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4 09:24:2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统计学和统计学原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作者简介:吴燕华(1983-),女,浙江义乌人,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讲师,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浙江 临安 311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统计学原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项目编号:TMYB11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144-02
“统计学原理”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必修核心课,是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但是,通过多年的统计学课程教学与考核结果发现,学生普遍对该门课程学习兴趣不大,闭卷考试未能真正反映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学生理论与实际不能很好的结合,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有必要对统计学课程的考核体系进行改革,以达到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一、统计学课程考核体系改革的意义
课程考核是提高教学质量、检验教学效果和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结构的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更新,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逐步确立,传统的以闭卷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经济重能力的需要。只有改革传统的统计学课程考核体系,才能客观地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程度;真正反映学生的综合知识和技能水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改革后的课程考核体系,也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处理与数据分析的技能;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现有统计学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统计学课程考核体系主要包括平时和期末两部分。平时成绩大约占总成绩的40%左右,期末大约占60%左右。平时成绩主要由考勤、作业、课堂表现三部分组成。期末成绩主要是指闭卷期末考试成绩。现有的统计学课程考核体系较为简单,考核内容偏向理论,考核形式较为单一,实践内容考核尚未涉及,具体来说,存在以下问题:
1.平时成绩考核未发挥其应有作用
由于平时成绩在已往的考核中只占大约40%的比重,比重过低,学生只要在期末闭卷考试中达到50分左右即可。课堂出勤率不高,学生认为迟到、早退、缺课即使考勤部分全扣,只要自己期末成绩考及格,都可以通过考试,作业抄袭情况严重等问题,都是由于平时成绩比重过低造成的,平时成绩没有发挥其作为平时考核的应有功能。
2.闭卷考试比重过高
闭卷考试的成绩大约占总成绩的60%左右,学生对期末闭卷考试比较重视,因此在课程结束后通常会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复习准备,挑灯夜读,废寝忘食,这种突击复习方式往往能够在闭卷考试中奏效,有些平时不努力的学生也能达到相当满意的分数。这种考核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掌握了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但是过分的强调期末考试的重要性,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其他方面的锻炼,如实践应用能力等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
3.考核内容过于理论化
不论是期末闭卷考试还是平时的作业,都注重统计知识的理论方面,很少有涉及诸如上机实习、社会调查、课外活动等实践方面的内容,往往导致学生不会思考、不会创新,大大削弱了学生对统计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闭卷考试的内容,不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均是书本理论知识的再现,即使考试成绩通过,也很难将书本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当中,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这就大大削弱了统计学这门学科的价值。
三、改革后的统计学课程考核体系
改革后的统计学课程考核仍然包括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两个模块,作为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我们不能摒弃,它对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统计学知识,掌握具体数据分析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改革后的考核成绩比重做了明显的调整,改革前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改革后平时成绩占60%,期末成绩占40%。具体来说,在平时考核中,传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占平时考核成绩的40%,除此之外,增加了上机实习、统计调研报告以及课外实践活动的内容,并把该部分的成绩比重提高到了平时考核成绩的60%,着重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具体考核模块如表1所示:
改革后的考核体系丰富了平时考核的内容,调整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重,增加了实践环节,更好地体现了应用型和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具体来说:
1.增加上机实习环节,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上机实习主要通过EXCEL软件工具进行操作,当然有条件的也可以额外接触SPSS的实习。在上机实习的设计上,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较系统的掌握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但应避免枯燥的操作介绍,而是要有针对性的要求学生结合问卷调查的数据和有关案例数据,运用EXCEL完成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及其结果的指标解释。通过上机实习,使学生更直观的学习软件,培养学生利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训练,对从课堂上学到的较抽象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进一步认识,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为以后工作和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增加统计调研报告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统计调研报告的撰写是指学生通过选择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可行性的课题,进行问卷设计和实地调查,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最后撰写出一份完整的统计调研报告。统计调研报告的撰写,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进入社会进行一些问卷调查或市场调查以及参加省级的学科竞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学生的作品《以学生满意度为导向的大学生课题研究和学科竞赛成效调查分析》、《大学生幸福感调查研究》、《关于杭州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对杭州市食品安全现状的调查》等,充分反映了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和统计分析能力,达到了很好的统计实践效果。
3.增加课外实践活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课外实践活动主要是指参加各类统计类学科竞赛,主要包括校内和校外的。校内的有“EXCEL经营决策大赛”和“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校外的主要有省级的“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大学生的调研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校内的选拔赛,再到省级的初赛、复赛和决赛,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全面的锻炼。因此,在平时成绩中加入此部分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效果。
4.改革原有的闭卷考试,充分考核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改革后的期末考试题型更加丰富,主要题型包括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计算题、综合分析题,分别占卷面总分的10%、20%、20%、40%、10%。客观题部分着重考查学生的统计学基础知识,计算题考查学生统计学的基本运算能力,综合分析题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考核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区分度。考试内容应结合实际,强调应用,题目新颖,避免繁杂的计算,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改革后,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并不能取得高分,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思考、多应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总之,通过统计学课程考核体系的改革,学生不再一昧的强调课本知识的学习,而是更多的融入社会,进行一些实践锻炼和学习,开阔了视野,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教师也不再是单纯的教条式讲解,而是更多地加入生活中的案例,进行统计学知识应用的分析,同时指导学生开展调研、撰写报告、数据分析等,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浩然.独立学院《统计学》课程实验教学探索[J].陕西教育,
2010,(9):39-40.
