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银行业的前景分析

银行业的前景分析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20 09:22:2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银行业的前景分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银行业的前景分析

篇1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2

互联网金融模式是一种直接融资,但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它是依托于互联网这个平台更方便快捷地提供服务的一种新的金融业态,具有交易信息相对对称、去金融中介等特征。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1.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角色面临弱化[1]。首先,从融资角度看,作为资金信息的新型中介,互联网金融的搜索功能不断被强化,金融信息的获取和扩散也更加便利,在金融业务往来中主要起到资金中介的职能。例如Face book社交网络与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合作,使用户可以直接获取融资信息,既节约了通过银行融资所消耗的高成本,也能获取更真实的信息,便利了人们的金融交易工作。其次,从支付角度看,互联网金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能为客户提供收付款、自动分账以及转账汇款等结算和支付服务。2014年“双十一”,交易总额就创纪录达571亿元。可见,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已打破了商业银行独占资金支付中介的格局,正在弱化商业银行作为社会支付平台的地位。另外,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业务形式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往银行具备的缴纳费用、信用卡还款、票务订购等业务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已经普及,无形中加速了金融脱媒,促使商业银行的资金中介功能边缘化、弱化。

2.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受到蚕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分流了银行客户,影响商业银行的传统利差盈利模式。一是网络理财的兴起不断分流银行存款。网络理财凭借其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这一独特优势,且收益较高,大幅度的分流了银行存款[2]。如今,网络理财业务范围的半径越来越大,支付、基金等业务已经不再是银行专属,早已囊括在网络理财的范围内,而且为了竞争,网络理财的收益率往往高于银行,分割了大量的银行客户。如余额宝的收益远高于银行活期存款,严重冲击了银行活期存款;与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相比,基金收益高达10倍,造成银行客户的大量流失。二是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形成冲击,在小微企业、个人借贷领域与银行形成竞争。众所周知,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重要业务,是其利润的保障。然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很多企业通过大数据创新征信形式,打破了信息不对称局面,使得交易成本大幅度降低,此外,互联网金融还缩短了审批流程、加速了放款速度,加之衍生出形式多样、各具优势的信贷业务,逐渐成为信贷业务的新星,甚至逐步超越了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全面开放伴随着种种机遇和挑战,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可以以此为契机争取更多的大客户;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如果不及时采取应对策略,势必会失去更大的市场份额。

二、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的竞争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SWOT分析

1.机遇(opportunity)。互联网用户基数庞大,这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客户源。根据2014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截至2013年12底,我国上网用户数量为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了3.7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人们对互联网越来越依赖,也说明互联网金融的规模经济潜力巨大。

2.威胁(threatens)。第一,互联网金融面临系统性的技术风险。(1)安全隐患。网络安全问题已经上升为社会问题,因黑客技术、网络病毒和系统故障等引发的经济问题频频发生,对于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互联网金融来说,这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2)技术风险。互联网金融需要高端的技术平台做保障,从信息征集、录入到传输,对于技术系统和客户端软件的兼容性、功能性等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加以防范、及时克服,一个技术选择失误就可能导致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机构失去生存的基础。第二,互联网金融面临法律风险。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特别是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单凭法律条文并不能全面、彻底地维护交易主体的合法权益。另外,现有的关于银行业、证券业的法规主要是针对传统金融业务制定的,不能完全适用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3.优势(strengthen)。一是互联网金融拥广泛的客户资源。近年来电子商务平台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客户信息数据,为互联网金融奠定了广泛的客户资源基础。二是互联网金融具有数据信息积累与挖掘优势。三是互联网金融具有便捷和高效的服务。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交易流程被简化,成本被降低,交易的效率更高,更容易被客户接受;同时,智能搜索引擎可以通过高效的信息搜集工作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匹配,通过对信息的组织、整理,可以了解客户的偏好、能力等级等信息,大幅度提升了服务的效率[3]。

4.劣势(weakness)。一是操作风险。互联网金融不拘泥于地域,可以突破地点的限制进行,这是传统的商业银行所望尘莫及的。但是,互联网金融服务方式趋向于虚拟性,也就是说,在处理业务的过程中,一旦安全系统出现漏洞,或者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人为的过失,就可能为其埋下安全隐患。特别是在高端信息技术人才短缺的情况下,任何操作不当所带来的危害都是不可预知、不易控制的,很可能对整个行业都会产生恶劣的影响。二信誉风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众多不可控因素,故障的发生也是难免的,但是,面临客户时,任何失误和损失都是不能接受的,因此,其信誉度很容易打折,进而出现客户流失和资金来源减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整个行业的长期发展。

5.应对策略。首先要改进互联网金融的运行环境。一方面加大硬件投入,增强系统的防攻击、抗病毒能力;另一方面采用身份验证方式限制非法用户登录互联网金融门户网站。其次,健全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互联网金融内部控制,同时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建立信用评价体系来提高信用度,增强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稳定性,逐步提升服务质量,避免客户流失。最后,尽快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定网络公平交易规则,为互联网金融的安全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二)商业银行SWOT分析

1.机遇(opportunity)。一是商业银行有强大的政策支持。二是商业银行面对汹涌的互联网大潮,商业银行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必须具备前瞻性,充分汲取网络技术的优势,加快业务创新和服务转型,在强化风险控制的同时拓展业务范围,利用既有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不断与时俱进,突破发展瓶颈。

2.威胁(threatens)。如前文所述,在互联网时代,不论是从信息角度,还是从业务层面,互联网金融可谓商业银行的劲敌。

3.优势(strengthen)。一是商业银行资金雄厚、覆盖面广、认可度高、基础设施完善,竞争力强。二是口碑好,品牌效应强,拥有实体经济所独具的安全感,公信力更强。三是管理经验丰富,对于风险的管控能力更强。在多年的发展中,商业银行逐渐形成了能够应对各种突发的风险管理流程,建立并完善了风险控制体系,因此在处理业务中更加从容不迫。

4.劣势(weakness)。一是部分商业银行高管不能居安思危,没有意识到互联网金融的潜在危害,所以对于未来的生存空间持乐观态度。二是商业银行多是风险规避者,对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服务重视不足。三是一些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机构庞杂,官僚气息浓厚,各自为政,难以实现资金供需双方信息真实性的实时匹配。

5.应对策略。一是商业银行要不断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发展并壮大电子商务平台,提高线上服务的质量,以现有客户为基础,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将其转化为网络业务客户,根据客户需求制定发展战略,巩固和扩大客户群。二是商业银行要加强与电商平台及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合作,在网络交易量剧增的情况下,力求在支付结算领域掌握主动权,收取交易佣金也可称为银行拓展业务的渠道之一[4]。

