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工程审计的意义和价值

工程审计的意义和价值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20 09:22:2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工程审计的意义和价值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工程审计的意义和价值

篇1

关键词: 建设项目;设计阶段;成本控制;价值工程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design stage;cost control;value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9-0111-02

0 引言

根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理念,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应贯穿于项目的决策立项、勘察设计、现场施工、交付使用、后评价等各个环节。在不同建设阶段中,项目的决策立项阶段和勘察设计阶段占整个工程造价的比重最小,但对项目整体的造价控制影响最大,相反,施工阶段占整个工程造价的比重最大,但是对项目总造价的控制程度却最小,因此,从控制项目的总投资、总造价的角度上,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把握好前期投资决策和勘察设计工作。

1 价值工程对基建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造价审计的重要意义

价值工程理论统筹考虑了项目的功能目标和费用目标,将项目的功能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不是片面地考虑降低成本,从而损害项目的功能要求,因此,在项目的设计阶段有效地使用价值工程理论进行跟踪审计,能够更好地促进管理,发挥审计的增值服务功能,对控制造价、完善功能、提高经济效益有着显著的影响。[1]

2 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

根据价值工程理论的特点,结合设计阶段工作的特点,价值工程的基本工作程序是:①选择价值工程对象。选择的具体方法有:重点选择法、百分比法、产品生命周期法等。②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对其进行系统的整理。③进行功能分析。功能分析是针对工程的细目是价值工程的核心和重要手段。④提出改进设想,拟订改进方案。⑤分析与评价方案。常用的方案评价方法有:优缺点列举法、打分评价法、成本分析法、综合选择法等。⑥可行性试验。一方面验证方案选择过程中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从性能上、工艺上、经济上证明方案实际可行的程度。⑦检查实施情况,评价价值工程活动的成果。

3 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应用价值工程的方法

基建工程项目的功能目标体系中涵盖了一系列的子目标、子功能。在目标设计阶段,需要将这些子系统、子目标分类重点研究,从而确定出一个有效的功能目标序列。在这个过程中间,确定功能目标系统的方法有很多,较为有效的一种是强制确定法。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3.1 确定功能重要性系数 功能重要性系数就是指在功能目标系统中,不同的子目标功能所代表的重要程度,在确定功能重要性系数的过程中,就要将这些子目标功能进行两两比较,得出一个构造矩阵,通过对这个构造矩阵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每一个子系统功能在总的功能目标体系中所占有的权重,这个权重就是这个子系统功能的功能重要性系数。

3.2 设计方案成本系数确定方法 成本系数是指在成本(费用)总系统中,某项子目标功能所需要投入的成本(费用),占整个工程总造价的比重,每个子目标功能都是有一个或者几个构配件所实现,因此,对子功能系统的成本分析可以通过对构配件的成本分析来完成[2],成本系数的技术公式如下:成本系数=■

3.3 价值评价模型的选择与设计 价值工程的理念在于寻求功能和费用的最佳契合点,因此在构建价值评价体系时,首先应对功能系统和费用系统进行量化分解,分别形成功能系统构造矩阵和费用系统构造矩阵,在此基础上对项目的价值目标进行分析,价值工程的表达式为:V=F/C。式中V代表项目价值系数,F代表评价的功能系数,C代表项目成本系数[3]。

4 进行改进方案的制定方法――价值系数V计算结果的使用

价值系数是对某子目标功能价值进行评价的重要参数,在目标功能系统中,各子目标功能的功能重要性系数之和应为1,同理,在目标成本系统中,各子目标成本系数之和也应为1,对于每一项子目标功能(构配件),其功能重要性系数与成本系数的比值为价值系数,即:Vi=Fi/Ci,如果Vi1,表明此子目标功能(构配件)的费用对功能的贡献比较大,不需要再行优化,只有Vi值较小的子目标功能(构配件)是需要优化和完善的重点。进一步分析来看:可是如果费用的值较大时,哪怕价值系数>1,还是要考虑对此子目标功能(构配件)进行优化和完善,同理,如果费用系数比较小,即使价值系数

5 实证研究

某高校研究生公寓一期于2008年8月至2009年5月建设施工,建筑面积为11715m2,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七层,工程类别为三类,耐火等级一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工程初步设计结束后,审计部门及时针对该工程进行了单方造价分析,以墙柱面工程为例,单方材料造价为35.86元/m2,其各材料构成因素中,功能重要性系数、成本系数、价值系数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聚氨酯防水层的价值系数较低,为0.88,因此,跟踪审计人员向建设单位提出了审计建议,结果表明:在此项目的建设环境中,业主方对墙面防水的功能要求比设计单位的设计功能目标要低,因此,设计单位对此项目标功能进行了优化,节省了工程造价。

6 结论

在基建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中,勘察设计阶段对基建工程项目总投资造价的影响程度非常大,因此,跟踪审计人员将审计范围向这个阶段进行延伸对控制工程的造价意义十分重大。因此,在项目的设计阶段有效地使用价值工程理论进行跟踪审计,能够更好地促进管理。本文从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的视角,以价值工程在工程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为例做了实证研究,对勘察设计阶段全面合理统筹考虑功能目标与费用目标,有效提高了项目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2

公路建设大大地改善了各地区的交通条件,同时也带动了各地区的旅游、运输等各类产业及地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都是党和政府为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想,本着“要致富、先修路”的理念,而结出的累累硕果。但当前公路建设中由于有关决策失误,管理上出现偏颇,投产后低效运营等问题的存在,以及财政资金投入有限等原因,以致部分项目难以收回投资。有些路段标榜“贷款修路,收费还贷”,但偿还贷款就无法确定日期了。以致无法实现经济效益。故开展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是十分必要的。

一、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之意义

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和人员审查和评价被审计公路项目的投入、产出全过程经济活动及其对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评定其合理性、有效性,从而促进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一种独立经济监督和评价活动。

开展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前,有必要了解这些项目投资的基本状况,首先从公路工程项目的投资来看,主要来源为:国家财政投入的交通建设资本金;根据“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向国内外银行吸纳的债权融资;外商、民间法人投入的资本金及其向银行申请取得的贷款;公路债券融资;通过转让公路收费经营权向国内外融资。以上几项投、融资活动,便可以向公路工程项目全过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消耗及资金占用。再从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的产出来看,劳动成果主要是有形的公路资产,包括公路、桥梁、涵洞及其附属设施等,其价值取决于公路“通行能力的形成”及其资产投入的比例。其次是无形的公路资产,指依赖于公路实物资产上的公路经营权,包括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对过往车辆收取通行费的收费权等,其价值取决于公路“通行能力的实现”及其政策取向。

开展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审计,可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创新能力,保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完善项目投资管理,提高建设和经营管理水平,控制决策失误率及经营风险,保障建设速度,质量和效果,实现预定的经济效益指标,增加公路工程项目价值;促进项目沿线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合理布局及交通网络建设,提高公路工程项目的社会价值;增强反腐倡廉力度。易杜绝有些主管领导及有关人员的腐败行为。

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正是在公路工程项目产生价值大于其投入价值的意义上实现的。即公路工程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其大小主要取决于对投入建设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运用,让所建成之项目通行能力实现的数量多、质量好,而消耗小,占用资金少。再是公路工程项目所带动或促进的社会经济效益,其大小主要体现在公路项目通过建设与运行所带动的间接的经济效益的盈亏。

二、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之特点

随着审计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地位和作用的日益重要,审计已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各行各业审计中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公路工程项目方面除了其他方面的审计外,还有最重要的一项的是经济效益方面的审计,其特点概知为:

1、审计对象广泛性,除对建设单位、公路收费站等单位审计外,还要审计或调查设计、施工、监理、供货等相关单位以及公路沿途与这条公路有密切关系的单位、部门。诸如占用的农田、要拆迁的房舍及其他设施与经济活动有关的内容。

2、审计标准复杂性,因公路工程项目评估标准复杂,诸如用料、工期交付使用期等无法以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这就增加了审计的力度和难度。

3、审计目的明确性,提高公路工程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控制投资风险。以审计的行为来促进和协助公路项目达到预期经济利益和质量指标。

4、审计方法合理性,对公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全方位的审计,要广泛运用现代化审计技术方法,才能达到有效的审计效果。

三、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之内容

为了保障工程项目建设前、建设中、建设后不出现任何经济上的问题,或尽量少出问题故需重点从如次方面来确立审计的内容。

1、投资定项决策的审计。即是否按规定编制,是否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决策程序是否合理、审查工程可行性报告是否切实可行等。

