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21 09:14:3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篇1

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鉴赏课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鉴赏教学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作为高中音乐教师,应如何有效开展音乐鉴赏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呢?

一、创设相应的艺术情境,提高课堂导入效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运用良好的课堂导入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途径。作为音乐教师,可以创设引人入胜的艺术情境,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进入主题。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可以直观、形象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多彩的民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抬轿”和“推车”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民族乐曲的魅力。

二、通过聆听与感受,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

音乐不但是一种普遍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听觉艺术,要想提高学生对不同题材、风格等音乐的鉴赏能力,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听力训练,让学生通过切身的聆听与感受,来激发自身的音乐情感。在音乐鉴赏学习中,不管采取哪一种教学方法,都要在让学生聆听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要注重让学生通过听音乐的形式,来感知音乐内涵,感受作者思想,从中听出不同的音乐要素,并提高融合不同音乐要素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不同题材、不同形式的乐曲做出正确评价的能力,能够从音乐中辨析作品的主题。同时,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音乐,从而与乐曲进行直接的交流与对话。学生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切忌配以过多的语言讲解,以免打扰学生思绪,或者给予学生暗示性的引导,而是应该让学生自主体会音乐内涵。

三、通过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鉴赏水平

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体验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不但可以有效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体验,还可以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疑惑进行学习与鉴赏。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例如,在鉴赏《黄河大合唱》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了解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让他们对于战争年代产生一定的感悟,再引出相关问题:那个时代涌现出两位作曲家,他们分别创作了《保卫黄河》与《河边对口曲》,请大家仔细聆听这两首曲目,然后分析两位作者分别选取哪些方面作为乐曲的创作素材?又分别采取了怎样的艺术风格?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可以提高鉴赏音乐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同时,他们也会对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再让学生倾听一次,以帮助学生验证自己的观点,然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总结与归纳,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此外,音乐教师还可以采取发现体验模式,这也是一种音乐教师普遍采用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的重点在于教学前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即:欣赏的目的是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问题?欣赏结束之后,让学生自己思考、交流、讨论、分享,由教师提出总结性建议。

四、利用比较法实施教学,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品味能力

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通过比较法,让学生感受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音乐,从而加强学生对不同人文背景的体验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比较法作为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审美能力。高中音乐鉴赏的内容比较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作为音乐教师,要善于将这些内容分类归类,并运用比较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对于题材不同的经典音乐,也可以通过比较法来拓展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和价值。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黄河大合唱》与钢琴协奏曲《黄河》,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的音乐形式所带来的不同的情感体验。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活跃音乐课堂教学氛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形象性、生动性、集成性等技术优势,实现了音乐教学的图文并茂和声形兼备,转变了传统音乐教学单一和枯燥,为音乐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发挥想象、自由联想、拓展思维,有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因素,提高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当然,以上是我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实践活动中一点体会,作为高中音乐教师必须紧跟课程改革的脚步和社会的发展,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去探索和选择更为多样和丰富的教学模式,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为提高音乐鉴赏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蔡菲.浅析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J].魅力中国,2010,(10)

篇2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31

高中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处于此阶段的学生在性格、情感、个性、意志等都趋于成熟,需要教师为学生开展更加多样的、丰富的课堂教学,以此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为其今后的发展做好准备。以前的音乐教学都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把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和引导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音乐课也一直不受重视,不仅课时很少,而且还经常会被占用,所以高中音乐的教学也十分的不理想。很多学校对于音乐教学极为忽视,在师资力量方面的投入也很少,但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现在很多高中已经逐步重视起音乐教学,其中音乐的鉴赏也受到学校师生的重视。但是面对当下各方面教学的局限,如何切实推进高中音乐的鉴赏教学呢?以下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谈几点意见,希望对各位教师有些许借鉴意义。

一、音乐鉴赏要遵循多样性的原则

第一,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尊重多样性。音乐本身作为一门视听艺术,每个人的理解和喜好都不相同,也就是不能只进行经典的曲目鉴赏,例如《二泉映月》《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还要结合现在学生的鉴赏需求和兴趣方向,有所调整,以此来实现课堂的多样性。

第二,多样性的音乐鉴赏课堂还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感受。不能要求学生一定按照某一规则或者范式来进行鉴赏,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这才是最主要的。然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理解进行二次鉴赏,这样学生鉴赏既保持了多样性,又能真正有所收获,看到自己的鉴赏水平与别的同学之间的差异和差距,从而在懂得多样性的基础上自主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第三,多样性的鉴赏课堂需要教师变换课堂形式。很多教师都是采取简单的我讲你学,多媒体播放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单一而僵化,学生一上音乐课不是充满兴趣,而是开始犯困,甚至有的学生在音乐课鉴赏的时候学习其他学科。所以教师要促进课堂形式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现场演唱,通过教师的演唱和多媒体的播放增强学生的感受力,这种多样的课堂开展形式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鉴赏兴趣。总之,多样性既包括教学内容也包括教学形式,这是开展好音乐鉴赏课堂的基本前提。

