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教育行业的行业环境分析

教育行业的行业环境分析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18 09:36:0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教育行业的行业环境分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教育行业的行业环境分析

篇1

肯尼斯·弗兰普顿(Kenneth Frampton)教授在其著作《建构文化研究》(Studies in Tectonic Culture)一书中将“建构”(Tectonic)解释为具有文化性的建造或称为“诗意的建造”,其本意是关于木、石材等材料的结合问题。它注重建筑的建造方法,包含构造材料的内容和要求考虑人加工的因素。中国的建筑理论体系很早就认识了中国木构建筑体系的技术与形式的高度有机结合,中国的传统木构建筑造型全然得益于结构的本体,这原本是完全符合现代建筑发展趋势的极为积极的因素,理应成为我们所继承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然而,在当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架构中,体现出将设计的技能训练分成几个独立的知识加以传授,割裂了其中的有机联系,也割裂了空间和建构。我们应当研究中国建筑的空间和建构内涵,发展营造学社和先辈建筑家的追求,将对空间的认知和建构思想贯彻到设计教学中补充和完善以往的教学。

岭南建筑历史悠久,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岭南建筑从建构特征与方式上具有建筑与环境空间本质性的特征,从其民居与祠堂的空间构成上和岭南地域的人文、气候、地理、生活方式、当地材料与构造方式都具有其独特的建构特征,我校植根于岭南地域文化的土壤中迅速成长,环境空间的设计教学体系也摸索走出地域特色化的建设之路。

一、岭南地域性建构设计教学的思路、目的与方法

与纯艺术不同,建筑是现实生活的体验,它是真实的存在而不仅仅是象征性的符号。建筑与环境空间是与技术、建造方式以及应用的材料密切相关的,在材料的外部表现和建造技术等方面追求真实。

岭南地域性建构设计教学的思路是以地域性空间设计分析的共性问题为主线,如岭南地域建筑与环境的空间要素、空间类型及次序、建筑细部等问题,由若干共性问题的专题单元构成稳定而开放的教学体系。

岭南地域性建构设计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运用适宜的地域化材料和技术,在既定的基地内创造出符合内外使用需求的空间和形式。在一年级空间设计的基础课程之中贯穿功能与空间、材料与技术构成建筑设计中三个最基本的问题,在二、三年级教程中以专题的形式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教学中强调功能解剖及组织方法、空间分析方法、建构分析方法、环境分析技术以及启动、推进及整合设计的程序方法。

培养岭南地域建构空间建构能力的教学方法有岭南建筑空间类型与要素的认知训练、岭南园林空间环境与行为的解读训练、岭南地域主义概念设计与功能的构思训练、岭南地域化生活行为模式与空间的组织训练、岭南地域性技术材料与空间的建构训练和地域性理念构思与设计的综合训练。

二、岭南地域性建构教学单元的基本框架与内容

建构教学的主线是环境的概念,设计的参考依据为场地和场所。在这条线中,四个层次设置了景观限定、街区限定、坡地以及街道限定四个场地条件。

第二条线是空间的概念,将通常的功能空间类型简化为单一功能空间、单一功能组合空间、简单综合空间以及复杂综合空间。

第三条线是建构的概念,材质和建构是建筑形式产生的重要依据。课程设计中强调的应是材质而不是材料,材质强调的质感、形象以及表现力,而材料强调的是物理性能。设计师的建构活动是通过设计实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地域性的空间建构方法与地域建筑的历史理论研究为理论基础,补充验证设计课题的内在逻辑关系。

地域性建构理论研究是研究地域传统的营造体系理论或者说是传统构件的建构关系与建造过程的原理课程,环境空间设计一年级在整个空间设计教学体系中被定位为空间形态设计入门阶段,可以将空间设计形式分为空间与体积、场地与场所和材料与建构三个组成部分。这三个部分解释了建筑和景观环境存在的基本含义,即使用空间的要求、场地的几何特征和场所的肌理感、材质与材质运用的方法。

在训练过程中,针对岭南的建筑文化,笔者所在学校通过六个层级不同的教学方法,逐步建立设计内在与外延的逻辑关联性,掌握通过设计分析来形成设计成果表达的设计专业工作方法,实现以建构为主线的设计作品的多样性,实现空间建构实践性教学的互动与反思,将现有的设计教学框架进行调整与完善,以单元教学为组织单位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同步进行,具体如下:

1.专业课程单元分为四个。在一年级时进行功能认知与形式训练单元,在二年级时进行形态与材料建构单元和空间类型与组织单元,在三年级教授综合设计课题单元。

2.基础课程单元分为五个。在一、二年级时进行历史理论研究单元,同时在一年级时进行工程制图与模型训练单元,在二年级时进行计算机设计表达单元。另外,一、二年级时还应进行设计案例分析单元和设计专业英语单元。

篇2

一、引言

PEST分析是对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即分析影响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因素。一般而言,都对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这四类影响行业和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各因素的分析说明如表1所示。

二、政策和法律环境分析

自上世纪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职业教育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进入本世纪之后,国家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使职业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1996年5月15日,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并于同年9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2010年7月29日,我国正式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明确了国家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加快农村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2012年4月23日,为大力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含技工教育)改革发展,培养大批适应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加快建成职业技术教育强市,重庆市人民政府颁布了《重庆市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2015年3月30日,重庆市人民政府了《加快发展现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

三、经济环境分析

重庆是我国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和老工业基地,是国务院批准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十二五”期间,重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建设成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以及国际贸易大通道和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通过实施“大投资、大支柱、大基地、大企业、大项目”发展战略,重庆着力打造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天然气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费品等“6+1”重点产业,重点发展壮大“6+1”产业的53条产业链,并以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北部新区和茶园工业园为主要载体,建设国家军民两用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国家低成本信息终端产业基地、国家汽车电子产业基地和国家嵌入式软件基地。

随着重庆工业经济规模急剧扩大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伴随而来的是适应新行业、新技术的技能型人才缺口不断增大,人才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市重点产业发展和进一步优化提升的“瓶颈”。例如,信息产业作为我市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十二五”期间,以三倍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速增长,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占工业总产值20%,取代汽车与摩托车,成为重庆市第一支柱产业。因此信息产业急需大量生产一线技能人才,到2015年末,IT行业新增100万人,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将达到30万人。汽车摩托车作为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在紧缺技术、操作水平、管理创新等方面仍需大量人才支撑,特别是第一线从事操作的高技能人才。据统计,目前重庆数控技术人才缺口在50万人左右。石油天然气化工是我市重点发展产业,先后在长寿、万洲、涪陵、潼南、荣昌等地区建立化工园区,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人才缺口大,特别是中高级技能人才,市场需求在10万以上。未来五至十年,全市“6+1”重点产业将进一步扩张和提升,所需要的劳动力也将成倍增长,特别是对复合型的中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将大幅增长。在未来的几十年,职业教育的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四、技术环境分析

技术进步同时也改变了生产方式,产生了新的职业、新的技能,并促使职业技能的形式向高技能、复合型转化。如制造业中高技能的岗位在增加,信息产业相关的职业中出现了大量新的工作岗位等。这要求了职业教育的专业设计和课程设置上应密切结合新技术在生产实践和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也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学习和培训方式,如信息、电子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普及使职业教育除了传统形式的课堂教学之外,增添了许多融合了现代科技的教学手段,如远程教学、多媒体展示,计算机仿真模拟等,以及近期兴起的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形式,不仅丰富了职业培训内容,还提升了教学效果。

五、社会环境分析

在我国,经济建设最重要的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劳动大军己形成共识。社会把技能的培训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新技术、高技术的培训需求越来越迫切。就目前来说学历教育的观念仍然占主流,优秀的学生一般选择读高中,考大学,而职业学校的生源主要是成绩较差的初中毕业生,而且以农村的孩子为主,家长送孩子读职业学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这个途径让孩子能顺利就业。就业市场行情的趋势正在转向现代服务业,很多家长对服务业有一种抵触的情绪,这对于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市场就业接轨也是一个不利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不断深入、科技一体化时代到来,技术技能型人才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己经建立并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推广,职业培训的作用因此更为凸现。这种趋势预示着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将持续地保持旺盛的势头。

六、结论

从PEST分析来看,重庆职业教育从各个宏观环境因素方面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加大改革和发展力度是重中之重。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投入,优化职业教育结构整合、扩大优质办学资源;鼓励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探索不同主体合作办学,拓宽国际化办学模式;职业学校应当加强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强化实践性教学和动手能力培养,动态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宋雅丽.中等职业学校新课程改革的探索[J].西北职教,2009,(10).

