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医脉诊步骤

中医脉诊步骤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24 09:24:0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医脉诊步骤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医脉诊步骤

篇1

PD归属中医学震掉振栗颤证等范畴,通常认为本病与肝、肾、脾等脏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目前,西医治疗PD主要通过药物和外科手术对症治疗,能部分改善早期症状,尚不能阻止疾病的继续发展,而中医针对不同PD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及整体调节,能够取得一定疗效,尤其是针灸治疗少有不良反应,与药物之间也无交叉作用,被广泛用于PD的辅助治疗。国内报道的绝大多数临床研究,无论从患者的主观感觉上,还是从部分客观指标上,也都认为针灸能改善PD患者的症状,尤其对早期症状轻的患者,能延缓疾病的进展,降低多巴胺类药物剂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融入了医患双方的主观和客观判断,在整体观和辨证施治思想的影响下,形成四诊合参的诊病模式,是取得疗效的基石。同时,中医的证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由于年龄、病程等因素的影响,帕金森病发展不同阶段的四诊特征及证候也产生变化。因此,要实施高质量的针灸干预PD临床试验,有必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数字化、量化诊断技术,从诊断到治疗、以及疗效评价的各个环节进行客观化研究。

近50年来现代生物物理科技手段(人机对话技术、语音处理技术、嗅觉传感器技术与图像处理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中医四诊信息的采集、识别、处理、量化、分析、判断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支持,使独具特色的、过去仅凭医家主观判断的心中了了的诊断,有了客观、量化和规范的标准,传统的脉诊、舌诊、闻诊、望面诊等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鉴于此,本研究拟采用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的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研究PD患者。该设备在脉诊仪、舌诊仪以及闻声诊信息采集处理装置基础上结合人机对话,融合集成四诊信息采集处理于一体。设备系统具有舌谱、闻诊、问诊,中医证候、方药等数据库,能够采集PD患者寸口桡动脉压力脉搏波、标准Ⅱ导心电图、指端光电容积脉搏波、脉搏波传导速度、舌图及声音等信息,予以数字化、量化处理后,进行四诊合参辨证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干预措施供医师参考。评价该诊疗仪重复稳定性、有效性、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表明,该诊疗仪重复稳定性和四诊辨证及治疗建议结果符合率高,其辅助诊断和治疗建议结果得到临床专家的认可,同时有关于亚健康、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内容的多项临床研究已使用了该诊疗仪。

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包括以3方面内容。

1. 应用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采集PD患者的舌诊、脉诊、闻诊及问诊数字化信息,对PD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实现对PD患者各阶段四诊特征、针刺干预措施及疗效反应的实时动态记录,为系统管理疾病提供了方法学上的支持。

2. 根据患者自评报告,结合临床常用帕金森病评分量表,形成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的数字化PD评分量表,补充和扩展PD的问诊数据库,使科研量表在临床中更加的实用化。

3. 检索针灸古籍中治疗颤证等主要症状的穴位,以及国内外针灸治疗PD相关文献,初步构建针刺干预PD的数据库功能模块。探索形成基于四诊合参辅助诊疗系统的针刺治疗PD的数字化医生工作站,发展具有中医特色的PD的数字化、量化的诊疗技术。

研究步骤

1. 拟从北京三甲医院帕金森病专科门诊招募PD患者,参照中华神经医学会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排除有患精神疾病、失智、心律失常及中医诊断为无脉、斜飞脉或反关脉者。

2. 采用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采集PD患者的舌诊、脉诊、闻声诊信息,通过系统对脉象的位、数、形、势,舌象的质、苔、色等相关信息、患者的音频信息等进行详细分析,提取和识别其中的特征性信息。

3. 问诊信息的提取,按制作的病例报告表要求,如实、详细、认真记录表中各项内容。根据患者自评报告,结合国际运动疾病学会帕金森病量表制定工作组提出的对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nified PD ratingscale, UPDRS)及其更新建议,形成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的数字化PD评分量表,补充和扩展PD问诊数据库,实现对PD患者问诊信息的数字化。

4. 根据获取脉象、舌象、闻诊及问诊信息与PD患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应用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的辨证识别模块,对PD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结合针灸经络辨证模块,形成数字化辨证诊断方案,初步建立四诊信息与PD患者的联系,为辅助诊疗系统对于PD疾病的识别提供参考。

5. 在获得的PD患者的数字化四诊信息特征及辨证分型基础上,检索针灸古籍中治疗颤证震掉振栗等PD主要症状的文献,以及国内外针灸治疗PD相关文献,参照《经络腧穴学》、《针灸治疗学》的辨证分型及穴位处方标准化预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治疗选用的穴位、针刺手法等内容进行频数分析,以得到针刺干预PD的建议处方。

6. 在突出临床针灸治疗PD有效的头皮针治疗线、辨证加减的特定穴、影响针灸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如针刺手法、穴位刺激方式、刺激量、留针时间、治疗次数)等内容基础上,根据针刺干预PD的建议处方,以Windows7为操作系统,C++ Builder为开发工具,Microsoft Access 2007为数据库文件格式,建立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中针刺干预PD的数据库功能模块,为针灸治疗PD的干预措施、疗效评价提供参考和建议。

研究创新

篇2

《中医学》在医学本科教育中的地位不容忽视。现代的医学教育需要《中医学》教学手段的多元化。我们用FLASH等技术完成了《中医学四诊》的CAL课件,并已启用,除了用活动控键大量插入临床典型病例照片、录像外,在舌诊原理、诊脉指法、脉象等教学难度大的章节中运用FLASH动画解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FLASH技术在《中医学四诊》教学中的价值

按教育部要求,西医院校的本科教学中《中医学》占3.5个学分,每届授课达50~70学时,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考试必修课。《中医学》从整体理论出发,强调辨证施治,与现代医学有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学习《中医学》,可以完善学生的认知,有益于学生利用中、西医的长处创造出新的医学成就。

传承二千多年的中医学,由于其理论抽象和深奥,现代教学技术开展得较为困难,目前仍处于摸索之中。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使之形象化、多元化;中医学又是一门经验医学,各个老师的经验不同,其认知也有差别,教学中又往往难以标准化。所以中医学教学迫切需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使之在保留传统教学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现代化、标准化。在临床,《中医学》以“四诊”为诊察疾病的基本手段,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第一手资料,学生需要直观、形象、标准化的教学来打好扎实的中医临床基础;但所给的课时少,内容多,临床见习短暂,如何精炼、清晰、突出重点地讲好《中医学四诊》,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常用的Microsoft 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也可插入使用一些图表、示意图、照片,甚至链接一段视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较板书或文档直观了不少,但照片是某一瞬间的形态反映,不能反映事物变化的全过程,而录像只能以一定的速度播放或暂停,无论是交互性还是清晰度其效果均较差,而且对一些难以直接拍摄的、抽象的、活体内的或一些隐私内容的知识点就无法实现拍摄。我们试用Macromedia FLASH技术制作了《中医学四诊》课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FLASH是美国Macromedia公司开发的矢量图形编辑和交互式动画制作专业软件,具有矢量描述、数据量小、播放流畅等特点,不仅具有“演示”功能,还可以“操作”[1],支持多种图象和文件格式或插图播放形式,利用FLASH软件制作的课件可实现逼真的动画效果;且可利用FLASH内建的Action Script交互功能,可以控制、调用不同的图像动画文件。

2 运用FLASH制作《中医学四诊》动画课件举偶

2.1 用于舌诊原理的讲解舌诊原理主要要讲解通过经络系统将舌与人体内脏、气血津液密切相连,舌苔的变化是人体内脏变化的一面镜子。我们用经络立体模型演示了人体内脏通过经络和舌的密切联系。为了使整个图像清晰逼真,我们用数码相机分别不同角度拍摄了大量的人体经络立体模型照片,将这些存于数码相机的图形文件, 导入Picture Manager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再使用flash8软件自带的动作脚本功能,根据我们实际的教学需要设置好大小、背景、帧频、等,反复调试其全局函数和属性,制成了一个能演示经络体内外动态走向的、并连续作365°旋转的经络立体模型动画,可以反复循环演示,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全身的经络沟通着人体内外、上下,把人连接成一个整体,尤其是心、脾、肝、肾、肺等重要脏器与舌的关系能一目了然,这较以往之口头讲解或用模型、示意图等更直观生动。

2.2 用于脉诊指法的讲解脉诊指法是诊脉正确与否的关键,技术性高,课堂上口头讲解或图片都无法显示它的全过程和细节之处,而用学生演示则教室大,学生多,看不清,所以一直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用数码照相让经验丰富的医生拍摄诊脉的分解动作,除、姿势、时间、呼吸等要求外,指法包括:中指定关、食指定寸、无名指定尺、调节布指、举、 按、寻(推)、单按等,用FLASH合成动画电影,同步播放各步骤动作名称、要领,循环播放,反复演示,使同学们一目了然,条理清楚,易学易练。

2.3 用于正常脉和病理脉象的讲解晋代王叔和在《脉经》中曰:“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说明了脉诊是复杂的,掌握是比较困难的。脉搏位于皮肉之下,不能直观,个体差异也大,要依靠医者手指的灵敏触觉,长久、反复地体验、琢磨,才能获得“心悟”。历代医家为了便于使后人掌握,在脉诊的形象化方面也用了不少方法:有宋代《图注脉诀》的脉象图;上世纪中《脉学阐微》中西结合改良脉象图;《脉法》脉象图;上世纪末用脉象仪描取脉电波,但均不尽人意。

