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乡镇发展趋势

乡镇发展趋势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20 09:22:2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乡镇发展趋势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乡镇发展趋势

篇1

自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射线开始,在1896年射线便应用到医学上来,至今放射技术的应用已有100多年历史。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众多科学家的不断努力研究下,如今在放射领域已出现了各种先进的检查技术手段,如ct、mri、超声波等,对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有了质的飞跃。然而我们国家基层卫生院中的放射诊断技术,在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疾病等方面仍具有重要价值。由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还没有赶上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在医疗设备和放射技术人员方面的分布都不均匀,尤其是我国西部地区基层医院放射科的器械设备和工作人员缺乏是普遍现象。笔者自大学毕业以后,便在一家乡镇医院从事放射工作,在通过我平时的调查和总结,再联系自己的亲身感触,想就我生活的周围基层卫生院放射科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做简要分析。

基层医院的发展现状

1.1工作环境不理想

目前,在我们这样一个中西部不发达地区,虽然国家在近几年里对基层医院的建设也做了大量的投入,建起了新的住院大楼,但是基本上都只是供临床科室使用,而且多数基层医院的放射科都是处在比较偏僻的角落,这样虽然像是考虑到了射线的危害性,但是却没有去考虑它对工作人员真正的危害性,即使个别医院的放射科是设置在新建的房子内,但是在装修质量上却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多数只能勉强达到国家安全标准。这样对长期从事放射工作的医生来说是有很大潜在危害性的,从而也就会影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1.2工作人员队伍质量不高

现在在我们周围的基层医院中从事放射科工作的医生大部分为非专业学校毕业,基本上都是从其他专业改行而从事放射专业工作的。而低学历是普遍存在现象,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中专学历,同时具有专业技术资格者更是在少数。当然,我在这里提到的,并不是指非专业人员不能从事放射方面的工作,而是笔者认为,在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影像学的发展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到医学的方方面面,所以,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影像工作者,我们不单是要能胜任自己的工作,而是要不断努力探索和发展自己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当今世界影像学的发展趋势,并能不断的努力自学,去了解和掌握一些影像学的前沿技术和新的理论知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专业技术人员不单是要有广泛的医学知识,更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对工作中所遇到的情况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每一种技术操作不但要做好而且也要做的规范,出现问题要能及时恰当地处理,提高我们放射科的工作质量。

1.3放射设备落后

目前,随着世界医学影像学在数字化方面的发展,全国各大医院放射数字化的建设亦早已兴起,而在占全国75%左右的基层医院也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因为随着现代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像学在医学和医院中的应用亦越来越广泛,人们对医疗服务亦提出了更多更新的需求,而怎样合理使用各种医疗资源,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作为从事影像工作的我们来说,正是我们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已成为当前社会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然而在我们这样一个偏远山区,在二级乙等以下医院的放射科中,普遍存在设备陈旧、简陋、档次低下等现象,一般仅有1台200~500ma常规线机,很少有自动洗片机,而用这种常规的普通线机摄影时,摄片的清晰度、对比度、黑化度、灰质度等都比较差,从而导致误诊、漏诊的病例较多,而且这种机器的维修率也比较高;大量胶片的储存也需要很大的空间,不便于我们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学习,在给病人去不同医院就诊时也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尤其是基层医院,很少有cr,dr,mr,dsa等大型现代化医疗设备,工作人员所从事的也基本上都是应用常规线检查,这些问题就表现的更加明显。

1.4放射技术水平与临床工作要求有一定差距

这是由于基层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少,因为工作的需要而不便于外出进修学习。这样我们的工作人员长期得不到培训和学习,知识老化,跟不上现代医学发展的步伐,便不能很好地为临床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对物质等个方面的也有了新的要求,然而部分基层医院的经济效益不好,工作人员待遇偏低,甚至低于人民平均生活水平,与他们心目中的期望相差甚远,因此导致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低下,不能更好的努力学习而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也就不能与临床科室配合开展新的技术合作。

1.5部分医院对影像科室发展的重视不够

自1972年起,以ct问世为标志,现代医学影像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医学影像学科室是现代化医院的支柱之一,医学影像学是临床医学的主要研究手段和推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的动力。随着医疗行业数字化进程的不段深入,医疗影像的数字化发展也越来越成为业界关注的话题。而在基层医院中,因为平时的病人数量有限,同时考虑到医院的效益情况,辅检科室在医院领导的重视上相对不及临床科室,所以在建设发展方面有时候容易被领导忽视。而我们现在在医学上的方方面面都已经进入了数字信息化时代,只有跟上时展的步伐,医院的发展前景才会更加的明朗。笔者曾经实习的医院是一家国家二甲私立医院,但是谁能想到,这家医院所配备的影像设备中有2.0t的mri、64排的双源ct、四维彩色超声诊断仪、新一代陀螺刀肿瘤治疗仪等等,这些却是国家许多三级医院至今还没有配备上的呢!因此它的综合业务水平得到一定提高,它的综合效益也非常好,年收益近两亿元。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要我们这些医院都像它来学习,但是它肯定有我们值得来思考和借鉴的地方。

2基层放射科的发展趋势

时至今日,我们可以发现基层放射科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一直默默无闻的工作,安于现状。但是放射学的发展一刻也没有停歇,如果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不能及时得到提高,将不利于医院在放射学方面的发展。我们现在都能看到,辅检科室就犹如临床科室的一双眼睛,可见其发展的重要性,然而目前它们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如何加快基层放射科建设笔者有以下几点想法:

2.1争取政府和医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争取政府和医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就是希 望首先能帮助基层医院解决在硬件设施和工作人员上所存在的困难。今天,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在医疗卫生事业方面的投入也在不断的增加。在此之际,基层医院的放射科室只要能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就一定可以找到合适的发展机会。如今,大部分基层医院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医院也专门为放射科室建设了新的线机房,从而进一步保障了医患的身体健康安全;各种影像设备也得到更新换代,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为了满足对各种疾病诊断的需求,我们希望在对影像设备更新的时候,也要不断引进新的技术人才,上级卫生系统也要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单位工作,且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照顾。而这些在基层医院都基本上得到了一定的证实,比如说我们市今年就直接招聘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医院工作并将其纳入国家在编人员,所以我们相信以后各方面的发展会更好。

2.2加强学习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素质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在精神物质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从而在医疗质量及服务上对我们医务工作者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所以我们首先应加强自身修养,养成热心为患者服务的习惯,并提高学习积极性,通过自学及技术交流在实践中获得实用的技术。同时我们要积极参加短训班,因为短训班要求的时间短,针对性强,是一种实用的教育方式,能够短时间内解决临床中一些问题,也便于记忆和掌握。另外,基层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应定期到上级医院专业进修,这是每个专业技术人员不可缺少的继续教育方式,可提高整体医疗技术水平。

2.3积极参加相关学术交流会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医学界经常举办的各种学术交流会是我们走出校门以后接受再继续教育的重要机会。因为许多学术交流会上所讨论的问题,都是我们平时工作中所遇到的疑难病症以及当今社会医学界发展的前沿技术,特别是在影像学领域的发展,更是十分的迅速,需要我们时时刻刻去关注和学习。及时掌握新的专业基本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在医院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加强与当地上级医院的联系,并得到上级医院在业务上对基层医院的支持。搞好与当地上级医院的业务联系,有利于我们基层医院在遇到疑难病例时能得到及时的解决,能很好地帮助基层医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技术水平。

2.4提高科室经济效益保障工作人员经济收入

只有尽力去更多地开展各项业务,很好地为病人服务,才能提高科室的经济效益。而在利益分配上偏向工作劳累风险大的人员,使其能够安心本职工作,在科室内部建立激励机制,对科室及医院作出贡献者进行奖励。随着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及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进入临床实用阶段,时下医学影像技术已得到空前的发展。而且以影像学的发展速度,对提升医院的发展还有巨大的空间,对一个医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5影像学设备要跟上医院发展的需要

