科技厅对形式审查合格的项目组织专家进行咨询。
第十条省科技厅根据专家的咨询意见,按照成熟一项论证一项的原则,通知相关单位编制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十一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省辖市科技局、财政局审核并出具地方匹配资金承诺证明后,由省辖市科技局报省科技厅。
第十二条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并逐一进行可行性论证。
第十三条在专家咨询和可行性论证中,严格执行专家回避制度和保密制度,以及《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评估评审行为准则与督查办法》(苏科监[2003]01号文)的有关规定。
第十四条对通过可行性论证的项目,由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提出立项及经费安排建议,报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理协调小组审定。
第十五条经审定的项目,采取适当形式予以公示,无异议的项目,由省科技厅、财政厅下达立项批复,并签订项目合同。项目经费由省财政厅根据项目合同,直接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
第四章实施管理与验收
第十六条省科技厅会财政厅对项目的实施进行跟踪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审核项目年度经费预算,提出核拨项目经费建议,审查项目经费决算;
(二)组织项目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
(三)聘请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作为项目监理,对重大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督;
(四)向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协调小组报告重大项目总体进展情况,提出相关的建议。
第十七条省辖市科技局、财政局受省科技厅、财政厅的委托,承担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责任,其主要职责是:
(一)落实项目合同约定支付的配套经费;
(二)定期报告项目执行情况和年度经费使用情况,监督检查经费使用和财务管理情况,协调项目的实施管理;
(三)及时报告重大项目进展及实施中需协调解决的重大问题;
第十八条项目实施单位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严格执行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合同书,切实完成项目的目标任务;
(二)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合同书的要求,落实自筹资金、设施条件及相关人员,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三)接受对项目的检查和评估,准确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同时每半年报送项目进展及经费使用情况报告;
(四)及时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
第十九条项目实施中如有重大调整,项目实施单位必须及时经省辖市科技局、财政局,向省科技厅、财政厅提出调整的申请。调整批复内容视同对合同内容的调整或补充,作为项目检查验收的依据。
第二十条对检查发现有问题的项目,省科技厅、财政厅将视情况采取缓拨、减拨、停拨后续资金或中止项目合同等措施予以纠正。有严重弄虚作假行为的项目,将追回拨款,并追究有关方面责任。
第二十一条项目实施单位在完成项目合同预定的目标任务后,向省辖市科技局提出验收申请。省辖市科技局依据项目合同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确已完成预定目标任务的,签署同意进行验收的意见后,由省辖市科技局报省科技厅。具体的验收管理参照《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管理办法》(苏科计[2002]431号)执行。
第二十二条省科技厅会财政厅批复项目的验收结果,并报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协调小组。
第五章知识产权管理
第二十三条项目实施单位要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对项目执行过程中产生的研究成果要及时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并给予有效管理和充分使用。项目实施单位必须与有关人员签订技术秘密保护协议,防止项目的主要参与人员在科研任务尚未结束前要求调离、辞职,导致该项目所涉及的技术秘密泄漏。
第二十四条项目实施单位要加强项目研究成果的保密工作,对需要以技术秘密方式保护的研究成果,要按《科学技术保密规定》制定技术秘密的保护方案,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
第二十五条项目实施过程中依法取得的知识产权,参照国家科技部《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规定》等有关规定执行。
一、数字化叙事包含的基本要素与运用意义
1.数字化叙事的基本要素
一般来说,数字化叙事包含的要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核心观点,采用数字化叙事模式要先确定核心观点,之后再进行各个故事的编排,让故事情节围绕着一个核心的观点进行铺展,服务核心观点。第二个方面,铺展的情节曲折,要有戏剧性。如果直接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三个方面,要包含情感方面的内容,这样进行的叙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叙述的形象以及语音语调等方面,能够帮助表露真情实感。
2.数字化叙事进入小学数学课堂的意义
在小学教学中,不管是简单的公式与法则,还是复杂的规律与性质等知识,都不要直接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可以通过数字化叙事模式,引导学生积累数学学习方法与经验,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感悟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数字化叙事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在学习故事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还能让学生明确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也是其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两者之间相互补充,实现同步发展。此外,数字化叙事进入小学数学课堂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素养。其充满活力的科学建构过程帮助学生培养了科学思维,帮助大多数的学生学会最基础的知识,完成了教学的基本目标。
二、小学数学课堂数字化叙事的设计与管理案例
我们以《小数的初步认识》为例,来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数字化叙事的设计与管理。具体如下:
1.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是基本依据,教学目标是指导方向,要提高教学效果认真研究教材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在课程开始之前,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认真备课,找准教学目标,《小?档某醪饺鲜丁返慕萄?目标具体如下:首先,知识与技能。本次课堂设计主要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来对小数有个初步的认识。其次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小数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归纳能力等。再次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探索认识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知识的情感态度。
2.教学过程
首先,通过给学生介绍数学绘本中的人物故事,让学生对图画书的故事内容有个大致的猜测。先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绘本的页面,让学生大声朗读绘本的书名《狐a href="lunwendata.com/thesis/List_53.html" title="档案论文" target="_blank">档案窀裎住罚虏饣姹镜哪谌荨1热纾窀裎椎闹耙档龋笠佳妓鳌Ⅻ/p>
其次是探究新知,通过学生阅读这个绘本故事,为小数知识的学习做出铺垫。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阅读绘本的第8页到第25页,合作完成学习单。分析绘本中的两件事,可以通过格格巫出的“好点子”这个角度来进行:第一次,原来夫妇是一袋一袋的卖,每袋10个蛋糕,但是格格巫让这对夫妇把这10个蛋糕分开卖,第二次,格格巫又告诉夫妇把1个蛋糕切成10个小块,一小块一小块的卖。借此让学生复习十进制的运算知识,为小数的生成做好铺垫。向学生提问:“格格巫给老夫妇出的主意是把蛋糕一个一个的卖,那么夫妇听他的意见一共卖了一袋零2个蛋糕,怎么记账?”学生回答是12个。接着向学生提问:“根据格格巫第二次的意见,把每个蛋糕切10块来卖,夫妇总共卖了8个零7块蛋糕,那么怎么记账?故事中的夫妇的记账方式87正确吗?”接着让学生翻看故事的结局,老奶奶帮助夫妇正确的记账方式8.7。在此基础上引出小数的概念,让学生对小数有个初步的认识。最后老师让学生观看夫妇对每天售卖的蛋糕量进行统计,引出两个小数大小的比较,让学生明确元、角、分的概念。
3.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整理相关知识,让零散的知识点在脑海中有个清晰的脉络,形成知识模块,整体把握数学知识。找出数字化叙事教学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之处,从而为下次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三、数字化叙事进入小学数学课堂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故事化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学习理论专家曾经提出:“人类生来就理解故事。”事实上,我们也都有这样的体验,当我国重新回忆在小学时代学到的一些公式、定理或者课文等知识的时候,发现很多知识点可能已经忘记,但是老师讲过的故事却一直存放在脑海中。也就是说,人类的记忆融入到丰富的故事情节中,这时的记忆效果最佳。因此,故事化教学比较符合小学生的认识特点,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对所展示的故事图画书非常有兴趣,在数字化叙事中,要坚持以故事作为载体来进行数学教学的开展,进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2.生活化
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的教学成效才比较明显。数学跟其他学科不一样,不能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和深化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在运用数字化叙事教学模式的时候,要重点把控教学资源,也就是数学图画书,选择的图画书中的故事跟学生的生活要比较贴近,其中有需要学生了解的一些数学知识,遵循生活化设计理念。
3.活动化
工程建设是把工程技术和工程经济有机结合的过程,工程资金的使用与管理贯穿于建设全过程,是工程建设管理的核心。工程项目从决策、实施到竣工期间要经历很长时间,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会对工程造价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工程造价确定的合理与否,控制的是否得当,决定了项目决策的可行性,决定了项目组织实施的成败。
