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音乐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单元教学设计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18 09:36:1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音乐单元教学设计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初中音乐单元教学设计

篇1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加强个人音乐素质,培养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初中生正处于十几岁的青春期,矛盾、叛逆、有自己的强烈个性,正是可塑性极强的年纪,此时加强对青少年的民族音乐的教学,也是在使用良好的方式引导青少年培养起正确的三观,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的同时提高整体素质。我们不仅需要加强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育,更需要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提高民族音乐素养的熏陶。我国的民族音乐涵盖的范畴十分广阔,有器乐音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歌、民间舞蹈音乐等等。初中音乐教材中,七年级主要体现在上册的《茉莉芬芳》和下册的《江南丝竹》、《梨园漫步》、《弦管和鸣》;八年级上册都围绕着中国民歌展开,下册则有《乐鸣江河》、《曲坛音韵》;还有九年级的《悠远古风》等。如今网络化的现实生活对中小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网络的普及促使了流行音乐的传播和普及,与此同时也造成了青少年对于民族的音乐的关注度和喜爱程度的下降。再加上“应试教育”造成对音乐课的忽视等弊端,加强民族音乐的有效教学探索,弘扬民族文化已是势在必行。

篇2

大家可能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当教师在课堂上具体提出一个问题时,学生往往不能够快速并积极地回答上来,因为学生精神力不够集中或者并没有积极思考想要配合教师的提问,学生在课堂中不能发挥主体作用,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效果。为了让这种现象不要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就要设计情境提问。吸引住学生的目光。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级第三单元歌曲《大海啊故乡》时,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大海的音频,让学生聆听大海的海浪声,并提出问题“你听到了什么?”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大海边,感受大海的广阔,大海的磅礴,接着要进一步播放大海的视频短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短片中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听觉感受后的视觉感受会更具体更真切,让学生感受大海在不同状态下的不同表现,是平静的大海还是活跃的大海,学生在这种创设的情境中,轻松的感知,正确的回答,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初次聆听歌曲《大海啊故乡》,让学生体会说出歌曲的风格特点,感受歌中大海的样子。学生很容易就能说出歌曲中的大海平和的特点,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感受曲中作者对大海故乡的思念之情。

教师通过创设针对性的情境,巧妙地提问,这样提出的问题才更容易解决,初中音乐课堂中要灵活运用情境提问,让学生在特设的情境中感受、思考并解决问题,从而降低问题的难度,也避免了课堂教学的枯燥,让学生轻松的学知识,在情境中提问让学生用身心感知,从而达到情感共振,不知不觉地解决问题。

二、辩论提问,深入探究

初中生虽然比起小学生心理各方面成熟很多,但Ρ热性质的各项活动仍然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采用辩论提问的形式,探究问题,这样就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当中来,摆脱了教师自问自答死板式的课堂氛围,把课堂真正地交给了学生,达成活跃课堂氛围的效果。

例如教授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单元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时,教师提出问题“怎样让世界充满爱?”学生们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有的认为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才会充满爱;有的认为仅仅做到这点还不够,要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有的认为从小家到大家,从点滴做起,在家孝敬父母,出门讲求诚信,这个世界才会是充满爱的世界,学生们各抒己见,激烈辩论,而教师适时地引导、适时地评价也很关键,既掌握正确的知识点,又形成正确的观点。学生们在讨论中渐渐理解了爱的真正含义,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一个有爱心的中国人。然后引导学生去聆听《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感受歌曲当中的情感表现及音乐风格。学生在充分的辩论讨论中更能抓住歌曲的情感主线,以情带声的歌唱。

事实证明采用辩论提问的形式展开教学,比单纯的讲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更能吸引住学生,更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有了,课堂参与度就大大提高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就明显改善。所以我们在初中音乐课堂中要充分利用辩论提问的这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深入研究,教师在整个辩论的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及时评价,让学生在欢愉活跃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愉悦身心。

三、逐步追问,升华素养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提问,不能是毫无计划的随想随问,要紧扣教学主题,有目的的提问,在问题涉及中要环环相扣,逐步追问,从而顺利完成教学计划,让学生的技能及素养全面提升,因此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根据教材来设计好各个问题,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做到层层深入,一环跟着一环,让学生的思路由窄及宽纵深发展。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9-0084-01

音乐教学大纲明确要求:美育是整个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内容,而音乐是实施美育的核心途径之一,对现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影响。对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必须做好教学反思,在打破“教学不相宜”的僵局的同时,建成适合新课标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并且整合现代教育要求与技术方针,以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一、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潜在问题

从当前初中音乐教学反馈的信息来看,教学模式与理念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当前,很多中学使用了专业音乐教学的模式,虽然促进师生互动已得到了音乐教师的重视,但依然是以知识的单向传输为主,只是单纯地追寻技能与知识,使教学模式呈现出程式化、枯燥乏味、机械、单调等特点。对于喜爱新鲜事物的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生的发展。

(2)教学观念落后,难以提高学习兴趣。从现行的教学结构来看,初中音乐教学有时会忽略音乐教学的美育宗旨,而音乐中的美育是文化素养提出的要求。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如果忽略了审美创造、想象、兴趣与情感,很容易影响音乐课程的艺术性与审美性,一旦教师的教学观念跟不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难以改善。

(3)音乐课形同虚设。虽然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与意义众所周知,但事实上很多学校的音乐课形同虚设。一些学校不注重音乐教学,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或者虽然设置音乐课,却被英语、数学、语文课所挤占,让音乐课始终处在边缘状态。

二、解决初中音乐教学问题的对策

(1)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丰富教学过程。学校之所以出现音乐课形同虚设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校领导与老师的观念落后。对此,只有改善教学观念,才能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与效率。首先,校方应树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与思维,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出发点,这样才能培养出对未来发展有用的人才。其次,在音乐教学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优化设计,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步骤,不断强化观念。要将音乐课程设计成满含创造与美的学科,并引领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考虑到美感。可以通过评价、比较作品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趣味,让学生从中得到享受,以创造更多美好的事物。例如,在教学歌曲《歌唱祖国》时,除了为学生传输相关音乐知识,还应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歌曲的含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繁荣祖国、促进祖国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让学生在欣赏歌唱家演唱这首歌曲时,得到美的熏陶,从而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落实。

