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固定资产的状态

固定资产的状态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20 09:22:0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固定资产的状态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固定资产的状态

篇1

一、新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的主要变化

(一)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确认的标准

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四十条提高了固定资产确认的标准,一般设备由原1998年的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500元以上提高到2013年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由原1998年的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800元以上提高到2013年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1500元以上。

(二)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范围进行了重新界定

2013年新的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分为六大类,还允许事业单位根据自己制定适合的固定资产的目录和分类方法进行固定资产核算。

(三)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实行计提折旧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部分使用了权责发生制,对除图书、档案、动植物、文物和陈列品、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以外的其他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按月计提折旧。计提折旧使得“固定资产”科目和“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相应都得到了冲减,但折旧费用不计入当期支出。

(四)重新设置与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有关的科目

首先,与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有关的资产科目中,除了原1998年的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固定资产”科目保持不变以外,增设了“在建工程”科目,用于核算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等;其次,取消了“固定基金”科目,增加“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科目;最后,通过“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核算固定资产处置业务。

二、检验监测类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特点及新制度的适用性分析

新制度对固定资产确认的标准的提高更符合现在物价水平,提高了检验监测类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

近几十年来随着通货膨胀和物价水平的提高,检验监测类事业单位有相当多的检验监测日常耗材虽然很明显具有低值易耗品特征,但却仅仅是由于价值达到了原1998年的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固定资产核算标准而纳人固定资产处理,造成了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的低效。

2013年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分类适合检验监测类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配置情况。

检验监测类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专门用于检验监测的设备,仅仅服务于检验监测活动,比如各类检验设备;二是用于整个单位的日常行政办公,比如办公用的电脑、打印机等;三是既用于检验监测的设备,又用于日常行政办公的通用固定资产,比如房屋及构筑物、汽车和办公家具等,四是各类图书、档案资料。2013年的新的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所分类的六类固定资产可以很好的和检验监测类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配置情况进行对应。

2013年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符合检验监测类事业单位资产的实际消耗情况。

新制度采用固定资产虚提折旧的方法,对收入支出表没有影响,不会改变收付实现制下的预算支出,又能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了固定资产随着使用消耗后的价值,解决了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旧制度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导致的资产虚增,会计信息失实,财务状况反映不真实的问题,同时又不影响报表支出与现金流支出的一致性。

2013年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有关的会计科目设置更合理,符合检验监测类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状态

检验监测类事业单位专业检验设备多,大多需要安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少固定资产已经达到报废状态,原1998年的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没有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状态做出规定,2013年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按照固定资产实际的状态分别归入不同会计科目进行核算,这样可了解检验监测类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状态,与现实相符。

三、检验监测类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执行新制度的方案设计

检验监测类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执行新制度方案应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制定相关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制度,明确固定资产分类方法,各类折旧方法选择以及折旧年限、工作量的确定

检验监测类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分类可以参照2013年新的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分为六类。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目前没有统一的规定,笔者认为,折旧方法与固定资产分类非常相关,检验监测类事业单位不同种类的固定资产其实际工作中的消耗情况也不同。房屋及构筑物,通用设备,家具、用具、装具因其价值消耗过程与使用时长有很大关系,故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专用设备的价值消耗过程与使用量有很大关系,所以宜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动植物不计提折旧。

折旧年限、工作量目前也没有统一规定,笔者认为,使用年限平均法的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应由财政等有关部门做出统一规定,而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的专用设备由于专业性太强,建议由各事业单位自主组织专业人员评估后交财政部门审批后执行。

(二)固定资产清查

首先取得清查前固定资产明细目录,然后对照2013年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固定资产确认标准逐项判断是否确认为固定资产,并按照各项固定资产的目前状态,分为正常在用、在安装、建造、改建、扩建、修缮、盘亏或者毁损、报废几种类别,编制清查后固定资产明细目录。

(三)帐目调整

按照新制度设置新科目。

由于固定资产确认的价值标准提高,将有一部分固定资产转为低值易耗品。转帐时,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清查与确认与否的判断进行分析。对于达不到2013年新的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作为“存货”科目核算,并将相应的“固定基金”科目余额转入“事业基金”科目;对于按照2013年新的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应作为“在建工程”核算的固定资产金额,转入“在建工程”科目;准备进行处置的固定资产,转入“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

上述工作步骤全部完成后,就可以按照2013年新的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进行固定资产相关的日常核算工作。

参考文献:

篇2

固定资产投资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增长的前提保证,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活动,国民经济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建立新兴部门,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地区分布,增强经济实力,对加快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数据的选取与说明

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年鉴年度数据。文章选取1974―2008年江苏省的GDP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对数据取对数,以消除异方差。LNGDP代表国内生产总值,LNTZ代表固定资产投资。

二、研究方法说明

首先检验两者之间的协整关系,这样建立二者长期均衡关系才有实际意义,并且通过实证研究得到的政策建议才具有未来的推测性。并且由于经济的发展,江苏省的经济结构不断地发生变化,经济变量影响关系也可能发生变化。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以消除经济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干扰。

三、数据平稳性检验

由表1可以看出,LNGDP、LNTZ的检验统计值大于临界值,说明原序列是非平稳的;两序列的差分序列的检验统计值小于临界值,说明二者的差分序列是平稳的,两个原序列都是一阶单整的。

四、协整关系检验

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首先建立无约束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确定模型中变量的最佳滞后阶数,根据AIC准则,确定VAR模型最优滞后阶数为1。本文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对LNGDP、LNTZ两个序列进行检验。

表2结果表明:在显著水平5%的水平下,GDP与固定资产投资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这说明江苏省GDP与固定资产投资存在长期变动关系。

五、格兰杰因果关系

前面的检验结果说明,能源消费与产出水平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为了理解江苏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必要测算两者之间的因果方向。在回归方程中,一个解释变量影响因变量,意味着解释变量的变化引起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江苏省经济产出数据与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进行关系检验的结果如表3所示。

检验结果显示,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不是固定资产投资Granger原因,但是两者都不存在反向的关系。这说明尽管江苏省的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并不是严格的双向因果关系。江苏省的经济增长受投资拉动的迹象明显。

六、建立状态空间模型

状态空间模型是由一组观察方程和状态方程构成。在这里,以状态空间模型考察GDP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建立如下形式模型:

得到的估计模型如下:

量测方程LNGDP=4.21+SC1?鄢LNTZ+εt

状态方程SC1=0.025+0.959sc1(-1)+ηt

图1是状态方程的估计值的线图。

在考虑经济结构变化的基础上以及估计的SC1可以看出,投资的产出弹性是出于震动的上涨,但是总体的趋势向上的,这意味固定资产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是很明显的。

七、结论

第一,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双重作用,它既能增加生产能力,又对生产构成需求,即兼有供给效应和需求效应。短期内,投资主要是作为一种需求影响经济发展,而从长远来,投资供给效应的作用更为时显。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固定资产投资是江苏省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拉动因素。第二,通过Ganger因果检验表明,江苏固定资产投资和GDP增长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或减少必然会引起GDP的增加或减少,而GDP的变化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从协整检验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长期增长影响显著。这表明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始终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而固定资产的投资由于其存在的内在刚性,对经济波动的反映程度较弱。第三,通过状态空间模型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来愈大,已经基本上达到了0.62,江苏省应该提高投资效率,发挥其重要作用。统筹兼顾,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拓宽投融资渠道;注重规划,确保投资均衡发展;坚持市场规范和结构改善并举,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

