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4 09:24:2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书法教育的作用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279-02
当代社会书法艺术的殿堂并非象牙塔、世外桃源,种种思潮给书法者带来了很大影响,以致削弱了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使书法步入了尴尬的境地。我们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冷静地思考,不要让书法成为怀着乡愁去寻找生存的苦旅,要为书法搭建一个宁静的家园。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教授张信认为,面对上海市百万名中小学生,现有的书法专职教师只是杯水车薪。当务之急是让书法课尽快成为师范类专业学生必须学好的必修课。
一、熟练掌握汉字书写的技法
欧阳中石先生说:把字写好,远不止艺术美观的需求;更有意义的是,它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汉字,认知汉字。在弘扬中华文化上,有着更深远、更厚实的意义。对于字体尚未定型的大学生来说,书法学习会比成年人容易些。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再加上持之以恒的态度,在一定时期内收到良好的效果并不是件难事。
1.注重汉字结构。怎样让大学生练好字呢?我的经验是:首先必须使他们完全忘掉以前的字体,从零开始,注重点划与结构的练习。在学习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刚开始几天进步还快,但过一个时期反到觉得越写越差,这是正常现象。这时要沉住气,继续练下去,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就能走出困境而步入正轨。
2.注重书写过程。在练习、掌握字的结构,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个步骤,才能熟练掌握书写技能。要提高书写技能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例如:书写工具的选择、书写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书写时还要心平气静,善始善终,不能心浮气躁,敷衍了事,要学用结合,练写合一。练字要有恒心,有毅力,不能一曝十寒,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二、学会对书法作品的欣赏
文字的功能一般都是工具性的,但几乎只有包括汉字的汉藏语系还有其艺术性,所以我们可以有书法这一门课,而这门课在印欧语系里是没有的。汉字具有极大艺术性是因为汉字的图画性,图画必须具有美感。书法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每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都是一场美的盛宴。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学生在享受美的同时,获得一些美的知识,产生喜悦和爱好,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能力。在笔还没有退出我们的生活领域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写字、练字。练字不但可以提高你的面子,最重要的是,可以怡情养性。如何提高大学生对汉字的欣赏水平呢?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坚持练字,持之以恒。练字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这是必须承认的,尤其是开始的时候。这一竖怎么也写不直,这一横怎么也写不平,真的很让人抓狂。这个过程很痛苦,但是,坚持下来的人都会认同,如果心平气和地写,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字写好。在这个过程中,历练的不仅仅是字,而是一个人的心境。练字可以练人,而且,随着字写得越来越好,对文字的鉴赏能力也会随着写字这个过程的体会得到提升。
2.多看书法作品,辅以文字的理论。如果仅仅只是写,或许可以达到一定的鉴赏水平,但是,对于真正艺术品的鉴赏还是不够的,毕竟我们大多数人练字,是把字写好看端正。而艺术作品,很多时候不是用“好看端正”去衡量的。这个时候我们有必要去观赏一些书法作品,同时阅读一些有关文字的书籍。没有必要看很艰涩深奥的,通俗的就可以。毕竟,从最势利的角度来说,这个也是一种谈资。学生在“看字”的过程中慢慢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逐渐激发出愿意学习写字的兴趣,逐步达到提高对艺术的欣赏水平与鉴赏能力的目的。因此,学会欣赏美、表现美,有助于书法作品的书写,不但可以使练字这个看似乏味的过程变得有趣,而且可以在研究写字技巧的时候提升自己对文字的鉴赏能力。
三、领悟书法内涵
“字是一个人的外表,从一个字上就能看出他是什么样的人!”随着信息的快速发展,更多的人已经习惯了用指尖在键盘上舞蹈“写”出来的字,而忘记了如何用笔杆去写字。尤其是如今的大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否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写字是很重要的!
