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体育新课标体会

体育新课标体会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20 09:22:1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体育新课标体会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体育新课标体会

篇1

新课标对传统的高中数学知识作了较大的调整,内容变化也较大,有的从整个编排体系上都作了改变,但是,传统的高中数学知识中的重点内容仍然是高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对这些知识内容应拓广加深。但是,根据新课标的课时安排,如果我们这也补充那也补充,会使教学进度紧迫,学生基础学得也不够扎实。所以有必要把握尺度,有的放矢。

新课标删去的内容,不再拓广。新课标淡化的知识内容不拓广。新课标对一部分传统数学知识作了“淡化”处理,有的降低要求,有的仅仅介绍, 对这些内容不宜拓广加深,例如:集合, 课标要求把集合作为一种语言、一种工具介绍给学生, 学生会用集合语言进行表述, 理解其含义,因此在高一讲集合时不宜把集合内容一下子讲得过多、过难。

二、对新增加的知识内容加强基础训练

新课标中增加了一部分新的数学知识, 特别是选修系列中新内容较多, 有些新内容与高等数学有关,对这些内容在教学中不宜当作高等数学知识来讲,应该关注学生感受背景,认识基本思想。通过例题、习题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能够教熟练地解决一些常规题目。在这种拓广解题方法与技巧时,应注意通性、通法, 而淡化一些特殊解题技巧。

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关键是师生的相互沟通,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的东西,才能被他们所理解和接受。

新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评价、倾听、激励,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磨合后的智慧,必将大大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四、加强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

新课标对高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数学建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的教材在这方面也大大加强了,许多知识是从实际问题引出, 最后又要回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但是作为教材受篇幅限制, 不可能包括所有内容, 而实际问题又是不断发展, 不断产生的,因而对应用问题仍有许多地方可以进一步丰富素材。例如, 函数的应用, 随着学生对函数知识的了解深入, 应该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函数问题,用函数方法去解决问题.又如,“分期付款”、“购房按揭”、“贷款买车”等目前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实际问题, 是与数列有密切联系的, 讲完数列之后, 可以让学生去分析研究目前各种分期付款的形式, 在讨论问题中深化对数列的认识。新课标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自己收集有关资料(如实物、图片、数据等),自己向家庭、亲友、社会人士作社会调查,自己制作有关学具,自己设计学习方法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在知识交汇处加强解题能力训练

知识交汇处,正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有利之处,在这些地方加强训练,不仅可以综合各类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的能力。例如,向量作为高中新课标中的另一条主线,它具有基础性和工具作用。向量可以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相联系,用向量去计算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所成角,有关的距离, 优势是很明显的。又可以与三角函数联系, 向量有坐标表示, 它自然与解析几何相联系。向量与这些知识的交汇处, 正是培养学生运用向量解决和处理题的有利之处。

篇2

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遵循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

在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即:备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快的发展。

三、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运用于教育教学。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学”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控。同时也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习中,给学生有利的指导和引导,精讲精练,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把课堂真的还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学习,自读自悟,成为获取知识的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

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要,使自己有很大的收获,思想观念上有了转变。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努力做到:

1、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在注意培养语文基本功的基础上,自觉恰当地进行创新教育,指导学生独立探索、求异思维、发现新知识、创造新方法。

5、在阅读教学方面,指导学生探究性地自主读书学习,而不是单纯地讲“书”,还给学生与文本直接和多次对话的权利,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体验美感。

6、在写作与口语交际方面,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自由想象、自由表达,讲真话、讲心里话,内容贴近生活实际。

总之,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信任学生,给学生恰当的指导和点拨,使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提供学习的时间、空间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每个学生健康发展。

一、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改善知识结构。

《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在和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取得教学相长的双重效果。教师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和条件,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形成教学风格和特色。“

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列为第一条,可见它在整个《标准》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在这个”素养“中包含着我们早已习惯了的说法——语文能力,因为”语文能力“只是指读写听说的能力,而语文素养则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这种语文素养应该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我们现代社会的学习讲究的是终身学习,只有具备了这些素养,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才能主动求知,才能终身求知。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实现这个目的,就需要教师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等。由此可见,面对新课标,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心理学功底,以便在教学中把更多的权力交给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当今社会讲究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语文课堂将是一个广阔的训练平台。

