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4 09:24:1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人生观的价值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从人生目的看,当代中学生有理想、有追求,但羡慕实惠
人生观,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构成了人生观的基本内容,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内容。
当代中学生大部分能根据社会的需要确立自己的理想,但在确立理想时。主要集中在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上。“讲实惠”的思想在中学生中有一定市场,甚至有同学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在对未来职业工作类别的选择中,大部分同学一方面希望能发挥自己的专长。一方面又希望工作比较轻松,收入比较高,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对个人生活方面追求考虑得比较多,但对做^标准和道德境界的向往追求考虑得比较少。”一个人不一定要有高贵的气质。但一定要有高尚的品质。”作为当代中学生,既要有正确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更应有崇高的道德理想和远大的社会理想。
二、从价值取向上看,中学生形成了公私兼顾、贡献与索取并重,又比较重视自我的多种形式并存的人生价值观
人生价值是指人们对各种人生目的和社会行为所具有的意义的认识,人生价值也是人生观的核心内容。而人生价值观则是人们在认识和评价人生目的、人生意义后所持的基本观点。人生价值观既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生产关系中形成的,又是在人们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人生活动的认识和评价中逐步形成的。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学生处在发展商品经济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交织点上,处在个人成才与社会需要、正确的理性认识与社会上出现的消极现象的矛盾冲突中。一方面,由于社会的进步发展对中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他们自我意识增强,促进了他们奋发向上;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使得他们对个体现实功利价值的追求超过了对道德、社会理想价值的追求,导致了某些中学生片面追求个人利益的倾向。
在人生价值取向上,极端的利己主义观念,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生在世,吃穿二字”、“金钱就是一切”以及摆脱社会、脱离现实、盲目自我奋斗的观点并不为多数中学生接受;另一方面,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生价值在于奉献”等观点的,也不是很多;而“自我与社会融合”、“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也在于索取”、“既要为人民服务,也要为自己谋利益”等带有融合色彩的观点,成为相当多中学生价值取向的主导。而且这种“公私兼顾”、“索取与奉献”并重的人生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追求个人幸福、满足个人需要、实现自我价值为出发点的。
三、从人生态度上看。中学生注重效益。勇于参加竞争,创新意识强。但也存在着眼高手低、不能脚踏实地、耐挫折能力差、自律品质弱等缺点
人生态度是人们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经过个人的生活体验,表现出的对人生问题的行为倾向,它是人生观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桥梁。人生观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问题。如果一个人明确人生理想、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之后,并不付诸于实践,那是毫无意义的。人生既要有崇高的理想、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更要有脚踏实地的精神。
当代中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大部分学生在各方面都不甘示弱、争做强者,但同时也存在着集体观念淡薄、协调能力差等弱点。有的学生只抓自己的学习、不关心集体、不热爱劳动、嫉妒心强,有时甚至采取损人利己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有的学生虽然树立了崇高的理想,但缺乏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精神,缺乏坚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具体表现为:存在着一定的投机心理,不知刻苦学习,而希望靠耍小聪明、考试作弊等行为来取得好成绩;自律品质弱。对自己要求不严,对别人要求不低,“严以律人。宽以待已”;耐挫折能力差,摆不正顺境与逆境、荣与辱、名与利的关系。昕得进表扬。听不了批评,心理承受力差,碰到挫折就灰心失望等。
针对以上特点,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呢?
