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茶文化特征

茶文化特征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20 09:22:1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茶文化特征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茶文化特征

篇1

果树结果,果木做的搕子搕出的面食就被称为小果,小果这个名称本身就被赋予了希望果实丰收的美好愿望。海阳人民,一向勤劳俭朴,在生产中,起早贪晚,吃苦耐劳。七夕节前后海阳沿海渔民处于禁渔期(现相关条例规定6.1-9.1期间禁止捕鱼),大海中的鱼儿在这个期间会繁殖产子。对于北部的山区农民来说这个时期又是果树、庄稼成熟前的孕育期,一年的收成如何依托于“夏三月”的成长。在这个决定收成如何的关键时刻,人民需要借助于一个神灵来祈请愿望,这一愿望促成了在当地在七夕节当天做小果乞请庄稼果树丰收的民俗活动。在当地人的实际生活中这个乞求的时间不仅仅止于七月七这一天,在七月初一,当地人家就会做一种撒了芝麻或者包着芝麻的香甜面饼,这个饼多是成年人吃或者是相互馈赠,称为籽粒果、籽粒获收,从成人的角度乞的仪式已经开始,一直到七月初七这个仪式达到最高峰,也最具有形式感,作为“生生不息”见证的小孩子冠冕堂皇的加入了进来。在以农耕捕鱼为生的生产结构中,劳动力的多少、优劣对家庭的富裕程度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多子多福观念更强化了人们重视繁衍后代、绵延家族命脉的意识。

七夕节又被称为女儿节,“女”自古便与生殖繁衍联系在一起,张君在《七夕五考》中,从民俗的角度曾考证了织女的六种神性,即乞巧、乞富、乞子、乞寿、佑儿童、祈婚姻美满、祈遂私愿。这些祈愿中,乞子、佑儿童、祈婚姻美满等都具有婚姻和生育的功能即赐予人类婚姻和子嗣,进而使得原始人类繁衍不断、生生不息。从这一方面来看七夕节具有非常明显的生殖崇拜的内涵,尤其是在当地人们过七夕节借做小果乞求丰收、富裕;乞求子孙满堂、健康有为,这些行为意愿的表达与小果面模中的图案涵义相互得以印证。如图1所示,是一排两连的搕子,即一个搕子两个凹孔,孔中的两个图案分别为鱼和石榴。鱼这个图案在中国民间图案涵义的解读中多视鱼为“余”,是富余,富裕的象征,在捕鱼耕种为主的时代有一定的剩余即为富裕。另外阴历七月鱼腹多子,也是繁殖力强、多子的象征。旁边的石榴图案寓意就明显一些,石榴成熟后,果内多子,色彩或艳红或洁白,而且子与子之间团结紧密,在中国民俗文化中,石榴被视为吉祥果,喻为团圆、团结、红火、繁荣、昌盛、和睦、多子多福、、百子同室、金玉满堂。这两个图案同时排在一起共同寓意了乞求多子,子孙昌盛、百子同室、团结和睦。如图2所示,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排两连的莲和鱼搕子,左边的莲,外形是由侧视的荷叶外形变形而来,这一外形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内部图案装饰有蕴含莲子的莲蓬和并蒂莲花。莲最初的民俗内涵是生殖崇拜的对象,莲的花心有籽且一蓬多籽,蕴含莲子的莲蓬象征着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切合了人们对于繁衍生息、多子多孙的美好愿望。荷花是印度的国花,在印度梵文中“莲蓬”与“子宫”是同一个词,且莲蓬的形状和功能非常相似于子宫的形状和功能,在生殖崇拜中所代表的是女阴,“鱼”则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民俗中“鱼戏莲”暗喻的是男女交欢、繁衍、生殖,其中所暗含的原始生殖崇拜不言而喻。

“并蒂莲花”在民间常用它的形象比喻夫妻和谐同心,共谐连理,也有枝繁叶茂、子孙连绵的寓意。在图2的模子中,鱼和莲被刻在一起,并非偶然,而是综合表达了“鱼戏莲”或“鱼穿莲”的隐意,即对于较强生殖繁衍能力的乞盼和子孙连连(莲莲)、连(莲)生子的乞愿。图3为一排十连的搕子,这样的搕子做出来的小果是小孩子最喜欢的,做好后像一元硬币大小,这样的小果也会被母亲们用白色棉线串成串,小孩子们或提在手上或带在脖子上,边玩边吃,小伙伴多了还会相互品尝。图3中自左开始的图案依次为桃、双钱、葫芦、灯笼、猴子、莲蓬、知了、石榴、叶子、鱼。“双钱”谐音双全,乞儿女双全之意。“叶子”和“花”借自然界植物的开支散叶、花繁叶茂的欣欣向荣景象喻人间儿孙满堂,繁衍昌盛。叶子和花的寓意也经常会在一个面模中得以呈现。“葫芦、莲蓬、石榴、鱼”则是借腹内多子,多子同枝、多子同室之意来祈求多子多孙。“桃子”在生殖崇拜中属于女阴的象征物之类,有祈愿强盛的繁殖能力,孕育能力。自然界中的灯笼果,一株所产果实颇多,每个果实内子粒繁多,作为野生的植株其繁殖能力生存能力很强,因此也有直接用灯笼果植株和果实组合的面模来表达祈愿孕育多子、繁衍昌盛的,“桃”在中国民俗符号中代表的是长寿,结合其他图案就有了多子多孙且子孙生命力旺盛的愿望表达。

篇2

1.引言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兴起,新闻传播的媒介变得更丰富和发达,现代文化的传播形式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以文字为主的传播方式,形象化的符号已成为文化传播的核心部分。视觉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影视、动漫、广告招商、游戏设插图等,随着视觉文化的迅速发展和形式的丰富,依靠计算机技术的数字插画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数字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可以看做数字艺术的主要特征,而数字插画则是重要的表现方式。本文以数字插画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视觉文化中数字插画的艺术特征及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2.视觉文化中数字插画的艺术特征

2.1视觉文化概念

南京师范大学张舒予教授认为视觉文化就是“将以符号为构成元素、以视知觉可以感知的样式为外在表现形态的文化”[1],这是从视觉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角度对其进行的定义。我国著名学者孟建认为在当前环境中视觉文化十分重要,并且在以后技术的支撑下会得到更大发展和进步,“显然,现代文化正在脱离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在现代传播科技的作用下,特别在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三者的合理作用下,日益转向以视觉为中心,特别是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2]。视觉文化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阅读习惯的改变,“视觉文化不仅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而且意味着人类思维方式的转换”[3]。

2.2数字插画概念

“现代意义上的插画,属于视觉传达设计范畴,主要应用绘画手段对表达的思想内容做出艺术的图像性解释,包括各种视觉传达设计中出现的绘画作品,存在的媒介可以是实体的物质形式,也可以是虚拟的数字形式,广泛应用于广告、传媒、出版、影视、网络、移动通讯等领域”。也就是说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插画之中,成为传统手绘插画之外的插画形式,可以被称为数字插画。数字插画的出现不仅给插花艺术者带来了工具上的革新,还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性,并且在整体教学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突破。

2.3视觉文化中数字插画的艺术特征

2.3.1数字插画使创作工具更新。数字插画同以往插画相比更注重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绘画软件的层出不穷使数字插画的发展更为迅速。插画设计者可以利用Photoshop,Painter等软件进行绘画、上色等。数字插画随着计算机软件的不断更新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数字插画中,没有了传统绘画和各种涂料、画布等,插画设计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方便地通过计算机软硬件实现绘画、插画的目标。例如,Painter软件里提供的笔刷功能不仅模拟出了多种画种的特征,还提供了纸张的肌理,从而为插画设计者提供了更灵活的创作选择空间。

2.3.2数字插画使创作周期缩短。利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提供的便利,插画设计者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快捷迅速的艺术创造。传统收回插画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水分是否完全干透,油彩是否挥发等,这些注意事项是否完成需要几天时间,而数字插画在创作中完全不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可以说,数字插画使传统插画创作时间和周期大大缩短。

2.3.3数字插画传播作速度加快。数字插画的创作周期缩短、速度变快,同时其传播速度也在加快。同传统需要借助海报、书籍、展览等方式传播的传统插画相比,数字插画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可以利用网络传播的方式快速展示给观众。网络技术使数字插画的传播更快速。

2.3.4数字插画的表现内容更丰富。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更丰富,插画设计者通过敏锐的洞察能力捕捉和记录这个社会。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数字插画设计者的表现对象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可以是当代的,也可以是古代的,总之没有什么不能表现的。因此,数字插画在内容的表现上比传统插画艺术更丰富多彩。

3.数字插画的发展趋势

数字插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于数字插画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表现:

3.1世界性和民族性的融合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人们接触到的事物越来越丰富,相互之间的经验越来越相似,因此,设计者所设计出的插画作品的风格越来越呈现出趋同的趋势。但这并不表明他们的作品是雷同的,从总体来讲,不同民族的设计者在插画设计中总是带有本民族的特有风格,从而使作品既能在风格上相互接近,又保持本民族的风格和个人的差异性。