影像学设备要跟上医院发展的需要,这是基层医院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基层医院不断发展的新的动力。虽然近年来基层医院的影像设备得到了一定的更新,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医学影像学是高新技术与临床医学的结合点,二十一世纪医学影像学发展首先依赖于以计算机为主导的高新技术的进步。由于计算机的性能以几何级数升级,必将带动多种医学影像学设备向小型化、专门化、高分辨率和超快速化方向发展,医学影像学检查亦将由大体水平逐渐深入至细胞、受体、分子和基因水平。

如今医学影像设备数字化已逐步成为影像科室必然发展的趋势,同时在客观上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必须计算机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换句话说:数字化是放射影像学的发展,特别是将现在放射科的常规线模拟成像水平转变为pacs是基层医院放射影像科室发展的方向。因为在应用pacs以后,通过存储影像可以明显减少以往胶片所需的大面积储存空间,避免以往胶片存储影像资料而引起的影像毁损等,并可节约大量的胶片,显、定影液、洗片机、胶片打印机等所需的成本;应用pacs,可以提高放射科医生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通过pacs的使用,可使放射科的管理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也有利于工作人员对疑难病例的学习和总结;通过pacs可及时了解整个放射科的工作状况:包括工作量及完成情况、积压项统计数据及每个员工的工作状况。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便于跟踪管理。数字化放射系统包括数字成像设备以及放射科数字化网络与his的整合,分为微型、小型、中型和大型pacs。基层医院放射科多用于微型、小型的pacs。pacs能够将长期保存病人影像检查的信息检索调出,传输到各工作站,便于医生将治疗、诊断完善,可使医疗信息资源达到充分共享,进一步优化医院和放射科的工作流程,提升医院和科室的管理水平,提高医疗品质和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使病人的诊治更为便捷,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特别是pacs的建设,将有利于人才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篇2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030-2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乡镇企业是中国乡镇地区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多渠道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统称,包括乡镇办企业、村办企业、农民联营的合作企业、其他形式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五级。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效卓越、贡献很大。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乡镇企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不断深化改革和开拓创新,已经和正在发生着一系列新的变化。

1 乡镇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1 发展乡镇企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

我国属于人口大国,生产力水平将对较低等一问题制约者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当前农业的发展首先要做的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目前,乡镇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也为农业供给了大量生产资料,为产前、产中、产后提供运输、供销等各项服务,支持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也一部分解决了农民的粮食销售问题,减少了农民对于粮食滞销的担忧,并且产品不仅仅局限于初级产品,为农村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的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产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

1.2 发展乡镇企业是实现我国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国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工业产值不断攀升,占社会总产值的60%以上。但目前我国还有大量的劳动力集中在简单的农业生产中。衡量工业化的标志包括工业的产值比重、工业劳动力的比重、劳动生产率、国民收入的构成等,所以说现实中存在一定问题,我国要实现工业化,还需要做出很大努力,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如果将剩余劳动力转向城市,使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带来住房、交通、生活供应、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一系列难题。因此,要实现工业化,在保证农业稳步发展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目前,乡镇企业已为实现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缩小城乡差距做出了突出贡献。实践证明,实行城乡一体化,工农一体化,工贸一体化是实现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1.3 发展乡镇企业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

我国要实现强国之路,最根本是必须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乡镇企业是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乡镇企业最根本的增加了社会有效供给,富裕了农民,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并且使国民经济上升了一个台阶,为国家增强了经济实力,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税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

1.4 发展乡镇企业是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乡镇企业的发展,改变了一些农村落后的状态,提高了农民收入,解决了许多政府无力解决的重大问题,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乡镇企业把现代工业文明注入广大农村,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二、三产业大军,使传统农民转变为现代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另外,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近就业提供了广阔天地,是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为自己增收,农民富裕了,精神状态也提高了,生活质量也有所提升,是稳定农村社会、提高管理效率,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坚实物质基础。

2 乡镇企业目前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2.1 经济全球化对乡镇企业影响巨大

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带动力商品、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在更大范围内的流动,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加深,国际竞争加强,给乡镇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2 国内消费市场供大于求

由于城市消费结构升级速度逐渐放缓,农村消费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又明显不足,导致许多工业消费品尤其是耐用消费品,已逐渐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移,城乡市场销售不旺,最终消费需求不足,对乡镇企业带来不小的冲击。

2.3 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国际产业转移进一步深化,国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沿海发达地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环境约束型产业、低附加值产业向外转移,而中西部地区处于劣势,无论在资源上还是在区域环境上,西部乡镇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中西部地区始终相对于东部存在很大差距。

2.4 行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这种调整是在商品过剩和企业效益下滑的压力下进行的,多数通过资产重组、企业破产、职工下岗、垄断经营、削减过度竞争等方式实现,这种调整对于资源型、一般加工型的小型乡镇企业的负面影响很大。

2.5 企业内部机制不健全,管理素质低水平差

乡镇企业内部干部职工是以农民为主,他们很少有人接受过高等教育,相对来说,自身知识与能力的制约,使之缺乏商品经济时期的观念与素质。不少生产管理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学习,业务技术知识欠缺,以及仍然受到乡土观念、家族观念、裙带观念的影响,影响了企业管理的整体水平。在制度上仍有不足,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经营销售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不足。

3 新形势下乡镇企业的发展路线

3.1 围绕农民就业增收,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

展农产品加工业要注重技术创新、技能培训和质量标准工作,提高农产品加工深度、产品附加值和质量安全水平,同时要推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原料基地建设,实行产业化经营,形成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发展休闲农业要注重行业标准建设、职业教育培训和示范项目创建工作,提高休闲农业的服务质量和发展规模,加强与旅游部门合作,真正做好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

3.2 围绕传统产业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引导乡镇企业加入新兴产业发展链条,进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低碳环保、以及农村、农业文化创意等产业领域,或通过推动乡镇企业为新兴产业提供上下游产品和配套服务等方式,帮助乡镇企业参与到新兴产业发展当中。

3.3 围绕农业、农村产业链延伸,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

大力发展面向农村建设、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各类服务业,主攻方向放在农业、农村产业链的延伸上,重点搞好农业生产资料供给和农产品初加工、储藏、保鲜、运输、包装等产业,以及为城乡居民生活服务的商贸、物流、信息、旅游、餐饮等服务业。

3.4 围绕市场多元化,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开拓国内市场要紧跟市场需求,结合汽车下乡、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补贴政策,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特别是要注重开发能有效拉动农村生产、生活消费的产品;开拓国际市场要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努力提高产品的档次、附加值和竞争力;积极搭建各种展会、贸易洽谈会、采购会等服务平台,开展促销活动;引导乡镇企业采取销售、连锁销售、直邮服务、电子商务等多种方式主动开拓市场。

3.5 围绕低碳经济,积极推进节能减排

坚决管住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坚决关停耗能高、污染重的企业,突出抓好规模以上乡镇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引导乡镇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兴办循环利用资源产业,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企业循环式生产、资源循环式利用,重点培植一批节能企业和清洁生产企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3.6 围绕产业转移与承接,加快中西部开发

广泛开展乡镇企业东西合作和省际、市际、县际之间的对口合作,促进地区间产业梯度转移、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和协调发展;中西部地区要利用综合成本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利用产业优势承接配套产业转移,利用资源优势承接精深加工产业转移,有条件的地方要建设一批产业转移示范区,努力使乡镇企业工业园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带动本地工业快速发展的基地和龙头。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 F3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326-01

农业区域化的深入实施,可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向纵深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新跨越。基层必须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任务,按照“大基地、广带动、强服务、求双赢”的工作思路,把深入实施农业区域化作为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向纵深发展和实现经济社会新跨越的重要抓手,高起点扎实推进区域化建设各项工作[1-2]。

