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特色街道设计

特色街道设计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20 09:22:0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特色街道设计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特色街道设计

篇1

Abstract: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city streets in shaping characteristic environmental details design problems, causes, to the city streets characteristic mould in environment design sketch a new understanding,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creation of the design key points, and put forward the city streets in grappling with the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 shape design method.

Keywords:environmental embellishment;principles;method;orientation;nature;imitation;artificiality

中图分类号:TU985.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7-0123-03

1 绪论

近年来,随着城市环境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街道环境小品,已经逐渐演变成表达城市文化内涵的最佳表现形式之一,在沟通文化、连接空间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下,街道环境小品的设计也从过去孤立的、单独的个体化设计模式,逐步向能融合自然环境与建筑环境、人文环境的联系性设计模式转型。这类模式的转换,不仅增强了环境小品设计的现实意义,而且为现代化城市环境发展提供了更高的精神内涵。同时,基于城市街道特色的环境小品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能为国内街景整治规划及环境艺术设计实践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2 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基本原则

城市街道环境小品不仅要与环境相融合,还要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和审美情趣,这就需要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尊重人对生活舒适的需求,考虑实用性以及观赏性。

2.1系统性原则

城市街道环境小品作为一个特定范畴,设计时要与街道特色风貌和精神文化内涵相结合,进行系统性设计,综合考虑环境相关的各类因素。

2.2以功能为本的原则

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不仅应满足人们对环境小品物质功能的要求,还应传达出精神功能的需求。在功能原则的范围内还应注重作品的安全性以及舒适性,创造出功能齐备的城市街道环境小品。

2.3人性化原则

城市街道环境小品作为城市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体现出人文思想,设计时,考虑不同人群对环境小品的不同使用需求,尽量满足人们的各种要求,提高人们在户外环境活动中的生活质量。

2.4与环境协调原则

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不仅要注重设计本身,也要充分考虑与街道其他元素相协调,使环境小品与环境空间相融合,展现人文气息和地域特色,共同塑造街道特色风貌。

2.5美学原则

城市街道环境小品应该注重现代审美原则,遵循协调性、层次性、比例性以及均衡性的美学原则。实践中,应该将美学原则贯彻到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设计创作中。

2.6可持续性原则

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对空间环境的影响,选用低能耗、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做到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合理设计,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图1-垃圾桶设计(图片来源:ELEMENTOS URBANOS)

3 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设计方法

对于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师应在确定设计目标的前提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再依据相适应的设计原则,最后选用较为合适的方法来设计。通过对目前国内部分城市街道相关的环境小品设计的调查,以及对家具与产品等相关设计方法的归纳与剖析,结合深圳市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的实际,在此归纳出三种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设计方法,即定向设计法、组合设计法和模仿设计法。

3.1定向设计法

所谓定向设计法,是一种带有目的性的方法,它是依据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不同特点以及使用人群的不同需求进行设计,同时它也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设计方法,是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定向设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有很好的使用价值。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设计受所处街道环境及该地区人文、地理条件和使用人群的性别年龄、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所以,要想设计出一件满意的作品,这些因素在设计时都应该纳入考虑范畴。

现有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中目前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一些因功能欠缺而引起的形态问题,周围环境不能与小品自身相融合以及地域特色无法体现等问题。具体而言,垃圾桶的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呼吁要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倡导使用绿色节能、可回收利用的产品,现在城市街道上虽然看到很多分类回收的垃圾桶,但仍然存在一些并未分类的垃圾桶,这样不仅削弱了人们的环保意识,也不便于人们的使用,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所以,我们应该通过定向设计法,将垃圾桶的形象具体化、定向化,从而体现出垃圾桶的形态意义与使用价值。图1所示的垃圾桶设计除标注了可回收、一般性垃圾的投放,还设计了废旧电池的投放口,使垃圾的分类更细致,也使环境保护在行动上更为人性化。

3.2组合设计法

组合设计法是按照一定的科学规律和艺术形式将现有技术、原理、形式、材料等有效地组合在一起,使它们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设计中,组合设计方法的应用能够使环境小品的形态更为丰富,也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比如空间的节省和成本的节约。组合设计法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附加型组合、异类组合以及同类组合。

3.2.1附加型组合

主体附加型组合是在原有小品为主体的基础上,添加新的功能或形式。这种“锦上添花”的组合形式,是通过在原来已经被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上,利用其他产品现有的多种新功能来改进原有产品,给它带来新的亮点,从而使设计出来的产品更具有生命力,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在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中,主体附加型的设计应用颇为广泛。许多城市街道环境小品在未进行改造之前已经获得了人们的认可,但人们潜意识里仍觉得这样的设计存在着某些缺憾,渴望更好的设计概念融入其中。如可移动式的售货商亭,在原有商亭的设计上,加上了滚动的滑轮,与之前相比,整个设计就显得更加实用方便,整个设施的维护和移动也更加自如,使用起来也倍感舒适。

3.2.2异类组合

异类组合是将不同特点的两个物体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将功能作加法,将形态作减法的设计理念,从而使设施更方便人们的使用,节省街道环境空间(如图2)。

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设计中,异类组合的实例非常常见,如广告牌和车站、花池和车档的组合;广告牌与导向牌的组合等等。异类组合设计是一种更加具有开发价值和说服力的设计,这种组合方式需要构成组合的环境小品间存在一条可引导组合设计的主线,就像路灯与广告牌的组合,二者都需要支撑杆,这样的设计组合方式不仅节约空间,还能使广告在夜间有更好的宣传效果,一举两得。人的精神审美需求也是异类组合的重要主线,如花池和车档的组合,在步行街上逛逛摆放车档,难免会显得有些单调,而将车档和花池组合在一起摆放在步行街上,视觉上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功能上也完全发挥了作用,既美化了环境,也起到了空间分割的作用。

3.2.3同类组合

同类组合是把若干个同一类环境小品组合在一起,在保留自身功能和外形特征的同时,相互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契合,为人们的使用带来更多的便利。

在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设计中,同类组合的表达方式更多地体现在形式上的重复与叠加,如指示牌的组合、休息坐具的组合等等。这样的组合形式能够产生群体效应,它们的功能会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节省空间的同时,也能使整个街道更加有秩序感。

总而言之,组合设计法着重体现在对其功能上的研究。如今的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分类不断细化,组合设计的方法也日益增多,组合设计法已然成为当前小品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

3.3模仿设计法

模仿设计法是一种通过对已经存在的形态进行提炼、简化或变形而得到的物质形态的造型方法。根据模仿对象的不同性质可分为自然形态模仿法和人工形态模仿法两种方法。

3.3.1自然形态模仿法

自然形态模仿法是指模仿自然界的形态或动植物形态的一种设计方法。根据模仿对象的有无生命性,还可细分为无生命的自然形态模仿法和有生命的自然形态模仿法(如图4)。

3.3.1.1无生命的自然形态模仿法

无生命的自然形态模仿法是指对自然界中行云流水、山川怪石等无生命的事物进行模仿的方法。这种方法使设施与环境融为一体,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自然的渴望与向往,使用时也会感觉更加亲切,更能接近自然。由于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这种方法运用较为广泛。

3.3.1.2有生命的自然形态模仿法

有生命的自然形态模仿法,俗称仿生设计法,是通过模拟的形式,将生物系统的某些原理进行整理、分析、构思和提炼,设计出与生物系统的某些特征相近的一种新的设计思维方法。

产品设计中,仿生设计法的应用十分广泛。大自然中的部分物种在某些方面都具有特定的能力,自然界中优胜劣汰的生存原则也是值得学习和研究的,如果将这些好的部分应用到生活中,融入到设计中,便能设计出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设施。仿生设计,就是将产品赋予生命。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在与自然争斗的同时,也在不断向往与追求自然。仿生设计的出现,是人们追求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产物。

仿生设计在城市街道环境小品中的应用更多体现在造型上,将小品赋予生命,使小品显得更加生动,富有灵气,从而能够与人们产生互动,也能张扬出小品自身的特点与个性。

3.3.2人工形态模仿法

人工形态模仿法是把前人或他人创造的某种类型形态用于其它类型产品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中比较常见(如图5)。

置身于城市街道的城市街道环境小品,其风格要与街道周边环境相一致。特别是一些具有独特地域风貌的街道上,其环境可以很大程度地影响到小品的设计,所以人工形态模仿法在这里就更加得以体现。如对周围建筑及结构的模仿就是人工形态模仿最常见的例子,这样的设计组合能够使街道在空间上的风格更加统一、整齐。

图2-路灯设计(图片来源:ELEMENTOS URBANOS)

图3-同类组合的城市街道环境小品(图片来源:ELEMENTOS URBANOS)

图4-石凳设计(图片来源:ELEMENTOS URBANOS)

图5-公交车站设计(图片来源:ELEMENTOS URBANOS)

4 结语

定向设计法、组合设计法和模仿设计法在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中各有侧重点。定向设计法更加注重设施本身的形态个性,如在功能上、地域上更加突出城市环境小品的特点;组合设计法使环境小品的功能更加集中,使形态更加丰富;模仿设计法则是从环境出发,让城市街道空间与环境小品的相互融合、协调,同时也能与人的精神产生共鸣。三种设计方法在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中可相互补充,而非孤立独行,根据街道功能不同,环境不同,设计要求上各有侧重,具体设计时,可两种或三种自由组合。

参考文献:

[1]安秀.公共设施与环境艺术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篇2

关键词:深圳大道、特色塑造、环境艺术、小品设计

Key words:Shenzhen Avenue, characteristics, environmental art, sculpture design

中图分类号: TU972+.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街道现状与环境小品设计存在问题

深南中路位于深南大道的中段(如图7-2),该地段集中了深圳市最大的商贸圈华强北商圈以及深圳金融中心区,以及特区的标志性建筑地王大厦、赛格广场以及深证证券交易所都坐落其中。该地段是最能代表深圳时代面貌的,但是作为深南中路上的环境小品,并没有体现街道特色,而且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图7-3):

