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23 08:22:0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篇1

思维定势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考虑一种思路,一条道走到黑,钻牛角尖,它是妨碍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为克服思维定势,我们首先应提倡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怎么培养?下面我们看个教学案例:

某教师在教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最后一句:“春风吹又生”时,他在黑板上画出了小草刚发芽的样子。一位小学生提出意见,认为老师没有画出“春风”,老师请同学们一起来思考:如何画出春风?那位小学生自己上台把小草全改成了向右微微弯曲的样子。这位聪明的小学生打破了一般人认为绘画要画事物本身的思维定势,通过改变小草的形状,从侧面画出了“春风”。这个简单的教学案例这就是创造性思维开出的花朵,美丽、动人。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学生才能活跃思维,学得灵活。

教学过程中求异思维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求异,即坚持答案结论的多维性。学科教学中,寻求“标准答案”、“正确结果”似乎是一种定势了的思想模式和僵化了的操作程序,这样的教学活动,完全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扼杀。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问题,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人云亦云。

教学中,逆向思考依旧不能忽视。逆向思考即抛开总是所提供的条件和习惯的思路导向,进行反向思维的一种方法。在解决一些特殊问题时,这种逆推的方法往往会收到异乎寻常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可从课文结尾处往前逆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设计板书时理出贯穿课文的因果链条,让学生明白逆推过程。如《看月食》一课,教学月亮复圆的一部分,就可以让学生自学,借助板书从“红铜色的圆影子”开始往前遂层逆推。《惊弓之鸟》一课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可让学生变序复述,逆向前推,在逆向复述中训练学生思维的独创性、灵敏度、流畅性和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而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要争于进行评价,而是让它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状态,这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会使新的想法等紧接着出现,原来的想法本身等也会变得更加深入,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完整。在教学中,教师不要轻易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或提出的建议做出否定的评价,更不要轻率给予批评,要允许学生有思考时间,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判断和评价。

思维的新颖、独特不是单靠异想天开所能得到的,应该是深刻地认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的结果。规律反映的是事物的普遍性,每个事物反映规律的具体方式又各有自己的特殊性,新颖、独特性正是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根据它的具体条件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的结果。没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就不可能有新颖性和独特性,也就不可能有创新。因此,要想孕育学生的聚合思维,就要让学生拓宽知识面,认识客观事物,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参考书,收集好的词、句、段,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上网查询资料等多种方法拓宽知识面,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中不断深化理解知识,把自己的知识系统加工、完善、纵向加深。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对已有信息分析比较,从多种答案中找出一个最佳答案,作出最佳选择。如果学生自己的已有信息都不够,分析、比较、选择就无从谈起了,更无法着手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

篇2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8-0152-03

高等医学教育肩负着培养祖国医疗卫生事业接班人的重任,而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医学本科教育与博士研究生教育的中间环节,起到承上启下、开拓创新的重要作用。硕士阶段的学习,不仅需要更为细致深入的专业教育,另一方面,其地位的特殊性要求硕士研究生在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独立科研能力,为今后专业性更强的博士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从国家层面而言,创新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落实到医学发展战略上,培养高层次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将极大有助于我国未来医学科技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有中国特色的、高度原创性和先进性医学科研成果的开发和创立,不仅可提高我国医疗卫生在世界上的地位,更能广泛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为国家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作出贡献。

就硕士研究生这一承上启下的培养对象而言,其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又有一定的特殊重要性。

(一)专业知识的巩固与深化

医学硕士生大多具有很好的医学本科阶段的学习经历,但目前医学本科教学基础学科分别教授的现状有时会使得学生掌握的学科知识点比较散乱,缺乏系统的梳理和理解,因此,这就要求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抓住今后临床与科研可能涉及的方向,巩固与深化专业知识的理解,把握最新科研方向与进展,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融会贯通。

(二)科研兴趣的发现与落实

科研热点和前沿的把握是一个长期、系统的积累过程,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而这对于研究生而言,既是一个训练过程,又是对其今后发展方向创立的初级基础,也只有发现了自身的科研兴趣落实点,才能给自身树立今后临床与科研进步的目标,才能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为今后成为“大家”打下坚实基础。

(三)思维模式的开发与拓展

从中学到大学,是一个学习方式由“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的过程;而由本科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则更是学习思维模式的转变与培养的过程。独立科研思维的培养、失败中经验的总结与提升以及研究方向的拓展和创新,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也许是个痛苦艰辛的过程,但却是成长经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创新思维模式的培养与训练显得尤为必要。

(四)团队意识的形成与培养

团队合作意识是现代社会中事业成功的基石和保证,个人的力量往往是渺小的,分工合作、协调共进才能取得研究的突破和创新的成果,这也是研究生人格发展和培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二、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本科生阶段科研训练不足

