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

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19 09:29:2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

篇1

1.男女职工,凡是连续工龄和一般工龄符合一九五八年二月“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第二条第一、二两项(注一),只是年龄相差几个月到一年的。

2.男女职工,凡是年龄和连续工龄符合“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第二条第(三)项(注二),只是一般工龄相差在五年以内,身体衰弱丧失劳动能力的。

符合上述条件的职工,其退休后的待遇,仍然分别按照“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相应的条款处理。退休后的口粮、生活用工业品及副食品的供应,仍然按照暂列编外的办法办理。

二、暂列编外的体弱职工,在等待安置和处理期间,经过治疗和休养,已经恢复健康,经过劳动鉴定委员会或者医务部门鉴定合格的,由原单位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分配适当的工作。

三、不符合退休条件又不能恢复工作的老、弱、残职工,本人自愿退职的,可以按照一九五八年三月“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职处理的暂行规定(草案)”作退职处理。其中:(1)家庭生活有依靠的,发给退职补助费,另加发四至六个月本人标准工资,作为医疗补助费;(2)家庭生活无依靠的,不发给退职补助费和医疗补助费,改由当地民政部门按月发给救济费,救济费的标准为本人工资标准的百分之四十(因病或者非因公残废,饮食起居需人扶助的,为本人工资标准的百分之五十),作为本人的生活费用,直到家庭生活有依靠(注三)的时候为止。过去按照本人工资标准百分之三十处理的,今后改按本人工资标准百分之四十发给。按月领取救济费的退职职工,本人仍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由当地民政部门指定就医的医疗单位,所需费用,由当地民政部门负责开支。退职职工的家属生活有困难的,另按照社会救济标准给予救济。

符合退职条件的职工,如果病情严重,应该暂缓处理。

四、暂列编外的老、弱、残职工,本人要求保留原来身份、不领工资、不办退职手续、回乡或者回家的,可以批准,并且发给证明。回乡或者回家以后,本人可以继续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由原单位负担其医疗费用。此后本人要求退职的,可以作退职处理;符合退休条件的,可以作退休处理。保留原来身份的体弱职工在恢复健康以后,如果本人要求工作,原单位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应该负责安排。

五、原来久居城市的老、弱、残职工,如果退休、退职后家庭生活有困难的,原单位可以在编制定员人数以内,吸收他们合乎条件的、居住城市的子女参加工作(矿山井下工人和森林采伐工人的子女,不论居住城市或者农村,在定员以内都可以吸收),动员本人退休、退职。

以上办法,不适用于继续留编制以内的老、弱、残职工。

(注一)“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第二条(一)项规定:“男工人、职员年满六十周岁,连续工龄满五年,一般工龄(包括连续工龄,下同)满二十年的;女工人年满五十周岁、女职员年满五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五年,一般工龄满十五年的。”

第二条第(二)项规定:“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损身体健康工作的工人、职员,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其连续工龄和一般工龄又符合本条(一)项条件的。”

篇2

[收稿日期] 2013-06-20

[基金项目] 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研究项目课题(ZZ2010010,2013007)

[通信作者] 巧,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Tel:(010)64014411-2232,E-mail:

[作者简介] 张美玉,博士,副研究员,E-mail:

目前研究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早期最主要的特征,与年龄相关的散发性AD的发病机制和线粒体损伤密切相关[1-2]。患者出现神经元丢失、认知功能明显减退等临床病理症状之前,海马和顶、颞、额叶皮层的糖代谢出现异常,氧化磷酸化系统也遭到破坏。国内外均有报道使用特异性呼吸链复合体Ⅳ抑制剂叠氮钠(sodium azide, NaN3)用作建立“线粒体损伤”模型的工具药[3-5]。因此,本文拟采用本室新开发的脑双位点双通道同步微透析采样方法(brain microdialysis,BMD),对脑腹内侧前额叶皮质(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和海马同步灌流NaN3造成胆碱能神经投射区域线粒体损伤和胆碱类递质代谢异常,建立一种相对简单、快速并适宜微透析动态监测的AD急性大鼠模型。用于筛选能改善脑能量代谢物质的中药脑保护剂,为寻找促智药物提供方法学参考。

1 材料

1.1 动物 SD大鼠12只,雄性,体重250~280 g,购于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京)2012-0001。实验环境室温度16~20 ℃,相对湿度为40%~55%,12 h光照周期(7:00至19:00照明)。

1.2 药品和试剂 氯化乙酰胆碱(货号A6625-25G),氯化胆碱(货号C7017-5G),新斯的明(货号C7017-5G),氯化钾(货号P9541),HPLC Grade,防腐剂 ProClin95(货号46878-U),以上产品均购自Sigma公司。乙腈和甲醇为Fisher Chemicals公司产品(HPLC级)。水合三氯乙醛(批号20111024),氯化钠(批号20120413),氯化钙(批号F20111116),氯化镁(批号20100830),磷酸氢二钠(批号20080116),磷酸二氢钾(批号20071225),碳酸氢钠(批号20120508),氢氧化钠,磷酸二氢钠,Na2・EDTA・2H2O 均为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产品。

1.3 仪器 液相检测系统包括高效液相色谱,Antec Decade ⅡSDC电化学检测器,铂金工作电极,银/氯化银参比电极,Clarity Lite 色谱工作站,荷兰Antecleyden公司出产。Microbore column ACh/Ch analytical column(165G-007A, 530×1 mm),AChE/ChOX×IMER(191-H03,50×1 mm),均由美国BASi公司提供。SHB-ⅢA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德国Sartorius arium 61316反渗透纯水系统;德国Sartorius PB-21 pH计;天津津腾水相和有机相微孔滤膜。手术使用设备:立体定位仪STRONG8003,动物体温维持仪-69001,颅钻/90-102,均购自深圳瑞沃德公司。玻璃离子体水门汀(批号201312,上海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齿科材料厂)。微透析系统包括CMA/12 MD Elite Probe(Menb length: 4 mm,Menb O.D. 0.5 mm,Cut-off: 20 000 Da; Menb length: 2 mm,Menb O.D. 0.5 mm,Cut-off: 20 000 Da)及探针套管,CMA/402微量注射泵,CMA/470低温样品自动收集器,均购自瑞典CMA Microd AB;五通转环清醒活动装置(美国InsteCh公司)。

