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9 09:29:2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统计学变量的分类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数据统计分析的内涵
数据分析是指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获得解决管理决策或营销研究问题所需信息的过程。所谓的数据统计分析就是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在实际的市场调研工作中,数据统计分析能使我们挖掘出数据中隐藏的信息,并以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来,并最终指导决策的制定。
二、数据统计分析的原则
(1)科学性。科学方法的显著特征是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客观性,数据统计分析作为市场调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具有同其他科学方法一样的客观标准。(2)系统性。市场调研是一个周密策划、精心组织、科学实施,并由一系列工作环节、步骤、活动和成果组成的过程,而不是单个资料的记录、整理或分析活动。(3)针对性。就不同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而言,无论是基础的分析方法还是高级的分析方法,都会有它的适用领域和局限性。(4)趋势性。市场所处的环境是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我们要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5)实用性。市场调研说到底是为企业决策服务的,而数据统计分析也同样服务于此,在保证其专业性和科学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其现实意义。
三、推论性统计分析方法
(1)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检验多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的一种统计方法,它可以看作是t检验的一种扩展。它所研究的是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比如它们之间有没有关联性、关联性的程度等,所采用的方法就是通过检验各个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来判断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是否有显著影响。(2)回归分析。在数据统计分析中,存在着大量的一种变量随着另一种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这种对应的因果变化往往无法用精确的数学公式来描述,只有通过大量观察数据的统计工作才能找到他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解决这一问题的常用方法是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从定量的角度对观察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和归纳。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0-108-02
1 引言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面对海量的信息,人们对信息的要求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对空间位置信息和其他属性类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的地理信息系统也随之快速发展起来了。
在众多的地理信息软件中,美国公司ESRI公司推出的ArcGIS地理信息平台是最具代表性的GIS软件平台,其强大的空间分析处理工具和不断更新、完善的空间分析功能是其他软件无法比拟的。
土壤是在岩石风化产物基础上发育形成的自然体,土壤中还有各种重金属,通过ArcGIS的地统计模块能够揭示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变异规律和空间分布,为实现土壤可持续利用和区域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2 ArcGIS中地统计模块
来自法国的统计学家G.Matheron在经过许多研究和分析后后创立了一门崭新的统计学分支:地统计学。地统计学的基础是区域化变量,以变异函数为工具,研究的对象是具有随机性和结构性的自然现象。
2.1 地统计基本原理
2.1.1 地统计假设
统计是认识客观世界数量规律的有力工具,无论是进行宏观的国民经济管理,还是进行微观的企业经营决策,都需要准确地把握有关经济运行的各类数量信息。根据具体应用领域的不同,先后形成了生物统计学、档案统计学、管理统计学、信息统计学等统计学的不同学科。统计学方法在经济管理中有广泛的应用,经济管理评估、经济管理预测、经济管理分类、经济管理标准制定等领域统计学的思想和方法均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经济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也对统计调查的方法、统计分析工具甚至统计信息化工具提出了诸多新的需求,推动统计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深入探讨统计学在当代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影响,对于推动统计科学和经济管理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价值观
统计理论是数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概率论为基础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导出其概念规律性(即统计规律)。它主要研究随机现象中局部(字样)与整体(母体)之间,以及各有关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性。它主要是利用样本的平均数、标准差、标准误、变异系数率、均方、检验推断、相关回归、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试验、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等有关统计量的计算来对实验所取得的数据和测量、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有关分析研究得到所需结果的一种科学方法。统计学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真实可信。统计资料的真实性是保证统计结论可行度的基础,统计资料的真实性不仅包括统计数据本身的真实性,也包括统计过程的真实性,统计工作者只有坚持真实可靠的价值观,才能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二,科学严谨。就是要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坚持统计调查工作的规范统一,健全完善制度,夯实基层基础,实现统计方法、手段的现代化,推动统计能力、数据质量、政府统计公信力的提高,努力争创卓越一流的工作业绩。第三,创新进取。就是在进行统计实践工作和统计研究的过程中不断以问题为导向,创新统计工作方法、创新统计技术,促使统计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统计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实践中,统计学在经济管理评估、经济管理预测、经济管理分类、经济管理标准制定以及经济管理科学研究中都存在广阔的应用空间。
1.统计学在经济管理评估中的应用。通过评价工作为评估对象进行排序并进行择优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能,在评估的过程中通常包括指标权重计算、指标体系优化等工作。在指标权重计算方面,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粗糙集方法,它不需征求专家的意见,切断了权重系数主观的来源,使权重系数具有绝对的客观性,可以克服主观因素的不利影响,同时减轻计算工作量;在指标体系优化方面,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利用降维的思想,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主成分保留了原始变量绝大多数信息,且各个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从而达到指标优化的目标。
2.统计学在经济管理预测中的应用。在经济管理工作中,需要根据历史数据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例如根据历史销售量预测未来时间点的销售情况,又如新古典增长模型中重点研究的区域经济如何实现均衡增长的经济学问题需要对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即初期的静态指标(人均或劳均产出)和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和检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多元统计分析中的线性回归以及通过对数化处理的拟线性回归模型能够有效解决经济发展的预测问题,又如统计学中开发出的收敛、绝对收敛、条件收敛等方法能够对经济系统的收敛性问题进行判断和分析。
3.统计学在经济管理分类中的应用。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具有一定共性因素的管理对象进行结合,在分类的基础上,以类别为基础提供差异化的管理,例如经济管理中的客户关系管理就需要建立在客户分类工作的基础上。聚类分析属于一种没有先验知识的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中进行分类的基础,首先在于建立分类对象的特征指标,然后根据特征指标收集数据,最后通过“距离”测量的方式建立将“距离”最近的对象归为一类。系统聚类是一种重要的聚类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首先将个样本各自看成一类,这是各类之间的距离等于各样品之间的距离,然后选择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成一个新的类,计算新的类与其他类之间的距离,再将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这样每一缩小一类,直至所有的样品规程一类为止。系统聚类法的聚合过程可以通过聚类图的形式表示出来,这种图不仅使聚合的过程一目了然,而且便于确定分多少类以及如何分类。
