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1 09:14:4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医解剖学基础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我国许多院校兽医基础解剖课程实验教学在项目配备、管理规范化、提高型实习教学项目和研究创新型实习教学项目等方面还存在较多不足。动物解剖课程实验教学实训中心的建设项目依托对学校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优势学科,对设施、设备、管理等条件较好的实训中心进行建设,充分体现实习教学的示范性和导向性。通过加大实训中心建设力度、投资力度和管理制度改革力度,使得实训中心建设对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深化实训中心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资源共享水平,强化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促进高职院校发展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动物解剖课程实验教材改革
1.1制订动物解剖课程实验规划
高职动物解剖课程实习规划教材有实验实训教学大纲和实验实训教材,实验实训教学大纲是组织教学的依据。大纲的制定应体现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实验实训项目和内容的选定应与课程和专业的发展相适应。精选一定数量的验证性和设计性实验,适当增加技能性、综合性实训项目。大纲应明确实验实训课程的主要任务和实验实训项目的内容,通过实验实训课程教学应达到的目的、要求、验证和掌握基本理论,训练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掌握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等内容;实验实训课程教学的基本方法、特点、学时分配等。
1.2动物解剖课程实验教材的编订
实验实训教材是学生进行实验实训的依据。凡有实验实训的课程,必须配有相应的统编实验实训教材或自编的实验实训讲义,并配备实验实训参考书、实验实训指导书,以及必要的图表、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等。以模型、标本、实物解剖、光盘课件、视频模拟、网络多媒体和网上第二课堂等多层面进行立体化现代实习教学。认真开展动物解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训中心实训教材建设,根据本学科发展及社会需求,弥补以前教材的不足,以前的教材多以马、牛、猪、羊等大家畜解剖为主,及时调整教学教材内容,增加当前热点的中小动物犬、猫、兔、禽类解剖内容,把解剖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和最新进展适时添加到相应知识单元中。撰写有特色的高水平纸质教材和多媒体课件,编写与教科书相配套的学习辅导材料。合理设置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教材,编写动物解剖校本课程教材要做到“知识点突出,通俗易懂,少而精”。努力进行动物解剖实践教学教材的开发,实习教材表述精炼、直观易懂,突出实践性和适用性。
2.动物解剖课程实验教具的改革
规范化高职动物解剖课程实训中心的建设与管理,首先,师生互动完成设计性实验项目作品,老师指导学生自选题目,学生到图书室查阅资料,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验中进行归纳后形成题目,再将实验的名称、目的、所需仪器及实验所需解决的问题等写出具体方案,分步实施,然后提交实验要求,教师根据实训中心具体情况,从可行性方面加以把关,对学生实验进行指导,完成创作。其次,努力进行动物解剖教具与多媒体素材库的建设,创新教学环境,研究取代传统甲醛教具污染环境、伤身体、教学质量差等缺陷的动物教具干制方法,研制教学标本、教学模型器具、教学挂图、教学幻灯片、教学录像和教学多媒体等各种现代化先进教学教具,采用动物图像与多媒体互动进行实习教学,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制作多媒体电子教案,建立教学标本陈列馆,满足实践教学需要。把多媒体引进实训中心,将动态图像和静态图像结合起来,师生共同研制动物实习干式标本广泛应用于校内外实践教学,既节省巨额实习费用,又低碳环保,形成很强的直观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动物解剖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
3.1动物解剖课程实验内容的改革
调整讲授内容和侧重点,适当减少理论课时数,增加实验课时数。本着专业知识“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服务于行业企业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选取与生产实际紧密相关的解剖知识;在实验实习教学中对常见动物进行大体解剖,要求学生对动物有机体进行实际解剖、观察、认知,让学生综合运用系统解剖学知识,理解掌握动物有机体局部与全身的关系,解剖结构与生理机能之间的关系,训练学生认知动物标本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尽量选用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配套的优秀高职教材,编写高质量的校本教材和课程讲义,形成具有本课程特色的教材体系。近年来,教师先后制作了动物解剖陈列教学标本1300余件,购置了两套教学录像带和教学系列碟片,制作了动物解剖课程实训教学多媒体课件、实践教学录像、教案、讲义、习题集和相应的考核标准。实习教学资料齐全,为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实现实训中心资源共享奠定了良好基础。
3.2动物解剖课程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动物解剖课程实习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综合运用和开发创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突出特色。加强实践性教学,采用讲与练结合和师生互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制订新的教学计划,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手段讲解与不同专业密切相关的各章节重点、难点、框架和思路,引进前沿进展。学生可以通过校联网站上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课件、习题库及与教师互动系统进行课后学习,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相关课程的兴趣。在动物解剖理论教学的间隙穿插实习训练。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实验,使课堂中理论知识的讲解紧紧围绕实验展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听课。通过演、讲、练的教学方法,即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3动物解剖课程实验教学手段的改革
改革实习教学手段,增强实践教学效果的作用十分明显。采用启发引导、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转换、现场教学、集中教学实习等多种形式,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实验效率,建立实习教学管理系统,建设实训中心实习教学平台,大量开发适用的多媒体实习教学课件,实现实习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多元化、人性化。扩大实训中心,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实习教学手段改革的关键。一是时间和空间的开放,即学生经过一定的方式,自行选择时间进行实验;二是实验内容、手段、方法的开放,即只要符合实训中心管理规章,学生就可以自行选定实验内容与方法到实训中心做实验。要真正把开放实训中心建设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与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结合起来。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手段。根据实践教学内容及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一体化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将讲授、实验、实训三者融为一体,边讲、边做、边练;岗位教学,即将学生分别安排到专业对口的生产工作岗位上学习,教师和技术员给学生讲述理论、示范技能,学生训练操作,为今后工作和发展打下基础。
3.4动物解剖课程实验考核方法的改革
改革考试考核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适应学生能力培养和鼓励探索的多元实习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对实践教学的考核主要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科学的实验课程成绩评定标准及办法。动物解剖实习技能考核采取随机分组抽签的办法,每位学生根据抽签结果临时决定考核项目,每组由两名监考老师,有统一的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实验课程的学习成绩由理论、技能、平时成绩三方面组成。按照平时成绩10%,实践考核成绩70%,理论成绩20%,每一个考核项目均根据难易不同确定不同分值。在独立实验课程教学中,采取项目过关法教学,寓考核于教学之中,考中有教,教中有考,考教结合。课内实验按理论60%,实践30%,平时10%的比例进行。有些学生不重视实习操作过程,甚至出现抄袭实践报告的现象。实践课程成绩由到课率与课堂表现占实践成绩的10%、实践操作技能考核占实践成绩的30%和实践报告占实践成绩的60%组成。学生动手能力不断增强,考试过程不断规范化、客观化与标准化。完善独立的实习教学评价监控体系,采取教师听课、教研室主任听课、分学院领导听课及督导听课四级听课机制,每学期对实训中心实习教学体制、实验项目、实验队伍、教风与学风、实验管理、实习教学改革、实验条件、教学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估。为保证实习教学质量,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实践考核,同时,实训中心采取学校督导、教学委员会、教师不定期实习教学质量检查制度,把好人才出口关,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高度评价,形成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4.推进动物解剖课程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4.1加强动物解剖课程双师型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动物解剖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均很强的课程,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教好这门课程的基础[6]。我们鼓励团队教师在职进修以提高学历层次,要求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锻炼。经常外出参加课程建设相关培训。加强以老带新工作,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加强团队师德、师风教育,学习高职教育理论,提高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通过“导师制”,“以老带新”,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提高青年教师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通过组织青年教师到相关生产单位进行实践锻炼获取双师素质证书,解决“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的问题。按照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充实实践教学师资数量,扩大“双师型”和“双证型”实验教师队伍的比例,双师型教师需达到70%以上。
4.2动物解剖课程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素质能力的培养
