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21 09:14:4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篇1

2、瞄准两个市场:

即国内和国际市场。市场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沿海的经验告诉我们,非公经济的发展必须同时瞄准两个市场,东方不亮西方亮,东西都亮财源旺。我们在引导非公经济发展上,凡有条件出口创汇的企业,应加大扶植和支持力度。

3、做好三个对接:

发展非公经济一是要对接区域优势,二是要对接资源优势,三是要对接科学技术。这三个对接关系到我市非公经济发展的基础、方向和水平,无论是对外招商,还是启动本地民间资金上项目、办企业,都要做好引导工作。

4、培育九大产业板块:

一是民营农副产品加工业板块。这个板块应重点围绕茶叶加工、粮油工业和畜禽加工业做大做强。茶叶加工销售,全市已经涌现了一批10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如:浉河的五云、文新,平桥的卢氏绿眉,新县的新林公司,光山的辰龙公司,固始的仰天洼茶场,潢川的凌集茶厂等。粮油工业,现有年加工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5家,如万富油脂22665万元、蓼风食品4060万元、丰茂花生加工4060万元、健康食品2358万元、欣源米厂2080万元;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1家,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2家,加上各县区几十家国有粮油和饲料加工企业,这一块的基础和潜力很大。如果尽快将国有粮油加工企业进行民营化改革,还会催生一批产值过亿元的企业。畜禽加工业,我市目前重点集中在生猪屠宰和鸭鹅加工方面。市区两个生猪屠宰厂去年的营业收入超过2亿元,但是乡镇较为薄弱,潜力尚大。鸭鹅加工重点集中的潢川、固始。综观我市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基础和发展前景,"十五"末,不算华英集团、万富油脂销售收入完全可以突破6亿元,同时亿元收入的企业应该达到5家以上,全市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农副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应该实现25亿元以上。

二是民营制药业板块。信阳市现有10家制药企业,除海天和信药属民营企业,其它均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但这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除已上市和有望上市的羚锐和华英外,其它均可进行民营化改革,而且越快越好。以援生为例,如果美国许玉官先生的合作投资到位,该企业就成了非国有控股的企业了。该企业董事会的目标:"十五"末销售收入10亿元,2010年达50亿元,2020年突破100亿元。罗山药厂的民营化改革正在进行,信生和龟山应加快步伐。到"十五"末全市制药业销售收入应该实现50亿元,2010年超过100亿元。同时中成药的生产还可以带动一批药材种植专业户(退耕还林坡地种中药材效益更好),形成新的"公司+基地+农户"的经济链条。

三是民营非金属矿业板块。信阳非金属矿产加工主要是珍珠岩、膨润土和沸石(不包括河沙和石材),开采加工单位500多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家,其它均为民营。上天梯管理区有开矿加工企业450余家,销售收入3.5亿元,税收712万元,但该区无龙头企业。天梯矿是该区的国有矿,去年产值仅800多万元,新上的国有控股企业科源公司试车后没能发挥效益。几家初具规模的企业均在平桥区,如广厦公司、中南助滤剂、八达研磨、华希公司、信华保温等。目前,全市非金属矿业的销售收入不足6亿元,税收不足1500万元。非金属矿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各方面工作运作的好,到"十五"末,其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2010年达30亿元,是应做到的。

四是民营食品及化学工业板块。民营食品工业主要是啤酒生产和小型的食品加工及饮料生产。目前这一块的发展态势良好。以啤酒为例,随着金星在潢川的落户,维雪啤酒在固始的投产,我市的啤酒生产能力已经突破40万吨,到"十五"末应该突破60万吨,2010年达100万吨。化学工业,淮滨合谊化工厂,生产石墨乳,属高科技企业,也是高税利企业。该企业发展潜力巨大,应列入市重点支持项目。弘昌集团的甲基氯硅烷项目正在运作,除此之外,尚无大个头的民营化工企业。但我市该行业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的任务很重,如化工总厂、磷肥总厂及有关县区的化肥厂等,如运作的好必将催生一批民营化工企业。

五是民营建筑建材业板块。信阳的建筑公司,基本上都是民营公司。2001年,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8亿元,比上年增长19.6%。根据小康标准的人均居住面积和旧房改造,城区扩建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全市到2020年概算投资8000亿元,其中建筑业将占较大比重),建筑业的发展将持续走高。建筑业带动建材业的发展。目前,信阳建材业主要是水泥生产、水泥预制和沙石经营为主,而水泥生产又多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多年来一直发展的不快。应借鉴金龙水泥和盛华建材公司的做法,加快国有水泥企业民营化的改革。有几家龙头企业作支撑,加上铺天盖地的水泥预制和沙石经营,民营建材业的板块就能做大做强。

六是民营服务及民营事业板块。民营服务业涉及的领域很多,但重点是培育和发展民营商业和旅游业服务。目前销售收入8000万元以上的民营商业有亚兴集团、西亚超市和中商集团百货超市,并且亚兴集团和西亚超市已分别在平桥、固始、光山投建连锁超市。借鉴亚兴和西亚的经验,各县区在抓好商业一条街、商贸城等铺天盖地的民营商业外,应注意打造民营商业的航空母舰。民营旅游服务业涉及的面也很宽,吃、住、行、游、购、娱,都离不开服务。我市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服务业的潜力也非常大,做活这篇文章,必须借助外资和民资开发旅游景点,活跃旅游服务。关于民营事业板块,我市现有的仅是民办教育和弘昌集团燃气,这显然是不够的。像医院、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供热供暖、文化事业等都应制定政策,吸引引资,启动民资,加快发展。

七是外向型民营经济板块。目前,信阳的外向经济主要是商城的猪鬃和甜菊,潢川的华英、固始的柳编、平桥的珍珠岩和绿眉茶、罗山的肠衣、浉河的广大水产等。其中民营企业占主体。我市能够打入国际市场的产品多、潜力大,存在的问题,一是外向意识不强;二是产品质量不高;三是忽视资源整合,形不成开发国际市场的重拳,如固始的柳编和上天梯及平桥区的珍珠岩制品,各自为战,互相倾轧;四是自行转口贸易,信阳的出口产品不能为信阳创汇。如平桥区的卢氏绿眉茶,年出口500多万美元的茶叶均为转口贸易。这几个问题亟待解决。从发展趋势看,农副产品加工和制药仍将是信阳发展外向型民营经济的支柱产业。

八是民营轻纺工业板块。信阳现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民营轻纺企业6家,罗山的伟嘉公司和龙马集团,商城的麻纺公司和恒泰纺织公司,潢川的羽绒加工和固始的天蚕丝厂。信阳造纸厂被郑州新型包装材料研究所整体收购后尚未形成生产能力,但这一企业发展潜力非常大,属高新技术产品,必将成为信阳的龙头企业之一。环宇内衣虽不是民营企业,但也非国有企业。虽然我市的民营轻纺工业还形不成产业优势,但发展潜力很大。一是可通过对国有纺织企业进行民营化改革促发展。比如,旭牛集团不改是没有出路的。二是可通过对停产、破产的企业资产进行重组拍卖,发展一批民营企业。以麻纺工业为例,八十年代我市多数县区都有麻织企业,已达到16套的生产能力,这些企业虽然停业或破产了,但有些设备还是可以再利用的。

九是民营制造业板块。不包括淮滨的造船业,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民营制造企业20余家,其中2000万元以上的5家,1000万元以上的8家。主要产品有水工机械、电器设备、纺织配件、医疗机械、港口机械、汽车配件、农用机械等。从现有情况看,有发展潜力的一是淮滨的造船业,二是浉河、平桥的纺织配件、汽车配件和电器设备,三是商城的水工机械。我市的国有制造业较多,浉河区在国有企业民营化方面已经趟出了路子,如二纺机民营化后去年的销售收入猛增至8000多万元,其他县区应借鉴浉河的做法,把现在处在半停产、停产的企业加大民营化力度。

5、实施五项工程:

一是非公经济10年发展规划工程。市委、市政府"两办"抽出专门人员研究起草《信阳市非公有制经济10年发展纲要》。制定《纲要》比出台《意见》好,它不仅要明确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还能阐明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通过各县区发展纲要的制定,全市发展非公经济的工作就能进一步细化、实化。

二是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工程。按照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县以下工业企业国有资本原则上都退出,什么形式能把资产盘活,能把企业搞活,就采取什么形式"。建议尽快召开全市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现场会,让做的好的县区介绍经验,以促进该项工作能在年底大头落地。

篇2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5-0159-02

纵观全国,凡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前列、人民生活相对富裕的地区,几乎都是非公有制经济比较活跃、非公有制经济在当地生产总值占比较高的地区。