2 方法

2.1 动物分组、脑双位点套管植入术 大鼠自由进食和饮水,适应性饲养 3 d,体重为280~320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和模型组(M组),每组6只。分别进行脑双位点套管植入术。水合氯醛(350 mg・kg-1)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固定于立体定位仪,在脑mPFC(A:+3.2 mm,R:-1.5 mm,V:-2.0 mm,与矢状面成10°的夹角)和海马(A:-5.6 mm,R:+4.6 mm,V:-3.4 mm)埋入探针套管,用玻璃离子体水门汀固定。

AD是一种进行性精神功能衰退性疾病。主要症状为进行性记忆力和认知力减退、言语障碍、精神运动异常等症状。AD包括与年龄相关的迟发型散发性AD和早发型遗传性AD。近期有学者提出散发性AD的发病机制可通过“线粒体级联假说”来解释。AD患者脑细胞中与线粒体氧化代谢有关的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及三羧酸循环中所有酶活性均降低,其中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Ⅳ(即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 COX)的活性降低明显。脑切片中皮层及海马区COX Ⅳ亚单位的mRNA水平下降, 因此COX缺陷可能是AD的特异性改变[1-2]。实际上,线粒体功能障碍是AD发病早期最

主要的特征,由于线粒体损伤,出现能量代谢障碍、活性氧的产生及钙稳态的失衡,从而诱发AD的发生。NaN3是特异性COX抑制剂,国内外均有报道[5]使用NaN3皮下恒速灌注大鼠,导致ATP合成减少,动物脑内COX活性下降,引发学习记忆障碍。然而,COX缺陷可能是导致模型动物学习记忆障碍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胆碱能损伤学说是目前公认的AD发病机制之一[1]。AD患者皮质的胆碱能系统发生了严重的溃变,引起老年性学习记忆减退和认知障碍。正常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基底核、斜角带核和内侧隔核)合成大量ACh,经投射纤维输送至大脑皮层和海马,mPFC参与注意、知觉和决策功能,而海马是学习记忆的重要解剖基础。ACh和Ch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递质。Ch既是ACh的代谢产物又是合成ACh的前体物质。ACh脑内水平的平衡调节对维持学习、记忆、注意力和探究行为等脑高级功能的正常运行非常关键。通过测定脑内ACh的含量可以较可靠的反映脑内胆碱能神经的功能。

本研究采用了BMD结合HPLC-IMER-ED方法,对NaN3导致的线粒体损伤AD模型的mPFC和海马细胞外液中ACh和Ch进行了动态监测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状态下大鼠mPFC细胞外液中ACh和Ch均高于海马。NaN3在灌流期间能明显降低mPFC/海马细胞外液中ACh,但相反显著升高Ch,而其停止灌流后均有抑制mPFC/海马区ACh和Ch恢复的效应。有研究[6]显示纹状体内灌流NaN390 min后该脑区细胞外液ACh水平较正常组持续下降,最低值在停止NaN3灌流后60 min时出现。而本研究显示NaN3在灌流40 min后mPFC和海马即明显降低ACh水平,其最低值是在灌流开始40~80 min。说明NaN3对纹状体的作用不如在mPFC和海马2区表现更敏感。这可能是由于mPFC和海马是脑内胆碱能神经投射的主要区域。应用NaN3对大鼠脑内进行灌流,可建立线粒体损伤而致ACh和Ch代谢紊乱的AD急性模型,可用于AD发病机制和药理学研究,为筛选能改善脑能量代谢物质的中药脑保护剂提供了方法学参考和药理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常艳,薛毅珑.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其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康复,2002, 8(4):693.

[2] Bubber P, Haroutumian V, Fish G, et al. Mitochondrial abnormalities in Alzheimer brain: mechanistic implication[J]. Ann Neurol, 2005, 57(5): 695.

[3] Blass J P, Gibson G E. Cerebrometabolic aspects of delirium in relationship to dementia[J]. 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1999, 10(5): 335.

[4] Smith T S, Bennett J P Jr. Mitochondrial toxins in models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I: in vivo brain hydroxyl radical production during systemic MPTP treatment or following microdialysis infusion of methylpyridinium or azide ions[J]. Brain Res,1997, 765(2): 183.

[5] Lalonde R, Joyal C C, Beaudin S. Effects of sodium azide on motor activity, motor coordination, and learning[J]. Pharmacol Biochem Behav,1997, 56(1): 67.

[6] 王巍,孙晓芳,巧,等. 建立脑内灌流叠氮钠所致的大鼠纹状体内细胞外液中乙酰胆碱水平下降的模型[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04, 18(4):313.

Effect of synchronous perfusion of NaN3 in changes in content of

cholinergic neurotransmitter in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and

hippocampal extra-cellular fluid

ZHANG Mei-yu, SUN Dan-dan, LIU Yang, CUI Yue, ZHAO Xiao-liang, ZHANG Ying, WANG Zhi-guo, WANG Dan-qiao(Medical Experimental Center, China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700, China)

篇3

一、引言

保险公司在具体的事情方面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是需要进行风险预估的,这样才能避免公司由于过度承担责任导致经营失败。美国国际集团(AIG)由于过度冒险而遭到大批客户的拒绝,给公司发展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这就说明科学合理的进行风险承担,才是保险公司经营之本。

保险公司经理人的决策行为一般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内部治理,一个是外部监管。内部治理的有效性就在于经理人可以为股东提供最大化的财富值,而外部监管更加有利于公司的稳健发展,保证经营风险在可控的范围内。因此,经理人的决策收到双因素的制约,同时两者存在互补关系,为公司的健康良好经营保驾护航。

