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措施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24 09:24:1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措施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篇1

一是由于国家政策倾斜,合作社成立门槛低,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致使大部分合作社只办照不运行,或是运行不规范。二是服务能力较弱,我市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着经营周转资金困难,公积金积累不多,公共服务资金短缺,缺乏带头“能人”,对合作社成员的服务仍停留在统购农资、种子等初级层面;三是合作社运作不够规范。虽然合作社都制定了章程,但多流于形式,不按章程操作;民主管理与监督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欠缺,“二次返利”比例较小,多数没有盈利。合作社与成员之间业务控制不够严密。财务目标就不能实现;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规范,理事长兼出纳、理事长直系亲属兼仓库保管等现象比较突出;缺少专门管理人员,一般成员参与管理很少;财政补助项目专款专用意识较差等问题突出;账簿记录不完善、记录不连续、财产清查不健全。四是社员素质普遍偏低。管理知识匮乏,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法律意识淡薄,难以适应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强领导和协调,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和协调。市、乡两级政府应制定本区域的合作社发展规划并落实到部门和人,做到发展有规划,落实有专人。市政府还应组织工商、财政、农业、国土、税务、金融等部门相互协调,从政策上支持引导农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为合作社提供担保贷款、建立产品交易、气象、技术、农资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

二、工商、技监、农业等管理部门应相互协调,出台相应的监督管理政策,以规范合作社的登记管理,日常运行管理,杜绝为了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套取相关扶持资金,编造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大会纪要,随意填写出资清单、章程、财务报表等现象。联合工商等部门建立相应的审核制度,对三年以上不运作的合作社予以注销,以促进其健康规范发展。

三、准确掌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经营情况。

工商部门已经出台了信用公示制度,很快会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营业执照年度检验制度,以便于准确掌握合作社领取营业执照后是否开展经营、是否出资到位、经营情况如何、什么时候停止经营等情况,形成准确、有效的统计数据和信息,以利于政府决策和发展政策的调整。

将获得国家、省级资金扶持的合作社列入常规审计单位。随着国家对合作社补贴力度的加大,获得补贴的合作社数量逐年增多,问题也逐渐显现,有获得补贴后就注销的,有变卖国投资产的,有没按项目要求实施的,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为此农业、财政等部门将对合作社的审计列入常规审计,以加强对国投资产的管理。

五、加大宣传力度,抓好典型示范,发挥辐射的作用

总结各类合作社成功的经营、运作、管理模式介绍,通过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群众成立、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心,把政府的良好愿望变成农民弟兄的迫切要求,真正做到“民办、民管、民受益”。

六、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提高合作组织运作水平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对其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而培训则是深化认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应对有关机关和各乡镇农业部门主管领导、合作社负责人,以及每个合作社的骨干成员,分期分批进行有计划的培训。这样既培训了一大批具有合作理念、懂得如何指导合作社发展的领导干部,又培养了一大批具体管理经验的合作社负责人和参与合作社的农户。

七、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篇2

1低碳经济与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对低碳经济的认识

农业发展中低碳经济实现遇到的主要阻碍是公众认识程度不足,在农业发展技术方面更是缺乏创新。低碳经济中注重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污染与排放,在农业种植技术水平达到标准的前提下,更重要的是在经济发展理念上要达到先进标准,受基层群众的低碳环保理念落后影响,经济发展计划在落实推广中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1.2农业发展管理模式较为落后

农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有管理体系大部分是针对生产过程开展的管理,并没有形成配合的体系,这样的管理模式对低碳经济发展很难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管理模式中对环保以及污染治理的体现仍然不足,导致农业生产中随意的污染排放不能得到控制,所使用的农业也没有达到环保规定标注,对生态平衡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

2实现低碳经济与农业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

2.1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农业生产区域内雇佣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田间指导,帮助提升农产品的产量,这样农业在种植生产中也能够意识到科技环保的重要性,为低碳经济发展体系建立创造有利的环境。农民只有真正认识到低碳经济的优点才能够主动在生产技术上做出转型,因此所开展的宣传教育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比例之间的调节,加强技术实践指导,使农民能够更熟练地应用技术。

2.2完善低碳农业发展工作体系

在基层农业发展区域内建立低碳体系,对所应用的技术合理性进行监管。低碳农业发展更要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可以借鉴早期工作经验,但要注重不同农业区域的生态环境特征。工作体系建立后在落后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进行后续的完善,通过调整提升工作体系的可行性,这一点也是传统工作中需要重点解决协调的问题,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在经济收益上也会有明显的进步提升。加强各部门之间工作关系的建立,实现经验交流与资源贡献,在先进技术研究成果的推广效率上也可以得到保障。