一、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紧密联系起来
个人理想要服从社会理想,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你若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一个人只有竭诚地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和才能得到完善和提高,使个人的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二、强化自我教育。加强实践教育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有赖于社会学校特别是学校的系统教育,但是离开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外界影响。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最终将流于形式。中学生自我意识、自主意识部不断增强,接下来应启发自觉意识,如在人生目标上树立远大、崇高的理想;在人生价值上把社会价值放在首位;在人生态度上脚踏实地、奋斗进取、乐观向上等。
针对中学生接受理论较多,而社会实践较少的特点,还应加强实践教育,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了解国情、验证所学知识、陶冶思想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黎庶昌生活在十九世纪后半期。是中国历史大动荡的年代。、、英法联军攻破北京。他六岁丧父,自小家贫,又体弱多病。但是他熟读经史,酷爱古文。意气超迈,抱负不凡。二十六岁得到赏识,四十岁赴英、法任使馆参赞,后又两度出使日本,任驻日本公使。他以渊博的学识、高尚的情操,赢得日本朝野敬仰。出色地完成外交使命。他不仅是通达敏健的爱国外交官,也是一位富于革新思想的社会活动家和学识渊博的文人学者。在他的思想、品格、学术与创作中,有许多东西值得研究和借鉴。
国外,特别是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地区,许多学者都对黎庶昌进行过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国近年来对沙滩文化的研究也是如火如荼。研究趋势更向着文化资源利用特点、利用价值、利用对策方面
沙滩文化的人文精神更是不朽的,它是遵义和贵州乃至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
黎庶昌所体现的精神风貌及品格情操,对后世影响很深。如学术研究上的刻苦自励、昂扬奋进的精神,都是其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研究它,能够丰富国人的理想、信念。
我们研究黎庶昌人生观、价值观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为贵州、遵义、沙滩的经济发展、人文传承提供理论支撑。让沙滩文化引领遵义人民努力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1、从黎庶昌日本抚养遗孤,看他的的人生观、价值观
黎庶昌在晚清曾经两度出任日本国钦差大臣,他首次使日期间,结交了一批日本友人。特别是他与藤野正启的友谊更是让世人敬仰。他们谈古论今、谈西方科学、饮酒品茶、弹琴诵歌,相见甚欢。可是黎庶昌第二次赴日任职不久,就传来藤野正启先生去世的噩耗。黎庶昌先生十分痛惜,为藤野先生写《墓志铭》、为其作品写序。藤野留下女儿、幼子,孤苦伶仃,黎庶昌主动承担起抚孤责任,将其视为己出。黎庶昌先生“不关国之东西,海之内外”的人生观、价值观深深震撼着日本国朝野。
2、从黎庶昌的诗酒睦邻邦,看他的人生观、价值观
黎庶昌两任出使日本国,任钦差大臣,他敦睦邻邦,不辱使命,是外交使节的典范。黎庶昌先生认为:各国使节,言语不同,服饰不同,政俗各异,要增进共识,互相了解。要“达款诚、联情好”,他主张以文会友、借诗酒唱和增加接触,交流思想,才是较好的途径。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外交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被日本国朝野尊称为“大邦明贤”、“全才君子”。
3、从黎庶昌诗赞左宗棠收复南疆,看他的人生观、价值观
清代后期,落后的中国备受列强欺凌。沙俄对北方和西北疆土虎视眈眈。左宗棠奉命帅兵西征,虽历尽艰辛,但捷报频传。这个时候,黎庶昌任驻德国使馆参赞。听左宗棠告捷,欣然赋诗一首:
轻车度幕不惊尘,矫矫将军号绝伦。
回准降幡齐入汉,图书旧版复收秦。
雪消葱岭鸿难度,草长蒲梢马易驯。
索地陈兵君莫让,乌孙西去付行人。
此诗称赞收复失地,维护祖国的民族英雄左宗棠。由此诗歌,我们也可以看出黎庶昌的人生观、价值观。
4、从黎庶昌的文学小样,看他的人生观、价值观
黎庶昌先生崛起边陬,遍历中外。学富五车,早著勋劳。文学生活丰富多彩。现录数则,看他文学生活中体现的人生观、价值观。
为重庆云贵会馆题戏:
黎庶昌出任四川川东兵备道,当时道署驻节于重庆。重庆当时已经开为全国通商口岸。黎庶昌资助,建成《云贵公所》。会馆建成后,庭院宽敞,建有戏台,黎庶昌题一联:
溯二千年汉祖雄风,犹留此地巴渝舞;
历数万里欧罗列国,仍爱中原雅颂声!
