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事业单位财务专业知识

事业单位财务专业知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18 09:36:1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事业单位财务专业知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事业单位财务专业知识

篇1

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加快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政策,四年时间过去了,大部分单位已经完成了行政体制、人员编制的转换工作,但是如何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文化产业单位的综合实力,使其为既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求又符合现代文化传播规律,既保证导向正确又富有活力的文化产业企业,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财务内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1、岗位设置上未实现不相容职务分离。

不相容职务分离是财务内控的一个基本要求。一般说来需要不相容职务分离主要有授权与执行、执行与复核、执行与记录、保管与记录。但是多数转企改制后的文化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在内部管理上没有实现不相容职务分离,依然延续着以前的机关事业单位的通行做法。但是从财务内控的角度来看,如果长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手段,再加上职工缺乏道德和法律意识,就有可能出现舞弊行为。

2、“一支笔”审批制度导致权力过于集中,不利于风险控制。

现代财务内控的核心要求就是权力的互相控制、互相制约,但是多数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在财务管理模式上还延续“一支笔”审批的制度。这种方式表面看来似乎能够对各项业务实施严格控制,但实际上这样并不符合现代财务内控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要求。同时,一支笔的控制方式会导致权力过度集中,如果现有制度对行使该权力的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那就可能导致腐败情况的发生。

3、现有财务内控流程与企业运作的所有环节联系不紧密。

多数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在内部目标、计划、指标体系设置上出现脱节现象,预算指标设定成为企业内部上下级、各部门利益的博弈过程,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分析和控制力度不足、预算准确度较低。而且在绩效考核上缺乏成熟的战略规划,战略发展目标量化、分解、推导关键业绩指标的过程不清晰,导致关键业绩指标对价值驱动要素的衡量不全面,弱化了考核的力度。财务内控的最终结果也不能及时反馈到各级管理者以帮助决策。

4、现有财务机构缺少独立性,使得财务内控缺乏有效的组织结构保证。

多数文化事业单位虽然进行了转企改制,但实际上现有的组织结构依然以劳动分工、科层结构和职能主导为特征,呈现出金字塔形状的集权模式,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下行政体制色彩。财务内控的层级看似很多,但是实质上没有人真正对财务内控的问题负责,推诿扯皮、效率底下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财务机构缺少相对的独立性,使得财务内控成为空中楼阁,无法真正的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5、财务内控制度均为描述性的文字,缺乏清晰的工作流程图,缺少系统性和完整性。

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的财务内控制度依然采用了文字描述性的文件,缺少清晰流程图,并制定规范的表单样式。这种单一的表述模式不利于财务内控体系的实施和发现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多数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的颁布出台基本都是发现管理中出现了某种问题,于是相应地出台一个办法来规范。因此,企业需要对现在所有的与财务内控有关的文件、规范、通知进行梳理,对财务内控制度进行一次系统的、彻底的“立、改、废”,实行规范化的管理。

6、全面预算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由于认识上的问题,虽然文化事业单位实行了转企改制,但是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认为全面预算只不过是财务部门的事,与其他岗位的人员无关。而企业现有的“全面预算”不够“全面”,从总体上看,预算编制主要集中在管理费用预算、销售费用预算上,而几乎不涉及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而且由于未将企业内部的各种责任中心划分清楚,责、权、利相结合不紧密,导致部门间协调不够,职工积极性不高,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率不高,收益率较低。使得全面预算的管理“晴雨表”、“指南针”的作用未充分发挥出来。

7、内审部门监督缺位。

内部审计是财务内控

重要组成部分,是监督、评价财务内控体系实施效果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主要手段。多数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在现有的组织结构中并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更没有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履行相应的职责。在实际管理中内审部门的“缺位”使得企业财务内控机制缺乏有效监督,也不能及时发现差错和舞弊,更无法有效规避经营风险。

二、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加强财务内控的建议

1、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多数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并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在许多管理者的思想深处,还认为自己还是事业单位,把自身还定位在行政领导的角色上,缺乏风险意识和现代企业管理经验。企业现有的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过度集权,内部各部门都对纵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比较重视,而对横向的同级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不太在意,致使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不畅,互动性不够,协调性较差,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明确财务管理权责

由于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的人员基本上都是从原单位划转过来的,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对财务内控的认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认为财务内控就是些制度、文件,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管理层关系不大,更与企业全体职工没有关系。管理层对财务内控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导致财务管理权责不清,对于有利的事情往往争先恐后,而一旦出现问题或是需要承担责任时,则大都互相扯皮、推卸责任。因此管理层必须提高对财务内控的重视程度,保持信息沟通顺畅,避免财务管理中出现“真空”区域,造成资源浪费、决策失误和负面影响。  3、规范预算管理,实行全面预算

全面预算管理是有效地规范出资者、经营者与各部门及职工之间关系的有力制约手段。财务内控的目标是为企业寻找有效的减支增效之源,一个缺乏预算或预算管理松懈的企业注定要在低效率和低效益中走向失败。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促进财务内控工作的开展与完善,减小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通过制订和执行全面预算,不断用量化的工具将自身的经营环境、拥有的经济资源和企业的发展目标保持动态平衡。全面预算管理所提供的绩效考核理念与方法,使企业在许多方面的计划有了数量化和货币化的指标,便于实现对企业内部控制各部门实施量化的业绩考核和奖惩制度。