一、非公有制经济及其发展意义

非公有制经济(以下简称“非公经济”)是相对公有制经济而言的经济形式,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经济和外商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非公经济也经历了其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当初被割的“资本主义尾巴”发展成为促进社会经济繁荣、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以浙江为例:1978年,浙江出现第一批农民企业主和民营企业,当时全省个体工商户仅2 000多家,私营企业几乎为零,非公经济增加值仅占全省总量的5.7%。到2002年,全省个体、私营企业178.9万户,非公经济增加值4 065亿元占全省的53%;全省GDP从1978年的124亿元增加到7 670亿元,在全国的位次从第十二位跃升到第四位。到2008年上半年,浙江非公经济已实现为全省创造70%的生产总值、60%的税收、76%的出口和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显而易见,非公经济是促进浙江经济腾飞的重要推动力量。实践证明,没有非公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地方经济的大发展;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对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贵州非公经济的发展及现状

以后,贵州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非公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978年,贵州个体经济仅有1 644人,私营经济为零;到1990年,全省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6.98万户,私营企业1 597户,乡及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总产值达2.38亿元(1980年不变价);2008年初,全省个体工商户已达50.77万户,私营企业54 812户。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非公经济创造的GDP占全省的比重由1%左右上升到30%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省的比重由不足4%上升到40%以上,非公有制商业企业创造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比重由7%左右上升到60%以上,非公经济提供的财政收入和上缴税收均占全省总量的1/3还多。

贵州非公经济的变化是巨大的、成绩是显著的,但是与全国大多省区横向比较,差距较大。总体现状是经营规模偏小、发展层次低、整体实力不强。

首先,贵州非公经济大多集中在商贸流通、餐饮、娱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医药、食品、采矿等优势资源的初级产品生产方面。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型企业数量少,产品技术含量低下,抗风险能力弱,经济效益差,发展层次低。2007年,全省965户规模以上内资私营工业企业研发费用仅为1 841万元,户均研发费用只有1.91万元;96户规模以上外商工业企业研发费用1 620.8万元,户均研发费用也只有16.88万元。其次,贵州虽然也有像神奇、益佰、老干妈等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非公企业,但是这样的骨干龙头企业毕竟为数太少,贵州非公经济规模仍然偏小、整体实力较弱。2007年,贵州省规模以上内资私营工业企业增加值128.4亿元,户均1 330.57万元,比全国水平低168.28万元;资产总值248.81亿元,户均2 578.34万元,比全国水平低431.88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19.11亿元,户均1 234.3万元,比全国水平低29.7万元。规模以上外商工业企业增加值22.89亿元,户均2 384.38万元,仅为全国水平的50%左右;资产总值101.46亿元,户均1.06亿元,比全国水平低3 685.91万元;固定资产原值47.28亿元,户均4 25万元,比全国水平低2 419.58万元。

造成贵州非公经济整体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制度不完善、经营理念陈旧、管理水平低等内在因素,也有对非公经济发展重视不够、投资环境不佳、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外在因素。但是,不论是什么因素,贵州作为“欠发达、欠开发”的西部内陆省,要实现跨越发展目标,就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快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三、贵州加大发展非公经济的举措

1.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把大力发展非公经济作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发展的差距源于思想观念的差距。当前,在非公经济及发展的认识问题上虽已形成共识,但对于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的重要现实意义、对于如何更好地发展非公经济在贵州不能说已全部认识到位,一些与时展不相符的思想观念依然存在。所以,贵州要发展、要跨越,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认识非公经济同样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同样肩负着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的历史任务;充分认识非公经济对贵州实现跨越的重要现实意义。把大力发展非公经济作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从战略的高度加大非公经济发展力度。

2.完善管理体制,提高经营管理者素质。一方面,贵州非公经济经营理念陈旧,企业治理结构落后;另一方面,各类非公经济人才匮乏,目前全省非公经济拥有的各类人才占全省人才总量不足10%。这就导致了企业管理体制不科学,治理结构不完善。陈旧的经营理念使企业注重短期效益和眼前利益,企业缺乏做大做强的长远规划,制假售假、欺行霸市、偷漏税款、逃废债务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非公经济的稳健发展。当前,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快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和管理制度,积极引导非公经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建立专门的人才培训机构,积极引进适用的经营管理人才,把对非公经济人才的引进与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提高经营管理者素质。

3.改善融资环境,化解资金困境。由于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非公经济普遍存在融资不畅的难题。特别是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与国家紧缩货币政策双重压力下,资金短缺使非公经济的生存发展更加艰难。政府要迅速采取措施,多渠道帮助它们走出资金困境。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信用评价体系,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解决贷款难的问题;二是要采取资本投入、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设立创新基金、银企合作、发企业债等多种融资方式,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三是要构建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增强信用担保能力,解决担保难的问题;四是由政府投资公司向一些经营管理好、市场前景好的非公企业进行财务投资,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发展壮大。

4.搞好引导与服务,加大扶持力度。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重点搞好引导与服务。在税收、土地、户籍、经营范围、社保等方面取消不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引导非公经济顺应国家产业政策公平竞争、有序发展;从制度细微处入手,积极引导非公经济照章纳税、诚实经营、公平竞争,维护良好的发展环境;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指导、科研单位和高校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覆盖全省的技术咨询服务体系。要用足、用活、用好优惠政策,加大非公经济扶持力度。把握好国家产业规划、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建设、生态保护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所带来的机遇,争取更多的财政拨款、贴息贷款等资金用于非公经济的扶持和发展;依托全省各类经济园区建设,用好、用活园区专项资金;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重点扶持发展一批名牌产品、龙头企业、特色产业,引导非公经济向产业集群化发展,提高整体实力。

5.拓宽非公经济发展领域,优化产业结构。除明令禁止的行业和商品外,只要有市场、有效益,就允许非公经济广泛参与,拓宽非公经济发展领域,不断提高非公经济在GDP的比重。鼓励非公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制,引导非公经济进入文体卫及中介服务领域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精细加工、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领域。充分给予优惠,大力支持非公企业从事外经贸业务、到境外投资办厂,与国外大公司、大财团开展合资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围绕工业强省战略,积极调整、优化非公经济产业结构。引导非公经济从矿山开采和商贸流通等传统行业中解放出来,参与到基础设施、生态保护、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优势原材料、能源、装备制造以及民族制药、旅游和战略型新兴产业领域上来;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加速非公企业专业分工和协作,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配合品牌战略的实施,培育更多有较高知名度、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切实改变贵州非公经济规模小、效益低、整体实力弱的局面。

6.大力推进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可以说贵州落后的现状很大程度是因为交通闭塞造成的。尽管贵州交通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客观上讲仍然很落后。“十五”期间,贵州公路、水路建设累计投资480亿元,是过去五十一年投资总额的2.53倍;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近5万公里,87%的行政村通机动车;内河通航里程达3 322公里,打通了北上长江和南下出海的水运通道。但与毗邻省区相比,贵州交通落后明显。单从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一项看:截至2005年底,云南是1 421公里、广西是1 411公里、四川是1 758公里、湖南是1 403公里,贵州到2010年才达1 300公里,五年大发展后仍不及五年前的周边四省区。交通落后严重制约了贵州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因此,贵州应举全省之力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以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重点、航空和水运建设跟上互补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建设;结合综合交通网络建设,统筹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和园区建设建设。通过加大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发挥贵州区位优势,吸引非公经济前来投资兴业,促进贵州与泛珠三角经济圈及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合作,打开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强力推进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克忠.非公有制经济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成学真.困境与出路――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融资环境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3]陈文玲,王飞.浙江非公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6).

