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1 09:14:4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082-001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大多是老师教学生唱歌,以学生学到音乐知识,掌握音乐的技能、技巧来评价教学效果。但笔者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步认识到,小学音乐课应将音乐欣赏作为教学的重点。
首先,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必须依赖于听觉,这就决定了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听觉的重要性。
其次,从思维方式看,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从情感上看,他们易兴奋、不够稳定,对音乐能够表现出愉快的心情并产生美感;但从意志上看,他们的意志品质比较薄弱,如果要学习较难的音乐技法,会产生畏难情绪,从而不愿意学习音乐。
再次,人们欣赏音乐,这是所有人都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所以,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把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的机会放在首要的位置上。这明确地指出了我们小学音乐课的重点应放在音乐欣赏教学上。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这方面作了一点尝试,现总结出来和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要精选教材
音乐的教材很多,包括有课本、音响、音像、录音带、录像带、光盘、辅助材料等。但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生活背景精选学生能够理解的,能引起兴趣、产生共鸣,并能使学生产生美感的乐曲,让学生欣赏。
二、要以欣赏音乐为主,以讨论讲解为辅
以欣赏音乐为主,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便发挥他们的想像力,进而对音乐作品作出自己的理解与评价。一些老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把乐曲的作者、乐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乐曲的曲式结构等内容作为重点,详细讲解,唯恐学生不能理解,结果讲得多听得少,学生无兴趣,无形中扼杀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也有的教师在音乐欣赏中不讲或很少讲解,只让学生自己去听。由于小学生的音乐知识了解甚少,文学艺术修养还很浅,对音乐的理解只能处于音乐音响的感知和肤浅的认识上,很难达到欣赏的目的,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美的能力了。
笔者认为,音乐欣赏教学在教学方式上,可采用先听后讲,再听最后讨论的方式。讲解主要向学生讲清两点内容即可。一是音乐的形式因素,二是音乐的背景因素。如:这部作品是声乐曲还是器乐曲。是声乐曲,那么它是哪种演唱形式的歌曲,女高音独唱、童声表演唱还是混声四部合唱等;如是器乐曲,那么它是哪种类型的器乐曲,是独奏、重奏,是西洋交响乐还是民族管弦乐。背景因素,即是围绕乐(歌)曲的产生而折射出的社会历史状况。一般来讲,一部优秀的作品都会在当时的社会中产生一定的社会涟漪,它能使人们的思想得到感化、受到教育和鼓舞,能引起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社会意识的导向性思维。如我们在了解了香港、澳门及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后,再来听听唱唱伴随香港、而生的《东方之珠》和《七子之歌》,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同学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对其它内容可根据情况作简要的介绍。
三、要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
音乐作品常以模拟、象征等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用音响表达出来,有时还借助直观的视觉来辅助听觉感知,刺激人们的大脑,产生思维联想和想像,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因此,在组织教学时应尽量运用VCD和多媒体教学,让孩子们通过直观的视觉效果感染、感受作品情感。如在欣赏《小青蛙》时,如果用Powerpoint幻灯片教学,随着音乐的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屏上分别出现花好月圆的夜晚,小青蛙玩耍、捉害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地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劳动在湖面上的情景。这样能有效地将视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深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
四、要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音乐中去
随着音乐边听边动,能帮助孩子们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营造良好效果和课堂美感,使孩子们更能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境中去。比如通过学生跟着音乐打节奏,或通过敲击打击乐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培养乐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在欣赏《钟表店里》时,可以让孩子们用不同乐器三角铁、小铃、沙球分别敲击节奏来表现大钟、小钟、秒表在钟表店里开音乐会的欢乐场面。在欣赏法国作曲家圣・桑的作品《水族馆》时,让孩子们用口琴、沙球、小铃分别模仿了海水流动、鱼儿吐泡泡、海洋生物狂欢的乐声,这些都加深了孩子们对乐曲的理解,培养了乐感。
五、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音乐具有不确定性。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欣赏,各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这与人的性格、气质、修养及所处的时代、民族风俗等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音乐欣赏要注意音乐的这种不确定性,不能强求一律。
另外,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师可通过一系列带有启发性的提问,如节奏是欢快的还是舒展的?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哪些乐器发出了什么声音?你能描述表现的内容吗?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来感受音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学生更深一步地理解音乐。
同时可以通过听辨、欣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高感,掌握理解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的变化,从而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应该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现代音乐教育倡导“人性的回归”,音乐欣赏教学旨在小学阶段实施面向全体的音乐教学,通过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渠道、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逐步发展自己的音乐感受力。