由此联可以看出黎庶昌的文学思想,也可看出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时宜变、经世致用。
引言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展开,如今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给了孩子过多的宠爱,大多数劳动都是有父母代劳,其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对其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形成极其不利。因此,教育部门加下达了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通知,以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其中,体育教学作为一项既能够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又能加强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教育学科,在学生的发展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一、体育教学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作用
人生价值观主要是指一个人对其周围环境中的客观事物,比如人、事、物的含义和重要性的看法与评价,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世界观人引起的不同的关于人生价值的认知,是人们对人活动所具有的价值所作出的根本评判。具体来说,人生价值观可以分为价值观和人生观两种。其中,人生观主要是关于人生相关问题的具体认知,包括了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采取的态度。价值观主要指人们对于客观物质价值的评判标准,使人们对世界认识的一种直接体现。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是在人生的学习阶段形成的,因此,在学生的学习阶段对其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加大的影响。
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由于中国的教育机制使学生承受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尤其是如今学生数量众多,其竞争压力比较大,导致许多学生存在一定的亚健康疾病,而体育教学可以对学生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在平时的体育锻炼中不断的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坚定自身的追求方向,对其身心健康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其次,体育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正确价值观的认知,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在同龄人的交流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对于审美观,是非观和善恶观的形成,在其形成过程中树立起自身的行事原则,对其人生价值观的正确建立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学生以后的人生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体育锻炼本身就具有激发个人运动兴趣与爱好的作用,在体育锻炼中学生能够形成一种关于付出,不怕艰难,用于合作的体育精神,这对于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在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对其进行享受时起到巨大的促进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过程中。最后,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在体育运动中,学生要通过团队合作一起取得胜利,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的同时,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此外,学生在取得成功后对其自信心的树立具有较大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建立起自信心,用一颗充满自信与阳光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对其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很好的作用。
二、体育教育影响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要因素
在人生价值观中,我们可以分为个体价值观取向和社会价值观取向,其中,个体价值观取向又分为身体促进,娱乐缓压,人际交往,魅力追求,自我实现等方面的因素,而社会价值观取向又可以分为集体主义观和爱国主义观。首先,身体促进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要通过体育锻炼达到促进身体健康发展的作用。其次,娱乐缓压主要是针对目前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承受了过大的学习压力,长久以往,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会造成很大的健康隐患,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对学生的身心起到很大的缓解作用,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更好的状态。人际交往是对学生人生价值观影响较大的一个因素,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可以满足其在社会中的存在感,同时其他同学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其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魅力追求是学生阶段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都会对自身的魅力要求较高,在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锻炼使学生更多的追求形态美与自然美,对其审美观的正确形成有着非比寻常的作用。自我价值的实现可以缓解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失后的挫败感,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将学生心中的挫败感得到有效的抒发,使其重新建立起自信心。关于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人生价值观影响较大的另外一个较大因素就是社会价值取向。
结语
通过对上述观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学在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如今,人们都认识到了健身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体育教学工作,通过体育精神让学生了解到体育的重要性,一方面可以促使其养成喜欢运动的良好习惯,保证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可以有着一个健康的身体,另一方面可以带领学生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道路。在体育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积极与同学进行交流,通过合作精神来完成团队任务,这对于学生在与同学交流方面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亚舟.浅析体育教学与道德健康的关系[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05:64-65.
[2]郑延峰.北方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的培育[J].冰雪运动,2015,03:70-72.