(2)改善教学方式,促进师生互动。从教学反馈的信息来看,很多学生反感教师的一言堂与满堂灌,音乐课也是如此。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必须做好与学生的互动工作。例如,在教学“歌剧之夜”这一单元时,先让学生搜索歌剧相关的知识,再结合自身感受,在课堂上对歌剧的理解与知识进行阐述。学生通过讲解积极参与到了课堂讨论中,以更好地了解歌剧知识。学生讨论结束后,再由老师对歌剧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具体如:何为歌剧,歌剧和音乐剧的构成等。同时,这也是促进知识相互联通的一种重要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乐理课中适当添加音乐节奏与身体动作,让学生充分融入到音乐活动之中,这样不仅增强了对节奏的把控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多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建议,通过调整教学规划,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这也是满足学生需求、促进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式。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创新性教学。音乐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其中,网络与多媒体的整合为现代音乐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现代音乐教育中,教师应打破教条、单一的教学模式,让现代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达到完善音乐教学的目的。另外,通过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也能提高学生的创造热情与表现欲,以此帮助发展学生的才能。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当下,各种录像、录音、电影、电视、多媒体等硬件随之出现,这些都可以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例如,在教学《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施自制教学课件,让音乐与画面进行整合,在情景交融中,让听觉与视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深入乐曲,得到更多的审美感受与体验。

三、结束语

音乐教学在现代化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对帮助学生全面提高素养具有重大作用。音乐教学历来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它对帮助学生塑造性格、提高审美情趣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在现代音乐教学中,必须整合已有的教学技术与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通过使用多种教学方式,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3-0121-01

“四种关系、五种优化”是我校程显栋校长提出的教学先进理念中,其中第一个优化就是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实施教学的基础,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学设计的第一关,也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线。教师应依据各学科的“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制定每个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

一、优化教学目标的内涵

优化教学目标是有深刻内涵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应遵循“科学、多元、具体、明确、可测”的原则。所谓“科学”,就是要符合教材、参透教材,重点要突出,特点要鲜明,难点要攻克,并有一定的亮点;“多元”则是鼓励教材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不可局限于本科教材的内容,也不可拘泥于参考书初设的目标,宜旁征博引,适当引入其他相关学科的相关知识,并采用更多更为生动的教学方法;“具体”和“明确”则是体现在教学目标设置的细节上,目标共分为几个步骤?每个步骤要达到什么样的质效?针对不同的学生,又应该有怎样的调整?这些都应在实施教学之前有具体、明确的设置;最后要求教学目标的设置要有“可测”性,教学目标是为学生服务的,也是为教学质效服务的,在完成教学过程之后,学生的收获和感受如何?教学质效又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学目标设置要经得起课后的检验和考查。

二、优化教学目标的要求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按照以下三点要求:①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②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的;③教学要求必须是明确的。为了制定好课堂教学目标,作为老师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备课标、备教材,还要认真备学生。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是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的。音乐课程目标包括以下三个层面:①情感态度价值观;②过程和方法;③知识和技能。作为音乐教师,应认真研读新课标,潜心研究教材内容,仔细研究学生现状,才能更好的优化教学目标。

三、优化教学目标的几个实例

本人在八年多的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存在着一些困惑,也积极思考着解决的方法。下面结合实例谈谈本人关于优化初中音乐教学目标的思考。

实例一:在第十四册第三单元《长江两岸》中,第二课时的内容是歌曲《采茶舞曲》和《龙船调》。其教学目标原是:能够感受《采茶舞曲》、《龙船调》的内容及地方风格,并试着用哑剧的形式表演《龙船调》。本人认为这个目标设置的不太合理。这两首歌曲都是中国地方民歌,分别是用江浙方言和湖北方言演唱的。这两种方言是非常有特色的,在歌曲演唱中也是妙趣横生的。但是教学目标中却让学生从头到尾当哑巴――只是感受和演哑剧而已。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大胆优化教学目标为:通过欣赏两首歌曲,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江南音乐风格及方言特色,并尝试学唱(片段)和表演。在后来的课堂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方言非常好奇也很乐于学唱歌曲。在我的范唱和引导下,学生跟我互动表演,课堂非常活跃。于是这成为本人比较成功的一节研讨课。

在这个案例中,遵循了“科学、多元、具体、明确、可测”的原则,体现了教学目标的优化。其一,行为主体是学生,让他们参与更多的活动,不再让他们当“哑巴”;其二,行为动词是具体的,他们说了、唱了、也演了,不仅从中体验到音乐风格,更感觉到快乐;其三,教学要求是明确的,学生学会歌曲中的几句方言和几句歌词,能与教师互动表演。

篇5

在课改前,视唱教学一直是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融合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的综合体。确切地说,视唱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如何看谱即唱的教学。而视唱能力,就是看谱即唱的一种基本技能,是学生学好音乐的基础。指导学生学好视唱,提高视唱能力,对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对学生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当前的音乐教育中,关注视唱教学,关注学生视唱学习的情况,培养视唱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视唱的实际水平

作为一线的音乐教师,出于专业的本能,在日常的生活中,或到各兄弟学校参加教研活动时,特别关注身边的初中学生的视唱问题,因为视唱能力的强与弱,能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音乐教学的质量,所以我会时常会问问他们,会唱谱子吗?会唱歌曲的旋律吗?绝大多数学生回答的都是说不会。尤其是近几年,我县对初中九年级学生进行的音乐考查中,明显可以看出,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视唱水平。实际表现中有这么几种现象:(1)时常唱错音;(2)读谱现象;(3)音不准,跑调;(4)没有音的长短概念;(5)断断续续,不能流畅地视唱。这些现象说明了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识谱能力不强,节奏感不强,也就是视唱能力不行,视唱能力低下确是一种普遍现象。据了解,当前很多农村初中学生连一些非常简单的曲谱也视唱不了,这一现象确实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的。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视唱水平低下的原因

每种现象的形成,背后都有一定的原因所在,都有前因后果。所以,在这方面我作了些调查,也查找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具体分析了一下,稍作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教材内容改变的原因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到来与实施,我们的教材变了,内容变了,变得丰富而精彩,新教材把传统教材中的“歌唱”、“器乐”、“基本乐理视唱练耳”,整合成了“表现”。这样的整合与拓展,在观念上熔化了音乐技能练习和理论知识的专业性,更注重于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没有具体的有关音乐基础技能的专门练习环节,这样,在课改初期,对教材研究不透,就造成某些教师对音乐基础技能的教学产生了误解,产生了困惑与茫然,徘徊在新教材与老教材的十子路口,基本技能教学要教?还是不要教?在教学环节中能省略吗?导致我们的视唱教学很长一段时间停滞不前。

2.教学理念变化的原因

新教材,新理念。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了我们音乐教师的教学思维,改变了音乐教学方式和音乐学习方式。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师因课改而欢欣鼓舞,在课改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教学魅力,教师更多注重的是如何把课设计得新颖,如何把课上得精彩,极力让课堂变得活跃,丰富多彩,追求的是创新的效果,而忽略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因此,最基本的视唱教学被丢弃,被遗忘。不敢再进行最起码的音乐基础练习,如节奏、视唱、听音训练,怕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怕被人笑话为“走老路”,导致当前学生的视唱能力非常薄弱。

