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1 09:14:3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档案管理规则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社区志愿者走进西城区档案馆 前不久,西城区档案馆邀请白纸坊街道30余名学雷锋志愿者走进档案馆,走进档案库房,近距离接触档案,切身感受西城悠久深厚的历史和全区的发展变化,加深社区志愿者对区情区史的了解。
(石丽芝)
朝阳区档案局加强统计年报表指导 日前,朝阳区档案局以新增加的数字档案统计内容为重点,对全区140家单位进行统计年报业务指导,帮助其正确理解指标涵义,确保统计数据准确无误。
(张一)
海淀区马连洼街道召开2012年度档案工作会 会议总结2012年工作同时部署了2013年工作重点,传达了区档案局对我街道进行“北京市区县机关档案工作测评”的初查情况,进一步强调了加强规范立卷归档的要求。
(高京育)
市档案局到通州区调研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工作 前不久,市档案局到通州区档案馆调研。副区长刘佳参加并表示区档案工作一定按市局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创造亮点,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好服务。
(张钰丛)
石景山区召开2013年全区档案工作会 会议总结了上一年全区档案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分析了当前工作形势和问题,并明确了2013年全区档案工作在基础业务、档案服务、档案文化、行政管理和干部队伍建设等五方面的具体任务。
(武小影 糜栋炜)
大兴区档案局积极服务新机场建设 前不久,大兴区档案局与机场办联系协调帮助其建立完善档案工作各项管理制度,确定档案归档范围。同时针对其工作特点开展业务培训,并进行现场指导,确保大兴机场建设档案齐全完整和规范管理。
(曲良亮)
房山区副区长曹蕾到区档案局调研 前不久,房山区副区长曹蕾到区档案局调研。她在听取2013年工作计划和当前工作面临问题及“十二五”时期档案馆建设规划情况的汇报后,提出要认真思考创新档案工作模式,要加大重点项目和精品项目的建设,同时还要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何涛)
密云县档案馆建章立制保证数据安全 日前,密云县档案馆出台了《档案数据光盘存储规范》,详细规定了数据光盘的制作要求和管理存放的注意事项等各方面事宜。并以此为依据对馆藏土地房产证数字化副本进行了光盘刻录,充分保障了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
(刘静)
平谷区《农村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利用问题研究》课题通过市局验收 该课题提出的档案资源整合方式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开发利用措施,对全市其他涉农区县农村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利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
(杨有启)
顺义区2月份民生档案利用量显著提高 2月份,顺义区档案馆共接待146人次查阅各类民生档案199卷,其中:婚姻档案174卷,土地档案4卷,知青档案15卷,工作查考利用档案4卷,编史修志利用档案1卷。
(刘英楠)
怀柔区政协主席武占刚到区档案馆视察 3月1日,怀柔区政协主席武占刚等一行5人到区档案馆视察工作,在实地查看库房,了解馆藏及利用情况后对我馆工作给予了肯定,并表示区政协将继续支持档案工作,共同推进我区档案事业发展。
(丛丽红)
延庆县档案局荣获“法治延庆”建设先进单位 在“法治延庆”建设工作中,延庆县档案局通过深入学习、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广泛宣传等多项措施,得到了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的高度认可,被评为建设先进单位。
(李挺)
丰台区档案馆征集优秀摄影作品进馆前不久,丰台区南苑乡犇牛摄影协会将24幅摄影作品无偿捐赠给区档案馆,这是区档案馆首次集中接受群众团体捐赠的摄影作品,这批作品将纳入区档案馆的记忆专题档案。
(刘岳)
门头沟区加强档案消防安全专项检查 近日,门头沟区档案局与消防支队联合对馆内电源、消防设备等直接关系档案安全的各种设施进行了全面安全大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整理汇总,联系相关部门消除安全隐患。
专门档案管理是人们为了有效地收集、加工和利用专门档案数据和信息而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专门档案管理的一般规则,是以档案工作基本原则为指导,充分考虑专门档案的形成规律和特点以及专门档案信息用户的需要等方面的因素来设计的。我们社会的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 ”这个规则可以有效地约束和规范相关行为人从事某项工作活动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保证组织目标或系统目标的实现。
一 、前端控制规则
专门档案是一种现实性很强的专业管理工具。它是有关专业管理系统建设与运行的生命线。没有专门档案就没有这些管理系统。为了建立一个良好的现代化的专业信息系统,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和正确的开发方法,同时还要注意做好专门档案的管理工作。
专门档案的前端控制规则,是一种有效解决专门档案质量问题,保证其工具意义的必要思想和行为准则。它要求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参与专门文件和记录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专门档案的管理主体必须积极参与有关专业系统开发前的论证和设计工作,帮助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人员选择和制定符合专门档案管理要求的规范和标准。
第二,参与专门文件和记录的维护管理。专门档案的管理主体必须积极参与专门文件和记录的维护管理工作,监督有关人员做好专门文件和记录的修改工作,以便保证它们的质量和利用价值,防止给日后的专业性活动造成混乱和损失。
第三,参与专门文件和记录的跟踪管理活动。我们应当把专门档案的结果管理模式转变为过程管理模式,注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监控专门文件和记录的形成过程、平时的存储保存和加工整序过程、鉴选归档过程。
第四,参与专门文件和记录的管理制度建设。一套专门文件和记录的管理制度是有效实施专门档案管理前端控制规则的必要保证,否则,前端控制活动就会流于形式。
二、连续性和整体性规则
专门档案的管理是一个以实现特定的目标而进行的连续性整体活动过程。从事专门档案管理必须要坚持连续性和整体性原则。
首先,根据本单位专门档案的管理目标设计连续性的整体工作方案。在专门档案的管理实践中,有关社会主体要根据自身的专门档案的具体管理目标,制定出相应的专门文档的管理方案,以便保证整个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并保证专门档案整体管理目标的实现。但是,我们也在实践中发现,一些单位的专门档案管理却选择了相反的工作步骤,即先派一些专门档案管理人员去学习有关单位的先进的管理经验,然后再照搬过来,开展本单位的专门档案管理方案的设计工作。诚然,学习其他单位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案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学习者应当知道所学到的那些专门档案管理方案是有关单位根据自己的专门档案管理目标而设计的,而不是根据学习者所在的单位的管理目标设计的。
其次,根据本单位专门档案管理目标的变动情况修正专门档案的管理方案。专门档案管理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规则就是要求专门档案的管理者根据管理目标的变化情况,及时对专门档案的管理方案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
三、 安全性和效益性规则
专门档案管理的安全性规则要求专门档案的管理主体必须保证专门档案的实体安全,保证专门档案数据和信息的可存取性,保证专门档案内容的安全。保证专门档案的实体安全是安全性规则的最基本要求。专门档案的实体安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专门档案的数量应当齐全完整,二是专门档案应当是一个由专门文件和记录构成的有机体系。保证专门档案数据和信息的可存取性,也是专门档案管理安全性规则的一项重要要求。如果专门档案的内容数据和信息无法正常存取,那么它的可据性和可靠性就无法保证,所以在专门档案的管理实践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无法存取的“死文档”的出现,保证专门档案的内容安全,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保证需要控制使用的专门档案内容数据和信息不被非法查阅或访问,确保专门档案的内容不失密、不泄密:二是保证专门档案的内容不含有病毒。
