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1 09:14:2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财务审计风险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关键词 :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防范
我国供电企业有其特殊性,在经济体制日趋完善以及基层供电公司上划的现实形式下,财务审计工作愈显复杂,因此,正常开展财务审计工作愈发重要。规避和防范审计风险,有助于提高供电企业财务审计的质量水平。
一、供电企业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
县级基层供电公司上划到国家电网后,国网公司对基层单位的管理力度加大,各方面要求也愈发规范、严格,因此,开展内部审计以防范各类风险显得尤为迫切。现阶段我国的电力资产整合,为地方电力发展搭建了平台,以提高县域内的供、配电可靠性、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为目标,以促进地方电力事业的发展。而与此同时,问题也相继浮现出来,体现在供电公司财务审计的风险上,主要是以下几点。
1.传统财务审计方式落后
供电企业财务审计的意义在于防止和规避差错,而目前应用较多的审计方式是就账查账的逐笔审查法,手工收集资料,工作效率偏低,而且审计中无法将经济责任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有效地结合。近几年来,财务方面的管控配套系统逐渐被企业应用,但是,相关系统数据平台的标准不统一,这就限制了审计手段及技术的推广实施。
同时,对固定资产审计偏重也不合理。供电企业开展固定资产审计,如竣工工程财务决算审计、工程造价审计等,审计中对于工程建设阶段的关注度,明显高于资产运行阶段;对财务风险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对资产管理风险的关注度;而审计工作揭示出的问题,大多在资产管理的合法性上,而不在资产运营机制等深层范畴之上。这些问题都不利于供电企业的财务审计模式转型。
2.审计部门欠缺独立性
供电企业的财务审计部门往往受到本单位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与单位利益牵扯较多,审计工作的开展无疑与有关部门和个人的利益紧密相关,欠缺公正性。不先进、不客观的审计管理模式,必然难以保持财务审计部门的自身独立性,它只能服务企业大局,而不能在供电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
3.审计人力资源结构欠缺合理性
当前,供电企业的财务审计部门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进一步提高,而实际中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极其缺少工作经验丰富、业务技术熟练的审计人才。同时,人才结构也不尽合理,专业结构单一,员工无法适应复杂的审计任务。虽然供电企业内部以提高员工的素质为目的,对审计人员开展训练、培训的力度正在不断加强,但是审计部门中仍然普遍缺少有用的复合型人才。
二、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1.财务审计工作不断拓展
当前,供电企业的财务审计业务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审计业务项目也突破了对收支、经济责任的审计,而是向招投标、电费、合同、安全等多方面的管理领域延伸,并且各个项目相互交错。这也要求审计过程中,审计部门与各业务部门之间必须加强协作。这种复杂的情况使得审计人员承担了更多责任,财务审计风险由此增加。
此外,工程项目审计的复杂性也值得关注。供电企业下设的基层网点分散,各种工程项目数量繁多,这对项目审计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性要求,审计人员的知识要全面,还要充分了解施工方案及工程具体情况,工作难度较大。
2.经济责任审计范畴广
供电企业面对的基层单位,干部流动上具有频繁性,加上供电企业上划,经济责任审计一直是题中应有之意,而界定个人经济责任则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实反映出以下几类问题:行政主要领导在任期间,单位财务管理方面出问题,其责任的界定存在难点;基层单位同时存在个人与集体违纪行为时,互相推卸责任而加大责任界定的难度;对离任领导的经济责任欠缺约束性等等,这些均会增加财务审计的风险。
3.财务审计能力偏低
现阶段供电企业的财务审计,在方法和技术上都有滞后性。例如,审计中,统计抽样技术未能得到很好的运用,抽样结果存在漏洞,其与总体判断之间的误差较大。又如,审计证据不全面,质量误差凸显。总的来说,企业的财务审计部门缺少事前计划、报告、复核等一系列程序,并且审计录入信息不完整,取证难度的增加可导致审计质量误差的出现,风险也由此增加。还有一点是,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过大,欠缺职业道德及风险防范意识,其职业行为必然会受到多方干扰,给企业财务审计带来一定的风险。
三、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的控制措施
1.强化财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企业财务审计部门的发展壮大,需要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领导支持,以提升财务审计的权威性。而基础供电公司上划的现实情况,更要求审计部门保证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从机构设置、业务开展、经费、人员管辖等多方面体现独立,使本部门不与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有所牵涉。与此同时,要注意审计人员的身份,避免工作人员与被审计的业务、单位、部门等有瓜葛,并有能力合理分析和解决审计工作中发现的各类问题,严格审计程序,从而以强大的组织保障机制来防范审计风险的发生。
2.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的严谨性
经济责任审计仅针对经济活动,并仅对主要责任和直接责任进行结果评价,而基层单位的任职领导在审计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可能涉及多个方面,所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更需严谨。审计时要保证客观、力求公正,尤其是在审计评级环节要注意:评级仅限于规定范围之内的审计事项;评价所依据的事实和证据可靠;用词妥当、涵盖事实,保证应有的职业谨慎性。另一方面,建议将经济责任审计纳入到供电企业的干部管理制度之中,以加强领导对审计工作的责任感,避免连续的企业经济活动与领导任期期满而遗留问题之间的矛盾。
3.改进财务审计方法及技术
鉴于供电企业财务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加之审计业务仍在不断延伸,所以,抽取样本以判断总体的审计方式仍然应当占有一席之地。而实践表明,采用统计抽样技术比判断抽样技术更为合理。因为统计抽样法要求事先依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来设定置信区间,进而确定抽取样本的范围,由工作人员熟练运用抽样技术可以降低风险。与此同时,要实施财务审计质量控制,围绕事前计划来开展工作,充分分析基层单位的相关资料,保证证据准确,并且做到责任到人。此外,引入会计电算化审计软件,统一电算化信息系统的规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审计风险。
4.建设高素质的财务审计人才队伍
财务审计工作要求较高的技术性与专业性,审计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以及多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能够与时俱进地更新相关的知识技能。这就要求供电企业对审计工作者开展后续教育培训,以提高人员的素质水平,防控审计风险。同时,积极建立审计人员职业风险防范和应对机制,以及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以取代手工审计方式,这都有利于规范财务审计行为,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进而化解员工的职业风险。
四、结语
企业财务审计风险的存在具有一定客观性。供电企业由国家直接调控,企业内部各项财务数据纷繁复杂,其所提供的商品又涉及到群众生活的诸多方面,所以开展财务审计工作对于供电企业而言非常必要。有效分析和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水平,不仅能够保证供电企业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更有利于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候文华,叶华章.在风险基础审计中利用模糊综合评判评价控制风险[J].重庆工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传统财务审计方式落后