小学体育教学主要以室外课为主。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也是以身体和思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项特殊活动,不仅在于育体,而且在于育心。同志曾经说过“体者,载知识之舟寓道德之舍也,无体则无的智者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教学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已经从单纯的生物观逐渐向培养学生的思想、意志、品质、智力和能力等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转变。学生时期是人生的花季,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的有利条件,在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寓于体育教学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增强体质,获得体育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注重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而教师则习惯于发号施令,要求全体学生都统一到他所设计的“套中”,其结果事与愿违。在很多时候,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变,学生完成工作失败、师生交往的冲突等原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随课堂气氛的变化而下降。这样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在体育教师中从以往的“以物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从“生物体育观”转变为“人文体育观”,实现“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科学精神”的有机配合,实现体育教育对主体性人格的培养,弘扬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意义;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技艺去教育启迪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向心力,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教育收到最佳效果。
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体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独特的社会交往活动,更是一种严格规则约束下进行的健康文明的活动。它不仅满足学生好奇、探究、体验,甚至“冒险”的心理。而且是不同动机、不同能力、不同年龄的青少年都可以参与其中。或欣赏、或娱乐、或竞技,找到适合自己的地位而受益。同时,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规则,按一定的程序认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辨别是非、尊重事实、弘扬正义,爱憎分明、态度明朗的人格和学生的是非观、正义感。从而让学生体会体育的内涵,达到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团结协作、奋勇拼拼搏的思想,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三、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品质
体育是竞争。竞争中难免又失败,有挫折。但这种阻力可以转化为人前进的动力。就体育而言,成功、胜利是暂时的,而失败和挫折是永恒的。它是体现一个人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一个人的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有意识的不断给学生出“难题”、设“障碍”、树“对手”,制造挫折的环境,同时通过表演、测试、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向困难和挫折挑战的信念。其间学生或许会受到皮肉之苦、心理冲击,直至产生放弃的念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的进程迅速而恰当地给予学生一定技巧上的帮助,并鼓励学生向困难和挫折挑战的信念,是学生产生不断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他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团队意识
体育竞赛无论是个人项目还是集体项目,都要让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讲究个人行为的规范性和道德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行为和道德风尚 ,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增强团队意识。在运动实践中,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独立的观察、判断,独立的应付突如其来的赛场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点、特长,发展个性,培养自主精神和独立人格;另一方面,要使学生都置身于一个团队之中,团队胜了,大家分享;团队失利了,大家承担,并进行自省。团队荣我则荣,团队耻我则耻,从而培养学生为集体而战的奉献品质。
五、要注意课外因素的作用
社会“大气候”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全国“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和素质教育的提高倡,体育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大气候的影响下,也深知作为一个公民应有的职责,力争做“强民”,而不作“弱民”的责任感在他们心中形成。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社会责任感。
新的《课程标准》在“评价”中指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这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性的评价,更要重视过程性评价;不仅注重定量评价,更要重视定性评价;不仅注重绝对评价,更要重视相对性评价。教师在对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时不但要有教师对学生的外部评价;还要有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评价中,体现了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发展进行评价,要建立体育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实施多元化评价方法的思想。我们知道,不同的学生由于个性不同,因而他的发展也是不同的。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认真把握好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每个环节,让每个同学的体育个性都得到发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课改理念,使不同的学生在体育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试结果要进行全面分析,客观公正地描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和不足,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评价学生。由于体育教学的复杂性、多因素的制约性以及评价技术和手段的局限性,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界限。因此,实施多元化评价方法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方法。如从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积极情感的体验等方面进行评价。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既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和特长,又可以互相弥补其缺陷和不足,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以更科学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六、结语
总之,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在增强学生的体质、传授体育知识的同时,还要科学的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实践证明,在愉悦的情绪中,学生更容易接受历史的教诲,他们青春亮丽、活泼开朗,他们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望,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要无私的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体育锻炼中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参考文献:
当时的哲学家德漠克利特(公元前460—370年)认为雅典的这种体育观培养出来的人是全面发展的,这样的人生是幸福的。他运用这样的标准,评价竞技运动的价值和运动员的行为,并且认为“健全的体和完美的心灵”也是衡量运动员是否全面发展的道德标准。他说:“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的才智相结合,就是某种动物性的肢体运动。”他对斯巴达某些极端的训练、培养那些片面的长于武功、短于文采、四肢发达、沉默寡言、绝对服从的运动员和武士,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柏拉图也激烈地反对竞技职业化,尖锐地指出职业竞技有碍于身体健康和正确的人生观的培养。他说:“竞技者沉湎于人为的生活规则中一步也不能超越,为增加体重而猛吃猛睡;为夺锦标赛长期忙于训练,结果变得毫无教养、无头脑。另一方面,市民却放弃运动而热衷于看竞技,日渐奢华的生活损坏了健康,失掉了对生活和大自然的适应力,身体日渐瘦弱。④他本着“美”与“善”必须相结合的标准,批评古代奥林匹克竞技会的商业化和职业化,他指出竞技的职业化、运动员的商品化玷污了圣洁的“健、力、美”相结合的古希腊竞技美德,各城邦的奥运冠军,不满足昔日的欢迎仪式和宴会款待,而要求丰厚的金钱和待遇。在巨额的物质财富的诱惑下、世俗战胜了对神的崇敬,功利代替崇高的理想,“和平和友谊”的体育伦理精神和体育道德风尚淹没在物质利益的贪欲之中。柏拉图提出要为造就完美和谐的人生而锻炼身体,“而音乐和体育结合起来,不是像我们所说的那样奉使它们二者,皆和一致。以高尚的说教和科学的教导来提高和培养其一,并用抑压的说教抑压另一的气势,直到它的野性给谐和和节奏所驯服。”⑤他认为“善”是个人的德性;作为自然和谐的人,只有在野性而不是野性的指导下,灵魂的各个部分才协调一致,这才是健康、公正的人。只有这样,个人的幸福才能实现,国家的幸福才能实现。不管是在政治生活还是体育生活中,个人的幸福与国家的幸福是不可分离的,国家的幸福是个人最大的幸福。⑥
总之,古希腊思想家们分别从不同意义上阐述了道德与体育的关系,揭示了竞技运动的道德价值问题,以勇敢、节制、智慧为美德和道德教育观,以及以“健美的身体和完善的德性”相结合的人的全面发展的体育观、道德观、人生观和幸福观。
①柏拉图《理想图》全译本,华龄出版社,1996年版,第111页。
②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第159—160页。
③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第11页。
一、概述
自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创造了让世界都为之震惊的腾飞奇迹。随之而来的,则是我国人民物质生活的极大提升,身上穿名牌,出门做汽车,假日出国游,我国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贫穷落后的国际形象早就被抛进了历史长河,取而代之的是崭新崛起的东方文明。
然而,在国人为我们自己的快速发展进步欢呼雀跃的同时,一些不良思想和不好的现象却仍然存在,由此引发了较多的社会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不良思想如个人利益至上、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仍然很有思想,这些思想对应的案例在现实生活中俯拾即是,有欠钱不还的老赖,在公安部门及法院介入的情况下,仍然东躲,转移财产,能拖一时是一时;有傍大款傍富婆的青年男女,看不起踏踏实实的工作和生活态度,更看不上凭借勤劳工作换取的收入,信奉“今朝有酒今朝醉”、“轻轻松松挣大钱”;有的人钻法律的空子,用不合理的手段谋取暴利,还有地沟油、天价菜、老人倒地不敢扶,这些问题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也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二、高职生的特点研究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元素,自然不会脱离社会独立存在。作为学校主体的学生,自然而然的也受到了这些思想的影响,而高校的高职生更是首当其冲。
相比较中小学生,高职生年龄更大,身体和心智更加成熟,有独立的辨识事物的能力,也有独立的思考能力。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对于高职生的教育管理,比起中小学生要困难的多。对于老师的授课,对于班主任和辅导员的说教,高职生总会有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想法,而不是像中小学生那样全盘接受。当学校的管理教育和自己的思想理念发生冲突矛盾的时候,高职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思想,而外界的一些思想也就很容易趁虚而入,易于被高职生接收。高职生虽然从年龄上已经是成年人了,但是社会经验还非常欠缺,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容易受到一些思想影响,做出冲动的举动,因此,如何看待这些现象和问题并使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三、高职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探索和研究
我们当前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转型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管理者的高校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们,自身都可能陷入迷茫,遇到问题,遭受挫折,在理想与现实,以及各种思想的碰撞中寻找方向,更何况身体和心理还处于成长阶段,思想还在变换动摇的高职生了。因此,高校的老师、班主任和辅导员们自己就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深入研究党的各项政策、路线、方针,保证自己教育理念和方向的正确性。
作为高职生而言,除了接受老师的帮助、督促和管理,自己也应该积极主动的站起来、走出去。坐井观天、闭门造车,只能被动接受别人的思想,没有辨别的能力,是不可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
不可否认,高校的高职生们正面临着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既要在学校好好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关注社会各个行业发展,考虑将来的就业、成家。高职生处于社会之中,是社会的一分子,自然不会独立存在。因此,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这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所在。学会做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要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这是最基本的。高职生们可以逐渐进步,完善自己的人生,但是从现在就需要开始做起,争取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然,面对当今社会的各种不良现象,高职生们思想产生动摇也是很正常的,关键就是看我们怎样正确对待了。权势财富确实诱人,也确实是很多人一生奋斗和追逐的目标。但是,高职生们要搞明白,争名逐利不能违法,不能损害他人利益,这是底线。不能为了自己更好的发展,就可以牺牲或者伤害他人的利益,乃至搞不正之风,甚至违犯党纪国法,这是其一。其二,我们的生命中并不仅仅只有权势财富,甚至财富也并不仅仅只是金钱、房产、汽车等等,还有很多其他的财富值得高职生们去努力追求,比如亲情、健康、意志、知识、技能等等。权势财富,可能让人幸福快乐,也可能让人压抑烦恼。但是,作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一个对国家发展建设贡献力量的人,他展现出了自己的价值,他一定是幸福的人。如果高职生们能牢固树立这样的思想,他们的人生规划、学习生活自然会同步完善,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四、小结
高职生是国家的未来,高职生强,则民族强,国家强。高职生的教育管理是摆在各个高校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这个课题做的好,有助于国家、社会和民族的发展。最根本的工作,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帮助高职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摆正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道德价值和功利价值关系,更好的发展自我,为国家、社会和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请回答:结合材料回答什么是人生观?为什么说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参考答案:什么是人生观?
请回答:结合材料回答什么是人生观?为什么说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参考答案:什么是人生观?