加强实习教师职业技能培养,采取进修学习、参加科学研究、参与技术承包等形式提高教师职业能力;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青年教师到行业企业或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学习轮训,安排他们担任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建立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引进一些有专长的技术人员担任技能训练教师,培养和引进高学历且实验技术过硬的高层次人才,把校外实习基地的骨干人员吸纳到本科生指导队伍,提高教学实验教师的技术水平,努力建成一支保证完成实习教学、业务优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对实训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定期考核,在职称晋升、津贴发放等方面充分考虑考核结果。实验实训指导教师要认真备课,写出规范的实验实训教案,同时做好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材料的准备,检查安全和环境设施,消除事故隐患;加强实习教学条件建设,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实训中心应加强现代实习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习教师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习教学环境建设和现代化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建设。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环节,实验技术人员实行定编定岗制。随着动物医学实验教学的不断改革,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5.动物解剖课程实训中心建设
5.1动物解剖课程开放性实训中心建设
扩大实训范围,我们不仅要适当增加实验课时,还要对学生开放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学习的场地和机会。常见动物的骨骼、肌肉等标本及各系统挂图等生动地呈现知识内容,学生可以边看边记忆边思考,有利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实训中心管理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学生认知标本过程中可以全程给予指导。学生还可以大胆设计生理试验,观察各种现象,找出产生的原因。动物解剖开放性实训中心的建设以高职院校组织团队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为基础,二级学院成立相应动物解剖实训中心建设专家组,负责对本单位实训中心建设工作的指导、检查和评价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实验管理体制,如实验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利用率低;实验技术队伍庞杂,工作效率低下,教学资源不能实现共享。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实训中心建设和实习教学水平的提高。
5.2动物解剖课程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随着高职实训教学地位逐步提升,校内实训基地应运而生。校内实训基地不同于实训室,不同于行业企业,如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本着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目的,以行业企业发展水平为标准,与企业生产管理要求一致,以突出实用性、真实性和职业性为原则,加大实训基地经费投入,重点办好示范性职业教育中心;实行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办学,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作用;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中培养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重要环节,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显示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克服实践教学基地相对较少,畜牧专业学生局限在实习教室里养“猪牛羊禽”,兽医专业学生局限在实习教室治“猪牛羊禽”病的缺陷。探索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必然选择。学院先后建立了“校外宠物繁育基地”、“校外畜牧科技养殖场”、“校内宠物美容保健医院”、“校内动物实习牧场”和“校内动物兽医院”五个校内实训基地,本着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目的,以行业企业发展水平为标准,与企业生产管理要求一致,以突出实用性、真实性和职业性为原则,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提供理论支柱。实训基地是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素质培养结合的场所。
6.动物解剖课程实训设备的管理
6.1动物解剖课程实训中心硬件管理
学校对实训中心的所有仪器设备都实行专人专职管理,每个中心、每个实验室都建立一个电子档案,把每台仪器设备的机身号、校编号与座位号相对应,贮存于电子档案中,以方便日常管理和每年大学设备处进行的仪器设备检查工作,并制定好仪器设备和课室的使用守则。在每个教室的讲台上,每台仪器旁设置仪器使用记录本,要求上课老师和学生每次下课时在记录本上登记仪器设备的使用状况及具体故障,管理人员每次课后检查记录本,对有故障的仪器即时检查、排除故障,保证下一次课顺利进行。
6.2动物解剖课程实训中心软件管理
动物解剖课程实训中心利用目前具备的多媒体教学系统逐步建立互动功能流畅、教学资源丰富的虚拟实验室,虚拟实验室具备完善的实验信息数据库,能够准确模拟出现实实验的真实内容,使学生在校外各地都能在网络上进行部分实验和复习自己课内的学习内容,随时随地实现远程学习和自我练习,为学生提供交互式、全方位、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各学科教师通过虚拟实验室能在不同实验室或教室调用实训中心的教学资源,真正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从而使动物解剖课程实训中心真正成为现代意义的开放实验室。
6.3完善动物解剖课程实训中心教学体系管理
动物解剖课程实训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健全制度、促使校内动医解剖课程实训中心管理模式企业化,从设备管理、人员管理、教学管理、质量评价等方面建立一套规范的规章制度,制度间要相互衔接,但不能相互干涉,用科学规范的制度管事管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解剖课程实训中心的作用,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提高办学效益和设备利用率。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促进优质资源整合和共享,动医解剖课程实训中心对实训开放、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师资队伍、仪器设备管理等严格监控,形成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和专家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学校动物解剖课程实训中心建设管理工作,提高动物解剖课程实训中心建设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继东.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8.
[2]程广东.动物医学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交际2010(06).
[3]李琳.《兽医生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02).
[4]王晓江等.对高职实训中心建设与管理思考[J].陕西工业职业学院学报,2010(4).
[5]陈大鹏.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实践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2):15-17.
中、西医学的奠基之作分别为《黄帝内经》和《希伯克拉底文集》,二书在对解剖的认知上存在一定差异。《希伯克拉底文集》中的人体解剖知识大多与动物解剖有关,是借助动物解剖推知人体;而《内经》则以“八尺之士,其死可剖而量之”的方法,相比之下,后者更加直观与可信,也切合人体实际。
到了公元二世纪,东、西方医学分别以张仲景、盖仑为标志,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中西医学彻底分道,进入了不同的发展方向。中国医学走入辨证论治的临床医学发展道路,解剖分析的认知方法不再是唯一;而西方医学则继续在这条道路上探索。比较中西方古代人体解剖学的发展过程,我们清楚地看到,古代人体解剖起源虽然比较早,在世界上也曾一度领先,但就整体趋势而言,从汉以后,相对于中医理论与临床的发展是滞后的;就历史时期而言,相对于西医解剖学,发展速度是缓慢的;就对医学理论的贡献是逐步分离的。本文仅从中医古代解剖学的研究特征着手分析,以求正于同道。
1 非解剖的研究方法,贯穿始终
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是,解剖学的发现作了非解剖的解释。如《难经·四十一难》论及“肝独有两叶,以何应也?……肝者,东方木也。木者,春也。万物始生,其尚幼小,意无所亲,去太阴尚近,离太阳不远,犹有两心,故有两叶,亦应木叶也。”[1]在这里对“肝有两叶”这一解剖特点,用“木”作了“特性”(即功能)的说明。又如《灵枢·师传》云:“五藏六府者,肺为之盖。”“华盖”最初是关于肺位于膈上,位置最高的解剖概念,而在《灵枢·九针论》中对“华盖”却作出了如下解释,曰“一者,天也;天者,阳也。五藏之应天者肺;肺者,五藏六府之盖也。”[2]于是“华盖”这一位置的概念转化为人体之“天”、“阳”,后世一脉相承也无不在功能上对其加以发挥。这些都是非解剖解释,将对其功能的认识涵盖其中,因此,一些解剖名词术语便被赋予了解剖(形态)和非解剖(功能)的双重含义。
其次是,解剖学知识用非解剖方法获得。如《灵枢·本藏》云:“白色小理者,肺小;粗理者,肺大。”[3]又该篇在“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3]的前提下,提出“肺应皮。皮厚者,大肠厚;皮薄者,大肠薄;皮缓腹里大者,大肠大而长;皮急者,大肠急而短;皮滑者,大肠直;皮肉不相离,大肠结。”[4]这里通过皮肤的色泽、纹理来推测大肠的厚、薄、长、短、缓、急、直、结等解剖学特点。显然这种认识并非大量解剖标本观察基础上的,而是据“以表知里”,对肺、大肠、皮肤形态联系规律的归纳演绎。这种获得解剖知识的方法是否合理,还有赖于未来研究作出答复。
另外,还用非解剖的概念比附于解剖。《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肺色白”,《难经·三十三难》曰“肺白象金。”而实际上肺之解剖色泽并非白色,肺色白是因肺属金,金与白对应,故有“肺色白”之说,并开始有了功能的含义。但后世却在解剖色泽上进行了比附,如《医贯·内经十二官论》云“脏腑内景,……喉下有肺,两叶白莹。”文中“脏腑内景”即指解剖的内景而言,“白莹”与表述解剖形态的“两叶”对举,亦说明“白莹”指解剖色泽。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解剖方法因其生长于中国这一独特的背景之下,故长期运用了特有的肉眼直接观察加臆测推导的研究方法。
转贴于
2 脏腑解剖的研究内容,奠定基础
从研究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对人的脏腑解剖研究。人们通过解剖获悉体内脏器大置,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脏器命名。从《内经》到《医林改错》,均着重论述了五脏六腑的形态特征。追溯秦汉以后的医籍,与解剖有关的著作多以五脏论之,其中《五脏论》是从理论上阐明脏腑结构、生理、病理,是根据人体解剖与临床观察、黑箱推导等方法研究的;《五脏图》则是靠人体解剖、比较解剖的实践,观察描绘出人体内脏图,是医生、巧屠、画人共同协作的成果。
在今人看来这些解剖知识是粗浅的,但在脏腑理论形成早期仍然起到了奠基作用,它除了为中医脏腑提供形态学基础外;还通过解剖对体内脏器的功能特点有了感性认识。在中医学中,依据肉眼观察归纳出的脏腑功能认识不乏其例,如“心主血脉”、“肺主呼吸”、“肝藏血”等,不同程度地有受到解剖因素的影响。否则没有解剖便没有脏腑的基本概念,便没有建立在这些概念基础上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和临床诊治,也就不会形成藏象学说体系。
以“肝胆相表里”为例,《难经·四十二难》记载了“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盛精汁三合。”西医学证实肝脏与胆囊有密切的解剖关系。胆囊位于肝右叶下方,通过胆囊管、肝总管与肝脏相连。这样,结合《难经·三十五难》的论述,可以推断肝胆表里关系的确认是建立在肝胆解剖位置邻近的基础上,肝胆经脉相互络属,肝胆病理上相互传变、治疗上相辅相成。