《统计学原理》是高职院校财经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笔者强调“基础技能”,是因为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统计学原理》是高职财经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统计学原理》的有关内容将在财经管理类的相关专业课程中得到运用,因此,《统计学原理》教学必须为相关专业课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二是《统计学原理》是一门技能课,它虽不是统计的具体专业技能,但它是统计的基础技能,它的统计资料搜集技能、统计资料加工整理表现技能、统计的分析指标与统计分析方法技能、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技能等都是从事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因此,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并能熟练地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必须加强统计基础技能的训练,单项统计基础技能的训练是必要的,而综合统计基础技能的训练更加必要。笔者在多年的高职《统计学原理》的教学实践中,对加强统计综合基础技能的训练进行了不同的探索和尝试,其中互动渐进式综合实训模式为一种效果较好且较为可行的实训模式,此模式不一定成熟也不尽完善,在此提出仅供同行借鉴。
互动渐进式高职《统计学原理》
综合实训模式的内容
(一)高职《统计学原理》中基本技能的内容
高职《统计学原理》的基本技能包括四大模块:一是统计资料的搜集技术,主要包括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统计调查的方法与技术等。二是统计资料的加工整理表现技术,主要包括统计分组的方法,分配数列的编制,统计整理结果的图表绘制技术等。三是统计分析指标与统计分析方法技术,主要包括五个内容:(1)统计静态分析指标,包括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差及其系数的计算与分析。(2)动态数列分析技术,包括动态数列的编制,动态数列分析指标的计算与应用,动态数列的趋势分析等。(3)统计指数分析技术,包括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编制,指数体系的建立及其因素分析。(4)抽样推断技术,包括样本的抽取及必要样本数目的确定,抽样误差的计算,抽样估计的方法等。(5)相关关系分析技术,包括相关系数的计算与分析,直线回归方程的建立与分析等。四是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技术,主要包括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结构格式、说理方法和表达方式等。高职统计基础技能的综合实训就是将上述四大模块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结合实际资料加以训练。
(二)互动渐进式高职《统计学原理》综合实训模式的设计
互动式的设计《统计学原理》综合实训的互动包括学生间的互动和师生间的互动两个方面。
1.学生间的互动。一是将正在学习《统计学原理》的学生(简称新生)作为调查者,已学过《统计学原理》的学生(简称老生)作为被调查者,形成新老生间的互动;二是将新生分成两个调查组,分别调查不同的对象,调查组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形成新生间的互动。
2.师生间的互动。在综合实训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不能包办,只起指导作用。具体做法是:综合实训前,教师设计好综合实训的总体方案,综合实训中具体的实训操作由学生自行完成,但教师不是撒手不管,而是适时指导,形成师生间的互动。
渐进式的设计渐进式实训模式是相对集中式实训模式而言的,集中式实训模式是待学生学完《统计学原理》的全部内容后,集中一定的时间,把《统计学原理》的有关内容综合在一起进行实训,而渐进式实训模式是教师事前给出综合实训的总体设计方案后,按照《统计学原理》内容的先后顺序及内在逻辑联系,分阶段依次进行。具体做法如下:
1.教师事前设计好综合实训计划。综合实训计划设计的内容很多,这里重点阐述以下两项内容的设计:调查对象的设计。确定的调查对象,即老生,不仅要有足够的数量,而且要兼顾专业面。一般应由本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专业的老生所组成,每个专业的学生人数各大于等于30人。调查项目的设计。调查项目必须由教师统一确定,其目的是为以后的统计相关处理及计算分析做准备。根据《统计学原理》综合实训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调查项目一般确定为:性别,专业,是否对统计学感兴趣,学习《统计学原理》时是否经常参阅有关资料,课后用于《统计学原理》的学习时间,入学时的数学成绩,《统计学原理》的考试成绩,相关专业课的考试成绩等。
2.实训的时间按《统计学原理》内容的顺序依次进行。(1)资料搜集阶段,在教师事前拟定的调查对象和调查项目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个人或集体(前述的调查小组)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第一,设计一份调查方案;第二,设计一份调查问卷;第三,抽取学生样本单位;第四,在学生调查组长的领导下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样本单位的原始资料和往届此类调查的历史资料。(2)资料的整理阶段,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适当的统计分组,在分组基础上编制相应的整理表和绘制相应的统计图。(3)统计分析阶段,在完成《统计学原理》相关内容的讲授后,在对调查资料统计整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相关的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4)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阶段,在前面有关统计指标计算分析的基础上撰写千字左右的统计分析报告。
在上述综合实训每个阶段的前、中、后,老生都要对新生进行指导和评价,并给出成绩。综合实训的每个阶段后,新生之间要相互借鉴和评价,并给出成绩。教师在综合实训中要适时指导,在综合实训后根据新老生的相互评价的成绩给出总体评价成绩,并按照一定的权重计入学生该课程的学期总成绩中。
互动渐进式高职《统计学原理》综合实训模式的探析
实训中教师是指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指导指的是教师在综合实训中不能包办,而是适时指导。综合实训中教师事前给出的综合实训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布置好资料的搜集工作至关重要,其中调查项目的确定是关键中的关键,因为调查项目的具体资料是以后各项实训内容的准备。学生是主体指的是在综合实训中调查方案的设计、资料的搜集、资料的加工整理、统计的相关计算与分析及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等均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是指导,学生是主体,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实训中学生间的互动有其独特的作用。新老生间的互动不仅能使老生指导新生,起到“以老带新”的作用,而且还能促进老生巩固所学的内容;新生间的互动可以使他们“比、学、赶、帮、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实训采取渐进式的实训模式,按教学的内容顺序适时安排,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及时消化与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边学习边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式实训模式由于内容多、知识点多,在短时间内将相关内容综合在一起,不仅难度大,且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和倦怠情绪,结果是效果差。
渐进式的实训模式是综合实训,而不是单项实训。它虽然是在学完《统计学原理》某个内容后所进行的实训,但不是《统计学原理》个别实训内容的简单拼合,而是在学生实际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学习掌握的统计的基本技能,按照《统计学原理》内在的逻辑联系有机地融合起来,统一起来,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统计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统计学原理》的校内综合实训是高职教育教学“产学结合”办学模式的具体运用。“产学结合”不是狭义的产业部门的生产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相结合,更不是机械地把学校教育搬到产业中去或把产业部门的生产延伸到学校中来,而是在高职教育教学中把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具体形式或途径。“产学结合”的途径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它需要根据不同学科的内容与技能要求来确定。如前所述,《统计学原理》阐述的是统计的基础技能,不是统计的具体专业技能,因此,把《统计学原理》的“产学结合”简单机械地搬到企事业中去,搞形式上的结合是不必要的,而且也是不可能和不现实的,把上述校园内活生生的“产”与《统计学原理》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产学结合”效果。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081-03
《通信原理》课程是电子通信类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也是目前大多数学生考研所选择的科目之一,而该课程的教学目前采用传统的板书加多媒体的形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习内容和顺序不能自主选择。在课程的考核方面,仍以书面考试为主,30%的平时成绩+70%的期末卷面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多年一成不变,这就使得学生临考之前死记硬背,对理论的掌握只限于背诵的状态,缺乏理解及应用。为此,尝试将混合式教学方法引入该课程中,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锻炼其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协作精神。
一、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特点
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继e-Learning之后最具发展潜力的信息时代学习方式之一。所谓混合学习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教学理念上克服了片面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缺陷,提倡“主导-主体结合”,主要表现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融合、多种学习环境的组合、多种教学内容的整合以及多种学习方式的混合[1]。本文针对《通信原理》课程,采用以网络资源环境(BlackBoard平台:BB平台)为依托,将PBL引入该课程的教学中,辅以课堂教学,实现三者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二、混合式学习模式在《通信原理》课程中的实施
1.网络平台环境的建立。实施混合式学习需要网络平台的支撑,本项目以河北大学引进的Blackboard教学平台为支撑,教师通过账号和密码登陆该平台,设定学习目的、管理课程的学习内容、布置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评价等。学生通过自己的学号及密码登录该平台后,可以下载课程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大纲、授课视频、教学日历,并可通过该平台提交作业及相互讨论区等,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评测。