2、工程建设成本的审计。重点审查工程造价是否按规定计算工程量、合理套用定额及取费标准,有无采用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及高套取费标准等手法弄虚作假等。

3、运行收入的审计。重点审查车流量和通行费收入是否达到工程可行性论证所要求的设计通行能力,审查和分析车流量、通行费收入的增、减状况等。

篇3

关键词:

跟踪审计;电力审计;应用

一、在电力审计工作中加强跟踪审计的意义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领域的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也就对电力领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的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相较于以往呈现出规模更大、功能更强、项目投入资金更多、涉及面更广、管理更复杂的特点,使得电力审计工作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电力审计工作信息化环境的形成,也带来一系列新的审计风险,审计工作中舞弊造假的隐蔽性也更强,这些都增加了电力审计工作的难度。基于此种情况,全面加强跟踪审计的应用,提高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工作之间的紧密联系,实现全程跟踪、动态监管,强化对每一环节财务资金运行的有效监督约束,对于及时发现在电力审计工作中存在的违规操作、不良行为等,并及时予以制止,保障电力审计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工程建设安全、高效、廉洁、环保地运行,提高电力企业资金的有效利用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跟踪审计在电力审计中应用的不足

1.跟踪审计队伍建设滞后

跟踪审计在现代电力审计工作中的确能够发挥出十分巨大的作用,但跟踪审计需要提前介入审计项目,跟踪审计的全程跟踪监管需要依靠较大的人力、资金、时间成本投入才能得以保证,同时对于审计队伍整体的专业素质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但当前的实际情况是,许多审计单位与部门在跟踪审计队伍的建设上投入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基层审计队伍中掌握财务、工程、法律等专业相关知识,且能够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审计工作的人才十分缺乏。另外,审计队伍整体的人力配置也存在着不足,加之审计部门在专业化培训的组织上不到位,审计队伍难以有效满足跟踪审计工作开展的实际需要,导致一系列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

2.审计计费方式不合理

目前,审计机关开展跟踪审计,一部分工作通过组织社会中介机构来完成,这就面临着审计费用如何计算和列支的问题。社会中介机构参与跟踪审计大多按基本审核费加审减额比例提成的方式计费,于是就出现跟踪审计工作做得越好,过程中问题纠正得越多,最后竣工结算时审减收费就越少的情况。

3.跟踪审计潜在风险较多

跟踪审计是一个动态性的漫长过程,期间所需要进行调节与把握的环节众多,而电力工程建设本身也具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工序相对繁琐,其中可能影响跟踪审计质量的因素也相对较多,因此,跟踪审计人员根据跟踪审计过程中了解的情况和自身经验所提出的审计建议往往难以充分保证其可靠性与时效性,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审计建议的价值便可能大大折扣。同时,由于部分电力企业在实际作业中配合不积极,导致一些重要的审计建议得不到落实,这也增加了审计人员所承担的责任与风险。

三、新形势下做好电力跟踪审计工作的有效策略

1.在跟踪审计中采取审计要员制度

电力工程项目设立了控制中心,对工程项目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把精英人才派到施工前线,辅助和管理相关工作的完成。工程项目部是成本管理中心和成本的载体,在审计管理模式上必须改变传统审计模式,把指挥控制中心对工程项目部的管理连接起来,采取总部审计委派员的方式,长期到各工程项目部开展审计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加强跟踪审计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培养和引入掌握电力工程、财务、法律等专业相关知识的综合型人才,担任审计要员的岗位,以充分满足电力审计工作的实际需求,并更好地解决审计工作中发生的各类问题。

2.合理确定审计的计费方式

针对审计计费方式不合理的问题,应加强对审计计费标准的调整,在开展电力企业的跟踪审计时,除关注劳动投入与审减金额等取费的参考因素外,还应加强跟踪审计过程中监管,将审计绩效纳入到跟踪审计的取费指标当中,按照审计过程中实际解决的问题与其所能够产生的效益与价值合理确定取费额度,以此来避免为增加经济效益而不明确指出审计中所发现的问题的情况发生,既保证跟踪审计工作的质量,也保证审核单位的经济效益。

3.加强审计风险的预判与防范

面对电力企业跟踪审计工作中的风险性因素,必须要加强审计单位及审计人员对于风险预判与防范的能力,应立足于跟踪审计动态性、周期长的特点,制定长期的审计工作开展方案,并制定全过程、精细化的跟踪审计风险防范机制,从电力企业工程建设与电力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与细节因素着手,对可能导致审计风险发生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与整合,形成风险因素数据库,并结合实际情况判断各类风险因素发生的几率,针对发生几率较大的风险因素预先制定防控方案。此外,对于跟踪审计人员也应加强其对于电力工程建设相关知识的培训,尤其是发电机组等核心设备的造价、安装成本、施工规范流程与要点等更应有明确的把握,从而提高跟踪审计人员对施工条件与审计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应对能力,并保证审计人员所提出的审计建议能够具有可靠性与及时性,并且要增强审计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保证实际作业中与电力企业负责人的良好协调,获得电力企业积极的配合,确保跟踪审计工作的良好开展。总结:本文首先针对电力审计工作中加强跟踪审计的意义进行了分析,之后就当前跟踪审计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尝试针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电力跟踪审计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电力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陈霞.浅谈电力工程审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1(07).

[2]丁时勇,朋薇,陈永康,吕炜.政策跟踪审计的特点与内容界定[J].审计月刊,2013(03).

[3]周红茹.关于跟踪审计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3).

篇4

二、项目后评价内部审计的特殊性和难点

(一)项目后评价审计的特殊性 对审计人员提出更高要求:与传统审计项目不同,项目后评价审计是个新兴领域,在人员配备、专业需求上都对审计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后评价审计依托的是工程项目资料而不仅仅是财务资料,需要审计人员至少精通工程项目、财务两个方面的知识;重点是评价及改进:与单纯的查错防弊的审计目的不同,后评价审计重在对项目进行评价,并通过纠偏纠错,来改善项目状况,提高效益。

(二)在企业中推行后评价审计的难点 目前,我国尚没有成熟的后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国资委虽然为央企提供了后评价《工作指南》,但过于宏观,在具体的企业中推行后评价审计仍然需要探索可行方案;后评价审计涉及人员广、资料多,包括决策者、执行者、经营者以及财务、工程、会议纪要等各方面资料,需要领导充分重视和支持,从制度规范、职能设置、管理流程等方面提供保障,才能发挥后评价审计的最大价值。

三、项目后评价内部审计的可行性操作模式

(一)完善管理体系,为后评价审计提供基础保障 意在推行后评价审计的企业应该着手完善机构设置以及人员配备包括增加内审部门的职责,加强项目后评价的相关培训,提高审计人员项目专业知识或增加工程技术人员,应建立后评价审计制度规范,建立企业内部各项目的数据库等等。

(二)构建风险评估机制,确定后评价审计对象 企业首先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项目环境风险指标,如政策变化、市场定位、决策层战略思想、管理层的能力等,二是项目财务风险指标,如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经济增加值、资金成本率等,然后抽取数据库资料进行前后对比,全面审视和评估企业各项目的完成情况、运营情况,按照重要性和紧迫性排定先后顺序,对各项目有序进行后评价审计。

(三)组织实施项目后评价审计具体步骤 项目后评价审计具体步骤分为:(1)资料准备:收集、分析被审项目的各项资料,如工程资料、财务资料、市场资料,运用风险评估机制判定风险大小和工作难度,评估工作量,量身定做审计计划。(2)计划编制:根据人员配备情况、工作难度系数和工作量大小,合理安排人员和时间,指定负责人,并提前下发被审项目负责人准备资料清单,确保制定的计划科学并得到有效实施。审计计划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立项阶段的投资目标、可行性报告、决策依据(可参考相关批复文件)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因素的变化,对可行性报告及相关决策内容进行评价;第二,对实施阶段的招投标、合同管理、施工进度、工程结算、竣工验收、竣工决算等内容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第三,对运营阶段的投资效益和经营管理状况进行审计,对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及可能实现的效益和作用等进行评价。(3)现场审计:审计组进驻现场开展审计,除采用传统审计方式(如函证法、核对法、抽查法、穿行测试法)外,还可以采取更适合后评价审计的方法,如对比法、统计分析法、成功度法、层次分析法等,同时,为了获取相关数据还可以采取现场调查、员工座谈等辅助方式,总之,现场审计应以取得更好的审计效果为目的而相应采取后审计方式。(4)整理、汇报:根据现场审计情况,整理相关资料,形成《XX项目后评价审计专项报告》,报告内容可参照审计内容编写,需要具备对立项、实施、运营三个阶段的评价以及对项目管理和提高效益的建议。(5)处理意见及整改反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风险,必须形成处理意见,并制定负责人进行整改,后评价审计的最大价值就在于整改问题、规避风险、防患于未然,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并为今后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因此,应充分重视整改反馈,在不断的总结中完善项目管理。

