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3 08:22:3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安全质量管理体系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c)-0233-01
实训基地是大中专(技工院校)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的主要载体,是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推动人力资源、科技资源和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有利于引导院校面向产业、企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促进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促进学生就业,对于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振兴、创建创新型省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训基地已经成为高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机械类实训基地不同于一般的实训基地,在实训中经常会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安全生产不仅是生产性企业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学校的机械类实训基地也是必不可少的。搞好安全工作必须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把安全教育培训作为学院机械类实训基地安全教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学院要保证教师和学生在实训中不发生安全事件,就必须认识到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尽管各高校的安全教育培训有了长足进步,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到“重教学、轻安全”思想的影响,安全教育工作并未真正引起各高校的足够重视,无论是教学员工还是学生在实训中的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安能力较差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为此,我院在建立机械类实训基地的质量管理体系时,把安全控制程序放在重中之重来抓,贯彻校园安全实训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努力实现学院的长治久安。
从2007年开始,德资企业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与我院合办的“订单式”中德合作(博世)班,在培训基地的运行与管理以及监控等方面引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使得博世公司培训基地的日常工作建立在完整的规范、记录、表格、报告基础上,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工作都做到有的放矢,纠正和预防措施明确,学员在培训中,严格按照质量程序文件规范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使培训员工责、权、利较好地结合。学员的工作已经形成一种规范,从而降低了企业设备的安全发生率,降低了职业培训基地日常行政开支和工作成本,提高了实践教学服务质量和实训基地管理工作效率,节约了实训基地日常开支和成本,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到目前为止,该培训中心的安全事件为零。
按照ISO9001标准要求和德资企业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提供的意见,我校的机械实训基地建设应以实训安全、卫生与健康为依据保证学生和教职员工在一个安全、卫生与健康环境中学习和工作。机械类实训基地安全程序建设的主要工作是明确潜在事故和紧急突况发生的可能性,正确、及时、果断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预防和处理潜在事故和紧急突况,避免对学生和教职员工的人身损伤,降低学院的财产损失,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学院实训生产安全。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学员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员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应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坚持重安全意识、重安全规程、重安全行为规范、重细节养成;应以安全意识教育为先,以提高安全技能为重,以养成安全生产行为规范为目的;培养学员的安全行为规范,全面提升安全防范技能。
机械类实训的设备基本都是使用三相交流电的大型设备,大部分设备都是高速运转的,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基本都是大事故,轻则肢体损害,重则威胁生命;而且大型设备价格贵,动辄十几万,机械类实训基地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火警、群体性或个人重大突发事件,如学生抽烟引起油路着火引发的火灾等等。
(2)学生在车间操作时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3)从仓库运领取物料时乘坐电梯被困事故。
(4)操作设备时,发生的机械事故,如车床卷入学生衣袖和女生头发引起的事故,工件或刀具发出引起的事故,铁屑伤人事故等等。
(5)学生操作不当引起的机床电路短路,学生玩耍电源开关引发的事故等。
(6)交通事故,实训基地经常有运输车辆往来和叉车运送货物,学生在实训基地也要注意的交通事故。
针对机械类实训基地的特殊情况,我们在建设其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安全控制程序,就不应该照搬体系,应该建立适合的安全控制程序。我校实训基地针对机械类实训基地学生的特点(该类学生男生比例大,比较好动,喜欢开玩笑,容易“玩笑”升级,引发安全事故)和老师的特点(师资不足,单人单岗,精神高度集中,难免有疏忽和照顾不周的时候)建立了我校的安全控制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编写了《中德培训中心突发事件学生应急指导书》,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活动。所有在机械类学生都要将安全生产教育纳入公共课范畴,确保一定课时,切实加强学生人身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岗位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机械类实训基地要加强现场实训安全教育,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提醒,规范实习学生的操作行为,确保实训学生的安全,维护实训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主要做四个工作,一个是编写操作指导书,保证每台设备一本,规范学生正确操作设备行为;二是做好日常规范宣传栏,该宣传栏也是放在场室入口处,宣传栏采用动漫形式反映场室规范,文字简明;三是做好场室的安全宣传,宣传栏内容包括急救措施、安全预防和逃生路线图,安全宣传栏安放在实训工场的入口处,宣传栏要色彩鲜艳,文字简明,便于引起学生的重视;四是做好监督工作,中德中心会不定时的安排人员对场室的规范、“5S”进行检查,在检查中排除安全隐患。
总之,通过积极有效的开展安全程序文件的设计,增长了学生的的安全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的安全防范能力安;除了要建立安全的程序文件以外,重要的是在于宣传和引导,让学生形成安全意识和观念,养成良好的工作行为态度和习惯,保障了学生安全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韦爱勇,王成端,周小波.试论加强在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6(3).
[中图分类号] R9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b)-0128-03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是医疗业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和重要手段,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临床疗果,关系到人民的健康与生命安危[1]。药品质量管理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是医院药事管理中常规的、永久性的中心工作。笔者从卫医政发〔2011〕11号《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2]出发,结合等级医院评审要求和医院药品质量管理实际,认为在医院内部,要保证药品使用安全、有效,就必须对药品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构建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应重点注重3大关键要素。
1 建全综合监管机制
医院药品质量管理包括购进药品、静脉配制、自制药品、加工炮制、调剂、煎药等多方面质量管理与控制,首先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机制,它是实现全面药品质量管理的先决条件。
1.1 团队建设
各级医院应设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并定期对临床使用的药品进行监督、评价和指导;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由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成立专门的药品质量验收小组,由分管质量的主任、质量验收员、采购员、保管员组成,聘请专家一同验收加以把关。
1.2 完善机制
随着《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等法规的贯彻实施,应建立和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付诸实施,并定期考核和持续改进,不仅要制订医院药事综合管理、药品购销、加工炮制、制剂生产、处方用药等方面的质量管理制度,而且重点要完善各工作室组、各技术岗位、各技术单元的操作规程、工作制度。充分利用医院药品信息管理系统,在科学分类、相关权限的控制、进销存管理、效期管理、处方审查等方面,加强质量管理与控制,规范管理流程。
1.3 建立长效机制,实行质量考核,落实岗位与职责
药品从采购进医院至发到患者手中,要经过很多环节,坚持应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执行,全面落实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不搞一言堂,敦促每个人、每个岗位、每个环节都参与质量监督,人人有责,人人有权,保证质量管理制度的贯彻与落实。
2 加强环节质量管理[3-5]
药品质量体现在药品生产、流通、保管、使用的每个环节,环节质量是医院药品质量管理重中之重。
2.1 采购环节
中医医院用药有自己的特殊性,中药饮片的用量较大且政府未规定统一进货渠道,医院可自行采取招标采购,严格审核药品生产企业及经营企业的资质材料,优质优价者优先,并请纪检监察、审计等对招标、开标、评标、定标及分标进行全过程监督。西药、中成药必须从政府网采购。
药品采购遵循“统筹规划、合理使用、加快周转、保证供应”的原则,既要保证临床用药又要防止积压。根据临床用药需要,合理编制采购计划,少量多批。严格执行审批制度,严防人情关系、个人主观武断,盲目进货。坚持质量为首、疗效确切、使用安全、价格合理的原则,做到“七不购”,即资质不全的医药经营单位的药品不采购;出厂时间过长的药品不采购;接近有效期的药品不采购;有严重违章的生产厂家所生产的药品不采购;疗效不确切的药品不采购;资质不全进口药品不采购;与治疗无关的营养保健品不采购。
对于新药引进和品种淘汰,应由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讨论,并经院办公会批准,纳入医院基本用药目录后,方可采购。
2.2 入库环节
入库验收是对药品品名、数量、等级规格、品质高低、产地来源的确证与认同,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关键性环节。需入库的药品(包括销后退回药品)应经质量验收小组逐批验收,验收内容包括外观质量、包装标签、说明书和有关要求的证明或文件(如《生物制品进口批件》《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药品检验报告书、合格证)等。特殊管理药品应双人按上述方法进行验收,并检查至最小包装单位。为了满足质量要求,可考察几家药品供应企业,做到宁缺勿滥。有疑问时送药检室或药检部门进行内在质量的检验,确证无质量问题后方准入库,杜绝不合格药品进入医院。
2.3 贮存环节
由于中药大多为天然物质,极易变异;西药、中成药药品均具有明确有效期规定,对贮存条件亦各有要求。一般来说,医院的药品库房品种多、数量少,药品周转或快或慢,储藏时间因时、因病、因医生用药习惯而不同,给药品的储藏、养护增加了难度,所以,药品在进入库房后的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第一要做到合理分区,定位存放,中药饮片按入药部位或其他方法实行划区和定位存放,并按药物特性选择不同贮存方法。西、成药根据剂型或功用并结合药品性质分库储存,定位存放,在库区内应设立醒目的货位牌并严格执行色标管理。第二要科学养护, 保管员定期检查药库内防虫、防鼠、防蚊蝇等设施是否完好,换气扇、冷柜、空调、除湿机等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检查避光设施、防火设施是否完好;定期检查在库药品的储存条件,记录仓库的温度、湿度,如超标需进行温度、湿度调控。并根据药品的性质,确定好重点养护品种目录,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并做好养护检查记录。对常规品种,按月进行质量循环检查,并做好保管养护检查记录。严格按“近效期先出”“先进先出”“近效期报警”原则,作好效期药品管理。对因异常原因或库存时间较长可能引起质量问题的药品,应报请质量管理部门复查处理。对于特殊药品,严格按相关管理办法实行。
2.4 临方炮制环节[6]
医院中药房配方使用的饮片,大都由中药饮片生产厂家直接供应,但个别炮制品种由于用量太小,饮片厂没有供应。在实际工作中,医生根据病情需要常需要一些特殊的炮制品,而大多数单位并没有遵方调配,而是有什么发什么,违背了医院的处方应付原则,降低了临床疗效,贻误了患者的康复,这种现象不仅在规模小的药房或药店有所出现,甚至大部分大医院也时有发生,因此,要求临时加工的品种,调剂人员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炮制,绝不能该制的不制、该捣碎的不捣碎或以此品代他品、以生品代熟品,造成“病准、方对、药不灵”的后果。
2.5 特色制剂生产环节
医院中药制剂是老中医临床经验的结晶,是中医临床疗效的保证,是中医特色和优势的体现。按理论,产品质量是设计出来的,而不是生产和检验出来的。要保证自制制剂的质量,必须严把原辅料、包装材料的质量关,制订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控制好每一个工序的质量,对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进行验证,严格按照工艺参数进行成分提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提高提取效率与质量,不仅要对生产过程进行动态监控,还要对批次之间进行动态监控,制订完善的质量标准保证各批次之间的稳定性,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2.6 调剂环节
药房是把住药品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如果调配中有错误或调配的药品质量本身有问题,除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外,尚会造成医疗事故。首先,必须严格执行调配操作规程,坚持“四查十对”,由主管药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复核,严格双签名制度。同时,对不合理用药的处方,药剂人员可以拒绝调配。其次,对进入各调剂室药品除药库验收入库和出库把关外,各调剂室则按柜组落实质量管理责任,要求所有调剂人员调配操作过程中都要注意药品质量状况,还实行部门质量检查人员每日巡检和科室主任、药检室人员定期检查制度,发现变质或混用品种及时退回药库处理。
中药汤剂是中医临床应用最为广泛、使用率最高的剂型,煎药的器具、火候的大小、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药物放入的先后等与与煎剂的质量有关,直接影响其疗效的发挥。质量再好的药品如果煎煮不合理,药效也难以体现,因此,煎药室应制订和执行煎药的操作规程,并配备专门的中药煎煮质检人员,负责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时间、煎出药汁等的控制,药料应当充分煎透,做到无糊状块、无白心、无硬心等质量检查。同时,进行煎药知识的宣传,使更多患者掌握中药的正确煎煮方法,使其发挥最大的疗效。
2.7 病区使用环节
病区药品是药品流通中的最后一个环节。病区药品管理工作由病区护理人员执行操作,但许多临床科室在实际工作中对药品管理存在认识不足、管理不规范、管理不严等情况,药品未按要求储存保管、不同批号及不同规格的同一种药品混装、药品基数与实物不符、过期或变质失效药品未及时处理、药品未分类、对特殊药品未按规定管理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医院应组织由主管院长、药学部、医务部、护理部等科室组成的质量检查小组,定期对各病区的药品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协助病区药品保管、使用,使病区药柜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保证药品质量及医疗安全。
2.8 临床药学服务环节[7-8]
围绕国家医改政策,构建以患者为中心,合理用药为目的,临床用药为研究手段,解决临床用药问题为核心的临床研究队伍,并随时与临床联系,收集药品使用各种信息。各临床科室应建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卡”,一旦发现不良反应要如实填报,药剂部(科)协助调查、分析、查找原因,及时妥善处理,共同做好安全合理用药的工作,这样可使全院医护人员都直接参与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从而有力地保证了药品使用质量,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同时,组织药学人员深入病区、社区,利用黑板报、电子显示屏、用药知识小册子、讲座等,对患者开展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与教育,更好地保证用药安全。
3 重视药学人员素质[9]
药剂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质量是药品质量的保证和基础,提高药剂人员的职业操守、业务素养、技术水平是提高药品质量的又一关键要素。
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中药专业技术人员“三基”培训,经常开展新知识、新技术讲座,使队伍始终保持进取意识和执行能力,提高整体素质和水平,不断强调职业道德教育和质量道德水准,增强质量管理的自觉性。
积极开展药学人才团队和梯队的培养。根据医院药学部门的实际情况,可从4个方面的进行团队培养,即药品采购供应与药品管理团队、药物临床应用研究团队、中药鉴定与质量控制研究团队、中药临方炮制与特色制剂研究团队,每个团队可有1~3个骨干力量。根据每个单位的特点和特色需要,制订培训、考核和激励措施,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内在潜能,给其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培养形成学术团队或学术梯队,使多数人都能独当一面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较强的质量控制管理能力,也可造就成为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某一类治疗药物应用的专家,以期为药剂工作质量的不断振兴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总之,药品质量管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动态过程,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提高医疗机构药品质量规范化管理的水平和能力,深刻领会其精髓和实质,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用法律、法规约束行为、规范管理体系、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严把药品质量关,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席云生.医院药品质量管理建设[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2(10):160-161.