篇3

我国企业房屋建筑物的装修原来大多采用简单装修,装修工艺简单,装修费用较低,装修支出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较低,。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实力不断增强,装修越来越豪华,装修费占固定资产的比重越来越高,并且装修间隔期越来越短,对装修支出正确核算可以正确反映企业的资产和财务成果,因此对固定资产装修进行正确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装修的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明确: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固定资产装修主要是指对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的装修,固定资产装修属于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组成部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计准则中没有具体规定固定资产装修的账务处理,实务中经常遇到的是自有固定资产装修、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装修及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装修,现就三类装修的会计处理进行分析。

(一)自有固定资产装修的会计处理

1.新增固定资产装修支出

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都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之中。因此,外购或自行建造的新增固定资产,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装修支出,应该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2.原有固定资产装修支出

(1)资本化的装修支出

装修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装修支出资本化首先要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其次要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②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对于资本化的装修支出在装修期间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待装修完工后,再转入“固定资产”科目核算,并且要单设“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在两次装修间隔期和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如果在下次装修时,与该固定资产相关的“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仍然有账面余额,可将该账面余额一次全部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例:2009年10月20日,红星公司对其商场进行装修,共发生装修支出计85000元,2009年12月31日商场装修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交付使用。预计四年后重新装修,该商场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10年,装修形成的预计净残值为1500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2012年12月31日该商场重新进行装修。分析:通过商场的装修,能带来客流量的增加,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故装修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装修支出予以资本化。红星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发生的装修工程款支出:

借:在建工程 85000

贷:银行存款 85000

装修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交付使用时:

借: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装修 85000

贷:在建工程 85000

2010年至2012年每年计提折旧:

因为商场两次装修间隔期为4年,商场的尚可使用年限为10年,故固定资产装修的折旧年限为4年。

借:管理费用 20875

贷:累计折旧   20875

2012年12月31日重新装修时:

借:营业外支出 22375

累计折旧

62625

贷: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装修 85000

(2)费用化的装修支出

装修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在具体应用时,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用固定资产的装修支出计入管理费用,专设销售机构用固定资产的装修支出计入销售费用。

例:振华公司对公司的办公室进行装修,装修过程中领用本公司的材料6000元,该批材料的进项税为1020元,支付装修工程款1500元。分析:装修费用金额相对较低,装修支出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不符合资本化条件,故装修支出应费用化。账务处理为:

借:管理费用

7020

贷:原材料

6000

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020

(二)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装修的会计处理

会计准则规定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经营租入固定资产装修支出也应计入长期待摊费用。但准则对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年限和摊销的方法并未做出具体的规定。在实务中一般按照租赁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限对长期待摊费用分期摊销。

例:东方公司对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专设销售机构的房屋进行装修,共发生装修工程款20000元,根据租赁合同的规定,剩余租赁期限为4年。东方公司的账务处理:

发生装修款工程款支出:

篇4

一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即企业持有的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工具或手段, 而不是用于出售的产品。其中“出租”的固定资产, 是指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 不包括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建筑物, 后者属于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 不属于固定资产。

二是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 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通常情况下, 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指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 比如自用房屋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表现企业使用其的预计使用年限。对于某些机器设备或运输设备等固定资产, 其使用寿命表现为以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 如汽车或飞机等, 按其预计行驶或飞行里程估计使用寿命。固定资产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意味着固定资产属于非流动资产, 随着使用和磨损, 通过计提折旧方式逐渐减少账面价值。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是对固定资产进行后续计量的重要内容。

三是固定资产是有形资产。固定资产具有实物特征, 这一特征将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区别开来。有些无形资产可能同时符合固定资产的其他特征, 如无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而持有,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但是, 由于其没有实物形态, 所以不属于固定资产。

对于工业企业所持有的工具、用具、备品备件、维修设备等资产, 施工企业所持有的模板、挡板、架料等周转材料, 以及地质勘探企业所持有的管材等资产, 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 分别管理和核算。尽管该类资产具有固定资产的某些特征, 如使用期限超过一年, 也能够带来经济利益, 但由于数量多, 单价低, 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 在实务中, 通常确认为存货。但符合固定资产定义和确认条件的, 如企业( 民用航空运输) 的高价周转件等, 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 如果各自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 从而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 该各组成部分实际上是以独立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企业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如飞机的引擎, 若其与飞机机身具有不同的使用寿命, 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 则企业应当将其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企业为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在实务中, 企业取得固定资产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包括外购、自行建造、投资者投入以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和融资租赁等, 取得的方式不同, 其成本的具体构成内容及确定方法也不尽相同。

(一) 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 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外购固定资产是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如果购入不需安装的固定资产, 购入后即可发挥作用, 因此, 购入后即可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如果购入需安装的固定资产, 只有安装调试后, 达到设计要求或合同规定的标准, 该项固定资产才可发挥作用, 才意味着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企业购入的固定资产分为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和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两种情形。前者的取得成本为企业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包装费、运杂费、保险费、专业人员服务费和相关税费等, 其会计处理为: 按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 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应付票据”等科目; 后者的取得成本是在前者取得成本的基础上, 加上安装调试成本等, 其会计处理为: 按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 先记入“在建工程”科目,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再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需要注意的是, 企业购买固定资产如果超过正常信用条件支付价款, 如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资产, 且在合同中规定的付款期限比较长, 超过了正常信用条件( 通常在3 年以上) , 在这种情况下, 该项合同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 购入固定资产的成本不能以各期付款额之和确定, 而应以各期付款额之和的现值确定。固定资产购买价款的现值, 应当按照各期支付的价款选择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折现率是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延期付款债务特定风险的利率。该折现率实质上是供货企业的必要报酬率。各期实际支付的价款之和与其现值之间的差额, 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7 号――借款费用》中规定的资本化条件的, 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其余部分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 计入当期损益。其会计处理为: 购入固定资产时, 按购买价款的现值, 借记“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科目, 按应支付的金额, 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 按其差额, 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二)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包括工程物资成本、人工成本、交纳的相关税费、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以及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包括自营建造和出包建造两种方式。无论采用何种方式, 所建工程都应当按照实际发生的支出确定其工程成本并单独核算。

(1) 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企业以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意味着企业自行组织工程物资采购、自行组织施工人员从事工程施工。企业以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其成本应当按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机械施工费等计量。

企业为建造固定资产准备的各种物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买价、不能抵扣的增值税税额、运输费、保险费等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 并按照各种专项物资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工程完工后,剩余的工程物资转为本企业存货的, 按其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进行结转。建设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报废及毁损, 减去残料价值以及保险公司、过失人等赔款后的净损失, 计入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 盘盈的工程物资或处置净收益, 冲减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工程完工后发生的工程物资盘盈、盘亏、报废、毁损, 计入营业外收支。

建造固定资产领用工程物资、原材料或库存商品, 应按其实际成本转入所建工程成本。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应负担的职工薪酬、辅助生产部门为之提供的水、电、运输等劳务, 以及其他必要支出等也应计入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上述项目涉及增值税的, 还应结转其相应的增值税额。符合资本化条件, 应计入所建造