二、启发式教学

首先,音乐鉴赏还需要教师采取启发式教学也就是教师进行引导式教学,让学生自主进行音乐的鉴赏,在聆听的过程中,获得审美的感受,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评价,而不是教师以自己为中心,完全忽视学生的接受和表达。不少教师发现,学生对于一些民族乐曲或者地方经典曲目并不感兴趣,甚至有很多曲目听不出基本的欢快情感,教师要注意循序渐进,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为了基本能力测试的成绩而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这样一来,音乐鉴赏就等同于考试和背诵了完全丢失了基本的艺术鉴赏气息。

第一,教师在课堂鉴赏过程中,可以借助于打拍子的形式来让学生理解基本的乐曲节拍与节奏,促进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然后再通过为学生讲解音乐的乐器使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一步步理解音乐的形式和情感。这种引导的启发过程最为重要,学生就能借此掌握如何进行音乐鉴赏。

第二,启发式的鉴赏形式还需要教师采取实物教学,因为音乐鉴赏本身就和乐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发音难以分割,教师为学生展示乐器,并且让懂得乐器的学生为同学进行演奏或者教师亲自为学生示范演奏的技巧和手法,对学生的鉴赏进行现场启发,激发学生的鉴赏思维,从而起到良好的鉴赏效果。

第三,启发式教学必须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仅仅作为引导者的角色存在,所以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火花,并且及时给出学生肯定和鼓励,积极鼓励学生敢说感想,教师还可以充分借助于自己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来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感受音乐的变化。例如,在鉴赏《二泉映月》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肢体动作来为学生展示声调的变化,启发学生情感的变化,从而促进学生更准确的把握乐曲。启发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可替代,要为学生营造自由的鉴赏环境,如此启发效果才能达到理想目标。

其次,音乐鉴赏离不开班级整体的互动,互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课堂状态,学生和教师的配合度以及彼此之间的默契、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之间的互相激发都达到一定的程度。但是当前很多高中音乐鉴赏课堂并没有实现互动而是比较沉闷的以教师为主讲人,学生只负责云里雾里地听一节音乐课,并不能对自己的情感和音乐审美起到促进作用。所以教师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的互动。

篇3

一、积极引导,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改的顺利开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教学理念的改变为教学活动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也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如今,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领路人,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那么,面对这些已经有能力独立思考、各抒己见的高中生,音乐课堂该如何展开呢?以往的单向灌输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解铃还须系铃人。因此需要教师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

1.聆听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是鉴赏的前提。带领学生聆听优秀的音乐作品之前,应该预设和作品有关的问题:作品的创作背景;某一段落表达出的情感;听完曲目后的感悟,等等。只有带着问题去听,才能体会音乐的表达方式。也只有带着问题去听,才能引导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当学生沉浸在音乐之中时,他们自然而然的会去思考、去品评。能力的培养即源于此。

2.歌唱

朝气勃勃的中学生平时最喜欢的莫过于唱歌了。流行音乐充斥大街小巷,学生们眼中更是“群星闪耀”,貌似学生比教师更有发言权。实际上在这里,更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文化素养不足,无法鉴别音乐作品的优劣,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而热爱歌唱的高中生,更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来实现“想唱就唱”的愿望。无论是气息的控制还是节奏的把握,无论是音乐流派的特点还是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都需要教师的指导才能正确、准确地掌握。歌唱本就是学生喜爱的项目,只要教师准备充分,还怕没人学么?

3.联想

用心聆听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联想与想象。这是品评音乐的关键。通过联想,学生们可以开阔思维,拓展视野,丰富情感,感受美。这正是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然而,联想虽然是没有边际的,却不能没有方向。其中“度”的问题应该有教师来整体把握。通过预设问题的设置,把学生的联想控制在音乐作品这个主题范围内。否则,音乐鉴赏课就会沦为学生做“白日梦”的时段了,成了课内的娱乐活动,高效课堂如何得以实现?