4、营造重视财务内控的环境氛围

财务内控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控制环境,只有在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环境氛围基础上建立的财务内控体系,才能成为企业职工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因此,企业在实施财务内控体系过程中必须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和企业文化,使忠于职守、勤奋尽责、遵守制度、照章办事成为每个职工的行为准则。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经营中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使财务内控体系发挥其效能,有效的解决制度失灵的问题。

5、改进财务内控流程,与业务环节紧密衔接。

如同现代企业的产品制造过程一样,一条流程清晰、操作规范、结构完整的流水线可以保证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财务内控也同样如此,必须要有清晰、规范完整的控制流程与现有业务实行紧密对接,才能保证财务内控体系的实施效果。按财务管理的业务内容进行设计和规范,系统性的对企业的各项业务进行逐一的风险评测与排查,并提出针对性的风险提示,使财务内控体系在实际操作中具有执行力,实现控制目标。

6、建立内审部门,保证财务内控体系的实施效果

内审部门的建立是强化内审制度,保证财务内控体系得以实施的重要措施,也是有效评价财务内控体系效果的主要手段。该部门要独立于被审部门,才能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审部门作为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更加熟悉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及时地发现内控中出现的问题,促使企业不断完善财务内控体系,使财务内控制度落到实处。

7、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财务内控水平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建设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财务内控人员队伍是提高企业财务内控水平的必然之路。加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按照《会计法》和公司《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有关要求,选配财务人员,把好“入口关”。制定财务人员考核任用管理制度,在重点岗位实行定期轮换制度。通过加强人才队伍

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的财务内控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会计网校.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及相关制度应用指南[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章显中.企业预算控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coso委员会:”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coso.

[4]李凤鸣.内部控制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李心合.企业财务控制实务前沿[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6]刘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m] 北京:商业出版社,2004.

篇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政治、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事业单位及其管理体制已经不再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各级政府近年来大力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转企改制也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在转变的过程中,转制单位面临着很多随体制转变而出现的现实问题,如资产处置、土地处置、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人员分流安置、财税政策以及新闻出版行业政策等。在众多的问题中,财务管理体制如何进行转变是这些单位首当其冲的问题,财务管理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关系到改制后他们的生死存亡。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及事业单位财务运行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原有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转制单位财务管理存在许多问题,如规章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权限过度分散和下放,资金使用浪费,缺乏严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财务监督乏力,财务约束机制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缺乏全面、有效的财务分析体系,财务分析指标设计不科学不健全,财务管理能力不强,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财务工作在整个业务过程中地位低下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转企改制的进程和效果。因此,对转制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改革,建立既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又能促进转制单位各项事业发展的财务管理机制,健全与改革相配套的财务管理体系已成当务之急。

根据新的《企业财务通则》规定,转制后的事业单位比照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进行核算。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向企业财务制度进行转变过程中,事业单位原有的一些财务、管理理念需要重新认识,以及进一步充实、完善、规范、创新。怎样才能解决转企改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从理论上对传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进行比较,具体内容如下表:

表1 传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比较表

首先从目标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以企业价值最大化等为目标,相对于事业单位以执行预算、实现绩效考核目标更能够激励企业所有层、经营管理层和各级员工对财务管理的专注和重视,提高财务管理在整个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增加对财务管理的物质和精神投入,为财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财务管理能力提供基础保障。第二从任务上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以既定的财务战略为任务,合理筹集资金、有效营运资产、控制成本费用,相对于事业单位编制预决算、节约支出、加强资产管理等保守、防范型任务,企业财务管理在市场经济环境更具有积极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更大程度的创造企业财富。再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方法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法更为先进、灵活多样,财务预测方法、财务决策方法、财务预算方法、财务控制方法、财务分析方法等为提高财务分析水平和促进会计核算规范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第三,组织结构为五横三纵的现代财务管理模式相对于事业单位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的事业财务管理模式更为科学合理,将各个利益主体的职责权限明确分工,权利义务划分清晰,更有利于发挥财务管理层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独立性,有利于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监督和约束,实现财务管理上的有效监督。第四,事业单位资金一般来源于财政资金,资金来源单一并且有限,对于资金的使用有严格的限制,财务管理的范围仅仅局限于资金的收支,对于单位的整体规划和运营很少能够参与意见,财务仅仅就是简单的报账、记账的功能,不受领导和组织的重视,由于资金来源有保障,也不注重盈利,缺少激励措施影响员工的积极创造性,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筹资渠道和方式多样化,企业可以通过吸收投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银行借款、融资租赁等方式吸收财政、金融、其他企业或个人等各类资金,同时注重资金的时间价值,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益,财务管理参与企业的投资决策,财务管理决策更多地考虑了风险和报酬因素,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重大。现代财务管理渗透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与其他部门资金方面往来,其他部门的运作决策要听取财务部门的意见,接受其监督,财务指标能够反映企业资金周转是否健康、产销是否通畅、经营是否得当,便于企业迅速给予调整。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在原则、目标、内容、地位、作用等方面与传统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截然不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是摒弃了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的弊端,吸收了其优点,与封闭性、事后性、静态性为主要特征的财务管理截然不同的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更注重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全生命周期过程,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和信息价值,涵盖了企业管理各个方面,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