我们综合上述脉象的特点,用FLASH描绘了教材所列常见脉象的示意动画,以四条横线划分三层空间,分别代表诊脉浮取、中取、沉取的位置;用脉道的宽度和脉道内血色的深浅代表脉搏的力度;脉道曲线的圆润度或曲线表面光滑度表示脉搏的流利度和紧张度;每个单元(一息),脉搏的搏动频率数和间歇期长短表示节率快慢或节律是否整齐,利用FLASH功能,我们把脉搏的频率或节律调整到与临床实际病例基本相似。示意动画与实际的脉象可能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较之以往能够比较切合地动态地体现出了中医脉象的诸要素,给学生演示后反应良好。

3 运用FLASH技术制作《中医学》课件的体会

中医学虽然是一门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学科,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中医学的某些章节如“四诊”“中药炮制与鉴别”“经络与针灸法”等却是具备了形象思维的特性,关键是如何正确、恰当地有选择性地利用多媒体形式来体现,而不要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将生命过程人为地简单化,或使人体内各种生理病理反应“失真”[2],中医学多媒体教学改革的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提高和完善。

篇3

1.1诊脉部位 诊脉部位历史上有多种,如三部九侯诊法,人迎寸口诊法,寸口诊法等。在护理过程中均使用寸口诊脉法。

1.2病理脉象 疾病反映于脉象的变化,即为病理脉象。一般来说,除了正常生理变化范围以内及个体生理特异变化之外的脉象,均属病脉。

2 辩证施护

2.1有27例病症脉象表现为弦脉或合并滑数脉、洪大脉,黄疸急起,迅速加深,口干苦,恶心,腹胀,尿赤短少,大便秘结,夜寐差等,均属毒热炽盛证。护理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为护理治则。患者病房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病房可面向北边,嘱患者宜卧床休息,注意保暖,以免再次感受外邪入侵。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脉象变化,注意做好口腔护理,增进食欲,观察腹胀、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发作时的症状等。供给充足的液体,同时观察黄疸的增退。

2.2有12例病症脉象表现为弦脉合并有数脉,目黄、身黄如金,食欲差,乏力,尿少,大便秘结,凝血功能下降,易出现呕血、便血等,属热毒入血证。护理以清营解毒、凉血散瘀为护理治则。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大便情况、颜色、性质等,观察患者出血的表现,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饮食保证足够热量,以清淡、低脂肪、多维生素及适量蛋白、易消脂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为主,忌食坚硬、生冷、刺激、辛辣之品。出血期宜禁食,出血停止时宜进食易消化、富含营养之品。定期检查凝血功能、血红蛋白等,必要时配血备用。

2.3有3例病症脉象表现为实脉或合并数脉,其身黄如金,病情急剧,变化迅速,躁动不安,甚至狂乱、精神恍惚、昏迷,皮下斑疹或瘀斑,属热如心包证。护理以清热解毒、凉血醒神为护理治则。该病凶险,故患者宜住单间,并备好各种抢劫仪器及药品,随时进行抢救。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做好病情记录与抢救前的准备工作,并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清洁。

烦躁不安的或精神失常的患者,应专人护理,做好患者约束,及约束的护理。同时观察脉象变化,做好皮肤护理及生活护理。同时我科也给予大黄乌梅中药汤剂灌肠或弱酸性液体灌肠,以使毒素经肠道排出等。

2.4有7例病症脉象表现为濡脉、滑脉,黄疸深重,色泽晦暗,伴有胸腕胀满,倦怠乏力,恶心欲吐,呃逆不止,腹部膨隆,喉中有痰等,属痰浊蒙窍证。护理以化湿除浊、涤痰开窍为护理治则。患者病室可面向南面,采光宜充足,整洁舒适,避免对流风。饮食宜偏温和为佳,并限制钠盐的食用。用牛黄、犀角、黄连、黄芩、山栀、朱砂、郁金配成牛黄清心丸或安宫牛黄丸可清热开窍,豁痰解毒。进食宜少量多餐,并根据腹胀、黄疸减退情况逐渐增加,进食量突增易引起病情反复,所以应该注意。另外《本草类方》也有用生姜和茵陈篙适当擦拭皮肤以退黄之功效。

2.5有9例病症脉象表现沉脉、缓脉,久有肝病,身目尿黄,黄疸濡烟熏,腕闷纳呆,乏力,畏寒喜温,便溏,属寒湿发黄证。护理以温阳散寒、化湿退黄为护理治则。注意给患者防寒保暖,病室清洁,向阳,可位于南面。饮食宜温热为好,忌生冷甜腻碍胃之品,可食用香蕉、西瓜、冬瓜等物化湿退黄,但宜限制水分的摄入,可食用茵陈附子粥等之品。常用汤剂有茵陈术附汤:用茵陈、附子、白术、干姜、猪苓、川朴、陈皮、郁金等配成。

3 小结

3.1在根据脉象提供的信息对以上58例病症进行辩证施护,通过护理有55例病症得到了好转。通过诊脉发现,脉象信息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也必须全面的诊察,诸诊合参。

3.2脉诊是中医临床不可缺少的诊察步骤和内容,脉象能传递机体的部分生理及病理信息,是窥视人体体内功能变化的窗口,为诊断病症提供重要的依据。脉象和症状都是疾病的表现,二者通常反映一致的特性。

3.3脉象的形成不仅与心、血、脉相关,而且与全身其他脏腑机能活动息息相关。所以,可以借助脉象提供的信息判断病证的部位、性质,推断邪正盛衰和疾病的转归与预后。

3.4重型肝炎是肝炎中之重症,是危及生命的危证,做好辩证及护理对疾病恢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脉象对进行正确的辩证又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使得在疾病的转归中进行更好的辩证施护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3.5诊脉是中医诊疗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中医护理上辩证的一种有效手段。培训护理人员的诊脉技术,不仅增加了护理人员的中医技能,提高了中医护理技术,还提高了护理辩证的正确率。所以,加强护理人员的中医技术培训非常必要。

篇4

辨证论治在具体的临床应用上,其实就是一种思维方法,怎样把握整个辨证论治的思维过程,对于临床诊疗的规范化有重要意义。本文尝试说明辨证论治的步骤规律,使辨证论治的方法变得更为实在,以落实辨证论治的临床应用。

1 辨证论治步骤和方法

在过去曾经有许多学者对辨证论治的步骤作了探讨,如方药中氏[1]以《内经》病机十九条的概念提出辨证论治七步,即脏腑经络定位、阴阳气血表里虚实风火湿燥寒毒定性、定位定性合参、必先五胜、各司其属、治病求本、发于机先等。秦伯未氏分三步,即理、法、方药;肖德罄氏[2]提出三段十二步模式,三阶段包括诊察、八步辨证、三步论治;郭振球氏[3]提出辨证七步、论治三步;姜春华氏提出从五方面辨证等。赵云长氏[4]提出六辨法辨证体系,即辨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病机,最后辨病证。朱文锋氏[5]提出60项辨病位、病性的要素组合成证,再从各种辨证方法的关系,说明辨证的原理。董明强氏[6]更创制了十证、七位、四辨的方法来辨证。以上辨证方法的提出,对中医辨证论治的发展起了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

但是,此等研究普遍存在两个问题:第一,由于历来大家对“证”的含义理解不统一,所以以上讨论的层次并不一致,而且其中有些研究是基于对“证”的错误理解而建立出来的,因此其讨论亦变得无意义。“证候即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获知的疾病过程中表现在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应状态及其运动、变化,简称证或者候。”[7]简言之,证就是“临床表现”,而不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8];第二,类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辨证求机、如何准确判断病机的问题上深入探讨,辨证求机虽然是辨证论治的核心内容,但并不是其全过程,因此这些研究未能全面地剖析辨证论治整个过程中的思维方法。

综合以上的内容,并参考了李致重氏的证、机、方、效辨证论治思维因果链[9],以下将以图示的形式加以说明辨证论治的整个思维过程(图1~2)。

2 辨证论治的思维过程

见图1~2。

图1 整体观念下的辨证论治思维过程示意图

图1中的大长方形(外框)是指医生在诊治过程中的思维,而长方形外的地方是指外界环境的大整体,如自然、社会等,大圆形内部的地方是指人的小整体,即病者的内部整体。

图2 辨证论治的病机思维过程示意图

图2即是图1中虚线小圆形的放大图。图2所示的圆形,其实就是小整体的核心所在,生理上就是藏象,病理上就是病机。

3 辨证论治的思维过程解释

3.1 四诊在医者一开始接触病人时,即透过望、闻、问、切,四诊搜集资料,临床上必须四诊合参,而达到全面地认识证候。最外面的大圆形就是为了表达出,如果能够做到四诊合参,从多角度去观察证候,就能把证候的数据完整地收集起来,从而作出准确的病机判断。

3.2 证候证候是四诊的对象,也是疾病本质(病机)的外在表现。透过全面的诊察证候,仔细分析辨别,才能准确认识病机。因此,图1中病机、证候和四诊是用3个由小至大的圆形来表达,表示他们层层递进的关系。证候跟四诊关系十分密切,而医生需要运用中医的基础理论,去分析证候跟病机的关系,甚至是各病机互相之间的关系。