2.混合学习模式的教学设计。当单纯的e-Learning模式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人们开始寻求e-Learning模式和其他模式的结合。由于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有待提高,使得单纯采用BB平台上的教学资源不能达到教学目的。通常情况下,我们将“学”等同于学习,绝大多数的面授或在线学习都只是“学”而已,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学习。“学”与“习”的混合才是混合式学习的真正内涵。通过“习”将学习的内容应用到实践中去。针对《通信原理》课程,主要围绕以下四点进行:(1)选定问题。由于《通信原理》课程强调通信系统的设计,教师依据该课程的核心概念和理论设定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另外要考虑该问题的实际应用以及各种问题的丰富性,并及时到BB平台上,为学生选择提供便利性。(2)分组协作,制定计划。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确定选题,组成不同的问题学习小组,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小组在确定选题后,制订解决该问题的计划。(3)搜集资料,探究协作。小组成员通过互联网、网络平台收集有助于解决项目的信息资料。然后按照一定规则将资料分类,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供各小组共享。(4)展示成果,交流学习。将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归纳整理,每个小组进行项目答辩,指导教师全程参与答辩过程,并提出优点和不足供学生再学习。同时学生把项目学习成果到BB平台上,供以后的同学参考。
三、基于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课程评价
评价体系是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关键部分之一。评价和反馈始终贯穿于该模式中,建立“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评价”、“学生自评+他人互评+教师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学习过程评价随时对学生在课堂上及在项目学习互动协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学习结果评价对项目方案设计、实施、结果及资料整理等进行评价[4]。
1.对教学方法的评价。(1)网络学习环境的评价。针对由BB平台构造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了45份问卷,在2008级工商学院通信二班的学生中进行调查,收回45份问卷,问卷调查的有效率达到了100%,问卷设计包含教学资源是否完善,能否激发学习兴趣,是否便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等题目,通过分析问卷,100%的学生都用BB平台提交作业,93.3%的同学充分利用该课程的BB平台进行教学资源的下载和学习,44.4%的同学对提交的课程视频下载学习,55.6%的同学对设计的考核评价体系表示满意,但阶段性考核不能呈现实时成绩,55.6%的同学认为BB平台提出的在线测试功能有些复杂。究其原因,《通信原理》课程属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单纯的客观题不能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所以考核学生需要有很多的主观题,而主观题在BB平台上需要由教师经过批改之后才能呈现成绩。今后可适当增加考核中客观题的比例。(2)PBL教学方法的评价。作者前期的工作主要是PBL教学方法的尝试,对2006、2007级通信专业学生采用此模式的初步探索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课程结束之后对两个年级的通信工程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经统计发现,95%的学生觉得PBL教学方法对提高动手能力帮助很大,98%的学生认为资料搜索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但也有将近50%的学生认为此方法需要较高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对教师的要求也非常高,能否设计合理的项目是此方法成败的关键。
2.对学生的评价。(1)学习过程评价。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学习过程的评价占30%,往往只是根据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堂表现给出评价,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后,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网络学习能力以及结合在PBL模式中参与小组解决问题的过程三个方面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2)学习结果评价。传统教学模式对学习结果的评价70%取决于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虽然期末考试成绩能从一定程度上检验学生学习的结果,但具有片面性,有的同学临时抱佛脚,不管什么样的课程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表面上看虽然可能达到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但对课程一知半解,没有真正掌握课程的内容,更不用说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背离了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本次教学改革中的很重要一部分是前述的“习”,即采用PBL的教学模式,作者在文献[3]中详细介绍了该课程的PBL教学的过程,该方法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起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学生从选题、搜集资料、团队合作解决问题、提交方案报告并讲解等一系列过程,可见学生在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通信原理》课程中实施混合式学习模式,重新设计了新的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自己把握学习进度的方式以及自己选择学习方式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讲授者,而且还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是PBL活动的组织者和协作者,是学生学习的积极评价者,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Garrison,R,&Vaughan,H.(2008).Blend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Framework,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San Francisco:Jossey-Bass.
[2]夏慧贤.多元智力理论与项目学习[J].全球教育展望,2002,(11).
[3]薛文玲,李战军.基于PBL的通信专业基础课应用研究[J].科技广场,2010,(7):129-131.
随着对外承包企业在国际工程市场的发展,合同管理能力和执行力成为制约对外承包企业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通过合理有效的合同管理手段,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履约能力,可以更好使对外承包企业的在国际工程市场站稳脚跟并成功盈利。本文就博茨瓦纳奥迪应用艺术和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奥迪艺术学院)在项目实施中合同管理进行阐述。
一、合同概况
奥迪艺术学院位于南部非洲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郊区(原名Oodi)的一个小镇上,此项目为我公司在此地区第一个规模较大的国际工程。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84万平方米,总造价1.47亿人民币,工期810天,缺陷维修期1年;合同中包含施工内容包括主体、装饰装修、水电安装、门窗安装等分部分项工程,工程条款遵循FIDIC条款,属于单价可调合同。
二、合同管理要点
1、指定分包管理
奥迪艺术学院项目从投标阶段,业主就明确指定各项专业分包,进入指定分包商名单中的分包由我方负责统一管理、调配。经我方考察名单中部分分包商不具备实施能力、资源或资金完成合同规定的工程内容,直接增加了我方对分包商管理的难度。但业主方同意保障我方免于承担因分包商、其人、雇员的任何疏忽或原因产生的责任。
2、可调单价管理
合同特殊条款有明确约定,投标截止日7天前的投标材料及人工费价格将作为合同基本价提交,合同结束前的任意时间的材料及人工费价格都可以参照市场价格进行合理的差额调整。
3、索赔管理
基于指定分包商和可调单价的约定,项目从施工准备期开始,即伴随着索赔管理,此外,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变更,其他方各方可能提出的反索赔,因此索赔管理亦作为本次合同管理的重中之重。
三、体系建立
为保证奥迪艺术学院项目顺利的实施,建立一套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尤为重要。项目中标后,项目部立即成立合同管理小组,以项目经理作为责任中心,商务、工程、财务、材料等主要部门组成了合同管理小组,从项目开工阶段至结束实施全过程、全范围的动态监控和管理。
1、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作为合同的主要执行者,要对合同条款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控。组织参与开工前的合同交底及会审,实施施工阶段中的管控与调整,充分利用合同条款与监理、业主及分包的进行谈判。
2、商务人员 主要包括合约、造价和成本人员。合约人员作为合同的直接执行者,在合同管理环节上尤为重要。要重视合同作用,充分利用合同赋予我方的权利,做好合同的管理和实施,如业主追加补充合同时尽量避免或减少其中不合理的或风险性的条款;向其他人员进行合同交底及组织学习;此外,协助项目经理与业主、分包进行合同谈判,监督分包合同履约情况;造价人员采用灵活的报价策略进行报价,优先考虑可能的波动因素,办理工程签证,审核内、外结算工程报表;成本人员控制施工过程的中成本核算,关注阶段成本的核算。
3、工程人员 主要包括项目总工、施工员、技术员。项目总工按照合同条款和施工内容的规定组织项目实施,向施工员、技术员进行技术交底,审核技术方案;将工程变更或与合同量单中施工范围不相符的分部分项工程及时反馈至合约人员处。施工员和技术员了解、掌握施工要点和技术要求,及时与总工汇报现场变更情况,并将相关资料提报给合约人员
4、其他人员 财务人员必须了解财务条款、付款要求,监控项目资金出入流程;材料人员必须掌握合同量单中各项材料品牌、质量、型号规格、材质、产地等要求,及时及与工程人员沟通确认材料设备进出场时间要求。
四、管理程序
2、奥迪艺术学院项目合同主要由条款和量单组成,条款又包括:通用条款、特殊条款、技术条款、商务条款等几方面。建立一套完善、流畅的管理程序是合同管理的必要途小组成员保持密切联系,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做好工程基础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工作。将收集的数据分类建立数据库,每月通过横向、纵向分析对比发现合同管理中的问题;并将相关数据定期,便于各部门对工程合同执行的情况了解。
3、索赔管理 索赔管理是合同管理的重要一环,也是合同管理小组的主要职能之一。奥迪艺术学院项目实施过程频繁出现中图纸不到位、变更、分包调整、材料价格、人工费浮动等问题,增加了索赔工作的管理难度,因此索赔工作要掌握以下三项原则。
索赔原则 合同履行中要及时发现机会且索赔解决得越早越好。索赔处理阶段的索赔意向通知书递交、证据资料准备、索赔额计算、索赔文件编制并递交、索赔文件的补充和完善等工作要步步跟进,及时沟通。索赔证据中对业主违约或不可抗力行为等事实的认定不但要参照合同,还要与技术条件关联,尽量以单项形式提出索赔,灵活应对。索赔的时机要控制在工程完成之前,与工程进度挂钩是业主能够接受的较好条件。如施工过程中,因为监理提供图纸不到位导致工程进度缓慢,增加工程成本等问题,我方每次都做好相关记录,要求监理针对本次影响的工期和费用进行确认签字,按照FIDIC条款约定时间,分次报给业主确认,给予工期和费用补偿,累计此项索赔工期105天,费用80万普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了拉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作为科学技术研发主体的人,对经济发展的所起到的能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社会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所谓的知识经济,从根本上说就是人才经济,有知识、有技术、有能力、敢创新的人才是推动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最核心的动力。在市场竞争日及激烈的现代社会,企业要发展就必须重视起对企业内部人才的重视,让其发挥对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员工绩效管理系统对有效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科学的员工绩效管理系统
员工绩效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在对其自身的战略目标进行设计与规划时,要将这一目标逐层分解到企业内部的各个单位和部门中去,切实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工作中去。