总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相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绝对优势为解决转制单位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思路,为转企改制文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之路指明了方向,即必须在转制单位建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实现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向企业财务管理的转变,建立既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又能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的财务管理机制,健全与改革相配套的财务管理体系。

按照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设计建立一套全面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建立财务分层管理框架,实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分立,明确各利益主体责权和内部约束机制;建立内部财务管理的分项管理制度,包括筹资管理制度、各项资产管理制度、对外投资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收益和利润分配制度、财务分析和财务评价制度等;逐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工作;规范资产管理,加强资金运作,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建立财务分析模型,进行有效的财务分析;加快财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建立财务管理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措施,在建立一套科学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为事业发展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 考 文 献

[1]黄莺.浅谈企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比较[J].管理学家.2009(7):42

[2]王庆成.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55

[3]姚梅炎.企业财务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129

[4]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2012]68号

篇3

将事业单位改制成企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尤为重要,其包含资产划转和重组、财务核算及改制之后经营管理等。改制单位领导和财务部门要依据实际状况,对财务管理改革思路具备清晰的认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从而有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为单位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必要性

(一)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当前社会环境下,对部分事业单位,尤其是具有经营职能的事业单位进行转企改制,能够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激发其活力。因此,要依据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对事业单位进行改制,推进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事业进步。

(二)事业单位实施分类改革之后,对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具有积极意义,也有助于建设现代组织体系。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社会公共服务的基本要求。事业单位要通过转企改制,参与到市场化进程中,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推动力[1]。

二、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财务管理问题

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工作逐渐深入,其传统财务管理体制中的各类问题也逐渐凸显。如果不及时进行解决处理,就会对单位的经营效益以及长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就必须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力措施进行解决,保障事业单位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管理方式及财务制度无法满足企业财务管理需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与企业会计核算体系、要求以及执行的会计制度不同。例如,事业单位应收账款不计提坏账准备,以至于资产负债表中净资产无法对实际资产状况进行明确反映。固定资产购买核算时,分别增加固定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余额,直接记入支出,在固定资产核算中对是否计提折旧有决定权。固定资产购买时,将购置金额全部作为支出,使事业成本虚增,不符合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同时因运行成本中不含折旧费用,致使成本核算不完整,出现盈余虚增情况;成本核算中,事业单位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很难对具体经济业务进行完全反映,出现会计年度内收支项目不匹配的现象。

(二) 财务报表的信息不完整。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反映的财务信息有限,它是对事业单位特定时期内资金流动以及盈亏的一种记录,可以说是对资金使用的一种监督方式。但是,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所呈现的信息十分有限,对于资金的使用及其产生的效益很难准确反映,而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采用预算绩效考核方法,以预算管理为主,不注重经济效益,使成本核算过于粗糙,缺少细致性、全面性的考虑,导致报表信息和资金使用效益的内在要求不相一致。此外,事业单位在财务报表的制定上,忽视了对现金流量的合理编制,从而增加了现金管理的难度 [2]。

(三) 缺乏全面有效的预算管理控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资金使用缺乏规划,仅进行事后核算。很多单位对经费开支进行实报实销,并未依据预算管理来对预算进行有效执行。财务人员没有在资金使用之前,对其进行科学规划和预测,也不注重控制资金使用过程,资金收支考核工作又过于单一,使财务监督并未发挥实质性效用,严重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率。

(四) 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工作薄弱。事业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缺乏内控意识,使内部控制停留在规章制度层面,甚至将内部控制划归财务部门。我国事业单位内控规范实施时间不长,对于内控所涉及到的要点也不明确,很难从整体上做到全面性和规范性,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在具体实施上缺少针对性。除此之外,当期很多事业单位没有构建内审制度,缺少了制度的支持,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就会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样就会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增加。

(五)核算及管理方式无法适应企业管理目标。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原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核算和管理方式与企业管理目标缺乏衔接性。在税收管理方面,对财务人员提出了很高的管理要求。因专业水平限制或管理能力不足,难以适应企业财务工作及发展要求。

三、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财务管理改革思路

(一)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加强成本观念。事业单位转企之前,无论是成本、资产核算方式,还是财务报表的信息反映状况,都与企业管理要求存在偏差。转企之后,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建立符合本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转制单位也要依据实际要求,将会计衔接工作落实到位,依据具体规章制度,对会计科目和核算方式进行重新设置。核算要求包含以下内容:τκ照丝钐崛嫡俗急敢约岸怨潭ㄗ什和无形资产提取折旧和摊销等,收支核算时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同时,员工要重视成本核算,实现管理、销售费用控制,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各种财务会计信息,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财务风险 [3]。

(二) 注重财务分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事业单位转企之后,科学分析日常财务状况,依据企业化财务管理需要,以会计信息分析为基础,实现对财务工作的实时化监控,这样可以保证财务报表所反映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也可以使成本和收入费用在核算上更加细化。构建完善的财务分析制度,选择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建立规范的指标体系,以提高财务报告质量,为企业和客户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同时,要将现金流量分析作为重点工作内容,使现金流量表更加完整,确保各项资金的合理应用。