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 号――借款费用》的有关规定处理。

企业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发生的工程成本应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工程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从“ 在建工程”科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2) 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在出包方式下, 企业通过招标方式将工程项目发包给建造承包商, 由建造承包商( 即施工企业) 组织工程项目施工。企业要与建造承包商签订建造合同, 企业是建造合同的甲方, 负责筹集资金和组织管理工程建设, 通常称为建设单位, 建造承包商是建造合同的乙方, 负责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任务。

企业以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其成本由建造该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包括发生的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以及需分摊计入各固定资产价值的待摊支出。建筑工程、安装工程支出, 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由建造承包商核算。对于发包企业而言, 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是构成在建工程成本的重要内容, 发包企业按照合同规定的结算方式和工程进度定期与建造承包商办理工程价款结算, 结算的工程价款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待摊支出是指在建设期间发生的, 不能直接计入某项固定资产价值、而应由所建造固定资产共同负担的相关费用, 包括为建造工程发生的管理费、征地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公证费、监理费、应负担的税费、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建设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报废及毁损净损失、以及负荷联合试车费等。

在出包方式下,“在建工程”科目主要是企业与建造承包商办理工程价款的结算科目, 企业支付给建造承包商的工程价款, 作为工程成本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企业应按合理估计的工程进度和合同规定结算的进度款, 借记“ 在建工程――建筑工程( ××工程) ”、“在建工程――安装工程( ××工程) ”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预付账款”等科目。工程完成时, 按合同规定补付的工程款, 借记“在建工程”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将需安装设备运抵现场安装时, 借记“ 在建工程――在安装设备( ××设备) ”科目, 贷记“工程物资――××设备”科目; 企业为建造固定资产发生的待摊支出, 借记“在建工程――待摊支出”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长期借款”等科目。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借记“固定资产”科目, 贷记“在建工程――建筑工程”、“在建工程――安装工程”、“在建工程――待摊支出”等科目。

(三) 其他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企业取得固定资产的其他方式与存货类似, 主要包括接受投资者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

(1) 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 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在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情况下,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2) 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企业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 其成本应当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12 号――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第20 号――企业合并》等的规定确定。但是, 该项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和披露应当执行固定资产准则的规定。

(3) 盘盈固定资产的成本。盘盈的固定资产作为前期差错处理, 应按其重置成本作为入账价值, 在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处理前, 应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四) 存在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

固定资产, 确定其初始成本时, 还应考虑弃置费用。弃置费用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 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 如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

弃置费用的金额与其现值比较通常较大, 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对于这些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 企业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 号――或有事项》, 按照现值计算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和相应的预计负债。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一般工商企业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报废清理费用不属于弃置费用, 应当在发生时作为固定资产处置费用处理。

三、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减值损失的确定, 以及后续支出的计量。其中, 固定资产的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 号――资产减值》处理。( 一) 固定资产折旧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 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如果已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二是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固定资产原价, 指固定资产的成本。

(2) 预计净残值, 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 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

(3)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指固定资产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 应当在剩余使用寿命内根据调整后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固定资产账面余额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和预计净残值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4) 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企业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时, 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该项资产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 该项资产预计有形损耗, 如设备使用中发生磨损、房屋建筑物受到自然侵蚀等; 该项资产预计无形损耗, 如因新技术的出现而使现有的资产技术水平相对陈旧、市场需求变化使产品过时等; 法律或者类似规定对该项资产使用的限制。某些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可能受法律或类似规定的约束。如对于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1 号――租赁》规定, 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将会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 应当在租赁资产使用寿命内计提折旧; 如果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能够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 应当在租赁期与租赁资产使用寿命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

三是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企业应当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但是, 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在确定计提折旧的范围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 并根据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 当月不计提折旧, 从下月起计提折旧; 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 当月仍计提折旧, 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

(2) 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 不论能否继续使用, 均不再计提折旧, 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所谓提足折旧是指已经提足该项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 3) 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 并计提折旧; 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 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四是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合理选择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企业选用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将影响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期间内不同时期的折旧费用, 因此,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 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符合固定资产准则第19 条的规定。

五是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计提的折旧应通过“累计折旧”科目核算, 并根据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1) 企业基本生产车间所使用的固定资产, 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制造费用。( 2) 管理部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 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管理费用。( 3) 销售部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 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销售费用。( 4)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过程中使用的固定资产, 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在建工程成本。( 5) 经营租出的固定资产, 其计提的折旧额应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六是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复核。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长于一年, 属于企业的非流动资产,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 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

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 其所处的经济环境、技术环境以及其他环境有可能对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产生较大影响。如固定资产使用强度比正常情况大大加强, 致使固定资产实际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替代该项固定资产的新产品的出现致使其实际使用寿命缩短, 预计净残值减少等等。为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的期间及每期实际的资产消耗,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 对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进行复核。如果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 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 如果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所处经济环境、技术环境以及其他环境的变化也可能致使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发生重大改变。如果固定资产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企业也应相应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如某企业以前年度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此次年度复核中发现, 与该固定资产相关的技术发生很大变化, 年限平均法已很难反映该项固定资产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方式, 因此, 决定变年限平均法为加速折旧法。

企业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 号――固定资产》的规定,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制定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 并编制成册, 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 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 或经理( 厂长) 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 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等的规定报送有关各方备案, 同时备置于企业所在地, 以供投资者等有关各方查阅。企业已经确定并对外报送, 或备置于企业所在地的有关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 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 仍应按照上述程序, 经批准后报送有关各方备案。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 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处理。

(二)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为: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 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 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 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 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一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固定资产发生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时, 企业一般应将该固定资产的原价、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转销, 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 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固定资产原价。因已转入在建工程, 因此停止计提折旧。在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再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 并按重新确定的固定资产原价、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发生的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 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企业发生的某些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可能会涉及更换某项固定资产的某组成部分, 当发生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时, 应将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这样可以避免将替换部分的价值和被替换部分的价值同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导致固定资产成本高计。

二是费用化的后续支出。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 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 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一般情况下, 固定资产投入使用之后, 由于固定资产磨损、各组成部分耐用程度不同, 可能导致固定资产的局部损坏, 为了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和使用, 充分发挥其使用效能, 企业将对固定资产进行必要的维护。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费用等支出只是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工作状况, 一般不产生未来的经济利益。因此, 通常不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在发生时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企业生产车间( 部门) 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管理费用; 企业专设销售机构的, 其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 计入销售费用。对于处于修理、更新改造过程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 如果其修理、更新改造支出不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在发生时也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四、固定资产的处置

(一) 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固定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 应当予以终止确认:

一是该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转让、报废或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处于处置状态的固定资产不再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 因此不再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 应予终止确认。

二是该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之一是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如果一项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

利益, 那么它就不再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 应予终止确认。

(二) 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 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其中,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固定资产成本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固定资产处置应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进行核算。

企业因出售、转让、报废或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处置固定资产, 其会计处理一般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 固定资产转入清理。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时, 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 借记“累计折旧”科目, 按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按固定资产账面余额, 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2) 发生的清理费用。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发生的有关费用以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

(3) 出售收入和残料等的处理。企业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 应冲减清理支出。按实际收到的出售价款以及残料变价收入等, 借记“ 银行存款”、“ 原材料”等科目, 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4) 保险赔偿的处理。企业计算或收到的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的损失, 应冲减清理支出, 借记“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等科目, 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5) 清理净损益的处理。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的净损失, 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的处理损失, 借记“营业外支出――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科目, 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由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 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 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的净收益, 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三) 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企业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 应当对其预计净残值进行调整。