3.2数字插画的绘画工具更加人性化

未来,数字插画的绘画设计工具会比现有工具更人性化。未来的绘画工具会更小巧和轻便,更有利于设计者携带,而且在工作过程中,绘画工具还可以同设计者一起工作,而非现在单方面的由设计者一人完成构思、创作等。工具使设计者感到更方便和有趣,为他们工作提高效率,节省大量时间。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全球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人们交往中必须直面的问题。《纽约客@上海》中随处可见跨越中西文化的人际交往现象,本片的导演夏伟是一名美籍华人,因此片中的一些故事情节皆源于现实生活。电影是以美籍华人律师山姆来华工作的经历为主线,着重描写山姆如何通过调整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完成由一个对中国文化的抗拒者到接受者的转变过程。本文从跨文化人格心理学的角度对比分析影片中美国移民与中国人根植于不同文化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剖析在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文化大背景下形成的各具特色的自我界定、自我调节和自我表达的模式差异,并进一步阐释美国移民在文化融入过程中集体自尊的形成过程。

一、中美文化中的自我界定与差异

中国在三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集体的责任大于个人的权力,集体的需要高于个人的需要”[1]175的集体主义文化,美国这个年轻的国家则处处彰显着自由平等的个人主义文化特色。两种文化的鲜明反差是文化冲突的根源所在,影片中几个中美人物形象的人格自我界定充分展示了这两种文化的特色。

主人公山姆是一个美籍华人,黑头发黄皮肤却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从小生长在美国,对中国文化一窍不通,是美国个人主义文化的典型代表,作为一名成功的律师他极不情愿地被老板派到中国处理一个手机生产项目。初到中国,面对新公寓邻居装修的噪声问题,山姆决定直接施工队,这种处处用法律保护自己利益的普遍主义价值观和“在想到自身时,以自己的能力、特点、性格和目标作为参照,而不是以他人的思想感情或行为作依据”[2]39的行事方式都反映出山姆自我界定的独立自我倾向。在手机生产合同问题上山姆投机取巧,当客户质疑他时,山姆极为自我地说了四个字“绝对安全”,中国助理芳芳顾全大局用体势语提醒他谨慎做决定,山姆却非常恼怒,认为芳芳的做法触犯了他的个人尊严。独立解决问题,显示个人能力的独立自我的人格特征已渗透山姆的思想行为中。

与山姆的行事风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自由记者王给力,他通过巧妙地利用人际关系、乔装打扮变换身份等体现特殊主义价值观的行事方法成功地帮助山姆解决了一系列问题。他反映了大多数中国人在传统的集体主义文化中对自我的界定模式:互赖自我,即“倾向于把个人放置于不同的情景中,依照自己所扮演的不同角色来思考和行为”[2]39。所以王给力对周围环境与人际关系更为敏感,处理事情更为周全。

影片中的其他美国移民形象以唐纳德为代表,他虽是美国人却深谙中国的处事之道,体现着独立自我与依赖自我的双重人格特征。唐纳德由始至终都带着领导的风范,在聚会上的热情舞蹈,与竞争对手的交谈显得极其自信,处处彰显着人格的独立性。同时他也是连接山姆与中国的桥梁,每当山姆遭遇困难时,他都会运用集体主义的处事策略帮助他。在中国的经历使唐纳德的价值观经历了由普遍主义到特殊主义的转化,在融入集体环境的同时依然坚持自己独立自我的个性,这是一个成功的美国移民的形象。

二、中美文化中自我调节的差异

影片中主要人物的出场情节都略带喜剧效果,夸张地给人物的文化背景及性格进行了界定。但随着情节的发展、矛盾的升级,每个人物都无法再坚持原有的人格定位,他们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情感和行动方式来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中美两种不同文化中的自我调节方式在中国文化大背景中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回顾整个手机事件中山姆的一系列反应,如用自己的钱买下所有手机,决定自己解决问题并承担后果。这种看似自负的表现实际是由于个人主义文化中的个体控制外部环境的欲望决定的。山姆对于手机生产问题极为焦虑,因为这会影响到他自身的利益及别人对他的评价。相对于山姆注重个人利益的行为,片中还出现了具有另一种类型行为反馈的集体群像,中国手机工厂停工后员工们的第一反应――追打山姆讨要工资。对于集体极为重视的中国人,当集体利益受损时必然会奋起反抗,因而当工厂因山姆的出现被迫停产时,员工们自然把矛头指向了山姆。两种不同类型自我调节方式主导的个体行为反馈体现了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

不同个体的自我调节差异要放在相同的环境中去验证,影片主要讲述在中国文化大环境中人们的自我调节。山姆一直从个人角度出发,以为自己能够掌控全局,因为西方人倾向于“节制自己的情感和意愿等,以使自己控制外部环境”[2]135。芳芳则始终从集体主义角度出发,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个人是集体的一部分,集体的目标和追求高于个人的利益。虽然山姆指责她,但她仍然尽力帮助山姆,将整体利益放于首位。因为家庭经济拮据,身为白领的芳芳为了应付高额的衣着开支,不得不利用业余时间到KTV做服务员。在两种职业间的转换是中国人迫于面子而进行的被动自我调节。王给力作为一个灵活变通的记者,善于运用人际关系解决问题,这最好地诠释了中国特殊主义的行事原则,体现了中国文化下人们进行自我调节的方式。

三、中美文化中自我表达的差异

“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投射到外界的行为”[3]136即自我表达行为,自我表达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话语行为上。影片中中美两种文化背景下的话语行为展示了具有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色彩的两种自我表达方式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男主角山姆的言语带有美国人直接、简洁的特点,体现着典型的西方低语境文化特点。他用“下不为例”四个字批评芳芳对他的质疑,公寓问题上他直接对外商安置专家阿曼达说:“你负责为我找一个舒适安静的家,但是你没做到。要么你解决问题,要么我换人。”一点儿不给对方留面子。初到中国时,山姆语言中传达的信息不需要依赖环境去推测,而随着对中国文化的适应,他也开始逐渐体味到中国人的语言的委婉与深意。在山姆极度沮丧准备离开中国时,在咖啡馆里一位与他萍水相逢的客人用“咖啡豆”作比喻的一段话却让他豁然开朗,决定坚持工作和接纳身边的一切人和事。

相比之下,影片中中国人的言语要委婉得多。当王给力向山姆核实情况的时候对他说“你确定你的事实都准确吗”,并没有直接否定山姆。芳芳面对山姆对她的误解最后只说了一句“你什么都不懂”。中国人的话语风格是属于高语境的,将存在于字里行间的意图间接地暗示出来,更重视语言的言外之意。但过于委婉的表达方式有时也会造成歧义,芳芳去山姆的公寓鼓励山姆,在装修的噪声中她大声说出“我相信你”之后匆忙离开以掩饰自己的尴尬。这一举动,却被山姆理解为芳芳在跟他调情。由此可见,高低两种语境中形成的自我表达习惯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回避的因素,并且影响着交际的质量。

四、文化融入策略在自我形成中的作用

主人公山姆在文化适应初期,对自己的居住条件不满、不会打车、不会喝茶、不会与中国同事交往,这些看似与周围格格不入的行为都是文化休克的表现。这段时期他选择了边缘型的文化适应策略,将自己隔绝在中国文化之外。他既不能保持原来的文化习惯,又不被中国文化所接受。所以山姆苦恼和不安,甚至迷失了自我。随着时间的推移,山姆通过与更多的中国朋友和美国移民的沟通,选择了整合策略,开始有意地与其他文化群体交往,逐渐接纳中国,并最终选择在中国工作生活。山姆的一些久居中国的美国朋友都处于文化适应的最高级阶段,即“适应二元文化境界”,他们已经“意识到新的文化在某一些方面比原来的文化更优越,能欣赏新的文化了……能够认同对方文化并融为一体”[1]82。因此,这些移民在中国生活得如鱼得水。

从个人延展到集体来看,移民在文化融入中形成新的个人自我诠释并导致新的社会群体及集体自尊的形成。集体自尊“有别于通常所谓的自尊,它带有浓厚的集体主义文化色彩,具有更为强烈的集体性和社会性,它强调的是集体价值感、尊重感和良好感”[3]126。“美国城”是个很典型的例子,是移民到上海的美国人共同的交际圈。美国移民在上海形成了新的集体自豪感,山姆曾极为骄傲地说,外商对于中国来说就是一种贡献。美国城市长选举更体现出美国移民高度的集体自尊。这种经过成功的文化融合而产生的高度集体自尊有利于更多的新移民快速地适应跨文化生活,同时有利于整个移民团体在中国的发展与提升。

五、结语

《纽约客@上海》真实地再现了美国移民在中国的生活状态以及因中美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所引发的一系列现象。本文通过结合影片中的人物及情节分析了自我界定、自我调节及自我表达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和不同表现。中美文化的差异是人们适应不同文化环境与自我关系的一道屏障,因而正确地把握文化与自我的互动关系,对于跨文化交际是不可或缺的。跨文化交际的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及文化适应。随着世界的多元化发展,移民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出现了人口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移动的新趋向。正如影片中的一句台词“美国人喜欢称自己为‘旅居外国的人’但实际上,我们就是移民。”对于整个美国移民群体集体自尊的形成的探究有利于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新型移民问题。