三、共建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竞争、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

互联网金融以其支付便捷、资金配置效率高、资金匹配成本低等优势迅速扩张,新产品层出不穷,新业务源源不断,从多角度、深层次冲击着商业银行的发展。但是,互联网金融毕竟还不成熟,资金不足、技术滞后等因素都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安全隐患时时可能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阻碍了互联网金融前进的步伐,所以,目前互联网金融是无法撼动、取代商业银行的,而其行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却给商业银行未来的长期发展带来的“鲶鱼效应”:促进商业银行的战略调整和业务转型,刺激商业银行借助网络技术完善信息体系,在变化的环境中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业务形态。

从长远来看,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应建立竞争合作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谋求共赢。首先,可以共享数据资源与客户信息。将商业银行在实体运营中的合作关系与互联网金融积累的客户信息共享,实现资源优势互补,甚至不失时机地达成交叉营销,进而实现共赢。其次,双方可以联合起来做好贷款业务。互联网金融以丰富的信息数据库可以灵活地调集、整理具备某个特征的客户群,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推进业务;而商业银行资金雄厚,对于存款的吸收能力和信贷风险的管理能力不容置疑,二者强强联合,可有效避免业务流失,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邱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3(8):45-46.

[2]郑霄鹏,刘文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14(2):78-79.

篇2

经济危机后政府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银行主动信贷投放加速,货币供应量增速迅速回升。2009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达到61万亿,同比增长达27.7%,高于同期GDP增速17个百分点,(M2/GDP)达到历史新高的1.79。2010年来,广义货币(M2)增长速度比2009年略有下降,但截至2010年末广义货币(M2)已达72.6万亿,同比增长速度仍达19.7%。按照货币数量理论,超额的货币投放将带来滞后的通货膨胀。不管是国内学者的实证研究还是各国的历史经验都验证了货币供应的加速都伴随着通货膨胀率的长期上升,而且有比较明显的滞后特征(图1)。

一、通货膨胀现状

2011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速高于预期。尽管数月来政府采取多项措施为急速增长的经济降温,通胀率依然上升至近3年的最高水平。2011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7%,较2010年第四季度的9.8%略有下降,但仍高于预期。同时,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4%,较2月份的4.9%有了大幅提高,是32个月来的最高水平。尽管过去6个月里,政府采取一系列紧缩措施(包括四次加息),这些数据仍未有明显改善。央行连续9次上调银行准备金率,现在中国大型银行的准备金率已达到20.5%。我国的CPI计算体系食品类的统计权重达32.79%,而且在居住类指标中只考虑了租房价格,而不是商品房销售价格,如果加上住宅的价格变化,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将远远超过我们预期的水平。

二、通货膨胀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分析

1.影响银行存款业务发展。通货膨胀时期,实际利率下降,甚至出现负利率,较低的实际利率必将导致居民储蓄意愿走低,社会资金流向发生新的变化,投机性资金逐渐增加,银行存款分流的状况发生的可能性不断加大。存款稳定性变差会增加银行存款维护的难度,同时存款分流将直接减少银行存款,两者都将增加银行吸存压力。

央行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资金可能会从流动性过剩转为流动性均衡甚至不足,存款将成各商业银行争夺的稀缺资源。特别是在银监会不断强化存贷比监管的背景下,各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对存款的需求更加旺盛,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和浦发银行等存贷比持续高位徘徊,高息揽存现象应运而生。

2.为消费信贷业务提供发展机会。通货膨胀通常都会带来消费的较快增长。CPI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有一定的引领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随CPI走高而加速。今年以来我国的消费市场随CPI走高而保持较快增长,也验证了这一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 9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3%,其中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4%。“十二五”规划将拉动消费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点,已出台的系列的针对消费增长的政策扶持,将为消费信贷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从而刺激更多的消费信贷需求。

3.贷款规模受限的同时,贷款议价能力有所提高。通货膨胀使贷款的实际利率下降,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倾向于借贷,贷款需求会有保证;央行为抑制通货膨胀会倾向于通过提高存贷款利率、法定存款准备率、加大央行票据的发行量、实施窗口指导等收紧银根,所有这些都将紧缩银行信贷额度。旺盛的贷款需求和央行的贷款紧缩政策并存,为银行提高议价能力提供机会,商业银行可借此机会提高赢利能力和主动调整信贷结构。2008年银行维持较高的贷款利率上浮比例正是得益于国家的紧缩政策。

4.通货膨胀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经过九次上调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在高位,调整空间有限,抑制通货膨胀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加息。多位专家认为央行二季度将继续加息。由于我国银行活期存款比例超过四成,对称加息有助于提高银行的净息差(NIM),进而提升银行的赢利能力。而如果是非对称加息(只加存款利率),或将对赢利造成不利影响,但本身影响并不大。一旦央行采取单边加息,将意味着一轮加息周期正式启动,最终对银行净息差(NIM)的影响为中性甚至偏正面。而即使不进行加息,从中长期看,由于资金紧张,银行贷款议价能力提升,贷款利率的提高将增加银行收益,提高银行赢利水平。

5.资本市场活跃,投资理财业务发展。随着居民财富的增长,投资理财意识越来越强,在通货膨胀背景下,为了避免货币贬值的影响,人们会更加主动寻找投资机会。但我国目前房地产市场遭遇严重调控,机会不大,投资实业又对投资者要求太高,投资途径相对有限。这样投资者将会倾向于资本市场,从而带来较好的资本市场相关投资理财业务机会。

三、结论

央行通过上调准备金率和加息来应对通货膨胀,在为银行提供一定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带来很多经营风险,比如房贷风险,持续加息会带来按揭贷款户的还贷风险;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持续加息会带来近10万亿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还本付息风险。央行再次加息,经通胀率调整后的银行存款回报率仍为负值。商业银行只有不断更新观念,实现功能转型,才能适应目前环境的不断变化,提升赢利能力。

参考文献:

[1] 萨缪尔森,萧琛,译.经济学[M].人民

邮电出版社,2008.