(1)环境小品的数量缺乏

深南中路是深圳经济发达繁荣的街道,是人们户外活动频繁的地方,但在在炎炎夏日,人们想休息时只能坐在数目少量的石凳上,没有座位的人们只能在护栏或路障上稍作停留,环境小品数量的缺乏的问题会造成人的排斥心理,从而影响人们对街道整体环境的印象。

(2)盲目引进照搬

深圳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环境小品被盲目引进,没能与街道环境特征相匹配,这样的照搬设计忽略了深圳地域文化和街道空间特色,让作为身处其中的“主人翁”忘记了身处何地,是城市街道环境小品创作时的败笔。

(3)人性化关怀不足

在代表深圳城市风貌的深南中路街道上,代表人性化的公共环境小品亟需跟上。大的方面来说,环境小品的设置不合理降低了市民的生活品质;小的方面来说,公共电话亭、公共厕所等便民设施配置数量的缺失给人以不人性化的感觉,同时为残障妇孺人士提供便利的无障碍设施也很匮乏。这样的环境小品与街道风貌的改善不同步,缺乏人情味与人性化氛围。

二、深南大道深南中路段街道环境小品设计定位

(1)符合街道空间特点

如果说,深南大道是深圳市的坐标轴,那么深南中路则是这段坐标轴上最亮眼的光点,该地段是最能代表深圳蓬勃发展的精神面貌的,我们对其风格定位为未来风格,在设计环境小品时通过在造型、色彩、功能上的创新使设计具有前瞻性,符合深南大道整体空间品质。

(2)满足人的需求

任何环境小品设计的最终服务对象就是人,深南中路上的环境小品定位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不仅要与街道上的人的行为、习惯和谐,也应考虑小品管理人员清洗、维护的方便性(如图7-4)。

三、深南大道深南中路段街道环境小品设置类型

为了能借助小品的设计更好的体现街道特色,重塑城市精神风貌,所以我们在对小品的改造和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的考虑其所处环境,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而这次改造中,我们选取了深南中路的地王大厦至华强路段,在这段道路上主要分布商业区、办公区、道路、公共休闲区及少量的住宅区,基本囊括了所有空间功能,而其上所应具备的环境小品也应当大致的包含九大类型,该地段非常具有代表性,所以选取该地区作为进行改造设计的研究样本是非常适宜的(如图7-5)。

而根据该路段的特点,每种不同功能的街道应当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分别安置不同类型的环境小品,如主干道及交通通行道路上,小品主要是为能更好的组织交通、便利人车通行而服务并兼顾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所以其上应主要安置交通类小品并搭配配景类及卫生类小品;而办公空间前的街道则应设置休息类、卫生类、服务类、无障碍类及管理类小品;所以根据该路段所有的功能空间可以推出应道设置交通类、信息类、卫生类、休息类、服务类、配景类、管理类、无障碍类,而其中交通类、休息类、服务类、卫生类及无障碍类出现的频率其高(如表7-1)。

四、深南大道深南中路段街道环境小品设置规划

根据深南中路街道特色塑造的定位及需要,以及深南中路街道环境小品设置的需要和相应的设计规范要求,在深南中路环境小品设置上主要选择了交通类、卫生类、服务类﹑信息类和休息类街道环境小品,按该路段的具体设置条件进行整体考虑,具体街道环境小品设置规划(如图7-6)。

其中在深南中路每个交通道路的主要路口处均按规范设置了交通类环境小品,在道路的衔接处及各个不同功能区域之间都穿插安置了配景类小品;在每种不同功能的街道上都平均置放了卫生类及无障碍类小品;在公共休闲区域则集中设置了服务类﹑信息类和休息类街道环境小品。

五、深南大道深南中路段街道环境小品造型设计

1)深南中路的信息类街道环境小品设计造型

以信息类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主要包括信号灯、电话亭、邮筒、报刊亭等內容。

(1)信号灯设计造型

设计方案1:该信号灯的设计就是根据深南中路街道现代未来的风格特点结合实用功能进行设计的,多功能交通信号灯在设计过程中,以飘带为原型进行元素的提取,将钢铁的灯柱进行流线型的改造,让原本冰冷、生硬的钢铁富有曲线性的飘逸之美,通过材质与线条的强烈反差营造出一种极具现代特色和科技感的造型美。当然,在设计的过程中,除了注重造型的设计之外,为了能使信息的提供更为准确、表意更为清晰,结合人本与环保相兼顾的原则,将现在街道上普遍所采用的红绿信号灯改为具有数字计时的信息标识系统,同时将路灯的功能融于其中,为了节约能耗在灯具的选择上更是选用了清晰度高、耗能量低的LED灯,真正的让该设计做到符合街道特色的同时最大限度的美化环境、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设计方案2:造型采用“沙漏”形态,能明显的看到还要等待多长时间,表意清晰,让路人一目了然。传统的交通信号灯样式单调,没有新意,作为深南中路上的信息设施,设计应具有时代性与创新性,与其街道空间品质相融合。“沙漏”信号灯的设计充满现代感,灵感来源于时间沙漠,人们可以通过LED灯形成的时间沙漏来判断停或走,人们不用再为看着老式交通信号灯高达几十位的数字而烦躁,因为这个沙漏信号灯只有在黄灯时才有仅有的3-2-1,简洁明了并富有趣味性,这样的设计形式丰富了街道空间的层次,使原本无感情的街道变得灵动活泼,让小品成为街道的点睛之笔。(如图7-7)

(3)电话亭设计造型

电话亭的设计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设计出来的,不仅具备打电话的基本功能,而且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通话已经不是问题,不光如此,它还具备信息终端机的功能,可以查询任何路人想知道的城市、生活的最新信息清晰的显示在液晶屏上。电话亭顶上的LED显示屏可以滚动显示“telephone”实时天气信息。电话亭并不是单独的个体,显示屏上的信息均来自同一个信息中心,通过无线电信号来进行传输。这个电话亭不仅方便了本地市民的出行生活,也方便了外地人的“初来驾到”,充分注重创新性和未来性,时设计满足时展需求和街道空间特征。

(4)邮筒设计造型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式各样的通讯设施应运而生,但邮箱最为古老的倾听者,从中散发的质朴与真诚,是非物质信息不可代替的。设计为邮筒外形设计了两个投递口,分别投递大件和小件,这种设计可以轻松的做好第一次筛选,收件的人取出邮件时,连方向都是统一的,节约出很多整理的时间。符合了人们快速生活的节奏特征。设计便利人们的生活,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设计过程中将人的需求作为小品造型设计的出发点,这样的设施成为了人本理念的物质载体,才有可能具有推广价值。

(5)报刊亭设计造型

书报亭设计灵感来源于书架,由于传统的书报亭书架是层层叠叠向上的,因此不如把报刊亭的结构就做成层层递进的造型,由此一来不仅满足了基本功能的需要,而且外观也富有变化,使其更有可观赏性,橘黄色的点缀色使整个报刊亭看上去更加有色彩,符合深南大道街道空间活力的性格特征,给城市街道增添光彩。同时在传达信息、丰富百姓生活、点亮和彰显街道特色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图7-8)。

2)深南中路的休息类街道环境小品设计造型

以休息类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主要为坐具的设计造型。在进行深南中路坐具的设计探索时,为了与街道空间特色相融合,应在坐具的造型、材料、功能上予以创新,使设计符合城市未来发展趋势,做到实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让其成为增添街道魅力的休憩小品(如图7-9)。

设计方案1:坐具注重其舒适与否会直接影响人们对街道环境质量的评判,设计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如利用简单转轴的设计,就可让使用者调整自己觉得舒适的高度,使人在户外休息时舒适惬意,更具有人性化。

设计方案2:“旋转休闲摘’的灵感来源于旋转的图形,图形通过旋转创造出新的图形这个设计同样也是运用这个原理,通过旋转把各个部分组成不同的样子来适应不同人对不同功能的需求。主要材料为木材和不锈钢管。由16个旋转单元组成,每个单元通过钢管轴可以自由旋转,几个单元倒下来就可以组成不同宽度的桌面供人们使用,具有灵活性。

设计方案3:表现了未来的座椅的设计趋势它不仅要能在功能是有所创新在造型也要能作为人与环境的互动点.恒温发热面板能让你行走在街市之间不再坐冷板其栖息在坐具上的人们也将不再无肠.免费的wiri接收器能够为你提供高速的上网

流母.终端接收器也将不再受到电母的制约,内登的便捷充电器为你摆脱电扭低的困惑.在材质方面,用了高科技娅光金属材质和合成木质质地清新,舒适,很自然的拉近人与环境的距离。

3)深南中路的配景类街道环境小品设计造型

配景类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主要以花箱为主来进行设计造型,设计结合所提街道环境小品设计方法中的异类组合法,将花箱与休息坐凳组合的方式,除完成花箱单体设计造型,在空间组合上还提出了多种组合方式,这也是理论研究与设计创作应用结合取得的一个探索成果。

完成的深南中路的配景类街道环境小品中的花箱与休息坐凳单体设计造型及组合方式应用于2011年11月提交深圳市汉沙扬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后受到肯定,并做深入化设计后将交城市相关部门推广应用。

六、深圳市街道环境艺术小品设计的未来展望

(一)功能多样化趋势

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街道环境小品的需求不再是单一的,对其要求不但要满足实用功能,而且形式要能融于街道整体风格,并具有文化内涵。环境小品的通用性与组合性发展趋势也是设计师进行小品设计所要重点考虑的,多样化的真正意义是多种功能的综合,以适应街道空间变化与人活动的多样性。功能多样化是街道环境小品活力的源泉,因为只有功能多样化,才能使街道环境小品设计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二)科技化趋势

信息时代下,设计师在更新与创作深圳街道空间环境小品时,要把它作为一个综合的、整体的有机概念。既要把街道环境小品作为城市必备的“硬件”来处理,更要注重“软件”的应用,增加人们使用时的便利性与趣味性。如设计电子定位导航设施是发展的趋势,其应用软件方便、高效。设置不同语言版面,满足不同地域人们的需求,触摸式屏幕使出行者更快知道自己所处位置,以及怎么到达目的地,这样的街道环境小品不仅满足了城市人们的生活需求,而且提高城市品味,给世界各国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三)对街道特色透射的趋势

