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9 09:29:3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尖子生培养措施与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我们在吸纳理论,结合本校教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分组导学”教学模式,该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精髓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把被动接受学习的过程变成主动发现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过程。这是对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革命性变革。 “分组导学”教学模式的推行对新课改来说无疑是增添了生机,对教师来讲增添的是吸引学生学习历史的“魔法”。在推行过程中,我在同行的帮助下一直尝试着使用“分组导学”教学法,虽有艰辛的付出,但终究收获的是累累硕果。现就自己的浅悟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课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归纳取舍能力
教学目的最终是让学生在感兴趣中真正学会。学生之所以不愿学历史,症结在于自己没有参与进去。如果老师课前注意加以引导,树立起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施的过程中,我首先从课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入手。这对初一学生来说谈何容易!我做到了耐心细致辅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的指导学生预习新课的兴趣问题,让他们独立去翻阅史书、上网查询、人物走访等等,然后再帮助他们从浩瀚的知识海洋里跳出来大胆取舍与新课相关的精华部分,从而逐步培养起了学生的存精取舍能力。
二、课堂上的信息交流,提高了学生辨证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初中《历史课标》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分组导学”中的信息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辨证看问题的能力。如功大于过的秦始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秦始皇统一全国,结束了战国分裂割据混战局面,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利于国家巩固、人民生活安定和经济发展,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而“焚书坑儒”,危害更大。它钳制了人民的思想、摧残了文化,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破坏和阻碍作用。他修的长城,有阻止匈奴南下骚扰的作用,但也不乏有占用劳动人民耕作时间和劳动力的不足之处。特别是他后来繁重的赋税、摇役和兵役,残酷的刑罚是导致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他的进步性、功绩就在于它顺应历史潮流,客观上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利于生产力、利于经济发展。
三、课堂上自觉认知的实现,提高了学生的合作适应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和技艺就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感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绩的喜悦,这就是说,在学习方面应当个别对待。”自觉认知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个性差异心理倾向及学习能力施与不同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让优等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让差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这就要求老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精心准备题量不同、难易不同、分值不同的题目,有侧重的去检查学生学习的结果。对于较差的学生,如果对某一问题回答不对时,就另换题目,避免学生答错产生受挫心理,以增强学生的成功快乐感。而对尖子学生可以提出更高要求,如在讲秦朝历史时,为突出秦历史特点,我先给每个小组难度不等的题目,以强带弱让他们协作完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秦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又是一个短暂统一的王朝。接着又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短命王朝和短暂统一是否一样?各小组同学在尖子生的带动下,热烈讨论,各显其能。课堂上自觉认知的实现,使每个层次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开发,这样不仅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团结合作的能力。
四、竞争激励机制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学生都是朝着教师鼓励的方向发展”、“生活在赞美声中的学生学会了自信。生活在批评声中学生学会了指责……”马太效应说明了一个道理:没有哪个学生不期盼老师的赏识,没有哪个老师的赏识不会激发学生的潜能。“分组导学”是开放式的教学,但不是漫无目的的放羊式,老师既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既要保证课堂的纪律,又要使学生收放有序,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良好的个性品质、强大的亲和力和威严性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对学生进行适时恰当的语言激励,才能激发起学习的思维创新能力。
关键词:体育高考;训练计划;分层训练法;榜样
中图分类号:G80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3.009
体育高考生除了要在体育训练中提高专业技术外,还必须学好各学科的文化知识。只有体育、文化同时上线才能确保体育高考成功,因此,如何有效指导体育生进行训练和学习,提高体育高考升学率,是学校体育高考训练工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自身多届体育高考训练工作的经验总结,从体育高考训练队指导老师的角度谈谈如何指导体育生进行训练与学习的几点做法。
1 重视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这是指导老师的重中之重的任务
1.1 制定出科学严谨且符合实际的训练计划非常有必要
体育高考生身体素质差异比较大,训练水平参差不齐。为了提高运动的成绩,对体育高考生进行系统的、有组织的、有目的的科学训练,制定出科学严谨且符合实际的训练计划非常有必要。因为训练计划是连结目标与目标之间的桥梁,也是连结目标和行动的桥梁。教练合理系统地安排训练计划,可以引领学生根据训练计划的内容更明确自己每个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了更好地达到目标而脚踏实地、有步骤、有动力、有激情地努力训练。