3.学生心理因素引发的原因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就是歌唱教学,即唱歌词不唱曲谱。这种教学现象在农村中学很普遍,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理上有种“先入为主”的感觉,音乐课歌唱教学时只喜欢唱歌词,不喜欢唱曲谱,对视唱曲谱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心理上就产生一种畏惧感。学生觉得视唱枯燥、难学,不想学,没有兴趣。结果是如今很多学生连一些非常简单的曲谱也视唱不了。

三、逐步提高农村中学生视唱水平的若干策略

通过对以上现象的分析,我感触颇深,作为学校的专职音乐教师,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责无旁贷。因此,复兴初中音乐视唱识谱教学,尽快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视唱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教会学生识谱,让学生学会视唱,继续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有趣地、令人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这是我们的职责。所以,针对农村中学学生的视唱问题,要想改变当前的这种现象,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视唱能力,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教学,“教”与“学”是相对的,没有教师的“教”,学生怎么“学”呢?我建议从以下若干个策略出发,以求能逐步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视唱能力:

1.研究新教材,重新看待视唱教学

传统教材过于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着重与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知识繁多而偏难,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的畏惧心理遗留至今,不喜欢音乐课,不爱上音乐课。其实,新教材并不是不要知识和技能,而是变“显性”为“隐性”,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经过精心设计、编排、被合理、巧妙地隐含分布到各个单元的作品和具体的音乐活动中,这样就降低了音乐知识的难度,淡化了学科知识和体系,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畏惧情绪,让学生在铙有兴趣的学习中,自然而然地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所以,新课标中“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和“淡化知识技能”的基本理念,为我们的基本技能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对作为基础技能培养的视唱教学不仅不能丢弃,而是要作延续性教学,并且是要巧妙地教,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

2.在备课中落实视唱教学的设计

学习视唱本身是个较复杂的过程,要学好视唱,更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科学计划,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所以,在备课时,我们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以力求按照农村初中学生视唱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利用教材,结合新课程理念,研究并设计提高学生视唱能力的练习或实践活动环节。同时,我们要站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这个高度,不管是在设计歌唱教学方案,还是欣赏教案时,都要潜意识地从三方面考虑有关视唱教学的设计:

(1)激发兴趣要到位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的动力,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前提,是成功学习的良好开端。这是备课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2)教学方法要讲究

学习视唱是个较难的过程,最忌讳的是单一枯燥的练习,最讲究教学的方法,既要体现科学性、实践性,又要讲究趣味性,以免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

(3)实践练习要到位

要想提高视唱能力,实践练习很重要,对曲谱的音高、音准、节奏等方面都要练习,要到位,才能有效地提高视唱能力。

这三方面都需要教师认真去备课,只有精心地设计,才能精彩地教,才能有效地提高。

3.在实践教学中实施视唱教学

实践是提高视唱能力的有效保证,只有在实践中练习,才能在练习中提高。

(1)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视唱

常说“视唱是音乐的血液,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可见,要想流畅地视唱,节奏的稳定、准确是视唱练习的关键。在每个单元的课后的思考与练习,或者实践与创造等音乐活动中,都有一定量的节奏练习、节奏创编,当学生能准确地会读节奏后,教师及时提供几个音符,让学生去填上音符,就成了现成的视唱曲,然后,让学生唱一唱。这样,学生视唱的兴趣有了,因为是自己的作品,就饶有兴趣地视唱着,学生很有成就感,在不知不觉中,愉悦地学习了视唱。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在歌唱教学中学习视唱

歌唱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全面学习音乐的基础,是音乐教学中的常规课。在歌唱教学中,学唱一首歌曲,首先要学唱歌曲的旋律,这是歌唱教学的最基本的过程,也是视唱教学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学习视唱的最好时机。此时教学,教师要善于运用科学、趣味的教学方法,巧妙地安排,促使学生自主愉悦地学习视唱。比如:

方法一:把歌曲的乐谱分为若干句,让学生按座位或分小组接唱,学生在聆听、思考、演唱中熟悉了乐谱,这样就有效地落实了视唱学习的目标。

方法二:问题式学习视唱。为了避免反复视唱曲谱,学生会厌烦,会觉得枯燥,会降低兴趣。比如,老师问:你觉得哪一句最难唱?哪一句最好听?哪一句你最喜欢?此时,学生会饶有兴趣地回答着,然后教师乘机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地唱一唱。这样,视唱练习就很到位了。

以上的两种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乐趣,值得使用。

(3)在欣赏教学中学习视唱

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音乐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教材的每一个单元中有欣赏教学内容,并有图文并茂的音乐主题的曲谱。在鉴赏、感受、体验的学习过程中,不妨让学生去唱一唱,或奏一奏音乐主题,切合时机地进行视唱练习。比如,可以随音响音乐模唱,随老师的琴声轻唱,随老师的指挥手势清唱,等等。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习视唱,一可以提高视唱能力,二可以增强对作品的记忆和理解,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4.在视唱学习过程中讲究评价的方法

评价是对学习结果的检测,是对学习成绩的一种评定、一种肯定,更是一份鼓励。视唱学习是一个较难、较复杂的过程,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学好视唱,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以激励性语言评价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一些跑调现象,所谓五音不全等现象,不能嘲笑,要精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学习中要时常给予学生鼓励、支持和肯定,激发学习的热情,耐心地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愉悦学习、持续性学习视唱的良好习惯。

(2)制定学习成绩评价表。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制定一份实践性强、容易操作的表格,及时记录成绩。可以分期中、期末评价,也可以利用2+1时间每月评价一次。

总之,关注农村初中生的视唱学习情况和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我们要继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改变传统的音乐基础技能强化性训练的教学方法,设计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案,逐步改变学生普遍认为视唱识谱学习“枯燥、乏味、难学”的心理意识。在“趣”字上设计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厌学”为“乐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视唱,在快乐中提高视唱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农村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规范化研究

基于课程标准的中小学音乐学业评价体系研究

把学习的核心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完成——以“阿基米德原理”教学为例

基于先学后教的“3+X”教学模式

“131”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提高小学高段整理课有效性的几点措施

小学低中段整理课的五大支架

小学高段整理课中优化学生思维方式的指导策略

浅议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的外延界定

作业有意图 学习有意义——改进寒假作业的研究与行动

开学第一课“寒假作业评讲”的备课札记

寒假数学整理作业的反馈与启示

初中数学“假期”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作业与减负”联合教研活动后的再思考

用“问题导学”丰富学生的思维品质

初中科学课堂提闻的有效性初探

谈谈英语阅读课的思维训练——以三节同课异构阅读课为例

探索单元专题研读实现课文整合教学

浅谈教师专业素养阅读的构建方式

开展主题调研 提高调研实效素质教育,不再是“美丽的传说”——绍兴县实验中学“减轻学生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纪实

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践探索

轻负优质教育,我们在行动

规范办学 阳光育人——推进“轻负高质”的行动策略

在作业上下功夫——宁波市惠贞书院减负落到实处

“龙马”精神代代传:让民俗文化福泽校园——农村初中地方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谈“生本课堂”中教师引导的着力点