现代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不仅注重物质形态与功能的设计,更重视其文化内涵的塑造 “文化”不仅指具有物质文化属性的空间环境,更重要的是包含了精神文化、艺术文化属性,如城市中所体现的社会生活理想、民俗风情、审美情趣及艺术感染力等。。街道环境小品的文化特质,要从浸润于街道整体之中的特色来透射,体现出所属区域所具有的性格与特征。

(四)人性化趋势

一个成功的环境小品设计,不但要满足人的生理要求,同时还应满足人的心理要求。充满“人性”的城市环境小品是未来小品设计的必然趋势,而“人性”的本质是具有双重含义的,:一是“宜人所用”,这是对环境小品的功能和性质提出的要求,如是否能满足不同人群行为活动的要求,属于物质层面;另一层含义是“宜人所感”,则是对环境小品的内涵提出的要求,如环境小品是否体现了城市街道特色,是否延续了历史文脉。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应该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设计自始至终体现对人的关怀。

(五)艺术化趋势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精神上对美的呼唤也越来越强烈,街道环境小品作为城市街道空间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满足人们的这种需要。从美学观点来看,城市街道应富有活力与性格的。所以城市街道环境小品应具有美化街道空间环境的作用,这就要求小品的设计应在材料、造型、尺度、色彩等方面有所考虑,使其具有艺术性,构造艺术氛围,提高街道的空间环境艺术品质。

篇3

市内一些街道仅考虑到道路交通的基本需求———对路面的要求,却忽略了街道两侧各项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例如交通标志、街道照明、供路人使用的设置等.另外,街道路边的遮挡围墙大多为缺少美观和装饰性的实墙,交通标志缺少系统的精心设计。

1.2街道景观设计缺乏地域性和文化内涵

经过精心设计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能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让游客留下美好的印象,目前市区的街道景观设计,缺少地域性和典型文化特色,与钟祥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面貌不相符,此外,城市街道功能比较单一,城市街道缺乏个性.在空间上,街道两侧的建筑在外形、色彩、材料等方面比较相似,缺少体现城市特征的建筑

1.3缺少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钟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然而现有的街道景观设计缺乏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没有保留原有街道形成的风格与特色,割断了新增元素与原有景观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城市街道历史风貌受到破坏、历史文脉断裂、城市的人文色彩受到淡化、公共活动空间缺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对钟祥市街道景观设计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2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原则

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协调人与环境关系的工作,旨在创造更适合人类居住、对环境更友善的人地关系.规划设计当中两个重要的环节是寻求对使用者需求的满足和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钟祥市街道实际情况,在对其街道景观进行设计时应掌握以下原则:

2.1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城市的环境主体是居住的居民,城市环境是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与人互相交流的地方,公共空间和景观是供人使用的,在街道景观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满足人自身的需要,注重视觉的和谐统一是景观设计的重点所在.景观与公共设施的布局与尺度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休息座椅的摆放要考虑到人们对私密空间的需求,并在休息区、座椅尺度、坡道、专用人行道、盲文标志、专用公厕等相关细节设计中体现出来,使街道景观成为大众娱乐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2保护与传承地域文化的设计原则

在国内各个城市中,景观设计手法及风格的相似化让一些具有民族及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日渐减少.在街道景观设计中要充分挖掘、提炼出具有地方特色、地域文化特征的元素,并从本地历史文化中寻找认同感,这对于展示景观的地方文化特色,增加本地居民的文化凝聚力和提高景观的旅游价值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3充分展示城市道路的人文美感

城市道路的人文美主要是指通过城市街道的文化特色及营造的人文氛围所反映出来的一种文化美感.作为城市街道景观,它的人文美是与周围环境的其他建筑构成整体的人文景观所体现出来的,让大众能直观感受到城市街道景观所体现出来的特有的城市道路人文美感.

3钟祥市城市街道景观的特色营造手法

3.1结合得天独厚的楚文化凸显特色化街道景观

城市的特色通过自身的历史文化积淀最能体现出来,因而把城市的历史文化充分融入到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最能彰显出城市特色.街道景观设计作为一种社会公共产品,应该体现出社会对文化的追求和大众共同的历史文化价值观.街道景观需要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并凸显城市特色才能受到大众的一致认同.

3.1.1街道的表现形式及设计手法

对于交通性街道,适合采用以直线大半径的曲线为主,结合道路两侧的建筑和绿化树木的高度与街道的宽度相对比产生空间感受.在停车区域附近的墙壁上设计具有典型楚文化特征的壁画,让街道更具特色.步行街是交通性街道的延续,在设计手法上要注意收放的合理使用.可以在不加宽的地方设置一些园林小品如小型喷泉雕塑,适当增加街道的自然情趣.

3.1.2户外广告牌、雕塑小品及相关设施设计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步伐,街道广告逐渐在城市景观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街道广告的主要作用在于宣传,通常尺寸都比较大,对城市的形象有着直观的影响,街道广告和景观雕塑小品的结合,不仅能节省空间,同时还可以增添不少的乐趣.街道雕塑小品以及功能设施应当体现自然、活泼的设计理念.街道两侧的户外广告牌最好由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具体街道的功能和特色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制作.

3.1.3街道设施近距离体现城市细部

街道设施在体现城市文明的同时诠释着城市的文化特征,是大众最近距离认识城市、了解城市的传载物.在钟祥市街道设施的设计中,首先要考虑景观造型手法与城市环境文化的一致性.钟祥历史文化悠久有着自己的特色风貌,因此在街道设施的设计中应体现出钟祥市的历史、文化、地域特点,这样不仅能够使钟祥市的街道设施具有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时也是对楚文化的传承,使城市文脉得到延续.

3.2借用独特的楚文化建筑打造特色化街道景观

3.2.1建筑形式

人行进在街道的过程中,作为街道边界的建筑不是作为量块,而是作为平面表现出来的.因此,建筑的立面(包括的构件的比例关系,材料,色彩等)则是影响街道景观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在街道两侧建筑风格上凸显楚文化特征,使传统文脉得以传承和发扬。

3.2.2路面铺装

城市街道、人行道路面铺装材料的质感、色彩、图案在街道景观中能起到引人注目的重要作用.不同质感的铺装材料能影响到大众的视觉感受和行为,如采用青砖为主要材料的路面铺装能够衬托街道古朴的气氛,而采用鹅卵石为主要材料的路面铺装可以让人产生小巧和轻松的感觉.铺装图案就好似在路面绘画一样,它是打破单一的铺地形式,营造丰富的视觉效果的有效手段.所以如何选择以及选择什么样的铺装材料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根据不同风格的街道氛围采用不用质感、材料,做到与街道整体风格相呼应.对于铺装面积过大且长时间作为视觉停留的地方,铺装材料的选用就要与整体环境相统一,而且注意避免因变化过多给大众视觉造成疲劳.

3.2.3街道绿化

尽可能的充分利用有限的绿地来增加植物的层次,增加上层高大乔木的数量,尤其是树冠较大的树种,有利于形成城市线性街道绿化.乔木下方的空间尽量不要浪费,适当增加中下层灌木,这样既能增加植物的绿化量,还能起到很好的分割空间的作用,并且能够有效的保护行人安全.具体操作中,注意充分利用好小尺度的绿化空间,打造出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营造高密度、高覆盖率的城市街道绿化效果.

3.2.4休憩小品与雕塑

作为城市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街道,如何设置休憩小品和雕塑显得非常必要.同时也是区分街道公共空间属性的重要手段.休憩小品和雕塑的造型应具有符号性和象征性,以此展现城市的格调、品位,传达城市精神文化的风貌

3.2.5色彩表现

结合城市主色调,与城市整体色调相符,街道设施色彩应该与整体色彩相统一.钟祥市街道景观色彩主要是以赭石色系和红色与黄色相结合的色调,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同时也是对传统古建筑的尊重,更能体现出钟祥市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通过对色彩的表现,让大众产生不同的历史感受,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并能让本地居民产生一种地方自豪感.例如钟祥街道两侧建筑、门头和户外广告牌的色彩运用均以红、黄色系为主,再现了传统的历史文化和古色古香的风貌.

3.2.6街道细节设计

尽可能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并在细节上体现人性化、人文化关怀,街道细节的设计能够直观的反映城市的内涵和品位.街道细节主要体现在道路缘石、散水沟、绿化防护拦、小品雕塑、照明路灯、休息坐椅等道路附属物的设置上.具体实施中,不仅要考虑到这些细节的基本功能,还需要结合其耐久性、美观性、功能多样性等特征.对出现损坏的路缘石和绿地护栏要及时的进行维护和更新,让城市街道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4特色街道设计方案

打造特色城市街道景观,需要我们合理开发和利用本市优势资源,保持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和自然风貌,使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因此,设计者要在不影响和破坏原来街道景观的基础上,解决街道景观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钟祥市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打造特色街道景观,给街道景观设计注入新的内容.同时要在改善城市环境的基础上,营建街道景观环境的生态化与整合感,进而凸显城市景观的地域特色,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繁荣.

4.1护城河步行街主题特色:建设历史老街

(1)尊重生态,沿护城河两侧建筑的阳台、窗台设置绿化植物进行点缀.

(2)对步行街各商铺门前进行统一绿化,分别设置花钵、花箱等组合式花卉,采用统一的花卉组合式绿化手法能够让整体街道显得更有情趣化,同时更加美观.

(3)充分利用商铺建筑上的照明设施进行空中绿化,可以悬挂一些比较小巧、精致的小花卉盆景.让街道的视觉层次显得更加丰富.

(4)一些面积较大的商铺建筑外立面可以适当的布置成一面绿意盎然的生态墙.

(5)对街道细节设施进行绿化布置,如沿街路灯、栏杆等设施上悬挂特色植物进行点缀.

(6)在步行街一些休息区域布置一些生动的景观小品或雕塑,对现有的街道花坛绿化可以适当增加地被植物的种类.

4.2莫愁湖路主题特色:打造花香之街

(1)将临近人行道一侧的绿地进行重点绿化,多种宿根花卉,结合色彩、形体打造花卉的世界.