1.2 制定好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
具体训练内容紧紧围绕速度、力量、柔韧性、灵活性、耐力、协调性、球类等开展。并根据机体所能承受的能力均衡合理地安排练习内容,如上肢与下肢练习相结合、力量与速度相结合、投与跑相结合、跳与专项相结合、动与静相结合,项目搭配合理。
1.2.1 学期计划
第一学期以身体素质的全面练习为主,速度、耐力、力量、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等的练习。
第二学期学习专项考试内容,把学习内容抓到点到位,保证把技术动作学得准确扎实。
第三学期提高性练习,安排较大强度与运动量的练习内容。
第四学期提高性练习,安排高强度的模拟练习、考试。
1.2.2 月计划
以21--23天作为一个训练周期,根据学生机体实际承受能力合理安排好训练量、训练强度、动性恢复时间,刚好一个训练月周期。
1.2.3 周、日计划
周、日计划制定是根据月计划、具体训练项目相结合安排:
把每天的训练内容具体详细写好,某些内容对学生有特殊要求的也作好标记。留意学生训练过程中的状况、恢复情况,认真观察掌握第一手材料,并及时调整训练内容。
1.3 进行分层训练法
按照学生具体情况合理地制定训练内容,例如素质尖子生、素质后进生、受伤的学生、女生例假的等。避免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一刀切现象。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尖子生,也有利于加强对临界生的辅导。
2 重视并利用好优秀学生的榜样带头作用
在一个具有榜样意识的优秀团队中,每一个成员都应该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榜样的引领会使整个队伍在短时间内形成很强的向心力和在队伍中树立起来的值得学习的榜样就成为一个集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榜样的引领使集体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使学生的意志得到磨练,树立起坚强的信心,激发起学习生活的热情。因此,我们很重视体育术科优秀的学生与文化科优秀的学生,这两部分优秀学生资源的带头作用。
2.1 重视体育术科优秀学生的榜样与带头作用
学校体育运动队的学生和一部分非运动队的学生身体素质好、运动能力强,他们在队伍中完全可以成为高考训练队学生的榜样,起到发挥带动其他学生的重要作用。
教师充分利用好这些学生的优势,及时对他们进行单独并诚恳的鼓励,引导他们以谦虚、上进、积极、互助的态度争取更大的突破。因这部分队员经历比赛场面多,经验丰富,对比赛的整个程序熟悉,比赛准备充分,时机掌握恰当,竞争意识强,意志力坚强,懂得把心理状态和机体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这些正是新队员所缺乏的,老队员的训练和比赛经验正好是新队员最好的指导和榜样,带领新队员更快了解体育训练与比赛的程序, 使得新队员可以大大缩短训练摸索时间。老队员的运动能力与水平也成了新队员追赶的目标,使得整个高考队伍在训练过程中更加充满斗志与活力,有利于高考更好地更稳定地发挥水平。
2.2 重视文化科成绩优秀体育生的榜样与带动作用
体育生有资格被录取必须体育术科成绩与文化成绩同时达线,而这几年要考上优秀院校不但对术科要求高,对文化也要求更高,而大部分的体育生特别是体育尖子生的薄弱点正是在文化科成绩上。也有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因为热爱体育,加入了这个队伍,他们大多在班上的表现优秀,文化学习自觉,这对体育高考队伍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催化剂。体育教师把他们作为文化科学习的榜样带头人,让其他同学团结在他们的周围,学生模仿的天性和争强好胜的心理决定了榜样的力量,整个队伍展开互帮互带,互相竞争,互相监督。并对优秀和进步的队员及时表扬鼓励,激发体育生的文化学习积极性。
3 教师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学生训练
体育教师除了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持久的运动能力外,还应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具备能够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指导学生训练的能力。
3.1 指导老师应该努力加强自身文化理论知识素质的修养与提升
作为指导体育高考的教师,要努力加强自身文化理论知识素质的修养与提升。不断补充、更新新的理论知识,不断完善运动训练指导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和手段,掌握运动项目的规律和特点,掌握本学科的动态,随时调整自己,了解并掌握社会发展变化产生的新的影响以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科学有效地把学到的体育知识、基本技能技巧恰当地运用到训练的实践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练掌握并利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可以缩短学生的术科训练时间,增加文化科的学习时间,体育专业考试不仅仅是术科,同等重要的还有文化科,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更新训练观念,提高训练的实效性,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工作,并不断总结经验。
3.2 教师应科学指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训练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技术训练的原理和制定有效的训练计划
参加高考的学生有明确的训练目标与奋斗目标,在训练中,利用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加强技术原理的引导,让学生理解我们的训练计划意图与思路,由盲目听从训练转向理解性、主动性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我们把运动训练原理知识传送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训练周期、训练强度、运动量的概念,通过技术原理讲解,让学生理解训练。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一套更适合他们自身的训练内容与方法,特别是对伤病的学生,也不应间断训练,应该临时制定相应的训练内容,使学生一直保持体能,从而使整个训练队伍形成一个健康积极互助主动的训练队伍。
4 安排学生写周记以获取更多方面的反馈信息
周记是学生与教师心与心对话的桥梁。体育生性格开朗活跃好动,很难自觉静下心进行自我反省,比较好的方法是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写周记的形式梳理思想达到自我反省的目的。教师从周记中了解学生的心灵世界,了解学生的情绪和思想活动,了解学生训练机体承受能力、恢复情况,教师从学生那里获得宝贵的反馈信息,并通过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及时与学生沟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利用周记教师可以及时向学生传递评价、启发、指导。对素质基础差的又缺乏自信的学生,教师可以多提供具体的建议和鼓励,使他们不断改进训练的方法和增强训练的信心,对素质基础扎实且又自信的学生,激发其充分发挥潜能和发奋进取;对于学习技术方法欠缺的学生,给他一些策略性的指导。教师用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评语鼓励学生,使得学生通过教师的评语了解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和要求,及时对自己的训练表现自我反思总结,及时修正与调整自己的训练方法与态度,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真情回报教师。