2.3不断提高低碳农业生产技术

低碳农业生产技术提倡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最大程度的降低损耗与排放,对于一些比较常见的基层生产问题,通过先进的低碳技术落实可以起到预防控制作用。低碳经济与农业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创新技术方法的支持与配合,根据地方的环境特征对农业生产技术做出改进,例如灌溉,传统的土渠道灌溉技术应用过程中水资源的损耗比较大,同时也增大了农业生产的成本投入,针对这一生产技术的改进,主要是通过喷灌、滴灌技术的结合运用来实现,并对原有的灌溉渠道做出了改进,这样在输水期间所造成的水资源损耗也会被降到最低,一次建立成本投入后可以反复使用,符合低碳经济理念下的农业发展特征。

2.4制定长期的发展计划

低碳经济与农业发展计划制定也是十分重要的,要从长远角度考虑,在资源利用与发展目标实现中做到协调。目标设定过于远大可能会出现落实实现困难的现象,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综合治理计划,因此长期发展计划具体实施需要分段进,阶段性的发展更有利于经济计划实现。低碳环保工作计划更要同时从污染预防与治理两方面来开展,在污染问题发生前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避免生态系统平衡性受到破坏,这样能够使资金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对提升农业经济收益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结束语

低碳农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阻碍,实际的建设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农业管理工作部门需要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针对目前低碳经济与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挥干预和引导的作用,制定有效的工作措施,提高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低碳意识,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实现低碳经济、农业生产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055-01

当前,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将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三农问题有效地解决,不仅可以促进农业发展,还可以提升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现状,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在农村发展中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有效的将农业发展中的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土地的经济效益。

一、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三农问题依然困扰着农民,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将农民的生活现状改善,提升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实力,中国实施各项农业政策,为农业发展做出各种努力。在众多农业发展政策中,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具有积极的意义,其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农业发展。但是在新时期农村的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并不顺利,虽然是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但是在当前还存在一些相对突出的问题。

(一)被动性

从土地流转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进行分析,虽然这些都是积极的,但是近几年,土地的转包情况在逐渐的下降,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打工,而且其去向和时间也具有不确定性,土地转包在农户不情愿的情况下是无法变更土地承包关系的。[1]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土地流转存在一定的被动性和无序性,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还蕴含着土地纠纷等问题。

(二)不顺畅

在新时期实施土地流转政策,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得土地流转不畅,这些影响土地流转不畅的因素主要有:当前关于农村土地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不健全;农村土地市场的发展处于不完善的现状;当前与土地流转相关的政策没有形成;土地供需受到限制等等。虽然实施土地流转具有很多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依然存在不顺畅的问题。

(三)不规范

农村地区和城市存在差异性,国家制定的发展政策,多在城市地区实施,而在农村地区的实施相对较少,除非是与农村发展相关的政策,会在农村实施。在农业、农村发展中,实施的政策,也会因为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文献制度,造成无法有效的实施。例如土地流转制度实施,就存在严重的不规范问题,很多土地流转都是自发进行的,没有形成土地流转合同,流转土地相对分散、零碎等等。

综合进行分析,虽然土地流转制度的实施,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并不影响土地流转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实现土地流转的经济效益,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农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规范土地流转,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

二、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产生的经济效益

随着中国对农业发展的大力扶持,制定农业发展政策,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实施的土地流转政策,将农业发展中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升农业发展经济实力,为了有效的实施土地流转政策,国家将农业发展中的相关制定、法律等进行完善,为土地流转的实施提供保障。当前人们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在不断的深化,也将土地带来的经济效益提升,其在农业发展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实施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的规范发展和经营。在农业发展中,实施土地流转政策,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将土地分配中产生的问题有效解决。农村土地,多以户为主,土地分布相对的分散和零碎,单一进行土地的耕种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为此很多农民开始进行土地承包,实施大规模的农业耕种,将农业种植规模进行扩大,实现农业种植的经济效益,而土地流转为农业的规范发展和经营,提供了良好的有力的发展条件。

在农业发展中实施土地流转政策,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效地提升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土地流转之后,农民可以放心地到其他行业、产业中发展,而农村进行农业种植的农民,其农业生产范围也得到了较大的扩展。土地流转将农业种植中的机械化水平提升,实现了农业的快速、高效发展。近年来国家在农业发展中的财政投入在不断增加,机械直接和间接投入,在也不断地提升,这些和农业生产机械、种植机械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的种植效率和生产效率,进而提升了中国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