大多数本科医学院校在本科生教学中还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填鸭式教学为主,缺乏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和科研思维的训练。学生在本科生阶段参与基础学科各课题组研究机会少,动手能力培养不足,学生考试能力强。进入研究生院后,导师发现学生科研思维薄弱,并且对科研缺乏必要的了解,这就迫使导师必须从头开始培养与训练,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时间又很短很宝贵,这也一定程度上客观造成了研究生毕业时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参差不齐。

(二)攻读学位的动机与学习态度

目前医学院校的学生就业形势很严峻,大城市小地方、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医疗资源、医疗待遇和成长空间客观来说,差异很大,这也造成了医学本科生攻读研究生的目的与动机不一,不少学生受迫于就业压力或者追求名校情结。而以对学术追求为目的的学生人数不多,又因为经过艰辛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很多学生会出现学习的疲惫感,认为进入了名校了任务就完成了,客观造成了学习态度的不明确以及主观能动性的不足。

(三)医学硕士生培养模式的缺陷

医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模式客观分为“临床型”或者“科研型”,以我校而言,临床型在前半年课堂学习后即进入临床各科室轮转,最后有半年的科研时间;而科研型在半年至一年课堂学习后即进入各导师课题组开展科学研究,其间有半年临床训练时间。这两种培养模式各有利弊,就临床型硕士研究生而言,平时大量的病房工作可以培养临床能力,但同时繁重的临床工作也使得平时创新思维的培养及科研能力的训练成为一句空话,而最后半年的科研时间又是极大的不足,也就造成了毕业时,独立科研能力、科学论文及科研标书撰写的能力不足,这对于当前培养“复合型”医生的大趋势和目标是非常不利的。

(四)各院校各课题组之间学术氛围参差不齐

研究生阶段的学了要求学生多查阅文献、撰写综述以外,还要创造机会及引导学生多参与各级学术活动,把握本学科、本领域前沿和热点,并且要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多与著名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与请教,以开拓学生的眼界和视角,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当前各级高校学术氛围不一,各课题组之间差异也很大,学术开拓精神不足,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术气氛和科研创新风气。

(五)研究生科研创新动力不足

科研能力培养和创新开拓除了要有很好的科研热点敏感度以外,导师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视。但是当前,有的导师科研经费不足、导师研究生招生过多导致照顾关注学生不够,临床学科导师要忙于临床工作等原因,也造成了培养计划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导师没有精力去指导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客观导致了研究生科研创新动力不足。

(六)教学理念与培养模式先进性不足

当前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理念包括研究生教学,在课堂授课模式上仍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式单一,成绩评估重考核轻实践,这就极大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将受到极大影响,这也使得探索时间新型的研究生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的具体举措

(一)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打下科研基础

本科生在基础医学院学习期间,正值各基础学科学习时机,在学习间隙应参与基础学科各课题组研究和进行简单的实验室操作;同时,学校可以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并招募有较强科研能力的老师,让一部分掌握一定实验基础及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开展一定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比如我校的“正谊学者”计划,这将有助于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对科研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并有助于科研能力的训练与科研思维的培养。

(二)注重学生思想交流,培养学术追求目标

目前入学的研究生进入“90后”为主阶段,个性上更为独立,思维也很活跃,这就要求导师时刻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多交流谈心,培养他们正确的科学研究态度,确立学术追求目标,而不是单一的工作式的布置和指挥。同时,要塑造良好的性格和团队协作精神,要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认识,发挥互相交流和协同工作能力,这将有助于更为优良的科研成果的取得,也利于研究生今后科研工作的组织与开展。

(三)培养学术氛围,加强师生学术研讨

学校层面,良好的学校学术氛围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塑造和培育以创新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是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原动力。学校应积极组织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学术研讨会,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开拓科学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学科层面,要打破各课题组之间的壁垒,定期组织各学科组研究生进行活动与交流,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可以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并做到交叉学科的融合。课题组层面,导师要与知名学者和专家保持密切联系、协作,定期邀请他们进行讲座与组织学术交流,导师与学生打破师生隔层,相互为师,积极交流,鼓励与引导学生多参加国际国内权威学术会议,积极发言与交流,这也将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拓。

(四)加强对导师考核,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成才的核心,也是研究生学习的榜样和动力。学校层面,要定期对研究生导师加以考核,对导师自身的科研成果和课题取得加以评价,对所培养毕业生的成绩加以考评,以保证优秀的导师引领学科发展,同时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性,把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一项考核指标。导师自身,应积极把握所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临床学科的导师在繁忙临床工作时要注意定期与研究生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结合临床实践和难点热点开展转化医学研究,以导师相对成熟的选题为依托,规范指导,共同探讨,调研汇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研究生开拓科研创新思维,使研究生在科研能力深度与广度上有极大提高,最终推动研究生毕业时具备一定的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五)重视研究生学术成果与创新,建立有效保障机制

一方面,积极鼓励研究生将取得的科研创新成果在国际国内权威学术会议发言交流,并积极向高影响因子期刊投稿;另一方面,也应积极鼓励研究生将自己的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在实践中吸收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形成厚积薄发的态势。同时,导师也应尊重学生的成果和工作,引入课题奖励机制,重视学生最为关心的毕业后问题,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避免后顾之忧。

(六)开展专题研讨式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专题研讨式教学蕴含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需的内在要素,有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本科生的教学中,特别是在研究生的课程课堂教学中引入研讨式教学模式,并结合床旁教学、PBL等新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突破传统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发展、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朱红,李文利,左祖晶.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1(2):74-82.

