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现代化农业发展

现代化农业发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24 09:24:0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现代化农业发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现代化农业发展

篇1

中图分类号: 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010-1

0 前言

“三农”问题实质上是将如何发展农村生产力,如何促进农业的发展、如何改善农村落后的条件、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等作为首要问题。要想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发展现代化的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农业科技在现在农业的发展中有着支撑和引领的作用,结合该地区农业发展的特点,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阶段,深入开展综合性的研究,为重点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1 农业科技新体系的建设

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最基本的思路为:以国家级的农业机构为主构建国家级农业科技的创新中心,在现有的资源基础上,依靠当地明显具有优势的名师高校以及科研单位等,从而组建区域性、国家级、省级的农业科研中心点。有效的整合知识、资源、技术,促进农业现代化跨越式的发展。要完善农业的布局,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农业综合性的生产力,需要合理布局、科学管理、明晰职责、高效精干。充分调动社会的力量以及技术推广的活动,根据农村发展的需要,通过理路体制、优化布局、明确职能、充实一线、精简人员、创新机制等改革,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农业体系。

2 加快人才的培养以及农科队伍的建设

科技发展中人才是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加快速度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技术、大规模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与一支能够符合国内外竞争的农科管理的人员,以及能充分适应、实用的新农村建设农机推广的人才队伍。首先,吸引外来技术人员。创造一定的职位能够留住大量的外来技术人员,发挥他们的技能,从而实现以事业聚集技术人员、用法制保障技术人员,在专业的技术岗位上实现科举设置,使技术人员更好的发挥其价值。其次,加大技术人员的培养。通过一系列的科技项目带动技术人员的培养,加强技术教育,建立开放式的终身受育的体系,使人们不断的掌握新技术,并且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3 发展现代化的农业要以科技创新为主

3.1 动植物品种的选育

现代化农业要围绕“优质、高效、生态、高产、安全”的目标,紧扣“提质增效”去寻求着眼点和着重点。例如:加强玉米、马铃薯、小麦、油料、蔬菜等作物新品种的创新、研究、应用,要提高育种的技术和效率,从而培养出绿色、优质、高产、专用的新品种,使农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尤其是还要加强牲畜的饲料作物的改良和选育,充分运用细胞克隆、分子育种等技术手段,提高品种的质量以及育种的效率。

3.2 加强农作物的丰产的技术研究

可以重点发展玉米、小麦、油料等农作物的肥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常见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可持续高产等关键性的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节水农业、旱作农业等,从而有效的保障农作物的生产和收成。结合上面粮食作物的发展,如马铃薯、蔬菜、大麦、食用菌等优势的特色作物进行丰富的栽培,并研究其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农业的特色化、标准化、品质化发展。

3.3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环境的和谐促进生态的平衡,要根据不同的生态类型和退化的程度制定相关的治理和保护的措施,进行目的性的综合治理,从而改善恶劣的环境条件,促进农业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例如:高效利用水资源、保持水土的酸碱平衡等,这些都强有力的加强了耕地质量技术以及地力的培育技术,从而更好的抑制了耕地的退化,使土壤的肥力增加。

3.4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建设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要加快农业信息网络设备的建设以及相应的数据库的建设,注重使用数字化对农业进行管理和控制,在农村可以研发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监测、自然灾害的检测预报等,也可在农村设置远程数字化以及可视化信息服务的设备;这样不仅能培养农业信息技术人员,而且还能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科技促进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0121-1

1 农机监理工作的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综合治理、安全发展的原则,预防农机事故、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促进全面发展的原则。以认真实施“吉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为主线,以提高拖拉机注册率、年验率、拖拉机驾驶员持证率和降低农机事故率为重点,以创建“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和“平安农机”示范窗口为载体,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依法行政,加强站务建设、提高监控能力,强化农机安全宣传、提高自觉安全生产意识,全面推进农机安全监理方式转变,加强农机事故监控,促进全市农业现代化安全发展。

2 农机监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2.1 推进农机监理监管环节从操作使用向农业机械化整个过程转变

进一步加强对农机生产、经营、修理、使用与报废等整个过程安全管管与技术服务,将安全概念同农业机械化研制、试验鉴定、农机监理、推广服务、教育培训、调试服务和回收报废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综合整理,共同推进农机安全生产。

2.2 推进农机监理监管范围从农用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向整个农业机械全面转变

扩大农机监理范围,延长农机监理领域,在管理好农用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牌证照的同时,进一步做好卷帘机、小型微耕机、植物保护机械、机动脱粒机、饲料粉碎机、插秧机、铡草机等农业机械的监督管理工作,全面排查农机事故隐患,提高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操作技能。

2.3 推进农机监理监管方式从管理型逐步向管理与服务并举转变

把管理纳入热情服务之中,把农机安全监理与农机安全宣传和驾驶操作培训等服务有效结合起来,进一步创新农机安全服务方式,积极促进农机培训服务到乡村、机械实地检验到村屯、安全隐患排查到田头、服务技术咨询到农户、农机信息到机手的安全管理模式。

2.4 推进农机监理监管手段从过去的传统向现代化转变

全面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农机安全监理水平,制造、装备和利用现代科技进行安全检查、检验、培训考试、农机事故处理,全面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对农机安全生产的促进和保障作用,进一步提高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 农机监理工作的重点工作

3.1 加强警监联合,开展好“打非治违”、“安全生产月”、“百日农机安全大检查”、农机“交通安全赶大集”等活动,消除农机事故隐患

“百日农机安全大检查”大检查活动。要加强与公安交警联合,借鉴以往警监联合好的做法,充分发挥社会化综合治理的作用,认真开展好专项整治活动。要深入乡村道路、田间场院、乡(镇)集贸市场等农业机械集中的地方,重点排查拖拉机违法载客、超速超载、无证行驶、无证驾驶和酒后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