在祖国医学解剖术语中,还有些是其特有的,在现代解剖学找不到与之对应的具体结构,由于古人认识水平的限制,难免将一些“非独立脏器”列入脏腑的范畴,如三焦、命门等。
3 指导临证的研究意义,渐行渐离
从研究意义上看,主要是对中医理论形成之初和古代中医临床的部分疾病有指导意义。在理论方面,可以说古代中医解剖学对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如脏象学说的内容是以脏腑为重点的,脏腑的含义最初就是指人体内的组织结构上相对独立的脏器,它是古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运用解剖的方法实际观测而来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基础,才有可能对所认识的脏器组织进行命名、研究讨论,可见脏象学说形成之初,人体解剖学知识便与之紧密结合在一起了。其次是把所能观察到的许多人体外在客观表现与内脏器官、组织功能联系起来加以认识,然后再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对疾病本质进行解剖分析;同时,还融入古代社会人文思想诸学说的成分,希望在不改变人体完整性的情况下对活体进行系统的认识,从临床表象中推理出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机制,这是脏象学说的另一个特点。由此可见,脏腑概念由最初的解剖器官逐步演变到整体功能单位。这也是古代解剖学与中医理论的发展不同步,甚至相背离的原因之一。
在临床方面,古代中医解剖学对中医临床起到了直接而有效的指导作用。不论是《内经》中记载的脱疽后期截趾术,还是华佗的剖腹手术,都需要有相应的解剖知识做基础,而外科手术的同时又促进了解剖学的发展。随着解剖学的发展,手术种类也不断增加。古代中医解剖学是创立经络理论的基础,对针灸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经脉起止、循行路线与脏腑络属等都是以解剖为基础的,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也是在此基础上派生与推演的,直至临床治疗取穴也还是需要解剖骨性标志来确定,针刺过程同样需要了解针下所属脏器,以免误伤。因此,从基础到临床都体现了解剖与针灸经络的紧密相联。
综上所述,中医解剖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和早期的临床实践是起过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医学的深入发展,则与医学理论逐渐分离。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古代解剖的产生和发展显现了不同于西方的某些特征,中西医学彻底分道,进入了不同的发展方向。中医学巧妙地回避了自身的短处,充分发挥比类取象、抽象思维的长处,在儒、理、道等各种文化的影响下,一直沿着辨证论治的方向研究探讨疾病的因证脉治,而解剖学对中医理论的发展和临床指导作用则逐渐分离与淡化。
参考文献
[1]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难经译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13.
[2]陈国印.灵枢经新识[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385-386.
【关键词】 穴位; 解剖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
穴位解剖学是针灸学与解剖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研究穴位的形态结构有助于提高临床针灸取穴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有利于总结穴位作用特点,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揭示针灸穴位的作用机理[1]。针灸推拿专业是我院传统的优势学科,但在目前中医本科生课程设置中针灸穴位教学与解剖学教学仍处于各自为阵的分割局面。因此,本教学课题组集结解剖学与针灸学两个教研室的师资力量,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探索对中医本科生开展立体经穴解剖的教学实践。
1 教学对象的选择
教学对象主要是广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对外中医专业和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均完成了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针灸学的课程学习)。由于开放式实验教学侧重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兼顾教学质量,教学对象的纳入根据学生自愿报名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确定参加学生人数为40人(男生17人,女生23人),并分成8组。
2 教学目的及时间安排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解剖学和针灸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对穴位的针刺层次由平面图或断面图的学习改为立体三维真人标本的观察学习,通过立体经穴解剖操作不仅了解经穴的层次结构、毗邻关系和临床应用特点,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将实验教学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在暑期开展为期3周的实验教学,期间实验室每天开放7 h。
3 教学内容的实施
要求学生取四肢常用穴位,在尸体标本穴上用大头针针刺穴位作为标记,并画出经线。根据穴位位置特点选择要保留的典型断面,画出断面切线。一般上肢保留5~7个断面,下肢保留6~8个断面,每个断面厚度约为2~3 cm[2]。然后进行解剖,在翻皮时保留大头针区域的皮肤以便在解剖操作过程中可以随时观察穴位的位置及结构层次。
4 教学实践的总结
对学生的教学要提倡主动和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包括动手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知识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学生在学习穴位立体解剖的过程中,应涉及到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1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指导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重点穴位的局部解剖操作,尸体四肢的多个穴位可让一组同学同时进行解剖,学生之间亦可进行每个局部的交流和相互学习。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组织学生把局部解剖学理论与针灸穴位结合起来进行讨论、综合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种注重于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通过实地解剖操作和理论学习,把局部解剖与人体结构的整体和针灸穴位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全面和完整地掌握解剖学知识,为今后临床医学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4.2 进一步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今后临床技能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基础课程操作时对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视和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因此,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学习阶段,把本次教学作为动手实践的好机会。通过认真仔细地解剖穴位的结构,弄清楚重要穴位附近的解剖层次结构、毗邻关系及其血供和神经支配。引导医学生去积极思考,加强了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防止了学生只动手不动脑的机械性学习。在指导学生解剖操作的过程中,采用PBL教学法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对要求解剖的内容既能解剖暴露出来,又能讲述所解剖局部的步骤和理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表达能力,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4.3 重视基础教育,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联系解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常规教学对象一般是一年级的新生,有些学生会出现重视临床课程而忽视基础课程学习的情况。立体经穴解剖从现代医学特别是形态学角度,对针灸的原理作一些理论上的诠释。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实际定取穴位的准确性,增强了学生临床操作的信心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突显了解剖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为高年级的医学生提供解剖学再学习的平台。
通过实践证实该教学模式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知识有机结合,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此次实践,将在教学内容、教材选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完善,建立中医穴位解剖实验教学基地,以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中医骨科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分支,其主要研究任务是如何预防和治疗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及内伤,从古至今都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支重要学科。而医学解剖学是西医中最为基础的学科,它系统的介绍了人体各器官、组织的位置和关系,与中医骨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中医骨科大夫应当掌握一定的解剖学基础知识,认识人体内各主要系统的解剖关系,了解每个骨的位置、形状,与其相毗邻的各软组织的名称、位置、走形,各软组织与骨的解剖关系,以及各软组织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的了解各骨的营养支持血管,运动和作用,这样才能更好的认识骨科疾病的发病情况,做出正确的诊断以实施简单有效的治疗手段。此篇文章以解剖学的角度考虑,仔细分析了当骨科疾病发生时其发病部位,移位方向,周围软组织损伤等情况,从中发现了一些疾病规律,特在此详述以证明在中医骨科的学习中应该掌握一定量的解剖学基础知识,才能更高的服务病人。
1 解剖结构特点与骨科疾病好发部位的关系
人体在发育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薄弱的解剖部位,而这些位置往往是中医骨科疾病的好发部位。
1.1 骨的结构特点与骨折发生的部位
骨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两者的组成成分,质地,硬度都有明显的改变,而两者的交接处往往是骨折的好发部位,比如肱骨外科颈、股骨大小转子间。骨在生长的过程中,为适应相应的切力,骨干形状往往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比如锁骨呈倒的“S”型,内侧向前凸起而外侧向后凸出,骨折好发在此的交界处;胫骨的中上2/3横切面为三角型,下1/3呈四边形,两处的交接多发生骨折。而且,不同的骨组织之间,其活动度和范围有很大的差异。当发生剧烈或大幅度的活动时,由于突然强烈的拉力,常导致关节的损伤而发生骨折。此种骨折较多发生在脊柱的关节,其中以颈6、颈7和胸1,以及胸12、腰1和腰2之间最为常见。
1.2 关节的结构特点与脱位的关系
脱位是指骨之间的正常解剖关系发生改变,造成其相应的正常功能障碍。关节周围一般都有关节囊和关节韧带附着,还有肌肉覆盖,形成稳定的关节关系,故不易发生脱位。但有些关节因其结构特点,关节的稳定性较差,当给予一定的外力时,关节容易从不稳定的部位脱出,形成脱位。肩关节最易发生脱位,关节囊的前下方缺乏肌肉和韧带覆盖,易发生钱下脱位。肘关节囊的后壁较薄弱,所以易发生后脱位。
1.3 解剖结构特点与周围软组织的损伤
在人体中,许多软组织因为其特殊的解剖结构,会在生理条件下与其周围的骨组织发生摩擦,在长时间或者高强度的活动中,容易产生炎症,造成不可逆性损伤。现将易发生摩擦的软组织及其发病原因总结如下,见表1.