员工绩效管理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企业管理方法,它不是一种间断的、孤立的工作,而是一个需要不断持续、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企业的管理者和企业员工之间要时刻保持双向交流,协调配合,为了同一个工作目标而不断努力。在具体的实施工程中,企业的管理者要在了解员工基本情况基础上对其工作内容与工作质量进行监督与管理。管理者要使员工对企业的价值、基本目标、企业文化等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充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提醒员工发现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并帮助其提高工作的能力,鼓励员工进行创新与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使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团结、奋进、积极、互帮互助、善于学习与创新的良好氛围,从而有效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如何建立起科学的员工绩效管理系统
良好的员工绩效管理系统的建立,对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的素质与工作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我国的员工绩效管理系统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对企业员工的技术培训不合理、绩效指标结构不科学、绩效管理系统没有充分的落实到实处、发挥效用不大等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员工绩效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1.明确员工与管理者的责任。在制定企业的员工绩效管理计划时,要首先明确好管理者与员工各自所肩负的责任。员工的主要责任应包括理解企业的长远与既定战略,了解企业各部门的工作与分工及其与自身业务的关系、制定好自己的工作计划与绩效计划、让企业的管理者及时了解自己的工作状况(如工作的进展、变动、遇到的困难等),当企业管理者提出批评与改进建议时及时改正等。而管理者的责任是让员工明确企业的发展规划与战略目标、及时对员工的工作状态进行了解,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与其他因素,完善员工绩效管理的各项标准(如奖励机制、评优评奖资格标准等)、对员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给予指导并提出改进意见等。
2.绩效指导与强化。这一步骤常常被许多公司忽略,然而,绩效指导与强化工作作为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一项重要交流与沟通过程,对提高员工的效绩管理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企业通过管理者对员工的绩效指导,能够更加详细地掌握员工现阶段的工作状态,解决员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可以此为依据确定企业的下一步培训管理计划。通过对员工进行集中知识培训的方式,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与工作能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3.员工绩效评估及回报。设置此项员工绩效管理工作内容的主要意义在于,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将企业计划绩效与员工的实际绩效相对比的方式,对那些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员工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员工也可以根据现阶段的绩效评估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评价,重新制定出符合自己的工作计划,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总之,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进一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等都有重要意义。只有实现我国企业员工绩效管理系统的科学建立,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推动企业的平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第十版)[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15(2):45-48
21世纪,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日渐广泛,借助其强大的数据归纳、处置功能,能够实现许多繁杂数据的妥善处理,将其应用于院校的档案管理中,能够极大的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随着技术应用的优势逐渐体现,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各高等院校着力设计和开发的重要系统,对高校档案管理的发展起到无可取代的推动作用。
1 院校教学档案的基本内容
教学档案是高校在进行教W活动中形成的档案资料,包括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是高校发展的缩影,具有极高的纪念和参考价值。按照档案的内容分类,院校的教学档案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1 文件、规定等政策性资料
该类别涵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学院等下达的各类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文件、规定,是对教学活动进行框架搭建、完善,制度体系理顺和重、难点问题处置的重要资料,应该将其作为重要的档案内容进行妥善的整理、归档。
1.2 教学大纲、培养目标等实践性资料
这是对教学的文件、规定的细化和落实,包括具体的教学培养目标、要求,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等。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对专业教学的教材、老师备课的教案和教学评价等进行整理,形成归档资料。
1.3 学生名册、成绩等学生资料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对象,其个人资料是极为重要的,是教学档案的基础构成。概况来说,包括学生的姓名、籍贯等基本信息,所学专业级课程学习情况,在校表现和毕业跟踪等。是院校检验和反思自身教学质量的重要资料。
2 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2.1 海量数据高速处理
毋庸置疑,院校的档案资料数据量是极为庞大的,且呈现显著的逐年增长态势,对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提出极高的要求,设计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能够快速存储和处理海量的教学档案,满足院校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2.2 系统服务器虚拟化
伴随这数据总量的增加,院校的档案存储所需要的计算机硬件的容量大幅提高,导致相关费用占据院校财政支出的较大比例,给院校的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鉴于此,应该借助先进的云技术,通过系统服务器的虚拟化降低对系统硬件的要求,起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2.3 多平台高效利用
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初衷在于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便捷性。所以,应该顺应计算机终端的多元化发展潮流,构建计算机、手机等多种载体的档案管理系统平台,实现档案的高效利用。
2.4 档案管理安全防护
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是依托网络构建的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受到档案属性和网络特性的影响,系统的安全防护成为设计和开发的重点,应该设置相应的权限和访问限制,对用户进行分类和管理,以此提高档案管理的安全水平。
3 院校教学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架构
按照各自功能的差异,系统的功能架构分为三个层次,即平台层、档案管理层和业务规则模块。
3.1 平台层
所谓平台层是指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包括管理系统的用户界面、基本的功能按钮和系统所能提供的基础服务等。该层次是教学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所在,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功能性。因此,必须重视该层次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3.2 档案管理层
档案关联信息系统是面向教师和学生的系统,理应包涵学生和教师两部分内容,进行设计时,应该对档案管理层进行分别设计,赋予不同的权限、功能和职能,确保用户身份与档案管理需求的相匹配。
3.3 业务规则模块
该模块是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梳理和归类,形成相应的数字档案管理体系,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改进,形成体系齐全、架构合理的教学档案管理分支。
4 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思路
4.1 系统设计与开发的软硬件设施
硬件是支持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基础,应该根据院校的档案管理的内容、数据量和功能需求进行谨慎选择,确保功能与需求相适应。此外,还应该考虑系统未来升级的可能,注意其拓展性和兼容性。本系统打算采用B/S结构,前段页面采用jsp技术开发,后台程序基于Servlet+JavaBean技术及MySql数据库,系统的最终目标是大部分数据显示和操作都能再浏览器中完成,达到简单易用,权限明确,稳定,方便维护,扩展性良好的特点。
4.2 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步骤
4.2.1 数据库的构建
对于院校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来说,数据库是数据存储、管理和调用的核心所在,应该高度重视,通过妥善的构建策略实现档案资料的合理存储。在进行设计时,首先对档案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进行梳理,构建数据库结构图,之后进行数据模型的转化,形成精练的逻辑结构,进而构建数据库。
4.2.2 主界面的设计
主界面是系统面向用户的主要内容,其设置的合理性和便捷性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使用体验。一般来说,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主界面采取菜单式设计,即在界面的左侧和上方设计对应各功能的菜单,通过鼠标单击即可完成相应功能菜单的调取,进而按照相应的指令进行操作完成档案的管理、查询等功能。
4.2.3 用户管理
从用户的账号功能角度分析,用户分为三类,一是教师、二是学生、三是管理员。进行设计时,应该确保管理员具备足够的权限,对系统进行日常的维护,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与此同时,应该给予教师、学生不同的功能权限,使其能够有效利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4.2.4 附属功能的实现
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涉及到打印、复制等多项内容,这是档案利用的主要途径,系统在进行设计时应该考虑此问题,留设相应的打印、复制接口,从而实现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打印、复制等附属功能,提高系统利用的便捷性。
5 结束语
综上,借助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院校教学资料的有效管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应得到院校的支持,实现系统的快速构建和应用完善,发挥信息化的优势,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
参考文献
[1]翟菲.舞蹈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06):44-45.