一、筹划好工程前期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是项目成功的基础
项目的投资估算是可行性研究阶段分析项目投资额的基础,是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控制概算的主要依据,必须做到项目真实准确、投资估算全面方法得当,原始数据确切。必须要充分论证,做到有根有据,不能使实际投资与估算差距过大,使项目无法实施。因此可行性论证的深度,工程造价的高、低,为项目的可行性奠定了基础。
1、扎实细致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为项目的审批提供有力的依据。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必须依据国家基本建设的有关要求,综合考虑市场前景,结合地域差别,技术、环境和经济现状等因素,从经济上是否合理,技术上是否先进,社会经济效益是否良好等方面进行技术分析,既不能只一味强调节约,不考虑长远发展,眼光短浅,将建设标准定得太低,缺乏可持续发展和适度超前的眼光,建成后资源得不到有效的配置,降低经济效益;也不能不切实际,盲目将项目标准定的太高,脱离工程实际,超出实际承受能力,项目建成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国有资金的浪费。因此必须扎实做好调研工作,投入适度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深入细致,充分认真的做出正确评价。
2、统筹兼顾,在决策阶段做好总框架。项目决策阶段一定要形成一个总体框架,该框架要经过不断完善、深化,酝酿推敲。一经确定,今后项目建设要围绕这个框架有序推进。总框架首先在方案上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满足使用者对空间、功能使用的需求;在投资方面要符合当地经济发展财力物力的要求,投资估算合理科学,数据可靠,既能实现投资目标,又能避免“三超”。因此必须从源头上进行掌控,确定好主线,搭好框架,把项目切实可行的推进落实。
二、抓好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关键
该阶段是落实可研内容,提出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阶段,是将工程技术与工程经济的具体化。据研究分析,设计费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正确的设计决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达到75%。因为设计图纸一旦完成,建筑形式,装修标准,设备选型确定的同时,投资也基本确定。因此,控制好设计阶段的投资,才能实现初设概算不超可研估算,施工图预算不超概算的目的。
1、好的设计方案,既可以满足功能要求,又可以节省资金。通过方案竞争、设计招标的方式,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促使设计单位组织优秀团队,达到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工程造价,缩短设计周期,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2、推行限额设计控制工程造价。就是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和设计任务书内容的情况下,按照批准的总概算控制总体工程设计,将造价控制在限额以内,经过不断的修改设计,修正造价,直至逐项满足限额,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投资。
3、审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严控施工图的设计变更,把施工图预算的价格控制在设计概算以内,保证总投资不超概。
4、处理好设计周期、设计费和控制投资的关系。 前期准备充分,方案优化到位,数据收集齐全是做好设计的基础,在建筑形式、空间布局、材料选用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论证,今后变更会少,造价不会失控;另外设计精力的投入与产出应相称,合理的费用才能让设计者产生动力,用心负责,才会出高质量的作品。因此适当增加设计成本,留足设计时间,对项目投资的控制和节约也大有好处。
三、做好工程清单招标阶段的造价控制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
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形式招标,有利于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市场有序竞争;有利于控制项目投资,实现节约资金,控制造价的目的。
1、工程量清单应合理准确,防范各种风险。为确保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质量,必须委托具备资格的单位,人员有良好的职业操守,有较强的业务知识和责任心,有一定的工程设计、施工经验,这样才能确保工程量准确,特征描述详细,编制内容不重复不漏项,可以最大限度减少风险。
2、评标采用合理低价方式,可以使招标价格趋于更合理。采取合理低价的方式进行竞争,可以促使企业按照市场行为,综合考虑自身实力,合理进行报价,以单价的准确性来保证投标总价的合理性,是企业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的一种较量,可以形成有序竞争,防止恶意报价,规避风险,节约投资。
四、强化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
该阶段建设周期长,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的多,资金使用流动量大,材料设备价格波动大,不可预见的因素多,因此做好全方位,全过程的造价控制是该阶段管理的重点。
1、加强现场管理,把好变更、洽商签证关。工程建设中,难免发生设计变更和签证,势必对造价产生影响。因此应加强对变更的管控。一要把好图纸审核关,将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初期阶段;二解决好清单编制、图纸会审等阶段设计存在的问题,防止今后变更;三要加强施工管理,防止虚假变更;四对工程影响较大的设计变更,一定要先算账,后变更。
2、深入工程现场,收集掌握施工材料。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过程的跟踪,动态掌握施工情况,防止施工单位“偷梁换柱,以次充好”或“偷工减料”。督促检查现场合同履行、图纸执行等的执行情况,及时收集掌握。
3、加强材料、设备的采购招标。据测算,材料费在建筑工程造价中占60-70%,材料选用,对造价影响很大,因此材料、设备选择应多调研,多考察,并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设备。
4、严格合同管理,减少工程索赔。严格按合同执行,控制变更,防止施工单位采取“低价中标,高价索赔”的手段钻空子。如若施工单位违约,要及时提出反索赔,从而有效控制成本。
五、做好竣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是项目成败的
该阶段竣工决算是控制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的最后环节,应控制好以下环节:一是决算审计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信誉,熟悉相关专业知识,严格履行合同、规范,做到客观公正;二是结算资料应真实、准确和完整;三要深入现场,核实施工单位完成合同、图纸、变更的情况;四要给于审计单位科学、充足时间;五是为减少纰漏,若条件具备应对工程结算进行复核。
结束语
工程造价控制贯穿整个项目建设,是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各阶段要强化责任,加大管理和协调力度,提高管理者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发挥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工程造价必然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一 林业可视化推广面临的问题
1、推广体制不够健全
林业可视化的研究刚刚开展,林业可视化的概念对于大多数人还很陌生,因此很难对推广林业可视化产生深刻的认识。国内的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一些重点高校,缺乏林业可视化的宣传机制,导致林业可视化不能普及。
2、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
林业可视化的研究不仅需要理论上的引导,更需要一些计算机等专业的技术支持,然而两者的有效结合还未完成。国内对林业可视化的主要研究机构已经实现了多专业的联合研究。然而其他高校和机构却很难将实现林业可视化进行规模性的联系,因此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
3、缺乏研究资金
基于技术初级阶段的不成熟性和技术经济价值的深隐藏性,林业可视化研究的市场价值现阶段还未具体体现,致使许多有影响力的企业和公司未能重视林业可视化的研究,因此几乎没有企业投入足够的资金去支持研究。
4、缺乏政府的支持性政策
在技术研究的过程中政府的政策方针对技术的推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在政府还未出台相关的支持性政策鼓励林业可视化发展。
5、管理机制的系统性需要加强
林业可视化的研究需要搜集大量的数据和图片,而这些数据和图片通常需要由调查部门和统计部门给出,而要获取这些数据和图片需要比较麻烦、复杂的手续。
二 林业可视化技术推广的建议
1、重视市场
市场是技术改革的催化剂。大力宣传林业可视化可以使更多的企业认识到林业可视化的研究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从而使企业自发的进行林业可视化研究。首先应针对需要这项技术的企业和公司制定策略,引导林业可视化的市场价值的推广。其次,在学术界也宣传林业可视化研究的作用,促进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增加会促使社会对该技术的了解和研究,林业可视化的市场价值可以得到充分的宣传。
2、加强学术交流,引进国外林业可视化研究的先进技术
目前在国内林业可视化的研究比较集中,仅在几个高校和研究所中有所涉及,不利于林业可视化研究的推广。因此不同的研究机构之间需要增加一定的纽带,比如会议,科研考察等,以交流相互的学术心得。同时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支持一批学者去国外深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或从国外引进在这项技术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的人才,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补助,以便更好的促使他们研究林业可视化技术。
3、建立一些对林业的调查组织,使得林业可视化可以在基层展开研究
由于林业可视化的研究要采集资料,如图片、数据等。这些资料需要从基层进行采集,这样如高校、企业或研究机构等深层次的研究才有保障。因此需要建立常设的基层调查组织,对林木调查,采集数据和图片。对于林业可视化的推广用很大的帮助。
4、改进推广模式,从原来的单纯依靠学校和研究机构等事业单位发展成即依靠政府也依靠企业的技术推广模式
对于林业可视化技术的推广,在其他领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如生产外包,只做技术的推广者;扩大规模向外推广技术。这些模式同样适用于林业可视化的研究。然而,由于此项技术集中于几所高校和研究所中,单单依靠它们自身来推广此项技术,对于技术成熟的促进和技术的认知度的推广显得比较势单力薄。因此要依靠政府和企业来扶持。在技术推广的初期,可以以政府为主导,具体推广策略有:
1)政府主导型推广模式:此种模式主要依赖现有政府推广机构,并需要政府出台扶持政策。政府建设基层推广组织,负责采集数据。同时政府需要制定林业可视化技术项目的发展政策,并直接负责推广项目计划,并组织实施。这些项目的实施需要来自政府的一定资金投入,并建立机构进行有效地资源管理。这种推广模式的优势在于政府形象好,影响力大,信任度高,可以削弱推广对象的排斥心理。并且由于设立的机构组织严密,监督力强,使得该模式有良好的效率和可控性等优点。但是由于这种模式对政策的扶持力度有一定的依赖性,容易造成技术与市场脱节。同时这种模式下的机构臃肿,职能和性质定位不明确,不利于发挥科技人员推广的积极性,该模式在市场结合性和组织结构性上略显逊色。
2)企业主导型推广模式:这种模式的资金来源主要由企业自己负责筹措,且有企业自主盈亏,因此企业注重于市场前景好、效益高、可以迅速开发的新技术。企业通常拥有优势信息,可以指导客户对新技术的投入,因此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机智的市场灵活性是他们最大的优势。但是企业过于关注利益的得失,使得他们在全局的系统性以及技术的长期开发上有所欠缺。