4.讨论

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了感悟、理解还不够,只是停留在联想的表面。音乐鉴赏的认识远不止于此。通过直观的聆听,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音乐知识有更多的体会和理解。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笔者认为,学生分组讨论是切实可行的办法。通过分组讨论,学生之间交换了不同的意见和感悟,开拓的思维,变换了视角,对音乐有更深、更全面的理解。讨论的结果经过教师从理论高度上的点评,就能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最大成果。合作学习式的讨论活动,让音乐鉴赏课从浅显的联想过渡到抽象的理论,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二、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切实际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保证教学目标的切实可行。对学生整体能力水平的准确把握是必不可少的。教参、教案只能提供思路和参考,不是教学的指标。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如鱼得水,才能保持其热情,才能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目标过于简单会导致学生不上心,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课堂资源;教学目标要是太难,又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教师不得不注意的地方。

2.教学方法呆板陈旧

僵化的教学方式是无法带动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方式必须跟着时代前行。每一堂课都是鲜活的生成,都要根据学情及时调整,因地制宜的开发课堂资源。音乐鉴赏课更是如此。

3.和谐氛围严重缺失

篇4

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因为音乐课堂没有他们想要的东西。所以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要么是迎合老师,做出一副很认真的模样;要么是趴在课桌上睡觉或听音乐;要么是带上其他文化科作业或课外书籍等等。总之,他们在音乐课堂上找不到他们的需求。那么,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需求是怎样的呢?

与时俱进,追求音乐的流行美

现代世界,包括音乐在内的各方面都在飞速的发展。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都在技术上,艺术上有了很大突破,紧紧的体现了时代气息和人们对音乐文化的需求。作为欣赏主体的学生,理所当然对音乐的品味也越来越高。经过笔者教学实践发现:

时尚旋律美,是学生音乐鉴赏的首要需求。在《学堂乐歌》单元中,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陌生,缺乏兴趣,甚至认为其旋律老土,没有新意。课后,我认真的反思并作出了调整,我将“学堂乐歌’和 “校园民谣”结合起来,课堂上简略的聆听“学堂乐歌”,重点是欣赏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民谣”。比如《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又自然的进行了同类音乐的拓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明星表演美,是他们内心的“榜样”需求。在欣赏民族歌剧唱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时,我首先播放了演唱的版本,学生没精打采,接着播放了王菲演唱的版本,同学们立即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调查发现他们大多数不知道,对王菲特别喜欢,甚至是很多同学的偶像。因为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偶像,都有自己的“明星梦”。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找到不同明星的多个版本的音乐给同学们欣赏,以便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共鸣。

浪漫意境美,是他们放飞心情的需求。在钢琴音乐单元,我们欣赏了肖邦的《“革命”练习曲》和李斯特的《爱之梦》,两首音乐都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杰作。但学生更喜欢《爱之梦》,因为《爱之梦》更让他们觉得“浪漫”,更适合高中生的情感需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总是从他们的兴趣入手,由浅入深,选择一些诸如《神秘园》、《神话》等音乐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逐步过渡到对他们来说较“难”的音乐,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动听配器美,是他们体验音乐魅力的需求。在流行风单元,我们欣赏的是毛阿敏198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思念》,学生反映普遍较差,随后我立即播放了同样是毛阿敏在“同一首歌”上演唱的《思念》,学生马上兴奋起来。因为音乐家对这首歌曲进行了重新配器,使其在音色、和声等更富于流行美。

由于高中生的年龄结构和心里特征,他们对“流行美”的需求还很多很多,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用“心”去发现,用“行”去实现他们的“需要”。帮助他们挖掘出时尚、经典的音乐作品。

简单直观,力求音、画、舞结合

音画结合。例如:在欣赏《西出阳关无故人》和《高山流水致家园》两个单元时,我们可以根据音乐所蕴涵的意境,选择《唐之韵》等视频音乐文件进行播放,使学生在听觉中领悟意境,在视频中理解音乐。这样就让较难的音乐变得直观简单、一目了然。

音舞结合。例如:在欣赏《非洲歌舞音乐》单元时,由于其音乐和舞蹈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忌讳对他们进行孤立的欣赏,而要让音乐与舞蹈有机的结合,从而更加深刻的了解非洲歌舞音乐的相关知识。

音画舞结合。例如:在欣赏《爵士乐》时,笔者找到了著名爵士舞的视频片断进行欣赏,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哼唱,一边模仿舞蹈,既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又使课堂得到了良好互动。

教师理性思维,紧跟专家方向调节学生需求

1、改变观念,借助“选择”的力量,选择一些时尚、积极、动听、影响力强的作品,使学生在课堂上充满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充满乐趣。科学看待“努力”的力量,明白“努力”需要技巧,需要“选择”。相信专家,但不要迷信专家,因为专家不一定都有一线教学经验的,他们对教学实际情况了解得并不是特别到位。

篇5

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因为音乐课堂没有他们想要的东西。所以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要么是迎合老师,做出一副很认真的模样;要么是趴在课桌上睡觉或听音乐;要么是带上其他文化科作业或课外书籍等等。总之,他们在音乐课堂上找不到他们的需求。那么,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需求是怎样的呢?