土地流转实现了农业的特色化发展和规模化发展,将农民土地流转后,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实施集中管理和集中经营,形成农业种植特色,促进农业的规范化管理。在新时期,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和时代和发展向相适应,努力的向国际上其他国际的经济实力靠拢。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影响其发展速度的就是农业、农村、农民,为了提高国家的经济发展实力,需要在大力的进行农业发展,将三农问题解决,提升农业发展的经济实力。实施土地流转,将农业发展中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土地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而将农业、农村等相关的问题解决,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农业发展实力,提高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将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改善。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升农业经济效益,虽然在新时期实施土地流转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中国的发展,这些问题将逐步的被解决,实现农业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5-0093-01

引言

发展生态农业能缓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尽量降低甚至避免对周围环境带来污染,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但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相关政策措施不完善,农民综合技能不高,导致生态农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今后应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从环境保护、技术推广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的采取改进对策,推动生态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1 发展生态农业中遇到的问题

生态农业发展中,由于政策措施不完善,管理和引导不到位,再加上多数农民综合素质不高,导致生态农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1.1 土壤污染。例如,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对农药、化肥的使用未能做出严格控制,杀虫剂、除草剂的使用容易导致残留物过多,加剧土壤污染问题。一些农药的重金属停留在土壤中,难以分解,引起较为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对瓜果的质量和产品安全带来威胁。此外,农村生活垃圾任意堆放、生产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农膜任意丢弃等,也会导致土壤污染,给生态农业种植带来不利影响。

1.2 耕地面积减少。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各种工业园区建设不断加快,企业数量在进一步增加,导致可利用的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耕地面积一旦被占用,很难在短时间内再恢复,对生态农业种植环境也带来不利影响,进而引发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

1.3 水资源短缺。一些地区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少,尤其是农业灌溉用水更加紧张。再加上工业发展和人口数量增多,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浅层地下水位在下降。另外水污染现象比较普遍,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很多地区仍然采用大水漫灌形式,蒸发量大,渗漏较为严重,导致大量水资源浪费。

1.4 生产成本增加。化肥、农药、种子等的价格在不断上涨,农业生产机械设备价格也在不断增长,成本过大,农业投入效益下降。此外,受到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农业生产成本还会继续增加,影响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对生态农业种植也带来不利影响。

1.5 农民科技水平和环境意识不强。由于多数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对先进的农业技术掌握程度不够,在生态农业种植中,现代农业技术应用不足,再加上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制约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效益提高。

2 发展生态农业中遇到问题的应对措施

为应对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不足,根据其目标和任务,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笔者认为今后应该从资源保护、生态园区建设、技术推广等方面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

2.1 治理土壤污染。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要注重对土壤污染的预防,根据生态农业种植需要,合理施加化肥和农药,严格控制杀虫剂、除草剂的使用量,避免对土壤带来污染。同时还要重视周围环境保护,保护水资源,严格控制水源污染,做好生产生活垃圾、废弃农膜的处理,防止污染土壤。

2.2 保护耕地资源。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在发展乡镇企业、建设工业园区过程中,要全面做好规划工作,尽量减少对耕地的占用,重视耕地保护,为发展生态农业准备耕地资源。同时还要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防止浪费耕地资源现象发生。

2.3 充分利用水资源。合理开采地下水,保护地下水资源。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避免水资源出现浪费现象。重视水资源保护工作,防治水污染,为发展生态农业创作条件,满足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水资源。

2.4 重视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做好生态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工作,为发展生态农业创造良好条件,要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将园区建设成为生态农业展示区、主导产业发展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要立足长远,加强规划设计,突出生态发展主题,促进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统一。重视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无公害认证,建立市场准入制度,重视农产品安全检验,确保产品安全可靠。

2.5 推广生态农业技术。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要重视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例如,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重视太阳能和沼气技术应用,科学施肥,采用田间套种等农业种植方式,利用无公害农药和生物技术措施防治病虫害。采用秸秆还田等技术措施,推广“种植-养殖-沼气”模式,实现对各类资源的有效利用。另外,通过推广和利用这些技术措施,不仅能实现对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还能将种养、加工、贮运、销售、服务巧妙结合起来,促进服务水平提高,也有利于提高生态农业种植效益。加大生态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力度,综合本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园,让更多农户接受和应用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2.6 提高农民环保意识。注重生态农业技术、环境保护等方面知识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推广新技术。注重对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倡使用沼气、太阳能等节能环保技术,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现有效保护周围环境的目的。

3 结束语

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明确其目标和任务,根据具体工作需要,采取相应的改进和完善对策。从资源保护、农业技术推广、农民素质提高等方面入手,综合采取有效措施,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保障,从而更好满足当地人们需要,提高生态农业发展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晨钢.当前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障碍及应对措施[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5),7-9

