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社交媒体的种类

社交媒体的种类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18 09:36:1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社交媒体的种类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社交媒体的种类

篇1

一、中美档案馆运用社交媒体的比较

(一)社交媒体的应用范围。目前,我国档案馆对社交媒体的应用十分有限。国家档案馆尚未使用社交媒体,省级档案馆对社交媒体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总体上仍比较滞后。据相关统计,在我国31个省级( 直辖市、 自治区, 不含港澳台地区) 综合档案馆网站中,应用博客或微博的仅有5个,占16%;应用百科的有6个,占19%;应用RSS或订阅的有11个,占35%;设置论坛的有14个,占45%;设置留言板的有27个,占87%。我国一些偏远地区,如甘肃、、内蒙古地区的档案馆尚未运用任何形式的社交媒体工具。

美国国家档案馆从2009年在YouTube网站上开设界面并创建了第一个“推特”(Twitter)微博账户开始,逐步将档案宣传拓展到博客、微博、百科以及社交网络领域。由于Web2.0社交媒体工具在美国十分流行,美国档案馆利用社会媒体服务信息,与用户交流是十分普遍的。据调查,2012年,美国50个州档案馆中,有42个将社交媒体应用于档案工作中,社交媒体的应用率达到84%,并且这些档案馆的网站都提供YouTube、Facebook、Twitter、Blog等多渠道的交流工具,并专门开设反馈通道,收集用户的意见。

(二)社交媒体的运用形式。根据国内社交媒体营销专家唐兴通的观点,社交媒体可大致分为8类:社会关系网络、视频分享网络、照片分享网络、合作词条网络、新知共享网络、内容推选媒体、商务关系网络、社会化书签。目前,我国档案馆运用的社交媒体形式有论坛、RSS订阅、百科、微博、博客。按功能划分,微博、博客、论坛属于以话题为纽带的信息平台,RSS订阅属于个性化的信息推送平台,若将其归类,笔者认为都应划为内容推选媒体一类;百科则属于合作词条网络。可见,在我国,人们耳熟能详的社交媒体工具如“人人网”“开心网”“豆瓣”“QQ空间”“优酷”“土豆”等社会关系网络、视频和照片的分享网络尚未运用于我国的档案工作中。

美国档案馆运用的社交媒体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以美国国家档案馆为例,到2013年5月,已在13个社交平台上开设了145个社交媒体项目。这些社交媒体按功能可分为网络平台、社交网络平台、文件的分享与存储平台三大类,每类社交平台包含多种社交工具,如网络平台包括Twitter、Blog、Wiki、Mashups、tumblr等,用户凭借这些工具能随时获得国家档案馆更新的各类信息;社交网络平台包括facebook、foursquare等,这些媒体工具为公众提供了相互交流与协作的空间;文件的分享与存储平台包括Flicker 、Youtube、Pinsterest、Ustream等照片、视频分享与存储工具。可见,美国国家档案馆几乎运用了所有种类的社交媒体工具,并将不同类型、不同用途的社交媒体工具结合使用,充分实现了与公众的互动。

(三)社交媒体传递的信息内容。我国档案馆运用社交媒体所传递的信息内容多为档案部门的行政信息、动态新闻,形式以文本和图片为主。以微博为例,一些档案部门的微博只是进行一些转发,很多还与档案工作无关;档案部门原创的微博内容大多为工作动态、工作要闻,没有对馆藏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微博如何更新、微博主题如何选择等没有清晰的定位,造成档案部门微博的内容无特色、主题不突出。因此,档案部门的微博很少会受到评论和转发。此外,博客、论坛和网络社区的档案信息多为档案界人士的交流信息及成果展示,这为业内人员相互学习搭建了平台,但与普通公众的互动度不高。

美国档案馆利用社交媒体传递着丰富的信息内容,除行政信息外,美国档案馆对馆藏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展现给公众。例如公众可利用微博和博客分享档案馆的最新信息并进行互动交流;通过访问“Our Archives”Wiki分享关于美国国家档案馆的馆藏及参与者的研究;可以在Flickr上对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的照片进行下载、标注标签、发表评论和注释;通过YouTube观看馆藏的部分视频资料;通过Facebook和档案馆保持联系,进行互动交流等。

(四)运用社交媒体的策略和政策。中国在社交媒体上的应用正处于迅猛发展之中,如政府可通过政务微博进行政府信息公开、新闻舆论引导、倾听民众呼声;企业可利用社交媒体工具进行商业活动,开展商业宣传。由于社交媒体具有参与性、公开性、交流性、对话性等基本特征,人们通过社交媒体传递信息、分享观点,易引起广泛关注。目前,我国一些企业和商家在运用社交媒体进行营销时都采取了相应的积极策略和政策。然而,政府部门尚未针对社交媒体的运用制定出相关的策略和政策,档案部门亦是如此。

为充分发挥社交媒体在档案资源传播方面的积极作用, 美国国家档案馆于2010 年12 月在其官方网站上正式公布了社交媒体策略,积极倡导社交媒体在档案工作中的广泛应用,确定与社交媒体合作的核心价值,即合作、领导、激励、多元、团体、开放。策略的制定在于促进政府、团体和公民间的沟通和交流,以充分挖掘档案信息的各种价值,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利用服务。2011年2月,美国国家档案馆又出台了《Web2.0背景下社交媒体平台文件管理指南》,就社交媒体给档案工作带来的新问题作出了解释并提出应对的策略,如社交媒体平台的分类、联邦政府文件的界定、社交媒体平台与联邦政府文件产生的关系、使用社交媒体后文件管理所面临的挑战、社交媒体服务商责任等。此外,美国国家档案馆还制定了社交媒体政策,对每种社交媒体的使用都作出详细规定,如用户的年龄要求、信息的内容要求等。

(五)运用社交媒体取得的成效。目前,社交媒体在我国各级档案部门虽然得以初步运用,但成效一般。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网站调查与测评项目组的调查显示,我国省级档案馆网站的网上交互指标平均得分率仅为42.75%,其中最能体现交互功能的网上业务咨询、网上论坛得分普遍偏低,分别为0.21和0.23。笔者对档案微博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截至2014年6月25日12点,在新浪微博开通微博并进行认证的省级档案部门(不含直辖市、自治区、港澳台地区)共有6个。通过对检索数据的分析,发现档案馆微博数量偏低,日均量大多1条左右,而每条微博平均评论量不足1条。

可见,社交媒体在实际应用中,其交互功能尚未发挥出来。大部分档案馆虽然设置了“网上咨询”模块,但是回复速度慢,难以满足访问者的及时需求。博客、微博主题不突出、时效性较差,导致用户与档案馆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很难深入。

在美国,社交媒体的利用掀起了美国档案资源传播的。2009年,在社交媒体利用之初,美国国家档案馆在Youtube网站“推特”(twitter)微博账户上传的一段视频的日点击播放量达到了1.5万人次。在9个月内,美国国家档案馆上传影片的点播量已超过10万次,视频点播量超过50万次。档案资源传播速度之快,数量之大前所未有。从近期美国国家档案馆的统计来看,各种社交媒体的访问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例如Twitter,2014年1月至4月,微博客的用户浏览数量不断递增,4个月内用户浏览数量增加了28830人次。在这些社交媒体中,Facebook和Flickr最受公众欢迎,2014年2月Flickr的访问量达到9,925,559人次。由此可见,美国国家档案馆借助社交媒体开展档案文化传播取得惊人成效。