篇3

卓别林曾说过,一个在作品创作中可以不遵循常规,不局限于套路,依照自我的创造思维的艺术家,往往能够达到更佳的效果。”打破常规,学会创新对于一个艺术家如此,而对于在校学生亦然。数学,可以说是整个自然学科的奠基石,是进修所有理工科的理论基础,而它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应用范围早已从传统的物理学、理论力学拓宽到信息、经济、医学、建筑等各个学科,从自然科学扩展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数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绝对性的地位对将来社会所需人才的数学修养提出了更高一层次的要求。将来社会所需求的人才不但具备必要的数学逻辑思维、推导和演算能力,还要加强创新思维,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如:能够使用相应的专业软件(比如MATLAB、SAS、SIMULINK等),在自己所涉猎的专业,构建数学模型,通过定量分析,解决实际的问题。而利用数学理论知识,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一种创新实践过程。有学者曾提出,任何学科都要求逻辑推理,但是学习的最终目的绝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有意义和价值的是用数学解决问题,包括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和其他学科中的专业问题。

1、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更要求建模结论的结论的准确性,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性”。然而现在许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题目有答案,已知条件、求证问题也都清楚,题目最后也一定是能够做得出的,这样也只是停留在提升数学逻辑能力、掌握理论知识的层面,但是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所要解决的的问题往往是不知道答案的,甚至不知道存不存在答案。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求的不仅仅是完整理论知识框架和严谨的逻辑思维,更需要的是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和处理各种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

利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即定量的去描述和分析实际问题),首先是构建数学模型,然后在建立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实际问题,并进行研究并得到相应的结论。数学模型是对事物(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本质特征的数学表达或是定量描述,是对部分实际事物的一个抽象数学结构。也可以定义数学建模过程为提出合理的假设,舍掉没有显著相关的因素,简化实际问题并抽象出一个理论上的数学问题,然后利用数学逻辑思维和算法找到精确的数值解,再通过计算机和软件,将所得到的模型解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全部过程。由此可知,数学建模特点是利用数学理论知识和计算机软件来解决实际问题,是搭建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之间的纽带。对于数学模型的研究,并没有一个具有普遍性、适用性的现成的准则,它需要模型构建者丰富的经验、合理的假设和犀利的洞察力。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开放性,能够完全反映出模型构建者的创新思维。所以,数学建模不像其他课程只是单纯的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一门实践课程,更重要的是在数学过程中着重的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是目前教学改革中一个重要课题。数学建模不但是数学理论学习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数学应用能力提升的创新。从而鼓励学生打破传统的学数学的框架,促使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思维。

2、当前高校教学存在的不足

总的来看,目前大学毕业生身上露出来的问题往往是能够扎实的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完善的知识体系框架,但是缺乏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块。但对数学教学这一方面,就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和不足:第一,教学的侧重点都放在知识的传授环节,而没有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即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二,使用教材比较陈旧,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所涵盖的现代数学信息比较少,习题和案例涉及的其他专业领域太少。第三,教学观念一直是理论学习至上,轻视实践应用。教材以外的各种参考书和习题解析材料等无非是围绕着教材中的某知识点、定理或公式来展开分析和讲解的,虽然部分教材中会有一系列的案例和应用练习题,也都是进行简易化、理想化而抽象出来的远离实际问题而更贴近教材中某原理和定理的练习内容。第四,数学中的近似值的求解(包括解析近似和数值近似)相对更贴近实际生活,然而教材中对这部分都有删减和简化,作为了解内容并列入非考试范围。第五,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将理论教学和上机操作相结合,数学中很多需要借助计算机和专门软件进行运算和求解的部分内容也只是在讲台上简述一下。第六,教学模式陈旧,还是传统的讲台上灌输知识,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启发,而造成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得不到提升。

3、数学建模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

传统的数学模式和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极速发展对知识的需求。传统的教学过于陈旧老套,遇到问题就套用公式,套用方法,一点创新的意识都没有而不是真正的去分析问题,发现联系,寻找解决思路和方法。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根本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不能提升实践创新能力。而数学建模的过程就是提出合理的假设,简化实际问题并抽象出一个理论上的数学问题,然后利用数学逻辑思维,再通过计算机和软件,将所得到的模型解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便会给学生创造一个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创新实践的机会。数学建模还会给学生营造一个数学创新的良好平台和浓厚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下面主要从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1)通过数学建模,培养学生抽象思维