[2]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Z].
[3] 张建良.加强医院药品质量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5):216.
[4] 高继红.医院药库的管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4):590.
[5] 赵瑞玲.贯彻国家药事法律法规加强医院药品质量管理[J].中国药事,2008,5(22):355-356,377.
[6] 艾伟霞,郑虹,冯晶.医院中药饮片的临方炮制[J].亚太传统医药,2012,8(11):185-186.
[7] 汝玲.我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现状及思考[J].2011,22(1):85-87.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我国地质勘探行业对质量与安全的平衡需求
地质勘探作为资源开发以及经济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各项公益地质方面研究以及地质找矿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近些年来,地质勘探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之上,追求高质量及高安全性的工作环境,使地质勘探实现高效果低消耗的理想目标。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地质勘探行业实行了属地化管理,打破了原有计划经济框架的管理模式,逐步面向市场化的管理。由于职能转变,政企分开,就从“直接干预”转变为“宏观调控”,原有的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和工作方法,已远不能适应当前形势需要。另外一些地勘单位与地勘企业处于经济利益的趋势下,无法将质量与职业健康安全摆在同一个天平之上进行平衡操作,再加上其他多样化的客观因素,造成了地质勘探单位或地勘企业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与质量隐患。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在《安全法》实施以来,地勘单位与地勘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就急需找到一个新的结合点,将高质量高安全的地质勘探理念深入到单位或企业之中,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之上,真正形成地勘单位与地勘企业全员参与的重质量讲安全的良好生产经营环境。
两套管理体系的整合可行性
1.1体系标准的兼容性
对于质量管理体系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这就为两大体系的整合奠定了最为基础的条件。我国在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时就考虑到了这种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之间是否能完美融合,并且还在质量标准的附录当别提到了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对应关系,为两者的相互结合提供了完善的理论基础,有利于地质勘探行业能够顺利整合两大体系,实现质量与职业健康安全共同管理共同发展的目标。
1.2两套体系的目的
管理体系的存在、应用以及完善,是为了对组织内的活动以及工作流程进行必要的优化以及控制,使得管理工作能够具有一定的标准、结构与程序。从表面上来说,两种体系分别从质量与健康安全的层面对各自的目标进行实现,但实际上两种体系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推动企业发展进步,增加组织内人员安全的基础之上追求更高的工作质量,以此来实现总体工作的方针与达到预期的目标,进而对提高组织内部的素质与实力予以强大的助力。
1.3两套体系的运行模式
质量管理体系及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思路都是以PDCA循环为主要核心,通过围绕这一核心开展各自的管理工作,并在工作当中对于体系不断完善,能够达到以最小的投入收获最大的效益,实现高效率管理组织的目标。以此为基础,在地质勘探行业当中加强质量要求以及职工的健康安全要求,高效产出,进而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并使得组织本身取得发展与业绩双丰收的最佳效果。
1.5两套体系的性质
通常情况下,质量管理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都均为全面管理之中的重要环节,两者在运行、指导方针、最终目标以及对于管理模式的审核都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互补性。因此,以两套体系进行综合性管理体系为基础,以国际管理体系及标准为整体框架,其中再加入其它相关的管理体系,就会形成整体的全面管理体系,这也就代表着两套体系的整合是完全可能及可行的。
1.6咨询认证机构的发展
企业或组织对于咨询认证机构要求的提高,基于该企业或组织将要建立或实施多套管理体系或者建立新型一体化的综合管理模式。大多数咨询认证机构为扩大自身业务范围,或许更多的资源及客户,会想法设法获取更多的标准咨询及认证资格证书,在这种情况下,咨询认证机构就会在人才储备上捉襟见肘,尤其是具备多套体系认证资格的外审员。因此,一些咨询认证机构为了能够满足扩大业务范围的目的,还能满足多个客户咨询认证下的工作效率,进行联合作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应当下企业与组织对于咨询认证的市场需求,对建立一体化的全面综合管理体系提供了有利的成长环境。
两套管理体系整合的要点
3.1组织策划
在把握好整合的方向之后,要先行建立综合管理的指导方针以及管理目标,在这个大框架下将需要的管理标准进行详细制定,并将方针与目标具体化。然后,对现在组织自身的内部结构,包括组织的运营情况、产品的特性、外在因素以及生产的整个流程进行充分的整理,对于各个方面的目标进行终极确认,并且对组织内部的必须功能进行识别与设置,配备相应的人员职责及管理权限,并对资源进行整体性调配。
3.2平稳过渡
为了能够将质量及职业健康安全两套管理体系进行一体化的整合形成,并能够融入企业或组织内部现有的管理模式当中,可选择以质量管理体系作为整合基础,对现行的管理体系进行补充与完善。在新旧两种管理体系转换的同时,一并加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融合,进而形成综合全面的管理体系,从而推动地勘单位与地勘企业健康发展。
3.3PDCA循环原则
PDCA循环又被称作戴明环,是由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就是对质量计划进行制定及组织实现的过程,而整个过程就被称为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进行运转工作,进而完成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管理体系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整合同样要遵循“PDCA循环原则”,也是综合性管理体系的重要核心。在建立综合性管理体系时要对组织或企业的总体、分体及各专业的PDCA循环充分考虑,确保管理体系建立成功后能够满足各个角度的管理需要,并能够在实际工作当中持续改进。
结语
质量管理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都是为了组织与企业的日常运营所服务,但是服务的对象却要满足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需求,也要满足在地质勘探当中工程的质量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保障。综合、完善、全面的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将所有的质量、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使得地质勘探行业的工作环境更加安全,工作质量更加过硬。
1.整合管理体系的原则
(1)管理对象相同,管理要求基本一致的内容可以进行文件的合并。 如文件控制、记录、内部审核、管理评审、预防和纠正措施等,三个标准条款的控制对象及要求基本一致,按此原则,文件都可以合并。
(2)整合后的管理要求应覆盖三个标准要求的内容,就高不就低,以三个标准中的最高要求为准。如GB/T24001、GB/T28001标准对管理体系文件没有明确要求编制管理手册,而GB/T19001中明确要求编制管理手册,按照本条原则就要求变只满足三个标准要求的综合管理手册。其他如“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设备管理”和计量要求,三个标准要求均有差别,按最高要求编制控制程序文件。
(3)整合后的管理体系文件应就有可操作性。当在同一级别的文件中不能完全描述其全部具体要求时,应考虑引用下一层次文件进行描述的方式,使之条理清楚,可操作性强。
(4)体系整合应有利于减少文件数量,便于文件使用;有利于同一活动的策划、运行与监视测量,实现资源共享。
(5)在进行管理体系整合策划时,要从机构设置、定编定岗、资源配置、职能分配、运行控制、监视测量等方面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有机整合。
2.整合管理体系的方法
2.1分析整合的内容
在进行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整合时,可以按照5W1H对两个标准中具有对应关系的活动要求进行分析。
(1)三个标准要求同一方面的事都可由同一人来做的可整合。如两个标准都要求设立“管理者代表”负责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整合后的管理体系,可以只设立一个管理者代表,统一负责体系整合、体系建立、实施和保持。要求管理者代表具有三个体系的综合管理能力。
(2)原来几个不同部门作相同的事,就可以合并由一个部门来做。
2.2文件整合的方法
综合管理体系的特点是: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完全融合在一本《管理手册》;三个体系共有的程序和分别专有的程序;将三个体系要求融合在一起的操作文件。整合管理体系中各管理体系的有机的结合不是指多种管理体系的简单相加,而是按照系统化原则形成相互统一、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兼容的有机整体,才会发挥一体化的整体效益和效率。这种有机结合的原则在进行一体化管理体系策划和编写体系文件时应得到充分考虑。
2.2.1《管理手册》的整合
《管理手册》的章节一般顺应GB/T19001标准章节号,各章节充分描述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要求。三大体系标准的4.1条款相似,但要分别描述各自体系覆盖的范围。GB/T和 GB/T28001中的4.2、4.3条款与GB/T19001第五章合写。GB/T24001\GB/T28001中的4.4.6“运行控制”、4.4.7“应急准备和响应”条款与GB/T19001第七章“产品实现的策划”合写,GB/T24001\GB/T28001中的4.5“监视和测量”与GB/T19001第八章”测量、分析和改进”合写。总之,统一章节中应充分描述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个方面的所有要求,特别注意不要遗漏小条款。
2.2.2《程序文件》的整合
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管理过程均涉及:文件控制、记录控制、管理评审、内部审核、纠正与预防措施、培训意识和能力、日常检查机制等。这些过程涉及到三个标准的要求基本相同,可以实现完全整合。对于具有独立性的管理活动可以单独写。
2.2.3作业文件的整合
“过程方法”是GB/T19001,GB/T24001\GB/T28001三个标准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建立和整合管理体系的基本方法。产品实现和提供过程几乎都涉及到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要求,应对每一个过程所涉及到的各体系的要求加以整合。结合公司的实际,在相应的体系文件中统一做出规定,在体系运行中按一体化的要求来实施。
3.整合管理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措施
3.1确保整合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措施
3.1.1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
全员参与是组织建立综合管理体系的基础。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只有依靠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可能建立、保持、完善整合的体系。
3.1.2合理配备资源
综合管理体系的运行,需要投入必要的资源,才能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比如虽然三个体系标准没有强制要求企业的绩效达到多高程度,但是要求企业通过体系运行,不断改进自身的绩效,以满足社会和相关方的要求,这就需要企业投入相应的资金、人力、环保和安全设备设施。
3.1.3认真做好各种运行记录
记录是证实体系是否正常运行的客观证据,同时也是实施体系改进的依据。
3.1.4管理部门应具有强有力的管控和指挥能力
一个高度整合的综合管理体系,如果管理部门资源不足、能力不强、权威性不高、信息系统不畅,不仅不能提高管理的效率,反而会出现管理混乱、效率降低。
3.2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管理体系永恒的主题,没有持续改进机制的管理体系是没有生命力的。持续改进要求组织不断寻求改进管理体系过程的机会,以实现组织所设定的目标。改进措施包括日常渐进的改进活动及重大的改进活动。
3.2.1定期或适时评审和调整组织管理方针
3.2.2建立日常检查机制
在三个体系的整合中,检查可分为公司级和部门级。监察对象包括产品、过程、体系及质量等。检查记录可以统一。
3.2.3定期组织内部审核
三个体系的审核方法是相同的,例如:询问和交谈,查阅文件与记录,现场观察,必要的测量测试等。三个体系的审核也有不同之处,通常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对发现的不符合的要求按就近的原则找出违反的标准对应条款,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则要求对发现的不符合按追溯目标的思路和方法找到真正的原因后,再开出与其原因对应的标准条款。对三个体系的不符合报告分别编制,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不符合报告可以合写。
一、信息不能共享、导致企业管理效率降低、相同的工作重复且难以控制和实施。**、**、**管理体系具有兼容性,在标准的思想、标准要素等内容上有很强的关联性,在体系的运行模式、文件的架构上也是基本相同的,在文件、记录、内审、管理评审等管理要素可以实行共享。就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的性质而言关联性也是很明显的,如果质量控制不好,就要多出废品、浪费能源和原材料,废品处理也可能带来污染;由于环境污染的受害者往往首先是企业职工,就同时产生了职业健康和安全问题。特别在我们化工等高风险行业这种关联性更加明显,如火灾和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一旦发生,既是质量事故,又是环境灾难,也同时会有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所以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一起考虑,实施一体化管理,从而使各管理领域优势互补降低管理费用、减少管理上的不协调、提供整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管理效率,解决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
在今年的**体系认证工作中,在认证公司咨询组的协助下,通过提供相关培训及咨询指导,达到以下目标:
1、依据中国**hse管理体系标准(**××1—**)和国际互认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一体化管理体系,使塑件化工厂的**管理体系与国际国内的先进管理模式保持一致。
2、完成环境管理体系换版转换工作,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连续性。
3、通过提供各种hse培训,使相关人员能够掌握**管理知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影响评价方法,hse运行控制和产品实现过程控制知识,确保所建立的**一体化管理体系能得到有效实施、保持并实现持续改进。
4、强化产品实现过程控制,实现产品质量的最优化,满足顾客期望;系统并有效地识别与生产、活动、服务及其他业务活动有关的危害/环境因素和事故隐患,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消除或降低事故发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依据标准
塑件化工厂**一体化管理体系将同时满足下述四个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
**1-**《中国**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hse)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三、资源准备
1、领导决策