3.3 初步病机第3,4和5步可统称为病机。当医者搜集了初步证候资料后,便能够对疾病本质有一个较简单的印象,这就是初步病机,是对病机的初步假设。因为这时的病机概念还是比较模糊,所以图中用虚线的圆形来表达。初步病机是临床和核心病机的导向,能够指引医者继续向那个方向去搜集四诊的资料。

3.4 临床病机在临床上,即使在同一个病人身上,也会出现多种不同的个别病机,可称之为“多病机”共存的情况。就像图2所示,这里举了一个例子,这个情况中同时有5个不同的病机,有些互相之间有联系,有些是独立的,有些比较深入难发现,有些比较接近初步病机的判断等。透过不断地假设,并重复观察证候,便能逐一发现病人身上的各种病机,包括了所有新病、旧病等。将所有个别病机双加之和,就是临床病机。

3.5 核心病机在临床病机中,不一定所有病机都与疾病的主诉有密切关系,临床上我们不一定能把所有病机同时处理。而且,证候与个别病机之间有时会并不相应,因此,在全面了解临床病机的前提下,我们才能作出“舍脉从证”或“舍证从脉”等证候的舍从问题,对证候有更全面认识。临床上我们必须“抓主证”,按照病人的主诉,再从证候整体去判断疾病的标本缓急先后,找出其中最重要、最必须处理的个别病机,这就是核心病机。

3.6 治则找出核心病机后,我们便能按此选出相应的治疗方法、治疗原则等。

3.7 主方按着治则,便能从医者所认识的方剂中选取其中比较合适的,作为临床处方的一个基础方(或多个方合方使用),称为主方。

3.8 处方医者在主方的基础上按着每一个病人的情况不同,进行药物的加减,最后落实变成可以交给病人的处方。

4 数项说明

整个辨证论治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而临床上医生所进行的每一个步骤,都应该与整个辨证论治过程密切联系。

整个辨证论治的过程必须在这两个整体观念下进行,说明人与自然和人内部脏腑之间也是统一的。由于全过程是在整体观念下进行,因此亦会包括了动态观、体质等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思想。

辨证论治的核心是病机,其中每一个步骤,都是与病机密切联系的。辨证论治,其实可以分开“辨证求机”和“审机论治”两个主要部分,中间就是以病机作为桥梁。

图中用双箭头表达,表示每一次向前进一步,也要返回上一步进行验证,甚或返回核心病机上进行反复验证思考,以确保理、法、方、药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由于中医的思维方式可属于形象思维,不一定按照逻辑的规律而思考,亦即并不一定按照以上步骤逐步向前。以上这种的表述方式是为了清晰表达辨证论治中所包含的内容。实际上在整个思维过程中,不排除直接跳跃式的思维,比如好些名医能够很快的从证候就联想到处方,其实在思维中已经包含了复杂的病机分析。

原则上每一个医生也应该能做到相同的治则结论,但到了以后的主方和处方部分,由于可供选择的药物、方剂相当丰富,而且每一个医生的主体选择取向有差异,因此在同一个治法下,处方因人而异,不同医生开出不同处方是容许的[10]。

【参考文献】

[1] 方药中. 辨证论治研究七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2] 肖德馨.辨证论治步骤的探讨[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4, (1):5.

[3] 郭振球.中医辨证学的基本规律[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4, (2): 3.

[4] 赵云长. 临床辨证思路与方法初探[J].光明中医杂志, 1996, (1): 3.

[5] 朱文锋. 对辨证规律与方法的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2, 22(2): 1.

[6] 董明强. 中医辨证新方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7] 李致重. 證、证、症、候的沿革和症候定义的研究[A]. 崔月犁.中医沉思录[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7:177.

[8] 吴敦序.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7.

篇5

辨证论治在具体的临床应用上,其实就是一种思维方法,怎样把握整个辨证论治的思维过程,对于临床诊疗的规范化有重要意义。本文尝试说明辨证论治的步骤规律,使辨证论治的方法变得更为实在,以落实辨证论治的临床应用。

1辨证论治步骤和方法

在过去曾经有许多学者对辨证论治的步骤作了探讨,如方药中氏[1]以《内经》病机十九条的概念提出辨证论治七步,即脏腑经络定位、阴阳气血表里虚实风火湿燥寒毒定性、定位定性合参、必先五胜、各司其属、治病求本、发于机先等。秦伯未氏分三步,即理、法、方药;肖德罄氏[2]提出三段十二步模式,三阶段包括诊察、八步辨证、三步论治;郭振球氏[3]提出辨证七步、论治三步;姜春华氏提出从五方面辨证等。赵云长氏[4]提出六辨法辨证体系,即辨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病机,最后辨病证。朱文锋氏[5]提出60项辨病位、病性的要素组合成证,再从各种辨证方法的关系,说明辨证的原理。董明强氏[6]更创制了十证、七位、四辨的方法来辨证。以上辨证方法的提出,对中医辨证论治的发展起了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

但是,此等研究普遍存在两个问题:第一,由于历来大家对“证”的含义理解不统一,所以以上讨论的层次并不一致,而且其中有些研究是基于对“证”的错误理解而建立出来的,因此其讨论亦变得无意义。“证候即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获知的疾病过程中表现在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应状态及其运动、变化,简称证或者候。”[7]简言之,证就是“临床表现”,而不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8];第二,类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辨证求机、如何准确判断病机的问题上深入探讨,辨证求机虽然是辨证论治的核心内容,但并不是其全过程,因此这些研究未能全面地剖析辨证论治整个过程中的思维方法。

综合以上的内容,并参考了李致重氏的证、机、方、效辨证论治思维因果链[9],以下将以图示的形式加以说明辨证论治的整个思维过程(图1~2)。

2辨证论治的思维过程

见图1~2。

图1整体观念下的辨证论治思维过程示意图

图1中的大长方形(外框)是指医生在诊治过程中的思维,而长方形外的地方是指外界环境的大整体,如自然、社会等,大圆形内部的地方是指人的小整体,即病者的内部整体。

图2辨证论治的病机思维过程示意图

图2即是图1中虚线小圆形的放大图。图2所示的圆形,其实就是小整体的核心所在,生理上就是藏象,病理上就是病机。

3辨证论治的思维过程解释

3.1四诊在医者一开始接触病人时,即透过望、闻、问、切,四诊搜集资料,临床上必须四诊合参,而达到全面地认识证候。最外面的大圆形就是为了表达出,如果能够做到四诊合参,从多角度去观察证候,就能把证候的数据完整地收集起来,从而作出准确的病机判断。

3.2证候证候是四诊的对象,也是疾病本质(病机)的外在表现。透过全面的诊察证候,仔细分析辨别,才能准确认识病机。因此,图1中病机、证候和四诊是用3个由小至大的圆形来表达,表示他们层层递进的关系。证候跟四诊关系十分密切,而医生需要运用中医的基础理论,去分析证候跟病机的关系,甚至是各病机互相之间的关系。

3.3初步病机第3,4和5步可统称为病机。当医者搜集了初步证候资料后,便能够对疾病本质有一个较简单的印象,这就是初步病机,是对病机的初步假设。因为这时的病机概念还是比较模糊,所以图中用虚线的圆形来表达。初步病机是临床和核心病机的导向,能够指引医者继续向那个方向去搜集四诊的资料。

3.4临床病机在临床上,即使在同一个病人身上,也会出现多种不同的个别病机,可称之为“多病机”共存的情况。就像图2所示,这里举了一个例子,这个情况中同时有5个不同的病机,有些互相之间有联系,有些是独立的,有些比较深入难发现,有些比较接近初步病机的判断等。透过不断地假设,并重复观察证候,便能逐一发现病人身上的各种病机,包括了所有新病、旧病等。将所有个别病机双加之和,就是临床病机。

3.5核心病机在临床病机中,不一定所有病机都与疾病的主诉有密切关系,临床上我们不一定能把所有病机同时处理。而且,证候与个别病机之间有时会并不相应,因此,在全面了解临床病机的前提下,我们才能作出“舍脉从证”或“舍证从脉”等证候的舍从问题,对证候有更全面认识。临床上我们必须“抓主证”,按照病人的主诉,再从证候整体去判断疾病的标本缓急先后,找出其中最重要、最必须处理的个别病机,这就是核心病机。

3.6治则找出核心病机后,我们便能按此选出相应的治疗方法、治疗原则等。

3.7主方按着治则,便能从医者所认识的方剂中选取其中比较合适的,作为临床处方的一个基础方(或多个方合方使用),称为主方。

3.8处方医者在主方的基础上按着每一个病人的情况不同,进行药物的加减,最后落实变成可以交给病人的处方。

4数项说明

整个辨证论治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而临床上医生所进行的每一个步骤,都应该与整个辨证论治过程密切联系。

整个辨证论治的过程必须在这两个整体观念下进行,说明人与自然和人内部脏腑之间也是统一的。由于全过程是在整体观念下进行,因此亦会包括了动态观、体质等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思想。

辨证论治的核心是病机,其中每一个步骤,都是与病机密切联系的。辨证论治,其实可以分开“辨证求机”和“审机论治”两个主要部分,中间就是以病机作为桥梁。

图中用双箭头表达,表示每一次向前进一步,也要返回上一步进行验证,甚或返回核心病机上进行反复验证思考,以确保理、法、方、药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由于中医的思维方式可属于形象思维,不一定按照逻辑的规律而思考,亦即并不一定按照以上步骤逐步向前。以上这种的表述方式是为了清晰表达辨证论治中所包含的内容。实际上在整个思维过程中,不排除直接跳跃式的思维,比如好些名医能够很快的从证候就联想到处方,其实在思维中已经包含了复杂的病机分析。

原则上每一个医生也应该能做到相同的治则结论,但到了以后的主方和处方部分,由于可供选择的药物、方剂相当丰富,而且每一个医生的主体选择取向有差异,因此在同一个治法下,处方因人而异,不同医生开出不同处方是容许的[10]。

【参考文献】

[1]方药中.辨证论治研究七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2]肖德馨.辨证论治步骤的探讨[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4,(1):5.