3.2 深入开展好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活动,营造良好农机安全生产氛围

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宣传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特别是要广泛宣传《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吉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吉林省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吉林省农业机械安全操作规程》等有关规定,开展好“农机安全赶大集”活动,提高广大农机驾驶员的自觉安全生产意识,切实把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加大对卷帘机、微耕机、机动植保机械、机动脱粒机、饲料粉碎机、插秧机、铡草机等农业机械的使用操作人员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防患于未然。

3.3 加大拖拉机检验工作力度,努力提高农业机械技术状态

把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年度检验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周密安排,精心组织,落实工作目标岗位责任制,层层签订年检工作责任状,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采取集中检验与分散检验相结合的办法,抓好拖拉机检验工作。对保有量大、偏远山区村屯,要组织监理人员进村进户,上门服务,主动帮助养机户维修调试,解决问题,排除故障,确保拖拉机检验率达到85%以上,检验合格率达到100%。

篇3

一、以色列农业现代化的成效

第一,农业增长速度快。以色列农业年平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6%左右。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色列农业仍处于稳定增长期,截止1994年,农业总产值比建国初增长了12倍,农业出口超过10亿美元,食物自给率由1955年的63.1%提高到97%。

第二,农业生产效率高。以色列农业一直保持很高的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据以色列农业部的综合分析,50年代初期,以色列每个农业从业人员平均每年养活17个人,1994年每个农业从业人员能养活90人。与此同时,以色列农业人口在全国劳动力总结构中的比例则持续下降。

第三,农业结构合理。以色列的农业从总体上可分为种植业和畜牧业两大类。几十年来,以色列从无到有发展了一系列种植业,最终建立起多元的农业种植结构,并保持了稳定与平衡的态势,展示了以色列农业的多样化发展趋势。

第四,高科技农业发达。以色列被誉为“高科技大国”,它将节水灌溉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培育良种技术、计算机运用技术、温室种植技术等普遍运用于农业生产,发展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农业,并取得显著成果。

第五,农业经营和管理科学化。以色列农业不仅在产销方面合理配置,而且还有一套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以色列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科技的研发、推广和服务

长期以来,以色列充分发挥本国的科技和人才优势,组织有关部门集中力量从事农业高科技的研究。以色列全国共有30多处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单位、3500多个高科技公司,不少大学也设有一些专业性研究单位。政府每年投入的农业科研经费上亿美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各公司用于研发的费用一般占公司总收入的15-20%。以色列在农业科技的很多领域都走在世界前列。如农业生化技术、滴水灌溉、土壤曝晒、高效化肥、低毒农药、基因工程等的研究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

教育的高投入也是以色列农业现代化必不可少的。自建国以来,以色列一直将人才教育与知识创新视为民族生存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把培育高素质人才和农业经营者作为科技立国的关键。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色列对教育的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以上,1995年高达9.15%。80年代末,以色列建立了高度发达的全民教育体系,形成了一个学习性社会。90年代,基础教育实行“明日:1998”计划;高等教育加大了对理工类,特别是信息等新科技专业的投入;对产学研一体化加强了政策引导与激励,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从事农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中,硕士、博士占相当比例。

农民能否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是实现农业生产高效率的前提,同时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保证。以色列在普及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教育,在“义务教育法”中就规定5-16岁的孩子必须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直到18岁均为免费教育,还未完成国家规定课程的成年人要学完高中课程。此外,还制定了“国家教育法”、“高等教育委员会”、“学校督导法”“特殊教育法”等。这样一来,以色列的农民大都受到正规教育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对农业科技的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成立了专门农业教育培训机构——以色列技术学院,专门为广大农民进行教育培训。

三、以色列农业现代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首先,我们要用科技的高投入替代资源不足。我国在资源总量上是大国,而人均是资源小国。因此,我们应借鉴以色列农业科技的高投入和有效管理,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创造出最高的单位资源承载能力。

其次,大力发展农村教育,进行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我国14亿人口,8亿多为农民,整体农民文化水平较低下,农村教育较落后,即使国家研发出高科技农业技术、设备,在落后的农村也很难推广应用。这是中国农业的悲哀。所以我们要借鉴以色列的农业发展历程,大力开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不仅在口号上更应该在具体的实施方法上加大农村投资力度,兴办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发展一批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

篇4

张桃林强调,智能化、精准化、信息化是设施农业装备的重要发展方向,科研院所和企业一定要努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加强技术攻关,研发生产轻型、简捷、实用、质量好、(受)市场欢迎的设施农业装备,着力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而推进设施农业装备应用发展,提升我国设施农业整体水平。

篇5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4.013

1国家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持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的传统化的发展已经不再适应目前高产量,高质量的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在2016年3月谈农业问题时说到,“中国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不会减”,“中国会始终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也会高度重视如何保障工人合法权益的问题”。

国家对农业的问题极其重视,民以食为天,只有保证人民的吃的问题,才能更好的保证人民的生活,中国的经济的发展趋势所不可避免的,农业传统化的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并在近些年发展壮大起来。

2土地银行的现状

2.1土地流转的现状

2015年临颍县建立土地银行,推行现代化农业发展。在临颍县农村的土地流转基本上达100%,该县48万亩田地流转,其中25万亩已流入土地银行。土地银行解决了农村种植大户的资金问题,使手续繁杂,利息高不再成为种植的困难。但是由于土地银行比普通银行贷款利息低,难以维持土地银行的发展,所以银行依托合作社引进田间管理机构,帮助解决农集、农资、用药、技术等问题,利用中间的差价来维持其发展。