高层管理者确立企业统一的宗旨及方向,应当创造并保持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企业目标的内部环境,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是高层管理者的英明决策,高层管理者应为**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和承诺,提供人财物等资源的支持,亲自参与**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活动,对资源、职责和其他问题实施决策,提供必需的支持。
我厂厂长袁立明任命副厂长周宝刚为管理者代表,全权负责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
2、组建工作组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实施是我厂各部门的工作,齐抓共管是体系成功的关键,工作组的建立极其重要。我厂决定以质量技术部、安全环保部为主,各主要职能管理部门选派人员参加。
3、组建内审员队伍
管理部门应至少有一人参加,基层单位应至少有二人及以上参加。
4、全员动员
为便于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有效开展,计划进行一些宣传活动,让职工了解实施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5、时间保证
工作组和内审员在体系建立阶段有大量工作要做,应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
6、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的时间安排
我厂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咨询工作自**年4月开始至**年8月结束,其中**年7月底前完成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确保**年10月进行环境管理体系换版认证审核。
四、整合计划及工作内容
体系整合工作共分六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体系知识和标准宣贯培训、第二阶段初始**管理评审、第三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策划、第四阶段文件化体系的建立、第五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试运行、第六阶段监视测量、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第一阶段:体系知识和标准宣贯培训
体系知识和标准要求宣贯培训的目的是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和推广培训提高全员的**意识和规则意识。特别是领导作用、全员参与、持续改进、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和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等管理原则的了解和标准的理解掌握。领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建立和实施有效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先决条件,
全员的参与是建立和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的
基础。深入学习理解四个体系标准的要求,切实掌握**××1-**、**-**、**-**、**-**四个标准的基础要求,分析评估四个体系标准的异同点。
第二阶段:初始**管理状态评审
做好初始**管理评审是提出有挑战性方针目标、建立适合的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前提,因此在策划管理体系时,应通过初始评审了解质量环境健康安全管理的特色、差距和努力达到的方向。初始**管理评审包括:
质量管理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识别和控制现状分析;
我厂范围内的危害因素/我厂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重要因素确定和控制策划;
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情况分析和控制策划,识别出包括质量方面法律、技术规范、行业标准,适用于组织环境因素与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以及相关方的质量环境和安全方面的要求;
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事件、事故情况调查分析等等。
第三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策划
依据初始**管理评审的结果,结合实际由最高管理者批准组织在质量环境健康安全管理方面的承诺、方针目标作为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和保持的基础。
确定我厂**一体化管理体系运作的范围。
确定我厂开展**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最终组织机构,明确作用、职责和权限并予以沟通。
针对重大hse因素制定目标指标和旨在实现目标指标的管理方案。
确定**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实施要素及保障要素的开展方式。
确定体系文件的架构和层次。
第四阶段:文件化体系的建立
文件是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外在表现,应能反映出整个体系的全部要求,符合四个标准和企业的质量、环境、健康安全管理实际。
建立/完善一体化的管理手册和必需的程序文件,程序至少应包含(但不限于):文件与记录控制程序,内部审核管理程序,不合格/不符合处理程序,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环境安全因素管理程序,法律法规管理程序,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程序,信息交流咨询管理程序,应急准备响应程序,监测与测量管理程序等;
完善为控制过程、环境因素、风险所需要的其他文件/规范/要求;
合理安排为证实体系有效运转和用于追溯的记录;
识别外来文件的控制要求并保持。
第五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试运行
按照文件的规定和策划的结果实施管理,对识别出的过程/重要环境因素/重要危险因素进行控制,执行旨在实现目标的管理方案,包括对应急情况的管理、对相关方施加影响等以及安排所需的支持性的培训、交流等活动。保存所需的各种实施记录并妥善管理。有效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是体系成败的关键,各部门应严格按照体系文件的规定要求去做。分层次对体系文件进行大规模培训,重点是领导层和重点岗位员工。各部门按相关文件规定进行实施。各部门对实施的情况进行记录。修改完善体系文件,满足可操作性要求。
根据工程的设计图纸及国家与地方现行建筑工程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有针对性地编制切实可行的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监理单位的项目总监审核签字,呈送专项施工方案专家小组论证,并按照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后才能按照方案实施。
2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2.1 成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项目部配备相应的专业管理人员,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组建施工队伍。项目部全面负责现场的施工、技术、质量、安全、成本核算等工作,并根据作业计划和施工预算提出劳动力、材料、机具需用计划,统一指挥生产,保证本工程的工期、质量、成本、职业健康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等各项控制指标实现。
2.2 安全管理措施
2.2.1 脚手架搭设、使用、拆除前,应按《建筑施工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和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向操作人员进行详细安全技术交底。使用过程中必须对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2.2.2 模板支撑和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应必须经公司技术、公司工程部、质安部、项目部安全检查小组检查验收合格,并履行书面签字手续后方准使用。
2.2.3 脚手架未经检查验收前,除架子工以外严禁其它人员攀登,验收后任何人不得擅自拆改,需要做局部拆改且不影响整体稳定安全性时,必须经过施工负责人组织安全、技术、工程部门协商同意后由架子工进行操作。
2.2.4 对钢管架、配件、加固件应进行检查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钢管架、配件。
2.2.5 搭设在脚手架立杆底座下应铺设垫板。
2.2.6 不配套的钢管架与配件不得混合使用于同一竖直脚手架支撑系统。
2.2.7 脚手架安装应自一端向另一端延伸,自下而上按步架设,并逐层改变搭设方向,不得从两端向中间进行,以免结合处错位,难于连接。
2.2.8 水平加固杆、剪刀撑安装应符合构造要求,并与脚手架的搭设同步进行。
2.2.9 水平加固杆应设在脚手架立杆内侧,剪刀撑应设于脚手架立杆外侧并连牢。
2.2.10 可调底座、顶托处应采取措施防止被砂浆、水泥浆等污物填塞螺纹。
3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3.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和健全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工程质量管理系统,对工程质量进行系统检查,并对检查、评定的结果负责,同时作好与建设主管及其公司质检部门的联系协调工作。配备各专业检查人员,监督检查工程质量,保证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均有质量人员在现场。现场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质量责任制度、技术复核制度、现场会议制度、施工过程控制制度、现场质量检验制度、质量统计报表制度、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等。针对工程的特点,选派施工管理能力强、技术专业性高、施工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组成现场技术管理体系,主要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性问题,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质量。
3.2 质量管理措施
3.2.1 操作人员作业前必须进行岗位技术培训与安全教育。
3.2.2 技术人员在高大模板支撑架体搭设、拆除前必须给作业人员下达安全技术交底,并传达至所有操作人员。
3.2.3 高大模板支撑架体必须严格执行经过专家论证合格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搭设;搭设时,技术人员必须在现场监督搭设情况,保证搭设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3.2.4 高大模板支撑架体搭设完毕,依据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与高大模板支撑架安全要点检查表和高大模板支架、高大作业平台支架整架验收记录表对高大模板支撑架体进行验收,发现不符合要求处,必须立即整改。加强技术质量管理,防止返工损失。加强原材料质量管理,保证材料合格,使用合格钢管,钢管厚度达到标准要求。有些钢管使用多年,局部壁厚减薄,应该拒绝进场,钢管弯曲,锈蚀严重的也不允许用于工程上,钢管扣件要求合
格。
4 掌握施工工艺技术
4.1 工艺流程
高大支撑满堂架根据现场实际条件,现制定以下施工流程:
4.1.1 弹梁轴线并复核搭支模架调整托梁摆主梁安放梁底模并固定梁底起拱扎梁筋安侧模 侧模拉线支撑(梁高加对拉螺栓)复核梁模尺寸、标高、位置与相邻模板连固。检查验收浇筑柱砼绑扎梁板钢筋检查验收梁板钢筋浇筑梁板砼养护到设计强度拆模。
4.1.2 定距定位。根据构造要求在脚手架搭设范围内用尺量出内、外立杆距离,并做好标记;用钢卷尺拉直,分出立杆位置,并用小竹片点出立杆标记;垫板、底座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垫板必须铺放平稳,不得悬空,并垂直于墙面设置。
4.1.3 在搭设首层满堂支撑架的过程中,沿柱子设一圈斜支撑,待该部位支撑架与主体结构的连墙件可靠拉结后方可拆除。当支撑架操作层高出连墙杆两步时,应采取临时稳定措施,直到连墙减搭设完毕后方可拆除。
4.1.4 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由于框架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本工程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在一个方向变距、而另一个方向不变,确保架体的整体性和便于施工,具体从平面布置图设置的立杆间距可以体现。
4.2 施工方法
4.2.1 水平杆设置。①在立杆底距地面200mm处沿纵横水平方向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置扫地杆,往上设置水平杆,步距均不大于1000mm,纵横水平杆均与立杆用直角扣件扣牢。②梁底处加设一道水平杆;所有满足与建筑四周墙柱顶紧顶牢或与结构柱加设水平箍箍牢水平杆的端部均应与结构连接,增强整个支撑系统的刚度。③封顶杆的搭接不得使用对接连接,要使用旋转扣件进行搭接连接,搭接长度不少于700mm,使用的扣件不少于3个。
4.2.2 立杆构造要求。①立杆接长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扣件必须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不得大于步距1/3。②立杆顶端高出作业面上皮1.5m。③支撑安装完成后,应认真检查支架是否牢固,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搭设本方案提及的架子开始至砼施工完毕具备要求的强度前,该施工层下支顶不允许拆除。
4.2.3 剪刀撑设置。①竖向剪刀撑。a在模板支撑架外侧四周围均设置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部纵横向每隔3.6m设置全高全长的竖向连续剪刀撑;b为了便于实际操作,剪刀撑统一采用6000mm钢管搭设。与楼面夹角成45°~60°沿高支架四周从低至顶连续布置;搭接处采用旋转扣件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700mm,用不少于3个旋转扣件。并且剪刀撑与立杆交接处用旋转扣件与立杆扣牢。②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沿水平面紧贴水平杆全平面设置,位置为:封顶杆位置设1道,往下再设2道,间距为h(750mm),从危险区域加密的最下一道水平剪刀撑往下每3.175m设一道,扫地杆上设一道。水平剪刀撑的接长采用搭接接长搭接处采用旋转扣件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700mm,用不少于3个旋转扣件。水平剪刀撑与立杆交接处用旋转扣件与立杆扣牢,如不能与立杆交接则与水平杆用旋转扣件扣牢。
4.2.4 抱柱装置设置。①抱柱装置应满足《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及《建筑施工模板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DB45/T618-2009)的要求,水平间距为7.9m,竖向间距为1.2~3m设置一个固定结点与建筑拉结。②抱柱装置采用钢管抱柱做法;抱柱装置与周边结构柱子拉结成一体。③抱柱装置的设置部位为:封顶杆位置设1道,在危险区域Hb范围以内每步水平杆均设置,在危险区域以外共设两道,间距为3.175m。
一、当前公路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遵守施工管理程序
施工管理中,存在着先开工后报告的现象。某些施工单位习惯于传统的做法,工程开工前不打开工报告或边施工边打开工报告,或是提交开工报告后未经批准便施工,严重违反了施工监理程序。另一个存在的问题是先检验而后有检验申请报告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之有些监理责任心不强、监督管理不严,没有预先提出质检申请,监理却做了质检工作,违反了施工监理的正常程序。另外,还存在不按规定频率检验的情况。在路堤及“三背”(墙背、桥背、涵背)的填筑过程中,按要求必须严格控制填筑分层厚度和压实度,每填筑完一层,必须自检该层压实度并报监理抽检,压实度合格后才能填筑上一层。但有的却一味强调施工进度,未按规定频率进行自检,监理不按规定频率进行抽检,这显然有悖于施工监理程序。
2、管理意识淡薄且管理者素质不高