篇3

2012年号称互联网金融元年,这一年商界知名“三马”联合试水互联网金融,开启保险行业的新章节;这一年电商巨头京东商城提供的供应链金融平台浮出水面,解决了供应商资金短缺问题;这一年多家商业银行涉足电子商务平台,开始探索互联网金融之路。2013年,余额宝概念股横空出世,互联网金融再次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面对互联网金融来势凶猛的挑战,本文运用SWOT战略分析模型,对商业银行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四种发展战略。

1 传统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竞争的SWOT分析

1.1 内部优势分析

①实力雄厚,诚信度高。据银监会的最新数据,截止2013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高达144.25万亿元。从数据可知,我国银行业总体资产规模宏大,实力雄厚,诚信度高,在金融业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实力。其次,国民对商业银行有着广泛的认识度和高度的忠诚度,具有了一种资金放进银行就是安全的意识,这是任何一家互联网金融企业都无法比拟的。

②基础设施完善、服务网点分布广泛。据银行业协会《2012年度中国银行业服务改进情况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底,全国银行服务网点达20.5万家,其中新增网点4200家;全国自助设备达50.9万台,其中新增设备10.02万台。由此可知,商业银行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网点分布比较广泛。

③风险管理与控制上的优势。资金安全是客户关注的永恒话题。近年来,面对复杂多端的国际化金融环境及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商业银行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不得不完善自身的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这使得商业银行在实践中获取了丰富的风险管理与控制经验。而互联网企业因成立时间较短,还并未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制度。

④政策上的优势。自商业银行成立以来,就受到国家监管机构的严格监管,并设定了极高的行业进入门槛,使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企业竞争时具有了牌照优势。其次,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的身份,使商业银行在享受政府税收方面具有了成本优势。而互联网企业一直游走在政策监管边缘,能否获取监管部门颁发的金融牌照,直接决定着它们今后的命运。

1.2 内部劣势分析

①科技系统的技术力量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不足。国内网银系统大部分皆因资金投入量不够、投入重前期开发轻后期维护更新等问题,导致银行科技系统的技术力量不足、网上银行认证系统兼容性差,不能满足用户方便快捷的体验需求。其次,商业银行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中,并没有针对客户的消费习惯及交易信息等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更谈不上针对性的对客户进行金融产品创新与营销,及建立合理的风险预测与控制机制、信用评估与信用决策机制,白白浪费了一大笔财富。

②金融产品缺乏特色。目前,商业银行虽然开发了部分金融创新产品,但其开发的产品没有针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创新,产品信息技术含量普遍较低、缺乏显著特色,不能引起市场的关注。而互联网企业自进入大众的视线以来,一直是创新的“领头羊”,引领时代的潮流。

③业务流程繁琐,效率低。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柜面业务时,因客户等候时间过长,引起客户投诉的事项已经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在进行业务流程设计时,过于强调银行内部制度的执行,以银行或部门的利益为中心,造成银行业务流程繁琐、服务质量与效率大幅降低、内部资源严重浪费,不能满足客户的实际体验。而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借贷模式为中小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提供了新的实时到账的融资渠道,其优势显而易见。

1.3 外部机会

①互联网企业带来的“鲶鱼效应”。尽管互联网企业目前涉及的金融业务并未动摇商业银行的主导地位,但其开放的平台、交互式的营销方法、别具特色的产品、方便快捷的流程得到了广大“草根阶层”的青睐,搅浑了银行业的一滩死水,为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带来了“鲶鱼效应”。互联网企业是金融行业中突然出现的一条“鲶鱼”,将极大的促使商业银行更加注重发展中小企业客户业务和个人客户业务,另辟蹊径增加非利息差收入,并为健康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带来动力。

②社会化媒体平台下的机会。近年,社会化媒体的迅速发展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使我们进入了一个社交网络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们可以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上自由撰写、分享、评价、讨论、沟通信息与资讯,企业可以利用社会化媒体平台更好的搜集客户信息,更精准的定向目标客户,更有效的了解客户反馈,这就为商业银行了解客户的消费习惯、开展网络营销带来了机会。商业银行应抓住这个机会,充分利用社会化媒体平台挖掘客户资讯、开展网络营销,实现与客户的零距离开放交流,使客户的诉求得到及时高效的满足。

③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发展提供鉴赏。近年来,虽然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呈现一片大好的发展趋势,但仍存在信息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缺乏特色、业务流程复杂等方面的问题。然,互联网企业强大的科技技术、各具特色的金融产品、方便快捷的业务流程,为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鉴赏。例如,互联网企业非常注重大数据的运用,并利用“云计算、分布式存储、大数据挖掘”等技术对信息数据进行深度加工分析,建立了识别中小企业信用情况的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数据库。

④合作共赢的发展机会。互联网企业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掌握了客户大量的消费习惯和交易情况;而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与大型企业客户形成了长期、稳定和互信的关系。其次,互联网企业拥有科技优势,科技系统的技术力量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都非常强大;而商业银行拥有金融背景优势,风险管理与风险控制方面具有扎实的功底。双方不同的优劣势特点,为双方提供了一个合作共赢的发展机会。如,双方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对海量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并结合严格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联合打造在线融资平台。

1.4 外部挑威胁

①商业银行面临金融中介角色弱化的风险。Facebook类社交网络凭借其海量数据,对数据进行深度加工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而LendingClub类P2P交易平台,使资金供需双方的资金信息能够进行直接匹配,无需经过第三方机构。两者的协作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高的问题,迫使商业银行面临融资中介角色弱化的风险。其次,据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全年交易额规模达3.8万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增长75.84%。尽管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仍然无法与网上银行全年900万亿元的总支付额相提并论,但互联网支付爆炸式的增长方式,正在加速金融脱媒,促使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角色弱化。

②商业银行的传统战略结构受到冲击。“20%的优质客户为企业创造80%的利润,80%的普通客户为企业创造20%的利润”。几十年来,商业银行严格遵循帕累托定律,把企业的主要目标客户定位为大中型企业、政府机构等优质客户,通过向优质客户提供安全、稳定、低成本和低风险的金融服务,来获得巨额利润。然,互联网企业却把中小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视为主要服务目标,利用方便、快捷和客户体验的个性化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户资源。互联网企业对商业银行的传统战略结构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银行业一片恐慌,多位金融业大佬呼吁银行战略转型。

③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将受到威胁。目前,虽然P2P贷款、网络借贷等业务主要针对的是电商平台上的中小企业客户及个人客户,并未真正触动银行的利息差收入。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大中型企业、政府机关等优质客户的网络借贷业务也将产生,这将直接争抢银行的利息差收入,严重影响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其次,随着第三方支付业务范围的不断延伸,商业银行经营的部分中间业务被逐步替代,这将直接影响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威胁银行的收入来源。目前,以汇付天下为首的支付平台领取了监管部门颁布的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对银行基金代销手续费收入产生了影响。

2 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竞争的SWOT矩阵分析

基于以上对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企业竞争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了一个SWOT分析矩阵,并以此找到了增长型、进攻型、扭转型、防御型等四种发展战略。因这四种发展战略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商业银行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选择。