例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主线的设计

提升兼课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正确理解教材 把握数学教学本质

初中英语作文批改现状分析及对策

预约教学的精彩——谈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

在游戏中顿悟——以“体验幼儿学习方式”的园本教研为例

重识保育 重构保育——提升教师保育水平的园本教研实践

从有效教学看高考英语写作复习

刍议小学生科学问题表征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时间管理指导策略

因“精”而“彩”的欣赏教学——以三次试教《化装舞会》为例谈欣赏教学的设计

归一法:“过量”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金钥匙

做好“估算高锰酸根离子大小”实验之我见

小学数学学习材料的精选妙用

把学校“搬进”图书馆

让孩子拥有金色童年认清教育形势 加强教研工作——张绪培副厅长在全省教研室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振奋精神 主动作为 为浙江教育的科学和谐发展再立新功——刘宝剑主任在全省教研室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学习研究实践 提升教研引领力

以点促面 区域性推进轻负优质教育

打铁必先自身硬——谈教研室的自身建设和发展

生活经验是一种优质的课程资源

规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

中国高考改革之路评析

发展性评价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

爱心评价促茁壮成长

行走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路上,我成长着

和孩子一同享受成长的快乐

实践中感悟 研究中成长——我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求索之路

启事

实践着 思考着 进步着

我与综合实践活动共成长

我这样一条路——我与综合实践活动共成长

试论小学语文中科学小品文的课堂教学特色——从《只有一个地球》说起

疏可走马 密不透风——谈数学教学中的留白艺术

科学探究活动有效设计三步曲

拓宽课外阅读指导 提升学习探讨能力

让每一个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实施“闪亮星”评价的尝试

让噪音远离科学探究

快乐诵读,收获诗意童年——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的实践与探究

从教师需求出发的园本教研

篇7

进入21世纪,上海开始全面进入了二期课改时期。在二期课改中,初中音乐教材的变化不仅反映出了音乐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轨迹,也展现出了音乐教育对提升个人素养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淡化音乐知识技能、注重音乐表现力培养、强调音乐实践创造,新教材的内容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更有利于他们音乐学习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的加强。于此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新教材中将单元式的人文主题结构代替了以往教材的课时结构。这种“主题单元”式的编写模式强化了音乐的审美功能,丰富了教学内容,更增强了音乐的人文内涵。但如何运用音乐教材这一新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音乐课程不仅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素养,更能促使其获得自主发展空间、提升自身能力,已成为了每一位音乐教师所需思考的问题。一成不变的教学安排不仅不利于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与个性发展,还会使教学变得刻板、无趣。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深感到,强化“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思考、实践新教材的运用方式是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其音乐潜能的一条重要途径。而认识教材的编写特点,了解教学内容不同安排的必要性又是促进教师创新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为此,我们首先有必要对教材的编写模式,即“主题单元”模式进行了解与认知。

一、对主题单元编写模式的认知

二期课改下的音乐课程是以学生发展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课程。它在继承一期音乐课程的基础上更强调课程要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正如二期课程理念中所提到的:“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发展的前提下,尊重学生个人爱好,给予学生应有的学习选择权,为他们提供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的学习内容,在不断优化课程结构的过程中,为学生在音乐学习的各个领域里获得自主发展的空间创造条件。”①作为音乐课程理念的物化载体,二期课改下的音乐教材以审美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突破了一期教材的编写方式,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其中,主题单元式的编写框架就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

从新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教材以单元为组织单位。用一个人文主题作为单元标题,并将此作为一单元教材内容的主线。所有单元中的内容都为扣准该主题而组合在一起。这种独立单元主题式的组织结构,丰富了教材内容,促进学生对主题内容理性与感性的有效认识,较好的帮助了他们相关审美经验的积累。

同时,纵观各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内容,他们之间又存在一定的逻辑性。以六七年级的音乐教材为例,教材第一单元是以讴歌社会,国家为主的主题,第二单元则是反映学生校园生活主题,第三单元是外国音乐作品风采主题,第四单元是中国民族音乐主题,第五单元则是音乐与姊妹艺术主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单元中的主题安排不仅体现出了音乐与人、音乐与自然、音乐与民族、音乐与社会的联系,也拉近了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音乐学习有了连续性与系统性。

笔者认为:对主题单元下教材内容进行选择与重组,是当前教学中一个重要步骤。我们需要打破以往依靠课时结构内容来进行组织教学,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这一特点,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从而才能发挥教材的最大功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他们音乐学习方式的改变,使他们化被动为主动,积极、愉快的投身音乐实践活动中,提升音乐能力与综合素质。

二、主题单元下教材内容选择与重做之必要性

二期课改下的音乐教材不再以知识技能作为完成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是将文化内容作为教学的主线。在每一主题单元中,教材内容按照听、唱、奏、动实践活动方式,将与主题相关的内容组建在一起,从而使音乐教材内容即具备音乐活动特性,又增强了人文内涵,显得丰富而广泛。二期课改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面对各具特性的学生,仅仅依靠照本宣科,按部就班教材内容,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发挥教材本身的教学功效。针对学生特点,对教材中的内容有所处理是取得事半功倍教学效果的一条重要途径。而可选内容的出现,更说明了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的创造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设计,在增强教学创新性与灵活性之同时更好的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

对待教材中的内容,首先,我们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所拥有的特色,将同主题下的不同音乐作品进行选择性教学。例如有些学校在器乐教学上还未具备充沛的硬件条件,但可以在欣赏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有些学校具有合唱特色,教师则可以在教授歌曲时多加入一些多声部的训练,让学生在歌唱中不仅增强实践体验,也从中获悉歌曲演唱特色的由来,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此外,音乐教学的内容还可以结合学校艺术节活动,在基础型课程与拓展型课程中,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从而更为整体化,多角度的实施音乐教学。以我校舞蹈主题艺术节为例。教师将教材中的舞蹈活动与舞蹈创作放入艺术节中,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力。而在课堂中,则通过欣赏、讨论等活动环节增强对舞蹈的本体认知,提高对舞蹈美的鉴赏能力,进而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与综合素养。在最后艺术节的综合汇演中,同学们充满热情的舞蹈不仅让我们看到他们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对艺术的喜爱,更能感受到他们的创造力、理解力、想象力的融合。由此可见,二期课改下的音乐教材给我们一线音乐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教学弹性,我们需要对教学内容有所选择,才能更好的强化其音乐审美体验。

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可以通过重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课堂效率。以六年级上半学期第三单元音乐教材为例。该单元以“亚洲风采”为主题,通过欣赏朝鲜、印度、日本等不同地区的亚洲音乐,演唱印尼民歌,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加深对亚洲各地音乐文化的认识,丰富自己的学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与教学实践,笔者展示出两种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见表1与表2)