[2]胡晓云.新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问题分析与系统设计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8):89-9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014-02
一、问题的提出
据《“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到2015年,全国城市轨道建设里程将达到3000公里。目前浙江省内杭州市地铁已经开通三条线路,温州、金华等地的地铁建设已列入规划日程。仅以杭州市为例,到2050年将全面完成1~9号线建设,里程数达到375公里,按每公里60~70人员配备计算,将需要22000~23000名地铁专业人才[1]。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专业人才需求量激增,而该行业不仅需要高层次高科技的管理人才,更需要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故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将发挥不可忽视的中坚作用。
调研发现,具有代表性的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设有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专业覆盖面较宽,但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轨道交通专业分布较零散,缺乏全面性,尚不具备充足的教学资源,与企业所要求的相距甚远。浙江省内近50所高职高专院校涉及开设该专业的有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等[1],但目前只有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拥有较全面的轨道交通类专业。自该校设立专业至今在专业建设等方面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在机电与航空学院设有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在信息学院设有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专业,在路桥学院设有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在运输管理学院设有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在专业设置上基本涵盖轨道交通产业所涉及的专业维度,但各专业却分布在不同的分院,这必然存在很多不足:零散地师资队伍不利于教学与专业建设经验的交流且无法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各分院虽可以发挥各自所长积极建设专业相关的实训平台,但设施资源无法实现分院间共建共享;各分院纷纷与地铁运营等单位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但多接口的对外交流会导致信息混乱,效率偏低;缺乏系统性的专业建设使学生在专业认知与选择上可能会存在片面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学校则无法形成与时俱进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基于以上本文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构建一种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新型虚拟学院,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来解决区域新型行业出现后人才供给未能满足行业的快速发展且培养资源相对分散等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983年美国国家标准局和麻省理工学院首先提出虚拟制造的新概念,将虚拟用于工程领域。1991年由美国学者完成的《21世纪制造企业研究:一个工业主导的观点》[2]的研究报告中创造性地提出虚拟企业的概念。在现代管理学中,虚拟企业是一种新型组织,由于其具有一些难以替代的特点和优点,问世以来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已卓有成效。
在教育领域国内外出现了许多虚拟教学组织如虚拟大学、虚拟教育社区等。国外虚拟学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依托网络构建虚拟教学架构、组织架构等。在德国依托网络构建的虚拟高等职业学院以服务学习过程为中心来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课程模块化、师资分工等具体任务[3]。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的虚拟跨学科组织,类似于德国虚拟高等职业学院模式,围绕特定组织和内容以某一核心团队为基础进行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工具将多学科组织起来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补[4]。经过多年的努力,国内对虚拟组织的研究从概念引入阶段已进入到系统研究阶段。在教育方面,王云龙、张洪田[5]将虚拟学院应用在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实现其下属各学科群团队高度自治。王玉平等人[6]则基于B/S开展基于网络的远程开放教育下的虚拟教学团队绩效管理。陈媚[7]则将虚拟团队的设想应用在学生党建工作中阐述了其应用意义。可看出国内有关虚拟学院的研究与国外虚拟学院的模式基本相同,多集中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虚拟实体或网络机构。
本文所提出一种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虚拟学院思路,不同于以上所述而是基于资源整合的方式嫁接于其他实体学院上的一种“有形组织、无形机体”的二级学院,并非依托于全网络管理。
三、虚拟轨道交通学院管理机制探析
虚拟轨道交通学院有别于传统的实体学院,其建设和管理将存在很大的难度,要发挥虚拟学院在学校的专业地位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一)明确发展目标,构建组织结构
战略目标是领导关系的替代,明确的发展目标是团队成员协同工作的基础。在组建虚拟轨道交通学院时需明确其发展目标仍为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组建过程中遵循专业优势互补和风险化最小的原则合理抽调四个分院内相关专业教师及管理层人员受任于虚拟学院。本文根据虚拟团队理论[8]提出两种组织结构。
1.开放型。开放型结构中,虚拟学院组织模式采用传统的两层结构即具有明显的团队层级划分。虚拟学院的领导核心及权威核心为学校;信息学院等四个分院的院长相当于公司里的部门经理,向学校汇报各自分院在专业方面的建设发展情况包括各自所擅长的师资建设、实训平台建设。资源共享的实施过程主要通过各二级分院之间的相互沟通,对外业务接口选其中一个分院承担。这种结构把虚拟学院的建设权力下放,对各二级分院的主动性要求较高,学校最终实现整体把控。
2.指导型。指导型结构中,虚拟学院组织模式犹如扇形。虚拟学院的权威核心仍为学校,与上述结构的区别在学校最高领导者承担虚拟学院的全局搭建与管理工作,依各分院在专业上的擅长点,下达并组织实施虚拟学院的管理策略。对外业务接口由学校承担,各分院承担具体的工作。这种结构管理高度集中,在学院建设初期有利于学校掌握虚拟学院发展方向与建设动态,但是在建设效率上可能偏低。
(二)建立基于反馈思想的人性化管理机制
虚拟轨道交通学院的教师在工作分配上既受任于已有实体二级学院又受任于虚拟学院,管理和考核上较零散。故学院除了具有一般团队特点外还有离散性、流动性和交叉性的特点。这种情况下需对老师重新定位,加强有效沟通和信息交流将会很重要。在管理过程中亦采用控制论中的反馈思想收集各成员的信息、修改和完善。
1.建立会员制,加强教师归属感。在考核选拔满足任职要求的老师时签订根据专业建设要求设计的会员协议,规范其在虚拟学院中的岗位责任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开发等。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学院的中层管理干部需合作起来注意营造虚拟学院的氛围使成员产生归属感并增强集体意识。通过定期会晤、相互走访的形式鼓励虚拟学院内的教师自由交流,增加信任度,及时收集教师反馈的教学问题,动态调整教学计划。
2.利用网络建立虚拟学院的网站。建设同实体二级学院一样的虚拟轨道交通学院网站,其作用向全校及外界虚拟学院的专业详细信息及各专业教学资源等,提升虚拟学院在全校的地位。同时可利用该网站开设虚拟学院的学生管理系统,用于收集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的想法及需求,掌握学生的思想轨迹。还可通过此系统记录虚拟学院每年的招生就业资源信息形成年变化趋势图,为学校今后在虚拟学院的资源整合提供决策依据。
(三)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虚拟轨道交通学院要保持生命力且高效运作,仅依靠教师间的信任关系和学院的管理制度维系还是不够的,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调动成员的积极性。
学校不仅对虚拟学院的整体工作进行评估和激励,更要切实地对虚拟学院的成员工作进行评估和激励。虚拟轨道交通学院不同于虚拟企业中以某个项目为核心的团队,在其生命周期内每位成员之间均需保持合作状态。故必须通过大家的努力将虚拟轨道交通学院的知名度和地位提高以达到虚拟学院的声誉与成员自我实现价值的双赢景象。团队激励中应将虚拟学院同其他实体二级学院一起进行表彰。个人激励中应将个人价值和虚拟学院的业绩结合起来突出成员在学院中的重要性。
依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在激励机制建立中还需重视非物质奖励包括情感激励、荣誉激励等。如学校可向虚拟学院优先提供各种学术交流机会,虚拟学院的教师可优先享有国际交流的机会;虚拟学院通过组织各类活动来提高各位成员的责任意识与主人翁意识等。
四、结语
本文将管理学中的团队理论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中,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资源整合的虚拟轨道交通学院建设思路,为学院后续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也为其他相关院校建设虚拟学院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倩,艾丹青.杭州启动地铁人才培养计划订单式培养模式呼之欲出[J].杭州日报,2007,(23).