长期以来,在工程建设中,人们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管理被置于可有可无的位置。虽然通常各个施工单位都建立了各自的管理机构,但其管理者定位模糊,往往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由于找不准问题的根源,类似的问题以后还会出现,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也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试想,一个项目管理者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上运筹帷幄,这个项目怎么搞得好?更有人认为,抓管理是“面子工程”,是给别人看。所以管理意识的淡薄是造成生产管理混乱的首要因素,倘若不提高项目管理者的管理意识,要想搞好工程建设永远只能是一句空话。
3、企业自检环节薄弱
企业自检是工程质量保证的关键性环节。凡是没经自检以及自检不合格的工序,监理工程师有权拒绝质检签字认可。但有些质量保证体系并不健全,自检人员配备不足,自检机构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建立严密的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一个严密的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公路施工的开展首要条件,因此不仅要建立政府监督、施工监理和企业三个层次的管理体制,又要理顺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的关系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建设单位要组织检验小组,对施工单位进行检验,施工单位要成立各施工点质管小组,负责自检、专检、和互检。
1、加强质监基础工作
基础工作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实现质量管理总目标,也是为质量管理创造前提条件的最基本的工作。只要做到施工中的“四有”、“五化”,即:有方案、有标准、有制度、有目标;施工规范化、操作规程化、技术标准化,才能确保建设总目标最合理的实现。
(1)明确技术标准,强化标准工作
各项工程的设计资料,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工艺要点,质量检验方法和评定标准以及工程监理办法要及时发放施工单位,使其人人目标明确,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各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等文件,在开工前送交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现代工程建设要注意技术美学,强调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统筹考虑。
(2)强化检测手段,做好计量工作
计量检测工作的加强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质量检验评定的准确性。配专职人员负责常规试验和抽验工作,把仪具配置齐全。
(3)重视质量信息,用数据指导施工
通过检测定期报送的资料,及时掌握现场随时发生的质量情报,采取应急措施。
(4)建立健全责任制
建立和健全责任制,制定各级职责范围,实行联质奖惩制。
(5)重视技术培训,加强质量教育
利用施工现场举办工程质量研讨会,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
2、加强质量控制
在公路施工中,首先“以人为本”,实行“统一领导、分部管理”的原则,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从落实责任制开始,层层深入、步步落实。
DiscussiononthePossibilityforIntegratingandUnitingtheManagementSystemsofQuality,Environment,and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
XuDeshu
(CSSTLP)
Abstract:Implementation,accreditationandcontinuousperfectionofthreemanagementsystems,namelyISO9000,ISO14000andOSHAS18000,havebecomeanimportantlandmarkforthemanagementlevelandabilityofsustainabledevelopmentofmodernenterprises.EspeciallyafterChina''''saccessiontoWTO,issuesofquality,environment,and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becomeunevadablefortheexistence,competitionanddevelopmentoftheenterprisesintheirglobaleconomicandtradeactivities.Nomattertheyareenterprises,institutions,consultant,
accreditationorgovernmentalagencies,theyallarethinkingdeeplyashowtoavoidthoseunnecessaryintersection,overlapping,andrepetitionamongthesesystems,sothattheresourcescouldbefullyutilized,andthemanagementcouldbemuchmoreefficient.Authorsconsiderthatthesesystemsmightbeintegratedandunited.Thebackgroundandcircumstancesforintegrationandunificationarediscussed,anddrawbacksareanalyzed.Suggestionsforintegrationandunificationaremade,andtheprospectiveislookedforwardto.
Keywords:QualityEnvironment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ManagementsystemIntegrationUnification
1前言
随着ISO9001∶2000的推行,2001年12月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出了公告(2001年第30号)即《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1],以及ISO14000∶1996系列标准在全国不断地推行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在推行质量管理体系(QMS)、环境管理体系(EMS)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AS)方面进入一个新阶段,为企业在入世后,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在推行、建立、认证和持续改进的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就减少QMS、EMS、OSHAS三大体系在建立和实施中的交叉、重叠、重复,人、财、物、时间的浪费,管理绩效和效益不高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三大体系整合与一体化的背景和面临的难点;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2QMS、EMS、OSHAS的整合与一体化的有利条件和时代背景
随着2000年版ISO9000的宣贯,ISO14000系列标准的实施,OSHAS18000的试行[2],最近,国际劳工组织ILO/OSH2001的出台,我国国家经贸委《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大大地推进了现代企业管理改革步伐,使三个体系标准更加科学、更加实用、更加完善。但在实践中,从不同角度都发现了三者的个性和共性的差异和要素的交叉、重叠问题,使一些实践者和管理专家、学者开始深思,是否有可能寻求设计一个新的构架?而在1999年笔者也有类似的萌想[3]。
至今,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是企、事业单位(组织)、咨询及认证中介机构、相关方面、政府主管部门都积累了经验,在某些领域取得共识,发现了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要求,加上市场经济主导和经贸活动发展的需要,促使三个体系的各方,加强彼此间的学习和研究,进行对照、对比,进行结合与交叉,通过咨询和认证实践,都不同程度表达了希望整合或一体化的意向,似乎说话的底气更足,依据更多,条件更有利,时机也更成熟了。下面简述QMS、EMS、OSHAS(OSHMS)三个管理体系有可能整合以及一体化的背景和良好的基础。
(1)三体系寓于全面管理体系之中
QMS、EMS、OSHAS(OSHMS)均属于全面管理一体化系统(TotalIntegratedManagementSystem,TIMS)的主要成分,其总目标、特点、共性都有其内在有机联系和互补性,可以认为三个体系的整合与一体化的管理体系是以Q、E、OSH为核心,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国际管理性标准为框架,融合其他管理要求的协调一致的管理体系[4],也可以视为是系统(分系统)与总系统的关系。三个子管理体系是全面管理总体系的组成部分,并交融于一体。
(2)三体系咨询认证对象的需求
被咨询、认证的单位(对象)为了建立QMS、EMS、OSHAS三个管理体系,要分别组织三个专业性管理队伍,分别经历3次大动荡、大改革、大投入,事后整改、持续改进、抽查、复审等,并非一劳永逸。当前,企业需要用更多的精力、时间和资金,投入市场的竞争和自身发展,若能帮助企业同步建立和实施三个管理体系或建立一个包含Q、E、OSH管理的综合一体化的管理体系,是企、事业单位(对象或用人单位)举双手赞同的事情。
(3)咨询认证中介机构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无论是QMS、还是EMS或OSHAS的咨询机构、认证中心,都在拼命的扩大现有的业务范围,都千方百计的要同时拿到ISO9000、ISO14000、OSHAS18000的体系标准咨询或认证的资格证书,这些中介咨询或认证机构正在培养和选聘身具这三个体系认证资格的外审员或主任审核员。其目的是适应企业咨询或认证市场的需求,这些中介组织开始联合咨询,实施联合审核,在国内开始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
(4)有效管理提高效益,急需管理体系整合与一体化
由于ISO9000、ISO14000及OSHAS18000的体系标准问世时间的差异,按各自的对象和目标,分别建立了各自的管理体系标准。通过实施和实践,人们已发现,无论在咨询以及认证过程中,有许多要素交叉、重叠,给组织(用人单位)带来工作重复、资源浪费、管理效率及效益低下,违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解决的有效办法就是需要寻求一种综合的方法,将三体系整合或综合一体化。
(5)三套标准的兼容性为其整合与一体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个管理体系的内容(要素)多数是相同或相似的。例如:ISO9000∶2000标准,在其附录A中给出了ISO9001∶2000与ISO14001∶1996标准的各要素对照表,大大地改善了兼容性;在OSHAS18001∶1999标准的前言里,强调与ISO9001∶1994、ISO14001∶1996的相容性;ISO14001∶1996与OSHAS18001∶1999的相容性;在2001年11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的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附录A中,即GB/T28001与GB/T24001-1996、GB/T19001-2000之间章条对应关系,以充分体现了三个标准体系的相容性,为职业安全健康、环境和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提供了内在联系和应用的理论基础。甚至在国际劳工组织(ILO)2001年颁布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ILO/OSH2001)中,在2001年12月国家经贸委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的条款中,都充分的体现了三个标准体系的相容性。
(6)三套标准的管理原理相同,模式相似
QMS、EMS、OSHAS均以戴明原理为基础,遵照PDCA循环原则,不断提升和持续改进的管理思想;三者都运用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原理和方法、分目标相似、总目标一致;三者都是为了满足顾客或社会、员工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推动现代化企业的发展和取得最佳绩效。
(7)ISO14001与OSHAS18001整合已取得成功经验由于EMS与OSHAS的管理体系运作模式及标准条款名称基本相对应,形成了兼容或整合或一体化天然良机,在国内外石油、天然气行业,甚至海事领域的远洋运输管理中,都建立了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相融合的HSE管理体系,并取得了成功经验。
(8)企业文化建设为三套体系建立或整合奠定了基础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无论是企业质量文化、企业环保文化、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及其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都为三套标准体系的整合或一体化提供了人文及社会环境和技术支持[4],关爱人的生命,保护人的生存、生产、生活的安全与健康,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推崇质量安全文化、环保文化、减灾文化、安全文化,给三者标准体系的整合与一体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现代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的重要体现。
(9)三体系的整合及一体化已成为国际发展趋势先进工业国倡导Q、E、OSH的高品质经营理念和运作方式,一切以人为本,追求ISO9000、ISO14000、OSHAS18000三个体系标准的整合或一体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需求,获得最佳经营绩效的成功途径。据报导,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及台湾地区,在进行QMS、EMS、OSHAS三体系的整合及一体化尝试,无疑,国内外成功的经验预示着三体系整合与一体化将已成为国际化发展趋势、成为国际管理及认证领域的重要拓展方向。
3整合与一体化面临的困难
由于三个标准体系出台的时代背景不同,对象、目标、适用范围差异较大,要进行整合或一体化,必须克服一些障碍,认真深思,系统策划与设计,处理好交叉、融合、综合各要素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坚持严肃认真、科学务实的思想
要组织人力深入研究三个体系的异同,联合专业咨询和认证机构共同策划与设计,结合企业实际,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试点、实践。处理好整合及一体化体系与QMS、EMS、OSHAS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与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关系;处理好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推行整合与一体化的管理体系与理念,必须使全员理解、全员参与、全员支持,方能持续改进,成为永恒的动力。
(2)严防机械拼组和各自为政的凑合
要从建立现代企业管理,获得最佳绩效,推动企业发展,增强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为目标,从战略上和战术上深层考虑。要顾全大局,消除各为中心,着眼于世界,立足于发展,尽量减轻对企业带来人、财、物、时间、资源浪费的负担,科学地解决三体系间的接口问题,系统地建立新型的综合管理体系。严防拼组与凑合,这样做是适得其反,必须严禁发生。
(3)坚持戴明原理和三论方法
戴明原理、PDCA循环原则、持续改进和不断提升的目标是三体系整合与一体化的核心,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及其方法是实现整合及一体化基础理论和运作方法,也是策划、设计和制定综合体系标准指南和规范的基本原则。
(4)持谨慎态度、要稳重行事
已建立ISO9000、ISO14000或OSHAS18000的单位,是否立即建立三体系的整合或一体化体系,应认真分析和考虑自己的条件和特点;未建立QMS、EMS、OSHAS的单位,要稳重行事,要认真咨询和请教已建立三体系的单位及对三体系整合有成功经验的国家认可的中介组织。当前出现的联合审核行动仅是一种探索和尝试,要建立和实施三体系整合或一体化的体系,真正做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国际间互认,还有很多需要创新并负出艰辛劳动的工作,正等待人们去开拓、探索和开发。谨慎与稳重行事是十分必要的。
4关于三体系整合与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的建议