(三) 规范预算,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对出资者、经营者与各部门及职工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制约,其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转企之后,要明确市场动态,对单位经营收支实施全面预算控制,事前制定预算计划,事中执行监督控制,事后进行总结分析,使预算管理程序中包含资金收支,并限制无预算支出。对全面预算进行编制和执行,使财务管理关口前移,确保财务管理工作更具前瞻性和预见性,将业绩考核与预算指标挂钩,使员工日常工作更加积极,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其经济效益[4]。

(四)健全内控制度。企业管理中离不开财务内部控制。如果内部控制比较完整,能够使财务报表信息更真实可靠,实现财务风险控制。转企改制之后,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领导层要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确保自身参与性。对内部控制过程进行规范,使各岗位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从而防范违法乱纪的行为,同时要将具体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同时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将事前审核、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落实到位,使其具备较好的实施效果,并注重人才培养,使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水平不断提高[5]。

(五)强化财务人员管理意识,构建培训发展机制。根据实际财务管理改革工作需要,对财务人员进行科学管理和培训,使其具备较强的财务管理意识,不断提高其专业水平。强化财务人员的企业财务管理意识,使其对投资风险、成本筹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经营收益等具备明确认识,并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加以践行。与此同时,构建财务人员培训管理机制,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使其能真正服务于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财务管理改革工作[6]。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转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事业单位领导和财务管理部门要依据事业单位发展背景及财务管理工作要求,明确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财务管理问题,完善会计核算体系,进行财务分析,使预算过程更加规范,构建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与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充分提高经济效益,使其在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具可开拓性。

参考文献:

[1]孙红梅.浅析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的财务管理改革思路[J].会计师,2014(07):68-69.

[2]张志强.新时期事业单位强化财务管理的思路[J].现代经济信息,2013(02):122,124.

[3]曾芳.探析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财务管理改革的思路[J].企业导报,2013(14):30-31.

[4]肖晓霜,史莹.转企改制背景下的文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以陕西省文化事业单位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5(04):205.

篇4

北京市财政局《关于更换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统一银钱收据、统一罚没款物收据及票据购领证的通知》

京财综〔1999〕1069号  一九九九年八月十三日通知

市属各单位、中央驻京各有关单位、各区县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行政性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票据管理规定》(财综字〔1998〕104号)和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银钱收据管理规定〉的通知》(京财综〔1999〕283号)等文件精神,从1999年9月1日至1999年10月15日,在全市范围内统一更换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统一银钱收据、统一罚没款(物)收据有票据购领证,为确保此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凡在本市行政区城内使用北京市财政局印制的统一银钱收据及罚没款(物)收据的单位,须持本单位原票据的购领证及98年6月15日以后购领的统一银钱收据,统一罚没款(物)收据等材料,到原购票的财政局更换新的票据及票据购领证。

2.从1999年11月1日起使用带有防伪标志、规格为18厘米×10厘米、监制章为菱形的新版票据,旧票一律作废(包括各类专用票据)。对逾期不办理更换票据及票据购领证的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请将此通知转所属各单位执行。

换票时间:9月1日-9月15日          市属各局、总公司

              9月16日-9月23日         市属各委办

              9月24日-9月7日          各高校及其它单位

篇5

1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职业“道德”,首先就要注意道德这个名词,思想品德给道德下的定义是:道德是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再看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根据从事的职业在做其工作时所要遵循的原则规范,并且要与其职业相适应。看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涉及到财务这个词,会产生很高的关注度,那么作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就很重要,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指财务人员在处理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的时候遵循的行为规范,具体体现在财务人员在涉及到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时候要遵循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规范,是用来衡量财务人员对工作态度的一种标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作为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主要工作就是为事业单位的后勤建设管理工作并且在遵守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还要遵循事业单位的职业道德规范。财务人员负有为单位理财的崇高职责,必须忠于职守,在制定的财务规章制度,严格经费标准把好开支关,按原则秉公办事。对应开支报销的业务一定及时公正办理,对不合理的经费支出,一律不办理。对违反纪律、铺张浪费、损害利益的行为,要铁面无私。做到在经费标准规定面前,人人平等,公正处事,不畏权势,不当老好人,不怕得罪人,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2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职业道德中涉及到的问题

财务人员是不可缺失的职业,有人的地方就有经济,有经济的地方就得有钱,有钱的地方就得有人管理,这就需要财务这个职业,而财务这个职业是个特殊的职业,财务要时刻跟物、跟钱、跟财产打交道,每当涉及到财务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随着不断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经济变化,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应改掉自身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自己在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中的水平,下面就指出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因为事业单位有的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工作岗位变动频繁,财务人员常常是由本单位培养起来的,或者是一些非财会院校毕业的,所以他们对财务这个工作不是很专业,而财务这个工作是非常需要专业的人才来完成的,这是一个很特殊的工作且具有很高的复杂性,而事业单位自身成长起来的财务人员虽然对单位非常了解可是他们却没有很专业的知识,但是地方院校财务专业的人员却对单位没有很深的了解,所以导致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不专业,对财务工作的管理也难于得心应手。