答: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zhi法,包括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观主要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追求等问题。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友谊观、道德观、审美观、公私观、恋爱观等等。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和文化素养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观。我们必须提倡和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战胜形形的个人主义,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人生价值是指人生对于满足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具有的意义。它是人生观的重要方面,也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人生的价值包括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任何价值都是表示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意义,人的价值也是如此。不过在社会实践中,人在价值关系中的主体、客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一个人,一方面是价值主体,他把他人和社会作为自己的价值客体,他是需要的主体,有其自身的需要,他要依靠他人和社会的活动及其成果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向社会的索取,或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这种满足使个人得以存在和发展,从个人角度来说,这就是他的自我价值,换句话说,个人通过自身的活动从他人和社会那里获得必要的资料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就是所谓人生的自我价值。另一方面,他又成为他人和社会的价值客体,以其活动及成果,来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这就是他的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在价值关系中是主客体的统一,人生的价值也是人生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我们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就必须端正人生坐标,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国家开放大学简介
网络核心课程:海量资源 多种终端
国家开放大学充分利用高校、社会的优质教育资源,重点建设一批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核心课程。课程集学习资源、学习活动、相关知识点链接、形成性考试和学习支持服务于一体,方便学习者基于网络学习。同时,以知识点为单位,积极推进课程资源库建设,增强其实时性和实用性。围绕不同专业教育领域开发各类非学历教育课程,通过直接引入、再加工、购买、合作等方式整合社会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实现量的快速扩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为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目前学校还将开发3000门以上的微课程,每门课只有5分钟,而多个微课聚合在一起可以成为某一领域的一门大专业课。比如讲茶文化,可以开发出50门微课程,分别介绍红茶、绿茶、岩茶等不同种类茶的知识。
当下,国内外高校陆续推出网络公开课,国家开放大学也推出了“iTunes
U”网络公开课,成为内地少数开通iTunes
U的高校之一。首批推出30余门免费课程,内容主要为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教学资源,可以为国内外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学者提供语音学习、汉字学习、从零起点到中级的语言课程和中国文化欣赏课程。课程日下载量近千个,下载量最多的是中级汉语、幸福的能力、易捷汉语和声乐学习发声三要素。国外访问量近三成。在苹果iTunes
U收藏排名中,幸福的能力和发声三要素上线第一天就已经排在第12位和第23位。公众可通过苹果iTunes
U
App自由下载或订阅这些教学资源。
网络教师团队:名师荟萃 线上互动
网络教师团队是建设网上核心课程、实施网上教学、开展网上教研的团队。以专业为基础,以课程为单位,组建网络教学团队,开展网上导学、助学和促学活动。聘请著名专家教授、行家里手、一线技术专家,遴选开放大学系统的优秀教师和专职教师分别担任主讲教师、骨干教师和辅导教师,建立三级梯队协同工作机制。同时,开设网络教师空间,方便教师在线开展教学事务管理、团队交流协作和课程教学。
国家开放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副教授胡吉成就是使用新技术的达人,他认为网络学习会让人有疏离感,隔膜感,需要老师尽可能还原现实教学的感受。他的方法是利用各种新技术丰富与学生的线上互动交流,同时也让网络学习变得更有趣。
该唱歌就唱歌、想写诗就写诗,在胡吉成的课程论坛里,态度最热情的首先要数老师自己,他千方百计营造课堂气氛,即使学生问的是很简单的问题,也不会冷嘲热讽,而是耐心说明,“你得让学生感到老师在注视着他、关心着他、等候着他,自己面对的不是冷冷冰冰的机器,而是一个充满热情的、认真负责的老师。”在胡吉成看来,远程教育中,老师提供的支持服务不仅仅只是学习支持,也应该包括情感支持。
网络学习空间:以人为本 乐学致用
网络学习空间以学生基于网络学习为主线,适应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内容涵盖学习全部过程。网络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课程超市、公告、作业、测试练习、虚拟实验、辅导答疑、学习进度、毕业论文、查询成绩、缴费、预约考试等功能,同时,提供网上校园新闻信息、好友交流、社区交流、公共资源和咨询帮助等个性化服务。
2、人生的计算结果,古今中外各有不同,然而计算方法却大同小异。无非是把整体的人生进行一系列的减法,然后得出“人生净差”,并以此为结果告诉人们人生之短。
3、笑看人生,在美的世界中遨游,在快乐的人生中飞翔,过好短暂的人生!
4、人生的重大决定,是由心规划的,像预先计算好的框架,等待你的星座运行。如期待改变我们的命运,首先改变新的轨迹。
5、在短暂的人生中,不要愁苦,不要悲伤,一切都很简单,笑看人生是我们必须学会的一大学问,让我们的眼中,更添一些色彩,一些美,一些生机,一些希望!