2 肌肉收缩的方向决定了骨折移位的方向
骨折移位方向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而肌肉收缩的方向是其最重要的因素。骨的运动是由附着在其上的肌肉通过收缩引起牵拉力而形成的。当发生骨折时,肌肉的牵拉势必引起骨折的断端向着肌肉收缩的方向移动,决定了骨折的移位方向。因此,熟练掌握各个骨上肌肉的附着点,收缩方向,有助于诊断骨折的移位方向和类型,对于我们学习和理解中医骨科疾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锁骨骨折 锁骨的内外端侧附着不同的肌肉,内端为胸锁乳突肌,外端则是胸大肌。当发生骨折时,内侧肌向后上方牵拉,外侧肌向前下方牵拉,造成锁骨的航向移位。
2.2髌骨骨折 髌骨质硬、较厚,直接撞击不易发生骨折。其骨折多由间接暴力,主要是股四头肌的强烈牵拉引起。股四头肌收缩时,其肌腱产生向上和向下的拉力,导致髌骨分裂移位。
3骨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的原因
骨的周围存在丰富的神经和血管,起着支配骨的运动和供给骨骼营养的作用。当发生严重的骨折时,重要神经往往会被压迫,大的血管被骨折被断端压迫或者被刺破,肢体缺血,发生坏死。这些损伤如不及时治疗,多会导致骨发生不可逆的功能障碍,严重者亦可能截肢。刺破的大血管有可能引发大出血,机体休克,危及生命。所以,当发生骨折时必须尽早诊断是否有周围重要血管和神经的损伤,尽早给予治疗。发生骨折容易导致神经和血管发生损伤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并举例如下,见表2。
4 骨毗邻内脏器官损伤的原因
在骨的周围常常毗邻人体内重要的内脏器官,比如肋骨构成桶状结构保护胸腹部内的重要器官,但当它们发生骨折时亦会导致这些器官的损伤。
(1)肺损伤:肋骨的骨折断端刺入肺部,引起气胸、血胸或者血气胸,导致患者呼吸困难,而且还常会造成肋骨下缘的肋间神经和血管损伤,严重者危及生命。
(2)肝、脾损伤:严重的肋骨骨折,还会导致下缘肋骨损伤左上腹部的脾脏和右上腹部的肝脏,这些器官破裂引起机体大出血,导致休克。
(3)膀胱及尿道损伤:膀胱位于骨盆内,当髂骨、骶骨等发生骨折,刺破膀胱,损伤尿道,引起血尿和排尿困难。而且,骨盆骨折最易导致大出血,引起休克,病情凶险。
(4)直肠损伤:骶骨骨折,刺入直肠,引起便血、下腹部疼痛。
从以上可以看出,解剖学作为一种基础学科,对于研究中医骨科疾病有着重要的临床作用。它不仅与中医骨科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还关乎着疾病的变化,并发症以及预后等规律。在现在中医衰落的大环境下,我们中医临床医护人员应当认真学习西医解剖学,掌握一定的解剖知识,了解各个系统之间的毗邻关系和各器官组织之间的位置关系,分清楚层次,从而更好的服务患者,提高中医在大众人民之间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卫建民,王小明,王凯军.开放复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26例[J]. 陕西医学杂志,2010(02):102-103
关键词:
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
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人体解剖学带来了发展机遇。人体解剖学教学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成为研究热点。我校借鉴国内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对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以便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1改革背景及基本思路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培养懂技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中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高素质劳动者。由于中职生知识基础薄弱,三维空间感较差,而解剖学名词繁多,初学者难以较快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利用最新科技成果辅助教学。
2改革措施
2.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编写配套实验指导
2.1.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为了向学生提供其所需的知识,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掌握临床相关内容,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将枯燥的人体解剖学知识与具体的护理操作进行有机整合,对与临床关系密切的解剖结构重点讲解[1]。如引入护理学的导尿术,告诉学生与导尿相关的解剖学结构,使其明白解剖知识的临床应用。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开展教学,为弄清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与人体解剖学联系密切的内容,我们做了大量调查,找出重要知识点,如胸骨角、髂前上棘、食管的3处狭窄等,在实验课中对这些知识点加以强调,重视学生操作技能培养,突出其在护理方面的应用。
2.1.2编写配套实验指导
教材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我校编写实验指导、解剖习题集等措施是有效的。2012年全体解剖教师与实验教师一起编写的护理专业《解剖学基础实训大纲》《解剖学基础实验指导》《解剖学基础习题集》,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加强了学生基本知识,强化了技能训练,而且还拓宽了学生视野,为其今后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2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我校同样重视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启发教育,重视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1)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积极开发多媒体课件,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国内外相关网站、课件、专著收集图片、动画、文本、音频以及视频素材,也可以用数码相机和摄像机拍摄相关照片、录像,将大量的图、文资料带进课堂,增加教学信息量,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这也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2]。(2)充分利用学校生命科学馆进行现场教学。人体解剖学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实验课多,要求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而近距离观察医学标本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对其理解记忆、提高学习效果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3]。(3)中职生初次接触医学,普遍感到人体解剖学名词繁杂难记。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利用动物器官标本进行直观教学,加深学生直观认知。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利用动物器官进行教学,如用猪肝、猪心、猪肺、猪眼等,为学生创造直观、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3实验室开放与解剖技能训练
为加强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我校每学年第一学期都会开放解剖实验室、生命科学馆,每学年的第二学期在学校技能文化活动月期间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解剖技能培训。培训主要从理论和实验操作两方面入手,理论设置6课时,解剖学教师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人体解剖学的最近进展开设讲座,提高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的学习兴趣;实验操作培训24学时,学生分组训练,力求让每位学生都有动手机会,通过操作训炼,提高学生识别标本结构的能力。
2.4实验考核方法改革
人体解剖学实验考核主要是辨认标本结构,传统考核方法是让学生在标本上指认出相应结构。2009年,我们利用数码相机拍摄标本,然后设计成考试题目,让2009级护理专业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考核,并与2008级护理专业学生实验考核成绩进行对比,发现2009级护生成绩明显优于2008级。3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近年来,通过实施教学改革,学生取得了较好成绩。为进一步了解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效果,我们连续对3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超过90%的学生认为我校进行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是非常有意义的,尤其是把临床护理操作有机结合到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极大地提高了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原本枯燥乏味的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4]。我们认为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等都有积极作用,能够为学生深入学习临床护理知识打下坚实基础。通过改革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不论是从早期的学习阶段还是内在机制上都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顺应了时展要求,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有利于学生能力和个性得到提高与发挥。
综上所述,我校在借鉴其他医学院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较好效果,得到学生普遍认可。因数据收集与问卷调查统计可能受主观因素影响,具体改革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跟踪观察。
作者:杜新光 廖顺顺 单位:广东省东莞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陆莹,张作涛,唐中生,等.中医院校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1):108-109.