[3]郭振球.中医辨证学的基本规律[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4,(2):3.

[4]赵云长.临床辨证思路与方法初探[J].光明中医杂志,1996,(1):3.

[5]朱文锋.对辨证规律与方法的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22(2):1.

[6]董明强.中医辨证新方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7]李致重.證、证、症、候的沿革和症候定义的研究[A].崔月犁.中医沉思录[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7:177.

篇6

亚健康中医干预数据库的研制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亚健康基础数据库及其数据管理共性技术的研究”的内容之一,而数据结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数据库的品质和数据管理技术的优劣。因此,我们对数据结构及数据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

1 基础数据结构

1.1 个体情况基础数据

年龄、性别、职业、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家族病史、既往病史、过敏史、婚育情况、嗜好(抽烟、喝酒、其他嗜好)以及居住条件、工作条件、经济状况等。

1.2 症状数据

区分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并制定轻、中、重三级或多级程度评定标准。

1.2.1 躯体症状表现

疲乏无力、肌肉酸痛、关节酸痛、头昏头痛、心悸胸闷、睡眠紊乱、食欲不振、脘腹不适、便溏、便秘、性功能减退、怕冷、怕热、易于感冒、眼部干涩等。

1.2.2 精神心理症状表现

情绪低落、心烦意乱、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恐惧胆怯、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精力不足、反应迟钝等。

1.2.3 社会适应能力下降表现

不能较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工作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频率降低、不能正常地处理好人际关系、不能正常地处理好家庭关系、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等。

1.3 体检数据

1.3.1 现代医学检查数据

重点是排除各类疾病,尤其是器质性疾病和精神性疾病。

1.3.1.1 体检

身高、体重、血压、脉搏;眼、耳、鼻、咽喉、口腔五官科常规检查;发育及营养状况、精神状态、肺及呼吸道、心血管、腹部肝脾、神经系统等内科常规检查;皮肤、淋巴结、甲状腺、乳房、脊柱、四肢等外科常规检查;外阴、阴道、宫颈、宫体、附件、涂片等妇科常规检查。

1.3.1.2 物理检查

心电图、X线胸透、B超、前列腺(男)、乳腺(女)等。

1.3.1.3 体液微观筛查

血、尿、便常规检查,蛋白代谢、糖代谢、脂代谢、血尿酸(UA)测定,水与电解质等血液代谢性指标检查;肝脏功能相关酶、胰腺功能相关酶等酶学及其他蛋白分析;肌酐、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二氧化碳结合率等为指标的肾功能检查。必要时进行心肌酶

谱及标志物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查。

1.3.2 中医“四诊”数据 可多个选项。

1.3.2.1 望诊

①望神:包括眼神(目光明亮还是晦暗、目珠运动是否灵活、视物清晰还是模糊)、神情(神志清楚还是模糊、思维有序还是混乱、反应灵敏还是迟钝、表情丰富还是淡漠)、气色、体态、有神、少神、失神(精神萎靡、面色无华、目无光彩、眼球呆滞)、神乱(神志不宁、精神抑郁、精神狂躁、意识障碍);②望形:包括强、弱、胖、瘦;③望态:包括动静姿态、异常动作;④望头面:包括头形、动态、头发、面肿、腮肿、面脱、口眼喎斜、面容、面部颜色(主色、客色、病色);⑤望五官:咽喉、颈项、躯体、肢体、皮肤、排出物;⑥望舌:包括舌神(荣、枯)、舌色(淡红、淡白、红、绛、紫、青)、舌形(老、嫩、胖大、肿胀、瘦薄、点刺、裂纹、齿痕)、舌态(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短缩)、舌下络脉、苔质(厚苔、薄苔、润苔、燥苔、腻苔、腐苔、剥落苔、偏全苔、真假苔、有根苔、无根苔)、苔色(白苔、黄苔、灰黑苔)。

1.3.2.2 闻诊

听呼吸、语声和语言;嗅气味(口气、鼻气、体气、汗气、痰涕之气、呕吐物之气、排泄物之气)。

1.3.2.3 问诊

①问寒热:是否发烧、恶风、畏寒、恶寒、潮热、自觉发热体温。②问汗:是否无汗、自汗、盗汗、大汗、战汗、黄汗、头汗、半身无汗、手足心汗、心胸汗多、及周围汗多等。③问疼痛:包括疼痛的性质(胀痛、刺痛、窜痛、固定痛、冷痛、灼痛、绞痛、隐痛、重痛、酸痛、掣痛、空痛;疼痛的部位:包括头痛(整个头部、前额连眉棱骨、后枕痛连项背、头颞或一侧头痛、巅顶痛)、胸痛(胸前“虚里”部憋痛或痛彻臂内、胸膺部位闷痛或伴咳喘)、胁痛、脘痛、腹痛(大腹痛、小腹痛、少腹痛)、背痛、腰痛、四肢痛(肌肉痛、筋脉痛、关节痛)、周身疼痛。④问头身胸腹不适:包括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身重、麻木、疲劳。⑤问耳目与睡眠:是否耳鸣、听力减退、目痛、目眩、目昏、雀盲、歧视,是否失眠或嗜睡。⑥问饮食:是否口渴多饮、渴不多饮、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偏嗜食物。⑦问口味:包括口淡、口苦、口甜、口酸、口咸、口涩、口粘腻。⑧问二便:是否便秘、泄泻、便质异常(完谷不化、溏结不调、便血)、排便感异常(灼热、里急后重、排便不爽、滑泄失禁、气坠)、尿量增多、尿量减少、小便频数、癃闭、小便涩痛、余沥不尽、小便失禁。⑨问妇女: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过多、崩漏、月经过少、闭经、经色或经质异常、痛经、带下色白、黄带、赤白带、五色带、带下量多、带下气味异常。问男子:包括阳痿、阳强、遗精、。⑩问情绪:包括抑郁、高涨、焦虑、恐惧、烦躁。

1.3.2.4 脉诊

平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洪脉、大脉、细脉、微脉、散脉、虚脉、实脉、滑脉、涩脉、长脉、短脉、弦脉、芤脉、紧脉、缓脉、革脉、牢脉、弱脉、濡脉、伏脉、动脉、促脉、结脉、代脉、疾脉、真脏脉。

转贴于

1.4 辨识数据

亚健康状态辨识的前提原则:任何一个症状持续发作3个月以上,同时排除可能导致该表现的疾病[1]。

1.4.1 症状程度评定数据

基于亚健康的常见临床表现,对其症状程度的客观评价。①疲劳状况评定:主要为疲劳评定量表(FAI)和疲劳问卷(FS)数据。②疼痛状况评定:通过“长海痛尺”测评获得的数据[2]。③焦虑状况评定:主要为焦虑自评量表(SAS)数据。④抑郁状况评定:主要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数据。⑤睡眠质量状况评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评获得的数据。⑥生活质量状况评定:通过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获得的数据。

1.4.2 体质类型判定数据

采用参考文献[3]研究成果,将人体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以及对各类体质相对应的解释[3]。

1.4.3 中医证候诊断数据

①肝气郁结证:胸胁满闷,喜太息,周身窜痛不适,时发时止,情绪低落和(或)急躁易怒,咽喉部异物感,月经不调,痛经,舌苔薄白,脉弦。②肝郁脾虚证:胸胁满闷,喜太息,周身窜痛不适,时发时止,情绪低落和(或)急躁易怒,咽喉部异物感,周身倦怠,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便溏不爽,或大便秘结,舌淡红或黯,苔白或腻,脉弦细或弦缓。

③心脾两虚证:心悸胸闷,气短乏力,自汗,头晕头昏,失眠多梦,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便溏,舌淡,苔白,脉细或弱。④肝肾阴虚证:腰膝酸软,疲乏无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烘热汗出,潮热盗汗,月经不调,遗精,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⑤肺脾气虚证:胸闷气短,疲乏无力,自汗畏风,易于感冒,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细或弱。⑥脾虚湿阻证:神疲乏力,四肢困重,困倦多寐,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面色萎黄或白,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或缓。⑦肝郁化火证:头胀头痛,眩晕耳鸣,胸胁满闷,口苦咽干,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⑧痰热内扰证:心悸心烦,焦虑不安,失眠多梦,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⑨其他证型。

1.5 干预数据

1.5.1 非药物干预法

健康教育、戒烟限酒、睡眠调理、心理调适(语言开导法、移情易性法、暗示解惑法、宁神静志法、全德养性法、情趣易性法、交往活动法)、饮食调摄(饮食有节、全面均衡、饮食卫生)、娱乐保健(音乐疗法、放风筝、垂钓、对弈、书法、旅游等)、运动健身(耐力性项目、力量性项目、放松性项目)以及针灸、推拿、按摩、气功等,包括干预机理、方法、效果、饮食配方、适用人群、注意事项等数据。

