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4 09:24:0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护理基础知识培训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042-01
基础知识适用性就是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的契合度,适用性越高,实际应用中运用的越多。提高基础知识的适用性,可以提高知识的应用效率,对培养高技能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适用性就是指,在护理高职教育中讲授的护理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的契合度,是衡量高职教育水准的重要指标。其适用性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开设护理课程是否合理,培养出的学员是否优秀,是护理高职教育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适用性现状
由于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适用性对于护理高职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在教育部颁发新课改通知以来,各个护理高职教育机构都对其基础知识培训体系进行了改革,使得我国护理高职教育的基础知识适用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取得了一些成绩。
2.1与医疗单位建立合作,以岗位要求进行基础知识培训
与医疗单位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医疗单位的岗位要求对学员进行护理基础知识培训,使得学员学习的基础知识与岗位要求接轨,提高了基础知识的适用性,也提高了学员的就业率。
2.2增编新教材
实行新课改以来,各个护理高职教育机构积极开展新教材的编写工作,剔除过时落后的内容,增进时下前沿内容,通过增编新教材,给学员传达时下最前沿的护理基础知识,让学员直接接触最新医疗技术,减少摸索时间,极大提高了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的适用性。
2.3组织实习,在实际中应用
通过在护理高职教育机构设立实验室或者和医疗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员走进实验室或医疗单位参与护理基础知识的实习作业。让学员通过实地的观察、自身的操作,将课堂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员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思考、总结护理基础知识的运用心得,有效的提高了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的适用性。
3.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适用性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我国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的适用性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3.1与医疗单位合作深度不够
许多护理高职教育机构与医疗单位的合作只不过是签订了实习合同,然后根据医疗单位提出的学员要求进行培训,从始至终学员跟医疗单位都没什么交流,只是在实习期间才与医疗单位进行接触,造成一些学员对护理工作认识不全面,规章制度不熟悉,以致不能很好适应环境。
3.2教育模式单一
现在护理高职教育的基础知识教育还是采取单一的公共课讲授模式,个性化不足,不能根据学员自身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导致学员基础知识水平不一。同时,课堂缺乏互动,学员习惯于听、记,造成学员独立思考能力的丧失。
3.3实习只是流程
由于一些实习课程要动用珍贵的材料、医药,所以部分高职教育带领学员进行的实习,只是让学生站在旁边观看,通过对观看过程的思索,总结出实习报告,而非亲自动手,使得原本该学员亲自动手的实习成了流程,走一遭而已,根本没什么效果。
3.4缺乏完善的考核制度
虽然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上采取了一些改革,可是大多数护理高职教育的学员护理资格考核制度还是传统的笔试,没有建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完善考核制度,造成部分学员重视理论学习,忽视了实践运用。
4.提高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适用性的对策
提高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适用性,对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有着重要意义,解决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适用性存在的问题成了护理高职教育的发展瓶颈。积极的采取改革措施制定相应对策,解决存在的“疑难杂症”,是护理高职教育唯一发展途径。
4.1建立完善的实习流程
通过建立完备的实验室、齐全的医疗单位合作计划,让学员定时定期的参加完善的实习。让学员们能够将课堂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实践运用进一步理解掌握所学的护理基础知识,提高基础知识的适用性。
4.2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护理高职教育应该采取细心交流,个性辅导的多样化教学模式,而不只是传统的老师讲授,学员记忆。通过细心的交流了解学员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员的个性特点,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辅导方案。依据学员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护理门类进行专门培训,避免博而不专,从而提高基础知识的适用性。
目前我国的口腔医学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且与国际口腔医学接轨,对口腔护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1]。口腔医院专业性突出,而护士均毕业于普通护理院校,在校期间所学口腔专业知识甚少,口腔专科知识普遍缺乏[2],临床适应能力缓慢。因此规范化的护理培训有利于临床工作的开展。我院逐渐摸索出适合口腔专科特色的护理培训方法,并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新入职护士29人为培训对象。29人均为护理本科,女生28人,男生1人,年龄20~26(23.03±1.06)岁,均无口腔护理工作实习经历。