一、树立正确的“音乐欣赏”观 1.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与生俱来 世界著名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完全没有音乐感觉的孩子是罕见的,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音乐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质。西方国家普遍认为。正规的音乐欣赏教育等到孩子满7、8岁,上小学之后才能开始,这一时期应注意给他们提供听各种音乐的机会,与他们交流听音乐的感受,以初步培养他们的音乐价值观。
2.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存在差异
由于学生自身因素及客观环境的影响,会导致音乐欣赏能力的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从自身的因素分析,由于遗传因素、心理因素、脑发育状况,以及年龄、性别等,形成学生之间音乐欣赏能力的差异。客观环境影响更为多样,诸如居住环境、家长艺术修养、学校的教育方法等育人环境。均会形成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差异。教师必须遵循每个个体的现状,有的放矢地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促使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3.营造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
学生面临的环境(即所处的生活圈),有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主要的,也是比较容易创设与调控,教师可以运用教育的力量使家庭、社会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尽量的扩大、强化,使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消极影响尽可能的缩小、减弱,从而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与音乐欣赏能力奠定基础。
二、构建音乐欣赏教学模式
欣赏活动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快乐地听”、“理解地听”、“分析批判地听”。美国作曲家柯普兰将音乐欣赏的三个阶段表述为“感觉音乐”,“感受音乐的表现力”、“真正理解音乐”。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课堂欣赏教学。按照整体性教学、分析性教学、综合性教学、创造性教学四个阶段完成,具体操作流程是:赏乐人情――参与动情――设境激情――创造达情。
1.赏乐入情,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兴趣,那他作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教学开始,在播放音乐时,教师与学生都要同时进入“倾听”音乐的状态,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欣赏教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音乐听觉的感知能力。
在学习《游子吟》时,我轻轻地对学生说:“同学们,还记得三年前‘5・12’汶川大地震吗?在废墟中,逝去的母亲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身下是她的孩子,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的庇护他毫发未损,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救援人员看到屏幕上有一条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很多学生表示,对震撼人心的这一幕至今记忆犹新。我接着说道:“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母爱。母亲用她的生命全身心的爱着她的孩子,同学们,你儿时最早听到的一首歌唱母亲的歌还记得吗?我们就从《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一起进入今天的音乐殿堂吧!”
2.参与动情。初步体验
再次复听,引导学生逐段进行赏析目的是让学生从音乐的基础要素上去理解音乐,同时要有生活中的联想。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音乐课堂的情趣。教师在设计提问中运用一些音乐要素的卡片、图样、表格,让学生直观感知,对于有些主题旋律。让学生唱一唱、动一动,使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情感体验。
在学习演唱《游子吟》时,我范唱学生跟唱,继而提问:这首歌曲节奏有什么特点?怎么唱好它们呢?学生交流后明确了附点音符要唱得饱满些,前倚音要唱的连贯,就像妈妈和孩子一样紧密相连。这时让学生演唱第二遍,要求准确运用情绪。即:第一、二句要唱得亲切、温柔、深情地;第三、四句要情绪激动些,力度要强一些,但是也不能喊唱,表达儿女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深情,而且第四句稍微弱一些,给人一种回味的感觉。
3.设境激情,心灵共鸣
“设境”就是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为了巩固所学内容,必须进行全曲的综合性欣赏,进一步了解曲子中乐句、乐段的作用、地位和用途,了解乐曲风格和情感发展升华和变化过程,进一步熟悉音乐,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更进一步了解。从而使学生在流动的音响中得到心灵的共鸣、精神的满足、情感的陶冶。
我先用PPT出示《游子吟》前两个乐句,提问:“从诗句看,穿上这样的衣服感觉怎么样?从音色上来讲,谁更适合唱这一乐句呢?”学生回答:…意恐迟迟归’说明母亲担心儿子归来的晚,这句话更适宜男生演唱。”接着出示后两个乐句。我深情地说:“母亲的恩情重于山,你们想报答自己的母亲吗?用什么样的演唱方式可以表达大家想报答母亲的迫切心情呢?”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学生们明确了:第一段,前两个乐句领唱,其他同学哼鸣,后两个乐句齐唱;第二段先分男女生唱,再轮唱,最后结束句渐慢渐弱。从而满怀激情地放开歌喉,将自己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都投入到歌曲中。
4.创造达情,活跃课堂
小学生热情好动爱表现,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都有成功的愿望,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认可。这与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是分不开的。许多情况下,正是由于学生的争强好胜才不断地取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因此教师要注意把竞争意识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有一种成就感。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成功可以提高儿童学习积极性。
音乐课堂中可以运用小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堂上运用游戏来对音乐进行再认识,再创造。无论设计的出发点是什么,他终究要涉及到音乐知识和技能。在游戏中注重音乐性,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表现音乐的快乐,音乐游戏不是单纯的玩耍,它真正的目的是以游戏的方法挖掘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丰富的精神效果。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要培养学生专注不断地倾听,必须重视参与音乐的欣赏形式。因此,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教学。
1.注重“听”的艺术,激发学习兴趣。美国著名现代音乐家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只有不断倾听,才会感知音乐、认识音乐、理解音乐,进而产生共鸣。学生的每一次聆听都要带着不同的问题,可以是辨别乐器,听出主题出现了几次,还可以感受乐曲的情绪,还可以“听”为主线,结合其他辅助教学手段。
2.通过“唱”主题旋律,品味音乐内容。音乐主题旋律是一首乐曲或歌曲的核心音调,音乐的发展、变化都与主题息息相关。学生在演唱主题旋律时,往往注入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这样既了解了音乐风格与特点,又激发了他们对欣赏课的兴趣。因此。在欣赏过程中,我们应该牢牢地把握主题旋律,带领学生“熟悉――学唱――感受”。