但要注意,开展合作学习,要给学生群体一个共同明确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地承担起个人的责任,并寻求学生的相互支持和相互配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协商、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学会尊重、学会表现自我……通过合作,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

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这种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质上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给学生一片自由思考的空间。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与人沟通交流的良好氛围,那么,语文的课堂会给学生们提供这样一个有效的环境,进行合作,进行探究。

篇3

对于各单元之间的知识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同样,各册之间、各年级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教师以教材的概念、知识点原理为中心,从纵横两方面进行处理,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点串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从点带面,举一反三,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在备教材过程中,不能简单理解为备这一节课的教材,而是应该在钻研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通读教材,必须通读全册教材,增强对教材的理解,驾驭教材,真正理解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要求,明确本课在教材体系和内容上的主次,才能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二、备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钻研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了解,也就是“备学生”,这既是备课中的重点,更是备课的难点。一般地,我通常是通过课堂观察来了解学生,有时找学生个别谈心,问话,再或者要求学生不记名地在纸上写下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和建议,他们对英语及英语课的看法和想法,综合这些因素来进行备课,才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也才能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理特点不一样,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包括学生的健康状况、家庭情况、性格特点、现有的知识水平、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的特点、特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激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如在教学过程中可用幽默的语言、夸张的动作、巧妙的开场白,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三、备教法――教学方法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我们在备课时还应备教法。教学方法有很多,如讲授法、发现法、问题法、讨论法、观察法、体验法、实验法等等。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但是并非每节课都要把所有的方法用上,也并非所有的方法都适合每节课。因此,在备课时要根据新上课的内容,课型来取舍,注重研究所选用的教法是否能更好地体现愉快教学的原则,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计出灵活、适用、奏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我们的教学方法应选择从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为依据,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会学习、自主学习。

四、备课中的注意事项

1.精心撰写教学设计。我们在撰写教学设计时,应注意四点,第一是通读教材中的课堂教学内容,需要精准的理解;第二是把握备课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第三是将每个STEP都列出来,并且规定一下每个STEP所需要的时间,完善每个STEP的细节;第四是熟悉具体的备课案模式,包括课题、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工具、教学步骤。教学步骤应包括Warming-up、Greeting and reporting、Lead-in、Learning in、Games(在规定或者是现实场景中将新学的内容学以致用)、Summary(虽然每个STEP都要有个小结,但是这个总结是指课程的,也就是说要总结重点,提出难点,让学生回顾自己刚刚学的并领悟到哪些是重要的)、Homework、Pondering (教学反思,一定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无论是讲课的问题,还是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的问题,以便日后更好的掌握如何教学)和Blackboard design。这样的教案只是个模式,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和风格,每个人都可以在不同的STEP里有着不同的内容,本文所给的只是框架,可以借鉴。备课最难的地方就是不知道学生在课堂上会临时出现什么状况,打乱你的讲课进度。所以备课的时候少讲多练,围绕重点,突出难点,这才是最重要的。

2.不断加强学习充电。教学相长,教到老,学到老。作为一线教师必须终生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常常听专家优质课、上网查资料,汲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丰富自己的教案。在兼收并蓄的同时,还要彰显自身的特点。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化、多元化、专业化的教案特色。

3.遵循英语学科特点。在备课过程中还应遵循英语的特殊规律备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超越学生现阶段的认识能力和学习过程,要循序渐近。比如,可以由旧单词引出新句型,用旧句型引出新词汇;还可以在教授新词,新句和新课过程中使用实物和图片等;由易到难,把握英语的语言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篇4

我认为新课标有以下许多特点:

一、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

《英语课程标准》以描述学生“能做什么”为主线,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言学习要从语法讲解中和单词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交流与合作发展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思想,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

为落实各项能力目标,《英语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任务的“任务型”学习方式,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任务型”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对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三、强调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作用

《英语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英语课程来说,语言环境的创设,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和语言材料是否丰富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力保证。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技术的开发为英语学习创造了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和前所未有的空间。

新课标已经开始实施了,对我们来说,新课标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通过学习,看到了新课标的所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后,我真是受益匪浅,从中得到了很多的启示和深深的思考。所以,我体会到新课标下我们教师应该做到:

一、 要转变教育理念,迎接新的挑战

首先,《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从“知识点”上升到“能运用知识做事即指向素养的课程单元”。 这必然会涉及教学方式同步变革,其标志就是真实情境的介入与深度学习,新课标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实践证明,学校课程如果脱离真实情境,就会导致“用不言语的方法学外语”。新课标突出了话题的选择更多的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选择了与学生年龄阶段相适应的话题为主线的编写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尝试用学生的眼光看待问题,了解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去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地更新个人的知识体系,要时刻做好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心理准备。同时,英语教师,务必要更新观念,不断创新,不断尝试,时刻以全新的面貌面对学生,进而时刻引导学生不断求知、求新,不断进步,更好地完成学业,同时不断丰富各方面的知识,储备各种能量,成为真正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人才。

其次,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重新认识师生关系。素质教育的精神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与发展的愿望。因此我们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要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采用有利于他们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同时,要尊重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篇5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这样,教师才有可能主动地探索和尝试一些有利于改变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措施。

1.树立新的教材观。英语教学应“基于教材,而不局限于教材”,这是一个基本原则,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认为的那样,课本不是“圣经”,而是核心教学资源,它不是教学的一切,也就是例子而已。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不要仅仅去“教教材”,而要“用教材去教”。 教师要有整合教材内容的能力,包括删减、补充、替代、拓展等;牢记“三个未必”,即“教材上有的,没有必要都教,教师要教的,没有必要都让学生记住,让学生记住的,没有必要都考”。

2.树立学生主体观。学生是语言学习的主体,是语言实践的主体。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一定是低效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时, 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考虑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机会;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以及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即帮助学生创设语言运用情景,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发现、参与、互动、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解决语言困难、发现语言规律、获得语言学习策略,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等,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此外,教师还应思考教学内容,如何教学的问题,以及引导学生进行练习的内容等。

二、走进教材了解内容,走出教材把握思路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在深入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备课。在备课时,教师不仅要走进教材,了解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要求,还应从教材中走出来,从宏观的视角把握教材编写的思路并形成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许多教师只会“教教材”而不会“用教材教”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找不到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连接点。因此,备课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努力从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从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涉及到诸多因素,但核心因素还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此外,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也是当务之急。因此,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当树立新的语言观、教学观、教材观、学生主体观和语言实践观等,全面把握并深刻理解教材,重视学生语言学习的过程,改进课堂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6

教师首先要帮助初学者克服对英语的畏惧感,羞涩感,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只要用心学,每个人都可以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另外教师讲课时,也要绘声绘色,声情手势并用,让学生感到很有趣,吸引他们模仿,去尝试,要多给他们用英语表达的机会,进而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

课文只是语言的显示,不是语言的展现。只读英语背英语,不是真正的掌握英语,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的感知语言,模仿语言。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情景中接受语言,然后让他们角色扮演,就比较容易,让他们讲述故事或故事接龙就较快些。这样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参与、去表演,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精讲多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精讲”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做精辟的讲解,使学生能从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教学内容中理出头绪,抓住中心,并腾出一定的时间加强基本功的训练,以提高学习能力。

“多练”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并加以必要的指导,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练”来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且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组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篇7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当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能否实现,主动权还是掌握在老师手里,教师只有真正认识了当今时代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教师也才能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如此,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教学活动关系,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二 、探究性问题

在教学中,用1-2分钟的时间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从问题入手,引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和探究。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让学生去思考探究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如,在上立定跳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立定跳远的技巧,我们依次提出问题。小兔、袋鼠和青蛙跳它们是怎样跳的呢?同学们可以试一试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再比较分析哪一种动物跳得远一些,为什么会跳得远呢?手臂向前向上的摆动是不是可以帮助身体向前向上跳跃呢?等等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问题带动兴趣,以兴趣解决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针对不同的教材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也就是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接受教育这一种手段,而不是强制性的、命令的方式,使学生必须去服从的形式。在教学中多采用游戏的形式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课堂上用2-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布置场地摆放器材。事先把器材随意散点放在操场上,用抢占阵地、寻宝等游戏方式主动让学生去得到它并按规定路线摆放好。这样一来学生既感到好玩又觉得刺激,远比教师依个发器材的效果好。这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再用5-6分钟的时间,以游戏、比赛等活动为手段进一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在积极的思维和活动中,让学生身体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使头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四、掌握运动技能

