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社交媒体营销存在的问题

社交媒体营销存在的问题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20 09:22:2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社交媒体营销存在的问题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社交媒体营销存在的问题

篇1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1

引言

社交媒体的普及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逐渐成为人们分享、交流、沟通的主要工具。在这种情况下,社交媒体营销成为了企业营销的一个重要内容。社交媒体营销本身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目前我国企业在社交媒体营销方面还处于一个探索起步的阶段,在做好这一工作方面存在能力、经验不足的问题,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社交媒体营销效果。因此有必要加强社交媒体营销的研究,了解做好这一工作的要点及方法,从而推动企业营销水平的整体提升。

一、社交媒体营销概述

社交媒体以及社交媒体营销都是营销领域的新概念,因此有必要对于这两个概念的界定以及特点进行深入了解。

1.社交媒体营销概念与特点

社交媒体是指基于互联网形成的让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平台。社交媒体类型很多,常见的包括微博、微信、论坛等等。当前社交媒体以其具有的天然优势已经成为了人们交流沟通的主要工具,社交媒体在一个个的热门话题制造、传播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交媒体的主要特点在于信息传播点对点层面,每一个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网民更多的主动权使得社交媒体活力四射[1]。

社交媒体营销简单来说就是以社交媒体为平台和工具进行产品的宣传推广,从而顺利实现提升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开发更多消费者的过程。社交媒体营销本质上是企业营销的一种模式,利用的是社交媒体受众广泛、传播效果好的优势。社交媒体营销本身具有可计量、速度快、成本低、交互性强等特点,可计量是指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可以精准地查看有多少人看了企业的营销广告;速度快是指社交媒体营销传播的实时性,每个网民都可以及时获取社交媒体上的营销内容;成本低则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单人广告成本较低;交互性强是指社交媒体上的各个网民都可以进行互动沟通,从而带来营销互动性的强化。

2.社交媒体营销理论

社交媒体营销方面的理论很多,对于这些营销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可以根据这些理论的指导来制定科学的社交媒体营销策略,本文这里将典型的社交媒体营销理论探讨如下:首先是六度空间理论。所谓的六度空间理论是指任何两个陌生人之间间隔都不超过6个人,在营销工作开展中,借助于六度空间理论就可以找到目标客户,这一理论在口碑营销中的作用比较明显[2]。其次是长尾理论。长尾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只要销售渠道够宽广且流通阻碍小,即使是传统营销中的小市场也能够与大市场在规模层面相匹敌,这一理论是对于二八理论的有益补充,借助于社交媒体就可以将小市场串联起来,形成大市场。最后就是4R营销理论,这一理论的内容包括了关联、反应、关系、报酬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根据这一理论,企业在营销工作开展中,注重对于客户诉求的反应,要与顾客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通过营销获得经济利益。

二、社交媒体营销传播策略

社交媒体营销工作开展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要做好这一工作难度很大,对于企业各方面营销能力要求很高。本文结合社交媒体以及社交媒体营销的基本特点,认为要做好这一工作,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注重情感文化传播

一流的企业卖文化,二流的企业卖产品。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以及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营销重心放在情感文化层面,对于营销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因此社交媒体营销中一定要注重目标受众的情感分析把握,在营销内容层面照顾到受众的情感,力争引起情感共鸣,从而实现营销效果的持续提升。

2.利用好热点事件

企业社交媒体营销工作开展要善于利用好一些热点事件、话题,懂得借势,这对于社交媒体营销效果提升来说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毕竟在目前信息广告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对于社交媒体用户来说,很多企业的营销广告都很难引起关注,这自然会影响到营销效果。而通过借助公众关注度比较高的热点事件,巧妙借助于热点事件进行营销方案设计,可以很好地吸引公众关注,从而提升营销效果[3]。当然社交媒体营销中借势热点事件,一定要住注意度的把握,注意内容层面要较好地结合热点事件,不要生硬地与热点事件挂钩,否则会导致受众的反感,这样的营销在效果层面反而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况。

3.开展互动性强的沟通活动

社交媒体营销方面一定要充分发挥好社交媒体本身的互动性,避免营销方面的单项推送,良好的互动有助于更好地解决企业与受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赢得受众更多的信任。因此在基于社交媒体平台进行营销工作开展中,一定要增强营销方案的参与性,具体来说可以开通抽奖、评论、分享心得等功能,对于受众各方面的咨询及时进行反馈,让受众感受到来自于企业的尊重,同时引导客户发表产品使用体验,形成良好的口碑,提升企业产品的美誉度。

4.增强营销方案趣味性

社交媒w营销方案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趣味性,僵化古板的营销方案与灵动有趣的营销方案在营销效果层面是截然不同的。社交媒体在营销方案的设计方面有着更多的选择,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优点,进行营销方案的设计,举例而言,在故事讲述、图片搭配、视频内容设计等方面进行巧妙构思,从而使得营销方案有趣有味,引起良好的反响。

5.进行必要的付费推广

必要的付费推广是社交媒体营销必然之举,通过与网站合作设置广告弹窗、购买关键词搜索等手段,可以实现广告到达率的提升,让更多的潜在客户了解企业的产品、服务等。在付费推广工作方面,要强调精确性,提升商品购买转化率,不断进行付费推广的优化。

参考文献:

篇2

企业做好社交媒体营销前,最好梳理下自我的认知,弄清楚什么是社交媒体营销,我同样不想用已有的官方定义来阐述,我自己认为要理解“社交媒体营销”要重点抓住社交媒体,理解社交网络是什么?在社交网络上的营销又与其它营销区别在哪里?它的核心是“人”,而且是在虚拟网络中的“人”,在社交网络中的人与现实中的人处在两种不同的环境,它们的行为习惯有明显的变化,特别是自我潜意识的行为更容易在社交网络中流露出来。比如我们会轻易的转发一条微博并骂上几句“傻逼,二货”,但你不会在现实中公众场合随意骂脏话。社交网络降低了人的道德约束感及犯错成本。

社交网络与线下的沙龙一样,都是人的聚集和交互对话,但网络开放又使它比线下沙龙更开放,信息能一对多,多对多的传播,而且信息传播成本很低。这里的核心的就是基于“人”的自媒体,信息传播是在人际间交互,而线下的信息往往是在媒体与媒体间传播,如报纸杂志电视、路牌墙体广告等,人在这些传播环节中的介入很弱。所以社交网络是基于人的营销,信息是在人际间传播。现实中一个人不会天天像做广告一样传播信息,除非他是销售,促销员,更多时候我们会用自己的感受和评价这样社会化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态度。这种方式同样适用于社交网络,我们更容易相信他人的评价和口碑,而不是某一个广告。所以社交网络中企业也要学会用社会化的语言,而不是纯粹广告内容来传播。理解人,社交网络才能,把握社交媒体营销。

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优质的产品+服务

我们讲过社交媒体营销的核心是人,那么这个人首先是消费者,产品服务的购买者。我们希望它们可以关注企业的社交媒体账号或者自己通过社交媒体来传播企业信息,那么前提一定是消费者的认同,对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实用价值和体验上都比较好,它们才会传播正面口碑。所以企业好的产品和服务是做好社交媒体营销的关键第一步,如果你的产品和服务不能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同认可,那么你将离失败不远。没人去宣传一个糟糕的产品服务,即使有,也会是负面的信息。希望在社交媒体营销中获得成功的企业一定要有绝大部分消费者认同的优质产品或服务。没有完美的产品,但有更好的服务,通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来弥补一些用户对产品的瑕疵负面印象,那么你的企业能够做到吗?

我近期就遇到了两家企业a和b,a的产品和服务经常受到消费者微博微信的投诉,但是他们人员告诉我他们这些产品基本上都是一次买卖,并且投诉的一些质量问题是本身存在的,但是他们也没有通过服务区完善弥补,而是躲避推脱,我相信如果不改a在未来不久一定会失败。b就完全不一样,产品本身就不错,而且在售前售中后都有人员耐心的服务,他们承认一些不足,并且愿意接受意见并反馈公司改进,那么我看到仍然有很多人通过微博来表扬感谢他们,这样的企业我相信它就能够在社交媒体上容易获得成功。所以第一是让消费者认同,产品加服务要好。

篇3

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维护客户关系和开展广告营销。由于社交媒体具有可转发、受众广、传播快等特点,在内部控制、风险披露等方面对现有金融广告监管形成了挑战。近年来,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以下简称“FCA”)和美国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以下简称“FFIEC”)分别了金融机构使用社交媒体的指导意见,对我们加强社交媒体金融广告营销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英美金融监管机构对社交媒体的主要做法

(一)FCA的主要做法

FCA于2015年3月了《社交媒体与客户沟通――基于社交媒体的金融营销活动指引》(以下简称《FCA指引》),对金融机构使用社交媒体进行广告营销的风险提示、信息转发、审核记录等合规要求作了解释和指导。《FCA指引》的主要内容:

1.社交媒?w的范围。FCA认为社交媒体可以被定义为:“使用户能够创建和分享内容或参与社交网络的网站和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博客、微博(比如推特)、社交或职业网络(比如Facebook、Linkedin、Googleplus)、论坛、图片和视频分享网站(比如YouTube、Instagram、Vine、Pinterest)等。

2.社交媒体信息构成金融营销的标准。社交媒体的信息是否构成金融营销,主要看信息是否包含邀请或引导消费者从事金融活动的内容或者传达信息时是否属于“开展业务过程中”,“开展业务过程中”的判断基于“传达信息一方的行为出于商业目的”。FCA强调,社交媒体信息是否构成金融广告营销是根据信息内容进行判断而不是根据信息主体。比如公司用其企业账号在社交媒体上非商业信息不属于营销,而公司员工出于业务目的用私人账号产品信息的行为则可能构成金融营销。

3.社交媒体金融广告营销的性质。根据英国和FCA有关法规,广告营销按照通讯特点可以分为“实时”和“非实时”,按照消费者意愿可以分为“许可”和“未经许可”(主动式营销),不同类别适用不同的法规条文。FCA明确社交媒体的金融广告营销属于“非实时、未经许可” 的广告营销。FCA提醒金融机构注意:即便社交媒体从技术上看是实时的,但却仍属《金融营销规则》定义的“非实时”范围;即便消费者对金融机构的社交网页进行了“关注”、“喜欢”等操作也不能改变其“未经许可”的性质。

4.社交媒体的金融广告营销应当进行风险提示,同时做到清晰、公平和非误导。一是明确相关法规中“特定金融产品和服务应当包含风险提示和声明”的要求适用于所有的媒体,包括社交媒体。比如广告词提及业绩就必须披露近5年的真实业绩;二是要醒目显著,广告营销内容要遵守FCA的《关于金融营销显著性要求的指引》及其他法规的显著性标准;三是要确保的初始信息即便最后传达给了非目标群体(通过其他人的微博“转推”或脸谱上的共享等手段传播)仍然能够保持清晰、公平和非误导;四是要考虑在有字数限制的社交媒体(比如推特)上营销复杂金融产品是否合适。

5.社交媒体的广告营销应符合“单独合规”原则。FCA要求社交媒体上的每条信息(比如每条微博、每个Facebook页面、每张图片)需要单独考虑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比如强调收益的内容与风险提示不能分属不同页面。“风险提示”和“单独合规”两个原则对那些使用有字数限制社交媒体的金融机构形成了挑战。FCA强调,如果社交媒体金融广告触发了风险提示和相关披露要求,则以下几种情况不合规:一是“一键链接”,在强调产品收益的网页上提供链接,点击一次即可另页显示风险提示;二是插入图片,用文字强调产品收益,用插入图片进行风险提示。虽然文字和图片在同一页面,但社交媒体图片实时显示或预览功能可以被消费者设置为关闭,导致文字与图片不同时显示;三是“路标性”文字表达不当,用简短的文字引导消费者点击页面链接,但路标性文字触发了风险提示和相关披露。以上三种情况都不符合“单独合规”的要求。

6.社交媒体信息转发传播的责任问题。在社交媒体上进行金融广告信息转发(比如“转推”),责任在转发者,但创建信息的金融机构仍然要承担原始信息的合规责任。如果是金融机构转发消费者的信息,则视转发的内容情况决定是否构成金融营销并适用相关法规。例如,公司转发消费者对公司“周到服务”表示满意的信息不属于广告营销,因为客户服务不是受监管活动。如果消费者发表认可金融产品服务收益的信息,公司共享或转发此信息将构成广告营销,即使公司没有制作信息内容,仍将为此负责。

7.社交媒体信息的审核与记录。FCA要求金融机构建立工作机制:一是由金融机构中具备能力和资质的人员审核社交媒体的信息;二是充分保存社交媒体信息记录,不能依赖社交媒体渠道保存,因为社交媒体可能删除旧资料;三是其他适用于印制物、广播和户外媒体的审核记录规定同样适用于社交媒体;四是要按照FCA关于高级管理人员和内控制度的要求加强管理,防范法律、声誉等风险。

(二)FFIEC的主要做法

2013年12月,FFIEC代表其成员机构(货币监理署、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国家信用社管理局、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州监管机构联络委员会)向金融机构了《社交媒体:消费者保护的合规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FFIEC指引》),对有关法规在社交媒体上的适用包括金融广告合规问题进行了解释和指导。《FFIEC指引》的主要内容包括:

1.社交媒体的范围。《FFIEC指引》对社交媒体的定义是:“社交媒体是一种交互式在线交流方式,用户可采用文本、图像、音频或视频来生成和分享内容”。社交媒体包括但不限于:微博(比如Facebook、GooglePlus、MySpace和Twitter);论坛、博客、点评网站(如Yelp);照片和视频网站(比如Flickr和YouTube);职业社交网站(比如LinkedIn);虚拟世界(比如Second Life)和社交游戏(比如FarmVille和CityVille)。FFIEC认为单独发送电子邮件或短信不构成社交媒体。

2.金融机构应建立使用社交媒体的风险管理计划,使其能够识别、衡量、监测和控制相关风险。风险管理计划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应与社交媒体的使用深度相称,应由技术、法律、人力资源和广告营销等方面的专家参与设计,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有职责明确的社交媒体管理机制,由高级管理层直接指导;二是制定社交媒体使用和监控的政策和程序;三是对社交媒体相关第三方的选择和管理应建立风险管理流程;四是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单位、个人使用社交媒体的政策和程序,界定不允许的行为;五是监测由金融机构或第三方管理的社交媒体网站信息;六是审计社交媒体使用的合规情况;七是定期向高级管理层评估报告社交媒体风险管理情况。

3.社交媒体开展金融广告营销的合规要求。现有金融法律法规同样适用于社交媒体开展广告营销的行为,《FFIEC指引》强调了下列合规要求:

(1)《诚实储蓄法》及其实施规则《DD条例》、国家信用社管理局规则第707节。存款机构应按照上述法规要求披露存款产品的费用、年度百分比收益率和其他条款,不得以误导、不准确或歪曲陈述存款合同的方式对存款账户进行广告营销。例如,社交媒体广告如果包含了“奖励”或“年度百分比收益率”等触发词汇,则必须清晰地披露获得此奖励或收益率所需的最小存款余额。

(2)公平信贷类相关法律。《平等信贷机会法》及其实施规则《B条例》禁止贷款人在广告营销行为中以不恰当的理由阻碍借款人申请贷款或跟踪申请情况。《公平住房法》要求广告陈述中不得含有基于种族、肤色、宗教等的限制或偏好。另外,如果金融机构从事住房抵押贷款并在社交媒体上有主页,则公平住房的LOGO必须在其页面上显示。

(3)《诚实信贷法》及其实施规则《Z条例》。《Z条例》将广告定义为:“宣传消费信贷的任何商业信息”。贷款人通过社交媒体宣传信贷产品应以清晰醒目的方式披露贷款条款、年度百分比率等情况,广告提及的条款必须是贷款人能够真正提供的条款。另外,如果社交媒体广告触发了相关披露要求,《Z条例》允许披露的信息与广告分属不同页面,前提是广告中醒目地链接到披露信息所在页面或位置。

(4)《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金融机构通过社交媒体的广告不得有“不公平、欺诈或滥用”行为,应确保在社交媒体网站上传达的信息准确且不会产生误导。

(5)存款保险和股份保险相关规定。参加存款保险(对信用社而言是股份保险)的存款机构应当在其存款?a品广告中声明该产品受保,投资产品则声明不受保。上述要求同样适用于社交媒体广告。

(6)《反垃圾邮件法》和《电话消费者保护法》。如果金融机构通过社交媒体向消费者发送未经许可的通信,可能涉及这两部法律的适用。

(7)《公平信用报告法》。金融机构利用其掌握的消费者个人信息,通过社交媒体向消费者营销其金融产品应遵守《公平信用报告法》的要求。

4.金融机构使用社交媒体应关注三类风险。一是法律风险。除了前述直接涉及广告营销的法规外,还要注意社交媒体的使用是否违反《公平债务催收法》《银行保密法》《社区再投资法》等法律法规;二是声誉风险,包括社交媒体可能涉及的欺诈、第三方管理、隐私、消费者投诉咨询、员工使用社交媒体等问题;三是操作风险,包括内部人员操作问题以及外部攻击等信息安全问题。

二、我国社交媒体金融广告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机构对社交媒体广告营销的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对海南省19家银行的金融广告营销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7家银行未制定统一的广告营销制度,建立制度的12家银行中仅有1家明确规定广告内容应经过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审核,多数银行都是由企业文化部等部门进行品牌、外观、费用等审核,由发起的业务部门进行内容审核;有16家银行在微信上建有自行管理的公众号,2家银行有新浪微博账号,但其中仅有7家银行制定了社交媒体广告营销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也存在缺陷,比如局限于对企业公众号、微博号的管理,缺少对员工使用社交平台的规范;侧重于保密、声誉风险管理,忽视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内容审核等。