[2]Kenneth Preiss,Steven L Goldman& Roger N Nagel.21st Century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Strategy:An Industry-Led View[R].Iacocca Institute,Lehigh University,1991.
[3]程金龙,王硕.国外虚拟团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科学管理,2006,(10).
[4]熊华军.大学虚拟跨学科组织的原则、特征和优――以麻省理工学院CSBi运行机制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5,(8).
[5]王云龙,等.基于虚拟学院的新建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冶金教育,2013,(2).
中图分类号:TP316
1 采用新的机房管理模式迫在眉睫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逐步进入课堂,各个高校也建立起了自己的计算机机房。作为艺术类院校,我们的机房建立之初,主要作为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使用的,教学内容也仅仅是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Office之类的常用软件的使用。但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字艺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逐渐成为了艺术创作领域的重要工具。越来越多的艺术类专业课教学都用上了计算机:音乐类专业用计算机作曲;戏剧影视类专业用计算机来编辑影视作品和制作动画;美术设计类专业更是离不开计算机,很多艺术作品都需要用计算机来完成。这些专业所使用的软件一般都体积庞大,更新频繁,这就对我们的机房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学校的机房一直以来使用的是硬盘保护卡配合机房管理软件类进行管理的。每学期我们将安装好操作系统和各种课程所需软的硬盘作为母盘,用硬盘保护卡自带的硬盘复制程序联网复制到整个机房的所有计算机的硬盘中,然后将硬盘的系统区锁定并通过机房管理软件进行管理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之前的管理方法有两个明显的弊端:一是安装和更新软件很麻烦,作为艺术类专业课教学机房,软件安装和更新的频度明显比原来上公共课时要多,而且很多都是很复杂的大型软件,每当有新软件需要安装或者更新时,均要对整个机房的所有电脑硬盘复制一次,费时费力,而且很容易出错;二是硬盘保护卡对系统盘保护后预留的数据回写区容量有限,而很多艺术设计类软件如Photoshop等在处理大文件时往往会生成很大的临时文件,很容易填满硬盘保护卡划定的数据回写区,导致系统运行不正常。因此,换一种方式来管理这两个艺术类专业课所用的教学机房就十分必要了。
2 从理论层次论证无盘网吧管理系统的可行性
最近,我们学院对原有的计算机教学机房进行了升级,并新购置了一批计算机组建了两个供数字艺术类专业课教学所使用的机房。这一次,我们尝试着使用了无盘网吧管理系统对新建的两个机房进行管理,很完美的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
网吧无盘系统,顾名思义就是为网吧设计的可以不需要本地硬盘进行工作的系统。网吧无盘系统的计算机分成服务器和客户机两个组成部分,一般一个网吧无盘系统内只需要配备一台高性能且装有大硬盘的计算机作为服务器,而其他的计算机作为客户机就可以不用配置硬盘了。系统内所有客户机均可通过局域网连接服务器,启动时通过网卡内置的启动芯片连接到服务器,利用服务器硬盘内的系统镜像来启动系统,并共享服务器硬盘内的数据因此,每次安装新的艺术设计软件或者更新软件版本时,只需要在服务器上面操作就可以了,不需要对每一台电脑都进行更新;当然,无盘系统的客户机也可以装一个小容量的本地硬盘,但是此硬盘不作为启动系统和安装软件所用,而是作为回写盘来存储客户自己的文档和以及各应用软件的临时文件等。因此可以不需要安装硬盘保护卡,只需要设定让各应用软件将默认的临时文件路径指向本机硬盘即可,另外同学们的作品文档也可以存放在本地硬盘中。
3 在机房新的管理模式中的具体做法
在此次机房的建设中,我们选用了深度的无盘网吧管理系统。该系统目前在各小型网吧是比较流行的。深度无盘网吧系统可以实现客户机Windows操作系统的远程无盘启动,具备完善的工作站管理功能,支持客户机的本地硬盘回写,支持客户机本地内存用作磁盘写缓存,支持不同硬件配置的客户机共用启动镜像,还拥有远程维护技术,显然,该系统是符合我们的使用需求的。
该系统的安装和配置工作,需要分别在服务器和客户机端进行。首先,我们需要在服务器上运行服务端安装程序来安装服务器端和系统控制台软件。安装完毕后,启动系统控制台软件并连接服务器,系统就会自动启用安装配置向导,在该向导指引下,系统会创建一个磁盘镜像文件,该文件将会在客户机引导启动Windows系统时当做一个虚拟的“系统盘”来使用。然后,配置向导会启动“默认策略”设置界面,将来客户机无盘启动后运行所需的各项默认参数,包括屏幕分辨率、回写硬盘的路径以及网络设置参数等均在此界面进行设置。默认策略设置完毕后,进入“全局设置”界面进行DHCP规则、客户端写缓存等有关的设定,至此,服务器端的安装和设定就完成了。
接下来,我们再对客户机端进行安装和配置。首先,我们需要把客户机的启动方式设定为网络启动,这个需要进入客户机的CMOS 设置进行设定,更改系统的启动顺序为默认LAN BootROM 启动,这样,当客户机启动时会调用网卡PXE启动ROM中的启动程序,向网络服务器发出DHCP 请求,网络服务收到DHCP请求后返回IP地址给客户机,客户机即可使用该IP与服务器通信。服务器在分配给客户机IP时,会同时把系统引导文件名以及自身的IP反馈给客户机,客户机会自动将系统引导程序下载至本机并执行系统的引导操作。然后,系统会提示输入机器编号,我们按照需要输入该客户机的顺序编号即可。然后,我们再回到服务器端的系统控制台查看,就会发现客户机列表当中出现了一台已登录的客户机,名称就是我们刚才输入的顺序编号。用鼠标右键点击此编号,在弹出的菜单中设定启动方式为硬盘启动,然后系统会询问使用本机硬盘启动还是使用服务器提供的虚拟硬盘启动。此时,由于我们刚才创建的那个磁盘镜像文件还是空的,因此暂时还不能选择使用服务器提供的虚拟硬盘启动,因此我们暂时先选择使用本机硬盘启动。设定完毕后,客户机就会正常启动进入Windows,当然,此时仍然是用本机硬盘启动的,无盘系统并未发生作用。
要想让无盘系统发挥作用,我们还需要在客户机端安装客户机软件。当这台已经在服务器端登录的客户机从本机硬盘正常启动Windows后,我们在该机运行深度无盘系统的客户机端安装程序,安装完毕后,重启电脑,系统会提升发现新硬件,并找到一个SCSI硬盘控制器和一个SCSI硬盘,我们将此硬盘分区格式化后,即可看到一个新盘符,此盘符就是服务器上的虚拟硬盘。接下来,我们运行深度系统客户端提供的“系统上传器”来把本机硬盘做成镜像上传到服务器端,然后耐心等系统上传完成。等上传完成后,我们现在这台客户机硬盘数据就被上传到我们刚才创建的那个磁盘镜像文件之中。
接下来我们再回到服务器的系统控制台端,设定系统的启动方式为“使用服务器提供的虚拟硬盘启动”并把虚拟硬盘指向我们刚才建立的那个硬盘镜像文件。这样,再次启动计算机时,计算机就会直接从服务器端的硬盘镜像中启动系统了。此时,我们即使把本机硬盘拆掉,系统也仍然可以启动。当然,我们也可以保留本机硬盘,用于存放回写数据、用户保存的文档以及各应用软件的临时文件等等。这台客户机设定完毕之后,如果其他客户机和这台客户机软硬件配置均相同,那就不用再重新上传系统了,直接使用刚才创建的这个系统盘镜像即可。这样我们的无盘系统就安装完毕了。此时,如果有安装新软件或者更新软件版本的需求,我们只需要重新创建一个系统盘镜像即可。因为回写数据、软件的临时文件以及用户文件均指向未启用写保护的本机硬盘,因此用户可以随心所欲放心使用,我们作为机房管理人员也只需要每周定期清除一遍本机硬盘的数据即可。
4 结束语
该系统自我们新机房启用以来已经使用了一个多学期,期间多次更新系统安装软件等,均完成顺利;各客户机工作正常,上课师生反映良好,和使用本机硬盘系统相比,速度上无明显变化,使用方便性上也没有差异。
参考文献:
[1]曹利.云计算在高校机房管理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4):269+271.