4.统计学在经济管理标准中的应用。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经常遇到标准制定的问题,例如,在工程经济管理领域,在相关元器件出厂检验时就需要对元器件是否合格以及合格的元器件能够应用的具体场合做出判断,这就需要进行标准制定。实践中,统计学中的统计抽样和统计检验方法能够有效服务于标准的制定工作,应用统计学的思想,可以在大样本抽样的基础上获得大量不具有相关性的统计数据,进而以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元器件寿命的分布函数予以假设和检验,获得具有统计显著性的元器件寿命分布函数,并根据分布函数的特征制定元器件合格与否以及不同应用场合的标准。
5.统计学在经济管理研究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问题是经济管理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研究方法的可靠性直接决定了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在经济管理领域中,实证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论,在社会科学以及经济、市场、管理等研究领域,有时需处理多个原因、多个结果的关系,或者会碰到不可直接观测的变量(即潜变量),为了解决这类对象问题的研究方法论问题,统计学的中结构方程模型因为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容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存在统计误差、能够同时估计因子结构和因子关系以及能够有效估计整个模型的拟合程度等优势,成为经济管理实证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和工具。
三、统计学与当代经济管理的交互影响分析
统计学与当代经济管理的交互影响可以从统计学对经济管理工作的推动作用和经济管理工作对统计学的推动作用两个层面理解:
1.统计学对经济管理工作的推动作用。一方面,统计学方法推动经济管理科学化。在泰勒的科学管理体系中,通过科学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致力于“时间动作研究”,探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佳方法,制定出合理的日工作量,其中孕育着通过定量化提高管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的思想,统计学方法本身作为应用数学的重要分支,是实现经济管理科学化重要工具,有助于推动经济管理科学化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近年来,各种统计分析软件高速发展,StatisticsProcedureforSo-cialScience(SPSS)、SAS等统计学软件的出现极大提高了统计学方法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程度,也极大地规范了经济管理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于操作者而言,只要能够在科学收集数据的基础上正确掌握上述软件的操作步骤,甚至无须精通各种统计模型冗余的推导过程都可以得出研究结论。
2.经济管理工作对统计学的推动作用。经济管理的过程本身也推动了统计学的发展,例如,经济管理中经常面临样本数量不足的统计推断问题,如在样本数量低于30个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统计推断形成关于样本整体特征的描述,这就推动了统计学中小样本参数估计、小样本假设检验等相关统计学技术的发展;又如,大数据时代,数据量快速增大,数据增长速度的加快,以及数据的多样性,即数据的来源、种类不断增加。在大数据时代,许多传统统计方法应用到大数据上,巨大计算量和存储量往往使其难以承受;对结构复杂、来源多样的数据,如何建立有效的统计学模型也需要新的探索和尝试。因此,经济管理对象复杂性的不断提高也推动了统计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综上可见,统计学方法与经济管理之间相互联系,统计学方法为经济管理研究和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方法论指导,经济管理研究和实践工作为统计学的提供实践土壤,而且随着经济管理对象复杂性的提高,不断为统计技术的发展提出诸多新的需求。因此,统计学方法与经济管理之间并非相互割裂关系,而是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协同发展。
四、结语
统计学在经济管理评估、经济管理预测、经济管理分类、经济管理标准制定以及经济管理科学研究中都存在广阔的应用空间。统计学与当代经济管理交互影响、相互推动,统计学方法有助于推动经济管理科学化目标的实现,统计软件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统计方法应用于经济管理的便利性;经济管理中小样本以及大数据等问题的出现对统计学的技术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辨证标准;证型分布;肺功能;生活质量;临床流行病学;聚类分析;因子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general law of typing according t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Method Based on large sample prospective Clinical Epidemiology investigation, symptoms, conditions of tongue, pulse according to TCM and pulmonary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in 616 patients of COPD were collected. By means of Frequencies procedure, factor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and analysis of variance in SPSS11.5, analyze the investigated data and lay difficient types of syndrome of COPD according to TCM. Meanwhile, explored distinct distribution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ypes of syndrome and pulmonary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5 with COPD. Result There were six types according t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COPD, deficiency of lung-qi, pathogenic wind-cold attacking lung, deficiency of pulmonosplenic both vital energy and yin, yin-deficiency of the lung and kidney, stagnation of phlegm and pathogenic fluid-reteneion in lung following splenic asthenia and stagnation of liver-qi, blood stasis-phlegm following deficiency of heart-yang and kidney-yang. There were multiple types of syndrome in COPD patients, the relation was detected between each type of syndrome and lung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Conclusion To draw assistance from clinical epidemiolog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the initial standard of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to COPD was layed. The regularity of types of syndrome to COPD was detected. The result could be used in diagnosis of COPD, and the method could be communicated in the standardization research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Key words:COPD;typing according t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distribution of syndrome type;lung function;quality of life;clinical epidemiology;cluster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证候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是目前中医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现有的中医辨证标准多是古代或现代医家的经验总结,很难形成统一的认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辨证多隶属于中医多个证或病的范畴,如:咳嗽、喘证、肺胀、痰饮等病证。本研究从临床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方法的角度,对COPD辨证标准进行了研究,以期能为证候标准的规范化研究及COPD的临床辨证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研究思路
通过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DME的前瞻性调查,收集COPD患者相关中医四诊信息变量;借助现代数理统计学理论和方法,挖掘大量数据本身所蕴含的内部规律;结合中医理论,分析数据规律的专业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表格的设计
2.1.1 信息变量选取
查阅近10年文献报道的有关中医药对COPD认识的文章(108篇)及《中医诊断学》(五版教材)、《中医内科学》(五版教材)、《上海市诊疗常规》等属“咳嗽”、“喘证”、“肺胀”等范畴者,从中收集所有涉及到的中医四诊的症状体征,确定基本信息变量。为保证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各变量中细分信息,按不同变量处理,如:咯痰可分为痰质、痰色、痰量;痰色又可有黄、白、其他之分。依照此法,共收集基本信息变量105个。