(二) 社交媒体的金融广告违规情况时有发生

根据《广告法》和《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互联网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广告”,有投资回报预期的商品广告应当进行风险提示。然而目前社交媒体金融广告的违规情况仍较为常见,比如未进行“广告”标注、未进行风险提示、过分夸大收益等。实际上,上述法规生效后,新浪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广告投放系统已经进行更新,金融机构通过系统投放的批量广告已经自动合规,但在社交媒体主页产生的零散广告仍有较多违规的情况。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部分金融机构未对其社交媒体管理团队进行充分的广告法规培训,导致有些管理团队没有意识到其的内容已经构成了广告,也不清楚需要进行标注和风险提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对辖内19家银行的调查,只有5家银行的社交媒体平台管理员接受过《广告法》和《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的培训。

(三) 社交媒体金融广告缺乏行业合规标准

一是缺乏认定标准。由于社交媒体和金融产品的特殊性,对于图文分离、文字链接、金融机构转发消费者言论等情况是否构成广告,还没有界定标准。二是缺乏显著性标准(视觉标准)。虽然《广告法》等法规要求标明广告和进行风险提示,但未规定字体、大小、颜色、位置等视觉标准,有的金融机构将广告和风险提示用非常小的字体在边角处显示,消费者很难察觉。目前社交媒体广泛推送的信息流广告与非广告内容高度相似,缺乏视觉标准让消费者更难区分。三是缺乏风险披露标准。《广告法》等法规并未明确详细的风险提示内容,这使得目前金融产品的风险提示都是“投资有风险”等口号,无助消费者对真正风险的把握。四是缺乏适当性标准。微博等社交媒体属于开放平台,同时又有传播速度快、长度展示限制等特点,使用此类平台进行复杂金融产品的广告可能对消费者造成较高的风险,目前尚未有相关的负面清单、目标群体限制标准。

(四)社交媒体金融软广告具有较大的潜在危害性

“软文”(软广告的一种)是社交媒体特别是微信公众号常用的广告形式,其语言与内容极具隐蔽性,往往能让消费者信服而又无法识别出是广告。比如某银行撰写的软文,没有生硬要求消费者购买其理财产品,而是以与银行无关的“理财高手”身份,用大量收益数据和客观比较证明该银行理财产品优于竞争对手。这样的软文一旦不标注广告及来源公众号,经过朋友圈转发后消费者更难辨别。如果金融机构使用软文的形式营销复杂金融产品,将对消费者形成较大风险。由于“软文”模糊了广告与普通文章的边界,在判定、监测和处理方面存在困难。

三、启示和建议

(一)健全金融机构社交媒体广告营销的内部管理机制

可以借鉴FCA和FFIEC做法,要求金融机构建立社交媒体管理机制。一是建立综合性的广告营销制度和社交媒体管理制度,规范总部、分支机构和员工个人使用社交媒体的行为;二是制定完善的社交媒体广告流程,对广告内容至少进行业务审核、合规审核和消费者保护审核;三是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应包含《广告法》《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四是监测和评估社交媒体广告效果,以及员工使用社交媒体的行为;五是完整归档社交媒体广告情况,并定期进行审计。

(二)制定社交媒体金融广告的合规标准

金融管理部门可联合工商管理部门共同制定金融行业的社交媒体广告合规标准。对于认定标准,可以借鉴FCA做法实行“单独合规”,即每张图片、文字、链接都作为单独的广告考量。金融机构虽然没有制作内容但转发消费者评论的也可根据实际判定为广告;对显著性标准,可以规定广告和风险提示的字体不小于正文字体,信息流广告可以通过边框涂色与非广告内容区分;对风险披露标准,不同类别的金融产品实行不同的风险提示内容,同时借鉴英美做法,实行触发式披露;对适当性标准,可建立金融产品负面清单,禁止复杂金融产品通过社交媒体广告或定向推送给不适合的客户群体。

篇4

有关社会化营销和社交商务的文章很多,大家都可以参考去看。今天我主要在这样强调几个容易被忽视和误解的地方。

社会化营销不是什么新鲜事

最近几年来,社会化营销受到热捧,和移动商务并列成为网络营销两大发展趋势。但是,传统线下其实早就存在社会化营销,而且所占的比例非常之大。我们常见的熟人生意,社区生意,礼品生意乃至受人诟病的政府采购等等都是典型的社会化营销。所谓熟人好办事。特别是在中国更是很普遍。

传统社会化营销也是靠编织交际网络,主要是人介绍人,俗称人脉。并有针对性的开展营销活动。只不过现在是通过互联网和“相当电话本的”社交化媒体来进行的。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你说在微博上搞个活动和请人吃饭唱歌,不就是那么回事吗?

只不过说现在大家所提到的社会化营销实际上是传统社交营销的网络化信息化。通过网络,我们建立了新型的人脉圈,社区关系。只是网络上的邻居和现实的邻居在地理位置上是完全不同的,社会媒体出现也大大改变了沟通方式,信息方式等等。因此现在的社会化营销不仅包含了传统的社交营销简单做法,还推陈出新,得到更丰富更大程度地发展,已经开始形成了一个专门学科。

社会化商务效果很差

首先要指出来,社会化商务(Social Ecommerce)和社会化营销(Social Media Marketing)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社会化商务是指利用社会化媒体和各种社会化营销手段进行销售活动,主要是吸引流量并实现最大的转化率提高销售额。而社会化营销主要是指品牌商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品牌拓展和客户维护等营销活动。

从实践来看,社会化商务效果都是很差的。社会化商务经常叫好不叫座,直接转化率很差,不是一般的差,至少是比期望的要差很多很。IBM调查数据显示,美国电商从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站导来的交易额仅占0.63%,社交网站为电商仅贡献了0.95%的流量。而国内Hitwise的数据显示,淘宝约2.5%的访问量来源于新浪微博,新浪微博去往电商及本地类网站的流量占下游流量的8.6%。

社交媒体对时尚品牌销售帮助几乎为零。过去四年,品牌通过Twitter新增客户不足0.01%,通过Facebook转化的客户不足0.25%,而邮件推广和付费搜索消费顾客转化率则分别高达6.84%和9.82%。一直处于社交媒体领先地位的Burberry也撤回了在Facebook上的投资,转向更传统的CRM和电子商务业务的基础建设。

Facebook上首家电商平台倒闭,社交购物遭遇挑战。Payvment当初想在Facebook上构建“全球购物中心”的美好蓝图,被现实无情地浇了一盆冷水。从成立到关闭,仅仅只有两年。Payvment希望帮助零售商们在Facebook上销售商品,并认为社交网络能为品牌的粉丝们提供一种前所未有的社交化的购物体验。

该模式当初的设想就是立足前卫的社交媒体,凭借巨大流量的News Feed和网站主页上的显示广告,以及朋友间的社交联系(评论和推荐),无论是大型零售商还是初创公司,都可以在这里开店获得收入。虽然吸引了17.5万商家来开店,并拥有20万注册用户,但每月活跃用户数量下降到仅1万个。

首先社交网络如何商务化本身还是一个继续在探索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论以及盈利模式。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现,社交网络更偏向娱乐平台,而不是购物中心。大多数SNS的用户更倾向于搜索信息,交友,分享和互动,购物的意愿始终不强烈,或者可以说这个时候该干的事情不是购物。

社交网络流量虽然很大,但从社交网络图谱就很容易看到许多半封闭的小群体,并带有较强的私密性。因此商品信息在传递上面经常受到阻断,而不像购物平台那样开放畅通。社交网络这种属性,本身就存在自身如何盈利的问题。那么站在这种摇晃的基石上面的购物平台其前景也自然跟着摇摆不定起来。

但社会化营销却很重要

社会化商务作为一种直销网络渠道的效果不理想,但同时社会化营销手段其潜在的价值是巨大的。社交化营销像中药,讲究长期静养,潜移默化。更多的是锦上添花,而不是攻坚的利器。建议一般电商在运用时还是要慎重!社会化营销直接转化率是很低的,但是社会化营销的间接作用是巨大的。社交化营销的优质内容增加了品牌网络曝光率,受到影响的粉丝没有直接购买,但是愿意在这些品牌实体店停留和品味,最终选择购买,这种现象是无法用数据去跟踪和衡量的。

当你开始使用社会化营销的时候,请记住这是一个靠口碑积累的长期过程。循序渐进,防微杜渐是它的基本特点。社会化营销是一个公司的战略考量,而不是战术应用,是围绕企业中长期战略而展开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虽然社会化营销直接转化率很低,但是网店与社会化媒体的结合,将不再有任何悬念。未来网店的竞争,必将延伸到社交媒体。社会化营销对建立品牌、信任和声誉,加强对客户服务和互动都是最经济实惠的方式。除了我们现在看到那些社会化营销形式,创新的营销互动,必将成为一个网店能否胜出的关键。

马向群的《从杜蕾斯开始的社会化传播》在谈到杜蕾斯社会化营销的成功,第一次具体提到使用社会化营销必须有一定前提:一个有一定知名度的被一定消费者所接受的真正品牌;品牌和产品本身容易产生社会化活动的素材。社会化营销的关键是你搭台,客户唱戏。

事实上,Facebook广告被证实是有效的。调查显示,19%的target粉丝在接下来两周内有购买行为,27% target粉丝的朋友也有购买意向。星巴克,亚马逊等品牌商都有类似结果。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质疑社交媒体广告是否有效。这种质疑让刚上市的Facebook表现并不好看。但社交媒体广告依然在起步阶段,如何量化还是学习过程。

因此,一个聪明的零售商不能指望社交化商务短期内能带来多少销售,而是始终围绕社会化媒体为中心来做生意。即把自己的销售渠道,品牌战略和营销活动和社交化媒体紧密地结合起来。21世纪营销策略关键在于如何才能赢得每一个客户的关注和信赖.不放弃任何一个和客户互动的机会.