在周记中,我们和学生共同分享成长的喜悦,和他们共同承受生活与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使他们保持最佳的状态参加训练与考试。
5 给学生制造更多的锻炼机会,利于学生积累更丰富的比赛经验
大多的体育生没参加过正规的比赛,经验缺乏,容易怯场。怯场会将平日辛苦训练的成绩付诸东流,与属于自己的好成绩失之交臂,特别是高考只有一次机会。与其说运动员是进行体力和技术的较量,不如说是进行意志力、心理素质的较量。因此我们给学生制造更多的锻炼机会,丰富学生的比赛经验,提高心理素质。例如,校运会、联系兄弟学校联合测试的模式,提前带学生到考场场地进行试场练习,让学生熟悉场地情况,了解周围的环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新的学期主要是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法,更新学法,从课堂教学和评价入手,切实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多方面、多角度的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1、认真领会我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运算能力的培养。大力推进学生的运算能力的培养。
2、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每节课前拿出三到四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运算能力进行测试,每两周进行一次运算能力竞赛。
3、认真组织好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本学期的集体备课内容为分式、二次根式和繁分式的教学和化简。
4、认真做好听课活动,评价要求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5、深入研讨教材,钻研教材,并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多方面、多角度的搜集课程改革信息。
6、及时将教研活动中取得的教学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
二、教研活动的具体内容与时间安排
1、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把握好教材的内容和使用深度。
2、认真组织集体备课活动,发挥集体智慧
三、教研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从思想上重视教科研活动
2、及时领会课程改革中的精神。
教学工作计划二一、指导思想
在《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雷校长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方向,以领会教材和教法研究为重点开展工作,贯彻落实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精神理念。进一步树立“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教师培训的新模式,发掘教研工作的增长点,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终生发展,全面提高我校数学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针对本学期学校的工作重点,我们制定以下目标:
1.加强教研组建设,努力实现学校提出的教研组成为“教研科研基地、名师成长的摇篮、学科教学质量的保障”三大功能,加强教研组的合作精神,增强教研组的凝聚力。
2.结合教研组课题,学习相关理论、教学案例及教学论文,提高教研能力。
3.严把教学质量,以课题促进研究,以评价提高质量,使学生在成绩、能力以及为人处世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
4.加强每阶段的考试和学科活动考核,扎扎实实地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为学生的发展负责。
5.加强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要求教师严格要求学生书写要规范,同时教师批改也要求做到规范性。
6.争取今年在赖州市抽考中,学部数学成绩平均达到及格率97%,优秀率达70%以上。
三、工作措施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明确方向。
⑴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本学期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继续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组织学习、讨论、写心得体会,充分领会其精神,提高教师对课改重要性的认识,转变教学观念,确立新理念。
⑵学习理论、案例分析、教学论文。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确定小课题,学习相关理论、案例分析及教学论文。结合课堂教学法写好案例分析。在学习、研究、实践活动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2、组织集体备课,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认真组织集体备课,本学期,教研组每两星期活动一次,定时间、定地点、定主持人。指定教师轮流作为集体备课的主讲人,讲教学方法、讲教学设想。全体组员共同出谋划策,将课备好。备课时要注意领会教材的实质性东西,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并注意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的结合。
3、重视研究课活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上课是教学常规中最重要的环节,课堂是教师的阵地,是教师演绎生命的舞台。本学期,根据上一学年的研究模式,继续进行研究课活动。具体要求是:讲研究课教师认真准备、认真上课,上课要着力创设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听课教师听课前要熟悉教材,听时要专心,做好听课记录,评讲要实在,多提改进意见。
4、抓好兴趣小组,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根据学校教研中心的计划,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而且还要注重尖子生的培养,利用周二、周四下午选修课时间加强培优,同时加强学困生的辅导,要求进行培优补差的教师要有制定的目标和备课方案。,争取达到我们既定的目标。
5.要求每位教师本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
6.根据学校安排,九月份针对青年教师开展评优课,十月份针对新加盟的教师开展汇报课,十一月份针对高级教师开展示范课,同时继续开展研究课的探索。
教学工作计划三一、加强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教学