专门档案管理的效益性规则要求专门档案的管理主体不要压制专门档案合理作用的发挥,不要使专门档案这种宝贵资源闲置,同时要使投入和效益成正比,否则将会造成这种管理活动的效益低下。如果专门档案的管理主体通过不适当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限制和阻碍了专门档案信息价值的实现,影响了其积极作用的发挥,那么就必然会造成专门档案管理效益的低下,甚至无效益而言,并最终使这项管理活动失去存在的基础和前提。
专门档案的管理必须讲求效益,档案工作者应当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和智慧,为专门档案价值的实现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条件。专门档案管理还要注意投入和效益之间的关系,一旦发现我们的某种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方法和手段的经济投入(包括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不能达到预期的良好的管理效益时,就应及时诊断,找出症结,并采取切实的政改措施。那种追求时髦、不问效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必须得到及时纠正,否则就会给国家、集体造成更大的损失。
中图分类号:K206文献标识码: A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工作中,会涉及到很多方面。这些方面在事业单位在人才的选拔中都有很大的帮助,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档案系统来查询到相关的信息,便于对下一步工作的落实。经过多年的发展,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在不断的完善,但距离真正的完善还有一定的距离,目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没有及时的发现解决,会对以后的事业单位发展中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解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的问题是目前最重要的,同时还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要求,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目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问题
①很多的事业单位中,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甚至有些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根本就不具有专业知识,是非专业人员。②工作人员的在工作中的态度都会影响着事业单位发展的好坏。目前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都会有应付了事的态度,对档案进行更新的不及时,不会经常对档案室进行清理,在工作中缺少责任心,没有很好的耐心去发现存在的问题,这样的工作态度,在事业单位发展中具有很大的影响。③如今的社会中,能呆在一个工作中一直干下去的人很少,因此很多事业单位中的档案管理人员都在不断的变化,在变化的时候,交接的工作没有做到位,那么就导致很多的档案都变成,废档或者是死档,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这必将是一个很大的损失,这些损失是无法利用金钱来进行衡量的。④一般事业单位中的档案都是非常多的,但是工作人员不会将这些档案进行利用,一些档案经常会被人们忽略,档案的价值也因此不存在。一些事业单位对档案的利用只存在片面的,没有将档案的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⑤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关键的就是对档案的保管,目前还有很多的事业单位还是使用的纸质档案来对档案进行管理,因此档案的保管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一些重要的档案因保管不善而导致破损等情况,这些都会是事业单位无法弥补的损失。⑥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工作中是非常复杂的,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规则制度来进行,然而很多的事业单位对档案的管理都没有规则,无非就是想到什么做什么,档案里的纸张散乱无数,需要的时候就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来找,大大的影响了工作效率。⑦很多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都没有将档案及时的进行更新,社会在不断的发展,科技也紧随后,所以的一切都在变化发展,如果档案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事业单位就无法更好的发展。⑧时代的发展,信息化在不断的泛用,传统的方案管理方式和设备已经不能在跟上时展的脚步,目前很多的事业单位还为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然而档案的损坏需要利用高科技的产品来进行修复的,但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还没有引进高科技设备来对档案进行管理的意识。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策略
①档案的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参加事业单位组织的培训,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加深对此工作的了解,认识到工作对事业单位的重要性,树立工作上的正确态度,对工作有一定的责任心。最近几年中,中国的快速发展,都是大家能看见的,然而发展的速度越快,对于信息的需求就会越多,因此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要跟随着时展的脚步。事业单位也不能随意的使用非专业人员,来担任档案管理的工作。②事业单位在交接的工作中应该做出严格的规定。如果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因为一些原因需要离职,那么在离职前需要对相应的工作做好交接,并且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在之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发现问题可以及时的进行联系。③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做好档案保管的工作,定期的档案的完好情况进行检查,定期对档案库进行清理,如果发现档案出现问题要及时的进行修补。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枯燥复杂的工作,看起来简单,但是在工作的时候,需要工作人员有很好的耐心和细心,这样才能把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保管好档案。④提高档案的使用率,将事业单位现有的档案合理的利用起来为自己服务。在信息时代中,任何时候信息都是很重要的,所有的事业单位要重视拥有的档案,及时查看档案,及时的了解到信息,对开展下一步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对事业单位的长久发展有很大的影响。⑤事业单位在对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形成属于自己的档案管理规则,并且要不断的对其进行完善。不能没有规则的对档案进行管理,在管理档案的时候需要使用合理有效的制度和规则来对档案进行管理。利用最少的人、物、才力来对更多的档案进行管理,是目前所有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管理档案的工作的效率才能提高。⑥事业单位的档案可能每天都会有变化,因此档案管理人员需要跟上变化的步伐,收集新档案来及时的对档案库进行充实。在档案管理变得越来越完善时候,它对事业单位的发展作用也会越来越大,而且还能将事业单位在收集信息的速度和能力方面的优势进一步的体现出来。⑦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设备落后,会直接的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也将处以在一个落后的状态中。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引进高科技的设备进行档案管理。新时代的档案管理必然会使用电子档案,所有事业单位都应该朝着在这个方向发展,将自己的档案更好的服务于自己。
参考文献:
[1]冯家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4(2):158.