1 乡镇农业区域化发展模式

1.1 建立高标准示范基地模式

乡镇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重点发展企业自属基地,严格按区域化生产要求进行操作,建立农业特区,成立企业自属基地。同时抓好老基地上档升级,一方面积极引导企业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品牌认证,着力培植精品菜,主攻出口蔬菜和大城市高端市场,逐步竖起自有品牌;另一方面把搞好基础设施配套作为提高区域化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措施,加大投资力度,建设基地管理房,整修基地道路,栽植各类树木,新建节水灌溉设施,建设输变电设备,架设线路。通过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基地形象,为扩大基地规模打下良好基础。

1.2 成立品牌农业办公室模式

设立品牌农业办公室,明确职责任务。重点解决企业部分农产品“有名无牌”的问题,积极帮助企业培育注册市场前景较为广阔、美誉度较高的当地品牌。同时,积极地整合农业资源,在离城区较近的农村,发展休闲农业,探索以合作社的模式进行经营,先发展起示范园,建立“休闲农庄”,吸引城区人自己种菜吃,变成城里人的周末休闲菜园。

1.3 依托企业做大基地模式

根据农民群众的种植传统,发挥原有基地优势,依托“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有效运行机制,扩大区域化基地面积,统筹规划农产品种植基地。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逐步发展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化建设基地模式,以基地引领群众种植结构的调整,扩大基地种植面积,并严格按区域化生产要求进行操作,重点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和发展自属示范基地,申报国家检验检疫部门认证。

1.4 结成共同体谋求双赢模式

在区域化建设过程中,引导企业在不断扩大基地种植面积的同时,严格按国际标准规范使用农药、化肥,实行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进行标准化生产,努力降低药残和肥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靠质量赢信誉,向质量要效益。改变原来企业与农民之间你种我收的供求关系,引导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转变经营模式,对化学药品的投入从用量、品种和时间上进行严格控制,并对农产品的生长周期进行统一调控,以达到同种同收同获利的目的。

1.5 创新土地流转模式

在抓好企业自备基地和订单基地的同时,重点发展土地合作社、种养协会等合作组织,通过土地流转实现集约化经营。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营业大厅,出台鼓励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发展土地合作社、种养协会,扩大区域化基地。围绕推进区域化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新路子[3-4]。特别是以企业为依托,以建立土地合作社为新型载体,以规模经营为发展方向,完善土地流转模式和运行机制,推动农业区域化向深层次发展。由土地合作社牵头将农户的土地流转到企业,企业为本社成员及时提供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及技术指导,并对整个生产过程实行统一供应化肥、农药、种子、技术指导、收购加工等“五统一”监控管理,统一调控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产品收获后,由企业按保护价收购,同时扣除企业先前投入的资金。这样,社员除获取土地租金外,产品价格比市场价格高,增加农民收入。

2 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基地建设规模受限,土地流转困难

在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基地,推进区域化建设过程中,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生产管理难以统一,土地产出效益低等实际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园区建设中首先面临的是土地问题。由于受土地因素的制约,加之群众认识不够,参与园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园区规模发展受到限制。园区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健全,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有限,导致园区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档次不高,不能形成强大的带动力与辐射力,难以满足园区的发展需要。部分群众对合理有效的土地流转认识不足,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2 农业品牌意识不强,资金和人才缺乏

农业品牌创建较少,国家级出口品牌仍是空白,且农民的品牌创建意识不强,部分企业缺乏品牌营销战略意识。园区建设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人才,发展科技含量不高。合作社受资金有限、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等因素制约,存在着规模不一、经济实力不强、章程的内容与执行不规范的问题。

3 发展对策

3.1 搭建合作桥梁,提升集约经营效益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新途径,发挥基地优势,与农产品加工企业“联姻”,走集约经营的路子。完善土地流转模式和运行机制,以规模经营为发展方向,以建立土地合作社为新型载体,与企业搞好对接,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扩大辐射带动面。一是发展股份合作型组织。以企业为依托,由企业与出地村联合成立土地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入社,将土地向企业集中流转,企业负责为本社成员及时提供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并对生产实行全程监控管理。收获后按合同实行保护价统一收购。农民可实现地租、市场差价和工资3种收入。二是发展企业带动型组织。由龙头企业牵头创办合作组织,与基地、农户签订产销合同,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农产品。三是发展政府引导型组织。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村里的能人和种养大户成立专业协会,由协会自我管理,规范运作,发挥作用,与企业同向发展。

3.2 完善服务体系,提供强力服务支撑

一方面,抓培训提高。按照全市的统一要求,以农产品质量安全“110”服务为核心,搭建为农民提供服务的平台积极宣传上级的法规政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知识,切实提高企业和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和种植水平;另一方面,抓化学投入品管理,成立联合执法队伍,定期开展化学投入品管理专项行动,建立完善的生产、销售追溯体系,确保化学投入品的使用规范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从而保证企业有安全稳定的高端产品货源,实现企业与农民之间的互利共赢。一是搞好技术培训。农民对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掌握以及对标准化生产行政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必须长期不懈地对农民进行培训和指导。可充分利用宣传车、发放明白纸及培训资料、举办各类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对农民群众进行宣传培训,为区域化管理提供大量人才和技术支撑。二是发挥政府职能。成立区域化管理办公室,下设农产品质量安全110服务中心,负责全镇区域化建设工作规划协调、科技服务等工作,完善其功能配套。在基地建立社区服务中心,主要为农业生产提供生产资料、技术咨询等服务。同时,在基地办公区分别建立合作社办公室,配齐档案橱、办公桌椅等设施,使农民在田间地头就能得到优质的服务。三是加强组织协调。制定农业化学投入品专营专供管理办法,成立联合执法队伍,开展化学投入品管理专项整治活动,净化农业化学投入品市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实行两条腿走路,在扩大出口占领国际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国内大中城市的高端市场。

3.3 增加投入,激活机制

建设农业园区,采用“政府搭台,社会联手,企业唱戏,开发主体多元化”的方式多方筹措资金。同时,加大科技投入,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制定鼓励政策,使农民变消极为积极,支持和参与农业园区建设。探索土地折价入股,激发农民建设园区的热情。

4 参考文献

[1] 沈根华,杨文华,韩源.农业区域化可持续发展研究[J].上海农村经济,2004(7):16-19,1.

篇4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是推进文化创新、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民心工程,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哉略工程。“共享工程”自2002年实施以来,在资源建设、技术研发、基层网络建设与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在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一些地区,“共享工程”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好,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加以研究解决。

1社区乡镇“共享工程”普遍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共享工程”实施和运行都是一个逐步摸索的过程,尤其是社区乡镇“共享工程”。在一些地区,“共享工程”资源也经历了从登录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网站直接观看到将全国文化共享资源用大容量的硬盘拷贝再安装到计算机硬盘上使用再到准备安装卫星接受器的过程。目前,“共享工程”建设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1.1资源利用率低

社区乡镇“共亨工程”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源闲置。其主要原因:一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社区乡镇图书馆还将是以纸质文献为主,网络信息资源为辅,来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利用“共享工程”进行科研、学术探讨、文艺创作等学习研究型读者较少。他们有的对“共享工程”不会用,有的不习惯使用,还有的不了解图书馆设立的“共享工程”基层点和电子阅览室的性质和作用。二是从事生产、经营、求职、信息查询等实用型的读者,知道利用和会利用“共享工程”的不多,即使使用,也不能充分利用“共享工程”的资源。三是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使用网络的读者群,多数是娱乐型、休闲型读者。因娱乐休闲网站选择性太大,他们不一定非要上“共享工程”网站。因此在一些社区乡镇,“共享工程”只是一种摆设和应付上级检查的道具。