在构建数学模型之前,需要对实际的问题进行抽象,将具体的问题抽象成一个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语言(如数学概念、数学符号和数学表达等)去描述问题中的各种关系。比如著名的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面对复杂的七桥问题,首先就是需要将问题抽象成一个几何问题,将里面的陆地,桥抽象成数学中点和线等简单的几何概念,从而进一步抽象了脉络的概念。对大部分学生,学会利用自身所掌握的原有的理论知识框架进行问题的抽象,对于抽象思维至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

2)通过数学模型,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学会触类旁通,在学习中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构建不同的模型,而同一个模型有可以应用到不同的实际问题当中。通过对事物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从而获得多样性的结果。

3)通过数学建模,培养想象能力

著名法国作家雨果曾有过对想象力的评价:想象就是深度。想象力能够自我深化,能够深入到实际的问题当中。科学到了最后阶段,便遇上了想象。”。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只有对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和演绎,总结和应用,遇上类似的问题的才会去进行抽象、假设并构建出数学模型。

4)在数学模型,培养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主要在于个人思维的独特和新颖,甚至打破常规思维,如常规的时空顺序,把问题的发生、发展顺序颠倒,把原因、结果,颠倒,沿着相反的思路对具体的问题展开分析。而数学建模是打破常规,培养逆向思维,改变学习模式的突破口,数学建模的过程可以充分的反映出模型构建者的思维特征。因此培学生创新思维,一定要利用好数学建模这个平台,努力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林文卿.基于科技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 J].科技与管理,2010,12(2):141-144.

[2]陈智勇. 学分制管理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140-142.

篇4

在二十一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使创新思维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其作用,更能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去,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锻炼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增强他们留心观察、提出质疑、理性判断、合理推理的能力,引导他们去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进行创造性思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激情,目标适当。

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才能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适当的目标,又能恰到好处地调动学生的激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九册的《小站》时就根据“小站的设备简陋”这一内容,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五年以后的小站又将是什么情景?”这时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有的大胆幻想,有的是根据自己见过的火车站来设想,这时我就表扬了他们的敢于创新,让他们逐个到前面来说,同学们都踊跃参加。接着我又提出:“现在小站的设备先进了,我们的工作态度又将如何?”同学们有了前面的学习气氛,话匣子就一下子打开了,然后我总结了他们的发言:一种是以前的小站,但热情的服务却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另一种是设备先进了却不与旅客见面,不再动手修假山、造喷泉了。最后请同学们根据教师的提示讨论一下这两种做法的优劣。这样通过教师的启发,许多同学见解独特,富有创意。

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问题产生于学习者的已知和未知之间,因此,学习就是解决怎样解决问题的活动。学生具有好奇多问的特点,但到课堂上反而没有了问题。究其原因,实际上是我们的课堂没有鼓励学生质疑、提问的机制。应当承认,学生的问题往往多种多样,有的不具备思维、推究的价值,有的甚至存在明显的漏洞。必须明确,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自己思维探究过程的展示,对学生个体来说,这或许就是他内心的全部。因此,教师必须慎重对待并认真处理,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培养其质疑的能力。

二、让讨论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

讨论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阅读教学中适当穿插讨论,可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竭力思考,畅所语言,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中,讲《舍身炸暗堡》一课时,提问学生:“如果不舍身能炸掉暗堡吗?”学生就会议论纷纷。接着再问学生:“既然你们有这么多办法,那么为什么还要舍身呢?”学生就会再次回到讨论中去,整个教室热闹了,打破了串讲串问的沉闷气氛。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特别高涨,他们主动进入语文学习和语言思维的锻炼中。在充分的讨论中,学生认识到在当时千均一发的时侯,只有“舍身” 才能快速炸到暗堡,从而理解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讨论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从心理学上讲,讨论学习也是一种人际交往,交往的前提就是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而就课堂的讨论学习而言,语言是学生进行沟通的最主要的工具,要很好的进行沟通,就必须很好地解决信息传递和信息接收两个环节,这也就是提高学生听和写的能力。为此,在讨论中学生首先要学会掌握“会说”、“会听”的能力,这在讨论学习中同样十分重要,首先要听别人发言,其次是要听老师的指导。

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于所谓的“钻牛角尖”学生应慎重对待,保持他们的求异思维,并适时进行引导,从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凡卡》一文时,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凡卡家里很穷,没上过学,他怎么会写信呢?这个问题比较难答,这时就要老师适时发动学生进行探论:“这位同学问题提的很好,老师希望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替老师回答好吗?”经过讨论,答案会很多:①凡卡是和阿迈娜放羊时一起自学的。②凡卡是跟财主的儿子到学堂偷学的……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尽情的发挥。