与时俱进,追求音乐的流行美

现代世界,包括音乐在内的各方面都在飞速的发展。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都在技术上,艺术上有了很大突破,紧紧的体现了时代气息和人们对音乐文化的需求。作为欣赏主体的学生,理所当然对音乐的品味也越来越高。经过笔者教学实践发现:

时尚旋律美,是学生音乐鉴赏的首要需求。在《学堂乐歌》单元中,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陌生,缺乏兴趣,甚至认为其旋律老土,没有新意。课后,我认真的反思并作出了调整,我将“学堂乐歌’和 “校园民谣”结合起来,课堂上简略的聆听“学堂乐歌”,重点是欣赏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民谣”。比如《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又自然的进行了同类音乐的拓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明星表演美,是他们内心的“榜样”需求。在欣赏民族歌剧唱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时,我首先播放了演唱的版本,学生没精打采,接着播放了王菲演唱的版本,同学们立即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调查发现他们大多数不知道,对王菲特别喜欢,甚至是很多同学的偶像。因为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偶像,都有自己的“明星梦”。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找到不同明星的多个版本的音乐给同学们欣赏,以便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共鸣。

浪漫意境美,是他们放飞心情的需求。在钢琴音乐单元,我们欣赏了肖邦的《“革命”练习曲》和李斯特的《爱之梦》,两首音乐都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杰作。但学生更喜欢《爱之梦》,因为《爱之梦》更让他们觉得“浪漫”,更适合高中生的情感需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总是从他们的兴趣入手,由浅入深,选择一些诸如《神秘园》、《神话》等音乐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逐步过渡到对他们来说较“难”的音乐,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动听配器美,是他们体验音乐魅力的需求。在流行风单元,我们欣赏的是毛阿敏198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思念》,学生反映普遍较差,随后我立即播放了同样是毛阿敏在“同一首歌”上演唱的《思念》,学生马上兴奋起来。因为音乐家对这首歌曲进行了重新配器,使其在音色、和声等更富于流行美。

由于高中生的年龄结构和心里特征,他们对“流行美”的需求还很多很多,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用“心”去发现,用“行”去实现他们的“需要”。帮助他们挖掘出时尚、经典的音乐作品。

简单直观,力求音、画、舞结合

音画结合。例如:在欣赏《西出阳关无故人》和《高山流水致家园》两个单元时,我们可以根据音乐所蕴涵的意境,选择《唐之韵》等视频音乐文件进行播放,使学生在听觉中领悟意境,在视频中理解音乐。这样就让较难的音乐变得直观简单、一目了然。

音舞结合。例如:在欣赏《非洲歌舞音乐》单元时,由于其音乐和舞蹈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忌讳对他们进行孤立的欣赏,而要让音乐与舞蹈有机的结合,从而更加深刻的了解非洲歌舞音乐的相关知识。

音画舞结合。例如:在欣赏《爵士乐》时,笔者找到了著名爵士舞的视频片断进行欣赏,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哼唱,一边模仿舞蹈,既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又使课堂得到了良好互动。

教师理性思维,紧跟专家方向调节学生需求

1、改变观念,借助“选择”的力量,选择一些时尚、积极、动听、影响力强的作品,使学生在课堂上充满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充满乐趣。科学看待“努力”的力量,明白“努力”需要技巧,需要“选择”。相信专家,但不要迷信专家,因为专家不一定都有一线教学经验的,他们对教学实际情况了解得并不是特别到位。

篇6

音乐是人类精神文化的本体象征,东西方音乐艺术本体及创造无不根植于数千年文化传统之精神,音乐鉴赏帮助人们了解音乐的真正内涵,体会音乐的真正意境。从小学到大学都有音乐课程的设置,高中阶段的音乐鉴赏又显的尤为重要。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变换教学方式,如何使学生更好更完美地鉴赏作品,这是许多教师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的课题。

一、现阶段音乐鉴赏课程设置的缺憾

如何在这个迅猛发展的高科技时代,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让45分钟的效益倍增,让绵延数千年的中国音乐艺术之精神还能有其文化效度,成了中国音乐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反思现阶段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中国音乐文化系统的课程至今没有建立,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缺憾,主要表现如下。

1.教材建构:中国音乐艺术精神之“阴阳之道”的缺失

目前国内高中音乐鉴赏新课程教材主要有“人教、人音、湘艺”三个版本,虽然各有其独特的编写角度,但从各基本单元内容来看其建构无不淡化甚至是丢弃了中国音乐艺术“阴阳之道”的美学特质。

2.教学内容:中国音乐艺术精神之“意象性”、“区域性”语言内涵的剥离倾向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往往出现将中国音乐语言独特的结构根基剥离的倾向,仅限于音乐作品节奏、速度等一般要素的分析,缺乏对其作品内容的深度开掘。比如在现代京剧《杜鹃山》和歌剧《后宫诱逃》的比较中,我们可能更多的关注作品本身的创作背景,剧情的发展,核心唱腔的特点,而很少想到其音乐语言的生成特点。