参考文献:

[1] 严文华.跨文化沟通心理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篇4

一、 实践调查内容

(一)引言

企业文化具有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功能、作用,但能否真正发挥这种作用,还要看企业文化是否正确反映企业的性质和内外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因此,企业文化的创新对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企业文化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大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中国企业只有培养、塑造企业核心能力,才能够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竞争能力,是相对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等重要特征。能力、资源、人才、技术、知识、制度、流程无论如何先进,具有竞争优势,只是一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反映或表现,而非核心竞争力本身和动力源。那么,驱动技术、资源、人才等的力量源泉就是企业文化的创新或优秀的灵活适应的企业文化。企业核心的竞争力是建立于企业文化创新力之上的一种“合力”。它来源于企业独有的创新力(包括:管理创新力、组织创新力、制度创新力、知识创新力、技术创新力、产品创新力、营销创新力等)。从动态的经济理论来看,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企业能够在实现利益相关者平衡发展的同时提升竞争力,其关键的解决方法是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创新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一个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所体现出的市场竞争力是竞争对手难以超越的。因为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塑造和丰富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且还能极大地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员工的团队精神和企业的凝聚力,使员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一方面,在企业文化中弘扬创新精神,使全体员工在极强的创新精神的鼓舞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能使企业各种资源得到最佳配置、效用得到最好发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自然会发挥到最强。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地学习借鉴,来改善和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使企业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二)公司概况

江苏建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简称江苏建设)成立于1992年12月,XX年9月经江苏省财政厅批准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经建设部核准现具有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建筑装饰专项设计甲级,建筑幕墙专业承包一级,建筑幕墙专项工程设计甲级,机电设备安装专业承包一级和建筑智能化专业承包二级、钢结构,消防工程专业承包三级资质。并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审核认证。现为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理事单位,江苏省装饰装修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常州装饰装修行业协会会长单位、常州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公司现任董事长,总经理杨大伟,现为中国装饰协会会员,江苏省装饰协会副会长和常州装饰装修协会(商会)会长,常州市工商联执行委员,全国建筑装饰行业优秀企业家。

篇5

Analysis on geological ,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ead and zinc polymetallic prospecting area in inner Mongolia

Wang Zhenqiang

No .325 Geological Team of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of Anhui Province ,Huaibei, Anhui 235000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geological, stratigraphic exploration, structure, magmatite and mineralization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iscusses the abnormal characteristics of 4 magnetic element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delineate two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Cu, Pb, Zn and hydrothermal type deposits in the target area.

Key words: the lead and zinc polymetallic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characteristics; hydrothermal type deposit

巴彦温都尔铅锌多金属勘查区位于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本文在综合研究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勘查区内的1∶10000地质、物化探、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分析勘查区的地质、物化探综合特征如下。

1. 地质特征概况

勘查区基岩出露不良,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区,有下二叠统寿山沟组(Pls)及上侏罗统的满克头鄂博组(J3m)和玛尼吐组(J3mn)分布,区内岩浆活动较强烈,主要为燕山早期(γδ52、βμ52)的产物,北西、北东向次级构造为区内主要构造。

1.1 地层

本工作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下二叠统寿山沟组(P1s)及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J3m)和玛尼吐组(J3mn),除此之外为第四系全新统草原砂土、坡洪积物,现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1.1下二叠统寿山沟组(P1s)

岩性主要为变质泥质粉砂岩、粉砂岩。该组地层在工作区内分布较广,主要分布于工作区的中部广大地区,在东南部也有少量出露。与上覆地层满克头鄂博组(J3m)和玛尼吐组(J3mn)为不整合接触关系。

1.1.2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J3m)

岩性主要为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工作区内出露较少,主要分布于工作区北部的中段,出露面积小于1平方公里。

1.1.3 上侏罗统玛尼吐组(J3mn)

岩性主要为安山岩、安山质角砾凝灰岩、凝灰角砾熔岩。该组地层主要分布在工作区西部,中部少量出露,呈长条状分布,与下伏地层寿山沟组(P1s)呈不整合接触。

1.1.4 第四系

工作区内出露的第四系主要为更新统冲积、洪积砂砾层,全新统冲积、残坡积砂土、湖积砂砾泥土层,风积砂等,主要分布在工作区南部好来吐郭勒河北岸一带。

1.2 造

工作区在区域上处于北东向构造带与新华夏系构造体系之复合部位,但区内构造简单,从岩体的侵入及岩脉展布情况看,区内以北北东向的构造为主,少量北西向构造。区内仅见有一条逆断层、一条平推断层、两条性质不明断层。

1.3 岩浆岩

工作区内岩浆活动较强烈,主要为燕山早期的侵入岩在区内分布。

1.3.1 燕山早期(rδ52、βμ52)侵入岩

工作区内岩体为燕山早期辉绿岩(βμ52)和中细粒花岗闪长斑岩(rδ52):

中细粒花岗闪长斑岩(rδ52):主要分布在工作区西北部,面积约0.12平方公里。

中细粒花岗闪长斑岩:浅灰风化呈淡黄色,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为斜长石、少量角闪石,斑晶约占15%,基质由微晶组成,主要矿物成分斜长石、石英。

辉绿岩(βμ52):主要分布在工作区西部,东部少量出露。

1.3.2脉岩

工作区内脉岩发育一般,主要为闪长玢岩脉(δμ)、花岗闪长斑岩脉(γδπ)、正长斑岩脉(ξπ)、花岗斑岩脉(γπ)、英安岩脉(ζ)及安山玢岩脉(αμ)。脉岩大致为北东向、北西向展布。

闪长玢岩脉(δμ):规模较大,走向为北西向和北东向,长约500m~900m,宽约30m~80m,侵入上侏罗统玛尼吐组(J3mn)地层中。

长石斑岩脉(ξπ):走向北东,长约550m,宽约30m,侵入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J3m)和下二叠统寿山沟组(P1s)地层中。

英安岩脉(ξ):走向北西向,长约700m,宽约30m~70m,侵入下二叠统寿山沟组(P1s)地层中。

花岗斑岩脉(γπ)、花岗闪长斑岩脉(γδπ)及安山玢岩脉(αμ)规模均较小。

1.4 矿化蚀变

1.4.1 蚀变

测区内岩浆活动频繁,脉岩也较发育,导致测区内蚀变普遍,主要见有: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及硅化。受后期热液影响,巴彦花一带燕山早期辉绿岩绿帘石化蚀变极强,已成绿色蚀变岩,与之接触的寿山沟组(P1s)泥|粉砂岩、粉砂岩大多强蚀变。

1.4.2 矿化

经1∶1万地质测量,发现三处铜矿化、两处褐铁矿化带,部分已达工业品位。

2. 地球物理特征

2.1 磁异常特征

在测区西部有3个局部异常(C1、C2、C3),另在测区东部出现1个局部异常(C4)。

各异常的主要特征为:

C1异常:位于测区的西北角,异常强度达1000多nT,有两个高值中心,整体近东西方向展布,面积约0.68km2,该异常区分布有玛尼吐组安山岩、安山角砾凝灰岩和燕山早期辉绿岩以及寿山沟组凝灰质粉砂岩、细砂岩,另外还有闪长玢岩脉分布。

C2异常:位于测区的偏东北部,异常强度达700nT,有四个高值中心,总体呈东西方向展布,面积约2.47km2,该异常区分布有玛尼吐组安山岩、安山角砾凝灰岩和燕山早期辉绿岩以及寿山沟组凝灰质粉砂岩、细砂岩,另外还有闪长玢岩脉和花岗闪长斑岩脉分布。

C3异常:位于测区的西南角,异常强度达600多nT,形成高值中心,总体呈东西方向展布,面积约2.11km2,该异常区分布有玛尼吐组安山岩、安山角砾凝灰岩和燕山早期辉绿岩以及寿山沟组凝灰质粉砂岩、细砂岩,另外还有英安岩脉和花岗闪长斑岩脉分布。

C4异常:位于测区东南部,异常强度达1000多nT,有两个高值中心,总体呈北西向展布,面积约0.56km2,该异常区分布有燕山早期辉绿岩以及寿山沟组凝灰质粉砂岩、细砂岩,另外还有花岗闪长斑岩脉分布。

3. 地球化学特征

3.1 元素的含量特征

这里用工作区内各元素迭代剔除后的平均值与区域背景值的比值来评价本测区的成矿可能性,测区各元素含量与区域背景值相比,Au、Ag、Sn明显偏低,As、Mo、Zn、W、Sb、Pb基本相当,Cu、Pb略高,Pb比值最大,超过区域背景1.2倍以上,表明本工作区Cu、Pb易成矿,Zn、W、Sb成矿地球化学条件较好。

元素在不同地质单元的分布,反映了元素的时空演化的特征,为了解元素在各地质单元中的分布特征,将工作区100件岩石样按各个地层归类,计算出各元素迭代剔除后的平均值,各元素含量与区域背景值相比,下二叠统寿山沟组(P1s)地层Ag、Cu、Sb比值最大,Pb、Zn略高且比上侏罗统玛尼吐组(J3mn)、燕山早期辉绿岩(βμ52)强度高,说明下二叠统寿山沟组(P1s)地层是有利成矿地层。