在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过程中,小学音乐欣赏被更加丰富的模块教学所取代,在教学内容上更加丰富,更加切合小学生的实际需要,满足他们全面发展的需求。音乐教学的各模块的教育功能和作用虽然有不同的侧重,但对于绝大多数小学生来说,"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增进小学生基本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在普通小学音乐课程中应首先得到突出和强调。
从各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开展大多数都是根据自己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情况而逐渐分步实施的。这充分显示了小学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要意义,也使得音乐欣赏教学方法的革新与探索尤为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欣赏教学方法的改革既是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和保障整体教学改革顺利开展和深化实施的必然条件。
2.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方法的新要求
2.1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要求。目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目标,由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单一维度向多维目标转化。具体体现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多维目标。这既是小学音乐改革目标,也是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选择与实施时理应遵循的教学目标。多维目标的确立,体现了对新的知识观与学生观,体现了对个体全面发展的追求。教学目标的实现必然要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之中,因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有效贯彻教学目标的关键途径。
2.2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要求[本文转自。小学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需要个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不仅体现为知识的积累与技能的提高,也体现为审美与修养、文化底蕴等的综合发展。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对他们实施一种基本的美感教育。这种审美情趣的习得与美感的逐渐形成,对小学生未来的人格发展与科学世界观的建立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如何真正突出以审美为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时需要重点予以考虑的核心因素。
3.运用动情法
高尔基说过:"在听音乐时,得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去补充。"小学生的知识面和联想还不够丰富,但在音乐欣赏中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而且自我表现欲很强,他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因此,音乐欣赏课堂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欲望。
通过初听,学生对作品有了一个总体的印象,为了进一步听懂音乐,就要再次复听,引导学生逐段进行赏析,重点的地方要反复多听,目的是让学生从音乐的基础要素上去理解音乐,同时要有生活中的联想。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音乐课堂的情趣。
在音乐教学中,学会倾听是非常重要的。毫不夸张地说,音乐欣赏的本质就是“倾听”。小学生只有在学会“倾听”之后,才能对音乐作品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才能逐渐激发起小学生们对音乐欣赏的学习兴趣。所以,音乐老师在授课过程时,应该努力为小学生创造一个最佳的情境教学环境,例如在上课伊始,可以采用讲故事或是猜谜语的环节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能更好地融入情境中去,从而为之后的“倾听”打下基础。学生只有更好地倾听了乐曲,才能记住音调、节奏,从而为今后的乐理学习打下基础。
(二)语言生动优美,活泼有趣
音乐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运用生动优美、活泼有趣的语言来授课。因为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去创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更好地吸引小学生,让他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去。比如在教师在教唱《采蘑菇的小姑娘》时,就可通过向学生讲小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营造了愉悦的课堂氛围。由此可见,教师生动优美的语言就是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的钥匙,教师在教授音乐过程中,要多注意自己语言的使用方面,确保为学生提供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三)寓教于乐
小学生音乐欣赏的情境教学中,不应该只是单纯讲课、简单聆听音乐作品这么单一。音乐老师完全可以采取做游戏的方式,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下完成教学任务。例如,音乐老师可以将音乐作品进行简单的编排,设计一个跟此相关的游戏。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加了音乐老师和小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也可以大大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情境中去,让他们在游戏中收获与音乐欣赏有关的知识,从而加深他们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
(四)观看原声音乐动画电影
小学生的特点是年龄小、知识面窄、活泼好动。采用观看原声电影的这个方法授课也是小学生音乐欣赏情境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原声音乐动画电影本身的音乐作品都是高质量的,曲风大多都是非常轻松愉快的,而且动画电影又非常适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水平,更重要的是小学生对动画电影的兴趣和热情是十分高涨的。小学生在观看原声音乐动画电影时,通过故事情节的演绎,小学生往往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完全地融入到动画电影中去,这样小学生对背景音乐的理解将会有所提高。在小学生观看完原声音乐动画电影之后,音乐老师可以通过选择性提问的方式,检验一下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情况。
(五)不吝惜表扬和赞美
音乐老师在音乐欣赏的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吝惜表扬和赞美。传统的教育理念都是“严师出高徒”,觉得对学生严厉才是真的对他们负责任。但是,小学生年龄小、心理承受能力弱,尤其是在接触像音乐欣赏这种新鲜事物时,往往更需要的是音乐老师的肯定和赞扬。只有这样,小学生在上音乐欣赏课的时候才会有一种自豪感、一种成就感,才会觉得有兴趣去学习音乐欣赏,才会逐步提高自身的音乐欣赏水平。同时,这也非常有利于实现音乐教学的初衷和目标。