1.2管理人员缺乏

由于一些社区乡镇图书馆财力单薄,管理人员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的掌握相对滞后,并且缺乏必要的信息资源的管理经验,对网络中出现的常见基本问题如网站死链接率过高、系统安装过于复杂、很多视频打不开等等问题无法解决,以致“共享工程”系统维护和正常运行难以保障,成为“共享工程”持续、稳定发展的障碍。出现问题时,只能求助于县市基层点的专业技术人员,而县市基层点负责全市(县)“共享工程”技术的工作人员很少,当基层点出现技术上的问题时,很难保证他们下社区、到乡镇,进行设施、设备的维护与技术指导,有时只能通过电话或聊天QQ加以解决。

1.3管理部门认识不清晰

由于“共享工程”是近年才开始实施,宣传力度也不大,在一些地方管理部门如工商部门、文化市场等对工程认识不清晰,对开展“共享工程”的电子阅览室的基本性质、服务内容和管理制度不甚了解,常常把电子阅览室等同“网吧”对待,给“共享工程”的运行发展带来困难。

1.4“工程”资金短缺

“共享工程”基层点建设过程中,虽然在验收合格后都得到了财政和文化部门的补助或奖励,但是这对于建立一个基层点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要在网络建设、计算机设施的购置、数字化资源建设方面投入许多的资金。加上如果政府投人小,“共享工程”运作直接的经济效益不大,难于完全依托自身来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导致社区乡镇建立基层点的积极性不高。

2社区乡镇“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之路

2.1加大宣传力度,制仃长远规划。

“共享工程”是一项依靠政府行为的公益事业,只有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才能使这一工程的实施与发展有可靠的保障。因此,首先必须广泛宣传“共享工程”,让各级领导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把此项工程作为一项政府工程,纳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从行政领导与所需经费上给予保证和支持。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经过5年努力,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农村文化建设格局。《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要将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的内容都纳人其中,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并建立三级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等。其次,做好调查研究,制订长远规划。要在对本地文化资源状况、地理环境因素、社区乡镇群众的文化素质、各种文化设施、专业技术人才、用户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计算机网络连接状况等情况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制订具有本地特色的计划方案。在制订方案时,要争取将计划方案纳入当地政府制定的社会发展计划,列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再次,“共享工程”基层点的实施过程要以点带面。要根据总体规划、分期实施、逐步推广的方针,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成效,踏踏实实完成既定的任务目标。

2.2建立本地资源,培训专业人才。

资源建设是社区乡镇“共享工程”生命力所在。市级基层点的资源建设应以文化系统的可控资源数字化为基础,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保护、民间民俗文化保护等进行,突出社.乡镇文化信息资源特色,如泰州的盐税文化、占代服饰文化等。同时组织并整合与大众日常生活及学校基础教育密切相关的百科类、科普类、法律类等社会文化信息。各基层点要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特色,尽可能做到定期更新,增加资源的新颖性和丰富可读性。在实施“共享工程”过程中,“共享工程”能否可持续性发展,已建立的基层点设备能否正常运转、能否高质量提供服务,人才是关键。注重人员培训,加快资源建设与更新步伐,才能切实保障系统维护与运行正常。因此应以市级基层点为基地,举办“共享工程”管理人员培班,有计划地对基层点的建设和维护人员进行分期分批的培训,并实行仁岗资格证书制度,建立起一支技术过硬、业务熟练、管理规范、服务优良的管理人员队伍。此外,在人员上还可以采取招聘等方法,广揽技术人才,搞好技术保障。

2,3举办相关活动,扩大服务内容。

社区乡镇“共享工程”基层点要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社区乡镇的资源,运用电子阅览室主阵地,在“共享工程”的平台上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多方面为群众提供文化信息资源,让“共享工程”深人民心,拓宽其受众面。如开展读书活动、电影观赏活动、公益讲座、知识竞赛活动。目前,“共享工程”主要依靠各级文化部门,工程利用率还不高,在一些地区资源浪费严重。如果我们使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部门合作,搞好纵向横向联合,发展基层点用户,将会大大扩大“共享工程”的影响,提高“共享工程”的利用率。例如,把“共享工程”与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实施组织的网上教育“校校通工程”、与卫生部在全国医疗系统组织实施的信息化建设“金卫工程”、·与广播电视部合作在农村组织实施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与中央组织部联合开展“党员远程教育工程”等结合起来,使文化信息资源在各个行业迅速推广和使用,效果将更好。

2.4加强自身管理,勇于开拓创新。

篇5

 

在当前世界环境压力不断增大、人们对健康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我国亟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展低碳经济以及扩大内需完善经济增长结构。发展低碳经济、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除了传统的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外应通过发展金融和以金融为依托的产品、产业来实现。笔者耗时半年之久,对地处西南地区云南省水泄彝族乡和重庆市李市镇的金融和经济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西南地区乡镇金融发展的困境及其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通过繁荣西南农村金融来促进西南农村经济的腾飞。

一、案例和数据来源说明

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四个省(市)。这四个省(市)地域相邻、气候相近、习俗趋同金融论文,广大农村乡镇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特色农业发达的村寨,农民人均纯收入普遍较高,没有特色农业而沿袭传统农业地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普遍较低。中国西南地区的农业乡镇多以丘陵为主,山多平地少、耕地坡度较大而且贫瘠、劳动生产率普遍低下。云南和贵州两省的农业乡镇存在人多地少劳务输出量小和隐性失业等现象。重庆市和四川省都是中国西部主要劳务输出省份,农村全劳动力多已外出务工,如重庆市江津区的油溪镇、白沙镇和李市镇的劳务输出率都在73%以上。水泄彝族乡是云南省内的一个偏远少数民族农业乡,全乡山高坡陡,谷大箐深,交通不便。2008年全乡的总户数为4705户,农业户达4229户,占总户数的90%。2008年全乡第一产业中的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产出分别为3105.42万元、2711.63万元、1535.56万元,共7352.61万元,一二三产业之比为:1.15:1:0.57小论文。二、三产业收入5801.94万元,一产业是二、三产业之和的1.267倍。李市镇是重庆市江津区下辖的一个镇,2008年全镇共有34248户人家金融论文,其中有23559为农业住户,农业住户占68.5%。第一产业27557万元、第二产业17626万元、第三产业30281万元。[②]李市镇还是一个典型的劳务输出型农业乡镇,劳务输出率高达73.4%。由以上可看出,水泄彝族乡和李市镇当属中国西南农业乡镇的典型。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电话调查三种方式了解情况和采集数据。问卷题目为《李市镇经济、金融发展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访户主的基本信息,家庭收入和支出,融资目的和途径、以及融资意愿、融资难易变化情况、金融对日常生活影响的感受等。问卷以户为单位,一户一份,共368份。问卷收发方式为现即发、即填、即收回。问卷涉及重庆市江津区李市镇的11个社村中的7个,这七个社村分别为:林家嘴社区一社和二社、两岔村、牌坊村、沙埂村、双河村、孔目村,其中五个村中的被访住户绝大多数不识字,问卷均以问答代填的方式完成。水泄彝族乡的调研方式主要通过走访和电话调查的方式进行。电话调查对象包括村民和金融机构相关工作人员,电话调查农户的样本为随机样本,样本总数共三十一户,随机抽出了咱咧村、啊波村、水泄村、啊林村、瓦厂村五个村寨。

二、中国西南地区农业乡镇金融发展现状

透过水泄彝族乡和李市镇这两个典型农业乡镇金融论文,可总结出中国西南地区农业乡镇金融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现象。