二、保险公司内部治理、外部监管及风险的概念

(1)内部治理。现在市场的发展促进了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虽然对公司的发展具有益处,但是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因为利益不同,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也就不尽相同,经营者也有可能不考虑所有者的利益,于是就有了公司内部治理的问题。内部治理结构多半是由高层管理人员、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具体问题,从对公司治理的研究看,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从股权结构方面来研究,将股东按照持股比例的多少进行分类,然后运用股权集中度、绩效等对股东的利益进行合理分配,让大股东享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这样的安排有利于股东之间的监督,也有益于建立激励机制。第二就是从资本结构方面研究公司治理,就是根据资本结构分清公司债权债务关系,然后进一步理顺公司治理机制。

(2)外部监管。外部监管就是从外部治理的角度来管理公司,外部环境直接影响着公司的决策,包括法律、政治和社会的规则等,这些都极大的影响着内部的规章制度和文化形成,也会对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制约。我国学者对外部监管进行了深入了研究,认为至少包含契约文化、产权保护、政府治理等多方面内容,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内部治理的问题,就需要结合外部环境制定适合内部治理的方案,协调好公司内外之间的关系,促进金融行业的有序良好的发展。

(3)风险。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公司,就势必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可以将风险分为一般风险和保险公司特有的风险。其中,一般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经营风险、信用风险等,而保险公司特有风险是指承担风险以及与准备金相关的各种风险。

三、保险公司内部治理、外部监管与风险承担关系分析

(1)内部治理对保险公司风险承担的影响。股东和保单持有人的之间产生的冲突是保险公司内部矛盾之,在完全市场的条件下,保单持有人如果可以掌握很多有关保险公司内部的信息,就可以预测风险,假设公司的管理者经营目标是是实现公司财富最大化增长,那么保险公司在市场上的评估值,和本身投资的成本就没有直接联系。但是这是一种假设情况,不太适合保险公司的内部实际。保险公司股东和保单持有人之间导致的风险是股东道德风险,因为他们之间的风险和收益呈现了明显的不对称,股东更加偏好风险,希望财富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且因为股权决定权益,本身具有激励作用,所以股东很可能选择更高风险的项目,这就与保单持有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是内部治理的基本问题。此外,保险公司股东与管理者之间也会产生冲突,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在薪酬和业绩的刺激下,管理者有可能不会顾及股东的长远利益,而追求短期可以获得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无形中增强了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

(2)外部监管对保险公司风险承担的影响。外部监管是由于政府的各项措施对保险公司的约束,对风险承担有以下影响:保单持有人本身处于弱势地位,且投资分散,需要有一个部门对保险公司实施监管,这就是政府相关部门需要承担的责任;监管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险公司的经营行为,同时也保障了保单持有人的部分权益,对保险公司追求高风险的投资活动给予有效的限制,保证了公司的稳定发展。

(3)保险公司内部治理、外部监管与风险承担的关系。经过对保险公司内部治理、外部监管与风险承担进行研究,很多学者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研究结论,就是如果外部监管强度增大,那么内部治理的程度就会变弱,也就是保险公司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管之间存在着替代效应,这种效应的表现也是比较明显的。当外部监管力度大时,内部治理的替代效应就大,保险公司面临着较低的风险;相反,保险公司则会加大风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保险公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何有效地管控这些风险,选择适当的投资方式,对于保险公司的健康经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公司需要平衡好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管的关系,两者之间的替代效应,会保险公司的风险承担也产生着影响,公司股东与管理者人也要协调内外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公司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一、我国银行金融衍生品的发展状况

        2008年,由住房贷款抵押证券衍生品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各地。衍生品从最初的风险规避工具到现在金融危机的引发者,其中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我国处于这个特定的国际金融形势之下,银行衍生品的发展即受到国际金融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具有自身的发展特征。金融危机不仅给我国银行衍生品的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且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从我国银行发展金融衍生品的必要性考虑,主要有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其中,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包括规避风险的需要、转移赢利点、增强市场竞争力等。在中国衍生品市场不断发展、完善的同时,投资者对衍生品业务的需求也不断扩大。投资者的需求主要分为两类:来自机构投资者的需求和来自个人投资者的需求。

        二、我国银行金融衍生品风险的内部控制

        在国际金融危机这个特定背景下,通过对我国银行衍生品风险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解决现存问题的关键是银行衍生品的内部控制的改进。

        我国银行衍生品的内部控制关键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是风险控制的关键。现在衍生品业务起步较早的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风险内部控制体系。这套体系中不乏有我国银行借鉴的地方,但我国银行的组织结构、岗位设置、业务范围等都与国外银行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如果不假思索,直接把国外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照搬过来,非但不能控制风险,反而会不利于风险控制的实施。各大银行应该先结合自身现有衍生品品种、高级管理层的衍生品业务知识、特定环境,设定适合自己的一套内部控制制度。

        其次,内部控制制度衍生品的创新,而不断更新是风险控制的准则。对银行而言,金融衍生品可谓日新月异。相应的,衍生品对内部控制的要求也是不断变化的。衍生品需要一套可随着衍生品的不断变化而更新的内部控制体系。高级管理层应该在银行衍生品风险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个动态循环的内部控制体系。

        最后,考虑到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成为风险控制的障碍。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要避免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成为风险控制的障碍。内部控制会有几个固有局限会限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在内部控制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这几个因素,尽量避免局限性给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带来障碍。

        三、我国银行衍生品风险的外部监管

        目前,我国银行衍生品风险的外部监管还不完善,还存在着众多问题。要为银行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一个高效的外部监

管机制。要从外部监管的关键点和具体对策两方面着手。

        我国银行衍生品风险的外部监管关键点:

        首先,要确立外部监管安全和效率并重的外部监管目标。

        银行衍生品风险的外部监管安全只有在整个银行体系效率提高的基础上才能长久实现。因此,要确立衍生品风险监管安全与衍生品市场发展效率并重的金融监管目标,从而确保银行衍生品业务在有效的外部监管下,高效发展;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促进银行衍生品市场的规范;构造衍生品创新与衍生品监管良性互动机制,建立透明、公开的创新监管规则和程序。

        其次,要加强银行衍生品风险的外部监管的部门协作。

  在实行以银监会为主的统一的监管模式下要加强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加强沟通与交流。因为衍生品业务不仅是在银行范围内,更是在证券、保险等都有很大的市场。所以可以考虑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的独立监管之上建立总体协调监管机制,为实现集中监管奠定基础。从长远看,建立一个综合金融管理、统一制定协调政策和监管标准的衍生品监管委员会,还是必要的。