[中图分类号]F710;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5)05-0081-06
一、引 言
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和产业组织形式的演进,现代企业竞争逐渐演变为供应链间的竞争。作为与实物供应链相对而言的供应链中的金融层面,供应链金融主要关注供应链中资金流的集成管理。它的创新和完善对于加强供应链及企业的竞争力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使得这一新兴领域迅速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和重视。
许多国际知名企业更是已经在这一领域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例如,美国著名银行BB&T公司从2007年开始与全球领先的B2B集成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GXS公司建立伙伴关系,通过连接从客户到供应商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公司客户提供无缝衔接的国际银行业务、商业融资和支付服务等功能,并帮助他们加强对单据和支付过程以及实物供应链的实时可视化管理[1]。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金融服务机构与供应链管理服务提供商开展了类似的行动,如Ariba与Orbian的合作,InStream与Credit Suisse签署服务协议,JPMorgan Chase收购电子供应商Xign,PrimeRevenue与一系列金融机构(包括Morgan Stanley)建立伙伴关系等[2]。可以看出,供应链金融已经吸引了众多企业的极大兴趣和重视。
Aberdeen公司作为一家领先的基于事实的研究报告提供者,早在2006年就将供应链金融作为其重点研究领域,进行了持续的调查研究,并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报告。国内学者谢圣涛[3]积极跟踪了这一研究领域,并对Aberdeen公司早期(2006年至2007年)的系列研究报告进行了系统介绍。近年来,这一领域已经经历了许多新的发展和变化,供应链金融已经从一个全新的理念发展到广泛运用于企业实践中,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应用,为相关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为了解和学习国外这一领域最新的发展和变化,本文对Aberdeen公司2008年以来关于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述,介绍了供应链金融实践中的标杆企业绩效水平,并重点分析了资金流动性管理和供应链可视化这两个供应链金融成功实施的关键要素。最后,还结合当前我国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促进国内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以期能够为该领域的相关参与者如企业、金融机构和管理部门等提供参考。
二、供应链金融标杆企业绩效及对标分析
在供应链金融实践中,标杆企业的绩效水平为其他企业的绩效评估或供应链金融方案实施提供了参照。分析标杆企业的绩效水平并与之进行比较,对于企业决策,特别是对于那些有意涉足这一领域或绩效水平欠佳的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标杆企业绩效及其PACE模型
Aberdeen公司根据被调查企业在供应链金融实践过程中的运行情况将其分为三类,表现良好的前20%为领先企业,被视为该领域中的标杆企业,为绩效对标研究和企业决策提供参照标准;中间50%为业内平均水平企业;其余30%为落后企业。在2010年底针对140家实施供应链金融方案的企业调查[4]中,标杆企业应付款发票处理的平均时间为6.9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days payables outstanding,DPO)平均为57.4天;年平均采购成本下降6.5%。
为了分析企业具体业务行为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关键要素,Aberdeen公司提出了一种基于PACE模型的基准研究方法。在PACE模型[4-5]中,P即压力(Pressures),指影响组织市场定位、竞争能力或商业运营的外部力量(如经济环境、政治法律、消费者偏好变化等);A即行动(Actions),指组织为应对行业压力所采取的战略及方法(例如,为了更好地利用行业发展机遇,调整公司业务模式);C即能力(Capabilities),指执行公司战略所需要的业务处理能力(如技术熟练的员工、可靠的产品/服务、融资能力等);E即关键推动因素(Enablers),指支持组织采取有效业务实践所需的技术解决方案中的关键功能(如开发平台、应用程序、网络互联性、用户界面等)。Aberdeen研究显示,公司所达到的竞争力表现水平很大程度上由其所选择的PACE方案及其执行水平所决定,那些发现压力影响最大,并采取转变力度最大以及最有效行动的公司往往最有可能获得最佳绩效[4]。
根据Aberdeen的调查[4],供应链金融领域中的标杆企业PACE模型如表1所示。该模型展示了标杆企业在供应链金融方案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关键要素。可以看出,在所调查的前20%领先型企业中,促使他们实施供应链金融方案的主要外部压力来至于市场需求波动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而相应的战略行动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即改变与贸易伙伴间的支付协议和推进财务处理自动化。支持这些战略行动的最关键的技术要求或功能(即关键推动因素)则为连接各方的自动化交易平台和电子支付手段。
(二)不同绩效水平企业的对比分析
Aberdeen主要使用应付款发票处理时间、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和平均采购成本变化这三个关键的绩效指标来区分供应链金融应用领域中的领先企业、业内平均水平企业和落后企业。它们是衡量供应链中资金流动和使用效率的关键指标,也是影响供应链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能否健康高效运作的重要因素。
不同类型企业的绩效水平比较具体如表2所示。其中,应付款发票处理时间衡量了企业制定相关决策时的灵活性大小,如处理时间越短,企业根据当前的现金持有情况决定是否在折扣窗口期内支付款项的灵活性就越大。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展现了企业优化其资产负债表或最大化其现金持有量的能力。平均采购成本的变化则反映出了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优化是否牺牲了采购成本,绩效水平较高的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同时也使其平均采购成本不断下降。
另外,Aberdeen还在2011年8月专门针对供应链中的资金流处理情况进行了调查,这些被调查企业在发票接收、审核、支付和审计等各个环节的绩效表现都具有较大差异,具体如表3所示。
在上述调查[4, 5]中,被访企业还强调了第三方合作机构对于绩效水平的影响。在买卖双方的实际交易过程中,由于金融机构等第三方的加入,如果这些第三方机构可以很好地协调双方贸易关系等相关事宜,如下游分销商可以延长账期,上游供应商可以提前拿到货款等,则能更好地促进贸易的顺畅进行以及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升相关企业的绩效水平。由此可见第三方合作机构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供应链金融成功实施的关键要素
供应链金融业务在国外发展已达到了一定阶段,许多还未采取相应行动的企业也已跃跃欲试。当前国际业务重组及供应链间的竞争迫使企业和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都把目光投向这一新兴领域。具体地,促使这些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外部压力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市场需求波动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和贸易伙伴的违约风险是其中的两大重要因素。相应地,加强资金流动性管理和供应链可视化成为实施供应链金融方案以解决这些主要外部压力的重要途径,实际上这两方面也已成为构建一个强健的供应链金融系统的重要基础[6]。
(一)资金流动性管理
资金的流动性是指将资产变现的速度或能力,它决定了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完成交易或其他相关事项的支付能力。通常用企业流动资产或营运资金及其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的大小、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财务指标来衡量资金流动性的大小。一个企业的资金流动性较低,则意味着它的短期偿付能力较低,存在到期债务难以履约的风险。而企业的资金流动性越高,则其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在资金市场中的信用地位也较高。另一方面,资金流动性越高,表明其流动资产占用越多,又会影响其营运资金周转效率和获利能力。因此,资金流动性管理需要根据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需要,合理安排资金收入与支出。
Aberdeen强调[6],资金流动性管理要放在整个企业以及供应链的运营管理之中,不能只兼顾局部效益。归根结底,减小营运资金周期(Cash Conversion Cycle,CCC)、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才是资金流动性管理的最终目标。根据营运资金周期计算公式,即营运资金周期(CCC)=应收账款周转天数(DSO)+库存周转天数(DIO)-应付账款周转天数(DPO),为减小营运资金周期,可以从减少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和库存周转天数,以及增加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三个方面进行优化。但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并不能简单地追求某一单一指标的优化,如某一企业尽可能地拖延应付账款,则可能会导致其上游供应商陷入资金困境,进而延迟原材料采购,缩减生产存货,给后续产品的按时交付和供应链持续运营带来了更大风险。这种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利益置于对立位置而进行的资金成本转移并不是最优的供应链运作模式。因此,各企业应结合其自身以及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情况来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
实际上,资金流动性管理正是供应链金融所关注的焦点[6]。对供应方而言,他希望获得资金以确保一定量的库存,同时又想要最小化贷款成本;对买方而言,他希望获得最佳的付款条约,并且会权衡提前支付所带来的折扣和现金投资收益两者之间的差别。但对买卖双方而言,他们都希望能够确保资金有效涌向供应链的各个阶段。供应链金融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致力于通过一系列解决方案来为供应链中各方提供有效的资金流动性管理。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电子支付与自动化交易,提高现金流的可预见性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Aberdeen在专门针对资金流动性管理的调查分析报告[7]中认为,电子支付与自动化交易应用水平越高的企业在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现金流预测的准确性、发票处理时间、发票处理成本等方面均具有更好的绩效水平。领先、业内平均和落后三类不同绩效水平企业的电子化交易方式采用情况具体如图2所示。