供电企业财务审计的意义在于防止和规避差错,而目前应用较多的审计方式是就账查账的逐笔审查法,手工收集资料,工作效率偏低,而且审计中无法将经济责任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有效地结合。近几年来,财务方面的管控配套系统逐渐被企业应用,但是,相关系统数据平台的标准不统一,这就限制了审计手段及技术的推广实施。同时,对固定资产审计偏重也不合理。供电企业开展固定资产审计,如竣工工程财务决算审计、工程造价审计等,审计中对于工程建设阶段的关注度,明显高于资产运行阶段;对财务风险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对资产管理风险的关注度;而审计工作揭示出的问题,大多在资产管理的合法性上,而不在资产运营机制等深层范畴之上。这些问题都不利于供电企业的财务审计模式转型。
2.审计部门欠缺独立性
供电企业的财务审计部门往往受到本单位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与单位利益牵扯较多,审计工作的开展无疑与有关部门和个人的利益紧密相关,欠缺公正性。不先进、不客观的审计管理模式,必然难以保持财务审计部门的自身独立性,它只能服务企业大局,而不能在供电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
3.审计人力资源结构欠缺合理性
当前,供电企业的财务审计部门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进一步提高,而实际中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极其缺少工作经验丰富、业务技术熟练的审计人才。同时,人才结构也不尽合理,专业结构单一,员工无法适应复杂的审计任务。虽然供电企业内部以提高员工的素质为目的,对审计人员开展训练、培训的力度正在不断加强,但是审计部门中仍然普遍缺少有用的复合型人才。
二、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1.财务审计工作不断拓展
当前,供电企业的财务审计业务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审计业务项目也突破了对收支、经济责任的审计,而是向招投标、电费、合同、安全等多方面的管理领域延伸,并且各个项目相互交错。这也要求审计过程中,审计部门与各业务部门之间必须加强协作。这种复杂的情况使得审计人员承担了更多责任,财务审计风险由此增加。此外,工程项目审计的复杂性也值得关注。供电企业下设的基层网点分散,各种工程项目数量繁多,这对项目审计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性要求,审计人员的知识要全面,还要充分了解施工方案及工程具体情况,工作难度较大。
2.经济责任审计范畴广
供电企业面对的基层单位,干部流动上具有频繁性,加上供电企业上划,经济责任审计一直是题中应有之意,而界定个人经济责任则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实反映出以下几类问题:行政主要领导在任期间,单位财务管理方面出问题,其责任的界定存在难点;基层单位同时存在个人与集体违纪行为时,互相推卸责任而加大责任界定的难度;对离任领导的经济责任欠缺约束性等等,这些均会增加财务审计的风险。
3.财务审计能力偏低
现阶段供电企业的财务审计,在方法和技术上都有滞后性。例如,审计中,统计抽样技术未能得到很好的运用,抽样结果存在漏洞,其与总体判断之间的误差较大。又如,审计证据不全面,质量误差凸显。总的来说,企业的财务审计部门缺少事前计划、报告、复核等一系列程序,并且审计录入信息不完整,取证难度的增加可导致审计质量误差的出现,风险也由此增加。还有一点是,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过大,欠缺职业道德及风险防范意识,其职业行为必然会受到多方干扰,给企业财务审计带来一定的风险。
三、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的控制措施
1.强化财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企业财务审计部门的发展壮大,需要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领导支持,以提升财务审计的权威性。而基础供电公司上划的现实情况,更要求审计部门保证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从机构设置、业务开展、经费、人员管辖等多方面体现独立,使本部门不与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有所牵涉。与此同时,要注意审计人员的身份,避免工作人员与被审计的业务、单位、部门等有瓜葛,并有能力合理分析和解决审计工作中发现的各类问题,严格审计程序,从而以强大的组织保障机制来防范审计风险的发生。
2.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的严谨性
经济责任审计仅针对经济活动,并仅对主要责任和直接责任进行结果评价,而基层单位的任职领导在审计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可能涉及多个方面,所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更需严谨。审计时要保证客观、力求公正,尤其是在审计评级环节要注意:评级仅限于规定范围之内的审计事项;评价所依据的事实和证据可靠;用词妥当、涵盖事实,保证应有的职业谨慎性。另一方面,建议将经济责任审计纳入到供电企业的干部管理制度之中,以加强领导对审计工作的责任感,避免连续的企业经济活动与领导任期期满而遗留问题之间的矛盾。
3.改进财务审计方法及技术
鉴于供电企业财务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加之审计业务仍在不断延伸,所以,抽取样本以判断总体的审计方式仍然应当占有一席之地。而实践表明,采用统计抽样技术比判断抽样技术更为合理。因为统计抽样法要求事先依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来设定置信区间,进而确定抽取样本的范围,由工作人员熟练运用抽样技术可以降低风险。与此同时,要实施财务审计质量控制,围绕事前计划来开展工作,充分分析基层单位的相关资料,保证证据准确,并且做到责任到人。此外,引入会计电算化审计软件,统一电算化信息系统的规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审计风险。
4.建设高素质的财务审计人才队伍
财务审计工作要求较高的技术性与专业性,审计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以及多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能够与时俱进地更新相关的知识技能。这就要求供电企业对审计工作者开展后续教育培训,以提高人员的素质水平,防控审计风险。同时,积极建立审计人员职业风险防范和应对机制,以及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以取代手工审计方式,这都有利于规范财务审计行为,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进而化解员工的职业风险。
根据《南方周末》记者冯洁、黄河,实习生柳鹏发自北京的报道,华锐这家风电行业的“带头大哥”上市仅仅十八个月就从“高帅富”的形象变成了“矮穷丑”的面容。目前危机四伏,前途暗淡。笔者上网搜集了有关华锐公司星光闪耀和巨星陨落的资料,并结合自己所掌握的财务管理知识,试图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谈谈华锐变身的原因和对策,希望对华锐摆脱财务危机提供有益地帮助。
一、华锐公司深陷财务困境的原因
华锐公司为什么会深陷财务谷底呢?笔者认为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高层没有树立现代财务管理理念
按照现代财务管理的理念,财务管理要树立“现金为王、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三大观念。公司设立自始至终都要关注资金的现金流量,以防止企业在有盈利的情况下破产。而华锐公司在现金流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盲目地扩大经营规模。这给公司的财务困难埋下伏笔。这一点也说明公司高层领导不重视企业的风险管理,没有把企业风险化解在未然之时。以至于出现了上市之前的2010年现金流量降至负的十亿元。这是华锐第一次出现现金危机。后来发展到现金流量出现负数59亿元的巨大规模。
(二)不重视“应收账款”的管理
华锐公司在应收账款回收困难的时候,不是积极采取措施回收应收账款,而是改变了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将原来按照账龄计提坏账准备的财务制度改成未逾期的应收账款不计提坏账准备的财务制度。不仅如此,还将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降低了。这样一来,把本应该作为坏账处理的管理费用人为地核算成了资产,所以才会出现现金流负数59亿元的情况下,资产增长了62亿元。这样在没有现金保障的情况下实现的利润,是虚假的利润。这纯属于财会人员不负责任的数字游戏。这是虚夸的会计账务处理。相比之下,美国超导就大不一样了,其是在应收账款出现危机的时候采取了“货款到账才计算营业收入”的紧缩会计准则。作为一个会计决策者在财务危机的时候采取“稳健的准则”还是“虚夸的准则”,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当企业面临经济危机的时候,华锐公司的财务大营救无疑是饮鸩止渴。
(三)政府的调控政策不给力
对于像风电设备这样的环保产品,国家应该提供减免税的优惠政策,可是,2010年以后政府却取消了对华锐的减免税政策。结果,在2011年公司出现了财务危机的时候,政府又给了2亿元的政府补贴。这充分说明政府政策的不稳定性,说明政府的政策是在奖励爱哭的孩子而惩罚听话的孩子。