篇5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latest concept defined by 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 and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circumstance of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in our country, argues and analyses the necessity of the value-added internal audit in the engineering projects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Risk Management, Internal Control and Organization's Governance. Meanwhile, the knowledge of modern project management is adopted to explore the use of the value-added internal audit in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proces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sInternal AuditAdding ValueValue-added Internal Audit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201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最新版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内部审计全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一)我国工程建设项目概况

基本建设是我们国家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基本建设投资额在国家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投资立项、设计、招投标、合同、采购供应、施工管理、工程造价、财务收支、投资效益、后评价等建设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管理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发一系列我们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像一条断了线的弦,建设项目也将随之失去其当初投资建设的意义,随之而造成的巨大损失也是我们无法预估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建设项目内部审计的存在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建设项目内部审计的现状及不足

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生命周期中,建设项目的管理、组织、功能等都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各样内在和外在的风险,近些年,一些大中型建设项目的管理者逐步将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但就总体而言,建设项目的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缺乏积极、主动、系统的风险管理行为,而大部分建设项目的管理组织又缺少相对比较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甚至未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这就使得建设项目遭受各种风险所带来损失的概率大大提高,从而无法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经济效益。

相对于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来说,目前,大部分建设项目内部审计仍然停留在事后审计这一阶段,即以竣工结算审计为主,而建设项目的前期投资立项审计开展的较少,这样大大降低了事前审计的预防作用[1]。虽然事中的跟踪审计已将逐渐被重视,但在审计的技术方法、介入时间和审查监控等方面存在漏洞,同时由于对建设项目没有很好的进行必要的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所以我们不能有效的监控和确保建设项目完工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建设项目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由于传统的内部审计的不足,增值型内部审计必将取而代之,内部审计的思维必须转向确认和咨询[2]。传统的内部审计是以查错防弊为其主要目标,将工作重点放在财务审计上,以此发挥保护性、制约性作用;以查错防弊为重点的内部审计既不能直接协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又容易导致内审部门重视了细枝末节,忽略了主要风险,而且还代替管理层履行了其应当履行的职责。

由于目前建设项目审计仍然是以竣工结算审计为主,建设项目具有工期长、资金大、风险多等特点,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建设项目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就像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的那样,建设项目的价值创造是由一系列的活动过程创造出的,即便不是所有的环节能直接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目标,但建设项目中从投资立项到后评估,每一个工作过程都密切相关,都将影响其为企业组织直接或间接地创造增值[3]。因此,我们要实行全过程审计,在此基础上,借助风险导向审计对关键核心环节进行咨询和确认,内部控制审计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和改进,经济效益审计对项目质量管理进行监督和控制。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增值型内部审计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很好的反映出其增加价值和改进经营作用:

(一)风险管理审计

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由于建设项目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的环境错综复杂,审计任务的繁多与重大,再加上成本的限制,审计不可能对每一个细小项目环节进行逐一监督、管理、控制、治理。

风险管理审计是通过采取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进企业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的过程,进而提高企业运作效率,从而实现企业内部审计增加价值的目标[4]。内部审计人员要通过检查、识别、分析、衡量、评价、估算风险管理过程中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内外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因素,以此来确定审计的重点、范围和方法。由于建设项目风险具有客观性、或然性、普遍性、渐进性、潜在损失等特性,我们必须随时提高警惕并做好准备,通过建设项目风险的相对可预测性的特征来预防、识别、分析、控制、治理风险。

(二)内部控制审计

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5]。现代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索耶指出:“控制对内部审计师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种责任。内部审计师不可能成为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的专家,但是有一个芝麻开门的秘诀,运用这一秘诀,他们可以打开通常只有技术专家才能打开的大门,这一秘诀就是控制。”[6]

在内部控制中,内部审计主要通过鉴证和咨询功能为企业组织机构增加价值。内部审计人员根据企业组织的战略目标,通过对建设项目全过程中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咨询与沟通、监督等要素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确认和评价,针对价值链中直接和间接活动实施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高风险问题提供咨询,以增加价值和改善经营为目的提出改进建议,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增加企业组织的隐性价值。

(三)经济效益审计

投资绩效的内涵主要是基于3E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三个方面内容[7],并通过组织行为过程和产出物结果表现出来。就组织行为过程来说,它包括投入是否满足经济性要求,过程是否合规和合理;就产出物结果来说,它又包括产出与投入相比是否有效率,行为的结果即产出物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以及产生的在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绩效审计的目标绝对不是单一的财务收支合法性, 而是由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组成的多样性目标。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投资效益审计既要考虑投资结构的合理性,投资规模的适当性,资金使用方向的正确性、使用效果的综合性、使用过程的公平性,又要检查项目建设的宏观性、公众性、关键性、基础性、牵动性和对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的影响,把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长远效益与当前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统一起来,从而为企业增加价值。

三、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应用

建设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确保项目的成功,因此我们需要将建设项目的总目标划分为具体的针对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项目子目标,为了实现建设项目的质量、速度、效益三大目标,我们需要对建设项目的实施控制过程进行严格的审计,建设项目实施控制体系包括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HES管理、合同管理、风险管理等职能,每一种管理职能都包括对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跟踪、诊断和变更管理。增值型内部审计通过风险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三大力量对建设项目的实施能够进行很好的控制。

(一)进度控制

建设项目进度是指工程项目实施结果的进展情况,它是一个综合的指标,有机结合了工程项目任务、工期、成本、资源等,进度控制首先表现为工期控制,有效的工期控制才能达到有效的进度控制,进度的拖延最终一定会表现为工期的拖延,所以进度控制的重点还是在对工期控制上。

由于工期及相关计划的失误 、实施管理过程中的失误 、建设项目环境条件的变化及其他原因容易造成进度拖延。科学的工期管理是实现建设项目速度目标的保证,通过对进度控制可以实现在一定时间内工程量的完成程度(包括项目任务、工期、成本、资源等)按计划完成。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管理、监督、跟踪、诊断项目实施过程,对影响建设项目目标的偏差从宏观到微观、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进行全面分析评价,注意并抓住重大的差异,特别是风险管理审计分析作为重点控制点的差异。然后实施过程趋向的预测,对项目目标进行修改或计划和实施过程做出调整,从而防止进度落后拖延,合理配置剩余资源,减少成本开支,满足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要求,为企业增加直接和间接的价值。

(二)成本控制

内部审计可通过降低内部审计工作本身和建设项目的成本的方法来增加企业的显性价值,而建设项目成本管理审计是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和控制手段,在有效地实现审计目标和达到预期质量和工期的要求同时,优化审计和项目成本开支,将总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建设项目审计成本具有综合性,与在整个审计过程中的资金、人力、进度和机会成本等息息相关。可以通过结合现代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方法——挣值分析法来探讨建设项目成本管理审计。

引入中间变量“挣值”,比较项目计划成本与挣值以此来了解项目进度方面的信息[8],通过项目实际成本与挣值的比较来了解项目成本方面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来对项目成本与工期进行集成管理从而实现项目成本与工期两方面的目标,提高项目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和项目成功度。

(三)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质量是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工程合同中对工程的安全、使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工程项目质量主要包括最终可交付成果建设工程的质量(工序质量、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和建设工程项目的工作质量。

建设项目审计要把工程质量放在更重要的地位,保证质量,防范风险,然后通过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加强企业关键、重点管理环节审计,持续动态监控服务,及时为公司管理各个环节提供审计建议,提前发现工程质量隐患,实现免疫功能,最后综合工程质量与造价,丰富工程评价体系,实现绩效审计,从而优化管理流程,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保证管理指令和预算、计划的有效贯彻执行,促进经济责任的履行,确保企业的战略与行动计划之间高度协凋一致,增加企业的价值。

四、研究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本建设项目的投资越来越多,建设项目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本文将增值型内部审计与建设项目相结合,分析论证了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的帮助下能够对建设项目的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实施独立地、客观地确认和咨询功能,从而更好有效地对建设项目实施控制过程进行管理,以达到企业组织“增加价值和改进经营”的需求和价值增值的最终目标。

本文所研究的建设项目内部审计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建设项目离不开内部审计,而作为内部审计目前最为前沿的理论和方法,我相信增值型内部审计将会在建设项目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会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越来越被企业组织所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建设项目的管理逐渐完善,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时现,公彦德.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定位和思维转变[J].建筑经济.2011(12).