[2]马丽.浅析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2,(16):171-172.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219-02
档案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管理活动的一项内容是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前提,对事业单位的职能发挥和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档案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必须认真对待和扎实有序推进。在任何一个事业单位发展历程中其档案管理发挥了应有职能和重要作用,也为事业单位积累了大量史料和实践参考文献。本文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出发,针对其存在的基本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对策。
一、档案管理内涵与基本原则
档案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的过程,具体包括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价值鉴定、档案保管、档案编目和档案检索、档案统计、档案编辑和研究、档案提供利用等环节。从管理活动过程角度看可以概要分为基础工作和利用工作两大部分。档案管理的最终目是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实践服务,其中每项工作都必不可少并有一定程序,为实现档案管理的整体功能而发挥各自的作用。档案管理的对象是档案,服务对象是档案利用者,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即是档案的分散、零乱、质杂、量大、孤本等状况与社会利用档案要求集中、系统、优质、专指、广泛之间的矛盾。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从其基本性质和主要作用来说,是一项管理性的工作,服务性的工作和政治性的工作。档案管理工作不直接生产物质财富,档案主要也不由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工作人员产生和利用,它是专门负责管理各部门形成的历史文件的一种专业,所以是管理性的工作。但是档案管理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事业单位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提供档案信息为事业单位实践服务,是档案管理工作区别于其他工作的特点之一。
事业单位进行档案管理要遵循集中统一管理、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及便于利用的原则。集中统一指档案要由各级各类档案保管机构分别集中保存,并制定统一的法规进行管理。维护完整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从数量上要保证档案齐全,不致残缺短少;二是从质量上要保持档案的有机联系,不能人为割裂分散或零乱堆砌。维护安全也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力求档案本身不受损坏,尽量延长档案的寿命;二是保护档案免遭有意破坏,档案机密不被盗窃。便于利用是全部档案管理活动的最终目的,也是检验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标准。档案反映一定的历史事实,不允许任意篡改或修正,所以维护档案的真实性和保持档案的原貌也是档案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几个基本问题
事业单位的档案包含很多方面,这些方面对于人才的选拔、考核以及单位其他工作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已经越来越完善,但是还有一些问题存在于档案管理中,如果不能及时的去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无疑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事业单位必须要及时发现并解决档案管理中的问题。
1.管理人员缺少专业知识及必备工作态度。在事业单位中,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普遍缺少专业知识,一些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职能认识不清,任用非专业人员担任此岗位,往往造成的档案管理杂乱而制约文献参阅,影响事业单位工作正常运行和职能发挥。
2.缺乏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事业单位缺少引进高科技来管理和保护档案的意识,原有的档案管理方式和管理设备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但是一些事业单位未有认识到或还未能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档案的损坏也是需要引进高科技产品来修复,很多事业单位不能有效应对。
3.档案管理缺乏科学系统性和持续性。档案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有序、系统性的工作,很多事业单位对于档案管理没有建立科学规则,工作中存在随机性,如想到怎么做就怎么做,根本没有规律性。而且档案里的纸张往往散乱无章,当需要的时候查找却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影响工作效率。还有一点就是缺乏持续性,表现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变换时,对于档案管理的交接工作并没有做好,最后造成很多档案变成了“死档”、“弃档”,这对事业单位来说是一种损失。
三、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几点对策
1.加强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事业单位应当定期的安排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工作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使其认识到此工作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
档案作为承载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其管理工作对于每一个单位来讲都十分重要的。尤其是交通部门,作为我国的行政执法部门,其档案信息不仅记录着人才的培养与考核,还记录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尤为重要的保存价值。因此,如何做好交通部门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早已成为时下每一个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以下我们就交通部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期为交通部门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有益建议。
一、交通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1.缺乏专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
目前在我国交通部门档案管理中,普遍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部分档案管理人员,从未接受过正规的档案信息化培训,以至于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中,往往存在人为的工作误差,无法发挥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真正作用。甚至部分交通部门并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才,而是由其他部分的工作人才兼任。以至于,在档案信息化工作中,不仅仅无法顺利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也造成许多档案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敷衍了事,缺乏强烈的责任心与耐心,去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发掘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交通档案管理工作在保存相关的历史资料的同时,还为现代的交通运输行业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但是,因为交通档案管理工作自身的复杂性,导致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短缺,并且档案管理人员从内心深处无法真正重视档案管理的工作,这样就让档案管理意识比较淡薄,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很容易被忽视,这就导致很多档案管理部门把档案管理看作成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