1.2方法
1.2.1岗前培训
1.2.1.1基础理论知识培训
护理部组织为期2d的集中理论授课,培训内容包括口腔基础知识及科室诊疗范围、口腔专科器械感染控制、牙体解剖生理、口腔门诊常用器械的认知、病人安全管理、口腔综合治疗台、口腔门诊病人接诊流程、护患沟通技巧、口腔工作范畴及护士职业规划、规章制度、法律法规。邀请临床主任医师、护理部主任及临床带教科室护士长担任授课老师。通过老师的讲解可使新入职护士对口腔专科有一个初步认识,有利于后续规范化培训的开展。
1.2.1.2熟悉工作环境,适应角色转换
由于口腔专科医院不同于综合医院,护士的工作重点也略有不同,为了使新入职护士尽快适应,护理部安排门诊护士长带领新入职护士进行门诊科室参观,并进行诊室分布、牙科椅位使用、牙科治疗台等知识讲解,直观感受口腔专科护士的工作特点。
1.2.2规范化培训
1.2.2.1建立护理教学管理构架
形成护理部/护理教学组临床带教组组成的二级教学管理体系,护理教学组每季度在护理部的安排下,对全院临床科室进行护理教学检查,通过检查带教手册的填写质量、考试试卷、进行现场提问或观察新入职护士操作等方面发现问题,护理部在检查后会向科室出具纸质《护理质量检查科室反馈表》,科室根据问题进行整改,并于3个工作日上交整改反馈表,护理教学组在下季度的检查中重点检查上季度存在的问题。
1.2.2.2临床带教老师选拔
护理部选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工作5年以上,具有较强责任心、个人业务能力强、善于沟通且热爱带教工作的护理骨干担任科室带教老师。采取“一带一”临床带教,由带教老师指导学习口腔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流程。
1.2.2.3制订新入职护士带教手册
新入职护士带教手册的制订:护理部结合各科室情况,对口腔专科基础内容及各科必须熟悉掌握的项目进行梳理,然后按照由易到难、由急到缓、由基础到专科的原则[1],将培训内容分为12周,各科《新入职带教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经护理部与科室反复讨论后定制。主要包括:①口腔医学基础知识,如口腔解剖、口腔生理、口腔病理、口腔放射等;②口腔专业知识,如口腔科常见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等;③口腔专科护理操作技术,如临床常用材料调拌技术、专科器械识别、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以及口腔常见疾病治疗的护理配合流程等[2]。每周带教老师完成带教任务后填写《手册》,本月底对学习内容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护士长本月底对《手册》填写情况进行检查。
1.3考核方法
岗前培训后由护理部统一组织进行理论知识考核,作为未接受规范化培训前的参照成绩。新入职护士在经过3个月的规范化培训后护理部用同一试卷再次测试。考核内容包括:①口腔基础知识,如口腔解剖、口腔生理、牙位标识、材料调拌的原则等;②器械消毒处理,如口腔器械消毒处理流程等;③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口腔门诊病人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等;④手卫生;⑤口腔门诊病人接诊步骤;⑥职业防护,如针刺伤的处理流程等。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采用χ2检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上海市闵行区全部10家营利性综合性医疗机构,共106名医护人员,其中医生61名,护理人员45名。
1.2 方法
自行设计的问卷分为护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5个科别。问卷内容涉及法律知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3大类。法律知识为与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密切相关的最基本的卫生法律知识;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病历书写、健康教育、临床基础知识。调查当日,随机抽查当班医生和护士。医生问卷内容以历年医师资格考试题目为题库,由区卫生局临床方面的质控专家从中选择最基本、最常见的题目,课题组按照法律知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各占1/3的比例组成问卷;护士问卷从闵行区2006年护士”三基考试”题库中随机抽取,审核确定后组成问卷。
1.3 统计分析
当场核对试卷填写的完整性,根据标准答案打分。将每人的分值录入Excel软件,并进行相应的百分制转换,然后进行求和、平均分等计算。
2 结果
2.1 总体得分
我们将医护人员的基础知识、法律知识以及专业知识合称为执业相关知识。调查结果显示,营利性综合性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执业相关知识整体得分普遍较低,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很不理想。内科、外科、妇科、儿科4个专业的平均得分均低于60分,故判定为不及格。其中,妇科医生的平均得分最低,仅为51.88分。医生中,最低得分仅为25.00分(表1)。被调查的45名护理人员平均得分为60.98分,略好于医生,护理人员中,最低分得为32分,最高得分为84分。
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专业的医护人员执业相关知识得分分布情况,我们把得分情况按照好(>80分)、较好(70~79分)、一般(60~69分)、较差(50~59分)、差(<50分)分为5个层次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06名被调查的医护人员中,83%的得分集中在“一般、较差、差”3个层次,其中“较差”和“差”的比例占51%。结果还显示,执业相关知识的得分评价在“不同专业”中的分布情况也不相同,护理专业得分相对较好,得分高于70分的比例占31%。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的医生的得分评价相对较差,得分高于70分的比例低于13%(表2)。
2.2 分类得分情况
为进一步了解各科医生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我们对不同专业医生的分类知识得分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法律知识类,内科医生掌握相对最好,儿科最差。基础知识各科医生掌握情况整体较好,平均得分68.37分。专业知识外科医生掌握相对最好,内科最差。对于各科医生而言,基础知识掌握整体相对较好,专业知识次之,法律知识相对最差(表3)。
3 讨论