1.过于强调专业性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既要求学生掌握唱歌技巧,还要求学生了解一定的音乐知识。因此,很多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而是过于强调音乐的知识和唱歌技巧。例如,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欣赏名曲前,总是习惯先为名曲划分出曲式结构图,并着重标记重点部分,目的在于让学生欣赏的时候能够更好地了解音乐作品。但是殊不知这种教学模式更容易让一些学生对音乐欣赏产生厌烦情绪,因为在小学生的意识中音乐欣赏就是用聆听的方式来欣赏,而不是边听边思考,更不是通过欣赏的方式来了解名曲的音乐结构和专业技巧。所以说,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过于强调专业性,往往适得其反,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目前,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例如,有些教师往往用自己对名曲的理解来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是让学生按照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来聆听音乐,而是被迫接受教师的观点,对于如何理解音乐也没有自己的感悟和想法,那么这样的音乐欣赏教学是失败的,因为并没有发挥出音乐欣赏教学应有的作用。如今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音乐教学进行创新,要求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但是有很多教师依然采用“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欣赏音乐前,教师往往习惯先对音乐的创作背景和所表达的情感等内容进行介绍,这样无疑也是一种灌输行为,让学生带着教师的“思想”去听,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音乐欣赏课达不到所期待的教学效果。
3.缺乏对音乐本体的关注
当前很多教师对音乐欣赏教学普遍不太关注,认为音乐欣赏教学只是音乐教学的拓展教育,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投入精力不大,授课也不认真,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放磁带给学生们听。这种教学态度无疑也同样会影响到学生,使学生也认为音乐欣赏课并不重要。还有一些教师总是将音乐欣赏教学的重点放在名曲的背景介绍上,使学生把注意力都集中在音乐的介绍上而不是音乐本体上,这样就失去了对音乐本体的欣赏、体验与感悟的兴趣,从而使音乐欣赏教学效率低下。
二、提升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找切入点,激发欣赏兴趣
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激发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感受音乐的魅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由此看出,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先听歌,后分析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这样的授课模式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同时也不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本性。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找准切入点,以引导和启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投入到音乐欣赏的课程中。例如在欣赏《摇篮曲》时,教师可以拉上窗帘,并让学生趴在课桌上静静地聆听,营造夜晚睡眠的气氛,学生们在这样的情境中都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的节奏安静下来,一起和着旋律融为一体。
2.巧用手段,凸现教学目标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借助多媒体工具来制定出音乐欣赏课件,以视频、动画等方式来直观地展现出音乐的魅力,使学生不仅能听到音乐,还能够观赏到相应的视频画面,在这种生动有趣的氛围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欣赏《勇敢的鄂伦春》时,很多小学生对鄂伦春族十分陌生,直接欣赏音乐的话很容易听不懂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所以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鄂伦春族的生活习性和民族特点,使学生对鄂伦春族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再欣赏歌曲。这样学生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对歌曲理解得更加透彻,从而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效率。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音乐理论家修海林曾说过: "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再现中。 "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既是客体的主体化,又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渠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音乐欣赏课只有开放学生多个感知通道,才能让学生对音乐欣赏做到真正的主体参与,才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情绪因素,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意境,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这一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新技术,以其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反馈及时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于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1.1 引情激趣,营造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很大,学生对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比教师用什么好的教学方式都有用。教师带领学生去探究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用新颖的教学形式,用多媒体让声音和图片结合,用游戏的形式教学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新奇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视觉感和音乐审美感。例如教师在讲《十面埋伏》时可以把音乐所处的年代背景和学生分享,增加学生的音乐知识,同时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师在播放音乐的时候,让学生结合当时年代背景去欣赏音乐,体会当时的气壮山河和悲切壮烈的历史场面。在播放完音乐之后,教师也可以播放一下《四楚霸王》相关的片段,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音乐中的内涵。教师多给学生营造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身处其中体会楚汉之争的战场,更好地体会音乐的深意和音乐带来的意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 突破难点,优化教学。心理学家做实验曾经验证:动态刺激远远大于静态对人的刺激。在教学中,教师只能用静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教学资料可以通过多媒体转换成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教学资料就变得生动有趣,有声有色。在音乐欣赏课中,采用多媒体可以在听觉和视觉上同时调动学生的感官,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潜在的对音乐的喜好,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能力和创造性。音乐教师采用动态的形式体现一些抽象的音乐知识,可以使其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这样,学生能简单易懂地学会音乐知识。音乐活动教学也可以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可以提高交流的效率,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形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欣赏能力,也可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省时省力省资源,而且效果也很好,教学步骤简单,教学内容丰富。