6、谈起价值,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所经历的过程、一些事、结果、看法、休会各不相同,这是个人的个性所在,共性是都在实践中找到自我,守住一个宝贵的人生信条,并持之以恒下去。人无完人,你就是你自己,做大事做小事必须有真正的自我,好高鹜远、弄虚作假那就失去了自我的价值。
7、人生多磨难,成长的艰辛,奋斗的不易,加之以种种违反天性却不得不恪守的规矩,构成了生存的严酷与无奈。惟有学会享乐,懂得享受,才能真正理解人的情趣与宝贵,才会更加珍惜自己并珍惜这个世界。
8、在体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能帮助一些人做一些事,在你这里可能是举手之劳,而被帮助的人可能因得到你的帮助而会扭转他的人生命运,此时,你会踏实在你的步骤中,无需要多么的高尚,和获得别的人称美,实实在在尽自己的能力,是最好的证明,你的价值充分体现着你是一个这样的人,一个创造价值的人。
9、人生短暂,时光易逝,趋行于人生的旅途中,你需要做的不仅是欣赏沿途奇妙的风景,更有寻求生命价值的伟人事业,茫茫世界,气象万千,总有一些东西要你去追寻,去铭记。
10、心,一个人的心是决定一切的关键,一颗平常心,可以造就不平常的人,一颗平常心,可以为平凡的人生添上无尽的光华。
11、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难,戏可以演无数次,而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戏,难做的是人,戏是虚构的,人却是真实的,戏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场戏。
12、一个会生活的人,并不是尽量压缩一部分人生而去满足另一部分人生的人;一个会生活的人,是使每一部分人生都显得尽量“经济”,使各部分之间搭配合理的人。
13、无论大事还是小事,自己有自己的特质的地方,而这些特质又是别人无法模仿的,也不一定做得来你能做得了的事。有时,价值的欲望无止境,常常会忘记价值实现时的快乐时光,偶尔想起刻骨铭心价值的失败,会心疼,其实应让欢乐的心情常驻心里,来抵抗外在的干扰,价值在自己身上体现多少,就满足多少,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态,做起事来才会成功。
14、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就需要付出同倍的汗水与努力,虽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但是只要无愧于自己的人生道路,那么就足以让人信服。
15、生活的路虽然不平,但心是平的,用心去填平那生活的路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是人生航船的罗盘导航器。要学会谦让,学会关爱,要学会用一种博爱的心胸去对待宇宙的一切。
16、欣赏现在的生活,品味人生的过程。我们欣赏天边的风景,我们品味飞翔的过程。也许,天空没有飞过的痕迹,但我们的心里装着整个天空。
17、有人向往 满天的鲜花与掌声,向往无尽的金钱与权利,但当他们离你而去时,辉煌不再,光华暗淡,人们将你遗忘。有人追求内心的高大,品德的美好,即使你悄悄地经过,仍会留下美好的芬芳,让人静静地追随。这便是心与心的差距。
2、人生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之一。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中,包括自然观、社会历史观和人生观。世界观支配人生观,人生观又会反过来影响世界观;
孔子是一个述而不作的圣贤,后人整理出一本对话集,取名为《论语》。中国人都知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但真正研读论语的人却并不多。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生活与哲学》一书时,练习题经常遇到一些“碎片化”的《论语》章节。文言文的表述足以让学生畏惧,让教师也时常一头雾水,想着去请教语文教师,结果得到了白话文的译文,并不能解决问题。今年,我突然醒悟,只有自己狠下心来对《论语》进行精读才能真正解决问题。逐字逐句地念,逐句逐章地写,点点滴滴地悟,结果发现《论语》和教材里的西方哲学观点有相通之处,但又是典型的中国式思维,比较起来阅读非常有趣,完全颠覆了我对《论语》只言片语式的理解。现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为例,与《论语》的哲学观点相比较,发现二者观点同中有异,但所代表的思维方式却大相径庭。
西方哲学谈到“人生价值的实现”,强调人生价值实现是一个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过程以及价值观的引领尤为重要,因此要发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因人而异,应坚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保证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正确性。而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有三个: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知识逻辑是典型的西方哲学套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研究得出的结论都是“普适性”的一般性结论。
在《论语》一书中,谈及人生价值的非常多,但无论是研究逻辑还是研究方法都迥异于西方哲学。《论语》的逻辑就是生活的逻辑,《论语》的思维是“中庸”式的温和派。以“人生价值实现三重境界”为例,可以管中窥豹。