医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卫生法律知识是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是卫生技能和执业能力的基础。基本知识掌握不好,执业能力就不容乐观。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区营利性综合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执业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很不理想。内科、外科、妇科、儿科4个专业的平均得分均低于60分,医生、护理人员的最低得分居然是25分和22分; 特别是妇科医生,3类知识的得分均低于其他科室的医生。69%的妇科医生知识得分集中在“较差”和“差”两挡。例如: 96%的护理人员不能正确回答如何护理留有长发的卧床女性患者;89%的护理人员不知道如何搬动劲椎骨折患者;100%的儿科医生不知道新生儿每日平均尿量;100%的妇科医生不知道过去病史应包括哪些项目;89%的内科医生不知道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频繁抽搐,应首先如何处置;79%的内科医生不知道丙类传染病包括的内容;100%的妇科医生不知道青春期开始的重要标志; 88%的妇科医生不知道产褥感染中,哪种细菌最易引起菌血症。
营利性综合医疗机构要针对目前的情况,着力在3基本方面加强培训。完善医务人员内部考核制度,特别是医疗质量方面的考核。目前营利性综合医疗机构的培训工作是一个弱项。相关研究结果显示:95%的被调查者认为无论医院管理人员还是医务人员,卫生法律法规知识都掌握不足,非常希望得到专门的培训,但只有42%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医疗机构业已或可以联系到培训渠道,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无力解决培训问题。可见目前营利性医疗机构法律法规培训需求相当大,目前的培训现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急需重视这个问题。卫生部门、行业协会应进一步发挥“服务”作用。为有培训需求而无培训渠道的医疗机构牵线搭桥,让医疗机构的内部培训工作能更加有效地开展,引导和帮助医疗机构提高医务人员素质,提高医疗机构的执业能力。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39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16-02
我院为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近年来,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病床增多,平均年增加新护士50人。增加的护士中,多为刚毕业的新护士,工作经验不足,业务能力欠缺,临床护理风险性增加。同时,我院作为一家综合性中医医院,需在临床工作中广泛运用中医护理技术,而新入护士并不全是毕业于中医院校,约50%的护士在进入医院之前未接触过中医护理。为使新入护士更好地适应中医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我院于2009年起开始实行护士五年规范化培训,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新入院的本科、专科毕业护士67人,其中本科学历31人、专科学历36人,中医院校毕业32人,非中医院校毕业35人
1.2 方法
1.2.1 培训形式
1.2.1.1 护理部集中培训 采用集中授课、摸拟演示、操作训练等方法,由护理部选定课题,每周1次进行培训。
1.2.1.2 科室轮转培训 护理部制订护士五年规范化培训及考核手册,新护士岗前培训结束分配科室后,由所在科室按照手册内容对护士进行培训。科室配备专门的导师,对培训人员进行指导和评价。编制内护士五年内不定科,每一年每季度轮转一个科室,第2-5年每年轮转一个科室。
1.2.2 培训目标 由护理部分层次确定培训目标。工作第1年:能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技能及相关理论知识,熟练掌握8项中医操作技术,熟知各班岗位职责并能独立完成工作。工作第2-3年:掌握本专科常见药物的相关知识、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护理常规,能给病人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工作第4-5年:能熟练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实施整体护理,逐渐成为科室的业务骨干并具备初步的教学、管理、科研能力。
1.2.3 培训课程设置
1.2.3.1 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以理论培训为主,时间1周,内容包括医疗护理相关法律法规、护理规章制度及安全、护士职业素养、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及职业防护、护理文件书写规范以及人际沟通和团队精神。
1.2.3.2 理论培训 理论培训以护理部集中培训为主,课程分为西医“三基”理论和中医理论知识。“三基”理论包含伤口造口护理、循证护理、深静脉置管护理护理、护理安全等内容。中医理论课程设置则以《中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基础》为蓝本[1-2],由浅入深依次涉及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阴阳五行精气学说、经络与穴位、辨证施护、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等,再由各科室根据专科常见病、多发病及优势病种培训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3]。
1.2.3.3 护理操作培训 操作培训以科室培训培训为主,分为西医“三基”操作和中医护理操作。“三基”操作第一年以无菌技术、口腔护理、静脉输血等23项基础护理技能为主,第二年及以后要求掌握CPR技术,能熟练配合抢救。中医护理操作培训项目以《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为蓝本[4],包括艾灸法、中药换药法、中药熏洗法、拔罐法、中药熨烫法等。
1.2.4 考核 科室每月按照培训考核手册规定的内容对培训人员进行操作考试,每季度进行一次理论考试;护理部每年组织一次理论考试,一次操作考试(由护理部组织项目抽考)。所有考试成绩均记入培训手册,不及格者须补考,要求最终合格率100%。
2 结果
护士经规范化培训后,理论水平、操作水平、临床工作能力都有了较大程度提高。培训前后理论、操作考试合格率,见表1。
3 体会