基于上述调查与分析,对于加强资金流动性管理,Aberdeen给出了如下总结性建议[4]:规范与流动资产相关的事务处理流程及政策;实现流程自动化处理以减少审批周期;继续提高采购订单、发票及支付的电子化处理程度;积极监控企业运营中的平衡结余及现金流,为企业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与信息支持。
(二)供应链可视化
如前所述,促使众多企业践行供应链金融理念的一个重要外部压力来自于供应链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在Aberdeen公司2013年2月的调查中,企业高管们表示每5次交易中,就平均有2.84次存在货物仓储及运输风险,而信用风险则达到了3.69次[6]。因此,通过增加对供应链的可视性化监管,提高整条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控性,成为降低贸易风险的首要策略。而全球供应链日益增长的复杂性以及为满足顾客需求而对供应链运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要求,也使得各大企业越来越重视供应链可视化。
所谓可视化,即将数据或信息通过图形化、影像化、虚拟现实等易为人们所辨识的方式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挖掘、利用其中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而供应链可视化,一般认为就是利用信息技术,采集、传递、存储、分析、处理供应链中的订单、物流以及库存等相关指标信息,按照供应链的需求,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现出来[9]。在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中,除了传统的主要针对供应链物流及订单处理的可视化之外,供应链可视化还强调对整个供应链资金流的可视化监管。
Aberdeen的调查[10]表明,供应链可视化程度越高的企业对于供应链风险的掌控能力越强,其供应链运营绩效水平(如订单准时交付、到岸成本、供应链运营成本收益占比等)也越高。其中,绩效水平领先(前20%)企业对终端客户的关键事件具有的在线可视性是其他企业的2.44倍,能够对供应链风险进行正规化管理的可能性是其他企业的1.92倍,找出当前供应链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分析的可能性是其他企业的1.78倍。
然而,加强供应链可视化则意味着企业对其贸易伙伴更加了解,特别是与之相关的事务流程和信息均在其可视化掌控中,如对采购订单及发票的处理、库存及在途货物的监控等,提高了相关企业运营的透明性,这可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供应链中处于从属地位的企业参与可视化流程运作的积极性。2013年Aberdeen的调查报告[6]显示,当前仅有16.7%的被调查企业已运用能够将买卖双方及金融机构组合在一起的独立平台,但有50%的被访企业表明未来将计划实施运用;而供应链金融业务决策者能够容易地获取外部贸易伙伴的财务信息的企业为零,但58.3%的被访企业计划推进这一工作;具有评估贸易伙伴资金成本能力的企业也为零,但41.7%的被访企业计划加强这一能力。由此可见,虽然供应链可视化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加强供应链合作、提高供应链可视化程度,特别是资金流和财务信息的可视化与共享,仍然是未来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四、对促进国内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启示
国外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发展经验,以及Aberdeen公司基于大量事实调查而提出的思想理念与解决方案对于我国该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结合当前我国该领域的发展现状,我们认为Aberdeen上述研究成果对于促进国内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拓宽对供应链金融领域的认识
在实际业务中,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国内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初始动因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以中小企业为切入点,为其提供自偿性贸易融资,进而引申出与中小企业所在供应链中的大型核心企业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合作,即标准的“N+1”模式;二是其业务品种方面主要集中在存货和预付款融资领域[11]。
而根据Aberdeen的调查研究,国外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追求两个目标:用更先进的技术处理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以及其他金融贸易相关文件;通过创新性的金融制度为企业寻求更低成本的供应链融资,并通过运用技术手段使这些创新成为可能[2]。总而言之,Aberdeen认为供应链金融关注的焦点在于:通过为贸易伙伴提供融资及支付方式的选择,使他们的交易过程更加简约、低成本化,而这种在贸易伙伴之间达成的融资及支付方式,旨在改善每个企业的融资和交易环境[4]。
可以看出,国外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除了考虑从供应链外部为企业寻求低成本的融资方式,更注重供应链企业间通过更紧密的合作和技术方案的支持来加强供应链的资金流管理和风险控制,从而降低供应链整体的资金成本。而目前我国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还主要集中于与商业银行间发生的供应链融资,其他方面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不管是对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还是中小企业、核心企业及物流服务商等供应链参与者而言,拓宽对供应链金融领域的认识,积极探索有效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都将为其提供更多的机遇和价值。例如,金融机构除了提供传统的供应链融资业务外,还可以在供应链资金流管理中提供更多的中间业务服务,如支付结算、应收账款清收、财务咨询等;供应链企业除了寻求外部融资外,还可以通过供应链内部更有效的财务供应链管理[12]方案来解决资金压力,降低供应链整体的资金成本。
(二)加强电子支付、提高供应链可视化程度
如前所述,资金流动性管理和供应链可视化是供应链金融成功实施的两个关键要素,也是构建一个强健的供应链金融系统的重要基础。然而,这也正是目前国内供应链金融发展中相对薄弱的环节。
虽然我国企业信息化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据调查,截至2010年底,我国仅只有5%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处于全面集成应用阶段[13];截至2013年底,全国开展过在线销售的企业仅为23.5%,开展过在线采购的企业比例仅为26.7%[14]。基本信息化水平的发展滞后将严重制约供应链金融实践中关于加强资金流动性管理和供应链可视化所需的更复杂技术方案的应用,成为供应链金融方案实施的障碍之一。
鉴于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现状,我们认为供应链金融应用可以从在供应链企业间推动电子支付和自动化交易手段开始着手,加强企业资金流动性管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供应链可视化管理,不仅是对物流的可视化,最终还将实现对供应链资金流和财务信息的可视化与共享,从而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实现资金的优化利用。
当然,加强电子支付、提高供应链可视化程度还离不开金融机构、电子商务平台等第三方合作机构的支持。从国外经验来看,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需要金融机构为供应链企业间的资金流动提供中间业务服务,而支撑技术方面的发展趋势则是企业间电子支付与自动化交易平台的集成,包括电子发票出具及支付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供应网络、在线电子支付、电子采购订单等技术方案的支持[4]。
(三)探索自由贸易环境下的供应链金融创新
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我国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推进金融领域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供应链金融作为传统贸易融资的延伸和拓展,无疑也将在自由贸易环境下获得新的机遇和发展。
自自贸区成立以来,各金融机构争相入驻,并将供应链金融作为其一项主要业务内容,如中国银行、上海银行。对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来说,随着自贸区的发展和更多跨国企业总部、营运中心向国内或自贸区转移,他们不仅将面临大量的供应链融资需求,还将面临更多的财务供应链管理业务需求。金融机构一方面需要结合自由贸易环境下的跨国供应链创新供应链融资产品;另一方面,还要设计、开发服务于跨国贸易中供应链企业间资金流动管理的中间业务,降低企业资金成本和国际贸易风险,而这正是目前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中尚未受到足够重视的地方。
此外,对于跨境电子商务、航运物流、供应链管理等服务企业来说,自贸区的成立和发展同样为其参与供应链金融业务提供了更多机会,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国际贸易和国际供应链管理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通过加强资金流动性管理和供应链可视化掌控来降低供应链风险将会更加受到供应链企业的重视。这些服务企业可以从电子平台与技术支持、物流监管、货物进出口业务等方面为供应链中的资金流动性管理及供应链可视化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GXS. BB&T Selects GXS to Power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Finance Solution[EB/OL]. http://staging.gxs-gmbh.de/resources/pr,December 11,2007.
[2] Sadlovska V,Spinks M. Global Supply Chain Transformation Driving New Partnerships in Supply Chain Finance[R]. Boston: Aberdeen Group, 2008.
[3] 谢圣涛. Aberdeen公司供应链金融研究及启示[J]. 西南金融, 2009(4): 60-61.
[4] Pezza S. Supply Chain Finance: Gaining Control in the Face of Uncertainty [R]. Boston: Aberdeen Group,2011.
[5] Pezza S. E-paybles 2011: efficiency,visibility, and collaboration in the financial supply chain [R]. Boston: Aberdeen Group,2011.
[6] Tyagi A. Liquidity and Visibility: Foundations for Robust Supply Chain Finance [R]. Boston: Aberdeen Group, 2013.
[7] Pezza S,Tyagi A. Liquidity Management: Leveraging Technology to Improve Cash Forecasting [R]. Boston: Aberdeen Group, 2011.
[8] Pezza S. The Order-to-Cash Cycle: Enhancing Performance with Process Automation [R]. Boston: Aberdeen Group,2011.
[9] 李明德. 供应链可视化平台框架设计[J]. 中国市场,2011(6): 80-81.
[10] Heaney B. Supply Chain Visibility Excellence: Mastering Complexity and Landed Costs [R]. Boston: Aberdeen Group, 2012.