2.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财务工作也不仅仅是曾经的算盘,也不仅仅是单纯的分配好日常开销,现如今,事业单位的各项基本建设、装备建设任务日益繁重,涉及的资金日益庞大,这样就更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财务人才了,那些没有新的技术、没有新的知识、不注意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业务水平差的人员已经被淘汰了。

2.3 现如今还有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没有上岗证以及学历证明,他们的业务不精,对待法律意识淡薄,他们对于财务知识严重缺乏,不善于创新,专业水平低,这是对财务工作的一种蔑视,没有正确的树立对财务工作的职业道德建设。

3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的工作主要是为事业单位的建设服务好,将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现代化,提高财务工作的质量。

3.1 要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自身的知识水平,树立更高的创新意识,将学习新知识的理念进行到底。知识主宰一切,这是一个知识的时代,知识的变化淘汰的速度太快,只有不断的加强对财务系统知识的学习和熟练地操作,才能将财务这种及特殊又复杂的工作做好。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以及后勤管理人员都要责无旁贷的提高自身的知识,这已经不是一个学习一次就能一劳永逸的时代了,要想做好工作,要想做好事业单位财务的工作就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

3.2 另一方面,要对单位财务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给财务人员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活办公环境。提高领导水平,放眼于大局,要对财务人员的培养加大力度,让各级领导和办事人员认识到财务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不是马马虎虎就过去的,要对专业技能好、工作效率高、工作质量优的人员进行表彰鼓励,对于那些对待工作浑水摸鱼、没有责任心、纪律不严格的人员进行处罚。

3.3 在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教育的过程中,还要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思想、政治上的教育,作为单位里的一名财务工作者,不仅要搞好自身份内的工作还要对自己思想、政治进行全方面的学习。作为财务工作者,首先就要对这个职业有很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而作为事业单位里的财务人员不但应该遵守单位的职业道德规范还要遵循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所以说,这是一个双重的职业,对自己的要求应该更加严格。

3.4 在完成对事业单位里的财务人员需要学习的知识和对财务组织的严格管理以及对思想政治的提高以外,还要对财务工作做一个系统的规范,例如说要对财务的凭证、财务报告、财务账单有一个系统的规范,还要对财务人员的管理进行妥善的安排,大家分工合作,既起到了合作的效果,又有了互相监督的作用,一举两得。

4 结语

爱岗敬业、廉洁守法、讲究实事求是、不、对待工作尽职尽责、对业务精通是目前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建设的根本。事业单位里的财务人员既属于财务人员的范畴又具有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它是整个事业单位里的管家,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为国家省下每一分的浪费。所以说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是关系的国家、社会、单位以及各个部门的切身利益,只有好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机能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才能提高国家、组织、个人的利益,综上所述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6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中的所有经济范围内的活动内容都属于财会管理的工作范围,而财会的工作比较繁琐,存在着一定的管理困难。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较多,同时单位的总资产及经济数据较多,这就进一步的加剧了财会核算的困难。这就导致了事业单位在财会的核算工作中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且单位的总资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核算,从而使事业单位的财会核算工作不能够按正常秩序操作。

(二)档案内容不全面

由于财会人员对自己本职工作认识的有限,并没有在工作中做到真正的认真、细致。尤其是财会档案的核算整理时,基本上将财会档案的重要性给忽视了,也没有对财会档案在会计工作中的作用进行思考,同时也就仅仅是把财会档案进行了简单粗略的查阅,并没有按照应有的标准执行。在这种情况下,如若有其他财会工作人员想要对该档案进行查阅时,无法准确的找到相关内容,进而会致使财会档案在一定程度上的缺漏,一个大大的困难就这样摆在了财会工作人员的面前,无法有效的完成既定任务。

(三)财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从业者的综合专业素质有了很大的要求,这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财会工作人员。因为,财务工作本身就是非常的单调、琐碎,这就要求从业者必须要有专业的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且工作细心有耐心。这样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将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有效完善。由此可见,专业的知识与良好的综合素质对于财会从业人员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会工作正面临着这一状况,因此,必须提升从业者的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从而在根本上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再次出现。

三、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策略

(一)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有因必有果!由于在以往的事业单位财会工作中存在着管理方面的不完善,使得财会工作中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进而影响了事业单位在经济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为改变这一困境,确保事业单位在社会经济市场中重新建立起足够的竞争力,事业单位的有关管理部门就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以此来保证财会工作能够有效顺利的进行,并为将来的长远发展建立良好的基础。这里所说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并不是简简单单建立一种制度,而是就当前所出现的情况及困境有针对性的建立,明确管理方向、管理工作内容、所设制度的目的,同时要将财会工作内容流程化,使从业者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更好的将管理机制应用到日常的财会管理工作中。

(二)完善会计档案内容

以往的事业单位财会工作中由于从业者对财会档案的不重视、内容的欠缺等问题的存在使得档案在二次查阅时存在着极大的困难,无法更好的完成财会工作,同时也使得问题越来越严重化。为解决这一问题,事业单位应从根本上将财会档案的重要性重视起来,完整的将档案整理出来,以便于更好的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毕竟财会档案内容记录着单位以往的资产及经济的各项重要数据,若回过头来再次翻阅,有可能在当前的客观角度对历史数据进行评价,从而能够更好地将事业单位的发展建立在一个较为客观的出发点,既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弯路,又能够确保既定工作的有效顺利完成。