普外科是外科的基础,从换药室操作、门诊小手术到手术室的手术,都应严格遵守无菌观念。作为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必要措施之一,无菌术的范畴已从单纯的消毒和灭菌,扩展到有关的临床工作程序和医院管理,即要求工作人员树立无菌观念,在一切诊疗工作中贯彻无菌术原则。对于初到外科的中医院校实习医师来讲,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点。例如:换药时不戴口罩帽子、夹取无菌用品时不合要求、穿戴无菌手套及手术衣时不规范等等。因此在带教中,我们首先加强自身无菌操作技术,同时也严格要求实习医师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从实习的开始就能够
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其次,带教医师应亲自完成操作让实习医师有感性认识,从理论到实践,在实习医师能够独立完成各种无菌操作后,也应作到“放手不放眼”,及时纠正他们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讲解正确操作的原理,逐渐培养实习医师良好的无菌观念。
2 外科基本知识的了解
对于完成了4 年课堂学习的中医院校的实习医师来讲,在学校所接触到的外科基本知识是相对较少的,有时甚至连最基本的手术器械的名称及用途都不了解。因此在临床带教中,我们需要耐心地从外科基本知识教起,从不同手术包的组成、各种医疗器械的名称及用途讲起,其中亦包括外科基本操作。例如:手术的显露、切口的分类与选择、止血的方法、缝合的技术、外科引流的原则与目的等,同时也重点介绍我科各种中药膏剂、散剂的临床适应症及用法。对于外科基本知识的讲解,我们更多地结合换药、手术等实际操作进行讲解,实习医师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很快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3 进一步巩固解剖学知识
《黄家驷外科学》指出:“解剖学是医学的大门,医学课程由解剖学开始,外科医生必须熟悉解剖学”。解剖学作为医学基础课程,多数在第一学年时讲授,且以系统解剖学为主。参加外科实习工作的医师往往对已经学过的解剖学知识非常陌生,但是外科的各项操作又与解剖学密不可分,因此就要求我们在实习带教工作中,首先以小讲课的方式,令他们进一步巩固学习解剖学知识,此时以讲解局部解剖学为主,其次结合临床换药、手术操作过程等,从实践中学习。例如:阑尾切除术前,以提问的方式,巩固复习腹壁的各层解剖学结构,而术中见皮肤、皮下脂肪、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壁层腹膜逐步的展现在实习医师的眼前,一些课堂教学中抽象的解剖学名称,一目了然,从而使实习医师更好地掌握术前所复习的内容。由理论去指导实践,这样实习医师会在一个更加宽松的氛围中,更快地掌握所学习的内容。
转贴于 4 培养其动手能力
在中医院校4 年的课堂教学中,仅有6 周时间的短暂见习期,且一部分学生被分配到护理工作中见习,所以,对于外科的各项检查及操作是相当陌生的,甚至是最简单的外科打结的方法及换药敷料的胶布固定等操作都不够规范。因此,在我们的临床带教过程中,把培养其动手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从实习医师第一天入科实习开始,我们就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首先从简单的外科打结法练起,如何穿戴无菌手套及手术衣,其次带领他们完成日常的换药操作,并带领他们参加各类门诊小手术及手术室的手术,在手术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实习医师的亲自动手操作,进一步培养其学习兴趣,掌握规范的手术操作,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
5 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常规
普外科的临床实习工作往往被分为两组进行,即门诊实习和病房实习。因此两者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对于门诊实习医师来讲,重点应掌握各种外科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各种门诊小手术的操作,例如脂肪瘤切除术、拔甲术、包皮环切术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往往让实习医师首先检查患者,并做出初步诊断,同时提出治疗建议,然后指导教师再指出他们诊断及治疗建议中的不足,从而提高其医疗实践水平。对于病房实习的医师来讲,重点则应放在住院患者整个围手术期的诊断与治疗、外科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面,同时提高手术操作能力。例如: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适应症,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各自的优缺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对整个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全过程有深入的了解,这样,在他们以后的学习及工作中,能对外科常见病与多发病有基本的认识,既使他们将来并不从事外科工作,也能够清楚的知道何时应该请外科医师来协助诊断与治疗。
中医经络脊柱推拿疗法是以中医的经络脏腑理论为依据,以现代医学中的脊柱解剖为指导,应用中医按摩的多种手法,并配合中药膏摩、拔火罐、艾灸、针刺等综合方法,作用于脊柱及背腰部的经络穴位和肌肉组织上,以预防和治疗脊柱骨关节和相关脏腑疾病,由于目前仍然无法阐明脊柱推拿的作用机制,临床上存在着盲目使用推拿手法的倾向,这是防碍脊柱推拿手法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脊柱推拿专业人员必须审慎地考虑本专业所面临的问题,以便为将来脊柱推拿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发展与现状
中医脊柱推拿治疗内脏疾病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有明确的记载,《素问·举痛论》言:“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矣,”经文中指出按揉脊柱两侧的背俞穴(心俞、厥阴俞),可以治疗寒凝气滞血虚导致的心痛,背俞穴共有心、厥阴、肺、肝、脾、肾、胆、胃、膀胱、大肠、小肠俞穴。可以治疗与其相应的脏腑、五官七窍、皮肉筋骨等病证。
中医脊柱推拿手法是由中医按摩手法衍化而来,其理论基础源于中医理论,临床广泛应用于中医各科,其手法操作形式和治疗风格常带有明显的地域特点,20世纪70年代,一些推拿治疗师运用中西 西结合的理论,根据现代医学,解剖学和生物力学,总结出了脊柱旋转手法,在颈椎病和腰椎病中广泛应用。
脊柱推拿疗法在中医骨伤科、推拿科、针灸科和理疗科等应用广泛,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治疗疾病的种类也逐渐增多,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和一些慢性颈腰痛患者,以及一些脊柱源性的内脏疾病等,由于缺乏对脊柱推拿手法的定义和使用范围及权限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因此,脊柱推拿手法的命名及适应证比较混乱,再加之基础研究相对落后,所以,一些脊柱推拿疗法的基本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脊柱推拿手法的治疗依据,能否将棘突偏歪作为使用旋转手法的治疗依据等等。目前,中医脊柱推拿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颈部手法有旋转法和板法,其中扳法包括斜扳法和定点斜扳法,胸部手法有旋转法,扩胸牵引法和对抗复位法,斜扳法和后伸扳法,其中斜扳法包括侧卧位斜扳法,仰卧位长柄式斜扳法和坐位斜扳法,后伸扳法包括双腿后伸扳法和单腿后伸扳法[1-3]。
我国脊柱推拿疗法的基础研究包括解剖学,脊柱生物力学和影像学等几个方面,其中解剖学主要是集中在腰椎上,观察的内容包括腰椎旋转和后伸时腰神经受牵拉的椎扳移动情况。近年来,我们对临床解剖研究所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对颈椎推拿时所产生的咔哒声响进行了研究,影像学的研究集中在颈部,主要是研究颈椎的旋转手法对颈部骨性结构的影响,头颈部旋转及后伸对椎基底动脉血供的影响,脑血流图等检查,颈椎半脱位的临床意义等。
2 存在问题
2.1 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近几年,不少中医院校开始招收推拿专业本科生,但大多数推拿医生多是经过短期培训、进修或转行而来,所学的内容基本上是师傅怎么教,徒弟就怎么做,对基本的骨科学和解剖学了解甚少,以致一些颈椎手法治疗者对凡主诉有颈痛或是腰腿痛的患者,均要对脖颈和腰腿施一下扳法,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人为伤害,如脊柱骨折脱位,肋骨骨折,神经损伤等,甚至造成截瘫或死亡,目前这类临床报道还有增无减。
2.2 缺少大样本的临床对照及随访观察 目前虽然临床和基础研究水平较低,但脊柱推拿疗效好的报道较多,虽然这几年在基础研究方面有一些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力学等研究工作,但大多显得零乱而肤浅,所以,相对临床发展来看,脊柱推拿手法的基础研究近乎于空白,与临床的发展极不相称。
2.3 手法命名混乱复杂 有的是以人名来命名,有的是以地域命名,而大多数是以手法的形态命名,脊柱推拿手法,命名上的混杂不利于推拿疗法的发展,也增添了学术交流的困难,虽然几年前有人提出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但仍未引起业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转贴于
2.4 医政管理疏漏 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中医院校或团体纷纷举办各类短期培养班,有些新闻媒体还把推拿宣传成“特异神手”,使脊柱推拿手法被庸俗化了,或被认为只是按按捏捏而已,或被认为是带有神秘色彩的技艺,这些都给推拿疗法的发展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4-6]。
3 解决措施
3.1 提高脊柱推拿的科学性 在脊柱推拿手法的治疗方法,疗程设计和疗效评定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
3.2 提高从业者的专业素质 作为脊柱推拿治疗者,必须掌握必要的骨科学,病理学,生理学,解剖学和一些生物力学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3.3 制定较明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4 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脊柱推拿手法有了较大的发展,如果我们能对国外的推拿整骨等疗法的发展历史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将会有利于我们的提高和进步。让中国的脊柱推拿疗法进入一崭新的发展时期。
参考文献
[1]伊智雄.实用中医脊柱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
[2]吴建国.中医经络学的运用与发展思路探讨[M].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7(2):35.