1.5.2 药物干预法

①纯中药:中成药、汤药、外用药,包括处方、剂量、用法、效果、适用人群、注意事项等数据。②药膳:膳食种类及用量、中药处方和剂量,包括用法、效果、适用人群、注意事项等数据。

1.5.3 其他

亚健康科普教育、预防知识以及研究动态等。

2 数据选择依据及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2.1 个体情况基础数据是探索亚健康状态引发原因的重要依据

亚健康的流行特点及不同人群亚健康发生因素是亚健康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人群亚健康预防及干预的基础。目前,对亚健康区域性发生率、年龄特点、性别特点、职业特征等方面的相关性研究尚待深入,但身心不适应所反映出来的种种亚健康症状则与婚育情况、嗜好、居住条件、工作条件、经济状况等密切相关。因此,个体情况基础数据是其他各项数据的前提数据。

2.2 症状数据是亚健康状态的基本构成要素

亚健康正是由于临床出现一系列的躯体或心理不适而被认识和定义的,亚健康人群反映出的症状数据是中医辨识与干预的基础。

2.3 体检数据是对症状数据性质的确认

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既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也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现代医学检查数据是通过现代检测仪器或方法,用以排除器质性疾病和精神性疾病所获得的信息资料;中医“四诊”数据则来源于应用中医特有的思维与技术手段,所挖掘与提取到的有关潜病态和欲病态的信息,是亚健康辨识评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体检数据是中医辨识与干预的依据。

2.4 辨识数据是对上述各项数据定性、定量、定位的综合评估

量表的应用克服了主试和被试者主观因素的干扰,可有效控制和减少对亚健康定性、定量评估的误差。体质是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上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其在病理上表现为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以及产生病变类型与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体质因素与亚健康具有明显相关性[4-5],体质辨识数据对形成亚健康准确的辨识结论、制定完整的中医干预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证候诊断数据更是对个体情况基础数据、症状数据、体检数据的抽象与概括,是制定中医干预方案的前提与支撑。

2.5 干预数据是形成辨识结论后的应对措施

辨“证”与论治、诊断与治疗对应相关,辨识数据与干预数据同样如此,缺一不可。

3 按本数据结构设计建成的数据库具有的功能及应用预期

在研究基础数据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亚健康中医干预数据库,并进一步构建一体化亚健康中医干预基础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

3.1 服务功能

便于医院或体检中心记录亚健康中医干预的全过程;便于亚健康个体自我保健;便于科研人员了解亚健康中医干预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比较、评价亚健康各类型不同干预方法的效果。

3.2 管理功能

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数据管理平台,便捷地掌握国内各医院或某医院开展亚健康中医干预工作的全貌,并实现相关数据的动态监测与管理。

3.3 功能

可通过亚健康一体化服务平台,将亚健康基础数据库内容进行展示和,如进行亚健康基本常识、预防知识的普及与宣传。

3.4 实现数据的共建与共享

亚健康中医干预数据库推广应用后,医院或体检中心依据症状数据和体检数据进行辨识,依据统一的辨识标准形成辨识结论,并将所产生的电子档案(病历)包括干预措施储存于数据库中,不断充实数据;亚健康个体亦可按同样步骤进行自我辨识,形成辨识结论,并在数据库中查找到适合自己的保健方法。

4 讨论

4.1 关于数据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本数据结构系依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6年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1]中有关亚健康的术语、定义、范畴、分类、常见临床表现、中医常见证候类型、判定标准、综合评定流程等规范,确定亚健康中医干预的基础数据范围;中医“四诊”数据、中医体质分类则分别采用了《中医诊断学》[6]和《中医体质学》[3]中相关标准与规范。因此,基础数据及数据结构规范化与标准化程度较高,按本数据结构建成的数据库易于推广应用,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由于亚健康基础数据种类较多,我们还将采用元数据规则定义的方法对不同类型基础数据加以管理,以适应基础数据类型变化,如对基础数据或其分类的增加、减少、删除、调整,达到亚健康基础数据整体系统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与可调性。

4.2 关于数据的关联性

本数据结构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亚健康中医干预指标体系,数据间相互关联。只有通过多数据的综合辨识,尤其是对个体情况基础数据、症状数据定性、定量、定位的准确评估,才可能避免误诊,采取或选用恰当的干预手段,取得最佳效果。就数据本身而言,如何实现对亚健康涵盖范围、症状、证候、干预方法、方药等相关内容进行数据统计与关联分析,同样值得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1.

[2] 陆小英,赵存凤,张婷婷,等.“长海痛尺”在疼痛评估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4):6-7.

[3] 王 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8例功血患者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中药组40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52岁,平均35岁。中西结合组38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50岁,平均33岁。

1.2 诊断标准

①月经初潮以后的女性,阴道不规则出血。②连续3个月经期延长达8天以上。③周期少于23天伴经量增多。④月经频发(周期少于20天)。具备以上1项者,即可诊断。

1.3 治疗方法

(1)西药以恢复卵巢功能,调节月经周期为目的。连续服用已烯雌酚等药物,每天0.5~1.0g,连用20d,用药最后5d增加注射黄体酮20mg/d。

(2)中药治疗以健脾益肾,活血化瘀,安神调经为原则。调血一方由炒蒲黄、阿胶、白术、黄芪、熟地、巴戟、仙鹤草、煅牡蛎等组成。调血二方由熟地、淮山药、白术、白芍、川断、菟丝子、桑寄生、生牡蛎等组成。

对初诊诉阴道不规则出血或月经淋漓不净者,给予“调血一方”3剂至6剂,血止后改服“调血二方”7至14剂。第2、第3个月经周期则于月经干净后服“调血二方”10-14剂,以上都是每日1剂,煎服。遇有兼症随症加减。

对初诊时血崩如注,出血日久,元气大亏需获速效者,多采用中西结合治疗。在服中药同时,青春期功血用人工周期疗法。生育期已生育者和更年期功血用妇康片,连服22天。

以上两组均连用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1.4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治疗后1~3天血止,1~3个月内周期正常,经量正常。显效:7天内血止,1~3个月内周期接近正常(23~40天),3个月内经量明显减少,经期7天以内。好转:经血时间7天以上,3个月内周期基本规则,但不稳定。无效:用中药6剂以上仍未止血,需改用诊刮止血或转住院治疗。

2 结 果

中药组40例,痊愈20例,显效13例,好转7例,无效0例,有效率82.5%。中西药组38例,痊愈23例,显效11例,好转2例,无效2例,有效率89.5%。中药组与中西药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意义。

3 体 会

篇8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9-1948-02

对颇具思维特点的中医学的学习研究,其思维方式、思维方法、思维步骤、思维品质等思维能力的优劣都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而作为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渗透较多的《中医诊断学》,其思维方法、思维形式的锻炼和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作为中医学的主干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外,正确、科学、适应本学科特征的思维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使学生的灵感悟性有较大发展,将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培养十分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笔者在《中医诊断学》教学过程中,从诊法到辨证,始终贯穿着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整体恒动的思维方法

中医认识疾病,首先是把疾病看成是人整体的病变,并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去分析,是全面考虑外与内、局部与整体、患者与自然各个方面的多参照系、多变量、全方位的思维过程,根据体质强弱、性别差异、年龄大小、四季交替、昼夜晨昏、土地方域等相关因素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分析思考。同时认为,疾病不是孤立静止不变的,而是始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表现为全过程与阶段性、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因此诊断注重在疾病盘根错节的复杂表现中找出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变化。

中医学主张认识疾病,要把心理情绪、性格嗜好、生活习惯、社会环境等因素考虑进去,分析其政治、经济、文化、家庭、心理等领域的病因,身心同辨,从而做出全面正确的判断。

2 类比推理的思维方法

类比推理是中医思维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如高烧患儿面见青色便是肝风内动,病人眼眶周围发黑多是肾虚,口甜为脾病,口成属肾病,这些即是根据五行学说,运用取类比象思维所得出的诊断结果;又如,根据自然界风性主动、寒性收引、燥性干涩等特点,采用援物比类的方法,把具有“动”特征的眩晕抽搐等归属于“风”,把脉紧、毛窍闭塞等具有“收引”特点的症状诊断为“寒”,将唇、舌、鼻、咽干燥少津等具有“干”的特征症状归结于“燥”等。类比推理法的运用帮助人们启发思想,触类旁通。类比的运用还体现在把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某一模型(如典型的疾病或证候表现)进行对比,如果主要特征与对比模型相符,诊断即可成立。但类比的结论有时是或然的,更由于古代夸大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忽视类比事物间的差异,这类推导带有比附色彩,有时会造成认识上的片面。

3 一分为二的思维方法

疾病的证候表现千端万绪,如何将纷繁的病情表现理出一个头绪,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本质性的方面,中医便采用了一分为二的思维模式。其诊法着眼于两种对立的症状或体征上,如望诊“青如草兹者死”、“青如翠羽者生”,闻诊声高气粗为实、声低气怯为虚,问诊口渴为热、口淡不渴为寒,切诊浮脉主表、沉脉主里等,这些都是从两个对立面来分析其究竟偏胜于哪一面,断定其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及其预后。

这种一分为二的思维方法在一些特定疾病中的运用更加显示出其优势所在,如水肿之阳水、阴水,黄疸之阳黄、阴黄,疮肿之阳证、阴证,斑之阳斑、阴斑等,这些诊断无疑起到了执简驭繁的作用。