自华锐上市以后,国家的风电调控政策频出,风电项目的审批、核准权限进一步收紧,风电行业的建设速度迅速放缓。这一切都不利于华锐的生存和发展。风电属于绿色环保行业,国家本应该给予政策支持,可是,华锐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政策支持。这也是华锐走向下坡路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举债经营取得资金后没有很好的运作
2011年公司为了渡过难关,发行量55亿元的公司债,但是,仍然没有解决公司资金困难的处境。这说明公司举债以后并没有改变其经营模式,筹集到的资金又变成了收不回来的应收账款。
(五)企业管理模式不能适应企业日益扩大的经营规模
2008年的会计报表显示:华锐公司的营业收入51亿元,净利润6亿元,现金流量20亿元。但是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很多问题也显现出来。在2010年华锐实现了全球第一的梦想,但是在财务管理上没能做到全球第一。累积的问题都爆发出来,什么“间谍门”、“解约门”、“减薪门”都出来了。就连财务总监都要选择离开了,这样的企业还怎么生存下去!当然,也许银行和政府会帮助华锐坚持下去,但是,企业自身的生存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这是不容置疑的。
二、华锐公司起死回生的几点对策
华锐公司是一个绿色环保企业,所经营的产品应该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从长远利益看,华锐所经营的是电力事业发展的方向性产品。它有利于国家绿色GDP的增长,因此我们应该采取一切措施使华锐起死回生。具体对策有:
(一)启动公司公关机制,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
在争取减免税款的基础上,争取项目审批、核准权利的下放和争取国家的政策性补贴并行。这样就为企业生存准备好了一个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另外,争取政府有关部门能够给企业一个财务整顿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中,争取得到国家政策性减免所得税。
(二)建立企业内部的账款回收机制
首先是成立企业内部的讨账机构,努力追回以往公司所有的应收账款。其次是新销售的产品实行货款到账实现营业收入的稳健会计政策。第三是对营销人员实行收回账款计算销售业绩的考核方案,没有收回货款的暂时不能发放业绩工资。用以促进营销人员的销售工作。尽量降低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成本。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信用政策;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追踪分析、账龄分析和追回工作。其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成本的一般计算公式如下: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资金成本率
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客户资信调查费用+收集各种信息的费用+账薄记录费用+收账费用+其他费用
应收账款坏账成本=应收账款余额×提取率
(三)建立现金流量五日报制度,严格控制现金的存量和流量
力争现金流量同步,如果公司能够尽量使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时间趋于一致,就可以使得维持经营所需要的现金余额降低到最佳水平。对于原材料和配套设施的购进,尽量采用赊购方法,最大限度地使用好应付款项等筹资方式。尽量使用好现金浮游量。确定和管理好企业的最佳现金持有量,为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搞好理财工作。
(四)在扩大生产规模的时候争取在股票市场上发行新股票或者发行企业债券,以筹集长期资金,或者把现金股利变成股票股利的分配方式,以保证现金不流出企业
(五)对于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仍然按照账龄分析法来进行
账龄分析法可以加大本期费用,减少利润,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六)实行全面财务预算管理,加强资本的运作,为企业的资金运动提供最佳的管理方式
尽量降低存货的成本,以维持均衡生产为最大存货占用资金限额。其中全面财务预算管理是华锐公司起死回生的利器。
全面预算体系是由一系列预算构成的,各项预算前后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预算体系。为了让华锐公司经营者很好地了解全面预算体系,笔者设计了全面财务预算图。(见图1)。图1简要反映了全面预算的内容和各项预算之间的关系。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计划和控制,极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只有这样华锐公司才能确保企业走出困境。当然,要做好一个公司的全面财务预算工作,还有大量的基础工作需要企业财务人员去做。例如做好原始记录,定额工作、定量工作、标准化工作、信息工作、价格工作和技能培训工作等。这是一项艰苦细致的财务管理工作。
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是靠全体员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来推行和实施。有关培训工作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举行。一方面,可以委派企业负责预算管理的员工走出去,参加政府以及社会咨询机构举办的全面预算管理培训和学习;另一方面,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到企业举办讲座,现场解答有关问题,使得企业的领导以及员工有机会接受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以及操作技能的正规学习和培训。
(七)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实行定员定额管理
核实每个岗位的工作量,坚决不养闲人,争取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力资源的经济效益,减少不必要的岗位设置。
(八)招聘顶尖的财务管理人员做财务总监,加强资金的管理和运作
企业和高层财务人员签订长期合同,合同期未满不准离职,一旦选择辞职,要缴纳高额违约金。
(九)企业高层决策者必须懂财务管理
能够利用财务资料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分析、判断和决策。目前许多创新企业的投资人和企业经营者不懂财务管理,只凭一腔热血或者是对技术的痴迷去经营企业。当然也是违背经济规律去经营企业,造成企业经营失误,致使企业身陷财务谷底。这样的案例已经是举不胜举了。因此笔者以为华锐的高层决策者应该懂财务管理。
(十)加强销售工作,争取较大的订单
风电设备企业的规模效应是十分重要的,企业应该努力开拓市场,争取较大的订单。我国北方的风力发电企业比较多,应该联系中国北方风力发电企业,多为他们提供一些产品。另外国际市场也是企业应该重视的,要把视线对准国际风电市场,争取大的国际订单,为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做好前期工作。
三、结论
综上所述,自从2006年华锐公司建厂开始,到2008年新天域的入场,再到2011年的顺利上市。华锐公司的历史也是中国风电行业狂飙突进的历史。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华锐一步一步扩张、成长。由于公司高层的经历都放在了生产规模的扩张方面,因此,在经营过程中华锐也和许多创业投资公司一样,只盯着国家的政策进行企业规模推进,投资中仅仅想到的是扩大经营规模,仅仅重视技术而不计成本、不计利润,不考虑现代财务管理的三大基本原则——现金为王、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等。结果,遇到国家政策变更,企业经济效益就开始下滑了。投资者纷纷卖出股票,企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财务危机。我们不禁要问:国家的产业调控政策是否能不像变戏法那样频繁变动呢?企业经营者有没有想到企业的浴火重生呢?特别是那个口碑还好的财务总监有没有在企业深陷财务谷底的时候,拿出要企业起死回生的决策呢?华锐真是遇到了墙倒众人推吗?
笔者认为:华锐是一家绿色环保企业,理应得到国家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各个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应该对华锐有信心。只要华锐能够按照笔者以上提出的10大对策去整顿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中国市场这样大,电力需求这样旺盛,适合风力发电的地域这样广阔。华锐完全有可能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注重经济效益和有现金保障的利润增加。另外,华锐还可以开拓国际市场,向外蒙古、俄罗斯等国家销售风电设备。相信华锐通过这些对策一定能够实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洁,黄河,柳鹏.华锐巨星陨落[N].南方周末,2012-07-19.