2.1 增长型战略

增长型战略主要强调发挥内部优势,同时抓住外部机遇。增长型战略主要有:利用政策上的优势,抓住合作共赢的发展机会,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稳居金融业主导地位。在严格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基础上,全力打造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力争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与网点所在地的政府、医疗、特色产业等合作,使客户的线上线下生活高效链接。

2.2 进攻型战略

进攻型战略主要强调发挥内部优势,同时回避外部威胁。进攻型战略主要有:加大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金融产品与服务的种类,强化商业银行金融中介角色。通过为优质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产品与服务,改善商业银行的战略结构。降低中小企业客户贷款门槛,提升中间业务的竞争能力,加大金融衍生工具投入,增加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

2.3 扭转型战略

扭转型战略主要强调抓住外部机遇的同时,转化内部劣势。扭转型战略主要有:积极迎接互联网时代,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在大力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金融新形态的过程中,提高科技系统的技术力量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学习互联网企业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价值主张,注重社交网络的运用,增强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性。抓住互联网企业带来的“鲶鱼效应”,对银行业务流程进行简化,提高银行的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

2.4 防御型战略

防御型战略主要强调减少内部劣势的同时,回避外部威胁。防御型战略主要有:保持原有的优质客户优势,鼓励金融产品的创新,缓解客户资源的流失。简化金融业务流程,改善银行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从客户的体验上做好“防御”。促进互联网技术的建设和完善,用技术拉动收入水平的增长。

3 总结

本文对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竞争进行了SWOT分析后,得到了未来发展的四个发展战略。从当前的形势来看,互联网平台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消费者对互联网金融具有较大的需求,这种条件下有利于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采取SO增长型战略。这种战略能促进商业银行自身的资源优势得到有效配置,同时促使外部机会得到有效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使商业银行金融业的主导地位得到稳定。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 R71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7562(2011)01-0045-03

doi:10.3969/j.issn.1671-7562.2011.01.013

[收稿日期] 2010-09-27 [修回日期] 2010-12-05

[作者简介] 姜清明(1971-),男,江西南昌人,主管检验师。

Application of thinprep cytologic test combined HPV-DNA checking

in cervical screening of precancerous lesions

JIANG Qing-ming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Shaoguan City, Shaoguan 512028, 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thinprep Cytologic Test combined HPV-DNA checking in cervical screening for precancerous lesions. Methods: HPV-DNA checking was performed in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ho underwent TCT and showed positive(ASCUS and above)during June 2009 through December 2009.Results: (1) The number of TCT positive combined HPV infection was 116, including ASCUS 69(60%), LSIL 36(31%), HSIL 6(5%), SCC 5(4%). 39 out of 116 cases were the highly risky type of HPV, with the positive rates 16(23%), 14(39%), 4(67%) and 5(100%) respectively in AUSCS, LISL, HISL and SCC, indicating SCC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high risk type of HPV infection. (2) The average age of the 39 high risk type of HPV infection cases was 42.1, while it was 33.5 in the 77 low risk type of HPV infection cases, which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nclusion: TCT and HPV-DNA checking in cervical screening for precancerous lesion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which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following up patients.

[Key words] thinprep cytologic test; human papillomavirus; cervical lesions; diagnosis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乳腺癌[1]。人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持续感染是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病的重要致病因子[2]。本研究将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联合HPV基因分型检测用于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以期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TCT结果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tion,ASCUS)及以上的患者共340例,年龄19~72岁,平均39.7岁。排除急性生殖道炎症,至少半年内未进行任何宫颈病变诊治处理,所有患者均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

1.2 方法

1.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TCT仪,购自美国新柏氏公司;HPV分型基因芯片试剂盒购自深圳凯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电子阴道镜为SLC-2000B型。

1.2.2 液基细胞标本采集及处理 采用专用塑料刷收集宫颈外口和颈管的脱落细胞,将收集的细胞洗入盛有Thinprep细胞保存液小瓶中,保存液中的标本经Thinprep 2000系统程序化处理(将标本中的黏液、血液和炎症细胞与上皮细胞分离,经高精密度滤器过滤后转移到静电处理过的载玻片上),制成直径为2 cm的薄层细胞涂片,95%酒精固定,巴氏染色,中性树胶封片。

1.2.3 HPV检测实验方法 采用凯普HPV核酸扩增分型检测系统进行21种HPV基因亚型的检测,将剩余在Thinprep细胞保存液小瓶中的标本移入1.5 ml微量离心管中,14 000 r・min-1离心5 min,弃去上清液,保留管底的细胞块,加入50 μl裂解液悬浮沉淀,100 ℃水浴加热15 min,14 000 r・min-1离心5 min,取上清液进行PCR扩增、杂交、洗膜及显色。检测高危型亚型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和低危型亚型6、11、42、43、44、CP8304等21种基因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方法

1.3.1 细胞学诊断标准 采用2001年TBS诊断标准[3],包括正常范围内(within normal limit, WNL)、意义不明的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HSIL)及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其中ASCUS、LSIL、HSIL及SCC为细胞学检查阳性。

1.3.2 HPV-DNA扩增结果判定 倒去显色液,用清水冲洗1次膜条,肉眼观察检测结果,HPV单一感染时,在膜芯片上相应HPV亚型探针位点处可见到1个蓝色斑点,双重或多重感染时在膜芯片上可见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显色斑点。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行χ[WTBZ]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TCT结果

TCT阳性合并HPV感染者共116例,ASCUS、LSIL、HSIL、SCC的阳性例数及阳性率详见表1。

表1 TCT结果

注:各组间阳性率比较,P<0.05

2.2 TCT阳性时HPV高危型感染情况

116例TCT阳性标本中HPV高危型39例,阳性率34%。不同类型标本HPV高危型感染情况检测结果显示,ASCUS、LSIL、HSIL、SCC各组间HPV高危感染率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TCT阳性时HPV高危型感染情况

注:各组间HPV高危感染率比较,P<0.05

2.3 TCT阳性时HPV低危型组和高危型组的比较

HPV低危型组共发现ASCUS 53例,LISL 22例,HSIL 2例,SCC 0例。ASCUS与LSIL患者多分布于HPV低危型组,HSIL与SCC患者多分布于HPV高危型组,同时提示SCC与HPV高危型感染密切相关。见表3。

表3 TCT阳性时HPV低危型组和高危型组的比较

a 与ASCUS+LSIL比较, χ212.65, P<0.005

2.4 TCT阳性时HPV低危型组和高危型组发病年龄的比较

HPV低危型多分布于30岁以下患者,高危型多分布于30岁以上患者,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4。