篇3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

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将更加重要,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与公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融合的成分,并将在以后相当长时期内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特点看,在我国经济非公有制的产出结构中,国有、集体经济的比重最大,私营经济、股份制经济的比重也有大幅度增加;在全国民营经济的投入结构中,外商、股份制经济的比重最大,增长率也高于国有、集体经济;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以轻工化为特征,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民营经济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民营经济的产业组织规模结构水平总体较低,对其适应工业结构高度化进程带来困难;民营经济的资本、技术密集度低,这也对其适应工业结构高度化进程带来困难。但是民营经济天生具有与市场经济接轨、融合的特点,对中国经济转轨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第二,从国家政策看,目前,针对政策环境不平等,缺乏法制化的财产保护体系,融资困难,“”与“寻租”等问题,私人财产的保护问题及地位等急需解决,对应不失时机地制定政策措施,促进非公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要逐步建立法制化的财产保护体系、税收体系和其他经济活动规范体系。要大刀阔斧地改革复杂繁琐的审批制度。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因此,非公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有利于基本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第一,非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企业之间的关系。原则上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个大框架下,两类企业之间本应是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关系。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主体,它们不仅必须根据法律的要求照章纳税,还必须尊重劳动权和劳动收益权,同时也必须依法有效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但是,这并不排除目前阶段客观存在的各种制度性和政策性歧视。

第二,非公有制企业之间的关系。竞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企业间的基本关系,更是非公有制企业间的基本关系。各类企业之间在市场上展开竞争,必然派生为对市场利益的争夺,包括对更多、更好资源的争夺,对更多、更好技术的争夺等。对于这类争夺,处理得好,有助于经济发展;处理得不好,则会导致矛盾加重。

第三,非公有制企业内部所有者与管理者间的关系。这实质上是雇主与雇员的关系。企业招雇经营管理者,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双方事先达成的聘任契约,并不能保证经营管理者一定能够在事后表现出色,而即便表现出色,实际上又有一个事后重新谈判的问题。这是一个双方间的博弈过程。一旦利益失衡,博弈的链条则很可能会发生断裂,产生矛盾。

第四,陈旧的思想观念制约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目前,来自社会各方面一些陈旧思想观念,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其表现为:一是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行为不规范的制造者。二是社会上仍有一部分人用老眼光看待今天的非公有制企业家,总以为他们是靠偷税漏税赚钱的暴发户。三是有极少数非公有制企业家经不起困难的考验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磨炼,想见好就收,不思进取,这是一种小富即安的心态。

三、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江西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

第一,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加快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的春潮中,我国个体户、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断加快,江西也是这样。非公有制经济的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多元化市场主体竞争的格局,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市场竞争环境,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旺盛的生机和强大的活力。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生力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足1%,提高到现在的三分天下有其一,固定资产投资占社会投资的比重也超过了50%。近年来江西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也很快,从经济总量上看,2005年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的增加值占到全省的生产总值的35%以上,从投入上看,近年来非公有制投资比重逐步提高,去年的非公有制投资比重达到了40%以上。

第二,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非公有制经济也必须努力创新,才能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才能在竞争中赢得先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规模不断壮大,发展的质量也不断提升,但是由于非公有制经济起步晚,起点低,经济领域有待于拓宽,产业层次有待于提高,竞争的实力还有待于壮大,竞争能力还有待提升,因此面对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新的形势,非公有制经济必须坚定不移以创新为新的动力,进一步谋求发展的新趋势。

第三,切实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毫不动摇地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党的既定方针和政策。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环境显著改善,但在思想观念、体制、政策法规、生产要素的获取、竞争环境等多方面还存在着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需要各级政府、经济理论界、企业界等进一步探讨和努力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张源: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鲍洪俊: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J].经济日报,2006年03月09日

篇4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历程在曲折中前进,并且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占据了大半 GDP,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其更快更健康的发展,而伴随其发展出现的问题,是我们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

一、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

(一)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适应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满足社会需要多样性的客观要求

首先,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期间生产力的总体水平不高,且发展不平衡,生产力结构呈现出层次性、复杂性和多样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们长期的任务,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单靠公有制经济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其次,在现阶段,我国社会需求复杂多样,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千差万别,公有制经济不可能包揽一切,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能够繁荣城乡市场,满足各类消费层次需要。

(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就是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而以纯粹的公有制经济为基础,是很难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即便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也很难发挥对资源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只有当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经济生活中之后,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才有了现实意义。

(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提高社会经济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

现阶段,我国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所产生的”所有者缺位”的难题,导致社会资源的总体配置效率难以提高。而且公有制经济本身还要兼顾许多非市场的社会目标,即允”政策性亏损”,这很可能会被用来掩盖一些实质性的亏损。所以,在现阶段这种”所有者缺位”的公有制经济占社会经济主体的情况下,资源配置的效率是难以达到理想水平的。而非公有制经济则因为不存在”所有者缺位”的问题,而且目标相对单一,所以单纯就资源配置效率而言,非公有制经济要比公有制经济高很多。

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非公有制经济技术创新不足

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普遍存在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创新能力差等问题,造成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缺乏,直接影响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非公有制经济内部的管理制度落后

在内部管理制度方面,非公有制经济一般是固守业主制度,不能适时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改进和创新;另外,非公有制经济普遍采用家族式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虽然适应了初创的需要,却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不公平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制度供给上,总会倾向于公有制经济,而对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的最突出特点就是非系统性的、次国民待遇问题,从而制约了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四)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不健全

我国现行调整企业法律关系的法律法规,在一些具体的立法中,非公有制经济仍然不被重视甚至受到歧视。此外,我国调整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主要是一些单项的法规,这些法规只是规范某类非公有制经济的组织和活动,仅仅是对一些具体行为活动加以局部调整,而没有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高度对非公有制经济加以规范和立法。

(五)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渠道不畅通

非公有制经济融资困境的主要表现是:在官方金融方面,产出与支持不对称;在民间金融方面,得不到应有的政策支持而难以发展壮大;在其他金融服务方面也很欠缺。

三、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战略措施

(一)加大政策法律制度实施力度,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保障条件

首先,在法律制度上,要进一步完善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使其财产和正当权益能够得到有效维护;规范行政执法和司法行为,为非公有制企业营造公正、有序的法治环境。其次,在政策制度上,要放宽市场准入,在投融资、税收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使非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企业享有同等权利,实现平等公民待遇。第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善对非公有制企业注册、投资等各个环节的审批限制,实现行政审批的法制化、公开化、合理化和科学化,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

(二)深化金融制度改革,解决融资困难问题

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应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金融支持;发展民营小型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加快推进非公企业资信等级的评定工作,为非公企业融资创造条件。同时,鼓励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为非公有制企业直接从资本市场上融资创造条件。

(三)加强企业体制建设,完善管理制度

非公有制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要想向更高层次健康地发展,就必须创新产权制度。适应社会化发展需要,建立多元、开放的产权结构,将企业体制从家族式逐渐转向现代企业制度。做到权责明晰,科学管理。对不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可在家族式企业中适当引入职业经理人,通过职业经理人规范企业运作,避免企业在经营决策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四)加大企业品牌建设,增强人才培养力度

非公有制企业要运用市场机制,大力引进紧缺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管理机制,保证他们的贡献和收入相适应,留住人才。

篇5

非公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公有制经济而言的,它主要包括劳动者个体所有制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稳定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

1.生产力的非均衡增长。正如学者王克忠所说“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是因为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不平衡、多层次所决定的。这中主流解说,在今天仍然有着一定的意义”。中国沿海和内地、城市和农村、甚至不同产业等之间的发展水平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中国需要非公有制经济去带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打破过度依靠政府的局面,充分利用地方的特色,发展经济并提高经济的效率。

2.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必然会要求非公有制经济的贡献自己的能力。这是因为在提倡以市场机制为主要的资源配置机制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不同的利益主体,这些不同的利益主体会以自己拥有的经济资源进行投资,并占据一定的市场比例。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域能更好的使市场机制按照市场规律发挥作用。

3. 社会分工的发展要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马克思认为,分工和私有制是市场经济的前提。也就是说,没有分工和私有制就没有市场经济,分工和私有制是市场经济根据。例如,工业以分工为基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能更好的带动分工的发展,进而促进工业化、现代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4. 从宏观层面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就是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而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以分工及其非公有制经济为重要力量的,所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就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二、现阶段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建议

1.政府要保护、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政府要消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一些地方政府看重国有大企业带动地方经济、增加地方收入的作用,把规模较小、发展不完善的非公有制经济性质的企业看做配角,在政策上、经济上缺少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视。政府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转变观念,消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束缚,放开手脚,大力支持和引导非公制经济的引导。

(2)完善市场环境。首先,要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公平竞争。其次,如经济学者李明章说强调的,我们应该进行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坚决将不符合政企、政事、政资分开原则,妨碍市场开发和公平竞争以及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政府审批予以取缔;实现行政审批的法制化、公开化、合理化、科学化。再次,要完善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一种私有制的经济,在国内并没有完善的法律保护其发展。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能打消民营经济人士的顾虑,使得其财产、正当权益能够得到有效地维护。

(3)政府加快职能的转变。政府职能的转变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键,政府应该转向宏观调控,加强公共管理和服务。首先,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起企业养老和使用保险制度,强化社会服务,减轻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负担。其次,实现政府组织机构服务信息的市场化,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再次,推进金融制度改革和创新,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需要政府督促金融机构降低壁垒。同时应该放宽要求,准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金融市场,允许那些有实力、符合标准的民营企业开办金融机构。

2.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建议

(1)进行正确的产业定位。作为创业者确定投资方向,首先就是要选择一个合理的产业进行投资。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说过“很多小企业一开始就注定了自己失败的命运”,这说明了企业进行产业定位的合理与否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对于中小非公有制企业而言更是如此。首先,在发展初期可以选择一些最佳规模比较小、进入壁垒小的产业。其次可以进行新兴产业的投资,这类产业市场需求以及发展前景不确定,具有一定的风险,但是能使得这些非公有制企业探索和开拓市场。