2.1.2 信息变量的赋值
根据中医辨证特点和信息处理的需要,通过咨询有关统计学专家和既往参与过类似研究的专家,变量赋值具体拟定如下: ①将辨证特异性变量咳嗽、咯痰、喘息按临床程度各分为3个不同等级变;②其余症状、体征变量按二分类变量赋值(即有该信息负1分,无则负0分);③舌象变量按舌体、舌苔、舌津分列COPD常见基础项目,均按二分类变量赋值(即有该信息负1分,无则负0分);④脉象变量按浮、沉、迟、数、滑、涩、濡、紧、弦、结、代、促等12条信息变量及左右脉是否相同选项,均按二分类变量赋值(即有该信息负1分,无则负0分)。
2.2 临床调查的实施
调查病例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曙光医院、岳阳医院和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2005年3月-2006年3月住院及门诊符合最新指南[1-2]COPD诊断标准且能配合问卷调查的患者,排除已知病因或具有特异病理表现并有气流阻塞的一些疾病患者(如囊性纤维化、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或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临床医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完成调查621例,其中4例患者因缺少大部分调查信息而被剔除,1例患者缺失主要辨证信息而未进行证型研究数据分析。临床诊断COPD急性加重期442例(71.6%),缓解期175例(28.4%);男性350例(56.7%),女性267例(43.3%);年龄最小30岁,最大95岁,平均年龄(68.11±12.1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70年,平均病程(14.59±12.51)年;111例(18%)患者有家族性遗传倾向;250例(40.5%)患者有吸烟史。
2.3 数据挖掘[3-6]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按统计学要求完成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录入、核对和管理,在统计学专家和中医专业专家指导下完成。
2.3.1 调查对象一般资料的临床分布特征描述性统计分析
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吸烟情况、住院情况、既往和家族疾病史等。
2.3.2 变量分类(分型)
①调查辨证信息变量进行初步频数统计,按照统计学惯例剔除频数在7%以下变量,共保留86个信息变量。
②将滤过后得到的86个辨证信息变量进行分层聚类(指标聚类),不断尝试后采用离均差平方和法(Ward’s Method)测算各数据间二分类变量欧几里得距离(Binary 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将距离最近的两条数据并为一个类别,从而成为n-1各类别,新产生的类别与其他各个类别间的距离形成新的距阵,按同样原则,再将距离最接近的两个类别合并,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数据都合并成为一个类别为止。根据聚类分析的核心思想(同组类变量间距离或差异最小,不同组类变量间距离或差异较大),通过聚类树状图分析,将86个信息变量分为六组类(证型)。
③分别对聚类得来的6组类变量进行因子分析:A.根据因子分析提取数据集主要信息的降维思想对各变量集进行因子分析,参考各公因子因子载荷和方差贡献率,分析变量集中各变量的信息权重或称重要性,结合专业理论及专家咨询,拟定COPD辨证分型模式。B.结合专业特点,咨询统计学专家,考虑本调查的信息采集特点,可能存在较多的混杂因素,因子分析提取的公因子对变量信息集解释程度可能不是很高,如果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60%,就认为公因子反映了该变量集的主要信息。为更明确显示各公因子特征,因子分析后作因子旋转(旋转后总含带信息量不变),增加各因子间的距离,并且因子载荷矩阵(Component Matrix)表仅显示大于等于0.5的因子载荷。C.因子分析前,首先进行抽样适合程度统计量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判断变量间的偏相关性和各变量是否各自独立,分析是否适用于因子分析。参考因子共性方差大于0.5的变量数占总变量数的比例,当该值越大时,表明大多数变量都能被因子加以解释,另一个角度衡量应用因子分析适宜性。
2.3.3 证型分布特征[3]
先将616例患者通过聚类分析分类,形成具有相同证型特征的患者群体,再对每一类患者群体的主要证型特征进行分析。
①根据SPSS输出函数系数矩阵,采用回归方法求出因子得分函数,计算出各样本在不同公因子上的公因子得分 faci_n(SPSS能自动生成),以此来表示各样本函带不同公因子信息的多少,从专业上讲就是函带不同证型(病机)特点的分量。再按如下公式计算每一基础证型的综合统计量COMF-n(表示每一样本函带每一基础证型主要病机特点的多少)。
COMF-n=λ1/(λ1+λ2+…+λi)*fac1_n+λ2/(λ1+λ2+…+λi)* fac2_n+……+λi/(λ1+λ2+…+λi)*faci_n
上述公式中,COMF-n是样本在第n个基础证型上的综合得分,λi为方差贡献率的权数,faci_n为样本在第n个基础证型上第i个公因子上的得分。
②将综合公因子(COMF-n)作为自变量对616例样本进行快速聚类(K-Means聚类),通过不断迭代并使用K-means算法不断更换聚类中心(分别以2、3、4、5、6、7、8、9、10类为中心),把观察各样本不断分配到与之最近的聚类中心,结合聚不同类型时各反映基本病机特征的公因子分布情况和各类中心间距离,最后将调查对象归为7类。
③进行各群组间综合因子得分和各公因子得分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方差齐性检验,依据综合因子得分反映不同证型信息,按群组综合因子得分均数大小及各组间差异,找出反映相应基础证型综合因子得分(COMF-n)均值最大和最小者,可认为综合因子得分均值最大患者群主要反映该证型特征信息,得分均值最小患者群函带很少的该证型信息。
④结合各群组患者信息变量的频数特征进行分析。
2.4 建立COPD基础证型的思路和方法
A.结合因子分析中公因子的特征(函带专业意义但不可直接测量的随机变量)和方差贡献率及因子载荷的不同,分析各因子函带的中医病机特征。B.按脏腑定病位、寒热虚实定病性原则,给各组类变量集命名。C.根据各公因子方差贡献率和变量因子载荷的不同,确定主症和次症。D.证型名称符合《中医证候辨治轨范》[7]规范的原则。
3 研究结果
3.1 辨证分型
①肺气虚型。主症:轻度咳嗽、轻度喘息、轻度咯痰;次症:痰色白、脉滑。具备1项主症,同时具备1项或2项次症者可辨为此型。②脾虚肝郁兼痰饮伏肺型。主症:食少、纳呆、口淡无味、腕痞;次症:时有太息、胸胁满门、自汗、中度咳嗽、中度咯痰、中度喘息、脉沉无力或脉弦。具备1项主症,同时具备2项或2项以上次症者可辨为此型。③痰瘀交结兼心肾阳虚型。主症:尿黄、发热、痰色黄或唇甲青紫、面浮肢肿、重度喘息、形寒肢冷或便溏、舌有齿痕或脉促;次症:恶心、呕吐、尿后余沥、小便清长、胸痛、痰稠、舌红、舌黯红、舌体瘦薄、苔薄黄、苔薄黄腻、脉代或涩或结或迟或紧。具备2项主症,同时具备2项或2项以上次症者可辨为此型。④风寒袭肺型。主症:恶风、怕冷;次症:头昏、头晕、痰稀、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有力或濡。具备1项主症,同时具备2项或2项以上次症者可辨为此型。⑤肺脾气阴两虚型。主症:神疲、少气懒言、体倦乏力;次症:胸闷、痰粘、脉数、舌少津。具备1项主症,同时具备2项或2项以上次症者可辨为此型。⑥肺肾阴虚型。主症:口渴、口干、盗汗、便秘;次症: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耳聋耳鸣、夜尿频多。具备1项主症,同时具备2项或2项以上次症者可辨为此型。
3.2 证型分布特征
借助因子分析方法,分析调查了COPD患者的主要证型分布:128例患者(20.78%)仅表现为肺气虚型为主,病变主要局限于肺,脏腑虚损的征象不明显;183例患者(29.70%)表现为肺脾气阴两虚型为主,其中84例(13.64%)兼见风寒袭肺型,病位主要在肺脾两脏,气阴出现亏虚;167例患者(27.11%)痰饮实邪与肺脾肾亏虚、阴阳失衡并见,病变累及肺脾肾三脏,气虚同时出现脏腑阴阳失恒,多兼见痰饮实邪;138例患者(22.41%)痰瘀交结、气虚运行失常与阴阳虚衰并见,病变累及肺脾肾心肝五脏,脏腑阳气虚损明显,多表现为多脏腑虚衰(心肾为主)与痰瘀实邪夹杂。
4 讨论
中医学按照古老的中国哲学思维方式对待人体的生理、病理,其理论特征所决定的临床信息采集和整合模式与现代科技(包括现代医学)的思维方式有较大的差异,使现代中医学很难充分利用目前科技飞速发展成果,严重阻碍了中医学的发展。寻找中医学与现代科技的切入点,充分利用科技信息丰富、发展中医药理论,是当代中医药工作者面临的紧迫问题。通过近半个世纪的摸索,虽未实现理论的实质性突破,但形成了一些认识上的共识,其中证候作为联系中医理论基础与临床辨治的纽带,受到广泛的关注,并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点和关键环节。辨证论治体系中辨证是论治的基础,证候的提炼又是辨证的核心内容,进一步加强证候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切实提高辨证论治水平已成为中医药界的共识。
现有的辨证分型主要根据古代或现代医家的经验,缺乏大型流行病学调查,而现代人与古人在生活环境、营养水平以及治疗条件等方面各有差异,证型特征分布方面亦应有所偏差。本研究借助数理统计学模型,将各证型的四诊信息变量在辨证中的权重数量化,近而确定每一证型的主症和次症,所得结果与传统辨证分型及文献分型不尽一致。另外,在研究过程中,数理统计学本身存在的医学专业的局限性,通过多位中医药专家咨询,并和统计学专家协商的方法完成统计学与证型研究的结合。
本研究显示,128例(20.78%)COPD患者病程相对较短(平均7年),仅主要表现为肺气虚型为主。183例COPD患者(29.70%)病程平均11~13年,主要表现为肺脾气阴两虚型。167例患者(27.11%)病程平均约为14~15年,主要表现为痰饮实邪与肺脾肾三脏亏虚、阴阳失衡并见。138例患者(22.41%)病程平均约为20~23年,主要表现为痰瘀寒热夹杂、气虚运行失常与阴阳虚衰并见。随着病程进展,证型分布由单纯证候向复合证候发展,早期多以肺脏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病情发展逐渐使脏腑功能虚损、阴阳失衡(以肺、脾、肾为主),兼见长期痰饮内伏征象,进一步发展而出现痰停瘀阻、阴阳虚衰等多脏腑病变并见的全身性病理改变。
【参考文献】
[1] NHLBI/WHO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COLD) Workshop. Summary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1,163(5):1256-1276.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3] 张文彤,阎 洁.SPS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9.