三、以情境构建轻松的教学课堂,使创新成为一种自然有效的过程。

创设语文课堂教学情感和认知相协调的情感情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肩负的重要使命之一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情感和认知的协同发展,情感情境的创设尤其重要。而在教学课堂中应当结合教材和学生情感实际来创设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规律,避免无病的说教。《鸟的天堂》一课,可以创设一种审美情境,给学生一种美的情感陶冶,让学生享受大自然动与静的和谐之美。

篇5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关系一个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当前国际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生产力的竞争。而生产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是人的智能水平的竞争,是人的创造能力的竞争。因此,国际间的竞争归根结蒂是人的创造能力的竞争。但是,创新不是科学家的专利,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如果将这种潜能发挥出来,那将是不可估量的财富。德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将决定他的一生,将一个民族的创造水平将决定一个国家的竞争力。

培养创新思维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培养适应时展所需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病而提出来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并以创新实践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前教育的当务之急。

纵观我国的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长期以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伦理观的影响,是一种非常规范的循规蹈矩的知识技能的教育,而对孩子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却显得比较薄弱。这样就导致孩子的综合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较差,特别是学生的创造力受到较大抑制,创新能力差。学生离开了家长、老师这根拐棍就不知道如何走自己的路,无法适应将来社会对人才选择的要求。

教师是学生创新的主要培养者。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首先要成为创新型的教育者,学校首先要成为创新型的学校。学校不仅要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而且自身更要改变教育观念,进行创造性的教育教学。要教会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的方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讨求知的兴趣,培养他们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本领。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生物学研究表明,人从出生至一周岁脑部发育已经相当于成年人的70%,3周岁左右大脑发育完全,而从那时(或许更早)开始到成年时期,人的思维是非常独特的,是最易接受新思维方式的黄金时期。有关专家对近100年来的所有发明人所作的统计结果发现,发明人的文化水平在总发明人数中的分布是: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占总发明人数的34%,高中的 占33%,技校占13%,中专占7%,大学占13%。可以看出:初中、高中和技校文化水平的人数占总发明人数的80%。由此可见,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中学的教育教学中应充分抓住这一黄金时期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随着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和深入,原有教学模式下的以技术操作为主的思维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这门新兴学科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清醒地认识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多方面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学生获取信息时最便捷的学科,它的教学有别于传统学科,它的思维方式有别于传统思维方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的操作性强,易于打破了常规思维产生创意。信息技术的操作是建立在各种软件的基础上的。学生对软件的操作不同于生活中对实物的操作。这就要求学生打破固定思维模式,把生活中的事或物映射到虚拟空间上去,这一思维过程就是创新思维的过程。同时,各种各样软件涵盖了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软件的更新也以惊人速度层出不穷。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就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这就使我们必须把信息技术课教学进行延伸,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学会举一反三、不断探索、具备创新思维,具备创新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是单纯的技术教育”,这种思想在信息技术教育初期曾经主导着许多教师的教学工作。特别是信息技术刚进入中国的时期,多数教育者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更是侧重于技术能力方面,而忽视了教育本身应该给受教育者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动态发展趋势,不断地深入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单纯的技术培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能力培养显得更加重要。教育者必须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首先是“教育”,它必须具有教育的全面性和引导性。1996年,“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个报告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的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目标都重要”。信息技术教育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它必须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展。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不会拘泥于书本,也不会固步自封。他们社会适应能力强,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和不断进步的科学勇于探索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永不落伍。如果说掌握娴熟的技术是“授之以鱼”,那么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就是“授之以渔”。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学科它涉及到最新的技术、设备、信息和科学知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很方便的收集材料,交流信息,了解最新科学动态。这些都为科学创新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恐怕就需要一颗具有创新精神的头脑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创新思维就是要培养既有娴熟的技术又具有创新精神的创新人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目的,创新教育为信息技术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

总之,教育大环境和政策,为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思维培养提供了契机的前提之下,学生减了负,学生有了自由的时间和足够的精力来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就应该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有科学意义的创新思维方面的活动。其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复杂,头绪较多,容量相当大,按现行部颁标准,信息技术课的周课时只有1-2节。在这样有限时间内是不可能让学生把太多的知识牢牢掌握的。所以,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创新思维。

篇6

美术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深化,尤其需要在小学美术教育阶段,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对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以及作用。美术教育要让学生感受到美以及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下面主要分析了美术教育创新思维的含义以及加强对学生美术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一、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含义以及重要性分析

创新思维主要是指思维具有独创性,是思维上进行创新。在创新思维的实际运用中,不仅要注重问题发现,更需要注重分析和思考问题,还需要对问题进行创造性地解决,将学生思维过程作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重要环节。创造性思维特点主要包括新颖性、独特性。教育最终目的在于对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其中,学生发展的最主要形式是培养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有效促进创新能力培养的学科为美术教育。关于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艺术作品和解决相应问题的过程中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在小学的美术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灵感想象能力、直觉思维能力,以及促使学生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二、小W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策略