1.居民资金来源少,收入低

中国西南农业乡镇村民普遍资金来源少,收入不高。在中国西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村民收入普遍较高,依靠传统农业生活的村民收入普遍较低。如农村居民占全乡人数96%的水泄彝族乡,2008年适宜种植和盛产泡核桃的箐田、马板河、马栗林、旧寨、啊林寨等十多个自然村人均纯收入超过6000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0多元。可是全乡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908元,不到盛产泡核桃地区的三分之一,低于大理州平均水平1171元,少于云南省平均水平1202元,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③]。李市镇农村居民同样以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该镇是一个典型的劳务输出型乡镇,2008年末从业人数44345人,劳动力输出32543人,劳务输出率高达73.4%。全镇外出务工村民人均工资是当地收入的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国779元。可是,依靠上班和从事商品零售业的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为13082元金融论文,低于江津区346元、少于重庆市1286元、落后于全国2699元。[④]

2.居民多无融资概念,融资途径以民间为主

调查发现,水泄彝族乡和李市镇村民基本没有融资概念,部分机关工作人员对金融也比较陌生,不知融资为何物。在代填《李市镇经济、金融发展调查问卷》[⑤]时,问到需不需要融资时无人应答,只有把融资转换为借钱、周转资金后访谈才得以顺利进行。该现象在李市镇沙埂村和两岔村尤为明显。调查发现,村民融资一般通过民间渠道而不是金融机构小论文。问卷中回答融资途径为“亲戚朋友或同村人”的人数占了回答总数的65.3%。不愿到银行贷款的原因认为手续繁琐占32.8%,利息高占25.9%,限制条件多占24.1%。居民不愿到金融机构借贷的主要原因是民间融资成本小、利息少。问卷中认为民间融资不用支付利息占80%。

3.居民投资融资热情高,但融资难

尽管生活在西南边陲的乡村小镇,但许多村民也能紧跟时代的旋律,心中蕴藏着许多创业的火花和拥有较高的投融资热情。问卷中回答“您有了钱最想做什么?”,回答“投资办厂”的占56.5%;回答需要融资的人数占到72.5%。这充分说明西南地区乡镇居民融资需求和投融资热情比较高。融资目的为做生意的占40.3%、购买农用生产资料占19.4%,其他多为建房、孩子上学和看病。虽然许多人需要融资金融论文,但普遍都认为融资比较难,调查问卷中回答融资很难的人数占45.3%、一般占39.6%,容易仅为6.6%,还有人回答“根本就贷不到款”。“贷款也是要讲关系的”在走访中有村民这样告诉笔者。问卷中回答与往年相比融资变难的人数占40.4%,没有变化的占50%,认为变容易的为9.6%。水泄彝族乡的一些青年有建设养殖厂、制砖厂、酿酒厂、食品加工和保鲜厂等很好的创业构想,但苦于资金匮乏和缺少勇气,这些创业的金点子仅为村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4.融资额度小,金融影响力不大

西南农业乡镇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融资额度普遍偏小。问卷中回答融资额度1000元及以下的占了50%,许多村民回答借钱数额为三五百元甚至几十元,目的仅仅以解生活中的燃眉之急。水泄彝族乡村民与李市镇情况相近,融资额度也普遍较小,除了孩子上学、生病、建房、娶亲和创业外一般融资额度都在1000元一下。居民还款时间观念也比较淡薄。在李市镇的村寨走访中有许多人回答还款时间是“有钱就还”。问卷中回答还款期限为一年的占42%、三个月至半年占26%、三个月之内占14%。在问及金融结构对生活影响时,42.2%的人认为没有影响,影响不大的为37.3%金融论文,较大的占20.3%。在水泄彝族乡的电话询问中8%的人认为没影响,65%的人认为影响不大,15%的人回答影响较大,12%的人认为影响很大。

5.货币化程度高,但金融对经济发展贡献率低

关于一国货币化程度指标应用比较广泛的是麦金农(1973)提出的广义货币量M2与名义GDP之比(M2/GDP)和戈德﹒史密斯(1969)提出的金融相关率FIR(Financial Internal Ratio)即金融资产与名义GDP之比。M2/GDP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金融深化过程中的经济货币化水平,而FIR反映的是一国金融化过程中的经济金融化水平。本文用M2/GDP来衡量李市镇的货币化程度。考虑到李市镇金融不发达、M0不多,用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和存款余额之和代替M2[⑥]。从表1中可以看出李市镇金融深化过程中货币化程度并不低,近5年的平均货币化程度在90%以上,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太低,近5年平均比率不到12%,离75%的警戒线还很遥远,这充分说明西部农业乡镇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不够,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率比较低小论文。详见表1。

表1 李市镇2003—2008年金融和经济发展指标 单位:万元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GDP

42700

44336

51349

55481

70108

75464

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41570

46602

54292

57368

58609

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5694

3964

5879

6478

6605

LM2/GDP(%)

 

 

106.60

98.48

108.45

91.07

86.42

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

 

 

13.70

8.51

篇6

近年来,江苏省镇江市经济开发区检察院坚持“立足本职、强化职能,检校联盟、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紧贴中心、服务发展”的工作理念,不断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向纵深开展,为企业健康发展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并被授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先进集体”,成为全国检察机关中唯一入围的单位。

一是注重健全组织架构,创新保护平台。该院成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知识产权保护专业委员会、知识产权犯罪办案小组,并与南京大学法学院合作成立了镇江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李友根亲自担任中心主任,众多知识产权专家、教授和公安、工商、质监、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参与其中。陆续在当地科技新城成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江苏省首个“专利门诊”,并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同意设立全国唯一一家检察机关“知识产权维权分中心”,配套建立一个由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检察专家、知名律师等组成的专家库,及时受理企业和个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各类诉求,零距离服务企业自主创新。

二是讲究强化内外f作,惩治侵权犯罪。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盗版、假冒、冒充等知识产权犯罪行为,该院依法从重从快打击,提高犯罪代价,充分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不断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工作,制定《知识产权案件两法衔接实施办法》《知识产权保护联席会制度》《知识产权资源共享实施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建立报表报送、信息通报、联席会议、案件备案等制度,并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核心,建立全区行政执法、企业等部门参加的信息网络,达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提高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整体合力。

三是持续加强宣传引导,增强保护意识。该院派遣检察干警经常走进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的普法宣传,帮助企业制定员工知识产权保密守则,增强员工的保密意识,提高企业知识产权自我保护;由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南京大学法学院和该院共同创办《知识产权》刊物,免费赠送有关企业,传授防范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技巧;创办知识产权专业网站,开通了一部知识产权维权热线电话,结合“世界知识产权日”等重大节日,坚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进社区、进村居的宣传和咨询活动,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环境,受到广泛好评。(文/丁智)

篇7

一、巩固和完善镇区长效管理体制。

1、利用广播、黑板报及其它宣传形式,向居民宣传环境卫生知识,以激发广大民众的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誉观,做文明市民。

2、建议新镇区的管理,要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围绕政府所在地是全镇人民的政治文化中心,创新管理办法,建立管理网络,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为建立良好和应有的大豫新面貌奠定制度机制。

3、加大对街道乱摊点、乱停放、乱搭建的整治力度,倡导文明经商、建立文明交通秩序、树立文明和谐的镇区形象。

二、加大镇区基础设施的投入。

1、为了更加美化镇区,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建议政府在新桥河西北侧,规划建设居民健身场。

2、政府在集镇设施建设过程中要考虑适合镇文化中心和中老年活动中心一体化的活动场所,以满足广大居民的物质文化要求。

3、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居民的教育,提高广大居民的综合素质,引导其围绕“亮化、绿化、美化、净化”的四化标准要求,共同维护和创建新型的大豫集镇,共同创造文明、洁净的投资招商软环境。

三、高标准规划、分步骤实施、建设新型集镇。

1、建议政府安排相关人员现场调研,制定农贸市场东南侧的垃圾场搬迁办法,解决高温季节及下雨天,蚊蝇乱飞的现状。

2、在现有的基础上,随着镇区范围的逐步扩大,工作量的增加,考虑适当增加环卫工作人员,另外随着垃圾量的不断增加,建议老街和新区适当增加垃圾桶,创造条件规划建设垃圾池。