中国社交商务和别国相比更加重要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人情味比较重的国家。大家做生意都比较强调关系。做生意就是做人。情商高于智商等都是中国人比较喜欢的商业智慧,由此可见社交商务在中国是何等的重要。同时调查数据也显示,40%中国网购者会给予评价,而美国则只有20%还不到!至于粉丝,到2011年11月,Qzone以5.36亿位居榜首,腾讯微博3.1亿,新浪2.5亿,人民网1.37亿(类似facebook,流行于学生中);开心网1.16亿(类似facebook,流行于白领)。

篇5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45-0027-02

1 社交网络及病毒营销的内涵

1.1 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是指旨在为人们建立社会流网络提供帮助的互联网应用平台[1]。它是通过人际关系交流所建立的信息流通服务。从内涵角度而言,相比于信息交流,社交网络更注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立。随着当前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使用QQ、微信、微博进行交流。这些互联网交流工具通过信息的传播,将各自的社交圈不断扩大,最终形成复杂的社交网络平台。

1.2 病毒营销

病毒营销是以互联网传播为基础的口碑营销。传播者通过对信息的包装、再处理,以互联网作为工具,在用户间进行口碑营销,达到信息迅速扩散的目的。区别于传统营销方式中用户只能被动接收推销信息,病毒营销主要以用户之间对品牌的主动讨论为方式为传播手

段[2]。相比于过去专家点评,人们对亲朋好友间推荐更为信任,因此通过包装的信息以病毒营销为手段进行传播,能收到比以往传统营销方式更好的传播效果。

2 社交网络平台现状和病毒营销发展的特点

2.1 社交网络平台现状

社交网络平台是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才逐渐形成的网络服务。于其他网络服务相比,国内外目前对社交网络平台的理论性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有关的文献,主要通过社交网络的理论技术、开放应用、发展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3]。然而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社交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社交网络平台,不断扩大交际面与信息交互。社交网络平台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2.2 病毒营销特点

病毒营销的概念与1997年被正式提出,此后不断的有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到目前,病毒营销的理论研究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病毒营销,是营销策略中的一种。它鼓励用户主动将信息传播给其他人,并以信息的影响为增长动力,使信息以惊人的速度不断传播。病毒营销的特点主要分为传播渠道和信息受众两个方面。其中传播渠道包括的特点包括:1)大众化传播。病毒营销能如同病毒一样,以“感染”的方式,在人群中极快的传播开来;2)互动性强。病毒营销能增加用户参与的积极性,在人们相互间的分享中加速信息扩散;3)成本低廉。相较于传统营销方式,病毒营销只需要以很小的代价就能得到不俗的传播效果;4)便携性高。便利的传播渠道,能够提高用户在信息传播中的主动性。传播渠道越便捷,营销效果越好。在信息受众群体方面,病毒传播表现出来的特点在于:1)个体性。信息传播者能为用户需要,量身定制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做到精确的“点对点”传播;2)自主性。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逐渐摆脱传统电视、电台等传播媒体,从以往被动的接收信息,转变为以互联网信息搜索为主的选择信息,从而表现出更强的自主性;3)参与性。互联网平台中,人人都是参与者。这为信息的传播和分享提供了便利。从社交网络平台的发展现状及病毒营销的内在特点不难看出,二者极为契合。社交网络为病毒营销提供了质优价廉的传播渠道。

3 病毒营销存在的问题

病毒营销爆炸式的传播速度是一把双刃剑,主要表现在:1)竞争对手的恶意攻击。基于社交网络平台的病毒营销传播成本低,传播速度快,这就为竞争对手进行造谣,抹黑提供了便利[4]。目前我国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网络用户实名制尚处于起步阶段,造成了难以对恶意造谣者进行惩处。2)用户的恐慌心理加强;用户的恐慌心理主要表现在一旦负面信息形成并开始传播,无论信息是否真实可信,后期对信息的相关解释,辟谣在短时间内都难以消除其已经带来的影响。3)用户的负面反馈信息影响巨大。由于病毒营销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用户的任何负面评价都容易在传播过程中被不断夸大,并被更多人所接受分享。因此负面信息所带来的影响也远远超过传统传播媒体。这对企业的危机公关能力无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4 病毒营销发展对策

完善病毒营销传播,建设健康,有序的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渠道,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

4.1 完善对社交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建设

目前我国社交网络仍处于发展阶段,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法律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等问题[5]。完善我国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增加造谣者违法成本,加大惩处力度,减少恶意攻击、造谣等不正当竞争事件的发生。具体方法有:进一步落实网络实名制,让网络用户对信息的传播负责;健全信用体系,降低虚假信息散步者的个人信用额度,从而令造谣者不敢越雷池一步;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管,及时阻止,减少虚假,不真实信息的传播。

4.2 增强网络主流媒体公信力

面对真假难辨的网络信息,用户通常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思想。这就为日后对虚假网络信息的辟谣带来了巨大的难度。举例来说,数年前的海南香蕉“蕉癌”事件,对海南香蕉的销售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虽然各大媒体在第一时间对“蕉癌”进行辟谣,但并没有发挥足够的效果,致使当年香蕉种植户蒙受了难以估量的损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主流媒体公信力的丢失,群众对所谓专家辟谣的信任度日益下降。因此,增强网络主流媒体公信力,在当前互联网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具体途径包括:1)加大对好人好事的宣传,传播社会正能量;2)定期在网络开展专家讲座,为群众传播正确的信息;3)公正、客观、准确对社会事件进行报道;4)加大自身的品牌建设,在用户中树立良好口碑。

4.3 企业加大对产品质量的监管,完善危机公关

机制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日益加剧,竞争对手利用病毒营销在社交网络平台进行恶意抹黑的情况确实存在,但我们必须注意到,这类情况相对来说还是处于少数,大部分对企业以及产品的差评还是来自于用户体验。所以首先,企业自身始终应当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将用户体验作为首要考虑的问题。一味地开展病毒营销,忽视产品本身质量,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为企业带来收益,但从长远来看,这对企业未来的健康发展百害而无一利。其次,面对来自用户的负面评价时,应当及时,有效地运用危机公关机制,第一时间直面用户所提出的问题,并积极予以回应和答复,而不是一再的拖延,踢皮球,考验的消费者耐心底线。完善的危机公关机制,不仅能使企业摆脱困境,还能极大推动企业良好形象的建立。

5 结论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社交网络平台及病毒营销势必将进入新的层面。作为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病毒营销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应当注意的是,我国的病毒营销目前还处于较低水平,相应的制度还远未健全。本文对未来病毒营销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对社交网络平台的病毒营销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舒,王轲远.社交网络平台上的病毒营销传播[J].现代经济信息,2013,8:190-191.

[2]李],初凤荣.社交网络时代的市场营销模式探索[J].北方经贸,2014,5:71-72.