建立涵盖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要求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开展一体化认证,是诸多企业(组织)的共同需求,也是中介认证机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拓展、新选择。无疑,它标志了当今国际现代管理及认证领域出现了新潮流、新需求。为促进国内企、事业单位建立和实施三体的整合与一体化管理体系,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三方携手整合
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牵头,有计划地组织国家质量管理体系、国家环境管理体系及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指导委员会,并分别吸收三方的政府主管部门、国内知名的认证机构、大中型企业(组织)的资深人员参加,申请在国家立项,分若干专题研究,最后起草一份整合与一体化管理标准。
(2)认真总结国内经验
开设专题课题,吸收国内实施联合审核、H.S.E(健康.安全.环境)认证、海事H.S.E.(健康.安全.环境)认证的整合经验,经提升、优化,结合企业(组织)实际,为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提供科学依据和成功可行的经验。
(3)跟踪国际的整合与一体化动向
ISO9000、ISO14000或OSHAS18000已成为入世后,各国工农业产品能否真正进入世界贸易市场的瓶颈问题,也是企业能否有资格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活动的入场券,先进工业国早已按这三个标准在运作,例如:英国的BS5750(为ISO9000所引用),BS7750(为ISO14000所引用),BS8800(为OSHAS18000所引用)早已在英国建立、实施,也是国际上公认的较好标准,已为有关组织和国家原则上照搬或适当修改成自己的标准。更为关心的三个管理体系建立、整合及其一体化是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和地区的工农企业,都想借推行和建立QMS、EMS、OSHAS来提高自己的现代管理水平和国际经贸活动中的地位。据有关信息资料报道,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韩国及我国的香港地区、台湾都在三体系的建立及其整合与一体化管理体系方面正在尝试或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因此,跟踪国际发展动向,与国际接轨,以及调整经贸对策,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掌握国际动态和最新信息是极为重要的自我保护和自我完善的手段。
(4)试点和推广
三体系的整合及其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否达到科学、实用、提高管理绩效的目标,要经过试点来考核,实践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特别要抓认证机构的试点经验,联合审核经验、整合试用的绩效、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的经验;综合协同后,逐渐推广、改进;最后为一体化管理体系标准提供最科学、最实用的依据。
(5)坚持自愿、推荐的原则
三套管理体系标准的推行和实施,均以自愿为前提,这种管理性、推荐性的标准,对帮助企业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是十分重要的,但必须坚持企业自愿的原则。充分相信企业的自我意识和觉悟,不靠政府命令,而靠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经济变化和需求,让企业在其生存和发展中领悟,让市场经济规律去推动,让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贸经济活动促进,靠企业内外人员的支持,使企业自觉的认识到QMS、EMS、OSHAS的建立以及进一步的整合与一体化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必经之路,是企业全面管理的基础。当然,人做出这种选择与企业的经济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决策人的素养和水平紧密相关。一切不能勉强,顺其自然,靠市场经济运作,顺昌逆亡。
当然,是否自愿、自觉推行和建立三个管理体系,涉及到企业文化氛围和企业员工科技文化素质问题外,还有一个经济基础问题。聪明人一点自明,早投入早受益。虽面临困难,但不能失去发展机遇和提高效益的良机,企业不积极、不主动改革,就很难挣脱经济逆境给企业带来危运。
5管理体系与企业文化建设
笔者认为,探索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策划、设计及其建立和实施课题是具有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大事。企业的全面管理体系逐渐完善,而Q、E、OSH的管理体系是其中的核心问题。而以人为本的管理,以人为本,保护自然环境,关爱生命,珍惜人生的企业文化就包含了企业质量文化、企业环境文化、企业安全与减灾文化[5]。企业的形象和企业的精神是建立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深层次的资源来源来自企业员工的科技文化素质及其相应的技能。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企业文化建设和人才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先进的管理体系一定是建立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因此,没有现代科技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出路的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不断提升员工的科技文化素质是企业兴衰的根本。管理是调整人与物的关系,使企业安全、高效的运转,创造最佳绩效达到预期目标的方法,管理不是目的。管理体系一体化的建立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一种经济、简便、有效运作的手段,综合、科学、高效是其发展方向。企业文化建设的繁荣和全体员工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三个体系整合及一体化建立的人文条件和技术基础。
6寄语与展望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前主席蒙尔曼先生和ISO14000标准起草人——沙拉米都先生曾多次强调:“如果不是单纯为了认证注册,组织完全可以将ISO9001、ISO14001标准结合起来实施。这样既可以减轻组织负担,又可以统一考虑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同步建立及实施。”[4]实际上,OSHAS18001∶1999与ISO14001∶1996的兼容性,2000年版ISO9001的修改与ISO14001∶1996的兼容性,已为三个体系的同步整合与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天然合理的兼容基础。
值得笔者可喜的是有幸亲自参加了由《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杂志社、《中国ISO14000体系认证》杂志社及《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杂志社,于2002年1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市长之家”联合举办的《建立综合管理体系,实施联合审核》高级研讨会,200余名专家、学者,三个体系的咨询、认证机构人员、相关的大中企业代表,各抒己见,共同探讨。从认真交流、热烈讨论的气氛中,笔者欣慰地看到了一种力量,一种期望:企业现代管理水平提高,需要三个体系的整合与一体化;认证及咨询机构、中介组织受市场需求的吸引和冲击,也急待寻求三个体系的整合与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方法;更希望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三个国家级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能关注、支持和引导这项具有全局性、决策性的管理体系的创新工作,同时要求其组织力量跟踪、分析、研究国际整合与一体化的动向,为国际间互认创造条件。
笔者相信,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会出现“建立综合管理体系、实行联合审核”的浪潮,随后就会出现值得推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三体系整合与一体化试点新模式,最后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或联合Q、E、OSH三个国家级的管理体系指导委员会公布三个体系的综合管理体系的指南和规范,并与国际接轨。这是企业管理现代化和管理体系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发展和时代新标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公告2001年第3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1.12.20.“”版权所有
2徐德蜀.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及其标准化.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9,9(增刊).
“三标一体”管理系统对建设工程项目有哪些重要性,建设工程项目如何进行整合建立适宜的质量、环境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程项目如何有效地运行三标管理体系,怎样加强施工管理水准,怎样推动工程质量、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以及员工身心健康保护等方面的进步;又应该怎样满足国家的相关法规要求,运用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早在1995年开始,一些先行的建设工程企业就开始引入了“贯标”和“管理体系”的概念,18年过去了,企业建立三个管理体系已经非常普遍,到底应用的效果如何,特别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的效果如何,是值得研究的。本文重点研讨企业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综合起来建立的“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地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思路。运用“三标一体”的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加强建设工程的运行控制和项目管理,能够全面提升项目的管理水平,对工程和服务质量、环境保护、能源的合理利用、安全生产以及保护员工健康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一、“三标一体”管理系统对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性
(一)能够认识管理的规律,建立同一性的管理基础。“三标一体”系统有一些共同点,例如:三个标准都有重要的共有条款,包括文件控制、记录控制、人力资源管理、不合格控制、内部审核、纠正和预防措施等。在项目建立、实施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三标一体”系统,有利于项目的基础管理规范化,有利于管理工作优化并巩固工程的业务流程。
(二)能够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调配,对管理结构进行优化。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三个管理体系对人力资源都有着明确的要求,如果分别单独确立三个管理体系,那么会导致人员的重叠或机构的复杂,而进行一体化管理则会统一设置人员岗位,例如一职多能、一岗多则等,提高了综合工作效率。建立“三标一体”体系改革了传统管理理念,加强了增值过程,有利于减少该三者之间的重复工作,利用专业性的管理方针使建设项目高效、有序运行,更能推动此体系的维护和完善。
(三)能够提高工程建设的工作效率。“三标一体”体系相关文件的颁布和实施是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举措。企业学习、运用国际先进的理念及方式,就是要实现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该体系是现代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它体现的是新的管理方式,是每一个项目、部门和员工都需要遵循的规则,也能为企业提供科学的管理思想,使各项管理区域间实现功能的互补、紧密衔接、高效运转,最终提高建设效率。
(四)能够降低管理的成本。推行“三标一体”体系,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不断发现新问题,努力降低施工成本,全面提升项目乃至企业的经管水平。由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涉及到各方面,因而如果通过有效的整合运营,就能达到资源共享的目标,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后,实现国家所倡导的的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在建设工程项目建立适宜的三标管理体系
三标管理体系应用于项目,首先要在项目建立适宜的管理体系。公司建立和运行的三体系文件是企业通用性的管理标准。每一个工程项目从项目中标之后就要着手建立自己的管理体系。笔者以为在建立体系的过程中以下几点最为重要。
一是正确理解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并有意识地应用。如“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第一要充分准确地了解本项目的业主对项目建设的相关要求,这个要求包括对产品质量、工期的要求,也包括对环保和安全的要求;第二要完整地贯彻业主的要求,要体现在项目管理策划文件中,体现在项目管理的各个过程中,体现在交付的产品上。再如“与供方互利的关系”,项目部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与供方的关系,必须互利共赢,否则就会给项目带来许多问题——你给物资供方确定的单价太低,就可能导致中途不供材料或供劣质材料的风险;你给工程或劳务分包方确定的单价不合适,就容易出现施工过程偷工减料或拖延工期或停工调价的风险。与供方互利也是要共同发展。
二是按三体系管理思想组建好项目部,首先要组建高效的管理团队。按法规要求选配好项目经理,原则上项目经理应具有建造师资格,而且要有相应专业的资格,如从事公路工程的项目经理应有公路专业的建造师资格,从事房建工程的项目经理应有房建专业的建造师资格等等;要配齐项目领导班子;要配好管理职能部门或人员。其次要明确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要确保管理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清楚自己在质量、环境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的职责是什么,如果不很好履行职责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第三要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制度必须满足项目适用的国家或行业有关质量、环境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的法规要求,如现场污水排放、油料存放、临时用电等。
三是做好项目管理策划。首先要充分进行策划的输入。输入至少要包括项目的招标文件、公司的投标文件、发包方关于项目建设的文件、设计图纸、设计交底、地质勘探资料、建设单位和施工总包单位的大施工组织设计、公司或项目前期进行的施工调查报告、公司的三体系管理文件、还有项目适用的国家或行业有关环保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的法规要求等。其次策划项目管理文件应高度重视将输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融合和体现。输出文件通常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等,在这些文件中应有明确的质量、环境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和能够确保目标实现的组织机构、保证机制和保证措施。当然这些策划必须切合项目的实际,必须高度关注业主和相关方的要求,必须针对项目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有的大项目还另外编制了质保手册、环保手册、安全管理手册等。在策划时应注意把企业长期形成的诸如先进技术、经验智慧和管理方法应用于工程项目,分析质量环保安全的控制对象、控制目标、影响因素、活动条件等,找出薄弱的环节并制定出最有效的措施,如质量通病防治办法或专项技术支持,以此做好工程质量的事先预控。总之,应通过管理策划与项目部的管理制度等共同构建成项目部的文件化管理体系。
三、在建设工程项目有效运行三标管理体系