表4 TCT阳性时HPV低危型组和高危型组发病年龄的比较

a 与≤30岁者比较, χ28.40, P<0.01

3 讨 论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可以经过医学干预使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下降的人类恶性肿瘤,早期发现与及时治疗癌前病变是防止宫颈癌发生的关键。HPV感染是宫颈癌重要的致病因子。传统的巴氏涂片法由于取材、制片、诊断等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导致较高的假阴性率,已逐渐被TCT技术替代[4]。本研究通过TCT检测共搜集ASCUS及以上患者340例,其中HPV阳性者116例,阳性率34%。HPV基因检测是直接针对病因的检查,本研究发现,HPV低危型多分布于ASCUS与LSIL患者,高危型多分布于HSIL与SCC患者,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说明HPV感染危险类型与细胞学分级一致,低危型者细胞分化好,高危型者细胞分化差,5例SCC患者均为HPV高危型,与杨毅等[5]报道的HPV感染与CIN病变级别类似。

HPV低危型多分布于30岁以下患者,且感染率高,高危型多分布于30岁以上患者,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HPV感染危险类型与患者年龄有关,30岁以下年轻患者多为低危型,30岁以上患者高危型明显增多,其中31~50岁患者高危型的比例最高,与临床上宫颈癌患者的发病年龄多位于该年龄段相符合,高危型以HPV16、HPV58、HPV52亚型为多,与Lin等[6]报道的一致。116例HPV阳性患者中35例(30.2%)患者合并多重感染。高危型及多重HPV感染可能是宫颈癌的危险及促发因素[7]。

高危型HPV病毒可以从感染到癌变的全过程中检出,并且可确定已经发生细胞形态改变者的病因;TCT能检测已经发生的细胞学改变,可判断是否进入亚临床或者临床期;两者联合既有利于预防又有利于治疗指导,所以HPV基因检测联合TCT在子宫颈癌的防治中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患者的随访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Ell K, VOURLEKIS B, XIE B, et al. Cancer treatment adherence among low income women with breast or gynecologic cance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patient navigation[J]. Cancer, 2009,115(19): 4606-4615.

[2] BOSCH F X, MANOS M M, MUNOZ N, et al. Prevalence of human papilloma Virus in cervical cancer: a world wide perspective.International biological study on cervical cancer(IBSCC)Study Group[J]. J Nati Cancer inst, 1995,87:796-802.

[3] SOLONON D, DAVEY D, KUMAN R, et al. The 2001 Bethesda System: terminology for reporting results of cervical cytology[J]. JAMA, 2001,287(16):2140-2149.

[4] 潘秦镜,李凌,乔友林,等.液基细胞学筛查宫颈癌的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01,23(4):309-312.

篇5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液基细胞学联合HPV(human papillomavirus 人状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在2013年1月—2014年8月间该院收治的380例经液基细胞学检查有异常的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及以上的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液基细胞学联合HPV(human papillomavirus 人状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对研究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检查结果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及以上患者同时合并HPV 阳性患者有130例, 其中ASCUS(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LSIL(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SCC(人鳞状细胞癌)的所占百分比分别为78(60%)、40(30.77%)、7(5.38%)、5(3.85%);130例患者中 HPV高危型患者有48例,AUSCS、LISL、HISL、SCCHPV高危型患者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2(27.85%)、17(42.5%) 、4(57.14%) 、5(100%),研究结果显示SCC和HPV高危型感染有直接的联系。HPV高危型患者有48例,平均年龄43.6岁; HPV低危型患者有 82例, 平均年龄32.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液基细胞学联合HPV基因分型检测能够有效的诊断出宫颈癌病变,数据比较准确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液基细胞学;HPV基因分型检测;宫颈癌;前筛查;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3(a)-0008-02

宫颈癌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中老年患者中的发病率比较高,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且发病人群中青年人数在逐年增加。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阴道接触性出血、阴道排液、排液增多甚至继发感染等[1]。阴道出血量因人而异,主要根据患者病灶的范围和病情的程度而决定。导致宫颈癌的因素尚不明确,主要和早婚、早育、性生活紊乱以及包皮垢中的胆固醇经细菌作用后可转变为致癌物质等因素有关[2]。在临床上如何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宫颈癌一直备受关注的课题,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宫颈癌的诊断和检测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HPV是人瘤病毒,它的持续感染是造成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发病的主要的致病因子。为探讨分析液基细胞学联合HPV(human papillomavirus 人状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该院2012年1月—2014年8月间就液基细胞学联合HPV基因分型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这个课题展开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该院收治的380例经液基细胞学检查有异常的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及以上的患者,患者年龄为20~75岁,平均为(41.8±3.73)岁,这些患者中排除妊娠期、子宫切除、有盆腔放射治疗史、急性生殖道炎症、患有严重的内外科疾病以及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都为自愿接受研究治疗。对所有患者都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

1.2 方法

仪器和试剂:TCT仪,选自美国新柏氏公司,HPV分型基因芯片试剂盒选用深圳凯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子阴道镜的类型为SLC—2000B型[3]。

液基细胞学标本的采集:清洗患者外阴,用TCT取样器在患者的宫颈和颈管部位轻轻抵住,然后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旋转8圈后,取出放入到保存液瓶内振荡摇匀后经过一系列的规范化的处理,制成薄层的图片,用95%的酒精固定后,HE(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伊红)染色,中性树胶封片[4]。

HPV检测方法:患者在月经开始前的3 d之内不能进行阴道的冲洗和放药治疗,2 d内不能进行性生活。用取样刷在患者的宫颈口部位按照逆时针方向转动3圈,然后停留10 s,将取样刷在放有细胞保存液的试管中,由专业人士进行处理和送检[5]。

1.3 观察指标

临床细胞学诊断指标根据2001年TBS(宫颈细胞学)诊断标准,即在正常范围内的、意义不明的ASCUS、低度鳞状上皮病变、高度鳞状上皮病变、鳞状细胞癌,除了在正常范围内的,其余均为阳性[6]。

HPV基因分型检测指标:当HPV单一性的感染时,可以在模芯片的对应位置处看到一个蓝色的斑点,如果存在双重或者多重的感染,则能看到两个或者多个有颜色的斑点[7]。

1.4 统计方法

研究中的基本的数据都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进行χ2值检验,以率(%)表示。

2 结果

检查结果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及以上患者同时合并HPV 阳性患者有130例, 其中ASCUS、LSIL、HSIL、SCC的所占百分比分别为79(60.77%) 、40(30.77%)、7(5.38%) 、5(3.85%),见表1。