3.教学方法:忽略了中国音乐艺术精神之“感物之心性”的心理需求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特别强调音乐与舞蹈、音乐与绘画、音乐与哲学等学科的综合,让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来接受音乐教育。于是有的音乐教师就认为,音乐课所涵盖的文化面越广,所涉及的学科越多,就是综合。一首器乐作品配上一幅世界名画,一段歌曲演唱配上一句诗词歌赋,美术、戏剧、电影、语文、历史、地理等纷纷挤进了音乐课堂,综合演变成了肤浅的罗列,牵强的硬塞,机械的拼凑。

其实不同文化、不同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的艺术境界,而学生对其也有着“感物之心性”的本能需求,当综合被机械的解读,音乐鉴赏也就失去了其学科自身的存在价值。

二、新课改后音乐鉴赏教学方法的探究

1.互动式教学模式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也称为错位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将教师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即由“师讲、生听”改为“生讲、师生共听”的教学形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流和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

(1)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欣赏环境包括视觉欣赏环境和听觉欣赏环境,音乐课堂的欣赏环境应该足二者的结合,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它更具灵活性。安静的环境、音质好的音响是欣赏音乐的首要条件,它可以促使学生感受意境,享受音乐。除此之外,音质清晰的音响往往给人的听觉带来,并诱发美感的产生,引起人们想投入音乐中的欲望。

(2)与学生共同学会聆听。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肢体动作将音乐的美传给学生。教师还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这是建立美感的重要基础。另外,欣赏时,教师应用各种容易被学生理解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音乐、走进作品,从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力。

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情况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如启发他们从旋律、音色、节奏、音型、情绪意境和结构特点等引起联想和想象,并通过这样的启发来引导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欣赏音乐,从而培养学生仔细聆听、积极参与的良好习惯。

(3)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情景。以音乐为媒介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参与合奏、合唱、音乐表演、舞蹈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使之融人群体、淡化自我,从而养成个体服从群体的集体主义观念,又如在《高亢的西北腔》这节课中,我请学生将自己熟悉的西北民歌,用自己喜欢的演唱形式介绍给大家。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所以,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情景不仅创造性地将各种旋律融入课堂,而且培养了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沟通、合作的良好习惯,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4)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想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了解学生的内在音乐心理状况,对学生学习音乐的行为表现做出最佳解释,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以取得最佳音乐教学效果。

(5)引进“小组学习”模式,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小组学习是课堂教学畅通渠道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一起投入,教师引发问题情境,启发交流活动。使学生发挥其新奇独特的创造力和大胆的、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2.通过比较进行音乐鉴赏

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比较音乐的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能力。”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1)比较同一作品的不同体裁

如欣赏舒伯特的钢琴五重奏《鳟鱼》时,先听歌曲独唱《鳟鱼》,然后欣赏童声合唱《鳟鱼》,由学生比较总结二种歌曲演唱形式的不同及歌曲表现力上的差异,让学生了解钢琴弦乐五重奏的音乐知识,比较每一个变奏的特点,然后畅所欲言,说出内心的感受。

(2)比较艺术作品的不同艺术特点

在具体教学中,若所选内容的相异性太大或太明显,会提不起高中学生的兴趣,因此,音乐鉴赏中提倡相异性,应当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应当有利于发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篇7

一、音乐鉴赏学习的意义

科学家经过科学验证得出,音乐会影响人的情绪,对人类的身心健康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音乐是灵动的、美妙的,它好似一弯清泉,滋润人的心田,陶冶情操,提升人的自身修养,同时音乐又是美丽的,它可以提升人的审美能力。所以,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标准,就要让学生接触和欣赏音乐作品。

二、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策略

1.教会学生听音乐

很多学生喜欢上音乐课,他们喜欢的理由不是喜欢音乐,而是音乐课轻松愉悦,并不是鉴赏。那是因为他们不会鉴赏音乐,听不懂音乐。所以,老师要教会学生聆听音乐,教会学生聆听音乐的基本方法,感受作曲家的感情,进而形成一种声音与心灵的互动。例如,在高一的第一单元,这是高中音乐的起始阶段,老师通过《1812年序曲》向学生讲解,让学生了解听音乐的基本方法。在播放音乐前,先介绍这个作品的创作背景,然后随着音乐的轻重缓急分别向学生介绍此时表达的情绪和所描述的场景。听完一遍后,再播放一遍,让学生自己感受音乐里的画面。用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听音乐方法。

2.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灵动的音乐课堂变得更加富有活力与生气。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的优势,它可以把音乐变得更加有形、有色、有情,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每一部作品都有它自己独特的创作背景,老师可以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讲述更多作品背景,从而有利于学生理解作曲家的感情。