2.2临颍县“土地银行”的SWOT分析

2.2.1优势

土地化零为整,便于管理。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土地,每家的小量种植,对土地的利用率相对比较低。“土地银行”的推广将农村的土地进行了整合,各家各户的零散土地整合在一起,增加了土地利用率,也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展。

“土地银行”的推出解放了劳动力。目前一部分的年轻人在外务农,家中的土地留给年迈老人,对老人来说承担较大,年轻的一部分在家照顾老人,“土地银行”的进一步推动将产业集聚化,解放了劳动力,将更多的劳动力用在其他产业上,劳动力合理运用。同时也减少年迈老人的压力,稳定期生活,提供一部分的保障。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国家的大力支持,在政策上,国家制定相关的政策保证农民的利益,在行动上,地方政府对现代化农业也大力扶植,走进村民,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土地银行”的发展符合国家土地的发展趋势,地方政府对其大力的支持,保证“土地银行”进一步的发展。

2.2.2劣势

各家各户的土地大小不一,距离的远近不同,使“土地银行”在整合土地的时候造成一定的困难。农户的分散性,加上其周期的不一,也导致了“土地银行”的困难,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风险。

地方政府对投资者虽然积极支持,但是在实际中投资者遇到各种困难,土地的整合难度高,周期的时间不一,对投资者有一定的冲击,投资者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了打击,使“土地银行”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

国家对地方十分的关注,不断的制定各种政策,推动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农村现代化的发展不断的遇到新的问题,各种政策体系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化的农村经济的发展。

2.2.3机会

国家政府对“土地银行”的支持和推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土地银行可以更好的在农村运营,政府从中管理,监督“土地银行”使其更具保障。在信用托管方面一方面保证了“土地银行”的正常运行,保证农民对“土地银行”的信任度,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土地银行”对农民的保障,使土地银行真正的帮助到农民。

国家政策的不断推出,对农民生活的高度关注,“土地银行”符合农村现代化的经济发展。“土地银行”的推行在一定方面解决了农村土地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问题,符合了国家的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趋势。

2.2.4威胁

土地是农民的依靠,大多数农民的生活收入都是从土地中获得,生活的各个方面也都来自土地,对土地的依赖性高于其他产品。土地与农民的生活接触最多,时间最久,土地的流转使他们无法找到更好的替代方式,也对土地流转造成一定的困难。

社会的不断发展,信用制度不断地发展,但是农村的信托监管方面却不完善。各种问题不断的凸显,使农村的信用较低,对农村的资金投入也较少,只有相关的部门担保下投资者才敢投资。农村经济持续的发展,土地的流转,这大批的资金,却缺乏农业资金的运转人才。相关人才的缺少,也使“土地银行”的运营存在一定的威胁。

3“土地银行”是实现土地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

3.1改变传统农村土地制度

中国的土地产权经过了四次变革,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让,使农民对土地有了运营权,也拥有了支配权。但是随着经济化的发展,各家各户的个体经营已经不适合现展,传统的并不符合当今农村发展趋势,土地将更多的农民制约在农村,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目前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逐步老龄化,许多农民无力进行土地耕种,需要将更多的劳动力从土地解放出来。“土地银行”将农村的土地进行整合,然后再租赁给农业种植大户,一方面解决了劳动力的问题,另一方面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2符合现代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目前的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城镇的发展有一定的差异,需要进行新农村的建设来推动农村的发展。“土地银行”的发展符合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将传统的土地模式进行调整,为建设新农村打下基础,转型传统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符合国家对三农的发展规划,惠农政策的实施。

3.3对土地流转起到良好的引导

“土地银行”的试行,探索了一种将传统的农业和现代化经济发展相符合的方法,符合了中国现状,使土地流转更加的方便,农民只用将自己的土地交给“土地银行”,签订合同后“土地银行”负责将土地进行流转,并定期从土地银行处取得利息,解除了土地流转后农民的许多后顾之忧。“土地银行”以国家信用为担保,提高了土地流转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土地银行”的发展很好的解决了土地流转的问题,将土地流转进行了规范化,使土地流转更加的方便管理和监督。“土地银行”也增加了农民对土地流转的信任,使土地流转更好的在农村发展,有效的利用了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也对其他各个地方的土地流转提供了一个模式。

4临颍县“土地银行”的发展前景

4.1“土地银行”的知名度提高

目前“土地银行”只有部分乡镇在试行,大部分农民对“土地银行”不了解。“土地银行”的知名度不够高,农民对其信任度较低,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随着“土地银行”的大面积的推广,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农民对“土地银行”的认识会更加的全面,“土地银行”也将有更多的人关注。

4.2“土地银行”的职能不断扩充

目前“土地银行”主要起到一个平台的作用,将农民的土地放在银行,再租给农业大户,推动土地流转正常运行。随着“土地银行”的继续发展,其职能将会扩充到更多的方面,会在经济上更加凸显,一方面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另一个方面带动本地的经济发展。“土地银行”将会覆盖农村经济的各个方面,使其成为一个惠农的平台,帮助农村更好的转型,促进现代化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4.3“土地银行”辐射范围扩展

临颍县土地银行致力于发展可持续可复制的土地银行模式,积极推进该模式的创新发展,在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下,“土地银行”未来将会持续推进,助力农村现代化的持续发展。“土地银行”将会不断向全国各地扩展,根据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建设有本地特点的“土地银行”。最终力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规范化的农村土地银行制度,使土地银行成为有范式可寻的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5总结

“土地银行”是符合现代经济发展,农村土地变迁的一种发展方式,有效的解决了土地闲置的问题,也解决了劳动力剩余问题,解放更多的劳动力在其他产业上。“土地银行”也会在将来得到更好的完善和成长,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和使用,同时拓展业务,服务体制多样化,让更多的地方实施,真正的实现惠农,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达到全面共同富裕,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潘潇.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分析与对策选择[J].山东社会科学,2008,(06).