[4] 金丕焕.医用统计学方法[M].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9.
随着生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数据呈几何级增长。近年来,生物医学大数据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生物医学大数据具有典型的“4V”特征:体量巨大(volume)、种类繁多(variety)、实时更新(velocity)、价值隐藏(value)[1];“3H”特点:高维(highdimension)、高度计算复杂性(highcomplexity)、高度不确定性(highuncertainty)[2]。因此,综合利用生物学、医学、数学、流行病学、统计学、计算机学等多个学科的方法和手段,从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确凿有效的证据,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以肺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as-sociationstudy,GWAS)为例,结合理论学习和案例实践的切身体会,浅谈利用GWAS数据建立肺癌风险预测模型的心得体会。
一、严谨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不容忽视
由于存在检测、观察、填写或录入错误,未经数据质控的原始数据极可能含有一些异常,甚至错误的观测值。在研究设计之初,便要尽可能考虑规避产生错误数据。另外,统计建模之前,仍然必须对原始数据再次进行质量控制。在GWAS中,要同时对行(样本)、列(位点)进行质量评价。例如,删除次等位基因频率低于5%、缺失率超过5%或哈代不平衡的位点;删除分型失败率超过5%、问卷性别与遗传性别不一致、存在血缘关系、属于离群值的样本[3]。另外,同时需要对流行病学问卷及临床数据进行核查。只有对数据进行清理后,才能用于后续关联分析、统计建模。
二、合理的建模方法和策略值得精雕细琢
对于GWAS高维数据,合理的方法和策略不仅要考虑统计学性能(一类错误、检验效能、预测精度),还需要考虑分析效率(计算速度)。因此,研究者应该要深入思考,为研究项目量身定制一套“合理”的方法和策略。然而,现有的统计学模型和方法往往都有相应的应用条件。实际数据由于其变量结构的复杂性,不一定完全满足所有的应用条件。并且,简单的算法速度快,但统计性能相对低;复杂算法需要牺牲计算速度来提升统计性能。因此,研究者可能需要制定多个备选方案。结合建模步骤,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个人心得体会。1.初始模型:一般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肺癌风险。模型中往往需要纳入一些协变量,例如:年龄、性别、吸烟、人群分层等。一般参考以下纳入原则:(a)在模型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b)即便在模型中无统计学意义,但绝大多数同类研究显示其是公认的影响因素。某些协变量可能是位点的混杂因素,例如人群分层。如果GWAS中忽视调整混杂因素的影响,则有可能导致误报噪音位点的一类错误膨胀,或识别致病位点的检验效能降低[4]。此外,研究者还需要考察协变量进入模型的形式。一般而言,无序分类变量以哑变量形式进入模型。当某些类别样本量特别小,需要进行类别合并。有序分类变量、连续性变量则需要考虑是否以非线性的形式进入模型。一种最简单的方式是,将连续性变量转化为有序分类变量,并以哑变量形式进入模型。如果哑变量各组的系数呈现线性递增的趋势,则提示原始变量与结局变量间存在线性关系。否则,可采用哑变量、样条函数等方法处理非线性关系。2.因素筛选:研究者需要从GWAS数据50万位点中筛选出肺癌相关位点,加入初始模型,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常规做法是,在初始模型中逐个纳入位点,对位点的主效应进行假设检验。因检验次数达50万次,研究者必须要考虑多重比较所致的一类错误膨胀。常见一类错误控制方法有Bonferroni法和FDR法。前者较为严格,后者较为宽松。GWAS识别位点一般采用“宁缺毋滥”的原则,倾向于采用严格的校正方法。除此之外,研究者还要在多个独立的人群中验证初筛的位点。如果位点在多个人群中都显示与结局存在统计学关联,则认为该位点是潜在的影响因素。除基因位点主效应外,研究者还需要关注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复杂疾病往由环境、基因相互影响,共同导致。因此,有必要在模型中对交互作用进行评估。例如,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可以显著提高肺癌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5]。有效的降维策略能够提高因素筛选的效率。笔者曾采用“信息熵初筛对数线性模型再筛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确认”的降维策略进行全基因组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分析[6]。信息熵方法计算速度快,且其统计量总是不小于对数线性模型,不会出现漏检的情况。前两步可以检验次数将1011次缩减至105次。检验次数降低6个数量级。最后一步,利用调整协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关联结果加以确认,防止出现假阳性。当然,研究者也可以根据项目“量体裁衣”,选择其他降维方法,例如:随机森林(randomforest)、多因子降维(multifactordimensionalityreduction,MDR)等。3.预测模型:经过遗传因素筛选步骤后,研究者可通逐步回归、LASSO等方法,建立含有与协变量、遗传位点的主效应项、交互作用项的风险预测模型。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确定一个风险阈值,使得风险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同时达到最优。若样本的预测概率≥阈值,则预测该样本为肺癌。4.模型评价:从统计学的角度,可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reaunderROC,AUC)来评价模型的优劣[7]。此外,还可以采用交叉验证的方式评价模型,即:训练集拟合的预测模型对测试集的样本进行风险估计,并计算AUC。然而,AUC并非衡量模型的唯一标准。如果预测模型形式简单,应用便捷,即便AUC稍有逊色,也是优秀的模型之一。所以,笔者认为需要综合考虑,权衡利弊。
三、熟练的软件操作和编程技能令人事半功倍
扎实的理论基础固然重要,熟练的软件操作亦不可或缺。笔者建议研究者不要拘泥于某一软件,本着“方便原则”利用多个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建模。根据笔者的经验,一般不太可能一次性完成建模工作,往往需要不断调整分析策略和分析方法。因此,笔者建议研究者适当撰写一些项目相关的通用程序。如果需要重新建模,只需要修改程序参数,微调代码就可以建立新的预测模型。因此,这就要求研究者“功在平时”以培养编程能力。基于肺癌GWAS风险预测模型的建模体会,笔者建议研究者需要重视数据质量控制体系、推敲建模方法和策略、培养熟练软件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王波,吕筠,李立明.生物医学大数据:现状与展望[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6):617-620.