篇5

1. 节水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1.1 我国年水资源总量约2.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225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若按亩均算每亩13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截止2012年底,全国已有6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城镇缺水200亿立方米以上,而农业用水每年亏缺300亿立方米,全国农村有2000万人口饮水困难。所以,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资源环境问题之一。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水资源“瓶颈”问题日益显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1.2 据预测,在2030年后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高峰,需要粮食增长到6.4至7.2亿吨才能满足需求,按照现有水平预测,为了满足这种粮食需求,灌溉面积需要发展到9亿亩,此时,用水量将从现状的4000亿立方米增长到6650亿立方米。从目前我国水资源供需状况来看,如此大量的农业水资源供给是不可能实现的。出路只有一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节水型农业发展是唯一的办法。

2. 节水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节水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2.1 节水农业技术不普及。 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与粗放低效利用的状况并存,而水资源的粗放低效利用,又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程度。目前,农业灌溉用水约占全社会用水量的70%,但由于输水方式、灌溉方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农业用水的利用率很低,渠道灌溉区只有30%~40%,机井灌溉区也只有60%,所以现状农业用水浪费严重。

2.2 理论认识上存在偏差。 目前,在我国节水农业发展问题上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节水农业看技术含量,认为高新节水技术才是节水,而那些技术实用性强、效率高的“土”技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第二,注重工程节水,忽视农艺节水,把节约水在输送和灌溉过程中的浪费作为主要技术内容;第三,节水灌溉农业和旱作节水农业分离,水利部门基本注重灌区,农业关注旱区,两者不相往来,旱作节水与灌区节水发展不平衡,制约了节水农业的发展。

2.3 节水农业创新水平不高。 但从整体上看,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引进的多,自主开发的少,产业化程度低,整体配套性差,如喷微灌设备、节水作业农机具、难以满足显示需求。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水高新技术还很少,推广国外产品,成为一些技术推广部门的经营的主项目,提高农业节水创新水平,满足我国农业节水的需求,是摆在我国节水面前的重大课题。

2.4 农业节水系列标准的不完善。 农业节水系列标准是衡量节水农业的尺子,具有可操作性的东西。尽管目前采取了多种节水农业技术措施,但如何进行衡量和度量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很多。如投资与效益的比例,多大才是节水效益优的,效益的衡量的时空范围多大,都没有明确界定,这样,对于衡量节水农业是导致众说纷纭。对于一个节水工程而言,局部是节水效益高的,但从整体上来考察则是不节水无效益的。

2.5 注重单项技术,缺乏深入的节水技术综合集成。 目前在我国节水农业发展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单项的工程技术如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和微灌的推广,缺乏将这些技术和农业措施紧密结合的综合集成技术,导致单一技术的推广出现困难,甚至夭折现象的出现。工程节水技术与非工程节水技术相结合,形成高度集成的综合节水技术体系是当前节水农业技术发展的方向,也是许多国家研究的热点。

3. 节水农业发展的方向

3.1 进一步确立节水农业的重点。 确立节水农业的重点,是节水农业“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具体体现,是确立投资重点的方向性问题。目前,我国节水农业的重点是在灌区的节水工程上,应该进行战略性地调整,确立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灌区和旱区节水农业并重的节水方针,节水的重点是田间,通过农艺等多种措施,减少无效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

3.2 建立长效的节水农业机制。通过机制的建立,促进节水农业的长效的发展是目前我国节水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我国的节水农业靠政府推动,一些地方出现了非常尴尬的局面,一些节水工程成了“参观工程”,成了摆设,国家政府推广的时候,用一用,之后有的就废弃了,即浪费了资金,也在农民中造成恶劣的影响。应该建立长效的节水农业发展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其在节水农业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在市场条件下变成自觉的行动。

篇6

1海原县七营镇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1.1特色经济特色不明显,产销结构不完善

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发展出适合当地特色的农产品是促进当地农业经济进步的必要措施。在七营镇的农业发展中,枸杞、葵花、西瓜及养殖业都作为提高当地农户收入的必要手段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由于水资源短缺和市场信息的不够通畅和及时获得,农产品销售渠道不够通畅,导致农户在种植、养殖上容易盲目跟风。结果造成生产出的农产品销售困难,难以以商品的形式转化为货币,这样就严重打击了农户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农户经济条件有限,难以承受农产品积压和低价销售所带来的损失,这样就对农户脱贫致富产生了非常严重的消极作用。

1.2分散的家庭农业土地经营机制

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的施行,曾经极大的提高了当地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在解决温饱问题,实现粮食的的自给自足方面起到了显著的效果,但是随着改革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分散的农业土地经营模式就难以适应市场化的农业经济。

1.3分散的土地经营机制,制约了农业的规模化生产

目前七营镇的土地所有制是的分散的土地所有权,全乡镇的土地所有权都分散在广大农户手中,这样分散的土地所有权,使得农户各自经营,盲目种植,种植规模小而全,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1.4分散随意的种植模式,农业生产效益低下

