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9 09:29:1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社交媒体的类型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选择合适的社交网络
社交媒体网络间的同质化和线下品牌类似,Google+和Twitter就像是社交网络里的可乐和雪碧,它们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用户群。所以你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社交媒体目标和策略的社交网络。不需要广撒网——只要选择对企业和用户最有效的平台。你要选择哪些社交网络?应该在多少个社交网络上进行传播?这里有几个要考虑的因素。
时间。对于一个社交媒体,你有多少时间投入?在最初的运营阶段,你要每天在每个社交媒体上至少投入一个小时(一旦走上正轨,可以通过一些工具节省时间)。
资源。你是否需要新的人员和技能?视觉社交媒体Pinterest和Instagram平台都是基于图像和照片的应用,Google+更侧重于有质量的内容。你是否拥有适合这些平台的资源?
用户。你的潜在客户聚集在哪里?哪个社交媒体上有你的目标用户?
关于最后一个问题,你可以参考一些用户研究资料,例如,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去年第三季度就收集了Facebook、Twitter、Instagram、Pinterest、LinkedIn等主流社交媒体的使用人群数据。
二、完善信息
我们每个月都会检查社交媒体上的简介,确保头像、封面图、简历和简介信息完整并及时更新。这是我们社交媒体编辑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完整的资料显示你的专业和品牌一致性,它向访客表明了你参与社交媒体的认真度。
信息资料包括两个部分,视觉和文字。
视觉部分要达到的目标是一致性和熟识度。Twitter头像要和Facebook上的匹配,Google+和LinkedIn的封面图最好也要一致。要做好这些图片,你可以参考现成的格式,譬如Canva这样的工具可以让你直接选择模板生成合适大小的图片。
对于文字,你需要个性化的是简介和个人信息。创建专业的社交媒体简介可以遵从以下六个规则。
1.展示而不要说教。展示“我做了什么”往往比介绍“我是谁”效果更好。
2.向用户展示企业关键词。
3.保持语言新鲜活泼,但避开过于时髦的词汇。
4.回答潜在用户的问题,告诉他们你有什么。
5.保持个人风格和风度。
6.经常检查你的页面。
三、找到营销的声音和语调
现在,你可能会急着进入社交网络分享了。在此之前你还要做一件事。
如果能为内容找到一种合适的基调,能让你进入社交媒体的冒险行动更有目的性。
要做到这一点,你要仔细思考营销目的和客户基础等细节。
可以从以下问题着手:
如果你的品牌是一个人,他有怎样的性格?
他与客户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是教练、朋友、老师还是父亲?
你的企业个性不包括哪些?用形容词描述。
哪些企业与你的企业个性相似?相似之处是什么?
你希望客户怎样看待你的企业?
最后,你会得到很多关于你的企业市场策略的形容词,它们就是你在社交网络互动中应该保持的声音和语调:声音关系的是传达使命宣言,而语调关系的是如何执行任务。用一致的声音和语调回应你的客户,创造一种能够愉悦客户的声音,客户将乐于成为你的品牌传播者。
四、选择发帖策略
每天理想的发帖量是多少?发帖的频率多少合适?什么时候应该发帖?什么样的内容更适合你?对于这样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定。社交媒体营销与你的受众和细分客户群密切相关。你之蜜糖,我之砒霜,必须不断尝试才能知道哪些最适合自己。
关于发帖策略,有一些数据和观点可以告诉我们怎样更好地着手。
发表什么内容:
图片是最理想的社交媒体传播内容之一。浏览Twitter、Facebook信息流时,你很可能会把图片全都浏览一遍。图片帖子比其他类型的帖子获得更多的浏览量、点击量和分享。数据显示,在Facebook上,图片信息比文字信息多得到53%的赞、104%的评论数和84%的点击量。Twitter也相同,在一项研究中,通过分析各行各业用户的200万条推文,Twitter发现图片对转帖增加量的贡献最大。
把以上策略综合起来,有助于你制定长期运营策略。
1.从五种基本类型着手:链接、图片、引用、转发和纯文本信息。
2.选择一个主要类型,大部分发帖都采用这种类型的内容。
3.按照4:1的比例安排内容。也就是说,在使用某种主要类型发送4篇内容后,应该穿插其他类型作为调剂。
这样,你的关注者会知道他们能从你这里得到什么,你也可以通过这个过程形成自己的风格。
发帖频率:
关于社交媒体更新的频率有很多有意思的数据。一些因素可能影响你的发帖频率,这些因素包括行业、资源、到达范围、内容质量等。还要考虑你使用的平台也有自己的频率。如果你的内容受欢迎,你当然可以一直增加发帖量。
什么时候发帖:
有很多工具可以告诉你在Facebook和Twitter上发帖的最佳时段。这些工具会观察你的关注者和你的发帖历史记录,弄清你的用户什么时候在线以及用户发帖时间。
对于刚刚开始运作社交媒体的人来说,没有用户和发帖历史怎么办?
SumAll提供了很有用的图表数据,以下是他们的一些发现:(美国东部时间)
五、反复分析、测试
社交媒体分享是一项非常具体、独立的工作。随着发帖数的增多,你会发现适合自己的内容、时间和频率。如何获取这些信息?主流社交媒体页面内提供了数据分析模块,如果有第三方的数据信息当然更好。这些工具有详细的数据供你参考,包括每个帖子能带来多少浏览点击量、分享量、点赞和评论等。
获取数据之后应该怎样运用?
设定标杆。运营两个星期或一个月之后,你可以回顾数据,看点击量、分享量、点赞、评论的平均数,这将是你继续运作社交媒体的一个标杆。当然,随着持续运作,数字要及时更新。
尝试新工具。在Buffer,我们开放各种数据测试。比如经过优化的图片会不会比没有优化的图片获得更多的点击?大小写是否重要?