130例患者中 HPV高危型患者有48例,AUSCS、LISL、HISL、SCCHPV高危型患者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2(27.85%)、17(42.5%) 、4(57.14%) 、5(100%),而在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及以上患者同时合并HPV 阳性130例患者中,SCC患者5例,全部为高危型患者,即显示SCC和HPV高危型感染有直接的联系。HPV高危型患者有48例,平均年龄43.6岁; HPV低危型患者有 82例, 平均年龄32.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该院对液基细胞学联合HPV基因分型检测在宫颈癌前筛查中的应用展开研究,研究结果显示SCC和HPV高危型感染有直接的联系,而且患者年龄在很大程度上和HPV感染的程度有很大的联系。高危型HPV病毒可以从感染到癌变的全过程中被检测出,同时能够确定已经发生细胞形态改变者的病因;液基细胞学能检测已经发生的细胞学改变, 可判断是否进入临床期,两者协同作用,效果显著。

宫颈癌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宫颈癌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而且年轻患者的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加,所以,对宫颈癌进行及早的筛查、诊断和治疗则显得至关重要。采用液基细胞学联合HPV基因分型检测对宫颈癌进行筛查的应用前景比较广阔,HPV在目前的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假阴性率,作为导致宫颈癌发病的重要因素,HPV基因分型检测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显得至关重要,但是部分的假阴性率会对结果造成干扰,所以逐渐的在临床中被液基细胞学检查所代替[8]。

液基细胞学检查是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检测宫颈细胞并进行细胞学分类诊断,它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技术,宫颈防癌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细胞的检出率为100%,同时还能发现部分癌前病变,微生物感染如霉菌、滴虫、病毒和衣原体等,液基测试子宫颈细胞样本的数量,可以明显提高癌变细胞的检测率,减轻患者由于担心被二次检测而引起的担心。人状瘤病毒(HPV)与宫颈癌关系密切,宫颈癌是妇女第二大致死癌病,临床证明95%~99.7%的宫颈癌病例和高危型HPV病毒感染有关,高危型HPV导致癌病的机会较高,科学研究发现至少有20种高危型HPV与95%的早期浸润和浸润性子宫颈癌有关。HPV感染,特别是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存在明确关系。对HPV病毒感染进行准确的检测可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敏感性,同时改善妇女宫颈癌的防治。宫颈癌早期症状不明显,筛查预警对早期发现宫颈癌,降低死亡率极为重要。

[

参考文献]

[1] 姜清明. 液基细胞学联合HPV基因分型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J]. 现代医学,2011,39(1):45-46.

[2] 宗晓亮,申艳霞,贾志霞.液基细胞学联合HPV基因分型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2):2743-2745.

[3] 潘秦镜,李凌,郎景和. 高危型人瘤病毒杂交捕获法II评估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J]. 中国医科科学院学报,2008(3):395-398.

[4] 郭慧英,邱华珍. 阴道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中的应用[J]. 医学论坛杂志,2010,31(23):124-125.

[5] 郭柳薇,郭豪. TCT、HPV-PCR和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2):136-138.

[6] 黎哲斌,魏焕娣. TCT、HPV-PCR和阴道镜在宫颈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6):406-409.

篇6

>> 关于中国手机银行的发展分析 手机银行的发展及问题分析 我国手机出版产业链构建的博弈分析 手机市场技术创新的博弈分析 智能手机银行发展分析 基于演化博弈分析的银行业监管研究 我国手机游戏产业的兴起及其发展前景分析 手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 手机银行发展之路探析 手机银行发展与安全 浅析手机支付产业的发展 动漫产业在手机媒体中的发展 地方产业集群演化形成的博弈分析 产业集群知识共享机制的演化博弈分析 中国手机产业现状的SCP分析 基于实施清洁发展机制的演化博弈分析 手机里的“小银行” 纠结的手机银行 手机和电视遥控器的博弈 多环节博弈的手机支付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Analysis of Evolutionary Game Based on

Mobile Phone Bank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LIU Li, ZHANG Xiaoqin, PANG Li

篇7

个人理财业务是银行发展中的主要业务之一,它能够提高银行收入水平、推进银行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在商业银行筹集资金总额中的占比逐年上升,规模不断扩大,业务量也在不断提升。随着这个发展趋势,当前对个人理财产品的需求只靠传统的商业银行已得不到满足,因此,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如何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成为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中应解决的重要内容。

二、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专业化服务。依照管理运作方式又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通俗的说,理财顾问服务就是指商业银行运用专业知识帮助客户管理资产,提供专业数据分析,并给客户相应的投资建议、以及介绍个人理财产品。而综合理财服务是银行得到客户的准许,依照双方事先商定的合同,对客户进行财产管理以及投资,此中的投资收益按照方式同享,投资风险依照商定方式共担。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优势

(一)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潜力巨大

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相当于他国来说开展得较晚,市场发展的空间较大。主要表现为:第一,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投资者和居民心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两点使得商业银行能够更放心的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根据公众意见调查中心2012年上半年的例行调查显示, 96.1%受访者对银行在吸收居民个人存款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94.3%的受访者是出于“对银行的信任”而决定将钱存入银行的;91.7%的受访者将钱存入银行是因为银行提供的“高品质的服务”。从大多数受访者的回答中可以明显看出,人们对储蓄在商业银行中的存款是放心的,由此可以得出,只要银行能够做好推广和宣传活动,个人理财业务的推广及产品的销售将不成问题。第二,商业银行能更好地结合自身的优势,在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时联合其他的经营方如保险、期货、基金、证券等进行联合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个人理财业务服务的质量和水准,也有利于其占据市场的优势地位。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相对较低

相对于一般的金融机构而言,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满足高端客户的投资理财需求,能更好地吸引客户进行投资。其原因在于,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大部分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在生活水平有保障的前提下,大部分投资者会倾向于低风险稳定收益的投资理财产品。一般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也有等级之分,不同行业、不同收入情况、不同风险偏好选择不同等级的理财产品。其中:第一级为PRI级极低风险等级,第二级为PR2级较低风险等级,第三级为PR3级适中风险等级,第五为PR5级高风险等级。除了最后一级的风险较高,其他等级的风险级别均较低,且第五级风险也略低于金融机构的风险。另外,银行具有较为丰富的资金储备,对于风险的抵抗和应对能力较强,能够减少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有助于保障投资者的投资理财收益。因此,对于大量投资者而言,愿意将自己的资金投放在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而投资者数量的增加,也成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优势之一。

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人才较为贫乏

各行各业要想得到更快的发展都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个人理财业务也不例外。有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才能够更好地推广和宣传本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获得更多投资者的认可。但是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从业者专业素质情况分析可以看出,不少从业人员对于本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具体范围了解不够清晰,对金融机构的个人理财业务范围也缺乏深刻地了解。在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相关的证券,投资,保险、基金,期权,期货等内容以及政策、法律法规方面了解也不够全面,这就导致业务员在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时,难以得到客户的满意,最终导致业务难以推广。