3、针对老街下水道时有堵塞现象的发生,部分虽然已经作过修建,但仍有一部分仍然存在不畅,在财力允许或多方筹资的前提下,进行整修、疏通,解决污水难排、群众意见多的矛盾。

篇8

中图分类号 F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322-01

绍兴市柯桥区南部山区以平水镇、王坛镇、稽东镇为代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多以农业发展为主。山林众多,风景秀美,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素有“绍兴后花园”之称。近年来平水镇因地制宜,在山区严格保护好风景林、名树古木、围村林等原有绿化的基础上,平原地区大力发展“万亩油菜花”“万亩水稻”种植,集镇范围积极开展“庭院绿化”等村庄绿化美化工程。初步形成竹笋生产“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全镇现有竹材、竹笋加工企业10多家;王坛镇地处小舜江水库源头、会稽山纵深腹地,通过培育万亩梅林,打造浙江最美森林,构建多元化农业经营体系,已申报区级规范化农场47家,以花木、干鲜果为主的特色农业种植面积415.4 hm2;稽东镇着力发展香榧产业,流转林地种植经济作物,2014年已创建香榧和茶叶2个示范区,同时加大投入推进红豆杉、茶叶等特色基地项目建设。特色农业的发展为南部山区乡镇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

1 绍兴市柯桥区南部山区乡镇特色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

山区乡镇通过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发展思路、出台有力有效的举措,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和多种原因影响,特色产业还没有真正成为支柱产业,尚未带动山区乡镇的经济腾飞。目前,绍兴市柯桥区乡镇特色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1 劳动力资源不足,成本较高

农业产品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收获季节时间短。而我国大部分山区乡镇仍采用传统的人工收获采摘方式,需要大量劳动力。南部山区乡镇特色农业产品如茶叶、竹笋等收获至今仍依赖人工采摘挖掘,而当地的主要青壮年劳动力均外出进入城市务工,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农产品收获季节明显劳动力不足。而雇佣外来劳动力成本过高,影响了农户的经济效益,导致特色农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和影响[1-2]。

1.2 产业化程度较低,技术落后

山区乡镇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规模较小、经营分散,一般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没有形成系统的产业生产链,加上生产和加工技术落后,粗放式的生产经营方式使得特色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同时高新技术人员大多进入城市工作,鲜少留在山区乡镇,导致特色农业创新和技术水平不足[3-4]。南部山区乡镇产业基本上为个人性质或者家庭性质,没有成型的企业,大多为小型的企业,且经营比较散漫,时而开工时而停业。特色农业技术人才相对匮乏,家庭生产单位产能较低,如家庭茶叶制作仍然依靠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抗自然灾害和市场变化能力弱。

1.3 信息化渠道较少,产销滞后

山区乡镇地理位置特殊,一般远离城区,交通不便。特色农业农产品虽然受到市场的欢迎,却苦于没有好的运输和销售渠道。如今信息化发展迅速,南部山区乡镇镇政府虽然在着力培育提升农产品产业,如在农产品产业方面完成了普通商标注册、产业发展调研和电子商务销售培训等工作,但大部分农户尚缺乏好的展销渠道,茶叶等农产品仍然多是通过传统方式宣传出去,而极少采用现代信息化的销售方式。特色农业产品要打响更高的知名度,仍然需要打通互联网线上线下两条道路。

2 山区乡镇加快特色农业发展的建议

2.1 加快技术创新,推动优化特色农业产业结构配置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形势,因此在兼顾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山区乡镇应以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加快技术创新。同时,引进高新技术人才,改革传统的生产培育和自然开发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广种薄收、粗放经营的形式向技术密集型、精耕细作、精品优质的方式转变。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的本地特色农产品。以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通过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交流,改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品质,促进农业产业综合发展。

2.2 注重品牌建设,提升特色农业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新时代形势下,区域品牌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山区乡镇要发展特色农业必须实施品牌战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通过整合资源将小规模的生产经营打造成大型的知名品牌,形成规模效益。政府发挥桥梁推动作用,企业发挥自身经营优势,两方联动,双管齐下,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一方面,注重品牌管理,抓好重点产品的品牌建设,优化产品质量,强化市场规划和品牌运营,进一步加大农产品的宣传推介,适应市场变化。另一方面,山区乡镇应结合自身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环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带动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开发。

2.3 加强信息联动,降低特色农业劳动力和销售成本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最大的特征,信息化社会也给当地农业产业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因此,加快特色农业发展也离不开信息化。山区乡镇应加强信息联动,加强和周边乡镇的协调沟通,有组织地输入劳动力,提高劳动力资源利用率,降低劳动力成本。同时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建设互联网信息平台,加快开发新兴的网络销售渠道如淘宝、微商等,通过C2C(个人与个人)、B2C(企业与个人)甚至B2B(企业与企业)等新型电子商务形式打开市场,减少交通等不利因素影响,降低销售成本,从而为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便利。

3 参考文献

[1] 韩萍.山区特色农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368.

[2] 王立华,李春山,梁淑芬.山区特色农业的基本现状和发展思路[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3,5(2):32-36.

篇9

自1987年西式快餐进入我国市场以来,两大西式快餐巨头在我国除了以外的500多个城市开设了超过4000家连锁门店,主要覆盖了我国绝大多数的大中型城市和三线以上城市。在消费能力比较集中的地区几乎都可以看到这些企业的身影。然而由于比较严格的选址要求,这些品牌洋快餐真正能够进入到乡镇地区的非常少,这就给我国民营西式快餐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其他以模仿为主的西式快餐也在上述地区如雨后春笋一般的蓬勃发展起来,从企业名称到产品和包装无一不可山寨,以其低廉的价格吸引着这部分消费者。

然而,经历了世纪之初的快速增长和回报的光环后,近几年各西式快餐的营业逐渐呈现下滑的趋势,尤其是2012年末的速生鸡事件及2013年的禽流感事件之后,市场更是出现了普遍遇冷的现象。西式快餐巨头都不免受到冲击,那么那些以模仿起家的中小型企业又该如何生存呢?

一、中小型西式快餐企业在长三角乡镇区域所面临的竞争环境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居民对于西式快餐的接受程度也比较高,也是西式快餐企业门店的主要集中区域。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该地区的大中型城市主要被西式快餐巨头所占领,覆盖了多数消费力比较强的区域。然而受到西式快餐巨头自身为了确保利润而设定的选址原则的限制,市场上实际还存在一块比较大的空间未被这些大品牌所占领,即以二三线城市为代表的乡镇中心和大城市的城郊区域。

(二)在二三线城市为代表的乡镇中心和大城市的城郊区域已经逐渐出现了一些较为大型的西式快餐连锁企业,在产品架构和服务模式上基本与国际大牌比较相似,单店的营业面积也比较可观,在规模化经营和物流配送方面在这些区域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三)以上所涉及的城郊和乡镇中心地区还存在一定数量的高度模仿西式快餐的中小型企业,无论从命名上、产品结构和口味上,还是餐厅的装饰装修风格上都有明显的山寨版本的迹象。其产品的价格通常远低于快餐巨头的产品,并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在这些竞争者中除了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高度相似以外,还存在着设计风格上山寨化严重、缺乏个性的特点,部分企业甚至让人缺乏安全感。

二、长三角乡镇地区消费者的消费特征

(一)长三角乡镇地区本地的消费者消费能力比较高,目前的人均年收入在人民币万元左右,是我国各个地区中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这一地区的居民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但是在西式快餐的消费上整体上更容易青睐于大型连锁店,他们希望消费场所能给他们带来品牌感或面子感,在消费时更容易追求放心和享受的心情,在实际消费时有比较明显的追求价廉物美的倾向。由于大型西式快餐连锁在这些地区的数量相当有限,其中相当一部分消费者会因为朋友子女等原因到中小型的西式快餐门店进行消费,其中产品外带的能占较大的比重。