篇5

随着新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应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进行管理已成为时代的潮流。近年来,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也已逐渐普遍,如何更加科学、规范、高效地开展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亟须加以研究。

一、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概述

(一)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内涵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管理质量对于企业利益的维护、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相对于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管理是依据固定资产管理需要而逐渐演化而来,它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项必然产物。所谓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是指通过应用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物资产管理子系统,实现固定资产从预算、采购、登记、使用、维护、处置、报废全生命周期信息化控制和档案管理,保障固定资产的管理动态和信息变化同步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工作。首先,固定资产购建形成后,其所有权单位必须及时在实物资产管理系统中建立资产卡片、录入资产实物图片、生成二维码、进行贴牌,形成固定资产管理台账。其次,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当资产权属、状态、功能、价值发生变化时,其所有权单位必须按照业务发生种类及业务审批流程,及时录入数据、上传附件、维护信息,形成相应的管理台账。再者,企业应及时更新并完善实物资产管理系统中地图数据,建立完善的资产地图。最后,每年年底之前,企业应组织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并将盘点数据同步录入实物资产管理系统中,做到账实相符、账卡相符、卡物相符。要及时对达到报废年限且已无法使用的固定资产办理报废清理手续。

(二)加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为企业增加效益

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可以随时查询了解固定资产的所有数据,能及时准确地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提高资产的管理水平。而且通过及时掌握每项资产的使用情况和固定资产的产出情况,及时将闲置的固定资产盘活,能够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2.有助于减少人工成本,为企业节约开支

企业通过使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管理台账上,对所有资产的权属、状态、功能、价值都一目了然,减少了传统管理上的复杂和繁琐。在熟悉掌握了这套管理系统之后,将会节约大量的资产管理时间,进而节约人工成本。

3.有助于更全面地管理资产,减少资产的流失

固定资产从预算、构建、使用、处置、报废的全生命周期都是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来操作,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系统化管理,避免了传统模式下的漏报、漏查情况,减少了资产的流失。

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缺乏实物基础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虽然与财务资产卡片每个月都会核对一致,但并不能保证实际的实物资产也会和卡片一致。比如,有些企业2003年购买的电脑、打印机等,折旧早就提完了,该实物资产也早已替换了,原资产卡片却还存在固定资产明细账中,并且数量还不少。根据2016年的会计核算办法,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变更为单位价值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上,像现在购买的电脑、打印机等原值低于5000元的办公设备,都直接确认为低值易耗品了。所以,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于实物资产的管理在实际实物资产管理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

(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缺乏实时监控

由于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不能监控到每一项固定资产的实时状况,当资产权属、状态、功能、价值等发生变化时,必须由资产管理员录入数据、上传附件、维护信息,形成相应的管理台账。那么这个录入人到底有没有将资产的实时变动情况录入系统,或者这个资产管理员有没有发现某项资产的功能、状态、价值等发生了变化呢?这就不得而知了。就像有些企业,资产的更新、改造、维修等都是机械维修项目竣工了以后,财务上在做账务处理的同时变动了资产卡片之后,资产管理员才根据财务数据对资产的变动情况进行更改,这样就将事实本末倒置了。再加上财务对一些机械设备的功能、配置等都不太了解,有时候做变更资产的时候,增加资产原值的资产又不是维修改造的同一个资产,等到资产管理员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当月的财务报表都已经上报了,但为了匹配度又必须改回来,既增加管理的工作量,也因为耽误时间而降低了工作效率。这样操作起来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状态就没有起到实时监控的作用。

(三)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缺乏风险提示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不能对闲置资产及不具有使用价值的资产进行预警提示。比如,有些企业的闲置资产因为无人管理,就一直闲置,没有人去盘活、利用或转卖,放着长久就变成了报废资产,浪费了企业的资源。还有一些待处置的、不具有使用价值的资产,甚至是已经提了减值准备的资产,也在账上一放就是好几年,也没有人去管它。如果固定资产信息系统能对这样的资产定时进行风险预警的话,就可以降低固定资产价值流失的风险。

(四)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缺乏人才储备

固定资产都是需要人来进行管理的,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同样离不开人的管理,企业开启一项新的业务,自然离不开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固定资产管理员只有对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熟练掌握之后,才能把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好,而固定资产又都分布在不同的管理部门,每个部门都有每个部门的兼职资产管理员,然后综合部门有一个总资产管理员,这就要求各部门的资产管理员都要对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熟练掌握,并对本部门的资产情况了如指掌,这样企业的资产就需要一批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来共同管理,才能把企业的资产管好、用活。然而,大部分企业的人员素质都参差不齐,也没有专门去培养、培训高素质的资产管理员,这样就容易造成企业资产管理人才储备的匮乏。

三、优化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对固定资产实物的清查盘点

在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工作的需要,以及资产设备的陈旧老化,企业将不断地购置新的资产,以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而老旧的资产却得不到及时的清理和处置,久而久之,企业的账面资产就越来越多,而实际使用的资产却不见得增加多少,这就要求企业要及时清理处置那些旧的资产设备,以便更高效地管理资产。所以,企业应该由领导牵头,指定盘点人、监盘人、责任人对所有的实物资产进行一次彻底的盘点,而不是像之前的盘点一样,走过场的形式居多,对账面资产逐一清理并核对每项固定资产的型号、数量、配置等数据,确保每一项资产都是购进时的同一个资产,将该处置的处置,该报废的报废,以减少账面资产,再将清理出来所有实物资产的图片上传至固定资产信息化系统,真正做到账实相符。

(二)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实时监控

对固定资产的实时监控,可以有效掌握各项资产的实时运行情况,方便掌握各机器设备的产能,并能及时发现问题,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可以及时发现机械故障,并及时维修处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产能,还可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为了适应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以便随时掌握每一项固定资产的实时使用状态,并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应该对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功能提升,增加固定资产的实时监控功能。

(三)加强对固定资产的风险管理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组成的重要部分,如果因为固定资产管理的缺失造成企业资产的损失,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固定资产价值的流失,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应增加自动预警功能,对闲置资产、已无使用价值的资产以及已提足折旧的资产等存在价值流失风险的资产进行预警,在特定的时间段之内必须做出相应的处理,不然就会一直预警,直到对该项资产作出相对应的处理为止。

(四)增加固定资产人才储备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离不开资产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管理操作,而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固定资产管理质量的高低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所以为了能够更快更好的使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就有必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才。对其及相关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增强其实操和管理能力,使其熟知企业资产运行状况以及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管理流程,并能熟练运用该系统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系统化管理,维护好该系统对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正常运转。另外,要在企业中全面普及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信息管理技术,使企业所有人员都能够具备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与能力。总之,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实施信息化管理是符合时展的要求,也是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关键。通过改进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更加全面系统地管理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增强固定资产的风险管理意识,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企业应该从提高固定资产盘查力度、增强固定资产管理风险意识、增加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监控功能、增加固定资产管理人才储备等多方面加以改进,提高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质量,助力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瑛.加强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改进资产管理手段[J].财会学习,2020(26):164-165.

[2]丁瑞.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刍议[J].当代会计,2020(16):71-72.

[3]张钰.浅析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改进意见[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16):57-58.