检查结果。把测试后得到的数据和标杆数据对比,如果测试结果积极,就可以把这些变化加入日常策略。同理,你可以逐一进行多项测试
六、自动化、参与互动和聆听
一、选择合适的社交网络
社交媒体网络间的同质化和线下品牌类似,Google+和Twitter就像是社交网络里的可乐和雪碧,它们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用户群。所以你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社交媒体目标和策略的社交网络。不需要广撒网——只要选择对企业和用户最有效的平台。你要选择哪些社交网络?应该在多少个社交网络上进行传播?这里有几个要考虑的因素。
时间。对于一个社交媒体,你有多少时间投入?在最初的运营阶段,你要每天在每个社交媒体上至少投入一个小时(一旦走上正轨,可以通过一些工具节省时间)。
资源。你是否需要新的人员和技能?视觉社交媒体Pinterest和Instagram平台都是基于图像和照片的应用,Google+更侧重于有质量的内容。你是否拥有适合这些平台的资源?
用户。你的潜在客户聚集在哪里?哪个社交媒体上有你的目标用户?
关于最后一个问题,你可以参考一些用户研究资料,例如,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去年第三季度就收集了Facebook、Twitter、Instagram、Pinterest、LinkedIn等主流社交媒体的使用人群数据。
二、完善信息
我们每个月都会检查社交媒体上的简介,确保头像、封面图、简历和简介信息完整并及时更新。这是我们社交媒体编辑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完整的资料显示你的专业和品牌一致性,它向访客表明了你参与社交媒体的认真度。
信息资料包括两个部分,视觉和文字。
视觉部分要达到的目标是一致性和熟识度。Twitter头像要和Facebook上的匹配,Google+和LinkedIn的封面图最好也要一致。要做好这些图片,你可以参考现成的格式,譬如Canva这样的工具可以让你直接选择模板生成合适大小的图片。
对于文字,你需要个性化的是简介和个人信息。创建专业的社交媒体简介可以遵从以下六个规则。
1. 展示而不要说教。展示“我做了什么”往往比介绍“我是谁”效果更好。
2. 向用户展示企业关键词。
3. 保持语言新鲜活泼,但避开过于时髦的词汇。
4. 回答潜在用户的问题,告诉他们你有什么。
5. 保持个人风格和风度。
6. 经常检查你的页面。
三、找到营销的声音和语调
现在,你可能会急着进入社交网络分享了。在此之前你还要做一件事。
如果能为内容找到一种合适的基调,能让你进入社交媒体的冒险行动更有目的性。
要做到这一点,你要仔细思考营销目的和客户基础等细节。
可以从以下问题着手:
如果你的品牌是一个人,他有怎样的性格?
他与客户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是教练、朋友、老师还是父亲?
你的企业个性不包括哪些?用形容词描述。
哪些企业与你的企业个性相似?相似之处是什么?
你希望客户怎样看待你的企业?
最后,你会得到很多关于你的企业市场策略的形容词,它们就是你在社交网络互动中应该保持的声音和语调:声音关系的是传达使命宣言,而语调关系的是如何执行任务。用一致的声音和语调回应你的客户,创造一种能够愉悦客户的声音,客户将乐于成为你的品牌传播者。
四、选择发帖策略
每天理想的发帖量是多少?发帖的频率多少合适?什么时候应该发帖?什么样的内容更适合你?对于这样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定。社交媒体营销与你的受众和细分客户群密切相关。你之蜜糖,我之砒霜,必须不断尝试才能知道哪些最适合自己。
关于发帖策略,有一些数据和观点可以告诉我们怎样更好地着手。
发表什么内容:
图片是最理想的社交媒体传播内容之一。浏览Twitter、Facebook信息流时,你很可能会把图片全都浏览一遍。图片帖子比其他类型的帖子获得更多的浏览量、点击量和分享。数据显示,在Facebook上,图片信息比文字信息多得到53%的赞、104%的评论数和84%的点击量。Twitter也相同,在一项研究中,通过分析各行各业用户的200万条推文,Twitter发现图片对转帖增加量的贡献最大。
把以上策略综合起来,有助于你制定长期运营策略。
1.从五种基本类型着手:链接、图片、引用、转发和纯文本信息。
2.选择一个主要类型,大部分发帖都采用这种类型的内容。
3.按照4:1的比例安排内容。也就是说,在使用某种主要类型发送4篇内容后,应该穿插其他类型作为调剂。
这样,你的关注者会知道他们能从你这里得到什么,你也可以通过这个过程形成自己的风格。
发帖频率:
关于社交媒体更新的频率有很多有意思的数据。一些因素可能影响你的发帖频率,这些因素包括行业、资源、到达范围、内容质量等。还要考虑你使用的平台也有自己的频率。
如果你的内容受欢迎,你当然可以一直增加发帖量。
什么时候发帖:
有很多工具可以告诉你在Facebook和Twitter上发帖的最佳时段。这些工具会观察你的关注者和你的发帖历史记录,弄清你的用户什么时候在线以及用户发帖时间。
对于刚刚开始运作社交媒体的人来说,没有用户和发帖历史怎么办?
SumAll提供了很有用的图表数据,以下是他们的一些发现:(美国东部时间)
五、反复分析、测试
社交媒体分享是一项非常具体、独立的工作。随着发帖数的增多,你会发现适合自己的内容、时间和频率。如何获取这些信息?主流社交媒体页面内提供了数据分析模块,如果有第三方的数据信息当然更好。这些工具有详细的数据供你参考,包括每个帖子能带来多少浏览点击量、分享量、点赞和评论等。
获取数据之后应该怎样运用?