三、美国档案馆成功运用社交媒体的优势分析

通过比较发现,我国档案馆在社交媒体运用方面同美国档案馆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笔者认为,我国档案馆运用社交媒体的现状可概况为以下几个点,即社交媒体的应用范围小;运用形式比较单一、交流途径有限;缺少相关策略、政策的引导和规范;公众的参与度低,社交媒体的运用尚未取得实质性的成效。美国档案馆成功地将社交媒体应用于档案工作中,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一)社交媒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美国国家档案馆及各地分馆采用多种形式的社交媒体工具,从Twitter、Blog等信息工具,到Flickr、YouTube等图片、视频分享平台,以及Facebook、Foursquare等社交网络,公众不仅能够了解档案馆的最新动态,浏览形式多样的馆藏资源,同时还可通过互动平台及时表达想法、反馈意见。目前,美国档案馆已开设140多个社交媒体专页和项目,全方位多渠道地把馆藏资源和相关信息推介给公众。

篇2

包括博客,文档分享,在线百科,在线问答。博客已经被人们熟知了,它又称网络日志,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新的文章的网站,它能够结合文字、图像、视频和网站等链接,以及其他与主题相关的媒体,可以实现读者之间的互动。在博客上,人们可以将其设置成自己喜欢的风格,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某些主题的文章,是个可以表现个性化的平台。博客可以用于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它的优势在于可以系统、详细地内容,并结合多媒体和博客的功能,体现图书馆的风格特点。但是博客缺乏及时性和快速的传播能力。笔者认为博客更适合用于图书馆阅读方法,资料查找方法等读者培训方面的内容,以及阅读文化知识方面的内容等。

2、核心网络的社会化媒体类型。

主要有微博,社交网站,及时通信,电子商务,视频&音乐,论坛,消费评论,分类信息。微博是目前使用人群最多的社会化媒体之一,它具有使用便捷,信息传播快,用户参与度高,内容草根性强等特点,是图书馆推广阅读的有利平台。

3、新兴网络和增值衍生网络中的社会化媒体。

首先根据用途可以排除一些类型,如:在线旅游,婚恋交友网络,商务社交,企业社交,私密社交,社交游戏,签到位置服务。移动/弹性社交的主要代表是微信,它通过消耗网络流量的方式来实现社交,人们可以利用微信语音信息,也可以文字以及其他多媒体的信息,是一种新型的聊天软件,截止2012年9月17日,微信注册用户已经超过2亿已经有一些图书馆开始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例如三江学院图书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二、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对社会化媒体的选择

图书馆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选择社会化媒体。

首先是阅读推广面向的人群。如果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是针对各个年龄层的大众,就要选择受众面广的,较为成熟的社会化媒体,例如博客,微博,论坛等;如果是针对年轻群体,就要选择更前沿、新颖和有趣的平台,如微信,轻博客等。另外,还要考虑不同职业群体所使用的社会化媒体,同样是社交网站,上班族更多使用开心网,学生则更多使用人人网。

其次是要达到的目的。图书馆倘若想要传达更多的阅读内容,可以选择博客,轻博客等;如果想加强和读者交流,可以选择微博,微信,社交网站等;如果想宣传图书馆,可以选择微博,并注意利用视频和音乐,在线百科等;如果想对读者进行阅读指导,可以选择论坛,在线问答,即时通信,文档分享等;如果想推荐书目,可以选择微博,社交网站,微信等。

再次是社会化媒体的功能和管理。每种类型社会化媒体有很多具体的种类,选择的时候要注意其阅读推广功能和其自身的管理情况。好的社会化媒体有稳定的功能和良好的管理。好的功能能激发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灵感,采取更多样的阅读推广方式。

三、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对社会化媒体的使用和管理

篇3

Key words: big data; library; public media; database construction and utilization

1 图书馆资源建设现状与现存问题

我国图书馆在长期数字化、信息化的影响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还有很多需待解决和优化的问题存在。现阶段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资源类型局限,缺乏高质量灰色文献;主题分布不均,部分文献资源不完善;资源落后,存在大量的过时信息;数据库利用率低,开放程度不够等。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图书馆公共媒体数据库的用户本身及用户行为有其显著特征。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对信息量与信息种类的需求增长,用户获取信息的形式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新闻报道、调查报告等,更包含社交网络、音频视频网站等新兴途径,获取的内容也不再局限于消息本身,而是更大范围的各种类型的数据;另一方面,用户对服务速度及质量要求更高,比如,在进行查询时,用户希望能以最简便快捷的检索方式来获取高匹配度、具备高价值的信息,这对数据库信息查询与信息过滤能力将是不小的挑战,与此同时,信息服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息检索功能,而是朝着更加多元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2 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公共媒体数据库具体建设

1)总体框架

图书馆公共媒体数据库系统在设计时的目标为:将传统结构化数据管理模式与非结构数据管理模式有机结合,构建具备高度可扩展性与灵活性的数据库系统,最终达到提供智能化个的要求。图书馆公共媒体数据库建设从生命周期角度研究可分为获取阶段、整合阶段和分析阶段,分别进行数据资源获取、数据存储和组织、数据分析工作。公共媒体数据库数据库包括用户行为子数据库、社交网络子数据库、公共管理子数据库三个子数据库。

2)用户行为子数据库的建设

当用户通过端口进行浏览操作时,服务器会自动记录相应信息,并保存在原始日志文件中,用户行为子数据库便可通过服务器日志来获取用户浏览信息。在进行数据整合时,首先要进行数据的筛选,即对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并分配权值,根据浏览行为分析出喜好与习惯;其次要进行数据组织,即将精简后的数据按照分类分众法进行有序化;最后要进行数据的存储与索引,按照列式存储方式进行存储,便于求得行为数据总量及平均值。

3)社交网络子数据库的建设

社交网络的子数据库建设是对用户评论信息、发表博文、收藏情况、标签添加、文献贡献等信息进行搜集、分析与整合,最终形成社交网络子数据库。其中,数据的获取主要是通过社交网络爬虫抓取的方式,而数据的整合主要采用人物分类法。

4)公共管理子数据库的建设

公共管理大多数据是借助传感器等实现数据采集、数据转移的过程。公共管理中的数据数量大且具备较高的实时性,需结合大数据技术来实现数据的有序存储与资源的快速搜索。

3 对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公共媒体数据库利用方式的整体探索

3.1图书馆用户流失分析与价值分析

(1)用户流失分析。对图书馆用户流失与用户价值进行分析是对图书馆综合评价的有力依据,同时也能为图书馆改善方向及措施提供参考。在用户使用图书馆公共媒体数据库的过程中,导致用户流失的原因大致包括信息可靠性、搜索便捷度、服务人性化程度、数据更新速度以及能否符合用户需求与期望等几个方面,这同时也是图书馆公共媒体数据库应不断加强的地方,以用户的角度不断进行优化与完善,才可能避免用户的流失,增强用户对图书馆甚至政府的认可度。