[2]宁康,陈挺.生物医学大数据的现状与展望[J].科学通报,2015,(z1):534-546.
[3]陈峰,柏建岭,赵杨,荀鹏程.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方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4):400-404.
[4]ZhaoY,ChenF,ZhaiR,LinX,WangZ,SuL,ChristianiDC.Correctionforpopulationstratificationinrandomforestanalysis[J].InternationalJournalofEpidemiology,2012,41(6):1798-1806.
[5]ZhangR,ChuM,ZhaoY,WuC,GuoH,ShiY,DaiJ,WeiY,JinG,MaH,DongJ,YiH,BaiJ,GongJ,SunC,ZhuM,WuT,HuZ,LinD,ShenH,ChenF.Agenome-widegene-environmentinteractionanalysisfortobaccosmokeandlungcancersusceptibility[J].Carcinogenesis,2014,35(7):1528-1535.
1.1根据资料类型初步确定方法
临床研究中产生的各种不同原始资料,而不同数据资料类型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也不同。定量资料常用的方法有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等。定性资料可用的方法有χ2检验、对数线性模型、logistic回归等,影像医师可根据不同需要选用不同统计方法。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资料类型确定后,统计方法的选用对其有序性有相应要求;而多种方法联合应用或者使用部分少见的分析方法时还需要在选定统计方法后,利用统计软件(如SAS、SPSS)对应的不同命令进行初步分析试验。
1.2根据研究目的选择方法
1.2.1差异性研究
差异性分析是指评价比较组间均数、频数、比率等的差异。根据研究需要可选用的方法有χ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等。临床上研究两组、多组样本比率或构成比之间的差别关系时最常用χ2检验,也是针对计数资料进行假设检验的一种常用的统计学方法,而对两组定量资料分析常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多组资料分析则常用方差分析;Fisher精确概率法主要适用于总体样本频数小于40或四格表中最小格子T值<1。虽然Fisher精确检验不属于χ2检验,但仍可以作为有效的补充,而也有人认为在统计软件普遍易得的当下,Fisher精确概率法也同样适用于大样本四格表的资料。如彭泽华等[6]在探讨冠状窦-左心房肌连接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CA)形态特征时针对冠状窦-左心房肌连接的类型在两组类别变量采用联表的χ2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5,P=0.944)。Teefey等[7]在研究超声表现及白细胞计数预测急性胆囊炎坏疽变化关系时使用Fisher精确分析。t检验适用于两组定量资料分析且资料满足方差齐性和正态性两个基本条件;同样t检验适用于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两水平的资料,在选用t检验时应注意对资料进行相应的变量变换,若资料不能满足基本条件则选用适合分析偏态分布的非参数检验(如:秩和检验)进行分析。如Wang等[8]在研究不同侵袭性的前列腺癌组织和正常前列腺组织以及外周带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与肿瘤信号对比时采用t检验。Kung等[9]在研究化脓性髋关节炎的临床和放射学预测指标时也使用t检验分析。秩和检验包括基本秩和检验(Wilcoxon等级检验、Mann-WhitneyU-检验)和高级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Friedmantests、Kolmogorov-Smirnov拟合检验)。当研究资料为两方差齐且呈正态分布的总体,而总体分布类型未知或者不满足参数检验的条件时,采用t检验对样本进行比较;但若无需比较总体参数只比较总置的分布是否相同且总体资料分布类型未知时需要采用非参数的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比较。针对两组或多组样本的定性资料使用秩和检验比较时,需要混合两样本数据、编秩(从小到大)、计量T值、查表或计算求得P值。如Saindane等[10]在对“空蝶鞍”的临床意义判定因素研究中针对颅内压增高和偶然发现空蝶鞍患者两组资料对比时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Filippi等[11]在研究DTI测量儿童Ι型神经纤维瘤病胼胝体派生指标时运用Wilcoxon秩和检验。事实上在影像资料分析中经常见到多重组间比较的情况,方差分析(analysisofvariance,ANOVA)就是用来推断两个或者多个总体之间是否有差别的检验,又称F检验。多重组间比较不能单纯选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但是可以根据资料类型选用ANOVA检验。若来自两个随机样本资料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同的定量资料,应采用两因素(处理、配伍)方差分析(two-wayANOVA)或配对t检验。通过F检验可以比较可能由某因素所至的变异或随机误差,同时可了解该因素对测定结果有无影响。当不满足方差分析和t检验条件时,可对数据进行变换或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FriedmanM检验。Obdeijn等[12]在研究乳腺术前MRI能减少术中切缘和乳腺保守术后再次手术,使用ANOVA分析两组资料,结果对照组(29.3%)相比术前MRI病例组(15.8%)有效减少切缘和再次手术(P<0.01)。
1.2.2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不等同因果性,也不是简单的个性化相比,其涵盖的范围和领域较为广泛。统计学意义中的相关性分析包含相关性系数的计算,其过程为:每个变量转化为标准单位后,乘积的平均数即为相关系数。相关性分析可以用直观地用散点图表示两个或者多个变量的离散,当其紧密地靠近于一条直线时,即变量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相关分析常用的方法有Pearson相关性分析、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和卡方检验。临床中对两个或者多个均为定量变量的资料,且变量均呈正态分布时可选用Pearson相关分析,但多数情况下Pearson相关分析适用于两组资料的相关性分析。判断两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主要用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其范围为-1~+1。若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1,即两变量间相关性越密切;反之,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0,其相关性越差。实际上在高质量期刊论文中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的研究也很常见,其通过相关系数进行变量间线性关系分析来判定两个变量间相关性的密切程度。而密切程度的量化指标则通过计算样本相关系数r,根据实际计算r绝对值所属范围来推断两个来自总体变量的线性相关程度,从而推断总体的相关性。根据实际分析需要,将相关关系密切程度分为6等:当IrI=0时,说明两变量完全不相关:当0<IrI<0.3时,说明两变量不相关;当0.3<IrI<0.5时,说明两变量低度相关;当0.5<IrI<0.8时,说明两变量显著相关;当0.8<IrI<1说明两变量高度相关:当IrI=l时,说明两个变量完全相关。王效春等[13]在研究磁敏感加权成像与动态磁敏感加权对比增强MR灌注加权成像联合应用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中的价值一文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内磁敏感信号与相对血容量最大值和病理分级呈正相关(IrI分别为0.72、0.89,P值均<0.01),相对血容量与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78,P<0.01)。又如Lederlin等[14]在比较几何参数、相关功能与组织学特性在哮喘患者的支气管壁CT衰减性关系中同时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其r=0.39~0.43,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常规CT衰减参数在哮喘患者平常支气管的CT参数、气道壁衰减方面更好的区分哮喘患者,同时也更好地区分气道梗阻。值得提及的是对资料有序或无序无法作出初步判定,且明确资料类型为定性资料时还可以选择使用卡方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1.2.3影响性分析