1.领悟书法蕴含的哲思情理。书法与文学、美学、哲学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通过书法学习,既可以让大学生理解民族文化,又可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塑造完美人格。从古至今,多少书法家为我们留下了高山仰止的人格形象。通过学习书法,可以使大学生的意识境界得到净化和升华。从根本上讲,书法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随着书法学习实践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感悟力、分辨力以及创造力就会越强,对书法的老辣之美、刚健之美、丰满圆润之美等的鉴赏能力也会发生质的飞跃。“书品即人品”表达了书法对人拥有高雅的格调、审美的情趣、纯洁的心灵,陶冶情操有着积极的作用。书法可以活跃思维,并能培养人做事认真、一丝不苟、刻苦学习的精神。大学生学习书法可以提升自身气质,塑造完美人格。尤其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小学老师,更应树立起学习书法的信心与决心,肩负起传承书法艺术的重任。书法教育的作用还体现在它能够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观察力、模仿力、关注力、艺术鉴赏力。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艺术情操,提高自身教师技能,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书法这门古老而又历久弥新的艺术。
2.领悟书法中的文化精髓涵。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纵观书法发展的历史,从殷商的甲骨开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在发展变化。这种变化,是随着时代的要求发展变化的,体现出崇高强大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创造智慧。它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绘画大师毕加索说:如果我生为中国人,我会做书法家,而不是画家。要继承和弘扬这门古老的艺术,就必须重视书法教育。教师的示范可以形成对学生感官的直接刺激,教师的一手好字会让学生对老师更加尊重,从而喜欢上一门学科。因此教师工工整整的书写汉字,久而久之,学生耳濡目染、模仿教师写字,可以进一步感受中国汉字的美,从而提升对写字的兴趣。写字不仅要把字写工整,更要符合汉字的结构要求及审美要求,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各个比划的不同特点、各个偏旁部首的书写方法不同,汉字的不同结构要求、同类汉字的书写共同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能够自主的解决问题,养成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以达到学生的有效自学。写字本身就是相对枯燥的,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感到无聊,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使学生有成就感,体会写字的乐趣。书法是我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它荟萃了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精髓,在其发展历程中,不仅因其独特的雄浑之美使迁客骚人为之醉心,也因其秀逸之美而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书法艺术中包涵的“以和为贵”的价值理念,是消除现代文明造成的心理失衡,建设“和谐社会”的一剂良药,用和暖之风,徐徐入怀,沁人心脾,用《兰亭》之飘逸脱俗之美体验“无形而具图画之灿烂,无声而具音乐之和谐”。
四、为基础教育输送书法教育师资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在2011年8月出台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以及2013年春季开始执行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书法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教育督导部门要把书法课开设情况纳入教育督导的专项内容。
1.小学书法教学师资匮乏导致的尴尬局面。书法家苏士澍说: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中国人的根在汉字里,如果青少年不懂得、不热爱汉字,中国的未来令人担忧。但自《意见》出台以来,书法进课堂却遇到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北京市西城区福绥境小学刘老师称,虽然学校每周都有书法课,但学校没有专职书法教师。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一位老师称,学校对教师硬笔书法水平有要求,学生中也有书法兴趣小组,但没有专职书法教师……有的学校在全校范围挑选写字略好的老师勉强凑齐书法教学师资,但这些老师大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对书法的书写技巧、书法作品的鉴赏、书法的理论和发展史并不太了解,也基本是在本专业学科教学的基础上兼任书法教学。因此,这样的书法课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甚至可能由于教师缺乏书法的专业知识而对学生产生误导。当然,在这种局面之下,中小学的书法教学也难以建构学科体系。
2.小学教师职后培训良莠不齐,职前教育迫在眉睫。一些地区的教育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积极开展对中小学教师的书法培训,但由于培训较短,以及教师书法基础的参差不齐等诸多原因,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从长远来看,缓解书法教师匮乏状况,突破中小学书法教学的制约瓶颈,师范类高校应承担起培养人才的责任,让书法课尽快成为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必须掌握的技能。