(2)用户价值。用户价值主要包括用户知识价值与用户口碑价值两方面。用户知识价值指用户在与平台交互过程中,生成的基于自身显性或隐性知识的内容,这对对平台知识的更新和丰富具有推动作用。用户口碑价值体现在用户在对图书馆自身感受的基础上对外宣传的价值,良好的口碑是图书馆扩大用户范围,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利条件,也是图书馆平台及政府应当努力的方向。

3.2开拓新的服务领域

在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的竞争力已不再是单纯的馆藏资源量比拼,还包括对数据的组织分析能力和知识化服务能力,在大量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用户资源的基础上,图书馆能发挥的职能种类更加多样。

(1)知识咨询服务。知识咨询服务主要是面对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疑问,这就需要高质量的知识数据来做支撑,图书馆公共媒体数据库恰恰符合要求。同时知识咨询服务涉及领域较多,很多时候会出现多个学科交叉的情况,图书馆现有的按专业分门别类的数据库难以满足要求,而功能公共媒体数据库以主题分类,并涵盖基于灰色文献资源和系统跟踪分析的大量数据,服务专业性与可靠性更高。

(2)市场情报服务。市场情报服务可为企业提供大量的用户行为数据,为企业确定市场方向、进行科学分析以及市场预测提供数据基础,同时,大规模的公共媒体数据库资源对于企业研究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相应作出优化调整具有相当强的可行性。

3.3公共危机预警与决策分析

(1)公共危机预警。公共媒体数据库的预警功能是指在一些公共危机未产生萌芽前,借助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技术,找出潜在关系链,对事态进行分析预测,及时向公众发出警告,并协助引导积极走向。

篇4

一、从宏观角度看社会化媒体对教育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社会化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和“学”方式,使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出现了促进意义学习的交互学习方式以及Blending-learning(混合学习方式)。交互是在某种学习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间进行的双向交流,其目的在于促进学习任务的完成或人际关系的构建。而社会化媒体的“交流”和“对话”特性正好迎合了交互式学习的这一主要特征。“交流”是指采用社会化媒体将内容在媒体和用户之间双向传播,这就形成了一种交流。而“对话”是指社会化媒体和受众之间的双向对话,甚至是多个受众间的多向对话。

二、从对教育目标适应性的影响看社会化媒体对教育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布卢姆等人提出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将教学活动中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大领域。目前,社会化媒体的基本形式有六种:

博客:也包括微博,是在线刊物,最近的将显示在最前面。

维基:维基站点就像一个公共数据库,人们可以在上面添加内容,或对现有的内容进行修订和增补。最著名的维基站点是维基百科——一本在线的百科全书,仅英文资料就超过150万篇文章。

播客:可以通过Apple iTunes等软件来订阅的视频和音频内容。

论坛:用来进行在线讨论的平台,通常围绕着特定的话题。论坛是最早出现的社会化媒体,同时也是最强大、最流行的在线社区平台。

社交网络:人们可以在这类站点上建立个人的主页,在朋友之间分享内容并进行交流。

内容社区:组织和共享某个特定主题内容的社区。最流行的社区一般集中于照片(Flickr)、书签(del.icio.us)和视频(YouTube)等相关内容。

而对于每种类型的教学目标都能找到不同形式的社会化媒体与其所要展示的教学相匹配。如下图,我们来仔细地看一下。

首先,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道、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对知识内容的掌握要求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若要实现对于知识内容的“知道”,上面六种形式的社会化媒体都能完成简单的知道功能;若要实现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播客、论坛、社交网络、内容社区可以很好的实现此功能;若要实现对于知识内容的“运用”,播客、播客、论坛、社交网络、内容社区基本上就能够满足;若要实现对于知识内容的“分析”,论坛、社交网络、博客、内容社区上都可以很好地阐明自己的观点,达到与人分析的目的;若要实现对于知识内容的“综合”,论坛、内容社区等不可或缺;而要实现对于知识内容的“评价”,博客、论坛、社交网络、内容社区等起得作用更是相当重要。由上我们也不难看出,能够实现高级功能的媒体形式基本上也都能实现要求的低级功能,但反之不一定成立。

其次对于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因其有一个动作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技能的迁移的过程,所以既要有演示环节又要有模拟最后发挥环节,而论坛、内容社区等都能实现此功能的教学。

最后对于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因其需要产生情感共鸣,最后确立学习者的价值观,所以博客、播客、论坛、内容社区等都能实现此功能的教学。

由此,任何种类的教学目标都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社会化媒体来实现此目标的教学和学习,这也为教学和学习带来了便利。

三、从对学习者的影响看社会化媒体对教育的影响

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以及不断的发展使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早先的数字化学习(e-learning)到混合学习(blending-learning)再到现在的泛在学习(ubiquitous-learning)无一不见证了社会化媒体对学习方式变革产生的深远影响,而没有社会化媒体就不会有这些新型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影响将会一直进行下去。

四、从对学生评价的影响看社会化媒体对教育的影响

社会化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单一、不客观的学生评价方式,带来了全新的、多样的学生评价方式。我们以往评价学生多依赖于学业成绩,而学生的协作能力、自我评价、平时表现、学习伙伴评价等很少被考虑进去,现在有了交互性强的社会化媒体,这些因素都可以以匿名或不公开的形式被传递到教师那里,少了“当面只能说好话”的不客观的评价。

总之,社会化媒体来了,以始料不及的速度冲击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改变了传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更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在这场革命中始终保持“新思维,新头脑”的人才会赢,你准备好了吗?

篇5

一、选择合适的社交网络

社交媒体网络间的同质化和线下品牌类似,Google+和Twitter就像是社交网络里的可乐和雪碧,它们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用户群。所以你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社交媒体目标和策略的社交网络。不需要广撒网——只要选择对企业和用户最有效的平台。你要选择哪些社交网络?应该在多少个社交网络上进行传播?这里有几个要考虑的因素。

时间。对于一个社交媒体,你有多少时间投入?在最初的运营阶段,你要每天在每个社交媒体上至少投入一个小时(一旦走上正轨,可以通过一些工具节省时间)。

资源。你是否需要新的人员和技能?视觉社交媒体Pinterest和Instagram平台都是基于图像和照片的应用,Google+更侧重于有质量的内容。你是否拥有适合这些平台的资源?

用户。你的潜在客户聚集在哪里?哪个社交媒体上有你的目标用户?

关于最后一个问题,你可以参考一些用户研究资料,例如,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去年第三季度就收集了Facebook、Twitter、Instagram、Pinterest、LinkedIn等主流社交媒体的使用人群数据。

二、完善信息

我们每个月都会检查社交媒体上的简介,确保头像、封面图、简历和简介信息完整并及时更新。这是我们社交媒体编辑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完整的资料显示你的专业和品牌一致性,它向访客表明了你参与社交媒体的认真度。

信息资料包括两个部分,视觉和文字。

视觉部分要达到的目标是一致性和熟识度。Twitter头像要和Facebook上的匹配,Google+和LinkedIn的封面图最好也要一致。要做好这些图片,你可以参考现成的格式,譬如Canva这样的工具可以让你直接选择模板生成合适大小的图片。

对于文字,你需要个性化的是简介和个人信息。创建专业的社交媒体简介可以遵从以下六个规则。

1.展示而不要说教。展示“我做了什么”往往比介绍“我是谁”效果更好。

2.向用户展示企业关键词。

3.保持语言新鲜活泼,但避开过于时髦的词汇。

4.回答潜在用户的问题,告诉他们你有什么。

5.保持个人风格和风度。

6.经常检查你的页面。

三、找到营销的声音和语调

现在,你可能会急着进入社交网络分享了。在此之前你还要做一件事。

如果能为内容找到一种合适的基调,能让你进入社交媒体的冒险行动更有目的性。

要做到这一点,你要仔细思考营销目的和客户基础等细节。

可以从以下问题着手:

如果你的品牌是一个人,他有怎样的性格?