篇6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6-0092-02

进入21世纪,社交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产经营和生活消费方式。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中国社交媒体用户超过3亿人,中国的社交媒体也超过了2 000家,它们的形式从论坛、贴吧、SNS(社交网站)到新兴的微博各不相同,而各个社交媒体平台也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不同角色。

社交媒体营销又名社会化媒体营销,就是利用社会化网络、在线社区、博客,或者其他互联网协作平台和媒体来进行营销、公共关系处理和客户服务维护及开拓的一种方式。一般社会化媒体营销工具包括SNS社区、论坛、微博、博客、图片和视频分享等。

一、社交媒体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

1.传播方式的不同。传统媒体中,不管是报纸、电视还是户外广告,企业的产品信息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强迫性的、单向性的传播,无论你是否喜欢,只要你接触到这些承载着信息的广告媒体,就只能被迫接受。而社交媒体特点之一就是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性和交互性,你可以关注自己想看的信息,取消不愿意看的,而且可以直接与企业、广告商和其他消费者相互沟通交流。

2.传播内容的不同。由于传统营销渠道一般需要支付大量的广告费,传播信息内容主要是针对产品本身的特性和功能展开。而社交媒体营销中,每个人所接受的信息根据每个人所关注的程度和所在的社交圈而定,而且社交媒体中所宣传的内容可以是和产品本身有关的,也有可能是和企业文化、企业活动、企业管理者有关的,更能够很好地调动消费者的主观积极性。

传统营销和社交媒体营销的区别还表现在多个方面,笔者在下表作了对比:

二、社交媒体营销的SWOT分析

1.优势。(1)门槛低。社交媒体并没有对使用用户做出任何限制和条件,这就意味着任何个人和企业都可以在社交媒体平台之上注册并进行使用。(2)传播快。通过转发和分享,在社交媒体平台之上的信息可以迅速传播,扩散速度很快。(3)互动性。较传统营销方式而言,社交媒体营销是一种沟通、交流、辩论,甚至是一种思想火花的碰撞,使得我们对于事物的看法更加立体化、多维化。例如微博营销具有极强的互动性,为企业开展口碑营销、情感营销、危机公关奠定了基础。(4)成本低。社交媒体营销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营销方式,较传统的广告媒体而言,价格、成本低廉得多,因此,企业应该重视这个新生事物,并将其纳入企业营销体系。

2.劣势。(1)容易被埋没。社交媒体的门槛低导致了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数量的庞大,所以那些内容单一,营销活动乏味,期待短期效益的营销手段很难看到利益回报。(2)企业对社交媒体营销不够重视。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业没有对微博用户进行市场细分,分析出潜在客户,挖掘出消费群体。由于社交媒体的发展尚处于成长期,用户需要引导来参与活动,然后产生互动需求。当前中国多数企业还处于观望状态,对社交媒体营销不够重视,更没有将其纳入到企业的营销战略体系中。

3.机会。(1)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多,社交媒体营销前景巨大。根据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12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2.1%,网民数达到5.64亿。中国社交媒体用户数量已达3.4亿,拥有全球最多也最活跃的社交媒体用户群。据调查,人们在社交媒体网站上所花费的时间占所有在线时间的30%,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2)中国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平台功能的逐步完善。随着其功能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利用社交媒体这个平台。对个人消费者来说,社交媒体有可能进一步成为他们的个人消费门户。(3)企业创建社交媒体认证账户可以提高权威性。企业通过官方社交媒体和用户沟通,由于公众对其信任度较高,因此既可以增加用户对产品的了解,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

4.威胁。(1)网络平台不够完善,阻碍社交媒体营销的发展。网络安全是开放性的网络营销方式健康发展的前提,与国外相比,目前中国社交媒体营销的网络平台安全性存在一些问题,网络平台还不够完善。(2)缺乏互联网监管,阻碍社交媒体营销的发展。由于用户信息自由化,言论中容易出现虚假信息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这不利于社交媒体平台的良性发展,会使公众对其信任度降低,一定程度上对社交媒体营销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社交媒体营销的策略

1.企业营销策略的整合。(1)选择正确社交媒体平台和目标客户。由于社交媒体数量较多,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社交媒体平台显得非常重要。一方面,企业和品牌需要根据目标人群选择合适的社交媒体。例如快消品,具有庞大的人群基础,在微博、SNS平台能够有效地与目标受众进行沟通。对于汽车品牌,那些来自于好友的体验分享,更能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消费者聚集的SNS平台,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汽车品牌的传播者。微博的互动性比较强,较为适用于那些亲民的日用消费品的品牌和企业;以人人网为主的SNS网站则比较适用于那些以展示为主,需要构建小众人群的品牌忠诚度的品牌和企业。另一方面,公司应该制定有效的在线营销策略来接近和吸引消费者。社交媒体在促进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沟通非常有效,利用新型媒体鼓励双方对话,鼓励消费者对品牌提供反馈,企业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消费者对自己产品的建议和要求。(2)注重产品内容的和更新。由于社交媒体具有随时共享信息的特点,所以在平台上信息的内容必须有一定的筛选和控制。企业要仔细研究信息的展现方式,不能随意堆放毫无兴奋点的垃圾信息,过度的垃圾信息容易使用户产生厌恶。而有“兴奋点”的信息会让消费者愿意回访你的网站,这也使营销人员更容易链接到它。(3)结合企业的公益性宣传。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企业的非商业性社会活动,有助于加强产品品牌的认知维持品牌的忠诚度和客户关系。当今社会,因为工艺的进步,“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消费者面临非常多同样是质量好的品牌的选择。(4)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社交媒体主要的风险来源于账号安全、企业官方所的信息内容以及企业员工和相关个人。首先,来源于网络传播的大量病毒和木马使得个人信息被盗且做商业交易,很容易形成虚假消息风靡社交媒体的情况。如果企业在营销过程中不注意账号的安全性,社交媒体营销的风险就会显著加大。其次,企业官方的内容也很容易造成风险。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和调查信息,很容易造成用户的反感和集体抵制。再次,企业员工的不当言行也很容易造成一定风险。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都会发动自己的员工参与社交媒体的营销之中,这也导致了一些员工可能成为风险的导火索。每一个员工的社交网站账号就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他们的言论也部分代表着企业的表达,所以规范每一个企业员工的账户使用和言论使用也是当务之急。

2.社交平台的建设和整合。现在手机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完全能够支持社交媒体的第三方应用。依靠单纯的社交媒体平台文字、图片的信息已经显得单调和呆板。Google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搜索引擎巨大的商业价值,而社交媒体正是这些搜索引擎密切关注的站点。“关键词”是借助搜索力量的一种最基本手段,它能对目标受众和品牌知名度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关键词的设定要能围绕公司的业务中心创造出吸引人的、更新及时的关键字,要随着市场的变化、消费者视角的变化以及产品的变化而进行及时地更新,这样才能有效通过搜索方式提升“品牌存在”的价值。

3.政府积极发挥监管作用。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急速增长,尤其是使用用户的范围扩大,越来越多的信息安全问题和网络信息的“垃圾化”、“虚假化”,造成了很多企业和个人很难获取正确的信息,不利于企业进行社交媒体营销,也不方便用户和企业之间的相互沟通。政府应当加强对信息传播的监管,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控制谣言及虚假信息的传播,成立相关的信息监督部门打击网络造谣,对于网络散布虚假信息的商家和个人进行处罚。除此之外,政府部门也要加强对网络技术的开发,增强网络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篇7

2网络社交平台品牌营销存在的问题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的广泛使用,人们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花在手持式移动通讯设备上,网络社交平台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悉。网络社交平台下载量和访问量也急剧增加,间接的为网络社交平台营销制造了有利的市场。企业网络社交平台品牌营销,是指企业在公共开放网络社交平台注册后,与同样注册网络社交平台的“朋友”不受距离的限制形成一种联系,网络社交平台营销是企业与客户之问交互重要渠道,也是连接线上线下的天然枢纽。人们逐渐习惯了网络社交平台客户端上网方式,而企业通过推出固定的产品推广信息,由此实现了点对点的营销。基于网络社交平台,企业营销策略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网络社交平台其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平台的开放性,也就意味着网络社交平台的进入门槛较低和资质审查相对宽松,因此存在着一定的泥沙俱下的情况,如何在漫漫网络社交平台上建立受众对于企业的信用和信任是企业品牌营销策略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海量信息的网络社交平台中,企业的信息很容易被淹没,企业要做好用户的分类,应当结合自身实际,针对不同的营销活动采用不同的网络社交平台营销模式。网络社交平台的目标受众都是主动选择关注网络社交平台公共账号的用户,企业要首先对于网络社交平台的这一优势,也即选择“窄众化”的传播方式,从而为精准营销奠定基础。

(2)网络社交平台信息扰民仍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传统平面媒体或者电视媒体等的传播往往是灌输式的消息推送,而目前营销网络社交平台初期也基本是完全通过广告盈利,就目前来看,大多数网络社交平台用户都是基于自己的兴趣,关注企业的网络社交平台公众平台,而很多企业没有摆脱过去长期形成的营销思维的禁锢,通过海量的信息推送集中直接的广告,甚至不乏一些较低俗的广告和产品,忽视甚至漠视用户感受。由于不感兴趣或者不实用的信息,埋没了自己朋友的网络社交平台,很容易引发公众反感继而取消关注,不仅难以实现广告目的,也会带来自己关注用户的迅速下滑。

(3)网络社交平台归根结底是一种超脱时空大社交的沟通媒介,很多企业在营销策略定位上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社交平台的这一特点,单纯将网络社交平台视为广告的推送平台,对于营销方式,网络社交营销平台中盛行“内容为王”和“眼球营销”的思想,认为新颖独特有价值的内容是打造成功网络社交平台品牌营销的最重要因素,甚至采取夸大其词、虚构臆想等手段以达到哗众取宠的效果。对于营销手段,网络社交营销平台中企业营销策略往往依托传统会员制的营销而进行,并不适应现代人快餐化的信息消费习惯,往往简单停留在如会员生日来临之际,通过短信或电话问候或提供优惠等等这些初级层次的与受众之间的交流。诚然,有利有趣的信息是吸引用户的不二法门,但是网络社交平台其主要的功能依然是社交,其平台界面空间限制了营销广告的内容和推送,而且长期提供个性而又独特的营销内容,将耗费巨大的人力和时间,也难以跟上热点的更新速度。