[2] 张凤英.财务管理[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3] 柳国昌.企业财务管理[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2、财务审计风险的外在表现
一般来说,审计风险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的组成部分为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以及再检查风险的组合,这是美国的注册会计师协会所提出的看法。不可否认其对我国的财务审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这其中就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方面内容的揭示。
2.1固有中风险。
顾名思义,固有中的风险指的就是财务审计工作无法回避的实际风险,往往会独立于会计报表审计而存在,也会依附于会计报表的偏差错误而出现,是内部控制失效的体现。
2.2控制中风险。
控制中风险往往不能为审计人所清晰掌握,而财务审计单位往往也不能及时有效地将其识别控制,其在一定程度上与固有风险类似,多会存在于财务报表中的漏洞。
2.3检查中风险。
财务审计在注册会计师采取控制和管理中依然会存在风险,这就是所谓的检查中风险,而其也经常表现在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的不合理数据和错报指标。
3、财务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
在企业的财务经营管理中,导致审计风险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下文对此作出简单概述:
3.1审计程序不规范,审计方法不合理。
财务审计的实际操作流程中经常伴随着不规范,这就导致相应的审计问题的出现。以财务审计取证环节为例,许多时候相关人员并没有安装国家法规进行操作,对于资产抵押、票据贴现等重要环节也往往疏于管理。不但不重视报表的项目合理性审核,更谈不上妥善审计,具体到审计方法上由于成本与指标的制约而极易出现纰漏,挂一漏十的情况常常出现,这对审计的最终质量有十分不利影响。
3.2财务审计缺乏科学手段,审计风险意识淡薄。
财务审计工作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其科学性与严肃权威性并重,是相关工作人员在具体操作中所不能回避的,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要做出相应的把握。但在我国不少企业的实际操作中,不合理的审计现象依然时有发生,这之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未能使用科学严谨的手段进行审计工作。另一方面,人为原因也是财务审计中的重要因素,许多审计工作人员缺乏组织纪律,没有责任心和行业素养,甚者缺乏最基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正是这种风险审计意识的缺少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财务审计风险的破坏和影响,给相关工作留下隐患。
3.3审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较弱,被审单位不主动配合。
同上文所述,审计从业人员的人为原因是审计风险评估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许多相应的工作人员根本不具备必要的业务能力,他们不但不能驾驭审计风险,更无法对审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许多时候这些缺乏扎实专业知识的人员在面对多变的审计环境时没有对应的应对手段,由于并没有适当的洞察和判断力,所以就无法完成高质量的审计任务。具体到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是否主动配合也影响着最终结果,如果相关单位存在瞻前顾后,不认真开展就会使工作中的阻碍或抵触增加,给正常的检查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审计人员不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下,被审单位不提供有效的审计资料,有意隐匿其经济活动内容,如此种种,都直接制约着审计质量的提升。
4、财务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4.1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审计人员业务修养。
在面对时展和市场环境变更等情况时,对于新问题、新理论和新状况,都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培养新型人才。而具体到培训实践中,加强技能培训,着力提升有关人员的修养。克服财务审计中的不良心理。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应重视自我道德的养成,重视修养和思想境界的提高。让智慧、真实、勤奋、诚恳等美德体现在审计人员身上。做一名有益于人民、服务社会、奉献祖国的人。肩负起新时期财务审计赋予的光荣使命,不但做一名合格的工作者,而且更要做一名出色的工作者。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审计质量内控制度也是十分关键的,要保障设计工作对审计业务质量的合理管控,杜绝不健全和不到位的情况,着重保证审计质量。
4.2审计程序规范化,审计方法科学化。
审计程序规范化是保证现代财务审计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没有程序规范化,审计将一盘散沙,不能体现财务审计的实质性作用。落实到具体的财务审计工作中就需要相关人员做好计划和取证工作,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工作侧重点,积极遵守相关的法律条文。当出现不合理情况时要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逐一进行、逐一解决;再者是在方法上做到科学化、现代化、合理化,积极运用先进的以风险为导向和国外先进的基础审计模式,尽可能采取必要的收集审计工序,紧密联系实际,通过综合分析真实合法的采集资料,尽最大可能降低审计风险。
4.3建立财务风险防范基金,健全审计法律法规。
为保证审计业务顺利开展,设置符合比例的风险防范基金就是十分必要的手段,建立风险防范基金,实行专户专储,专门用于因审计风险造成的损失,也可向保险公司投责任保险,这样便可从资金利用的角度防范风险,弥补一些因风险造成的损失。加强对审计人员应对能力和执法选择的培养是增强约束力的重要手段。同时还要通过相关机制推动审计机关和审计工作者自觉地依据相应法规完成相关工作,并在专门机关审查时做好配合工作。发挥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就是要突出审计机关和有关人员中成的表率楷模作用。
关键词:
财务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深入,经济水平不断攀升的大环境下,财务审计已越来越成为财务审计中的重要环节。鉴于财政状况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财务审计业务中所出现的问题所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在国家出台政策部署审计工作的大背景下,尽管我国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随之有了不少改进,但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财务审计中出现了不少新风险和新挑战,对此我们必须做好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把握审计风险的出现原因,采取积极的措施规避这些风险。
1、财务审计风险定义
审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国际审计标准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分中认为审计的实质是对误报财务资料可能造成的不适当影响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中对重要的错报财务报表没有进行适当的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性因素。我国审计准则中认为审计风险是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误和漏报等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尽管误报的情况也在考虑范围中,但是从审计风险的角度来说在基本的涵义表述上是一致的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对存在重大错误或者误报的财务报表在审计后认为该重大错报和漏报并不存在,与事实不符合的审计意见风险。
2、财务审计风险的外在表现
一般来说,审计风险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的组成部分为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以及再检查风险的组合,这是美国的注册会计师协会所提出的看法。不可否认其对我国的财务审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这其中就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方面内容的揭示。
2.1固有中风险。顾名思义,固有中的风险指的就是财务审计工作无法回避的实际风险,往往会独立于会计报表审计而存在,也会依附于会计报表的偏差错误而出现,是内部控制失效的体现。
2.2控制中风险。控制中风险往往不能为审计人所清晰掌握,而财务审计单位往往也不能及时有效地将其识别控制,其在一定程度上与固有风险类似,多会存在于财务报表中的漏洞。
2.3检查中风险。财务审计在注册会计师采取控制和管理中依然会存在风险,这就是所谓的检查中风险,而其也经常表现在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的不合理数据和错报指标。
3、财务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
在企业的财务经营管理中,导致审计风险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下文对此作出简单概述:
3.1审计程序不规范,审计方法不合理。财务审计的实际操作流程中经常伴随着不规范,这就导致相应的审计问题的出现。以财务审计取证环节为例,许多时候相关人员并没有安装国家法规进行操作,对于资产抵押、票据贴现等重要环节也往往疏于管理。不但不重视报表的项目合理性审核,更谈不上妥善审计,具体到审计方法上由于成本与指标的制约而极易出现纰漏,挂一漏十的情况常常出现,这对审计的最终质量有十分不利影响。
3.2财务审计缺乏科学手段,审计风险意识淡薄。财务审计工作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其科学性与严肃权威性并重,是相关工作人员在具体操作中所不能回避的,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要做出相应的把握。但在我国不少企业的实际操作中,不合理的审计现象依然时有发生,这之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未能使用科学严谨的手段进行审计工作。另一方面,人为原因也是财务审计中的重要因素,许多审计工作人员缺乏组织纪律,没有责任心和行业素养,甚者缺乏最基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正是这种风险审计意识的缺少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财务审计风险的破坏和影响,给相关工作留下隐患。