他与客户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是教练、朋友、老师还是父亲?

你的企业个性不包括哪些?用形容词描述。

哪些企业与你的企业个性相似?相似之处是什么?

你希望客户怎样看待你的企业?

最后,你会得到很多关于你的企业市场策略的形容词,它们就是你在社交网络互动中应该保持的声音和语调:声音关系的是传达使命宣言,而语调关系的是如何执行任务。用一致的声音和语调回应你的客户,创造一种能够愉悦客户的声音,客户将乐于成为你的品牌传播者。

四、选择发帖策略

每天理想的发帖量是多少?发帖的频率多少合适?什么时候应该发帖?什么样的内容更适合你?对于这样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定。社交媒体营销与你的受众和细分客户群密切相关。你之蜜糖,我之砒霜,必须不断尝试才能知道哪些最适合自己。

关于发帖策略,有一些数据和观点可以告诉我们怎样更好地着手。

发表什么内容:

图片是最理想的社交媒体传播内容之一。浏览Twitter、Facebook信息流时,你很可能会把图片全都浏览一遍。图片帖子比其他类型的帖子获得更多的浏览量、点击量和分享。数据显示,在Facebook上,图片信息比文字信息多得到53%的赞、104%的评论数和84%的点击量。Twitter也相同,在一项研究中,通过分析各行各业用户的200万条推文,Twitter发现图片对转帖增加量的贡献最大。

把以上策略综合起来,有助于你制定长期运营策略。

1.从五种基本类型着手:链接、图片、引用、转发和纯文本信息。

2.选择一个主要类型,大部分发帖都采用这种类型的内容。

3.按照4:1的比例安排内容。也就是说,在使用某种主要类型发送4篇内容后,应该穿插其他类型作为调剂。

这样,你的关注者会知道他们能从你这里得到什么,你也可以通过这个过程形成自己的风格。

发帖频率:

关于社交媒体更新的频率有很多有意思的数据。一些因素可能影响你的发帖频率,这些因素包括行业、资源、到达范围、内容质量等。还要考虑你使用的平台也有自己的频率。如果你的内容受欢迎,你当然可以一直增加发帖量。

什么时候发帖:

有很多工具可以告诉你在Facebook和Twitter上发帖的最佳时段。这些工具会观察你的关注者和你的发帖历史记录,弄清你的用户什么时候在线以及用户发帖时间。

对于刚刚开始运作社交媒体的人来说,没有用户和发帖历史怎么办?

SumAll提供了很有用的图表数据,以下是他们的一些发现:(美国东部时间)

五、反复分析、测试

社交媒体分享是一项非常具体、独立的工作。随着发帖数的增多,你会发现适合自己的内容、时间和频率。如何获取这些信息?主流社交媒体页面内提供了数据分析模块,如果有第三方的数据信息当然更好。这些工具有详细的数据供你参考,包括每个帖子能带来多少浏览点击量、分享量、点赞和评论等。

获取数据之后应该怎样运用?

设定标杆。运营两个星期或一个月之后,你可以回顾数据,看点击量、分享量、点赞、评论的平均数,这将是你继续运作社交媒体的一个标杆。当然,随着持续运作,数字要及时更新。

尝试新工具。在Buffer,我们开放各种数据测试。比如经过优化的图片会不会比没有优化的图片获得更多的点击?大小写是否重要?

检查结果。把测试后得到的数据和标杆数据对比,如果测试结果积极,就可以把这些变化加入日常策略。同理,你可以逐一进行多项测试

六、自动化、参与互动和聆听

篇6

社交媒体,又称社会化媒体,是指一种网站和技术,用户借助网站和技术这样的工具和平台,进行沟通、分享、自由讨论和评价等一切社会互动活动,并在互动过程中,满足“建立关系”或“发挥影响”等需求。社交媒体是人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等。

(二)新型社交媒体的特性

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交工具,对于传统的社交工具具有颠覆性的意义,它具有以下几种特征。首先,更注重传受主体的交互性。在新型社交媒体下,任何个人都可以借助移动设备与外界进行交流互动,集信息的接收者和者为一身,真正成为媒介的主体;其次,使用的实用性和便利性。通过新型社交媒体的APP进行网购、订外卖、订票、实时联系等,这些功能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最后,信息传播具有及时性、广泛性。通过新型社交媒体,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信息,及时更新自己的心情和周围发生的事情。

二、新型社交媒体对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一)新型社交媒体对大学生行为习惯的积极影响

1.丰富了日常学习生活。新型社交媒体的便捷性使当代大学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多种类型的信息传播手段使得大学生的通讯沟通手段更加多元化。通过对生活学习的记录和对朋友圈内其他人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各类公众账号的关注,可以获取大量的新鲜资讯,也大大满足了大学生对周围新鲜事物的好奇心。

2.拓展社交圈,提高沟通能力。由于网络突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性,使得大学生的交友圈不再局限于教室或校园。通过网络大学生们可以便利的接触校外世界,随时随地与人沟通,并从单向的文化接受转向多向交流,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友机会。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展示自己积极优秀的一面,努力寻找志同道合的人,通过资讯共享不断增长见识,进而满足大学生认知和情感的需要、个人和社会整合的需要以及缓解压力的需要,为大学生提供较强的归属感。

3.自主学习,获取丰富网络学习资源。TED、可汗学院、网易公开课等一批网络资源正是依托社交媒体为全世界爱学习的网友提供的一个网络交流学习平台。这些公开课涵盖了人文、艺术、社会、科学、金融等领域的优质课程。通过网上学习的途径极大丰富和拓展了大学生的知识和眼界,也提升了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二)新型社交媒体对大学生行为习惯的消极影响

1.过度依赖社交媒体,人际关系紧张。当前大学生中多为独生子女,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社交比较匮乏。社交媒体的过度使用,在课内学生的注意力大部分转移到了手机上,使得课堂效率低下,严重损害了大学课堂知识传承的理念,在课外学生之间的交流缺少面对面的形式,学生更愿意宅在宿舍当“宅男”“宅女”,大大减少了大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阻碍了大学生们兴趣与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大学生更不愿意走进集体,学生的社交方式发生了改变,集体观念意识淡薄,对周围的人际关系也开始变得冷漠。

2.信息过度暴露,自身安全利益存隐患。伴随着支付宝和各种网络支付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会在网上填写真实的的个人信息,但随着社交媒体的极速发展,个人隐私保护措施却为得到进一步完善,大学生个人信息泄露,这就给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通过网络诈骗,虚假信息,对大学生带来人身、财产的安全隐患。