设定标杆。运营两个星期或一个月之后,你可以回顾数据,看点击量、分享量、点赞、评论的平均数,这将是你继续运作社交媒体的一个标杆。当然,随着持续运作,数字要及时更新。
尝试新工具。在Buffer,我们开放各种数据测试。比如经过优化的图片会不会比没有优化的图片获得更多的点击?大小写是否重要?
检查结果。把测试后得到的数据和标杆数据对比,如果测试结果积极,就可以把这些变化加入日常策略。同理,你可以逐一进行多项测试。
六、自动化、参与互动和聆听
传播渠道之变
在媒体环境变化的带动之下,企业的宣传手段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新闻稿(88%)仍然还是企业进行内容传播的最普遍形式,其次,中国企业对微博、网站(专题/Mini-site)、图片、电邮EDM的利用率最为频繁。不同类型和行业的企业对各类型内容传播工具与渠道的利用程度有显著不同。(图表1)
据调查,在未来12个月,企业对微博、移动营销等新媒体内容传播工具的使用频率将大为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微博等社交媒体工具的冲击,企业对博客使用呈较大程度下降。
内容传播新趋势
内容传播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内容生产与投资回报的衡量层面,始终是企业进行内容传播面临的最大挑战。
企业进行内容传播的最主要目的仍为提高媒体曝光与品牌知名度等公关传播,91%的企业对此表示认同。B2C企业则对提升消费者忠诚度、促进销售、提高网站访问等转化方面有更多期待,在旅游/酒店/航空、电子商务、快消/零售、教育等行业表现尤为明显。(图表2)
近六成(57%)企业投入在内容传播的预算花费小于50万人民币,75%企业的内容传播预算不超过企业传播总预算的50%,不同行业与类型的企业对内容传播预算的投入分化显著。(图表3、图表4)
社交媒体正当时
社交媒体方兴未艾,成为企业在对外传播中无法忽视的一种渠道。
据报告显示,85%的企业表示已经开通了社交媒体主页/官方微博,中小型企业、B2C企业对微博的使用度最高。企业的粉丝规模总量较去年有所增长,但并不明显,B2B企业对社交媒体的使用程度远远低于B2C企业。(图表5)
89%的企业表示微博是其最为重视的新媒体类型,但中国企业对SNS社交网站的重视程度仅不足三成(27%),远远低于海外市场。(图表6)
与去年相比,企业使用社交媒体进行品牌传播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媒体报道数、网站访问量、新客户数量与产品销售等方面,“有明显提升”以及“没有提升”的比例均有明显下降,企业对新媒体传播效果的期望值与目标渐趋理性。(图表7)
在过去12个月,60%的企业表示曾因社交媒体上的粉丝的意见或反馈,调整或修改过产品、服务或市场策略,相较于去年有10%的增长,企业更加重视与认可社交媒体的客户服务与互动功能,体现在电商(89%)、旅游酒店航空(86%)、零售/快消(72%)等B2C行业最为明显。(图表8)
企业如何应对新媒体带来的传播挑战?
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企业传播的核心价值在于根据受众需求创建其感兴趣的内容。
1、企业应当建立多渠道的内容策略,持续不断为目标受众提供有价值的内容。
2、合理充分地运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等各种媒介,通过稳定优化的内容策略,利用图片、视频等更加丰富的多媒体内容元素,选择最有效的媒体渠道进行有规律的内容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6-0022-02
一、移动时代短视频现创业风口
移动时代,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移动设备普及,网速提升,流量资费下降,为视频信息传播提供新的发展机遇。短视频作为视频内容的一种,是文字、图片外的第三叙述方式,集合多媒体形式,更生动直观,具有较高的传播效能。
短视频在保留视频形式优势的同时,相^传统的视频节目,时间更短,内容更精炼,更注重传播的有效性,对流量资费的要求较低。丰富活泼的形式,降低了传播门槛,更契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的媒介使用习惯,适应碎片化传播趋势,也容易形成“病毒式”传播[1]。
技术支持和受众基础的双重满足,让视觉传播的未来更加光明。自papi酱拍出2200万元天价广告,创下人类历史上单条视频广告的最高纪录起,更多的人开始注意到短视频的市场。行业巨头纷纷介入,腾讯领投“快手”的新一轮投资,阿里宣布注资20亿打造“大鱼计划”将土豆全面转型为短视频平台,今日头条并购美国短视频应用,“美拍”“秒拍”这些短视频专业的头部平台也在不断升级营销。
二、差异化竞争成平台突围之道
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平台都在寻找自己的生存模式,差异化竞争成平台突围之道。目前行业中最主要的平台类型有三类:社交类、功能类、资讯类,之间或有交叉,但大体特色比较鲜明。
(一)社交类平台――以“美拍”为例
短视频作为文字、图片后的新社交语言,能够更生动活泼地展示用户当前的状态,能很好地场景化,将文字和图片不足以表达的情绪、内容传递出去。视频的社交属性甚至说是社交优势不容小觑。于是有很多短视频平台主打社交,其中以美图公司出品的“美拍”为例,沿袭美图软件的技术优势和用户基础,注重对用户社交心理的揣摩,成功从工具型产品转型到社交型产品[2]。用户可以对视频进行随意的剪辑,根据自己的心情或需求,添加贴图、音乐、特效,制作出个性化的“大片”,更好更贴切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多样化的特效功能贴近生活热点,并不断更新素材,增强了短视频制作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还可以对人像进行美颜等各种修饰,满足人们的自我美化心理。除了平台本身提供了展示、互动的窗口,还与新浪微博、QQ、微信朋友圈等主流社交媒体对接,尊重同时也是利用用户原有的社交习惯,一经推出立刻掀起热浪。“美拍”上线第9个月用户数量就突破了1亿,破亿速度超越微博、微信。