3.3审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较弱,被审单位不主动配合。同上文所述,审计从业人员的人为原因是审计风险评估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许多相应的工作人员根本不具备必要的业务能力,他们不但不能驾驭审计风险,更无法对审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许多时候这些缺乏扎实专业知识的人员在面对多变的审计环境时没有对应的应对手段,由于并没有适当的洞察和判断力,所以就无法完成高质量的审计任务。具体到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是否主动配合也影响着最终结果,如果相关单位存在瞻前顾后,不认真开展就会使工作中的阻碍或抵触增加,给正常的检查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审计人员不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下,被审单位不提供有效的审计资料,有意隐匿其经济活动内容,如此种种,都直接制约着审计质量的提升。
4、财务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4.1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审计人员业务修养。在面对时展和市场环境变更等情况时,对于新问题、新理论和新状况,都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培养新型人才。而具体到培训实践中,加强技能培训,着力提升有关人员的修养。克服财务审计中的不良心理。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应重视自我道德的养成,重视修养和思想境界的提高。让智慧、真实、勤奋、诚恳等美德体现在审计人员身上。做一名有益于人民、服务社会、奉献祖国的人。肩负起新时期财务审计赋予的光荣使命,不但做一名合格的工作者,而且更要做一名出色的工作者。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审计质量内控制度也是十分关键的,要保障设计工作对审计业务质量的合理管控,杜绝不健全和不到位的情况,着重保证审计质量。
4.2审计程序规范化,审计方法科学化。审计程序规范化是保证现代财务审计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没有程序规范化,审计将一盘散沙,不能体现财务审计的实质性作用。落实到具体的财务审计工作中就需要相关人员做好计划和取证工作,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工作侧重点,积极遵守相关的法律条文。当出现不合理情况时要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逐一进行、逐一解决;再者是在方法上做到科学化、现代化、合理化,积极运用先进的以风险为导向和国外先进的基础审计模式,尽可能采取必要的收集审计工序,紧密联系实际,通过综合分析真实合法的采集资料,尽最大可能降低审计风险。
4.3建立财务风险防范基金,健全审计法律法规。为保证审计业务顺利开展,设置符合比例的风险防范基金就是十分必要的手段,建立风险防范基金,实行专户专储,专门用于因审计风险造成的损失,也可向保险公司投责任保险,这样便可从资金利用的角度防范风险,弥补一些因风险造成的损失。加强对审计人员应对能力和执法选择的培养是增强约束力的重要手段。同时还要通过相关机制推动审计机关和审计工作者自觉地依据相应法规完成相关工作,并在专门机关审查时做好配合工作。发挥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就是要突出审计机关和有关人员中成的表率楷模作用。
5、结语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入,市场环境正向着日益复杂的趋势迈进,这给财务审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为此,如何做好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审计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课题,加强企业财务审计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管理无疑是推动风险审计不断完善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梁婷.企业财务审计及决策支持信息化的应用分析[J].中国商贸.2014(36)
[2]臧芝红,董立友,王晓,毕春梅,许树强.大型公立医院财务审计探索———基于内部审计发展的视角[J].中国医院.2015(01)
[3]夏宁,邱飞飞.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的财务审计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4(04)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7235
1 村级财务审计风险形成原因
鉴于村级财务审计的特殊性及其相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性的问题,村级财务审计的风险比其他行业的审计工作更多、更复杂,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第一,由于审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审计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第二,审计人员在实施跟踪财务审计整个过程中所产生的非人为的、不可预期的错误,比如: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报告审计后出具的审计意见事后被实践证明有误,致使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第三,因为执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所增加的诉讼性、保密性、独立性、理解性等风险。
2 村级财务审计风险规避策略
21 针对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审计风险应采取审计风险规避策略 在此情况之下主要应采取以下风险规避策略:
(1)要使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合作博弈”尽量达到“纳什均衡”,农村审计监督中心关键是要努力从多渠道、多方面地搜集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完善审计环境,可以建立审计匿名举报奖励制度或走访纪检监察等部门,筛选对审计有用的信息和材料。
(2)应当加强农村审计监督中心内部监督,防范由于内部道德风险引起的审计风险,比如建立审计内部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建立复审制度,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监督。
(3)应当充分利用信息筛选、甄别技术,运用逆向思维,确定财务审计的重点。
(4)在审计前应事先要求被审计单位签订有关资料真实性的承诺责任书,对弄虚作假的行为以法律手段给予严惩,树立审计威信。干胜道,王磊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政府审计风险的控制研究[J].审计研究,2006(1):27.
22 针对跟踪审计全过程中不可预测的审计风险应采取的审计风险规避策略 在此情况之下主要应采取以下风险规避策略:
(1)把握定位,使事前审计立足于辅助决策。农村审计监督中心应找准自身的定位,把前期审计的重点放到验证、评价被审计村可行性论证工作是否规范、到位,计算是否正确,所依据的资料是否真实、可靠、充分上,并仅就此发表审计意见,供领导部门决策时参考。
(2)审计人员应当做到以符合性测试为手段,采取业务程序测试和功能性测试两种方式,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农村审计监督中心内部建立三级质量控制制度,严格质量检查和责任追究,将审计风险尽可能地控制在审计系统内部。
(3)可以借鉴独立审计和内部审计工作的经验,在遇到超出审计人员能力范围的问题时聘请外部专家协助评价审计质量的方法,但是必须能够合理保证外部专家的独立性。
23 针对因执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而产生的审计风险应采取的审计风险规避策略 在此情况之下主要应采取以下风险规避策略:
(1)农村审计监督中心应当坚持服务“三农”原则,广泛征求专家、上政府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并考虑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审计资源情况来科学选择审计结果公告项目。
(2)要围绕“以公告为原则,以不公告为例外”的目标采取规范而又简明易懂的公告形式,积极扩大审计结果公告范围,加快审计公告进程,这是保证审计公开透明、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措施。
(3)通过建立审计结果公告委员会制度、审计公告风险预警机制及审计公告补救制度、审计结果公告责任追究制度,成立审计结果公告质量控制体系。
(4)农村审计监督中心应当建立审计整改结果公告制度和审计结果公告信息反馈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与审计监督的作用。
3 村级财务审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31 群众满意度――最高衡量标准
在这里群众满意度是指群众期望审计师达到的程度与审计师业绩之间的差距即审计期望差,群众满意度越高说明审计期望差越小,反之,审计期望差越大。群众满意度是从群体利益出发来对审计行为提出要求,是一种主观愿望,它不同于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规制度,可以由强制力保证实施。但是,“三农问题”是我国重大的战略问题,群众满意度必然对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规制度具有重大的影响。为了迎合广大群众,村级财务审计(一些不确定的会计风险,致使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发生亏损或潜亏。因此,施工企业就很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风险防范体系,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其风险防范意识,能更好、更高效地做好相应的会计分析工作,对会计风险及时防范、主动化解,使施工企业运行效果和经济效益可以得到最合理、最理想化的体现。只有科学合理地运用财务的调节功能,减少由各种原因造成的风险,对财务会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才能使施工企业的经营得到保障,促进施工企业的整体发展,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从而提升经济效益。
42 制定施工企业的会计体系