在当前的土地经营机制下,农户在解决基本的温饱之后,难以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这是由于小而全的种植模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市场经济需要规模性的农业生产,这就大大挫伤了农户生产的积极性,因此,在市场化的农业经济条件下,农户的生产效率低下,农业科技难以推广,都对七营镇的农业生产发展起到了滞后作用。

2推动七营镇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措施

2.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适应农业发展趋势

在当前七营镇农业经济发展中,个别农副产品出现滞销情况,这并不是这些农副产品过剩,而是由于农业生产水平低下,难以适应人们对农产品消费提高的需求,从而产生的相对过剩。要解决这种农副产品过剩现象,就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优质高效的水准,积极发展绿色无公害的生态农业,生产出健康的农副产品。还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大对农产品的深加工,提供适应市场需要的绿色健康食品。

2.2建立新型农业发展结构

2.2.1建立企业经营模式

在组建龙头企业的过程中,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我们必须做好。一是在项目选择上,根据各村不同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着眼于群众参与面大、资源支撑面广、受益面宽的品种;二是在产品结构上,把名优产品、新产品作为重点,科技含量要高、市场潜力要大,政府要进行宏观调控,尽量避免小而全,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基地,形成专业批量生产;三是在组织形式上,提倡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四是在利益分配上,引导龙头企业通过预付定金、提供信用贷款、赊销种苗和饲料、对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或采取联营、、反利、股份分红等分红形式,处理好与农户的关系,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

2.2.2加大农业投资

农业产业化具有集约型、高投入、高产出的特征,需要采取一定的配套政策措施加以扶持。特别是搞好产品基地、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服务体系的建设。我们还要培养农民的投资意识,充分利用民间闲散资金,组建几个股份合作制龙头企业,在集体与农户、工商企业与村、户之间通过股份合作的关系,扩大资金规模,增强竞争力、分散风险,以达到利益相关、互利双盈的目的,使之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篇7

1.设施园艺与温室

所谓设施园艺,是指通过特定的设施和措施,例如保温、增温、降温、防虫、防雨等技术,人为地创造一种环境,使露地作物能够在不适于园艺作物生长的季节或地区(寒冷或炎热)得以生长并优质高产稳产的一种环控农业。它的对象可以是花卉、植物等园艺产品,也可以是蔬菜、水果、粮食等农业产品Ⅱ]。

设施园艺在我国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对我国的园艺发展尤其是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它改变了传统农业中自然地理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局限性,使农业发展更加现代化、也使同一地域的农业种类更加多样化。日光温室在高陵地区的规模发展,改变了地域性和条件性限制,使原本不适合本地区、本季节的农业类型也可以优质、高产和稳产,加快了高陵县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步伐,对我国农业的整体现代化具有跨越性意义。

2.温室对高陵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2.1目光温室的优缺点分析

温室是设施园艺的基础,日光温室是温室的重要类型。日光温室具有采光好、保温j生能高、取材方便、成本合理、节能效果明显等优点,比较适合小型的机械作业。但是日光温室与其它设施园艺类型相比,在对环境的调控能力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抗御能力上略差于其它几种类型,比较适合于蔬菜、瓜果和花卉的种植,目前广泛应用于甘肃、新疆、山西和山东等地。陕西省高陵县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有明显的冬夏差异,且容易出现“倒春寒”等不良天气状况,会严重影响农业现代化的持续发展。日光温室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农业易受气候影响这一局限性,缓解了由于气候、地理等方面原因对农业现代化造成的暂时性影响,对高陵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2温室在农业应用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讲,日光温室虽然得到大面积拓展,使生产者在温室管理和生产等配套技术方面因为缺乏经验并不能满足日光温室在相关方面的要求,出现了蔬菜生产不良、病虫害严重等问题,影响了日光温室的生产效率和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2)在生产、加工和储运一体化方面,因为传统农业的影响,目前的设施园艺只注重于农产品的生产环节,在农产品的再加工和附加值提高方面明显薄弱,出现了生产、加工和储运以及销售各个环节的断层。(3)农业科学技术方面,在种植品种搭配、产品生产结构和生产操作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4)温室选择方面,存在温室材料选择不当、保温性能偏低、光照条件下降、通风条件差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温室的生产效率,也会阻碍高陵县设施农业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步伐。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才能体现以日光温室为代表的设施园艺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优越性,也才能够更好地促进高陵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2.3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

篇8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211-01

一、前言

农业、农村、农民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农业推广部门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技术科学、有效推广对于提升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民收入发挥着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农机推广工作受到来自体制、制度、自身传统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其具体实施存在诸多问题,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创新农机技术推广方法,使其更好地为农业发展服务。