该类平台以社交为主要立足点,通过UGC模式获取用户参与,形成不断对外辐射的用户圈。通过研究并迎合用户的社交心理,打造专属社区,满足了部分用户展现个性、修饰自我、获取关注的社交需求,也为一些看客提供了新的休闲娱乐方式。相比静态的图文,视频的形式更充分地调动了人们在社交过程的感官享受,表达和关注的自由受到年轻用户的喜爱,这些都是用户粘性和平台活力得以维持的关键。类似的平台还有“秒拍”“快手”等。
(二)功能类平台――以“小咖秀”为例
要说在激烈的竞争中另辟蹊径,“小咖秀”几乎算得上是目前短视频平台中最让人出其不意的一个。它是一款主打搞笑模仿功能的短视频拍摄应用,由“秒拍”团队操刀制作,拥有丰富多样的素材库,包括大量的歌曲、影视作品经典片段、综艺节选、人气网络视频,给用户进行模仿表演,或者说“对嘴”[3]。平台提供的素材或剧本,本身就异常夸张,具有极强的扩散潜能。用户借此创作一些搞怪有趣的视频,来满足自己的娱乐需求,这是“小咖秀”区别于其他的短视频平台的最大特点。如果说别的短视频平台倾向于多元集合,可供分享心情、分享故事,那“小咖秀”的定位就非常统一,专注娱乐搞笑。精准化营销,主要瞄准80后、90后,这些时下最活跃的网络受众,抓住他们的个性特征,打造了一个娱乐解压的平台。2015年上线之后,两个月之内就冲入APP Store排行榜第一,风起娱乐圈并迅速蹿红全国。像“五环之歌”“这三五太难了”等热门都形成了“病毒式”的传播,屡屡带“小咖秀”冲上热搜。平台还坚持更新主题,开发新功能,最新的合演功能更成功化解了视频制作过程缺乏互动性的缺憾。此外,“小咖秀”还与东南卫视联合打造大型娱乐节目《模王小咖秀》,通过整合营销的手段不断强调平台特点,扩大影响范围。
现有的功能类短视频平台,主要仍集中在开发娱乐功能,模仿秀、k歌是目前常见的几种类型。就“小咖秀”而言,实际上还处于社交类平台向功能类平台的过渡阶段,它作为功能类平台的特点可以认为还是社交类平台的个性化延伸。之所以单独介绍,是相信功能类平台的发展绝不会局限于此,未来很可能不断会有新的模式加入,甚至是更严肃更专业化的应用,实现从娱乐化向工具化方向的转变,特有的使用价值将是他们吸引用户的王牌。
(三)资讯类平台――以“梨视频”为例
视频作为新闻、资讯传播的方式之一,是早已被行业认可的,早在短视频市场如此火爆之前,各大新闻客户端就已经开设了短视频专栏。相比静态的报道,视频能更好地还原现场,解释信息,传递信息。“梨视频”是邱兵离职东方早报和澎湃新闻后的自主创业项目,原澎湃新闻主编李鑫、澎湃人物主编卢雁也加盟创业团队[4]。有着专业新闻生产基础的团队进入短视频的战场,带着特有的新闻敏锐度,着眼短视频行业资讯类空白领域直进,在差异化竞争中也是独树一帜的。最初主打时政及突发新闻,特殊的定位一度在业界引发热议,也正是因为这特别的“澎湃”味道而一路受到关注。拥有扎实的团队基础,创新的运营理念,还引进先进的视频自动剪辑技术,同时保证每日短视频的质量和数量,可以说在各个方面都相当用心。虽然后来由于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资质,被有关部门要求整顿,改版之后转而关注年轻人生活方面。但“梨视频”的尝试显示了资讯类短视频的市场需求和可能,以短视频的方式传递资讯,将会越来越普遍和受用。
资讯类短视频平台是三种平台类型中娱乐属性最低的一种,主要传递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垂直于不同的领域还将有更深入的细分,如“抖音”短视频平台专注音乐资讯的分享,“萌物星球”打造了一个宠物资讯社区,“第一视频”则以评论见长。这类平台的运营,也会有UGC的空间,但更看重的是PGC的专业性,媒体属性更强,对内容的选择、解读以及表达都有更高的要求。在取得相应社群的认可之后,还会有更好的发展。
三、风口之下内容依然是决胜点
(一)内容定位精准化、独特化
在技术层面上要完善平台设施,重视提升用户体验,但要始终记得内容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越来越强调内容创业的环境里,内容分发平台的成功空间有限,作为一个内容生产平台想要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就要找到自身内容方面的独创性,这是未来平台生存的立足点,同时也是竞争的突破口。“大而全”固然有一定可观的市场价值,但精准化、差异化才是更多数平台的发展方向。从已有的成功案例看,每个平台都应该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受众群和内容倾向,以“美拍”为例,该平台主要就是针对90后女性群体,重视社交属性的展现,深入契合女性的审美需求,善于利用粉丝效应,既服务于草根、W红也常向明星艺人借势。总之,一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标签,并在确定平台的内容定位之后不断增强在用户心中的不可替代性。
(二)注重内容生态和品质的维护
首先要保证广泛的信息源,丰富多元的素材是内容运作的根本,能有独家的内容资源更是极大的优势,要积极打造自己的内容系统。“梨视频”在建立内容收集体系方面的创新就很值得一提,它强化了PGC和UGC的结合,打造了“全球拍客计划”。通过付费征集的方式吸引大家提供原始素材,使所获得的内容更真实全面,目前该计划已网罗了3100余名拍客,遍及国内每个区域以及国外520个城市。为了避免“广撒网”可能导致的平台质量下滑,“梨视频”还设有专业的编导团队对拍客提供的所有素材进行精选精修。保证内容广泛性的同时,还能坚持追求高品质和高原创。在维护内容生态和品质方面“梨视频”的态度确实是行业领先的。而“美拍”“小咖秀”吸引大V人物入驻,通过明星效应提升内容竞争力;功能类平台应用的升级与拓展同样也是内容生态维护的不同形式。
(三)改进分享机制和营销形式
除了传统媒体的报道宣传外,社交媒体成为当今走红的捷径,微信、微博的转发次数已经成为公认的热度评价标准。热点事件或人物的出现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过去先由传统媒体报道后才被大众认知,反过来变成先刷爆社交媒体进而获得传统媒体的关注。所以应该充分认识到新媒体背景下社交媒体在传播中的影响与价值,无论是不是以社交功能为主的平台,都要注重对社交媒体的利用。尤其要重视与当前主流社交媒体的互动,打破自身的交流闭环,打通各平台间的转发渠道,建立合适的分享机制,为用户的分享行为提供便利和动力。凭借用户的分享,扩大品牌辐射面,从各大社交平台吸引关注,并争取导流到自己的短视频平台上。要懂得利用社交媒体围绕热点话题开展综合营销,包括线上线下各种形式的活动,借此来增强平台的影响力,实现更广泛的二次传播。
参考文献:
[1] 孙振蒙.短视频:新闻报道的下一个“利器”[J].新闻研究导刊,2016(22):104.