现今的社会,培养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是有必然性的,教师应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理念,而自主学习的基础就是要有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这是实施自主学习行为的重要条件,是让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怎么学习等问题有自己的认知和反应的前提。它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规划,对自己能进行自我调整和指导,并能够使自己在学习方面得到加强,高中通用技术的开设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充分掌握基本科学常识和灵活运用通用技术的人才。培养学生通用技术的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是为学生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既有利于学生自身也有利于社会,可以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空自由快乐地翱翔。
一、培养学生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的基本步骤
1.教学活动的开始
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学习准
备,使学生能够有计划地进行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但不要使学生依赖教师。教师应当逐步放手,由学生自己进行学习,从而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规划、选择学生自己想要的学习方法。在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某些方面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使学生有正确的观点,这个目标可以是对知识的认知、技能、方法,也可以是具有实践性、体验性的,还可以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教师进行某一教学模块之前,教师应当通过一些实践经验和实力来使学生明确流程对生活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自我学习的目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潜能,让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在接下来的教学环境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做到有效率地学习,最后,学生通过学习得到的成果和之前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看看它们之间的差距,然后再进行改进。
2.教学活动的进行
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还应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良好的自我控制,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检查和审视,能够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能够及时地进行自我调整,找到原因后及时地进行补救。例如,学生可以自备一个笔记本,将不会的、难操作的程序记录下来。这也是提高元认知监控能力的重要过程。同时把自己的学习状态调整到最佳,学生应该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与之前设定的学习目标进行对比,找到差距与不足。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精练和概括,同时对自己知识的认知,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发展进行提高。通过对学习的总结,对自身的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对自己的判断结果进行反思,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的基本策略
1.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
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必备条件,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能够积极地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构建高中通用技术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使学生主动地进入学习的状态,这样才有可能提升学生的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才能够从中培养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学生对自己的依赖,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以及反思研究者,在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压制学生,更不要藐视和怀疑学生,而是应充分地鼓励学生,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2.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来实现对学生的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的培养,自我效能感是学生进行元认知监控能力的关键,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比如,教师在完成日常的教学模块之后,设计一些有策略、难度相当的试题,学生完成试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在测验中可能得到的分数进行估计,不太确定的分数则减二分,非常确定的分数加二分,把自己在测试中实际得到的分数与自我判断的分数相加,就是学生最后的成绩,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熟能生巧地、准确地对自己进行自我判断,这样更能促使学生形成元认知监控性的学习习惯。教师在对教学流程进行设计和管理时,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教师还可以将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例如,搞一些文档美工比赛等,并由学生自行管理,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中,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其深度和广度,所以教师要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和谐的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设置有趣的情景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之间产生竞争,让学生有想找出问题答案的兴趣,沉浸在其中,从而使学生能够获得自我探索,能够自己思考问题,锻炼学生的自我思考的能力以及自我表现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使每一位学生有寻求答案的机会,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才能有高效的课堂,这样对培养学生高中通用技术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由此可见,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是不可忽视的。学生对学习产生热情才能有想学的欲望,才能培养出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和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
高中通用技术是一门素质教育的课程,同时在培养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也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课标的改革要求教师和学生有新的学习理念,让大家共同学习,共同创造,逐渐形成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且科学有效的、开放的学习方式,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轻松地学习。使每一位学生有更广阔的空间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通用技术的教学中,要能够使学生尽快地接受新的教学理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策略,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少走弯路,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能最快地接受新的知识和理念。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要求的人才,职业是教师应当履行的职责和义务,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高中通用技术和其他课程的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为高中教育的根本目标而做出积极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潘源泉.通用技术课程中的“发现学习”浅谈[J].科学咨询,2010(3).
[2]施志清.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特点及课堂渗透教学模式的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0(5).
[3]吴瑕.对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案例运用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2).