(2)做强企业实力。非公有制经济要想长久发展关键还是要依靠自身实力的增长。非公有制企业可以通过专业化战略、核心技术战略等战略的选择来提高自身的实力。同时,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调查发现:最成功的企业组织是“学习型组织”,企业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篇6

(一)总量增加,在全区经济的比重提高

经过初步测算,2004年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的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为30.8%,比上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从内蒙古经济发展状况看,目前仍以公有经济为主,但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和比重不断增加,已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经济类型看,个体私营经济是全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内蒙古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8%,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8%。分产业看,第二产业仍是非公有制经济主力军,所占比重最大,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的产业特征仍呈“二、三、一”格局。

(二)发展快,增速快于GDP

近年来,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增长速度超过了GDP和公有制经济。经过测算,2000-2004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平均增长26%,比GDP年平均增速快11.6个百分点,比公有制经济增速快10个百分点。2004年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27.4%,比GDP增长速度快8个百分点,比全区公有制经济增长速度快11个百分点。从构成看,2004年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增长30%,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增加值增长18%。与上年相比,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速度提高了4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增长速度提高了5个百分点。

(三)贡献大,对全区经济的推动作用增强

2004年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大幅度提高。经过测算,2004年在全区GDP增长19.4%中,非公有制经济贡献了8个百分点,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从非公有制经济内部构成看,个体私营经济仍是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个体私营经济对全区GDP的贡献率达37%,外商、港澳台经济贡献率为4%以上。

(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好,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具有较大优势

2004年,工商登记的城镇个体私营企业48.7万户,其中私营企业42681户,比上年增加7567户;从业人员100.3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比重的29.2%;全区个体私营经济占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达90%。由此可见,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本地私营企业及民间投资的推动。

(五)非公有制工业发展快,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由于非公有制工业的快速增长,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大幅提高,全区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36%,比2003年提高3个百分点;工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2003年增长30.8%,比上年增速提高2个百分点,是发展最快的行业。工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对全区GDP的贡献率为28.7%,比2003年提高3.7个百分点。在工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中,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增加值分别占82%和18%,说明内蒙古非公有制工业主要是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

(六)非公有制经济是房地产业、住宿餐饮和商品流通领域的主力军

2004年,房地产业增加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70%;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非公有制经济份额占到80%,其中个体私营经济消费品零售总额590多亿元,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7%,同比增长21%。

(七)投资加快,投资结构多元化

2004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680多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达到38%。其中,城镇个体私营、外商及港澳台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个人建房)1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倍。民间资本投资增长的加快,改变了投资结构,从过去主要靠政府和银行投资求发展的格局逐步改变为全社会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资结构,减轻了政府投资压力,分散了投资风险,使民间资本投资成为投资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扩展税源,增加了财政收入

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做出了较大贡献。2004年,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创造税收(含国、地税)56.66亿元,占税收总收入的18.1%,其中个体私营企业实现税收37.2亿元,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企业税收11.64亿元,成为内蒙古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差

由于内蒙古地处内陆,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观念相对落后,非公有制经济起步较晚,起点较低,与沿海省市比非公有制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差。2004年,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只有830多亿元,而2002年广东已达到6108.48亿元,江苏、浙江分别达到4999.6亿元和4271.76亿元,分别是内蒙古的7.3倍、6倍和5倍。内蒙古个体私营工商户注册资金680.6亿元,户均注册14万元,而浙江2003年末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注册资本已达2515.43亿元,比内蒙古多1835亿元。就非公有制企业管理模式看,多数企业实行的是粗放型和封闭型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现代经营意识不强,从业人员素质总体不高,发展意识不够,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严重地制约了内蒙古非公有制企业的做大做强。

(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不足,差距较大

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以个体私营为主,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决定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内蒙古个体私营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和发达省市相比,仍显不足。截至2003年末,内蒙古个体私营企业户数59万户,从业人员159.73万人,远低于广东、浙江、江苏等省。2004年内蒙古个体私营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8%,远低于浙江2003年52.1%的水平。在上缴税收方面,2003年,广东为340亿元、浙江为288亿元、江苏为283亿元,而内蒙古2004年国、地税收入仅为37.2亿元。

(三)融资渠道不畅,企业资金短缺

融资困难,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由于个体私营企业规模小,变化大,整体素质不高,银行对其信贷资产保全难,防范风险难以落实,所以个体私营企业进入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市场困难较大,致使相当部分业户置身利率高、风险大的民间金融市场,通过非正常渠道筹措资金,既增大了经营成本,又扰乱了金融秩序,影响了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很难获得政府的专项财政资金;商业银行受体制、管理和观念的影响,对非公有制企业心存戒备,贷款门槛较高;资本市场的融资更是难上加难,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非公有制企业上市融资几乎没有任何机会。据金融机构统计,2004年全区金融机构各项短期贷款余额中,个体私营企业贷款仅占1.39%,“三资”企业贷款占0.3%,与其创造的增加值比率极不相称,非公有制经济的贡献与金融资源的占有不匹配。全区民间投资占全区城镇以上单位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3.9%上升到50%。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受政策、制度等因素的制约,金融部门对个体私营企业财务状况了解难,放贷额度掌握难,办理抵押担保贷款评估难,负债情况摸清难等诸多困难。另一方面,有些个体私营企业也确实存在信用不佳,市场行情摸不准等问题,放贷条件不够充足。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是制约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了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刺激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信贷资金向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倾斜的政策措施,但非公有制企业在获得国有银行贷款方面仍没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政策效应显现不够。因此,融资难问题不仅是制约以前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是今后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四)非公有制投资比重偏低,发展后劲仍需增强

长期以来,由于内蒙古对民间投资的一些限制和认识局限,使民间投资“启而不动”,发展较慢,非公有制投资比重偏低。2004年,内蒙古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809.6亿元,非公有制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8%;其中个体私营固定资产投资(不含住宅)143亿元,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

我们分析,目前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深层次的问题,也有浅层次的问题。从客观原因来看:

1.法制环境不够完善,市场主体准入门槛过高。目前的法律法规还不适应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要求,有不少法律法规急需制定和有待修改,现行的一些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和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在市场主体准入方面,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虽然制定了不少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但事实上的歧视性政策规定和不公平的做法仍然存在,非公有制经济不能与其他经济成分共享平等待遇,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加快发展。

2.生产经营资金短缺是制约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首要问题。造成资金短缺除个体私营经营者自身因素外,体现在银行方面,也有政策性限制因素,认为个体私营企业诚信度低,经营管理及效益预期不佳;用财产抵押贷款数额有限;对一些下岗失业人员申请的小额担保贷款,审批制度过严,关心不够。

3.电力不足、运力紧张,仍是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由于供电短缺,造成许多非公有制工业企业难以持续正常生产,一些建成企业迟迟不能开工生产。目前乌海市的海南区高载能工业园区里开工企业仅占入驻企业的三分之一。运力不足,也增大了企业的运输成本。

4.政府管理部门还存在人为设卡和重收费轻管理的问题。虽然不是普遍问题,但至少说明我们的政府管理部门从观念到扶持政策还需要进一步的转变和改进。如有关部门重复收费的问题;税务部门存在不是按照个体私营企业的实际效益而是确定一个较高的标准机械执行的问题;个体工商户税费负担较重,有些收费不合理;一些执法部门严重超编,靠罚款养人;个别地方政府在优化环境中,对待地方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有不一视同仁、重企业轻个体的问题等。

5.行业商会、协会作用发挥不够。有些行业商(协)会还隶属于一些政府职能部门,自上而下成立的,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形势。商会和个体私营协会对基层分会和行业协会的重视还不够,从而基础性协调作用发挥不到位,一些个体私营会员的呼声不能及时反映上来,遇到实际问题协调不得力或无力协调。

三、加快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彻底更新观念,打破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改变一切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和政策约束,牢固树立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新观念,做到思想上“放胆”、机制上“放活”、政策上“放宽”。进一步加大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各项方针政策,使社会各界达成共识,在全区范围内营造一个良好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舆论氛围,将解放思想真正落到实处。

(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

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关键。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一是各级领导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把工作重点放在制定规划、政策引导、维护市场秩序、提供公共服务上来,对民营企业少干预、多服务,少限制、多支持;二是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清理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减少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三是严禁各种形式的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乱摊派,清理整顿行政机关的中介服务、有偿服务、强制,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四是让非公有制企业主掌握最新的政策信息,既可让他们对政府行为有所了解,也便于政府部门开展工作;五是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根据全区中小企业成长的需求、服务市场的发育状况和财力状况,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富有成效和特色的服务体系,包括信用担保、筹资融资、创业辅导、技术支持、信息咨询、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经营管理、国际合作等,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三)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拓宽融资渠道