宋洁.基于增加价值导向的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研究[J].建筑经济.2009(2).

李凤华.内部管理审计增值功能探微——基于价值链理论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1).

刘洋.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审计[J]. 经济师2006(1).

李凤鸣.内部控制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索耶.索耶内部审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篇6

一、航标维护保养工程的定义

对于航标的管理过程来说,维护巡检是在这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能够更好的维持航标属性,更好的表现其作用。航标维护保养时要及时的了解航标存在的问题,然后使用合理的对策快速进行解决,在这之中的工作包含更换航标灯、保护再生资源、维修、检查、清理航标结构和设备;检验航标性能和位置、按时间来对现场进行检查维修、定时在海上巡查。在这之中航标维护保养工程的审计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二、当前航标维护保养工程审计存在的的问题

(1)审计方法单一化。当前审计的主要对象是能够在在审计活动中形成审计文书的相关信息及资料,审计活动的重点阶段是对报表的审计核查。审计工作进行时,审计人员所得到的信息一般局限于被单位提供的相对片面的审计数据,不够真实正确,常存在失真的情况,这对审计工作要求的全面性、准确性、系统性、可靠性等要求的实现造成很大的障碍,严重制约了审计人员审计核查工作的进行。

(2)审计方法落后。航标维护保养工程的内容较多,业务多变化和复杂化情况存在,我们应该立足于符合航标工程管理适合的先进审计方法,和工程特征相结合,积极探索适合审计方法。然而,现实是,由于航标维护保养工程开展审计起步晚,方法体系也不够晚上健全,缺乏相应的审计制度,审计方法还大致停留在传统的审计方法上。面对现状,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先进的审计方法,例如回归分析、模糊评价、博弈分析等,使得航标维护保养工程审计工作的过程中既省时高效、又能节约资源同时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

(3)审计方法存在局限性。审计方法技术中客观存在的有可能阻碍审计工作发挥有效性的因素这是审计方法局限性的本质。现阶段审计方法的落后,审计人员的水平不够。审计人员时间技术水平低下通常在审计活动中采用非常基本的有很大局限性的方法,常常弱化了审计人员审查错误问题防止被审计对象舞弊的效力,导致审计质量大打折扣,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审计方法的应用风险。

(4)方法运用效率低下。纵观当前航标维护保养工程审计在实际中的实践应用,审计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效率非常低下。同时审计工作的理论要求和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相较而言有很大的差距。给审计人员的工作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无法保证审计质量也就意味着审计工作基本失去意义。审计方法是审计活动开展时利用一门手段,得到的审计结果是否具有参考性真实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当前审计工作的很大问题就是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高,缺少相关审计经验,专业训练不充分,导致审计效率底下。

三、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

(1)明确方法的应用范围。环境日新月异,加上科学技术发展更新进程加快,如果审计方法的实施更新周期过长,则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易变化过快,导致原来的审计方法体系早已不适应当前航标维护保养工程的特点,造成方法与对象的差距和矛盾,由此得出的审计成果可靠程度和参考价值也可想而知十分低下,甚至可能毫无意义。为应对并解决这种现象,应该对航标维护保养进行实时的把握和深层次的分析评价,确保在审计方法的应用中选择最恰当的方法,以得出有效高质量的审计报告。

(2)加快方法的信息化进程。第一,审计人员运用良好的的思路开展审计活动,同时在审计过程中把握重点。第二,重视审计活动中审计方法的选用,同时确保管理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能够胜任各环节审计工作。合理有效的审计方法不仅能够节约审计人员的审计时间,让他们重点观众解决审计活动中的关键部分,同时可以大大减少审计成本,从侧面为单位营造创造价值增值,有效增强竞争实力。在审计过程中各类审计方法视情况结合使用,不仅需要采用全面审查、分析等传统的手段,同时要合理适时的利用重点抽样、复核对比等新的审计方法。第三,注重先审计方法的使用。当下环境只有结合信息化的审计手段的使用,发展科学的审计技术,才能更好的在航标维护保养工程中运用。

(3)树立风险意识。审计过程中,风险无法避免,它渗透在审计活动的各个环节。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被审计单位的特殊性共同Q定了审计风险的大小。审计相关人员富有很大的责任,由此审计机构单位或者内部审计时公司管理层要重视审计制度的完善工作,优化审计结构,确保被审计的对象的各类信息可以通过正确的途径真实的传达到审计系统中在人员的任用上要选拔专业能力强、有原则、有职业素养、拥有丰富审计经验、判断能力和其他综合能力强、熟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的审计人员,同时可以丰富审计制度,将其他部门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职员任用为兼职审计人员,以进行项目的交叉审计,其他部门业务水平高的职员作为兼职审计人员可以有效地弥补专业审计人员对部分业务不熟悉而造成航标维护保养工程审计活动开展缓慢低效的弊端。

(4)建立健全审计会议制度。审计会议制度是内部审计的最高权威组织,它是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和相关人员应当遵守和维护的一项内控制度,即由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关领导和管理审计专家等人员组成,对于某些重大审计项目、审计项目小组与管理层之间有重大分歧的审计项目,可以通过专家或顾问来协助审计,这样就可以发挥集体决策的优势,形客观、公正和透明的成审计意见,让航标维护保养工程的审计更加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

四、结论

综上所述,航标维护保养工程不光要科学的进行,同时还要合理、合法。提升审计水平是航标管理的一个主要内容,能够很大程度的减少建设投资,提升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周龙.关于航标工程审计的有效控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

篇7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234-01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深入,国家对高校基建投资的力度明显加大,特别是20世纪末开始随着高校扩招,高校基建工程越来越多,高校基本建设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建设工程预决算审计工作中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阻碍了高校的健康发展,也给国家和高校造成了很大损失。如何充分保护资金使用安全,依法提高高校建设工程决算审计工作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1 高校建设工程决算审计工作的现状

1.1?工程决算审计周期长,影响审计工作效率

高校领导普遍存在“重建设,轻决算”的现象,对工程决算管理意识淡薄,这是导致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滞后的主要原因,工程组织者关心的往往是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工程交付使用的时间,同时,领导换岗频繁,工程项目竣工使用后,就没人过问决算审计工作了,以至于某高校工程竣工使用后六、七年工程决算审计工作都没有完成,严重加长了决算审计周期,影响工程决算审计工作的效率。

1.2?高校基建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低,影响工程决算审计工作的准确性

由于高校的急剧扩招,导致高校新建、扩建规模迅速加大,而高校基建管理部门无法适应基建投资的大幅增加,项目工程管理人员往往不是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并且一人多岗;项目财务管理人员也多只是财务会计,缺乏基本建设投资的专业理论,不懂工程经济,对项目建设经常停留在表面的工作上。如:某高校工程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维修费、配套设施等支出,由于未及时办理竣工决算,这些费用被直接摊入工程成本,造成资产成本与实际成本严重不符,而且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随意地将非本项目的维修费、更换配件等摊入工程成本,人为地增加建设项目的成本,也影响工程决算审计的准确性。

1.3?高校建设工程决算的事后审计,影响审计工作质量

工程审计贯穿了建设工程全过程,包含了决策、设计、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施工、工程竣工结(决)算及后评价阶段,由于很多高校还从传统意义上认识工程决算审计,认为是工程竣工验收后才进行的一项工作,这种事后的静态审计监督,就难免存在许多缺陷:审计工程开始时工程已竣工验收,施工过程中的隐蔽工程、设计变更、工程签证等已不能再现,双方遇到争议时,无法提供详实的记录和图片。同时,审计人员多对施工程序、新工艺、新材料不了解,没有深入现场,实地取证,被审计方无法认同审计结果,导致审计久拖不决,延长了审计周期,而且时间越长久越无法核实,严重影响工程决算审计工作的质量。

2 如何提高高校建设工程决算审计工作质量

2.1?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

依法建立和完善各项审计制度,在项目实施前明确项目负责人及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克服项目管理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依据“谁主管项目谁负责审计工作”的原则,从工程一始就把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分级管理。在建设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未完成以前,项目主要领导及管理人员不得调离,善始善终地做好决算审计工作。

2.2?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做到审计客观公正

建设工程决算审计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而繁杂。要加强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审计执法水平。严格审查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实现每个环节的造价控制,并将审计结果公开核对,做到审计客观、公正、透明。