“二十世纪是生产力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这是著名的质量管理学家朱兰博士提出的。由此可知,产品质量和企业的信誉、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质量管理水平已经关系到企业的命运。而建设工程产品质量的好坏,根本取决于项目的管理,取决于产品实现的各个过程。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是形成一种机制,来保证每一个过程都能够按策划实施,当出现偏差时能够自我或通过检查发现,并改进,保证项目能持续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
但是项目在运行管理体系时,绝不能单一进行,不能人为地把质量管理体系与环保体系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都分别割裂开运行,因为,现场的施工过程不能重复再现,一旦过去就过去了,只能进入下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本身涉及的内容是全面的,某过程可能同时包含环保和安全的内容。在第二部分笔者提出建立体系要整合三体系,那么运行时同样需要融合,多措并举才能管控好项目的重大风险。项目的管理过程既要符合三个体系标准的要求,还要同时满足GB/T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和GB50656-2011《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的要求。在项目有效运行管理体系,应重点管控好重大风险过程,笔者举以下几点作为说明:
1)施工机具管理过程,关键要把好三关,一是供方选择评价关。施工机具的采购或租赁,都要对供方或租赁方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经营资格和信誉、 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供货能力、风险因素。在评价产品质量时要关注设备的能耗指标要和安全性能,特殊环境施工还要考量其噪声情况等;在评价风险因素时要关注其质量缺陷、供货迟到和服务不到位等不确定的因素。在建项目因设备不能如约进场影响施工的例子很多。对施工机具供应方的评价、再评价和选择应是动态的、持续的。确定采购或租赁时一定要按规定签订合同。二是机具验收关。项目部对进入现场的机具都必须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租赁机具验收时还应作净值评估经双方确认。验收内容应包括质量环保和安全方面的性能指标;特种设备安装或拆卸都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方案应经批准后实施;安装后的施工机具必须按国家相关规定请当地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并保存验收记录。如果是工程分包方自带或租赁特种设备,也应严格按上述要求进行管理,否则会存在很大风险。但这方面风险在实际运行中往往被忽视了。三是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关。现在许多项目在使用设备时不能正确使用油,使设备故障频出;有的忽视保养,拼设备,导致关键时刻设备出现故障影响施工正常进行。设备在使用和维修中的废物处理必须符合环保要求,特别是含油的危险废物。
2)分包方管理过程。一是分包方的选择和评价,必须确保分包方具备相应施工资质,还应当有安全生产许可证。一些项目忽视资质的有效性,结果给项目自身造成了风险。选定分包方后一定要签订合同后才能进场。一些项目分包工程因单价定不了,先进场施工以后再算帐,有的甚至不签订合同,造成纠纷和重大损失的案例很多。二是进场验证。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对进场的分包方应当进行验证,确认是否与选择一致,特别是关键岗位和需要持证的特种作业人员;三是对分包方交底和培训。项目部应当对分包方进行祥细的技术、安全交底,让其清楚所从事的分部分项工程或工序的质量要求、环保要求、安全要求,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还应进行相应培训。四是给分包方创造符合要求的作业环境和生活环境。必须确保作业环境的空气质量符合健康要求,比如隧道施工的粉尘、有害气体的浓度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项目部应当积极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主动淘汰落后施工工艺,从根本上提升施工管理水平。
3)物资管理过程。一是供方选择评价。采购工程物资必须先对供应厂商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经营资格和信誉;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供货能力;产品的价格;售后服务。在评价产品质量时要确保所购物资的指标符合要求,有环保和安全要求的必须确保满足;对物资供应方的评价、再评价和选择应是动态的、持续的。二是物资验收。项目部对进入现场的所有工程物资都必须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验收通常包括外观检查、技证核对、抽样试验等内容。三是仓储保管和发放管理。特别要关注火工品和油品这些一类危险源的管理,在工地设库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必须经审批后使用;必须有持证人员管理,必须严格按规定领用、运输和使用,严禁违规操作,确保安全生产。
4)施工过程管理。这是产品实现的全过程,是将原材料变成产品的过程,包括测量、放线、勘察、钻探,包括桥梁、涵洞、隧道、路基、架梁、铺轨等每一个分单位工程的每一个分部和分项工程,也包括临时用电、脚手架等工程。要确保产品质量、确保安全生产、确保符合环保要求,就应当按三个管理体系的要求,坚持“事前预防”、“ 事中控制”、“ 事后检测”三原则,做好四个方面的管理工作:一是施工准备,应依据项目质量管理策划的结果实施施工准备,这是“事前预防”的重要活动,包括:技术经济资料准备,施工现场准备,通信、交通、消防和办公、生活(含住宿、食堂)基础设施准备,人员、机具、材料设备等施工生产要素准备,冬雨期施工准备等。认真细致地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对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合理利用资源,加快施工速度、提高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降低工程成本及获得较好经济效益都起着重要作用。二是技术交底,开工前,由项目主管技术负责人向参与施工和质检的人员(包括分包方的人员)进行的技术交底,其目的是使接受交底的人员详细了解工程特点、技术质量要求、操作工艺、施工方法与措施、安全环保要求、检查验收要求等,以便于科学地组织施工,避免技术质量等事故的发生。三是施工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也叫做“事中控制”,包括正确使用施工图纸、设计文件,验收标准及适用的施工工艺标准、作业指导书;调配符合规定的操作人员;按规定配备、使用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施工机具、检测设备;按规定施工并及时检查、监测;根据现场管理有关规定对施工作业环境进行控制;对不稳定和能力不足的施工过程、突发事件实施监控等内容。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还应按规定编制和实施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过程控制,是指施工主体的自我监管和外力监控方式。自我监管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也就是作业者在施工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质量活动约束,以监督自己完成预定的目标。它是由施工作业的成员开展的。而他人监控是通过企业内部的各管理部门及外部的相关方面如工程监理机构、业主、设计单位或政府质量监控部门等,在施工各阶段依据法规和施工合同对其进行行为和质量安全情况进行监控。在施工过程中二者各负其责、相互依存,共同保证施工过程目标的实现。四是产品质量的检查和验收。也称作事后质量把关,使不合格的工序及产品不流入下道工序。项目应建立并实施施工质量检查、试验、检测、验收管理制度,对施工质量检查和质量验收进行策划,并由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实施。包括对分包工程的质量检查和验收。应对质量不符合的工序进行纠正,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理,对各类质量问题的处理结果还应进行检查验收。
5)管理活动的检查与改进。项目部应定期对三体系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内容包括:项目管理策划结果的实施;对公司、发包方或监理方提出的意见和整改要求的落实;合同的履行情况;质量环保安全目标的实现情况。对检查结果及相关信息应进行分析,识别需要改进的领域和机会,并书面提出和采取改进措施。对改进的结果还应进行跟踪落实。
结束语: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项目部、分包方、供应商、设备租赁方共同协作,还要地方相关方、设计方、监理方的支持才可能有一个相对满意的结果。但这其中项目自身的管理最重要,尽管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笔者相信,只要项目能够认真坚持贯彻应用三体系,那么,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水平一定会不断改善和提高。
以下文献如果在文中有借鉴可选择性保留,如未有引用,也可不要。
参考文献:
[1]鹤琴.工程建设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2)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frastructure project integration managementof safety and quality information system
Zhan Yun Teng1.2
(1.Northeeast Dianli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JiLin 132012; 2.TianJin ChengXi Power Supply Company of State Grid TianJin 300000)
Abstract:Summarizes the Tianjin West Division safety problems of quality management in recent years i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and the existing company,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ianjin West Branch infrastructure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further improve the company capit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afety quality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is divided into the west of Tianjin, to strengthen the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Tianjin West Branch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afety quality integration management, so as to realize the standardization, the company safety and quality management of West Tianjin power supply branch of th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ization, process standardiza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Keywords:The capita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Safety and quality;Construction project integration management of safety and quality inform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为深入贯彻天津市电力公司发展战略和适应“十二五”电网建设高速发展的形势,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在全系统实施“三集五大”体系工作中“大建设”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部署,按照电网建设的客观规律、科学程序和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工作方向,秉承“细实”的工作理念,结合城西电网建设实际,近些年,国家电网公司一直将工程的质量、安全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各种会议上,国家电网领导不断强调各网省公司领导要高度重视基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工作。
1电网基建工程管理当前存在的差距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电力需求日益提高,但我国电网基建工程质量、安全的管理发展相对缓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网基建工程项目建设的依赖性很强。现在电网基建工程项目建设主要依赖施工技术人员,项目没有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监督,所以对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安全没有提供保障;
(2)质量管理流于形式,电网基建工程项目缺乏监管力度;
(3)管理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在基建工程中,一方面是一些管理人员自身不负责任、不清楚自己的管理职责、存在惯性思维、抱有侥幸心理,法律意识淡薄而使管理成为一句口号,给工程质量和安全埋下隐患;另一方面是管理办法的实施没有到位,而导致相关管理人员无法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
(4)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管理资质和管理经验。电力基建工程的质量和投资效果重在管理,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在基建工程管理中一些管理人员可能不具备相应的管理资质,或其本身空有理论而没有管理经验,更有甚者既不具备管理理论又没有实际管理经验。这样的管理必然会给基建工程埋下质量和安全隐患;
(5)电力基建工程的合同纠纷。在电力基建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之间发生各种合同纠纷、合同违约屡见不鲜,其直接原因就是盲目签订合同、不合理签订合同以及合同本身不完善存在歧义或漏洞,在签订合同时存在相互隐瞒欺骗,在履行合同时钻法律空子偷工减料。
基于上述原因,将安全、质量预案根据实际工作科学进行合并,形成一体预案管理模式,并且规范依据文件列表及内容,加强对业主项目部、施工项目部、监理项目部在安全、质量工作方面的管理,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考核办法,为构建适应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要求的大建设体系,提高电网建设安全质量和工艺水平,提升建设管理效率与效益提供保障。
本课题在《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信息发展规划》及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框架的指导下,结合天津城西分公司信息化建设发展需要和基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化、规范化发展要求,将质量、安全一体化预案内容与天津市电力公司基建部已经梳理完成的工程建设标准化节点内容相结合,将安全、质量的管理内容进行细化,建立健全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流程再造,设计并建立一个基建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生命周期过程全程化、关键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环节在控实时化、安全、质量档案规范化、审核工作流程化,以及建设制度、技术规范全员培训落实的新型基建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本课题在实现电网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全面化、信息化、流程化、规范化、多样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电网基建工程管理系统相关概况研究