护士规范化培训是完善毕业后护理学教育、对临床护士所进行的专业化培训,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护理人才梯队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5]。而在中医医院中,中医护理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份,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将规范化培训与中医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相结合,“三基”“中医”两手抓,对于提高中医医院低年资护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保证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上规范、有效的运用有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 刘革新.中医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 周琦.中医护理基础[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
以护理单元为最小抽样单位,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地区77家医院的952名外科护士。纳入标准: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的在岗外科护理人员。排除标准:抽样医院非本院的护理人员;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及病假、事假、产假者;外出进修学习的护理人员及实习生。
1.2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以30名符合条件的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预调查,问卷有效率为100%,重测信度系数为r为0.824,表明信度较好。问卷内容包括:(1)护士的基本情况:包括医院等级、护士的族别、性别、担任职务、已获最高学历、工作年限等;(2)护士培训需求,对医院培训的满意度、外科护士期望参加的培训项目(有护理操作技能、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文书的书写等共10个项目)(3)期望采取的培训形式(1项或多项选择)。采用现场发放问卷调查法,由课题组统一培训的各病区护士长发放问卷,问卷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调查对象以无记名方式独立自愿填写,均在半小时内填写完,由护士长当场收回交课题组,课题组对问卷的完整性进行初步检查,剔除不合格问卷。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样本资料的统计描述分别采用率、构成比、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外科护士对培训工作的满意状况
调查问卷调查了新疆地区77家医院,共发放问卷960份,回收问卷952份,问卷回收率为99.20%,有效问卷952份,问卷有效率100%。952名外科护士对医院目前所进行的护理培训工作满意者920名,占96.64%;不满意者32名,占3.36%,总体状况比较满意。
2.2外科护士对培训内容需求情况
10项培训内容中排在前8位的依次是规章制度与护理流程、护理操作技能、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文书的书写、护理质量、护士职业道德、护理基础知识、礼仪服务意识与沟通。
2.3外科护士对培训内容需求的比较
不同等级医院的外科护士除了在护理管理知识、护理质量方面的需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方面需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务的外科护士,在规章制度与法规、护理管理知识方面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外科护士,在护理基础知识、护理管理知识方面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最高学历外科护士,在护理新业务新技术、护理质量、护理安全与防范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作年限外科护士,在护理基础知识、护理管理知识方面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外科护士对培训方式的选择
外科护士认为综合效果好的培训方式排在前3位的是面授讲座+临床实践+远程讲座、护理查房、面授讲座。
3讨论
3.1外科护士对医院目前所进行的护理培训工作总体状况比较满意
本调查显示,新疆地区外科护士对医院目前所进行的培训工作满意者占96.64%,不满意者仅占3.36%,说明目前新疆地区各医院对外科护士的培训工作总体比较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医院等级不同,外科护士对医院培训工作的满意状况不同,其原因为二级医院的外科护士对目前医院的培训满意度相对较低。二级医院大部分为县级医院,对于一般的以及发病较急的外伤病人都会先送到县级医院,县级医院成了一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的枢纽。近年来,国家援疆政策的实施,为县级医院配备了完善的医疗设备及环境,使得许多县级医院发展迅速。但是,县级医院的护理人员素质不高,很多护士的学历都为中专或大专,又因外科患者一般起病急,发展速度快,使得外科护士应对困难。李琼兰等认为护理职能的转变和护士角色多元化的发展,对在职护士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护士培训工作作为护士终身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已经成为优化护理队伍知识结构、提高综合技术技能的重要途径。3.2规章制度与护理流程成为新疆地区外科护士最想参加的培训项目本调查共10项培训内容,根据选择的频次进行排序,发现新疆地区外科护士最想参加的培训项目的是规章制度与护理流程,排在首位。入住于外科的病人常常病情急、病情变化较快,专科治疗中本身难度大,预后差,病人家属要求高,期望值大,一旦面对亲人死亡时,往往心理承受力不足而极易引发纠纷,因而有高风险的特点。近年来,《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和医疗行为的审视程度越来越高,而护士的法律保护意识相对滞后。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责任和风险也随之增大,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规则,医护人员必须在重视医学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同时,强化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做好医患间的行为规范和关系协调,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医疗服务质量,还可以有效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3.3不同条件外科护士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存在差异