3.2 元素的分布特征

从地球化学图上可以看出:As、Sb、Cu、Pb、Zn、Mo、Bi等八个元素地球化学背景特征相似,高低背景的展布吻合、一致。较高背景、高背景主要分布于测区的北西部,与下二叠统寿山沟组(P1s)及上侏罗统玛尼吐组(J3mn)地层分布基本一致,极高背景一般位于下二叠统寿山沟组(P1s)与辉绿岩岩体的接触带附近及下二叠统寿山沟组(P1s)及上侏罗统玛尼吐组(J3mn)地层接触带附近。较低背景、低背景一般位于区内平缓沟谷中。Cu、Pb、Zn高值点与下二叠统寿山沟组(P1s)地层受燕山早期辉绿岩(βμ52)上侵提供热液及含矿物质密切相关。

W、Sn两个元素地球化学背景特征相似,高低背景的展布吻合、一致。极高背景分布于测区的南东边缘。较高背景及低背景分布较为均匀。

Au元素在本区较为独立,较高背景、高背景主要分布于测区的南东部,北西部分布较为均匀。

根据各元素含量特征及找矿潜力,在圈定综合异常时以铜铅锌作为主要成矿元素,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元素存在异常的区域为综合异常区。本工作区共圈定22个化探综合异常。

4. 找矿靶区

通过综合分析,全区共优选了两个找矿靶区(图1),作为下一步工程验证寻求找矿突破的有利地段,分述如下:4.1 Ⅰ区

该靶区位于工作区中部,面积3Km2,区内主要出露二叠系下统寿山沟组变质泥质粉砂岩,整体呈灰绿、浅灰色,破碎强烈,局部具褐铁矿化、硅化。

高精度磁法测量该区具较高磁性,ΔT达700nT。

区内分布有Ht-7、Ht-8、Ht-10、Ht-13号化探综合异常。化探综合异常各元素吻合较好,浓集中心明显;在Ht-8南部地表见有大量石英细脉,在Ht-13北西部地表见两条褐铁矿化铜矿化带。

4.2 Ⅱ区

该靶区位于工作区南东角,面积4Km2,主要出露二叠系下统寿山沟组变质泥质粉砂岩及燕山早期辉绿岩。变质泥质粉砂岩整体呈灰绿、浅灰色,破碎强烈,局部具褐铁矿化、硅化,多具有绿泥石化、绢云母化,蚀变极强,受燕山早期辉绿岩上侵有关。

该靶区北部具强磁性,ΔT达1450nT。

该靶区内分布有Ht-15、Ht-16、Ht-17、Ht-19、Ht-22号化探综合异常。化探综合异常各元素吻合较好,浓集中心明显,部分元素衬度高。

靶区北部Ht-16中部地表见有大量石英细脉,发现一铜矿化点,产于二叠系下统寿山沟组变质泥质粉砂岩及燕山早期辉绿岩接触蚀变带北侧硅化蚀变辉绿岩,具绿泥石化、绢云母化。

根据地质、构造与化探结果认为:该两处靶区有形成Cu、Pb、Zn等热液型矿床的有利条件。

5. 结论

通过勘查工作,总结分析了勘查区地质、物化探特征,圈定了两个热液型矿床成矿靶区,为下一步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地质综合资料。

参考文献:

[1] 范立新,李世杰,樊彦红.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哈日根台矿区银锌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J].《西部资源》,2015(6):135―137.

篇6

关键词:

电视剧;传播角度;中国茶文化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电视剧的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人们通过收看电视就能够得知古今中外的各种信息,从而增加自己的见识,拓宽自己的视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必须传承下去。然而,就现阶段而言,国内文化缺失现象较为严重,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漠视我国传统文化,很显然这不利于国内文化事业的发展。由于电视剧制作单位属于媒体范畴,有着加速信息推广和传播的作用。茶文化通过电视剧的传播,可以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茶文化,从而有利于我国茶文化的繁荣发展。

1茶文化电视剧概述

近年来,茶文化成为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素材。当然,茶文化电视剧的形成和传播受到了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影响。茶文化电视剧属于我国文化产业,国内很多茶区对茶文化电视剧的发展十分重视,并以此为平台宣传本茶区的茶文化和茶叶特点,从而提升本地茶叶品牌的知名度。茶文化电视剧有利于茶区文化竞争力的提高,并最终促进茶区茶业经济的发展。四川是我国的重要茶区,然而国内却并未出现以四川茶文化为主题的电视剧,不得不说这是一大遗憾。相比之下,北京不是产茶地区,但其茶文化十分浓郁,很多电视剧中都借鉴了北京的茶文化场景。据调查统计显示,我国茶文化电视剧的产量较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些大型茶区对于茶文化电视剧的重视程度不高,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茶文化电视剧的筹划和拍摄工作。从电视剧题材加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我国茶文化电视剧的取材范围十分广泛。茶文化电视题材囊括古今中外的茶文化内容。当然,茶文化电视剧的取材也受到当今电视剧潮流的影响。比如最近,越来越多的观众喜欢收看都市题材的电视剧,因此,以都市题材为主题的茶文化电视剧在所有题材电视剧中是数量最多的。虽然茶文化电视剧的题材涉及范围较广,但是诸如传记题材和军旅题材等题材的电视剧均没有出现茶文化因素。事实上,我国茶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其与社会各个方面都结合紧密,而电视剧筹划人员并未完全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导致国内茶文化电视剧仍旧存在遗憾之处。就电视剧的内容来看,茶文化电视剧表现的内容较为丰富,比如爱情、成长、生活、家族以及友谊等。当然,对国内茶文化电视剧进行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茶人茶事主要是此类电视剧的切入点。也就是说,电视剧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人们阐释什么叫做茶文化,而是借助茶人的事迹和茶事活动进行串联,从而向观众呈现出更加真实生动的茶文化内涵。我国近年来拍摄了很多有关茶文化的电视剧,这些茶文化电视剧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了茶文化的地域特征和内在魅力。例如,《张三茶庄》借助茶庄的茶事活动向人们展现了国内茶人的精神面貌;国产电视剧《茶花女》讲述了“千两茶”传人的故事,使观众从中体会到革命时期茶人的艰辛;《老铁茶坊》从简单的生活场景出发,向观众勾勒出茶文化的脉络。不同的茶文化电视剧的切入点都有所区别,使观众在收看电视的过程中感受我国茶文化之魅力。

2中国茶文化电视剧传播的现状

虽然我国茶文化电视剧的数量较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内茶文化宣传的热情低。相反,一些地方政府积极支持茶文化事业的发展,而一些电视剧制作方则选择以茶文化为主题制作电视剧,这些事实都是对茶文化推广热情的一种反映。虽然国内电视剧制作方有着很高的拍摄热情,但是就播出情况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说,茶文化电视剧只在一些地方电视台播出,而无法在卫视台播出,因此其受众面可想而知。就众多国产茶文化电视剧来看,其主要受到茶区政府和制片单位的委托,因此电视剧中出现了很多茶文化地域特色,但是这种设计并不能为其赢得国内的广泛观众。茶文化电视剧对于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有利于茶叶品牌的开发。错误的市场定位和盲目的拍摄制作,都无法从真正意义上使茶文化电视剧受到观众的认可,制片方和地方政府应该从这一问题出发逐步推动茶文化电视剧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电视剧制作方应该与文艺工作人员相互合作,并在电视剧中将茶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就有利于提升茶文化电视剧的口碑,从而使此类电视剧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

3基于电视剧传播角度的茶文化特征分析

随着茶文化的不断传播,茶文化电视剧的发展是情理之中的事。茶文化电视剧不仅受到茶文化发展的影响,同时还会反过来影响到茶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为了使茶文化电视剧符合大多数观众的品味,电视剧制作单位在拍摄电视剧之前就需要进行市场调查,从而了解观众的真实想法。在某种意义上,电视剧影响着观众对于事物的看法,并间接影响着观众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换句话说,电视剧不仅直接向观众传递着各类信息,同时也达到了心理暗示的目的。收看电视剧之后,观众会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电视剧所要传达的内容。就国产茶文化电视剧而言,茶文化是其重要创作题材,观众收看电视节目后会进一步了解我国的茶文化特征。

3.1我国茶文化丰富多彩

从国内诸多茶文化电视剧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国内茶文化有着丰富多彩的特点。茶文化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茶艺表演、茶事活动、饮茶历史和茶人精神等,这些因素成为国产茶文化电视剧的重要内容。我国茶叶品种较多,包括红茶和绿茶,还包括黑茶和白茶等。当然,茶人在饮茶活动中会与茶艺活动以及茶事活动相接触,从中领略茶文化的魅力。除此之外,饮茶在古代被看作一种高雅的象征,文人雅士的饮茶活动对市民阶级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我国茶文化历史名人对于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其历史事迹也被作为素材应用到茶文化电视剧中。以电视剧《茶颂》为例,其主要讲述的是近代西南地区的茶马互市历史。在清朝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茶叶经济受到英美帝国的打压,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电视剧中的主人公却带领众人在茶业领域赢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观众在收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不仅会对清朝末年的茶政制度有所了解,同时还能够对西南茶区的茶文化习俗有所认识。除此之外,《绿茶情缘》这部电视剧则以20世纪50年代的国内“南茶北引”的事实为背景,山东茶农突破重重困难最终使绿茶在当地成功栽种,从中观众可以体会到我国“南茶北引”的困难和艰辛之处,从而对国内茶叶商品倍加珍惜。