二、当前我国农机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正视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就我国农机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可表述如下:

1.农机技术推广经费不足

就我国县、乡两级与农业发展关系较密切的基层政府而言,政府的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有很大一部分应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真正用到农机推广的经费少之又少。加之之前在农民身上征收的农机管理费被取消,导致农机推广资金更加“捉襟见肘”,这就导致了许多先进的农机技术及农机因为资金不足的原因无法到达农村。[1]

2.农机使用者和经营者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农村主要劳动力中有很大比重的人为文盲或半文盲,他们掌握的科学文化水平较低,其农机使用的素养有待提高。他们在具体的农机操作过程中,为了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往往忽视说明书的指导作用,一味地按照自己经验进行操作使用,在某种程度上极易导致农机使用效率的降低和农机寿命的缩短,最终会影响农机技术的推广应用。

3.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不健全

就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农机技术推广机构来说,它主要存在于县、乡两级机构,这就导致诸多问题的出现:县、乡两级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他们对农村地区农业生产现状了解不够,这就导致了他们决策的制定或农机技术、设备的引进不能有效地与当地农业发展现状密切结合起来。这一问题的明显表现就是购买来的设备在本地不能切实保证其功能发挥的最大化。而派驻在乡镇上的农机技术推广员则普遍被当做包村干部使用,其职能错位使得其作用无法发挥。

4.农机部门与相关部门工作配合度不高

农机技术及设备的功能、作用必须推过层层地实验、推广才能合理调配,使其作用、功能尽可能实现最大化。然而,我国农机推广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各部门协调不当,主管部门一味地发号施令,各相关部门配合度不高,这势必导致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停留在“喊口号、走过场”层面,最终受损的还是农民的利益。

三、探究新时期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方法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策略,探究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方法的全新策略,切实推动农业大发展、大繁荣。

1.保障农机推广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

就政府而言,要切实增加对农机推广经费的投入,建立、健全以政府财政补贴为引导,集休投资作补充,个人和联户集体投资为主的多元化投入体制,[2]切实保障农机技术及设备推广难、经费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还可建设农机服务示范园,切实保障农机技术与当地农业发展现状相适应。再者,除了多方筹措经费,农机部门还要切实保障农机专项资金使用的合理化并做好监督工作,比如大型农机器械的购买应以农户联合投资为主,政府补贴和银行低息贷款为辅;农户购买数量较少的小型器械以农民自付为主,政府给予三百至四百元的财政补贴。

2.提高农机使用者和经营者的专业素质

首先,要从源头上通过开设农机技术培训班、进行远程教育等途径提升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养;其次,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人员要深入到田间地头对农机设备操作人员的具体操作实践能力进行“手把手”地指导,并向他们灌输基本、先进的农机保养知识和安全生产、操作技术,切实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3]

3.建设新型的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针对农机技术推广不健全的问题,农业相关部门要建立一支由农机专业技术干部、农民技术员和农民技术骨干组成的担县、乡、村三级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从而保障最新的农机技术能尽快地普及到农民身边,更好地为农民、农业服务。除此之外,要定期组织农机技术专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及时根据当前的农业发展形势和农业技术发展现状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技术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发展。

4.切实加强农机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工作配合

首先,各部门要从意识形态领域认识到加强工作配合的极端重要性,摒除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工作方法,促进各方信息畅通、工作有序配合。

其次,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重要作用,建立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具体来讲,农机部门要加快农机信息服务中心的建设,将各种农机技术信息、设备基本情况和农业部门的工作安排及时对外公布,并在此基础上保障各部门的资源共享,方便其他相关部门能追踪农机部门的工作动态,从而做出工作部署,保障基本工作的有效落实。

四、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农业越来越重视,出台了各项方针政策来推动农业发展,因此,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则更具发展活力和空间。各地农业部门要抓住这一发展的有利时机,从制度、意识、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等多个层面切实采取有限措施,保障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进行,从而为农业实现大发展、大繁荣创作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7.012

农业技术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我国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措施。农业技术在基层的推广和实施应用尤为重要。科学合理的农业技术推广方法能有效的促进和带动先进的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并减少农业成本支出,加大粮食产量,提高基层农业技术发展水平。而新的技术推广体系面临着现代农业发展的巨大挑战,本文通过对现今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现阶段我国农村技术推广现状

一是现阶段我国对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程度认识不够。导致推广和支持力度上的不足,技术推广部门并不能充分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时也容易造成对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这样在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方面将面临巨大的困难,严重限制了生产效率和农业发展;二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信息化程度低。现在农村信息仍然是广播的形式,制约了技术推广信息传递的有效性。缺少互联网或电子设备等先进的信息传递手段和便于进行技术交流的工具,人们无法了解更多的关于农业技术信息,也就造成了技术推广的滞后。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