新的高考形势下,高三数学怎么去教,学生怎么去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压力很大,针对这一问题备课组在王修汉校长、谢镇祥主任的领导下,在张群怀主任的具体指导下,制定了严密的教学计划,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强化集体备课,培养学生素质的具体要求。即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规范教学程序,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集体备课中,注重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长处,集体备课前,每位教师都准备一周的课,集体备课时,每位教师都进行说课,然后对每位教师的教学目标的制定,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及课后作业的布置等逐一评价。集体备课后,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自我调整和重新精心备课,这样,总体上,集体备课把握住了正确的方向和统一了教学进度,对于各位教师来讲,又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材施教。
二、因材施教全面提高
今年高考采用新的模式,学生选修的科类不同,因此学生的整体情况不一样,同一班级的学生,层次差别也较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又要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这样,对课前预习、课堂训练、课后作业的布置和课后的辅导的内容也就因人而异,对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提问上也要分层次,基础题一般由学生来做,以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把知识点扩展开来,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提高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作业的布置,既有全体学生的必做题也有针对较强能力的学生的思考题,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辅导的内容也因人而异,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三、优化练习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首先,练习题要精选,题量要适度,注意题目的典型性和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练习要全批全改,做好学生的错题统计,对于错的较多的题目,找出错的原因。练习的讲评是高三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益,课堂的讲评要科学化,要注重教学的效果,不该讲的就不讲,该点拨的要点拨,该讲的内容一定要讲透;对于典型问题,要让学生板演,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多做限时练习,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
四、加强应试指导培养非智力因素
充分利用每一次练习、测试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如对选择题、填空题,要注意寻求合理、简洁的解题途经,要力争“保准求快”,对解答题要规范做答,努力作到“会而对,对而全”,减少无谓失分,指导学生经常总结临场时的审题答题顺序、技巧,总结考前和考场上心理调节的做法与经验,力争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式和临场审题、答题的具体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纠正不良的答题习惯、优化答题策略、强化一些注意事项
第一轮复习是整个数学复习的基础工程,其主要任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梳理,使之达到系统化、结构化、完整化;在老师的组织下通过对基础题的系统训练和规范训练,使学生准确理解每一个概念的高考要求和考纲要求,能从不同角度把握所学的每一个知识点所有可能考查到的题型,熟练掌握各种典型问题的通性、通法。只有真正改变教师一包到底,实施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达到夯实“双基”的目的。为此,我们延长第一轮的复习时间,减少第二轮的时间,目的是能使第一轮的复习确实做到细且实。
一、弹性调节难度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加强方法指导
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味;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由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课堂、课后有分别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联系生活,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适当利用课件加强教学直观性。注重课堂的节奏、容量大小,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特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培优补差的方式。
四、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
按照学校的要求,我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按时按量的布置了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
五、实验教学有待加强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在教学中尽量做好每个演示实验。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较周密,演示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甚至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以上是我进行化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想法,我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化学教师工作计划(二)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化学教学任务,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需要完成高中化学必修二的教学任务。为了能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必修一的内容,特制订一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积极开展教学教研工作。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为中心,结合学生现状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狠抓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
二、具体工作和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加强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研究新课标,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2.转变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3.改变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课质量、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求,可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尽可能做到每节课后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