3.采用作品之间进行比较的方法

在课堂中给学生播放不同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说出这些作品的音乐表现要素(节奏、力度、音色等),在不同的作品中是什么样的感受,起到什么作用,久而久之,就会增强学生对音乐的信心。

篇8

一、高中音乐教学现状

在高中教学中,音乐课一直是一门不被看重的学科,由于高中生的课业繁重,而音乐课却是一门不需要参加高考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一直存在被数学、语文、英语等科目占课的现象。同时在音乐课的教学中,由于学校的不重视,导致在教学器材方面的提供达不到教学标准的要求,也对高中音乐的教学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在高中生的学习生活中,要始终承受着来自高考的压力,把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考试科目的学习与练习上,无暇顾及音乐的学习。另外,在音乐的教学中,教学形式单一,教师只进行一些专业知识的介绍,导致音乐课堂枯燥无聊,W生不能在课堂上欣赏音乐,久而久之,也就是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同样的,在一些学校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完全放弃了教学,只是单纯的让学生欣赏音乐。虽然通过音乐欣赏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提升音乐鉴赏能力,但是用音乐欣赏完全取代音乐教学的方式是绝不可取的,这样的做法虽然让学生听到了音乐,但却无法完全理解音乐中的含义,并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音乐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盲目延伸教学内容

在新的音乐教学课程标准中,提倡学科综合的理念,这也是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的体现。在音乐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学科综合可以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给学生更广阔的音乐学习空间,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大的帮助。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误解了学科综合的概念,盲目的延伸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一些关于历史文化、戏剧表演等方面的社会调查,这样的课堂延伸往往偏离了主题,对于音乐教学并没有很大帮助。比如在介绍云南彝族的民歌时,教师给学生过多的介绍了云南彝族的民族服饰和风俗习惯等知识,教学内容缺乏音乐性,显然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正确的,也偏离了学科综合的本意。

(二)学生缺乏参与感

音乐鉴赏作为一种艺术类的学科,其本身的特性与其他学科有很大不同,因此教学方式也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学习音乐是一种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只凭借教师的讲解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其中,才能体会到音乐的美妙。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双方都不够重视学习的效果,导致在学习中得过且过,敷衍了事,虽然也按照课程教学标准完成了教学,但学生却并没有得到能力的提高。

(三)课堂氛围沉重呆板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都是根据教学内容提前备课,在课堂上按照提前设计好的思路进行教学,只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不关心学生的学习效果。在音乐的教学中,应当给学生营造活跃的气氛,通过设计更多活泼新颖的教学方式,在教给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得到放松,既有助于缓解他们考试的压力,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知识体系陈旧单一

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要想得到好的教学效果,仅仅凭借对课堂知识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结合多种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传统的音乐教学知识体系,往往都是以教材为根本,配合一些相关音乐的鉴赏,教学内容单一,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音乐鉴赏教学的对策

(一)教学中以音乐为本

在音乐鉴赏的教学中,要始终保持课堂的音乐性,坚持以音乐为本的原则。合理的运用学科综合的理念,在音乐鉴赏的教学中适当的结合作品的背景,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鉴赏。但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学内容的丰富而忽视了对音乐本身的讲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他们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就需要转变教学方式,开展互动式的教学。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身实践的机会,教师扮演一个引导者来帮助学生去研究和感受音乐的内涵,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发的去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和创造音乐,真正的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增加教学的灵活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教学中因人而异。在遵循教学原则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更多的发挥学生的个性,有助于挖掘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小结

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的方法和效果,注重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潘来好.分析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J].成功(教育版),2013,(16):376.

篇9

一、突出音乐鉴赏课的“美育”功能

音乐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的审美活动以社会生活为基础,与各学科尤其是社会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歌曲中的文学因素、音乐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地域风格,都包含着文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因此,音乐教学的内容应丰富多彩。重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根据内容及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恰当运用各种形象的教学媒体,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亲切、真实、有吸引力。此外,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不能脱离音乐的审美性。从音乐的审美表现特征出发,通过分析、比较等手段,积极引导高中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中的作用。例如,人教版的《音乐鉴赏》教材以音乐文化作为编写主线,由中国民族音乐、中国创作音乐、西方音乐和亚非拉音乐四个版块构成,充分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价值观,较好地体现了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不同的情绪音乐可支配学生的情感方向,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这就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手法,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可能忽略的音乐的魅力。例如在《影视音乐》的教学中,为了突出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老师在新课开始时,首先选一段学生很熟悉的,只有演员表演而无对白的电影片段,如卓别林的喜剧或《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先去掉背景音乐给学生欣赏,再欣赏带背景音乐的影片,让学生进行对比,探究音乐在其中的作用,使他们自己发现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