2.交通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中,档案管理的一些观念问题也会影响其主要进程,受传统档案管理理念的影响,档案管理的相关部门存在着重保管而轻利用的局面,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理念和相关学科不断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着种种渗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思想观念的陈旧,以及对开放和创新意识的缺乏,都让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受到种种影响,档案的安全和档案的保密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由于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和安全管理意识的缺失,在自我档案的相关网页上各种信息,并在过程中很少管理和审查,这就导致不经意间可能泄露了机密,或者在信息化的交通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技术问题,导致所用电脑出现故障,电脑黑客对其进行肆意的攻击,这都在一定程度上让档案管理的安全工作受到威胁。数字化的文件在归档过程中的管理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网络建设和档案信息系统现在呈现着各行其是的局面,层次不一,开发性、服务性和共享性都比较差,很难满足信息共享的要求。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中所运用到的办公自动化相关的系统在设计过程中没有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的参与,或者在使用这些系统的过程中,管理工作人员缺少操作经验,都造成数字化文件的产生的归档工作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二、完善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解决对策
1.强化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招聘
档案管理人员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直接执行者,其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信息化建设的程度。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强对交通部门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招聘尤为重要。首先,交通部门应该定期安排现有档案人员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技能培训,加强其专业技能知识,并使其认识到此工作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其次,对外公开招聘优秀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为事业单位引进新鲜的血液,加快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从而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专业知识,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2.做好交通部门档案管理人员的离职交接工作
交通部门应当对档案工作人员的离职交接工作,作出严格的规定,从而使交接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做好档案信息的更新管理工作,引进先进设备
由于交通部门每天都会有新的变动,所以交通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及时的跟上信息变动脚步,及时的收集新的档案信息,不断充实档案信息库,完善档案信息库。同时,根据交通部门的实际需求,定期跟换落后的档案管理设备,引用先进的设备来管理档案,为进一步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从而从根本上加快事业单位收集信息的能力与速度,更好的服务于单位。
4.建立属于自己的档案信息化管理规则
要想进一步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制定必要的档案管理规则尤为重要。因为,任何一项管理工作,都离不开相应的规章制度。所以,交通部门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应该根据实际的管理情况,逐步形成和完善自己的管理规则。而不是杂乱无章的管理档案,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且消耗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管理更多的档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加快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结束语
新形势下的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为了适应这种新的要求,并更好地为交通事业服务,我们需要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针对档案管理工作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要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之上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并结合新的档案管理的种种要求,制定出正确的档案管理方法和策略,从领导到工作人员都要形成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从而加快我国档案管理事业的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现阶段,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的主流体系结构模式分为主机终端模式、网络/件服务器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llent / Server,简称C/S)和Web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 / Server,简称B/S)。主机终端模式和网络/文件服务器模式都是集中式结构,所有的任务都集中于主机来完成。
C/S模式
在基于C/S的管理系统中,由客户机和服务器组成。采用“功能分布”原则,将计算机应用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由多台计算机分工完成。服务器为客户机提供所需的网络资源,服务器处理数据,客户机负责与用户交互,向后台服务器发出请求。
B/S模式
WEB兴起后,B/S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迅速成为主流网络结构模式。客户端只需安装WEB浏览器,通过WEB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进行处理后把处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C/S和B/S模式的分析比较
C/S模式大多建立在单机和局域网的基础上,而B/S模式则建立在广域网的基础上。
1、C/S模式对服务器要求低,可以充分利用客户端PC机性能。“而B/S模式下,虽然对服务器要求较高,但客户端安装方便,电脑运行负担小。尤其是跨平台语言(如Java等语言)的出现,使得基于B/S模式的信息管理软件不但提高了使用效率,而且变得更加便捷,”更能适应医院日常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2、C/S模式下,增减客户端方便,表达能力强,处理任务高效,响应迅速。但前期投入多,后期升级维护也耗费人力物力,相较之下B/S模式只需更新客户端,后期系统维护升级方便,甚至可以实现远程维护。成本费用远远低于C/S模式。从长远经济利益来看,更符合医院发展要求。
3、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和一致。为保证软件效率,大部分C/S的实现会将部分信息存放在客户端,这样虽然效率更快,但在安全性上并不能满足现代管理系统的需要。而B/S模式下,档案数据全部存放于总部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对客户端透明,这样就保证数据库安全系数很高。用户只需通过客户端的浏览器进行操作,大量的业务逻辑计算工作不再放在客户端进行,从而降低了在客户端“作弊”影响系统数据安全的风险,从根本上提升了系统业务流程处理的安全性。
随着网络媒体应用和储存载体形式的急剧增多,相较C/S模式, B/S模式的三层服务模式更能适用于当前体制下医院档案的浏览、查询和。
二、B/S模式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根据医院实际工作需要,B/S模式下医院档案管理系统一般分为管理系统、资料收集系统和查阅系统。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
基础管理功能
医院档案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公告的更新,档案系统管理人员和基础功能等方面信息的介绍,医院档案相关事务的信息管理,档案管理系统的备份,维护和升级,客户端用户名和密码的修改和管理,浏览量统计展示等。
资料收集系统
主要用于档案收集管理,包括文书档案、科技档案、科研档案、病历档案、医疗纠纷档案、会计档案和影音档案等多重类别不同载体形式的档案接收、征集和寄存,以及各类档案的审核、整理、鉴定、保管、统计、编目、立卷、编研利用等。
查阅系统
根据医疗医技的实际需求的不同,将各类档案按照内容、种类、性质、年限、所有权、发文机关、载体形式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和统计,提供包括数据传输、客户端访问和下载打印等不同的查阅需求,根据医院实际需要,满足一定权限的远程或互联网的信息查阅需求。
根据管理系统自身需要,B/S模式下档案管理系统的构成可分为用户端和管理员端。首先,前者指持有用户名的用户可以通过验证修改密码,查询包括浏览历史和借阅、下载记录等方面的个人信息。根据需要,查询、预览所需类别档案。通过向管理员申请的形式,下载档案和查询阅览保密档案。后者管理员端,其权限又可分为普通管理员和超级管理员。普通管理员由各科室指定人员,负责对所属科室的档案分类、汇总、上传、修改、删除和管理等;超级管理员由医院档案管理人员专职负责。通过管理系统,可以修改用户和普通管理员的设置权限,能够查询、修改、增减用户和普通管理员的信息,并可方便的进行修改和维护等操作。设置医院档案信息录入参数,对总体档案信息和借阅情况进行管理和统计,生成催还外借实体档案资料报表,并具有打印输出的功能。