        再次,促进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确保各监管机构之间有效协作,中国银监会要在提高信息供给的充分性、准确性、规范性制度安排方面做出协调统一。如建立统一的会计体系或制度,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规范市场中介机构发展,保证信息的客观性;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增强金融机构的经营透明度,保证监管部门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完善监管信息系统,在条件成熟时建立监管信息中心,专门从事监管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和公布等,保证信息共享的稳定性,提高金融监管效率。

        最后,客户监管中以机构客户监管为主要监管对象。

        目前,我国银行衍生品机构投资者普遍存在着内部专业人员不足、境外金融机构转移风险大、风险提示透明度低等问题。因此,外部监管的力度应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外部监管中应进一步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责任和义务,规定衍生品交易中的透明度,禁止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非自主营销和背对背交易。

        纵观国际衍生品外部监管历史,同时结合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本文结合我国实情和银行现状提出了从两个方面对我国银行衍生品外部监管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第一,建立统一的外部监管模式。我国银行衍生品的外部监管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分层监管所带来的监管无序和混乱。因此建立统一的外部监管模式,是加强外部监管的首要选择。在一个统一的金融监管模式内,由专业分工的管理专家和相应的管理程序对金融机构的不同业务进行金融监管。统一的监管模式可以提高管理的协调性,及时处理管理中的盲点,容易判断金融机构资产组合总体风险。

        第二,加强国际监管合作。当前,国际上已经就建立全球性和区域性的国际金融风险管理体系问题达成共识。我国加入wto,外资金融机构涌入中国,国际游资流动性加大。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防范控制金融风险,要求各国监管当局开展有效的双边和多边合作,进行经常性的交流与磋商,完善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国际间金融监管体系。建立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进行监测管理的机制。通过国际合作和经验、技术借鉴,进一步提高监管能力,使我国金融业在融入金融全球化进程中,降低金融风险,确保金融秩序的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1]田超 金融衍生品发展现状及制度安排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年(36)。

[2]孙宁华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形成及防范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3)。

[3]叶永刚 衍生金融工具概论 武汉:武汉人学出版社 20

00年(10)。

[4]金歌 2009金融风暴下的中国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年(1)。

篇5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一、我国银行金融衍生品的发展状况

        2008年,由住房贷款抵押证券衍生品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各地。衍生品从最初的风险规避工具到现在金融危机的引发者,其中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我国处于这个特定的国际金融形势之下,银行衍生品的发展即受到国际金融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具有自身的发展特征。金融危机不仅给我国银行衍生品的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且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从我国银行发展金融衍生品的必要性考虑,主要有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其中,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包括规避风险的需要、转移赢利点、增强市场竞争力等。在中国衍生品市场不断发展、完善的同时,投资者对衍生品业务的需求也不断扩大。投资者的需求主要分为两类:来自机构投资者的需求和来自个人投资者的需求。

        二、我国银行金融衍生品风险的内部控制

        在国际金融危机这个特定背景下,通过对我国银行衍生品风险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解决现存问题的关键是银行衍生品的内部控制的改进。

        我国银行衍生品的内部控制关键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是风险控制的关键。现在衍生品业务起步较早的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风险内部控制体系。这套体系中不乏有我国银行借鉴的地方,但我国银行的组织结构、岗位设置、业务范围等都与国外银行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如果不假思索,直接把国外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照搬过来,非但不能控制风险,反而会不利于风险控制的实施。各大银行应该先结合自身现有衍生品品种、高级管理层的衍生品业务知识、特定环境,设定适合自己的一套内部控制制度。

        其次,内部控制制度衍生品的创新,而不断更新是风险控制的准则。对银行而言,金融衍生品可谓日新月异。相应的,衍生品对内部控制的要求也是不断变化的。衍生品需要一套可随着衍生品的不断变化而更新的内部控制体系。高级管理层应该在银行衍生品风险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个动态循环的内部控制体系。

        最后,考虑到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成为风险控制的障碍。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要避免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成为风险控制的障碍。内部控制会有几个固有局限会限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在内部控制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这几个因素,尽量避免局限性给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带来障碍。

        三、我国银行衍生品风险的外部监管

        目前,我国银行衍生品风险的外部监管还不完善,还存在着众多问题。要为银行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一个高效的外部监

管机制。要从外部监管的关键点和具体对策两方面着手。

        我国银行衍生品风险的外部监管关键点:

        首先,要确立外部监管安全和效率并重的外部监管目标。

        银行衍生品风险的外部监管安全只有在整个银行体系效率提高的基础上才能长久实现。因此,要确立衍生品风险监管安全与衍生品市场发展效率并重的金融监管目标,从而确保银行衍生品业务在有效的外部监管下,高效发展;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促进银行衍生品市场的规范;构造衍生品创新与衍生品监管良性互动机制,建立透明、公开的创新监管规则和程序。

        其次,要加强银行衍生品风险的外部监管的部门协作。

 

       在实行以银监会为主的统一的监管模式下要加强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加强沟通与交流。因为衍生品业务不仅是在银行范围内,更是在证券、保险等都有很大的市场。所以可以考虑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的独立监管之上建立总体协调监管机制,为实现集中监管奠定基础。从长远看,建立一个综合金融管理、统一制定协调政策和监管标准的衍生品监管委员会,还是必要的。

        再次,促进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确保各监管机构之间有效协作,中国银监会要在提高信息供给的充分性、准确性、规范性制度安排方面做出协调统一。如建立统一的会计体系或制度,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规范市场中介机构发展,保证信息的客观性;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增强金融机构的经营透明度,保证监管部门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完善监管信息系统,在条件成熟时建立监管信息中心,专门从事监管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和公布等,保证信息共享的稳定性,提高金融监管效率。

        最后,客户监管中以机构客户监管为主要监管对象。

        目前,我国银行衍生品机构投资者普遍存在着内部专业人员不足、境外金融机构转移风险大、风险提示透明度低等问题。因此,外部监管的力度应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外部监管中应进一步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责任和义务,规定衍生品交易中的透明度,禁止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非自主营销和背对背交易。