(二)专业化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

新时期,坚持从客户角度出发是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得到发展的一项重要条件,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理财产品的创新和设计。但从目前来看,个人理财业务在专业化服务能力却有待提高,个人理财业务能否获得客户的认可和青睐是由个人理财产品服务质量决定的[5]。这就要求银行能够对客户信息进行全面地搜集,包括客户的预期投资消费行为、经营和收入状况、个人偏好等,然后通过专业人才和专业操作对此进行专业的分析,最后帮助客户进行专业的个性化理财规划。近年来,各商?I银行虽然也在锲而不舍地设计新的理财产品,但所设计的产品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同质化现象。银行在设计新的理财产品时,只是在其他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没有形成富有客户个性化的理财产品,设计出来的产品当然也不能够吸引顾客,所以在综合性和专业性上均还存在较多的不足。

(三)理财产品单一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个人理财业务规模也不断扩大,各银行均开展了属于自己的个人理财业务,银行之间的市场竞争压力过大。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单一,产品大多用来给客户提供基本信息服务、办理贷款,客户收款及付账等,关于投资类的理财产品不够全面,各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也都主要以模仿为主,没有依照本身的特征,结合整理市场情况,设计出具有商业银行特色的产品及服务。

五、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

(一)培养专业理财人员

从上文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可以看到,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专业理财人员数量不多,绝大多数理财人员只是单纯的介绍以及销售产品,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银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理财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第一,银行建立资格考核,增加银行理财业务的从业难度,丰富从业人员自身专业知识,利于我国理财业的发展。第二,安排理财人员之间相互探讨金融知识,增强专业能力。第三,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培训课程,鼓励员工去国外学习交流,也可以自己组建一支专业化程度高的理财队伍。第四,加强国内外合作,引进其他国家的经验以健全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人员行业标准、职业道德。

(二)创新理财产品和服务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种类单一,市场以及客户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品缺乏自身特色成为导致这一情形的重要原因。银行的当务之急是发展新的理财产品。首先,?y行在设计产品时不要只是复制加修改,要学会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市场情况,设计出有本行特色的产品及服务。其次,商业银行可以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进行合作,虽然是不同行业,但双方互相提供建议与帮助,能够减少市场的竞争压力。客户不同,银行所提供的服务也应有不同之处。每位客户的行业,风险偏好,收入状况及消费情况都不尽相同,所以银行需要结合不同客户设计出具有不同特点的理财计划,推荐适合客户自身的理财产品。

六、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前景分析

根据本文的分析能够看出,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过程既有优势又有不足,未来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前景如何成为了各银行特别关注的问题。事实上,以发展的眼光来看,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前景总体上应该是乐观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不足分析

从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不足来看,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过程中的劣势主要为人才劣势、市场劣势以及业务综合性劣势,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以及银行业思想的转变,这些劣势和困难最终可以被克服。就目前我国专业学习的情况来看,财经专业已经成为了高校教育的热门专业,银行只需要对这些人才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就可以弥补其中的人才专业性缺漏。而人才的配置对于创新产品理念和业务理念有着直接的关系,有助于提升银行的市场竞争实力,从而推动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更好发展。

(二)优势分析

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过程中,优势是客观存在的,如人们对银行的信赖以及银行的抗风险能力较强。未来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银行的风险优势将会更加明显,人们对银行的信赖程度也会不断增加。因此,未来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的优势地位会更加稳固。

(三)前景预测

篇8

二、我国金融业尚未能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

虽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化升级,经济结构的大幅度调整,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以及推广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但是,从实践情况来看,我国金融业尚未推出相应的金融产品或者为低碳经济体推出适应其发展的金融服务,导致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缺乏适宜的金融生态环境,进而其发展陷入了瓶颈之中。具体而言,我国金融业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限制和阻碍了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1.由于低碳金融是新型概念

其进入到我国的历史也较短,因而我国金融机构对低碳金融的理论认识还不足,也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提供专业支持,金融业特别是商业银行在对待低碳金融项目的审批、运作、风险管理等方面缺乏成熟的经验,这导致银行业对待低碳金融项目的热情不足,进而低碳金融项目很难从我国的商业银行获得贷款支持,严重制约了低碳金融项目的发展。

2.低碳金融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成正比。

我国金融业的存在与发展都是以经济利润作为目标。但是,受到专业人才资源的缺乏、技术水平的有限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的影响,我国向低碳企业转型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重重阻碍,转型成本高,而金融业特别是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尚未形成一套健全的体制对低碳企业的低碳金融项目的风险以及还款能力进行评估,不敢对低碳企业的金融项目发放贷款,这对于本就资金短缺的低碳金融项目而言更加是雪上加霜。从实践来看,我国低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确能够享受一些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在发展过程中也能够逐步树立起绿色企业形象。尽管如此,商业银行对发放贷款的严苛性、安全性以及收益性,低碳企业想要企业自身的低碳金融项目获得贷款支持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低碳金融相较于传统金融而言,其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同样重视环境保护,因而其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的成本投入远远高于传统的金融业,这与目前我国的金融业的实际发展理念还不相符。因而,我国低碳金融在享有较高的社会民声的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3.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而言,国际上关于节能减排最权威的国际公约便是于1997年于日本京都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后于2011年在南非规定了《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限。虽然,相较于上个世纪而言,各国政府都已经重视并积极投身实践来进行节能减排,但是,立法上却并未取得什么实质性进展,特备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减排任务轻,政府对于企业的减排监管过于宽松,也未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碳排放行为,这导致部分企业仍然至人类生存环境于不顾,大肆排放污染物。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银行业的前景分析

1.碳交易市场出现的历史原因。

随着《京都议定书》的实施,各国在碳排放上都承担起了应承担的责任。然而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为了减少本国的碳排放,在能源开发与利用上不惜花费大成本,但目前而言其效果还并不十分显著。因此,其减排成本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而反观发展中国家,其能源利用率低下,减排压力小,减排成本低廉。上述现象直接导致同一减排单位的国别差价,进而,各国政府、企业为了平衡低碳减排目标,开始以金钱换取低碳排放指标,低碳交易市场应运而生。