(4)针对社交群体和社交方式细分,不同的网络社交平台其针对的社交需要和交互方式是不同的。网络社交平台营销分为三大模式:植入广告模式、用户参与模式、购物网站移植模式。植入广告模式是在网络社交平台中进行广告的显性或隐性的广告植入,从而提高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用户参与模式是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进行应用的开发和植入,供用户下载,用户主动了解产品购物,侧重于用户体验,用户可以全方位理解产品信息。网站移植模式是依托网络社交平台,借鉴现在各种购物网站如淘宝、美团、当当等的经验,进行品牌推广和产品销售。很多企业在营销策略上依然是对网络社交平台参与人群缺乏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对社交需要把握不充分,对交互方式没有清晰的构架和利用,难以达成精准营销的效果。

3基于网络社交平台的企业营销的策略建议

3.1注重营销内容整合

在选择内容和形式上需要格外注意策略。作为企业网络社交平台公众平台,其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一个企业或品牌的形象展示,想要维持一定的形象和关注,从一开始就不能将网络社交平台公众平台简单的界定为带有浓重广告色彩和意味的存在,需要选择与自己企业宣传主题相契合的广告内容,在传播内容方面,要注重整合,用更加人性化的方式来。如此营销策略更有针对性,效果更好,也有利于形象维护和品牌推广。

3.2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营销模式

营销策略要树立用户在企业公众平台中独特而又无可取代的地位,确定“用户为王”的营销指导思想并以此构建营销模式和提供服务。用户的反馈与建议,反应了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能有效的充实和补充大量广告中覆盖不到的信息,甚至能刺激潜在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消费需求。网络社交平台作为新的营销工具,要注重与用户的互动,以用户为中心是企业长久、稳定生命力的保证。

篇8

一、“车友圈”服务产品概述及特征

汽车之家车友圈是一个以汽车服务为主题,解决用户关于购车,选车,用车,养车等疑难问题,以及为汽车厂商提供定制化服务的移动社交平台。

(一)精准定向潜在目标客户

“车友圈”服务产品基于汽车之家垂直网站掌握的大量用户的资料,隐去那些用户隐私的信息,剩余的公开信息中就有大量可用的价值,汽车厂商可以通过用户注册时填写的信息,关注的圈子和在车友圈和分享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可以判断一个用户的购车阶段、收入水平、地域信息、非车需求等相关信息。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也日渐成为用户的使用习惯,移动互联网额可以轻松分析用户人群的位置信息,为以后的营销带来极大的机遇,车友圈的出现迎合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步伐,主要以移动终端的轻互动为特色,随时随地了解车友动态和向汽车厂商或车友们提问,第一时间为用户解决难题。

(二)互动性强、缩短与用户间的距离感

传统的营销模式使用户与企业之间产生距离感,车友圈产品的强互动性缩短了用户与企业之间的距离感,用户可以通过在车友圈轻互动的状态向车友们或汽车厂商提问,随时随地为用户解决难题,传统媒体投放的广告很难及时得到用户的真实反馈,即便是官方网络平台的反馈也都是单向的,在车友圈产品厂商能够更及时便利地与顾客互动沟通,从而建立并加强良好的客户关系,满足顾客被关注的需求心理,通过收集整理用户的资料以及对企业服务或产品需求的反馈意见,企业可以迅速做出符合用户心理能够让用户更满意的产品,并借助解决用户问题的契机提高企业的形象。

(三)利用大数据帮助企业进行舆论引导和市场信息

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及迅速发展,社交网络所收集的大数据也日益发挥了充分的作用,汽车厂商如果能够通过车友圈中的数据整理收集和分析处理,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首先,通过车友圈产品可以大大降低舆论引导的成本,用户对该产品有不满之处时,比如用车相关问题,或4S店服务相关问题,第一时间会来车友圈向网友们求助或者跟厂商协调反馈,不会像传统营销模式一样缺少反馈途径,从而对该产品失去信息,并且传播负面消息。如今,车友圈产品的出现在企业危机公关处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遍的认可。

二、“车友圈”服务产品的定位

(一)满足用户心理需求,增加幸福感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生活压力也随之而来,无论是学生还是上班族都在时间与空间上逐渐分离彼此,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越来越少,失去了许多与老朋友或者亲人沟通的机会,当社会关系网越来越低时,人们跟机器打交道越来越多,相应的孤独感就相应而生,继而幸福感就有所缺失,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生理需求在能够得到满足之后便渴望情感的归属感和社会交往等更高层次的需求,而车友圈恰恰满足用户的愉悦和好友互动的心理需求,车友们对购车、用车、养车等话题如有疑问可随时随地向车友们或汽车厂商提问,第一时间为用户解决问题,满足用户情感的归属需求,能够让用户体会到被厂商重视,被尊重的心理需求。作为一种透明社交文化的的以汽车为圈子的车友圈产品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的关系网,拓展社交的宽度和广度,增加用户的幸福感和愉悦感,满足用户用车的相关需求。

(二)存在深厚的商业价值

我国汽车行业由传统营销方式转变为互联网营销模式的同时,随着我国网民对沟通的注重,通过汽车之家车友圈跟车友们和汽车厂商之间的沟通增加了用户强烈的团队归属感和认同感,这也是车友圈产品能够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车友圈的互动性强,便于对购车不同阶段的车友们进行交流和沟通,因此也更容易带来商业价值。超高的用户流量,真实的用户信息以及用户之间有对于车的共同爱好形成一个特定的社会关系,使得车友圈在人气和精准细分用户群上都有很大的优势,这些对汽车厂商来说也是很好的资源。在车友圈社交网络中,汽车厂商可以根据用户购车阶段和用车行为进行精准营销、口碑营销和植入式营销等模式相结合,形成更加精准有效的推广效果。

三、“车友圈”服务产品的网络营销现状

(一)汽车厂商对营销效果的质疑网络营销的创意、范围、效率都是有目共睹的,但也有些汽车厂商对平台的营销效果有所质疑,直接影响厂商投放的最终决策。基于原汽车之家论坛的数据,按照车系划分各个车系的用户或多或少,用户的活跃度、对营销活动感兴趣、转化成潜在购买者的用户又能有多少,营销活动带来的效果到底如何是汽车厂商的顾虑所在。入驻车友圈的厂商起初都会在主页做各种营销活动,但用户参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娱乐还是真正对产品感兴趣,活动对用户活跃度影响周期,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品牌的宣传价值也是厂商质疑的问题。从车友圈营销活动中通常只能看到周期内用户的活跃度、点击量、品牌主页的访问量和粉丝的增长量等相关数据,那么如何衡量线上活动对于品牌知名度和销售数据影响力也是汽车厂商关注的问题之一。

(二)厂商自身以及营销合作中的问题

汽车厂商和车友圈平台的关系根据厂商不同,中间可能存在商的情况,合作方式分为自运营、代运营和合作运营。这些都是根据厂商情况而定,厂商自身的运营问题以及双方合作脱节都会导致营销效果削弱的问题。厂商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线上活动不能及时配合,没有专业的人员为用户解决问题,与用户沟通不及时,线下销售环节跟进不及时;对于车友圈平台的营销持观望态度,没有整体的规划和团队的支持;急于求成,忽视了对媒体长期经营的投入。双方合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沟通不充分导致厂商对车友圈品牌理解存在偏差,双方立场不同干扰营销策略的设计从而导致双方对营销效果理解的偏差。

四、“车友圈”服务产品社交网络营销策略及创新

(一)通过情感营销,建立用户与品牌之间的价值

交流链接情感营销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维持与用户之间的良好关系。通过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切实关心消费者利益,提高用户满意度,加强与用户之间的联系,据统计,一个满意的用户会影响8个潜在用户,其中至少有1个转化为自己的客户;而一个不满意的用户会影响25个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车友圈服务产品使品牌与用户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对于厂商而言,入驻车友圈的企业更像是朋友的身份出现在用户的面前,厂商可以从中找到符合自己脾气性格的“朋友”,在“朋友”面前建立自己的形象和性格,主动把握与朋友们之间的相处方式,以最舒服的方式挖掘用户的需求并通过在车友圈上的内容和互动策略影响企业在用户心目中的形象。

(二)企业员工、汽车厂商各部门全面融入

从关系营销的角度来看,车友圈营销不仅仅是简单地对用户的营销,也是对厂商内部的营销,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不仅改变了用户对企业的理解,也改变了企业对用户的理解,更重要是的对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其内部合作流程的改变,企业做好营销的前提是,企业各相关部门都需要给予相应的支持来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共同建立品牌形象,最终实现厂商在车友圈营销的目的,达到预期的营销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杨.SNS社交网络的“关系”营销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0.