(三)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综合水平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了财会从业者的专业知识及综合素质对于工作的重要性。过去。人们总想着工作就是做做样子,完成就行,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对自己工作、所在部门及所属单位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彻底的将这种状况根除,事业单位应有针对性的做一些对策:首先,定期组织现有财会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及综合素质的讲座和培训;其次,招聘部分财务会计专业毕业的高校人才,与现有人员组成一个团队,大家相互学习、相互沟通、共同进步;最后,单位要建立一定的奖罚机制,促进财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上述的措施执行,能够在员工之间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的工作环境,既存在着一定的竞争,也保持着相互之间的共同进步。进而将自身的财会专业知识提升到单位所需的程度,同时也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加以强化,得到质的飞越。

(四)改进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体系

篇7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7-0130-02

1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与进一步完善发展,为顺应时代经济的发展,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面临着不断创新与完善的需求。

2事业单位的分类及其财务管理的特征

我国事业单位与其他盈利性企业单位不同,其不以盈利性为目的,旨在为人们提供各种教育、文化、卫生、科学等各方面的服务。我国的事业单位带有极大的公益性质,根据经费的来源与支出形式的不同,事业单位大体分为“全额拨款”,如学校、科研机构等一些无收入或收入不稳定的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如涉及国家经济或政策的一些辅作用的事业单位;“财政补贴”,如按照差额比例国家与事业单位分别承担的医疗事业单位;“自收自支”,如具有较稳定的收入来源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是事业单位在进行日常活动、计划过程中所进行的有关经费的筹集、分配与运用等活动事项,包括资产管理、负债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专用基金管理、单位预算管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有以下特征:(1)政策性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各项活动,包括收入、支出、资产、负债等财务管理活动,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如九年制义务教育对各中小学的学杂费与对学生的经济补贴方面有很大的强制性;(2)涉及范围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体育、教育等相关方面,为人民群众提供各方面生产、生活型服务,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产、生活各方面;(3)财政经费的无偿性,大部分不能自给自足或收入有限的事业单位主要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由于事业单位的性质与经费的来源决定了财政经费的无偿性。

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的不足之处

(1)思想观念方面,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管理机制不健全。

事业单位的领导往往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由于国家对事业单位财政拨款的无偿性的特点,事业单位对国家分配的资金使用率极其低下,铺张浪费现象极其严重。事业单位往往将财务管理工作看成简单的核算工作,并没有正确、科学地对待财务管理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利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可以充分地获得各部门经济信息与有效地发挥监督、管理机制,同时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制有助于会计核算、管理、辅助决策、预测功能的发挥,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的浪费。

(2)财务管理工作方面,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内部控制体系、资产管理、会计核算等方面水平不高,缺乏必要的监督制度,不能够与时俱进。

全面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或者可以说,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但是现实生活中,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体制往往偏于形式化,预算工作的编制与运行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健全与不完善导致资金使用途径的不合理化,相关资金项目的申请、审批、分配、使用、监督等岗位设置不合理,有关资金项目的铺张浪费现象在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在资金的使用方面,事业单位往往只重要资金的使用过程,在资金使用后很少评估其资金使用效益或价值性。除此之外,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存在很大的弊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对流动资金的管理与监控上,但是对固定资产却缺乏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往往体现为固定资产被领导或工作人员“私有化”或“低价变卖”,由此导致国家资产的低效率使用与国家资产的盗用和流失。

(3)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混乱,账面与实际往往大相径庭。

由于国家缺乏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监督与控制,再加上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薄弱,导致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严重混乱,随意篡改、变更、故意隐藏财务信息致使财务信息失真,甚至存在大量的违法或违纪的财务手段。资产的账面价值、数量与实际也存在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资产的购置、使用于处置方面。在资产的购置方面,由于缺乏对资产的种类、价格等专业知识的了解,不能实现最低成本地购买最符合自己需求的资产,更有重复购买或分次购买不能实现统一采购的规模经济;在资产的使用方面,由于权力与责任的分配不清晰导致对资产的使用管理不严格,不能实现固定资产的良好运行、定期维护与保管;在资产的处置方面,缺乏相关的资产处置评估体系与审批手续,不能体现被处置资产的价值,极大地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4)财务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不全面,基础性工作不规范。

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由于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对事业单位以外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发展了解很少。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存在着专业知识不全面、技能不全面等问题,一方面,财务工作人员按部就班,墨守陈规,只是按照现有财务体系、程序工作,不能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或财务管理体系,缺乏创新思维;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财务知识结构体系已老化,单位或部门由于疏忽对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或培训,缺乏与时俱进的财务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造成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落后,不能及时掌握最新的财务管理信息。

4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创新与完善

(1)提高事业单位内领导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与时俱进地创新与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只有实现了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才可以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创新与完善。对事业单位内财务管理的重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与完善的前提条件。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的并非仅仅只有会计核算功能,还有经济信息的汇总与综合、辅助决策、预测未来趋势的功能等等,因此,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有助于会计核算、经济信息的管理汇总、辅助行政或经济决策、预测未来趋势功能的发挥,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的浪费。