[2]李华.中职学校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结合的探索和实践[J]. 教师, 2009, (18).

篇3

一、SWOT分析法的内涵

SWOT分析法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韦里克(H.Weihric)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又称态势分析法,是战略分析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SWOT分析是将对组织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的一种方法。近年来,SWOT 分析已被应用在许多领域上, 如学校的自我分析、个人的自我能力分析等。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学生通过SWOT 分析, 能明确自身的优点和弱点在哪里, 并学会评估职业环境的机会和威胁,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工具。

二、SWOT分析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1、评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每个人由于生活、成长环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都有自己独特的技能、天赋和能力。评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是中职学生规划职业生涯的基础,也是能否获得可行的规划方案的前提。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求学生首先对自己做全面地分析评估,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分析评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可从教育背景、家庭条件、人际关系、所学专业、学习成绩、个体能力、个性特点、个人专长、相关工作经验和环境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评估,如学生的个人兴趣、性格、学识、交际能力、学习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文体特长及人文素质等,列出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和自己的长处所在,找出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和自己的弱势,让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能扬长避短,弥补自身不足。

2、分析自身的职业机会和威胁。机会是指学生个体不可控,但是可以利用的外部积极因素;威胁是指学生在就业选择的时候面临的困难和限制其发展的因素。不同的行业(包括这些行业里不同的公司)都面临不同的外部机会和威胁,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专业对将来准备就业的行业和职业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估,将有助于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和把握自身的职业选择目标。宏观就业环境分析包括国家经济形势、产业政策、法律法规、各区域产业发展态势、行业趋势等。微观就业环境分析包括来自各企业、政府部门、人才市场、学校或学长们提供的行业发展及专业相关的相关职位空缺状况的分析与预测。通过对职业机会和威胁的正确分析,使学生能做一定的准备工作,有一定的预防措施,利用机会、化解威胁,在市场竞争中最大可能地实现个人最佳目标。

3、做好职业目标选择。有效的生涯规划需要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这是职业生涯规划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最佳的职业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的。学生根据自我评估和外界环境的分析,选择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按照职业生涯发展规律,确定人生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选择职业目标要慎重,务求全面考虑,不能好高骛远,脱离现实。

4、制定职业行动方案。在确定了职业目标之后,制定具体详细的行动方案,实践行动方案便成了职业生涯规划中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行动方案应有具体的行为措施来保证,要说明为实现每一目标所要做的每一件事,何时完成这些事,通过什么途径完成等,以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实现目标。否则,职业目标只能是一种梦想。在教学过程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做好为实现职业目标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业计划,如要参加哪些方面的训练、要接受哪些教育和培训、在特定时期内掌握哪些技能、取得何种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完成哪些目标等。

5、评估与调整。在实践行动方案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修正对自我的认知和最终的职业目标。这个过程既是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又是不断认识社会的过程,更是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具科学、合理的手段。如在学生参加职业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前期所对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反馈调整。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反馈调整,使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针对社会环境和自身发展的变化,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和调整奋斗目标及实施的措施,进行职业生涯管理,确保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性。

三、结论

对于中职校生来说,做好自身的SWOT分析、职业目标定位和行动实施方案有着一定的难度,这需要教师根据中职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我分析的意识,培养和提升学生自我分析的能力,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树立明晰的职业目标,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切实可行职业生涯规划,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学生就业和个人职业发展的竞争力,从而进一步提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裴园园大学生创业的SWOT分析及对策探究[J].《佳木

篇4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C-0145-02

医药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其受到的监管相对较严,医药产品的营销受到的约束相对较多,学生在学习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时就相对较难。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到真实的医药营销环境中,找到适合医药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郑金洲说:“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依据教学目标,通过教师精心策划,以案例为载体,给学生营造一个特定的事件情境,通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师生互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运用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融入医药行业中收获更多的行业信息,可以更好地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本文以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医药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章节为例,阐述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一、实例介绍

(一)所选章节内容

医药环境既是医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医药企业一切营销活动的决策依据。因此,医药营销环境分析对医药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选择本章节进行案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熟悉医药营销环境包含的宏观、微观因素,充分认识医药营销环境的重要性和医药环境的特殊性,并且掌握SWOT分析方法。

(二)案例选取分析

根据案例选取的真实性、适中性、新颖性和符合教学目标性的原则,最终确定选择“中国医药产业的黄金十年”和“中国银发市场商机巨大,可用孝顺做文章”这两个案例进行案例教学。第一,案例搜集遵循真实性原则。以上两个案例分别来自“中国产业信息网”和“参考消息网”,网站的权威性确保了信息的真实度。第二,案例选取遵循新颖性原则。健康产业、银发市场是目前医药行业的关注焦点,两个案例分别是2014年和2015年的新文章。第三,案例选编遵循适中性原则。结合医药高职生学情分析,对案例进行取舍和归纳,删除与教学目标关联性不强的内容,对不易理解的部分进行补充说明。第四,案例选编紧扣本次案例教学的三个维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见表1)。

表1案例教学的维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医药市场营销环境对医药企业营销活动的重大意义;熟悉医药市场营销微观和宏观环境因素;掌握医药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SWOT分析方法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SWOT方法分析医药企业营销环境的能力;具备细致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对医药行业特殊性的分析能力和领悟力

情感目标培养对医药企业市场营销环境的敏感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根据教学目标,两个案例的选编侧重点不同。“中国医药产业的黄金十年”案例是使学生学会分析医药企业的市场营销环境,启发学生的思维。“中国银发市场商机巨大,可用孝顺做文章”案例是让学生学会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医药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过程

本次案例教学的时间是100分钟,依据呈现案例、设定问题、分组讨论和总结评分四个步骤进行。

步骤一:案例呈现(15分钟)。为了吸引眼球,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呈现案例前,播放一段时长约5分钟的关于“医药行业未来市场空间巨大”主题报道,目的一是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二是根据报道启发学生对医药市场营销环境问题的思考。接着,将课前准备的案例资料分发给每位学生。

步骤二:设定问题(10分钟)。针对“未来十年是中国医药产业的黄金十年”案例,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案例中影响医药行业发展的因素哪些属于微观因素,哪些属于宏观因素?”设定此问题目的是使学生能清楚界定医药营销环境的微观、宏观因素类型。此问题相对容易,符合高职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二是“与其他行业相比,哪些是医药行业要考虑的特有环境因素?”设定此问题目的是让学生能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视角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专业敏感性。针对“中国银发市场商机巨大,可用孝顺做文章”案例,也设定两个问题,一是“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银发市场进行环境分析”。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SWOT法分析具体问题。二是“假如你是某个医药企业的CEO,将重点投资开发银发市场,请根据SWOT分析的结果,初步确定一个投资项目”。此问题具有开放性和一定的难度,角色的设定会使学生从企业CEO的角度思考问题,角色的扮演更能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同时这一问题也是前一问题的拓展和延伸,遵循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

步骤三:分组讨论(50分钟)。首先,在课前对全班学术进行分组,考虑到学习效果,每个小组5~6人比较合适,多了容易引起“搭便车”现象,少了不利于“头脑风暴”和集思广益。分组时为了体现公平公正原则,采用抽签随机组合的方式。其次,讨论过程中,要求每个小组都要有成员分工,以便各司其职,积极参与讨论。最后,教师要对学生讨论的过程进行监督,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提示,对学生的观点给予肯定和鼓励。

步骤四:总结评分(25分钟)。首先,小组代表总结。小组派代表进行案例讨论结果的总结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对发言小组进行提问,根据总结发言和回答问题情况进行评分。其次,教师总结。教师在小组代表发言结束后进行总计,并结合小组的讨论和发言情况进行评分,对好的方面进行肯定与鼓励,对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建议。此外,留下专门时间,鼓励学生对没弄懂的问题进行提问,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效果评价与分析

按照教学设计,笔者于2014年9月对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医药营销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教学实践。班级学生为46人,按照计划抽签分组,共分为9个小组,其中8个小组是5人,1个小组是6人。在小组合作讨论环节中,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有个别学生表现不积极,需经提醒后方能加入讨论的队伍。此外,有些学生提出能否借助手机上网查阅更多的相关资料,经得老师的肯定和同意后,他们的积极性更高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讨论和总结的任务。