“丰满”的理想和“骨感”的现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让我们的汉字艺术走进课堂教学,使《纲要》发挥最大的实际作用,这些问题日益成为致力于中华文化教育与传承的师范院校师生共同热议的话题和研究的方向。高校师范专业开设书法必修课可以增强大学生对汉字书写的重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加他们在就业时的竞争力,为基础教育提供可利用的书法教育教学师资。
现代社会又对中小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高尚的道德,还要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和创造精神。书法教育的关键期是中小学时期,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应引起社会、学校和教育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历代书法理论中有关书法对心理影响的论述
1、“书,心画也”,书法的抒情功能
汉扬雄曰:“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这一论断揭示了书法与创作主体与内心世界的关系,著名书画家陆维钊先生认为,“书,心画也”一语,最足以表达书法之精义。
蔡邕在《笔论》中说,“书者,散也。……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这一段话阐述了书法的抒情功能,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似乎都成了有生命的个体,变作了一种容纳书者丰富感情并向欣赏者传递某种情感的艺术形式。
2、“变化气质,陶冶心灵”书法的怡情功能
宋欧阳修曾言:“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明代的书法理论家项穆在《书法雅言》中也有类似说法:“法书仙手,致中极和,可以发天地之玄微,宣道义之蕴奥,继往圣之绝学,开后觉之良心。功将礼乐同休,名于日月并曜,岂惟明窗净几、神怡务闲、笔砚精良,人生清福而已哉!”。清周星莲更把书法的怡情功能提高到养气的高度“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静坐作楷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觉灵心焕发。下笔作诗、作文,自有头头是道,汩汩其来势。故知书道,亦足以恢扩才情、酝酿学问也。”这些论述都指出了书法的怡情养性的作用。既能怡情养性,自然也能强身健体。
3、“心正则笔正”书法的修身功能
柳公权在著名的“笔谏”中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元代的书画家郝经在其《陵川集》中也说“书法即心法也。故柳公权谓‘心正则笔正’,虽一时讽谏,亦书法之本也。苟其人品凡下颇斜侧媚,纵其书工其心中蕴藏者亦不能,有诸内者,必形诸外也。”项穆在《书法雅言》中也说“心为人之帅,心正则人正矣。笔为书之充,笔正则书正矣。人由心正,书由笔正。”清代的周星莲则说得更为具体:“心正则气定,气定则腕活,腕活则笔端,笔端则墨注,墨注则神凝,神凝则象滋,无意而皆意,不法而皆法”。现代著名书法家、艺术教育家陆维钊先生对书法作用更是推崇备至。“美术有动的与静的二类:动的如音乐,静的如绘画,而书法则属于静的一种。……我国理论以乐而不、哀而不伤为难能可贵之境界。而人之自制力有限,于是歌舞之欣赏,每随之而生不良之副作用,或且成为罪恶之渊薮,其为害不可不防。至于绘画,因系静的艺术品,较少此种流弊,然犹不及书法之绝不会发生不良之副作用。此就娱乐言,有利而无弊。……故学习书法,平常以为仅是艺术上之事,而实则除美观以外,尚有种种之作用。此作用能引导人对修养有帮助,对学问有长进,对觇事有悟入”。这是对书法的作用的最好肯定。
二、现代中小学书法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
1、正确的书写姿势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写好字的基本条件,也是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中小学生的骨骼正处于骨化逐渐完成的过程中,比较柔软,容易弯曲变形,如果不重视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他们在写字时就会歪头、斜肩、驼背。时间一久就会造成脊柱弯曲和眼睛近视。因此,学校应该把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作为一项重要的、持久的任务,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随时提醒、及时纠正。有一首写字歌说得好“学写字,要注意:头要正,肩要平,身要直;纸放正,一尺一拳要记牢,手离笔尖一寸高,写字认真心要静”。
2、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
良好的书写习惯包括:正确的书写姿势;认真的书写态度;规范、正确、端正、清楚、整洁的作业习惯;爱护书写工具等。
正确的书写姿势,是书法教学开始阶段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掌握起来并不难,难的是保持。要反复强调和督查,常抓不懈,防止出现反复。一旦养成习惯,将终身受益。正确的书写姿势,可以有效地预防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脊柱弯曲变形。
认真的书写态度是写好字的核心,必须要求学生一笔一画地写好每一个字,字迹工整,干净整齐,养成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做作业的好习惯。有的学生写字时思想不集中或东张西望,边做边玩;或磨磨蹭蹭,拖拖拉拉;或贪快,不看清楚,拿笔就写,写出的字东倒西歪,很不规范。所以,从他们开始学写字时,老师就要严格要求他们一定要做到:1、看清再写,不贪快,不磨蹭,不拖拉。2、做作业(写字)时要专心,不能边做边玩。3、写好后细心检查,不够好的可再写。孩子自控能力较差,若开始没有督促好,形成马虎潦草的坏习惯,就会影响他的学习,甚至今后的工作。
规范、正确、端正、清楚、整洁是对写字的具体要求。首先要做到规范、正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书写的汉字必须符合国家规范的文字标准;二是笔画的运笔必须规范、正确;三是笔顺必须规范、正确。其次,是要做到端正、清楚、整洁。单个的字须做到横平竖直、笔画规整、结构合理、重心平稳,整体还要求匀称、整齐,章法美观。涂涂改改是学生的通病,教师在指导学生书写时,必须要求学生看清楚了再下笔,尽量不用或少用橡皮、修正液、修正带等。乱涂改,极易使学生养成随意、马虎、潦草等坏习惯,不仅影响字的整洁、美观,对学习和生活也极为不利,而且修正液、修正带等据证实也有一定的有害物质,长期使用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3、书法练习过程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积极意义