4.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集体备课,教案和学案基本统一。每一节课都有一个主备,然后集体讨论,补充完善。备课组要做到资源共享。作业在完成课本上的习题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完成补充习题。
5.完成教材中必要的实验探究和演示、学生实验,并适当补充部分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三、课程的实施与操作
1.备课要求
对于化学概念、知识与技能的备课,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同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基础来确定重难点,找出突破难点的方法,螺旋上升地安排核心化学概念、知识与技能的内容。突出促进学生、教师的发展,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备课思路过程要有特色。
2.授课要求
(1)应重视新知识的引入,新知识的引入是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的过程。在新知识引入中既应重视与旧知识的联系,又应创设有利于迁移的情景,因此能否讲好引入是讲好新课的一个关键。
(2)新授课应树立化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化学活动的教学的观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化学活动的教学。化学活动是学生经历化学学习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己建构化学知识的活动。
(3)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有效的化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的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化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策略。
(4)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5)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精神。
3.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记录学生成长和评价反馈的重要手段。但是作业过多过难,则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应付,严重地束缚和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故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量性,使适量的作业既可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各种能力的目的,又能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自学、总结、归纳和反思。
(2)层次性,作业本身要有层次,应由易到难。
(3)针对性,设计或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适合其个性发展的作业,培养和促进每位学生发展其特长。
(4)实践性,让学生动手、动脑,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
4.测验评价必要的测验检查是检测教学效果、激励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各章及时过关考试,认真对待周清、月考。
以上是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化学教师工作计划(三)
一、本学期教学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化学必修2》是高中化学课程必修部分的第二个模块。本册教材通过《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四个专题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从个别到一般的化学元素化合物的规律总结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定性研究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热能,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反应速率的简单介绍,为选修四打基础;掌握简单常见有机物甲烷,乙烯,苯,乙醇等有机物的性质及用途,为选修五打基础;通过对一系列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学习,使学生对元素化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负责高一年级206,208,209,211班4个班的化学教学。学生化学基础、水平不一,学生考虑问题不全面,思路不清晰。短时记忆和长时间记忆效果都不是很好。就206班这个班级来说学生还是有一定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成绩还可以。
208、209、211班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中等生所占比例不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
三、教学目标
完成必修2教学内容,实现模块要求的三维教学目标,熟悉高考化学的题型和命题趋势,尽快提高教学基本功。教学上,不同班的学生,要视基础不同而有所不同;同学在课上要多一些自主学习,在其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组织讨论,自己归纳、总结。自己动手探究等多种方法。
同时,对优生强化学习,进行提优,对差生同样要做好补差工作。对普通班的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知识点尽量简单化,力求学生能够理解。同时降低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也能适当放进一些学生活动以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过程管理。结合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对学生要进行过程管理强化,包括:学生课上表现(听讲、回答问题、学习笔记、分组讨论、纪律情况)、课下作业、随堂检测、学生实验以及学习态度综合评价等方面。
(二)重点生的管理。
1、做好尖子生选拔、培养工作。广泛培养,建立优秀学生的学习档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每周加一张综合训练习题,必须全批全改,利用课外时间及时谈话和指导。做好化学竞赛的辅导工作。
2、了解边缘学生(及格线附近)的情况,上课多关注、作业批改后要尽可能面批,及时督促和检查。
3、督促后进生学习从遵守课堂纪律开始要求,课上可提问简单问题,实验课加强指导,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温暖。安排专人给他们留适当基础检测,经常关注他们。
(三)备课。
1、备课。提前收集整理备课资料,包括教材分析、参考教案、课件等,结合教学大纲和模块要求,根据本年级学生实际,各抒己见,确定本节课三维目标、重点难点、典型例题、授课方式、掌握程度以及是否拓展和补充相关内容等,组织学案、习题和作业,电脑课件。