为了更客观地了解本次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更好地进行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在教学结束后笔者对学生进行了简单的匿名性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46份,收回46份,有效问卷46份。通过对回收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第一,案例教学的必要性。93.02%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是必要的,认为通过案例教学的课堂更有活力;6.98%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没有必要,理由是感觉自己认知水平不够,很难参与其中。

第二,案例选编情况。86.96%的学生认为所选案例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符合教学目标;13.04%的学生认为案例内容不够吸引人,建议找身边的具体医药企业的案例或者知名企业案例。

第三,学生参与度情况。91.3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参与度高,通过讨论能相互激发思路,既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又能提高表达能力。8.70%的学生不积极参与讨论,原因主要是:紧张,不敢发言;口才不好,不好意思表达;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

第四,教师所起作用。89.13%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案例的甄选、课堂秩序的协调、疑难问题的引导等;10.93%的学生认为老师的作用不够,原因是授课老师人数不够,学生有问题时不能及时给予引导。

第五,案例教学的效果。80.43%的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效果感觉满意,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希望以后能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19.57%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甚至不满意,原因有两个:一是自身原因造成,二是与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激励、引导和把控有关。

四、结论与建议

实证分析的数据和信息表明案例教学法在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实施非常必要,同时也表明目前的案例教学法存在的不足之处。根据相关数据和信息,对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案例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理论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对课堂的把控能力。二是加强案例的选编能力。关注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更合理地选择案例进行教学。三是重视学生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意见,虚心接纳,积极改进。四是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和考核,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篇5

引言:突破性创新是市场经济进入到21世纪的一种新型的经济改革方式,突破性创新的技术及方式旨在技术发展道路上开辟新的发展方向,对原有的技术进行创新,这种突破性创新的技术带来的市场运作利益逐渐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在市场突破性轨道运行的过程中,这种突破性的创新技术开始由高端市场向低端市场推进。

1.突破性创新的市场环境分析

市场需求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项重要因素,市场的规模和容量也是进行突破性创新的首要条件。按照市场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的话,可以将市场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市场的影响程度来分的话可以将市场分为集中市场和分散市场;按照市场的规模来分的话可以将市场分为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分散市场中存在很多潜在的购买客户,这些购买客户较为容易对市场以及产品信息进行了解,每一位潜在购买客户都有自己不同的选择标准。客户的支持是进行突破性创新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分散市场的客户价值选择有所不同,因此很难达到集体性的市场环境突破创新,个体要求让市场的转换成本要求过高,所以针对这种分散市场的潜在客户一般都实行试探性的市场突破性创新。

低端市场的发展规模较小,高端市场的发展规模较大,因此集中客户更容易发展成为高端市场,这样的客户群体和市场规模对突破性创新的进行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缩短了突破性创新的进行时间。高端市场由很多行业的用户构成,实现对高端市场的突破性创新后,再利用客户的行业关系对低端市场进行渗透,进而实现整个市场的突破性创新[1]。

2.突破性创新的技术环境分析

突破性创新技术是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新一步的创新,因此在技术领域的发展上突破性技术创新往往是走在新技术的前端的,这时候进行的突破性技术创新没有之前的实验数据以及应用数据作为基础,无法对新技术的发展情形进行良好的推理,也很难确定新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市场主流技术之所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形势,是因为其中的一项或者是多项技术点符合市场的需求,技术在进入市场的初期只要依靠着一点因素就能取得不错的发展形势,但是随着该项市场需求被满足后,消费者开始对该项产品的其他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市场技术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技术不能确保每一项指标都是最符合市场需求的,市场也在期待更完善的技术来代替现有的技术,这时候突破性创新技术的发展就显得极其重要,且拥有广阔的市场。

每一种类型的技术在进行创新时都要积累一定的能力,比如说技术数据、资金、人力资源、市场等,尽管突破性创新与循序渐进的创新有所不同,但这并不代表突破性创新就不需要创新能力的支持,一定量的创新能力积累是进行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重要条件[2]。

3.我国视频监控行业的发展证明

3.1我国视频监控行业的市场环境

视频监控行业的技术创新是以将该项技术创新应用在产品上是否能够扩大市场为基础的,将创新技术应用在产品上是否会扩大市又源于该项产品是否符合市场需求。运用视频监控产品的行业有很多,其中最为广泛的就是银行,据统计全国一共有20万个各类银行的营业网点,这为视频监控产品的销售以及视频监控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机会。在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各类行业的发展速度都得到了提升,需要视频监控产品的行业也在逐渐增多,这为视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容量,越来越多的视频监控产品制造企业开始出现,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也开始投入到视频监控行业中。这些投资企业在视频监控行业中投入了较大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促进了视频监控行业的发展,加快了大规模经济的形成。除此之外,一些视频编码技术和视频处理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视频监控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也在加快,为国内视频监控产品生产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这也是视频监控行业突破性创新市场环境的体现。

视频监控行业的产品应用十分广泛,从行业细分的角度来看可以应用在金融、电子、教育、写字楼自控、小区等行业,但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还是金融、交通和教育三个行业。从近些年的总体发展情况来说,银行的监控系统是视频监控行业较为主要的一个市场,自上世纪末起,各大银行机构开始建立视频监控体系,运用视频监控产品来保证银行的安全运行,随后各个地方的银行都开始建立了较为全面的银行监控系统。教育行业是视频监控行业的第二大市场,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体质的改革,当今的教育模式开始由传统教育模式向现代化教育模式转变,远程教育、视频教学、监控管理、校园网络建设开始建立了起来,视频监控产品在校园中的使用变得越来越广泛。交通行业也是视频监控行业发展的主要市场,无论是行车记录仪还是交通管理中的视频监控系统都会应用到视频监控产品,并且交通管理中的视频监控体系的视频监控设备大多是由国家政府进行购买的,这种集中客户的类型更利于视频监控行业突破性创新市场环境的发展[3]。

3.2我国视频监控行业的技术环境

从视频监控行业的技术发展情况来看,视频监控技术经历了三代大型的技术变革,即模拟视频、数字视频、网络技术视频,这些都可以看作是视频监控行业的突破性技术创新。尽管视频监控行业发展到现在视频与监控已经变成了两种路线,但是在技术目标上具有统一性,以此在进行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时候也较为容易。数字视频监控技术主要包括信道和信源的编码技术,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信道和信源的编码技术已经在国际上具有了统一的标准,音视频编码技术也在逐渐的完善。这些技术在进行创新之前已经积累了较多的技术支持,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其相关的技术标准也在不断的修改,这为突破性技术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4]。

总结: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对市场运作情况的良好掌握,突破性创新模式的市龌肪秤爰际趸肪骋丫得到了高效的发展,我国的视频监控行业的运行已经逐渐转向以数字化信息化为主。有关技术人员在进行突破性创新模式的市场环境与技术环境研究时,要结合实际的市场运作情况,运用先进合理的技术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陈辉国.突破性创新环境下企业技术能力构建和企业成长战略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3.

篇6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1)Ol-0153-02

为加快转变公路交通发展方式,推动公路交通行业科学发展,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提高公路交通行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公路交通行业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求发展的根本目标,就必须转变当前公路职工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与模式,构建科学的公路职工教育投向制度体系,培养专业技能过硬、业务能力扎实与适应能力较强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以适应加快转变公路交通发展方式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社会发展之需求。本文就当前甘肃省公路交通行业职工教育投向的现实性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究。

一、当前公路职工教育投向的现实性问题

一般认为,风险比较高的投资通常会有比较大的潜在回报,风险比较低、比较安全的投资回报更为有限。基于投入与产出的风险评估,公路行业对人力资产投资通常远远低于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资。人力资产投资通常比物质投资更冒险。冒险之处在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开放与发展,人事用工制度表现得更为灵活与开放。单位组织为适应这一情势变化,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劳动用工制度,但在严重缺乏人才保留机制的情况下,一些知识水平较高,专业技能突出,适应能力较强的人员在利益成本的驱使下会选择收益较高的区域或者行业从业,从而出现所谓的“孔雀东南飞”,甚至“麻雀也东南飞”的人才与人力流失现象。所以,单位组织在人力资产投入方面的风险更多的来自于“为人做嫁衣”的可能性。

长期以来,职工教育规划的长效性与资金条块化的矛盾,使公路职工教育工作长期徘徊不前。公路职工教育资金不能不说没有计划和使用落实,稍经调查研究就不难发现一个突出的问题,综合全系统各个单位组织职工教育经费之和,数目不能不说非常可观,问题的关键是在于教育资金的条块化,各个单位自筹资金各自为政进行岗前或在职培训再教育,较为常规的项目为冬训、在职学历进修与外出考察学习。冬训或流于形式或敷衍了事,在职学历进修已失去现实意义,外出考察学习或为福利式的观光旅游,或为领导干部合法外衣包裹下的腐败行径所替代。因此,亟待于整合全系统职工教育资金条块分割化的严重问题,与支付名实不符的现象。