3.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新型社交媒体为大学生提供的平台具有较低的门槛,且开放程度较高,每一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信息成为现实,但这些信息当中也有许多不良信息掺杂其中。当前大学生心智体尚未完全成熟,明辨是非的能力薄弱,易受到新事物的影响,对事物的判断也会有失偏颇。针对一些热点事件,面对不良信息时容易受到影响,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

三、科学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新型社交媒体策略

(一)完善网络社交的相关法律法规,推出大学生网络社交条例

在大力完善网络社交秩序、推进网络立法的同时,针对大学生社会阅历不足等群体特点加强以大学生为对象的网络社交条例建设,积极推行网络社交工具后台实名制创建。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网络交往的安全性,同时也有效规范网民网络社交行为,避免大学生成为谣言和虚假信息的者和传播者,培养大学生网络社交言论的责任意识。

(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多彩的校园文化,丰富的文体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也可以有效地减少他们使用手机的时间。积极主动地建立良性人际关系朋友圈,在现实中满足大学生对于人际交往的需求,使情感的寄托从手机转移至现实,在现实生活中结交新朋友,分享兴趣爱好,获取支持和帮助。

(三)创新大学生网络社交教育管理模式

新型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需要学校利用网络优势引导学生,这对学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者需集专业技术人员和心理辅导老师为一体并具有专业网络教育管理知识的队伍,以便更好地建设大学生新型社交媒体。了解大学生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和偏好,进行数据分析,对大学生社交媒体上常见的问题进行引导和必要的干预,有效引导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篇7

1 绪论

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不管身处何方,拥有相似背景、兴趣的人可以很容易的加入某个电子团体并建立关系、分享观点和交换信息。这种网络交流为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人们在团体间讨论作为消费者的各种心得,建立其他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兴趣或者是抵触和厌恶。因此,企业的角色已由过去的主动转为被动。消费者倾向于更加依赖他们的朋友和社交媒体上的网络相关者,而不再仅仅依赖企业的信息。

2 文献综述

2.1 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概念提出(Andreas M. Kaplan,2010;Dongyoung Sohn,2013;Jari Jussila,2014; Michael Cross,2014)社交媒体即一组基于web2.0的思想和技术互联网应用,这些应用内容可以被用户生成或者修改。Pierre R. Berthon, Leyland F. Pitt (2012) 提出社交媒体给企业带来的营销:社交媒体给企业带来的客户展示、力量和价值方面的机会和威胁。社交媒体和客户关系的关系(Lisette de Vries,2012; Sonja Gensler,2012;Mark Merolli,2013 )。社交媒体营销的概念提出(A Kazim Kirtis,2011;Lisette de Vries,2012;Andrea N. Eagleman,2013)Angella Kim(2012)根据社交媒体营销对豪华时尚品牌越来越有兴趣的现象,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调查研究出感知活动、价值公平、关系公平和购买公平的关系。结果显示五个豪华时尚品牌的购买动机为娱乐、交互、时髦、定制和口碑。品牌资产和客户资产有明显的负相关,价值资产和关系资产不相关。从购买意愿方面考虑,价值资产和关系资产强正相关。这个研究为品牌在社交媒体营销提供了更详尽的购买动机需求建议和资产分配偏好建议。

李宝玲(2012)提出社交媒体营销理念及发展和常用的社交媒体营销工具。孙莉莉(2013)在建立社交媒体营销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分析营销渠道的特点和方法。王洁(2010)提出用户评论对电子商务有巨大的影响力,使得商家都必须严格把关自己的服务和产品质量,以保持良好的口碑与品牌形象。黄立威(2012)提出社交媒体中的信息使用方法。有的学者结合不同企业探讨社交媒体的使用(杨卉,2009;周小叶,2010;许莹,2012;张美芳,2013;宋雨娇,2013;鞠文宙,2013;,2013;王宇明,2013)。部分学者提出企业应利用社交媒体做电子商务(李宝玲,2012;齐海伦,2012;钭祺瑞,2013)。

社交媒体有几百种,主流的社交媒体包括社交网站:Linkedin,Facebook,开心网,人人网;维基:Wikipedia;论坛:天涯、新浪、搜狐、网易;播客:播客网、新浪播客、腾讯播客;博客和微博:博客大巴、新浪博客、腾讯博客、天涯博客、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这些工具可以让人们轻松的分享个人知识和经验,从而把个人知识转化为群体知识,由于所选用工具的不同,人们也可以根据对方提供的信息在不同程度上互动或者修正自己的行为。社交媒体使得人们打破了地理和时间的限制,让全世界的相同文化或亚文化、相同兴趣和社会群体的人都能交流。人们能够更快更多更好地了解其他人、地区、事情的好处、缺点,甚至是丑陋的一面。

社交媒体上的使用者大多也覆盖有网络消费行为。网络消费者们如何利用社交媒体其实是当代市场营销人员非常重要的探讨话题,也可以更好地改善社交媒体的设计和应用。

在此基础上,本文设定调查问题:

R1:人们用什么社交媒体。

R2:人们用社交媒体做什么。

2.2 从旧媒体到社交媒体

创建、分享和改变内容是人们在沟通中经常做的事情,可是通过电子的方式获取和分享内容是现代新出现的。社交媒体帮助人们创造新的网络沟通方式,人们可以通过这种新方式增加他们的沟通渠道,扩大沟通范围。社交媒体提供的是双向多方的沟通方式,改变了传统的由上至下的沟通方向。过去,公众的意见只能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重要媒体传播。很多情况下,公众接收到的信息已经经过了“处理”,变成了利益相关者希望传播的信息,而非大家的真实意愿。

在网络时代的当下,社交媒体允许多向的沟通。据调查发现,人们逐渐反感了企业自上而下的信息单向传播的广告宣传,他们更愿意在社交媒体上表达想法,倾向这种自下而上的表达方式,在增加了消费者之间沟通的同时减少了和企业间的交流。网络信息传播可以成就甚至毁灭一个公司。2008年美国联合航空由于用错误的方式处理行李导致加拿大音乐家大卫・卡罗尔的吉他损坏。大卫将他的遭遇录像并放到Youtube网站上。短片在几周内像病毒传播一样散播开来,达到三百五十万以上的播放次数。此举给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带来声誉上和经济上的双重灾难。这类让企业对自己的形象失去控制的事件迅速提高了企业对网络上相关信息传播的重视度。

中国的社交媒体初次出现在2007年,饭否网是国内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目前国内的IMS及社交媒体平台有几百家之多,其中最大的是QQ和人人网。QQ月活跃人数超8亿,同时在线用户在2014年4月首次超2亿,手机用户超半数。人人网截至2014年5月注册用户分别达3亿,月活跃用户PC1.1亿,移动0.26亿。国内社交媒体的总用户已经超越了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社交媒体内每天传播的信息量巨大,很多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知道、了解产品并在网络上获取对产品的态度。

2.3 口碑传播

口碑传播是指一个具有感知信息的非商业传播者和接收者关于一个产品、品牌、组织和服务的非正式的人际传播,大多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统的口碑传播是自发的,且在单独传播过程中,发声结束代表着传播结束。口碑传播和传统的广告传播最大的不同就是企业失去了对大多数传播内容的控制。

本文设定调查问题:

R3:实物体验和传统口碑传播在何种程度上影响消费者感知。

2.4 电子口碑传播

电子口碑被定义为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可被个人或组织获取的任何潜在消费者、实际消费者和曾经消费者对产品的正面或负面评价。一般被认为是个人行为而非组织行为。电子口碑传播在口碑传播的基础上,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甚至语言的限制。有共同兴趣的消费者可以自发形成一个电子组织,在组织内部传播经验和教训。传播通过互联网的社交媒体发生,传播的内容就会被记录下来以备查阅。所以网民可以翻阅到不同时间、地点、不同统计学特征的人对同一产品的不同态度。

R4:不同的电子口碑传播在何种程度上影响消费者感知。

2.5 消费者行为和购买决策

在消费者行为理论中,购买决策被认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信息搜集和评价选择过程中,电子口碑传播影响了消费者对产品的感知从而影响购买决策。消费者尤其是潜在消费者在信息搜集的过程中,将网络上对产品的评价进行评估,对信息者和自身的情况进行对比或比较,推测出自己可能出现的产品使用感受,从而影响购买决策。本文也试图调查消费者偏爱的电子口碑形式以及影响方式和程度。

R5:实物体验、传统口碑传播和电子口碑传播如何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

本文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收集数据。在2015年4-5月间选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并回收问卷。问卷内包括被调查者性别、网购年限和年平均购物金额等个人信息和文章中列出的需要调查的问题。调查问卷发放150份,回收127份,有效问卷102份,回收率84.67%,有效率68%。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A1、A2:被调查者全部使用社交媒体。社交媒体中使用率最高的为微信、QQ、微博。其次为人人网、飞信、百度贴吧等各种贴吧。使用率较低的为YY、line、ins。猜测line、ins使用率低与国内被禁

相关。被调查者使用这些网络媒体的主要目的是交流和获取信

息。

从数据方面来看。用均值计算法,实物体验对消费者的影响为3.65,朋友的面对面交流的影响3.24,朋友在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影响同为3.24,已知对方身份的非朋友的信息影响2.77,陌生人的信息影响2.25,商家的信息影响2.46。从数据上来说,实物体验最能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朋友面对面的交流与朋友在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影响为其次,这说明消费者现在已经非常依赖朋友社交媒体的信息,甚至等同于朋友当面的交谈。已知对方信息的非朋友的信息、商家的信息和陌生人的信息影响程度依次递减。说明商家给出的信息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可信程度已经很低。

A3、A4:来自不同渠道的推荐或正面信息对消费者产生的影响为2.62,照片或客观的评价影响为3.08,抱怨或负面评价的影响为2.54。说明照片或者客观评价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推荐或正面信息,抱怨或负面评价最不能产生影响。这一趋势说明消费者对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中的单面信息都采取不信任态度,这也许是网络水军造成的影响。消费者最信赖的是相对真实的照片和双面信息。

评价的数量也会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从大到小排序对应的评价数量为100-999份,100份以下,1000-4999份,5000-9999份和10000份及以上。说明一定数量的评价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影响,一般为1000份以下。超过1000份评价,数量越多,对消费者的影响越小。过多的评价反而给消费者带来不可信赖的心理影响。评价中好评和差评的比例不同,对消费者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好评的比例在90%以下对消费者来说产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91%-94%,好评率100%产生的影响最低。差评的比例1%-2%,3%-5%和10%以上产生的影响最大,但总体来说差评产生影响的标准差2.1远小于好评产生影响的标准差12.2。1%-5%的差评率的信息会较大的影响消费者的心理,使其产生犹豫,10%以上的差评率会导致消费者直接放弃购买。

从显著性来看性别的不同对来自不同的渠道、不同种类信息的影响没有较大区别。仅在3%-5%的差评一栏有差异,显著性为0.040。购买年限的不同在陌生人的正面评价和照片两栏有显著差异,显著性分别为0.039和0.048。平均年消费的不同对很多不同渠道、不同种类的信息都产生较大差异。比如:商家的正面评价、5000-9999份评价、10000及以上份评价、好评率在90%以上和差评率在10%以下。说明平均年消费的数量不同,导致消费者对外来信息的参考有更多不同的见解。

A5:从调查结果来看,实物体验对自己购买决策影响值是2.40,体验后消费者大多选择需要少量额外信息辅助购买决策。这种少量信息也许来自商家,也许来自朋友或社交媒体。传统口碑传播中,无论是朋友的推荐,均值2.77,还是抱怨,均值2.43,仍需大量信息辅助购买占消费者选择的最高比例,其次是仍需少量信息辅助购买。但可看出传统口碑传播的影响力小于亲身体验。

来自社交媒体的信息中,各种信息渠道的分值都相对集中,在2.5-3.4之间。最高者为在陌生人的正面评价,均值为3.4,众数为4,说明大部分人对陌生人的好评选择不予考虑,但仍有不可忽视的一小部分采取接纳态度,只不过他们还需要更多信息帮助他们做最终决定。来自朋友在社交媒体的负面评价的均值最低,为2.5,众数为3。说明他们对朋友的负面信息的采纳度较高,但仍然需要自己再获得更多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决定。

以上说明,现在的消费者仍然最信赖自己的体验。其次是传统口碑传播,最后为电子口碑传播。在各种口碑中,消费者对来自朋友的口碑信赖度最高,越不熟悉的人群提供的信息,采纳度越低。此外,消费者对负面信息的采纳度高于正面信息。但无论何种信息,消费者保持了较高的冷静,他们仍然需要有自己的判断,不会绝对的受外部信息的影响。

由此可见,由商家发出的纯正面的信息已经不足以支持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消费者会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且单面信息的采纳度较双面信息更低。商家需要维护好自己的体验营销部分,并时刻注意维持网络中的电子口碑,尤其是客观的、双面信息的电子口碑,而不是一味的赞扬或批评。

参考文献:

[1]黄敏学.口碑传播研究综述及其在网络环境下的研究初探[J].管理学报,2010(01).

[2]武鹏飞.在线评论对社交网络中电子口碑采纳的影响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5(02).

篇8

上图是现在中国社会化媒体的全景,可以看出目前国内的社会化媒体种类繁多。首先,在各类型社会化媒体中,微博成为行业亮点,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较上一年底增长了296.0%,网民使用率为48.7%,接近50000家企业入驻,微博用一年时间发展成为近一半中国网民使用的重要互联网应用。

微博不单成为用户获取资讯,沟通交流的工具,也吸引企业不断尝试利用微博平台进行营销和其他商业应用。以人人网为代表的SNS平台,目前拥有1.6亿注册用户,据艾瑞数据显示,该平台月度活跃用户数已近一亿。社交化电子商务,是指将关注、分享、沟通、讨论、互动等社交化的元素应用于电子商务交易过程的现象。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截至2011年12月,中国典型的购物社交网站中,蘑菇街、美丽说位居第一梯队,月度访问人数达到介于2000-2500万级别;Hers爱物网、LC风格网、堆糖网月度访问人数处于100-240万级别。

微博:互动优势明显

微博的出现使企业获得了一种更加直接与消费者互动的渠道。很多网民感觉在微博上他们和品牌的对话更像是与一个活生生的人对话。他们的声音能够被品牌直接地聆听到并且得到反馈。因此,在微博平台,品牌要进行有效的微博营销,往往需经历倾听用户互动参与、营销整合、测量评估的过程,并根据测量结果对营销方案进行调整改善,进行新一轮的营销优化。在微博运营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各行各业中的各类企业组织,乃至政府机关的身影。他们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具体呈现为年轻化、受教育程度较高、地域分布广的特征。正是这种庞大的群众基础,让微博在品牌营销中具有其他平台不可比拟的优势。