2、编写教案。除原有格式内容外,及时整理教学反思,并作反馈。
3、作业和检测。学生作业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交流作业中的易错点,讨论优化解题思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四)上课和听课。
1、上课。研究新授课、习题课、章节复习课等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每种课都要精心设计问题。新授课要引领学生理解、掌握原理和概念;习题课要引导学生经过练习和思考讨论,对概念和原理加深理解,熟悉解题思路和方法。
复习课要指导学生归纳和整理重要知识点,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对重点难点要精讲,通过习题归纳规律,强化非智力因素(信心、细心、方法)在答题中的重要性。每节课都要求学生规范书写、按要点答题,当堂做巩固练习,还要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2、听课。认真记好听课笔记,课后总结听课收获和心得,与自己的课进行对比,学习长处发现不足,及时完善。
(五)实验教学。
根据新课程模块要求,尽可能采用边讲边实验、分组实验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方法和技能,了解化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形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在高一上学期的时候,我们安排了5次学生实验,到这学期我们同样也要加强实验教学,分组实验提前一周通知实验教师。实验前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实验时及时观察记录、做好归纳和总结。
化学教师工作计划(四)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四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特制定以下计划。希望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学习。
一、弹性调节难度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加强方法指导
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味;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由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课堂、课后有分别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联系生活,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适当利用课件加强教学直观性。注重课堂的节奏、容量大小,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特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培优补差的方式。
四、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使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我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按时按量的布置了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
五、实验教学有待加强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做好每个演示实验。
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较周密,演示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甚至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以上是我进行化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想法,我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化学教师工作计划(五)
在学校校长、主任等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深刻体会新课标精神的基础上,我高一备课组拟在本学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端正的教学态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所任班级的化学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有计划的安排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在开学之前,我高一备课组各成员充分分析和总结上学期的学生情况,并要求各成员准备制定本学期的具体教学计划和措施。同时,要求成员熟悉教材,并认真做一些习题,达到有所准备和有所储备。新学期开始,我们继续钻研教材和体会新课标的指导精神,并逐步了解、熟悉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备书本、备学生、备实际,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在备课组中发现、了解情况,并及时讨论和解决。
二、积极作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我高一备课组主要是年轻教师,有热情但缺经验,同时也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
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一次的测验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努力钻研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加强集体备课小组的作用,互相交流教学经验,集体研讨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最佳教学方法。明确教学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2、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3、做好课后反思工作,及时总结教学心得和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教会学生会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通过以上几项措施,全体高一化学教师,团结合作,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
本试卷共分为两个大题, 第一大题:选择题为单选,20道,每题2分,双项5道每小题3分;第二大题: 填空题,共4道,共45分分。
(二)、试卷特点
a.试题内容源于教材,特别注重基础,各类知识在试题中的分布基本合理。
本次考试范围是必修三的第一章至第三章。鉴于月考时着重考查过神经-体液调节的内容,因此本次考试重点考查免疫调节和植物激素调节的内容。