4 司外揣内的思维方法

中医学的研究对象是宏观整体观察下的自然、社会与身心一体化的人和病,是用医者的感官,通过望、闻、问、切收集有关材料,然后运用中医理论及“有诸内者形诸外”的基本原则,根据外在“象”的表现,不打开人体这个“黑箱”,司外揣内,以“象”测证,推求出疾病在这一阶段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以判断其症结所在。

5 经验再现的思维方法

对于一些疑难杂病、疑似症的诊断,常无确切依据,可参照名老中医或自己曾经诊治类似病证的办法,采取经验再现的思维方法进行诊治。另外,“无形之痰”的痰证、“久病入络”的血瘀证等的确立,医生灵感与悟性的优劣都会直接影响着对这类疾病的诊断水平。

6 模糊判断的思维方法

通过对多种不够精确、并非特征性的模糊信息,进行模糊的综合评判,达到明确的诊断。临床上许多病情表现,是难以精确表达的模糊信息,如少神、倦怠、痞满、脉象有力、无力等,缺乏客观定量的依据,有很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其所主的病证,更不是简单的是非判断。所以临床诊断时,主要应将各种症状有机地联系起来作相关分析,进行模糊思维,求得病证诊断的“近似值”,这种方法看似不够精确,但由于它是对各种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而作出的评判.因而能从整体上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篇9

影响健康因素很多,早体检、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是使人生健康的关键一步。随着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地富裕起来,人们对健康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对体检也越来越重视和认同。但由于目前体检市场较为紊乱、使体检流于形式,起不到健康体检作用;有部份人意识薄弱,或没有定期体检、或没有做个体化体检、或从不做体检,有的甚至轻视体检;就算重视体检的人,也盲从现代机械的体检,没有做到“中西医结合”体检,没有做到辩证体检。

健康观念更新:“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与虚弱,而是在躯体、精神和社会交往方面的完美状态”。可以说健康是人类社会及自然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根据医学发展,新的医学模式是“生物-社会-心理”,整体医学模式理念由来已久,21世纪的医学将不再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是以人的健康为研究对象,健康医学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人们的身体中,有的脏器代偿能力非常强,如肝脏、肾脏,一旦有不适时才来体检,往往迟矣。4 年前某单位在我院体检,发现一位才38岁的男性体检者,平时无不适感,而B超检查结果示:“肾癌”,并已明显有邻近器官如骨质破坏,后在某肿瘤医院确诊,并及时进行了手术等治疗,现健在。还有一位51岁男性农民,平时也无不适,可进行各项生产劳动,有一次在用牛耕田过程中,因牛不听话用力拉索,突然即觉右上腹部痛而来就诊,来院体检发现右上腹平脐处触及一如前额头硬的肿块,B超检查结果示:巨块型肝癌,已晚期矣,半个月后便死了。

可见,健康体检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忽视体检。但我认为健康体检可分为传统中医体检、现代西医体检二大块。只有二者完美配合,才能做到合理体检,并且能减轻体检者的费用。因现代西医体检仅引进了先进技术,没有引进健康模式,且体检设备的更新,必然引起体检费用的昂贵。因它们的医学本质不同:现代西医是生物医学,是服务病的人、解决疾病问题、注重部份、强调对症。而传统医学是服务人的病、解决健康问题、注重整体、强调辩证诊治。它通过“望、闻、问、切”四种诊察体检方法,能见微知著,辨出人们九种体质,或其它毛病,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因性别、因年纪”等提供健康保健意见,指导养生,使人体阴阳平衡,病安从来?只有体检才能找到健康危险因素、只有健康体检了才能评价健康危险因素、只有健康体检了才能化解危险因素。

传统中医体检是通过“望、闻、问、切”四种诊察体检的方法,简称四诊。望诊是对患者的神色、形态、五官、舌象以及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了解病情,测知脏腑病变;闻诊是从患者语言、呼吸等声音以及由患者体内排出的气味以辨别内在的病情;问诊是通过对患者及知情者的询问,以了解患者平时的健康状态、发病原因、病情经过和患者的自觉症状等;切诊是诊察病人的脉象和身体其他部位,以测知体内变化酌情况。在四诊之中,以望神、望面色、舌诊、问诊、脉诊为要。四诊各有其特定的诊察内容,不能互相取代,必须四诊合参,才能系统而全面地获得临床资料,为辨证提供可靠依据。

“有诸内者形诸外”(《丹溪心法》),审察五脏之病形,可知真气之虚实。因此,正气的盛衰可以从面色、形态、声音、神志、脉象等方面表现出来。其中以神志和脉象尤为重要。神气的存亡是生命活动的标志,神以精气为物质基础,是脏腑气血盛衰的外露征象。故曰:“神者,正气也”(《四诊抉微》)。“神气者,元气也。元气完固,则精神昌盛无待言也。若元气微虚,则神气微去;元气大虚,则神气全去,神去则机息矣”(《景岳全书・传忠录・虚实篇》)。故望气色又可知内脏之盛衰、气血之虚实、邪气之浅深。

传统中医体检有它独特的优势,它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乎人”(《素问・宝命全角论》)。

我院开展体检以来,不盲从高科技体检,始终以中西结合来体检,实际上是做到辩证体检、合理体检。首先每一位顾客来到体检科,指引给主审医师,进行“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即中医体检,得到第一首资料,再根据年龄、经济条件来选择套餐进行现代体检,针对性强,不会眉毛胡须一起抓,节约医疗成本,顾客也乐于接受。而单位群体体检也根据它们的性别、年龄分布、单位的预算,合理选择项目,再免费送中医体质辨识,更丰富体检资料,为健康管理打好可靠的基础。所以来我院做体检的顾客,对我们的健康总评非常满意,尽管我们起步较慢、办公条件也较差,但能坚持每年选择我院体检的单位、个人都不少,能达60%以上。

现代西医体检,大家都能接受,都能理解,其实它是以高科技来完善体检过程的,而且把人体机械的分割体检,但人是有机的整体。天人合一,形神与俱。这样就露出了西医体检的缺陷性,也只有中医体检的补才完美。

在体检过程中,根据中医理论,四诊合参,辩证体检,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体质分类标准,我们可以辩出人体有九种以上的体质: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虚质和特禀质。在生活上、饮食上、精神上、运动上进行指导,可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

篇10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7-0229-03

Abstract:Syndrome standardization is prerequisite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meanwhile, the association analysis of syndrome and symptom plays critical role in syndrome standardization. Information in Chinese Medicine usually present complexity and nonlinear, in order to normalize the complicate system, introducing a dividing theory of information entropy by three case studies, analyzed the association of “Syndrome & Symptom” by how information entropy works in this process.

Key words:Complex System; Syndrome&Symptom Association;Information Entropy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它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独特思想,在医学界中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医理论博大精深,相对于西医单一的“还原论”而言,中医思想更具有整体性、动态性以及建立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的个体化诊疗方法等特点,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1]。在传统中医诊疗过程中,“证”是立法立方的基础,医者将通过四诊收集得到的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用来对证候进行判断,这种非线性的思维方式使得中医相较于西医能够更全面的观察疾病的发展和机体的状态,从而在诊断和治疗的思路上更为广阔。然而,正是由于中医的特殊思维模式使其具有复杂性、整体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也导致辨证的过程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缺乏客观的生化指标,阻碍了中医与国际医学学术接轨的进程。因此,证候的规范化研究是中医学从主观到客观,从非线性到线性,从定性到定量研究的重要步骤,是将中医诊疗技术向世界推广的必经途径。

1 影响中医证侯规范化的要素及本文研究方法

中医证侯规范化包括“症状规范”和“证侯规范”两部分,其中四诊收集到的“症状”、“体征”、“舌脉”等信息是综合判断证侯的基础,因此,症状的规范是证侯规范的前提,如症状名称以及症状程度等。与之相比,证侯规范包括“证侯分类规范”、“证侯名称规范”以及“证侯诊断标准规范”三大模块[2],涉及的研究范围也相当广泛。在此过程中,很难寄希望于以一种“万能”的模型或者算法适用于证侯量化工作的所有模块或进程。因此,对证侯规范量化的不同步骤、不同变量、不用关系,应该对应采用适应性强的更具有相对性的方法,使得整个规范化过程由繁到易、由整到零、各个击破。通过对证侯规范化三大模块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每一个模块都要求将证侯和与其对应的症状集进行关联,通过将较易量化的症状变量与较难量化的证侯信息进行联结作为证侯量化的引线。如张春和[3]在提及证侯名称规范化的研究重点时指出“证侯是疾病发生过程中某一阶段机体对内外致病因素的综合反映,在宏观上表现为特定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的有机组合”,以及在讨论证侯诊断规范化时认为“主症”、“次症”以及“舌象、脉象”是中医证侯构成的三大要素。由此可见,证侯的规范化离不开症状,而中医症状与证侯是多对多的关系,即多个症状组合对应一个证侯,同时多个证侯也可能包含同一个症状,加之不同患者的体征体质的不同,使得通过预先设定模型的方式进行证症关联分析变得困难。另外,根据中医对疾病和证侯的关系认识,同一种疾病也可表现为不同的证侯,每一个证侯又可能出现于不同疾病的发展过程。因此,不同于传统的线性研究方法,本文将证候以及与之相关的症状、体征等数据看作离散变量,通过引入复杂系统中的“信息熵”分类方法将中医复杂系统看做若干离散的变量,从中研究证侯变量及症状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复杂关系,并结合已有的三例以熵分划方法为研究方式对具体中医病症证候分析的应用案例,总结出熵分类在研究证症关系中的作用。