由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而某一结局可能受到来自其他多个方面的影响,此时为分析某一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可采用的资料分析方法有线性回归(一元或多元)、logistic回归、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生存分析)等。在影像资料分析中一元线性回归是将影像资料中一个最主要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来解释因变量的变化。多元回归定义为某一因变量的变化受多个重要因素的影响,而此时需要用两个或多个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来解释因变量的变化,且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线性关系(多个因变量之间相互独立)。实际研究中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影像资料分析应用较为广泛。Langkammer等[15]在磁敏感系数绘图在多发性硬化中应用研究中使用多元线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种影响因素中年龄是预测磁化率影响最强的因素。Logistic回归是研究二分类和多分类观察结果与某些影响因素自己建关系的一种多变化分析方法,其经常需要分析疾病与各影像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同时又需要排除一些混杂因素影响。Logistic回归在统计学上属于概率型非线性回归,其分析思路与线性回归大致相同,能有效解决过高或过低水平因素以及分析因素少而样本量大等问题。相比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在处理分类反应数据方面更为常用,且适用于结局为定性影像资料。如Lee等[16]研究高分辨率CT在发现小蜂窝样特发性间质肺炎纤维化的连续变化和预后应用中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分辨率CT在网状和磨玻璃状范围内评价普通肺炎与非特异性纤维化肺炎之间差别明显(P<0.01)。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分析生存时间与影像资料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就是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其又称乘积极限法,对大小样本资料分析均适用。实践中习惯上以时间为横轴、生存率为纵轴回执的阶梯状图称为Kaplan-Meier生存曲线(survivalcurve),也称K-M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是另一种生存分析方法,包括参数与半参数模型两类,其主要是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的一种方法,同时可分析众多变量对生存时间和生存结局的影响。Saad等[17]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在肝移植受者的技术分析和临床评估研究中比较成功施行肝移植与非移植病人开展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intrahepaticportosystemicshunt,TIPS)后的临床疗效评估,使用了Kaplan-Meier法,结果显示6~12个月、12~24个月、24个月以上,移植成活率分别为43%、32%和22%。生存期大于1年的晚期肝脏疾病模型存活评分低于17分、等于17分或大于17分的存活率分别为54%和8%(P<0.05)。
2其他适用方法
2.1ROC曲线
ROC(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曲线是欧美影像学期刊中应用较为常见的统计学方法,国内期刊应用相对较少。ROC曲线根据一系列不同的分界值以真阳性率(灵敏性)为纵坐标,假阳性率(特异性)为横坐标绘制的曲线。ROC曲线分析结合灵敏度(sensitivity)和特异度(specificity)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也应用于影像诊断及人群筛查。ROC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ROCcurve,AUC)的大小对诊断试验作定量分析。理论上,AUC值在0~1间。根据实际情况将诊断分为不符合诊断(AUC<0.5)、无诊断价值(AUC=0.5)、低准确性(0.5<AUC<0.7)、一定准确性(0.7<AUC<0.9)、较高准确性(0.9<AUC<1),AUC越接近于1,表明诊断准确性越高。Hyodo等[18]在研究乏血管少结节的慢性肝脏疾病患者发展成富血管性肝细胞癌风险因素一文中使用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后续发展成血管性结节平均增长率明显高于非血管过渡性结节。
2.2Kappa检验
Kappa检验主要用于评价不同资料间一致性程度,常用Kappa值评价一致程度。Kappa系数适用于两项和多项无序分类变量资料。在影像学试验中常需要判断多名医师测量同一研究对象或者同一医师多次测量同一对象的一致性,Kappa一致性检验便是最佳选择。Kappa检验还可通过计算Kappa值对两种非金标准的诊断方法进行诊断结果一致性分析。一般而言,评价Kappa一致性需要计算Kappa系数,但在研究考察新的诊断试验方法是否优于金标准,或者检验是否与金标准一致时,还需要计算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目前公认的Kappa系数分为六个区段即一致性极差(Kappa值<0),一致性微弱(Kappa值0~0.2),一致性弱(Kappa值0.21~0.40),中度一致Kappa值(0.41~0.60),高度一致(Kappa值0.61~0.80),一致性极强(Kappa值0.81~1.00)。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psychotic patients in relief treatment.Methods: Choosed 100 psychotic patients in relief treatment from Jan.2007 to Jan.2012 toanalyze retrospectively and reseach the treatment effect. Results: Beforereliefthe score of PANSS was no statisticalsignificance, but after relief it has(P0.05).Analyze the recurrent schizophrenia patientsusing binary-class logistic regression. Able to taking medicine, havingeconomic sources andhigher education are the protective factors ofrecurrence, and male is the risk factor.Conclusion: Under thecondition of patients’economicfoundation,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rate could be increased and recurrence rate could be decreased. Meanwhile education and regulation canhelp patients to recover social functions.