篇6

自有固定资产装修的账务处理原则:固定资产的装修支出如果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装修支出按资本化后续支出原则处理,装修支出应当计人固定资产账面成本。在停工装修过程中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装修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交付使用时,再转入“固定资产”科目核算,并在“固定资产”科目下设置“固定资产装修”明细账单独核算;固定资产的装修支出如果不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装修支出按费用化后续支出原则处理,装修支出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或销售费用等。

在处理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装修费用计量与账务时应注意两个问题:(1)选择折旧年限:应在两次装修期间与固定资产装修后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2)两次装修期间剩余装修费用的处理:如果下次装修时,与该项固定资产相关的“固定资产装修”明细账户仍有账面余额的,应将其账面余额一次性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例1]某企业对办公楼进行装修,发生如下有关支出:购进装修材料8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136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应付工程人员薪酬发生26000元。两个月后,办公楼装修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交付使用。假定该办公楼预计尚可使用8年,企业预计1O年后进行下一次装修,本次装修形成的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为1600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6年后企业决定对该办公楼进行重新装修。不考虑其他因素。

该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1)固定资产发生装修支出

借:在建工程80000

贷:银行存款80000

自2009年1月1日起,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购买该原材料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13600元不转入固定资产成本,原材料所含税金允许扣除,有利于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改造。

(2)应付工程人员薪酬

借:在建工程

26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26000

(3)办公楼装修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装修106000

贷:在建工程

106000

(4)对装修费用形成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装修费用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在尚可使用年限与下一次装修年限中选择较短的期间,尚可使用为8年,下一次装修预计10年后,即选择8年为折旧年限。

年折旧额=(106000-1600)÷8=13050(元)

借:管理费用

13050

贷:累计折旧

13050

(5)6年后重新装修时,冲销“固定资产装修”明细账余额

累计折旧明细账余额=13050×6=78300(元)

固定资产装修明细账余额=106000--13050×6=27700(元)

借:营业外支出

27700

累计折旧

78300

贷: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装修106000

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装修的账务处理

融资租人固定资产发生的装修费用,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按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原则处理,装修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成本。在停工装修过程中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装修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交付使用时,再转入“固定资产”科目核算,并在“固定资产”科目下设置“融资租人固定资产装修”明细账单独核算;不能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按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处理,计入当期损益。

对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装修费用计量与账务处理时应注意两个问题:(1)选择折旧年限:应在两次装修间隔期间、剩余租赁期和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三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2)两次装修期间剩余装修费用的处理:如果下次装修时,与该项固定资产相关的“融资租人固定资产装修”明细账户仍有账面余额的,应将其账面余额一次性计人“营业外支出”科目。

[例2]某企业从乙公司融资租人的生产用厂房,于2008年1月1日进行装修,购进装修材料10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应付工程人员薪酬发生30000元。三个月后,厂房装修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交付使用。假定该厂房预计尚可使用10年,企业预计8年后进行下一次装修,剩余租赁期6年,本次装修形成的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为1000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不考虑其他因素。

(1)融资租入的生产用厂房发生装修支出

借:在建工程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2)应付工程人员薪酬

借:在建工程

3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30000

(3)厂房装修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装修130000

贷:在建工程

130000

(4)对装修费用形成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装修费用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在两次装修间隔期间、剩余租赁期和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三者中较短的期间,尚可使用为10年,下一次装修预计8年后,剩余租赁期6年,即选择6年为折旧年限。

年折旧额=(130000-1000)÷6=21500(元)

借:管理费用

21500

贷:累计折旧

21500

三、经营租入固定资产装修的账务处理

经营租人固定资产发生的装修费用,不论是否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均按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处理。对于费用较少的装修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对于费用较多的装修费用在计量与账务处理时应当注意两个问题:(1)核算科目的选择。在停工装修过程中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装修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交付使用时,再转入“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2)选择摊销期。选择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作为摊销期,摊销计入每期损益。

[例3]某企业采用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生产用厂房,于2008年1月1日进行装修,购进装修材料10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应付工程人员薪酬发生30000元。两个月后,厂房装修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交付使用。假定该厂房预计尚可使用10年,剩余租赁期6年,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不考虑其他因素。

(1)经营租人的生产用厂房发生装修支出

借:在建工程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2)应付工程人员薪酬

借:在建工程

3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30000

(3)厂房装修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长期待摊费用 130000

贷:在建工程

130000

(4)对装修费用形成的长期待摊费用进行摊销

装修费用形成的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年限为剩余租赁期和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二者中较短的期间,尚可使用为10年,剩余租赁期6年,即选择6年为摊销年限。

年折旧额=130000+6=21667(元)

借:制造费用

21667

篇7

一、固定资产的内容

1.固定资产概念及基本特征

固定资产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非货币性资产。它具有以下特征:(1)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的物质形态不变。这一特征表明,小企业为了获得资产并把它投入生产经营而发生的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而不是收益性支出。(2)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土地除外),且在使用过程中,固定资产的磨损价值是逐渐转移的。这一特征说明了计提折旧的必要性。(3)用于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而不是为了出售。这一特征是区别固定资产与商品等流动资产的重要标志。

2.固定资产的内容

固定资产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相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同时税法规定,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超过2年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各个组成部分具有不用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使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通过比较发现,税法对固定资产的确认增加了单位价值和使用年限的限制,而会计准则只是对使用年限进行了限制。由此产生的差异,可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中的暂时性差异处理。

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即指企业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这些支出包括直接发生的价款、运杂费、包装费和安装成本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也包括间接发生的,如应承担的借款利息、外币借款折算差额以及应分摊的其他间接费用。 对不同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它的成本构成也不尽相同,会计与税收处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1.外购固定资产

(1)《准则》规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2.《条例》第58条规定:外购的固定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差异分析:在一般情况下,外购的固定资产的会计成本与计税成本是一致的。但是对于“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税法对固定资产的计税成本的确定并无特殊规定,因此,对于会计确认为当期损益的部分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此时企业应当记载固定资产会计成本与计税成本之间的差异,然后在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或者处置出售固定资产时,相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例:2007年1月1日,甲公司从乙公司购入一台需安装的大型设备。合同约定,甲公司采用分期付款方式支付价款。该设备价款共计900000元,首期150000元于2007年1月1日支付,其余款项在2007年至2011年的5年期间平均支付,每年的付款日期为当年的12月31日。2007年1月1日,设备运抵并开始安装,发生运杂费和相关税费160000元,已用银行存款付讫。2007年12月31日,设备达到预定使用状态,发生安装费40000元,已用银行存款付讫。(假顶折现率为10%)。

(1)购买价款的现值为:150000+150000X(P/A,10%,5)=718620(元)

2007年1月1日账务处理:

借:在建工程 718620

未确认融资费用 181380

贷:长期应付款 900000

(2)支付购买价款

借:长期应付款 150000

贷:银行存款150000

(3)支付运杂费和相关税费

借:在建工程160000

贷:银行存款160000

(4)2007年12月31日,根据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应分摊未确认融资费为56862元(计算过程略),符合资本化条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借:在建工程56862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56862

(5)支付购买价款

借:长期应付款 150000

贷:银行存款150000

(6)支付安装费

借:在建工程 40000

贷:银行存款 40000

(7)2007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为:718620+160000+56862

40000=975482(元)