[3]庞建苛.小儿推拿历史与发展初探[J].中华推拿疗法杂志,2004,2(2):4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121-02
随着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来华留学的医学生的日益增加,我校作为首批入选的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基地,自2007年开始培养医学本科留学生。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医学生最重要的入门基础课。我们解剖教研室多年从事对留学生系统解剖学的全英文教学授课实践,圆满完成多届医学留学生的解剖理论和实验的教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提高留学生解剖课教学质量,积累了一定的留学生人体解剖学教学经验,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学体系,现总结如下。
一、注重师资队伍梯队的培养
教育的根本是教师,只有有了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针对留学生全英文教学模式的特殊性,有必要建设一支解剖学专业知识扎实、医学专业英语精湛、并具有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和授课艺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些是留学生学习系统解剖学的前提和关键。
1.增强任课教师专业英语的能力。任课教师的英语水平是关键,作为留学生的全英文授课的主讲教师,必须具备三项基本素质:(1)较为精湛的业务素质,如扎实的解剖学专业知识和受学生喜爱的授课方式方法;(2)扎实熟练的医学专业英语;(3)较好的英语口语和听力。在系统解剖学全英文教学中,任课老师不仅要善于采用日常英语与学生交流,而且经常要对学生问及解剖学之外的其他基础或临床医学专业的问题给予解答。可以说,任课老师的英语水平直接影响到留学生全英文课程教学的效果。所以,我们在留学生任课老师的选择上,应优先考虑有国外留学背景,获得博士学位的英语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
2.通过教学实践增强教师的英文教学能力。本学科多年来一直重视师资和人才梯队建设,以留学生教学的师资建设为甚。教研室挑选符合全英文教学条件的主讲教师及后备教师共8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高年资讲师5名。青年后备教师随堂听全英文授课,并跟踪主讲教师进行实验教学,实施“传帮带”式培养。教研室为了让中青年教师能均衡地承担留学生的教学任务,系统解剖学教学的不同章节分别由教研室不同教师进行分段式讲授,等到所讲授章节熟悉后,再逐步增加讲授知识点,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全英文授课压力。为了确保留学生学习质量,学校组织有教学经验和出国经历的高年资解剖教师作为督导专家对留学生教学进行听课督导,保证所有留学生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能被监督和监控,这样学校可全面掌握留学生教学情况,并能把督导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反馈到解剖教研室和教师本人。这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又对留学生解剖教学改革和系统解剖学的课程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自1998年开始,本学科对英语基础较好的班级开展系统解剖学的双语教学,为全英文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我校国际教育学院不断组织参与留学生教学的教师进行集体公共英语和专业医学英语培训,并派遣任课教师到其他医学院校学习解剖英语教学成功经验。教研室经过7年的实践教学,5名中青年教师能够独自全程完成留学生的全英文系统解剖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极大提升了教师的全英文授课水平。
二、注重寻找适合留学生的教学方式
我校近年来招收来的医学留学生主要来自巴基斯坦、尼泊尔、非洲等国家。留学生进入我校学习生活,促进了学校的教学科研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但同时实际解剖教学工作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解决实际问题;反过来这对解剖任课老师的教学实践起明显的督促作用,从而提升了系统解剖学的教学质量。
(一)留学生解剖教学面临的问题
1.留学生与任课教师语言交流障碍。首先,英语是大部分留学生的官方语言之一。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其英语发音不尽相同,与“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存在一定的差异,带有严重的地方口音,常难以听懂,致使师生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其次,医学英语不同专业单词众多,难以记忆和融会贯通,这就造成师生难以在医学不同专业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
2.系统解剖学专业英语教学困难。系统解剖学作为一门形态科学,该课程具有名词多、描述多和记忆难等特点;而解剖学专业英语词汇大多较长,读音较为晦涩,任课教师在专业英语解剖教学中常难清晰、透彻地描述和解释特定的人体解剖学结构,可能会出现解释不清、词不达意的现象,这直接影响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由于留学生习惯互动式的教学,常在课堂上随时打断教师讲课并提出问题,而中国教师习惯传统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法,这样任课教师无法很好的控制教学进度,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
(二)留学生解剖教学面临问题的应对
1.加强与留学生交流与沟通。良好的语言沟通可使留学生敞开心扉、解除对新环境的不安与困惑,以便能更好地适应和逐步融入大学生活。虽然留学生经过短期的汉语培训,也只是能在交流时嘣出关键的汉语字词,这给师生交流带来了不便。因此,任课教师有必要熟悉不同国家的留学生的英语发音特点,多与其交流来熟悉对方的口音,甚至可模仿留学生的口音发音,可一定程度上减少与留学生的语言交流障碍。
2.准备合适的教铺材料。教材是教学重要环节,留学生上课时很多是直接带英文版本的解剖图谱或记录本。我们选用国内医学院校合编的全英文版本《系统解剖学》教材,推荐国外经典的医学解剖学图谱和国外医学优秀网站给留学生。教研室还组织任课老师编写补充教材、实验指导和练习册等,并不断修正和完善。教学实施方面,我们制定了留学生解剖学教学方案和培养目标,让学生孰知每一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掌握和熟悉教学内容。
3.探索适合系统解剖学的英语教学。任课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首先应熟读教材,认真撰写解剖英文教案,注意标明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和易产生问题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留学生由于从小受欧美文化的影响,上课时喜欢随时提出问题、自由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因而,任课教师应设想到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可能提出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困难等,课前做好应对准备。比如任课教师可提前把涉及到要讲课内容的其他学科如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及临床学科的基本专业单词熟悉掌握,以应对留学生问及一些不局限于解剖的其他学科的问题,这样师生之间才能更好地在医学不同专业领域进行更为深层次的交流,增加留学生的学习解剖的兴趣。最后,任课教师把要讲授的内容默记熟练,揣摩构思以做到融会贯通。
系统解剖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最大优势在于具有明显的直观性。我们的理论教学是在实验标本充足的解剖互动室进行,这样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可直接触摸标本,增添了教学的效果。实验教学采用以15人为单位的小班授课,增加了师生的交流学习机会和教学效果。实验教学开始时,任课教师根据解剖实验教学大纲,将所要掌握熟悉的解剖结构内容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逐一在尸体标本上进行识别辨认;接着教师将需识别结构依次讲解后,让学生再自行熟悉;实验课结束前30分钟,安排以2~3人为一个小组进行10~15个结构的识别考核,并计分;最后,实验结束进行小结,对各组进行点评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或指出存在的问题。
4.加强留学生的复习和理论测验。教学课程考核是检测教学效果和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我们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包括阶段测验、课程作业和期末考试等。任课教师非常注重将留学生阶段性的解剖内容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让学生绘制经典解剖图和标注图谱以增强学生对解剖课程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每次理论课之前要学生复习之前所学内容并向学生提问,将之纳入考核并计分。我们每学期组织留学生进行两次理论测验,期中考试为20分,期末为80分。题型有单选题、名词解释、填空题和问答题,其中问答题覆盖范围广、不太深但灵活。
5.完善留学生教学管理。由于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留学生自律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迟到、早退和缺勤现象频繁,上课期间纪律涣散、窃窃私语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我们要求学生课前及课后签到,对迟到的留学生让其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回答,增加了课堂的到课率。另外,信仰伊斯兰教的留学生常有凌晨或周五下午祷告的传统习惯,我们尊重学生的信仰,尽量把课安排在上午10点以后进行,保证学生能精神饱满的进行解剖学学习。
总之,经过多年的留学生系统解剖学的全英文教学实践和探索,我们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改进了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了教学水平,建设了一批具有较高层次的留学生全英文教学队伍。然而,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留学生被吸引到我国学习,留学生教育也将会出现更多的问题,如何提高留学生的教学质量是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汪华侨,初国良,徐杰,等.人体解剖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解剖学研究,2008,30(3):225-229.