Key words: schizophrenia, relief, recurrence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05-02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类疾病,患者发病时人格、意识及社会功能丧失,严重时危害社会安全,但单纯送往医院救治不能解决精神分裂患者救治困难的问题,该病需要长期规范化治疗,本文就100例求助患者预后、复发及各项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先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并回顾性分析2007-01至2012-01由所在地公安、民政等部门救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该组对象均为CCMD-3 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诊断 精神分裂症67例,精神发育迟滞10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11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6例,偏执性精神障碍7例,情感性精神障碍2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2例,未确诊2例,患者多为外伤、营养不良、感染等。男性84例,女性16例。年龄跨度为21-63岁,平均(35.5±5.8)岁。文化程度:文盲55 例,小学20例,中学18例,高中及以上7例。入组满足以下条件:①患者年龄均>18 岁,且
1.2 方法[1-2]
自主调查量表的设计,问卷包括患者家属基本状况: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状况;住院原因、救助主体、费用的结算及救助方式、护理难度、医疗风险、治疗效果、出院方式等方面,分别收集资料,分类统计、整理并进行分析。采用PANSS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随访3个月、6个月后各项症状进行评定。
1.3 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如表-1,救助前患者PANSS各项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PANSS各项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PANSS对比
2.2 随访12个月后,患者复发57例。对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各项基本情况进行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12个月后患者是否复发为因变量,以性别、经济状况、文化程度情况和患者效果等为自变量赋值后进行二分Logistic回归分析。能够常规用药、有经济来源、较高的文化程度是患者复发的保护因素,而男性是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详见表-2。
表-2 存在焦虑的患者家属的各项情况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本文对100例求助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对患者治疗前后精神分裂症症状进行比对,救助前患者PANSS各项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PANSS各项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患者得到适当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行为偏差好转,但脱离治疗后1年内病情出现反复[3]。随访12个月后,患者复发57例。对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各项基本情况进行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12个月后患者是否复发为因变量,以性别、经济状况、文化程度情况和患者效果等为自变量赋值后进行二分Logistic回归分析。能够常规用药、有经济来源、较高的文化程度是患者复发的保护因素,而男性是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详见表-2。表明患者在较规律的用药情况下,症状可以得到长期控制,有经济来源和较高的文化程度有助于患者自觉自律复诊和用药。同时发现男性患者出现复发可能性更高,但由于女性样本较少,此结果尚不能完全可信。
实际情况中,患者因为各种原因根本没有参加医保,故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完成日后复诊和继续治疗,导致大量患者1年内复发。一方面说明社会救助体系不够完善,同一部门但不同县( 区) 对政策的掌握不尽相同,另一方面也说明各县( 区) 对精神病患者的重视程度不一。就本文统计结果来看,只是将患者单纯送往医院救治不能解决精神分裂患者救治困难的问题,该病需要长期规范化治疗[4],必须在保障患者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条件下才能提高后期连续治疗的依从率,降低复发率。同时对此类患者的教育和监管也能有助于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应引起注重。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CCMD-3)[M].第 3 版.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 -168.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来自2007年10月至2008年4月吉林省公安厅安康医院的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均在我院痊愈出院,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86例,其中男42例,女44例;平均年龄(32.38±9.79)岁;平均受教育年限(7.20±3.06)年;用药剂量换算成氯丙嗪,平均剂量为(216±142)mg。入组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分值≤36;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分值≤2为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单一用药者;住院最后年龄18~50岁;获得受试者或监护人的书面知情同意愿意参加神经心理测验与认知矫正治疗。排除标准:患有严重躯体疾病;酒、药物依赖;服药依从性不良者;正在接受其他药物(非抗精神病药)、心理治疗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二)方法
应用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认知矫正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各有3例因病情波动而脱落,最终80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采用Wykes等改编的神经认知矫正手册(汉化)为治疗工具,由经过培训的治疗师的指导下,对认知矫正治疗组患者进行认知作业练习,包括认知灵活性、工作记忆、计划执行功能3大功能模块。每周练习4次,每次45min,持续6个月。对照组予一般工娱活动,主要包括音乐治疗、个人生活技能训练和手工制作等。在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BPRS、WCST量表评定。
(三)统计分析
所得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AS统计软件处理,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采用t检验;以SDSS总分为应变量,分别与WCST(自变量:X1正确反应数、X2错误应答数、X3持续错误反应数、X4非持续错误、X5分类数)进行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脱落病例不纳入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两组治疗前后BPR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PRS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二)两组治疗前后SDSS评分比较
治疗前后SDSS总分比较,对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SDSS总分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
(三)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比较
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WCST中正确反应数明显增加,持续错误反应数明显减少;对照组WCST中持续错误反应数明显减少;治疗前后两组WCST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四)多元回归分析
以治疗前SDSS为应变量,以治疗前WCST各项指标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变量X1正确反应数、X3持续错误数、X5分类数进入回归方程。由标准偏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大小排序依此为X3>X1>X5。对回归模型进行方差分析显示F=36.84,P<0.001,说明WCST与SDSS所拟合的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以治疗后SDSS为应变量,以治疗后WCSTX1、X2、X3、X4和X5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变量X3持续错误反应数进入回归方程。对回归模型进行方差分析显示F=58.89,P<0.001,说明WCST与SDSS所拟合的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国外研究普遍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人生活技能、社会交往、职业能力、婚姻家庭等社会功能常有明显下降,且与患者认识缺陷有关。认知矫正治疗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故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显示,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6个月的认知功能矫正治疗,患者的精神症状无明显变化,而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则有明显改善,这与目前观点认为精神症状与认知缺陷是两个独立的症状群相符。本研究采用WCST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的认知功能作综合评定,SDSS总分与WCST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的改善有明显相关性,这与McGurk等的研究相符,其中WCST中持续错误反应数最具指标意义。提示认知功能的恢复水平可能影响着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程度。由于本研究样本较小,且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较多等,本研究结果能否较好的反映出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变化关系并作为预测指标,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澄清。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认知矫正治疗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缺陷和社会功能。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缺陷的恢复水平影响着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程度,并有可能成为一项预测指标。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将为患者最终回归社会带来希望,值得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绝大多数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本病近年来呈增长趋势。冠心病心绞痛属于蒙医学“心刺痛”范畴,目前对冠心病心绞痛蒙医证型的诊断尚未完全一致。本研究收集410例包含蒙医信息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结合专家意见,初步建立了冠心病心绞痛蒙医证型的诊断标准。
一、研究方法
1、制定病例观察表
通过回顾文献,确定本研究的病例入选标准和观察指标(包括西医和蒙医内容),并据此制定统一的病例观察表。病例观察表包括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蒙医诊断相关信息的指标。
2、总体方法