三、B/S模式在医院档案管理的优势
基于B/S模式的医院档案管理,依据国家档案局《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的要求,在传统的案卷为单位的管理规则基础上,兼容并包,通过模板定制技术支持以文件为单位的新型管理规则。实现了对文书、科技、科研、病历、医疗纠纷、会计和影音等类别档案的管理和利用。
中图分类号:G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6-0221-02
随着中国高速公路等级越来越高,对工程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竣工验收、检验工程质量的重要凭证――高速公路工程档案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是能为高速公路的项目使用、养护、改建、扩建提供准确、可靠、真实的依据,从而减少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本文结合当前高速公路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对如何做好高速公路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新时期高速公路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几年,由于中国高速公路建设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大量的工程项目档案也随之产生,再加上高速公路工程由于受诸多客观因素,如专业性强、投资大、工期长,项目多,参建单位多等影响,使高速公路所形成的格局是线长、点多、面广,正是这一格局致使工程档案管理存在许多困难。具体表现如下:
1.过分注重工程建设,忽视资料整编工作
在高速公路的工程建设中,作为“硬件”的建筑物本身是摸得着,看得见的,为大家所瞩目,领导关心,社会各界关注,几乎所有的人都把精力放到工程建设当中,抓进度,抓质量,抓关键目标的实现。而作为“软件”的工程资料,却被弃之一旁,等到工程即将验收时,才被想到,于是加班加点抽调人员整理资料,可想而知,资料整编的效果。
2.日常资料管理缺乏规范性
在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无论是设计单位,还是监理单位,在日常的资料管理中都花费了较大的人力、物力,做了许多工作,但基本都是围绕工程的实施,而并没有将日常资料与最后的整编归档有机结合,致使在资料的管理上深度不够,规范程度较低。
3.缺乏既懂工程档案管理又懂工程技术的人员
之所以工程的原始文件不规范,质量不高,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这些原始资料,多数由现场的作业层完成,而作业层人员素质较低,技术力量薄弱,培训少,管理水平有限;监理人员参加正规国家监理工程师培训的较少,拥有工程师资质的人员较少,在施工现场监理的工程师虽然有专业技术,但施工管理水平差,因此,不能做到现场签证严格把关;有的施工单位在工程档案管理方面虽然配备了一些专门的具有较高专业知识的档案管理人员,但对工程建设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甚少,甚至不懂工程技术,而工程技术人员又不熟悉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二者不能有效结合。
4.缺乏健全的资料管理制度
虽然各参建单位建立了一些资料管理制度,但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再加上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竣工资料管理重视不够,所以资料整编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具体表现在:文件、技术通知的管理规定不统一,编号不系统,规格大小不统一;竣工资料编制要求不清晰,没有具体措施有效控制竣工文件的质量;工程建设的特点是周期长,人员频繁变动,再加上在工程资料管理方面尚未有专门制度保管与移交资料,因此,在资料移交时,易造成交接手续不到位,资料遗失,给归档工作造成很大的损失。
5.档案管理缺少法律控制
工程资料质量失控,其法定原因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在签订合同时,没有明确、具体的整编责任,整编内容,而且整编的深度及要求也没细化,造成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缺少法律控制。
6.缺乏完善的资料整编规范及标准
在工程档案管理方面,国家出台了一些相关的规范,交通主管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规定,但由于形势在不断的发展,这些固定的规范和标准难以详尽、完善的满足具有特殊性的工程项目,因此,在工作的具体开展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如没有合理的资料分类办法,没有清楚的资料整编的责任划分,没有明确规定由谁负责整编几个单位共同形成的资料等等。
二、做好高速公路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制定档案管理规则,确保档案在宏观上的管理
在工程建设之初,为了加强对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编目、装订等,以达到“ 齐全、完整、准确” 的要求,可依据《档案法》,按交通部《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公路工程竣工文件材料立卷归档管理办法》、《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案卷质量标准》,结合具体路段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的特点,编制相应的《高速公路档案资料管理规定》、《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档案分类编号规则》等。在工程实施阶段,应结合本路段的具体情况,组织专业人员编制体现本路段的《高速公路竣工文件编制办法》,详细规定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的内容与质量要求,组卷的方法与要求,案卷的编制、装订、编目、保管等方面的要求,以有效控制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及填写质量。通过各项规则的制定,使档案分类整理有章可循,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切实做到对档案的整理、收集、归档的宏观管理。
2.实事求是,确保施工资料的真实性管理
真实是归档文件的生命,是工程建设质量检验的基点,也是竣工验收高速公路工程的关键。要想为工程质量评定与质量查询提供简洁有效的信息,必须要有真实、完整的施工资料,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文件效能,才能反映工程全貌,也能为以后的公路改造、维修、扩建提供基本依据。施工原始记录的真实性体现在所记录的事件是确定的某一时间段,与确定地点发生联系的分项工程或施工工序。施工记录的时间跨度应与分项工程的具体时间一致。施工数据的完整性体现在施工记录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补充、相互验证。同时,采用“三同时”的管理模式,即在招投标的同时明确提出档案管理要求;在检查工程质量的同时检查档案形成积累情况;在工程交工验收的同时验收档案的收集和整理情况,确保档案齐全、真实管理。
3.严把竣工验收关,确保竣工档案凭证作用的发挥
在工程项目建设验收阶段,工程技术人员与档案部门的验收人员要密切配合、严格把关,严格审查各施工单位编制的竣工图、文字资料、施工报告,对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的真实性和工程设计变更单的落实情况要着重检查,如存在问题及时整改,以确保竣工档案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工程项目合同决算时,使竣工档案资料能真正发挥凭证作用。
4.制定制约措施,确保资料的完整性管理
依据《档案管理办法》与《竣工资料编制办法》制定相应的合同、运用法律手段加强档案资料的管理。在合同中应确定参建各方的档案责任与权利,明确文件材料的形成范围、费用及归档套数,明确档案质量及权属,从法律上真正保证档案归档工作。工程监理也应充分发挥监督职能,监督、审核、验收工程资料形成及档案整理工作。在工作的具体开展中,要实行专项检查评比,建立奖罚分明的经济责任制,奖先罚后,以加强参建单位档案管理的质量意识,以推进优质档案的形成。
5.制定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确保档案的制度保障管理
在制定档案管理规则的基础上,为了保证各项规则的真正落实,应建立、健全项目档案管理制度,使项目档案的分管领导及各部门如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专兼职档案人员均明确职责,切实抓好项目文件资料的形成、积累和有序管理,以保证归档文件材料及图纸内容的准确、齐全、规范,保证施工技术材料记录齐全、签署完备,原材料质量保证资料真实可靠,竣工图与实物相符,真正实现“网络”档案管理,以保证工程建设全过程各阶段档案工作进程的顺畅。
6.加强人员业务培训,确保档案的有序管理