[2]张也.论新农村建设与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01).

篇6

收稿日期:2011-10-14

作者简介:张文婧(1990―),女,黑龙江大庆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11-0014-02

1引言

黑龙江垦区位于世界闻名的黑土带上,是目前我国3大垦区之一。经过60余年的开发建设,黑龙江垦区目前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国有农场群,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基地。黑龙江垦区地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山麓,土地总面积5.76万km2,耕地面积240多万hm2。下辖9个管理局、114个农牧场,分布在全省12个市74个县(市、区)。现有总人口165.8万人,从业人员79.7万人[1]。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在垦区开发历程中一直在起导向、凝聚和驱动作用。一代代的北大荒人,继往开来,传承老一辈北大荒人的精神和事业,不断开拓进取。如今,垦区进一步树立起“诚信、务实、创新、卓越”的北大荒核心价值观,成为垦区以崭新的姿态参与市场竞争,增强软实力,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强大精神动力,这是北大荒精神发展的成果,也是垦区人民在不断创业的历史实践过程中逐渐积累、沉淀出的思想精华。

2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

2.1垦区现代农机装备水平

目前黑龙江垦区已建成农机装备作业区266个,拥有大马力农机装备600台(套),农用飞机50架,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10万kW,农业机械化率达96%,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和发展水平都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2]。

红兴隆管理局友谊农场引进了17台约翰•迪尔7630,最大功率可达583马力的大型拖拉机和世界上最大的430马力的凯斯9120大型收割机等大型设备。这些大型农机可以一次完成灭茬、深松、合墒、碎土、振压等步骤,彻底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粮食产量。深松的深度达到35~40cm,彻底打破了犁底层,恢复了土壤的通透性,这是近年黑龙江垦区作物高产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2]。

2.2数字化、信息化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电子、液压和信息化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广泛应用,让每台大马力拖拉机相当于一个移动的科研所。全球卫星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等现代科技成果,经过综合组装配套,使大马力机械实现了自动导航、精密播种、变量施肥、即时测产等精准化、标准化作业。

七星农场数字化平台是由中科院遥感所与农场共同开发,是农场首创、国内领先的农业技术支撑平台。2007年,农场将遥感技术应用于种植业实际生产,2008年开始逐步运用于林、畜、水、气象、种植、有机作物栽培等大农业系统。全场700多块地的土壤、水利、气象等13项遥感资料及各种信息全部记录在系统中,每一块地的方位、面积、形状,种植的品种、长势、成熟状况等信息一目了然。机车通过GPS,可把在东北全境、内蒙古等地的实时状态图片传回系统,农场可随时在线查询所有大型机械的作业状况。2009年,农场又一次更新了系统,目前数字化平台可与全场大机械建立3G传输网络,耕地深度、耙地情况、机车状态等数据都可实现视频传输[3]。

2.3向现代农业生产的纵深推进

北大荒依托九三粮油、北大荒米业、完达山乳业等16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了油、米、面、薯、乳、肉等10大主导产业。目前,垦区粮食加工转化能力达到2 000万t,年处理鲜奶能力77万t,生猪屠宰能力500万头,粮豆、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分别达到70%和100%[4]。

九三粮油工业集团“借船出海”,相继在大连、天津、广西防城港等地各建一处年加工150万t大豆的控股公司,目前,集团年加工大豆能力可达700万t,一举跻身全国大型企业500强;北大荒米业对垦区的米业加工企业进行资产重组,现下辖32个制米厂、14个子公司,拥有国际领先的制米生产线140余条,年加工稻谷能力700万t,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专业稻米加工企业;垦区还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组建了北大荒商贸集团,建成了覆盖华东、华北等8大销售区域的省、市、县三级分销网络,设立零售网点15 000多处。

2.4构建城乡一体化先行区

按照“集中建设、集约发展、集聚人口和产业发展”的思路,黑龙江垦区大力推进“撤队建区”,根据农垦总局下发文件,将2 241个生产队建制全部撤消,着力重构“四五”城镇体系,即分别按照地级市、县级市、乡镇级和新农村标准,规划建设5个中心城、50个重点镇、50个一般镇和500个管理区。

截至去年底,垦区已累计搬迁717个居民点,涉及7.9万户居民,拆迁面积440万m2;新建住宅总面积564.5万m2,相当于前5年的总和,整理复垦耕地约1.37万hm2。地处偏远的逊克农场于20%年投资1亿多元,在场部建设了75栋住宅楼,改造房屋1 536户。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垦区城镇的社会服务功能也日益完善,形成了分级办学的终生教育体系,人均受教育年限11.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年;健全了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每千人口拥有医生6.7人、住院床位4.7张,人均占有卫生资源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层卫生所覆盖率100%;建成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险体系;公路通车里程达1.51万km;广播电视通信网络全面覆盖,电话入户率75%以上;建成大型文化体育广场100余个,70%以上的基层单位建成了文化活动室。

2.5理念、体制、机制的创新

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垦区实行了“统分结合”、“统放结合”的农机经营管理模式。农机的经营权落实到家庭农场,落实到户。农机经营投入的主体是家庭农场和职工,但农机的管理权则大部分统一在农场手里,实行统一的标准化管理,坚持“六统一”的原则,即统一停放保管、统一管理与作业指挥、统一油料供应、统一作业质量和验收标准、统一收费标准和结算、统一保养维护。先进的管理模式,把土地与机械、分散经营与统一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农机选型配备和使用更加科学合理,减少了农机资源浪费,提高了机械的使用效率和作用,大大地促进了垦区的农业生产、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现代化的农机装备还需要现代化与社会化的服务。垦区始终坚持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并把农机服务寓于管理之中。农忙季节,农场组织成立“农机110”、“农机120”服务队,活跃在田间地头。垦区还建立了一些更高标准的集农机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管理服务中心,使农机具停放场不仅能停放、保管农机具,还能提供油料供应、机械保养维修等服务。