        纵观国际衍生品外部监管历史,同时结合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本文结合我国实情和银行现状提出了从两个方面对我国银行衍生品外部监管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第一,建立统一的外部监管模式。我国银行衍生品的外部监管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分层监管所带来的监管无序和混乱。因此建立统一的外部监管模式,是加强外部监管的首要选择。在一个统一的金融监管模式内,由专业分工的管理专家和相应的管理程序对金融机构的不同业务进行金融监管。统一的监管模式可以提高管理的协调性,及时处理管理中的盲点,容易判断金融机构资产组合总体风险。

        第二,加强国际监管合作。当前,国际上已经就建立全球性和区域性的国际金融风险管理体系问题达成共识。我国加入wto,外资金融机构涌入中国,国际游资流动性加大。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防范控制金融风险,要求各国监管当局开展有效的双边和多边合作,进行经常性的交流与磋商,完善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国际间金融监管体系。建立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进行监测管理的机制。通过国际合作和经验、技术借鉴,进一步提高监管能力,使我国金融业在融入金融全球化进程中,降低金融风险,确保金融秩序的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1]田超 金融衍生品发展现状及制度安排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年(36)。

[2]孙宁华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形成及防范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

04年(3)。

[3]叶永刚 衍生金融工具概论 武汉:武汉人学出版社 2000年(10)。

[4]金歌 2009金融风暴下的中国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年(1)。

篇6

一、经济危机下加强银行内部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银行经营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

银行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其资产和预期收益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银行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战略风险类。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为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对大多数银行来说,信用风险几乎存在于银行的所有业务中。信用风险是银行最为复杂的风险种类,也是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包括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在不增加成本或资产价值不发生损失的条件下及时满足客户的流动性需求,从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资产流动性风险是指资产到期不能如期足额收回,不能满足到期负债的偿还和新的合理贷款及其他融资需要,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负债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过去筹集的资金特别是存款资金由于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不规则波动,受到冲击并引发相关损失的可能性。

声誉风险,声誉风险是指由于意外事件、银行的政策调整、市场表现或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负面结果,可能对银行的这种无形资产造成损失的风险。

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因为无法满足或违反相关的商业准则和法律要求,导致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可能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战略风险,战略风险是指银行在追求短期商业目的和长期发展目标的系统化管理过程中,不适当的未来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可能威胁银行未来发展的潜在风险。主要来自四个方面:银行战略目标的整体兼容性;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经营战略;为这些目标而动用的资源;战略实施过程的质量。

其次,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了银行风险。

由美国次贷引发的经济危机,在全球范围内殃及各行各业,而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业,是受到经济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经济危机使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的影响程度均加大,如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信用风险,在经济危机中会加剧,经济危机使借款企业经营停滞甚至破产,而借款人经营财务状况恶化,会使银行产生大量呆坏帐,加剧了银行的信用风险;另外,经济危机使国际金融环境发生恶化,造成汇率、股市大副波动、投资企业经营停滞甚至破产,加剧了银行的市场风险;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使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受到影响,可能会加剧银行的操作风险。

最后,商业银行内部监管比外部监管有优势。

一般来说,我国商业银行受到的监管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外部监管和内部监管,外部监管主要指银监会、人民银行、审计署、外部审计机构等监督检查部门的监管;内部监管主要指银行管理层、内部审计部门等的监督检查。因此其监管具有及时性、全面性,这也是内部监管有别于外部监管的重要特点之一。另外,内部监管来自银行内部,监督检查人员一般对银行风险、银行业务流程比较了解,一般能够提出对银行的经营具有增值作用意见和建议,商业银行内部监管比外部监管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

综上,经济危机下银行不能仅依靠外部监管防范银行风险,而应该加强内部监管,银行内部监管不仅是重要的也是必要。

二、经济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加强银行内部监管的应对措施

在经济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该如何切实有效的应对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如何有效的防范银行风险,笔者认为,以下几点供参考。

1.重视银行内部监管

银行经营管理层必须正确认识银行内部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经营管理中,必须始终贯穿科学健全的内部监管制度是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营的前提和基础的思想,把加强银行内部监管作为促进业务发展的宝剑,而不是认为银行加强了业务发展会阻碍业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内部监管真正起到为业务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

2.了解你的员工

银行操作风险来自银行内部员工,在经济危机带来外部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近期,各家银行发生案件的势头有所上升,分析这些案件的发案原因,大部分都是有银行员工参与的内外勾结的案件,这类案件在内部审计监管中很难发现,如何应对这类银行风险,笔者认为,目前银行类金融机构在为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时,一般遵循“了解你的客户”的风险控制原则,此条原则同样适用于银行各层管理者对下属的日常管理中,即“了解你的员工”,一名合格的银行管理者,在日常的内部控制中除了通过加强培训学习,提高员工职业道德素质外,对员工的了解不应仅限于八小时内,应该对员工八小时外的情况也做到合理的掌握,即如员工是否参与赌博、其消费是否明显与其收入不匹配等。

3.提高银行内部监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教育

篇7

一、经济危机下加强银行内部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银行经营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

银行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其资产和预期收益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银行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战略风险类。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为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对大多数银行来说,信用风险几乎存在于银行的所有业务中。信用风险是银行最为复杂的风险种类,也是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包括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在不增加成本或资产价值不发生损失的条件下及时满足客户的流动性需求,从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资产流动性风险是指资产到期不能如期足额收回,不能满足到期负债的偿还和新的合理贷款及其他融资需要,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负债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过去筹集的资金特别是存款资金由于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不规则波动,受到冲击并引发相关损失的可能性。

声誉风险,声誉风险是指由于意外事件、银行的政策调整、市场表现或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负面结果,可能对银行的这种无形资产造成损失的风险。

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因为无法满足或违反相关的商业准则和法律要求,导致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可能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战略风险,战略风险是指银行在追求短期商业目的和长期发展目标的系统化管理过程中,不适当的未来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可能威胁银行未来发展的潜在风险。主要来自四个方面:银行战略目标的整体兼容性;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经营战略;为这些目标而动用的资源;战略实施过程的质量。