要增大实践环节,可以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多个层面着手。学校要着力构建一个面向媒介融合的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专业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践等实践类型,充分运用校内外实践平台,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拓展专业知识面。在实践中要结合各民办高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生个人特长,创新实践形式,开展以支农支教、新闻素养普及、社会公益、挂职锻炼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要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最新传媒技能,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从学生角度说,要增强实践意识,充分利用学校创造的校内外实践平台开展实践锻炼,掌握能够适应媒介融合的基本技术技能。民办高校相对于公办院校来说师资力量、基础设施、生源质量等有一定的差距,全面提高实践设施有一定难度,可以根据现有条件对实,如在新闻采访和写作课程中增加新闻摄影,在网络新闻课程中增加一些网页制作,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增加一些新闻摄像内容。在引进外来师资中要注重向技术应用型教师倾斜,以此弥补民办院校教师偏理论的不足。鼓励教师走出去,去新闻专业学校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和锻炼,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此外,可充分利用校内实践的便利条件提高学生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去校内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进行锻炼,学习媒体工作流程,并进行新闻稿件的写作锻炼,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学校重要新闻事件为契机,开展校园新闻竞赛,并把优秀的新闻作品在校内平台上进行展示,使学生能够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获得技能提高。鼓励校内新闻社团的建设,如摄影协会、摄像协会、微电影协会等,学校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派老师提供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多媒体实践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新媒体新闻工具的使用主要侧重对网络数据库、网络搜索引擎及网络调查、网络寻呼机、网络论坛等各种网络工具的学习。以搜索引擎为例,教师可讲解搜索引擎的种类、检索方式,并根据需要开展网络信息的检索等实践。要求学生根据报道题目进行相关检索,然后根据获得资料进行报道练习。网络调查的学习可结合社会重要事件展开,让学生设置调查问卷、挑选调查对象、开展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写作报道。通过这样的方法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二)社交型媒体的学习与实践“社交型媒体(socialmedia)是一种用于社会交往,可得便利、可扩展性强的传播媒体。它基于网络技术对新闻信息进行互动式传播,推动了知识与信息的民主化进程,使公众从信息消费者转变为信息制造者。”社交型媒体是近两年发展最为迅速也是在新媒体领域最受关注的媒介类型,常见的社交型媒体有Twitter、Facebook、YouTube、Myspace等。在我国,相同类型的社交型媒体有新浪微博、人人网、优酷等。普通民众甚至传统媒体和正式记者也成为社交型媒体的拥趸。社交型媒体拓宽了传统媒体的报道视域。民办高校新闻专业的教师要善于运用社交型媒体开展教学,鼓励指导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信息、提出话题、开展讨论。
(三)案例教学新闻媒体上每天报道的新闻事件众多,教师可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教学。向学生讲解案例的报道背景、类型、特点、报道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对相关的价值大的方面发表看法,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另外,可让学生在维护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改写。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尤其是批判性思维的运用,在不断的案例锻炼中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
在这份历时五十五天,涉及五千五百万人的社交对话的调查中,10个世界顶级的消费品牌占据五千五百万社交互动量的27%,5个最著名的零售商占社交互动量的40%(如图2)。
调查表明,消费者在运用社交媒体参与快消品公司的相关活动中,在节假日之后出现互动最峰值,这与处在互动最低谷的节假日之前,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假日前后的不同阶段,相比零售商的多个快消品品牌的帖子,消费者更愿积极参与单个快消品品牌的社交媒体营销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使消费者成为社交媒体活动的一份子,通过故事与创意分享等方式可以调动消费者的参与热情。
报告认为,对于快消品牌而言,确保数字策略到位,包括利用好零售伙伴的社交媒体活动带来的免费宣传机会服务。传统上快消品牌都会在促销上大力投入来获得零售店内较好的产品摆放位置。在多渠道世界,该方式应该演变成如何让零售伙伴在他们的网站和社交媒体页面上推广你的产品。
埃森哲数字技术服务部多渠道业务主管Mac Karlekar认为,只有从高层管理者到具体营销者,都对营销投入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并且能够融合推和拉的策略,才能实现社交参与的效果。“我们常常看到品牌营销者进行个别的一次性的营销活动,当时的感觉或许很棒,但却无助于长期的目标战略。例如,在脸谱网的主页上,通过发放折扣码的方式来赢得点赞数量的增加,就是一种短视的策略,因为这种做法并不能识别想要吸引的粉丝类型。因此在整个推广活动的三个阶段(活动之前、期间以及之后),拥有一个科学的模式,会有助于你去计划、执行以及适当地衡量成败。”
跟折扣营销说再见
数据显示,节假日主题活动和竞争性内容位居八项策略的榜首。尤其是将节假日主题融入帖子的效果不错,例如梅西百货的节假日或圣诞主题的帖子比其他话题的帖子获得更高的回应。而在品牌的总体效果来看,在节假日前期,有关节假日主题活动的社交营销效果最好。而在节假日后期,竞争性的内容最有眼球效应。
节假日期间活动推广的效果,在八项策略中排在倒数第三的位置。显然,不完整的活动或未经规划的方案都无效。需要有了清晰的战略,信息和目标再与顾客互动。在这次调查中,少数几个品牌的不相关信息既没有带来点赞,也没有人进行分享,没能将社交媒体帖子的读者转化成顾客或粉丝,等于浪费机会。调研过程中,所有监测品牌的社交媒体粉丝数量都有上涨。少数几个品牌的新粉丝替换了现有粉丝,报告认为这给品牌商提出了一个问题:花时间开发新顾客,还是努力留住忠实粉丝?