加快非公有制经济信用制度建设,发展诚信企业,建立和发展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对非公有制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是解决非公有制经济融资和改善经营的重要途径。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加快建立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各商业银行分(支)行要根据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积极开展相应的新业务、新品种,同时研究新的风险控制办法,在控制风险的同时,积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金融体制改革中,地方金融机构要考虑吸收民间资本,积极探索银企合作的有效形式;二是将政府设立的财政性引导资金、财政性补助扶持资金向非公有制经济开放;三是加快担保体系建设;四是充分发挥风险投资公司的作用,积极引导非金融机构、企业集团、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资本组建风险投资机构,培育和壮大非公有制科技企业;五是通过股份制改造、上市、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支持非公有制企业直接融资。

(四)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一是企业家的培养。非公有制业主要加强自身修养,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的新形势,尽快加强各种法律、法规、经济政策以及市场竞争规则的学习,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二是技术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非公有制企业必须完善人才制度,通过多种方式吸收社会人才,充实壮大技术人才队伍,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创造条件,鼓励人才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另一方面,要加强现有专业人才的培训,积极创造条件,为高科技人才提供发展空间。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形成科学有效的人才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保证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三是加强从业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和政策法律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非公有制企业的创新任重而道远。在融资渠道上,要从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求发展,转到多元融资发展上来;在企业管理上,要从传统的家庭式管理转到科学的现代化管理;在企业组织上,要从小而散向公司化、股份合作制、集团化方向发展;在企业发展上,要从短期行为转到可持续发展和注重保护环境、生态上来;在经济理念上,要不断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现实,使企业在采用先进技术做好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并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科技企业,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五)提升企业科技含量

篇7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崛起,不断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和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经济支柱。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赖于良好地法治环境。只有营造出健全的法治环境,才能确保非公有制经济平等参与竞争,最大限度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有力促进非公制经济快速发展。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坚决打击危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种犯罪,依法保护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既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施赶超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也是检察机关与时俱进,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常常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只是个别业主的事情,甚至持排斥的态度。然而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力发展及其凸显出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进一步表明,非公有制经济已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平等地保护公共财产和私人合法财产,平等地保护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为非公制经济发展创造出与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同的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是必须也是应当的,也是检察机关应履行的职责。

    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工作思路

    检察机关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根深蒂固的一套单一的思维方式和法律评价标准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据此,要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改革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首先,要破除传统旧观念,转变过去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冷漠态度,以满腔的热情为非公有制经济予以支持。其次,要从片面理解对法律实施监督转变为充分运用法律监督职能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的观念。在过去,一提到法律监督职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打击和办案,没有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制的最终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检察工作要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就不能偏离经济建设之外。所办的各类案件都要注重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要拓宽服务领域,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严厉打击各种危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犯罪活动。最后,要从过去单一打击的旧观念转变为打防并举的新观念。打击就是服务的思想已被人们所接受,但打击并不完全等同于服务。因此,在执法思想上要破除就案办案,孤立办案的单纯业务观念和机械被动的执法观念。要紧密结合检察职能,把打击、预防、服务有机结合,既防止以打击代替服务或把打击作为唯一的服务,又防止离开检察职能单纯为服务而服务的倾向。通过打防结合,大力开展预防工作,使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了解检察机关,也使检察机关了解非公有制企业,努力扩大办案的社会效果、法律效果和经济效果。三、制定具体措施,切实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检察工作是一项法律性极强的工作,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服务必须采取与自已工作的特点和性质相适应的途径,充分发挥工作中的策略性、实践性,最大限度地达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的统一。具体措施可以是:

    1、发挥打击职能,切实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批捕、起诉职能,坚决打击杀人、伤害、绑架、抢劫等危害非公有制经济业主人身权以及盗窃、诈骗、哄抢个人和企业合法财产等侵犯财产权的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地方恶势力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收取“保护费”和强迫交易等犯罪,对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侵占、挪用企业财产和侵犯商业秘密、破坏生产经营等损害企业利益的犯罪,依法保护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及其业主的合法权益。

    2、严肃查办职务犯罪,不断优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

    切实履行职务犯罪侦查职能,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在证照颁发、项目审批、税收征管、贷款发放、民事裁判等过程中向非公有制企业索贿受贿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侵犯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及其业主、从业人员财产、人身、民主权利的职务犯罪,作为办案重点,依法从严查处,利用法律手段净化投资环境。

    3、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的法治环境

    对侵害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和业主合法权利的刑事犯罪案件,有关部门该立案而不立案的,要依法行使立案监督权,督促其立案查办,法院对此类案件判决不公的,要依法抗诉;对于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及其业主、从业人员涉嫌犯罪的案件,要依法对侦查活动进行监督,及时纠正侦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保护其合法权益;对于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参与民事、行政诉讼,法院作出已生效的错误裁判,特别是因歧视非公有制经济或司法腐败导致裁判不公,损害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合法权益的,要依法抗诉。

    4、开展法制宣传,增强非公有制经济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

    通过法制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提供法律咨询等形式宣传法律知识,增强非公有制企业业主及从业人员法制观念,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并明确向检察机关寻求法律帮助的范围和途径,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办理涉及非公有制企业的案件中,要注意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总结经验教训,通过检察建议等方式,帮助企业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堵塞犯罪漏洞,预防和减少犯罪。

    四、依法办案,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篇8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新就业岗位的主渠道、满足全国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生力军,必须继续鼓励、支持、引导它们健康发展。可见,非公有制经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为了抓住这一机遇,使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包括个体开业医生)进行正确引导,引导他们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这已被提到了重要的议事历程。

1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简介

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包括个体开业医生),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构成主体已经由过去的主要以农民和城镇待业人员为主,发展到包括从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分流出来的行政干部和中高级知识分子在内的庞大队伍。当前,这支队伍仍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大表现。

2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作用

2.1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壮大,已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共同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2.2催生了经济和谐发展的新格局:一是在行业分布上从以轻工纺织、普通机械、建筑运输、商贸服务等领域为主,开始向重化工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拓展。二是在结构规模上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中已涌现出一批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企业大集团。三是在组织形式上以个人、家族企业为主向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制企业发展。四是在产业布局上由以小规模、分散化经营为主,现已在部分地区形成一批以大规模、专业化经营为特征的产业集群。一些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产业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五是区域分布上,现中西部与东北地区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加速,比重在提高,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在缩小,均衡发展趋势明显。六是由基本上以国内市场为主,已开始逐步向国际市场迅速扩张等。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其中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3为社会的稳定起着一定的促进和保障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解决我国就业压力和发展经济的“金钥匙”。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人人有活干是我国目前和今后发展中的最大难题。是靠千百万人创造就业岗位,还是靠伸手向政府向社会要就业岗位,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正好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2.4对建立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随着非公有制企业的不断产生、发展、扩张,非公有制经济所占社会实力的比重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所拥有的财富也不断增加,富有阶层增多,贫富差距拉大。同时,随着非公有制企业职工队伍愈来愈庞大,如何科学地实施劳资相结合的分配原则,直接影响到职工队伍的稳定和企业内部的和谐。

3 为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走科学发展之路

使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3.1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热爱祖国、报效国家:“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作为社会责任意识的升华,是公民的共同价值取向和基本道德规范。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首先应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报国之志。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将爱国报国作为最高的社会责任,切实把个人抱负与祖国前途联系起来,把企业发展与国家振兴结合起来,以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为最大光荣,努力成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振兴的坚定实践者。

3.2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好企业、做强企业: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越强大,承担的社会责任越多;承担的社会责任越多,越需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在推动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拓宽视野,转变观念,注重企业发展质量,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把企业做好做强做久,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推动者。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发展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3.3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诚实守信、依法经营:诚信是德也是责,于己是一个品德问题,于人则是一种社会责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诚信建设,增强诚信意识,对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尤为重要。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遵循市场规则和行业规范,弘扬诚信理念,加强企业行为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公众形象,努力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想道德体系的真诚促进者。

篇9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02-0045-0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化及相应经济政策由有限允许到鼓励、支持和大力支持的逐步变化,以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等为主要载体和组织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海南省的非公有制经济目前已占到全省经济的一半,而且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支撑海南省经济发展的一支富有活力的生力军。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海南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同样面临着一个普遍的矛盾――以融资为核心的金融服务不足。

一、海南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及融资状况

非公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公有制经济而言的,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本文界定非公有制经济份额为经济总量减去国有经济份额和集体经济份额,非公有制企业为所有企业剔除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以及集体企业。

(一)海南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

2005年海南省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外资企业获得快速发展,当年全省新登记个体工商户32955户,认注资金4.6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8%和7.9%。截至2005年底,全省实有个体工商户117600户,认注资金14.4亿元。个体工商户主要分布在第三产业上,主要行业有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居民服务业、住宿餐饮业、制造业。截至2005年底,全省登记在册的私营企业32275户,其中,2005年全省私营企业新登记7498户,同比增长7.1%,认注资本160.5亿元;全省登记在册的外资企业2456户,其中,2005年外资企业新登记172户,同比增长8.8%,认注资本37.4亿元(注:数据来源于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和海南省地方税务管理局。)。