3.2我国茶文化有着浓郁的时代感

我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朝代的茶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区别。现阶段,政府对于文化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茶文化事业在国内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茶文化电视剧反映了茶文化的深层次精神内涵。就我国目前的茶文化电视剧而言,观众从中可以发现我国茶文化有着浓郁的年代感。比如说,国产电视剧《老铁茶坊》借助简短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当代茶人的精神面貌,这种真实而简单的信息传达方式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当然,茶文化电视剧《十八香》的主角是一群“90后”的小伙伴,制作人通过展现他们的言行举止向观众传递着当前青少年对于茶文化的传承问题。再比如说,《远方来的茶客》这部电视剧涉及到国外饮茶元素,观众通过收看电视不仅可以了解中西茶文化之间的异同,同时还会就目前人们对于茶文化价值的认同问题产生深思。当然除此之外,《功夫茶王》这部动漫主题的电视作品也深得青少年的喜爱。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发展。《功夫茶王》既满足了青少年的精神需求,同时还从侧面向他们普及了茶文化知识。虽然茶文化电视剧有虚构成份,但是其内容主要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茶文化电视剧有着较高的文化价值。我国茶文化电视剧都具备一定的时代特征,因此使观众感受到茶文化本身的时代感。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内众多茶文化电视剧中,茶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观众通过收看茶文化电视剧可以对我国茶文化特征进行认识和了解。我国茶文化电视剧由于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电视剧制作方应该与文艺工作人员相互合作,提升茶文化电视剧的口碑。我国茶文化电视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不仅有利于我国文化价值观的重塑和构建,同时还有利于使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我国茶文化的伟大魅力。

作者:张帆 单位:徐州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黄会林,受众:艺术创作的起始与归宿———关于电视剧传播与生存的思考[J].现代传播,2003(5):42-45.

[2]王钟陵.20世纪中国电视剧的发展过程及几个理论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53-59.

篇7

关键词:

茶文化;雕塑设计;共生性;融合发展

雕塑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从雕塑上不仅能够发现出文化发展和传播的历史轨迹,还能够以独特的方式反应在人类历史发展的特定时期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面貌,丰富人们的生活。茶文化是在我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内涵丰富,拥有很强的魅力,成为现代雕塑重要的题材,并对于雕塑推动造型设计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力量。

1茶文化与现代雕塑的共生性分析

首先,茶文化内涵构成了现雕塑的灵魂,能为现代雕塑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雕塑造型发展的历史是艺术形式的不断演变,也是文化精神的不断进步的历程。我国拥有历史底蕴丰富、内容多样、内涵丰富的茶文化。在现代雕塑设计当中,加强对茶文化内涵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能够使雕塑工作者从中汲取大量可以用于现代雕塑设计的茶文化元素。茶文化与现代雕塑设计的相互融合,能够丰富雕塑设计的内涵,使雕塑设计的吸引力更强。例如在普洱市红旗广场的绿岛中有一雕塑名为“雅士品茶”,在绿树的遮蔽之下,有几位身着古装的文人雅士在侍女的琴瑟中品茶。这一雕塑将我国传统茶文化与雕塑进行有机融合,通过雕塑表现茶文化,犹如在品尝人生苦乐、回味人生得失。通过雕塑与茶文化的结合,使得雕塑的意蕴和旨趣更加深远。其次,雕塑能够为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提供物质载体。在雕塑设计中通过融入茶文化能够将我国茶制作、品尝等日常茶生活和茶行为进行物化,并以雕塑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能够使我国茶文化具有更强的立体感,更具有冲击力,并以直观的形式促进人们对茶文化的认识,促进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代雕塑在进行设计时,需要与文化融为一体,赋予雕塑生命力。雕塑在进行设计时,要将自身作为茶文化中的一部分,将茶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与价值体现在雕塑作品中,这样雕塑不仅是我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其本身也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这类雕塑在其外在的形态和内在的精神层面是高度统一的,这样不仅使雕塑作品具有了生命力,同时促进茶文化的保护和传播。

2雕塑在茶文化中的定位

2.1通过雕塑反应我国茶文化发展历程

一座成功的雕塑就是一部史书,在人类历史发展历程中留存了很多著名的雕塑作品,威严的耸立在时代文化的长河当中,成为现代人了解历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窗口。例如在古希腊时代留存下来的掷铁饼者的雕塑成为人们探究古希腊文化和古希腊精神的重要载体,而通过米开朗基罗创造的塑像大卫我们则能够感受到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自由思想的觉醒。又如我国秦始皇兵马俑,则展现了秦王朝的铁血与强盛。在现代雕塑设计发展当中,将雕塑设计与茶文化内涵进行有效融合,能够使雕塑成为我国茶文化发展的见证者,成为见证茶文化发展的史书。这样以茶文化作为内含的雕塑作品,会成为我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缩影,是对茶文化时展的把握和展现,雕塑就如同我国茶文化活着的历史、一部生动的茶文化教材,成为我国茶文化永恒的精神坐标。

2.2反应我国地域茶文化特征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茶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和特色。现代雕塑在设计的过程中,如果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与地域文化进行结合。现代雕塑与地域茶文化的结合,在反应不同地域茶文化特征的同时,也能够使雕塑作品独具特色。在雕塑作品当中融入地域丰富的茶文化内涵,能够使雕塑作品成为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与展示。在我国不同的区域茶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以地域茶文化作为现代雕塑设计的重要文化背景的雕塑作品能够集中反应当地的文化特征和民族风情。例如位于我国茶马古道上的普洱市有一组“马帮小憩”的雕塑作品,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由于云南地区交通不便,因此,茶叶运输工作需要依靠牲畜进行,并由此诞生了马帮,在那个时代产业运输基本上都要依靠马帮,这组雕塑不仅显示了普洱茶文化的历史,同样是对普洱地区独特的茶文化的展现。雕塑是文化中的一个十分独特的组成部分,并以当地的文化作为重要的根基。在雕塑设计中植入茶文化能够深刻反应地域茶文化的特征与内涵。

2.3保持传统茶文化的纯洁性

我国茶文化是在我国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茶文化并不是我国独有的,我国周边国家同样也具有丰富的茶文化。在全球化环境下,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不断频繁,国外的茶道、茶文化传入,对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延续与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这也使我国的茶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被动摇。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我国传统的茶文化发展和延续进行重视并作出理性的抉择。在这种情形下,将民族茶文化融入到现代雕塑设计中,不仅能够推动我国茶文化传播形式的多样化,同样也能够通过立体的形式加深我国人民群众对我国茶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保证我国茶文化独特性和独立性。将我国茶文化作为重要的素材应用在雕塑中,能够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促进我国茶文化的传播,扩大我国茶文化的影响。

3茶文化内涵与雕塑造型设计的创新分析

3.1雕塑设计与茶文化自然元素融合

人是外在的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来自于自然、生存于自然、依靠于自然。并且随着现代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重返自然的意向越来越强烈。因此,在进行雕塑设计的过程中将茶文化中的自然元素融合到设计中,符合人们认知发展趋势和审美倾向。在雕塑设计中只有实现雕塑作品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才能使人感受到来自于自然魅力,人从自然中来,终归也要回归于自然。在现代雕塑造型设计中,设计者应该更多的体现自然元素,这样能够在人们欣赏作品的同时,让人们重返自然的内在需求得到满足,使人们能够在日常忙碌的生活当中感受到亲近自然带来的心灵安宁、自在,这样就能够使茶文化的自然元素更好的服务于人,为人所接受。

3.2在雕塑中贯彻天人合一的茶文化理念

天人合一理念是我国传统茶文化中的重要的内容,所谓的天人合一思想指的就是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并且中国传统茶文化理念认为只有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个体的发展才是自由的,才是现实的,整个社会也才能够稳健的发展。在现代社会当中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无论是在精神方面还是在物质方面都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人们内心的浮躁以及恐惧推动着人们重归自然,寻找精神上的宁静于寄托,身体无痛苦,灵魂无纷扰成为人们心中的一个愿望。在现代雕塑作品设计当中,将茶文化与雕塑作品进行融合,能够使人们在欣赏雕塑作品的同时,感受到茶文化宁静、悠远的文化内涵,这对于改善人们的心境能够起到巨大的作用。茶文化在我国绵延发展了几千年的时间,在现实社会当中仍具有积极的意义,并且能够作为指明灯,引导着我国文化的快速发展。在雕塑设计当中融入茶文化,例如天人合一思想,能够使人们感受到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具体到行动当中,这无疑增强茶文化的影响力和雕塑造型的魅力。