(一)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其课堂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就是需要进行相应的关于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设计。因而,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就需要做好相应的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其内容主要有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注重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就在课堂上不知不觉培养了创新思维,其培养的方式也非常自然,一点也不生硬。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相应疑问,并进行积极思考,进而使创新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努。如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活动,可以不采用一些固化的形式,有效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找到线条表现的方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创新方式完成作业。

(二)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以学生为主体

以生为本的思想是当前主流教育思想,是时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进行小学美术教学中,需要树立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意识,而不是使用教师灌输教学、学生单纯模仿教师、死记硬背知识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发展创新思维,不能束缚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其工作已经发生了改变,不是教学生如何模仿图画或教师的画作,而需要紧紧围绕着学生,引导学生改进和落实自身的想法,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如进行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去观察一件艺术作品,只需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规定好观察任务,使学生能够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进而产生不同的观点,激活学生思维。教师如果只是单单灌输成人理念给学生,那么学生自身的思维必须会遭到抹杀,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降低学生创造性的直觉以及创造热情,致使学生的审美个性和创新能力不足。

(三)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联想

联想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较为有效的方法,因而,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应约束学生联想,需要鼓励学生不断进行想象,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联想能力的重要性,进而不断创新,以联想的方式逐渐得到个性化思维设计。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有着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美术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自我的探索与主动搜索方式来找到相应的美术创新的方法,从而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以及引发学生联想。如,教师在进行关于“春天印象”的教学时,尽管学生在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多的春天印象,但学生在具体的创作中,却难以把思维中的印象应用于创作上。对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构思、选择、组织画面上展开,但不能过多地去为学生设计出具体的构图,要给学生更多的自我表现空间,这样学生能够依照自身的想象和想法来创作自己的作品。

(四)美术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动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想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就必须赋予学生创新的动力,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创新,并产生创新的兴趣和激情。教师有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是赋予学生创新动力的主要方法。因而,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时,应该尽量找到闪光点,而不只是发现学生的缺陷。同时,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小组间相互评价也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创作,进而不断完善自己,形成创作的热情。在对作品进行评价时,评价不能太过笼统,注重个体的独特的意见与见解。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间活动”的创作时,可以用多种方法评价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表达出自身的想法,并由学生互相评论,教师在旁边指导,有效发掘学生的亮点,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于美术教师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美术教育应当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育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多联想、需要让学生产生创新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成为优秀美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岩.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

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70.

[2]陆晔.开发心智培养创新――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对学生

创新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22:22.

[3]芮鹏媛.学生主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美术学习的

动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6,02:164.

[4]许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创新思维能力与发散性思维的培

篇7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至关重要,且主要表现为:首先,可促进学生形成创造性的学习意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中通过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使学生在培养期间自主开展问题思考,形成更多自身的观点、认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进而形成在学习中可带着创新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其次,可促进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及竞争力。当前时代背景下,创新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是计算机领域中要想实现发展突破所必须拥有的一项条件,因此越来越多企业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供了极大要求,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促进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上形成更好的适应能力及竞争能力。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中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营造良好教学情境,正确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要想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质量、效率,充分发挥专业教学的创新思维培养作用,应当在良好教学情境下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弥补学生对教师计算机操作进行简单模仿及机械思考问题的不足。教师应当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大量观察、探究、实验操作的平台与机会。例如,在《图文混排海报的制作》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建立开放性的教学设计活动场景,紧扣某一主题由学生自由发挥,要求学生自主运用各种操作工具来开展多样的实践思考,基于主题性教学情境,开拓学生联想及想象空间[2]。其次,组织学生运用各式各样的计算机技巧来表达自身的主题创意,依托实践活动实现自身知识、技能的有效转化,实现对海报设计的初步优化,并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二)优化计算机操作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表现出极强的操作性,教师通常会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相关的专业知识,该种操作教学对提高专业教学成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有助于提升学生在计算机上的实践能力。然而,要想进一步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则应当增强操作教学的设计性、探索性,如此一来,学生便可在有效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相应的创新能力。在传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为学生演示计算机操作流程,便讲述相关的专业知识,然而要求学生循规蹈矩地对教师操作步骤进行模仿,该种教学模式不仅显得单一,长此以往,还会使得学生产生厌学、倦怠等不良心理,进而削弱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当革新教师观念,且还是优化计算机操作教学方法,注重推进校园文化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以此提升教学课堂趣味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3]。

(三)组织社团活动及小型科技活动,促进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篇8

在当前新课改不断实施大形势下,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学中的必然需求。所以,在现代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已经成为必要内容及任务。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及意义充分认识,在此基础上应当以有效方法及途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从而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1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训学生创新思维重要性分析