(此图来源:CIC&新浪合作《微博引领的中国社会化商业发展与变革》)

SNS:关系营销

以人人网为代表的SNS,目前进驻的企业品牌涵盖了服装服饰、食品饮料、日用化妆、汽车、IT家电、航空旅游、金融、零售&电商。他们的目标人群瞄准的是学生和一部分白领,更能将信息热点与好友互动,在培养用户现实生活中的思维方式、统筹能力方面更加吸引人,可以看到SNS在网络社会化营销方面的潜质。尤其相比微博的弱关系,人人网是一种基于现实关系的强关系,在口碑效应方面更具影响力。企业运用社会化媒体进行营销实质是用“关系”营销。而关系的建立是需要时间、有来有往。企业在建立关系营销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与消费者的沟通,除了可以设立关系复制的模式,还可以建立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打通这两点,几乎就可以产生了后续延伸的效果,人人网应用就实现了这一点。同时企业在启动网络营销方案的过程中,往往的操作经验是:线下提示以及吸引,线上互动传播的方式结合。SNS的先天交际功能更能发挥这一优势。

社交电商:多渠道串联,打通电商销售平台

篇9

曾担任雅虎大客户部销售总监,成功为多个跨国公司提供ROI驱动的在线营销解决方案。2009年他与现任CEO薛永康先生一起在香港创立iClick爱点击,并于2010年全力投入发展中国业务。

2012年广告主对市场更为谨慎,我们预见广告主将会更加倚重技术去提升营销ROI,越来越多的同业将会加入竞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我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要出门购物,现在网购就能购买心仪商品,并且商品种类让消费者眼花缭乱。80后、90后等网络主流人群逐渐踏入社会,消费能力提高,网购市场规模将继续高速增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监测报告数据获知,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突破5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

在此背景下,传统企业不可能对之视而不见,2012年将会是传统企业电商化的爆发期。接下来的问题将是互联网营销商如何在这片兵家必逐之地吸引最多的客户流量,并同时维持一个合理的ROI。iClick(以下简称爱点击)则是兵家之一。

2012年是爱点击进入大陆的第三个年头,凭借着自主研发的跨媒介广告优化技术XMO(Cross-marketplaceOptimization Platform)在行业立足,服务于众多电商品牌,像卓越亚马逊、当当网、凡客与麦考林。目前,爱点击的团队正在不断深挖精耕XMO技术的数据收集与追踪、效果预测、投放组合优化和数据分析报告四大功能。

综合2011年超过200个企业帐户的表现,XMO的自动优化系统平均能够在一个星期以内提升转化量30%。以一个龙头电商为例,其在关键字搜寻的转化量在使用XMO自动优化系统后,提升了27%,营业额提升了13%。XMO技术的下一步发展计划将延伸至SNS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最令广告主头痛之处在于难以评估其实际价值,XMO的传播率分析(Amplification Analysis)功能能够评估每一个社交信息所能接触到的线上用户,更能为多渠道投放的广告主解构搜索广告、展示广告及社交媒体之间的协同效应,找出社交媒体在整个营销计划中发挥的功能。长远来说,XMO将能够把社交类信息加入客户关系管理(CRM)的概念,并把该媒体所取得的数据用以扩大客户广告的覆盖层面。

爱点击进入大陆后,将团队和产品进行本土化调整。产品方面,2011年11月爱点击完成技术本土化,XMO能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广告主提供媒体购买、自动优化、预算调整及数据分析等一站式服务,能够简化广告主繁复的工作流程,优化广告投放效果,帮助广告主突破预算瓶颈,大幅扩展业务;团队方面,我们聘请了一些传统广告公司和网络营销公司的精英加入,并将我们的行销理念灌输于团队。

在新的一年里,爱点击的主要方向就是把XMO技术做精做专,做到跨平台优化,坚持“数据深耕是数字时代的惟一出路”的理念。

Q:2012年,您所处的领域将会呈现哪些营销新趋势?未来营销工作重点是?

篇10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271-02

作为一种在线信息的新来源,社会化媒体反映了“消费者为了相互增进对产品、品牌、服务、个性和其他问题的了解,而创造、发起、转发及运用这些信息”的沟通及传播过程。①由于国内部分外网或者国外社交软件的限制使用,中国本土的社会化媒体应运而生。在互联网的技术支持下,社会化媒体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与沟通交流、商务金融等应用融合,借助其他应用的用户,形成强大的关系链。

一、移动端的热潮

根据《2016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了92.5%,较2015年底增长了2.4个百分点,使用率远远超过电脑等其他常见设备。网民向移动端聚拢的趋势加快了部分主流社交媒体的发展,如微博、微信、QQ。具备社会交往功能的社交软件成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外界交流的重要桥梁。社会化媒体的社交性表现在赋予用户创造内容并进行传播的权利上。

二、微信公众号:微信与媒体的功能结合

微信公众号共有三种类型,即服务号、订阅号、企业号。服务号主要偏向于服务交互,现在多将服务号与电子商务结合,每个月可群发4条消息;订阅号主要偏向于向用户传达资讯,是重要的宣传渠道,每天只可以群发一条消息;企业号主要用于公司内部通讯,需要先有成员的通讯信息验证才可以关注。根据2016年腾讯用户数据报告,截至2016年2月,微信已有公众账号超过1000万,公众号日提交超过70万的群发消息,获取资讯是用户关注公众号的第一需求,其次是了解企业动态和商家优惠。

(一)公众号是一种社交型内容平台

公众号的社交性让用户有更多参与感。公众号为一种双向传输的信息渠道,承载了新媒体传播的逻辑拓扑结构(环形),将双向交流的频率增多,交流更深入。用户与传播者地位平等,用户不再轻易受转播者摆布,而是可以通过媒体以及与其他用户的互动发出更多声音,影响信息传播者。

(二)公众号是一种内容融合型媒体

内容融合就是将不同媒介形态的生产,依托数字技术形成跨平台、跨媒体的使用,利用数字化终端,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内容融合型产品。②在互联网推动作用下,新媒体发展日盛,传统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转型成为传统媒体共同的出路。如今,大部分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杂志,积极开拓新媒体道路,其中一种就是开设微信公众号。公众号所体现的包容性为传统媒体开拓新媒体市场提供了渠道。

(三)多媒体阅读模式

在移动端,微信公众号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图文,音乐、视频的插入增加了公众号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公众号的图文排版形式也在改变着用户的阅读习惯,区别于纸质文章,在移动端阅读的时候用户是不愿意花费太多时间去仔细钻研文字的。点开文章,影响用户第一印象的是排版,用户是否愿意继续往下阅读则是由内容的价值与质量决定的。