(2)在交叉路口或景观节点处,设置具有地域代表性的雕塑,雕塑主体由花卉装扮而成.

(3)将沿街建筑的立面墙布置为花卉墙,沿街摆放花箱等种植容器.

(4)在行道树之间放置具有特色的种植容器种植花卉,在休闲座椅中间设置花箱.

(5)由上而下围绕沿街灯柱设置花带.

篇4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3―006g(2014)09―0093―02

简,雅各布思出版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说:“城市中道路担负着重要任务,然而道路在宏观上是线,微观上都是很宽的面,街道是城市中最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是城市中富有生命力的器官。”由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近十几年间快速发展,在此趋势下,时有“建设性破坏”的发生。急速的城市扩张和旧城改造中,老街道逐渐陈旧狭窄,新街道往往忽略对城市历史人文的挖掘。

洛阳是著名的文化历史名城,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洛河流域的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伏羲得河图而画八卦,夏禹拥洛书以制《洪范》,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被誉为华夏文明的第一个高峰,周公制礼作乐,孔子入周问礼,儒学则兴,老子执史写经,道学始创,白马西天驮经,佛教首传,二程开馆授徒,理学远播。东汉太学,学生三万左思赋成,洛阳纸贵,以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为代表的我国古科技、教育、文化成就大都洛阳有不解之缘,正是为此铸就了洛阳崇尚理性、探微求真、大气恢弘、蓬勃向上的文化品格。但是随着近十几年整个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事实文化名城,也推动着整个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使得其传统的街道被国家现代化的街道所取代,造成了景观趋同化的现状。

洛阳老城区街道现状问题

针对洛阳市最具有千年古都文化特色的老城区,主要的调研对象为老城区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于老城区城市街道的修补,是将街道上铺上青石板,重建丽景门,但是这种修缮不能改变老城区破败的现象。老城区最为洛阳市文化传承至今的核心物质文化载体,其该区域内的古城保护和整治是一种迫切的需求。

通过对城市街道景观使用者的问卷调查与城市街道的实地调研两种方式相结合,综合分析洛阳街道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在调研过程中对于城市的评鉴大部分认为洛阳是旅游及休闲城市,整个城市的生活节奏较慢,属于宜居型城市。以下为问卷结果分析(如饼状图1,饼状图2):

地域文化特色在其街道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城市地域文化特色景观的建设,是提升整个城市文化精神内涵的一种很重要途径。地域特色的街道景观设计是城市街道景观最根本的基础,文化是街道景观的内涵代表,体现着整个城市的精神和可持续的发展。在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中应该积极的理解和综合的运用其地域文化,强调在整个街道景观整体性和统一性,并着眼于其地域文化的特色,创造出具有明显地域化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

街道景观的设计原则

(1)保护和发展地域文化景观的原则

每一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文脉,历史是街道魅力与个性的体现。深入地研究城市在整个发展过程的历史发展、自然地理风貌、传统风俗习惯,结合其时展所产生的新的材料,营造出新形势下的街道景观,并通过此来提成整个城市形象及品位。

(2)以人为本的原则

街道景观的设计是以与人能产生良好的互动,作为衡量整个城市街道景观的标准之一。人群的活动也是整个景观环境设计所必须要考虑的重要的因素,因此景观的设计也要满足不同的人对于街道景观的需求,并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来合理地布置街道中的公共设计和绿化,真正地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目标。

(3)可持续的原则

街道景观应为一种长期性的景观设计,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要依靠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良好的推动作用。

(4)整体性原则

从一个城市的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中,既要考虑其城市地域文化特色,也要考虑城市整齐的发展和布局,使整个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既有统一性,又具有整体的变化。

城市街道景观地域特色营造

通过对于洛阳老城区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四条街道的环境的营造来体现洛阳作为千年的地域文化,也是通过城市街道来展现洛阳城市面貌。老城区现还留存了部分体现城市个性特征和历史文化的街巷、胡同,是生活类街道的特色部分。

东大街特色营造

东大街是相对比较完整地保留其文化特色的历史街区,以最为古老的八角楼街道的分界点――鼓楼作为整条街区的终点。街道内名古屋(图1)和李占标故居,为街道的景观节点,以凸显历史文氛围。东大街在以后的修建中,要以保留其街道最原始的特色作为最根本的原则,将两侧建筑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织补形式的修建,保留其建筑外立面的整体格局。将:麦乱的电线进行规整,改变原来随意乱推各种杂物的街道环境。步行街形式的历史街区,应该设置其相应的雕塑、假山石、绿化景观以及城市家具等景观设施,作为街道景观中的衔接。

西大街特色营造

西大街属于生活类街道,这类街道的整体氛围是与本地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丽景门(如图2)为主要的老城区文化展示之一,在城门的入口处建有一些以文化展示为主的商业区域,将一些现代的设计元素与历史街区的进行融合,通过这种融合展示出城市发展的过程。街道两侧是以商业店铺为主,功能是满足所在区域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与游客对于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探寻。街边建筑主要是以二、三层的建筑为主(图3),建筑外延是传统的未经处理的砖墙最为装饰,店面招牌的装饰是以它们给人以历史感和对往事的回味,因此对待这些道路要慎重,改建时要注意不要改变道路基本形态。在尺度较小的街道空间,应尽量避免各种设施及构筑物的妨碍。在街道绿化方面可采用单行种植、自然式种植的多样形式,结合局部的装饰性铺装,还原一定的风貌。

南大街特色营造

南大街的主要形式,也是步行街也是商业街的另一种形式。商业步行街分为两种不同的区域,一种格式历史建筑为其街区建筑的主要形式,街区两侧沿街建筑和商业店铺的招牌形式都是依照传统特色来作为主体,用来凸显其地域文化特色。随着商业向多元化发展,商业、娱乐、休闲、美食、文化、旅游为一体,使得整个历史街区重新焕发生机。

北大街特色营造

北大街主要的形式是商业街区,商业街区通常在区域内的核心地段,两侧或单侧由店铺组成。由于步行的人流量较大,街道的宽度要考虑商业街的性质和规模以及机动车道和步行道之间的矛盾,因此需要将其进行分流的处理。(图4)商业街道一般是由沿街建筑、行道树、标志物构成,景观模式比较固定,因此需要注意建筑物和街道的连续和统一,适当地通过构筑物和街道家具创造均衡的空间,突出商业街特征的同时也突出文化地域特点。

街道的步行人流量大,密度高,且步行持续时间较长,因而需要设置人群休憩空间及设施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在步行街中,因为商业店铺的聚集,使人的活动有一个诱导性的、集聚性的规律,街道设施和小品的设计可成为既满足功能又有个性的街道景观亮点。比如座椅、雕塑、指示牌等都可以被赋予地域文化内涵,为人群提供舒适、识别、便捷的功能,同时起到烘托、点缀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图5)

篇5

1引言

随着国内的各大主要城市的不断发展,现代大城市无论从建设速度还是建设规模上,都成几何化增长。城市街道建设已经成为不容忽略的热点问题之一,政府规划决策者对其重视的程度越发突出,老百姓对其关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城市街道不仅是面向公众开放使用并开展各种活动的空间,更是城市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城市街道建设的现状,以深圳市深南中路等具体街道环境小品设计实际项目的建设作为依托来进行设计的探索,以期对街道环境小品的创新及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今后国内街道环境小品的整治及规划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在我国城市街道特色以及户外家具的研究领域,许多专家人员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同济大学吴伟教授的《城市特色》,从理性的角度研究了城市空间环境特色[1]。《城市街道公共设施设计》研究了城市街道中的历史发展过程与其空间构成等因素,指出了街道公共设施定元素的内在隐含关系[2]。丁天军和赵阳教授发表的文章《城市家具设计——一个跨国工业设计的研究课题》中指出城市公共设施的布置要针对不同城市合理规划[3]。在国外,比较有代表的著作是芦原义信的《街道美学》,它是以一个特殊的视角,对日本及意大利等国家的街道结合心理学及建筑设计理论阐明街道构成、高宽比例等美学原则,并强调了街道的美学及社会方面的价值[4]。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则从文化艺术等方面根依据对城市景观分析的个案,深入地研究了有关于可印象性这一话题,对城市街道空间的个性塑造产生了一些较大的反响[5]。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中也提出过,街道,尤其是人行道,它为我们的社会生活,也就是良好的户外交往空间的创造发挥了很大的作用[6]。

3城市街道特色塑造中的环境小品的设计方法

3.1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基本原则

街道环境小品不仅要与环境相融合,还要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和审美情趣,这就需要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尊重人对生活舒适的需求,考虑实用性以及观赏性,主要分为系统性原则、以功能为本的原则、人性化原则、与环境协调原则、美学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等。

3.2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设计方法

对于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设计,设计师应该在确定设计目标的前提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再依据相适应的设计原则,最后选用较为合适的方法来设计。在设计时,通过对国内部分城市街道相关的环境小品设计进行调查,以及对家具与产品等相关设计方法的归纳与剖析,结合深圳市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的实际,提出了3种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设计方法,包括:定向设计法、组合设计法和模仿设计法。

4设计实践研究——以深圳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为例

4.1深圳市城市概况

深圳市位于广东省中南沿海地区,地处珠江口东面,东临大鹏湾西接珠江口,与素有港口明珠之称的香港仅有一河之隔。它是我国除海南省之外最大的经济特区,在过去短短20年时间里由东南边陲的小渔村发展成为我国南端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的发展速度令世界为之侧目(图1)。

4.2深南中路街道特色塑造与环境艺术小品设计

4.2.1深南中路环境小品设计存在问题

深南中路位于深南大到的中段,该地段集中了深圳市最大的商贸圈华强北商圈以及深圳金融中心区,以及特区的标志性建筑地王大厦、赛格广场以及深证证券交易所都坐落其中。该地段是最能代表深圳时代面貌的,但是作为深南中路上的环境小品,并没有体现街道特色,而且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有环境小品的数量缺乏、盲目引进照搬和人性化关怀不足等。