在《论语》第十三篇第20章孔子重点讨论了作为知识分子群体“士”的人生价值实现问题,非常的精辟。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为之士颐?”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使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nn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中国人的人生观是按照个人、家庭、国家的序列层层推进式的,方法论的指导则是进退有度务实型的。谈及“士”的人生价值实现,孔子的论述并没有像西方哲学那样大谈人生价值判断选择的标准和实现途径,也没有得出规律性的一般知识,只是在对答中有如述家常一般娓娓道来,给人的感觉就是如沐春风,让问者有所得也有所悟。
孔子认为,“士”的人生价值实现第一重境界在于个人修为,重点在言行。“言必行,行必果”是一个“士”实现人生价值的第一个台阶。对于人生价值实现,孔子强调“行”,这与西方哲学强调“要在劳动中创造价值”有相通之处。一个学识博雅的人,如果“言不能行”,不能将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充其量就是一个“书橱”;如果“行不能果”,不能通过实践达到预期的目标,充其量就是“走过场”。我们时常笑话中国古人论述问题不够系统,但此处孔子提出“说了就要去做,做了还应该达到预期目标”,比起西方哲学只强调“劳动”更为缜密严谨。强调“行”是孔子的一贯主张,如“敏于行,讷于言”“先知,劳之”“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等等。
孔子认为,“士”的人生价值第二重境界在于家庭宗族范围内的孝与悌。中国人自古以来有“家国一体”的思维,家庭乡党是中国人人生价值实现的第二层平台。西方哲学惯于从个人直接上升到社会,而孔子始终抓住家庭乡党这一社会的基本单元,研究“家庭乡党”的“人”,最根本的抓住“入则孝,出则悌”。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家庭宗族,如能实现“宗族称孝,乡党称悌”则已经将一个“人”字放大了几倍。不是每一个“士”都可以成为国家栋梁,也不是每一个“士”都可以指点江山。西方哲学惯于研究人的共性,而孔子则给上不了大平台的人提供一个人生价值实现的参考标准;同时西方哲学将人生价值的实现落点放在“奉献”,孔子的落点则在“仁德”,而“仁”的根本就在孝悌。从造字的角度说,“孝”是“教”的一部分,中国人有“无孝则无教”的说法,“孝”文化在中国特别发达,在家庭宗族里,孝是“无违”,孝是“色难”,孝是“敬”,孝是“父母唯其疾之忧”,总之“百善孝为先”。一个“士”能在家庭实现孝,就是对父母负责,对自己人生负责。在交通工具不发达的古代,乡党是大部分“士”的人生活动范围。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里仁为美”,一个人在乡党社区的价值实现首先要“立德”“立仁”。在乡党,人际关系相比较家庭而言更加复杂,孔子抓住一个“悌”,学会尊敬。孔子对“士”的第二重人生价值实现与西方哲学强调主观努力,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提高个人素质有想通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区别:西方哲学对人的落点是“成功”,中国人对人的落点是“和谐”。
孔子认为,“士”的人生价值实现第三重境界在于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担当。中国人追求“学而优则仕”并非都出于个人功成名就的功利之心,有识之士要“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使命”,也就是说要有羞耻之心,总能感觉到自己有做得不够的地方,要出使国外不辜负国家的使命。“士”人生价值实现的最高境界是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将个人的使命和历史的责任联系在一起,将自己锻造成国家栋梁、民族脊梁。西方哲学强调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强调二者有机统一,对个人价值是尊重的,对社会价值是倡导的。而孔子强调随着个人平台的逐步增大,个人变得越来越小,对国家价值加倍放大,结果个性容易被抹杀,历史使命感很强,但往往有压抑个性的成分。因此,中国思维指导下的“士”,往往喜欢抹去自己的棱棱角角,让自己变得圆滑一点,给人的感觉是“活得不轻松”。而西方哲学对个人的尊重则激发了张扬的个性,释放了更多的创造力,给人的感觉是“活得挺自在”。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中西方不同的世界观决定了中西方不同的方法论,中西方不同的方法论指导出不同的生活。
西方哲学会将“人生价值”的哲学问题肢解成“价值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价值评判”“人生价值实现途径”等问题,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最后又用“价值”这一根红线有将其贯穿起来形成一个体系。孔子的思维是“中医式”的,反对西医式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独处时加强个人修为、在家族乡党时出悌入孝、在朝堂时使于四方、不辱使命,将所有的概念融入生活的场景,开出阶段性的场景式的多个处方,给出了方向却仍需要人去感悟。
中西方哲学在“人生价值实现”问题上有三个相同点:都强调要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都强调要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都强调个人主观努力对人生价值实现的作用。但也存在三点不同:西方哲学更加尊重个性的张扬,而中国哲学会放大集体、国家的利益,无形之中抹杀个体个性;中国哲学在个人代表的“微观领域”和国家天下为代表的“宏观领域”之间,将家族作为“中观领域”加以研究;中国哲学在主观努力方面突出道德修为,追求和谐,而西方则更多的突出奋斗和创造,追求成功。中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有同有异,可以比较但不能混同,值得我们去探究和感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