二、建立公路职工教育投向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科学体系

一个组织的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包括全体成员的能力,这种能力成为个人财富时,也就同时成为组织财富的一部分。公路职工自身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公路组织的财富,而将这种财富放到社会生产链上考虑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生产资本储备。为维系这种生产资本的可持续性生成,并有效产生组织期待的收益,就必须对职工进行再教育再开发。为了确保这种投资的方向正确、定位准确、实施有效、收效可观,就必须建立职工教育投向的实际测量与预期评估。

首先,应该就当前公路职工教育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评价,内部评价体系包括人、财、物、技术水平、资本管理体系、文化水平、技术结构、运行机制等,通过内部环境评价找出组织的主要优势与劣势,并将优势变为资本,将劣势变为强势;外部环境分析包括行业环境、政府法规政策、技术水平、市场趋势、经济趋势等,通过外部环境分析认清公路职工教育的社会挑战与机遇。进行职工教育的内外部环境分析评价,就是要解决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怎样的职工教育投向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可行性的职工教育环境分析评价报告,以此进行整合公路教育机构现有资源,融通纵横向与内外部关联机构的关系,作出可调可控的实施方案与工作分析,及时灵敏的反馈纠正机制,以及为教育绩效管理提供现实的评估依据。

其次,对现有的职工的职业能力进行测量与评价,应充分结合公路行业特点与职业的特性,针对公路行业职业类型的具体需要而设计测量与评价工具,这种测量与评价的不是某个职工表现出来的能力,而是指从事公路职业能够获得成功发展的潜在能力,即对于公路职业的发展前景或可能具有的能量。应采用目前信度与效度较高的智力测验、一般职业能力测验与特殊能力测验。智力测验并不一定代表某个职工智慧水平的高低,但它可以正确反映一个职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表明个体可进行教育开发的一般性条件;一般职业能力测验是针对公路行业普通工作岗位而设计的测量工具,以测试考量职工适应一般性工作岗位的基础条件;特殊能力测试主要是针对公路行业从事机械操作和野外艰苦环境工程作业人员而设计的测量工具,为甄选这些特殊岗位配备人员提供一个基本量化测试的依据,以增强特殊岗位人员成功教育开发的效果,此测试对公路这个特殊行业来说意义非凡。进行以上三种测验,就是要解决对什么样的职工进行什么样职业类型的教育开发问题。通过以上职业能力测试为职工教育投向确立正确的教育开发对象,为充分发掘职工潜能与最大化增值人力资产价值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其三,是引入人格测验,对职工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感情、态度、性格、气质、价值观等进行测验考量。有言道“性格决定人的命运”,这里的性格正是人格特质。人格是“个体内部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了个体对环境独特的调节方式。”人格对工作成就非常重要,不同人格特点的人适合于不同种类的工作岗位,个体在工作的失败往往是由于不成熟的人格所致,人格是个体工作成绩更为有效的预测因素。利用这种心理测验可以对职工于某种工作岗位的适应性与胜任潜质进行预测考量,通过科学的测验得出效度确切的预测结果,以此筛选适合某种工作岗位的职工进行教育开发,或者对某种工作岗位上的职工存在的人格不足进行教育弥补。进行这类心理测验的目的就在于解决对怎样的职工进行什么内容的教育开发的问题。从而使职工教育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删除分析培训需要的繁琐步骤,杜绝不合理的教育开支,提高培训效用。

三、实施职业生涯管理,维护职工发展的长远利益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市场竞争说到底就是人的竞争,人依据什么竞争?是依据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才竞争,人才是市场竞争的焦点。

于是,如何培养人才,并留住人才,就是当今任何经济组织在市场竞争中的立身之本。职工教育的风险可以说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增加教育投入,但无果而终;另一方面是职工教育成果斐然,但学有所成的职工离开了组织单位。要改变职工教育“劳而无功”或“为人做嫁衣”的可能性,就必须建立公路系统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让职工个人在公路事业发展的同时看到

个人发展的光明前途,在公路事业的发展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所谓职业生涯管理就是组织和个人共同对职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和反馈的一个综合过程。就是在充分考虑职工个体的技能与能力、职业兴趣、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及其任务、职业生涯锚(就是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时,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生涯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价值观。)的差异,而为职工个人成长与单位发展,并实现共赢理想状态,而共同设计规划的一个进取路线图,合理避免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和个体职业生涯管理的矛盾冲突,科学实现两者的有效统一。

在公路系统组织实施职业生涯管理可以使组织与个人实现共赢,其意义来自于两个方面。对于组织的意义来说,其一,使职工与单位共同发展,以适应公路系统发展与改革;其二,为公路系统培养后备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尤其是有效改善我公路系统职工技能结构偏低的问题;其三,从公路系统内部培养人才在适应性方面要比从外部直接招聘的强;其四,满足职工发展的需要,增强职工对单位的承诺,留住职工,特别是学有所长的职工。对于职工个人的意义来说,其一,通过参加职业生涯管理活动,职工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为发挥自己的潜能奠定基础;其二,可以在单位组织中学到各种有用的知识,锻炼能力,从而增加职工的竞争力;其三,能够满足职工高层的需要,如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进而提升职工的主体地位,提高职工个体的工作生活质量。也就是说组织方面的职业生涯管理要充分考虑、尊重个体的职业生涯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职业生涯管理的有效性,从而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双赢局面。通过职业生涯管理体系的建立,结合公路事业发展与职工个体追求与抱负,有针对性的建立两者共同发展的科学通道,并使两者在价值观上达到了解、接纳、认同、稳固与统一,深层次化解职工教育开发的风险,形成良性的教育进取型组织系统。

四、整合公路教育资源。建立教育投向的长效机制

公路职工教育是社会继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人力资源的有效的途径,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进行公路职工教育与培训是提高公路一线职工劳动技能的重要手段,对于改善公路职工队伍素质和技能结构状况,满足职工终生学习的需要,增强公路行业竞争力,以适应当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优化产业结构的改革需要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作用。

由此可见,公路职工教育应充分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建立职工教育投向的长效机制。

首先,制定职工教育的长远发展规划与教育纲要。应有本系统的上级主管部门针对职工教育的直接性、实用性、长期性制定本系统的教育发展规划与教育纲要,使职工教育以纲领性文件的形式而固定化、长效化、制度化,而不再是因领导的意志与喜好而随意行事或朝令夕改。上级主管部门制定发展规划与教育纲要,权威指导全系统的职工教育工作的全面实施,有利于职工教育计划系统的进行,可以满足各种测验考量分门别类的细致地有效完成,更有利于公路系统集中力量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各项研究项目的组织实施。

其次,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提高职工教育的实效性。目前,我省公路系统的职工教育机构多是附属于行政部门的教育管理机构,没有进行组织职工教育的实质功能,而且教育、宣传和科技推广多以合署管理的形式出现,严重缺乏职工教育开发的应有特性。但综合分析我公路交通系统的科研与教育软硬件实力,我们完全有能力和条件整合现有力量,组织职工教育培训活动系统化地开展。因此,应对现有的教育机构进行调整,配备一定的教师、教学器具与教学场所,建设职工教育培机构。必要时调配一定的科研人员和一线的高级工程师与高级技师担任教师进行职工教育工作,这样既有利于职工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又有利于科研工作的调研交流,而且能够更好的节约社会成本。

再次,整合职工教育资金,解决经费条块分割的问题。应对全系统的职工教育资金进行合理预算,统筹解决资金来源问题,集中各项教育开支,科学规划安排职工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只有对职工教育经费进行根本的统筹规划,才能维系职工教育开发的长效进行,有力支持和保障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组织实施。这种统筹安排应该在教育规划与教育纲要中有所反应和体现,亦应由上级主管部门统筹组织或者指导进行,做到科学规划、合理指导、统筹支配、有效落实。

总之,欲解决公路交通职工教育投向的现实性问题,就必须建立职工教育投向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科学体系,对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评价,引人人格测验与职业能力测量的评价工具,组织实施职工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以维护职工发展的长远利益与完善公路交通职工教育投向的制度体系,实现公路交通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弗雷德・R・戴维,战略管理(第八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陈定超,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01)