档案管理有序进行的前提是档案人员需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但由于现在的档案管理人员多以兼职为主,专业水平有限,使档案工作的深入管理受到限制,工程文件资料的形成质量和档案整理质量也难以保证。因此,工程建设之初,就应对高速公路工程管理人员、监理人员、施工单位人员进行有计划、有措施、分期分批的业务培训,使其明确工程项目档案工作的法规和工程质量标准要求,明确施工过程中原始签证资料的操作方法,明确竣工资料整编、工程项目验收的基本要求,明确项目档案的管理分工职责,使他们在增强档案意识的同时也熟知掌握档案业务和工程质量标准。同时,采用各种办法,如奖励机制,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项目档案管理,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总之,档案管理工作是各项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要进一步提高公路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就必须坚持建路与建档同步发展,全面提高档案人员整体素质,重视档案的开发利用,重视档案的真实可靠,以确保档案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way, highway engineering file management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Combining with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highway file management,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for how to do the work of highway file management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highway; file management; the status quo; solution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伴着中国高速公路等级越来越高,对工程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竣工验收、检验工程质量的重要凭证——高速公路工程档案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是能为高速公路的项目运用、养护、改建、扩建提供准确、可靠、真实的依据,从而减少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本文结合当前高速公路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对如何做好高速公路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新时期高速公路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几年,由于中国高速公路建设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大量的工程项目档案也随之产生,再加上高速公路工程由于受诸多客观因素,如专业性强、投资大、工期长,项目多,参建单位多等影响,使高速公路所形成的格局是线长、点多、面广,正是这一格局致使工程档案管理存在很多困难。详细表现如下:
1.过分注意工程建设,忽视资料整编工作
在高速公路的工程建设中,作为“硬件”的建筑物本身是摸得着,看得见的,为大家所瞩目,领导关怀,社会各界关注,几乎所有的人都把精力放到工程建设当中,抓进度,抓质量,抓关键目标的完成。而作为“软件”的工程资料,却被弃之一旁,等到工程即将验收时,才被想到,于是加班加点抽调人员整理资料,可想而知,资料整编的效果。
2.日常资料管理缺乏规范性
在工程的详细施行过程中,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无论是想象单位,还是监理单位,在日常的资料管理中都花费了较大的人力、物力,做了很多工作,但基本都是围绕工程的施行,而并没有将日常资料与最后的整编归档有机结合,致使在资料的管理上深度不够,规范程度较低。
3.缺乏既懂工程档案管理又懂工程技术的人员
之所以工程的原始文件不规范,质量不高,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这些原始资料,多数由现场的作业层完成,而作业层人员素质较低,技术力量薄弱,培训少,管理水平有限;监理人员参加正规国家监理工程师培训的较少,拥有工程师资质的人员较少,在施工现场监理的工程师虽然有专业技术,但施工管理水平差,因此,不能做到现场签证严格把关;有的施工单位在工程档案管理方面虽然配备了一些专门的具有较高专业知识的档案管理人员,但对工程建设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甚少,以至不懂工程技术,而工程技术人员又不认识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二者不能有效结合。
4.缺乏健全的资料管理制度
虽然各参建单位建立了一些资料管理制度,但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再加上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竣工资料管理重视不够,所以资料整编工作难以有效开展。详细表现在:文件、技术通知的管理规定不统一,编号不系统,规格大小不统一;竣工资料编制要求不明白,没有详细措施有效控制竣工文件的质量;工程建设的特点是周期长,人员频繁变动,再加上在工程资料管理方面尚未有专门制度保管与移交资料,因此,在资料移交时,易造成交接手续不到位,资料遗失,给归档工作造成很大的损失。
5.档案管理缺少法律控制
工程资料质量失控,其法定原因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在签订合同时,没有明确、详细的整编责任,整编内容,而且整编的深度及要求也没细化,造成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缺少法律控制。
6.缺乏完善的资料整编规范及标准
在工程档案管理方面,国家出台了一些相关的规范,交通主管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规定,但由于形势在不断的发展,这些固定的规范和标准难以详尽、完善的满意具有特别性的工程项目,因此,在工作的详细开展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如没有合理的资料分类方法,没有明白的资料整编的责任划分,没有明确规定由谁负责整编几个单位共同形成的资料等等。
二、做好高速公路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制定档案管理规则,确保档案在宏观上的管理
在工程建设之初,为了加强对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材料进行搜集、整理、归档、编目、装订等,以达到“ 齐全、完整、准确” 的要求,可依据《档案法》,按交通部《公路工程竣工验收方法》、《公路工程竣工文件材料立卷归档管理方法》、《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案卷质量标准》,结合详细路段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的特点,编制相应的《高速公路档案资料管理规定》、《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档案分类编号规则》等。在工程施行阶段,应结合本路段的详细情况,组织专业人员编制体现本路段的《高速公路竣工文件编制方法》,详细规定档案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的内容与质量要求,组卷的方法与要求,案卷的编制、装订、编目、保管等方面的要求,以有效控制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及填写质量。通过各项规则的制定,使档案分类整理有章可循,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切实做到对档案的整理、搜集、归档的宏观管理。
2.脚踏实地,确保施工资料的真实性管理
真实是归档文件的生命,是工程建设质量检验的基点,也是竣工验收高速公路工程的关键。要想为工程质量评定与质量查询提供简洁有效的信息,必须要有真实、完整的施工资料,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文件效能,才能反映工程全貌,也能为以后的公路改造、维修、扩建提供基本依据。施工原始记录的真实性体现在所记录的事件是确定的某一工夫段,与确定地点发生联系的分项工程或施工工序。施工记录的工夫跨度应与分项工程的详细工夫一致。施工数据的完整性体现在施工记录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补充、相互验证。同时,采用“三同时”的管理模式,即在招投标的同时明确提出档案管理要求;在检查工程质量的同时检查档案形成积累情况;在工程交工验收的同时验收档案的搜集和整理情况,确保档案齐全、真实管理。
3.严把竣工验收关,确保竣工档案凭证作用的发挥
在工程项目建设验收阶段,工程技术人员与档案部门的验收人员要密切配合、严格把关,严格检查各施工单位编制的竣工图、文字资料、施工报告,对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的真实性和工程想象变更单的落实情况要着重检查,如存在问题及时整改,以确保竣工档案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工程项目合同决算时,使竣工档案资料能真正发挥凭证作用。
4.制定制约措施,确保资料的完整性管理
依据《档案管理方法》与《竣工资料编制方法》制定相应的合同、运用法律手段加强档案资料的管理。在合同中应确定参建各方的档案责任与权利,明确文件材料的形成范围、费用及归档套数,明确档案质量及权属,从法律上真正保证档案归档工作。工程监理也应充分发挥监督职能,监督、审核、验收工程资料形成及档案整理工作。在工作的详细开展中,要施行专项检查评比,建立奖罚分明的经济责任制,奖先罚后,以加强参建单位档案管理的质量意识,以推进优质档案的形成。
5.制定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确保档案的制度保障管理。在制定档案管理规则的基础上,为了保证各项规则的真正落实,应建立、健全项目档案管理制度,使项目档案的分管领导及各部门如建设、想象、施工、监理单位专兼职档案人员均明确职责,切实抓好项目文件资料的形成、积累和有序管理,以保证归档文件材料及图纸内容的准确、齐全、规范,保证施工技术材料记录齐全、签署完备,原材料质量保证资料真实可靠,竣工图与实物相符,真正完成“网络”档案管理,以保证工程建设全过程各阶段档案工作进程的顺畅。
从1983年3月实施的《文书档案案卷格式》(GB/T 9705―1988)到2005年9月实施的《公务电子邮件归档与管理规则》(DA/T 32―2005)与《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 31―2005),共颁布实施了45个标准(DA/T 17―1995与DA/T 20―1999是两个标准系列,由多个子标准组成),其中国家标准10个,档案行业标准35个。1992~2000年是档案标准批准的集中阶段,在1995~1996年间达到了虽高点。之后是急剧下降。