目前国内外相关行业对于基建工程安全和质量一体化预案管理和依据性文件标准库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标准不明确,造成各个网省公司难以有效管理各个参建单位在安全、质量方面的工作。
在国网公司范围内,基建工程的一体化管理虽然时有提及,但依然缺乏明确的制度指导和实施办法,也还处于研究摸索阶段。
目前在基建工程中,进度、造价、安全、质量、技术五大专业中,安全和质量的管理一直是比较薄弱的环节,没有成熟的管理模型可以参考。
2.1 研究意义
对当前的基建工程管理现状进行深入调研,重点对于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方面的现实情况。广泛收集基建工程中安全质量方面的频发问题,结合当前的实际管理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组织行业专家和基建工程管理内部人员,结合前期的调研分析成果和同行业的有益做法,形成一套切合实际的基建工程安全、质量一体化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并按照公司要求,组织进行培训课件的编写,制定培训和推广计划。
分析目前在建项目的安全、质量预案所引用的依据性文件,形成文件列表,结合天津地区地址情况和气象情况,形成适用于整个天津地区的依据性文件资料知识库,广泛收集各个参建单位的意见,形成最终版资料知识库。
2.2 基建工程安全质量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总体原则及设计目标
基建工程安全质量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目标是: 为了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按照“三抓一创”工作思路和“四个服务”的总体要求,充分结合天津电力公司的实际,符合天津城西分公司的发展需求,深入贯彻落实“三更两全一强”的建设思路,在遵循《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信息发展规划》,基于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框架的指导下,结合天津城西分公司信息化建设发展需要和基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化、规范化发展要求,进行城西供电分公司质量安全一体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将质量、安全一体化预案内容与天津市电力公司基建部已经梳理完成的工程建设标准化节点内容相结合,将安全、质量的管理内容进行细化,建立健全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流程再造,提升对安全、质量管理的整体水平,逐步建立基建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生命周期过程全程化、关键工程安全、主梁管理环节在控实时化、安全、质量档案规范化、审核工作流程化,以及建设制度、技术规范全员培训落实的新型基建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天津城西供电分公司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全面化、信息化、流程化、规范化、多样化。
基建工程安全质量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应满足以下设计原则:通过统一组织搭建天津市电力公司城西供电分公司基建工程安全、质量一体化管理系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强化工程建设关键安全、质量节点的信息化管控,强化建设管理纵向各层级信息的双向互动以及与其他业务之间的横向共享,及时掌控在建工程安全、质量的信息和最新进展动态,切实提升管理效率,持续深入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公司科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3 基建工程安全质量一体化管理体系框架
城西公司领导提出依靠信息化的手段解决管理人员过少的问题,“用电脑帮助人脑,用电脑约束人员”,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进一步规范基建工程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流程,细化管理细节,增加管理维度,使基建工程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真正完全落地,全面保证设计项目部、施工项目部、监理项目部完全按照业主项目部的要求开展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结合天津城西分公司信息化建设发展需要和基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化、规范化发展要求,基建工程安全质量一体化管理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基建工程安全质量一体化管理体系框架
3基建工程安全质量一体化管理系统设计
3.1主要的系统技术介绍
(1)系统架构的研究:拟采用三层架构,将系统分为UI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目前三层架构的思想已经很成熟。研究三层架构,有助于理解系统架构。
Struts+Hibernate+Spring现在已经逐渐成为开发网站的主流架构,本系统拟采用MVC(Model-View-Controller)设计模式的思想,将Struts2、Spring和Hibernate整合在一起;拟采用Struts2框架来解决用户接口层,及其与后端应用层之间的交互。即,控制层由Action类进行请求分发,并执行相关的业务处理。然后将控制权交给JSP,读出数据,数据持久层拟采用非侵入的ORM框架Hibernate,并通过使用javascript实现验证,同时达到提高用户体验的效果。
(2)数据库的设计以及优化:针对数据库的设计,结合实际的应用以及理论知识的要求,设计出满足需求的数据库,并且,针对后期的维护,拟从查询数据库中表的数据来探讨数据库的查询的优化方法,例如在模糊查询中是否使用索引,以及建立索引之后的效率会相对于没有建立时的不同,需要深入的研究数据库的设计和优化。
本系统拟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是一个全面的数据库平台,使用集成的商业智能 (BI)工具提供了企业级的数据管理。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引擎为关系型数据和结构化数据提供了更安全可靠的存储功能,可以构建和管理用于业务的高可用和高性能的数据应用程序。
(3)用户体验和界面的友好性研究:本系统拟使用Ajax,jQuery等技术和JavaScript插件,来提高用户体验和用户交互性。对于与用户界面以及操作方面进行研究,让界面更加美观,操作更加人性化,提高用户交互性和用户体验。例如用户操作成功之后自动跳转,减少用户的操作次数。
(4)网站安全性研究:为防止系统被非法入侵造成合法用户的损失,拟加入一些过滤技术,加密一些字符内容或者某个网页(如用MD5算法对用户密码进行加密)。
(5)用户权限研究:系统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权限,然后将角色授予用户。从而达到权限的安全,用户权限分配合理。
3.2 系统软件架构
目前三层(多层)体系结构是数据库应用系统构架方案的主流,如图3所示。数据层(Data Service)、应用层(Business Logic)、展示层(Presentation)应为三层应相互独立,保证其高聚合,低耦合的软件特性。展示层负责与用户交互并把相应请求通过调用中间层的组件传递给应用层。应用层的组件通过SQL等方式向第三层的组件提出资源及其他数据请求并执行具体的事务逻辑[5]。
图3基建工程安全质量一体化管理系统软件架构图
3.3 系统硬件架构
应急管理系统应保证其安全性,高可靠性和具有高性能的软硬件以便日后进行扩展。应能方便查询可用人力资源、应急物资、工程车辆信息等的要求。系统物理架构类型主要有三种,分别为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终端/主机结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底层平台硬件应包括电源及应急后备电源、应急通讯系统,视频图像监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基本应用的网络服务器及其硬件设施。其中应急通讯系统在应急救援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通讯网时应以环网为主,或应用电网系统中已有的光纤通信网,尽量避免无线公网通信,以保证其安全性、稳定性及可靠性。
4结束语
从21世纪的整体趋势来看,工程建设领域的信息化将会进一步将数字化数据的信息应用在项目的全过程,在项目的各个阶段、各个过程均起到核心管控作用。同时随着国网公司基建工程业主、监理、施工三个项目部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深入,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主要体现在各参建项目部数据录入的及时、准确、完整性三个方面)也已作为对参建项目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不难预料,今后五年内各类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电网建设工程中的应用应呈井喷态势,只不过都需要在其自身管控的广度与专业深度之间找到平衡而已。
参考文献
[1]毛鹤琴,张远林.施工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M].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李慧民.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田元福.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孙卫琴、李洪成.Tomcat与Java Web开发技术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5]曾云飞.基于Struts框架的电子政务研究和实现 [M].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5
[6]王路群.Java高级程序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7]常晋义.管理信息系统[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雷万云.信息化与信息管理实践之道[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9]刘瑞廷.信息管理实用技术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10] 萨师煊,王 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1] 张亮.电气安全[J].电气工业,2005(10)
[12] Robert J. Ellison. Security and Project Management[Z]. Carnegie MellonUniversity 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 2006
[13]ChrisHendrickson. Project Management for Construction[M]. Prentice Hall,2008
[14] Layne K,Lee.Developing fully functional.E-government:A four stage.model[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01(18):122-136
[15] Sang Yi-Shun.The adoption of electronic tax filing systems:an empirical study[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02(20):333-352
[16] Paul T JaegeLBenShneiderman,Kenneth R Fleis-chmann,et a1.Communityresponse grids:e-government,socialnetworks,and effective emergencymanagement[J].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2007.31(11-12):592-604
[17] 薛明,李红燕.一种基于模板的管理Web页面用户交互表单的方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1(03):473-479.
[18] 肖文峰.通用表单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时代,2005, 1(06):25-27.
[19] 程建霞,杨波,孙丽达,王小唯,潘启树.基于稿件管理数据库信息共享的表单批量输出方法[J].编辑学报,2004,1(03):190-191.
[20] 刘鸿洋.项目管理方法在XY公司STT电力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23-34.
[21] K.Knoll and SJarvenpa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lignmentor “Fit” in HighlyTurbulent Environments: the Concept ofFlexibility[Z],Proceedings of the 1994Computer PersonnelResearch Conference on Reinventing 18,1994:1-14,
[22] G. Fakas, a and B. Karakostas.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intelligentcollaborative objects[J].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Technology. 1999, 41(13):907-915.
[23] Leymann F. Workflow-based applications[J]. IBM Systems Journal, 1997, 36(1):102-123.
[24] 乐勋.基于表单化管理的电力建设项目质量控制研究[J].电子世界,2011,1,(12): 32-34.
[25] 陈厚勇,冯朝柄,肖舜富.采用过程方法建立和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J].中国质量认证,2002,2: 27-31
[26] 陈雁.浅谈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10, 06:191-192
[27] 许晓华.从质量管理到项目管理一论质量管理体系与项目管理体系的关系[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8,04: 56-57
DiscussiononthePossibilityforIntegratingandUnitingtheManagementSystemsofQuality,Environment,and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
XuDeshu
(CSSTLP)
Abstract:Implementation,accreditationandcontinuousperfectionofthreemanagementsystems,namelyISO9000,ISO14000andOSHAS18000,havebecomeanimportantlandmarkforthemanagementlevelandabilityofsustainabledevelopmentofmodernenterprises.EspeciallyafterChina''''saccessiontoWTO,issuesofquality,environment,and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becomeunevadablefortheexistence,competitionanddevelopmentoftheenterprisesintheirglobaleconomicandtradeactivities.Nomattertheyareenterprises,institutions,consultant,
accreditationorgovernmentalagencies,theyallarethinkingdeeplyashowtoavoidthoseunnecessaryintersection,overlapping,andrepetitionamongthesesystems,sothattheresourcescouldbefullyutilized,andthemanagementcouldbemuchmoreefficient.Authorsconsiderthatthesesystemsmightbeintegratedandunited.Thebackgroundandcircumstancesforintegrationandunificationarediscussed,anddrawbacksareanalyzed.Suggestionsforintegrationandunificationaremade,andtheprospectiveislookedforwardto.