3结语

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实现粮食总产230亿kg,城镇化率达到90%以上,北大荒集团进入世界500强行列,建成现代北大荒、绿色北大荒、幸福北大荒。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机遇,黑龙江垦区正以“领跑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姿态,百年垦区为节点,追求跨越、超越、卓越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建设本体垦区、影子垦区和域外垦区,为百年垦区献礼。

参考文献:

[1] 邹积慧.论发展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1(3):26~32.

篇7

一、农业现代化的概念

农业现代化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可以说是对传统农业的全面完善和深度变革、概括地说农业现代化表现为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各种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农业生产向企业化、地区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农业生产过程同加工销售以及生产资料的制造供应紧密结合、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生产由原始传统分散粗放低效益的自由农业向科学现代专业集约化高效能的外向型农业发展。在生产和经营理念上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耕耘机、联合收割机、农用汽车、农用飞机、等现代技术设备及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生产过程中。现代农业精细化、专业化、集约化,注重环保和可持续。

根据不同的气候土壤等物理环境发展不同的农业如:绿色农业、物理农业、休闲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立体农业、订单农业等运作模式,有外向创汇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科技园型、山地园艺型等各种不同的特色农业。

二、当前我国农业的基本国情及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在人口和面积上占有绝对的比重,如何利用、组合、开发、挖掘好我国的农业资源,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数量,丰富“三农”的内涵,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民收入,减少农民向城市的涌入、缩小城乡差别、提升农民素质,通过发展现代农业这一链条带动就业,促进工业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增强综合国力,强化国际竞争的能力,对我国的未来发展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发展农业现代化是百年大计,千年大业,立国之本,兴盛之基。

三、我国目前农村农民农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简要地说,从我国目前农业农村发展现状来看,有利因素不少,但不利因素也相当多,特别是在农业资源不断减少,生态环境面临恶化的趋势下,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之以前虽有一定的程度的提高,但综合起来全面的看文化素质还是偏低,在全国各个地区农民农业农村三农的发展水平也极为不平衡,基础设施(道路、通讯、水利配套工程)技术装备现代化的程度还很低,与农村生产相配套的农用机械设备研发制造工业和生物化学科技水平有待进一步的快速提高,农民分散经营,个体农户在整个农业生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的程度还很低。相应的管理模式,管理学有待建立,急需大量的管理人才与实践的结合打造一支知识化年轻化懂科学会管理的农业现代化队伍以及有知识能够适应现代化农业需要的新一代的农民,整个农业要想进一步发展,面临着一定的瓶颈、要突破这一瓶颈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除却财政拨款等其他形式的投资,最终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

四、金融究竟应该怎样来切实有效地支持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

金融应如何来支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我们从事金融工作研究现代金融的学者不可退却义不容辞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研究这一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下我国现在农业金融体系运行的现状

1.农村地域广需求高农业金融投入少。银监会数据显示,2010年农户贷款只有2.6亿元,占全部贷款总额的5.1%。从贷款种类上看,农业贷款只占贷款总额的5%.截至9月末全国金融机构空白乡镇依然高达2087个。

有研究指出,农村金融市场极为广阔,覆盖7.5亿人口和日益增长的中小企业,地域4万个乡镇和大约40万个村。

2.农村金融机构投资风险大、收益少、缺少有效的风险担保。农业生产面临自然因素和市场因素的双重影响,风险高,由于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往往造成金融机构投入贷款难以收回的结果,损失无以弥补。这种现状制约了金融向农业投入资金的积极性。

3.农业生产区域广,种类多,金融需求大多为小额信贷,客观上要求农村金融必须设立密集的网点。由于目前农村地域广阔,农场和农业企业所占比重较低,农民多为零星分散经营,农村的农业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种植养殖及简单加工业。由此造成小额信贷的需求量较高而农村金融网点少,投入低这一样一种客观现实的矛盾。

4.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性不尽理想。由于农村金融投资风险大,收入少,效益低,资金有限造成农村金融的可持续性较弱,呆滞呆账贷款,所占比重大。对于这个问题对症下药:应该是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盘活资金增加再保险。建立各种保险互助互补的保险创新机制。(政府+农村合作社合作基金+农产品收购预付+关联农业互保)。

5.政策性金融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现阶段,我国对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并不少,但目前我国政策性金融定位不清,运行机制不健全,因此影响了政策性金融作用的发挥。作为主要支持农业经济的金融机构,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支农作用仅局限于粮棉油收购;国家开发银行主要负责大型建设项目的投资;对于急需资金支持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等,缺乏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农业银行政策性金融业务与商业金融业务并存,职责不清,政策性资金运营绩效较差;对农村信用社的支持很多用于弥补亏损和促进其机制转换,支农再贷款很难收回。更重要的是,目前政策性金融以对特定机构的特定业务进行直接补贴为主,对商业金融机构的担保、抵押、保险、减免税等措施缺乏,吸引金融资金及社会资金进入农业领域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因此需要我们借鉴一下农业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的现代化水平领先的国家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探讨一条适合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发展的金融运行之路。

五、外国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实践

(一)美国对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美国农业金融机构在20世纪初才开始建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农业金融体系,它主要由政府农业金融机构、农场主合作金融的农业信贷系统、商业金融机构及私人信贷组成。这些金融机构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共同为美国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及其他服务。