[11] 龚坚. 供应链金融的银行信用风险――基于开放经济视角的研究[D]. 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2011.
[12] 胡跃飞, 黄少卿. 供应链金融:背景、创新与概念界定[J]. 金融研究, 2009 (8): 194-206.
[13]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R]. 北京: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1.
在高速公路迅速发展和机电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双重推动下,我国高速公路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都有了极大的提升。收费站机电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行,不仅能确保整个高速公路运营通畅,而且能够确保收费站各项工作职能的稳定发挥。因此,高速公路收费站机电设备的监控管理,必须要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理念,不断完善机电设备自身的优化升级,为提高机电设备的监控和可视化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
1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监控管理概述
1.1加强收费站机电设备监控管理的重要性
现代高速公路不仅通车里程数和建设规模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并且高速公路内部结构也日趋复杂化。收费站机电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完成高速公路的收费、监控、通信等工作,因此机电设备的现代化程度将直接决定了整个道路的运行安全。传统的高速公路收费站管理工作中,机电设备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小,功能结构单一,往往只是辅助收费站管理人员完成简单的收费和监控工作。但是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机电设备系统的现代化功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为保障高速公路运输安全提供了信息支持。基于高速公路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推动作用,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高速公路的建设规模仍然会不断扩大,高速公路收费站机电设备监控和可视化管理的应用范围也会不断增加,因此不断研发和创新监控管理技术,确保机电设备运行安全,是现阶段高速公路收费站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1.2高速公路收费站机电设备管理面临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收费站机电设备管理系统总体上已经趋于成熟和完善,无论是在机电系统内部构造还是具体功能的实现上,都已经满足了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基本需要。但是也应当看到,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速公路收费站机电设备管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一是单体资金投入有待提高。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投入,但是多数资金都用于高速公路修建、维护等工作上,真正花费在收费站机电设备建设上的资金相对不足。而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机电设备监控和可视化管理系统,对于设备维护、系统更新等工作要求较高,需要大量的技术、资金做支持,如果资金投入不足,则会影响到收费站现代化建设的正常进程;二是设备维护困难。高速公路本身环境相对复杂,尤其是一些高精尖的机电设备,很容易在使用过程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问题,一方面由于高速公路总里程数庞大,给维修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另一方面维修花费和成本高昂,也给机电设备的养护带来了诸多不便。
2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系统功能分析
从功能划分上看,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主要分为四大系统,即收费系统、监控系统、配电照明系统和通信系统。其中收费系统是整个机电设备系统的核心,主要负责车辆收费,为后期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提供经济支持;监控系统一方面是对高速公路各个路段进行实时、动态检测,确保道路运行通畅和安全,另一方面也能够采集高速公路信息,为后期进行道路指导提供信息数据;配电照明系统和通信系统是机电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只有协调好四大职能系统的同步运行,才能确保高速公路收费站机电设备各项监控和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
2.1收费系统
收费系统的最前端是不同功能的传感器和拍照摄像设备。这些设备将高速公路的信息以二进制形式存储起来,并定期进行上传发送。这些初始初级信息被发送到计算机控制中心后,经过分类、加工、整理等过程,最后被存储到中央计算机的数据库内。随后通过以太网交换机连接成网络,将这些信息发送给相应的运营公司,运营公司将所接受的数据信息与数据库内的收费标准进行配对,得出最终的应收款额,并将最终数据反馈给收费站。从整体运行流程上看,收费系统的费用计算沿用传统的“数据收集收费站处理运营公司收费处理收费结算”四级收费体制。2.2监控系统监控系统是由监控中心和场外设备组成的复合系统。其中监控中心的主要由计算机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摄影摄像设备、电子信息系统等组成,监控中心不仅负责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处理,而且要根据信息类型制定相应的动作指令,确保监控信息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场外设备主要是指收费站或高速公路上的一些抓拍设备,这些设备全天候工作,在收集现场信息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初步的信息加工和筛选,从而降低了数据存储量,减轻了后期监控中心的数据分析压力。
2.3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是整个高速公路收费站机电系统中的基础部分,主要负责为监控、收费系统提供必要的信息传递和图像、视频传输。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收费站机电设备所应用的主要是第四代通信系统,在传输线路主体材料的选择上以SDH光纤为主,不仅极大地提升单位时间内的数据传输速率,而且能够确保音频、视频、图像的清晰度。同时,通过架设高速公路以太网络,收费站机电设备的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看监控,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近年来,随着国内高速公路区域间的互联性逐渐增强,构建局域以太网成为了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高速公路收费站机电设备的监控基本上能够实现多地同步、异地控制,对于提高国内高速公路管理效率有很好的推动作用。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系统主要分布于高速公路的全线各个环节,在高速公路信息跟踪、信息反馈及信息的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技术集成度高。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不仅涉及到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也涉及通信技术、电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交通机械工程等多门学科技术,只有各个学科技术科学融合、集成,才能确保该套系统的正常运行。高集成度的机电设备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系统运算效率,而且有利于控制指令的及时传达;(2)分布范围广,涉及面较大。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分布于高速公路沿线的各个收费站、地段、管理中心以及各个隧道桥梁中,分布范围十分广泛,也是这样的广泛分布才能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的传递;(3)故障率高,更新速度快。由于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各个设备广泛分布于全线的各个地段,受到开放环境影响,其发生故障的可能性极大,加上这些设备技术含量高、灵敏度高,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导致其出现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
3收费站机电设备可视化管理的设计流程
3.1绘制分布图及软件布局
平面分布图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出收费站各个机电设备的分布位置,从而在后期布控中能够降低工作难度。绘制分布图应当以设备的实际坐标为基础,按照绘图比例尺进行同标准缩小。鉴于机电设备在高速公路中的分布相对零散,并且相互之间的间隔密度不规则,因此在绘制分布图时,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沿线采集数据信息,同时调用各个收费站点的基础资料,为提高分布图的精确性提供必要保障。在系统软件的布局上,应当将每个收费站视作一个独立的结构单元,分别设置一个窗口,并且在每个窗口内用sstab编辑软件定义页面,为后期进行软件设计和布局提供实施载体。
3.2图标设计及处理
设计专用的符号或图标,并对其进行详细的标注和解释,用来代替繁琐的设备模型,一方面能够便于系统管理人员进行操作;另一方面也极大地降低了系统占用空间,提高了整个机电信息系统的运行速率。在平面结构设计时,通常利用形象化的图标来代替某一个或某一类设备,同时将该图标支撑Ico图标控键,并在控键图标下设置对应的单片机控制器。当管理人员按下图标控键时,与控键相连的单片机开关闭合,系统通电运行,自动完成相应的功能。这些设计图标被单独保存在中央计算机的某一存储器内,并且能够随时调用和更新,满足了收费站机电设备可视化管理的需要。
4机电设备监控及可视化管理的实现
4.1系统的实现
高速公路收费站机电设备的监控及可视化管理系统是一种集无线通信技术、局域网技术及地理信息技术等现代先进技术的信息系统。该系统可借助监控中心服务器以及终端设备进行机电设备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与可视化管理。通过终端设备,把机电设备的位置、运行状态等信息实时传递给高速公路监控中心,再通过服务器将接收到的信息转化成可视化的形式,并直观地显示在电子地图中。而且还能对其预设状况及相关参数之间进行比较,从而达到全天候实时监控的目的,可为监控人员提供实时、可视化的监控信息。另外,该系统还可以借助服务器的功能进行机电设备相关信息的检索、查询,从而能够实现对设备的实时监控与可视化管理。
4.2管理系统建设分析
现阶段,虽然我国开发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系统的企业非常多,但由于受开发科技水平因素的影响,导致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实用性存在差异。在高速公路收费站机电设备管理系统的组建和应用中,高速公路运营单位必须要对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系统产品进行分析及论证。以该管理系统的稳定性、检测效果等作为产品质量的考核点,并结合其价格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纳日格勒 单位:乌鲁木齐公路管理局
参考文献:
[1]饶永波,黄子轩.高速公路机电设备使用寿命的管理机制和实施方法[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1,(7).