2.3?推行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全面准确收集资料

要改变传统滞后的静态审计模式,推行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从项目决策阶段开始,对设计、招投标、施工、工程竣工结(决)算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做到事前评估风险,事中调查取证、事后清晰核算造价。审计人员不仅要审查项目立项程序是否规范、招投标是否合法,还要及时深入施工现场,审查项目是否按图施工、施工中有无偷工减料现象、深入市场了解材料、设备价格是否合理,在隐蔽工程掩盖前或变更过程中及时做好丈量、记录和图片,准确掌握各种有效信息,有效控制工程成本,为竣工决算审计准备充足的资料。

2.4?加强财务管理,为工程决算审计提供有效证据

财务审计要服从和服务于工程审计,在工程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财务审计组要配合工程组查账,借助财务资料来充实审计证据。财务人员必须了解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的组成,理解基建会计制度,合理设置会计科目,主动、合理、及时地为建设工程提供资金,有效地实施财务管理,工程竣工决算时应进行及时清仓盘库,做到有帐有物,账实相符,不多列、不漏列,更好地为工程决算审计服务。

3 做好高校建设工程决算审计工作的意义

3.1?及时做好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是支付工程结算价款的依据,减少资产流失

工程竣工决算是工程造价合理确定的依据。一些高校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将装饰工程的分项工程委托给多家承包商进行施工,由于工程决算审计工作多年后才完成,一些承包商已转项经营甚至倒闭,致使已经支付的工程款项无法追回,建设方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只有及时、准确地完成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才能真实反映工程总造价和各分项工程造价的组成,依法支付工程价款,减少合同纠纷,有效控制投资,确保国家财产不受损失,并能准确反映工程的相关经济指标,完成工程成本核算。

3.2?加强建设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是资产移交的依据,对有效控制建设投资起积极作用

工程决算能够全面反映建设投资规模和资产的实际成本,是正确核定建设单位交付使用、使用单位接收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递延资产价值的唯一依据。同时,通过对工程预算和工程决算的审计对比,分析投资效果,可以找出建设投资中的失误,总结经验,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有效控制建设投资,减少投资风险。

4 结语

及时、准确、完整地做好高校建设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是一项较艰巨的审计查证工作,是全面深化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一切以维护学校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坚持原则、注重方法,不断提高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水平,有效控制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使高校建设工程项目优质、高效、有序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社利同,等.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篇8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公路建设一直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之一。公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先导效应,已越来越明显,全国一大批公路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完成,极大地改善了各地区的条件,带动了运输、等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的持续和快速发展,形成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效益。但是应当看到,当前公路建设中由于投资决策失误、重复建设、管理不善、投产后低效运营等的存在,以及财政性资金投入太少等原因,部分项目无力收回投资,偿还贷款遥遥无期,难以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因此开展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努力促进工程效益提高,是当前交通内部审计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同时,积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进一步促进交通事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是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顺应了当今审计发展的重要趋势。

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对于内部审计部门来说,既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该项审计中有许多问题都是当前亟待和解决的重要课题。鉴于当前公路项目在投资管理体制上存在多种类型,其效益体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以具有大量银行贷款投入及少量财政性资金投入的政府收费还贷公路项目为主,并适当考虑收费经营公路项目(此类项目一般为或社会投资),集中围绕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理论研讨。

一、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意义与特点

公路新建、改建及扩建工程项目不同于其他资源开发项目,它作为对国计民生有着重要的公共工程,需要投入巨额建设资金,整个投资、建设及运行周期长。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公路资产为国家所有,为社会公众所共同享用。

就公路工程项目的投入来看,其建设资金的筹集来源主要包括:(1)国家财政投入的交通建设资本金;(2)根据“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向国内外银行吸纳的债权融资;(3)外商、民间法人投入的资本金及其向银行申请取得的贷款;(4)公路债券融资;(5)股票市场融资;(6)通过转让公路收费经营权向国内外融资。通过上述投、融资活动,就可以向公路工程项目全过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消耗及资源占用。

就公路工程项目的产出来看,其劳动成果主要包括:一是有形的公路资产,包括公路、桥梁、涵洞及其附属设施等,其价值取决于公路“通行能力的形成”及其资产投入多少。二是无形的公路资产,主要是指依托在公路实物资产上的公路经营权,包括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对过往车辆收取通行费的收费权等,其价值取决于公路“通行能力的实现”及其政策取向,如取决于通过该公路的车流量、车型与收费标准等。

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正是在公路工程项目产出价值大于其投入价值的意义上实现的。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应当从两个方面去考察:一是公路工程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其高低主要取决于对投入建设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做到所建成项目通行能力实现的数量多、质量好,而消耗和占用的资源少。二是公路工程项目所带动或促进的社会经济效益,其高低主要体现在公路工程项目通过建设和运行所带动的间接经济效益的大小,如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公路沿线地区就业人员的增加、国民收入的增长以及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

根据公路工程项目的上述特点及其经济效益的内涵,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作为一种类型审计,其定义可作如下表述: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和人员审查和评价被审计公路项目的投入、产出全过程经济活动及其对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评定其合理性、有效性,从而促进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一种独立经济监督和评价活动。

为了正确评价和考核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应当遵循以下“三统一”的基本原则,即:项目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相统一;项目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相统一;项目近期经济效益与其长期经济效益相统一。

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较之其他类型审计,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明显特点:

1、审计对象广泛。审计对象涉及面广,除直接审计建设单位、公路收费站等单位外,还间接审计或调查设计、施工、监理、供货等相关单位以及公路沿线的相关部门、单位的有关经济技术活动。

2、审计目的明确,具有很强的建设性。该项审计明确以提高公路工程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控制投资风险为重要目的。通过审计要促进和帮助公路项目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率和效果指标,以及工期、质量目标和其他约束性目标,充分发挥其建设性职能作用。

3、审计标准复杂。由于公路工程项目评价标准复杂,更增加了审计评价的难度。同时公路项目的间接经济效益存在量化难,获取数据难等问题。

4、审计全面。为了对公路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跟踪效益审计,需要形成一套有效结合的审计工作方法,并广泛运用多种现代审计技术方法。

5、审计风险较高。由于审计对象的广泛性,标准的复杂性,且效益审计总体上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这项工作具有较高的审计风险。

当前开展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十分必要,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保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2、促进改进项目投资管理,提高建设和经营管理水平,控制决策失误及经营风险,保障建设的速度、质量和效果,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目标,增加公路工程项目价值。

3、促进项目沿线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合理布局及交通建设,提高公路工程项目的社会综合效益。

4、促进反腐倡廉,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公路投资建设领域中的腐败行为。

二、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及重点

公路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可分为建设期间与运行期间两个阶段。公路项目的经济效益,可相应分为建设期效益与运行期效益两个方面;同时这两个方面又可分为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两块,其中直接效益是公路项目本身直接取得的经济效益,而间接效益则是公路项目通过投资、建设及运行所带动的社会经济效益。

(一)建设期间经济效益审计

第一,建设期直接经济效益审计

当前应当围绕下列主要内容及重点开展建设期直接效益审计:

1、投资立项决策的审计。投资立项决策正确是最大的效益、其失误是最大的损失。开展投资立项决策审计,应当注重审查投资立项决策内容是否按规定编制,并经过严格审批,决策程序是否科学;审查工程可行性报告是否接近实际、切实可行,有无因交通流量的预测偏离实际,而直接导致投资回收期、净现值、贷款偿还能力等经济技术指标的不准确,或因收费费率的测算不准,而导致养护、大修和管理费用不足,直接影响贷款偿还期的不准确等;审查投资估算是否从技术、经济上选用最佳方案,是否既遵循节约原则,又综合考虑项目建设、运行期间的直接经济效益及投资建设所促进的间接效益;审查项目的投资规模是否脱离实际需要和筹集资金能力,是否存在过度超前、重复建设、铺张浪费等突出问题,以尽量避免投资决策失误特别是重大决策失误。

2、设计概(预)算的审计。设计概算是确定投资额的主要依据,是有效控制投资,获取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应当注重审查初步设计方案和概算是否符合报经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估算规定的范围内,有无随意扩大规模、提高标准或借机搭车而抬高概算,或人为压低概算等问题;审查施工图设计是否按照批准的设计要求编制,施工图预算是否控制在批准的设计概算之内,有无高估冒算、超设计概算等问题。