首先,创新思维的培养可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属于重要内容。通过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够培养,可使学生具备较强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可使其在美术知识学习过程中积极创新,可对学生潜力进行充分挖掘,使学生潜力能够得以更充分发挥,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其次,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使美术教学效果对提高。对于小学美术教学而言,其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美术知识及绘画技能,并且能够使学生创作美术作品。而在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创新思维属于十分重要的一项影响因素,在学生具备创新思维的基础上,才能够使其创作出更加优秀的美术作品,才能够使美术作品更加具有新意。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可使学生更好学习美术知识,从而使美术教学效果得以提高。第三,创新思维培养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对学生美术素养及能力进行培养,同时也应当培养各个方面综合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不但能够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对创新思维进行运用,并且在其它学科学习中也能够对创新思维进行运用,可对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及成长均具有重要作用[1]。

2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有效策略

2.1创设合理教学情境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对外界认知水平仍旧比较低,其思维仍处于感性阶段,他们主要是通过大自然及各种相关社会活动对外界事物进行认知,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营造合理教学氛围及环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意识。比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使学生能够融入大自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感官感受大自然,真正体会大自然变化,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描绘自己比较喜欢的景象,并且可通过美术工具自己创新自然景象,从而有效激发学生想象力,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较好培养。

2.2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在当前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下,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已经成为重要内容,也是必要任务。在小学美术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心理特点及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有效激发学生想象力,通过不同方式的运用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以逐渐提高。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花草树木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绘画一些具备科幻色彩的一些植物,而这些植物并不一定会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这对于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据不同学生美术水平,将多元化美术素材提供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够对绘画素材进行自由选择,使自身绘画优势能够对充分发挥,使其创新思维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

2.3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对于每个小学生而言,其均存在潜在创新思维,只是有些学生未能够使其充分体现出来,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从而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较好培养。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形势下,教师可对多媒体进行运用,利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较好培养。比如,在对《美丽的天空》这一内容进行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同龄学生作品向学生进行展示,从而使学生视野更加开阔,使学生创作思路得以进一步拓展,从而使学生创造能力得以提高。利用多媒体设备可展示精美画面,色彩比较鲜明,可为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可真切感受,可产生相关联想,这对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及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均十分有利[2-3]。

3结语

在现代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已经成为教学必然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在小学美术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进行探索,通过创设合理教学情境,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合理应用多媒体等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创新思维得以进一步提升,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翔.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10).

篇9

二、创新型思维的培养在软装饰设计课程中的意义

首先,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模式,将软装饰课程中的实践性内容与市场理论相结合,有利于教学环节与市场环节的更好接轨,形成人才培养与市场发展的无缝对接。其次,引入创新思维培养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同身受,有利于教学效果大幅度提高,学习兴趣激增和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课题设计与主体设计能够真实有效地创造出符合自然规律和人自身需求的设计成果,让设计产品具有前瞻性的概念设计目标。创新型思维培养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市场适应能力,在充分了解专业市场运作和市场发展动向的前提下,为其自主创业打开了合理的未来发展平台,而不是让创业成为不切实际的一种空想和冲动。

篇10

一、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艺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美术教育,不断提高办学条件、增加教育经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在美术课的硬件和软件上加大设备、教具投资,以促进美术教育水平的提高。在教育中,美术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注意力、毅力和创造性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对于学生的思想、行为、语言、情感以及审美价值观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实施

美术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教师不仅要保证好自身的授课准备工作,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让学生在掌握好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目前,我国美术教学中,依旧存在只重视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身心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的状况。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势在必行。针对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开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本文通过以下几点简单地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战略对策。

(一)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启发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前提。由兴趣自发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往往能激发学生对某些问题和事物认识上的思维创新,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就需要在美术教学实践中为学生多创造一些使其感兴趣的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对学生做出评价,善于发展学生的优点,对处于成长发展过程中学生的潜在能力给予充分的信任和鼓励。同时,教师要熟练掌握教材,更要精心安排教学程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点,将学生的被动情绪转化为愉快、积极、自觉的学习情绪。创造条件和情境,多用感性的启发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独辟蹊径,以其个人特有的个性的认识方式去认识和感知身边的事物,以求在思维方式上获得与众不同的创造。

(二)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美术学习中,学生往往会受习惯性思维方式的影响而形成较为顽固的心理定势,同时由于对个人能力的不自信,很容易束缚想象力,阻碍创造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大胆创造,提高学生对自己作品的认识、增强学生创造的信心,帮助学生解决技巧性难题、激发学生创造的勇气。同时,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教师要计划性安排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发挥的课堂内容和活动,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程度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以表扬为主、提醒激励为辅,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挥潜能。

(三)因势利导,及时发现学生的创新思维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是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措施。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阶段,各方面思想均不太成熟,但却很容易接受吸收新生事物,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尝试的勇气。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求教师必须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因势利导、给予鼓励,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保护学生的独立个性,提高创新素养。同时,营造轻松的氛围,真挚热情地启发引导学生将最真实的情感表现出来,从而让学生在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上,其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培养。