支持力度不足,技术推广和设备等方面都出现严重匮乏的状况,往往只抓住某一个环节,不能将成套的农业技术实施于农业生产之中。同时缺乏技术推广的有效手段,导致在基层的技术推广中无法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推广体系,严重阻碍了基层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2 技术推广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由于技术推广人员文化水平有限,同时对先进技术的了解并不是十分透彻,加之很多技术推广人员缺乏技术应用的实践经验,所以对提出的关于生产和技术问题,并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另外,政策的支持力度有限,也导致优秀人才不断的流失。这些都使得农业技术推广难度增大,而且现有的技术水平已不能满足农民对生产发展的要求。

2.3 农业技术推广并不符合农民生产需求

有关部门所做的技术推广和实际生产不相符,并不能解决生产问题。只是应上级要求到基层技术推广,并没有考虑到农民的切实需求。另外技术推广部门所推行的生产技术种类杂乱分散,很多时候并不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主要的使用技术。

3解决农业技术推广问题的措施

3.1 不断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为了使更多的农户接受农业技术新技术,必须先建立起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为解决农户在农业生产中各个环节遇到的问题并提供准确有效的建议。因此需要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调动技术推广人员及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其也参与到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工作中来。根据基层的实际情况,不断拓宽农业技术道路。同时应增强提供技术服务的水平,让使用者无后顾之忧。加强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使所有参与者进入到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中,做到互相监督,互相促进。

3.2 提高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

加强对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培训,扩充推广人员的知识面,提高解决技术生产中相关问题的解答能力,这样才能使基层技术推广人员不断增多,组建具有强大专业素质的技术推广和服务团队,解决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和问题。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对技术推广人员的磨砺,增加其实践经验。技术推广人员同时应结合实践进行积极的改革和创新,进一步完善技术推广体系。此外技术推广人员要对农民生产提供指导和相关基本技能的培训,提高生产能力,调动生产积极性。

3.3 农业技术推广要紧跟农民生产需求

技术推广人员可组织生产技术的培训,共同探讨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这种有效的方式收集和了解农民的需求。同时技术推广人员也要通过走访和调查了解农民不同时期的具体需要,并有针对性地推广适合的生产技术,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

4结语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并不是一朝一夕,它需要政府部门政策上的重视和扶持,需要技术推广人员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同时还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把各个方面综合起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体现农业技术推广在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稳定快速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001-1

低碳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 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效益的绿色生产模式,它是低碳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 我国江苏、上海、福建等省市都在探索低碳农业的发展模式。各地区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 应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 积极探索和建设具有各地区特色的低碳农业新路子。尽管我国在低碳农业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在实际的低碳农业发展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在低碳农业方面发展存在问题,探讨低碳农业发展策略,为我国各地区在低碳农业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1 低碳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低碳农业是最近在我国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兴农业发展方式,这种低碳农业主要是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应运而生的,对于我国环境发展以及生态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低碳农业发展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第一,观念尚未建立。低碳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很多人对于低碳农业缺乏必要的认知,对于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性以及意义缺乏必要的了解,很多农民认为低碳农业离自己很遥远,而往往过于注重眼前利益。这就直接导致低碳农业发展不完善,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问题严重。第二,缺乏政策和法规支持。低碳农业在我国目前农业的发展中还是很新颖,我国在低碳农业政策和法规制定上还不是很完善,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支持,这使得低碳农业的发展缺乏政策和法规的约束,也就不能够形成基本的政策激励以及保障机制。第三,缺乏技术标准和规范。低碳农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基础上的,低碳农业对于科学技术的要求极高,可以说科学技术是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支柱。目前来看,我国在低碳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方面存在着科学技术缺乏的问题,导致低碳农业发展阻碍重重,使得低碳农业的经济效益无法得到有效地施展。

2 低碳农业发展策略探析

为了进一步做好低碳农业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宣传引导, 提高思想认识。为此,国家农业部门以及农村地区首先应该电视、报纸、杂志、广播、宣传车的形式进行宣传,增强农民对于低碳农业的认知,让农民深刻的认识到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对于农民的思想培训,让他们对于低碳农业的含义、目标、意义、机制以及政策有较为深刻的认知。其次,完善政策法规, 确立激励机制。国家农业部门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低碳农特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体系,对于发展低碳农业中的各种经济问题进行严格的规范。同时,加大对于低碳农业的研发力度,建立相应的低碳农业研发机构,加大对于低碳农业的人力、物力支持,从而促进低碳农业的健康顺利开展。再次,加强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撑。科技创新是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环节,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于低碳农业的科技投入,尤其是在低碳技术方面进行创新,突破循环农业技术,最大限度的降低低碳农业发展成本,提高低碳农业的环境以及生态效益。最后,完善后续服务,建立长效机制。低碳农业对于社会化服务的要求极高,为此,国家应该把社会化服务纳入到低碳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切实做好对于低碳农业的后续发展工作。另外,国家有关部门还应该加大低碳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模式以及机制构建,针对低碳农业发展的各个重点环节,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等牵头组建专业化服务组织,逐步构建多元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低碳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3 总结