借:固定资产 975482

贷:在建工程975482

差异分析:根据税法规定,该项固定资产的计税成本应为1100000元(900000+160000+40000),其与会计成本的差额124518元(1100000-975482),应当在今后计提折旧或者销售、处置固定资产时,相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该设备达到预定使用状态后,剩余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不再符合资本化条件,应当在分摊年度计入当期损益。剩余的未确认融资费用为:181380-56862=124518(元)

借:财务费用 124518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124518

差异分析:因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实际已经计入固定资产的计税成本,所以会计在进行分摊时不得在税前扣除,应当 调减应纳税所得额124518元。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准则》规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条例》第58条规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差异分析:剔除借款费用资本化因素,对于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成本的确认,会计与税法基本不存在差异。

三、固定资产的折旧

1.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

《准则》规定,折旧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折旧率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条例》第60条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1)房屋、建筑物,为20年;(2)飞机、火车、轮船、机器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3)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4)飞机、火车、轮船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5)电子设备,为3年。《条例》第98条规定,可以缩短折旧年限的固定资产,包括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的,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本条例第60条规定折旧年限的60%。

由于税法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与企业按新准则规定自主确定的折旧年限的差异,从而引起的固定资产折旧金额上的差异,按暂时性差异处理。

2.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部门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

《条例》第59条规定: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企业所得税法》第32条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要加速折旧的,可以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条例》第98条规定:可以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的固定资产包括:①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②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采取加速折旧方法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差异分析:会计对于折旧方法的选择,给予了企业较宽的职业判断权,而税法限制允许加速折旧的范围。①会计实行加速折旧而税法规定必须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时,如果起初会计计提的折旧大于税法允许计提的最大折旧,其差额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以后会计计提的折旧小于税法允许计提的最大折旧,其差额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②会计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而税法允许采用加速折旧法时,可视为二者无差异,企业也可向主观税务机关申请,按税法固定计算折旧在税前扣除,即企业可先调减应纳税所得额,后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四、固定资产残值

《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预计净残值。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进行复核。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

《条例》第59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差异分析:对于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会计和税法都给予了企业极大的职业判断权。但会计规定预计净残值是可以调整的,而税法规定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因此,如果会计调整了固定资产残值,由此多提或者少提的折旧,应当相应调增或者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篇8

目前,部分企业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利用财务管理系统软件来实现,比较简单方便,但软件购置费用高,而且在实际应用时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还有部分企业仍采用手工方式处理,但由于企业的固定资产种类明细繁多,经常会发生增减变化,使得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剧增。在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工作中,很多数据之间有内部链接关系,此时利用EXCEL来完成,会使数据的转换变得非常简便,尤其在每个月都要变动时,优势就更加明显。本文阐述的EXCEL财务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固定资产项目明细登记、固定资产卡片管理、固定资产折旧等账务处理以及制作管理上要求的一系列报表等功能。

一、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及要求

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流程包括:固定资产的增加(确认)、固定资产成本的结转(折旧和减值),固定资产的减少(报废和出售)等。具体工作包括:根据固定资产增加和后续成本结转的需要,形成固定资产设置表和固定资产清单;根据固定资产精心管理需要,设置固定资产卡片;根据固定资产分部门、分类别管理的需要,提供相应固定资产管理用数据;根据财务账务处理需要,形成固定资产凭证制作清单。

二、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具体工作

(一)形成固定资产清单

根据企业固定资产财务管理需要,财务部门首先要设计一张项目设置表(见表1)。

然后,设置企业固定资产清单表格,用来统计企业固定资产的基本信息,也为后续制作固定资产卡片、记账凭证清单等表格提供相关信息。具体格式参考下页表2。

财务部门主要完成资产编号、使用部门、固定资产名称、残值率、折旧方法、购入时间、年限等栏目的录入。另外,类别编号、类别名称、会计科目编号等栏目由公式产生,其中类别编号栏目输入的公式为:LEFTB(A3,3)(假设此EXCEL表格中都是从第三行开始录入公式和数据,下同),是通过LEFTB函数从资产编号中取数过来的。类别名称栏目输入的公式为:VLOOKUP(LEFTB(A3,3),项目设置!$B:$C,2,FALSE),是通过VLOOKUP函数从项目设置表中取数过来的,会计科目编号、科目名称、折旧费用类别这几个栏目和类别名称栏目同理,只是具体取数的列数不一样而已。

折旧期间栏目输入的公式为:CONCATENATE(IF(MONTH(K3)=12,YEAR(K3)+1,YEAR(K3)),"年",IF(MONTH(K3)=12,1,MONTH(K3)+1),"月")和 CONCATENATE(L3+YEAR(K3),"年",MONTH(K3),"月"),是通过CONCATENATE、IF、MONTH、YEAR等函数组合计算出来的,计算的基数为前面购入时间和年限这两列,计算方法是根据固定资产折旧原理,即当月取得固定资产,下月开始计提折旧,然后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内按月计提折旧,所以折旧期间就是从购入时间的下月起至加上规定的折旧年限算出的年月数。状态栏目输入的公式为:IF(O3-$E$1>=0," 未完","完"),是通过IF函数计算出来的,主要根据现在执行的时间点和固定资产折旧终止的时间点的对比来判断固定资产目前所处的状态是完还是未完。残值栏目输入的公式为:ROUND(Q3?I3,2),是根据原值和残值率这两列通过相乘计算出来的,按财务数值使用习惯用ROUND函数设置出保留两位的计算结果。

月折旧栏目(以年限平均法为例)输入的公式为:ROUND(SLN(Q3,R3,L3?12),2)。在EXCEL中可以使用函数SLN()计算年限平均法的折旧额,其函数格式如下:SLN(cost,salvage,life),其中,参数cost代表资产的原始价值;参数salvage代表在折旧期末时的净残值;参数life代表固定资产的折旧周期。已计提月数栏目输入的公式为:IF(P3= "未完",(YEAR($E$1)-YEAR(K3))?12+MONTH($E$1)-MONTH(K3),L3?12) ,是通过IF、MONTH、YEAR等函数组合计算出来的,计算的基数为前面购入时间、年限和状态这几列,再通过与目前执行的时间点对比计算出已计提折旧的月份数。累计折旧栏目输入的公式为:IF(P3="完",Q3-R3,IF(AND(T30),(T3-1)?S3+W3,0)),是通过IF和AND等函数组合计算出来的。净值则根据原值和累计折旧这两个栏目相减得出。本月折旧栏目输入的公式为:IF(DAYS360(M3,$E$1)/30+1=L3?12,$Q3-$S3?($L3?12-1)-$R3,IF(AND(T30),S3,0)),是通过IF、DAYS360和AND等函数组合计算出来的,只要不是折旧期间的最后一个月,这一栏都会与月折旧栏目数字相等。设置这个栏目的主要目的就是考虑折旧的不整除因素导致最后一个月与月折旧之间的一个差额。

2013年1月栏目输入的公式为:IF(DAYS360(X$2,$O3)=0,$Q3-$S3?($L3?12-1)-$R3,IF(AND(DAYS360(X$2,$M3)=0),$S3,0)),是通过IF、DAYS360和AND等函数组合计算出来的,这一栏目主要计算当年1月份所有固定资产的折旧数,具体的时间是随着操作执行年份来修改时间的,2013年2月至2013年12月份等栏目与2013年1月份栏目同理。财务管理系统中记账凭证清单表格就是从这些按月计算出来的折旧数中取数的。最后2013年小计栏目输入的公式为:SUM(X3:AI3),就是对前面12个月的数字进行汇总求和。