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① 用5-6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优化组合的自择权,采用自发组合群体的分组自主学习。为满足学生个人的心理需求,让学生自己安排各种各样的练习形式和方法。要求学生在完成练习的次数,距离,时间及质量上各显神通。② 用1-2分钟的时间老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出现的不规范动作进行讲解示范,③ 用6-7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已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纠正不规范的动作。④ 用2-3分钟的时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⑤ 用10-1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并尽可能地为各类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让学生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去掌握运动技能。

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改变课堂结构入手,以形式多样的游戏,情节丰富的故事激发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将学会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教师也积极参与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玩耍并给予纠正指导动作。学生们在虚幻情境的活动中,不仅心情愉快,而且身体各部分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五、体验运动乐趣

学生通过对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达到一定要求后,就转入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用3-4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群体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纠错,互相总结,感受参与运动带来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艰辛、竞争与合作、情绪的宣泄与情感的升华等丰富的内容。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而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六、自我评价

用1-2分钟的时间来评价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这种评价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还能加深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内容的更多把握,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我期待,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曾加学生之间交往的机会。初步形成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观,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篇8

人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与效果。我们要让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兴趣决定了学生能不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他们听不进老师的话,也不愿意观察实验现象,更不会思考如何用物理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无论老师讲解的多么到位,分析的多么透彻,学生都会无动于衷,教学效率的提高终将成为泡影。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取得教学效率十分关键的问题。教学实践表明,实验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主要手段,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离开实验的教学是空洞的、没有效率的教学,实验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措施。初中学生天生好奇、好动,实验能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比如,在学习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时候,我们可以将需要的器材分发给学习小组,让学生自己先探索镜子中的像与物有哪些特点。初中学生是很好动的,有些学生没有按照事先的方案进行,我们也不能一味的批评上前。假如,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先在讲台上做一个演示实验,然后总结规律,最后再弄些练习巩固一下平面镜成像规律,这样的教学看上去有板有眼,其实,学生没有丝毫积极性,只是被动的记忆了平面镜成像规律而已,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特别是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根本没有得到培养。

二、利用物理实验提高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要重点实施物理实验教学,因为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视实验的科学,将实验做好就能提高物理课堂的效率。怎样才能做好实验呢?怎样的实验才能令课堂更加高效呢?启导学生思维的“实验”必须有趣,能充分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发挥“实验”的优势,教师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实验”的呈现时刻,必须在充分调动学生思考,并将问题引入“迫切需要”一探究竟的境地。这样的“陷阱”才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为新课的教学作铺垫。否则,预知结果或者无悬念的“实验”将会给学生带来刻意的装饰的感觉,效果适得其反。在现实实验教学过程中,都是教师演示的实验多,学生参与的少。其实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而且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他们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知识,而且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事实证明教师演得再好也没有学生自己动手更有效率。因此教师应把“玩”的权利留给学生,把“创”的机会让给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尽可能多设计一些简单的学生实验并放手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还可以提出一些用身边常见的物体设计实验的建议,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更能使学生“玩”得更有效率。当然,不能只为“玩”而活动,玩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气氛,更重要的是在玩中能够获得知识。如果玩只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那么这样“玩”也是无效的教学方式。

三、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在物理教学活动中,物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物理需要很强的物理思维能力。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多彩的物理课外科技活动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精神生活,是扩大学生知识视野、陶冶学生生活情趣、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最好的精神食粮,它能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智力营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在参与物理科技课外活动的过程中,不受教师的束缚,不受教材的束缚,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发展。所以,课外科技活动内容要新颖、形式要多样,方法要灵活。如:在制作直流电动机的模型时,就要让学生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多思考,多动手,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和激励,使学生在制作模型的活动中观察物理课内教学体会不到的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从而去领悟和探索物理课堂教学所不能深透的奥秘,去触摸物理课堂教学不能获取的知识。通过这些物理实验和制作的教学活动,提供给学生更多自己动脑、动手的机会,使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就能不断地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在物理领域的特长,创新意识和技能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实施教学互动培养学生物理创新能力