图1深圳市深南大道街道夜景

4.2.2深南中路段街道环境小品设计定位

(1)符合街道空间特点。该地段是最能代表深圳蓬勃发展的精神面貌的,我们对其风格定位为未来风格,在设计环境小品时通过在造型、色彩、功能上的创新使设计具有前瞻性,符合深南大道整体空间品质。

(2)满足人的需求。深南中路上的环境小品定位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不仅要与街道上的人的行为、习惯和谐,也应考虑小品管理人员清洗、维护的方便性(图2)。

图2人的需求分析图

4.2.3深南大道深南中路段街道环境小品设置类型

本文取了深南中路的地王大厦至华强路段,在这段道路上主要分布商业区、办公区、道路、公共休闲区及少量的住宅区,基本囊括了所有空间功能如图3所示。

4.3.4深南大道深南中路段街道环境小品造型设计

(1)信号灯设计造型。设计方案1:该信号灯的设计就是根据深南中路街道现代未来的风格特点结合实用功能进行设计的,多功能交通信号灯在设计过程中,以飘带为原型进行元素的提取,将钢铁的灯柱进行流线型的改造,让原本冰冷、生硬的钢铁富有曲线性的飘逸之美,通过材质与线条的强烈反差营造出一种极具现代特色和科技感的造型美。

图3深南中路功能分区图

设计方案2:造型采用“沙漏”形态,能明显的看到还要等待多长时间,表意清晰,让路人一目了然。“沙漏”信号灯的设计充满现代感,灵感来源于时间沙漠,人们可以通过LED灯形成的时间沙漏来判断停或走,人们不用再为看着老式交通信号灯高达几十位的数字而烦躁,因为这个沙漏信号灯只有在黄灯时才有仅有的3-2-1,简洁明了并富有趣味性,这样的设计形式丰富了街道空间的层次,使原本无感情的街道变得灵动活泼,让小品成为街道的点睛之笔(图4)。

图4信号灯设计造型

(2)深南中路的配景类街道环境小品设计造型。配景类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主要以花箱为主来进行设计造型,设计结合所提街道环境小品设计方法中的异类组合法,将花箱与休息坐凳组合的方式如图5所示。

图5花箱与休息坐凳组合图

(3)深南中路的服务类街道环境小品设计造型。服务类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主要以路灯和自行车档为主来进行设计造型,设计结合街道环境小品设计方法中的人工模仿法,使环境小品风格与深南中路现代时尚的环境相一致。特别是在造型与材料上,对周围建筑及结构的模仿,提取设计元素,能够使街道在空间上风格更加统一、整齐。同时也能与市民的精神产生共鸣(图6、图7)。

(4)深南中路的卫生类街道环境小品设计造型。卫生类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主要以垃圾桶为主来进行设计造型,设计结合街道环境小品设计方法中的定向设计法,将垃圾桶的形象具体化、定向化,从而体现出垃圾桶的形态意义与使用价值。设计中的垃圾桶设计除标注了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投放,还设计了危险废弃物的投放口,使垃圾的分类更加具有便利性和安全性,也使环境保护在行动上更为人性化(图8)。

图6自行车档的设计应用

图7路灯的设计应用

图8垃圾桶的设计应用

在进行深圳市深南中路街道环境小品设计时,根据不同类型环境小品的设计要求侧重不同,单独或综合运用定向设计法、模仿设计法、组合设计法这三种设计方法进行创作实践,使设计作品既能彰显城市与街道特色,也能张扬出环境小品其自身的特点与个性,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2013年5月绿色科技第5期5街道环境艺术小品设计的未来展望

信息时代下,设计师在更新与创作深圳街道空间环境小品时,要把它作为一个综合的、整体的有机概念,同时增加人们使用时的便利性与趣味性。街道环境小品的文化特质,要从浸润于街道整体之中的特色来透射,体现出所属区域所具有的性格与特征。充满“人性”的城市环境小品是未来小品设计的必然趋势,它要同时满足人们的生理要求和心理需要。

街道环境小品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和要求。所以城市街道环境小品应具有美化街道空间环境的作用,这就要求小品的设计应在材料、造型、尺度、色彩等方面有所考虑,使其具有艺术性,构造艺术氛围,提高街道的空间环境艺术品质。

参考文献:

[1] 吴伟.城市特色[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2000.

[2] 谢秉漫.城市街道公共设施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3] 梁雪,肖连旺.城市空间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4] 许柏鸣.公共家具设计精品解析[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5] 方益萍.城市环境创造[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6] 马里亚斯·奎恩塔拉·克鲁斯.空间、设施与城市元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7] 杨小军,蔡晓霞.环境设施设计与运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篇6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论

“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 ” [1] 街道空间作为市民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和城市文化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往往因为它的特色而成为城市的标志。因此,在城市街道空间中传承地域文脉,才能增强空间的历史感、地方感和文化内涵。街道空间是由界面围合而成的,没有界面的限定,街道也就存在了。并且,街道空间界面作为城市空间中最易被识别和感知的部分,在表达城市意象、历史文脉和传承地域特色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具有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质的街道空间建构中,基于地域文脉的街道空间界面设计应是特别关注的环节。

二、街道界面——人与城市的第一接触面

界面是指限定某一空间领域的面状要素,是实体与空间的交接面。城市的历史文化不仅体现在建筑实体上,更体现在建筑组合的侧界面上。城市街道界面综合了各种物质要素,并包含了市民的各种行为方式。它把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在视觉上展示给人们观看,并能使人对城市空间形成完整印象,是城市向市民和游客展示的媒介。连续且完整的建筑界面围合形成街道空间的整体轮廓,它们在创造作为街道实体的建筑空间的同时,也建构了依赖两边界面围合出的街道空间。并且街道界面作为人与城市的第一接触面,肩负着整个城市的认知功能。市民通过对街道最直观的视觉感知而唤起场所的精神体验,进而形成完整且有特质的城市印象。因此,在对城市街道界面设计研究中,本文主要是对沿街道的侧界面——建筑界面的研究,它们不同的组合方式得到不同的空间物理表象,展现不同的文化精神。

三、基于地域文脉的街道界面设计

构成街道空间界面这一实体的要素纵多,形式、构成、材料和色彩等都决定着界面的形成和界定。另外,不同地域的气候和光照变化影响下,不同界面所构成的空间特质,也反映出不同的整体环境秩序和场所精神。因此,从通过对各个要素的研究到对特色空间界面的建构,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1、形式构成——界面设计展现地域特色

街道界面是城市文化、地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它的形式构成与层次更是积淀了人们在这种文化影响下的丰富表达,这与该地区人们的生活节奏,行车、行走速度,以及尺度感有紧密的联系,因而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随着消费主义的侵蚀和时代的发展,市民的生活节奏逐步快速化,高速行进中,街道界面逐渐模糊,界面新的构成形式沦为表皮化的快速贴图,在还没来得及形成固定记忆便已老去。为了适应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建筑的构件变得预制化和模数化,重复性也相应增大。当然,这种快速的、批量生产的街道界面也无法使人驻足停留欣赏空间界面。

因此在新的建成环境中,为避免这种恶性循环,就必须要着眼于本地传统街巷界面形式的秩序,去其糟粕取起精华。对符合于当代建造手法、城市活动和环境气候应对的传统界面特征,可直接引用于当代空间建构中。如贵州新天蓝波湾的界面设计中,抽象苗族吊脚楼的空间形态,运用其架、挑、跨、退、让等手法,凸显地域空间的界面层次,并在界面设计中引入侗族风雨桥、鼓楼等极具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的空间构成元素,营造有地域特质的空间氛围。而对具有沿承地域文脉价值特性,但不具备以上条件的界面形式,可以通过转译、置换、重组的方式在当代街道界面生成中得到传承:首先重视界面形式与层次的表达和象征作用,界面元素可以转化为抽象化的图案,借以强调界面对于场所及地域文脉的关联性。其次,通过光影变化也可塑造丰富的界面形式,用界面虚实层次强化空间感受。再者,通过新材料组合构成的界面关系,也能有效传承传统街道界面的构成关系。如苏州李公堤民俗风情商业街,就通过现代材料组合形式对传统的界面形式进行置换,使街道界面既传承了江南水乡空间界面的形式特征,又满足了现代商业功能的需要。

2、材料——界面设计展现传统文化

对于街道空间而言,界面形式的确立与诸多社会文化因素有关,但最终如何建构街道界面,却是和施工技术、当地材料密切相关。毋庸置疑,这是一个街道空间营造地域特色氛围的现实基础和重要依据。不同的材质和肌理营造出街道不同的意境,并且赋予空间质感之美。比如石材显得厚重,木材给人以温暖,砖块显得规整等等。不同材料在界面上的组合也能反映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传统街道空间界面多是就地取材,因材施工,因此极具地域特色。尽管传统材料具有地方特色,但它们几乎完全是手工式作业,这不符合当代建筑工艺的发展趋势,被取代也是必然。因此如何将这些传统材料的特色转译到现代建筑工艺中,是当前营造有地域文脉意味的空间界面的重点。对此,本文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传统材料的转译:

首先、凸显地方材料的表现性。在框架结构作为主流建造方式的当代,地方材料不再必须作为承重结构使用,因此有更大的自由度来追求当代界面的轻盈性和装饰性。通过现代材料将其转化在界面的图案划分上,而一些极其具有地方特质的特殊材料,则可以运用民间传统的手机方法,将其作为街道界面局部的填充材料,以此增加市民和游客对空间的认同感。其次,抽象化表达。即通过现代材料转换传统地域材料的构造关系(如出砖入石),凸显地方材料最重要的构造特征。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宜过度抽象,抽象到极致就会丢失原本的韵味,最终成果是要让人容易联想到原型。另外,平面化表达也是界面有效的艺术处理手法。即把传统的文化要素通过平面化的叠加和拼贴,形成界面肌理,最终共同在空间界面上得以反映。在信息过剩的今天,平面化的处理是使街道界面不过于苍白的良好对策。