非公有制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高。截至2006年第二季度,非公有制经济工业产值约为144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47%;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金43.9亿元,占全省上缴税金比重高达73.5%。非公有制经济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2005年末全省非公有制从业人员320.5万,占全省从业人员的83.8%(注:数据来源于2006年《海南省统计年鉴》。)。

(二)海南省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状况

从贷款情况看(注: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目前尚无法统计出非公有制企业贷款总额。),截至2006年底,全省私营企业、个体户、港澳资经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49.4亿元、20.3亿元、52亿元、60.9亿元,占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的比重分别为5%、2%、5.2%、6.1%,占比分别比2004年初提高了0.3、4.8、2.3和0.6个百分点。

从其他的融资渠道看,截至2006年底,海南省共有上市公司20家,其中国有控股3家;上市公司总股本124.6亿,比上年增加37.6亿,总市值为545.9亿元,比上年增加284.7亿元。从2002-2006年海南省资本市场融资看,全省通过股票市场配股融资额为89.5亿元(其中,2006年新增配股70.7亿元),债券融资额为13亿元(全部为2006年发行的短期融资券),资本市场融资额占该阶段全省融资量的18.6%。海南省上市公司的业绩普遍不佳,存在的众多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少数公司高风险状况依然未能消除,使得海南省大部分上市公司失去了再融资的能力。因此,海南省上市公司的整体能力尚待提高。

二、非公有制经济金融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较大反差

目前,海南省非公有制经济牵涉范围广、覆盖人口比例高、占国民经济份额有所加大,不仅在解决就业、维护稳定上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海南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成为拉动GDP增长和财政增收的主要力量。目前海南省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渠道狭窄、金融服务不足,如果企业无法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取资金融通或通过自身资金积累解决资金紧缺,则往往采取民间融资方式,通过非正规金融融资,这样,将存在较大的风险性和不稳定性,容易紊乱正常的金融秩序。

(一)非公有制经济服务需求加大

1.信贷资金需求逐渐旺盛。当前,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创业、扩大生产、产品收购、市场销售、临时周转和家庭消费无不需要资金的支持。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潮中,以农民日常生产活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为主的“三农”经济发展都对金融业提出了较大的需求。

2.金融服务需求个性化增强。随着非公有制经济薄弱环节的发展和个体收入的增加,与外界的联系度、依存度越来越大,呼唤着优质、便捷、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目前,非公有制经济体除了信贷资金需求外,还迫切需要资金汇划、信息咨询、资本运作和财务顾问等服务,个体及家庭需要代收、代付、、代保险、代保管、家庭理财等中间业务服务。

3.延伸需求有待开发和完善。金融业在提供服务时,可以创造不可替代的延伸,金融业可以利用服务对象广的条件促进分散经济的组织化,可以通过金融交易活动促使人们增强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可以运用掌握的金融数据分析经济金融趋势,引导客户有效规避金融风险。当前非公有制经济薄弱环节对金融业提出了以上需求,迫切希望金融业发挥相应功能,从而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二)非公有制经济的金融服务供给不足

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金融服务的多样化供给,但即使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指引下,金融业对经济薄弱环节的跟进速度和服务手段还是显得相对滞后,使金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金融服务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足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金融机构缺乏多元化,融资业务普遍同质化。目前,海南省融资体系发展相对落后,只有9家非法人银行机构,一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而现有的银行大都倾向于从事批发性业务,要求贷款有一定规模并有足值的抵押品或优质的担保;银行信贷融资主要服务于规模以上企业和项目。而对于中小规模非公有制经济的需求,供给显得不足,不能提供量身定做的贷款、支付结算、理财、信息咨询等金融服务。

2.金融市场发展缓慢。2005年以来我国金融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金融产品创新加快,融资量、交易量快速上升,融资成本显著下降,但海南省金融机构、发行人都与这一波金融市场发展擦肩而过。每年海南省发生的债券、融资券等市场交易量,所占市场份额远低于海南省GDP在全国所占的份额。金融市场发展缓慢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非公有制经济难以通过间接融资渠道获取资金,满足扩大生产经营的需要。

3.由于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金融机构对非公有制经济体的“信贷配给“现象。据DeMeza和Webb(1992)的定义,信贷配给是指在一般利率条件下,对贷款的需求超过了供给,导致信贷市场不能出清的现象。信贷配给是资金供求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它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利率无法达到所谓市场出清时的均衡利率水平,从而使得资金的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一个无法弥补的缺口。在现实中表现为:即使借款人愿意接受相当高的利率,而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有继续提供信贷的能力,但金融机构却不愿意提供信贷。目前,在海南省经济规模较小、优质企业不多、信用普遍低下以及金融生态整体环境还有待大力改善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与海南省的部分产业政策存在一定错位的现象,制定的信用等级评定指标体系不分地区、不分企业规模统一适用,从而这种授权授信的“刚性”特征造成欠发达地区――海南的企业获得信贷资金的可能性比发达地区企业要小得多。当然,在这里必须指出信贷配给并不等同于所有制歧视,它是在目前银行体系流动充裕的情况下,银行选择客户贴近市场,遵循成本-收益、收益-风险的管理原则,合理安排信贷资金流向,不考虑投放对象的所有制性质关系,侧重于统筹安排资金、赢取资金最大收益。

三、金融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人们常常把金融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看作是一个银行融资问题,这并不全面,企业的情况是复杂的,融资方式多种多样,金融支持的关键是能否适应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一)当前商业银行支持海南省非公经济的方式应是关系型融资

前文已经提及在金融支持非公经济中由于存在大量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信贷配给现象,那么采取何种有效的方式才能使得放贷机构尽量减少对中小企业、个体商户的信息不对称,最大程度地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呢。笔者认为,在海南间接融资体系(或主银行制度)占绝对主导地位、直接融资严重滞后的金融环境下,在企业信用制度尚未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落后以及财务信息准确度欠缺的制度环境下,关系型融资(Relational Financing)不啻为一种良好的融资方式。关系型融资是投资者直接干预经营战略决策来保证其利益的实现,信息的收集和对企业的监督主要在密切的长期的交易关系中进行。出资者与资金需求者通过关系型融资方式不断改善信用关系,彼此形成长期持续的金融服务合作关系,出资者获取声誉租金、信息租金以及垄断租金等收益。[1]

首先,从需求角度看,中小企业由于规模不大、利润空间小、稳定性不够而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加之管理能力弱、信用观念淡薄、信息的可信度低等风险因素,银行从风险和收益角度更倾向于为大企业提供保持距离型融资(Arm’s―length Financing)。因此,中小企业希望从出资者那里获取持续的资金,必须着眼于持续发展策略,主动与出资者建立起长期合作的关系,以此改变出资者对自身的风险判断,才能有望通过关系型融资方式来缓解资金缺口。

其次,从供给角度看,中小型企业的蓬勃发展已成为海南省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利税,其旺盛的投资需求使银行意识到其潜在的巨大投资收益。而基于目前信贷市场的整体风险状况,商业银行又会觉得对中小型企业投资资金可能存在较大风险,采取标准合同式的保持距离型贷款可能并不能保证贷款资金的按时收回;相反,出资者使用一定的意会知识,通过有选择性地对企业更深层的介入,比如在重大经营方针决策、经营状况、企业家和经理的素质、品格、可靠程度以及技能的积累水平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借助于以企业家历史的专门信息为基础的声誉机制(个人信誉)而发放的贷款,在按时收回和财务收益方面可能有更大的保障。当然,随着未来出现企业自有资金比率较高、提供间接融资服务的商业银行之间高度竞争、发达的直接融资体系构成对银行融资的替代、企业与银行之间保持一种松散的、平等的关系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时,企业应该更多地选择保持距离型融资方式,即出资者不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战略决策,只要他们得到合同规定的支付,信息的收集和对企业的监督可以靠市场和法律来实施。

(二)海南省金融机构应根据不同成长阶段提供差异化服务

企业一般具有自身的发展轨迹,在不同发展阶段,企业自身积累财富的能力、对外源型资金需求的方式和规模是不同的。考虑这些因素,金融机构应根据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相应地对企业提供符合其发展需求的差异化金融服务。[2]