3、工程建设成本的审计。工程建设成本综合反映公路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成本支出,其高低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影响。应当注重审查工程造价是否按规定计算工程量、合理套用定额及取费标准,有无采用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及高套取费标准等手法进行弄虚作假;有无巧立名目向工程项目摊派各种费用、支出,挤占工程建设资金,造成工程成本虚增等问题;审查设备、材料采购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有无盲目采购,人为抬高设备、材料采购成本等问题;审查列入建设管理费、待摊费用等各项支出是否符合设计概算要求及有关规定,有无因列支不当或违规开支而超概算等问题;审查是否存在因高利息集资而导致工程利息超概算,并抬高建设成本等问题。

4、设计变更的审计。控制设计变更,对于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要注重审查有无因勘查、设计的精度不够、资金不足等因素而随意变更设计的问题。当前设计变更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纯设计误差造成的增加投资型;(2)未改善工程功能的贪大求好增加投资型;(3)降低质量的减少投资型;(4)改善工程功能的增加投资型;(5)改善工程功能的节约投资型等。

针对以上几种不同类型的设计变更,可以具体各种设计变更所产生的相对经济效益,通过汇总计算便可得出总的经济效益状况。例如,降低质量的减少投资型,不仅不是真正的节约,反而会带来运行、维修成本增加等负效益。

第二,建设期间接经济效益审计

从中观(相对于微观和宏观而言)经济角度来看,公路项目在建设期间除自身的直接效益外,其投资建设还可以产生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与公路建设项目有关的设计、施工、监理、建材等企业单位的就业人员增加、劳务报酬提高、企业实现盈利和交纳税费等方面。这些间接效益,一般都隐含在公路项目的投资建设总成本之中。

根据某项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所进行的专项调查结果,该项目通过投资建设所带动的间接经济效益状况如下:

(1)与项目投资建设有关的施工企业所产生的就业及其劳务报酬、企业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约占该项目投资总额的25%。

(2)与项目投资建设有关的建材供应企业所产生的就业及劳务报酬、企业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约占该项目投资总额的13%。

(3)与项目投资建设有关的设计、监理、绿化、标志制作单位所产生的就业及劳务报酬、企业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约占该项目投资总额的5%。

以上三项间接效益共计约占该项目投资总额的40%左右,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这对于公路沿线地区的人员就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公路项目运行期间经济效益审计

第一,运行期直接经济效益审计

当前应当围绕下列主要内容及重点进行运行期直接效益审计:

1、运行收入的审计。应当注重审查车流量和通行费收入是否达到工程可行性论证所要求的设计通行能力,有无出现在正常情况下远未达到预期水平的情况,这就需要考虑可行性论证是否存在预测值偏离实际过大的问题;审查和分析车流量、通行费收入的增、减幅度,有无因对部分车辆实行减免通行费或其他优惠,或因管理、监控不力等而造成通行费收入大量流失的情况。

2、运行成本费用的审计。应注重审查公路养护费用是否合理、合规,有无列支其他一些与公路项目本身并无直接关系的基建等项支出;审查工资性费用是否符合规定标准,通过计算工资性费用递增率与同期通行费收入递增率的比较,分析是否存在对人员编制及工资总额缺乏严格控制等问题;审查管理费用是否合规,合理和节约,有无铺张浪费等问题。

3、还贷能力的审计。大部分收费还贷公路项目应当把偿还贷款能力作为评价公路项目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首先,审查和分析已运行年度的收费、成本及还贷能力,通过对收入、费用及其经营性现金净流入、应付息还本数额的分析、比较,运用有关评价指标计算确定已运行年度的付息能力与还本能力;其次,审查和分析剩余运行期的收费、成本及还贷能力,通过对收入、费用及其经营性现金净流入、应付息还本数额的分析、比较,运用有关评价指标计算确定尚未运行年度的付息能力与还本能力;然后,在以上分析及比较的基础上,对项目的还贷能力作出总体预测,提出有关增收节支增效,提高还贷能力的审计建议。

第二,运行期间接经济效益审计

公路项目在运行期间除自身的直接效益以外,还通过投资建设对公路沿线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相关产业和部门带来了巨大的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公路项目促进当地农副产品产生增产、提价效益;二是公路项目促进当地建筑、维修、服务业的发展及增值效益;三是公路项目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及增值效益;四是公路项目促进运输车辆产生节能效益以及降低维修成本效益;五是公路临近地段土地增值效益等。以上这些效益综合反映为这些地方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和能源、资源消耗的降低。

三、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

评价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需要构建必要的评价指标。各项评价指标的设立和运用,应当贯彻以下四项原则:

一是相关原则。各项经济效益必须与所审计的公路工程项目具有不同程度的因果关系或关联度,并按照其关联程度来确定其经济效益的大小。二是量化原则。各项经济效益应尽量量化,以体现出经济效益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并不排除对少量不可量化的经济效益,如公路项目对生态环境改善所产生的影响等仅作定性分析;三是可比原则。各项经济效益都有相对可比较的标准,除前面已述的项目概算、工程可行性报告及基期数据外,纵向比较的还有公路项目实施(运行)前一年度的统计数据、环比递增数据等标准;横向比较的有全国、全省同行业、同类型平均、先进水平等标准。四是方便操作、实际需要原则。某些指标在有些具体情况下不便于获取、计算或并不需要,可以采用其他易于理解、方便操作的指标。

从审计工作实践来看,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下列各类:

(一)建设成本效益评价指标

公路工程工程项目在建设期间基本上只有成本费用及资源占用而无收益。因此其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对工程建设投入资金的控制(节约)上和工程功能的改善及其质量的提高上。可以用概算节约、超支额(率)、工程成本降低(超支)率等指标来评价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效益状况。

1、概算节约、超支额(率)

概算节约额=概算总投资额—实际总投资额

概算节约率=概算节约额/概算总投资额×100%

该指标反映公路工程项目概算总投资(或分项目投资)的节约和利用程度,在工程质量和功能一定的前提下,该指标越大,表示建设成本效益越好。应当注意运用该指标重点检查和分析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有无重复建设形成大量资金浪费;有无因勘察、设计缺陷而造成大量超概算;有无因质量问题返工而多付费用;有无擅自超概算购买车辆、设备等行为。

2、工程成本降低(超支)率

工程成本降低率=(工程预算成本-工程实际成本)∕工程预算成本×100%

该指标反映工程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相比的成本节约程度,该指标越大,反映工程成本效益越好。工程建设成本超支率的结果为负数,反映工程成本的超支程度,其指标越大,则反映工程成本效益越差。

此外,评价工程建设成本效益的指标还有:单位工程成本降低(超支)率、管理费用节约(超支)率、单项工程投资额、单位生产(营运)能力投资、每公里造价等。

(二)资源利用效益评价指标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中需要通过投、融资活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可以用资金闲置损失率等指标来评价公路工程项目的资金、人力、物力资源利用效益状况。

1、资金闲置损失率

实践中,有的公路建设项目因资金调度不等,存在资金贷而不用或挪作他用等,还有一部分分期实施的项目,因其建设周期太长,造成了银行借款利息大量增加,并挤入了其他项目。这些问题实质上都是属于隐形的损失浪费。这一部分资金往往因建设期已经结束,而未列入建设成本之内,以致根本没有在概算节约额(率)指标中得到反映,而实际上该项利息确以支付。为了使该项资金的使用效果反映得更为直观,该指标可以反相调整设置为下列公式:

资金闲置损失率=因资金闲置而产生的利息支出等财务成本/正常建设期应支付的利息支出等财务成本×100%

此外,评价资源利用效益的指标还有:劳动生产率、原材料利用率、机械设备利用率、主材消耗比率等。

(三)工程质量及建设进度效益评价指标

工程质量与建设工期分别反映公路项目工程建设质量、建设速度效益。评价项目工程质量效益的指标主要有:工程质量合格率、工程质量优良率、工程返工损失额、工程返工损失率等。

评价项目建设进度效益的指标主要有:计划(定额)建设工期、按投资额的建设周期、工程提前(延后)完成时间、缩短建设工期的效益、工程投产率及实际达到设计营运能力年限等。

该类指标用于效益评价,应当注意正确把握整体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如过早完成的断头路会产生维护、利息等闲置成本;拼抢工期会造成路基的当期检测质量与远期质量的较大出入等。

(四)偿还贷款效益评价指标

公路项目作为公益性基础设施,一般是以实现效益为主。同时,当前尽管有部分财政性资金投入,但项目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必须要按期付息还本。因此,公路项目也应当把偿还贷款能力作为经济效益评价和考核的一项主要指标。可以用已运行年度还贷能力、尚未运行年度还贷能力等指标来评价偿还贷款效益状况。