2 信息熵分划方法

在关于生物、医学、人脑等研究领域中,复杂系统是由任意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具有任意结构的系统,其中以“熵”定义的关联度是复杂系统的核心概念,同时也是研究中医证候复杂系统的子系统相关性的主要衡量度。在我们的世界中,有包括长度、质量、温度等诸多对客观事物的度量单位,而“熵”可以看作是信息的一种度量,是随机变量不确定性的测度。以熵定义复杂系统中子系统间的关联度,对于一个复杂系统,若将其看做由离散随机变量构成的离散信息源,并组成了若干子系统,则可以将其表示为一个矢量[4]:

S = (S1,S2,…,Si,…,Sp)

其中Si={Sia ,i=1,2,…,p ;a=1,2,…,q}是描述系统特性的变量。我们令Ci(i=1,2,…,p)为Si分类的集合,其中Ci的第a个元素Cia=a,即Ci={1,2,…,a,…,k},kQq,并令na为Si属于Ci第a类的数量,则在S中,Si的熵H(Si)为

H(Si,Sj)为Si与Sj的联合熵,nab表示Si属于Ci的第a类且Sj属于Cj的第b类的数量。若S中任意两个子系统,则为Si和Sj之间的关联度。在此基础上,西广成[5]又提出了对于复杂系统分划要求的最低准则:

并引入关联度系数从而消除Si与Sj的分类数或量级对于的影响,取值0和1之间。结合关联度矩阵画出信息连通图,通过宽度正比于的有向线,将大的Si和Sj进行连线,从而得关联度较高的变量集,即关联度较高的子系统。依照该方法将原系统S进行处理,使原本离散的变量通过关联度相互之间产生了联系并形成一个子系统,子系统与子系统间继续进行关联度测算,得出子系统间的关联分析,最后以此为依据分划整个复杂系统S。

3熵分划方法在证症关联分析中的应用

在中医证侯数据系统中,“证”与“症”数据离散混杂在一起,若采用信息熵分划算法应用其中,则无需提前设计分划模型,只需计算各数据变量Xi的H(Xi)以及H(Xi,Xj),其中(i,j=1,2...n),通过关联程度形成对应子系统,如某个症状集S1,以此为基础对应分析与其关联度最高的另一个子系统,如某个证侯或兼证集Sj,从而可以得到症状与证侯的关联。本章将以此为研究方向,对三例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并最终讨论熵分划方法在证症关联分析中的作用。

3.1 熵分划方法在抑郁症症状与证侯关联分析中的应用

西广成[6]等在熵分划算法的基础上,采用分级定量的方法,对604例采集到的抑郁症病例进行症状关联分析实验。在该实验中,共收集症状变量100个,包括精神症状如“悲观”、“胆怯易惊”等18个,躯体症状如“手足心热”、“自汗”、“烘热”等52个,舌象症状如“白苔”、“少苔”等19个和脉象症状如“脉浮”等11个。通过综合分析,对抑郁症数据中的两个症状变量进行关联度系数的运算,得到两两症状间的关联度系数矩阵。以自汗、烘热症状为例,得出自汗症状属于烘热症状的关联集合且关联度排位第二,同样烘热症状也排在自汗症状的关联集合第三位。根据N级变量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手足心热症状同自汗及烘热症状关联度也很高,从而认定这三类症状是抑郁症症状系统的一个有效分划,并属于证侯中的热证。依照该模式,将所分划的大部分集合对应连线至中医证侯中的相关证,从而将分划结果与中医理论的辩证意义联系起来。

3.2 熵分划方法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症状与证侯关联分析中的应用

王天芳[7]等人在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证症”关联分析时同样采用信息熵关联度系数法,从证侯要素入手对提取的患者四诊症状进行分析。在该研究中,共选取病例样本601例,涉及“乏力”、“胸闷”、“腰膝酸软”等16个症状变量,采取两两变量及多变量之间的关联度系数的大小比较,将关联度程度最高的变量聚成一个集合,从而得出关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症状的簇集并对应至相关的病位及可能所属的证侯。例如症状:“胃寒”、“乏力”、“腰膝酸软”,病位:“肾”,病性:阳虚,可能的证侯:“肾阳虚证”,并以此将数据集中的症状与证侯进行分类。

3.3 熵分划方法在血瘀证症状体征规范化中的研究

王阶[8]等人将中医诊断与复杂系统熵分划算法相结合,以血瘀证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索复杂算法研究中医证侯诊断的新思路,提升中医诊断方法的客观性和规范性。在本研究中,共提取血瘀证460例,疾病分类有“心绞痛”、“类风湿”、“脑梗死”、“肝硬化”、“月经病”等5类常见病,血瘀兼型有“气虚血瘀”、“气滞血瘀”、“阴虚血瘀”和“痰浊血瘀”4型。通过对症状与血瘀兼证证型的关联度数据统计,发现气虚血瘀症状的总体贡献度要明显高于其他3类血瘀兼型,气虚证的贡献度也大于其他三类亚型,因此判断气虚证是伴随血瘀证的主要证侯,在临床用药治疗血瘀证的同时,可以适当添加补气药会提高疗效。另外,不同的血瘀兼证有各自的特点,也有公共的病症和体征,然而即使如“舌质紫暗”此类公共症状,在各自不同的血瘀部位所占的权重也不同。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不同部位血瘀证的不同症状,从而针对性的用药治疗。此研究不仅发现了证候与症状的关联度,同时将疾病、部位、以及兼证证型作为子系统进行熵分划研究,使得熵分划方法在证侯规范化研究中的应用更加全面,也进一步验证了熵分划在面对多维离散数据时的分划准确度。

3.4 研究结果

数据挖掘与中医药结合是近年来的研究热门,在一般的数据挖掘办法中,一个变量往往只能隶属于一个变量集,反映到证侯变量中即一个中医临床症状只能属于一组症状群,通过证侯与症状群的联系,这就意味着一个症状只可以对应一个可能的证侯。中医证侯与症状以及体征之间不是简单的一对一关系,而是一种多对多,集合对集合的非线性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引入信息熵分划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疾病、证侯、症状之间的复杂关系,原因在于使用该方法对原系统进行的划分是完全按照离散变量之间的关联度系数大小划分,没有固定的线性公式,分划算法与数据的适应性良好。如案例一中将三种症状变量通过熵关联度分析集合为某一个症状集(子系统),并通过症状集和对应联结度较高的证侯系统进行比较,得到关联度较高的证侯集,从而达到症状与证侯的多对多关联比对;在案例二中,通过多变量间的关联度分析,不仅得到了症状与证侯的关联度分析,同时在熵分划过程中产生了表示病位的子系统,并得到了该系统与证侯间的关系;案例三则将兼证作为新的子系统加入分析,通过提取贡献度最高的子系统,发现气虚证是伴随血瘀证的主要证侯,从而达到证侯与证侯之间的关联分析,使临床用药治疗更加全面。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图1左所示,在信息离散度和复杂度较高的中医证侯系统中,症状变量与证侯信息混杂在一起,而熵分划的作用是将左图的离散转化成右图的关联,即将症状变量通过关联度集合成多个症状集合,并将症状集合与关联度较高的证侯要素进行联结。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患者体质的不同,同一个证侯可能对应不同的症状集,而同一个症状集又可能是不同的证侯的症状集的一部分,另外根据原始数据集信息维度的不同,通过熵分划也可分划出如病位、体征等不同的子系统,使之与病症和证侯相互作用,进一步精确某种证侯所包含的量化要素,为中医证侯的规范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钟涛.基于复杂系统方法的慢性胃炎中医问诊证侯建模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4.

[2] 李方玲,梁嵘.对中医证侯规范化研究的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4):386-387.

[3] 张春和.证侯研究规范化与中医全球化[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24(5):4-7.

[4] Pal N, Pal S. Object-background segmentation using new definitions of entropy.IEEE proceedings on Computers and Digital Techniques,1989,136(4):284-295.

[5] 西广成.复杂系统分划的熵方法[J].自动化学报,1987,13(3):216-220.