(二)本地消费者中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是年龄在5-16岁的少年儿童,受城市同龄人的影响,西式快餐的消费能够在这一群消费者中得到广泛的认同。这些消费者模仿性极强,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攀比心理,在餐饮的消费上常常只注重数量而不注重质量,并且能够带动其家长和朋友进行消费。

(三)另一股不容小觑的消费力量是外来打工者。由于长三角地区外贸及加工产业比较发达,外来打工者在长三角的很多乡镇中已经成为了主要的社会成员,在外资企业较多的地区,其人口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本地居民的数量。这些消费者年纪都比较轻,平常工作比较繁重,生活压力较大,餐饮自理能力比较差。追求城市的生活,但还是以模仿为主,对时尚的理解停留于形式,偏重于物质的表现,缺少文化性内涵体现。闲暇时间的生活主要体现在消遣性娱乐上,交友行为比较广泛,也比较容易出现从众消费的现象。

三、中小型西式快餐企业自身的特点

(一)与目前已经成型的西式快餐界的领导品牌相比较,此类中小型企业一般都没能达到规模化经济的效应,虽然也有一些企业开始尝试使用中央厨房和物流区域配送等手段,但受到实际规模的影响,明显缺乏成本优势,故而不适合与这些品牌进行价格方面的竞争。

(二)由于先天的模仿特性,使得这些中小型企业无论是在企业形象和产品研发等方面都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加之对于以上内容的投入长期不重视,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产品结构趋于单一化,在为消费者提供附加值方面低人一筹。

(三)受资金限制的影响,此类中小型西式快餐企业的门店一般都比较小,通常没有超过一百平方米的,除去厨房等应用面积后实际可用于营业的面积十分有限。受到餐饮行业消费时间相对集中的制约,企业的盈利能力大打折扣。

(四)由于未能建立起强有力的品牌效应,部分已经走上连锁加盟的中小型快餐企业仍然面临着寻找加盟商困难、连锁标准化未能很好地制定或者执行的困局,连锁加盟总部对于下属企业的掌控能力严重不足,从而进一步影响到这些品牌在产业链中的形象。

四、发展对策与品牌差异化

鉴于以上环境因素与消费者分析,长三角地区的中小型西式快餐企业应当要注重培养企业的品牌形象,要意识到品牌对于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尽早摒弃复制与模仿的道路,以品牌建设的理念来规划企业自身的形象、产品和销售,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成长和消费者的变化。

(一)考虑到其主要竞争氛围中的大型西式快餐连锁企业快餐感比较强烈,在产品的研发、产品的标准化和成本的控制方面都占有领先地位,中小型西式餐饮企业不能在以上方面进行直面的竞争,就必须走差异化的路线,可以“可爱、温馨、生活”作为基调在餐饮氛围上进行差异化,与大型西式快餐的“明亮、简洁,而缺乏温馨感、生活感”产生强烈的对比。并且在产品结构上做出调整,不使用与大型西式快餐企业相比缺乏竞争力的产品作为自己的主打产品,例如:汉堡、炸鸡。而是要选取相对有优势并能被消费者所广泛接受的产品作为主要宣传产品,配合餐饮氛围的塑造,来产生消费者认同感的差异化。

(二)受其主流消费者,尤其是比较年轻的外来务工人员,相对缺乏文化素养、比较注重外饰的个性张扬,闲暇时间的交友需求比较高、消遣的需求比较高,并且具有明显的模仿城市生活与消费却模仿得并不太到位,对时尚的理解流于形式,偏重物质,缺少内涵的特点的影响,而本地的儿童消费者仍然比较贪玩,模仿性消费为主的特点的影响,中小型西式快餐企业在形象设计上应当体现一定的档次感,主要注意视觉冲击力的体现,不需要过多的渲染文化感。可以侧重比较轻松的消遣性、娱乐性文化氛围的塑造。

(三)受其主流消费者多为外来务工,远离家庭,缺乏安全感,生活环境比较排外,缺乏受尊重感交友需求旺盛,成群结队,容易从众消费,好面子,要攀比的特点的影响,以及本地消费者多为儿童,而为儿童付款的主要是家长的特点的影响,中小型西式快餐企业可以在产品设计和营销活动中进行以关爱为主题的服务,可以引导消费主张,促成从众消费。

(四)除以上差异化的品牌塑造外,中小型西式快餐企业仍然必须做好服务重快捷、口味有特色和卫生有保障的基本工作。

综上所述,在充分了解市场的竞争结构、消费者的特点和企业自身的状况的前提条件下,位于我国长三角地区的中小型西式快餐企业只要进行良好的餐饮品牌的塑造,做好产品、氛围、服务的差异化竞争,就能够在逐渐出现颓势的西式快餐市场上继续分到一杯羹,并为企业的发展开拓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王盛军.关于在苏南乡镇发展西式快餐连锁的可行性研究[J].现代营销,2013

篇10

中图分类号:1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11-2283-03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是一个介于血液与脑及脊髓之间的有选择性通过能力的调节界面,其结构由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基膜和星型胶质细胞的足突所构成,其中EC是构成BBB屏障功能的主要结构。有研究表明,EC存在大量紧密连接,缺少窗孔,通透性很低,只有大小在400~600间的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血脑屏障。血脑屏障的主要作用是阻挡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及大分子物质与脑接触,允许脑组织所需的营养物质选择性通过,以维持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rs System,CNS)内环境的稳定。然而,血脑屏障的结构特性也阻碍了许多CNS疾病治疗药物(绝大部分为大分子物质)的通过,使其难以发挥有效的治疗作用。因此,如何克服大分子CNS疾病治疗药物透过血脑屏障,在脑内达到一定的有效浓度,已成为当前脑科临床应用中急需解决的难题。近年研究已逐渐发现,血脑屏障不再是曾被认为的一道静态的物理屏障,而是一个具有生理功能的动态调节界面,其通透性可受某些药物及物理因素刺激的影响。在血脑屏障受损的情况下,这些药物及针刺刺激可给予其保护作用,使其通透性降低,减少对脑组织的损害;同时,在生理情况下,有些药物及针刺刺激还可使BBB实行暂时性的可逆性开放。由于当前CNS疾病的高发病率,寻找高效的且副作用少的促血脑屏障开放的方法,诱导某些CNS疾病治疗药物通过,以充分发挥这些药物的治疗作用,提高部分CNS疾病的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药及针刺对血脑屏障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

1 芳香开窍类中药对血脑屏障的影响

芳香开窍类中药主要以冰片、麝香、石菖蒲等为代表。祖国医学认为,这类药物药性辛香,善于走窜,有通关开窍、启闭醒神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窍闭神昏等病症。《生草药性备要》言冰片:香窜善走能散,通诸窍。《本草纲目》:“盖麝香走窜,能通诸窍之不利。”“石菖蒲辛苦而温,芳香而散,开心孔,利九窍,明耳目。”据现代研究,芳香开窍类药物的某些药理成分,如冰片中的右旋龙脑和消旋龙脑,麝香中的麝香酮,石菖蒲中的榄香素、B-细辛醚等均可迅速通过血脑屏障,冰片还能够增加BBB的通透性,诱导某些水溶性较强的有机物透过BBB而进入脑组织。董先智等证实冰片无论是通过静脉给药还是肌肉注射给药后均能明显增加顺铂在小鼠脑中的含量,并以高剂量在小鼠脑中维持较长时间,说明冰片对顺铂透过血脑屏障具有促进作用。林咸明等发现不同浓度“冰片液”哑门穴位注射均可促进伊文氏蓝(Even’s Blue,EB)透过血脑屏障,并与“哑门、百会”穴电针刺激促EB透血脑屏障进行对照,发现前者促透作用强于后者,但“冰片液”高、低剂量组间无明显差异,提示“冰片液”穴位注射是促血脑屏障开放的一种有效方法。赵保胜等证实了冰片促血脑屏障开放时可明显抑制iNOS的表达,而脑外伤后,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iNOS表达量明显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提示冰片诱导的血脑屏障开放是一种生理性开放。陈艳明等用含冰片的家兔血清,作用于马丁达比狗肾上皮细胞(血脑屏障的体外模型),发现冰片血清处理4h后先打开细胞间紧密连接,24h后开始对细胞吞饮造成影响,移除冰片血清24h后上述影响即消失,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冰片开放血脑屏障的机制。陈文凯等用麝香的主要有效成分麝香酮,经大鼠尾静脉注射,按不同时间取其脑等内脏,制备组织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发现,麝香酮可迅速通过正常大鼠的血脑屏障分布于脑组织内,且很快达到高峰,具有相当浓度,这表明麝香酮可以迅速透过血脑屏障。唐洪梅等发现石菖蒲的主要成分榄香素、B-细辛醚、n-细辛醚均能迅速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发挥作用。上述实验均表明了芳香开窍类药物对血脑屏障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其作用机制,为其“芳香走窜、引药上行、归经入脑”的药性理论提供了初步理论依据与实验基础,但其影响机制仍然有待进一步阐明。