在这已经颁布的45个标准中,涉及档案信息化内容的有7个,其中国家标准两个,行业标准5个,而真正具有现代信息化意义的则只有5个。占所有标准的11%。
“十五”《全国档案信息化实施纲要》中提出了在“十五”期间拟订的档案信息化的规章与标准为14个。然而从完成的情况看,不容乐观。在规章方面,了《档案管理软件功能要求暂行规定》、《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在国家标准方面,《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8894―2002)于2003年5月实施。在档案行业标准方面,《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 31―2005)、《公务电子邮件归档与管理规则》(DA/T 32―2005)、《明清档案目录中心数据采集标准、明清档案机读目录数据交换格式》(DA/T33~2005)2005年9月实施。这四个标准占预计完成量的43%,与“十五”《全国档案信息化实施纲要》中的规划相差甚远。
从以上统计数字可以看出,近几年档案标准,尤其是行业标准的批准与实施的数量与20世纪相比是比较少的。而实际上,近几年档案信息化工作在全国开展得如火如荼,从中央级档案馆到县级档案馆,从国有企业到私营企业,无不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工作,把档案信息化工作作为整个组织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来实施。然而,许多档案部门在制定自己的标准,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档案的信息化工作,必然给将来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带来极大的困难。这就迫切要求档案信息化工作标准化来统一各档案机构的信息化工作。
现有档案信息化标准存在的问题
1、标准陈旧过时
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整个标准过时,一是部分内容过时。如《革命历史档案机读目录软磁盘数据交换格式》(DA/T 17.5―1995)中有这样的规定“本格式规定档案机读目录数据文件的组织方式为.TXT文本文件”,符合当时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而现在档案信息化都是以数据库方式进行组织管理的,同时软磁盘在现在的实际工作已很少使用,可以认为该标准从名称到内容都已经过时,需要重新修订。《民国档案机读目录软磁盘数据交换格式》虽然规定“组织方式是以.txt为扩展名的文本文件或者以.dbf为扩展名的数据库文件”,但也存在上述的问题。可以说这两个标准并不具有现在信息化意义。
一些标准的部分内容也存在过时的问题,尤其是对于特定信息技术的规定过时可能性最大。如《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中规定视频和多媒体电子文件以MPEG、AVI为通用格式。然而MPEG系列标准包括MPEG―1、2、4,还有“多媒体描述接口”MPEG―7,标准中仅仅规定MPEG就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了。
2、内容不一致
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标准中的规定与描述不一致,尤其是一些基本术语的定义上。如电子文件定义的描述在多个标准与规章中并不一致。《档案工作基本术语》中电子文件(electronic records)是“以数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件”,《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第一部分: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中规定“电子文件是(elec-tronic records)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按一定格式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并可在网络上传送的数字代码序列”,而在《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中电子文件(electronic records)则是“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尽管这些定义在本质上相同,但字面表述的不同以及所引用的特定名词的细微差别肯定会引起一定的混乱,尤其对于那些不具备一定信息技术的档案工作人员来说更是如此。
3、与传统档案共用的标准不能适应电子文件的管理需要
电子文件管理工作有不同于传统档案管理的特性需要有自己的管理标准。然而由于相关标准制定的滞后,其部分管理工作遵循传统档案的标准。这主要体现在鉴定、整理著录等方面。
电子文件要求进行双重鉴定。《机关文件材料归档和不归档的范围》、《关于机关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是进行机关档案或机关归档文件鉴定的基本标准。然而这些标准主要是针对纸质档案,没有考虑电子文件的技术鉴定因素。从国外的实践看,一些发达国家均制定了相应的电子文件保管期限表作为电子文件鉴定的基本标准。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8894―2002)规定“电子文件的著录应参照档案著录规则进行著录,同时按照保证其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的要求补充电子文件特有的著录项目和其他标识”。电子文件特有的著录项目和其他标识在该规范中虽然做了说明,但该说明相对于其复杂性来说太简单,不具备可操作性。例如冯惠玲教授在《电子文件管理教程》一书中不仅列举了电子文件与纸质档案共有的著录项目,还列举了大量电子文件所特有的著录项目。
4、标准制定工作滞后
标准制定工作远远滞后于档案工作的实际发展。如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在许多档案馆已经开展,生成了大量不同类型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而相关的标准只有《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声频、音频等方面的标准尚未颁布。
电子文件真实性保障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元数据管理。目前国内的元数据标准更多是图书界制定的。由于图书与档案本质的不同,图书的元数据标准并不完全适应档案。《基于XML的电子公文》系列标准相对来说更适合档案的管理。
5、标准的宣传不够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档案标准化是一个制定标准与贯彻标准并重的过程。宣传力度的大小与效果对于标准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实际情况看,宣传工作不尽如人意。例如《公务电子邮件归档与管理规则》、《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等在2005年9月颁布,可在互联网上直到2006年中才找到这两个标准的全文。
解决问题的对策
制定档案信息化标准是一个需要不断补充、完善所制定标准的工作活动过程,是一个制定标准与贯彻标准并重的过程。要追求档案信息化活动的最佳效果。因此在制定标准过程中既要考虑到档案理论与档案工作实际的结合,又要关注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还要关注相关行业与学科的发展。
1、逐一评价现有信息化方面的标准
定期启动档案行业标准的清理工作。可以将清理工作分为评价清理、专家评审两个阶段进行。首先由档案部门对现行有效的档案信息化标准进行逐一评价。可以分为多个评价层次,如继续有效、少量修改、修订、废止等。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找出最有代表性的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评价清理工作结束后。再组织标准起草部门及有关专家对评价清理结果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将作为标准清理的最终结果。
2、修订现有标准
一般说来,标准应该稳定,但3~5年应该修订一次,尤其是信息化方面的标准。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方面的标准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会出现小部分甚至是大面积的与实际不适应,必须在充分调研后进行及时修订。
3、完善档案信息化方面的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应该有系列标准有机地组成。对于档案信息化方面的标准体系应该有以下方面组成:档案信息化基础标准、档案信息采集标准、电子文件管理业务标准、档案信息化技术标准与管理标准,此外还应该有专门电子文件的管理标准等。这个由诸多标准有机组成的标准体系目前不可能全部完成,应采取以下方法来逐步实现:
(1)结合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实际。明确标准化的阶段性可实现目标。“十五”《全国档案信息化实施纲要》明确了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标准化目标,但有一半以上并没有完成。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改善,在“十一五”期间,要优先制定档案数字化,数字档案馆建设,元数据管理,档案信息采集、整合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标准。一般认为,除数字档案馆建设标准涉及内容太多外,其他方面标准的制定应该是一个阶段性可实现目标。
(2)合理设置标准的优先级。明确了阶段性的可实现目标,还应该合理设置目标框架下标准的优先级。可以将目标框架下的标准分为四个优先级:关键性优先级、重要标准、主要标准和一般性标准。
关键性优先级定位在涉及基础性工作的标准,如档案信息化工作术语标准。重要标准是那些不可或缺的标准,如档案部门急需的档案采集标准。主要标准主要是提供指导的指南性标准,如电子文件保管期限表。一般性标准是指那些有用但可以被替代的标准。如档案网络安全标准等。