[2]周春平.奔驰(中国)汽车公司社交媒体营销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篇9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6)156-0009-02

所谓新媒体就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传播渠道,现如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新媒体的背景下,企业的品牌营销也面临着更全新的宣传渠道,一方面可以利用新媒体建立交流平台,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能利用新媒体的媒体特点,在品牌营销中加入创意元素,更好的完成品牌营销。

1 新媒体的主要特点

当前新媒体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传播形式的互动性。在传统的媒体模式中,电视、报纸等手段都只是单项传播,而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播手段让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身份可以相互转换,实现信息深度交流;其二,便捷性特点。新媒体工具手机电脑等,操作简单,信息量大,在信息传播接收上具有很强的便捷性,传播速度快;其三,功能多样。新媒体的网络、卫星、云端等一系列的技术手段,使新媒体具有的功能更为多样,这体现在技术层面和实用功能上;其四,内容丰富。新媒体信息存储量大,传播的内容更丰富,如视频、音频、图片等等,信息形式多样,人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非常全面的信息;其五,广泛化影响。新媒体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在社会的信息影响力十分巨大,信息分享传播速度非常快,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极大的缩短。

2 新媒体背景下品牌营销的特征

1)“非广告”营销。传统的广告模式中,具有中介性,无交互、口碑、体验,成本高等一系列的弊端,而在新媒体背景下,其营销效果属于“非广告”营销。在互联网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营销的思维模式也发生改变,营销市场及目标客户群是企业进行品牌营销及战略制定时优先考虑的内容,以此才能提高企业品牌的竞争力。

2)去中介化。在新媒体背景下,利用新媒体工具可以实现品牌强化,打破了以往中介化的约束。例如,一个较为典型的出版行业,通过新媒体工具的利用,改变了书的存在形式,减少了大量的成本投入,去除了中介,实现电子阅读及电子支付,让企业与消费者直接接触,提高用户体验,给企业品牌效益带来了巨大提升。

3)碎片化及小众化。在当前的网络消费环境中,想拥有五分之四以上用户的网络应用是很难存在的(除短信、上网等),网络应用消费人群的小众化是当前主要趋势。针对这一基本现状,需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网民基数,即使小众或碎片化,但仍具有极强的发展机会与潜力,因此企业需有针对性的完善商业模式,获取最大的企业效益。

3 新媒体背景下品牌营销传播策略

1)微电影营销传播策略。微电影的特点在于感染力强,很容易能够带动人们的共鸣,特别是微电影广告,例如益达口香糖的微电影广告,通过曲折、动人的情节充分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和关注度,故事和故事之间不仅保持独立,同时又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当时获得了极大的反响,甚至很多观众还会特意到网上搜索全篇进行观看,成为了当时最具影响力的网络话题,这就是微电影所具备的营销效果。因此利用微电影来进行企业的品牌营销具有极大的优势,将电影的剧情与企业的文化相结合,一方面将企业的文化宣传、呈现了出来,另一方面也具有非常强的互动性,人们能够通过转发、评论作出回应,企业也就能够更好的分析人们的喜好以及电影所带来的效果,通过及时调整广告方案来更好的进行品牌宣传。微电影广告的传播类型有很多,人们能够随时随地的观看、评论,具有非常显著的营销效果,并且还能对传播效果进行检测,使品牌的营销具有更显著的针对性。

2)手机移动营销传播策略。通过相关的调查我们能够看出,通过台式电脑上网的百分点呈持续下降的趋势,而通过手机进行上网已经成为当前的主流趋势,有约70%的网民都是利用手机进行上网,手机已经成为当前的第一上网终端。手机营销最大的优势在于互动性非常强,并且不会受到区域的限制,因此利用手机移动来进行品牌营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极大的增强人民对品牌的回忆度,目前很多国际的大公司都已经采用手机移动的品牌营销策略,例如肯德基、沃尔沃等,最常见的就是利用微信这一手机通信平台,其中二维码的扫描不仅降低了推广的成本,而且更加灵活、智能,并且还能够通过官方认证来更大程度的提高可信度,目前利用手机移动进行推广已经受到各个企业的高度重视。总而言之,利用手机移动来进行品牌的营销是非常便捷的,势必是当前最大的传播趋势之一。

3)社交媒体营销传播策略。运用社交媒体进行品牌营销最重要的就是关系链,即通过用户的信任来进行传播,只有这样才能将社交媒体营销的作用发挥出来,品牌要考虑现有的社交媒体关系链,将品牌注入到关系链中的某一点,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来进行传播,一方面信息的传播速度会增强,而且营销的传播动力也大幅度提高,例如微博的转发、网络媒体的报道等,都是品牌营销的不错选择,其所带来的营销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在2013年小米通过腾讯QQ空间进行首发,由于腾讯是当前最大的社交平台,用户多为青少年,与小米的用户高度吻合,小米通过与腾讯的合作高效的完成了品牌的营销,这就是小米品牌在营销方面的新的尝试,具有非常显著的营销传播效果。

4 新媒体背景下的品牌营销的注意事项

1)跨界营销问题。现如今各项技术手段的创新速度非常快,各种工具的类型也逐渐丰富,要想在当前的新媒体背景下立于不败之地,更好的开展品牌营销就必须重视跨界营销手段,通过行业之间的整合一方面能够使企业品牌更具张力,另一方面也通过创新实现了双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篇10

据统计我国2015年本科应届毕业生高达749万左右,而2016年的本科生毕业人数将超过770万,加之留学归来学生和往届未找到工作学生,今年将有1000万人进行竞争。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理念,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创业的相关规定,如教育部倡导高校要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休学创业。

一、大学生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创业的促进作用

1.社交媒体的覆盖面大。据统计,我国的手机用户超过了11亿,其中智能手机的比例达到30%。根据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高达99%的同学已经熟练的使用各种社交软件进行娱乐和资讯的获得。社交媒体软件已经从单纯的通讯软件达到如今覆盖率高,蕴含着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讯息平台,其中的商业机遇和社会效应是不言而喻的。

2.社交媒体创业的门槛低。新型社交媒体的出现已经改变了传统模式,并在短期内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资源。社交媒体创业对于零存款的大学生来说是门槛很低的创业模式,社交媒体创业与其他要求人力、资本、技术的传统创业领域不同,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二、大学生对社交媒体创业心理

为了更准确的掌握大学生社交网络创业心理,笔者在2015年6月起对长春理工大学的学生进行走访,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464份,问卷回收的有效率达93%,调查和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

1.大学生中性别差异对社交媒体创业心理的影响。在调查的464人中男生为352人,女生为112人,在问到“对社交媒体中是否有买卖商品的想法”和“对社交媒体创业前景预期”两个题目中,女生有82.14%的同学都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而男生中两个题都给出肯定答案的仅有57.10%。所以女生相比于男生更加了解社交媒体创业的相关知识,对于社交媒体创业的前景也表现的更加乐观。并且女生相对于男生更容易接受社交媒体创业的相关知识,在“是否想学习做微商”的问题时,女生肯定答案为89.28%,男生的肯定答案为73.29%。

2.大学生对社交媒体创业的接受程度较差。在调查问卷中以近期非常流行的社交媒体创业形式“微商”为例,调查同学们对于社交媒体创业的接受程度。在“如何看待朋友圈中的微商刷屏行为”一题中,有46%的同学觉得无所谓,20%的同学觉得很喜欢,觉得这样可以帮助自己买到更好的产品。34%的同学非常讨厌这种行为,表示这样会影响自己接受讯息的效率,并且会对微商的同学进行屏蔽或删除。在“是否信任微商推荐的产品”这一题时,有41%的同学给出的是肯定的答案,他们认为社交媒体是一个基于熟人网络的媒体,微商都是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所以值得信赖。而56%的同学则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认为微商的商品没有正规渠道,售后难以保障。

3.大学生对于社交媒体创业的认识不足。在调查问卷中大多数同学对于社交媒体创业的认识不足,在“未来创业选择的形式”一题中选择实体店创业的比社交网络创业的同学高1.29%。对于“好声音的火爆”等话题进行随机访问,大多数同学将其归类为娱乐话题,不了解社交媒体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可见大学生创业群体大多仍是将社交网络作为一种具有娱乐休闲功能的工具,并没有认识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和社会影响力。4.有社交媒体创业意向人数较多,作为今后工作的较少。根据调查的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同学都是将社交媒体创业作为一个赚钱和积累社会实践经验的方式,并没有将其作为毕业后的一种工作选择。大部分同学都是秉着“捞一把就走”的心理,没有配套的商业模式或后期打算。

三、对大学生社交媒体创业的建议

1.合理规划时间。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要把握好度的原则,合理规划时间,明确主次关系,在大学期间学习是最主要的,应该把社交媒体创业作为一个社会实践和积累经验的过程,不可以占用更多的学习时间,用更多的课余时间进行,切不可将其作为主要认为,舍本逐末。同时要理性的看待创业的成败,将失败的经验加以总结积累,为以后的工作或者创业提供借鉴。