3、色彩——界面设计展现城市文化形象

每当我们回忆那些有地域特色的城市,首先浮现于脑海的便是其或凝重、或浪漫、或明快的色彩印象。可见人们对城市形象的把握,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城市的色彩构成。如北非岩石和沙漠的红褐、土黄的浓厚色彩组合、希腊碧海蓝天间的白色村庄、中国苏州的粉与黛等等,这些不同城市色彩组合排列的秩序和法式,表达着空间的意向,展示出不同的城市文化形象。当然,和谐的城市色彩一定是与城市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融合、统一的。就某一具体的街道空间而言,色彩本身物理属性所具有的重量感和距离感,也影响空间节奏的变化。因此,“根据万物有色的自然规律,视觉表征的变化应与人的色彩感觉有密切关系,色彩是文脉系统的第一视觉要素,因此色彩系统应是文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所以,界面材料的色彩构成也是街道空间设计必须关注的环节。

对具有地域文脉的界面色彩的研究,必须要综合分析各种要素,确立适宜环境的、有地域特质的色彩风貌,明确空间的主色调,以此统揽街道界面色彩的建设和改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实现延续地域文脉、展现城市文化形象:首先,要求对文脉意义的界面色彩原型有深刻理解和把握。对有代表性的街道空间展开色彩分析,并加以量化统计。其间应注意避免过多的带入倾向性,把握环境色彩和界面色彩的有机关系。其次,必须明确街道整体的色彩逻辑关系,摈弃不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界面色彩,分析出街道空间中典型的色彩特征。包括界面色彩的组合关系及其出现在空间界面要素上的相应位置和频次。再次,在传统界面色彩的基础上,结合新建街道的功能空间和建筑实体的类型,对其界面色彩结构进行适宜的设计考量,保证界面色彩对城市文化形象起到正面与积极的作用。最后在特定的街道空间中,其界面色彩的设计和表达,必须监督实施进行和综合评价。通过以上方法,来增加街道空间的可识别性、界面的差异性和连续性,形成令人愉快且有趣的城市街道空间,并且强化城市的文化形象。

4、风格与细部——界面设计展现城市历史脉络

当我们关注一些城市的历史街区时会发现,这些街道往往有着多种多样且精致的细部,正是因为这些细节,才使街道显得格外的亲切宜人。不管是技术性的建造细节还是装饰性的细节,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累积叠加的,是建造者们在当时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影响下对生活的关注。如重庆十八梯片区的街道界面,有基于山地特色的吊脚楼,民国时期留下的青砖灰瓦、防空洞,而在穆斯林大厦也有宗教文化(伊斯兰)影响下的细部设计,在法国领事馆也有外来文化影响下具有折中主义风格的装饰性细节。可见,街道空间界面的细部设计是城市历史文化积淀的综合反映。系统论认为,任何整体的的良性循环依靠于局部之间的相互优化和单元要素的自我更新。在街道空间建构中,对界面细节的把握也显得尤为重要。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街道界面的生成,是基于当时地域环境和多重的文化背景。在新建的城市街道中,应注重对传统界面关系的反映。即在街道空间中,注重形式、材料、色彩、细节等界面要素,对城市历史发展脉络和城市文化内涵的延承。一个城市的街道空间是否有品质,就在于其空间界面是否展示城市的文化形象,是否彰显出城市的文化底蕴,是否找到文脉的根。

参考文献:

[1]、简。雅克布斯著,金衡山译,《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第35页。

[2]、张培颖,戚序,《色彩:城市文脉保护的重点》[J],艺术探索,2010.4

[3]、曹艺凡,《基于文脉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李江,《基于怀旧的更新——传统风貌街道建筑界面的更新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王荔希,《地域特色的现代商业步行街界面设计》[J],山西建筑,2010.1

篇7

2、节点设计是构成街道的标志

街道随着连续界面的变化产生不同的街道景观,但任何街道都不可能做到连续不断,这就需要设计师巧妙地进行节点处的设计,把握街道的整体结构,给人们造成视觉上的差错。通常在界面的间断和转弯处、街道的交叉和汇集处都需要进行节点的设计。好的节点设计能够丰富街道的景观,使行人眼前一亮,而错误的节点处理便会破坏街道的整体结构。对于节点处的设计方法有很多,其中将街道的交叉和汇集处设计成广场是常见的处理手段之一。这种设计方法不仅能够很好的组织交通,还可以对广场进行装饰设计进而提高道路的可辨识性。除了设计成广场还可以在节点处设计上标志物或特色建筑等,值得注意的是,节点的位置选择一定要合适,设计的特征一定要明显,以达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目的。

3、公共设施艺术设计是构成街道的核心

与界面和节点设计相比较,公共设施在设计过程中要更多的考虑“人”这种不定因素,从而达到设计本身的目的。公共设施可分为实用性、审美性和视觉传达性三类,实用性的设施是必须存在的,而另外两种设施的设计则是为了加强街道与环境的统一性,同时也是为了增加道路的特征元素而存在。此外,在道路的设计过程中还要渗入当地的文化,如用古人名字命名街道、保留文庙及名人府邸的遗址、将民族风俗设计到标志物上等,以此方式来丰富街道的文化内涵。

4、植被绿化艺术设计是构成街道的必要部分

街道上的植被除了被用来遮挡阳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还可以用作丰富街道景观的设施。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植物的自然性、生态性、审美性等方面的差异,依据植物本身的生态规律及外形特点,按照街道景观的特定设计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选择,进而达到设计的预期效果。设计过程中要综合的考虑多种因素,如季节变化、街道环境对植被的影响以及艺术设计目的对植物造型的要求等。除此之外,植物在不同地域的生存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植物的选择时,不仅要考虑不同植物间形态上的艺术结合性还要综合考虑它与当地环境的适应性,同时也要考虑到其与街道上其他要素的整体协调性。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一条环境相适性的绿色街道。

5、灯光设计是构成街道的亮点

灯光的设计在街道景观中起到引人注目的作用,白天可以利用不同的灯具造型达到点缀街景的目的,夜晚又可以起到街道照明的作用。街道两旁的商店也利用各式各样的灯光来引人注目、招揽生意。在街道灯光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照明功能与装饰功能的双重需求,在达到美化街道的同时,也要强调夜间照明效果,同时也要注意避免眩光及透视等现象的发生。随着社会及设计观念的发展,人们对灯光的设计需求越来越多。但是在灯光的设计过程中人们不应片面的追求数量、亮度,应该综合考虑各种设计需求,将街道的灯光设计与街道融为一体,同时也能够避免能源浪费、光污染等问题。当然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也要注意多运用中国特色艺术手法,避免崇洋。例如,设计师可以把中国传统的水彩画作为一种设计手法,创造出时代感与民族感共存的街道景观设计。

篇8

位于海口市博爱路、中山路、新华北路、得胜沙、解放路等路段的百年文物建筑――骑楼老街是海口市极具特色的建筑群,独特的多元的建筑风格为世人瞩目。

本文主要从骑楼老街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角度出发,挖掘海南海口的历史文化和骑楼本身的环境、人文元素,在理论层面研究街道人文景观的规划设计,旨在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和商业区,使其成为海口商业、旅游、居住的适宜之地,从街道景观规划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海口骑楼建筑及整体文化环境进行论述。

骑楼街道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景观设计的目的是在一个相对宏观的尺度上,基于自然和人文背景来认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在自然系统中或者利用自然资源,找到最适合的居住地。我们在进行骑楼景观设计时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系统与整体设计原则

街道作为城市的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形象的体现,也是市民的主要活动空间,其系统性和整体性是关系到城市整体形象的关键,人们对个城市外向性格的了解,是基于街道的外在形象的统性,在景观设计中,应把街道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考虑,明确街道的设计主题和整体基调,以保持街道空间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在此基础上,应突出区段性和局部节点个性,完成系统性和整体性中的变化因素。

骑楼老街源于百年前海南归国华侨修筑的主要用于商业的建筑,受南洋风格影响深远,骑楼建筑形态丰富,折中了欧洲巴洛克、洛可可、罗马式、哥特式以及适应于东南亚和海南湿热气候而演变的空间布局及装饰设计,同时加之国人难以割舍的本土文化情节,构成了街道的个基本个性特征。虽然百年期问,沧海桑田,建筑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些新的建筑也参杂在其内,但仍保持了绝大部分建筑的基本形态,五条街道,近700栋建筑鳞次栉比,构成了特色鲜明的骑楼老街的统一建筑天际线。在景观规划中对于整体风格的把握以及对街道民俗文化的发扬,是作为骑楼景观系统性和整体性基本要领。

同时,也应注重横向层面的每栋建筑、每个街道的个性,不同的沧桑变化而形成的各具特色的外形变化,以及因其本身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已经拥有了不同的使用功能、文化积淀和民俗民风,共同构成骑楼景观的多元、多彩画卷。

2.使用与复合功能设计原则

交通仍是街道的主要功能,但不是唯一功能,景观规划中应突出街道作为公共开放空间的特性,侧重于街道的空间功能作用和生活特色。同时,更多地将街道与周边空地和建筑物等相结合,突出空间的连续性与使用功能。

在骑楼街道上,本身是极具复合的,其一层架空的通廊部分是骑楼街最引人关注的空间区域,为室内和街道的过渡空间,是所在商铺展示商家形象和销售商品的空间,成为消费者购物、休憩和行走的通道,同时起到遮风避雨的功能,人们在闲暇之余,也可在此会客、喝茶,成为邻里感情交流的场所。步行长廊本身就体现了先民们为商业行为而选择的建筑形态,极具复合性的实用功能,在景观规划时可以加强和优化。

最初的通行功能虽仍非常重要,但虽着城市发展的进程,其交通功能处于相对尴尬的地位,因人流量大的原因,人行道与车行道的混用,使得通向街区内部的交通不便,且场地条件局促,导致交通拥挤。因此在规划时应择地设计利于人流聚散的广场或绿地,拓展街道内部空间,强化街道的使用功能,也能丰富街道天际线和立面。

3.步行与人性化设计原则

步行是人类最基本的交通工具,脱离了步行,街道就失去了真实的意义,失去了观赏城市和体验城市生活的场所。因此在街道景观设计中要突出快捷、安全的步行网络,提供合宜的空间尺度,配合必要的商业、文化、景观设施等,促进人流的汇聚,形成生机勃勃、生活气息浓郁、充满人气的街道。