而企业经常采用的传统的折扣营销,同其他营销策略相比,在整个节假日期间都是垫底效果。因此调查建议,如果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兑现承诺,就不要开展打折活动。这可能涉及两个问题,首先是需要解决供应链的问题,其次要详细描述折扣券的兑换手续。例如,一些快消品公司提供打折信息之前没有确定如何在参与活动的当地店铺兑现折扣券。有些企业因为没有清楚说明哪些店铺参与了打折活动,结果是社交群内出现了很多负面情绪,顾客抱怨店铺拒绝兑现打折券,并怀疑品牌的可信度。
在社交媒体上进行B2B营销可以让企业直接接触到潜在客户或伙伴,让第一次接触变得更有价值。我们都知道客户对于企业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针对这一点,我列出了在社交媒体上进行B2B营销,需要注意的几个地方,希望这几点能对你有所帮助。
NO1.理性选择社交平台:
选择微博作为你B2B营销的主要平台?这貌似是个很好的选择。但也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就是你所接触的客户并不大使用微博。在你要采取行动之前,先查看下客户帐号最后更新消息的时间,以及是否跟别人有过互动。因为有些公司仅仅利用社交平台来信息,而并不是寻求互动。
NO2.有技巧的接近目标公司:
在B2B营销中,与大多数营销一样,在说出相关推销言辞前,花时间与目标客户建立联系十分重要。说到建立联系,你可以转发一些客户发出的微博帖子,也可以分享一些公司动态。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企业逐渐被客户所熟知。这样的话,当你传达你的目的的时候,客户不至于产生反感。好运的话,客户也会反过来主动接近你,探究你的企业究竟能给予他们什么样的帮助。
如果该公司近几个月并没有更新消息或是回复相关的评论,那可能意味着,你想接触的这家公司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活跃度并不高,所以你在这样一个平台上试图去联系这家公司只会是浪费时间。
NO3.不要变成一个跟踪狂:
当你没有得到任何回复的时候,适当的跟进也无伤大雅,但是需要小心,千万不要做过头,让别人觉得你是个特别缠人的角色。互联网时代,你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别人尽收眼底,如果你不断的艾特同一家公司,一遍又一遍且毫无回应,只会给别人留下可怜兮兮的印象。其实遇到这样几次都不回应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算是一种回答了:说明你的潜在目标客户对你并不感冒。
NO4.不要向不同的客户发送相同的信息:
讯:社交媒体依赖厂商投放广告生存盈利,已经是他们基本的营收类型。但是,自从通用汽车抛弃Facebook,收回1000万美元的广告投放费用后,打破了社交媒体的梦想,动摇了广告主们的信心。
通用汽车相关人士在公开场合表示:“因为广告公司和第三方公司调研后认为,每年1000万美元的广告费获得的回报不大,投在Facebook上的广告没有达到鼓动消费者考虑公司产品的目的。”
因此,在Facebook 5月18日上市之前,通用汽车对外宣布,取消在Facebook上1000万美元的广告投放活动。间接导致Facebook上市半个多月来,市值缩水已达三成。
以社交见长的腾讯公司在一次大会上也坦言,社交媒体的广告效果过于理想,已经变成一种噱头。腾讯广告平台产品部助理总经理刘曜说,“首先我承认,社交媒体把理想的远景说得太近了。”
由于腾讯拥有8亿用户群体,在如此大的基数上采用QQ弹出窗口等方式,在广告曝光率方面有较好的表现,但在帮助广告主提高它的转化率上仍受到怀疑。可想而知,其他社交媒体在与广告主谈判时该如何打动他们呢?(来源:IT商业新闻网 文:青云)
大数据最明显的三大特征是:数据量的快速增长、数据类型的快速增加,以及分析速度的快速提升。
面对这些变化,企业在选择适用于大数据的信息基础架构时,首要考虑的因素就是信息基础架构对于大量数据存储的承载能力,以及在大数据量下保证计算分析时效性。基于这些要求,选择大容量、高扩展性、高性能、多业务承载能力的基础架构设备来承载大数据下的应用至关重要。数据显示,2013年有60%的大数据相关投资用在了基础架构上。没有高效的基础架构,大数据很难真正实现。
漫步云端之云计算
云计算被认为是继微型计算机、互联网后的第三次IT 革命,是大势所趋。
当企业的IT系统逐步向云转型,开放、共享成了重中之重,随着虚拟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服务器之间的差异陆续被屏蔽,计算能力可以按不同业务要求灵活分配,而网络层也实现标准化,组网成本显著降低;当计算层与网络层资源完成了按需供给后,存储层的问题也就凸显出来。容量、性能、资源的按需供给成为了存储实现云化的关键。
研究称,2014年云存储的容量将超过7EB,其中图片、媒体、文件等大数据应用将成为增长最快的部署在云端的应用。企业如果要把业务部署到云端,就需要云端能够提供专业的存储服务,并支持本地和云端数据流动,同时实现灾备和业务迁移。作为面向未来云架构设计的存储系统,应当具备让数据在私有云资源池和公有云之间有序、高效地流动的特性。
全球沟通之移动互联
人们迫切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乃至在移动过程中都能方便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迄今,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总数已经超过10亿。24小时在线体验,带来的是数据井喷式的增长,这对存储的承载能力和扩展能力都提出了挑战。在这个用户体验至上的时代,能否快速、准确将数据信息上传或下载到用户手中,也成了衡量一个存储设备是否可以在移动互联网趋势下走得更远的重要考核指标。玩转指尖之社交媒体
一、表情包的概念界定