篇7

本人通过对所在院校2006年、2007年、2008年三年共100名不同专业的毕业生进行调查发现,有95%以上的学生在接受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或相关讲座、咨询后,会主动通过霍兰德测试或兴趣岛游戏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或通过MBTI测试或通过与亲友、同学交流(SAY YOU SAY ME游戏)发现自己的人格特质,这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已经意识到可以通过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测评手段来理性地分析自我,达到自我认知的目的。

但是,与此同时,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进行了行业分析与描述,而对自身以外的职业环境分析则很少。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外部环境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这些可以从每年国家公布的新一批职业及社会急需人才的统计预测中看出。目前大学生由于个体获取信息的途径较少,同时由于所学专业的不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趋势缺少认知的能力,对职业环境、企业环境均了解较少,因此无法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对外部职业环境了解缺失,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起步较晚,相应的教学经验较少,从指导教师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认知度都不够,还没有认识到这部分内容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性。而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对成熟,他们的启蒙教育较早,从幼儿园到高中,按照职业生涯认知、探索、定向、准备及安置等五个阶段开设有相应的课程。在进入大学前,大多数学生已清楚自己将来适合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为实现其目标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我国相关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工作起步较晚,作为指导教师,我们应及早认识到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及早了解职业环境的概念,认识到社会环境、行业环境及企业环境对自己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二、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重目标设计而轻实践规划

由于我国的双向选择就业体制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大部分大学生规划实践部分的意识还不是很强。例如有些学生到毕业时,才意识到自己对要从事的工作没有一点经验积累,进入工作岗位后不知所措,从工作效果、个人心理上都差强人意;有的学生面对激烈的竞争,甚至主动提出“零工资就业”。

篇8

1 引言

随着3G时代的到来,全业务运营全面推进,如何定好位、转好型、融合好、推广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通信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已成为运营企业值得深思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技术进步和网络融合,中国通信运营商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多业务发展,包括固定网络、移动网络承载的不同业务。但是网络涉及范围应不仅限于此,如何将天空到地面的网络融为一体,如何发挥天地一体化的网络优势将成为全业务经营获得成功的重要环节。传统通信企业通过整合卫星业务,通过天地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可以扩大通信企业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的覆盖范围和行业领域。而作为传统通信业务的补充和延伸,卫星通信可以在通信补盲疏忙、抢险救灾、应急保障和边远地区通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如何将通信业务和卫星业务深层次的融合和延伸,已经成为通信企业全业务经营值得关注的问题,也是卫星业务深入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将卫星业务融入通信业务体系前,有效进行宏观环境分析、卫星通信行业分析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同时,进行市场客户细分,通过企业业务资源的有效锁定,才能最有效地发挥卫星业务最大的优势。为此,文章通过内外环境分析、业务和客户细分、市场切入对卫星应用市场融合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

2 卫星业务融入的内外环境分析

2.1外部环境

从经济环境层面看,大型企业全球扩张布局使卫星组建国际专线的机会在增加。随着生产活动的边缘性渗透,部分行业生产活动边界逐渐远离基站光纤覆盖范围,因而将卫星作为唯一通信手段的人数正不断增加。1.8万亿投向基建,光纤、基站也跟随一起部署,铁路、高速公路建设的开展也使机动部署卫星通信的机会随之增加。同时,随着收入提高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城市高端人群在野外、远海等僻远地域的出游探险活动日益频繁,卫星移动电话作为个人应急通信的作用凸显。

从政治环境层面看,政治环境出现了一些新的景象,包括政府更加强调应急通信的重要性、国家继续关注偏远地区数字鸿沟、国家重视安全生产强化远程监控、我国卫星广播业务依然没有开放等。同时,机会和挑战并存:31个省会城市、436个地市级城市已从应急通信保障需求提升到应急指挥等级,应急联动需求空间骤升;全国急需完成16.1万个未解决通信的通电自然村的村通工程,将拉动卫星通信市场需求;林业监控、渔业监控、矿业监控的行业应用正在兴起,为卫星信息化业务创造了市场空间;在短期内受政策约束,卫星广播业务很难开展。

从文化环境层面看,社会生活工作中,融合通信业务已被消费者普遍接受,人们要求随时随地都能通信,高收入人群越来越强调个性及身份象征。同时,文化环境的变化,使人们文化价值观念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应急通信的发展,卫星移动通信正在融入政府应急指挥系统;已经出现了G网、卫星电话双模手机,卫星电话正在融入个人通信业务;卫星以覆盖地域广的特点,保证人们在基站未覆盖区域随时随地移动通信;手机成为身份象征之一,卫星移动电话以高科技、高价格的高端形象有利于客户彰显身份。

2.2内部环境

通过波士顿矩阵分析结果。卫星公司目前没有现金牛业务,因此财务状况不佳;应推动明星类业务向金牛类业务发展,以改变公司财务状况;卫星广播业务潜在的市场增长率从国家需求来看较高,但是由于我国政府管制无法开展此业务。一旦政策突破将迅速成为明星业务甚至金牛业务。

通过GE矩阵分析结果,卫星公司目前业务划分为三大类:应急联动产品已经成熟,应与电信各省公司衔接,快速占领市场;继续加大与各部委的沟通,以远程监控为突破,向部委所属各行业渗透;与集团及各省公司展开业务交流挖掘卫星的行业应用机会;寻求卫星移动电话的规模发展模式,找增量市场和新市场;探寻广播业务模式,寻找政策突破口。

从卫星资源分析可以看出,在L频段到Ka频段之间,卫星现有资源、潜在资源与现有业务如图1所示。国内均为C、Ku资源;C频段资源大量使用于卫星广播电视。基于c、Ku频段资源可开展c网基站接入、村通、应急通信等业务。卫星公司资源如表1所示。

2.3内外综合分析

通过内外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业务融入总体思路一“深度融入集团,助力现网运营,发展卫星业务”。综

合分析如图2所示:

3 卫星业务的行业分析

3.1行业趋势

从国内外卫星通信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卫星通信经营思路有所转变:由单一卫星通信业务向融合电信业务发展;由语音业务向融合业务发展;由通信业务向信息化业务发展;由通道类业务向内容类业务发展。

3.2行业技术分析

通过对技术创新趋势、市场接受情况进行分析,确定行业趋势:便携便捷化、设备小型化,使用户更方便地携带和安装设备;手机终端双模,使用户更加便捷地选择通信方式;宽带大容化,使星体承载的用户规模上升,提升星体规模效益;经济运行化,一箭多星使发射费用降低,每用户的平摊成本下降。

3.3国际卫星通信企业成功模式

通过分析各种卫星经营模式具体情况可看出:新铱星获得低成本卫星资源;海事卫星主要依靠政府支持;WildBtue业务发展与通信运营商、媒体运营商互相合作。向用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挖掘大量潜在用户;欧洲卫星主要依靠提供“邻居效应”和付费电视消费文化;XM模式是“邻居效应”和产业链条横向联合。

3.4国内行业集中度分析及行业关键成功要素分析

把国内行业业务内容、集中度进行详细归类分析,可以得到集中度分析图3。通过行业关键成功要素分析(如图4),可以看出,由于原有客户规模较小,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调整自身商业模式,推动卫星业务产品化,依托集团分销渠道有效提升用户规模;融入电信集团后,关键成功要素有了显著提升的空间;具体实现还需卫星公司深度融入集团,依托集团整体力量开拓卫星通信市场。

4 卫星业务及客户群分析

如何将卫星业务融入通信业务体系中十分关键,但是探索部分业务的融入及具体业务的融入方法和流程更加关键。这不仅是未来大规模业务商业融合的核心,也是遵循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拓展业务的思想要点。下文将讨论卫星业务融合的推广建议。

4.1业务分析与定位

卫星业务是企业利用其拥有的卫 星系统资源,在地面无网络覆盖的区域,为行业客户和中小聚类客户提供卫星接入业务和卫星专线业务,以迅速满足客户的网络接入需求。

卫星业务适用于向地面网络未达到的区域提供特殊专业的服务,具有随时随地快速部署、网络扩展性好、施工周期短的特点。积极推广卫星业务,有利于丰富通信业务种类,体现通信企业在全业务经营领域的差异性。

4.2细分市场目标客户群

在宽带卫星业务认知的基础上,详细分析过去卫星业务服务的客户群,可选择具有需求的政府及监管执法、交通物流、基础建筑、旅游酒店、健康医卫、教育、能源、环保、勘探科研、新闻媒体、聚类客户,开展卫星数据接入、卫星专线接入业务推广工作。