为使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资金得到有效的控制及管理,施工企业就必须将会计监督的职能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在开展会计工作中,施工企业必须要制定出一套完善、高效的会计控制管理体系,并严格依据规范的控制体系对会计工作实施管理,从而提升其财务收支的合理性。施工企业应对企业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为企业会计工作有效地开展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43 优化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核心。因为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分布较为分散,导致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在各个项目中难免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因此施工企业应加强资金的管理力度,对各项目资金使用进行合理的规划,建立企业“资金池”,集中统筹管理资金,加强对施工企业现金流量的分析及控制,对现金流和使用计划不断进行优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样施工企业才能尽量避免有些项目资金闲置,而有的项目资金高度紧张的局面出现,从而使施工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同时,施工企业在资金管理的过程中还需增强风险意识,在对项目投入资金时要严谨慎重,先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施工企业的会计风险。
44 完善施工企业的内部督察体制
当前,大部分的施工企业中都未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部门,企业在开展金融活动过程中,财务运行状况的监督工作主要是由财务部门负责,致使内部审计职能无法发挥作用,一旦受到某些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就会导致施工企业出现很多本可避免的财务会计风险。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要强化其内部督察体制建设,配备一定数量的会计人员建立专项审计部门,并对其督察机制进行不断优化、完善,根据对应的规范、标准对施工企业的会计工作进行管理,同时,施工企业还要明确内部的会计工作负责人,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从而为企业的财务核算、会计、审计工作整体效率的提升提供有效保证,进而使企业对财务会计风险进行更加有效的规避。
5 结 论
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施工企业要想取得更好、更快、更长远的发展,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地提高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效率,财务会计工作必须能够为其他相关工作提供准确、可靠、有效的会计信息,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防范意识,能够及时、准确地归集企业的经营状况,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有效地防范会计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为会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为施工企业会计工作的高效运转,为施工企业有效地降低财会风险、减少不良影响,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企业能够健康、高效、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胜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5
关键词:
公司财务审计管理;风险风范与管控;策略
公司的财务审计与风险管控策略,是关系到公司生存、发展的重要管理理论与核心策略手段。有关公司与财务管理人员应当正确认识到财务审计与风险管控的作用和意义,帮助公司实现当前的生产经营目标和长远发展计划。
一、公司的财务审计与风险管控概述
所谓的公司财务审计与风险管控可以理解为,公司的领导决策人员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具备科学的财务管控理念,促使公司内部建立起职权清晰、各负其责、运行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公司的财务审计与风险管理部门,一方面需要上级部门的监督与管理,一方面需要管理组织规章守则的约束与指导,需要自觉遵守并积极履行国家法律法规关于公司财务管理的相应规定。公司财务审计与风险管控机制的构建,能够确保各项财务数据与信息的准确性,能够有效实现公司生产成本、经营费用的管理与核算,避免生产成本的浪费;而构建信心化的公司财务审计与风险管控系统,能够将公司的全部财务活动统一起来,系统全面评估企业的经营业绩、成本与收益、开发成本与费用支出,从而起到评估与防范风险的作用。笔者认为,公司财务审计与风险管控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司财务审计与风险管控机制能够规范公司生产、组织中的各项活动与行为,确保公司生产经营、组织管理符合国家法律、公司规章制度的相应规定,实现生产经营、组织管理活动的有序、规范;二是,公司财务审计与风险管控机制能够监督、评估公司的财务管理情况,帮助公司决策者分析开发与经营项目的预期收益和风险系数,起到防范财务风险的作用;三是,公司财务审计与风险管控机制能够以经营目标、管理标准,对公司的未来经营计划、项目开发与投资、公司财务情况作出统计、分析与评估,确保公司的全部活动符合国家法律规范,确保公司始终将长期发展规划与近期经营目标结合起来,不断调整并优化内部组织管理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后,公司财务审计与风险管控机制能够对公司的经营策略与方针,对公司各部门的经营管理成绩、对公司员工的表现与业绩作出审核与评估,便于公司调整经营计划,采取对应的奖励或者惩罚措施。
二、公司财务审计与风险管控机制的不足之处
1.公司财务审计与风险管控受到多方制约。我国的现代化市场建设过程中,公司逐步构建起内部的财务审计与风险管控部门,但是受到国家计划计划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与行政条例的制约,带有局限性;随着我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结构转型,公司的生产经营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与调整,公司财务审计与风险管控机制不仅仅是少数大型公司的建设需要,也是其他中小企业的经营需求;同时,公司财务审计与风险管控机制不能过分受到国家与地方政府部门的调整与干涉,而应当将主要管理职能下放给具体公司独立完成,行政部门与机构可以起到全局监督的作用。最后,公司财务审计与风险管控机制的构建,需要在公司内部设置独立的组织管理部门,需要公司提供充足的经营管理资金。
2.公司人员素养有待提高,审计方法与策略急需改革。由于我国的公司建设与发展进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因此其公司财务审计与风险管控机制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首先,公司财务审计人员缺乏相应的职业素养与审计意识,仅仅将公司财务审计等同于基础财务审计,而忽略了对财务数据核实、对财务经营管理风险的防范。由于公司财务审计工作者的职业素养不足,导致公司财务审计工作缺乏客观依据,经常由审计工作者的个人主观想法决定,造成审计数据的遗漏、不准确,增加了公司的财务审计风险。其次,公司在实施财务审计与风险管控工作中,各管理部门、公司员工对财务审计与风险管理工作缺乏支持与认同,不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完成财务审计与风险控制,相反采取捏造数据、伪造资料等方法,给公司财务审计与风险管控机制的构建增添了负担。
3.公司财务审计与风险管控机制需要调整与完善。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缺少必要的审计规范体系,在审计过程中,凭借的大多数是自己的主观判断和审计经验,随意性比较大,这就增加了企业的一些管理账户余额或者是某些交易事件出现重大错报或者是重大漏报的可能性。
三、公司财务审计与风险管控机制的优化策略
1.为公司财务审计与风险管控机制的构建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针对当前存在的内部审计机构不独立现象,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使得内部审计机构能够独立于企业的其他部门,提高审计部门领导职位,使得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得到有效的保障。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增强企业员工对审计的充分认识,从企业管理领导者开始,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使得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审计制度等进行操作。同时要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内部管理,不断地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三级复核制度,也就是最先的审计工作底稿及其报告等有审计负责人复核,之后交由部门负责人复核,最后交由审计机构负责人审定。
2.优化公司财务审计与风险管控的手段与策略。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一方面要对企业审计项目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进行分析和预测,对于审计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选择合适的企业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必须要确保被审计对象所提供的资料和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做出书面承诺,并对此承担法律责任。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企业计算机信息技术利用水平,在企业审计人员搜集证据的过程中,通过利用先进的技术,就可以实现取证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利用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展审计过程,保证审计结果的完整可靠。
3.提升财务审计的准确性,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隐患。这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开始审计工作以前,审计人员需要对被审计单位开展必要的审计调查,对被审计单位或者是审计项目存在的风险需要进行有效的预测,确定审计风险,那么在审计过程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对审计风险问题进行慎重检查和评价,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综上所述,公司财务审计与风险管控机制的构建,需要公司领导决策人员的支持与推行,帮助公司员工树立正确的公司财务审计与风险管控理念,优化财务审计与风险管控方法策略,实现公司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与相互配合,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条件下,帮助公司将近期经营目标与长期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收获更多的经营利润。
参考文献:
[1]刘占炜,王燕.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2016(13).
[2]谢卫红.浅议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6(09).
[3]夏丹.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0).