2 活血化瘀类中药对血脑屏障的影响

中医理论认为,活血化瘀类中药性味辛苦,人血分,善于走窜通行,而有通畅血行、消散瘀血之功,用于治疗各类瘀血阻滞病症。《本草汇言》日:“芎劳,上行头目……血中气药……气善走窜,入血分。”《医学衷中参西录》曰:“三七……善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允为理血之妙品。”某些CNS疾病,如脑血管意外,本质上均为血瘀症,故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有效。现代研究发现,在缺血或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脑局部存在着白细胞聚集,浸润,产生大量的蛋白水解酶、氧自由基和其它效应分子,破坏了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基底膜,血脑屏障受到损害以致出现血管源性水肿,脑组织受到破坏。活血化瘀类药物具有抗炎、抗凝、扩张血管、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的作用,从而可以减轻对血脑屏障的损害,使脑水肿减轻,脑组织的损害减少。刘建辉等一’采用大鼠腹腔注射三七总皂苷注射液,发现不论是全脑缺血还是局灶性脑缺血1h后再灌注3天,应用三七总皂苷的各组动物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氏蓝含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大脑局部血流量增加。证实了三七总皂苷对脑缺血后再灌流期间受损血脑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并可促进再灌流早期脑血流的恢复。唐宇平等发现,与模型组比较,大黄可明显减轻脑出血大鼠脑水肿,使血脑屏障紧密连接的破坏减少、神经星型胶质细胞足突肿胀明显减轻,抑制EB透过血脑屏障,提示大黄对血脑屏障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星型胶质细胞足突上分布有密集的水通道蛋白AQP-4,且在水肿形成和细胞肿胀中有重要作用。因此,认为大黄保护血脑屏障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水通道蛋白AQP-4的表达而减轻星形胶质细胞足突肿胀有关。乔晋等研究发现,在脑出血后6、24h分别应用活血效灵丹的治疗组脑组织EB含量在第4、7天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脑组组超微结构的损害减轻,但超早期用药对血脑屏障的保护无明显优势,说明脑出血后应用活血效灵丹治疗具有保护血脑屏障作用。张素平等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灌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发现灌用活血化瘀类药物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及脑组织水肿程度均较未灌用的对照组明显减轻,证实活血化瘀类药物有拮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一再灌注性血脑屏障损伤的作用。上述研究均证实了活血化瘀类药物对血脑屏障

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其作用机制,为活血化瘀类药物治疗某些CNS疾病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3 祛风通络类中药对血脑屏障的影响

祛风通络类中药性轻,味多辛,能散能行,具升浮之性。中药海风藤具祛风通络的作用,郭瑞友等发现海风藤提取物可显著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后血脑屏障的破坏,减少缺血灶周围坏死细胞、凋亡细胞数量,并具有减少梗死灶直径的趋势,提示海风藤对血脑屏障有保护作用。薄荷具祛风、清利头目的作用,陈光亮等证实用薄荷油给小鼠灌胃或腹腔注射给药,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很快出现抑制,表明薄荷油迅速通过了血脑屏障而起作用,但作用维持时间短。中药天麻具祛风通络、平肝作用,游金辉等证实天麻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天麻索可以迅速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中,并在脑、血及肝中迅速分解为天麻苷元,并以天麻苷元的形式存留在组织中,发挥中枢镇静作用。上述研究表明了某些祛风通络类中药对血脑屏障的影响,同时,也为祖国医学祛风类药物“性轻上浮”的药性理论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4 针刺对血脑屏障的影响

篇1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委员会认为:“成人教育对于今天世界上许多成人来说,是代替他们失去的基础教育;对于那些需要应付环境新要求的人们来说,是延长他们现有的教育;对于那些已经受到高级训练的人们来说,是给他们提供了进一步的教育。”成人教育应奉行终身教育思想,促使人们走向成熟,帮助人们提高生活质量,追求美好理想,实现人生价值。而担负成人教育使命的成人教育中心校,就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适应群众终身教育需求,创造条件开展各类培训,服务地方经济,提升成人教育的活力和魅力。

目前,社区教育的发展总体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区域之间的社区教育发展还不平衡,农村乡镇社区教育比较薄弱,这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因此,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要广泛开展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村居、学习型家庭等的创建工作,面向各类成人举办各类学历、非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实施“教育富民工程”、“两后双百工程”、“现代农民教育工程”、“新市民培训工程”等,在终身教育的战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以农村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为基础,构建农村终身教育的网络体系

当前农民的终身教育问题虽然得到各级部门的重视,但要真正落到实处,还存在许多障碍:一是受广大居民自身主观意识的限制。终身教育、社区教育要以人为本,除了政府部门的积极倡导,成人教育中心校和社区教育工作者及有识之士的努力外,还需要乡镇全体人员的共同参与。由于农村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初始进程中,村居一线的干部和广大公民还普遍存在对终身教育、社区教育认识不到位的现象,乡镇内的各类组织对终身教育、社区教育支持度还不够,广大民众的参与热情不够高。二是受终身教育、社区教育制度的限制。乡镇农村人们的思想观念滞后于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往往人治的成分大于法治,制度的不完善使终身教育、社区教育难以开展。三是受管理体制的限制。涉及社区教育的部门较多,每个部门都从自身的角度来认识和开展工作,政出多门,比较混乱。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觉得应以农村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为基础,构建农村终身教育的网络体系。加快推进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向社区教育中心转型。成人教育中心校要深入村居、田头,广泛宣传终身教育的思想和内涵,积极营造“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学习型社会氛围。沉入基层,贴近农民,调查研究,了解当地农民干什么、想什么、需要什么以及本地条件适合做什么。通过宣传发动和调查研究,配合有关部门定期开展各类培训,使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成为农村乡镇终身教育、社区教育的主阵地。

二、以专业教师为骨干,构建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农村成人教育的根本之所在,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不可能开展各类农民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已成为制约农民教育的关键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师资水平偏低,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相当一部分学校无专职教师,大部分教师是从中小学校调进,他们年龄偏高,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又微乎其微,这些教师对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知之甚少,无力去指导和培训农民,更谈不上为农民终身教育服务了。要切实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吸引人才入手,引进新毕业的各类专业毕业生到成人校,并在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晋级等方面与中小学教师实行同等待遇,使这些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从而改变现有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教师队伍不合理的状况。另外,农村终身教育的教师队伍只靠专职教师是远远不够的,选拔和配备一支学科齐全、专业技能过硬、数量足够的兼职教师队伍是改善农民终身教育现状,提升农村各类教育培训质量的当务之急。成人校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依靠远程教育的优势,借助国内外名师的力量开展农民终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