4.3业务应用融合

业务融合主要发生在应用层面上,通过不同种应用的组合和搭配,业务可以通过不同组合和不同模式来实现业务的全面融合。

首先,通过物理实现方式,可以确定数据接入业务和数据专线业务的不同应用。

然后,通过业务应用的相关性和适用性,可以得到不同应用的组合。

接下来,根据业务市场客户分类,可以整理和归纳出不同业务组合模式。

最后,通过地面和天空网络的组合,全面实现天地一体化业务服务。宽带卫星业务如表2所示:

4.4客户群细分业务定位

在以上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针对目标市场、客户主要价值诉求、典型客户和业务模式对业务进行了梳理和归类。部分目标市场客户的主要价值诉求及典型客户如表3所示。

5 卫星业务市场融入途径

从目前看,卫星业务经营犹如“雾里看花”,推广途径是关键核心。通过推广途径,深度挖掘通信业务的市场目标,可以扎实推进卫星业务的拓展和延伸。卫星业务作为通信业务综合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为特殊领域、特殊行业、特殊场合、特殊位置提供基于卫星业务的综合解决方案,是通信地面解决方案的补充、延伸。

5.1以应急通信为统领,把握行业融合,凸显快速部署

(1)以应急通信应用为切入点,针对性进行目标拓展

在地面网络阻断、拥堵、瘫痪等状况下,可使用卫星与外界保持通信,确保政府监管部门的现场指挥、快速通知、召集会议、部署工作、协同作战。同时,卫星通信是应急救灾首要通信手段,特别是当发生海啸、地震、飓风和雪灾等情况时,卫星通信可以为抢险救灾、受灾恢复、应急保障等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2)与融合行业应用有效结合,挖掘重点行业客户需求

宽带卫星业务的应用,依然属于传统卫星的业务,对边远地区个人客户有规模化运用的可能性;同时,对城市办公边远区生产的行业客户也有定制化运用的产品优势。因此,在业务推广中,应积极主动探索宽带卫星业务与行业客户产品,特别是与行业应用的融合拓展,以发现卫星业务与地面网络结合应用的市场缝隙,针对边远地区重点行业选取目标客户进行优先发展。可优先选择林、油、矿、旅游、勘探及科研六类行业客户切入,通过客户反馈进一步完善产品功能和提高服务质量。

(3)突出快速业务部署特点,抢占市场先机

在全国各省市部分区域,利用卫星部署、安装、开通的灵活机动性,以卫星业务快速部署的特点抢占市场先机,待光纤部署后,采取“光进卫退”策略撤出卫星设备。

5.2以行业客户、聚类客户细分融入

(1)行业客户

对于地处边远地区、无地面网络覆盖的政府部门,如政府基层组织、公安、司法、农林畜牧、气象环保等,应作为重点目标客户,结合各类融合行业应用产品,形成面向政府部门的高效办公解决方案,解决边远地区政务系统宽带接入、专网组网、远程教育、视频会议、远程信息采集、应急通信、农村信息化工程等实际需求,积极为边远地区政府客户搭建电子政务的平台,通过卫星数据专线业务将党政电子信息管理网络末端延伸至乡、村级单位。

重点选取尚无地面网络覆盖区域的政府及执法监管部门推广卫星数据接入及卫星专线业务,充分利用卫星网络能快速接入、不受地理地貌限制的产品优势,抢占市场先机。此外,对优先考虑卫星宽带接入的地区,重点推广卫星数据专线业务,促进政府客户的各分支部门积极融入系统内部专线,有效推动政府客户市场发展。

对地处边远地区无地面网络覆盖的交通物流行业、基础建设行业、旅游酒店行业、健康医疗行业、教育行业及能源型行业客户,如铁路、公路、土建、桥梁、酒店、旅游景区、医院、教育机构、矿业、油业等。应作为重点目标客户,形成具备高效、稳定、便捷的面向行业客户的办公解决方案,以解决行业客户宽带接入、企业专网组网、远程数据采集、远程视频监控等实际需求,通过卫星网络构建客户信息化生产管理平台,提高行业客户的生产效率及管理水平。此外,针对以上行业,重点推广卫星数据接入业务,同时辅以转发器租用模式的卫星数据专线业务,结合行业客户的实际需求,定制符合其生产、管理及办公需要的通信服务解决方案。

篇9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4-0000-01

一、引言

机构保洁服务行业是我国目前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具有投资小、发展快、市场大、服务面广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对其需求数量正与日俱增,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可以预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清洁清洗服务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的发展远景。

二、行业概况

目前,我国从事清洁服务行业的企业已经超过4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2000万人,产值达到数千亿元。与发达国家相比,该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作用,正进入一个快速的成长期,据统计,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

在快速发展和成长进步的同时,我们也看到该行业现状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与社会需求还存在诸多的不适,尤其是还存在不少制约行业健康、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不良因素,具体表现如下:

1.企业良莠不齐,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从业人员素质低,技术、服务及管理水平均不能适应市场需要;

2.引领行业发展的企业管理及专业技术人才明显不足;

3.在市场招投标活动存在压价格、降标准的恶性竞争,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4.清洁清洗服务缺少统一的行业标准、缺少品牌意识,难以规范企业资质认证、企业市场准入、质量检验、施工质量评估、安全生产监管等工作;

5.服务标准不统一,设备制剂标识混乱,制式不统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对环境和人员存在安全隐患。

三、机构保洁行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性

(一)清洁是办公及生活环境的基本需要

机构保洁既是工作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整洁的周围环境,不仅使人身体健康,而且能使人赏心悦目,提高工作效率。所以,用户对保洁看得很重,也往往最挑剔,经常引起投诉。保洁公司工作应为用户提供一个整洁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

(二)机构保洁体现了管理水平

在机构的物业管理评价中,一般需对管理工作做详尽的考察之后才能衡量物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但是,人们往往凭直觉来衡量,而在直觉方面保洁给人的影响最深刻。对于环境整洁的物业,用户和客人们对管理水平往往给予较高的评价。

(三)保洁是建筑和设备维护保养的必然需要

保洁工作在延长建筑物和设备使用寿命上起到重要的作用。调查表明,地毯保养不好只能用1~2年,保养得好可用3~4年;大堂大理石地面一般用7~8年后要再进行磨光,但保养得好可以增加一半以上使用时间。因此,应当从建筑物和设备保养的高度、从经济的角度来认识清洁工作。

(四)保洁工作是一门技术

现代保洁工作涉及化学、物理、机械、电子等学科的知识。不同的建筑物材料需要使用不同的清洁剂,各种现代化的清洁设备的操作使用,高层外墙保洁的危险性与复杂性等,使现代保洁工作具有相当程度的技术性。

四、机构保洁公司的经营发展战略

1.以优质取胜,服务至上;

2.锁定特定客户群:政府、教育、医疗等机构及高档写字楼的保洁及维护工作;

3.服务多样化,符合顾客的个性化需求;

4.加大影响力度,重点是公关关系;

5.抓住重要的时机加深同各机构物业管理的关联与交流;

6.抢占新的市场,抢先宣传;

7.逐步扩大服务范围。

五、市场环境分析

(一)宏观市场环境分析

服务业是我国大力发展的第三产业,我国人口数量多,又存在很多的闲散人口。政府、教育、医疗等机构及高档写字楼的保洁及维护工作需要优质且专业的机构来服务。

(二)竞争对手分析

现有目标市场的竞争对手的总体情况处于一种规模小、企业多而分散的特点。竞争对手的优势主要是有业务熟悉的工作人员与成熟的经营管理体系,已经形成固定的市场,拥有一定的顾客资源,入住这些区域市场有一定的困难。

六、目标市场分析

目标市场:政府、教育、医疗等机构、大型商场超市及高档写字楼

目标市场分析:以上机构的保洁及维护工作需要优质且专业的机构来工作与服务。

七、swot分析

(一)机会

1.目前市场空白或很少有企业涉足于专业为顾客服务;

2.对于服务业特别的家政服务而言,城市的整体文化环境为保洁机构服务提供了一个十分有利的发展空间;

3.目标市场需求广泛。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人口的经济能力与经济潜力巨大。

(二)威胁

1.竞争对手过多且十分分散,很多企业已经进驻目标市场并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和顾客忠诚度;

2.目标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有些机构难以不相信或不愿意把一些重要的工作与维护交给其他人或机构来完成;

3.现代社会的不良次序业可能引起顾客对服务人员的不信任;

4.重要机构的大楼与高档写字楼,管理控制严格,促销难以进入,广告促销效果不大。

(三)优势

1.机构保洁公司的业务是新兴行业下的新型业务形式,市场空白点大且新颖;

2.可满足网络的个性化需求。根据每个顾客的具体需求为基础提供具体的服务项目;

3.成本低廉,收效快速;

4.与顾客的沟通过程中,了解具体需求情况后容易让顾客形成对服务的依赖。

(四)劣势

1.难以把握每一家顾客的个性化服务特征;

2.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需求较高较广;

3.新兴行业无先例可循,只能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形式摸索经营。

八、关于行业的战略分析总结

综上,机构保洁服务是一个针对中、高消费群体的新型的朝阳产业。机构保洁类公司应注重长远的发展,立足于现有的产品和特色,重点开发现有市场,尤其在政府、教育、医疗等机构的服务方面创造独特的管理模式,在结合本地市场实际情况下,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经营管理体系,树立优秀品牌。同时,不断改进做大,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推陈出新,力争使之得到良好的发展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照云.管理思想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3.