从表面看来,这两组教案设计并没有什么太多的不同,都是运用了教材中欣赏、歌唱、音乐知识等环节中的内容来进行组织教学,增强学生的自身感受来获得审美体验。但两者在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安排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以第一课时为例,表1中的第一课时是以欣赏朝鲜民歌《阿里郎》为主。因此在这一节课中,学生主要是通过聆听、学唱歌曲《阿里郎》,了解朝鲜音乐的长短节奏,认识朝鲜民族乐器长鼓与伽琴,感受不同版本阿里郎的共同特点等一系列活动来认识朝鲜音乐的特点,加深对朝鲜音乐文化的理解。而表2中的第一课时是通过向学生介绍朝鲜与印度两个地区的音乐特点来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亚洲地区音乐风格。两者教学内容上各有侧重点,各有特色。前者通过对一个地区音乐文化的深度感受,让学生多角度的丰富审美经验,进而增强对亚洲音乐的感受。而后者则是通过感受多个地区音乐文化来激发学生对亚洲音乐的兴趣,丰富体验。

这种教学内容的重组在音乐教学工作中是很有必要的。一般而言,音乐教师都会负责整个年级的教学工作。每个班级的音乐程度是有所不同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当面对音乐感觉较为敏锐,且对音乐学习兴趣较高的学生群体时,我们可以通过加深音乐的认知程度、拓宽音乐学习范围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表1 就适合这类情况。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加深、拓宽,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艺术视野,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其在感性体验音乐美同时,也能通过理性思考,初步学会一些探究地区音乐特色的基本方法,即从乐曲风格、伴奏乐器、不同版本的音乐比较探索出地区音乐,乃至于文化风格的形成原因,进而更为综合的认识音乐背后的人文特点。而当面对一些音乐学习兴趣不是很高,音乐能力一般的学生群体时,我们则可以运用表2中的教学方案,通过介绍丰富的音乐作品类型,让学生拥有丰富的感官体验,从直接感觉中渐渐获得审美愉悦,调动其自身的音乐潜能达到审美状态,激发起对音乐学习的欲望,进而提高音乐实践活动能力。

由此可见,教师在了解学生的音乐能力与音乐教学环境后,需要运用“用教材教”的理念来重新审视、组织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组,能更好的实现了“一切为学生”的现代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了他们的学习需求。

三、对主题单元下教材内容选择与重组后所产生的教学反思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已经能感受到音乐教材内容的选择与重组对提高课堂效果、促进学生音乐能力发展的必要性。我们再对音乐教材内容进行处理之时,也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积极把握作品的人文内涵,挖掘单元主题的审美价值。教材中的每个单元是一个拥有人文主题的单元。在此单元主题下,教师可以用分主题来贯穿分课时。以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以欧洲风情为主题。教师在安排课时之时,可以设定“炫彩多变的欧洲音乐”、“美丽热情的歌声”、“高贵典雅之声”几个主题。从不同的音乐风格来确定主题,从而让学生在聆听、实践、思考、探究中,不仅可以享受音乐的美,分享音乐带来的快乐,也可以发现并掌握欧洲音乐作品的内在特点和规律,从而感受出音乐作品中所折射出的欧洲音乐文化。这种分主题的确定能较好的把握音乐的人文主题,也有利于教材选择与重组的逻辑性与规范性。

第二,教材内容的选择与重组必须以音乐内容为核心。二期课改下的音乐教材拥有着丰富的音乐作品,也增强了人文内涵与实践活动环节,如配乐诗朗诵、古诗朗诵、情景创编等等,这些都为丰富音乐课堂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但是教师在选择、重组、丰富教学内容之时也应该明确音乐是课程的核心。在备课之际,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和把握音乐教材中的特性,在自身观念中建立起以音乐为核心的想法,努力让学生多方位接触音乐,了解作品背后所折射出的文化,同时又不失音乐课程本身之核心地位。这一点是由音乐课程的本质所决定的。

综上所述,在把握主题、建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前提下对音乐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与处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音乐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我们需要不断的钻研教材,深度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与音乐能力,才能更好的整合教材,用好教材,真正发挥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与文化功能。

注释:

①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试行稿)》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P38

参考文献:

篇8

【案例描述】

一、导入

欣赏一首苏州评弹,判断它属于哪种表演形式。

二、南方曲艺音乐欣赏

1.曲艺音乐简介。曲艺音乐泛指说唱音乐,其音乐包括唱腔和伴奏两部分,可分为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和琴书五类;又可分曲牌体、板腔体和曲牌板腔混合体三种类型。伴奏乐器北方多用三弦,南方多用琵琶。

2.苏州评弹简介。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

3.欣赏《忆江南》。

三、学唱《江南好》

1.初听歌曲。

2.发声练习。请全体学生起立,用“wu”唱5・4 3 5 2 1---

3.唱谱。①老师带大家唱谱练习;②介绍曲内装饰音并练习;③完整唱谱。

4.唱词。①加入歌词练习;②乐曲分析和感情处理;③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5.苏州方言唱。

四、北方曲艺音乐欣赏

1.观看《重整河山待后生》片段,思考歌曲的旋律、风格各有什么特点。

2.京韵大鼓简介

京韵大鼓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京、津地区,演唱者左手执书板,右手执鼓键敲击书鼓,辅助伴奏。乐队伴奏乐器以三弦、四胡为主。

3.骆玉笙简介。

4.试唱《重整河山待后生》第一句。

五、比较苏州弹词与京韵大鼓区别

六、学生活动

用白居易的另一首《忆江南》填词演唱《江南好》。

七、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一、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精准定位重点难点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曲坛音韵》这个单元选择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南北两个区域的代表性的曲艺,供学生演唱和欣赏。考虑到我们地处南京,南方曲艺代表――苏州评弹《忆江南》和以其为素材的改编歌曲《江南好》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也能够感受到南方曲艺优美流畅的特点。北方曲艺代表――京韵大鼓虽然学生接触得比较少,但是通过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继而进行南北方曲艺的比较,学生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北方曲艺的特点。

特点分析总结之后,我基本确定了本堂课的内容,接着确定教学目标,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难点。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才能有的放矢。在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后,基本确定本堂课的知识目标为演唱《江南好》,在体验苏州弹词风格的基础上,能够表现出歌的情感和韵味。为了落实这个教学目标,在学唱歌曲之前,我特意加了一个发声练习,让学生站起来用“wu”跟钢琴唱5・4 3 5 2 |1---。这个发声练了开声以外,加入第一句旋律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唱好开头,更容易唱好此曲。通过磨课,我发现学生在演唱《江南好》时很容易感知演唱这首歌的情绪,但是要准确表达却不是那么容易;还有,在装饰音演唱上也显得有点吃力。所以这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学生准确唱出《江南好》中的装饰音,并用和谐优美的声音表达出来。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练习唱谱过程中,需要把所有带有装饰音的乐句都单独强调练习,告诉学生在唱波音和倚音时的注意要点。