现今学界还未针对表情包给出一个清晰而明确的定义。学者林晓冬对表情包概念的解释是:“多个同类型表情组成的系列表情的集合,通常是由群众对其抱有特殊印象的明星、网络近期流行的语录以及动漫、影视截图为素材来源,配上一系列与图像意境相匹配的流行文字,用以表达使用者所需要传达的特定含义。”[1]笔者认为,林晓冬对表情包的界定较为准确地描述出了表情包的特征,目前大多数表情包都以传递幽默的情绪为主要目的,是当前网络传播中的一种重要表达形式。
二、表情包的兴起
表情包的兴起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表情符号应用的起点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斯科特法尔曼将“:-)”用来表示“微笑”之时,此后ASCII字符正式被运用于社交平台之中。接着,日本运用ASCII字符来模拟各种肢体动作,由此衍生出独具特色的“颜文字”。第二阶段:伴随着社交媒体的疾速发展,网络交流中新一代卡通图像出现,腾讯公司随即开发了“自定义表情”。最初的自定义表情分为JPG格式、GIF格式(即静态与动态)两种形式,电视作品、动画片段等均可成为表情符号的制作选材,且多为UGC生成内容。第三阶段:现今,流行于网络平台的表情包被注入了更多的活力。这一阶段的表情符号的表现形式多以明星、现实中人们的夸张动作的照片加上文字制作而成,例如电视剧中表现夸张的人物、沉浸于演唱曲目的歌手等,常会成为表情包的创作素材。
三、网络传播中表情包的使用情况调查
笔者使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随机问卷发放,为本文提供数据依据。通过几天的调研,发放了300份问卷,回收282份,其中有效问卷273份,主要针对18至24岁青年群体,这一群体占有效问卷人数的63.37%。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性别情况本次问卷调查涉及人数为273人。其中男性人数7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7.47%;女生人数为19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72.53%。2、年龄情况参与问卷访谈人员的年龄分布如下:18岁以下7人,占总人数的2.56%;18-24岁173人,占63.37%;25-30岁13人,占4.76%;31-35岁3人,占1.1%;36-45岁18人,占6.59%;45岁以上59人,占总人数的21.61%。3、受教育程度被调查者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初中以下17人,占总人数的6.40%;高中39人,占总人数的14.13%;专科63人,占总人数的23.17%;本科121人,占总人数的44.16%;研究生及以上33人,占总人数的11.69%。
(二)网络传播中表情包的使用情况
1、使用频率在调查中,每天使用表情包15次以上的人数为171人,占总比例的64.53%;每天使用表情包5-15次的人数为92人,占总比例的34.72%;每天使用表情包5次以下的人数为2人,占总比例的0.75%。2、用户喜欢使用的表情包类型经过调查发现,用户喜欢使用的表情包涵盖了纯文字类型、真人面孔配少量文字类型和卡通形象类型(如暴走漫画、网友手绘等)以及其他类型,其中喜欢卡通形象类型(如暴走漫画、网友手绘等)的人数最多,占比83.14%,其次是真人照片中加注文字信息类,占比50.96%。
(三)网络传播中表情包的用途
1、使用表情包的场合调查对象常在QQ/微信聊天中使用表情包,比例高达96.98%,其次是在、更新日常动态时使用表情包,占比43.02%,而在网页文章时以及实际生活应用中使用情况较少,仅分别占比10.19%和6.42%。2、使用表情包的原因调查对象喜欢使用表情包的原因有多种。其中,认为表情包方便、节省时间的人数为136人,占总人数的52.51%;认为表情包能够增加聊天趣味性,缓解气氛的人数为225人,占总人数的86.87%;认为表情包能够拉近彼此距离,融入群体的人数为136人,占总人数的52.51%;认为表情包能够弥补语言、文字的不足的人数为170人,占总比例的65.64%。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用户使用表情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表情包能够增加用户聊天时的趣味性,缓解气氛、拉近彼此距离,融入群体、弥补语言、文字的不足、缓解冷场的尴尬。
(四)网络传播中表情包的使用分析
在现实的交往中,没有空间的限制,传播者的语气、神情、肢体动作等均可作为非语言信息来辅助彼此间的交流。而在社交媒体的交流中由于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定,文字成为了双方交流的主要传播介质。但文字信息也仅仅只是语言传播中的一种符号,易导致传播率(传播率=接收者接收的信息/传播者传播的信息)差强人意。表情包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网络交流中传播者表情、动作等匮乏的缺陷,降低了彼此之间沟通耗时,提高了传播的效率。从问卷调查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表情包的传播优势。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表情包在便捷、增加趣味性、缓解气氛、拉近彼此距离,融入群体、缓解冷场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同时,在双方具备“共通的意义空间”下进行表情包交流的这种沟通方式,在社交媒体交往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表情包的使用在表达使用者情绪、身份认同以及减少使用者身份迷失的焦虑方面都具有优势。
四、表情包在网络传播中的意义与作用
(一)使用便捷,丰富聊天内容