1.企业起步发展阶段的金融服务。由于大部分非公中小企业起步阶段资本总量小,市场竞争力有限,内部制度管理欠缺,放贷金融机构出于贷款安全性的考虑,难以给予足够的信贷支持。在该阶段,如果单纯依赖放贷机构对企业的资金支持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它们是市场化经营的主体,必须遵循“三性”原则经营,这阶段的外源型资金需求更多地应依靠政府资助、创业型基金融资、典当融资等。从政府支持角度而言,应该以政府牵头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发展中小企业基金会和增加财政对符合地区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信贷的贴息资金。在发达国家中,多数高科技中小型企业是通过创业型基金或风险(投资)基金来满足融资需求,比如“天使资本”。而目前创业型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在我国尚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天使资本”也才刚起步。因此,政府、金融市场建设者和企业等多方应积极创造前期条件,努力做好这种新型融资的基础性准备。同时,应充分发展和利用海南典当市场。

2.企业成长阶段的金融服务。随着企业产品投产上市,考验企业更多的如何在市场大潮中通过产品不断改良来占据销售市场、稳定市场份额,达到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此发展阶段,企业需要更大规模的资金来实现发展。因此,在巩固第一阶段融资合作的基础上,有关金融机构应继续对企业进行支持,同时应拓展对企业金融服务的领域,如在结算、信贷咨询、帮助个体企业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水平等方面提供金融服务。再者,积极拓展其他融资渠道来支持企业发展,如发展融资租赁业,有条件的企业申请二板市场上市,募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

3.企业成熟阶段的金融服务。在此阶段企业为维持适度的增长和市场占有率,不仅需要外部资金支持,而且也需要成熟的、配套的财务咨询、资本运作以及理财顾问等金融服务。因此,金融机构除了向企业提供传统业务外,应积极开拓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且不遗余力地进行推介。同时,通过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货币市场来满足规模相对较大的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使得企业获得更加专业化和规模化的金融服务。例如,海南省发展势头较好并已形成规模的民营企业,如海南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海南龙泉集团等,完全可以通过短期融资券募集资金,拓宽短期融资渠道。

(三)进一步完善开发性金融合作模式支持非公经济发展

在研究如何支持非公经济、三农经济方面,国家开发银行先行一步,通过开发性金融合作推动目前商业银行不愿从事的很多业务,特别是在非公有制经济体――弱势群体融资方面。该模式以信用建设为中心,借助信用协会、担保公司为操作平台,运用政府组织增加信用,结合地方政府组织协调优势、开发银行融资优势、信用协会会员民主监督优势,采取“地方政府+信用协会+担保公司+会员企业+开发银行”五位一体的方式,实现会员、政府、银行风险分担,从而推进企业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地方经济协调发展。通过从资金和信用两方面支持各地担保公司的发展,提高其担保能力和信用能力,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从而解决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的问题。同时,借鉴东欧和前苏联地区推动开展微小企业贷款业务的成功经验和业务模式,向广大微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开发性金融模式在海南省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5年底,海南省实现了开发性金融合作机制覆盖全部市县;截至2006年7月末,国家开发银行海南省分行与14个市县政府共同发起成立了信用协会,累计发放贷款1.3亿元,支持中小企业107家(注:数据来源于国家开发银行海南省分行。)。为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开发性金融模式的发展,下一阶段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如何扩大融资规模以及进一步推进信用建设和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从制度上保证贷款的安全。同时,通过该种模式的效应逐步扩大显现,应该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促成省内其他银行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加入到开发性金融平台上来,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大力支持海南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为海南省经济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好文,李辉.中小企业的关系型融资[J].战略管理,2005,(8).

[2] 张余华.私营企业可持续发展急需金融支持[J].武汉金融,2003,(6).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of the Non-state-owned Economy's

Financial Support in Hainan Province

CHEN Bo, MIAO Qi-hu

篇10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4-0284-02

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义

(一)非公有制经济代表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从理论上分析,市场经济是一种效率经济,竞争经济。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的效率越高,企业的竞争性越强,于是,该企业就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就能有更大的发展。而同公有制经济相比,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具有更高的效率。经济学上的效率是指单位成本上的经济收益,在既定收益不变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的层级更多,其成本就更高,总成本就更高,因此,公有制经济效率更低。另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具有更强的竞争性。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剩余索取权的激励不同,经济学上的剩余是指企业收益减去员工薪酬。在非公有制企业里,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对企业剩余有完全索取权,因此,资产的所有者会尽一切努力使得这部分剩余最大化,而公有制企业的经营者只能分到企业剩余中非常少的一部分,再加上有些经营者还具有行政级别,可以在企业主管和政府官员中进行身份转换。于是,公有制企业的经营者往往对企业剩余的追求不太强烈,他们在做企业决策中,也更像个“政治家”而不是“企业家”,追求的是“个人政治前途的最大化”而不是“企业经济利润的最大化”。从实践中看,世界各国的非公有制经济都比公有制经济发展得好,表现出来的生命力更强。

(二)非公有制经济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基础

许多西方国家都认为,中国的市场经济是一种“变形”了的市场经济,是带有强烈政府监管色彩的市场经济,政府这只“无形的手”对经济的行政干预太多,企业大多要看政府的“脸”进行生产经营,“脸”变了,企业的利益自然要受损。因此,十报告中关于经济建设提出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战略。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引入竞争,让市场资源配置按照市场规律运行,让企业经营管理按照经济规律运行,消除制约市场经济发展的壁垒和障碍,让非公有制经济的优势得到充分地发挥,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三)非公有制经济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手段

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投资乘数效应不明显、国外经济不景气导致出口受到阻滞等现象已经开始威胁到我国经济总体实力的提高,只有发展非公经济才能实现由投资和出口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以消费主拉动经济增长。目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已然占到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65%以上,非公企业从业人员已然占到全部从业人员的70%以上,那么,只有使非公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这一部分人富裕起来,才能实现国家“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才能解决现阶段国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实现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衡阳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衡阳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经济实力增强,发展品质不断提升。2012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1216.43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4.5%,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14%,比上年增长1.3%。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为803.88亿元,其中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为646.77亿元,较上年增长18.3%,占比80.46%;而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为101.06亿元,较上年增长2.0%,占比仅为19.54%。二是结构不断优化,第二产业领先发展。2012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20.43亿元,较上年增长18.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01.88亿元,较上年增长23.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94.12亿元,较上年增长11.3%,第二产业增长速度最快。三次产业结构为9.9:57.7:32.4,同上年相较,第一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下降了0.5%和0.3%,第二产业占比增加0.8%。三是投资快速增长,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12年,全市非公经济世纪完成投资额为775.26亿元,较上年增长35.9%,占全部投资额的72.9%,较上年增长17.2%。四是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主体地位更加巩固。截止到2012年末,全市规模以下非公企业数量已达到14860家,占全市规下企业总数的99.95%,全市规模以上非公企业数量为1107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93.66%。五是主导产业实力不断增强,行业影响力越来越大。2012年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为2207.73亿元,排名前六位的有色金属冶金及延压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非金属采选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总和为1204.89亿元,占比54.7%。六是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就业主渠道作用更加明显。截止到2012年末,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达227.55万人,占全部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88.6%。。

(二)存在的问题

1.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总体而言,衡阳的非公经济发展水平不高。2011年,全省人均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17042元,衡阳市仅为14912元,位于全省第七位。非公经济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4:56.9:32.7,全省的产业结构比为6.5:55.4:38.1,第三产业占比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第一产业占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4个百分点。

2.“规上”企业竞争力不强

与规模以上的公有制企业相比较,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呈现出整体竞争力不强的特点。2011年,规模以上的公有制企业的户均总产值为5.19亿元,而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仅为2.2亿元,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的户均销售收入为5.12亿元,而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仅为2.19亿元,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的户均主营业收入为4.56亿元,而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仅为2.17亿元,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的户均固定资产总额为2.96亿元,而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仅为0.24亿元,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的户均利润为0.23亿元,而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仅为0.17亿元。以上数据表明,衡阳的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的整体实力都不如公有制企业。

3.治理方式不科学

中国社科院2012年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新论》中指出,中国民营企业的治理模式家族化特征十分明显。报告中以597家中国民营企业为样本,依据治理方式分类统计后,发现家族式企业共有522家,占总样本数的87.4%。而这种家族式经营方式在衡阳的非公企业中更为普遍。而这种家族式经营模式容易出现产权不明晰、财务不透明等不利于企业成长的问题。

4.企业融资困难

实际上,我市的非公企业融资面临着非常尴尬的境。一方面,企业资金缺口大。2011年衡阳的中小企业户数已达19853户(不含个体工商户),实现增加值878.58亿元,但是,全市非公企业资金缺口在500亿元以上,尤其是非公中小企业急需融资在300多亿元以上,其中流动资金占到80%以上。另一方面,银行有大量存款可贷却贷不出。从全市金融机构的存贷比来看,2011年全省的存贷比为68.20%,长沙市的存贷比已经达到99.56%,衡阳市的贷款总额608.71亿元,存款总额为1522.16亿元,存贷比为39.99%。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融资渠道较为单一,银行准入门槛高和贷款抵押难度大。