二、自主参与性教学

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自主性参与学习是课堂组织教学的核心。“自主”是与“他主”对立的。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人,教师是导师。导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当好主人,而不是代替学生当主人。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表达个人的情感,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教学的过程既有教,也有学,学习新的理念新的知识,向课堂学习,向学生学习,“知识不仅要通过学习来获得,还需要通过沟通、交流来更新,一个人不仅要善于学习,还要善于向他人请教,借用别人的智慧。”上面提到,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也有向学生学习的地方,比如,在如今的流行音乐这方面,学生的确是知道的比教师多,包括歌手成长的经历、风格特点、演唱的经典曲目等内容。这时我们应虚心向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性,让课堂活起来。

三、视唱主题音乐使学生记忆音乐作品的特点

主题音乐是整个作品的主要思想,是全曲的灵魂,当我们说到一首音乐作品时,我们总是记起代表和象征那首乐曲的主题旋律。为此,在鉴赏作品时,可以通过视唱、模唱让学生熟悉主题旋律,并进一步分析主题旋律的音乐特征,为全曲的鉴赏作好铺垫,如欣赏民族器乐曲《春江花月夜》时,首先让学生感受作品,然后学习哼唱主旋律。这是一首典雅、优美的作品,全曲的主要旋律优美、舒展。主题音乐在不同的音乐段落里变化展衍,这一主题往往改变它开始的部分,引出新的因素,给人新的享受,然后归结到同一结尾乐句。

四、音乐鉴赏课要给学生学以致用、自我展示的机会

篇10

如何对高中音乐鉴赏的学习进行分层界定呢?在新课标的课程目标中已经将学生的发展从三个角度来设定 ------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将前两者合并简化,可以用“参与度”来粗略地衡量,音乐鉴赏的知识与技能有其专业的特殊性,培养的是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可以用“参与度”与“审美能力”两项指标来划分如下:

优生:审美能力高、参与度高

中等生:审美能力高、参与度低

审美能力低、参与度高

差生:审美能力低、参与度低

此种分层方法打破了行政班好班、差班的概念,符合音乐学科特点;另外,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学生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因此为教师要注意适当进行调整。

普通高中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的第 2条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其中提到“要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并且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还指出要“体现多样化及可选择性的特点。”这为音乐鉴赏实施分层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接下来,将探讨如何具体实施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分层教学:

一、学情分析

1、高中阶段的学生身体与心理都逐渐趋于成熟,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判断能力,个性特征相对较明显,个人喜好以及是否对音乐感兴趣或是否有特长都基本确定;因此,如果对所有的学生、班级都采取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势必会抹杀一部分学生的兴趣或是埋没了一部分学生的天分;

2、音乐教师通常负责整个年级的教学,学生人数较多、较杂,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学生,因此不能实行教学“一刀切”;比如:对音乐不感兴趣的学生,对这类学生如果还不停分析曲式结构、音乐要素,只会让他们更厌烦,只有区别对待,另想办法,才可以扭转局势;

3、从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上来说,在以《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的原则下,鼓励开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开发与管理,音乐教师正可以在学校课程的开发中多动点脑筋,而分层教学正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可以通过课堂的分层教学引导优生参与到课余的探究、创作活动小组或是课外音乐艺术活动中来,最后形成相应的艺术课程;

二、实施策略

1、教学目标分层设定:我们确定教学目标,要根据新的课程目标,有层次、循序渐进地分别制定总体目标和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在新课标中已经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三方面详细阐述了课程目标,将其简化,分层教学的目标就是:差生能接受并喜爱音乐,基本能参与各种课堂音乐活动,掌握最基础的乐理知识,具有初步鉴赏音乐的能力,基本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中等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积极参与体验课堂各种音乐活动,能较好地掌握基础乐理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鉴赏,具有一定的审美力;优生则要求形成积极向上的审美观,积极体验各种音乐活动,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创造性思维,具备较好的独立鉴赏以及演唱、演奏、创作等能力,创造性地完成学习活动;

2、教学内容分层选择:根据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班级的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的多少、深浅;优生参与度、注意力、理解力、判断力都较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适当增加内容,体现“多样化”与“选择性”,比如:可以选择的曲目安排多一点,对曲目的音乐要素、曲式结构与情感表达的关系等内容分析更深入,或是要求他们完成课外的资源收集整理、汇报等创造性探究活动;中等生可稍微降低难度;针对差生,情况也许正好相反,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不在于内容的多少,比如:只要求他们能安静地、用心地欣赏,在完成主要曲目的鉴赏之外可以讲述音乐家的背景故事,作品中的趣事吸引学生兴趣等;