2.我国银行业在低碳经济大背景下的发展前景。

虽然自出现后,低碳交易市场曾受到过一定的打击,市场也曾一度陷入低迷状态,碳排放价格也曾经大幅度下跌。但是,上述现象都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例如,碳交易市场初期缺乏健全的制度管理、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等因素的考虑未加入《京都议定书》,这些原因都是导致国际上碳交易市场中碳排放价格大幅波动的重大原因。然而,在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国家的经济都开始出现了复苏现象。金融业相关学者认为,自2011年后,碳交易市场已经显露生机,这也为各国碳产品的创新以及碳交易市场的繁荣提供了一个有利时机。与此同时,各国政府也开始逐渐意识到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中央政府,都给予了我国的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以极大的政策扶持,我们也可以从互联网、报纸以及电视等传媒媒介上了解到我国政府在低碳金融发展过程中给予的政策扶持措施。自我国上一届领导班子以来,我国政府就已经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任务之一。作为一个拥有13多亿人口的经济大国,我国拥有着令人瞩目的碳交易市场发展潜力,而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的参与,将会给碳交易市场带来巨大的金融支持,注入新的活力。虽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之下还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低碳企业想要从银行获得贷款支持也困难重重,但是应当看到,无论是我国的低碳交易市场还是低碳金融产品的创新都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契机,而如何把握当下的发展契机,才是我国银行业应当予以关注的问题。

篇9

[3]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EB/OL].,2016-04-28.

[8]杨扬.2013年湖北居民阅读指数报告出炉[EB/OL].,2016-05-26.

篇10

电子银行业务这些年受益于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凭借自身的突出优势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不过县级农村信用社在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方面存在经验不足、能力不足的突出问题,因此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受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从银行业务办理趋势来看,电子银行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县级农村信用社需要顺应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基本要求,在这以业务领域采取更多的有效措施来加以推进,从而更好地满足居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要,增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县级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目前县级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方面保持一个比较迅猛的势头,银行卡发卡数量不断提升,传统的存折业务越来越少,同时越来越多县级农村信用社都提供网上银行以及自助银行业务,电子银行业务占比越来越高。不过由于县级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方面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因此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整体比较滞后,县级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银行卡、自助取款等方面。

二、县级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必要性

对于县级农村信用社来说,电子银行业务并不是一项可有可无的业务,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对于县级农村信用社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具体阐述如下:

1.发展普惠金融,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的需要

县级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是提升金融服务水以及发展普惠金融的现实需要,随着居民对于金融服务水平要求的不断提升,电子银行业务本身具有的便捷性、经济性等给客户提供了更好的金融服务体验,较好的满足了居民不断提升的金融服务要求。从普惠金融的角度来看,电子银行业务本身的属性可以大大降低人们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以及成本,从而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

2.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业务办理成本的需要

对于县级农村信用社来说,控制成本支出是经营管理的重要一个方面,电子银行业务相比传统的手工业务办理模式来说,单笔业务办理成本低,耗时也更少,县级农村信用社可以通过大力拓展电子银行业务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3.发挥农村信用社职能作用,提高农村信用社市场占有率的需要

目前随着四大国有银行以及一些股份制银行在经营重点不断下沉,在县域及以下市场广泛布局的背景之下,县级农村信用社遭遇到了强有力的挑战,市场占有率正在不断的下滑。通过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可以有效的拓展农村信用社职能作用,从而在与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中占据更加主动的地位。

三、县级农村信用社在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县级农村信用社在电子银行外业务发展方面虽然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是因为这一业务的开展尚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没有太多的经验积累,因此在发展中存在较多的问题。

1.认识滞后,人才思想不到位

目前县级农村信用社在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方面存在认识滞后,人才思想不到位的典型问题,从认识层面来看,县级农村信用社对于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足,这一业务的开展不受重视。认识的滞后导致县级农村信用社在电子银行业务专业人才的引进方面投入力度严重不够,这一业务的具体开展因此存在人才匮乏方面的制约。

2.设施滞后,硬件配备不到位

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硬件设施支持,没有良好的硬件配备,这一业务的开展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目前县级农村信用社在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方面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支持,在硬件设施方面投入不够,这导致了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大受影响。

3.观念滞后,政策宣传不到位

客户接受程度低也是目前县级农村信用社在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县级农村信用社的主要客户群体来看,其对于电子银行业务的接受程度比较低。加上县级农村信用社在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方面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客户对于电子银行业务的理解以及接受程度大受影响。

四、县级农村信用社在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探讨

县级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难度很大,存在各种现实阻力以及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及阻力,结合电子银行业务的具体内容,本文提出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全面的推动县级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的更好发展。

1.加强对电子银行业务知识宣传

县级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关键在于让客户了解、接受电子银行业务,针对目前客户在电子银行业务了解方面的不足,需要县级农村信用社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进行电子银行业务知识的宣传,让更多的客户了解电子银行业务的好处,同时对于电子银行业务的优惠政策进行充分宣传,鼓励客户尝试电子银行业务的运用,从而扫清客户观念层面的错误认识,为这一业务良好发展提供保障。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县级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的良好发展离不开一支数量充足、能力过硬人才队伍,针对目前电子银行业务专业人才匮乏这一现实,需要县级农村信用社注意专业人才的引进以及培养。县级农村信用社需要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良好的发展平台,吸引更多的电子银行业务专业人才加盟,同时内部要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根据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制定长远人才培养规划,为电子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撑。

3.加强软硬件建设

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对于县级农村信用社的软硬件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县级农村信用社牢牢把握电子银行业务的具体要求,在软硬件建设层面投入更多的资金来进行优化升级。县级农村信用社软硬件建设中需要注意筛选比较,本身质量可靠、功能健全、经济实惠的原则来进行采购,从而为电子银行业务的开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4.加强管理,防范风险

电子银行业务对于县级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银行业务与传统业务在风险防控要点、方法等层面有着较大的不同,需要县级农村信用社在风险管理方面进行优化调整,制定出来符合电子银行业务发展需要的风险管控体系,从而实现这一业务的更好发展。

综上所述,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是县级农村信用社未来一项必要做好的重要工作,需要积极借鉴一些银行在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并注重自身电子银行业务发展问题的解决,从而全面的推动电子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篇11

[2]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2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EB/OL].,2013-02-22.

[4]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EB/OL].,2015-04-21.

[6]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EB/OL].,2015-04-24.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5-2-26.

[8]中国保监会.2014年保险统计数据报告[EB/OL].http:///web/site0/tab5179/info3948914.htm,2015-01-26.

[9]王勇.信贷资产证券化成为银行业常态管理工具[EB/OL].http://.cn/Info/20412474,2015-04-14.

[10]张明,邹晓梅,高蓓.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实践: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上海金融,2013,(11):31-36.

[11]胡海峰,陈世金.中国新一轮资产证券化的缘起、进展及前景分析[J].人文杂志,2014,(1):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