本调查显示,医院等级不同,护士期望培训的项目有所不同;不同职务的外科护士,在规章制度与法规、护理管理知识方面的需求不同;不同职称的外科护士,在护理基础知识、护理管理知识方面的需求不同;不同最高学历的外科护士,护理新业务新技术、护理质量、护理安全与防范、护理管理知识方面的需求不同;不同工作年限的外科护士,护理基础知识、护理管理知识方面需求有所不同。提示医院管理者应根据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选择培训内容与形式,应多征求护士意见,减少培训的盲目性,根据护士的情况提供多渠道、多方位的培训内容,保证护士的培训需要。
3.4面授讲座+临床实践+远程讲座被认为是最好的培训方式
外科护士认为综合效果最好的培训方式是面授讲座+临床实践+远程讲座(85.40%),参观考察、远程讲座、自学所占培训方式的比例较低。外科护理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实际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训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增进临床实际工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033-01
当前,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日渐提高,故而临床带教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充分提高护生对基础知识与具体操作技能的掌握力度,才有利于今后其走向工作时得心应手,进而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1]。本文现以我校2013级三年制大专护理专业10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妇产科护理临床带教中采用了体验式带教,带教效果显著改善,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年龄为19-22岁的10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护生,其平均年龄为(20.0±0.9)岁。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名,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护生的学习时间均为1个月,学时为40个,给予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带教形式为当面授课,而后组织护生进行实验室考核。(2)观察组则采用体验式带教:①护理基础知识培训:老师针对妇产科护理中的常见疾病护理知识、护理中或会遇到的紧急事件的处理以及护理职责岗位等内容进行较为详细的讲解。②指导其练习护理技能:该项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的观察、并发症处理以及做好相关应急预案等,期间并针对具体的情况对护生进行指导。③护生间的体验式训练:带教者可选取相关典型案例组织护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体验式训练,条件允许时可借助医学人体模型,达到实景实情模拟训练目的,每个小组于体验式训练期间,其他小组成员在旁观察,并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必要时可将场景设置为完全模拟状态,以促使护生深化护理职业与岗位要求,进而在体验式带教中展现其主体地位。
1.3观察指标
(1)基础知识得分与临床模拟得分;(2)带教满意度:参照护生体验式训练的表现与上述两项得分情况,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3项。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x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护生护理基础知识与模拟临床操作得分的比较
对照组护理基础知识与模拟临床操作得分均不及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护生带教满意度情况比较
经研究后的结果显示,对照组带教满意度以78.0%明显
不及观察组的96.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以往妇产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多存在带教目标含糊、护生对相关知识不易掌握以及护理的可操作性差等问题,使最终的带教成果大打折扣,故而近年来体验式带教在妇产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力度逐渐加大[2]。
体验式带教方法的运用,将原本的带教内容以“循序渐进”的模式分化开来,且各个模式呈现出较强的阶段性。首先为基础知识带教,其有利于护生打好基础,进而增强其对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其次,为护理技能的训练,带教者通过目的性、计划性与时间性的临床带教,使护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护理工作的进一步认识,遵循了由浅入深的学习原则,使整个带教进程更加规范;最后,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实情实景的模拟,护生通过小组形式的学习以及对今后护理工作的模拟,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转化为实践,还有利于增强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有利于带教效果的提高[3-4]。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行常规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体验式带教后,观察组护生的护理基础知识与模拟临床操作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带教满意度以78.0%明显不及观察组的96.0%。故而认为,妇产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引入体验式带教,可明显改善带教效果,有利于护生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提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兰美莲,蓝晓红,王锡英.妇产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实施医护结合模式的有效性综合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5(03):90-91.