一、引言
企业的管理包括正常情况的维持和异常情况的处置管理,而异常情况的发生及延迟解决不仅造成企业经营成本的上升,制造资源的浪费,而且也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随着轨道车辆制造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要打造国际级现代化企业需要不断提高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多品种、小批量和出口产品质量要求高等特点,致使生产过程环境的复杂性大大提高,容易引起生产异常。当前,轨道车辆制造企业面对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这些因素包括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两大方面。对于大多轨道车辆制造企业来说,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导致生产异常情况时有发生,生产异常时常会造成工位制节拍化流水线中断,甚至较长时间的停产,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及交期。因此,要打造国际级现代化企业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对生产异常进行可视化、升级管理系统,以实现对生产异常事件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将生产异常对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二、某轨道车辆制造企业生产异常管理现状
(一)生产现场异常的分类
生产现场异常大致分为人力资源异常、设备问题异常、工艺问题异常、能源问题异常、物料问题异常、技术问题异常、品质保证异常、突发异常等。
(二)异常信息响应程序
1.生产现场异常信息采集与传递。
(1)生产异常问题发生后,操作者立即将生产异常信息填写到SQDCM看板的《改善公报》上。
(2)对于30分钟内未能解决的异常,管理人员将生产异常信息在公司的生产现场留言板上。
2.生产现场异常信息传递。
(1)操作者通过手机短信、电话沟通等方式,将生产现场采集的异常信息及时传递给相关的管理人员。
(2)管理人员将制定的异常处理方案和指令通过电话或手机短信的形式及时传递给现场的操作人员,同时利用“FeiQ.exe”、电子邮件、电话等形式向主管领导及相关责任人传递生产异常信息。
3.异常问题的解决措施。
(1)对于2小时内没有关闭的生产异常问题,生产单位向归口管理部门反馈,归口管理部门在8小时内,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落实,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生产单位。
(2)对于8小时没有关闭的生产异常问题,生产单位向公司生产部门主管副部长反馈生产异常信息,由主管副部长协调解决。
(3)对于16小时没有关闭的生产异常问题,由公司生产部门领导组织召开专题会进行落实。
4.异常问题统计与处理。
(1)2小时以上的生产异常,由各中心、分公司记录、统计,对异常持续时间在4小时以上8小时以下的问题,由各中心、分公司制定临时措施,并编写《异常问题处理报告》。
(2)对异常持续时间达8小时以上的问题,由异常问题的责任部门组织编写《异常问题处理报告》,报公司生产部门存档。
(3)每季度对异常统计在累计持续时间前3位、发生频次前3位的异常问题,由公司专家团队牵头组织攻关,并编制《重点攻关项目报告单》,制定长期对策,杜绝异常再发生。
三、异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生产异常的责任单位界定不清,延缓了问题的解决。
2.缺少必要的压力传导机制。
3.评价机制不健全,异常信息上网对责任单位触动不大。
4.相关单位对异常管理不重视,把异常当成正常。
5.准时交付率较低,加班常态化。
6.与轨道车辆制造同行相比生产周期长、在产资金占用过多。
7.异常频发、主要工序生产时常处于中断状态。某轨道车辆制造企业2015年各主要工序生产异常累计停产1507天、累计频次586次(8小时以上统计口径)。
四、对异常信息可视化、升级管理模式的探讨
(一)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建立生产异常可视化、升级管理系统
1.预警信息录入。由操作者把即将影响生产的信息录入到异常信息可视化、升级管理系统中,注明生产需求时间后在处理问题第一责任人栏中选择相应的人员,系统中将显示出第一责任人姓名、档案号、异常创建人、异常生效时间、异常反馈时间、异常内容等信息,同时本单位领导将收到生产异常信息短信。
2.主管领导审核。异常信息录入以后,由本单位有审核权限的领导在2小时内审核,在审核栏打“V”确认以后信息完成上传,所有开权限的人员信息共享,同时问题处理第一责任人将收到短信群发平台的相关信息及异常信息的电子邮件。
3.到了生产需求期以后,预警信息将自动转为生产异常信息,并开始计时(按有效工作日统计)。
(二)用智能化技术实现异常信息升级管理
1.异常问题在4小时没内有关闭,系统自动将异常信息以短信及电子邮件的形式转给责任问题所在单位的主管副部长。
2.异常问题在8小时内没有关闭,系统自动将异常信息以短信及电子邮件的形式转给责任问题所在单位行政正职领导,该领导在办公室可视化终端显示平台上将显示因本部门责任导致的生产中断问题。
3.异常问题在16小时内没有关闭,系统自动将异常信息以短信及电子邮件的形式转给负责责任单位业务的副总工程师,该领导办公室可视化终端显示平台上将显示需解决的生产中断问题。
4.异常问题在24小时内没有关闭,系统自动将停产信息转给公司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领导在收到短信群发平台的异常信息的同时,在可视化终端显示平台上将显示亟待解决的产中断问题。
5.异常问题在32小时内没有关闭,系统自动将停产信息转给公司总经理,总经理在可视化终端显示平台上将看到重大停产信息(可手动关闭)。
(三)终端信息显示平台设置
1.公司领导办公室:总经理、主管生产副总经理。
2.技术部门领导办公室:总工程师、主管工艺、设计副总师、开发部部长。
3.管理部室办公室:生产物控部部长、生产经理办公室主任、业务部部长、采购部部长、资产部部长、质量保证部部长、动力厂厂长。
4.生产单位总经理办公室:高速中心、转向架中心、客车中心、动检中心、冲压分公司、内饰件分公司。
五、生产异常可视化、升级管理系统运行效果分析
生产异常可视化、升级管理系统投入运行后,除了给企业带来直观经济效益外,更为重要的是可望实现企业生产现场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1.信息传递流畅有效。通过实施生产异常可视化、升级管理系统,异常信息得到及时传递,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接收到准确的异常信息,杜绝信息传递的错误及延后,整体提升了生产异常信息的反馈速度。
2.产能得到明显提升。生产异常得到及时处理,减少了停产时间,从而提升了整体产能。
3.异常反应能力提速增效。以前的生产异常信息逐级人工反馈,效率低,现在由计算机网络终端自动完成。
4.责任明确并落地生效。以往生产发生异常时,各个部门之间容易相互推诿塞责,给问题的解决带来诸多不便。实施生产异常可视化、升级管理系统后,由于实施了压力传导,大大缩短了异常处置时间。
5.企业竞争力得以增强。上述思路建立的异常可视化为核心的生产异常升级管控系统,给管理人员处理生产异常问题设定了时限,减少异常处理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实现更少的在制品、更短的交货周期、更优的社会经济效益,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206-02
一、引言
当前,在线损“四分”管理工作中,台区线损管理是一项重要但又及其枯燥的工作。造成低压台区线损不合格的原因诸多,在本文中,笔者将和大家共同分享在台区线损管理工作中,如何通过台区可视化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台区线损进行有效管理,以期在增强台区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的同时,从根本上解决台区线路降低损耗的目的,为提高我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贡献。
二、可视化
(一)概念介绍
可视化(Visualization)是指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它涉及到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个领域,现在已经成为研究数据表示、数据处理、决策分析等一系列问题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二)应用领域
可视化技术最早应用于计算机科学,并逐渐形成了可视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计算可视化。科学计算可视化能够把科学数据(包括通过测量获得的数值、图像或是在计算中涉及到的、产生的数字信息)变换为直观的、用图形图像信息表示的、随着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物理现象或物理量呈现在研究者的面前,使他们能够观察、模拟和计算。
(三)台区线损管理现状
1、台区线损指标波动。现实工作中,台区线损的波动很大、表现不正常。其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管理线损上升,计量装置本身不准确,加之表计本身接线错误等。第二是营抄管理不到位形成的损耗,如估抄、漏抄、错抄等原因都会引起电量损失,另外,用户窃电等也会造成损耗。第三是抄表不同步,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抄表顺序和规定的时间抄表,甚至抄表顺序相反,这些都会引起线损的波动。
2、台区基础资料难以收集。由于城市建设、配网改造工程等大多是在抢进度、揽资金、重技术的情况下完成的,加快配网建设的同时,台区的管理工作却考虑很少。台区的用户信息、计量资料、合同书和业务单等不齐全的现象普遍存在。而由此引发的计量、债权纠纷屡屡发生。这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基层供电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效益的流失;营销环节在出现问题后,也常常由于基础资料难以收集等原因造成责任不清、难以处理,使制度失去了原有的约束力。
3、台区营销指标制定缺乏科学依据。工作人员的个人能力和台区的硬件资源目前暂未实现充分的优化组合。传统的台区营销过分地重视指标结果,却忽视了过程的控制。传统的营销观念是以完成上级指定的经营责任制或经营指标为最终目标,在年底结算时,只要预定的指标完成就达到了目的。对于在完成指标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缺乏思考,工作过程也缺乏有效的监督,这些现象导致许多工作标准没有严格执行到位。
三、可视化在台区线损管理中的优势
(一)直观反应线损情况
在台区线损管理中,通过对台区线损的可视化管理平台,可以将台区线损情况采用不同颜色进行标注,通过颜色的区分,管理可以非常直观地掌握各台区的线损情况,与过去管理者站在台区内部分析,然后管理台区线损的方法相比,可视化管理从全新的视觉角度对台区线损情况进行了掌握分析,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可行性强、效果明显。
(二)红绿灯法对台区线损进行有效管控
在台区线损管理中,可视化管理方法的介入,使台区线损管理的分析工作更加有序,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在实际操作中,将线损异常区域根据严重情况标注为红色和蓝色,管理者只需要重点关注标注为红色和蓝色的台区。这样就可以非常有效地对窃电、漏电行为进行精确打击。同时可以通过不同周期内台区线损的变化,对造成台区线损异常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
(三)合理管理台区划分