(四)充实课外活动,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

在教学教程中,课外活动对于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营造良好的创造环境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培养意义重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求在美术课堂教学之外,必须丰富课外生活,让学生在真实的课外环境中感受艺术的各类独特的表现。学生在课外真实感性的活动中,能够不受教材范围限制和教师引导的倾向性束缚,使自己具有个性特征的创造性思维随心所欲、独立自主地得以发挥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有计划地增加美术活动课,可以在按照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开展自然现场写生活动,启发学生变换对景物的观察视角,让学生在掌握美术基本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大自然的艺术之美,更有效的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结语

在新的教育教学体制下,对学生创造力、情感以及个性品质的培养已成为现代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学生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的全面提高,影响着美术教学的质量。其中,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修养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在美术教学中实施有效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情感教育、提升审美意识,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思考、重视个性发展。同时,要充实课外活动,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艺术之美,在感受体验中充分发挥创造力,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黄英英.引生活之水灌美术之园——谈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的链接.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1,(09).

[2]翟端丹.美术教学探研——提高学生绘画兴趣.辅导员,2011,(27).

篇11

1.创新思维的涵义

创新思维是指通过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不同于常规的思维,其本质就是突破传统,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创造出独特的、别具一格的、有现实意义的思维成果。而艺术作品的精髓就是在于创新和创造。每一个艺术作品,每一项设计,它的灵魂都是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这才是创新思维的真谛。字体设计作为艺术设计大军中的一员,创新思维是每一个即将进入这个行业的学生们应该具备的素养,其重要性是不可取代的,必须从学校开始抓起,重视创新思维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

2.训练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

对于占据字体设计半壁江山的创新能力,在中职院校在教学改革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对创新思维训练加大改革力度。首先要制定科学的适应本校学生的教学目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导纲领。但是具体的训练计划必须由各个教师根据本班的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切不可墨守成规、生搬硬套。在创新思维训练中重要的两点是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要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为大家引经据典,多举一些优秀的字体设计案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摆脱现有知识和传统观念的局限,突破固有模式,在设计时能有新想法,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逆向思维的养成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字体设计创新性的提高。逆向思维就是打破固有模式,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这样可以使学生创造出别具一格、完全属于自己的设计理念,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关于传统字体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创新性思维教学的训练

在传统的字体设计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都放在对文字结构和书写规律的掌握,一般都以拉丁字母和宋体、黑体为基本字体展开临摹练习。在课堂中教师一般只强调书写和作业的完成程度,仅仅是熟练地书写中外文各种字体。而对文字设计的创新性培养和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缺乏足够的重视,仅仅是固有的大班教学及讲述课本内容。大多数中职学校关于字体设计创新思维训练的课程很少,甚至是没有。学校也并不重视对创新思维的训练,不将此作为教学重点。这种实践性、创新性的课程也难以进行教学评估和考核。因此很多学校仅仅是作为面子工程,敷衍了事,学生难以得到足够的创新思维训练。

2.创新性思维训练模式化、教条化

学生的创新能力不高,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条化和模式化的问题。教师的教学过程往往一成不变,仅仅是讲解书面知识或者是PPT,对创新性思维的训练模式化、教条化,以临摹为主,以书面形式作为考核标准。因此,很多学生习惯性地模仿教师或书本,整日埋头于大量的练习作业,这样长年累月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对这门课程缺乏兴趣、缺乏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许多教师的教案甚至几年都不变,如果教师是这样,那么教师的创造性思维也就会逐渐降低。教师都缺乏创新性,学生又该如何提高创新性思维呢?

三、如何解决创新思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用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在教学计划方面,学校应加大对创新思维的重视程度,增加创新思维训练的课程时间,进行多样化的训练。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将时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讨论,有思维的碰撞,突破书本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课程考核方面,突破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多样化考核,例如可以以完整的字体设计作品作为考核内容,让学生讲述自己的设计理念,学生和教师共同评定考核结果。在讨论过程中可以促进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性的设计活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动手能力,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让学生将创新思维从理论层面上升到实际操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创作。比如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校内设计大赛,鼓励学生参加比赛,或者引导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大型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也可以加强不同院系甚至学校之间的文化交流,举办各种艺术设计、文字设计展览,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其创新能力。

2.将字体设计与其他创意相结合

将文字设计与图形创意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文字的前身就是图形,最早的文字就是象形文字,而图形又比文字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和想象空间。因此将文字与图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联想创造能力,还可以将图形的创意运用于文字中,突破文字本身的限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让文字不仅仅是作为记录、传递信息的工具,而将它们赋予新的艺术含义,创造出更具有突破性的文字设计。将文字设计与其他设计相融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们意识到,文字设计并不仅仅局限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作为艺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与平面设计、包装设计等相结合才能表现出它的灵魂精髓。很多艺术形式都是由文字演变而来,文字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因此我们将其他艺术和文字艺术融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作潜能,就可以创造出更具有艺术性的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社会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