1.政府农业信贷机构由政府所有,专门为农业发展服务,如农民家计局、商品信贷公司、小企业管理局、农村电气化管理局等。

一是农民家计局的贷款对象主要是那些难以从其他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资力薄弱或新创业的农民,贷款以中长期为主,利率明显低于市场利率,因此大部分贷款均有贴息。另外,它还对遭受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而造成种植面积减少或较大减少给予灾害补贴,对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的差价给予差价补贴。为各种特定设备提供贷款等。

二是农村电气化管理局主要对农村电业合作社和农场等借款人发放贷款,用于组建农村电网、购买发电设备等。小企业管理局是1953年为了针对小企业提供贷款而设,其主要职能是向那些不能从私人信贷机构获得贷款的小企业提供贷款。

2.美国的合作金融是在20世纪大萧条时期由政府倡导建立的,它主要包括联邦中期信贷银行、合作社银行、联邦土地银行,由农业信用管理局管理。联邦土地银行的贷款业务经过联邦土地银行合作社认购至少相当于本人贷款5%的有投票权的股票,成为合作社社员,取得一人一票权。偿还全部贷款后,社员资源决定是否退回股金而合作社必须认购同等数额的股票而成为该区联邦土地银行的股东。

3.美国保险业在支持农业发展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联邦农作物保险运作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第二个层次为有经营农业保险联邦资格的私营保险公司,第三个层次为保险人和农业查勘核损人。

(二)日本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在日本既有政府办的政策性金融,又有强大的合作金融来支持农业的发展,还有一部分其他金融机构,这对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虽然日本人多地少,自然环境又比较差,但是它的农业现代化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日本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是农林渔业金融公库(简称农林公库)。它建立的目的是在农林渔业者向农林渔业金库和其他金融机构发生困难时,给它提供利率较低、偿还期限较长的资金。农林渔业金融公库主要是把资金用于土地改良、造林、建设渔港等基础设施的融资,同时还用于农业现代化投资、对国内大型农业产品批发市场及交易市场提供市场设施贷款等。农林公库的贷款利率要比民间金融机构优惠,而且贷款偿还期限从10~45年不等。

日本支持农业发展的合作金融组织主要是农协系统。农协系统是按照农民自愿、自主的原则登记成立的。它主要有三级组成:最基层的是农业协同组合,为市町村一级,直接与农户发生关系,不以盈利为目的,农协还兼营保险、供销等其他业务。

中间层是信用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简称信农联,为都道府级,帮助基层农协进行资金管理,并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农业资金的结算、调剂和运用。它在基层农协和农林中央金库之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它的会员为服务对象。

最高层的是农林中央金库,为中央一级,是农协系统的最高层机构,是各级农协内部以及农协组织与其他金融机构融通资金的渠道。他在全国范围内对系统内资金进行融通、调剂、清算,并按国家法令营运资金,同时,它还指导新农联的工作,并为它提供咨询。

日本现行的农业保险制度于始1948年,采用“三级”制村民共济制度,形成政府与村民共济组合相结合的自上而下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

(三)印度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印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绿色革命,以各种措施来支持农业的发展。它的措施以推行现代农业技术为中心,辅之以农业信贷、财政补贴、价格支持等。随着这些措施的实行,印度支持农业发展的金融体系逐渐发展和完善。现在印度既有合作性质的农业信贷机构,又有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及商业银行来支持农业的发展。印度的农业保险充分发挥了保险在分散农业经营中风险的中重要作用。

综上可以总结出以下外国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经验:

各国为支持农业发展都建立了比较发达的农村金融体系,支持农业发展的金融机构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并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宽松优惠的贷款条件。都通过立法来保障支持农业发展的金融机构正常运行,基本都建立了农业保险制度。

六、借鉴国外金融支持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是:

(一)政府应下大力量支持加快建立为现代农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农村金融体系

一切从实际出发尽快出台各种具体的政策措施来保障和支持多种农业金融机构的建设和持续快速的发展.成立多种形式的支农金融机构,相互配合互相补充.改革和创立全新的农村金融支持制度,建立多种形式并存优势互补的农村金融体系并在扩大农业保险基础上全面实行农业风险化解机制。使农业发展所需的各种资金都有途径取得。

(二)支持农业发展应允许金融机购从各种渠道筹集资金

支持农业发展的各种资金要通过各种手段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从社会各个层次聚拢资金,允许其根据实际情况对支农资金的存贷款实行差别利率。

(三)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是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主要保障

我们现在是法制的社会,依法治国,一切都要有完整完备的法律体系来保障我们生活秩序和生产建设的快速持续发展。因此要通过立法来保障农业发展所需的金融支持。

(四)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篇8

2、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和农民收入水平,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因素,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息息相关。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达国家,由于农业机械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的情况看,农机化水平高的地区,农民收入也比较高,生活相对富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一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增产、增效功能,直接创造财富。二是可以发挥农机的替代功能,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就是通过农业生产“增机、减人、增收”的过程。三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吸纳功能,安置部分农民实现农业内部再就业。

3、农业机械化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可以极大地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文明生产,体面生活”。农业机械化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将农民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充分地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成果。

4、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农业机械化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综观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均以农业机械化为前提,农业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是农业机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作业都是靠机械设备来完成的。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形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集约化水平。

二、现阶段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1、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增产增效。农业机械是优良耕作栽培技术的载体,它拥有人畜力无法比拟的动力和持续力,它可以实现人工达不到的更高的耕作质量,可以实现精量播种、精量施肥以及其它先进技术,可以进行复合作业和联合作业,从而可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效益。