(2)建立与完善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体系,加强资产管理的措施。

全面预算体系在企业单位中较普遍存在,是一种计划、协调、控制、评价等多功能的企业管理方式。事业单位应向企业单位学习,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在岗位职责分工的基础上,预算编制时做到各项项目的全面预算考虑到各种计划的可能性与执行性,并且考虑到各种计划的收益与风险性;在预算执行时,要密切关注事物发展动态,善于控制事情的方向与风险,依据具体情况适合调节预算,做到全面预算的事中控制;在预算考核时,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考评项目中资金的效益,做到项目后的追溯与考核的评价体系。

(3)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与控制,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在对事业单位外部监督与控制的基础上,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外部监督、控制与内部控制体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其目的在于监控资金运行状况,改善财务管理的内部人员职位机构,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内部控制体系包括五个要素,有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核心在于建构与完善内部环境,包括组织结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其次在内部信息及时、全面、系统沟通的基础上,事业单位要追随资金的运行状况,及时识别、系统分析资金运行中存在的相关风险,依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关风险控制措施将其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适时评估外部与内部控制体系,健全内外控制体系可以提高经营效率与效果,促进企业的发展目标的实现。

(4)定期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或培训,更新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其创新思想及理念。

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定期进行继续教育或培训可以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跟随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地了解现代财务管理的现代化方式与手段,更新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适应全球经济化的发展,并且建立明确、清晰的岗位责任制度,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相互约束性。

参考文献

[1]姚云敏.对创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2012,(3).

[2]蒋莹.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的研究[J].现代商业,2010,(29).

篇8

    (一)严重缺乏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指导与规划

    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过程中,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要对会计电算化的相应工作加以负责,而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基本上都带有自身的个性特征以及自发性,严重缺乏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指导与规划,直接影响了在事业单位中普及应用会计电算化管理。

    (二)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是我国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具备一定会计电算化经验的会计人员也存在着一些职业道德问题,还缺乏科学意识和岗位责任意识不强。由于事业单位是非营利单位,经济利益诱惑和驱使不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忽视会计人员的科学管理、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是造成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③。

    (三)财务管理思想落后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思念非常落后,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认为会计核算仅仅是为了梳理和明确单位的收支情况,没有展现出事业单位整体状况,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使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不能在财务管理中充分发挥,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普遍应用。

    (四)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不对称

    在我国事业单位中,由于财务信息的不对称导致诸多问题的发生,例如单位主管部门的监督不到位、财务信息质量滞后等。对称的财务信息,对上级部门管理下级部门和单位决策者做出正确决策有着重要的作用。技术处理平台是获取对称财务信息的关键条件,有了对称的财务信息,事业单位的决策者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④。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应用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并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是实现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应用的基础。健全的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安全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岗位责任制度。同时,在满足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条件下,制定适合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权限,制定高于传统会计标准的财务管理标准⑤。

    (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在实现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时,要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在加强适用于手工操作的内部控制以外,还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在系统方面的控制,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的程序设计、系统数据的分析和计算机的操作是不相连的;保证系统用户不参与日常业务和经管除系统部门之外的物资财产,只负责处理数据;不能擅自更改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数据。

    (三)强化会计电算化人才的专业培训

    缺乏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是制约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应用的主要因素。因此,事业单位要根据在职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专业培训,强化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的专业技能。会计电算化的培训体系除了电算化系统设计、电算化程序设计和电算化系统维护等操作技能之外,还要包括职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会计证考试等理论课程的学习,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培训主要以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为核心,但是事业单位的各级主管部门要加以配合。另外,财务部门要统一规划行业特点较强的部门,并由相关的业务主管部门组织培训。

    (四)全面发挥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作用

篇9

三、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一)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否高效运行,取决于一套完善、规范、统一化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针对事业单位不同的职能任务,制订切实有效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和财务核算制度,以适应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发展的需要。对财务管理人员明确职责、细化分工,并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制订财务人员定期审批制度,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管、监察和监督力度,定期检查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和结果,对于违反规定操作的财务人员给予严厉处罚,规范财务基础工作,切实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首先应该明确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之间的关系,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早期一直是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但是相对来说收付实现制并不能全面反映出资产和债务规模,在预算制度改革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就可以有效处理这个问题,但是在提供资金收支信息中,又不能完全摒弃收付实现制。所以在引入权责发生制过程中,与收付实现制做到两者相结合,互补长短,才能在进行资产核算中展现全貌。

篇10

一、基本理论概念

1.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所谓的会计信息化,是指把会计信息作为一项信息资源来进行管理,无论是在信息获取、数据传输以及会计应用等方面都运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一系列的操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和经济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2.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指任何一个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实现其企业的自身价值,在确保自身资产安全、会计信息准确以及经营活动有效性的前提下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所采取的自我约束、自我规划、自我调整和自我控制的一系列有效举措的总称。内部控制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起到了监督和管理的作用,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特点