(二)制作固定资产卡片

企业如果固定资产种类多,存放又比较散,就有必要对其固定资产进行精益管理,即对每个固定资产进行制作卡片来管理,从而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的精确性。

卡片具体项目尽量与前面固定资产清单表中各项目保持一致,这样大部分就可以利用INDEX和MATCH等函数的组合,把固定资产清单中各项明细数据引入到固定资产卡片各项明细中。

(三)完成其他管理上需要的报表

根据管理者对企业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需要,企业财务平时有可能要提供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报表。如各使用部门拥有固定资产的情况表、各类别固定资产的情况表、按购入时间或使用状态来统计固定资产的情况表等。只要利用EXCEL的一系列功能都能高效准确地完成这一系列的表格。这些表格的主要操作方法是,首先在菜单状态下,把表格顶端项目设置成自动筛选状态,然后在有数据需要的那一列进入自定义自动筛选状态,根据表格要求设定条件完成。如使用部门拥有固定资产的情况表的完成是在固定资产清单表格里,在使用部门栏目的自定义自动筛选状态中,设定具体的使用部门,然后点击确定就能生成该使用部门拥有固定资产的情况表。其他报表同理可以完成。

三、财务部门月末的账务处理

企业固定资产财务核算是企业比较重要的业务核算,月末,财务部门要将本月发生的固定资产业务作相应账务处理。

篇9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月31日

单位自建房屋建筑物已经达到可使用状态,但是因为工程审计、工程结算、工程验收等各种各样的情况干扰,未办理竣工结算。根据《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要求,必须将已经可使用的在建工程结转入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但是,如何估价以及如何折旧,后续资产价值的调整、折旧是否调整、每年的所得税差异处理等一系列问题,在会计核算、税法核算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笔者以南通科技园的固定资产为例,来解析上述问题。

南通科技园自行建造的房屋建筑物的基本情况:南通科技园首期建设项目于2006年9月21日经市发改委批复正式立项。2010年12月20日达到可使用状态,2012年5月通过竣工验收。工程预算2亿元,截至2010年12月20日实际支出1.45亿元;单项工程已经审计或初审确定的造价为3.88亿元;2012年5月竣工结算时,发生未估价以及调整初审价合计为221万元。截至2012年12月,尚未收到的工程发票500万元。该发票在2013年4月份收到。2013年1月份工程财务决算审计,工程总造价为3.95亿元。

一、估价入账的时点

《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号-固定资产》的应用指南规定: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

税法没有明确规定建造固定资产的入账时间,但根据“规定从投入使用的次月开始计提折旧”,推出结转固定资产的标准也是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为准。

因而会计核算与税法在估价时点上是一致的,都是2010年12月20日,开始折旧的时间均是2011年1月份。

二、估价依据的确定

如何进行估价,估价的依据是什么呢?在具体账务处理时,往往会遇到这些问题。2006年的会计准则,没有相关的规定。但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财企[2002]310号第三十三条规定: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按估计的价值转入固定资产。由此可见,南通科技园在2010年12月20日结转固定资产的价值是3.88亿元,实际支出与估价的差异计入“其他应付款一估价款”。

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 3.88亿元

贷:预付账款-预付工程款 1.45亿元

其他应付款-估价应付款 2.43亿元

当收到工程发票时,借记“其他应付款-估价款”,贷方记“其他应付款-工程款(单位)”。

《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八条规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这一规定与会计规定是有差异的,因为会计上规定的标准是预定可使用状态,预定可使用状态不等同于工程的竣工结算,事实上有可能存在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并未办理竣工结算的固定资产。针对这一情况,国家税务总局在2010年出台了补充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规定:“可暂按合同规定的金额计入固定资产计税基础计提折旧,待发票取得后进行调整。但该项调整应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12个月内进行。”在实际工作中,因为投入使用时尚未竣工决算,相关的支出还没付完,发票还没收到,可以以会计上的估价先行核算。在有审计价及预审价、工程支出时;估价价值同会计核算的价值一致。

三、估价的调整

《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号-固定资产》的应用指南规定:估价的固定资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按此规定,南通科技园的固定资产2011年应计提折旧额3.88亿元×0.95(5%的残值率)×1/30(使用年限30年)=1229万元,2012年调整后的固定资产价值3.88亿元+221万元=3.9021亿元。

税法允许估价的固定资产在投入使用后的12个月内调整折旧的原值。所以,2011年税法折旧同会计上的折旧相同,为1229万元;2012年固定资产的价值调整为3.88亿元+221万元-500万元=3.8521亿元;2013年固定资产的计税价值不变。

四、折旧的计提

由于会计与税法在固定资产原值上存在差异,因而折旧的计提也存在差异,具体的比较如表1所示。(表1)(注:假设5%的残值率、使用年限30年,会计与税法一致)

2011年的税法与会计折旧一致,2011年折旧=3.88亿元×0.95×1/30=1229万元

2012年的会计折旧:调整的估价不补计提以前的折旧,只调整当年增加月份的折旧即7个月的折旧,2012年的折旧=1229万元+221万元×0.95/30/12×7=1233万元;2012年税法可以计提的折旧=3.8521亿元×0.95/30=1219万元,因为在2011年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所以不补计提2011年的折旧。

2013年的会计折旧:3.95亿元×0.95/30=1250万元,不补计提以前年度的折旧;2013年税法可以计提的折旧=3.8521亿元×0.95/30=1219万元。

五、使用期内所得税的差异

假设固定资产总造价3.95亿元的后续发票在投入使用后的12月内收到的,如在2012年1月份收到的。会计与税法在资产价值差异、折旧计提差异以及形成的所得税差异比较,如表2所示。(表2)

估价调整形成的差异,由于折旧不补计提,会在使用期结束时,滞留在残值中,形成资产差异和处置收益差异。而实际上南通科技园的固定资产会因为发票滞后取得,不得计入资产的计税价值,而形成永久性差异3.95亿元-3.8521亿元=979万元。

主要参考文献:

篇10

一、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人员责任不明。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没有统一部门,存在多头管理。财务部门管总账、管金额。总务管房屋、家具。设备科管设备,各部门无明细账或明细账不健全。各领用科室无责任人管理财产,无收、发、维修记录。固定资产几年不盘存,已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核销,造成账实不符。

2、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不完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失真。当前医院会计核算固定资产采用的是历史成本法,并且不计提折旧(以提修购基金的形式在净值产中反映,而不是固定资产的抵减科目)。医院固定资产余额越来越高,与之相应,老化程度越高,却得不到客观、及时的反映,不利于主管部门的监控、管理和评价。

3、对无偿调拨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盲区。近年来为了扶持基层医疗单位,政府加大了对其设备的投入。这些投入项目多采用以省为单位集中采购、基层单位分散管理的模式。这种方式极易使固定资产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存在较大的风险。主要是由于基层使用单位没有购置合同、没有产品发票等财务凭证,无法进行固定资产登记。基于所有权不明,造成使用单位管理不到位,甚至出现流失、毁损等问题。而采购部门由于设备多,使用单位分散,只能将精力放在采购和分配环节,重点关注质量和资源合理配置等问题,这样就出现了管理上的漏洞。