1.3 巧用手段, 凸现教学目标。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中, 教师往往根据音乐作品设定欣赏课的教学程序, 机械地执行预设的教案, 那样的课堂往往失去生命能动的活力, 学生学得被动,得不到学生的喜爱,更谈不上欣赏音乐的力量, 体会音乐的美感。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充分借助录音、投影、录像、VCD、动画片、制作课件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视频、音乐、动画等方式直观地展现乐曲,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优化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直观、具体、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这也更为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对于某些特殊的、比较抽象的事物,其教学效果更好。比如在《勇敢的鄂伦春》的欣赏课上,很多学生对鄂伦春族十分陌生,对他们的生活习惯并不了解,我通过视频将鄂伦春族的生活习惯、装束等内容进行直观的呈现,使得学生对于歌曲的理解更为深刻,在欣赏中的效果也十分突出。而这种效果的实现是依靠单纯音乐手段无法达成的,多媒体支持下的课件起到了良好的教学辅助作用。这样,才能让学生清晰地领悟到在学什么,又是怎么学的,才能保证音乐课特有教育功能,才能体现音乐本色,凸现教学目标。
2.正确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就要以学生的审美观念为主,让学生积极参与更多的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口头说学生参与是不行的,学生真正去参与音乐审美活动,才会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才会实现学生为教学的主体,音乐教师为教学的领导者。教师为了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的教学之中,就要采取一些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走进音乐鉴赏活动之中。老师在活动中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堂中所学到的一切音乐鉴赏知识和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去参与音乐鉴赏活动,更好地完成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这种方法不仅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而且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体现,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学生个性品质的养成等。音乐欣赏中,学生参与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听、唱、想、说四个方面是引导学生参与的主要手段。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进行不同方面的参与都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音乐课堂的氛围。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教师也可以借此来观察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错误,领悟出更完善的教学方法,拉近教学成果与教学目标之间的距离。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更完善,使学生学习效果更好,一步步带领学生深度探究,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创设教学情境
音乐欣赏课主要是以听觉器官获得的感知为基础,通过抽象思维的方式获得体验,需要一定的欣赏能力和保持持续的注意力。然而,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好动不好静,认知方式主要是凭直观。教师在上音乐欣赏课时,需要把学生的特点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创设直观化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在丰富的直观感知基础上,产生音乐欣赏的兴趣,培养音乐欣赏的能力。
如教学《小白船》,为了让学生们产生更丰富的想象,提高音乐欣赏的效果,我创设了以下情境。伴随音乐的响起,在多媒体课件上,徐徐展示一幅深邃的夏夜星空图,星空之下,是宁静的大海,波光粼粼,一艘小船渐行渐远。在学生欣赏了一遍乐曲,产生一定的感悟后,我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音乐美吗?”“太美了!”他们说。我又问:“在欣赏的过程中,你们的脑海里产生了怎样的想法?”这样的问题,引起了学生们的发言欲,他们纷纷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有的说,自己好像随着小船到达了美丽的远方,那里繁花似锦,鸟语花香;有的说,自己好像乘坐着飞碟前往遥远的外星,进行科学考察……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学情境为同学们进行音乐体验提供了直观的启发效果,在情境中,他们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在体验音乐美的欣赏活动中,学生们不仅提高了欣赏的能力,而且培养了音乐兴趣。
二、巧问问题,引导欣赏方向
学习是建立在思考之上的,而思考又是以质疑为基础,因此,创设有效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是实现课堂教学目的的关键。相同的道理,音乐欣赏也需要有学生的思维参与,让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提高注意力,在问题解决中,培养音乐欣赏的能力。小学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处理好学生与教材的关系,设计启思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如学习《北京喜讯到边寨》时,我先介绍乐曲创作的背景,使学生们对乐曲的基调有个起码的了解。然后播放一遍全曲,让学生们形成整体的感知,并提出欣赏问题:请根据你的音乐体验,说说你的想法,并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成员间交流。学生们交流后,我抽几位同学作为小组代表进行汇报,他们说:仿佛看到了全国各族人民欢欣鼓舞、敲锣打鼓的热闹场面;仿佛听到了边疆人民狂欢庆祝、喜极而泣;感受到了全国人民一片热闹的节日气氛……接着,我又出示问题:本曲可分为几部分?组织他们再听一遍全曲,让他们带着问题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分段体验,提高学生们的欣赏能力。
在这节欣赏课中,乐曲的节奏明快,主题清晰,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欣赏能力是很好的载体。在教学中,我针对乐曲的主题,以两个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通过对乐曲的感知,大多数学生能回答问题,提高了欣赏的效果,也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欣赏方法,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欣赏兴趣。
三、巧用表演,丰富欣赏内容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又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人获得美的感受,产生情感的共鸣。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定形式的表演,让音乐以直观具体的形式展现出来,既能丰富音乐课的形式,又能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增强音乐欣赏的能力。对小学生来说,我们可以开展音乐剧、角色扮演、器乐演奏等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为目的,提高课堂的活力。