[2]曾讯,周雪梅,肖平,等.护理临床带教老师带教能力的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5(07):86-89.
[3]章雪玲.PBL带教法在妇产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评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选择吉林市20家综合医院从事专业护理工作3年以上的护士为对象。共调查评估232人,其中228名女性,4名男性;专业技术职称护士62名,护师112名,主管护师54名,副主任护师4名;年龄34.8±12.7岁。
1.2方法调查评估共分为两个阶段,培训前、后问卷调查。
1.2.1第一阶段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艾滋病基础知识、艾滋病护理知识、心理反应等知识的问卷调查。
1.2.2第二阶段实施综合的专业护理培训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
1.3培训内容艾滋病基础知识、艾滋病常见症状及处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治疗(HAART)及进展、怎样避免职业性血液传播导致的疾病、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方法、护理HIV/AIDS的技巧、AIDS病人相关症状的对症护理、如何提高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服药依从性、护理过程中的个人防护、污染物品及环境和医疗垃圾的处理、健康宣传教育、如何消除心理障碍、科学的人性化管理住院与门诊病人等内容。
2结果
护理人员培训前后的调查评估结果有明显的提高,培训前调查问卷的平均成绩为45.3±27.4分,培训后上升为89.1±7.5分;其中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治疗及进展和如何提高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服药依从性、AIDS病人相关症状的对症护理的正确掌握经过培训提高70个百分点,对HIV/AIDS科学的人性化心理反应也明显的提高。
3讨论
我国艾滋病的流行与西方国家相比大约晚10年,而吉林市的艾滋病流行比中国北京等大城市也要晚3年以上,因此,AIDS病人的临床护理对于吉林市乃至中国医院护理人员均为一个新的领域,所以医院护理人员在进行相关临床实践之前必须得到系统的培训。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妇产科的60名护理工作人员,其中男12名,女48名,年龄最小24岁,最大45岁,平均年龄29.4岁。护理骨干10名,责任护士28名,一般护理人员22名。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所有护理人员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一般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工作人员除采用常规的职业道德规范进行考勤和业绩考核外,不采取任何措施对其工作进行干预。观察组护理工作人员在采用常规工作考核机制的基础上加强护理查房干预。其具体的方法、形式和内容为:①方法。对观察组护理工作人员有组织地开展护理查房工作,每周组织1次科室内的查房工作,由护士长主持该次活动,并且向护理工作人员介绍科室内本周的护理工作情况和遇到的新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处理方案和措施。每个月组织1次全员性的护理查房,由护理部组织和开展本项工作,对1个月以来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情况进行总结和汇报,评价阶段性的护理效果,对整体的护理计划以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阐述。同时,使护理工作人员了解到不同科室的护理形式以及应该掌握的常规护理技能。此外对观察组护理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培训,丰富其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从而提高综合职业素质。②加强查房的内容和形式。首先,开展整体护理查房,就是在护理查房的过程中,将护理评估、问题发现、目标实现、护理措施采取以及健康教育等整体地应用到查房的过程中。在解决患者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规范程度。其次,开展个案查房、特殊病例查房以及护理曲线查房。选取妇产科常见的疾病病例、特殊疾病病例以及发生护理问题的病例进行专项查房,使护理工作人员知道面对常见的妇科疾病时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和措施开展护理工作,在护理的过程中应该遵循怎样的流程,注意哪些问题;了解特殊疾病的特殊护理方法和手段,增强对于多种非常见疾病的了解,不断丰富护理工作人员的基础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开展护理缺陷查房一方面让护理人员知道严格按照流程开展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安全意识,以便其今后能够认真、细心地开展护理工作,降低护理事故的发生[2];另一方面有利于指导护理工作人员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护理事故,以便将差错带来的危害降至最小,提高护理的整体质量。③开展查房现场评价。在查房的过程中的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知识水平、护理专业能力以及护理职业道德方面进行现场评价,以便患者能够对护理工作人员开展监督,在今后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护理工作人员能够不断发现其自身的不足,将护理计划落实到实处,更加规范护理操作,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1.3观察指标和评价方法