三、社会化媒体传播模式分析

社会化媒体传播具有个性化、交互性、即时性、碎片化的特征。首先,内容个性化。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订阅公众号或者关注不同的信息,自由选择接收地点、时间以及媒介表现形式。其次,交流互动性强。用户与传播者利用互联网工具进行及时交流,用户意见在第一时间让传播者知晓。再次,信息传播即时性强。去掉复杂的后期加工程序和审核,社交化媒体在网络的帮助下实现了咨询传播“零时差”。最后,信息碎片化。社交媒体的快节奏传播模式是导致信息碎片化的主要原因。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颠覆了媒体的概念,提出媒体是人体的延伸。这一概念是对新兴媒体的重新诠释,也是社会化媒体最形象的表述。社会化媒体将人际交往发生的场所移向了云端,受众接收信息、受众间交流都由现实转向虚拟。在研究社会化媒体传播的时候借助媒介延伸理论能够让研究人员更好理解“社会化媒体”本身。

下面以微信公众号为例对社交化媒体进行深入分析。

(一)网状传播

从图1.0可见,公众号流量的持续提升最重要的一步是用户转载而形成网状式传播。在此结构中的每一个用户作为一个中心原点进行线性扩散,接收到信息的人又成为新的传播中心,传播效果就像核裂变一样产生出强大的传播影响力,信息的传播效率大大提高。用户由过去的被动接收,变为主动参与。

据2016年微信数据化报告,促成用户分享的三大要素为价值、趣味、感动。对于热点的追踪,由于微信公众号内容推送条数的限制,导致了公众号时效性不如微博。所以要构成网状式传播需要一定条件,只有当公众号内容能够引发用户产生转发的行为,传播过程才能持续不断。霍夫兰“刺激-反应”理论提到,在新态度的传播过程中,注意、理解和接受三个变量的重要性。基本假设用户只有在采取一种新的反应能带来更大的利益,用户才会改变他们的态度。在公众号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从如何引起用户注意,让用户对内容一目了然,再到引起用户共鸣,这是一个成熟的公众号传播过程。

(二)传播的相对封闭性

微信自媒体更突出的特点是相对的封闭性。微信群体受众是“物以类聚”的细分,每个使用者的内容都只能在自己的微信好友圈中看得见,不同于在微博上发送的消息,是可以选择向全网公开的。公众号是只有当用户选择关注该公众号之后才会接收到公众号推送的消息,这时候的传播很难形成体系和大范围的再次传播,导致的问题就是推广难。所以很多运营者的策略是在活动中要求用户转发至朋友圈获得奖励,以此来鼓励用户形成二次传播。

(三)强交互性

在传播过程中没有中心节点,每个节点都可向其他节点发送信息成为信息源,而且任何两点是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双向信息交流,交流的途径不止一条。在整个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与受众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用户在接收公众号推送的信息的时候是受众,当受众要将内容转载并附上几句感言的时候,又成为了新一轮的传播者。

微信的功能设定决定了公众号强交互性的特点,具体功能体现在自定义菜单、自动回复、文章留言。在成功关注公众号之后会进入主菜单页面,一般的公众号会在下方设置一些基本资讯的查询选择,也可以选择直接发消息给公众号后台,传播者与受众能进行及时沟通。文章留言类似于文章评论,但是公众号留言是经过工作人员筛选后才会在文章末尾显示。公众号留言区成为了用户交流的“社区”,评论的开放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

注释:

①MANGOLD W G,FAULDS D J.Social Media: The New Hybrid Element of the Promotion Mix[J].Business Horizons,2009,(52):357-365.

②宫承波,庄捷,翁立伟.媒介融合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1,22.

参考文献:

[1]杨佳昕,谷悦.社会化媒体对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启示――从微信公众号谈起[J].编辑之友,2014,(10):55-57.

[2]詹恂,严星.微信使用对人际传播的影响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12):112-117.

篇11

互联网各细分领域资本均有落点,但侧重点较为明显。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互联网已经披露的投资事件为202起,披露金额的案例投资总额为67.40亿美金。从投资分布情况来看,尽管在即时通信、网络教育、网上招聘等冷门领域有所落点,但投资事件与投资金额均较少,而资本关注焦点更多集中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网络游戏、网络营销与服务领域,尤以电子商务表现最为突出,延续2010年电商投资热度。2011年,电子商务行业(包括B2B、B2C、C2C、团购、支付及电商服务提供商)已经披露的投资事件为93起,相比于2010年的65起投资事件,数量增幅达43.08%。其披露投资金额案例为77起,投资总额高达46.91亿美金,遥遥领先于其他细分领域。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社交网络及网络旅游两大领域,各自投资事件相比于2010年均有大幅增加。

针对上述互联网细分领域的投资情况,清科研究中心从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网络游戏、网络旅游等四个较具代表性的领域加以分析与预测。

电子商务

2011年电子商务投资赚足资本眼球,2012年资本热情恐难续。据清科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电子商务作为中国互联网商务时代的先锋应用引得资本广泛关注,投资事件频发。从网上零售细分品类划分来看,服装服饰、珠宝及奢侈品、食品领域电商投资案例分列前三名。从电商属性划分来看,网上零售、团购、电商服务提供商等均不同程度获得资本关注,相比而言,B2B及支付投资事件鲜有发生。

不过,尽管从全年投资事件案例数及投资金额来看,均创历年新高,但是从2011年上、下半年投资分布情况来看,下半年电商投资热情明显放缓,披露投资事件34起,占全年披露93起投资案例的三分之一强,远不及2011年上半年投资情况。在中国电商市场发展被看空之后,加之二级市场IPO遇冷,资本对于电商的投资更显慎重,逐渐从跑马圈地时代趋于理性。

清科研究中心预计,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将进入盘整期,也可以称为电商市场自我修复期。不过,市场盘整期并不能完全掩盖中国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我们认为,以电子商务外包服务提供商、“轻”仓储模式的电商企业(如票务类、婚庆类电子商务企业)、社交化电子商务企业(如美丽说模式企业)及移动电子商务企业等模式的电子商务企业将不同程度的获得资本的青睐。

社交网络

2011年社交网络投资事件频发,2012年资本步伐将放缓。新浪微博的推出,拉开了中国微信息社交网络时代的大幕。中国社交网络经历BBS时代、娱乐社交网络时代,逐渐进入微信息社交网络与垂直社交网络并行的广义社交网络时代,这一具有盈利模式可循的社交网络时代再次将社交网络推向投资人视野。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已经披露的社交网络投资事件为29起,超过网络游戏行业投资案例数。

当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SoLoMo时代,社交功能逐渐成为产品标配,已经无法准确区分社交产品的范围。这也成为社交网络发展的沃土。但是,我们预计,2012年,由于政策的不确定性及社交网络商业模式较为模糊,依靠“用户基数拉投资”的单一网络社交模式的公司获得投资的可能性不断减弱,而由于“实名制”等政策出台,无形提升企业的运维成本,造成社交网络公司对于资本的渴求度提升,这种不对称或将带来行业的洗牌。

网络游戏

2011年网络游戏行业投资遇冷,2012年或将变化不大。当然,几年前备受资本关注的网络游戏行业则显得较为冷淡,尽管2011年与2009、2010等年份披露投资的案例数量变化不大,但相比于颇得资本关注的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细分领域而言,则显得孤寂落寞。我们认为,中国网络游戏行业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在这一时期,网络游戏行业的破局需要借助“泛传媒娱乐”市场,探寻更为有效的发展路径。再此期间,资本对其关注将不会有太大变化。

在线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