发展低碳农业并不是在玩弄时尚的概念,而是一种可以增益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中国正在走出一条低碳农业的发展之路, 这将是国家农业发展方式的重大创新。目前各地低碳农业从整体上讲,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关键是要有持续的科技扶持以及加大各种资源要素的投入,最终形成带动农业增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我国在低碳农业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低碳农业发展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低碳农业在全国的普及与推广。国家农业部门应该深入研究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现状,创新低碳农业发展策略,为我国各地区在低碳农业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徐延熙,马建国,卢俊英,徐晓琳.济南市低碳农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0,(12).

篇11

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责任主体缺位现象严重:根据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政府更加重视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因此,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处于非常艰难的状况。在运行管理方面,出现了全责不清的问题,很多工程出现管理责任主体缺位的现象,对于水利设施存在的技术问题也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最终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浪费现象的产生。(2)缺少科学统一规划,建设标准低:由于我们在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时间较短,没有形成严格的建设标准,我们需要编制严格的标准,在以后的建设过程就需要我们根据编制的标准进行施工。还有就是我们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没有专门的监理机构,不能够严格的控制施工的质量和进度。经常出现一些不达标的水利工程。(3)农田水利工程设备存在故障、老化:当前,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都是不相同。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都是在二十世纪建设完成的。由于在二十世纪我国经济水平较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平也不高,同时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运行时间过长,缺乏专业管护,导致当前大多数农田水利工程设备均存在故障及老化的问题,有的工程还存在坍塌、荒废的问题。大部分水利工程设备都是存在弊病的,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4)政府投入减少: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其需要兼顾各个方面的发展,因此其资金相对是比较紧缺的,所以这就导致其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投入有限,无法为农业发展配置全套的水利工程建筑及设施。国家在2005年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置了专项的补住资金,采用“民办公助”的形式来促进水利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并获得了不错的成效,然而有些地区农业发展落后,水利工程资金难以到位,致使政府在水利工程方面的资金投入达不到既定的效果。

2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农田水利管理机制: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政府及各行各业的关注。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完善的农田水利管理制度。因此,只有加强各项政策的落实,才能逐步建立起完善合理的管理机制。不同地区应结合地区发展时机情况,创建出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管理手段,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2)专注重点建设项目,做好整体布局与规划:“无规矩不成方圆”水利工程管理也是如此,必须事先最好相关农田水利工程如果管理规划,这样才能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合格达标。明确水利工程的建设方向,以此为基础展开对相关工作计划及规划的设计和制定,保证工程中重点施工环节的质量。(3)构建多渠道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构建公共财政投入经常性机制。提高对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视,不断提高对农田水利工程资金投的投入,财政部门、水利部门以及国土资源局等相关单位要做好资金的整合,确保农田水利建设的顺利实施;地方政府要在日常工作中全面落实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为其预留足够的资金投入。不断优化和健全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巨大,必须需要整个集体的支持和参与,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竣工。(4)工程设施管理:我们需要对已经建成的水利工程进行维修和管理。这样不仅能够对旧有的设备进行维修在使用,还能够加大对设备的应用,发挥设备正常的作用。我们还可以培训专门的人进行教育和管理,使他们的心中养成正常的而责任观。并积极地对这些人物进行培训,使他们的技术的以及加强,方便他们的管理。(5)加强经费管理:水利工程的使用和运转是需要一些固定的经费。我们需要加大对经费的使用,并且对经费的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我们需要对使用的经费进行严格的控制,并每隔一段时间就对这些经费进行严格的审查,必须保证每笔费用使用的符合规定。有很多单位容易出现腐败现象。我们只要进行严格的监制,就能够确保每笔资金应用的合理合法。(6)加强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其可以有效的满足农业灌溉的需要。而只有提升对农田水利工程维护管理的重视程度,树立正确的农田水利工程维护管理意识,才能有效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功效。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自古以来都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之一,农田水利工程是影响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水利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其不仅仅能够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还可以提高资金和水资源的利用率,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对实际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还是比较多的,其会对农业的发展带了很大的阻碍,但是随着知识科技的进步,这些问题和不足在不断被解决和完善,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作者:岳建平 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水利局管理站

【参考文献】

[1]田洪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问题及注意事项[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