对2组护理工作人员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专业技能水平以及综合职业素质进行观察和分析。上述指标采用百分制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说明护理人员相关方面的能力越高,越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专业技能水平以及综合职业素质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护理工作人员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专业技术水平以及综合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护理效果和质量。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采用定期培训的形式对护理工作人员开展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的培训。其次,应该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护理工作人员即使全面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也不一定具备较高的综合职业素质。因此应该采用有效的方法:一方面提高护理工作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的能力和技巧,另一方面提高其观察能力,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异常状况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此外,为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还应该使其明白查房的重要性,并在医院内开展加强护理查房。
2改进措施
2.1实施护士分层次中医药知识的强化培训根据护理队伍现状(初级护理人员约占临床45%)、参考文献报道及护士管理经验,护理部制订各类人员培训计划实施护士分层次培训。即新职护士(N0级)强化岗前中医药护理知识35学时培训并考核;1年~3年低年资护士(N1级~N2级)院内培训或半脱产中医药理论及技能100学时培训;3年以上“住院护士”重点培训专科护理兼顾基础培训,分期分批实施培养计划。目的加强住院护士对中医药护理专业的认知及辨证施护应用能力,使中医护理元素融入到责任制护理中。通过短期强化培训结合个体化训练,结合院内中医护理“扫盲”班突击培训,每季度护理部针对住院护士进行中医专病辨证、案例分析及中医技能考核,半年度组织中医药基础知识竞赛及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大赛活动。1年后追踪护士对中医药及专科护理的认知均提升10%以上。
2.2加强中医专病护理与特色康复指导按照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及医院等级评审检查标准,建立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常规、制订中医特色康复指导手册,科室拟订专科专病护理常规并征求医生意见,护理部审核校对形成汇编册下发至各护理单元。科室根据专科专病特点实施开展,并探索中医专病临床路径。针对中医特色康复宣教这一薄弱环节,科室制订专病宣教手册、刻录光盘、培训演示及视频播放等形式,护士熟悉掌握专病知识后指导给病人。通过科内自查、护理部督查及专项培训考核相结合,对病人实施中医特色康复宣教明显提高,并于2012年10月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
一、培训对象:全体医务人员
二、培训目的
“三基”培训是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和医疗水平的重要途径。目的为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水平。按照要求,卫技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80%。
三、培训方法
(一)
采取分级分类培训原则:初级职称人员重点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训。参考书籍为新版的《药理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以及本学科教科书、本专业最新诊疗指南。《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及各专业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
(二)
个人自学为主,科室和院部组织培训为辅。每月一次学习,时间不少于1小时,培训要求有记录。
(三)理论每月进行一次培训,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
(四)徒手心肺复苏采取现场培训、考核的方法。
四、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及护理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医院感染、基础护理、输血、水电解质平衡、医学检验、医学影像、临床药学、临床营养、核医学、超声诊断学等部分的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护理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诊疗规范、临床常用护理技术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急救技术。
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射法、各种穿刺技术,穿脱隔离衣、鼻饲及胃肠减压;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
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气管插管、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
临床思维能力: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与护理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护理文件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医疗文件书写的有关管理规定等。
以上内容均为考试和考核内容。培训教材主要参考《XX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临床分册》、《XX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医技分册》、《XX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护理分册》等。
五、培训安排
1、学习训练阶段(1月1日至10月31日)
安排10个月的时间采取自主学习、岗位训练、专题讲座、示范教学的方法,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医务人员的学习训练,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
(1)开展自学自练:医务人员按照共同科目和专业科目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和训练,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集中培训演练:以院、科为单位,采取专题讲座、集体讨论、集中训练等方式,抓好重点内容和重点科目的学习训练。各学科在科主任、护士长的主持下,每周业务学习一次、充分利用晨间交班时间提问;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培训、观摩技能操作录像,并组织院内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专家授课,护理部每月负责组织全院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培训。