3.3将茶文化精神于雕塑设计统一

在进行雕塑设计当中单一的雕塑作品很难吸引人,也难以引起人在精神层面上的共鸣。但是,在进行现代雕塑设计当中如果将某种精神作为重要内涵内化于雕塑作品当中,就能够使雕塑作品对人产生影响,并在潜移默化当中对人的生活方式乃至于价值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虽然雕塑这种艺术形式的影响没有文字表达那么直观和详尽,但是雕塑作品却能够以立体的形象对人们产生影响,并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改造。雕塑作品能够对人的发展进行指引,成为人在成长中的一盏明灯。在我国雕塑发展的历史当中,很多著名艺术家的思想和价值选择,甚至其信仰都是通过雕塑艺术展现的,可以说每一件雕塑艺术作品都在向人们宣扬着一种精神层次的信息,并对人产生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雕塑设计的过程中,茶文化不仅能够为雕塑设计提供重要的思路,同样茶文化、茶精神也能够借助雕塑这种艺术形式进行表现。

3.4雕塑设计中要兼收并蓄

我国雕塑艺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选材主要集中在木料和石料上。但是,随着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雕塑艺术在发展当中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水泥钢筋结构等材料也逐步取代了木料、石料等传统材料,成为当前我国雕塑设计的主要材料。在现代雕塑设计发展中,我们在对我国传统的雕塑造型设计和国外雕塑设计时,应该秉承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思想,主动吸收在现代环境下出现新的雕塑造型方式,在进行造型设计创新的同时,必须将中国传统文化糅合到造型设计当中,促进我国雕塑造型设计的快速发展。

4结语

在我国现代雕塑造型设计当中,加强对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借鉴和运用,不仅对能够现代雕塑造型提供重要的思路,同时将茶文化与雕塑造型进行结合,还能够给雕塑造型以丰富的文化内核,可以使雕塑作品表现出更加绚丽的艺术色彩,这样能够使现代雕塑作品兼具意境美和实用的特点。当前,我国茶文化传播工作受到了很大的重视,如果在我国茶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将茶文化和雕塑造型进行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推动我国茶文化发展与传播,更有可能使我国雕塑造型发展出一条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刘小飞.略谈茶文化在陶瓷雕塑中的体现[J].福建茶叶,2016(3):199-200.

[2]赵学强,路翰鹏,王鸿雁.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在雕塑设计中的应用[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4(4):368-373.

篇8

中国人的饮茶习惯源远流长,茶文化早已渗透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之中,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被公众广泛认同[1]。职业学校教师培养之中引入茶文化,促使教师形成优秀的品德素养,以此来影响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构建和谐、民族、开放的校园文化。

1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现状

网络时代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各种外国思潮涌入国门,对职业学校教师造成严重影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致使教师受到腐蚀,教师道德品质也会使学生受到影响。当前部分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教育与培养缺失,没能按时开展教师素质培养教育,使职业学校教师道德素质与教学质量堪忧,不利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落实,影响了职业教育发展进程。

2传统茶文化基本功能

2.1传统茶文化美学功能。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美学功能不容小觑,一方面,茶用品极具中国古典之美,茶壶、茶杯、茶碗、茶瓢、茶笼、茶刀、茶托等用具,其造型、颜色、制作工艺、光影效果、结构等特征均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美学特征,带给人美的感受[2]。另一方面,茶艺表演的美更具艺术性与美学特点,自唐朝茶艺文化萌芽以来,经过宋、明、清三代的发展,至今茶艺文化体系逐渐完善,除了茶道本身的美感之外,茶艺还吸收借鉴了其他艺术形式,诸如文学、舞蹈、音乐、香道等等,形成了具有独特韵味的中国传统茶艺文化。尤其是工夫茶艺术作为中国古典茶艺,其人文性水平较高,是我国茶道文化的集大成者。传统茶文化美学功能在职业学校教师素质培养方面具有的作用,通过美学功能培养教师的文化素养,从而改善当前职业学校教师素质培养中的问题,形成职业学校教师素质培养体系,利用传统茶文化博大、深远的美学特点实施教师人文素养培养。2.2传统茶文化德育功能。德育功能是传统茶文化最为重要的功能,一方面,茶文化是我国传统礼仪的体现,在茶艺过程中,礼仪十分重要,充分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中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的特点,能够培养职业学校教师的道德素养及人文精神,使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3]。另一方面,茶文化中先苦后甜的思想是传统文化人生真谛之一,在人生之中,经历挫折与困苦之后的成功更具价值。职业学校教师通过茶文化教育后,能够感受到人生如茶的至高境界,以自身生活及工作经验印证先苦后甜思想,从而转变以往追求享乐、金钱的个人主义想法,认识到拼搏与奋斗是人生中的重要组成。同时,茶叶具有质朴、自然的特点,是我国传统文人价值的首要体现,也是茶德文化体系中的组成部分,遵循自然之道提升自身道德修养,进而帮助职业学校教师形成良好的道德体系。

3应用传统茶文化提升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的策略

3.1通过传统茶文化提高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质量。我国传统茶文化具有包容性及延伸性的特征,茶文化与不同事物形成各自独特的文化形式,诸如,茶文化与对联相结合形成茶联;茶文化与绘画相结合星恒茶画;茶文化与文学相结合形成茶书等等[4]。因此,在职业学校教师培养过程中,应加深传统茶文化在教师培养中的体现,提升职业学校教师的包容性,根据不同学科及领域的知识、教学特征,结合教师特长与优势,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教学方式,从而完善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质量。另外,采用传统茶文化提升职业学校教师教学技能培养,借助茶文化的包容性及延伸性,将先进的教学技术与经验引入职业学校之中,根据当前国家对职业学校教学要求,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师培养体系,采用讲座、分享会、公开课等形式,使职业学校教师能够逐步提升其教学水平。3.2通过传统茶文化改善职业学校教师文化素养。除了教学技能与经验之外,职业学校教师的文化素养培养尤为关键,茶文化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元素,当前也成为庞大的文化体系,其中涵盖各个层面的知识与素养,通过传统茶文化来改善职业学校教师文化素养,以此凸显职业学校文化底蕴,从而转变以往职业学校教学及管理中的问题[5]。同时,众所周知,传统茶文化具有极高的灵活性,这一特征应体现在职业学校教师文化素养培养之中,转变以往陈旧的教师培养策略,找寻适合职业学校发展、促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培养模式,将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充分融入到教师文化素质培养之中,有效提升教师综合水平。另外,茶文化具有知识性,以茶文化丰富职业学校教师业余生活,开展各种具有知识性及娱乐性的教师茶文化比赛,进而升华教师文化生活,使其充分了解茶文化这一人类文明。3.3通过传统茶文化构建职业学校教师道德体系。传统茶文化以“德”为中心,形成康、乐、甘、香、和、清、敬、美的茶文化八德,茶德概念从我国唐代即初步形成,当前在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均十分盛行[6]。在教师道德体系建设中,职业学校应加强对茶德的理解与感悟,形成具有职业学院特点的教师道德体系,以茶德带动师德,进而培养职业学校教师道德素养。同时职业学校应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从思想层面提升教师个人品德修养,并通过茶德多角度阐述道德对于人的重要性。另外,《饮茶十德》中介绍,茶除了能够滋养人的身体之外,还能够完善饮茶人的道德品质,并使饮茶人认识到和敬待人的重要性,通过将茶文化与职业学校教师道德培养相结合,利用茶文化完善教师道德修养,从而构建优秀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对教师道德素养加以培养,同时也有助于职业学校学生道德教育。3.4通过传统茶文化凸显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效果。教育是一个民族未来发展的希望与保障,教学改革是当前职业学校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将传统茶文化融入到教学改革之中,凸显茶文化的开放性,将教师纳入到教学改革之中,并提高教师在教改中的权重,促使教师主动参与到教改中,对教师提出的合理建议予以采纳,以提升教改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另外,传统茶文化发展至今,具有极高的时代性,目前我国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品质飞速发展,使茶文化随之发展,茶文化的内涵与形式不断变迁与创新,形成了新时期的茶文化,其功能性、价值性、国际性水平不断攀升。鉴于此,在教改过程中应充分借鉴茶文化时代性与创新性特征,根据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将专业领域中先进的技术与理论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以实现职业学校教学创新发展的目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茶文化是我国古典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优秀道德品质培养手段,通过借鉴茶文化、引入茶文化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培养,转变当前教师管理及教学中的问题,形成具备职业学习自身特点的素质培养体系,帮助教师形成优秀的个人道德素养,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尹春.传统茶文化在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教育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7,(12):420-420.

[2]严利人,林晓文,杨双旭.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专业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创新与传承示范专业点[J].中国茶叶,2016,(8):26-26.

[3]石义林.茶文化对医学院校教师文化素质的提升[J].福建茶叶,2017,39(9):215-216.

[4]杨颖.从中国茶文化的角度看创新型人才的素质教育[J].福建茶叶,2016,38(5):295-296.