其次,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了银行风险。

由美国次贷引发的经济危机,在全球范围内殃及各行各业,而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业,是受到经济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经济危机使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的影响程度均加大,如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信用风险,在经济危机中会加剧,经济危机使借款企业经营停滞甚至破产,而借款人经营财务状况恶化,会使银行产生大量呆坏帐,加剧了银行的信用风险;另外,经济危机使国际金融环境发生恶化,造成汇率、股市大副波动、投资企业经营停滞甚至破产,加剧了银行的市场风险;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使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受到影响,可能会加剧银行的操作风险。

最后,商业银行内部监管比外部监管有优势。

一般来说,我国商业银行受到的监管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外部监管和内部监管,外部监管主要指银监会、人民银行、审计署、外部审计机构等监督检查部门的监管;内部监管主要指银行管理层、内部审计部门等的监督检查。因此其监管具有及时性、全面性,这也是内部监管有别于外部监管的重要特点之一。另外,内部监管来自银行内部,监督检查人员一般对银行风险、银行业务流程比较了解,一般能够提出对银行的经营具有增值作用意见和建议,商业银行内部监管比外部监管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

综上,经济危机下银行不能仅依靠外部监管防范银行风险,而应该加强内部监管,银行内部监管不仅是重要的也是必要。

二、经济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加强银行内部监管的应对措施

在经济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该如何切实有效的应对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如何有效的防范银行风险,笔者认为,以下几点供参考。

1.重视银行内部监管

银行经营管理层必须正确认识银行内部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经营管理中,必须始终贯穿科学健全的内部监管制度是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营的前提和基础的思想,把加强银行内部监管作为促进业务发展的宝剑,而不是认为银行加强了业务发展会阻碍业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内部监管真正起到为业务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

2.了解你的员工

银行操作风险来自银行内部员工,在经济危机带来外部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近期,各家银行发生案件的势头有所上升,分析这些案件的发案原因,大部分都是有银行员工参与的内外勾结的案件,这类案件在内部审计监管中很难发现,如何应对这类银行风险,笔者认为,目前银行类金融机构在为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时,一般遵循“了解你的客户”的风险控制原则,此条原则同样适用于银行各层管理者对下属的日常管理中,即“了解你的员工”,一名合格的银行管理者,在日常的内部控制中除了通过加强培训学习,提高员工职业道德素质外,对员工的了解不应仅限于八小时内,应该对员工八小时外的情况也做到合理的掌握,即如员工是否参与赌博、其消费是否明显与其收入不匹配等。

3.提高银行内部监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教育

篇8

一、会计监管的现状

会计监管工作对于会计市场的稳定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有效的会计监管不仅能够确保会计工作的稳定运营,还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我国的加入WTO以后,同时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会计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无论是贸易活动还是国际间的投资及筹资行为,都和会计工作息息相关。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我国的会计体系有效的将内部监督、社会监督、政府监督结合起来,不仅维护了我国公民的利益,还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可是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会计行业中的很多方面都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对会计工作的秩序产生了严重影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导致公众对会计行业的怀疑。为了提高会计行业的诚信度,会计监管工作就要发挥相应的作用了。

会计监管主要分为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内部监管指的是对组织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管和控制;外部监管指的是全方位的覆盖监管模式,主要指的是政府和社会各监管部门对组织内部的会计工作进行管理和控制。同时,为了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其他形式的监管也是存在的,例如,会计信息披露。

二、阻碍会计监管工作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

1.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管力度

在会计监管体系中,内部监管工作和会计行业内部的各个方面都有关,促进了会计业务内部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内部监管的工作重点是内部控制。如果内部会计监管缺乏力度就会引起会计行业财务混论的现象发生,导致会计行业危机的出现。

目前,我国对会计监管的内部控制力度逐渐加强,可是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及时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可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还是不能很好的把握会计工作的发展,同时由于部分监管漏洞的出现,违法者就会有可乘之机。这时,监管工作的作用就很重要了。可是由于监管体系不能跟随市场的发展,因为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监管工作就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导致会计内部出现了很多损害国家、社会、个人利益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导致会计工作不能全面的实施,首先,虽然新的《会计法》已经颁布实施,可是它发挥作用还需要一段时间;其次相关的会计法规不能很好的协调,甚至会相互抵触,导致监管部门面对违法行为时,无法定性;最后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相比,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2.外部会计控制监管没有发挥一定的作用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会计监管的外部环境属于大环境,可是引导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会计市场准入是会计市场的起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市场的秩序。我国在会计准入这方面制定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有效的控制和监管会计市场,可是即使重视可会计准入制度的制定和控制,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有好多不利因素影响外部监管控制发挥作用。

3.会计信息失真严重

首先,会计人员为了获得利益,会对会计信息造假,通过瞒报或者少报获得利益,这主要是因为监管不到位;其次,会计失真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会计提供的信息和使用者接受的信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是因为各种可变因素的影响导致理解差异等;最后,会计人员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导致视野狭隘,无法适应工作和复杂的外部环境。

三、有效加强监管的对策

1.完善会计行业内部环境的监管机制

内部监管机制可以促进会计行业的健康运营。要参考《会计法》建立会计行业内部监管机制。

(1)为了完善会计行业的内部控制机制,需要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建立起部门之间和业务之间的联系,进行相互牵制。也可以建立内部稽查制度,定期的对行业内部的工作进行考核评定,对行业管理进行完善。在对其进行具体操作时,只要用两个人办理企业的每一项业务,在完成各自职责的同时,也可以相互监督,也起到了内部监督的作用。

(2)明确每一个会计人员的责任和权限,实施岗位责任制。同时,对于已经执行程序的各个业务事项的决策要进行完善,对于重大的经济事项进行健全。不仅要定期对内部的会计资料进行内审,还要建立财产清查制度,明确财产的消耗和流向。

2.完善会计外部环境的监管机制

(1)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力度。对会计监管进行完善,使会计行业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会计监管的法律环境时对会计监督体系的完善,建立的制度,修缮的条例,都是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根据社会的政治与经济情况、法律环境及时的对会计行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和总结,同时对不合理的事项进行调整,维持制度和会计业务之间的协调,促进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对各个部门和管理部门之间的权责进行划分,避免职能交叉的现象发生,同时也好加大处罚力度,确保制度落到实处。