2、考核阶段(11月1日至12月20日)
采取闭卷考试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的形式,深化训练效果。
六、考核的人员范围及要求
1、培训考核对象:全体卫技人员
2、每名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及本专业常规诊疗操作技术;
3、每季度组织一次规范化培训医师理论知识考核,每季度1次技能考核;理论考试内容为“三基”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考核为:医疗文件书写、体格检查、各种穿刺、给药技术等;护理部每季度1次护理“三基”理论知识考试与技能考核;
4、各科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专科基本技能操作,由科主任、护士长每月组织一次考核,每季度组织抽查,各临床、医技科室应建立“三基”培训考核登记本,详细记录每次培训、考核的内容,并保存考核的原始资料。
七、奖惩措施
1、每项考核工作结束后,由医院统一对考核结果进行公示,考核结果纳入医务人员个人业务档案,作为执业周期考核、职称晋升、岗位聘用及培养使用的重要依据。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是重大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1]。截至2013年8月31日,广西省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51877例,感染人数居全国第二[2]。灵山县是广西省艾滋病疫情最严重的县份[3]。护理人员作为直接接触艾滋病患者的医护人员,其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情况与死亡率的高低。有关调查结果表明,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程度低、对艾滋病护理技能掌握程度低以及对护理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低[4]。为了解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程度和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为针对性开展艾滋病防控知识培训提供依据,本研究于2014年10月对灵山县城区部分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选择灵山县5家医疗机构(人民医院、中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红十字会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的在职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为调查对象,共计1000人,其中护士400人、护师300人、主管护师220人、副主任护师80人。1.2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统一调查问卷,由被调查者匿名自填;调查内容分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护理知识和心理反应三大部分;调查人员由灵山县疾控中心及各医院护理部指定专业技术人员组成。1.3数据整理资料收集后采用Excel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调查问卷收集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答卷1000份,其中护士问卷400份、护师300份、主管护师220份、副主任护师80份。2.2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所调查在职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关于艾滋病基础知识,显示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100.00%了解;关于艾滋病护理知识,显示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方法、护理过程中的个人防护、相关症状的对症处理和污染物品及医疗垃圾的处理4个问题的知晓率由低到高依次均为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4个级别的护理工作者之间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艾滋病患者的技巧问题的知晓率略有不同,由低到高依次为护士<护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4个级别的护理工作者之间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3对艾滋病患者护理心理反应情况在护理艾滋病患者时,心里不舒服率从低到高依次为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护士<护师,四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97,P<0.05);在护理患者时有歧视率从低到高依次为副主任护师<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四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4,P<0.05)(见表2)。2.4不同医疗机构护理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5家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显示医护人员艾滋病基础知识5家医疗机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2,P<0.05),医护人员护理学知识5家医疗机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5,P<0.05),其中医疗条件最好的人民医院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在较高水平(见表3)。2.5不同医疗机构艾滋病患者收入院情况调查的5家医疗机构2014-2016年艾滋病患者收住入院情况,显示住院最多的是人民医院,占63.70%;其次为妇幼保健院,占17.78%,5家医疗机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