篇9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1、茶文化公园设计的背景及内涵

茶文化在公园设计中的应用是探索文化在景观方面的延伸和文化景观在设计中的表现手段背景中进行的设计案列探索,是打造城市文化景观中的茶文化为主题的休闲化,体验化,景观化的公园景观。所有设计都要基址周边的特定文化,方案设计之初就立足于当地的文化背景和和周边的现有景观。以茶文化的内涵为景观塑造元素,依托厚重的茶文化传统,沿着茶文化的发展延续的主线,融合茶文化中历史背景,传统文化,建筑器具,美学观念以及休闲体验的多重造景元素。

2、公园茶文化景观的表现

城市公园的设计过程是依托一个城市区域的地理,气候,文化,风俗等综合背景因素集成设计的过程。设计构思契合城市的背景,为公园设计提供了灵感的来源,也是公园景观表达的结合点。茶文化的融合是城市公园设计中以茶的文化主题结合城市当地文化背景为主要出发点的主题景观公园。设计方案设计的景观表达主要将茶文化的景观潜力着力于物质景观和非物质景观两大类的表现上。

2.1物质景观

物质景观(物质性)是在大自然提供的物质基础上,创造出来的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满足使用,美学等功能性为主的凝聚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如道路、建筑、小品等,其主要的特征是可视性。主要是认为建造的景观,是物质化的形象化的具有一定美学和表现利益的物质实体。文化主题公园较一般公园多了一个贯穿适中的要点――文化,这类公园的特点是――文化是景观和活动的共性。满足设计所包含的三个层次(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的同时,文化主题公园更加重视文化性的物质景观设计【1】。

茶文化主题公园规划设计主要立足于区域背景中的茶的历史底蕴和受众群体,以茶为主题,以文化为特色,融合生活休憩,文化展示、科技示范、品茗休闲等功能,在城市中设置的主题茶文化公园,挖掘区域历史文化和茶文化内涵,力求将景观规划设计与茶文化相结合,以茶文化吸引游客,形成公园的生命力。

2.1.1茶文化主题公园的物质景观

首先从设计功能划分上,公园围绕茶的使用,体验,教育,展示等因素划分功能分区,不同的功能结合不同的环境,融入茶文化的元素,或抽象,或直白的塑造茶文化景观.设置诸如茶园体验区,包括茶园采茶,做茶,喝茶的一系列功能空间的设置,体验学习的同时,也是另一种茶文化景观的体现;观光休闲区,主要是一些游憩空间,满足居民的休闲游憩需求。

雕塑是景观设计中体现文化的重要景观小品,多数具有丰富内涵的雕塑都于文化具有关联。作为重要的文化景观塑造手段,将与茶相关的重要历史人物或重要历史场景片段做为雕塑素材,可以体现有关茶的重要传说、历史事件;以喝茶器具或者制茶器具作为雕塑素材,可以传播茶文化,体现成都茶艺内容的文化小品的设置,如:茶礼、茶俗、茶具文化、茶人等与文化景墙上刻画诗文、对联、图画,配以植物,就构成了一幅体现茶文化的立体图画【2】。这便是物质景观最为真实的展现文化景观的事例。

茶文化公园另一不可或缺的物质景观或者说建筑物便是成都人都熟悉的茶馆,茶馆的设计不仅仅是外观建筑造型的景观的塑造,更要注重使用空间划分,使用人群的定位和习惯,更深层次的便是茶馆所显示出的非物质景观――茶客的生活形态,这便是令很多人沉迷的茶馆文化。同时与整个场地的基础设施的物质体现都应是茶文化的展示和应用,如灯具、休息设施、小构筑等景观设施。

公园景观中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物质元素――景观铺装设计。人们走路大都会注意地面效果,首先是关注安全,再者具有设计感的地面铺装也使得地面成为视线的焦点。在硬质表现手法上,地雕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法,在地面上,采用这种方式,形成地面的凹凸面,更能够吸引游客的眼球,使茶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发扬和展示。所以,重要节点以及其他铺装方面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它可以体现很多茶文化的内容,例如:雕刻介绍茶叶种类的文字,雕刻表演茶艺的女子、雕刻赞美茶的诗文、具有代表性的茶事名人等【3】。

2.2非物质景观

非物质景观及文化的外延性景观,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景观,它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文化景观”这一词自20世纪20年代起即已普遍应用。C.O.索尔在1925年发表的著作《景观的形态》中,认为文化景观是人类文化作用于自然景观的结果,主张用实际观察地面景色来研究地理特征,通过文化景观来研究文化地理【4】。

我国是茶的故乡,中华民族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也是重要的产茶和饮茶区域,茶文化的深厚积淀已经和当地居民的传统民俗,审美,建筑等融合,形成了浓郁的茶文化氛围和文化认同。区域的茶文化的非物质景观最重要的体现便在人的活动中体现出来。当着用被潜移默化的活动被作为一种景观表象展示时,更容易引起景观体验者的共鸣。茶文化公园中的非物质景观的设计定位于游客的体验性。因此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多设置体验性景观的景观空间和设施。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5】。首先不得不提的便是茶艺景观,公园中的茶园,茶馆,茶文化展馆中都设置有茶文化的体验性的茶艺。另外在非物质景观的文化景观中茶文化公园以“茶文化”为立足点,将 “琴棋书画诗酒茶”作为景观节点的主题与公园的体验结合,让市民和游客感受中国古老文化的魅力。

3、结束语

从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以茶文化为背景的主题公园是以区域茶文化所形成的深厚历史积淀的环境为条件,以茶及其延伸为基础,以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文化景观为依托,以城市公园建设为载体,同时将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和城市休憩活动结合,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具有特色文化主题公园。由于茶文化景观具有休闲性、文化性、参与性和多样性的特征,茶文化景观设计也就有其区别于其他景观设计的特征,主要关注两个方面,它的物质景观(表象景观)包括:以茶景观、茶文化、茶、艺术等为吸引物的核心部分,非物质景观(深度景观)包括物质景观自身所包涵的丰富内容和内涵。

参考文献

[1] 闵亮.世界遗产文化景观分类及发展趋势研究[D].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2009.

[2] 旭彤,肖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茶叶实验基地景观规划设计―探寻茶文化与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结合之路[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5):209~212.

篇10

中华民族有着悠悠五千年的历史,历经了多个民族十八个朝代的统治,悠久的历史赋予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土壤,孕育出了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包含了茶叶种植、采摘、烘焙等过程中延伸出来的艺术,内涵丰富,历史悠久[1]。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与之相关的汉语言文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茶文化的兴起,带动了茶艺、茶诗等语言文化的发展,而茶文化现象的没落,则导致某些与之相关的汉语词汇没落。

1茶文化和汉语言文学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是在饮茶活动中产生的具有一定精神意义的文化特征,包含着茶道、茶精神、茶书、茶具、茶画、茶艺等元素。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待客之道,而茶正是我国款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从魏晋南北朝起,已有饮茶之风,到隋朝饮茶已成为极为普遍的事,凡客来,必敬茶。渐渐地,茶文化兴起,人们对于茶叶、茶具、煮茶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演变为先进的茶文化,饮茶成为一件可俗可雅的平常事。茶文化作为我国文化长河中极具民族特色一个文化元素,其发展历程对于汉语言文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可以说,茶文化本来就是汉语言文学的研究范畴,都是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人民的智慧结晶,反应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

2茶文化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

2.1茶文化发展推动了汉语词汇的发展

在茶文化演变历程中,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在不断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汉语词汇的发展。从物质层面上讲,茶叶的品种、种植、制作及相关的器具,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断发生变化,与之相关联的汉语词汇因此也变得更加丰富,比如说茶叶品种,有西湖龙井、大红袍、碧螺春、铁观音、六安瓜片等。从精神层面上讲,茶文化涉及到茶艺、茶礼、茶诗等,这些都大大丰富汉语言文学的内容,为了准确描述茶文化的内容,并且传达其意蕴,人们创造出来沏茶、品茗、茶话、茶德等词汇[2]。

2.2茶文化现象的没落导致汉语词汇的没落

在茶文化发展过程中,旧的文化元素不断没落,新的文化元素不断添加进来,唯一不变的,就是中华民族对于茶的热爱。在汉语言文学中,文言文和我们现在所用的文字有着较大的区别,这其实就是时展的特征,文字在不断演变,在茶文化发展历史中,有一些古老的词汇,比如说、,这两个词语分别是茶树、采摘时间较晚的茶的意识,现在都已经被现代化的词汇所取代。包括一些动词含义的词,都随着茶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演变,逐渐消逝在历史长河中,比如说斗茶、奉茶、选茗,现在关于茶,人们只会说泡茶、倒茶、喝茶。

2.3茶文化的发展使得汉语词义发生变化

在以往,茶就是指茶叶、茶树或者茶水,而在现在,茶有了更为广泛的含义,指用茶制成的饮品,比如说西湖龙井是茶,冰红茶也是茶,甚至于由柠檬、、玫瑰等泡制的茶水也属于茶的范畴。时代在发展,不同的词语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思想的变化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以龙井为例,在古代这只是一个地名,但到了现在就是指龙井茶。同时,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一些词义早已被忘记,词语也逐渐消逝在人们的词典中,比如说茶会,兼具茶话会和物品交易的意识,现在一般是指以茶会友的聚会方式。

3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外界文化元素的冲击,要想将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承下去,就必须加强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现代化的中华文化建设,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汉语言文学是指对中国文学史、中国国学、中华民族精神等内容进行研究的学科,覆盖政治、军事、哲学、艺术、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其中,茶文化属于汉语言文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在历史长河中,随着茶文化的兴衰跌宕,汉语言文学中与茶相关的内容在不断变化,包括词汇、词义等[3]。

参考文献:

[1]彭庆敏.韩国茶文化对韩国语言文学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6,(1):255-256.