篇10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职业生涯设计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本人实际制定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过程,是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的一门重要课程。笔者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一书共由五个单元、十四课、四十五个章节、十四个案例故事、三十四个读读想想和温馨提示等构成。笔者从教多年,认为职业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面。

一、注重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进行案例教学,案例大多以中职生为原型,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笔者所用教材为例,共提供了348个贴近中职生的案例故事,绝大多数案例的主人公是中职生,这些案例故事分课首案例和文中案例。全书每课都从课首案例开始,以“心海导航”“人生启迪”引出本课的内容。例如第二单元第二课课前案例——从“舞蹈仙子”到小有名气的“画师”讲述了从小多才多艺、能歌善舞的小雨,中学毕业后进入一所中等艺术学校学习舞蹈专业,由于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训练,舞姿非常优美,被同学们称为“舞蹈仙子”。但一次意外的交通事故,使“舞蹈仙子”不能再跳舞,小雨有过短暂的伤心,但没有迷茫,在职业生涯规划老师的建议下她转修美术,自己的天赋、灵性、用心、刻苦和执着,使她成为动漫城小有名气的“画师”。通过这个案例引出课程的主要内容:兴趣及其培养、性格及其调适、能力及其提高等。这样的案例和温馨提示紧扣当前实际,可以让学生加深理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二、防止把职业规划等同于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以选择职业、准备职业、获得职业和适应职业为主要工作内容,职业指导自20世纪中叶由美国提出以来,在法国、英国、中国等各国相继得到了推行。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2008年才颁布教学大纲。职业生涯教育与职业指导最大的区别在于职业生涯教育不仅是就业、创业指导,而且结合就业、创业指导,强调职业生涯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及所学专业确定自己今后的职业目标,为达到目标制定自己的短、中、长期规划,并为达到目标而完成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积累。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了职业指导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切记不可把职业生涯规划变成单一的职业指导。

三、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职业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以及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具体表现为有从事相关工作的愿望和兴趣。拥有职业兴趣将增加个人的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但是通过教学,我们发现在课堂中多数学生都不能给自己的职业兴趣一个确切的定位,甚至许多学生对他们本专业毕业后能从事什么职业、去什么行业发展都不知道。为此,教师必须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倾向,进而用于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职业兴趣的专业发展方向和职业方向,减少学生厌学现象,增加学生就业稳定率。在职业兴趣测试方面,可以推荐美国人霍兰德的《职业兴趣测试》让学生进行自我

评定。

四、教学生如何把握发展的机遇

笔者认为,正确把握机遇也是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一个重点。有这样一个说法,一个人一生只有七次机遇,一般的人能把握住三次机遇,能把握住四次机遇就能脱颖而出,能把握住五次的人必然是生活的强者。但是,能否发现机遇则需要直觉,要从小事做起,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做人诚实守信,善于与人相处和交流。要通过教学告诉学生,抓机遇不是被动的,要通过相应的方法了解所学专业发展的动向和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制造机遇,把握机遇。

篇11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融合,战略效应被日益放大,在企业盈利生存等方面,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但我国企业大多缺乏战略意识,眼光过于狭隘,严重阻碍了其发展步伐,更莫谈百年大计。本文运用PEST、五力模型和SWOT分析工具,对瑞贝卡集团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详细分析,深度剖析其战略选择,进而为其他企业提供战略参考。

关键词 :瑞贝卡集团;战略管理;环境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8-0056-03

瑞贝卡,“中国驰名商标,始建于1990年,总部位于河南省许昌市,是一家以发制品为主业,集资本运作、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公共建设、酒店服务等多元化经营为一体的集团公司。主导产业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7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股票,成为全球发制品行业第一股,其时尚发制品倍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畅销北美、西欧、亚洲、非洲的40多个国家和国内100多个大中城市。

瑞贝卡集团的飞速发展,与其战略选择密不可分,本文通过对其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详细分析,深度剖析其战略选择,为其进一步发展和其他企业成长提供战略启示。

一、瑞贝卡集团外部环境分析

(一)一般环境分析[PEST]

1、政治环境分析[Political]

世界政治环境基本稳定,尤其是中国政治稳步向前,作为核心政治大国的崛起,中国话语权愈来愈有世界分量,加上与各国间几乎都开展了相关经济贸易合作,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这些都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中国加入WTO后,贸易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瑞贝卡国际化经营步伐加快,加之发制品行业特殊,属于较小行业,出口壁垒障碍较少;同时,为打造许昌全球发制品产业基地,推动发制品业的快速发展,许昌市人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给予支持与配合,2009年6月1日起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将发制品出口退税率从原来的13%提高到15%,整体政治环境利好,贸易环境相对宽松,行业政策向瑞贝卡倾斜,对瑞贝卡而言发展前景可观。

2、经济环境分析[Economic]

随着国外经济的逐步复苏,北美发制品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16%-18%左右的增长速度;伴着非洲经济的发展步伐,黑人对发制品需求也在持续增长;另外,亚洲经济稳步发展,对发制品消费能力日渐膨胀;加之我国每年GDP保持6%-8%左右的增长率,国内居民收入逐渐递增,恩格尔系数日益递减,发制品需求必然上升,未来消费空间巨大。

瑞贝卡已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发制品企业,具有较好的品牌优势,加之良好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必然进一步推动瑞贝卡全球化发展步伐。

3、社会文化环境分析[Social]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具有巨大的消费基数和消费潜力;受国际时尚潮流的辐射带动,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发制品的需求必然呈增长趋势;受国际文化交流与融合影响,传统消费结构与消费观念也在悄然转变,发制品作为时尚配饰的需求急剧上升;欧美和非洲也是发制品主要消费市场,其对发制品的需求一直有增无减。

瑞贝卡作为行业龙头老大,市场竞争力较强,必能牢牢把握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整体社会文化环境的利好影响,为瑞贝卡全球发展铺平了道路。

4、技术环境分析[Technological]

2006年4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全国发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设在了瑞贝卡公司,该委员会的职责主要是制定发制品的术语和产品标准,间接肯定了瑞贝卡代表发制品行业技术标准的龙头地位。

瑞贝卡相继组建了发制品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承担了自主创新示范项目,起草编制了发制品国家标准和河南省地方行业标准,完成了多项科研成果和技术专利,产品不断革新,技术转产率较高,瑞贝卡整体技术环境优良。不过随着社会潮流的变迁,未来发制品技术竞争会愈加激烈,替代品的出现也会带来致命影响;加上国家对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加大,瑞贝卡必须把握好机会,不断推陈出新,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行业环境分析[五力模型]

1、行业内的竞争

发制品行业虽然属于特殊行业,但行业内竞争却异常激烈,竞争主体较多,瑞贝卡的国外竞争对手主要有韩国美生、韩国COREANA和日本ADERANS等,竞争主要集中在化纤和高档发制品领域;国内竞争对手主要是许昌本土的发制品公司(如许昌恒源发制品有限公司、许昌龙正发制品有限公司等)和国内其他合资发制品公司,竞争主要集中在人发制品领域。

在量产发制品领域,瑞贝卡几乎没有较强的竞争对手,尤其在女装假发与工艺发条方面,瑞贝卡具有难以超越的规模、技术和成本优势;国外竞争对手对瑞贝卡尚有一定竞争力,但与国内企业相比,瑞贝卡在品牌、规模和销售网络等方面,均占据绝对优势,其行业龙头地位难以撼动,市场呈现出向瑞贝卡集中的趋势。