二、 创设课堂中的教学情景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也是一个亮点。在演唱《江南好》过程中,创设教学情景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个方面:让学生通过曲谱和歌词想象不同的画面,画面感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美的能力。例如,第一句引导学生想象小河流水的画面,流水越流越远,所以唱的时候声音越来越小,做一个渐弱处理。再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学生想象江面上日出的画面,太阳跃出地平面的动态效果。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旋律中,情境交融,美在其中。第二个方面:在学生完整演唱全曲时,我加入了一段前奏。这段前奏是用钢琴伴奏模仿琵琶轮指,有了苏州评弹的感觉,能够更好地营造气氛。第三个方面,加入苏州方言演唱,能够更好地表现歌曲的韵味,也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篇9

这是一节构思精巧、充满新意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全过程始终坚持并贯彻了课改精神,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感受体验音乐情感与内容、发展学生音乐能力为出发点,紧紧抓住民歌与特定地域的文化背景,尤其是语言及地理环境间的密切联系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丰富、高效的音乐实践中,观察、比较、理解、掌握不同地域、不同体裁的民歌,从而掌握这些民歌的旋律特点、节奏特征、力度表现作用等,把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落实在揭示音乐要素上,从而进一步深化和加强学生对长江两岸汉族民歌的认识、感受与体验。整个设计和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音乐学科的特点,关注音乐本体,巧妙地将知识与技能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练习为主线、创造参与为手段、审美体验为目的”的教学理念。

二、选材精当,特色鲜明

篇10

寻找音乐的模仿性

艺术源于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提供了艺术家创作的源头和灵感,从而使其在提炼和升华后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那么,作为欣赏者,是否也能从“生活体验”出发来欣赏和聆听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音乐作品呢?在“美洲乐声”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由巴西作曲家维拉・罗勃斯创作的管弦乐曲《凯皮拉的小火车》就是一首饱含生活气息的作品。整首作品从火车启动到途中行驶,最后到达终点,好似带领听众做了一次巴西乡间旅游。②于是,笔者从生活中的音响体验出发展开了教学。

案例1:管弦乐曲《凯皮拉的小火车》教学片段

(一)情景导入:让学生听辨一段火车从启动、加速到靠站的自然音响,并用图形符号或自己的嗓音加以模仿。于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了以下的图形符号。

图1:

(二)新课教学:首先完整聆听一遍《凯皮拉的小火车》,整体感受乐曲欢乐的情绪和模仿农场工人凯皮拉乘车上班的场景。其次,唱一唱农场工人上班路上哼唱的悠扬曲调(主旋律),通过分段聆听引导学生寻找音乐家是如何从生活中提取素材,用什么乐器来模仿自然音响的,音乐音响与自然音响又有什么不同。(音乐音响更富有情感,更具有一种欢乐美)最后总结如下:

表1:

音乐结构 引子 主题呈示 尾声

音乐内容 火车启动 途中行驶

(行进1―临时停靠―行进2) 到达终点

主奏乐器 巴西体鸣乐器 小提琴组、管弦乐、巴西体鸣乐器、长笛 管乐组、巴西体鸣乐器

主旋律的出现 行进1:第一次呈现(小提琴组)

行进2:第二次高八度呈现(长笛)

之后,再次完整聆听乐曲,对乐曲进行深入的体验,让学生随音响进行模仿(用动作模仿火车启动,哼唱主旋律等),从中体会作品的音乐特色。最后,在老师的提示下,总结音乐特色:

图2:

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实践,笔者发现,从生活音响导入音乐音响能够有效地深化学生对音乐音响的体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见图3)。其中,聆听并不是学生音乐欣赏的唯一途径,“与其说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的能力是‘听’出来的,还不如说是‘唱’出来、‘奏’出来的,是‘表现’和‘创作’出来的。”③在这一课例中,主要采用了让学生通过“图形谱”的方式将对音乐的感受“表现”出来。因为图形谱的使用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表现出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稍强一点的学生可以把音高、节奏、旋律走向等要素标示出来。另外,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将法国作曲家奥涅格的《太平洋“231”》做出对比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

图3:

二、体验式“沉潜”――通过体态律动

感受音乐的文化性

体态律动学是由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创建的。体态律动又称“和乐动作”,就是让学生通过身体来体验节奏感,从而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性,使他们在课堂上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通过训练使学生耳聪目明,反应敏捷。④ 教材中的探戈舞曲《化装舞会》是一首极富感染力的作品,被誉为阿根廷的第二国歌。其中,坚定自信、铿锵有力的探戈节奏,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摆动起来。于是,笔者抓住了这首作品的节奏特点,让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用身体的动作来体验其中的韵律感,让动作成为音乐的“化身”。具体的“体态律动”教学设计如下:

案例2:探戈舞曲《化装舞会》之“体态律动”教学设计片段

片段1:“甩头踏步”

这种“甩头踏步”的体态律动法是为A段的主题a设计的。其中,第一小节是四个带顿音的八分音符,用左右交换踏步的声势来模仿,并注意稍强的力度和较短的时值。第二小节第一个八分休止符用双手击掌,紧接着两个半拍是一个甩头的动作。甩头的动作需要干脆、利落。最后,用一个上升的弧线手势来表示旋律中半音的上行。

图谱1:

旋律

节奏

踏步

甩头

击掌

手势

除了设计具体的动作外,还需要考虑的是,在有限的课堂空间范围内可行性的空间行走形式。在这里笔者设计了以下三种方式:1.全班围成一个大圆圈行走;2.以小组为单位行走;3.两排相反方向直线行走。

图4:

片段2:“蹲起跳跃”

由于B段主题a的旋律是一个连断结合的音型,并且有一定的高低起伏,于是笔者设计了一种“蹲起跳跃”的体态律动。第一小节前四个音是先下行后上行的波浪式的行进,蹲起的动作可以很好地与其配合。第一小节第三拍达到了乐句的高音处,学生刚好做完一个蹲起,身体处于最高的直立状态。后面三个是下行的八分音符,短促而轻巧,用向前跳跃的动作来加以配合。

图谱2:

旋律

节奏

蹲起

跳跃

以上两个“体态律动”的设计虽然看似简单、童趣,但在学生们律动的过程中,他们正不知不觉地浸润在探戈音乐文化的世界中。首先,通过这两个“体态律动”,学生在集体的练习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乐曲中探戈音乐的典型节奏。而且这种感受是极为深刻的,是一种身心完全投入的感知,在课外他们会随口就哼唱出来。其次,片段1中的“甩头”动作,本身就是探戈舞蹈的一个标志性的舞蹈动作。在律动练习中,学生们基本上都能完成这一快速的动作,并且对这个动作有较为强烈的印象。在这一动作的铺垫下,老师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为学生揭示这个动作背后的文化内涵。接着,继续深入下去,让学生细细体会到探戈的热情是深沉内敛的,并且蕴含着一种沉思似的、伤感的文化特质,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通过音乐和舞蹈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探戈文化内涵。