在台区线损管理中,通过可视化方法的实施,管理者在地图上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台区的位置、形状和面积,从而能够迅速地观察到产生线损异常的台区形状。这对于跨区域供电、同一台区跨抄表期和表期划分等情况进行迅速识别,并及进做出应对,达到有效指导台区的合并、拆分工作的目的。
四、基于可视化的台区线损精益化管理实例分析
(一)实例介绍
本文以深圳市罗湖区的台区线损管理为例
结合深圳市罗湖区行政区域的划分,以公路、河流、铁路、桥梁等为界,将罗湖区划分为十个供电区域,分别为翠竹、东湖、东门、东晓、桂园、黄贝岭、莲塘、南湖、清水河、笋岗。根据GIS地理信息系统中低压供电线路范围,结合变压器位置以及台区供电范围,在图中进行台区相关信息的详细标注,并根据实际地形勾勒出台区的区域形状。之后,根据台区线损考核指标,对各个台区划分颜色。线损率小于-2%的台区标示为蓝色,线损率在-2%到8%之间的台区标示为绿色,红色为线损率大于8%的台区标示为红色。将台区位置、覆盖的范围及相关信息标注在地图上后,根据不同的颜色,可以非常直观地对台区线损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
(二)方法分析
在煤炭企业的复杂生产过程中,传统的煤炭企业成本管理上还是存在不少问题,成本管理体制上还是存在着不少的漏洞,为此,煤炭企业现阶段迫切需要能够在成本管理和方法上寻求创新,从而实现煤炭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为此,需要在各个煤矿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但是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缺乏科学化地规划,煤炭企业之间形成各不相干的局面,从而造成煤炭资源的信息难以进行有效共享,数据传输上还是比较困难,所以,如何将现有的系统有效集成,从而使得煤矿企业的信息系统难以沟通,这些问题都已经成为了煤炭企业亟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下,基于信息技术的可视化管理作为当前的管理学科上的前言,可视化管理是一种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并且通过系统集成的可视化软件加强煤炭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够对煤炭企业管理中的各类信息进行及时反馈,并且采取高效的传输方式和智能化的处理方式,将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并且通过信息本身或者是隐藏的信息进行最为直观的展现出来,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信息上损耗,不断提高煤炭企业管理上的效率,从而可以帮助煤炭企业管理层进行科学决策,不断降低管理风险和成本管理的目标,最终实现管理模式上的革新和企业管理组织上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加强自我学习的能力
巧妙地运用可视化技术,可以在综合集成系统中实现各个管理系统的相互连接和支撑,同时还能够有效启动安全应急联动措施和智能化安全生产管理,这些都是对可视化模式的创新和管理上的目标所在。通过对可视化系统信息的处理,可以将其分为采集层和整合层以及表达层,采集层主要是负责信息的实时接收,整合层进行信息的分析和整理和挖掘,表达层主要是负责信息结果的整合,并对每个环节进行组合,详细对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进行审核和监督。
一、煤炭企业信息可视化管理的现状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之间缺乏统一的规划,从而使得经济成本信息管理体系缺乏相应的开发信息整合系统。也没有在煤炭企业的角度上进行总体规划,在另外一方面,我们要能够不断加强对于传统的煤炭加工制造业之间形成可视化的信息管理通道,但是,各个煤炭信息部门数据存储上是相互孤立的,造成信息上在不同部门存储数据的异常,影响煤炭企业的信息收集。
(二)信息系统的收集上缺乏实时性。目前我国很多的煤炭企业管理系统上的数据基本上都是来源于手工录入,所以,针对我国煤炭企业数据上无法形成良好的动态查收和实时查看各种生产经营信息。这就造成在煤炭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无法与生产数据取得相关的联系,造成一定程度上影响煤炭企业领导层的决策,根据基础上的数据报表很少得到体现。
(三)信息系统的智能程度低。煤炭企业的传统的信息系统很难对各种生产数据做出反应,部分上的信息集成系统成为了一个不仅仅是进行各种业务的工具,更是体现了一种及时记录信息的工具,在某种程度上看,由于失去了信息系统的本应该具备的应急指挥和经营决策等各种功能。由于在传统的系统上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并没有建立各种管理对象之间的有效关系,就是在真正遇到实际情况时,系统上还是无法给出相关的决策和建议。
(四)信息系统的可视化程度低,并且对于煤炭企业的经济信息缺乏相应的动态性。相比之前的管理系统,可视化管理系统是能够将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和整合,并用最简单的方式进行展示,或者说是以数据图表的形式来展现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显示出来的各种数据。系统可视化程度上虽然说是比较低,但是要在为数不多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引进图形管理的方法,但是煤炭企业所使用的图形基本上都是静态的数据模拟图,没有能够与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进行有效地信息交流,从而无法有效地显示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情况。
二、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信息管理
相对于传统的加工制造业来说,以资源主导型为主要的投入要素在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在成本构成和核算和成本控制上拥有自身的特点。
在成本构成信息方面,通过综合煤炭信息经营活动的外部需求,不断整合煤炭资源成本管理和煤炭开发成本以及煤炭安全成本和环境治理成本等等各个方面组成。煤炭企业在原有的煤炭开采和生产过程中实现资源消耗的最小化,这就体现在煤炭企业生产环节上过多,也同样也是煤炭企业生产成本构成上过于复杂,而且是成本控制上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煤炭企业的成本开发在近些年以来也是不断增长,这样对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核算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一)煤炭企业经营活动信息管理控制
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上涉及生产和管理上的各个环节,可以明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才能从根本上明确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各个生产活动细节,一般而言,煤炭信息集成可以分为综合自动化和工程信息数字系统和管理化的系统。
综合自动化的管理系统。综合管理自动化管理是通过连接物联网进行信息接收,从而实现煤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远程监控和监测生产活动,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涵盖了煤炭企业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其中就包括是洗选而活供电以及安全、采煤和排水、提升以及人员的相关定位等。通过建立一整套的信息收集系统,可以有效地运用各种工具和手段对煤炭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其中综合自动化系统包括人员的定位系统和井下主排水监控系统,不断提升煤炭企业生产监控系统。并能够有效地运用可视化虚拟技术以及GPS技术等进行监控,利用相关的图像、二维以及三维图形和动画将煤矿区的各种数据有效地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幅动态的数据分析图,从中就具体包括是煤岩识别系统和矿山地理信息监控系统和网格化定位系统和三维可视化系统,从而实现煤炭企业相关的生产管理系统的虚拟现实系统。
(二)管理信息化系统体系的建立
管理的信息化是可以将煤炭企业的各种管理成本信息有效地展现出来,而对于管理的信息化是能够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两者之间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并能够通过科学化的管理企业生产活动中所产生的成本进行预算和评估,从而可以转变企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以及业务流程进行详细地划分,并将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的改变来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其中主要包括是生产管理系统和人事调动系统和后勤、经营等各个方面的系统。这些系统可以说是相互联系的,也可以说是相互之间演化的过程。尤其是对于综合自动化系统管理对煤炭企业的各项资金投入能够进行有效监管,而工程数字化系统是实现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更高层次的发展,这些对构成煤炭企业经济管理中可视化管理上的创新实践内容。
三、结语
可视化管理是一种能够促使我国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更加高效科学的管理模式,是一种能够促使企业内部的管理更加直观,能够有效的针对管理上的各项信息进行整合,从而能够形成一整套的可视化管理体制,并能够实现煤矿企业管理内部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在传输海量资料的同时,还能够为煤炭企业提供统一的企业级的数据管理平台,建成一整套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和工程数字化系统和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模型,这样对于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管理效益上都是很多帮助的,从而可以实现我国煤炭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Abstract: the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is contemporary almost all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used to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ool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analyzes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in the management of highway maintenance typical application, further advance the visualization technique in highway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Keywords: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highway maintenanc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U4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可视化技术是90年代初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信息处理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一般来说,可视化就是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它将公路设计、测量和检测产生的大规模数据转换成二维或者三维的计算机图形、图象信息,进行静态或动态显示,以便直观、及时、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这些抽象数据所反应的内容及其所蕴涵的规律和结果,在公路养护管理中,可视化技术可用于GIS(地理信息系统)、交通量观测、路况检测等工作。