2、有利于防灾减灾,把因灾害引起的损失减小到最低。

3、有利于进行规模化生产,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4、有利于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5、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解除外出打工农民的后顾之忧。无论从解放农业生产力的角度还是从它的实际作用的角度看,现阶段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三、现阶段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篇9

在现代工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农业发展首先要靠国家政策的扶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大河西先导区规划将我县的大众垸定位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张剑飞市长提出以金城大道为轴心建设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区。年,国家必将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也必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同时省市也必将在政策上对望城农业发展进一步倾斜,这一切均为望城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局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争取并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捆绑农业投入资金,以大众垸为核心,开发优质稻产业;以金城大道为轴线,打造休闲观光农业示范;以高塘岭、星城、黄金等乡镇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长湘路为轴线,河东五镇为重点,发展经济作物种植。

二、以项目为支撑,着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项目是农业发展的生命线。我局一直重视发展项目农业,倡导内资外资一起争,有偿无偿一起抓,引资引智一起上的方略,建立农业项目库,加大项目论证力度,千方百计争项目,在做农业项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年,我局将把握机遇,千方百计争取中央和省市农业项目。加强农业招商引资,优化招商环境,创新招商方式,精心包装和推介高档优质稻和绿色有机蔬菜2个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力争完成2个部级项目和6个省级项目的编制申报。启动世行贷款生态富民、大众垸十万亩优质稻产业化开发和标准粮田建设等已落户项目的实施,努力推进台湾新东阳和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建设。在项目的争取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坚持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扶持基地建设,打造农业亮点。以项目建设带动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以产业为支撑,着力促进农民增收

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按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路子,向农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积极发展多种经营。通过做大做强做优我县农业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做优粮食产业。巩固和扩大优质稻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力争优质率达80%以上。建设以乔口、靖港、格塘、新康、乌山等乡镇为重点的10万亩高档优质稻生产基地。以新康和茶亭为核心,建设万亩双季优质超级稻示范基地。以格塘乡格塘村为核心,实施优质稻产业化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推广,建设万亩优质稻基地,辐射大众垸。二是提升茶叶产业。继续抓好格塘、乌山等茶叶基地的品改,提高品质,打造品牌。三是做强蔬菜产业。鼓励大户种植,对原有小规模蔬菜基地进行扩面提质。以大众垸为重点,发展水生蔬菜和时鲜蔬菜。以光明村为重点,以金城大道为轴线建设蔬菜走廊,辐射黄金和高塘岭。积极与市内各蔬菜配送中心洽谈,建设蔬菜配送基地。以农业休闲及加工增值的方式带动发展望城蔬菜产业。

四、以科技为支撑,着力推进农业节本增收

篇10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农机是农业发展过程中促进农业生产的产物,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机的广泛使用。运用农机,既可以节省体力又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农机的广泛使用是体现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是展现农民生活水平的标志之一。近几年,国家为了推广农机的使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农民使用农机。本文分析了农机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当前农机使用现状进行探讨,研究促进农机经济、提高农业现代化的策略。

一、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第一,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间接地显示了我国科学技术与生活的联系。科技是生活进步的体现,农机的使用会不断促进农机功能的完善。使用农机可以检测农机的使用效果,对于农机身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只有在农机使用中才可以发现。

第二,在现代的农业生产中,传统的人畜力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民的需求,想要提高粮食的生产量,节约人力,就必须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农机。现代农业已经不同于传统的发展模式,在对农业工具的选择上也是与以往有很大区别,先进的农机可以及时弥补传统农具的缺陷。

第三,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我国农业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效果,就必须使用农机来迎合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促进农业发展向规模化、现代化、高效化发展。在这样的发展状况下,农民对于农具的要求会增加。为了满足农民的需求,农机有必要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

二、农机的使用现状分析

第一,政府在推广农机使用的过程中,虽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扶持农民购买农机,但是政府的补贴规模较小,无法满足农民的购机需求,导致农民的购机类型较为集中,无法达到全面的购机。农机在售卖过程会出现差距,一些农机的销量特别高,超出预计数量,而一些农机的销售量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第二,农机推广者的农机推广意识较差。农民对于农机的认识不够,不理解农机的好处,对于农机技术还表示出怀疑的态度。农机推广者自身对于农机的了解不完善,在推广农机时,不会详细地讲解出农机的使用效果,没有积极与农民进行交流,无法获知农民的真正需求,在推广时没有迎合农民的需求,导致农民的购机欲望不强烈,进而影响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率。

第三,农民自身的农机使用意识较为薄弱。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机的使用是近些年才得以全面推广,农民经历了很多年的种植,拥有了自己的种植技巧,对于农机的使用会产生质疑。农民对于新科技的质疑,会导致农民从心理抵触使用农机,即使拥有农机也不会经常使用农机。

三、提高农机经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一)壮大农机服务组织,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

农机的服务组织是推广农机使用的基础,也是传播农机使用的方式之一。农机的服务组织要努力将新农机进行宣传推广,调动农民购机的积极性。农机推广小组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农机推广意识,站在农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服务人员要加强了解农机技术,依据农业的发展需求给农民提供良好的购机意见,要从当地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农民制定良好的购机计划。这样,既可以推广农机的使用范围,又可以普及农机使用意识。

(二)开展多样式的农机使用手段

就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农民若没有政府的资金扶持,很难展开购机行为。但是政府的补贴不能满足农民购机的需求,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农民都有资金展开购机行为。针对这种状况,农机的推广者可以制定一项策略:租赁农机。农机的使用时间有限,在使用时都会有固定的时间段,农机推广者可以依据农民的实际情况建议农民或买或租。在一些农户生产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农民没有必要购买。为了增加农民农机使用率,可以将农机进行租赁,这样既可以为农民节约成本,又可以促进农机经济的发展。国家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机企业在村镇开展租赁业务,充分提高农机的使用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三)做好农机安全,完善农机售后服务

农机属于机械制造机器,自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农机安全是指农机的质量安全及生产安全,农机安全是保障农业活动顺利展开的前提。制造商要不断提高农机的安全性能,完善农机的售后服务,国家要不断健全农机的质量检测标准,规范农机的销售、维修体系,促进农机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整体经济的提升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农业发展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机械对于农业现代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业建设者要明确农机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努力在农民间宣传农机使用意识,有效地提高农机使用率,促进农业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郭巍巍.充分发挥农机推广作用加快现代农机发展步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06).