b.选择题相对比较容易,试题内容全部源于教材,只要学生掌握了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就能很快的作出正确的选择;但也有少部分题如:7、8、9、24、25、等题目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识图分析能力、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c.非选择题部分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在充分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试题注重对学生摄取信息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实验分析能力的考查。经分析,归纳其中的优点与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试题注重综合能力以及实验设计、问题分析能力的考查
(二)、以基础知识为主、重视能力的提高
在本次试题中,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基本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在这份试题中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到开学后所讲课本的大部分内容,尤其注重新学习的及高考考纲要求的内容,突出重点,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很好的测试出来 ,并且为以后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二、选择题分析
综合比较,针对高于0.7的,教师可以简单进行综合总结;对于其他的正答率较低的,进行各个击破,重点讲解。
<1>、针对高于0.7的进行简单的综合总结。
1.第1题考查的是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成分、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内环境成分指组织液、血浆、淋巴中的成分,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等。
2.第2题考查的是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相对的,组成成分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理化性质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3.第3题考查的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稳态是相对的处于动态平衡
4.第5题,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5.第7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生长素从产生部位到作用部位是进行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极性运输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尖端由于单侧光照会引起横向运输,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
6.第8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两重性。旋转类题型:旋转是由于离心力作用会使生长素在尖端发生横向运输,从近中轴侧移向远轴侧。根对生长素较敏感,远近轴侧稍高浓度生长素会抑制生长,近轴侧浓度低促进生长。茎没有根部敏感稍高浓度更加促进远轴侧生长。
7.第10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两重性。生长素两重性的典型表现:顶端优势。移植时会损伤主根根尖解除了对侧根的抑制。
9.第12题考查的是动、植物激素的区别。动物激素都是由特定的内分泌腺分泌,植物没有内分泌腺,植物激素由某些细胞分泌。激素特点:微量、高效、调控代谢。
10.第13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极性运输不受外界因素影响,是细胞膜上的载体特点决定的
11.第14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两重性。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合成,尖端受单侧光照发生横向运输,向光侧少背光侧多,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
12.第15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两重性。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依次下降,幼嫩部位比成熟部位更敏感。
13.第17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两重性。生长素两重性:低浓度能促进生长、促进发芽、防止落花落果,高浓度时能抑制生长、抑制发芽、疏花疏果。
14.第18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涂抹未受精的雌蕊柱头用于培养无子果实。
15.第19题考查的是其他植物激素生理作用。乙烯能催熟果实;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也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 1.第4题考查的是组织液和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系。脚掌磨的水泡、烫伤的泡里面都是组织液,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进入血浆和淋巴,水泡消失。
2.第6题考查B细胞、T细胞相关知识点。二者都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只是T细胞转移到胸腺中继续发育,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B细胞不能呈递抗原,二者的遗传信息的相同的,都由同一个受精卵分化形成。二者共同参与了病毒的免疫。
3.第9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本题难度系数不大,只是对知识点的考查较细,需学生明确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不同,以及琼脂块可以透过生长素的作用,如不能透过,B、C选项都可以,但C选项琼脂块收集后有部分继续向下运输。
4.第16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产生。果实发育需要生长素,所需要的生长素只要来自发育着的种子。发育较差的种子不能为西瓜提高足够生长素,导致果实发育不好或不发育。
5.第22题考查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要区别,属于识记题,最主要的差别的二者合成方式不同,一个是植物自身合成,一个是人工合成。
6.第23题考查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依据植物敏感性不同,可用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