Keywords:QualityEnvironment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ManagementsystemIntegrationUnification
1前言
随着ISO9001∶2000的推行,2001年12月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出了公告(2001年第30号)即《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1],以及ISO14000∶1996系列标准在全国不断地推行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在推行质量管理体系(QMS)、环境管理体系(EMS)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AS)方面进入一个新阶段,为企业在入世后,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在推行、建立、认证和持续改进的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就减少QMS、EMS、OSHAS三大体系在建立和实施中的交叉、重叠、重复,人、财、物、时间的浪费,管理绩效和效益不高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三大体系整合与一体化的背景和面临的难点;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2QMS、EMS、OSHAS的整合与一体化的有利条件和时代背景
随着2000年版ISO9000的宣贯,ISO14000系列标准的实施,OSHAS18000的试行[2],最近,国际劳工组织ILO/OSH2001的出台,我国国家经贸委《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大大地推进了现代企业管理改革步伐,使三个体系标准更加科学、更加实用、更加完善。但在实践中,从不同角度都发现了三者的个性和共性的差异和要素的交叉、重叠问题,使一些实践者和管理专家、学者开始深思,是否有可能寻求设计一个新的构架?而在1999年笔者也有类似的萌想[3]。
至今,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是企、事业单位(组织)、咨询及认证中介机构、相关方面、政府主管部门都积累了经验,在某些领域取得共识,发现了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要求,加上市场经济主导和经贸活动发展的需要,促使三个体系的各方,加强彼此间的学习和研究,进行对照、对比,进行结合与交叉,通过咨询和认证实践,都不同程度表达了希望整合或一体化的意向,似乎说话的底气更足,依据更多,条件更有利,时机也更成熟了。下面简述QMS、EMS、OSHAS(OSHMS)三个管理体系有可能整合以及一体化的背景和良好的基础。
(1)三体系寓于全面管理体系之中
QMS、EMS、OSHAS(OSHMS)均属于全面管理一体化系统(TotalIntegratedManagementSystem,TIMS)的主要成分,其总目标、特点、共性都有其内在有机联系和互补性,可以认为三个体系的整合与一体化的管理体系是以Q、E、OSH为核心,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国际管理性标准为框架,融合其他管理要求的协调一致的管理体系[4],也可以视为是系统(分系统)与总系统的关系。三个子管理体系是全面管理总体系的组成部分,并交融于一体。
(2)三体系咨询认证对象的需求
被咨询、认证的单位(对象)为了建立QMS、EMS、OSHAS三个管理体系,要分别组织三个专业性管理队伍,分别经历3次大动荡、大改革、大投入,事后整改、持续改进、抽查、复审等,并非一劳永逸。当前,企业需要用更多的精力、时间和资金,投入市场的竞争和自身发展,若能帮助企业同步建立和实施三个管理体系或建立一个包含Q、E、OSH管理的综合一体化的管理体系,是企、事业单位(对象或用人单位)举双手赞同的事情。
(3)咨询认证中介机构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无论是QMS、还是EMS或OSHAS的咨询机构、认证中心,都在拼命的扩大现有的业务范围,都千方百计的要同时拿到ISO9000、ISO14000、OSHAS18000的体系标准咨询或认证的资格证书,这些中介咨询或认证机构正在培养和选聘身具这三个体系认证资格的外审员或主任审核员。其目的是适应企业咨询或认证市场的需求,这些中介组织开始联合咨询,实施联合审核,在国内开始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
(4)有效管理提高效益,急需管理体系整合与一体化
由于ISO9000、ISO14000及OSHAS18000的体系标准问世时间的差异,按各自的对象和目标,分别建立了各自的管理体系标准。通过实施和实践,人们已发现,无论在咨询以及认证过程中,有许多要素交叉、重叠,给组织(用人单位)带来工作重复、资源浪费、管理效率及效益低下,违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解决的有效办法就是需要寻求一种综合的方法,将三体系整合或综合一体化。
(5)三套标准的兼容性为其整合与一体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个管理体系的内容(要素)多数是相同或相似的。例如:ISO9000∶2000标准,在其附录A中给出了ISO9001∶2000与ISO14001∶1996标准的各要素对照表,大大地改善了兼容性;在OSHAS18001∶1999标准的前言里,强调与ISO9001∶1994、ISO14001∶1996的相容性;ISO14001∶1996与OSHAS18001∶1999的相容性;在2001年11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的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附录A中,即GB/T28001与GB/T24001-1996、GB/T19001-2000之间章条对应关系,以充分体现了三个标准体系的相容性,为职业安全健康、环境和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提供了内在联系和应用的理论基础。甚至在国际劳工组织(ILO)2001年颁布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ILO/OSH2001)中,在2001年12月国家经贸委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的条款中,都充分的体现了三个标准体系的相容性。
(6)三套标准的管理原理相同,模式相似
QMS、EMS、OSHAS均以戴明原理为基础,遵照PDCA循环原则,不断提升和持续改进的管理思想;三者都运用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原理和方法、分目标相似、总目标一致;三者都是为了满足顾客或社会、员工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推动现代化企业的发展和取得最佳绩效。
(7)ISO14001与OSHAS18001整合已取得成功经验由于EMS与OSHAS的管理体系运作模式及标准条款名称基本相对应,形成了兼容或整合或一体化天然良机,在国内外石油、天然气行业,甚至海事领域的远洋运输管理中,都建立了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相融合的HSE管理体系,并取得了成功经验。
(8)企业文化建设为三套体系建立或整合奠定了基础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无论是企业质量文化、企业环保文化、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及其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都为三套标准体系的整合或一体化提供了人文及社会环境和技术支持[4],关爱人的生命,保护人的生存、生产、生活的安全与健康,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推崇质量安全文化、环保文化、减灾文化、安全文化,给三者标准体系的整合与一体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现代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的重要体现。
(9)三体系的整合及一体化已成为国际发展趋势先进工业国倡导Q、E、OSH的高品质经营理念和运作方式,一切以人为本,追求ISO9000、ISO14000、OSHAS18000三个体系标准的整合或一体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需求,获得最佳经营绩效的成功途径。据报导,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及台湾地区,在进行QMS、EMS、OSHAS三体系的整合及一体化尝试,无疑,国内外成功的经验预示着三体系整合与一体化将已成为国际化发展趋势、成为国际管理及认证领域的重要拓展方向。
3整合与一体化面临的困难
由于三个标准体系出台的时代背景不同,对象、目标、适用范围差异较大,要进行整合或一体化,必须克服一些障碍,认真深思,系统策划与设计,处理好交叉、融合、综合各要素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坚持严肃认真、科学务实的思想
要组织人力深入研究三个体系的异同,联合专业咨询和认证机构共同策划与设计,结合企业实际,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试点、实践。处理好整合及一体化体系与QMS、EMS、OSHAS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与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关系;处理好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推行整合与一体化的管理体系与理念,必须使全员理解、全员参与、全员支持,方能持续改进,成为永恒的动力。
(2)严防机械拼组和各自为政的凑合
要从建立现代企业管理,获得最佳绩效,推动企业发展,增强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为目标,从战略上和战术上深层考虑。要顾全大局,消除各为中心,着眼于世界,立足于发展,尽量减轻对企业带来人、财、物、时间、资源浪费的负担,科学地解决三体系间的接口问题,系统地建立新型的综合管理体系。严防拼组与凑合,这样做是适得其反,必须严禁发生。
(3)坚持戴明原理和三论方法
戴明原理、PDCA循环原则、持续改进和不断提升的目标是三体系整合与一体化的核心,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及其方法是实现整合及一体化基础理论和运作方法,也是策划、设计和制定综合体系标准指南和规范的基本原则。
(4)持谨慎态度、要稳重行事
已建立ISO9000、ISO14000或OSHAS18000的单位,是否立即建立三体系的整合或一体化体系,应认真分析和考虑自己的条件和特点;未建立QMS、EMS、OSHAS的单位,要稳重行事,要认真咨询和请教已建立三体系的单位及对三体系整合有成功经验的国家认可的中介组织。当前出现的联合审核行动仅是一种探索和尝试,要建立和实施三体系整合或一体化的体系,真正做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国际间互认,还有很多需要创新并负出艰辛劳动的工作,正等待人们去开拓、探索和开发。谨慎与稳重行事是十分必要的。
4关于三体系整合与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的建议
建立涵盖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要求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开展一体化认证,是诸多企业(组织)的共同需求,也是中介认证机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拓展、新选择。无疑,它标志了当今国际现代管理及认证领域出现了新潮流、新需求。为促进国内企、事业单位建立和实施三体的整合与一体化管理体系,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三方携手整合
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牵头,有计划地组织国家质量管理体系、国家环境管理体系及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指导委员会,并分别吸收三方的政府主管部门、国内知名的认证机构、大中型企业(组织)的资深人员参加,申请在国家立项,分若干专题研究,最后起草一份整合与一体化管理标准。
(2)认真总结国内经验
开设专题课题,吸收国内实施联合审核、H.S.E(健康.安全.环境)认证、海事H.S.E.(健康.安全.环境)认证的整合经验,经提升、优化,结合企业(组织)实际,为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提供科学依据和成功可行的经验。
(3)跟踪国际的整合与一体化动向
ISO9000、ISO14000或OSHAS18000已成为入世后,各国工农业产品能否真正进入世界贸易市场的瓶颈问题,也是企业能否有资格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活动的入场券,先进工业国早已按这三个标准在运作,例如:英国的BS5750(为ISO9000所引用),BS7750(为ISO14000所引用),BS8800(为OSHAS18000所引用)早已在英国建立、实施,也是国际上公认的较好标准,已为有关组织和国家原则上照搬或适当修改成自己的标准。更为关心的三个管理体系建立、整合及其一体化是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和地区的工农企业,都想借推行和建立QMS、EMS、OSHAS来提高自己的现代管理水平和国际经贸活动中的地位。据有关信息资料报道,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韩国及我国的香港地区、台湾都在三体系的建立及其整合与一体化管理体系方面正在尝试或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因此,跟踪国际发展动向,与国际接轨,以及调整经贸对策,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掌握国际动态和最新信息是极为重要的自我保护和自我完善的手段。
(4)试点和推广
三体系的整合及其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否达到科学、实用、提高管理绩效的目标,要经过试点来考核,实践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特别要抓认证机构的试点经验,联合审核经验、整合试用的绩效、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的经验;综合协同后,逐渐推广、改进;最后为一体化管理体系标准提供最科学、最实用的依据。
(5)坚持自愿、推荐的原则
三套管理体系标准的推行和实施,均以自愿为前提,这种管理性、推荐性的标准,对帮助企业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是十分重要的,但必须坚持企业自愿的原则。充分相信企业的自我意识和觉悟,不靠政府命令,而靠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经济变化和需求,让企业在其生存和发展中领悟,让市场经济规律去推动,让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贸经济活动促进,靠企业内外人员的支持,使企业自觉的认识到QMS、EMS、OSHAS的建立以及进一步的整合与一体化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必经之路,是企业全面管理的基础。当然,人做出这种选择与企业的经济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决策人的素养和水平紧密相关。一切不能勉强,顺其自然,靠市场经济运作,顺昌逆亡。
当然,是否自愿、自觉推行和建立三个管理体系,涉及到企业文化氛围和企业员工科技文化素质问题外,还有一个经济基础问题。聪明人一点自明,早投入早受益。虽面临困难,但不能失去发展机遇和提高效益的良机,企业不积极、不主动改革,就很难挣脱经济逆境给企业带来危运。
5管理体系与企业文化建设
笔者认为,探索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策划、设计及其建立和实施课题是具有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大事。企业的全面管理体系逐渐完善,而Q、E、OSH的管理体系是其中的核心问题。而以人为本的管理,以人为本,保护自然环境,关爱生命,珍惜人生的企业文化就包含了企业质量文化、企业环境文化、企业安全与减灾文化[5]。企业的形象和企业的精神是建立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深层次的资源来源来自企业员工的科技文化素质及其相应的技能。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企业文化建设和人才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先进的管理体系一定是建立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因此,没有现代科技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出路的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不断提升员工的科技文化素质是企业兴衰的根本。管理是调整人与物的关系,使企业安全、高效的运转,创造最佳绩效达到预期目标的方法,管理不是目的。管理体系一体化的建立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一种经济、简便、有效运作的手段,综合、科学、高效是其发展方向。企业文化建设的繁荣和全体员工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三个体系整合及一体化建立的人文条件和技术基础。
6寄语与展望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前主席蒙尔曼先生和ISO14000标准起草人——沙拉米都先生曾多次强调:“如果不是单纯为了认证注册,组织完全可以将ISO9001、ISO14001标准结合起来实施。这样既可以减轻组织负担,又可以统一考虑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同步建立及实施。”[4]实际上,OSHAS18001∶1999与ISO14001∶1996的兼容性,2000年版ISO9001的修改与ISO14001∶1996的兼容性,已为三个体系的同步整合与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天然合理的兼容基础。
值得笔者可喜的是有幸亲自参加了由《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杂志社、《中国ISO14000体系认证》杂志社及《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杂志社,于2002年1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市长之家”联合举办的《建立综合管理体系,实施联合审核》高级研讨会,200余名专家、学者,三个体系的咨询、认证机构人员、相关的大中企业代表,各抒己见,共同探讨。从认真交流、热烈讨论的气氛中,笔者欣慰地看到了一种力量,一种期望:企业现代管理水平提高,需要三个体系的整合与一体化;认证及咨询机构、中介组织受市场需求的吸引和冲击,也急待寻求三个体系的整合与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方法;更希望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三个国家级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能关注、支持和引导这项具有全局性、决策性的管理体系的创新工作,同时要求其组织力量跟踪、分析、研究国际整合与一体化的动向,为国际间互认创造条件。
笔者相信,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会出现“建立综合管理体系、实行联合审核”的浪潮,随后就会出现值得推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三体系整合与一体化试点新模式,最后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或联合Q、E、OSH三个国家级的管理体系指导委员会公布三个体系的综合管理体系的指南和规范,并与国际接轨。这是企业管理现代化和管理体系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发展和时代新标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公告2001年第3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1.12.20.“”版权所有
2徐德蜀.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及其标准化.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9,9(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