[2]任振华,朱有余,李光武,等.留学生人体解剖学教学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7):721-723.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237-02
伴随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也不例外。特别是近几年,在国家教育部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之后,全国各类信息化教学比赛更是层出不穷。如何合理而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优化教学过程和效果已成为每位教育者亟需解决的难题。可见《人体解剖学》作为高职高专医学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如何加快与信息化技术的整合已迫在眉睫。
一、课程基础分析
(一)课程作用与内容分析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院校最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医学生的入门课程,也是学好医学知识的基础。恩格斯曾说过:“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医学生只有了解了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才能判断出异常,才能做出正确的医学诊断。内容上主要包括运动系统、内脏学、脉管系统、感觉器和神经系统等部分。
(二)课程教学对象分析
《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对象为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一年级新生。W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个性较强,但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等特点,同时也受校园文化环境和专业特色的影响。因此,为了详细了解《人体解剖学》教学对象的基本特色,特对正在授课的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5级大专护理专业进行了一次随机调查,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89份,通过整理发现教学对象除具有高职高专学生普性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学生喜欢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和直观获得认知
在“你比较喜欢哪种教学环境”的调查中发现,只有5位学生喜欢“‘粉笔+黑板’式传统教室”,84位学生喜欢“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可见,随着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断推广,学生也越来越习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学习,也希望老师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特别是对文字性的描述,学生更希望能直观获得认知。在“在该课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你希望老师提供哪些资源”的调查中,以“图像”和“音视频”的回答最多,占90%以上。
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足,对老师的依赖性强
第一,在课程学习之前,主动预习的学生较少。根据调查,有35%的学生从不预习,有45%的学生只有在老师强烈要求下才预习,而主动预习学习内容,并积极利用网络资料、图书馆等途径复习知识点的学生只占20%。
第二,在课堂上,学生在保持对老师依赖的同时,已开始注重自我观点的表达。通过调查“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课堂教学方式”发现,在89位学生中,有71位同学希望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但主动与老师交流比较少。据调查有11位学生从没和老师进行过交流,只有16位学生经常或有时和老师交流。而主要原因是和老师见面的时间比较少,而且缺少有效的交流方式。
第三,课后学生学习自主复习不足,但开始依赖现代信息手段。在调查“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会复习所学过的知识”的问题时,只有9位学生每次课后都会复习,有48位学生偶尔会复习,有30位学生从不复习。但在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时,学生开始依赖现代信息手段解决。据调查,学生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时,10.52%选择置之不理,83.54%的人主要通过“百度、google”等在网络上搜索来解决,5.94%的人选择向老师请教。
(三)信息化教学环境与资源分析
从教学环境来看,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现有教室均为多媒体教室,每间教室都与互联网连接,而且全校范围内覆盖无线WIFI,学生随时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登陆QQ、微信、邮箱等平台。在教学资源上,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全校推行信息化教学改革。在学校网站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随时查看课程教学PPT、知识点视频和相关复习资料等。同时,学院还建立了资源丰富的数字图书馆。这些资源最大限度营造出直观感性、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沟通快捷、反馈全面的教学环境。[1]
二、基于信息化手段下的《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结合教学对象的基本特点、课程特性和学院的教学环境,明确《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要突出以下思路:
1.重视师生互动交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协商和意义建构过程,需要教学要素间多维度的深度互动,以实现知识共享、意义创生。[2]在传统的教学中,交流的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而课堂教学由教师主宰,学生被动接受,其主体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更难以实施因材施教,也难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紧跟高职高专职业教育办学目标,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高职高专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形式,其培养目标明确为在保证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以社会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能将客观规律和原理转化为物化形态的、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以适应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需要。[3]这就要求高职教育的课程设计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际操作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
3.构建多重化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评价是衡量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主要方式。但片面以期终考试为重点,往往导致学生不重视平时学习,不注重对知识点的系统掌握,而倾向于期终突击复习,最终知识掌握不牢靠。因此,教育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从多维度、多渠道进行考核。
4.整合各种信息化手段,拓展学习渠道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信息的传播渠道日益广泛,随时可以获取信息与交换。而且这种方式日益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和认知社会的基本方式。伴随学习习惯的改变,课程教学也要随之改变,要充分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加强与学生的信息获取和交换。在我校整合资源,多门课程开展了无纸化考试,《人体解剖学》就是其中的一门。
(二)课程教学的具体设计
1.教学内容的选取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人体解剖学》明确以培养学生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为目标,同时考虑到医学护理系学生以理科生为主,医学基础课程比较多,并结合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原则,最终确定《人体解剖学》课程包括五大模块知识点(见表1)。
表1 《人体解剖学》课程知识结构设计
序号 模块一 模块二 模块三 模块四 模块五
教学项目名称 运动系统 内脏学 心血管系统 感觉器官 神经系统
学时分配
(实践课时) 15(7) 20(4) 12(4) 5(1) 12(4)
2.教学流程的设
结合高职高专教育本质和信息化教学环境,《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教学,理论课以教师多媒体授课为主,围绕教学目的将学生进行分组,并指导学生按照课程教学模块依次掌握人体解剖学各个模块的重点、难点内容,熟悉了解相关内容,为实验课打下基础。实验课以学生动手为主体,依组组成团队进行学习、交流、讨论,老师在旁指导为辅的形式完成,通过音视频、标本、模型对理论课所学知识进一步掌握和巩固。假若学生临时有事,不能来教室,老师和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通过远程教学,同样可以完成学习任务。
3.教学效果的评价
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课程考核注重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人考核和团队考核相结合、课内考核和课外考核相结合。具体考核标准如下表:
考核、评价项目 评价对象 权重
形成性评价 过程考核 学习态度、纪律情况 个人 10%
课外考核 作业、预习情况 个人 10%
模块任务 五个模块实验成绩 团队 20%
终结性评价 期末考试 理论考试 个人 60%
三、基于信息化手段下的《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2015年下学期,在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6个大专护理执行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设计发现:
1.从学生的评价来看,学生对课程满意度为96.91%,有90%的学生认为利用空间课程教学,不仅方便了知识的学习,更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66.52%的学生认为利用信息化手段教学,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71.87%的学生认为把知识模块化,并把每个模块实验成绩作为最终成绩的一部分,不仅使他们重视了平时的学习,更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全面掌握。
2.从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看,实施教学改革的6个班级参加考试学生309人,及格255人,及格率为82.63%,平均分为70.21分;而在同等试卷难度下,2012级大专护理实施传统教学的6个班,参加考试学生301人,及格184人,及格率为61.26%,平均分为54.61分。由此可见,《人体解剖学》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对学生成绩促进明显。