书法练习过程是一个对人的心理的磨砺的过程。“学书之法在乎一心;心转腕,手能转笔。手不主运而以腕运,腕虽主运而以心运”(宋曹《书法约言》)。现代心理学实验也证明,书法练习对学生的积极情绪的发展有明显的作用。具体来说,书法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四心”,即:静心、专心、细心、恒心。
静心,是写好字的先决条件。书写时必须先静下来,这样才能手脑协调,把笔稳、笔画实;静而生悟,才能看得清,入得帖;而通过书法训练又能使人心平气和,沉静而安稳。有了这样的素质,则无论学习和做事都能取很好的效果,古人云“宁静致远”就是这个道理。现在的学生活泼好动、知识面宽、思想活跃,这是她们的优点,但也往往产生心浮气躁的毛病。对其进行书法熏陶,就能有效克服这一方面的毛病。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学生面临着各种诱惑,往往容易产生分心、分神。而书法练习则必须专心致志,要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心无旁骛,“用全身之力以送之”。书法学习还要有专一的态度,认准一本字帖要坚持学下去,不但要做到形似,还要做到神似,不能朝三暮四。所以,长期的书法训练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其专心专一的心理素质。
临摹是书法学习的唯一途径,通过长时间的临摹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敏锐的眼光和做事细心的良好品质。名家的法帖都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无论点画还是结构都非常精美,可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必须细心观察。临摹是一个细活,必须精雕细琢,大到整体章法,小到用笔添墨,都要一丝不苟。孙过庭云:“察之者尚精,似之者贵似”。
恒心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书法学习不是短时间能够取得效果的,必须长时间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刻苦训练才能取得成功,这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磨炼的过程。古代的书法家成功的例子不一而足,“张伯英临池学书,池水尽墨;永师登楼不下,四十余年。张公精熟,号为草圣;永师拘滞,终能著名。以此而言,非一朝一夕所能尽美。书无百日功,盖悠悠之谈也。宜白首攻之,岂可百日乎!”(徐浩《论书》)苏轼也曰“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铤,不作张芝作索靖。
4、书法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的作用
所谓审美情趣是指学生对美的艺术、事物、品格的感受及认识能力。通过这种感受和认识使其形成高尚的道德感和达到人格美的境界。
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审美意识的净化,审美意识的结晶。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称中国书法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现代著名书法家沈尹默也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学习书法对学生审美情趣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了解和感受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二是与个人的修养、人格联系起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三是感受和领悟书法的艺术美,培养、提高艺术的鉴赏能力;四是培养艺术的创造能力。
三、书法教育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
1、书法课的设置、教学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
现在中小学书法课的课程设置一般是按照年龄和年级的高低而设置的。一般一、二年级学习铅笔字;三年级开始学习钢笔字和毛笔字;初中不仅有钢笔、毛笔的训练还有书法欣赏的内容。这样的课程设置基本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但仍然是粗放式的,尚不够具体和科学。对各年龄阶段的教学目标、任务以及考核办法等,还缺乏系统的研究。
2、用现代的理念改造传统的书法教学模式
现代的教学理念是以人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传统的书法教学模式显然是与之有冲突的。传统的书法教学往往只重视个人经验的传授,缺乏系统性、科学性,而且难学、难练、难坚持,也比较枯燥、乏味;而现代的教学理念则要求重视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关注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变苦学为乐学。
3、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提高书法课堂教学的效率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和多维的空间。书法教学是传统的烙印很深的领域,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整合各种网络资源,运用现代的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传统的书法教学手段要通过现代工艺的改造,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历代书法论文选》