2、潜在的进入者

发制品行业进入障碍较少,行业准入层次不高,容易产生潜在进入者威胁;由于发制品产业链较短,规模不大,利润欠丰,整体行业对大资金缺乏吸引力;另外受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影响,有些企业业已退出了发制品领域,或者仅将其作为副业经营,新进入者大多是规模较小、定位较低的小型企业;瑞贝卡作为发制品行业龙头企业,具有较好的品牌影响力,销售渠道遍布国内外,潜在进入者很难对其形成实质威胁,未来发展空间依然被看好。

3、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瑞贝卡作为发制品行业知名品牌,甚至具有世界发制品定价权,加上瑞贝卡不断拓展销售与服务渠道,提升产品质量,创新产品款式,消费者愿意为品牌知名度买单,价格承受能力较强,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较低,对瑞贝卡而言,必然又是一大利好因素。

4、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发制品原材料主要有化纤发和人发两类,瑞贝卡供应商主要集中在许昌本土企业,虽然许昌是人发原材料集散中心,但是人发受自然生长特性束缚,加之竞争对手的资源争夺,整体人发采购成本不断攀升,直接拉大了公司生产成本;瑞贝卡作为全球最大发制品企业,较大规模人发采购依然能够优先享受折扣,供应商议价能力相对较弱;另外,化纤发主要被日本、韩国控制,其采购成本较高,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强,瑞贝卡被迫开始化纤发和仿人发纤维材料的研究。

5、替代品的威胁

发制品的主要替代品有美发、植发、增发和帽子等,这些产品都能或多或少是发制品的潜在威胁,但是它们都不能真正解决脱发问题,更缺少完美的人发外在,加之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除帽子外),随着假发时尚潮流的辐射影响,这种替代品威胁将逐步被淡化;发制品在国外属于大众消费品,具有一定的消费刚性,不易被替代,而发制品在国内属于可选消费品,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必然会形成消费刚性,替代品威胁将越来越小。

二、瑞贝卡集团内部环境分析

(一)资源技术

瑞贝卡总部位于许昌市,人发资源集散中心,获取资源较为便利,可以实现规模化量产,具有其他发制品企业难以超越的人发资源优势和劳动力资源控制优势,人发制品技术世界较为领先;化纤发技术还被日韩控制,不过瑞贝卡正在加紧研发,瑞贝卡集团可以提供巨大资金支持,其设在国内的全球总部拥有世界规模最大、技术和设备最先进的发制品生产基地以及全国最大的发制品研究中心,突破技术枷锁指日可待。

(二)品牌文化

瑞贝卡作为发制品行业国际一线品牌,其旗下SLEEK品牌,是欧洲发制品第一品牌;NOBLE品牌,是非洲高档假发第一品牌;SINA、MODEL品牌,是北美高档假发的第一品牌,具有品牌优势;同时瑞贝卡以“精诚、创新、发展”作为企业理念,积极实施“人才、科技、品牌”三大战略,坚持“质量第一,从头做起”质量方针,努力打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具有较强的企业文化吸引力。

(三)核心能力

瑞贝卡的核心产品是人发制品,核心竞争力是人发制品技术及品牌优势,具有价值、稀有、难以模仿和不可替代的人发制品核心能力,在世界发制品行业占据绝对优势,具有不可低估的话语权和产品定价权,为其攫取利润奠定了基础。

三、瑞贝卡集团SWOT分析

通过上述对瑞贝卡集团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分析,可以归纳梳理出其外部影响因素(机会O和威胁T)和内部影响因素(优势S和劣势W),具体见SWOT分析表:

通过以上SWOT分析,瑞贝卡集团可以选择以下四种战略组合:

(一)SO战略: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

SO战略即增长型战略,是最理想的一种战略组合。瑞贝卡集团可以继续依靠内部区位优势,控制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依托品牌和技术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强产品创新和营销力度,充分利用行业政策和税收优惠等外部机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打造世界发制品行业龙头品牌,进而形成绝对市场竞争优势。

(二)ST战略:依靠内部优势,规避外部威胁

ST战略即多元型战略。瑞贝卡集团可以依靠内部优势,严把产品质量关,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彰显特色企业文化,实施多元化经营,削弱替代品威胁,塑造发制品技术新标准,提高行业进入门槛,积极利用内部资源优势,有效控制产品成本,提升出口价格竞争优势,有效规避外部风险。

(三)WO战略:克服内部劣势,利用外部机会

WO战略即扭转型战略。瑞贝卡集团可以积极克服内部劣势,加快化纤发技术研发进程,健全营销渠道网络,克服自身软肋,提高高档发制品竞争力,同时积极把握消费能力提升趋势,借力政府扶持和技术创新,扭转内部劣势,抓住外部机会,提高市场占有率,形成规模竞争优势。

(四)WT战略:减少内部劣势,规避外部威胁

WT战略即防御型战略。瑞贝卡集团可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适时把握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科学利用集团资源,保证资金供求平衡,逐渐减少内部劣势,同时合理规避外部威胁,降低经营风险,以核心能力为基础,适度合并重组,壮大集团实力,形成防御阵地抗衡外部威胁。

四、瑞贝卡集团战略选择

瑞贝卡集团公司层战略选择是非相关多元化战略。由于发制品产业链较短,尤其是人发制品量产有限,整体利润空间有下滑趋势,受“财务驱动”影响,瑞贝卡为了分散风险,在发制品生产销售基础上,将经营领域横向扩展到高速公路运营、投资管理、房地产开发、教育、酒店服务、水业等其他六大行业,并形成了以发制品为主业,集资本运作、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公共建设、酒店服务等为一体的多元化经营格局,能够有效利用资源,并起到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制衡作用,整体发展空间较大。

瑞贝卡集团业务层战略选择是低成本差异化战略。瑞贝卡集团几乎控制了发制品销的各个环节,虽然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呈上升趋势,但瑞贝卡集团产量较大,对原材料具有较低的采购成本,劳动力成本也较国外低,规模效益优势分外明显,较竞争对手而言具有低成本领先优势;同时瑞贝卡集团核心竞争力较强,在发制品行业是技术标准,已成为全球产品数量最多、规格最全、技术水平最高、生产规模最大、集研制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发制品集团公司,在产品、营销、品牌和文化方面均实现了差异化,而且瑞贝卡股票为全球发制品行业第一股,在全球发制品行业具有产品定价权,低成本差异化战略的盈利潜力巨大。

五、瑞贝卡集团战略启示

从公司层和业务层战略方面而言,瑞贝卡集团实施的非相关多元化战略和低成本差异化战略均取得了成功,为其他企业发展提供了战略启示。为了铸造百年民族品牌,真正走向全球化发展道路,开拓国际市场,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瑞贝卡集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战略统筹兼顾

在突出核心产品生产经营基础上,利用品牌和技术优势,实现纵向或横向延伸,采用相关多元化战略,打造发制品全产业链,提升整体核心竞争力;同时兼顾集团其他业务发展,充分发挥非相关多元化战略的集团内部资源共享优势,保证集团现金流,分散经营风险,为获取高额利润提供平台。

(二)低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齐头并进

在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采用相关多元化战略,控制原材料采购成本和劳动力使用成本,放大低成本领先战略优势;积极推进差异化战略,革新技术,创新产品,控制质量,关注服务,适度定价,差异营销,融入文化,以差异化高附加值推高利润空间。

(三)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双管齐下

在不断开拓国外市场的同时,也要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实时掌握国内外消费能力的增减变动情况,有效把握发制品市场需求,从产品经营过渡到品牌经营,打造多渠道营销网络,国内外市场双管齐下,以品牌深度运营促进盈利增长,以品牌知名度铺就全球化发展道路。

一言以蔽之,瑞贝卡作为发制品行业知名品牌,在其正确战略指引下,通过不断革新技术,逐步升级产品结构,实时把握市场需求,畅通营销服务渠道,充分利用集团资源,努力打造规模效应,必将逐渐走向国际化,实现全球品牌梦想,真正成为民族品牌的骄傲和自豪。

参考文献:

[1] 谷帆.许昌发制品产业集群成因及发展问题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0(10).

[2] 杨永磊;贺进.中国发制品产业组织分析[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03).

[3] 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发制品分会.发制品行业特点及经营策略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18).

[4] 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发制品分会.全球发制品市场持续升温[J].进出口经理人.2013(08).

[5] 王中亚.企业战略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02).

[6] 栾凯.SWOT法在企业竞争战略中应用的案例分析[J].商业会计.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