【关键词】
国有企业;审计;财务
2004年国家资源委员会对现有的181家中央企业的财务审计报告进行了一次审查,结果发现120家中央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很大一部分没有纳入公司的财务审计报告之内。13家企业出具的财务审计报告中存在相当多的技术问题;其次还有很多企业的财务审计报告与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相反,或者是出现了财务审计报告不深入、不全面的问题。国有企业的财务审计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1)国有企业的财务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的态度,并不按照规定的程序实施具体的审计过程以及出相应的审计检查报告;2)国有企业对年报的合法性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等是会计事务所对国有企业年报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国有企业审计的风险的防范与内部控制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1 国有企业财务审计目前存在的风险
目前国有企业的审计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有企业长期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由国家统一领导并进行企业财务的核算,因此 会计处理起来比较规范;2)相对于私营企业而言,国有企业的股东相对较少,除了目前的上市公司以外,大部分企业股东只有一个,所有者的收益核算相对比较简单。3)虽然我们国家名义上是要求政企分开,但是我们国家对国有企业仍然保持一定的监控,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讲国有企业的欺诈行为会相对少一点,因此国有企业的审计风险是相对较低的。
但是目前国有企业财务的审查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国有企业会计薄弱,不少企业管理混乱,核算并不规范。有很多企业存在原始凭证、记账不真实、不合规格等问题;2)存在人为操纵会计信息:很多企业违反会计处理原则,通过违规调整会计核算方法、变更折旧年限,随意选择合并范围等操作会计信息。3)目前社会上大部分社会审计机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基础工作的不规范问题;由于部分社会审计机构未严格执行审计专业标准,加之一些注册会计师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合法性缺乏应有的职业关注,从而导致审计结论出现一定的偏差,审计结果与实际并不符合。另外个别事务所还存在一些严重违纪的行为。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可知,可以看出社会审计在国有企业的审计方面还有更为艰巨的路程要走,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现阶段的国有企业审计存在较高的风险。
2 基于内部控制的国有企业审计风险防范的措施
2.1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目前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十年来在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和大力推动下,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并不是很严格,内部控制因素不足。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着内容上的缺陷、制度上的不完善、设计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很多企业在内部控制上还处在内部牵制的初级阶段上。2)国有企业内部缺乏良好的内部审计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的建设及有效运行,各种规范和制度的具体实施都要完全依赖于企业内部的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3)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还不够,缺乏一定的重视。很多国有企业的领导对内部控制的一些认识还存在比较原始的阶段,简单的认为所谓的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只是针对一般的员工,并没有针对整个企业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的氛围。
2.2 降低国有企业审计风险的具体措施
笔者通过调研大量的参考文献,总结出目前降低国有企业审计风险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审计前的财务调查:首先财务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档案、文件等书面材料的查阅以及被审计公司人会员的交流来收集相关的信息。其次对企业内部比较重要的比率和趋势进行复核,确定所要审计的重点对象。目前国有企业经济财务审计的主要包括财务收支审计常用方法、账户基础审计方法、专门审计方法以及审计调查方法。在定量的指标评价方面,笔者认为可以根据财务数据以及企业的实际经营数据得出具体的数值,并选取不同的比较对象。2)要对国有企业充分评估管理层营私舞弊的风险:首先就要查阅当年国资委批复的该企业的各项经营考核指标并结合该企业今年具体的经济财务状况,评估管理层的财务舞弊风险;其次通过与董事长办公室以及财务部和资产机构应不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任进行走访和焦炭,进一步了解企业法人的具体职责,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和相关的控制制度以及运营情况等。3)严格履行现有的企业审计程序以及关注重要指标的审计。
3 小结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国有企业审计的风险的防范与内部控制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国有企业财务审计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风险以及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目前财务审计所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主要包括:首先国有企业审计人员要重视审计前的财务调查;其次审计人员要对国有企业充分评估管理层营私舞弊的风险;最后要严格履行现有的企业审计程序以及关注重要指标的审计。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行业发展的一场革命,会计电算化能够帮助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得到了简化,对于企业来说具有极高的意义,但是在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中,传统的审计方式不在适用于现代的财务情况,会计电算化中存在各种新的审计风险,这就需要审计从业人员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降低会计电算化给企业造成的审计风险,减少企业的损失。
一、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一)提高工作效率
传统的会计行业是用手工记账和计算的,在实现会计电算化之后,会计通过计算机软件将数据录入其中,而软件就可以进行校验、加工、保存、检索,这样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数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保证工作质量
手工记账由于假以人手难免会出现纰漏,在计算机软件中,会计人员把数据录入之后,软件会自动对数据进行纠错,有效避免了会计工作的失误,保证了会计工作的质量。
(三)提高财务水平
由于传统会计工作比较烦琐和复杂,记账、算账、报账都需要人工去完成,因此会计人员往往很难有精力去关注财会中其他更重要的方面,而现代化的会计只要通过软件就能完成以往的工作,节省了大量的精力,可以分析和研究数据,为企业经济决策提供帮助。
(四)加快管理进程
通过财务工作人员针对数据进行分析,能够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和管理,加快了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二、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审计风险
(一)系统环境风险
会计电算化由于应用到计算机软件处理工作,计算机软件在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两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风险,随着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推广,市场上可见的财务软件层出不穷,更新换代的速度也非常之快,从开发平台到数据处理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漏洞,为企业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另外计算机与网络相连接,系统内部的数据库资料时刻会受到计算机病毒、黑客的威胁。
(二)财务数据风险
传统的财务数据记录在纸张上,任何的涂抹、更改、增删都会留下痕迹,但是在计算机中进行更改则不会留下痕迹,另外,财务软件的计算是基于软件内部的公式进行计算的,如果企业财务人员人为的更改其中的公式和数据,就会出现虚假的数据,给审计追踪带来一定的困扰,审计只能靠经验判断,为审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三)人员操作风险
在会计电算化中,财务人员将数据逐一录入到计算机软件之中,财务人员对计算机操作要有一定的了解,在审计层面,审计人员不仅仅要了解审计软件,还要要了解电算化财务软件的各种情况和处理过程,各种不同类型财务软件的数据库也有所不同,而审计工作就是对于数据的审计,如果不了解财务软件就难以对于财会工作进行全面的审计。
(四)审计软件风险
会计电算化的软件更新速度较快,但是审计类的软件更新的速度较慢,这种情况会造成一定的漏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在审计软件的开发过程当中,开发人员对于审计工作的流程缺乏深入了解,致使软件自身有着一些缺陷,最终影响审计效果。
三、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完善审计标准
在会计电算化的背景之下,原来的审计标准已经不再适用,因此需要制定和完善计算机审计标准,这是提高财务审计工作质量的前提保障,可以借鉴外国计算机审计标准,同时结合中国企业财务情况,侧重于对计算机系统控制评价、对于审计人员技术的考核、对于电算化审计证据收集等方面做出全面的标准和规范,同时也要涵盖电算化审计软件的开发及维护标准,建立起适用于现代财务工作的审计标准,同时在实施过程之中根据出现的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起到降低审计风险的作用。
(二)开发审计软件
审计软件是审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在电算化审计工作中,数据的采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审计工作人员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因此审计软件的采集功能要有所加强,同时由于审计工作软件应该被审计系统相互连接,财务审计软件可以直接进入到被审计系统中进行数据采集,能够大大降低审计工作的难度,需要审计软件研发人员不断进行研发,针对现有的财会软件进行分析,令审计软件能够访问不同软件的数据库,采集其中的原始数据,这种完善的审计软件能够给审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提高人员素质
在现代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关键之一,现代的审计工作不仅仅要求工作人员了解审计相关的知识,还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数据处理知识,还要了解各种财务软件,在审计过程中要对于不同的财务软件进行判断,因此电算化的审计人员需要有多方面的素质,这就需要企业重视审计工作,积极培养复合型的审计人才。
结语
会计电算化在带来便捷的同时,对于审计工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传统的审计工作内容不足以满足当代的财务审计需要,这不仅仅需要审计工作从业人员的努力,还需要审计软件工程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等等相关人员的一起努力,同时国家随着财务工作的进步也要完善审计相关的政策法规,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2-0073-01
经济新常态的下的供电公司不断面临着调结构、转方式的艰巨挑战,加上公司面临的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对公司内部的财务审计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深入分析供电公司内部审计系统中存在的弊端,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可提升公司的审计风险防控水平,同时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一、内部审计风险概述