一、欣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
在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过程中,小学音乐欣赏被更加丰富的模块教学所取代,在教学内容上更加丰富,更加切合小学生的实际需要,满足他们全面发展的需求。音乐教学的各模块的教育功能和作用虽然有不同的侧重,但对于绝大多数小学生来说,“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增进小学生基本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在普通小学音乐课程中应首先得到突出和强调。
从各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开展大多数都是根据自己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情况而逐渐分步实施的。这充分显示了小学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要意义,也使得音乐欣赏教学方法的革新与探索尤为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欣赏教学方法的改革既是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和保障整体教学改革顺利开展和深化实施的必然条件。
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方法的新要求
1、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要求
目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目标,由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单一维度向多维目标转化。具体体现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多维目标。这既是小学音乐改革目标,也是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选择与实施时理应遵循的教学目标。多维目标的确立,体现了对新的知识观与学生观,体现了对个体全面发展的追求。教学目标的实现必然要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之中,因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有效贯彻教学目标的关键途径。
2、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要求
小学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需要个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不仅体现为知识的积累与技能的提高,也体现为审美与修养、文化底蕴等的综合发展。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对他们实施一种基本的美感教育。这种审美情趣的习得与美感的逐渐形成,对小学生未来的人格发展与科学世界观的建立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如何真正突出以审美为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时需要重点予以考虑的核心因素。
3、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受众要求
作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受众来说,广大的小学生个性的发展十分鲜明,因此我们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因为个性发展不仅是个体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本身是一种体验性的教学方式,它需要小学生对不同音乐作品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与理解,我们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提倡他们对音乐作品个性化的诠释。因而,在新的教学改革理念指导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要通过音乐教学方法的革新来打破传统单一的音乐知识灌输,强调在教学方法上使小学生获得对音乐作品多元的认同与解释,从而促进小学生个性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对于其他艺术形式的过度运用
随时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一些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上我们经常发现,如在教师带领大家欣赏动画片《白雪公主》序奏音乐时,有的教师会展示一幅与之相关的绘画或摄影作品,有时,还使用视频,展示动态画面,播放动画片《白雪公主》片段等等。部分教师很难把握运用这些艺术形式的度,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堂课下来,精彩的《白雪公主》动画片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历历在目,而对音乐反倒没什么印象了。运用多媒体,借助视频画面,本身无可厚非,如能紧紧围绕音乐,适当使用,会使课堂增色不少,加深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也是我们小学音乐教师孜孜以求的,但必须主要依靠音乐本身的魅力,通过专注的听觉聆听和情感体验,获得审美效果,而不是过分依赖其他的艺术形式。
2、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对于乐理知识的过度讲解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一些小学音乐教师奉乐谱为圣经,例如在对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的欣赏教学中,很多教师严格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对乐谱进行解剖式的肢解分析,从旋律线条到和声进行,从复调交织到曲式结构,进行细致如微的分析讲解,大半节课过去了,没听到具体感人的音乐,却在一大堆作曲理论概念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也有些教师只关注歌词内容,而对音响在审美主体心灵中的动态反应和情感冲击置若罔闻。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音乐教学改革的初衷。因此,我们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中要从以往强调音乐教育的功能向音乐教育的审美意义进行转变。
3、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对于书本知识的过度依赖
有些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前备课时,不反复聆听音乐音响,而在音乐欣赏课上,将教学参考书和音乐欣赏教材上的各种解读当成音乐作品的权威解释,口若悬河地对小学生分析讲解。或将自己漫无边际的猜想与音乐相联系,并传授给他们。对小学生在实际聆听中形成的、对音乐的个性化理解,却置之不理。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小学音乐教师把自己视为传经布道的权威,剥夺了小学生对音乐的解释权。
四、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
1、在小学音乐欣赏中坚持以音乐为本
合理的进行学科综合,不仅能拓展小学生的审美视野,给他们广阔的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空间,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质。但是,从目前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来看:一些音乐欣赏课的综合学习越来越多的表现为查阅资料、讲述历史、文学语言、戏剧表演等非音乐的活动,音乐课堂上充斥着越来越多离题的拓展。在音乐欣赏教学的综合中,必须坚持以音乐为本的综合,必须以音乐为载体,以丰富的音乐艺术内容、绚丽多彩的音乐表现形式为学习的主要目标、主要内容和主要过程,音乐课一定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2、在小学音乐欣赏中适当展开活动