二、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对策

1、建立医院固定资产内控制度的目标。建立医院固定资产内控制度的目标,第一,保证固定资产取得的合理性,这是医院在未来要保护良好的经营状态和盈利能力的首要目标。通过对医院发展长远规划,结合所需固定资产的技术先进性、资本支出对医院经营成本的影响、资本支出后对医院未来结余率的增减等方面的可行性分析,防止取得的固定资产被低效率地使用,由此造成有限资金的搁置。第二,保证固定资产计价的准确性。医院在一项固定资产上投资效益好坏的确定,首先要正确计算该项资产实际投人资金的数额,为合理地计提折旧、损耗和摊销提供依据。因此,内控制度应使固定资产账面反映的金额符合取得这些资产时和正式投人使用前所支付的一切必要的支出,并合理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防止两者混淆。第三,保证折旧、损耗和摊销方法的合理性和计算的正确性。既要考虑到固定资产的风险因素,又要防止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内控制度要使固定资产有一种合理的折旧、损耗、摊销方法,防止用折旧等来调整各项费用。第四,确保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维护各项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合理的保养维修,使医院的资产保持正常运行状态;加强对资产使用情况的监督考核,使医院的各项资产发挥出最大的使用效率。

2、制定科学且合理的修购基金和使用年限。现行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医院建立修购基金制度。医院要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一定的使用年限提取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更新。财政部和卫生行业主管部门在制定修购基金的比率时,应充分考虑卫生行业固定资产的特点,对医院和医院固定资产加以分类。修购基金和使用年限要实事求是地考虑到科学技术进步造成的固定资产无形损耗,确定适度的使用年限和修购基金比率。对有条件的营利性医院和城市大型医院、经济条件较好的发达地区,可率先实行“加速修购基金比率”的办法,早期多提取修购基金,加快固定资产投资成本的收回。

3、严把固定资产的验收环节。取得固定资产要经过有关部门和人员严格验收,及时办理编号、建账、入库、分配等有关手续。医疗机构对接受捐赠、无偿调拨以及其他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均应办理验收手续。医院会计应按医院财务制度的规定,及时确认固定资产的建造成本。对于尚未及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但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医院应及时将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核算,需办产权登记的应到相关部门办理。

4、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增强医院负责人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加强其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一规定使单位主要负责人真正承担起资产管理的责任。此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也是考核医院领导经济责任的重要指标。医院领导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应负的责任,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管好、用好医院固定资产的责任感。

5、实行专业化管理。设置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购人的固定资产、职能科室的工程师分配出去的设备必须到会计处登记。会计人员严格依据《医院会计制度》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根据不同的设备和材料的分类标准和范围,建立相应的账卡薄册,做到有物就有账,有物就有专人管理。保证账账、账实、账证统一,让账薄真正体现出实物,又反映出其价值,完善“三账一卡”制度。所谓“三账一卡”制度即总账、一级分类明细账、二级分类明细账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台账),并填制固定资产卡片。一式两份,一份由设备管理部门保管,并以此登记固定资产二级明细账(明细到设备的使用科室),另一份由科室保管,以便在资产清查时进行财务处理。设备管理部门及使用科室的账账、账实核对。当固定资产发生故障需要维修时,科室及设备管理部门均在固定资产卡片上进行登记,以便随时了解设备的使用及维修情况。工程师若对设备进行调拨,科室主任或护士长在《固定资产综合管理清单》上签字,会计凭清单进行账务处理,以免固定资产流失。

【参考文献】

篇11

按照企业的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处理需要以成本量为依据,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计量。在对入账价值进行分析和明确的过程中,主要是按照固定资产获得方式之间的差异来进行,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外购固定资产。从外购固定资产上看,其成本主要包括各类税费,购买固定资产时的价款以及固定资产进入可使用状态之间的相关费用,包括安装费用、运输费用以及人工费用等等。(2)自建的固定资产。所谓的自建固定资产主要是指固定资产在没有达到使用状态时需要支出的各类费用之和。(3)工作人员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和明确时,应该将各种费用考虑到其中,提升固定资产成本核算的全面性和准确性。(4)投资的固定资产。如果是投资人员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投资协议和合同需要进行明确地规定,并且对价格进行计量。

对于税务处理来说,企业在计税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外购固定资产,支付中的税费往往会作为主要的依据纳入到计税基础当中来,如果固定资产不处于使用状态,就需要以其他费用作为支撑。(2)自建的固定资产,在竣工前期的自建固定资产结算可以被看做是计税基础。(3)固定资产中如果有通过投资和捐款等方式获得,其计税基础的计算就应该以公允价值为基础。

从以上二者的差异上可以看出,会计处理主要以现值作为主要的处理依据,而税务处理就是支付的价款来进行计算。另外,会计处理中的固定资产主要是以合同价来进行计量,税务处理往往是将公允价值看做是计税的基础。

二、固定资产的确认和界定之间的差异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含义和概念进行了明确地规定,其中对固定资产的性质,获得方式等都有所涉及。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明确,往往需要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第一,工作人员要合理地计算出固定资产的成本量。第二,固定资产所固有的经济利益应该流入到企业中。在税务法则中,对固定资产也进行了规定,其中固定资产必须是非货币性资产,其中包括机械、建筑物以及其他和企业生产相关联的各类工具等等。

二者之间的差异主要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无论是会计准则还是税法准则,都没有明确地规定价值判断标准。税务处理中对固定资产的阐述和会计处理工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同。税法中并不会对纳税人的主观判断加强重视,从这一点上看,其和会计处理之间的差异也比较明显。

三、固定资产折旧范围的差异

从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出现折旧现象是一种必然选择。企业的税法和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并没有达成一致。因此,不仅计税价值不同,账面价值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会计处理方面看,具体的规定如下:

1.对于折旧的固定资产来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是达到预期还没有进行结算的资产,第二是满足会计准则要求的固定资产类型。这两种类型的固定资产在折旧时,工作人员需要严格地按照会计准则中的相关内容和条款来进行。

2.对于无法计提折旧的资产来说,主要分为四种类型,第一是即将进入到报废状态的资产类型,第二是已经有计提折旧历史的固定资产,第三是待出售的固定资产类型,第四是计价入账的土地类型。

从税务处理方面上看,仅仅采用的是排除法来对固定资产进行明确。一些固定资产类型无法纳入到固定资产折旧范围,其中包括经营租赁的固定资产、还没有运用的固定资产等等。

四、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以及开始时间的差异

从会计护理方面上看,企业所采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方式比较多,企业要将本身的经济效益作为选择折旧方式的前提和基础,具体的折旧方式除了总和法、直线法之外还包括工作量法等等。从税务处理方面上看,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受到了相对比较严格地限制,根据相关的规定,如果采用直线法来进行折旧,允许扣除现象的存在。如果是稳定程度较差的固定资产,选择折旧的方式还应该考虑到余额情况。

折旧方式和折旧时间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如下:

会计处理:折旧方法具有一定的可供选择性,企业的自主选择性是比较突出的特点,折旧开始的时间主要是以资产完工的月份为主,计提从次月开始。税务处理:对于折旧方式来说,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有些折旧方式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固定资产而言。因此,折旧开始的时间和计提的时间也不同,差异比较明显。

五、不同折旧方式对企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