内部审计风险指的是由于公司审计人员工作时的疏忽或者是私下减少工作程序而造成的公司财务出现问题,公司本身的管理制度和财务规划漏洞等也是造成不合格审计报告的原因之一。由于以上原因造成的审计报告未能反映出公司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致使相关决策者依此做出错误的判断带来的经济损失,相关内部审计人员需承担责任。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具有以下特点――客观性、持久性、可控性、特殊性、隐蔽性。
客观性指的是公司内部客观存在的审计风险问题,由于企业本身的地位、规章制度、经营管理、部门架构设置等都决定了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同于社会审计机构可以自主选择审计的项目,内部审计则必须按照所在公司的制度进行审计,且审计对象不论内控、经营管理或者会计工作薄弱就拒绝审计。隐蔽性指的是由于审计报告出现差错造成的问题不会立刻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可控性指的是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可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审计报告出现带来的问题,适当控制风险。
二、供电公司内部审计的风险
1、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很多供电公司普遍存在经营管理随意化,内部控制力度不足,因此容易造成公司内部审计报告出现错误或者差错的风险。例如有的供电公司在进行营销财务划归时期,内部的财务内控管理就会变的松散。造成后期审计人员审计电费经费管理时,发现资金被挪用,并且存在账外电费账户的现象。
2、绩效指标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供电公司在内部都会模拟电力市场运营机制,从而为公司的内部单位设置相应的指标,并进行考核,用功效来决定考核结果。供电公司一般的任务指标有:成本、售电量、利润率、线损率等。然而很多供电公司的下管单位为了能够达到绩效考核要求,不经合理计算,直接向下分派指标任务,更有甚者直接修改相关的财务数据(调节电量、提前抄表、挤占成本、突击花钱)等,最后造成财务数据混乱,增加会计工作难度。供电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还需对这些数据进行核算,导致工作量大大加大,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加。
3、公司内部审计方式不当
目前,我国还有很多供电公司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审计方式,就是指只审计公司账单、财务管理以及记账凭证等的规范性,审计职能具有局限性。在审计过程中很少采用风险导向审计的方式,往往采用的是判断抽样审计而没有应用统计抽样技术,造成很多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随意性和主观性现象较严重。不适宜的审计方法会造成审计结果的偏差和错误,最后引起内部审计风险。比如供电公司在进行抄表审计工作时,只是随机抽查了少量用电客户的资料,并没有对资料的真实性和来源进行仔细审查,最后造成审计结果误判。
4、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风险导向审计是现在内部审计方法的主要发展方向,但是该审计方法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具备良好的审计和财务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同时,还要对公司以及本行业的管理和业务工作流程。所以目前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风险导向审计人才比较稀缺。此外供电公司对审计人员的培训主要偏向传统的审计方式,难以满足风险导向审计的严格要求。
三、审计风险的防控策略
1、转换工作理念
将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从财务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转移,供电公司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是:运用全新的战略管理理念,深入分析公司的内外部环境。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出详细的审计计划,并且和公司当年的经营计划和战略规划相一致,客观评估公司实际运转情况、财务管理、风险管控和财务绩效考核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2、采用先进的审计方法
随着公司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今审计工作的需求。因此运用先进的风险导向审计的技术方法已是大势所趋。因此供电公司审计工作人员应在学习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的同时,还需要信息化的审计方式,比如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挖掘,充分分析数据而获取数据背后的蕴含的信息,从而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此外在风险导向审计工作实际实施过程中,需要熟悉公司的内控环境,从而在此基础上做出评估,估算出风险等级制度,再采用统计抽样审计方法,来降低公司内部审计的风险。客观评估供电公司的风险预控能力、自身存在的固有风险等因素,界定实质性的测试重点,来保证及时发现公司内部的审计风险,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3、完善公司审计工作环境
健全公司内部的审计制度,改进工作环境,完善审计质控。例如积极构建项目质量管控以及整体质量管控的审计控制系统,再根据公司自身的管理制度、组织、架构设置以及其他风险因素,建立并严格执行高效的炔可蠹浦士鼗制。严格执行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一级、二级审计复核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主观因素造成的审计错误。
四、结语
总而言之,要提升供电公司内部审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能力,就需要深入分析公司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转换工作理念,与时俱进,制定出相应的防控策略,促进供电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倪绍辉.论供电公司内部审计风险的防控策略[J].中国内部审计,2016,(10):33-35.
[2] 魏宁.刍议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原因及其策略[J].新经济,2016,(9):92.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信息化的经济环境已逐步形成。企业日常的业务和生产管理对网络信息技术的依赖使网络交易、网店越来越多的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网络信息技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系统故障,人为操作不当,网络安全漏洞等往往会导致信息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同时也影响到经济主体正常的运营。因此,由独立的第三方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检验,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审核显得尤为重要。
国外对审计风险的研究较为成熟,对信息化审计有一定的研究基础。Jefferson T. Davis等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审计判断过程,用于在审计过程中进行控制风险的评估[1]。George T Friedlob基于模糊理论处理审计风险的衡量、管理和处理审计环境中的不确定性[2]。Paul Rousea运用了数据封套分析(DEA)评估审计风险[3]。Thomas利用神经网络协助审计人员评估风险和专业判断[4]。国内对网络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理论问题[5]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针对电子商务、ERP环境、网络交易和信息审计等审计风险研究逐渐得到重视。杨锐分析了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风险增加的原因。周新玲对IT环境下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进行了分类和分析。李闻一则认为网络经济的全球化推动了网络安全性等因素给审计带来新的风险。
2、网络信息化环境
网络信息化环境在审计过程中被定义为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指在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审计人员需以信息系统、数据库和各种应用软件为工作手段,以电子数据为主要审计对象的工作环境。按信息化程度的不同,网络信息化环境又可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的两种。即为开放式的信息化环境和相对封闭的网络信息化环境。
3、独立审计风险及审计重要性
3.1独立审计风险
独立审计,是由注册会计师受托进行的有偿审计活动,受托方对委托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控制及相关财务信息等进行鉴别审核的特定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审计结果得到重视,因此独立审计即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有存在着极大的风险概率[6]。
根据财务报表审计总体目标新准则第1101号可知,独立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7]。审计风险和审计结果的可靠性是相辅相成的,即有1%的审计风险就意味着审计结果有99%的可靠性。
3.2独立审计风险来源
独立审计风险的来源很多,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复杂的现代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财务信息系统的日益复杂使得审计范围呈扩大的趋势,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加。
(2)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导致被审计单位为维护利益使审计风险升高。
(3)考虑审计成本使审计结果必然带有一定的偏差。
(4)审计人员的经验、能力和责任心等人为因素。
(5)网络信息化环境下电子数据的复杂性对审计有一定的干扰。
3.3审计重要性
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很难确定重要性水平的高低,即使国际也没有具体量化的统一标准。但选择合适的重要性水平是衡量财务审计价值的首要任务,它与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企业性质和审计风险的大小的密切相关。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之初,应该考虑其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关系。因为审计风险的高低取决于对审计重要性的判断。重要性程度越低,审计风险就越高;反之亦然。
4、网络信息化环境对独立审计风险的影响
信息化环境对独立审计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4.1有利影响
(1)审计手段的革新,保证了详细审计的顺利实施,这比传统的抽样审计风险更低。
(2)在网络环境下,审计数据及相关资源的获得更加便利,不但简化了审计程序,提高了审计效率,也降低了因手工操作带来的人为失误,在某种程序上也降低了审计风险。
(3)网络环境不但为审计提供了方便的数据传输渠道,同时也起到了监督作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审计的独立性及公正性。
4.2不利影响
(1)产生了因具体审计目标扩大而带来的风险:与一般审计环境不同,在网络环境下,企业财务数据为电子数据,其真实性与合法性的认定也成为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审计对象也由原来的“账、证、表”有所增加,必须对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的安全性、合法性和可靠性进行鉴证,因此具体审计目标的扩大增加了审计风险的程度。
(2)人因及方法带来的审计风险:网络信息化的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但要具备财务审计能力,同时还要具备信息技术甄别能力。面对海量的审计数据,审计人员不但善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还要善于辨别审计线索,查找数据特征,从而快速、准确地找出审计疑点。其工作量的增大和工作方法的改变无疑加大了检查风险。
(3)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准则的缺失会使审计工作失去权威标准,审计风险自然加大。[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