随着“热闹”的音乐欣赏课越来越多地涌现,不少一线的小学音乐教师逐渐走入了一个误区:不“热闹”的音乐欣赏课就不是好课,不“热闹"的音乐欣赏课就体现不出改革的理念。于是,那些合作活动、分组论等 等有必要没必要的教学环节统统都被加在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环节中,“热闹”是有了,却大有哗众取众之嫌,因为有些音乐欣赏课堂活动根本就没有踏踏实实地为教学服务,只是为了制造“热闹”而已。
音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也是扬弃的过程,在音乐教学改革中,有些教师只抓住了音乐欣赏课的外壳,失去了音乐的本性,迷失了方向,远离了课堂。因此,我们要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牢牢把音乐欣赏的实质,使音乐欣赏课既有活泼新颖的形式,又有深刻厚实的内涵;既有热闹活跃的气氛,又有凝神思索、静思默想的时刻,让浓浓的音乐流淌在小学生心间。
3、在小学音乐欣赏中适当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扩展了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高了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为音乐欣赏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局面,也有效的促进了教学质量提高。因此,越来越受到小学院校老师和学生的喜爱,逐渐成为目前主流的音乐教学辅助手段。但在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过多依赖多媒体技术运用,认为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必须得使用多媒体,使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就等于上了一堂优秀的音乐课,从而走进了多媒体运用的误区。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是师生感情交流、共同创造的过程,教学中我们应当科学、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让多媒体课件真正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
参考文献
【Abstract】An outstanding teacher should flowered more time study diligently the teaching material,stands in the child angle looked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music appreciation class,the overall plan arrangement appreciation tune teaching method,completes between music and student's bridge.
【Key words】Music appreciation;Aesthetic taste;Music view
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达尔克洛兹说:“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
对一般人来说“听音乐”是一项在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的休闲活动,但是当提到“音乐欣赏”时,大部分的人是自认为“缺乏细胞”,音乐教师也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音乐欣赏怎么教?确实,同样是“听”,“音乐欣赏”比“听音乐”需要更高层次的心理活动,作为对新教材充满满腔热情的我们来说,若想要让小学生竖起小耳朵,用愉悦的心情学会听音乐,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看新课程下的音乐欣赏课,统筹安排欣赏曲的教学方法,做好音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在小学低段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尤其重要。现在就自己多年的一线教学,浅谈一下自己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在音乐欣赏中,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有人说过:“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可见,音乐是童心幻想的大世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用最巧妙、最有趣味的话语,把孩子带入童话般梦幻天地,音乐欣赏分歌曲欣赏以及器乐欣赏,低年级歌曲欣赏教学中,应从歌曲入手,如《劳动最光荣》、《铃儿响叮当》等。器乐作品由于没有文字的参与,音乐内容就比较抽象。在儿童初次欣赏器乐作品阶段,可以从《龟兔赛跑》、《彼得与狼》等带解释词的音乐童话故事开始,以解释词作拐棍,帮助儿童理解,然后再欣赏直接模仿或近似模仿自然音响的作品,例如模仿钟声的《在钟表店里》、模仿鸟叫声的《百鸟朝凤》等。我将各种动物表演的不同画面剪辑在电脑上进行组合,呈现给孩子们欣赏时,他们会情不自禁的欢呼雀跃,犹如亲临其境,融入在音乐中,陶醉在音乐里。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音乐欣赏教学的本质是审美。学生通过大量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对比、领略各种不同的美:华丽的美、淡雅的美、热烈的美、幽静的美、古典音乐的美,现代音乐的美,通过多听、多练、达到审美能力的提高。音乐欣赏必须从直觉感受出发,通过节奏、力度、音色、旋律、节拍、速度等激起想像,联想,从而进入形象思维过程,对于低龄儿童尤其如此。如在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应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自由地律动,允许他们摇头晃脑,模仿吹奏等动作,并随乐曲情绪变化作时大时小的摆动,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再比如四年级下册《彼得与狼》,在教学内容上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看动画片是小学生的最爱,也是他们进行认知活动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前的认真准备,在课堂上引导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和体验作品,通过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奏、旋律,还抓住音色的特点来区分,立刻使彼得、小鸭子、小鸟、猫的形象一下子饱满了许多,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
当然,在长期的一线教学中,除了对欣赏课教学有以上一些肯定的同时也存在着以下几点感触:
(一)“讲解”过度。
音乐是由音响通过听觉产生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过程,而音乐在流动的音响中以音的高度、长度、力度和音色的变化,通过旋律、节奏、节拍等表现手段,才能塑造出艺术形象。因此音乐艺术具有某种不确定性,绝非是用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述的。过去那种“张开眼睛看世界,闭上眼睛听音乐”的听赏习惯,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以纯粹的语言替代音乐的欣赏教学产生的效果充其量只是诗歌、散文、故事即语言给人的感受,这样就完全不符合音乐欣赏审美的规律。因此,教学中必须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同时也要留有学生想象的空间。 (二)单一“音乐欣赏”。