三、创新式“沉潜”――通过即兴创编

体验音乐的多样性

奥尔夫曾对“即兴创作”有过这样的论述:“尽量使学生能自行设计他们的音乐和动作伴奏,哪怕比较简陋。为这些乐器设计音乐的方式,是从在乐器上演奏本身产生的。在这过程中发展出来的一种即兴艺术,起很大的作用。”⑤ 因此,在音乐课上,让学生自己创作音乐无疑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但由于受到学生能力和教学时间的限制,在音乐课内让学生进行原创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不过,创作不一定需要原创,也可以在一定基础上进行改编,尤其是选取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学过的,比较熟悉的曲目,让学生体会音乐的多样性。在教材中,《红河谷》是一首在北美洲广为流传的民歌。该曲旋律优美流畅、结构简单,学生很容易就能学会。于是,为了让学生对这首歌曲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和体会,笔者采用了以小组合作为载体进行口风琴合奏教学的形式。具体如下:

案例3:口风琴合奏《红河谷》课堂实录

(一)小组合作练习及展示

1.小组合作练习、老师按小组进行指导。

2.各小组展示:

第一组:加装饰音(颤音)

(1)表演形式:第一遍用“哼鸣”哼唱(加碰铃),第二遍为口风琴齐奏(主旋律,加颤音、口风琴)。

(2)其他组评价、打分。

第二组:速度对比,有前奏、间奏、尾声

(1)表演形式:口风琴齐奏(单声部),演奏两遍(第一遍中速;第二遍快速,加入三角铁)。

(2)其他组评价、打分。

第三组:加指挥,变化音区(高八度)

(1)表演形式:口风琴合奏(二声部),加入指挥演奏两遍(第一遍单声部,力度弱;第二遍二声部,主旋律高八度演奏,力度强)。

(2)其他组评价、打分。

第四组:运用多声织体(旋律+伴奏),合作联奏

(1)表演形式:口风琴合奏(二声部),演奏三遍(第一遍合作联奏;第二遍单声部齐奏;第三遍加伴奏声部)。

(2)其他组评价、打分。

第五组:对节奏进行创编,加入“刮奏”

(1)表演形式:口风琴合奏(二声部),演奏两遍(第一遍单声部;第二遍加铃鼓,加入变节奏的二声部)。

(2)其他组评价、打分。

3.老师演奏:演奏G大调的《红河谷》,学生感受调式的变化。

(二)全班口风琴合奏《红河谷》

1.全班合奏,讨论演奏形式。

2.全班展示,其中关于学生评价需要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表2:

表演的整体效果(很完整、很流畅或比较完整等)

组员之间的默契程度(好、一般、较差)

音乐要素的表现

旋律:是否流畅、优美

速度:稳定或不稳定,快、慢是否有对比

节奏:是否有变化(若有变化,具体描述其变化和产生的效果)

力度:是否有变化或对比

织体:单一或丰富,单声织体或多声织体

音色:单调或丰富(打击乐器、人声)

表演的设计(有新意的地方或值得学习的地方,不足的地方)

通过小组合作练习(见图5)、小组展示(见图6)、全体合奏,学生们的创造潜能被不断地挖掘出来:有的小组改变了节奏,使原来抒情的旋律,变得活泼、幽默;有的小组加入了伴奏,使乐曲的织体更加丰富;有的加入了人声和打击乐器,使乐曲的音色更加多彩……在课堂的最后,笔者又让学生重新用单一的人声演唱了《红河谷》,让他们自己说一说哪种表演形式可以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有了创作和展示的体验,学生真正可以试着从创作者的角度来体悟作品并感受异国音乐风情。

图5:

图6:

四、结 语

世界上存在着众多的国家和民族,他们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而且这些音乐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以美洲音乐为例,其中就包含着古巴的哈巴涅拉,巴西的桑巴,阿根廷的探戈,墨西哥的马里亚奇等多种音乐文化类别。对于教育而言,音乐教育在本质上也应该是体现多元文化的,初中音乐教材内容“美洲音乐”单元中所涉及的作品只是沧海一粟。因此,如何从有限的音乐作品中挖掘有价值的教学元素,通过参与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欣赏美洲音乐的途径和方法是我们音乐教师努力的方向。欣赏音乐的方法千变万化,但是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感受音乐本真,探寻音乐文化。

注 释:

①参阅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第275页。

②参阅吴斌、曹理《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教师用书(七年级下册)》,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版,第69页。

③郭声健《中小学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应澄清的几个问题》,《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第8期,第81页。

篇11

就高师音乐学专业来说,其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观念和音乐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在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中其对于深化理论学习、知识的获取、学生课堂教学技能培养以及教师综合素质的获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突出应用为本、需求导向的要求,构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符合跨时代性和超前性的音乐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每一位教学论课程的教师所要必须研究和重视的问题。我们都清楚,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多年来一直都是相对薄弱的环节。由于种种因素,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特别实践环节方面,在课堂教学能力的训练上存在一些缺失。像有些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往往只是停留在“书面状态”,而缺少实践领域的感受。因此,构建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的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实现该课程高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重要尝试和探索,也是不断完善理论、升华理论的重要渠道。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属于学科教育学的范畴,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十分鲜明,课程的学习过程为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循序渐进。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的许多内容,要通过实践环节去理解和掌握。因此,课程的实践训练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种训练,检验理论学习的情况,提高学生在音乐教育、音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指导,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能力,为毕业实习及今后从事音乐教学工作打下基础。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实践教学应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的完整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专业能力形成是在把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的,不仅需要实践来培养,更需要在实践中实现构建。而我们现在的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的教学由于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面缺少足够的认识,实践教学过多的只是侧重于的课堂某些环节,并没有真正从实践教学自身的需求出发,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实际的有机结合,课内、外教学结合,没有真正从整个课程出发形成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这大大的影响到了实践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我们都知道,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是从教学实践中来的,其理论形成后又返回教学实践,对实践进行指导。离开了实践,学科教学理论就会显得空泛无力、操作性不强。如果只是蜻蜓点水式地做走过场的实践练习,那既没有实践效果,也就实现不了教学目标。因此,实践教学体系在保证和贯彻实践教学内容实施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将实践教学环节按照课程进程、按各种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等层次,落实其目标和任务,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丰富和发展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形成基本的能力。实践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会学生“做”。学生通过实践对课堂上所学的理论与课堂教学技能进行验证、掌握,感知音乐课堂与音乐教学,认识音乐课堂与音乐教学,从而从“认识”、“理解”变为“会做”。