7.第29题考查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以及反射的发生需要的条件。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完整的反射弧,若不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不会出现反射活动,二者性质不同,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8.第26题考查神经递质的作用。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物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扩散作用于突触后膜,之后被分解,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9.第27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递的,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的,不能由胞体传向树突再传向轴突。解这道题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简图,一目了然。
三、非选择题分析
2、本题考查的是免疫方面的内容,涉及的知识点有:体液免疫的过程、免疫应用、二次免疫等。
采取的办法: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应注意基础知识的讲解、训练和应用,强调概念名词的准确性;加强基础知识训练,注重图形图标的分析能力培养。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答案:(1)蛋白质或糖蛋白,B淋巴,浆(效应B);
(2)排斥(排异),T淋巴
(3)C,B,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记忆B,D。
3、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与艾滋病毒有关的增殖和免疫的内容。
采取的办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审题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准确找出一道题的关键字眼,教会学生进行图表语言和文字语言的转换。在课堂练习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学生正确的做题原则和正确的考试习惯。经常联系新旧知识点,温故知新。
答案:(1)RNA;
(2)逆转录酶,RNA,蛋白质
(3)免疫,非细胞生物,原核,抗生素。
四、教学建议
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是我们的首要任务,高二的教学一方面应重在对基础知识的真正理解及初步建构知识体系上,另一方面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相关知识的积累。而所有这些活动都应建立在真正了解学生的学情基础上。所以高二的期末卷在尽量避免陈题的前提下,突出了基础性,使真正能理解基础知识和掌握一定基本技能的学生能得高分。总体上看,试卷基本达到了这个目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备课组的校本教研,高二备课组定期组织备课组内的章节内容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提出的相关教学措施与方法。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各高二教师要明确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及高考中的要求,并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设问或例题等方式进行落实,在必须要加深理解或应用要求的内容要有所拓展。在教材研究的过程中,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从知识角度寻找教学的起始点,并在起点与终点之间架起桥梁。
2.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已有的基础进行教学,并与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教师要明确问题的性质,对于拓展知识面或学生不具备的感性认识的问题,要有明确的材料情境,以加深感性认识,而对于已有知识的延伸并有知识完整性的问题,要有师生之间的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充分理解相关的概念、原理,并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在概念、原理的教学中,要注重事实、资料对概念、原理的支撑,同时,要注意事例教学与原理教学之间的关系,要从事例引向原理,并在此过程中进行相关的归纳,同时,将一些解题的方式、方法融入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主动参与的方式、方法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高中生物试卷分析(二)
一、试题结构分析
(章节知识点)题号分值模块合计分值及所占比例
走近细胞22必修ⅰ18分
组成细胞的分子12
细胞的基础结构474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3.486
细胞的生命历程4.54
基因的本质62必修ⅱ16分
基因与染色体关系7.498
遗传因子的发现82
基因实变及其他变异9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02
动物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136必修ⅲ16分
种群与群落14.154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06
二、测试结果统计分析
题分选择题非选择题
47484950
满分304466
难度系数0.650.580.550.610.57
统计显示学生 失分的原因及主要的典型错误有:
1、基础知识不牢固,理解不透彻。
2、概念模糊、推理不明
如第8题,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组合类型推断显性性状,考查学生对显隐性性状概念的理解以及二者关系在杂交过程的推断,不少考生由于对显隐性性状的概念及二者关系不明确,不能从“无中生有”(即本题的“圆×圆产生皱”后代)悟出“有”(即本题的“皱”)在亲代为隐藏的性状即隐性从而得出其相对性状即为显性(即本题的“圆”)。
3、审题不清,随意答题
4、专业术语不专,答题不准确
如第50题第(3)小题应答“逐级减少”而很多考生都写成“逐渐减少”“减小”“变小”或“越来越少”等等。又如第49题第(1)小题应写“等位基因”而不少同学只写“基因”、还有的写“染色体”、“同源染色体”、“遗传物质”等等。
三、对今后教学 的启示和建议
1、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基础知识训练,培养基本技能
就肥西考区情况分析来看,本次学业水平测试生物试题结构合理,题量适中,难度适宜,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今后教学 应围绕课标,对课程资源中涉及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应强化训练达到熟练掌握,同时避免只顾少数“尖子生”而进行“深挖洞”,应集中有限精力面向全体学生,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
2、把握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读懂教材,领悟课标要求。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创造条件进行科学实验,倡导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得出科学结论,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也使学生学而有趣,学而有乐,学而有成,使学生找到成就感,从而主动愿意去学。
3、注重实验教学,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4、重视图表、文字、信息的转换,正确提练出有价值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