①形式程序化。在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系统中,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措施大部分都是通过网络程序由计算机编制而成的,没有人为的干预;②重点单一化。事业单位的数据传输是内部控制的重点,其必须要求数据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在质量上严格把关,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报表数据的真实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在信息化时代环境下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的制度还不够完善

理论上的内部控制,是指功能齐全、结构完整,对行政事业单位中出现的众多风险能够预防和规避的一个制度体系。但是在现实中,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还是不够健全,尤其在信息化时代到来的今天,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相当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满足不了会计日常的工作需要。如果行政事业单位一直持续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而不更新是不能满足单位的工作需要,最终将制约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2.会计信息化存在安全隐患

会计信息化的一大特点就是信息公开性和开放性,在互联网络时代,这一特点必然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的安全性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方面,我国现阶段的网络环境还不够健全,计算机病毒侵害猖獗,网络黑客更是肆无忌惮的窃取商业机密,盗版软件又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等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还有单位内部的隐患,有些单位内部人员人为的破坏数据信息、破坏计算机的硬件等等也是值得重视的。

3.专业的信息化人才的缺乏

在信息化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已经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了。老一辈的会计人员大多都是采用手工做账,而不会使用计算机,当计算机被病毒侵害时无能为力,无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因此,必须对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普及和培训,防范风险,重视计算机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

三、坚强内部控制的对策

1.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信息化时代的浪潮中是大势所趋。首先,全面提高单位会计人员的这种内部控制的意识,为内部控制工作的展开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加强风险管理与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单位内部控制的流程,使得单位的各项会计信息与控制活动相适应;再次,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加强内部控制得监督,防止工作人员进行舞弊行为。通过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使得单位的控制工作更加符合会计信息化时代的需要。

2.加强网络信息化安全的管理

首先,做好计算机的保护工作,无论是计算机硬件的配置还是财务软件的运行都要保证其安全性,加强网络安全的管理,定期对财务软件进行杀毒,设置计算机口令密码,防止无关人员扰乱计算机的程序。其次,建立惩罚机制,一旦财务人员将会计信息泄露出去,必将严惩不贷,导致的后果自己承担;再次,注重搜集外部信息,,当出现风险的苗头时就做好预防措施,采取管控行动,把风险扼杀在摇篮里。

3.大力培养高素质的IT人员

在信息化的时代,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只有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这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在除了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还要不断的加强对财务人员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网络运用的培养。不仅在内部管理上做得好,还要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精通,积极地参与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普及与培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争做一名优秀的财务人员。单位也可以在外部条件上给予大的支持,建立员工激励机制,提高会计人员从业的积极性,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

四、结论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的普及与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也要与时代并进,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状况不断完善与发展,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使信息化的作用在其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中得到良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篇11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使得事业单位仅仅依靠政府已经很难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因此事业单位逐渐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进行理财观念的转变,不断建立和完善自我发展机制,更好地与市场融合,不断降低成本,从而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事业单位只有规范财政资金的供应范围,进行财政资金供应方式改革,建立新型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推进事业单位的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一、新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从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来看,有些事业单位缺乏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管理观念比较落后,管理方法过于陈旧,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事业单位的重要作用。这些表现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就是财务管理的范围不够明确,管理的目的和手段存在偏差,整个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够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从而造成事业单位中的资金使用的浪费。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有些事业单位缺少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的操作流程也非常随意,没有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使得财务管理工作相当混乱。例如,在有些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核算项目不明确,没有清晰的往来帐目记录,对于货币资金等款项账目不完整,从而给财务管理工作带了相当大的困扰。有的事业单位没有对资金进行严格的管制,专款专项资金预算模糊,滥用专项资金,缺少专业的项目备查机制。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相对弱化

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虽然在项目资金预算以及其他的资金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预算编制计划和安排,但是在真正涉及到资金支出却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这些使得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约束职能。财务管理职能的弱化使得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不能对财政资金进行合理的管控,不利于事业单位财政状况的良性运转。

(四)事业单位要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不少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有限,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缺少财务工作从业应具有的水平。合格的财务人员要具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职业素养。而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缺少业务处理能力,有的会计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和培养,在业务处理中应对能力较差。甚至有的会计人员是“半路出家”,没有自主学习能力,业务素质不能得以提高,使得会计核算工作缺少规范性,制约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管理者的财务管理意识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管理者要进行管理理念的转变,不断进行理念的创新,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全新要求,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价值所在。管理者要认识到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中的重要性,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确保依据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办事,不能由管理者一个人说了算,降低财务管理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作为管理人员要进行现代财务管理方法的学习,把财务管理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建设

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质量就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制,加大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管理和审查力度。同时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技能考核,监督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否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三)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监管力度

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考评体系,对预算编报质量、信息资料、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等财务信息进行系统的考评,督促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可以设置专门的监管部门或者利用单位外部的监管机构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监管,约束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的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水平直接影响着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状况,因此要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基于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技能水平有限,进行专业知识、业务技能的培训是至关重要的。事业单位要定期的举办相关技能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财务知识和业务能力,并且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从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管理质量。

三、结论

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方法存在着一些不足,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并且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管机制建设,从而推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稳步前进,发挥事业单位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钱志丹.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探索[J]. 会计师, 2010, (5): 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