二、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基本框架

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应体现以专业理论为基础,以教育能力为核心,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建设,应在课程中突出利用实验实践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的特点,运用实验环节配合理论教学,使学生可以更好地领会教育理论运行过程中的实际经验和感性知识。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践理论部分,而是实践技能部分。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等,在层次上,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实践为基本实践;第二层次实践包括课堂教学的基本、综合性和设计性实践,如教案的撰写、教学目标的设计、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等等;第三、四层次实践以综合性和设计性实践为主,更多的是在针对具体内容、具体案例进行实践。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围绕培养目标,把实验实践教学具体目标分解为两个层次和多个模块来实现,突出基础性训练、综合性训练和开放性训练,并按照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实践相结合、单元理论实验实践项目与选择性实验实践项目相结合、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原则,优化实验、实践项目,合理筛选实验实践教学内容,重点是合理设置证据实验、案例教学、模拟课堂、教学实习,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起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实验实践比例适当、实践课程模块化的实践体系。

三、实践教学构建的基本原则

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从学科角度出发,应当体现出对学校音乐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控制思路及其目标实现的唯一性,真正体现出实践教学的价值意义、科学性和符合音乐教育特征方面的可操作性,要真正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能力培养的理念。要坚持以实践方式改革为目标,突出课堂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包括教案撰写、备课等方面。据此,我们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上要依据这样几个原则: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即在理论教学中将实践环节一同设计,以理论教学所涉及的知识为实践内容,让实践为理论学习服务,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自然结合,防止单纯的理论或单纯的实践。这样,理论和行动才能一致。②系统性原则。即要求把整个课程的实践教学视为一个整体,从整体出发,设计各分支的实践教学,使整个实践教学完整、平衡,具有层次性,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实践体系。因此,在构建时,应该将各个分支的实践放到大实践的整体中去权衡,以整体实践的总目标来协调各个分支的目标。③分类整合原则。依据课程的不同内容把实践教学体系分成不同类型,抓住内容与内容之间的特点、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经验之间的联系,从整个课程领域出发,将实践教学加以统整合与设计,确保实践教学的整体统一。④能力评价原则。即从实践态度、解决理论学习问题的实践能力、课堂问题查找的实践能力和课堂教学技术操作实践能力四个方面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笔者认为,实践体系能否在能力培养方面发挥作用,只能通过实践反映出来。实践中所呈现的一部分是学生自己的实际表现,另一部分是评价者通过自己的观察所看到的、感受到的。能力评价标准应贯穿整个实践过程,以实践为主线,评价所有可能涉及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四、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设想

1.实践教学体系

过去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的实践教学体系,由于受传统音乐教学思想的影响,一直把单纯的教案设计、目标的制定、备课等实践教学内容依附于相应的理论课程上。而实际上,这些应当在实践训练中反复练习才能获得,否则,就违背了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为了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改变传统做法,优化重组课程内容。以基础理论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四部分构成实践教学体系框架,按照教学的进程,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配合理论与典型案例、课例录像资料、设计案例主题例选、课堂见习、专业实习等,形成与理论实践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不同的内容上,可做适当变换。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以歌唱和综合游戏课为主,初中音乐教学内容以歌唱课、欣赏课和综合课为主,高中音乐课程以音乐鉴赏课内容为主。对实践教学层次体系的改革,主要是按照课程培养目标和学习内容的要求,按初、中、高三个层次设计实践教学,形成不同层次、突出应用能力的实践训练。初级层次主要是以基本理论内容的实践训练,配合选用与之相对应的中小学音乐教材进行实践训练,重点强化学生的基本能力,积累实践认识。中级层次主要对学生进行专题设计训练,比如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案的正确书写,让学生多讲、多写。多讲主要是学生通过对教学目标的陈述,在强化学生设计能力的基础上,拓展设计的视野。多写主要根据所布置专题任务,用所学的知识写出教学设计的设计理念。高级层次主要是进行一些综合性的实践训练,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在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实际实习岗位上进行教学实践。另外,许多学校为了激励师范生重视基本教学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提高未来教师的执教能力,举办各种教学竞赛,如课堂教学设计竞赛、微课比赛、说课比赛等,这也可以划到高级层次的范围内。在这些既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实践活动中,把教学实践能力的建构循序贯穿在全过程。

2.实践教学内容

在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可以以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教学“理论为引导,实践为关键”的特点为突破口,重点解决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解决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基础音乐教育需求不适应的问题,从纵向和横向二个维度,通过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库的构建,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建设。纵向方面,主要从基础理论知识出发,到设计实践环节与学生能力的构建,并通过专题实践、课堂教学专题设计、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的撰写,培养学生的整体能力;横向方面,借助案例教学、模拟课堂、现场教学等多样化的训练手段,持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上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精选实践内容,保证基本技能的训练;突出课堂教学技能视域下音乐课堂教学实践内容,强化专业特色;创新思维的启发与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结合基础性实训、综合性实训、设计性实训不同层次的实训项目,调整内容,突出学生创新性、探索性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教学技能的能力。将实践教学体系真正发挥出总体功效,真正起到驱动、引导的作用。

3.实践教学组织和考核

改革实践教学的组织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如何安排课程教学进度、教师的遴选、备课、学生学习的检查与学习后的信息反馈等,都需要考虑细致,合理安排。这样,既保证了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圆满完成,同时又约束和规范学生实践的行为。否则,实践教学的目标和计划就难以实现。实践教学的组织要依据这样两个条件,一是遵循整体实践教学任务,与教学总目标保持一致;二是统筹实践教学与理论密切结合。这样,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能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存在哪些问题,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就具体内容来说,实践内容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进度,从目标上来看,要充分体现培养能力为主的教育理念,凸显能力的培养,以学生“能干什么”作为整个实践教学的中心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灵活参加。学生通过实践环节,一方面巩固了课堂教学成果,另一方面培养自己教案设计、目标的制定、备课等实践能力。由于与普通的理论教学有明显差异,因此,实践教学的考核不能简单地用分数做测度。考核过程应对学生实践的全过程进行考察和评价,包括实践的前期准备、实践过程中的态度,以及实践结果等。教师应根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表现以及所呈现出的能力进行评判,从实际设计能力的提高、实践能力的形成、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行综合考核。例如,在音乐教学设计这类实践训练强调的是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其考核除了要体现对实验理论的掌握外,更重要的是要反映出学生在实践方法、设计理念、具体运用等方面的特点和能力。

4.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为了使实践教学能更好地开展,要利用学校所在地的地域优势,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选择最为合适的中小学作为实践基地。在实训基地建设上,结合自己学校实践教学特色,与实践基地和实践指导教师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通过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为学生提供鲜活的实践场地;配备相应校外指导教师,开展多层次的实践训练,借助实践基地多功能设施和相应的资料,进行专业化的训练,营造“教学实践”的训练环境。

作者:冯巍巍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尹爱青.对“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课程的思考与分析[J].中国音乐教育,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