1、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手段,对现实世界的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的属性,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储、检索、显示和综合分析的技术系统。广泛应用在科学调查、资源管理、财产管理、发展规划、绘图和路线规划等方面。在公路的养护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一般与路面养护管理信息系统或路面质量评价系统一起应用。将公路的各项要素与地理要素的空间属性联系起来,既可以从地图上的路段、桥梁、涵洞等地理要素查询得到相应对象的数字、文档、图形、图象及视频、音频信息,也可以由路段编号、桥梁编号等标识信息查询得到其空间方面的信息。对于公路养护管理中的检测结果及调查得到的路面病害等动态信息,可运用可视化技术将数量庞大的数据拟合到地理要素上,得到直观的复合地图,一目了然地了解道路或桥梁的质量,为技术和管理人员制定养护管理方案提供全面的参考。
2、在交通量观测中,利用公路干线上的摄像机、视频探头传输线路及远端数据中心等组成。检测系统利用视频图像传感器,通过计算机模式对摄像机输出的图像信号进行分析判定,检测出通过路面各车道的车型、车速、交通量等参数,再通过网络将检测数据传输到远端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可通过电脑网络实时采集到画面及交通流量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可视化技术,提取与更新道路背景图像,经过软件数字化处理和计算,使用自适应阈值提取运动车辆,去除车辆阴影,区分不同车辆和利用车辆中心的连续匹配来确定车辆数目和类型,该技术不受车道的限制,人为影响小,计数准确性高。
3、路面使用性能主要包括路面行驶质量、路面损坏状况、路面车辙深度、路面抗滑性能和路面结构强度。路面行驶质量与车辆特性、乘客对振动的耐受能力以及路表的起伏状况有关,其主要评价指标为平整度。路面的损坏状况调查是指鉴别路段路面损坏的类型,确定各项损坏的严重程度,并测量路面破损率。通常沥青路面的损坏可以分为裂缝、车辙、坑槽、拥包、推移和表面损坏。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系统的推广和应用,为准确、及时提供路面使用性能信息和制定科学养护方案提供了技术保障。该系统由专用车辆、计算机、电子设备、传感器等组成,利用可视化技术,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可以较好地完成平整度检测、车辙检测、路表破损、路面抗滑等指标检测。
①、平整度检测。路面平整度是影响行车安全与舒适的重要指标。目前公认的衡量指标是国际平整度指数(IRI),它是一项标准化的平整度指标,其数学模型为模拟车辆以规定的速度行驶在路面断面上,分析行驶距离内由于动态反应悬挂系统感受到的累积竖向位移量,其检测结果以m/km表示。数值越大,说明路面平整度越差,人体乘坐汽车时越不舒服。国际平整度指数(IRI)实际上是指所测路段内不同点位竖向位移量的平均值。不同检测车对同一路段的检测结果往往有较大差异。因此在使用此类检测车时,需要定期对检测车进行标定,建立测试值与国际平整度指数(IRI)之间的关系后,再进行检测工作。
②、车辙检测。车辙通常以深度来表示,单位为毫米。采用多功能检测车检测路面车辙,检测车前端横梁需要配置多个传感器,且传感器的数量越多,对车辙的检测越精确。检测时,检测车每隔一定的距离,就利用激光对路面进行一次扫描,并根据高精度陀螺仪提供的基准得到路表与车辆之间的距离,从而连续地得到许多路面横段面的起伏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处理软件计算出左轮迹或右轮迹处的最大、最小车辙深度或对其取平均值。
一、采矿工程的实验教学问题
因为采矿工程学生人数较多,而实验课时较少,增加了实验教学压力,加上传统建设模式,采矿工程实验室设备、仪器,属于真实可见性,增加了实验室的资金投入。对于建设资金紧张状况下,许多问题也逐渐显现:
首先,投资大。采矿工程实验室是理工科必备教学设施,其建设费用大约为百万至千万,对于经济不发达区域,是一个巨大负担。
其次,效率低。购置实验设备时,是根据预先设计的实验内容、实验项目确定,因功能较为单一,一台涉笔通常仅可支持一个实验,限制了实验人数,在做实验之前,还需专人实施实验准备。
第三,运行成本较高。因实验具有消耗性特点,主要包含设备损坏、设备损毁、物质消耗、能源消耗等。对于教学实验,通常是根据教学计划实施,两次实验间隔期间,实验设备大多处于闲置状态,占用实验室空间,需专人实施日常保养、维护。
第四,实验结果的可控性较差。进行真实实验时,由于操作水平与程序、实验条件与实验准备等因素影响,不能保证每次实验均可达到预期效果,一般需重复实验。
第五,教学效果受到限制。因实验现象的瞬时性特点,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因客观条件约束,若不集中注意力,则很难观察预期实验现象。因运行成本较高,通常情况下,多次实验、重复实验受到某种约束,学生不可能按照自身特长、兴趣,设计相关实验探索,进而对实际教学效果造成影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索惊声。
二、采矿工程实验教学的特点与虚拟现实技术
首先,采矿工程教学特点。对于采矿工程而言,作为一门实践性强、专业性高的学科,工程技术人员、教师需具备较强想象力,具备绘图、识图及读图能力,同时还需具备丰富工程经验。对于采矿专业学生,大多为初次接触矿图,难以清晰矿工程布置流程、空间关系。对于工程技术人员而言,即使具备一定工程经验,对于井下巷道系统,也难以建立空间布置关系,进而极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兴趣。传统实验室建设主要为电教室、模型测绘室与模型展示室,在此基础上,难以进行综合性、探索性、研究性、设计性的实验,不利于培养创新型、探索性人才。
其次,虚拟现实技术教育价值。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即对环境、条件的真实模拟,可控性极高,具有感知一体化特点,学生可感到身临其境之感,是真实感知与虚拟的交互,支持开展实验研究与训练活动。其一,在现代教学中,采用虚拟现实技术,与现代学习理论相符合,为学生学习活动创造一个全新平台,深入贯彻了各种学习理念与学习理论,融合了多种学习理论;其二,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有效缓解传统实验教学的设备、经费问题,为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创造优良条件。尤其虚拟现实技术对现实进行模拟,一般实验教学环境难以实现,无法显现实际事物,尤其对于危险性实验,例如灾害事故、瓦斯爆炸、突水等模拟实验,可提供安全的实验保障;其三,有利于深化、开拓新型教学模式。由教学角度而言,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具有灵活便捷、丰富教学资源的操作系统,为现代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提供了优质环境支持,为教学模式创新提供支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其四,降低实验设备投入,提高实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虚拟现实技术基于网络平台,随着个人计算机逐渐普及,投入方式为软性投入,可及时缓解学生压力,达到课程门类需求,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与教学需求变化具有较好适应性,防止社会资源浪费,极大提升实验设备利用率,提高实验室的开放能力;其五,解决传统实验教学的可控性问题。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注重真实现象再现,通过计算机图像,可回放实验的各种实验现象,有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相关规律,提升学生的实验认知能力。
三、采矿工程三维可视化虚拟实验室的功能
虚拟实验室是依托三维可视化技术,构建数字采矿模型,作为崭新实验方法,其实验内容不受实验材料、仪器、设备等限制,使实验内容的增加与更新更为快捷,有效解决了实验经费问题。同时,数字采矿模型有机结合校园网络,打破实验开设时间、空间限制,有效提升实验室开放程度,拓展了学生的实验范围,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验机会。所以,虚拟实验室具备如下功能:
首先,巷道造型。对于地下采矿巷道,可划分为回采、采取、开拓等巷道类型,按照不同类型工程、不同巷道参数,实施三维实体造型,通过空间位置关系,建立整个地下采矿系统。
其次,图形绘制。对于地下采矿工程,划分为采准切割与开拓系统,处于任一制定范围,可以以集成方式、分类方式显示,缩放、平移与旋转均可实时交互,学生可多角度观察工程布置关系,对矿井巷道系统提供三维设计功能。
第三,矿井安全管理的可视化。矿井依托可视化模型,构建安全管理系统,有效集成了避灾系统、人员定位与瓦斯监测,通过实验数据,对矿井安全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使学生可深入理解矿井安全管理知识,采用视频、动画等技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四,网络功能、数据处理功能与集成接口功能。通过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与矿山设计与生产实际状况,构建安全管理与采矿工程数据库,为学生的矿井设计提供相关数据信息,有利于开展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与创新性实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矿工程实验室建设存在投资大、运行成本较高、实验结果的可控性较差、教学效果受到限制等问题,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为学生学习活动创造一个全新平台,有效缓解传统实验教学的设备、经费问题,有利于深化、开拓新兴教学模式,降低实验设备投入,提高实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构建采矿工程三维可视化虚拟实验室,具备巷道造型、图形绘制、矿井安全管理可视化、网络功能、数据处理功能与集成接口等功能,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性与设计性实验。
参考文献:
[1]柯波,李萍,何友芳等.采矿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教学改革[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0):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