综上,基于信息化手段下的《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信息化手段与课程教学的融合,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密切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学生因为平时分问题,而忽视期末复习;在团队协作中,有部分学生滥竽充数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方法
1.1 考核比例
南阳理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在2005、2008、2011、2012年分别对中医学本科培养方案进行了四次较大的制订与修订,都明确了解剖学考核方式包括理论考核和平时考核,平时考核包括实验考核、实验报告等。理论和实验考核时间安排在学期末,理论考核为笔试试卷,实验考核内容为标本。但鉴于院系成立及发展情况不同,实验考核也是由随意性较大而后逐步完善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平时考核由只重视期末的实验考核,发展到实验考核结合考勤、实验报告、实验预习报告进行综合成绩评估。(2)提高了实验报告所占总成绩的比例,由原来的0%,提高到5%,再到(10%),重视实验课中的提问和讨论、或者是小论文,把其作为期末成绩的组成部分,尽量做到理论测试与实验考核的比例与理论课时与实验课学时数的比例相当。(3)注重形成性评价的基本理论,并将其应用于解剖学实验授课及考核过程中。
1.2 考核手段
在近几年,我校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挑选制作精良的实物标本作为拍摄对象,不断建立完善全面的标本图片库。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系统标本考核比率选取考核标本,在图片上进行标注所考的部位或结构。期末进行PPT课件考核,用统一答题卡进行答题。PPT考核标本图片上的结构,考题数量为10~20题,幻灯片自动播放间隔时间为40秒。此种考核方式持续到2012年,后察觉到存在一些缺陷,在2013年就更改为由教师制定好题库试卷后,由教务处采用高清晰彩色打印试卷,与期末理论试卷统一装订考核。
1.3 实验报告
每次实验都要求学生及时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将实验内容、过程、结果进行总结,将操作或者观察解剖的结构、解剖中出现的失误或意外进行总结,将理论知识用简图方式进行总结,通过实验有何收获和体会,对照实验目的来查找不足,为自身后续学习与操作积累经验。解剖中出现有意义的变异或异常情况,要求进行测量照相登记。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书写的条理性及规范性、对实验结果的总结与讨论进行评分。
我校在2012大纲修订后,都要求每次实验之前填写实验预习报告,要求学生针对该次实验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明确解剖操作步骤,明确内容中的重难点及相应的解决方法,提前做好计划,心中有数,使实验更具有条理性和针对性。要求学生要在经过主动思考和提炼后完成预习报告,不能完全照搬实习指导中已有的操作计划。
1.4 课堂表现
课堂表现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预习情况,解剖操作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团队精神以及互动情况,要求学生归纳所学所看的内容,定位准确,学生要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一些常见疾病、症状产生的解剖学原因。记录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针对本次课所涉及的解剖学知识,以提问形式进行回顾或者总结,根据学(下转第91页)(上接第87页)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正确性进行评分。
1.5 知识考点
解剖学实验是医学的基础,主要是要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所以知识考点尽可能紧密贴近专业、贴近生活、贴近临床。具体考核的知识点尽可能结合不同章节内容的特点进行设置,如运动系统的知识考点多以指认结构,内脏学的知识考点多以临床病例展开,脉管系统以血液流动去思考,神经系统则要考虑传导通路知识。知识考点不仅包括实验课中的内容,且会涉及理论课的相关知识点,填图的知识点就能做到形态和理论有机结合,既有直观的形态,又有理论知识的理解。
2 讨论
2.1 效果优劣
解剖标本考核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传统的实物标本考核方式考核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真实、直观的优点,但标本数量少、制作精细易毁损,不宜搬动,标示只能单向指示,不能表达所考精细结构的范围。需挑选多套完全相同的考核标本并逐个标注以满足多个考场的需要,费时费力。学生在考核时观察有意无意牵拉标本,都会使得标本损耗严重,福尔马林的气味刺激也会影响考核的过程。①这种考核方式,同时存在有观察距离、实验室光线强度、标本经药液浸泡变形难以辨认等因素,难以对一些知识考点考核。
多媒体课件考核方式提高了考核效率,扩大了试题的覆盖面,减少标本的损耗,目前被多数高校所采用。②我校采用实物标本彩色图片考核方法省时省力,受学生喜欢,简便易行且相对做到了公正、公平。若是采用彩色打印实物标本试卷考核,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答题顺序答题,而不用拘泥于多媒体播放过程中即刻写出标本试题的答案,同时随时检查标本答案的正确性,及时修改。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成绩的真实性。但此两种方式也有其不足,主要是缺乏标本的三维立体感和观察标本时由远及近的动态过程。③
2.2 改革方向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0-0051-01
人体解剖学是阐述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门科学,是—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伟大导师恩格斯说:“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精辟地论述 了解剖学在医学中地位。因此掌握好人体形态结构的理论知识,对学习其他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对人体解剖学的浓厚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清代名医王清任认为:“著书不明腑脏,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腑脏,何异于盲子夜行。”意思是说,不了解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就无从谈起对疾病的治疗。因此,我们所教的学生必须明白,人体解剖学不学不行,既然必须学,那么就要端正态度,逐渐培养对人体解剖学的浓厚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形成敏锐的观察力、牢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的思考力,必将增强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内在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上课专心听讲,认真观察挂图、标本和模型
人对新事物的认识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完善和提高,新知识总有归到原有知识的体系中,对原有的体系加以更新才会牢固。因此,做好课前预习是提高听课效率的关键,也是掌握信息主动权的重要措施之—。人体解剖学的预习方法应以阅读教材为主,预习的目的并非—定将下次可的教学内容全部掌握,而是要通过预习知道下次课的主要内容与其以前的那些知识相关;出现了哪些重要名词;感知预习的内容哪些是比较重要的、难懂和难理解的,并在难以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在听课时特别予以关注。从心理角度看,记忆行为与—些情绪和心理活动密切联系,比如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对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与信心、对操作的愉快情绪与乐趣等,诸多因素均会影响神经内分泌激素的释放与神经反应。
因此,上课专心听讲是学好人体解剖学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它包括七个方面的要求:(1)认真听教师讲课,并注意观察教师对标本的示教、板书内容。(2)课堂上注意听同学发言,在同学回答提问时,要边听便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何处,试想如果是自己在回答问题该如何回答才好。这样通过关注别人的错误促进自己的提高,而许多学生则往往忽视了这个学习机会。(3)专心听教师对自己在预习时不太懂或难懂的问题的讲解。(4)记下上课时仍不理解的问题,在课后予以解决。(5)注意记下课堂上教师对繁杂内容的归纳和总结。(6)重视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因为课后作业往往是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对课堂内容的提高和深化。(7)在直观课上,认真看挂图、标本和模型,尤其关注教师对标本的示教,充分利用好自身或同学这—活体标本,通过努力,尽量做到“心中有其形,体中有其位”。
三、课后复习是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是加强记忆的必由之路,也是学好人体解剖学不可忽视步骤
1、尝试记忆法又称过电影法,即在课后,利用课间、饭前、饭后、睡前等闲暇时间,将教师的板书提纲或教材的纲目结构,在头脑中“再现”—遍。能再现的往往说明自己已经掌握,不能再现是往往说明没有掌握,学生可以通过查看笔记、教材等方法及时给与复习强化。这种复习方法将对人体解剖学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文、图、物结合法人体解剖学是—门形态科学,具有专业名词多,形态描述繁杂,理论知识不好掌握的特点,若使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其效果将不尽如人意,为达到较快、较好掌握所学知识点的目的,在课后复习中应具体做到将文、图、物三结合。所谓文是指教材的理论叙述,图是教材插图、解剖挂图或解剖图谱,物是指解剖实验室的标本或模型等。
3、根据复习内容恰当运用记忆方法。人体解剖学知识点多,部分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抽象、难懂易忘,导致学生学习负担重、记忆难度大。因此,根据复习内容的不同,恰当运用记忆方法,可将复习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变凌乱为有序、变枯燥为生动,进而起到优化复习内容,增强复习效果的作用。(1)歌诀记忆法是把记忆内容编成口诀或顺口溜来记忆容易记的方法。实践证明,有节奏、有韵律的内容比杂乱不齐或零碎的内容易学易记。(2)列表记忆法是为了防止混淆、便于比较,把—些内容繁多、性质相近或相对的内容,通过列出表格的形式来加深记忆的方法。例如肌学内容较多,起止点难记,作业复杂,但通过列表记忆法则—目了然,便于记忆复习。(3)比喻记忆法是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此外,还有趣味记忆法、比较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归类记忆法和数字记忆法等,根据复习内容的不同选择恰当的记忆法,有助于提高人体解剖学的学习效果。
除了上面的方法外,我们学习人体解剖学还要做到学习过程中应手眼耳口脑五者并用,突出一个“勤”字。
手:勤动手(解剖操作、辨认实物、善于动笔)。
眼:勤看(教材、实物、图、记录)。
耳:勤听,课堂上全神贯注,认真听讲。
口:勤提问、勤讨论、勤口诵。
脑:勤思,亦即同时接受手眼耳口“学习”的同一知识信息在大脑皮层形成“深刻痕迹”,使之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综上所述,在人体解剖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端正学习态度,搞清人体解剖学在医学中重要性,才能进而激发学习热情,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做到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做到了这一步,学好人体解剖学的目的就一定能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得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而这些必将为今后继续学习其他医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