5.从业者素质偏低

从从业人员结构来看,全市非公经济从业人员数为415.22万人,其中,农村从业人数为319.1万人,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数为48.31万人,城镇个体从业人数为43.62万人,其他从业人数为4.18万人。以上数据表明,非公经济从业人员队伍中大部分的是农村从业人员,他们大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接受职业培训的机会。

6.外部环境欠优

十以来,国家制定了大量有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但是非公经济的发展仍面临诸多困境。第一,法律界定不明确。在我国,《宪法》中公有制经济被定位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且“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而非公经济被定位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国民经济命脉”应如何界定,《宪法》中并没有明确的界定,而这种不明确就使得非公有制经济处处遭遇“玻璃门”“弹簧门”等不公平待遇。第二,社会上有偏见。在中国,由于“官本位”思想的根深蒂固,大部分的从业者都希望进入国企,端上“铁饭碗”。

三、促进衡阳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营造政策环境 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良好的政策环境是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要进一步统一认识。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花大力气引进和对接国企,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从长远发展来看,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这既符合国家未来发展规划,又是衡阳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认识,制定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是十分必要的。其次,充分发挥工商联的引导功能。相对于国资委而言,工商联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相对较弱,对本地非公企业的引导功能并不明显。据调查,工商联的主要工作就是搞好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并没有能够履行为企业服务的职责。再次,落实好现有的政策。切实抓好简化办事程序、减免行政性收费以及奖励等政策的落实工作,加大对非公企业的支持力度。最后,积极鼓励各职能部门政策创新。深入了解我市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情况,根据实际需要,从规划、用地、资金、人才、税收等方面,借鉴其他地市的先进经验,鼓励各职能部门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政策,从而完善现有政策体系,更好地服务于非公经济建设。

(二)抓住重点行业 引导企业集群发展

相对于国有企业,衡阳市的非公企业呈现出“规模小、实力弱、科技含量低”的特点。因此,为进一步推动非公经济的发展,必须引导向重点行业发展,实现企业的集群化、规模化经营。一要引导非公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我市非公企业应在电子信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寻求重点突破,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上、中、下游配套企业,全面提升产业影响力。二要引导非公企业发展生产业。在衡阳,附加值较低的生活业占比高于附加值较高的生产业,而作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提升现代服务业竞争力,必须大力发展生产业。要鼓励民营资本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和现代商务服务业。三要引导非公企业发展旅游产业。要突出特色,充分整合衡阳的旅游资源,要注重创新,大力开发旅游产品,要多样化营销手段,壮大旅游市场。

(三)大力宣传典型 激励企业积极发展

篇11

2012年,全市非公有制企业达10040户,比2010年增加2841户,年均增长18.1%。其中,个体私营企业已达到10006户,比2010年增加3533户,年均增长24.3%;私营企业达到920户数,比2010年增加227户,年均增长15.2%。依据自治区工商局授权,在二连浩特辖区内参加2011年度网上年检外资企业(含法人及分支机构)共有15户,比2010年减少8户,年均下降19.24%;农民专业合作社19户,比2010年增加10户,年均增长45.3%。个体私营企业成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总量占非公有制企业总数的99.7%。

(二)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第三产业是发展的主要领域

2012年,我市从事第一、二、三产业的非公企业分别是19户、388户、9599户,比2010年分别增加了10户、92户、2738户,其比例为0.19:3.87:95.94。传统服务业占绝大多数,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有7322户、住宿与餐饮业的有939户、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有853户、制造业的有355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也有较大增幅。

(三)非公有制经济拓展了税源,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全市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公有制企业上缴税收逐年增加,比重不断提升。2012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实现税收18225万元,比2010年增加8809万元,年均增长39.12%,占全市税收收入的46%。其中,实现国税收入8359万元,年均增长53.4%;实现地税收入9866万元,年均增长29.7%。

(四)非公有制经济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拓展,成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门

随着国家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的准入门槛,非公有制资本开始进入供热、燃气、基础设施等领域。2012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1.5%,比2010年投资增加11亿,年均增长35.87%。其中,投资在50万元以上项目17项,1000万元以上项目52项,1亿元以上项目5项。非公有经济投资增长的加快,改变了投资结构,从过去主要靠政府和银行投资的格局逐步转变为全社会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资结构,使民营资本投入成为全社会固定资源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对外开放成效显著,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市扩大对外开放的主力军

我市大力推进国内(区外)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非公有制企业投资项目,占全市引进项目总数的2/3以上。2012年,非公有制经济引进国内资金到位额达19.4亿元,占引进国内资金总额的70.8%。如龙铭公司投资5亿元的机车车辆修护项目和200万吨铁精粉选矿项目,中远亨峰控股有限公司投资1.3亿元的奇石文化产业园项目等。外来投资项目的增长,投资资本的扩大,为我市经济的发展注入旺盛的生机和强大的活力。向北开放战略成效显著。一大批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响应“走出去”战略,参与蒙俄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相继有22家企业在蒙俄取得18处矿产品、木材等资源开采权,11家进入开采回运期。其中对蒙矿能领域投资企业有9家,这些企业在蒙古国解决了1500余名蒙古国公民就业,累计上缴蒙古国政府各项利税达11054万美元以上,向蒙古国各项公益事业累计捐赠超过340万美元以上。

二、制约我市非公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对外依存度较高,易受国际环境影响

我市作为口岸城市,企业主要以外向型企业为主,企业所需的原料均由内地供应,市场则以蒙古国为主。口岸贸易易受国际环境影响,如果蒙古国购买力下降,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二)产业层次低,市场竞争力差

我市民营企业还处于资本积累和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小企业居多,设备科技含量低,技术改造相对滞后,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产业层次不高,大多从事传统的批零贸易业、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业等传统服务行业,为大产业、基地的配套服务能力不强。

(三)非公有制企业管理落后,人才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

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多是家庭式企业,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管理粗放、落后,缺乏约束机制,决策随意化,现代经营意识不强。企业普遍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人才引进、留用和培养机制。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企业能力不足,制约了非公制企业的做大做强。

(四)融资渠道不畅,企业资金短缺

企业资金短缺,融资难,一直是制约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瓶颈”,限制着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壮大。由于民营企业规模小,抗御风险的能力低,银行对其信贷资产保全验证、防范风险难以落实,导致民营企业进入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市场困难较大,致使相当部分企业置身利率高、风险大的民间金融市场,影响了发展。

(五)宏观服务和指导滞后

目前我市还没有建立统一协调的非公有制经济管理体制,统计指标体系和形势分析监测制度也不健全,难以进行宏观判断和决策,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宏观服务和指导滞后。

三、促进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二连浩特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并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制度供给和有效服务,形成良性的制度、服务互补,为其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今后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优化环境,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条件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主动为民营企业搞好服务,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宏观指导。进一步清理有关政策,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技改立项、发行股票债券等方面,对民营企业给予扶持帮助。努力拓宽融资渠道,改善金融服务,探索建立以政府财力为引导,以担保机构为主体,以商业银行网络为基础的信用担保体系。按照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运作市场化的要求,积极培育中介服务市场,形成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

(二)拓宽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渠道

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需要标本兼治,主要出路和措施在于提升市场经济体制下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实力、转换银行经营机制、优化投资环境等。积极引进地方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壮大二连浩特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实力,增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能力。鼓励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大力发展贸易融资等各类信贷业务,鼓励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专门的非公经济中小企业信用评分系统,较好地解决金融机构与非公经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企业实行较好的监控。

(三)制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我市作为口岸城市,主导产业以国际贸易和物流、外向型加工制造、跨境文化旅游等为主,经营主体绝大部分为非公有制企业。为了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必须从总量与结构、机制与体制、资金与项目、政策与环境等方面进行总体规划,协调好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形成有利于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软硬环境。

(四)加强非公有制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提高企业用人水平

1.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家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工商联和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适当的培训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决策者的水平。要大力创造条件,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家参加有关企业经营管理、外贸、法律等知识讲座或培训班,组织企业家外出参观考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寻找差距;要增强民营企业家的爱才、用才意识,实现由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提高民营经济竞争力。

2.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有效使用。非公有制企业需要转变理念,在对待人才方面要采取更开明的态度,采取物质的和精神的手段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并将各类人才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此外,企业还要营造全员的创新环境,采取不同手段激励广大员工的创新激情,在注重传统的物质和精神鼓励的前提下,积极探索采用创新收益分成这一新的激励措施。

(五)走创新之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主冲破“小富即安”、“富而不露”的思想束缚,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加快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形成一批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防止同业之间过度竞争。鼓励引导那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管理水平高的企业率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实行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起开放的稳定的合作关系,吸收消化国际上先进的科技成果,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不断推进民营企业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