3、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分层使用:针对优生,我会在体验、比较作品、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层层深入,关注点在专业知识与技能上;对中等生不能忽略知识技能,但可就会设计更多好玩、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提升兴趣;而针对差生,鼓励为主,目的是培养兴趣,比如:在“绚丽的世界音乐-----歌唱篇”(花城版)这节,介绍到瑞典的约德尔山歌时,对优生我就会指导学生练习真假声转换的技能,并学唱其中的片段,对中等生,就会给学生听《孤独的牧羊人》来对比欣赏,能分辨其风格特点,基本能学得有点象就可以了,对差生多鼓励表扬,最低要求能用心听,并要求能说出其特点;

4、专业发展分层引导:在课堂上鼓励喜爱音乐或有音乐特长的学生继续选修其他模块或校本课程,努力引导、激发优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比如我校中加高中就开设钢琴小组、电声乐队等社团活动,为有音乐潜能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提高的平台,而这些学生也正是课堂参与最活跃、最积极、最能表现的;对中等生则尽力挖掘其潜能,让他在音乐领域也能慢慢自信起来;对差生则努力引导他能自愿地、用心地欣赏音乐;

5、教学评价分层推进:最后学分认定与教学评价是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平时的课堂各项活动,比如:对比判断不同音乐风格、描绘音乐中的情感、研究性成果汇报等都必须有一定的难易区分或者对活动的要求呈阶梯状;而终结性检测中,教师命题的立足点应以中、下层次学生为主,试题应有恰当的难度和区分度;统一试题要求,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分标准,及时分层反馈、矫正,不达标者再给予一次补考机会,并记上成绩。

三、反思:

篇11

【摘要】音乐具有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中学音乐教学是培养完整人格的重要一环。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学生的想象力。但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限制了学生的音乐才能,也影响了音乐课的美育功能。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策略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其中,启发式教学、多元智能理论等教学方法对改善目前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弊端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课;启发式教学;多元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055-01

1 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有许多科学家通过科学研究证实,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它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此外,音乐还有很多奇妙的功能,它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美学理论认为:人类的审美意识是以审美对象的存在为前提的,先有审美对象才有审美意识,没有音乐艺术的美,也就不会有音乐审美意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必须先让学生接触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而音乐鉴赏就是接触大量音乐作品的主要方式。

培养学生的音乐还能陶冶学生的性情。《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 (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音乐教育,不仅是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更是要培养学生的情操,要放到影响社会风气,培养一代新人的高度上来认识音乐课,来看待音乐鉴赏。优秀的音乐作品无不表现着人类积极的情感,如贝多芬的 《命运交响曲》表出了对不公命运的抗争,《草原夜色美》表现了对和平宁静的夜色的热爱,《我的祖国》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者的憎恨等,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思想情操得以陶冶,灵魂得以净化。

令人遗憾地是,目前许多学校除了音乐特长生之外,其他学生很难上一节音乐课,一些开设音乐课的学校也当作可有可无的课程,常常应学生要求学唱一些流行歌曲,一些学校普遍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而轻情感熏陶、重音乐技能而轻音乐审美能力的倾向,一些学校的音乐教学还缺乏音乐学科特点,采用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来教授音乐,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音乐教学的效果。

2 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策略

要改善这种现状需从改变教师的教学策略入手。因为教学策略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包括合理选择和组织各种方法,材料,确定师生行为程序等内容。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订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的教学策略的形成,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全面实现。具体可有以下几种:

第一,为了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多媒体音乐欣赏教学形式有很大的优越性。不仅增加了课堂密度,更以精美的画面吸引学生,使音乐欣赏有形、有声、有色、有情,易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 如欣赏京剧 《贵妃醉酒》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强大功能,因为平时学生很少接触京剧,光靠教师讲解以及聆听名段,学生很难理解和喜欢,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直观形象的展示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艺术风采,让学生真正体会京剧的艺术魅力。

第二,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的细微变化。感知音乐形式美的能力是强调音乐记忆力的训练与知识技能的积累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学生将知识技能内化为个人的精神财富和转化为音乐审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变化是实施这一教学中的极其关键和有效的策略。“以听为中心”是音乐教育所遵循的原则,训练学生“音乐耳朵”,养成良好的听赏习惯,积累听觉经验,发展音乐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问题。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单纯的枯燥的技能训练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

第三,启发学生借助相关文化挖掘音乐内涵。艺术正如科学一样,目的主要是理解。在对音乐作品有了审美体验和审美理解时,所得到的是人生其他体验极少能提供的,分享那是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对音乐表现形式的观察,就是要从审美的层次体验音乐,并对审美对象有具体的、深入的思考,审美教育就应该帮助学生的这种思考合情合理,从而促进将来更好地进行审美体验。因此,启发学生挖掘所欣赏的音乐作品的精神内涵并对其进行分析理解和给予恰当的评述是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策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