一、学习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书法是书写的法度,其次是以线条为表现形式的艺术,它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书法学习不仅可以让人把字写得准确、清楚、美观,实现正常的表达,同时还能令人赏心悦目。在运用汉字数量较多的考试中,比如政治、历史、语文考试,如果学生试卷字迹潦草、模糊不清,必然会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分数。所以学生要想得到高分,首先书写就必须准确规范,这样会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并且,现在中、高考开始逐步实行网上阅卷,这就对学生书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从事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且参加过中考的阅卷工作,深知书写不规范带来的危害,追根溯源,主要是因为学生不注意书写,这直接影响文字表达的准确性。
二、学习书法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文学修养
书法学习者为熟练掌握书写技巧,必须反复临摹名碑名帖,我国有很多著名的书法杰作,同时也是脍炙人口的锦绣文章。例如唐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代表作《祭侄文稿》,运用圆转遒劲的篆籀笔法,筋骨凝练;同时章法结体自然,墨法渴涩生动、字间行气、不计工拙,作者在悲愤的挥写中,无意间创作了人间书法精品。学书者在临写此帖时,既是学习书法技巧,同时对作者的了解认识也是学习为人处世的典范;并且文章内容健康,用词自然生动,这也是提高中学生文学修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此外中学语文教师还应该教导学生学会博采众长,多渠道去欣赏书法精品,吸收别人的艺术精华以便提升自我。这样既可以体现学习者的翰墨风情,又能够增进文学知识,实现书法与语文学习共同进步的两相境地。
三、学习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中国书法作为一门以汉字为载体的书写艺术,它的美是通过线条处理,表现出各种思想情趣的艺术形式,从中可以使人联想到文人雅士创作时的心情,更会联想到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生活背景。中国书法是象形文字,过去很多著名的书法家从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观察中都能提炼美的情趣,将其融进自己的书法艺术中,最终获得成功。语文教师如果在书法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地教导学生感悟生活,其书法也会因此而不断提升。创作不论是书写人生,还是书写自然,作者如果有意识去观察体验生活,那么他一定可以从现实中发现美的真谛。所以如果中学生在书法学习中能认真观察体验生活,那么他们的观察能力必然会有所提高,这对激发中小学生的创作灵感必然会有所启发。
四、学习书法有利于平静学生的心态
琴、棋、书、画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最好依托,学习书法可以使人平心静气、凝气养神。现代是一个充满轻浮、物质欲极强的社会,整个社会都处于躁动之中。中小学生更是处于青春悸动的年龄,加之校外的社会人文环境就不好,很难静下心来读书学习。因此,中小学生如果能够长期学习书法,必定能够在书法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平静学习心态。
一、书法教育的现状与美术教育的关联性
1. 书法教育的现状
书法艺术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中的汉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较高的文化价值。以往,在固有教育思维的影响下,书法教育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部分学生的书写水平和书法鉴赏能力不足。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发展,而且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基于此,中小学书法教育逐渐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从2013年春季开始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1]。由此可见,书法教育的地位在不断上升。
目前,大部分学校对于书法课程的重视程度已经明显提高,但是部分学校缺乏专业的书法教师,书法课程教学往往由学校的其他学科教师负责,而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书法的实际体验。部分教师的书法教学模式和内容单一,过于追求学生书法技能水平的提升,没有较好地引导学生结合历史文化学习、掌握书法[2],这不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发展。如果教师将书法融入现代美术教育体系,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体悟书法作品的艺术特征和传达的情感态度,则更有益于学生书法能力的提升。
2. 书法与美术教育的关联性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这段文字从艺术表现上谈论了书法和绘画的关系。其实中国古代的汉字就极具艺术性,如中国早期的象形文字,字形就像图画一样,包含美的元素。由此可见,书法和绘画在很早之前就是密切相关的。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书法是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美术形式。创作者运用特定的工具材料(毛笔、宣纸、墨等)创造性地书写汉字,可以表达自身独特的审美意趣。创作者运用不同的书写技法、墨法和章法,会产生不同的形式美感。书法兼具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同时体现创造性、实践性,这与中小学美术课程的特征相似。同时,书法教学主要由临摹和创作两部分组成,这与美术教学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推动学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将书法艺术融入美术教育,发挥二者的优势,更有利于现代美术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二、书法学习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1. 有利于促进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