篇9

(1)新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新标准英语教材是中英合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它吸收并采取了英国人在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上的不少优点,不再以语法项目为主要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而是根据交际目的的需要,既考虑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等因素,又考虑语言的功能、意念、话题和情境,使学生把所学的语言和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就感到学之有兴趣,用之有意义,掌握句型既快又准。我个人认为,就教材内容而言,本套教材除教材外,还附带预备级,对于欠发达的地区、城镇或广大农村而言比较适合,可以做到“面向全体”“以人为本”这一宏观目的。

(2)新教材易操作,有利于师生互动。新标准英语每个模块都围绕一个具体的话题展开,简单易懂,有利于改变沉闷的、封闭的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抛弃“注入式”,采用启发式,实现生动活泼的开放式课堂教学,这样要求我们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尽量设计语境,创造语言环境,让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交际活动。

(3)小学与初中的英语教材衔接合理,注重词汇的反复再现强化功能。现在新的一轮课改中,我市小学、初中、高中都使用外研社的这套“一条龙”英语系列教材,在小学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初中阶段夯实英语基础,高中阶段注重提高英语能力。初中阶段教材第一册充分考虑当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现实与发展前景,非常弹性化地设计小学到初中的过渡,特别是知识的小幅度过渡、能力的大幅度过渡,非常符合我国当前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在新教材中反复再现小学中学过的单词,达到了强化巩固的效果。

二、新课标的教学改革形势是好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

(1)新课程内容增多、难度大。新课程内容增多、难度加深、内容分散、跨度大、弹性大而且具有大量的课外知识进入课本作为学生的辅助学习材料,不少教师反映教学操作难度大,有完成不了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困难,有一部分学生实际功能达不到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接受新的教学思路,灵活把握和运用结构——功能教学思想,创造性的运用教材,要脱离旧的教学模式,要使英语教学过程成为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的语言实践潘动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特点,确定教学方法,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营造进行实际实践的学习环境,组织开展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我们应避开不切合实际的教学思路,将实际法、翻译法、谁知法的可取之处融合起来,帮助学生认识语言的基本规律,改变学生“听讲——接受——记忆——习题”的传统学习模式,尽可能地创设情景,开展丰富的英语活动,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不断体会、熟悉、掌握英语。

(2)要尽力克服教材容量大与学生的承受能力的矛盾。①课堂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出发点,精讲多练重点语言项目,大胆减少词汇和语法的繁琐讲解。②语言知识点处理的时机要视情况而定,应放弃逢生词就讲练,句句语法分析等传统教学观念的教学方法,多给学生运用语言机会,少搞脱离语境的语言练习。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做好预习,自习单词阅读课本等。④集中力量完成教科书的教学任务,不加无效的习题和考题。

三、新课程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几点基本要求

篇10

一、巧设有趣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有趣的情境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能有所感悟。例如在学习“池塘里有多少条鱼”时,我是这样引入的: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在《西游记》里有一个深受大家喜爱的人物,他神通广大,降妖除魔……

学生:孙悟空,齐天大圣……

教师:但这个无所不能的大圣今天却遇到了一个难题,需要聪明的你帮他想想办法,大圣的难题是这样的:话说孙悟空在天宫任弼马翁时,想知道天宫一共有多少匹马,好以此炫耀自己官有多大,于是,他亲自去清点马匹数量,可是马儿老是跑来跑去的,这使得大圣怎么也数不清楚,急得他直挠头。

“这好办!” 他的一个下属说。

“快说来听听。”大圣示意下属靠近自己。

下属在大圣耳边轻轻说了一番,喜得大圣拍手叫好。命令下属立即去办。

只见下属很快在马群中随意拉了200匹马,将这些马的马鬃染成红色,然后把它们放回马群让所有的马儿东溜西窜……

你知道大圣的下属想出了怎样的妙计吗?其实,我们生活中这样的问题有很多。例如要想知道鱼缸里有多少条鱼,只要数一数就行;但要估计一个池塘里有多少条鱼,该怎么办呢?此时,学生互相交流,求知欲很强,新课的内容在大家的期待中出现了,后面的教学内容就呼之欲出,顺理成章了。