1、已运行年度还贷能力

已运行年度还贷能力=(各年度实际总收入-各年度实际不含利息支付的正常成本)/[(银行借款本金/运行年度)+各年度应支付利息]×100%

该指标是从效益角度所设置的偿债能力指标,它与通常从资金运转角度所设置的偿债能力指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具有明显性质上的不同。

该指标若大于1,表明该项目的还贷能力达到了设计要求,经济效益较好;该指标若小于1,可将指标分解为付息能力指标,若其值仍小于1,则表明该项目的经济状况已处于恶性循环,经济效益差或很差。

2、尚未运行年度还贷能力

尚未运行年度还贷能力=(尚未运行各年度预期总收入合计-各相应年度预期不含利息支付的正常成本合计)/(尚未归还银行借款本金+各相应年度应支付利息)×100%

该指标主要用于测算尚未运行年度的还贷能力,该数据加上前面所计算的已运行年度的还贷能力数据,可以与工程可行性测算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公路项目长期还贷效益状况,既可以据以向经营单位提出改进经营的预警,同时也可以为国家调整相应宏观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审计信息。

由于以上是长期性项目,其预期收入、成本均应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五)投资效益评价指标

公路项目需要投入巨额建设资金,其中包括由各种不同渠道投入的资本金及股权融资。可用资本金报酬率、资本金利润率等指标来评价公路项目的投资效益状况。

1、资本金报酬率

资本金报酬率=年度现金净流入/项目投入资本金×100%

该指标是反映投入资本金的预期投资效益指标,其中年度现金净流入的计算,应当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2、实际资本金利润率

实际资本金利润率=项目投产后年度实际利润/项目实际投入资本金×100%

该指标反映公路项目投产后正常年度的实际利润与实际投入资本金的比率。该指标越高,表示项目投资效益越好。该指标如果达到或超过了预期目标的水平,就表明该项目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投资效益。

此外,评价投资效益的指标还有:净现值、净现值率、内部收益率、资本金回收期及工程项目投产率等。

(六)公路项目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评价公路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一般可以定量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为辅。其定量评价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从中观角度来看,公路建设项目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主要有:

1、项目投资产生新增就业效益;

2、项目投资产生相关税金增加值;

3、项目投资产生相关企业利润增加值等。

从宏观角度来看,公路项目带动的社会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主要有:

1、项目投资带动相关企业运输节能额;

2、项目投资带动相关地区农副产品增产提价值;

3、项目投资带动相关地区开发增加值;

4、项目带动投资相关地区土地增值;

5、项目投资带动相关运输企业维修成本降低额等。

四、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难点及对策

1、审计工作量大,技术含量高,实施难度大。完整的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涉及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设计、施工等诸多部门及单位以及地方经济的各相关行业、部门,其审计涉及以上各单位的有关经济技术活动,融技术性与经济性于一体,以至审计覆盖面广、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

针对这一审计难点,其主要对策是加大对现有审计人员后续培训的力度,大力提高其业务技能及综合素质,并引进一定数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不断地优化审计队伍知识结构;加大沿线地区和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力度,不断优化审计环境,拓宽审计调查领域;同时可外聘有关专家或委托社会中介审计机构承担部分专业性强的审计工作等。

2、部分项目的决策体制与其经济效益审计的关系没有理顺,审计介入的时间明显滞后,制约了审计作用的发挥。当前在审计实践中多数内部审计部门难以参与公路工程项目投资立项决策等前期审计工作,因此审计对投资立项决策阶段的职能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针对这一难点,其主要对策是积极争取领导支持,组织审计力量,针对公路工程项期工作中的关键控制点,超前介入,贴近服务,尽量做到审计监控的“关口前移”。同时在审计实践中有效运用交叉、派驻等审计方式。

3、审计评价标准的异化问题加重了审计评价的难度。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一般是以最后调整的概算数与工程可行性论证数据作为审计评价标准。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项目设计变更过多,而下达的调整概算文件中调整事项的理由不充分;部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预测值偏离实际太大,这些都使得审计评价标准本身产生了异化,导致审计分析、比较结果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有的甚至完全相反。例如,某公路工程项目明明存在几起大额的损失浪费,而在其他方面又并无明显的节约成果,但对照有关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的结果,却要评价该项目为总体上节约。这些问题都增加了审计评价的难度。

针对这一难点,其主要对策是审计部门应当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评价标准本身进行分析,加以修正,以便以相对科学的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切合实际情况的审计结论。

4、公路项目的间接效益定量难,获取相关数据难。前面已述公路项目除自身的直接效益以外,其投资建设还推动了公路沿线地区相关产业、单位产生了增值效益,这类间接效益的定量化往往比较困难;同时,相关企业在就业、劳务报酬、企业利润及交纳税金等方面等宏观效益,因涉及到诸多单位及其商业秘密,以致获取相关数据的难度加大。

针对获取数据难的问题,其主要对策一是加强与相关部门、单位的沟通与协调;二是创新审计,更多地利用、媒体等多种信息渠道,不断拓宽相关信息资源,以保证审计所需数据的质量。针对量化难的问题,可在获取相关投资、效益等统计数据之后,利用数学模型公式等进行计算求得。数据的准确度虽然会有一定偏差,但就宏观经济而言,这种偏差一般是可以接受的。

主要:

[1]陈思维,王会金,王晓震.经济效益审计[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2.

[2]时现.关于公共工程投资绩效审计的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6).

篇9

广大奋战在审计战线的青年审计人是审计机关的后备力量和主力军,是审计战线上的业务骨干和先锋队,对审计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审计事业要发展进步,需要青年审计人加深对审计事业发展的科学把握,对肩负历史使命的责任担当,这对审计事业发展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特别是要认识到青年审计人的核心价值观是推动实现国家审计终极目标的最为活跃的精神动力,因为它是审计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使审计人增强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鼓舞审计人为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而努力奋斗。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培养青年审计人的核心价值观,经过思考,我认为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用审计的先进文化树立青年审计人的精神旗帜

文化和价值观同源同流,以文化建设来弘扬核心价值观。审计文化的特点是基于岗位的行为文化,它有着坚实的基础和明确的追求,这有利于调动广大审计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更深层次地塑造核心价值观。国家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审计文化建设,弘扬审计核心价值观,树立文明审计形象,增强审计事业的发展动力。

(一)审计核心价值观是青年审计价值观形成的基本准则

2011年1月18日,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了要加强以“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为重点的审计文化建设。“十二字”高度概括了审计工作长期以来的探索实践,体现了审计人的精神追求和国家审计的职业特点。青年审计人要树立“十二字”的核心价值观,使其从内心深处对审计事业的理想目标自觉追求,理解审计工作的重大意义,这不仅是精神意识的长期工程,更是审计实践的不断积累。

(二)科学审计树立了青年审计价值观的理性观念

审计理念的科学性来源于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和先进性。在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下树立的科学审计理念,有科学性和发展性这两层涵义。科学审计观的科学性是指审计理论的创新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审计的客观规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科学审计观的发展性是指审计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改革开放中求实创新,审计事业的发展需要科学的审计理念,树立青年审计价值观的理性观念。

(三)免疫系统论培养了青年审计价值观的职责意识

“免疫系统”论是对传统审计本质理解的涵盖、继承、创新和发展,它重新诠释了“什么是审计”、“为什么审计”以及“如何审计”等问题。以免疫系统为核心的新型审计观,开辟了青年审计人员审视审计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预防、揭示和抵御经济风险和危害,使青年审计人员更加注重注国家经济安全、金融风险、国有资本安全完整、国家政策执行及效果、对人民群有影响的重大安全、环境与质量事项等方面内容,培养了青年审计人员将自己作为国家免疫系统的一分子的职责意识。

二、审计的创新实践是青年审计人的特色价值理念

创新是工作的灵魂,是发展的基石。善于创新是审计工作创先争优的重要途径。审计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技术、新信息不断出现,青年审计人一般具有较高学历和知识素养,紧跟社会发展潮流,及时把握审计信息化的主题,通过系统学习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审计管理系统OA、联网审计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实现审计人从“财务型”、“手工型”到“综合型”“知识型”以及“信息处理高智能”的转变等。青年审计人履行自身职责、促进审计的发展,不能只挂在嘴上,关键是要落实到审计行动中去。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思维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升战略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以创新的理念开展审计工作,以创新的方法破解审计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用创新的行为谋求审计成果新突破,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和奋发进取的工作作风,不断推动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

三、敢闯敢拼,敢于碰硬是青年审计人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前审计事业的发展压力加大,更加需要青年审计人员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克难奋进,在变局中把握机遇,在逆境中主动作为,努力在变化中抓住机遇、在挑战中增创优势。

青年审计人一定要敢于担当责任,保持高度的事业心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强烈的责任感精心谋划工作,以高度负责的道德精神研究审计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心思和精力完全投入到审计工作中去。时刻谨记把责任感和事业心体现在行动中,落实到工作中,以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尽职尽责、干事创业,积极为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10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涵义

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人员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之外,一个人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工作。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条件。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具备应有的独立性,才能正确地实施审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一种相对的独立,因为内部审计机构作为单位一个职能部门,其工作范围是由单位领导决定的。工作范围是否足够广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内审部门是否能够独立于业务经营活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应该是自由和客观的。自由意味着可以自主判断,自主抉择,不受其他部门、个人或外来因素的制约。客观意味着实事求是,保持公正、不偏不倚的职业态度和操守。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高级管理人员认识和态度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受其组织地位的影响。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需要高级管理层和内部审计人员双方的共同努力。

二、如何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础,是内部审计能否客观公正履行职责的保障。但如何保证和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并具有可操作性呢?