随着当今社会的进步和现代艺术的发展,艺术的表现方式和美术教育都需要新鲜的血液,以适应时代的蓬勃发展。中国以往的美术基础教学方式以素描、水粉为主,追求具象而形似的绘画效果,美术教学较为理性,相对缺乏对学生自我意识与情感的培养。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美术教学体系,发挥二者的优势,能进一步促进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书法艺术历经不同朝代的变迁,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书法一直是文人墨客抒发内心情感、表达真实思想的艺术形式,是能表达传统文化意境和民族情操的艺术。将书法艺术的元素注入现代美术教育,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形成具有时代特点和传统文化特色的美术教育模式。
2. 有利于学生理解美术基础知识,增强艺术表现力
书法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的字体有着不同的艺术特征,如篆书的“横平竖直”、隶书的“蚕头燕尾”、楷书的“外拓内擫”、行草的“笔断意连”等,这些都是学生在书法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础技法。教师在书法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对点和线的感悟力,有利于学生对点、线、面等美术造型基本要素的理解,丰富学生的美术表现力。
在笔墨技法上,书法与国画有很多相通之处。二者运用的工具相同,在笔墨表现上是一致的。书法注重笔法、章法、结体以及墨法,即运笔时的提按、平动、绞转,墨色的干湿浓淡,字体的间架结构,字与字之间的距离、留白,等等。这些技法都可以被运用于美术创作,丰富艺术表现手段。
3. 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增强文化自信
书法世界丰富多彩,不同字体有不同的特征和韵味,如,楷书字体方正、规矩严谨,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等等。不同书法家的字也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有的浑厚,有的古拙,有的庄重,有的柔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和喜好选择一种或多种字体临摹和创作,如,个性严谨的学生可以选择《多宝塔碑》和《九成宫醴泉铭》,个性活泼的学生可学习《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等等。这有利于学生发展自身的艺术个性,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书写风格。
书法被认为是最抽象、最能打动人心的艺术形式之一,书法作品往往蕴含着创作者丰富的情感意趣。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碑帖风格也各不相同,不仅有常见的五大字体,而且有“瘦金书”“台阁体”“飞白书”等丰富的书体。每一个时期都有其正统的“官方字体”,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审美差异和文化内涵。通过学习书法,学生可以了解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体悟经典书法作品中书法家的真挚情感和人生态度。如,颜真卿《祭侄文稿》(图1)中的家国情怀、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放浪形骸、苏轼《寒食帖》中的豁达大度等,无不体现出艺术家的性格和精神品质。学生通过临习这些经典作品,结合教师的讲解,可以感受到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三、推动书法艺术融入美术教育的策略
1. 重视书法教学,推动书法艺术进入美术课堂
2011年,《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提出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明确指出要充分认识开展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部分中小学的书法教育开展受限,书法课程教学质量不佳,以致部分学生接触书法的机会较少,书写能力的发展受到影响。书法教学不仅包括技法上的训练,而且渗透着德育、美育、素质教育。书法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若不重视书法教育,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学校必须重视书法教育,重视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要推动书法教学融入美术教学,学校可设置专门的书法基地,引进优秀的专业书法教师,以此提高书法教学质量。教师可结合先进、科学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书法学习中获得感悟,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 创新课程设计,应用多平台教学方式
以往的书法技能训练较为枯燥,学生容易丧失对书法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巧妙地将书法和美术相结合,创新课程设计,往往会有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如,在教授小学三年级美术课程《中国龙》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写出小篆的“龙”字,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字,再写出行书和草书的“龙”,告诉学生这是同一个字,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之后,教师用图片展示龙身体的各个部位,与相应的动物形象展开对比,并用楷书写出课程的主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龙”字的演变过程,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书法鉴赏课程中,教师也可以使用慕课教学方式,用动画模拟汉字的演变历程,以视频展示书法家的成长故事,如欧阳询“流连观碑”、颜真卿“拜师学书”等。这样,学生可从故事中感悟书法家的人格魅力,与书法作品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提升书法鉴赏能力和书写水平。