1、便捷性一方面,在网络传播中使用表情包十分的便利。如在QQ聊天中,表情包的保存只需要点击右键即可被保留在系统中,无需重复操作,但文字的使用则无法实现在线保存的功能,往往需要传播者再次编辑与组织。因此,人们在网络交流时使用表情包进行沟通,往往会比使用单一的文字传播更加便捷。另一方面,网络表情包的制作也十分便捷。往往一张图片+文字+创作者的想法就可以制作出一张生动有趣的表情包,其简单易操作的特性,也大大刺激了网友们的创作热情,因此现今表情包的种类较多。2、引发联想,补充聊天内容从传播学的角度上理解,表情包不仅仅是网络传播与交流中的一种介质,同时也是对文字信息传播的有效补充。传播学者多丽丝格雷伯曾指出:“我们一度推崇的借助文字符号传递的抽象意义,已经开始让位于建立在图像传播基础上的现实与感受。”[2]结合学者研究,笔者认为表情包在网络传播中具有下述两种功能。其一,表情包可以直接表达双方的沟通信息,同时弥补单一的文字传播的不足。网络传播中,纯文字的交流往往在视觉体验方面、判断情感方面存在不足,并且无法避免网络传播中较单调的特性,而表情包却能够针对文字信息的不足,提供重要的补充信息。其二,表情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事物的内涵与外延,引起接受者们的遐想。由于文字信息在网络传播中具有含糊性及多义性,因此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表情包能够帮助沟通双方理解对方所要传达的意义。语言学家索绪尔也曾表示,语言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符号形式能够不断演进,因此表情包的使用在不同情况下也会被赋予不同的意义。例如,在微信聊天中使用“愤怒”的表情,不同定表示你的聊天对象正在生气,而要结合双方聊天时的具体情境来判断传播者的情绪;在社交媒体中使用“微笑”也常被视为“呵呵”(无奈)之意的代表。因此,我们需在瞬息万变的网络环境和不断更新的传播语境中,重新解读表情包所富含的新意义。
(二)娱乐性较强
有趣、诙谐、幽默、适用范围广成为了表情包作品的共同特征。无论是相识已久的沟通双方还是彼此陌生的沟通双方之间,使用表情包都能够一定程度上快速缓和尴尬、增加幽默感、进入聊天状态。对于年轻一代的使用者来说,表情包是一个表达情感、放松情绪的载体,同时也是互联网泛娱乐化的突出体现。例如,在里约奥运会上,凭借真实、活泼的采访表现而迅速蹿红的20岁国家队游泳小将傅园慧,其接受采访时的表情被网友们截屏,并配以“我已经使用了洪荒之力”等经典语句制作出“傅园慧系列表情包”。尼尔波兹曼在其著作《娱乐至死》中指出:“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形式出现。”[3]他的看法,如今看来或许有些夸张,但我们必须承认,在网络交流中表情包的传播比单一的文字传播更加具有娱乐性,而表情包中所蕴含的娱乐性也很大程度上激发了网友的热情。其中的娱乐性可理解为社会亚文化群体通过搞笑、模仿等方式对社会主流文化与精英文化的解构。
(三)契合大众心理,提高受众参与度
1、直播成为主流
如今,直播已经开始发展,但是它会做得越来越好。Twitter的Periscope服务刚上线几个月,就已经获得了1500万名注册用户,用户可以使用智能手机即时分享内容。大公司很快瞄准了这次机会,2015年7月,GE(通用电气公司)的Droneweek(一周内无人机直播)活动将公司的工厂展现给受众,包括喷射发动机、风力涡轮机和机车是如何制造并进行测试的。公司将进行为期一周的直播,内容真实。
公司可以直播的其他类型的内容包括:会议、采访、用户支持、产品演示和特价优惠。对于小公司来说,这些观看直播的用户是公司的忠实用户。他们想得到最详细的信息,而直播恰恰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如果你还没有参与到直播中,希望你在2016年加入Periscope。
2、线上平台内容更加开放
2015年,Facebook开始从已建立的内容创造者手里“抢”内容。过去。媒体(Publisher)会将Facebook的用户引到自己网站上,如今Facebook的Instant Articles项目可以让媒体将其内容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内容上传速度是原来的10倍,会有更多的人看到,媒体也能获得更多的广告收益。但是用户可以停留在Facebook上,这样便降低了媒体自身的品牌价值。
虽然这样做有一定的风险,但是350家媒体现在已经签约了,包括纽约时报、BuzzFeed和Huffington Post。100多家媒体每天都会通过Instant Articles将其内容上传到Facebook。
2015年底该项目已经从iPhone版本扩展到安卓版本。这种模式迫使所有人开始对比将内容展示在Facebook上的优势以及将用户引流到网页上的优势。
3、Snapchat的智能化用途
在社交媒体的所有举动中,很少有人敢像Snapchat一样冒这么大的风险。你花费时间和金钱为目标受众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内容,却发现这些内容一旦使用便消失了。这与YouTube视频和博客所达到的“快速爆炸,缓慢燃烧”是截然相反的。
然而,诸如麦当劳、Acura和Heineken等大公司开始插手,想迎合平台上的年轻用户群,害怕落伍。
近几年内,内容的价值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变得越来越好。现在有很多好的案例可供人们快速、轻松地大量炮制有效的阅后即焚的内容。现在,公司不再需要冥思苦想好的创意,期望年轻的用户开始制作一些阅后即焚的内容。
4、视频依旧会打败静态内容
2015年,各家新闻纷纷报道Facebook用户比上一年的视频数量多75%。在美国,这一数字达到100%,Facebook在用户的News Feeds中推送视频的数量是上一年的360%。2015年4月至11月,Facebook每日访问视频的人数从40亿人次增加到80亿人次。尽管公司将观看三秒钟定义为“一次访问”,观看视频的人数依旧很大,看来Facebook快要抢YouTube的饭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