篇11

关键词:

茶文化;国民性;思想政治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极其广泛,其中茶文化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国人思想政治特征,也为中华民族大一统奠定了基础。研究并探讨茶文化,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更有助于发展国人思想政治,两者之间具有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

1中国茶文化的内涵

1.1茶艺

在茶文化中,茶艺处于核心地位。一般而言,食茶要经过食茶、喝茶、饮茶、品茶四步,也只有到品茶这步,才能使得食茶具有艺术性,才能称得上是茶艺。当人们的食茶行为变为一种艺术行为后,茶就会蜕去最基本的意义,会对人们的精神和心理产生作用,进而演变成一种文化现象或社会现象,如茶道、茶馆、茶艺等,并使茶艺存在独立的价值。

1.2茶道

茶道即所谓的品茗之道,是茶艺操作过程中所体现的一种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是茶艺的魂,更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由于茶文化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因此茶也就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秉性,即厚德载物,道与器本身就是融合的,茶本身所具有的内涵使得茶与道同时获得了升华。处于现实中心的人都在不断寻求超越现实,摆脱身心的束缚的路径,进而获得身心解放、获得情感的解放。茶道所追寻的正是这种对人生、对现实的超越,静与雅是其主要特征,这种特征既符合茶的自然属性,又是艺术的自然特性。中国茶道精神为陆羽首创,他将诸家思想均融于茶理,并结合唐代文化特征,这便是茶文化的雏形。

1.3茶德

诚如上述,茶道以茶德为基础,茶道是茶艺的魂,而茶德则是茶道的魂。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茶德早已获得世人的认可,并推崇备至。所谓“精行俭德”,表明茶德的标准是茶的优良品质必须与品德优良之人匹配,这也是茶道的核心精神,也即重德。基于此,茶人都以追求塑造高品质的人格、不断完善自我追求目标。茶德,既体现着茶人的精神,又是茶人所确立的道德标准。茶品即人品,茶品是指人们对茶的认识形成的一种象征性的品貌,不喧嚣,不激扬。随着茶品在生活领域中的渗透,人们对生活的理解、认知开始浮现。

2中国茶文化发展国人思想政治的必要性

2.1公共意识淡薄

中国著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的“差异格局”目前仍在影响中国国民的思想政治。外加市场经济的影响,使得中国国人的公共参与意识不断缺失,自我意识不断膨胀。现实生活中,国人公共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受个人自我利益驱动的影响,多数国人将个人利益看得过于重要,群体观念淡薄,缺少国家感、缺少使命感;其次,多数国人自治能力缺失,公共场合不能自觉维护公共秩序;最后,自我防范意识较强,相互之间缺少信任感,不关心他人境遇,对公共事务缺乏关系。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只有重德,提高国人的道德修养。

2.2人格精神欠缺

人格精神欠缺一直是中国部分国人的劣根性表现。现代社会,这种劣根性依然存在,并且表现出独特的时代特征:(1)人生价值及理想的迷失。这主要表现在缺少追逐价值的勇气,自己的生活往往不能做主,而是依靠他人,要求他人为自己的生活指明方向,生活态度更是模仿他人,容易屈服于他人的世界观及生存方式。当前,中国梦是国家思想建设的主线,这一主线反映出当前国人缺少自我理想,追求自我生活的现状。(2)自治能力不足。这主要表现为自我约束能力下降,无法进行自我评价。社会发展最需要的是可以进行自治的个体,并可以按照社会法规及道德规范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并进行自我个体管束,以保证个体具有独立的人格。但现实生活中却普遍存在个体自制力缺失的情况,如班级管理中,自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自觉地遵守班级秩序,可以获得较大的自主性;而一些不具备自治能力的学生,则需要代表权威的教师或班干部进行管束,其最终结果是导致学生对权利的过度盲目崇拜。此外,由于自治力缺失,导致国人法律观念淡薄,无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及人格尊严,还无法以法律武器规范个人的行为,导致社会秩序紊乱。这种现状的改变,需要国人具有一种求和精神,天人合一,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3中国茶文化对国人思想政治的发展

3.1凸显国人思想政治的重德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茶文化开始盛行。茶文化的盛行是为突出国民的精神境界,即示俭。唐代,中国茶文化开始进入大发展时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被世人称为茶圣的陆羽。陆羽在其著作《茶经》中指出,茶性节俭,最宜德行精俭之人饮,这就要求茶人应当具备勤俭节约的美德,并积极遵守这种美德。唐代以诗闻名于世,其茶诗也存世较多,这些茶诗也多描述品茶所得的境界。也正是通过对茶诗优美境界的描述,国人那种重德、追求完美的性格才得以凸显。而后宋元明清四朝的茶人也继承了前期茶人重德、追求完美的茶德,对茶的赞美也不绝于耳。如苏轼曾做《叶嘉传》,传中苏轼详细阐述了茶的品德,其用意则是借茶抒意,表明作者对完美人格的向往和追求。另外还有许多关于茶的诗篇,正是在茶的境界中体现了国人的国民精神追求。

3.2凸显国人思想政治的求和

茶本身就是一种中正之物,品茶则可以实现人的心情的平和,消除人的烦恼。在中国,茶文化异常繁荣,中国国人也特别爱饮茶,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品茶会给人一种平和的享受,使人放松身心。晚唐茶人裴汶在《茶述》中指出,茶本性精良,味道纯净,具有消除烦恼之功效,可以帮助人实现中和。鉴于此,中国国民多喜爱品茶,并在品茶中求和。中国人的求和并不仅体现在上述言论中,更多的是体现在饮茶、品茶的感受中。茶圣陆羽以《茶经》名闻于世,这本论述茶的经典的核心则是对天人合一的孜孜追求,以求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合一,人的精神与肉体的合一。纵览中国历朝历代的茶著作,其基本精神均是国人对天人合一、超凡脱俗境界的不断追求。

3.3凸显国人思想政治的雅与静

从本质上来讲,中国的茶文化也是一种审美文化。这种审美文化,并不仅仅源于茶的外形美、茶艺的美,更源于中国国人思想政治中的雅与静。在雅、静的自然山水中,在人为的具有雅、静的环境中品茶,享受品茶带给人们的一种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受,进而显示出中国国人思想政治中的好雅、好静的国民性格。纵观历朝历代的关于茶的论著,其阐释的品茶的环境均是山、水、云雾等,这些环境的共同特征就是雅与静,不能不令人沉醉,是一种超脱的美。几千年以来,中国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尤其喜欢这种品茶的美。如在室内品茶,则必须营造这种雅与静的具有山水特征的环境。唐代品茶多在室外环境中进行,宋代品茶则多在室内进行,并注重品茶环境的营造。宋代诗人吴自牧在《茶肆》对当时杭州的茶肆进行了全面的描述,指出列花架以装饰门店,并将奇异之物安放在花架上。明代关于茶的论著则多是对室内品茶环境的论述,及对自然山水环境的追求。如许次纾在《茶疏》中指出了最适宜饮茶的环境,窗明几净、轻阴微雨、小桥画舫,这些环境均是既雅又静,且有山有水。

3.4凸显国人思想政治的坚忍与克制

现代作家林语堂曾说过,一壶清茶便可随遇而安。一句随遇而安,不仅突出了中国国人的性格,更突出了中国文人的性格。儒家思想的引导,中国国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并不断追求这种己任,其中尤以中国文人最为突出。但芸芸众生,能到达这种境界的毕竟是少数,即便顺利入仕,也常会有不如意的事情。面对现实的挫败,道家的无为、坚忍、克制思想就成为中国国人的政治思想的调节剂,且这种政治思想在茶文化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中国国人尤其是文人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经常沉湎于品茶,以茶作陪,坚忍并克制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甚至可以说,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国人面对人生挫折且无可奈何之时寻求心理安慰的过程,因此可以说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国人政治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茶圣陆羽的一生是充满挫折的一生,但是他仍然可以持续坚忍,并克制自己的欲望,同时以茶为伴,最终写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经典的茶著作———《茶经》。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多数茶著作都是经过此过程产生的,如明朱权的《茶谱》。靖难之役后,朱权被改封南昌,仕途失意。但朱权并未醉心于极端宗教,而是在郁然茂盛的茶园中品茶,由此化解自己内心中的愤怒,强迫自己绝尘于世,最终造就了《茶谱》一书,对中国后市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历史中众多的茶著作,多数都是中国文人所做,且创作背景均是在人生不如意,以茶寻求安慰时所做。唐代著名诗人卢仝,如果人生得意,就不可能有《七碗茶诗》流传于世。宋代诗人苏轼,如仕途得意,也就不会有《叶嘉传》流传后世。正是中国这些文人的人生的无奈,才能使得他们醉心于品茶,并丰富了茶诗,丰富了中国茶文化。

作者:黄亚果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明明.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4):104-106.

[2]梁晓宇.中国茶文化的特征[J].乌蒙论坛,2014,(2):36-39.

[3]刘建萍.加强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7):138-140.

[4]张耀灿,钱广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论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问题[J].思想教育研究,2014,(7):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