同时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街道的识别性和认知度,通过街道指示系统、视觉形象识别和公共环境艺术等方法,提升街道环境品质,增强人们心理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深人们对街道特色的记忆和识别。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老街12米左右宽道路的规划设计最初不是为了现代汽车的通行之功能,其主要还是步行或其他的简单交通工具(如人力车)的使用场地,但在城市化进程和作为现代人主要交通工具――汽车的迅猛发展下,其街道的通行功能受到极大的制约,也由于汽车的通行,增加了步行人群的通行危险性。在历次骑楼老街的整治中,部分街道已经还原了初始的步行交通功能,如得胜沙路和中山路,特别是近两年修整规划完成的中山路步行街,建筑得到修缮,街道设置了文化和休憩设施,非常利于市民和游客的购物、赏景、休憩,街道整体形象得到了完善和强化。但骑楼最主要的也是最长的街道――博爱路,建筑立面在逐步修缮,其交通状况却难以得到改善,其作为连接着海府路和长堤路的交通纽带,维系着市区道路畅通的重要功能,使得城市管理者难以决策,但适度控制车流,维护步行通道的安全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4.文化与艺术设计原则

街道景观特征要强调地域文化性。只有与当地自然条件、文化氛围、风俗习惯相结合的艺术化设计,才能加强和突出其地域特征。

海口骑楼处于海南这个特定的地域环境中,

方面不可避免的深刻烙着海南本土的文化及习俗,另方面与自身建筑结合在历史的长河中产生了特有的骑楼文化。这些物质与意识相互融合的文化氛围,理应成为骑楼人文景观的主角。

一些历史的文化印迹还需挖掘,而一些留存至今仍极具生命力的民俗文化则要发扬光大。如骑楼的军坡节,骑楼街区得胜沙路的行符日为正月十九,冼夫人纪念馆的神像经过一番打扮,由人抬出挨家挨户去祈福,同时也有舞狮、钻“公祖”等其他的一些祭拜活动,气氛热烈,场面壮观,给游人和市民带来独特的视觉和精神审美感受,成为骑楼人文景观的亮点。又如骑楼街区的琼剧,骑楼街区曾是表演琼剧最为集中的地方;还有骑楼的饮食文化,那些隐藏在深巷中的味道,是骑楼居民的日食,对于游人来说却是珍馐。将这些地方文化引入街道空间内,把街道作为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场所,突出其景观个性。

另外可在街道或广场空地上设置雕像、壁画、艺术化设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铺装等,形成街道的地标性空间特征。骑楼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特定的生活符号,都可以成为这些景观载体的设计的灵感来源和设计元素,形成个性十足的特色文化景观。

5.积累与可持续发展设计原则

街道特别是新建街道的景观特征与空间氛围的形成需要相对较长时间的发展与积累。海口骑楼老街形成历史较长,在1858年,海口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到1875年海口海关设立,白沙门建港,对外贸易发展迅速,骑楼街区也开始兴起。1924年,基本形成了新华、博爱、新民、中山、得胜沙、解放路等主要骑楼街道,商业活动达到鼎盛时期。时至今日,百多年的沧海桑田,已然形成了足够独特的街道景观和空间氛围,但历史在发展,骑楼街区也不能固步自封,新兴的意识形态和潮流文化仍需在此驻足并留下印迹,区域特色仍在积累,因此在现时的骑楼景观规划时,不应只回头往顾,还应面向未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势头。

同时,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来自于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群,对骑楼街道环境和景观的要求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街道景观规划设计需要首先提供一个诱导行为发生的场所,使用者通过使用,加深对设施和环境的认识,然后通过不断的积累,持续形成街道的区域特色。

6.可操作和管理便利设计原则

第一、效益综合原则,即在设计中要充分兼顾环境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环境效益指的是骑楼环境的优化,即形成宜居、宜游、宜商的整体环境;文化效益是在规划中凸显骑楼作为文化老街的形象,保留和发扬其文化特色;社会效益是指其良好的形象能够成为海口文化的一个象征,打造个城市名片;而经济效益则是实现街区商业以及作为旅游目的地的良性发展。在规划过程中要统筹安排、综合考虑,以达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不可片面突出一方面的效益而去损害另一方面的效益。

第二、可操作性原则,即在老街规划中充分体现市场机制和经济规律对城市规划和建设带来的影响,在充分做好街道经济形态调研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功能布局,提供景观元素的多样性和可能性,统筹广域和局域的联系,塑造街道空间特色,达到可续发展的效果。

第三、可控性原则,即将老街规划设计的功能布局、开发建设、规划管理等因素转化为可以控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提供较强的控制性、引导性规定,分期规划,循序渐进的对骑楼景观进行改造,避免一些不可逆转的硬伤。

7.保护与再利用设计原则

骑楼老街在一百多年历史沧桑变化中,积淀着海口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人类的智慧,当然也综合了地域的自然因子,是典型的历史景观。历史景观真实客观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蕴含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信息,延续地域的历史文脉,创造地域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

1964年的《威尼斯》及作为其附件的《佛罗伦萨》(1982年)明确提出:将古迹遗产真实的、完整的传下去是我们的职责。各国对历史景观保护的原则各有侧重,但原真性原则是较为通行的做法,即历史景观的形式与设计、材料与实质、利用与作用、传统与技术、位置、工艺和背景环境以及个性和构成要素等方面的真实性。原真性的保护要克服“整旧如新”的修缮思想,在近几年对骑楼老街的修缮整治过程中,对骑楼建筑基本上是采用集中修缮,一劳永逸,“焕然一新”的手法,未能做到“修旧如旧”的感觉,不能不说是种遗憾些斑驳的墙体、沧桑的色彩等本是历史真实的一部分,残破和寒酸并不是丑陋,它们的存在使得骑楼的历史风韵得以凝固下来,因此在修缮时如何保留原真性是值得研究的。

而历史景观再利用是一种科学发展观的态度,骑楼老街无论是其建筑本体功能发生变化,还是在其基础上适度增加新的景观元素,都是时展的必然性。让建筑和街道得以持续发展,发挥它的功能,是骑楼老街生命力的延续,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也是种保护。

结语

在骑楼景观规划中,做好老街的研究、保护、展示、利用工作,有利于完整梳理该区域文化演进发展脉络,有利于整合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发挥文化遗产在城市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篇9

关键词:城市街道 园林景观 功能 设计

园林设计因素包括构思立意、自然地形地 貌的利用 和塑造 、园林建筑布置 、园林小品、园路和场地、园林植物、置石等。绿化是建设绿地的行为,城市街道景观不仅有街道绿化要求,还要顾及园林城市建设,体现该城市的文化和艺术。

一、街道景观功能

(1)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框架

有人把城市街道景观比喻成城市景观的血管,在城市交通运输,购物,交往,都离不开城市街道景观。

(2)城市街道格局是城市特色的重要反映

每个城市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及形成年代的不同,其街道格局也不同,随城市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用地不断增加,有的城市在原有 的基础上 向四周发展,典型的如我国首都北京,有的脱离老城在附近另辟新城,典型的如山西的平遥市,有的新旧城结合 ,典型的今天的沈阳城 。

不论哪种形式的城市,其街道格局都反映着历史的发展过程,记载着重要历史事件和故事。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在这些特殊的地点就会产生相应的联想,想的是这个城市曾经发生的一切 ,可以说城市街道记载着城市的历史,蕴涵城市的文化。例如:邯郸新改建学步桥街区,该区以邯郸学步的故事建成。

在城市中由于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格局,也就确定了该城市的发展形态,由此形成了城市空间布局的特色,从而在市民中形成相应的文化特色,可以说城市街道格局反映了城市的特色。

(3)城市街道代表城市的形象

街道景观质量的优劣对人们 的精神文明有很大影响。对于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来说 ,街道景观质量的提高可以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对于来访的外地人士来讲,由于他们停留的时间较短,而且大部分时间在街道上度过,因此街道就代表整个城市给这些外来人员的形象。

总之,城市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核心,随城市的发展,人类对生存环境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对街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4)城市街道是展 示城市景观的舞台

理工学院荣誉教授凯文・林奇 (KevinLynch)在其著 《城市的形象》一书中探讨了城市在人们心中的形象问题,他认为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一个公众印象 ,它是多个印象的叠加。”他通过大量资料得出结论 :城市形象主要与五种城市要素有关,它们是 “道路、边沿、区域、结点和标志”。

少从城市形态、城市发展史这些专业角度来认识。一个城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城市街道的景观,诸如色彩各异的广告牌匾和指示标牌,独具特色的小品及休憩、健身设施等这些城市街道上的情景往往成为这座城市景观的代表。例如法 国巴黎老城内的乡榭丽舍大道,两侧传统风格独特的建筑物,容纳世界著名的名贵时装店,与街道轴线上的凯旋门一起构成法国巴黎老城所特有的城市景观。

二、城市街道空间环境的设计原则

(1)空间的秩序原则

城市街道景观空间设计要以城市设计的理念来做指导,从城市总体出发,要对道路 、节点小品、水景、灯光、人、周边环境绿化 (植物 )等城市景观空间构成要素进行统筹安排,与城市 自然景色、历史文物有机联系在一起 ,维持街道景观空间的秩序并做 出一体化的设计。

(2)可持续发展原则

城市街道园林景观设计保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目的是在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的基础上 ,并让这种 良好的空问环境长期延续下去,以促进自身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要求我们节水、节能,提高物质的循环使用率,坚持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三者统一的可持续发展。

(3)艺术性原则

景观各要素之间在体形上要有适当美好的关系,保证艺术性 。如小型的绿地景观 ,设计要素都应该是小巧玲珑的,使人感到亲切舒适,而在大型景观中,通过在宽敞轴线上设置的整齐划一的乔木、水体、草坪则使人感到宏伟。景观要素的排列也要有条理的重复、交替,使其在视觉上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和谐的美感

三、城市景观设计分析

城市街道可分为交通性街道、生活性街道、商业步行和其他步行用道。它们要求都有自己的景观特性。但他们又有许多共性,即方便性 、可识别性 、可观赏性 、安全性 、适合性 。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