(3)正确选择标准的类型、级别与形式。从类型上看,应该以推荐性标准为主、强制性标准为辅;从级别上看,应该以国家标准为主,以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为辅;从形式上看,除了标准,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还应该在目标框架下占较大比重。
(4)积极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档案部门应该积极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让其提出相关标准的建议、参与制定过程、反馈标准的执行情况等。需要特别明确的是,标准不应该指定特定企业的产品或技术。
(5)充分发挥既有相关标准的作用。将既有的档案标准分为三部分,一是可直接纳入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标准,一是稍加修改与调整的可纳入的标准,一是需要抛弃的标准,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例如可以对《档案工作基本术语》进行修改,将档案信息化方面的基本术语补充到该标准中,其他标准来引用或扩展该标准的术语定义。
导致基层疾控档案信息化进程缓慢的原因无外乎:1.档案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低而且更换频繁,要掌握档案信息化技术难上加难;2.资金投入的不足,直接导致档案管理过程中硬件设施不完备,基础设施建设相当薄弱;3.档案工作人员、单位领导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关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
为落实疾病预防策略,加强疾控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议重点抓好以下方面:
一、明确单位档案管理目标,做到任务清楚,渠道通畅,实行计划管理、信息管理和责任管理。县级医疗卫生单位之间要形成档案管理网络,要确定疫情信息员为本单位疾控档案管理员,各管理员要互相沟通协作,互通信息。县疾控中心应建立设施齐全,技术领先的综合档案室,配备1~2名专职人员,负责收集县级单位档案管理人员递交的和本单位工作中形成的原始文件资料,集中管理本单位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并按照规定向档案馆移交档案,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方针、政策,建立、健全本单位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创造条件,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与现代化,监督、指导各单位疾控档案的管理工作。
二、不断对档案管理人员知识进行更新。基于疾控档案的重要性和行业的特殊性,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既要具备优良的品质和过硬的业务素质,更重要的是要树立档案信息化的意识,掌握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知识。同时,有足够的信息化知识,熟练掌握新型电子设备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相关部门应经常组织档案管理与技术培训和研讨,将新的管理理念和技能传授给基层档案工作人员,推动基层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进程。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不断整合,对各项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记录企业发展原始记录的档案的发展更是迫切的摆在了煤炭企业的面前。如何更好更快的发展煤炭企业的档案事业,更好地为煤炭企业的各项工作提高更好的信息保障,本文在对当前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档案事业的有效发展提出了几点措施。
一、我国煤炭企业档案发展的现状
虽然我国对新时期的档案管理提出了“强化收集,简化整理,细化检索,深化利用”的要求,但对于许多的煤炭企业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
(一)档案意识比较薄弱
在当前的煤炭企业,仍有很多的人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不管是在文件的起草、打印,还是在归档方面都存在着问题;
(二)档案管理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当期煤炭企业的档案管理方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特别是在档案管理人员配置这一方面,人员流动性大,知识老化,思想保守,缺乏新的技能;
(三)档案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
档案管理的有效运行需要强有力的制度规范作为保障,虽然大多煤炭企业也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大多停留在形式上,不够完善,特别是对许多细节性的问题没有涉及到
(四)软硬件不够完善
仍有不少企业把档案管理作为一种负担,随便的应付了事,在档案管理的软硬件上都没有给与相应的配套设施。
当前煤炭企业档案管理的水平与国家的要求以及企业本身发展的需要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二、煤炭企业档案管理的发展策略
为了提升企业档案管理的需要,更好的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提高更有效的信息,下面将在参考先进企业档案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如何发展煤炭企业的档案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强档案管理的宣传力度,提高全员的档案意识
档案管理要想发展的好,首先就是要提高企业员工特别是领导对于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因此,应该定期的对员工进行档案管理宣传,不仅要是他们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而且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宣传档案法,提高全体员工、企业法人的档案法律意识,自觉的参与到档案管理中来,形成广泛的档案管理基础。
(二)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技能及职业素养
随着档案管理水平及硬件设施的不断提升,对档案管理人员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应该配备好的档案管理人员,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在配备时,一定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一旦确定就不要轻易的更换,以免影响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在人员层次上,应该引进高层次人才,改善档案管理人员的人才结构框架,提高档案的编研质量。在平时还要注重档案管理的人员的自我学习和培训,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的档案管理团队,把学习作为终身的任务,以学习促进创新,以创新带到学习。以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老提高煤炭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为煤炭企业的良好发展尽到自己的责任。
(三)建立完善的规则制度
完善的档案管理规则制度,应该是一个体系,涉及到档案管理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反馈机制、监督机制等,它们之间应该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形成一个闭合的管理体系,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运行的规范健康。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档案管理的领导岗位责任制,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不同档案的管理规范,并把对它们的考核最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
(四)进行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建立信息化档案可以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实现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对于档案的利用也不在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大家永不关门的档案馆。显然信息化档案馆的建立是以必要的软件、硬件设施为基础,以规范化的强制制度为保障。
(五)加强对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
当前煤炭企业对档案信息的开发已经远远落后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档案的收集范围、收集的方法和手段比较陈旧,档案的开发更是微乎其微,以致在对档案的利用上存在很多的问题。绝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在编研上也只是一些简单的汇编,缺乏深层次的开发和挖掘,在利用上处于被动的局面。因此,为了实现档案的服务功能,最重要的事就是加大对档案信息的开发力度,对档案进行精确的分类,深入的开发、编研,建立清晰的目录,提高服务的质量。当然这所有的一些都是建立在领导的重视、管理人员的精湛技能和相应的硬件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