1 面向职业技术学院班级综合管理系统可行性研究
面向职业技术学院的班级综合管理系统是职业院校中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之一,学生信息管理越来越趋于繁琐、复杂,如何有效的减少工作量,所以开发一个高效稳定、技术先进、完善统一的系统是非常必要的事情。利用信息技术来对繁重工作量的管理不仅节约人力资源,而且避免出现错误难于修改,避免繁琐出现查询难等所带来的一系列不必要麻烦。
1.1 从技术角度来研究和分析,该项目是否易于开发和修改
采用易学的数据库和可视化界面的语言来完成对系统的开发,这样出现问题易于查找和修改。
1.2 从实用角度来分析,该项目是否能够给大多数职业院校的班主任带来便利
班级管理系统是需要大量的学生信息和数据进行处理完成的,主要是采用输入、修改、保存三种模式来操作,分成学生基本信息、成绩管理、班级管理、学籍管理几个主要模块。系统完成后,基本的信息和数据可以直接生成各种分析报表。班主任以及各位老师也只需要对电脑操作有所了解,进行简单的培训就可以对该系统运用自如。
经过上述分析表明,班级管理系统的开发,简单易学的实用性是很可行的。
2 技术需求、功能需求和使用需求
2.1 技术需求
(1)先进性要求。要求系统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开发工具及软件,保证系统的功能、性能两大指标都达到较高的标准。
(2)安全性要求。面向教师、教务工作者提供各种方式的信息服务,需要保护系统数据的安全性,整个系统具有良好的安全管理功能,从数据库存储、检索、提取、入库、、管理等各个层面和角度都有相应的安全机制信息的标题和内容不能同时为空,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不容易被侵入和破坏。
(3)可扩充性要求。随着教育机制和学校管理的不断升级完善,需要增加和运行节点的扩展,系统对硬件软件的要求会不断提高,系统采用的所有硬件,软件的选择必须考虑可达到扩展性的需求。
(4)可维护性的要求。纠正软件系统出现的错误和缺陷, 以满足新的要求,能够被理解、被校正、被修改或改善的难易程度。可维护性不但与采用的分析设计方法和开发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有关,更重要的是与软件项目的管理技术关系密切。软件的可维护性成为软件开发阶段各个时期的关键目标。
除了与开发方法有关的因素之外,以下因素也会对可维护性有着重要影响:
(1)软件设计人员是否受到严格的规范化工作培训;(2)是否采用主流的编程语言;(3)是否采用主流的操作系统;(4)是否采用标准化的文档资料结构和文档形成机制;(5)是否保存规范化的测试信息;(6)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采用表格方式录入数据,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必须以录入数据取值范围和类型双重保护作为基础。
2.2 功能需求
通过了解,要求系统应具备6项功能:
(1)由于系统操作员对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差,需要设置简单易懂的界面。(2)该系统的操作对象是班主任,对信息保密工作需要有较好的权限管理。(3)对系统的原始数据修改操作方面要利用多条件修改。(4)支持多条件查询,方便的数据查询。(5)数据删除添加方便,安全性高。(6)数据自动生成。
・数据库系统。要求能够对信息进行查询、修改、删除、增加、减少的工作。
・软件支持。可视化界面,操作简单明了易于差错和修改。
・学生基本信息。要求根据学校需要输入的学生的所有信息内容进行设置,其中包括家长信息,以便于和家长沟通联系。
・成绩管理。要求对每个学期学生的科目以及相关科目的成绩进行查询。
・学籍管理。要求能够对学生注册信息等进行查询。
2.3 使用需求
面向职业技术学院的班级综合管理系统可以分为七个主要模块:系统管理、学生信息管理、注册管理、成绩管理、学籍变动班级管理和退出。班主任对学生的情况信息进行随机的掌握,同时方便操作者随时添加、查询、修改、删除工作,让工作信息化:⑴能够存储一定的成绩信息,方便有效的进行相应成绩数据操作和管理,这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内容:1)学生成绩信息的录入、删除及修改;2)学生成绩信息的查询。⑵能够对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相应的信息存储与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学生信息的登记、删除及修改;2)学生资料的统计与查询。3)学生的特长和履历,以便因材施教,更好的发挥学生特长。⑶权限设置时一定要区分班主任和学生的权限,甚至于对教师也需要另外设置权限,例如学生只能具备访问查询打印权限,任课老师只能设置登记成绩权限,而班主任具备所有除管理员权限之外的权限。⑷能够提供一定的安全机制,提供数据信息授权访问权限,随时更新用户密码,保护系统安全,防止随意删除修改,对电脑主板和开机都设置不同的密码以确保安全性、准确性、可靠性。
政府是主导者和引领者,通过完善法律、制定政策、沟通协调等主导制度创新的方向和路径;通过发挥在发展规划、资源整合、政策制定等方面的优势,宏观指导、服务和引导校企合作。
行业通过行业技术与经济信息,进行市场预测预报等,为企业、学校提供服务,引导职业教育贴近行业、企业实际需要,并宏观组织、协调和监督行业内校企合作,保证校企合作有序进行。
企业和学校互为主体。企业通过共建基地、提供兼职教师、共建专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等,全面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为企业赢得可持续发展和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同时也为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科技攻关、职工培训与继续教育等搭建了资源共享的平台。
职业院校是合作重要的主体参与者,也是最终受益者。在合作过程中,学校依据企业人才需求规格,把企业岗位技术标准纳入课程体系,与企业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共同管理实习实训,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就业岗位实现无缝对接,同时学校教师也在共同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过程中,提高了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运?行
成立“政行企校”联合办学理事会
2008年,学校先后牵头成立了“河北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和“邢台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借助职教集团牵头单位优势,学校与邢湾工业园区管委会、黄骅模具城管委会、邢台开发区管委会等政府部门合作,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及国家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和河北省机械行业协会的支持、指导下,联合10多所职业院校、近100家企业、3个科研院所等单位,以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成立了“政行企校”联合办学理事会,开始了“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实践探索。
成立四个工作委员会
在“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实践探索中,学校十分注重职业教育发展与行业发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契合,理事会下设专业建设、师资建设、就业工作、技术服务四个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行业专家、企业骨干、能工巧匠和专业教师组成。
专业建设委员会按照专业对接产业、规格服从岗位、教学融合生产的专业建设思路,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以机械制造等4个重点专业建设,辐射带动相关专业发展,打造行业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群;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实现与行业、企业共同育人,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探索形式多样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师资建设委员会主要肩负着全面推进人事管理与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教师评聘机制等职责。建立实施“师资校企互聘”制度,实施“教师定期企业锻炼”、“百名技术专家骨干进校园”等措施;发挥校企联合体的优势,建立优秀教学团队,提高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实现系主任与企业厂长、专业负责人与车间主任、教师与工程师的有效对接。
就业工作委员会肩负着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双重职责。委员会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将价值观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职业品质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进一步完善综合素质培养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运行机制,设立院长创业基金,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扶植大学生创业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职业能力竞赛;提高毕业生首次就业率。
技术服务委员会本着“立足行业,校企共赢”的原则,面向新材料研究与开发、现代模具设计与高端数控加工技术4个研发方向,建立校企优势互补、成果共享、开放的应用技术研发平台,为提高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和服务水平,提高专业技术服务能力,形成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开发和岗位职业培训的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
加强“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的制度建设
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运行的实施和管理办法,实行了目标责任制,建立了运行质量跟踪监测体系。
“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通过理事会讨论决定集团重大事宜,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制定了《常务理事会例会制度》,规定常务理事会是理事大会的执行机构,在理事大会休会期间,行使理事大会权力,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会议。四个下设委员会具体开展工作,秘书处负责具体落实与协调。通过常务理事会和四个工作委员会的例会,及时研究解决共同体运行中遇到的难题,实施目标责任制,明确各委员会负责人的工作职责,确保共同体运行有目标、有计划。
针对“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具体运行过程,制定完善了《关于加强专业建设的意见》、《教师双向互聘互流实施办法》、《学生合作就业的奖励办法》、《技术开发与服务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约束合作行为,强化过程管理,形成了一整套管理规范,确保校企合作深入开展。
加强自我监控,主动接受各级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和运行报告制度,定期接受理事会检查,及时报告共同体资金预决算、项目进展、年度总结等,向各理事单位公开共同体运行情况及资金使用情况。制定了《“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资金管理规定》等制度,在共同体运行过程中,明确责任,主动接受监督,建立奖惩制度,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保证“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健康运行。
成?效
推动校企合作健康发展
2008年至今,学校通过“政行企校”与保定长城、北汽福田、天津立鑫盛、保定维尔铸造等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196个;与黄骅模具城、邢台市高开区、邢家湾工业园区等管委会合作,建立“厂中校”;与河北新龙、金后盾、邢台申大等企业合作,建立“校中厂”;先后举办保定天威、中钢邢机等订单班63班次,爱协林、瑞福祥等企业冠名班16个,近2000名学生受益。
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学校的“师资校企互聘”、“教师定期企业锻炼”等制度措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水平、科研服务水平都得到大幅提高。学校现有双师素质教师156人,聘请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191人,专兼教师比例达到1∶1。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2007~2011 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达到了93.55%、94.6%、95.5% 、96.8%、97.1%,专业基本对口率保持在90%以上。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