2.合理分析市场。充分的研究市场环境,排除市场中已经处于衰退其的产品,根据自己社交圈中的客户定位选取合适的商品,吸引目标客户,通过新颖来打动消费者。对自己的产品也要从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选择价格实惠的商品,以价格优势吸引消费者。

3.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对于学校方面,要增强大学生对社交媒体创业的安全教育和引导,提供条件和政策鼓励同学们进行社交媒体创业,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加强创业者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大学生创业者诚实守信,恪尽职守的思想品德。并且要对创业者进行实时的关注,对他们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

4.政府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法律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是不可缺少的,社交媒体创业也是这样,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运营手段不正规,资金监管不严,售后无法保证等现象。现阶段我国的法律未涉及到社交媒体交易,对这个区域的监管属于空白区,这对于社交媒体的顾客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也制约着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所以政府要在法律层面上施行监管,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律保障大学生的切身利益。

作者:刘大钊 李雪 罗亮 张莹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篇11

社交网络营销能够体现现代网络客户的使用特点和实际需求,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先进技术发展的新型营销模式。不少企业则利用社交网络开展市场营销,除了能提高企业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最重要是能克服传统营销模式低收效和高成本的缺点,帮助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1.社交网络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1.1基本特性

1)交流:传统媒体采取的是“播出”形式,由媒体向用户传播内容,社交网络的优势在于内容会以一种双向传播的方式流动于媒体和用户之间,进而形成一种交流。2)参与:社交网络模糊了媒体和受众之间的界限,可激发感兴趣的人进行主动地反馈和贡献。3)对话:传统媒体以“播出”的形式将内容传递给受众,而社交网络则通常被认为具有双向对话的特质。4)公开:多数社交网络鼓励民众反馈、评论和分享信息,以一种免费参与的方式实现交流零障碍。5)连通性:大部分社交网络通过链接融合多种媒体,因而具有强大的连通性。

1.2中国社交网络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之间的联网即互联网本质,早期的E-mail是网络社交的起点,解决了远程的邮件传输问题,也是互联网最普及的应用。BBS则进一步推动网络社交,实现了向所有人信息并发起实时讨论话题的功能,降低了点对点交流成本。博客和微信是E-mail和BBS的升级,前者体现了通过信息节点提供越来越强的个体意识,后者则提高了传输速度和并行处理能力,同时分散信息在时间维度上可以被聚合后成为信息节点的“性格”和“形象”。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34次调查报告得知,手机逐渐成为继台式电脑后的第一大上网终端。其中社交网站的用户规模超过国内网民数量的1/5。

2.社交网络下的市场营销优势分析

2.1投资少,见效快

目前我国社交网络市场营销由各大企业、个体企业及单独用户组成,其整体发展是因上述多元化、多领域的商家集合息息相关,为我国经济创造了巨大利润。企业利用各种社交网络平台如微信、百度贴吧、新浪微博等各种渠道以多媒体图频模式开展市场营销,不仅为产品提供了发展机遇,一定程度上也对客户形成吸引力。

2.2营销的直接性

生产企业通过直接销售模式了解消费者、客户需求及产品使用市场情况,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其适用性,增强竞争能力。社交网络时代下的市场营销能让企业同时面对多个消费群体,尤其有众多潜在的消费者存在于社交网络平台中,对这类群体直接宣传会形成比传统营销优质的效果,其可信度也较高。不同产品、企业及不同时期的销售方式应用范围不同,市场的活跃性越大,相对地会缩小产品范围,提高企业产品口碑和影响力,促使企业朝着良好的方向前进。

2.3信息掌控度高

一般市场信息动向都掌握在信息贯通的人手中,对于社交网络平台下的市场营销来说,该模式能让企业及时了解用户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和消费者直接沟通交流,以对方的信息反馈作为基础,一定程度有利于企业及时更新和完善产品,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有效完善产品,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社交网络时代下的典型市场营销模式

3.1企业社交网络平台架构模式

建立有效的网络推广平台进行社交网络是开展产品市场营销活动的基础。这些平台的架构过程需合理分工并按照一定的步骤开展。企业可在自有网站上传播产品相关软性内容,虽然这些软性内容和产品关联并不大,但这些内容会在企业自有平台上,企业用户在转发或浏览的过程中必然会同步关注,有利于提高企业知名度,一定程度上会提高企业网站浏览量,企业网站上挂出的其他产品相关信息也会因此得到关注。社交网络中还有付费平台,其作用在于推广产品,同时还可通过新浪微博人气博主、高人气网页宣传该产品相关信息,提升信息曝光度。同时通过构建网络平台,其产品效能如果优越而满足用户需求,自然而然口碑传播会形成连续效应,利于企业产品推广。

3.2话题探索模式

内容传播一直是市场营销的重点问题,即如何找到适合的目标及谈论什么话题。在话题传播之前要先了解目标人群对哪方面话题的兴趣和关注度更大,有利于提高网络声量并进一步借助他人之手传播扩散内容,从而实现真正的传播效果。品牌如果借助新浪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进行产品销售,通常需经历“倾听用户——互动参与——营销整合——测量——评估”过程,具体营销方案也根据测量结果改善调整,优化营销。首先,倾听。消费者是品牌的第一目标群,企业应从不同渠道的社交网络上发起与品牌相关的话题,实时倾听消费者的需求,从旁观者的身份逐渐转变为参与者,淡化企业自身的商业目的,真正地在消费者的角度上观察当下用户感兴趣的话题内容。其次,参与。企业应积极和消费者对话、互动,找准时机营销,倾听消费者心声是产品营销的方式之一,不会让消费者产生抵触情绪,从双方对话中完善企业产品自身的特性。第三,整合。多种媒体组合成社交网络,整合即进一步总结倾听和参与的内容,之后根据企业传播目的制定话题营销方案并通过互联网付诸实施。第四,测量。设立测量目标要建立在网络分析和社交网络度量的基础上,通过监测、分析、评估等方式对整个营销效果进行追踪。整个话题探索中,测量是关键步骤,市场营销人员应在初期制订计划时及时与相关负责人沟通,针对不同传播话题记录确定测量要素及周期,有利于后期优化。最后,优化。网络信息瞬息变化,可以说社交网络话题探索拉扯的战线较长,要保持进取的心态探索。因此,社交网络营销策略成功的必要因素就在于不断循环“倾听—参与—整合—测量—优化”过程,以此保证不会脱离受众并及时准确抓住新鲜话题开展营销。

3.3内容分布及传播模式

在了解了话题探索模式的基础上,内容分布及传播模式则是研究该如何分类这些话题并通过健康有效的方式到社交网络平台上。总结内容分类及比例就可得知,行业内高质量信息内容(60%)+企业品牌产品咨询(30%)+引领行业或引导舆论讨论的话题(10%),称为金字塔模式,该模式是企业在社交平台宣传话题内容的基础上建立的。其中,60%的高质量行业内容即企业所在领域的专业知识。一般企业所在领域行业有较多的行业知识,可以为客户介绍部分企业主打产品及服务的知识,通过话题的方式形成定期系列分享给客户。此外,还能分享企业所在领域最新动态、前沿发展及统计数据内容,为用户增加企业专业感。需要企业多收集行业信息并提炼出有价值的动向发展,从而有利于树立专业企业形象。30%的品牌咨询按照比例分析还可分为用户提及企业品牌内容、企业品牌历史新闻发展以及与营销直接相关的内容。对此,企业需利用一些有效的互动方式鼓励用户多此类内容,提高用户忠诚度的同时刺激其给周围朋友圈推荐,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剩余10%的内容则是让企业对同行竞争对手的核心内容进行区别,其内容高于企业自身的产品营销则是站在行业领军者的角度引导市场进入更良性的循环,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3.4用户集聚模式

社交网络时代下的首次利益对于企业非常重要,即在建立企业品牌社交网络平台后聚集属于自己的用户群。当下用户聚集模式分为“拉进来”和“走出去”。所谓“拉进来”指利用传统市场渠道或企业的品牌力量使用户主动寻找企业社交网络平台,成为该企业的关注者,实时关注该企业社交平台的内容。“拉进来”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企业建立的社交网络平台要和企业主打品牌名称相符,便于用户用关联或搜索的方式找到该品牌的社交网络平台。一些灵活性强的企业会运用整合营销概念串联不同的渠道,运用企业市场媒体做社交网络新媒体推广,自然地将用户从线下引导至网络平台上,由此快速地组建用户群。企业可在社交平台上开展多种活动聚集用户并吸引新用户,运用有奖模式让现有客户对朋友介绍企业社交网络,当新用户对该品牌感兴趣时便会形成新一轮的用户聚集。

综上所述,在当下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和互联网的密切程度不断加深,尤其对于市场营销来说,社交网络的出现对其发展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上述四种社交网络市场营销模式的探索,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营销过程中的传播方式、途径、内容和宣传效果监测等问题,从而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知名度,有效实现营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作者:童文军 单位: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