(一)加强民主监督,支持内部审计

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应将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支持力度等作为经营管理层的考核目标之一,以督促强化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并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的民主监督职能,免于内部审计机构在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中处于孤立地位,更好的独立开展审计工作。

(二)经营管理层观念革新

企业经营者应该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内审职能,并视内部审计为企业运行“监控处”,以完善企业经营管理的“预警系统”,借助内部审计,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在时间上和经费上支持内审人员的工作,在工作硬件实施、工资福利待遇、升迁考核等方面充分考虑内审人员的特殊性,营造积极的内审环境,向内审人员提供所需信息,为内审人员减轻压力,从而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有效开展。

(三)建立健全法律配套措施

众所周知,社会中的经济行为是靠法律规范和制约的,法律法规的健全不单能使内审人员的行为得以规范,而且可使内审人员根据法律规避风险,摆脱无关责任,更好地工作。因此应抓紧制订内部审计的法规和条例,将内部审计制度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法律形式明确内审人员的责任和权利;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行业部门内审规章制度;用法律规定内审机构的地位、结构和层次。使内部审计纳入法制化轨道,用法律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四)提高内审人员独立性

1.完善内审人员管理体制。内部审计部门的撤并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任免应由监事会确定;审计委员会及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经费、人员经费单列公司预算;内部审计人员不得承担经营管理责任,不能参与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和执行,而只应承担与检查、评价和建议相关的审计责任;内部审计人员应定期轮换。

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建议国家审计署制定内部审计人员考试制度,内部审计人员应通过相关的资格考试,考试合格后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同时建立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制度;扩大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点范围;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加强对内部审计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积极推进内部审计人员资格化和人员结构多元化,优化群体结构。

三、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意义

企业要发展,当然要以盈利为基础。企业中的每一个职能部门都应该为企业增加价值,内审部门也不例外。我们来看看《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导读中对“增加价值”的解释:“增加价值”一词是第一次列入定义的。组织存在的目的在于为其服务对象:股东、客户和委托人创造价值或利益。价值是从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内部审计师不从事生产和销售活动,但它可以通过收集生产和销售过程的资料,查明和评估存在的风险,运用自己的远见广识,增加机遇,并将这些有价值的信息,以建议、忠告、报告或其它方式,通报给管理层,或全体人员,为组织带来巨大的利益。比尔?贝克特(Bill Birkett)在《内审职能体系》一书中指出:价值问题将会取代独立性来支配内审工作。对于内审工作来说,一方面,过去为组织增加价值的工作做得不够;另一方面,内审工作能为组织增加价值这一事实往往受到忽视。花出去的每一分钱在帐上有记录,是看得见的。节约下来的钱在帐上没有录,只能通过对比来反映。而且届时还有许多人来邀“功”。所以在新定义中加入“增加价值”一词给内审职业提出了一个带方向性的指导。如果内审通过舞弊审计,对舞弊行为进行了纠正或制止;如果内审通过信息系统审计,预防了潜在的灾难性事故的发生;如果内审进行基建工程审计,节约了工程造价……这应该认为内审为企业增加价值了。

关于独立性,内审的独立性在企业内部是相对的,相对于其他职能部门来说,内审应独立于被审计部门和被审计事项。独立性最主要表现在工作上的独立,虽然目前大多企业内审部门的领导关系不尽一致,有的归董事会,有的归财务总监或财务经理,有的归纪检监察,但不能否认内审工作上的独立性,失去独立性,内审工作无法开展。据悉,建行系统内部审计的管理权限已上划到总行直接管理,这样可以极大地增强内审的独立性,可以相信,今后集团性企业内审也会向这种管理模式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属性。只有坚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才能真正发挥审计工作的监督、鉴证、评价职能,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朱英梅.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浅议[J].理财,2011(07).

篇11

高等学校技术物资主要是指为教学科研提供服务的各类物资,是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高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教育拨款,高校的所有物资采购应当全部纳入政府采购的范围。目前,高等院校的各类物资采购逐步纳入政府采购的范围,但由于政府采购制度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关法规制度不够健全,高校物资采购特别是技术物资政府采购工作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加强高校技术物资集中采购审计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 高校技术物资集中采购中存在问题

1.政府集中采购的范围问题

长期以来,政府机构在组织高校所需物资采购时,把重点放在使用量大、技术指标单一的教学仪器设备采购方面,而对大批量图书资料、大宗办公用品、计算机校园网、基建工程所需物资以及高校后勤生活保障物资等方面的采购关注较少,对于高校技术物资的采购关注更少。高校技术物资指标复杂,有些性能指标精度要求高,渠道相对单一,而政府部门采购人员由于对某些专业技术指标缺乏了解,加上采购前与使用单位沟通较少,导致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忽视高校的实际要求,单纯依据上报的技术指标购买,导致采购到的技术物资指标与学校实际需要的指标存在一定的差距。

2.政府集中采购的合同签订问题

在高校技术物资采购中,部分经销商在中标后不着急签订供货合同,草签一个协议就开始实施。如果在供货期限内发生纠纷,对于责任承担以及风险问责无法界定。在技术物资采购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产品都已到货且已经使用,经销商也不着急结账,甚至合同都没有签订。不签订正式合同,如果是简单的购置行为,对高校不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如果涉及较大项目,将使高校处于风险中,而且无法问责。

3.政府集中采购的采购价格问题

价格是采购工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关注的焦点。政府采购因为是批量采购,采购成本低,价格相对要便宜一些,学校期望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达到采购成本最低的目标。在实际采购中,由于选择供应商不合理,有时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某些商品,政府采购的价格比学校自己采购的价格要高一些,造成政府采购的价格与学校的期望值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选择合理的供应商非常重要。因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价格是关键,学校对政府采购的价格满意,能从政府采购中真正得到了实惠,才能保证政府采购工作顺利进行。

另外在高校物资集中采购中,政府部门招标后对物资设立了最低采购价格,在此基础上供应商还有更低的价格。供应商的价格在政府采购目录公布后不是一成不变的,政府公布的采购价格是定期的,在一定时间内存在相对滞后的情况,这也是政府采购价格比市场价格要高一些的原因。在此期间,供应商是很愿意把低价格的物资供应给采购方。然而他们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又不想让政府知道他们的实际成本,于是就会与高校协商,合同按照政府采购价格,结算按实际发生额计算。对于此,如果买卖双方站在一起,国家所规范的市场秩序就会被打乱,实际损害的是国家利益,同时损失的还有整个行业的有序竞争。

4.政府集中采购的采购周期问题

随着高校的扩招,对技术物资的需求与日俱增,对采购的完成时间要求加快,出现政府采购周期长与高校对所需商品和服务时间要求紧的矛盾,常常导致一些高校对政府采购积极性不高。对政府采购方面而言,为了保证采购质量,往往在全面准确掌握各高校所需技术物资采购相关信息后再进行采购,政府采购活动的时间一般滞后造成学校急需的技术物资不能及时供应。

在高校技术物资集中采购过程中,很多学校使用部门对供货周期产生不满情绪,着急使用的产品总是不能及时供货。在实际采购过程中,大部分技术物资的供应是需要时间备货的,所以供货周期长。在购置的技术物资中,仅有少部分可以直接供货,即使这部分也需要两三天时间。政府采购周期

长,不能及时满足学校对所需商品和服务的时间要求。高校技术物资采购的过程,包括价格咨询、谈判、竞价、考察等诸多环节,从申请到供货,一周的时间非常紧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规定,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招标的过程则更长一些,采购周期一般长达三个月。

二 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在高校技术物资集中采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