篇11

病因的青春痘(痤疮),针灸也能给出有效的治疗方案,让广大受痤疮折磨之苦的女性找到一种调理的方式。

邵静 针灸医师

所属机构 上海市气功研究所医疗门诊部有丰富的临床针灸诊疗经验,根据中医的原理用施针搭配汤药,治愈众多有痤疮或面部黄褐斑的病人。

针灸祛痘原理

根据每个人的长痘具体原因,比如肺火、胃火或者脾胃不调等,有针对性地制定针灸调理的方案,通过治疗病症,实现经络通畅,实现去痘美容的目的。

治疗方法

用铜质或者银质的针刺入脸部以及四肢、腹部的相应穴位,保持30分钟(醒针)左右起针。 隔天1次,10次左右为一个周期,1~3个月后见效(根据每人体质不同而不同)。需要连续治疗效果才明显。

禁忌

1 治疗期间忌着凉,最好避免游泳等水上运动。

2 个别体质非常虚弱或者精神紧张的患者在治疗的时候会出现晕厥的现象,叫做晕针。所以第一次针灸的时候一定要精神放松,最好试扎一次,以免出现意外。如果只是以美容为目的的针灸,则要避开月经期,如果是以调理月经为目的,则不用避开月经期。

观颜面而辨病因

痘痘长在额头

多为小颗的

成片痘痘

伴有白色的浓头

睡眠不足

用脑过度

辨症:这种类型的人群多为工作、学习压力过大,导致心火过旺,这类的火气多为实火,通常此类的痤疮可以通过刺激泻去心火的穴位来得到改善。

痘痘长在下巴

嘴周或太阳穴

女性在月经前症状

尤其严重

经常有便秘的情况

肠胃功能不好

女性经期不准,

月经不调

辨症:这种类型的人群多为生活饮食不规律,便秘严重,并且伴随着生理周期不规律,内分泌失调的问题。以中医理论分析这类人肝火旺,脾胃功能失调,需要泻肝火温调理。

痘痘多发于双颊

性子急躁,易怒

喜好吃酸、辣、

等刺激性食物

一年四季都喝

冰镇饮料

舌苔发白有裂痕

辨症:这种类型的人群多为肝经和肾经虚弱,需要调节血气,并且以施针的方式补足肾气,让肾气顺畅,气血平和。

痘痘发于后脑头发里

痘痘发于颈部、背部

喜好辛辣、油炸食物

生活作息不规律

烟酒过度

辨症:这类型的人群发痘的部位总体为背后的督脉位置,该类痘痘是由于体内火气过旺,内火过大所导致,应当施针缓解体内热火,并且配以清火的药材。

肌肤示意图 痘痘从无到有的过程

白头痘痘

皮脂、老化角质堵塞毛孔,肌肤上形成白色的小凸起。

(痤疮杆菌、皮脂堆积)

黑头痘痘

堵塞的皮脂接触空气后被氧化,看上去发黑。

红肿痘痘

堆积的皮脂被氧化,痤疮杆菌等细菌繁殖引起炎症的状态。形成红色凸起,碰触时有痛感。

脓包痘痘

炎症恶化并化脓,脓液堆积的状态。不加以护理可能会引起色素沉着、留下疤痕。

--------------------------

问诊篇

把握诊治时机

何为“望、闻、问、切”许多人都会有青春痘的困扰,但是大多数人都会任其自由发展,开始只是几个小脓包,因为处理不当或者乱抠乱挤让青春痘的细菌在全脸滋生,导致最后全脸都产生连结型的囊肿。其实面部的痤疮问题是身体内在健康出现问题的一个缩影,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四个步骤,可以看出你的五脏六腑,五行有哪些内在问题,通过针灸刺激穴位帮助改善。

问诊过程逐个看

望&闻

望也称望诊,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中医通过大量的医疗实践,逐渐认识到机体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质,舌苔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脏腑阴阳气血有了变化,就必然反映到体表。闻也称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

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病情,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以及生活习惯、饮食爱好等与疾病有关的情况,均要通过问诊才能了解,故问诊是了解病情和病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是医者运用指端之触觉,在病者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方法。在中医主要是指把脉,把脉是双手同时把脉,通过了解病人不同的脉象,来判断病人的病症。结束以上诊疗环节以后,才能真正了解患者究竟内在有怎样的虚状或上火,才能对症下药,因病施针。

邵医师叮嘱

睡眠要分四季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生物钟应当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健康的睡眠,不仅有赖于正常的作息规律,而且还要顺应四季变化,适应四季生、长、收、藏的规律。

春季:宜早睡早起肝经正旺,万物复苏生长,需要每天睡5个小时至7个小时。

夏季:宜晚睡早起夏季白天时间特别长,万物都生长茂盛,因此人也应当多运动,多消耗。

秋季&冬季:宜早睡晚起秋冬季节适宜进补收藏,将精气培养在体内,同时冬季黑夜更长,多睡眠也可以补精益气。

生活中改善四种痤疮的养身茶

额头的心火痘:泻心火,可以用莲心、黄莲等泡茶,每日服用缓解心火。

下巴及太阳穴的肝火痘:泻肝火,可以用山栀子、杭等泡茶,每日服用缓解肝火过旺导致的燥。

下巴的内分泌痘:调理内分泌,可以用桃仁、红花、川穹和当归等煮茶,每日服用。

两颊的肝肾经痘:需温补肾,可以用枸杞、熟地等泡茶,但痰湿(痰湿就是四季服冰品,抽烟的人群)严重者忌服。

背后督脉痘:泻督脉火,可以用野、黄岑、黄莲等泡茶,帮助消除热毒,清热去火即可。

--------------------------------

针灸篇

对症施针,恢复美颜人生

针灸治疗是用针刺激一定的穴位,运用迎、随、补、泻的手法以激发经气,使人体的新陈代谢旺盛,面部的血液循环加快,从而达到缓解皮肤问题目的的一种手法。 古代关于用针刺治疗面部疾患如痤疮、黑痣等的记载较多,而直接用针刺美容的记载较少。但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保健养生的需求增加,一些医家开始从古典医籍中挖掘并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一些针刺治疗法,使这门古老的技术重放光彩。 针刺去痘与针刺治疗疾病稍有不同,这是因为美容施针侧重于增进机体代谢能力、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气血、滋养容颜;而针刺治病则着眼于纠正机体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即美容意在滋养、调节,治疗则求祛邪疗疾。因而,再选穴施针方面存在不同之处。去痘施针,选穴多以具有补益调和功效的穴位为主,治病则应根据其病症的阴阳、虚实、寒热等情况,辨证论治而选相应的穴位。

1 额头的心火痘

泻心火,需要在缓解心火的穴位加以施针。

Step 1 印堂穴

在两条眉毛的中心点施针,该位置中医上称为印堂穴,可以泻除心火和脑力过度导致的疲乏。

Step 2 合谷穴

在手背大拇指和食指根部中间位置,该位置中医上称为合谷穴,可以去心火,缓解心经的压力。

2 下巴的肝火、

内分泌痘

泻肝火、调节内分泌,需要在缓解肝火燥热的穴位加以施针。

Step 1 天枢穴

在腹部肚脐眼两侧两指的位置施针,该位置中医上称为天枢穴,可以缓解肝火,帮助通畅排便。

Step 2 血海穴

在膝盖骨内侧凹陷位置施针,该位置中医上称为血海穴,可以加速血液通畅,调节内分泌。

3 背后督脉痘

督脉需要排毒去火,需要对可以泻除心火和排除热毒的穴位加以施针。

Step 1 大椎穴

在后背颈部脊椎突出位置施针,该位置中医上称为督脉穴,可以打通督脉精气,帮助排除热毒。

Step 2合谷穴

在手背大拇指和食指根部中间位置,该位置中医上称为合谷穴,可以缓解火气过大的困扰,调节内火压力。

4 两颊的肝肾经痘

补肾气,通畅肾经,需要在调节肝肾经的穴位上加以施针。

Step 1 合谷穴

在手背大拇指和食指根部中间位置,该位置中医上称为合谷穴,可以缓解火气过大的困扰,调节压力。

Step 2 太冲穴

在脚背处大脚趾根部位置,该位置中医上称为太冲穴,可以畅通肾经,调节肾虚的症状。

病患施针全接触

--------------------

护肤篇

战“痘”到底,护肤品大收集

要顽强地对抗“青春痘”,从内可以通过针灸中药加以调理,同时注重肌肤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同样症状的痤疮问题,处理得当会让肤质保持得很好,痘印淡化,反之,处理不当,可能导致皮肤容易敏感发红,甚至扩散开去。所以根据肌肤痘痘的症状轻重,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护肤产品。

1 Jurlique茶树修护遮瑕膏 RMB310/15ml2 LANCASTER365修护美肌精华液 RMB850/50 ml 3 ORIGINS韦博士菇菌亮肤精华乳RMB880/50ml 4 D-Q角质调理凝露RMB210/130ml 5 Avène去角质净柔磨砂凝胶 RMB190 6 DHC抗痘美白精华液 RMB168/60ml 7 DHC抗痘修护精华乳 RMB78/15g

初期抗痘派

在初期抗痘的时候,内服美容原液或胶原蛋白,可以促进肌肤柔韧度,补水对痘痘肌肤也有很大的帮助,油脂分泌严重是因为肌肤缺水的自身保护,只有肌肤水润,油脂才会减少分泌。

抚慰干燥肌肤,缔造活力美肌

COSME DECORTE AQ弹力新生喱膏 RMB1,600/30g

润泽舒缓保养的第一步骤

CHANEL润泽活力精华水(清新型)RMB550/150ml

高机能浓缩型饮

品唤醒肌肤能量 episteme 源效饮品 RMB880/20mlх20支

中期抗痘派

当痘痘从黑白粉刺发展到痤疮,就需要控制水油的平衡,改善肌肤的出油状态,因为任其发展,就会令痘痘恶化成炎症痤疮,那个时候就容易产生毛囊炎,在深层造成疤痕。

规律油脂分泌,帮助粉刺暗疮修复

Sisley平衡化妆水

RMB 560/125ml

改善暗疮,帮助愈合及遮瑕

GUERLAIN

暗疮膏 RMB300/15ml

能促进暗疮痊

愈并修护

CLINIQUE

净颜修护哩 RMB160/15ml

重度抗痘派

当痤疮发展成严重的炎症痘痘的时候,就需要在肌肤上使用抑制细菌滋长的护肤品,并且也需要一些可以淡化痘印的产品,让痘痘即使发作也不会影响以后肌肤的光泽度和平滑度。

可抑制细菌繁殖,击退成人痘

ORBIS净痘 美肌精华液(医药部外品)RMB129/20g

舒缓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