按照西医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确定入选病例并进行临床观察,填写病例观察表,请蒙西医结合专家对每份观察表信息进行辨证并做出相应的证型诊断;根据证型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对证型诊断有意义的指标;再请蒙西医结合专家对指标进行讨论,最后制定冠心病心绞痛蒙医证型的诊断标准。
3、观察项目及方法
按照入选标准入选冠心病心绞痛病例,应用统一的病例观察表前瞻性地收集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性别、年龄、住院转归、冠心病心绞痛发病诱因、既往健康状况、发生冠心病心绞痛的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住院天数,入组72 h内每12 h及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图、心肌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cTnT)]、血常规、血生化及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记录72 h内各指标的值。蒙医指标包括症状、舌象、脉象、体态、根源及因素、疼痛、累及部位等。研究终点为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或放弃治疗。
4、统计学分析
所有观察资料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计量资料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以x±s表示;对分类变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5、质控措施
采取参研人员培训;研究过程中抽查一定数量(观察病例总例数的10%)病例观察表与原始住院病历进行核对,复印一定数量(观察病例总例数的5%)的原始病历予以存档等方法控制研究质量。
6、数据分析方法
进行统计分析后,找出各证型中对证型诊断有意义的指标。请蒙西医结合专家进行讨论,确定诊断指标。
二、结果
冠心病心绞痛蒙医证型分布经专家对410例包含蒙医信息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楚斯型358例,粘邪型23例,胃痧型29例。
1、粘邪型的指标筛选
分析比较粘邪型和非粘邪型的计量资料及两证型间的分类变量资料,结果见表1、表2。表1 粘邪型与非粘邪型血脂比较(略) 表2 粘邪型与非粘邪型分类变量资料统计结果(略)注:症状:1=无,2=有;持续时间:1≥5 min,2≥10 min,3≥15 min,4≥30 min;郝衣希拉体态:1=无,2=有;疼痛程度:1=轻度,2=中度,3=重度; CK-MB、Mb、cTnT:1=正常,2=升高。
2、楚斯型的指标筛选
分析比较楚斯型和非楚斯型的计量资料及两证型间的分类变量指标,结果见表3、表4。表3 楚斯型与非楚斯型血脂比较(略)表4 楚斯型与非楚斯型分类变量资料统计结果(略)注:症状:1=无,2=有;持续时间:1≥5 min,2≥10 min,3≥15 min,4≥30 min;CK-MB、Mb、cTnT:1=正常,2=升高;单纯T波改变:1=正常, 2=单纯T波改变
3、 胃痧型的指标筛选
优生优育为全社会所关注,更为每一对夫妇日趋重视,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成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影响优生的因素有多方面,围产期保健是应用围产医学知识采取一系列监护、防治措施,从妊娠开始就对孕妇和胎儿进行积极监护来保障母亲和婴儿的健康。从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与并发症,降低围产期婴儿死亡率,减少新生儿疾病的发生,以确保产妇、胎儿、新生儿的健康。为探讨育龄产妇围产期相关因素对新生儿疾病的影响,对育龄产妇进行了围产期因素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两个医院2006~2008年产科1008例育龄产妇进行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以问卷方式填写调查表项目内容。
统计学分析: 问卷资料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1008例育龄产妇调查结果中,有新生儿出生疾病的26例,发生率为2.35%。对24个相关变量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孕期接触放射线、羊水异常2个变量因素在回归模型中的回归系数假设检验结果为 P<0.05,有统计学意义,为新生儿疾病的影响因素,结果见表1。
对有统计学意义的2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法筛选分析,最终引入模型中有统计学意义的为母亲孕期接触放射线、羊水异常2个变量因素,其回归系数分别为1.642、1.124。优势比OR值分别为5.164、3.078 ,为新生儿疾病的影响因素,见表2。
3讨论
本次新生儿疾病围产期影响因素调查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新生儿疾病影响因素与母亲孕期接触放射线、羊水异常两个变量因素有关,两影响变量因素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642、1.124,均大于0 ,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5.164、3.078,OR值均大于1,说明母亲孕期接触放射线、羊水异常为新生儿出生疾病的危险影响因素,提示加强围产期保健措施,提高围产期保健的质量,尽可能的减少危险因素的暴露,以防止或减少新生儿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国光. 妇幼保健流行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5.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523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52-02
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众对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家长对儿童免疫接种门诊服务需求已由疾病的预防转向预防接种的安全性问题。加强和改进儿童免疫接种工作,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是凤山县儿童免疫接种门诊工作的重要课题,家长对儿童免疫接种门诊服务的满意度是反映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直接指标[1]。为了解家长对儿童免疫接种门诊服务满意度,探究影响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及薄弱环节,于2013年9月对凤山县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根据凤山县各儿童免疫接种门诊的建设等级,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凤山县各社区650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565份,有效率为86.92%。
1.2 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接种门诊环境卫生状况、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医护人员对家长问题回答的情况、对疫苗相关知识的介绍、通知接种疫苗的方式、接种前的查体、打完疫苗对注意事项的告知情况、儿童家长对接种门诊位置的便捷程度、接种门诊的医护人员对家长或儿童的熟悉程度等九项内容。
1.3 统计分析。采用 Epidata3.1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接种门诊工作情况的满意度用率表示,运用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家长对儿童免疫接种门诊服务满意度。调查显示,有69.2%的家长对该地区免疫接种门诊离家庭距离的设置表示满意,有54.9%的家长对接种门诊的卫生状况感到满意,有47.8%的家长对医生和护士的技术水平表示比较满意,有50.9%的家长对医护人员对儿童的熟悉程度表示不满意,有32.2%的家长对接种前的健康检查表示不满意,具体数据分析见下表1所示:
表1 家长对儿童免疫接种门诊服务满意度(%)
2.2 家长主观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调查显示,有63.8%的家长对接种门诊的工作总体评价比较满意,35.4%表示一般,6.1%表示不太满意。以被调查者主观总满意程度为应变量,以预设影响计划免疫服务满意度的9种因素为自变量以进行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主观满意度的变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接种门诊的卫生状况(OR=2.81)、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OR=2.59)、医护人员回答家长问题的情况(OR=2.23)、对疫苗相关知识的介绍(OR=1.74)、通知接种疫苗的方式(OR=1.66)、接种前的查体(OR=1.58)、打完疫苗对注意事项的告之情况(OR=1.51)。其中接种点设置的距离和医患熟悉程度两项因素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因素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论
服务对象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调查是反映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医疗管理效果的最有效方式之一,现已经在商业服务和临床医疗服务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2]。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越来越重视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也越来越多对服务对象满意度展开调查,进而探究影响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及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出依据[3]。本次调查凤山县儿童免疫接种服务满意度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儿童,由于儿童对其接受服务的效果质量不能做出有效评价,因此,本调查以儿童家长为调查对象展开调查以了解目前凤山目前儿童免疫接种的服务质量。
本次调查显示,家长对凤山县儿童免疫接种服务综合满意度较高,在调查九条项目中,家长对该地区免疫接种门诊离家庭距离的设置、接种门诊的卫生状况以及医生和护士的技术水平满意度比较高,而对医护人员和儿童的熟悉程度以及接种前的健康检查表示不满意,而经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家长主观满意度的因素有:接种门诊环境卫生状况、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医护人员对家长问题回答的情况、对疫苗相关知识的介绍、通知接种疫苗的方式、接种前的查体、打完疫苗对注意事项的告知情况,并且影响家长主观满意度各因素经统计学处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因素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由以上数据显示可以说明,影响儿童家长满意度不仅与医疗技术水平、服务方式、服务质量等情况有关,而且与医疗卫生环境、心理状态等情况相关。
目前,儿童免疫接种门诊医护人员注重医疗技术水平、服务方式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然而医护人员忽视对服务对象的人文关怀,忽视医护人员与儿童家长间的交流[4]。医护人员与家长的交流可以使家长获取更多的有关疫苗预防疾病的知识、有关接种的禁忌症以及有关接种后发生副反应的有效处理方法等,从而有效的满足家长对儿童免疫接种的服务需求,提高家长对儿童免疫接种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随着规范化儿童免疫接种门诊建设的不断推进,凤山县儿童免疫接种门诊已基本达到规范化标准,家长对儿童免疫接种门诊的满意度较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公众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家长对儿童免疫接种的服务需求层次也在提高,除标准操作流程外,家长希望得到人性化的服务设施[5]。儿童免疫接种门诊的医护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服务对象的现实需求以及感知、理解能力,对儿童免疫接种工作进行针对性开展,使儿童免疫接种门诊服务实现疾病的预防向预防接种的安全性的转变,提高家长对儿童免疫接种门诊的满意度,进而提高儿童家长主动带孩子接种疫苗的积极性和各类疫苗的接种率,更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各种传染病的传播。
参考文献
[1] 张,王文军,李晶,陈廷,刘琥,宋烨.济宁市儿童计划免疫接种门诊服务满意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9,10(03):1195-1196
[2] 张小芳.太原市西山矿区计划免疫接种门诊服务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11(10):3989-3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