二、创设宽松环境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各种环境,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方法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正方体的展开图”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几个正方体和一把剪刀,在课堂上动手将正方体剪开,展成平面图形。此时课堂内学生们互相商量如何做,互相观察对方剪好的图形,表面上看来,教室里乱成一片,似乎到处都有人说话,实际上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了。接着,我让一部分学生把剪好的图形贴到黑板上,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图形的特点,此时,学生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有的甚至开始嬉笑,但实际上,大家都在思考。这样,通过简单的动手和思考,把问题设置于宽松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充分参与实践操作,感受实践出真知

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教学目标所言: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应在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着本学科努力迈开步伐。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一章中“展开与折叠”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交流合作的形式互相学习,同学们积极认真地画、剪、叠,验证所发现的结论;再如在学习“截一个几何体”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利用切豆腐块、切土豆块等方式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像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不需要教师多讲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五、不断变换教学语言,加深知识的理解

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如在九年级学习完“概率”的内容时,我是这样结束这一章的: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充满概率的世界里,当我们迈出人生的每一步时,一定要慎重地考虑自己这样做的概率是否发挥了它更多的价值。

有的同学有99%对父母说句“我爱你”的概率,但却选择了1%的沉默的概率,因为他还没有读懂父母对他的希望――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有的同学有99%帮助别人的概率,但却选择了1%的麻木不仁的概率,因为他还没有领会生命的真谛――因为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有的同学有99%发奋努力的概率,但却选择了1%的不思进取的概率,因为他还不懂得对青春的珍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其实,这样的话题还有很多,我们往往忽视了自己所拥有的,殊不知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同学们,请珍惜自己的每一天、每一份拥有,用热情去迎接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用爱去拥抱生活,相信你收获的不仅仅是你想要的,这就是概率的真谛。

由此可见,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在这个现实世界中存在的,离开了现实生活这个世界,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将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提高

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很少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很少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教师只是怨学生,甚至是批评学生,而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体会到教师反思的重要性,它能增加课堂魅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所以,每一节课后,我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且尽可能到学生中间去了解,找到对学生有益的方面,我就继续发扬,争取更好,发现对学生不利的,我就及时改正,努力使课堂教学在这种反思中更加圆满,使我们的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

篇11

一、要想教会学生,学着追本溯源

我们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就感受到有些基础知识强调了很多次了,可学生依然是出错很高,这是因为学生在最初学习时没有很好地夯实基础,没有记扎实。我们老师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只是口头强调或单纯地让学生改错是不行的,可通过追本溯源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这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明确这字在这里的含义,真正做到理解性记忆。

比如:好多同学写初时左边写成视部旁,而不是衣部旁,在纠正学生这一问题时,老师可以借助《说文解字》上对初的注释,借助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它的本意,了解此字由“衣”、“刀”组成,表示开始拿剪刀做衣服的时候,本义是“开始”,如《易经》中说“初吉终乱”,就是用的这个意义。后来引申为“本原”、“从前”等。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借助图片,学生就不容易记错啦。再比如学生在背诵诗词时容易把字写成别字,让学生注意一下意思后就不容易写错啦,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好多同学习惯把“婵”写成“蝉”,和学生强调这里的“婵娟”本指美好的女子,这里指月亮,与动物的蝉自然也就没有关系了。

二、要想提高成绩,一定求真务实

学生的成绩决非一日之功,而是一节课一节课一节课积累下来的结果,这尤其体现在语文学习中,语文没有大量的积累,是不会有质的提高的。如何求真务实地上好每一节课呢?这是我们现在的语文老师需要深思的事情。我个人觉得我们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 一定要基于课程标准来备课、上课。只有知道要教什么,要重点让学生把握什么,才会在课堂上有的放矢,才能很好地把握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教学内容等。

2. 教学过程中多关注文学素养,而不仅仅是多关注考点。特别是七、八年级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带领学生真正去了解文本、深挖文本、感受文本,而不仅仅是从解题的角度去上课,那样学生只会觉得课堂越来越无趣,我们老师要在授课过程中多多关注提升学生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