所谓“单一欣赏课课型”,即整堂音乐课用以音乐欣赏的单一课型。这种单一的课型不利于学生的音乐素质全面发展,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听觉参与和思维参与的地位,而长时间的被动状态会使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这学期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深入运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双方都觉得教学效果比较好,它极大地改善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式,把过去只能“听得见,看不着”的单调传统教学形式,变成了现在动感的“有声有色”的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开拓了他们的视野,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我反思,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多地灌输音乐的专业知识,学生难以接受,势必会造成学生拒绝音乐欣赏课的必然结果。因此,教师必须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和结构。
在小学生群体中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内在要求。当然,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音乐欣赏有助于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观,通过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让学生积极参与欣赏,学生就能领悟到音乐的美妙,从而更好的学习音乐也能更好的提高审美意识,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其次,音乐欣赏是了解和学习本民族音乐精华的现实要求。从小了解民族文化精髓,树立民族意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是小学阶段重要教育目标。而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可以发挥音乐欣赏课程的优势,实现上述教育目标。
第三,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无穷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通过开展音乐欣赏教学,首先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一首节奏感非常强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明快、跳跃和震撼之感;一首节奏舒缓、曲调优美的抒情曲,可以给人美的享受,引发学生的丰富联想。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有人听后想象到大海,有人想象到小溪,有人想象到森林,有人想象到白云。可见,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果的对策
1、教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
音乐欣赏课教学想要取得成功,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是关键。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非常清楚,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分析记录,这是绝对不可少的案头工作。传统的欣赏教学总要以为每首乐曲都得从头至尾全部听完。但有效的欣赏并非完全如此。应该是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再撷取音乐当中有表现特色的段落,作重点的深入赏析。对部分有所理解之后,再回归整体,以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特征以及乐曲整体的面貌。
2、把握音乐主线
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像,以音乐来教音乐。强调音乐情感的审美,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要强调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不能仅仅停留再外化的层面上;强调音乐想象的个性体验,音乐的不确定性给予了音乐丰富的想像空间,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3、强化欣赏,适当引导
一些老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用讲故事或过多语言解释音乐,其本意是帮助学生学好地理解音乐,但这种做法使教学背离了音乐的主线,背离了欣赏教学的规律。音乐是音响的艺术,这就决定了在教学中应以听赏为主,必须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同时也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而相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却在教师的语言表述中流失,留给学生的只是与音乐完全不同的记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时音乐的不确定性也决定了音乐绝不是用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述的。
4、以学科综合为教学手段
在音乐欣赏课实际教学过程中,单纯的让学生进行聆听很困难,我们需要借助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相互配合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如我们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话剧、舞蹈、歌剧等艺术形式,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同时让学生在知识的牵引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增强其学习音乐课的兴趣。
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
要注意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避免狭隘地强调专业性。比如,很多教师习惯在欣赏教学时,先为乐曲划分详细的曲式结构图,目的是使小学生在学唱之前能够对歌曲的详细结构和特点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欣赏歌曲,进而学唱歌曲。这种教学方法从教师主观来说是为了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为透彻,但在客观上却给小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困惑,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进行音乐欣赏的最佳方式是聆听,而不是从基本的音乐知识入手去了解它的专业结构。
2、避免以灌输为手段的音乐教学
在前文论述中,就教师的适时引导进行了阐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避免灌输式的教学。这样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对于音乐的欣赏,不是以自己聆听的感悟为主,而是以教师主观灌输的观点为主,在这种所谓的“欣赏”教学中,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仅仅是教师主观理解的翻版,因此也就谈不上学生对音乐有何种的自我感悟。因此,教师如何把握好引导方式与度的问题,值得在实践中去进行探索。
3、注意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
在当前小学音乐欣赏课上,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把音乐欣赏作为一种课外知识拓展的方式,对于音乐背后的人物故事、创作经历、背景等内容,教师不厌其烦地进行介绍,目的是要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知欲。可是,这种对于音乐背后故事的过多关注反而使得学生对于音乐本身失去了兴趣。因此,这实际是削弱了音乐本位,失去了音乐欣赏课本身所要达成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实践中,应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避免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强化欣赏,适当引导,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