篇11

在时代不断发展下的世界各国面临着国际竞争环境不断提升的压力,特别是农业领域的竞争力度呈现出快速提升的趋势,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推动农业更好的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自然与其他国家一样需要面对竞争压力,积极引入了信息化技术,在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同时推动我国农业朝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在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现代化农业需要不断引入诞生的先进信息技术,推动现代化农业能够更稳定、更快速地向前发展。可见,信息化是我国现代化农业全新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在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作用的同时,能够让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标准更加突出,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能力,以下内容针对农业信息化在我国现代化农业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1实施农业信息化战略的必要性分析

在时代不断发展下的农业需要不断改革生产模式,因为传统的农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不断变化的时代要求,特别是当下的农业需要积极引入信息化技术,因为全球各个国家的农业生产领域已经引入了信息技术,并实现了快速的成长。如果我国农业未及时引入信息化技术,会与其他国家的农业发展产生较大的距离,进一步影响我国在国际中的发展。因此,我国农业领域中需要积极引入信息技术达到农业信息化的目的。所谓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产前、产中、产后三个过程的生产质量与效率大幅度提升,并且能够为农业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提供准确的农业生产信息,能够让三者及时发现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快速解决问题保证生产质量与效率。在世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领域中的信息化速度需要不断提升,因为信息化技术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与快速发展的关键性元素,可以说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中后能够有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并促进结构良好升级。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创建出新的时代,为我国农业经济营造出良好的发展时机。进入到新世纪后的我国农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时机,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逐渐向规模化、专业化、技术现代化、管理信息化等方向发展,而这些发展方向全部依托于信息化平台。在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有效调整与优化的过程中、农业增长模式从粗放型逐渐向集约型方向转变的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力度较大,只有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辅助才能达到有效的调整、优化、转型。在我国农业引入信息化技术后,能够让农民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并推动农业生产过程技术化、信息化,可有效改变我国传统农业模式并促进农村经济更好地发展。

2农业信息化对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具有的作用

信息化技术是农业生产系统中的辅助工具,可以改革劳动工具、促进生产者与劳动者掌握先进的技术,进而推动农村经济达到快速增长的目的。信息化技术属于软技术,应用于农业中后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逐渐地提升,具体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显著提升劳动生产率

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较重,劳动模式仍然以人工为主,与信息化技术所体现出来的效率相比较,具有劳动生产率低下的特点,不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助力。农村农业生产引入信息化技术后,能够让农民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且可以丰富自身的农业知识,保证种田的过程达到科学化的效果,可显著降低化肥与农药的应用量,能够利用科学的手段提升农业生产质量与效率。另外,农民在掌握信息化技术后可以利用信息化平台了解外界所需的各类信息,能够学习到先进的生产理念与方法,并落实到实际农业生产中后,显著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在走入市场化新型道路模式后促进农村经济快速的发展。

2.2农业生产要素的整合过程进行有效优化

我国现代农业的生产过程中离不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持,因为信息技术能够为农业生产各环节提供准确的所需信息,特别是可以根据规模经济与边际收益理论进行科学性的分析,能够让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各项生产要素,比如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本投入等元素达到紧密协作的效果。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投入成本并提升收益,可显著增加总体收入与边际收入,降低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我国传统农业要进行改革,朝向规模化经营模式、股份制、农业集团化、构建现代农业生产原则、进军国际市场等方向发展,需要掌握大量准确的数据信息作为改革的依据。另外,农业生产中引入信息化技术后,可以对农业资源进行有效的优化,达到提升农业资源利用率的目的。如果农业引入的信息化技术发挥的功能越多,能够为决策提供更多的数据信息,进而促进决策结果更加准确,进一步促进生产力有效提升。

2.3促进农业实现网上招商引资的目的

农村经济较为落后的原因是缺乏充足的资金,如果能够招商引资可以有效解决农村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要实现招商引资的目标,需要经济发达地区能够了解农村的需求,引入信息技术后,能够让更多经济发达的区域了解农村招商引资的需求,并进入到农村了解实际情况。农业经营者、管理者将此区域农业所具有的优势进行阐述,能够成功实现招商引资的目的,并且经济发达地区还可以派遣人才进入到农村指导农业生产,在解决招商引资问题的同时,也获取了人才,一举两得。22.4提高农业生产企业知名度农业的发展需要开拓出更多的销售市场,而要实现销售市场的扩展,要有效提高农业生产企业的知名度。在此入信息技术后,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向各个区域宣传农业生产企业,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企业、认同企业经营理念,在提升农业生产企业知识度的同时实现更稳定、更快速的发展。

2.5可有效调整农村结构

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是以农产品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农业生产企业需要掌握农产品的市场信息,通过掌握的信息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能够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与市场需求相符合,进而达到调整成功的目的。在农业引入信息化技术后,信息化技术可以为农户及农业企业提供各种所需的市场信息,农户与农业企业根据掌握的信息科学地选择生产对象与生产模式,在调整农业结构时避免发生走弯路的问题。

3现代农业发展中农村信息化运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