(2)充分发挥社会的监管作用。建立良好的市场准入真实度,维持会计市场的制度,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通过推行合伙制,增加会计师的审计风险责任,提高会计服务质量。

四、总结语

有效加强会计监管可以维持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对会计监管理论进行创新,完善会计监管体系,同时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好的为决策者服务。

篇9

关键词 军队会计 监管 军队财务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新军革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和军队的专家对会计监管问题的研究关注强烈。军队会计监管作为军队内部一种制度安排,它可以有效的防止军队管理层操纵会计信息披露的过程,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军队资产,确保军事效益和部队战斗力的提高。但是最近几年军队还是出现不少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是军队的资产流失影响了军队管理层的决策,危害到国防建设。所以有必要针对我军会计监管的现状结合我国会计监管的经验研究新形势下我军会计监管。

会计监管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凭借经授权的特殊地位和职权,依照特定主体制定的各种合法制度,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综合地、全面地、连续地、及时地监督管理,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理性,保障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一、我军会计监管的现状分析

我军会计监管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建国前的军队会计监管与建国后的军队会计监管。目前我军会计监管主要从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会计监管职能的界定不清。二是单位内部的控制制度不完善。有些单位规章制度不健全,尤其缺乏各种监管管理制度,连起码的审计机构或人员也不设置,有时连简单的内部牵制制度也不要,以致会计秩序混乱,给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管带来重重困难。三是外部的监管存在重复进行和职能不到位的情况。军队是国家的特殊机构其保密性质很强,外部的监管不能够靠社会群众的监督,这就要求军队的审计机构必须担负起外部的监管任务科学的对军队会计监管审计。四是军队一些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有些会计人员的意识中只有《刑法》才是法,而对《会计法》不以为然。因此在具体的工作实践过程中,因受利益的诱惑开始早就会计信息的失真,并不认为自己触犯了法律。五是军队会计理论发展的滞后是现在军队会计监管缺乏正确的引导。

我军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会计监管机制问题,一是内部监管薄弱、外部监管乏力、监管主体权责界定不清、监管主体之间缺乏有效协调;监管主体执法不严;监管手段落后。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文化与社会环境是诱因,比如传统文化对会计监管人员的影响、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监管人员的影响;法制建设滞后,例如与会计监管相配套的法规不健全、会计法规之间的协调存在问题、会计监管人员执法权限受限;军队审计监督不独立;网络会计监管的技术有待提高;会计监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例如部分会计监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部分会计监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部分会计监管人员道德素质不高。

二、加强军队会计监管的对策

军队会计监管是军队经济活动的基础,是提高军费管理使用效益的必要手段。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地方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比较要重,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同样我们军队内部也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给影响了军队管理人员的决策。军队是特殊的的国家机器,军队会计信息真造成军队资产的大量流失,影响了国防建设。所以我们必须在加强军队会计监管上探路子,确保我军新军革的顺利完成。

结合上一部分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建立健全会计监管机制,包括建立健全会计监管的法规,例如加强与会计监管相配套的法规建设、加强对会计法规的学习与宣传、加大会计法规的约束力;明确监管部门的权责、职能,例如财务部门的权责和职能、审计部门的权责和职能、上级财务部门的权责和职能、加强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加强单位内部的监管,例如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和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管的执行体系;加强外部的监管力度,例如加强外部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加强群众的监管力度。二是构建军队会计监管的长效机制。主要包括明确军队会计人员监管的权限与责任;建立和完善单位负责人第一责任制;完善激励机制,例如制定精确公平的激励机制、多种激励综合应用;建立军队会计人员正当权益保障机制。三是抓好队伍素质建设,提高监管水平,主要包括加强会计员政治思想教育;加强财会计员诚信教育;进一步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四是以信息化高技术手段进行会计监管,主要包括加快会计网络建设科学处理会计信息;建设会计信息网络监管的平台。五是实施会计信息“阳光工程”。

参考文献:

[1]杨仕鹏,余家健.基础会计学.海潮出版社.2005.

[2]余家健.军队会计学.海潮出版社.2007.

[3]方正起.军队会计研究.军事经济学院.2008.

篇10

【关键词】经济危机银行监管

一、经济危机下加强银行内部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银行经营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

银行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其资产和预期收益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银行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战略风险类。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为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对大多数银行来说,信用风险几乎存在于银行的所有业务中。信用风险是银行最为复杂的风险种类,也是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包括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在不增加成本或资产价值不发生损失的条件下及时满足客户的流动性需求,从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资产流动性风险是指资产到期不能如期足额收回,不能满足到期负债的偿还和新的合理贷款及其他融资需要,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负债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过去筹集的资金特别是存款资金由于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不规则波动,受到冲击并引发相关损失的可能性。

声誉风险,声誉风险是指由于意外事件、银行的政策调整、市场表现或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负面结果,可能对银行的这种无形资产造成损失的风险。

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因为无法满足或违反相关的商业准则和法律要求,导致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可能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战略风险,战略风险是指银行在追求短期商业目的和长期发展目标的系统化管理过程中,不适当的未来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可能威胁银行未来发展的潜在风险。主要来自四个方面:银行战略目标的整体兼容性;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经营战略;为这些目标而动用的资源;战略实施过程的质量。

其次,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了银行风险。

由美国次贷引发的经济危机,在全球范围内殃及各行各业,而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业,是受到经济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经济危机使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的影响程度均加大,如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信用风险,在经济危机中会加剧,经济危机使借款企业经营停滞甚至破产,而借款人经营财务状况恶化,会使银行产生大量呆坏帐,加剧了银行的信用风险;另外,经济危机使国际金融环境发生恶化,造成汇率、股市大副波动、投资企业经营停滞甚至破产,加剧了银行的市场风险;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使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受到影响,可能会加剧银行的操作风险。