(1)街道形式的考虑

对于交通性街道,我们要 以直线大半径的曲线为主,通过道路两侧的建筑和绿化树木的高度与街道宽比产生空间感受。这样为流动的车辆提供刺激的服务。在停车厂附近的墙上设计一些壁画,为街道增添亮色。

步行街是交通性街道的延续 ,在设计时要注意合理使 用收放的手法,中关村的北区在种植序列处理上就做的很好。如果在不加宽的地方设置 一些园林小品如小型喷泉雕塑,增添了街道的自然情趣,如加拿大的特科果街 。

(2)广告牌、环境雕塑小 品和设施设计

广告是信息时代的产物,街道广告在现代城市景观中起了重要作用。街道广告的作用在于宣传 ,它需要强调刺激,为此尺寸较大,常常影响城市的形象,因此对于广告要严格审批。但如果街道广告和雕塑小品结合,既增添了不少乐趣,又节省了空间。街道雕塑小品、功能设施应当摆脱陈旧的观念,强调形式美观,功能多样,设计思想要体现自然、有趣、活泼、轻松。例如大胆的将电话亭、座椅和标示牌艺术化。

(3)城市街道绿化设计

城市街道绿化设计是城市街道设计的核心 ,良好的绿化构成简洁 、大方、鲜明、自然、开放的景观。古今中外道路绿化都备受重视。我国早在书中就记载:“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 ,厚筑其外隐以金锥 ,树以青松。”说明二千多年前我国已有用松树做行道树,唐代京都长安用榆、槐等做行道树。随着城市建设飞跃发展,城市道路增多,功能各异,形成了各种绿带。也有将行道树、林荫道与防护林带共同联成绿色走廊。街道绿化设计同其它绿地一样也要遵循统一、调和、均衡、节奏和韵律、尺度和比例五大原则。

参考文献:

篇10

近些年来,城市街道建设不仅仅是为了保障人们顺畅出行,城市街道建设还体现了另一种建设效果,即以城市街道的特色化建设来带动地方产业的发展,在城市街道的建设过程中融入地方产业因素,使城市街道与地方产业之间形成一种必然联系。

一、传统城市街道局限性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经济的新发展需要特色化的街道与之协调,传统的街道建设已经暴漏出了一些不足:

(一)街道缺乏整体规划

我国许多城市的街道建设仅仅是为了单一的满足某一个需求,其缺乏综合性的规划和部署,传统的街道建设甚至会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影响到城市的经济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与街道建设的初中相背离。在城市街道的建设过程中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有针对性的进行全方位的建设,积极的制定整体的规划,使其符合城市发展,居民需求。

(二)缺乏鲜明的特点

城市街道本身就是为了满足城市经济发展需求的产物,因为城市的发展才需要修建各种各样的街道,街道是城市的特点的体现。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每一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在城市特点作用下修建的街道也需要是具有鲜明特点的,然而,我国诸多城市中,其街道却呈现出了统一性,缺乏特点的街道会让人无从选择,在城市扩展建设的过程中无法充分的利用传统街道,拆似乎成为了每一条传统街道的命运。

(三)质量监管力度不够

质量不过关几乎成为了传统街道的一个统一特点,受当时城市经济现状的制约,在资金的调配和支持上显得不足,导致了道路质量的不过关。加之监管力度不够,致使许多街道的无法承担重荷。

二、城市街道特色化建设具体措施

城市街道特色化建设首先要以城市的发展为基础,以城市的发展方向为重要着眼点,针对城市的经济、文化来进行特色化的建设。从目前来看,我国城市街道的特色化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注重理念的创新

在当今的城市发展中,城市街道建设已经不再拘泥于满足人们出行,保障交通顺畅这些基本功能,城市街道的建设还需要符合城市的文化和经济发展需求。因此,在城市街道特色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理念的创新,使城市街道建设符合城市发展,符合城市文化,成为城市特色的代言。

(二)街道功能多重组和

在城市中,不同的街道所承担的主要功能是不同的,比如说在城市的外环,其主要的运输功能,而在城市的繁华商业地段,其则是兼具车用和休闲等几个功能,那么,为了进一步落实城市街道的特色化就必须以街道的功能为出发点,进行详细的规划,从而体现出每一条街道的独有性,展现街道的特色化。

(三)展开特色化的管理

城市街道的特色化展现不仅仅表现在建设的过程中,还表现在城市街道的管理过程中。根据城市对街道的实际需求制定特色化的管理办法将更好的带动城市街道的特色化发展,体现城市街道的独特魅力。

三、城市街道特色对地方产业的影响

特色化的城市街道与传统城市街道的最主要区别就是在其功能的多样化,特色化的城市街道打破了传统城市街道建设仅仅满足人们出行的这样一个功能,使街道的功能更加多样化和具体化。城市街道特色不仅仅能够体现城市的整体精神面貌,更能以辅助的形式出现在当地产业的发展中,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

(一)城市街道特色为地方产业提供了新的理念

具有特色化的城市街道是需要在现代化理念的指引下才能得以实现的,在城市街道的特色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积极的展现城市的整体风貌,体现城市的个性。城市街道特色化即凝聚了城市特点的体现,也突出了现代元素,是一种新旧理念的冲击和结合。地方性产业作为一种具有地方性特点的产业模式,也可以积极的借鉴城市街道特色化建设的新理念,将地方新产业的特色扩展开来,既体现地方性,有体现现代化,从而带动地方产业经营理念的更新。

(二)城市街道特色促进了地方产业经营模式的更新

地方产业在城市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一些传统性的产业形式,其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街道建设似乎忽视了地方产业的发展模式,使得许多地方产业无法利用街道优势。针对这一状况,积极的建设具有特色的城市街道不仅仅能够以特色为吸引点,使地方产业以街道为依托进行经营模式的转变,带动产业的发展和革新。

(三)城市街道特色促进了地方产业内容的外化

城市街道的建设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需要针对城市的发展面貌和城市发展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全面性的布局,城市街道特色的体现是基于这种综合性、全面性的布局和规划而得以实现的。在当今的城市街道特色建设过程中,积极的考虑到了地方产业的发展,以街道特色彰显地方特色。地方产业在城市街道特色的带动下获得了新的机会,尤其是一些商业街道的特色化建设为地方产业内容的外化提供了机遇,使地方产业的内容能够更好的展现在外来消费者面前,带动了地方产业内容的外化。

(四)城市街道特色是地方产业发展的依托

篇11

1、建筑改造设计的定位

从街区的传统特点和现状来看,传统街区的功能复杂,而且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历史,与现代文明和城市生活存在一定的冲突。对传统街区的改造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复杂的课题,包括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和较新单体建筑的改造、对街道空间环境的整治和对群体建筑的空间形态和建筑风格的保护更新等。其中建筑的风貌是建筑传统特征最直观的体现,建筑的风貌最先给人产生深刻印象。沿街建筑风格的统一是建筑风貌统一、体现街道整体性的重要阶段。

1.1 屋顶改造设计的定位。建筑屋顶的形式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轮廓线,建筑的轮廓线是街道空间中最富变化、最为自然的要素,直接影响着人们对街道空间的比例感受。特别是在传统街区的沿街建筑改造中,建筑轮廓线是设计过程中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坡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是塑造城市特色面貌的主要内容之一。坡屋顶设计是形成城市天际线的一种手段。建筑屋顶形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改造后建筑特色的体现,所以将屋顶改造设计定位于有关坡屋顶的改造设计。主要是传统居住区的“平改坡”的改造,应从形式的选择、色彩材料的统一、坡度的控制等方面来分析。

1.2 立面改造设计的定位。沿街建筑中,建筑屋顶是街道空间的顶界面,而建筑立面可以说是街道空间的竖向界面,是街道风貌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在对街道的改造设计中,沿街建筑的立面改造设计是沿街建筑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沿街建筑立面是街道的最直观的展示,也最直观体现建筑的风貌。建筑立面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这里讨论的是传统街区沿街建筑的立面改造设计,所以主要从对街道空间的和对建筑风貌地域性影响较大的几个因素入手,对应的从建筑高度控制、色彩材料统一和细部特征处理这三个方面来分析。

2、沿街建筑改造设计的内容

传统街区在长期渐进式发展过程中,始终遵循着中国传统的建筑空间布局,尺度宜人,建筑围合出街道空间,沿街建筑与街道空间密不可分、相得益彰。其生存能力就像人依靠人性一样,依靠于周围的建筑。完整的街道是协调的空间。街道正是由于沿着它有建筑物才成其为街道。

2.1 屋顶改造设计的内容。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各个城市的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除了对建筑需求量的增加,人们对建筑形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老式的平板建筑都成为建筑改造的对象。在传统街道的沿街面改造中,坡屋顶的设计也是屋顶改造设计的主要内容。这里主要从影响建筑风貌特征的几点因素,包括坡屋顶的形式,坡屋顶的坡度和坡屋顶的色彩材料等入手分析。坡屋顶有多种形式,改造过程中对屋顶形式的选择要针对性地以体现地域特色为出发点;坡屋顶的坡度控制是设计过程中重要的技术指标,它决定着屋顶的平缓高低,影响整个视觉效果;屋顶的色彩主要由屋面材料所决定,改造设计屋面材料的选择要以体现色彩统一为主要准则。

2.2 立面改造设计的内容。建筑立面作为街道的竖向界面之一,是影响街道空间效果最主要的因素。这里对沿街建筑立面改造主要讨论建筑的整体改造,在传统风格的改造定位下,沿街建筑的整体风貌控制是改造的重点,在改造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是沿街建筑的高度与风格问题。街道两侧建筑的高度直接影响到街道空间的剖面效果,而适合的高宽比是创造宜人空间的关键。建筑的风格则影响到街道空间的性格和氛围,统一的风格有利于形成较强的区域感和整体感,反之,杂乱的建筑风格则使街道失于零散。在建筑的立面要素中,色彩和材质同样具有统一风格的功能,在统一的色彩和材质下,不同的造型要素能够取得良好的协调效果。立面的细部特征的推敲,是体现建筑风貌地域特色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些构成要素都是在沿街建筑立面改造设计中考虑的重要内容。

3、旧建筑改造设计方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