最后,商业银行内部监管比外部监管有优势。

一般来说,我国商业银行受到的监管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外部监管和内部监管,外部监管主要指银监会、人民银行、审计署、外部审计机构等监督检查部门的监管;内部监管主要指银行管理层、内部审计部门等的监督检查。因此其监管具有及时性、全面性,这也是内部监管有别于外部监管的重要特点之一。另外,内部监管来自银行内部,监督检查人员一般对银行风险、银行业务流程比较了解,一般能够提出对银行的经营具有增值作用意见和建议,商业银行内部监管比外部监管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

综上,经济危机下银行不能仅依靠外部监管防范银行风险,而应该加强内部监管,银行内部监管不仅是重要的也是必要。

二、经济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加强银行内部监管的应对措施

在经济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该如何切实有效的应对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如何有效的防范银行风险,笔者认为,以下几点供参考。

1.重视银行内部监管

银行经营管理层必须正确认识银行内部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经营管理中,必须始终贯穿科学健全的内部监管制度是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营的前提和基础的思想,把加强银行内部监管作为促进业务发展的宝剑,而不是认为银行加强了业务发展会阻碍业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内部监管真正起到为业务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

2.了解你的员工

银行操作风险来自银行内部员工,在经济危机带来外部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近期,各家银行发生案件的势头有所上升,分析这些案件的发案原因,大部分都是有银行员工参与的内外勾结的案件,这类案件在内部审计监管中很难发现,如何应对这类银行风险,笔者认为,目前银行类金融机构在为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时,一般遵循“了解你的客户”的风险控制原则,此条原则同样适用于银行各层管理者对下属的日常管理中,即“了解你的员工”,一名合格的银行管理者,在日常的内部控制中除了通过加强培训学习,提高员工职业道德素质外,对员工的了解不应仅限于八小时内,应该对员工八小时外的情况也做到合理的掌握,即如员工是否参与赌博、其消费是否明显与其收入不匹配等。

3.提高银行内部监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教育

篇11

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的界定,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在企业组织中扮演的通常是监督、评价的角色――监督经营管理活动是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规定,评价内部控制活动的适当性和有效性、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对于商业银行这一经营风险的行业,内部审计的作用更为关键,它不仅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防线,更是整个银行体系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美国次债危机发生后,我国多家商业银行的外汇债券投资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亏损,其中内部审计部门未能对海外投资业务的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并及时提示风险,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个值得实务界深入关注的问题由此提出――内部审计工作又应当如何进行监督、评价呢?

一、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外部监督与评价现状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处于“多头监管”状态,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要接受审计机关、内部审计协会的监督和检查,还要符合银监会、财政部等多个部门的相关规定。

1、法律与行政监管

根据2006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条,“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依照本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根据第二十九条,“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其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与此同时,2010年2月1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2006年,银监会颁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银监发[2006]51号),对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了规范和要求。其中第六条规定,“中国银监会依据本指引检查评价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工作”。

2、行业指导与评价

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章程》的规定,“凡承认本会章程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可申请加入本会”,内部审计协会的会员应该“执行本会决议,接受本会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因此,对于加入内部审计协会的商业内部审计部门,其工作也要受到内部审计协会的指导和监督。

根据内部审计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第二十一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按照组织适当管理层的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实施外部评价制度”。内部审计机构可以选择组织内部其他机构和人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内部审计协会或其他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来进行评价。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外部监督与评价所存在的问题

1、多头监管下的权责不清

正如前文所述,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既要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同时,也要接受银监会的检查评价。此外,内部审计工作的某些领域还要符合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财政部、证监会等部门的相关规定。因此,国有商业内部审计处于多头监管的状态,当然主要是行政监管和行业监管。这种模式有利于加强对内审工作的监督,但也让银行疲于应付,给银行内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2、行政监管模式尚不完善

银监会颁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对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了规范和要求,并且是银监会检查评价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工作的依据。指引只是规定了内部审计部门应就向董事会提交的全面审计工作报告、发现并报告董事会后未得到认真查处整改的重大问题、外部中介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审计报告及其他事项等向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报告,并没有就评价银行内审工作的标准、评价的程序、评价的频率、评价的内容等进行明确规定。

目前,银监会对金融机构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评价只是在进驻机构现场进行业务检查时才会进行,一般是在出具的检查报告中对内部审计部门检查监督相应业务的履职情况进行评价,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及措施。这种评价只是对内部审计部分履职情况的评价,而非对内审全面工作的评价。

3、行业指导与内部治理执行不到位

虽然内审协会章程、银监会的监管指引、内部审计准则等都对银行内部审计的外部监督和评价进行了相关制度规定,如行业自律、董事会监督、外部评价、自我评估等,但是这些制度如形同虚设。在实务中真正将之切实履行、执行到位的银行很少。

三、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外部监督与评价的有关建议

1、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行政监管模式

根据《美国货币监理署(OCC)关于银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监管指引》,“对国民银行审计职能的评估是OCC全面监管程序的基础,也是内控评估的基础”,“通过与专业监管员的协作,负责审计审查的监管员将确定货币监理署对审计工作的信任度。在每一个监管周期内(例如12或18个月),货币监理署的监管员将通过下列方式,对银行整体审计职能进行评估:第一。对审计整体方案的充分性和有效性,以及董事会对审计安排的监督状况得出一个总的结论;第二,对审计整体方案进行评级:优秀、良好或较差”。同时,指引还对银行内部审计的评估要素、评价标准、评价步骤、评价结果的沟通与运用等进行了详尽的规定。

相对于OCC完善的银行内部审计监管制度与体系,银监会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则显得较为薄弱。因此,银监会可以借鉴OCC的先进监管经验,完善和健全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外部监督和评价制度。

2、协调外部监管制度,提升监管评价效率

审计机关的监督主要是评价银行是否完全遵守国家制定的各项经济金融制度、正确执行各项方针政策。而银监会的监督则主要是评价银行是否遵循国家有关经济金融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监管部门规章,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风险管理机制和公司治理架构,是否保持稳健经营和发展。二者难免有所重叠,又可能存在监管空白。

因此,审计机关和银监会应积极协调、有效沟通,相互交流对银行的检查工作计划、重点及相关工作安排,实现统筹兼顾,尽可能避免重复检查和监督空白的问题,从而使检查工作既能有的放矢,还能节约检查资源,提高检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