3. 开发书法特色校本课程,开展课外书法活动,营造书法学习氛围
目前中小学有指定的书法教材,但教材不一定适合每个地区的每一名学生。为此,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研究、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校本课程,开设书法特色课程,推动书法艺术进校园。除了开发校本课程,学校还可以在每个年级开展“一笔一画写人生”的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每天的书写练习提高书写水平,从写好字、做好人入手提升道德修养。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各类书法教育特色活动,如书法现场比赛、师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等活动,并在校园中展示名家经典楹联书法作品和师生书法作品,创设书法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书法、用书法[3]。另外,学校可定期邀请书法专家学者到校为师生授课,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书写意识和能力。学校需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建设以书法特色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环境,以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结语
将书法艺术融入现代美术教育,不仅能为美术教育注入新的元素,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书法水平,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美术教师在提升美术专业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多学习书法知识,巧妙推进书法与美术的整合,促进现代美术教育发展,让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弘扬。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136-02
在新的发展阶段内,高校对人才的培养需要进一步明确“如何培养,为谁培养”的问题。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全面转型的新时期,文化产业迅速发展,这都对建设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一直是为国家输送高等人才的先进阵地,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越发重视素质教育。
一、公共书法教育对于高校实践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并具有审美惯性的艺术形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书法经过了不断完善和创新,更加深了书法艺术的内涵,体现出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色。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也可以很好的了解不同书法形式产生的具体原因,了解不同时代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殊性,不同书法所代表的文化情趣和社会价值也在逐渐学习的过程中,渗透到学生的个人行为和观念之中,进而提高学生的内在涵养,提升学生的外在气质。因此书法艺术的传承,也是我国历史与优秀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过程。
其次,书法的不同形式体现了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特点,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们的精神气节。比如颜体书法所体现出的深沉内敛、宽博宏伟,赵体书法显示出的华丽典雅、秀丽委婉,欧体书法显示出的森严法度、动静一体,等等,书法不仅能够养成学生独特的审美视角,也能够在练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体会书法所传递出的信念和品质,从而塑造更加优秀的品质。
再次,学生想要在书法上有所提升和进步,需要付出日复一日的努力。艺术天赋固然重要,但是书法的成就绝非一蹴而就,不断重复、刻苦的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毅刻苦的品格和不畏困难与失败的勇气,这也正是当今社会中必要的素质品格。
二、高校开展公共书法教育时普遍存在的不足
首先,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之中,书法艺术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并不高,大部分学生并不了解书法,对这种传统文化形式也并没有兴趣。一方面,在基础教育阶段,我国仍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大部分时间内,学生都是在学校或者各种补习班,大部分学生没有充裕的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另外,相较于钢琴、美术等特长,书法并不是很好的加分项目,因此在升入大学之前,很少有学生了解和接触书法。不同学生的书法基础参差不齐,是导致高校书法教学效果不佳的一个原因。
其次,很多高校并未对书法课程作出明确的定位,高校只是将书法艺术作为素质教育课程,并且在考核方式上并不严格,因此很多学生并不重视书法课程,只是为了得到相应的学分才参加书法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认真,无法真正了解书法艺术的美感和价值。与之相对应,大部分高校的书法教师并不具备专业的书法教学资格,虽然有时可能会聘请一些比较出名的书法家进行讲座和教学,但是课时十分有限,无法起到长期渗透教育的效果。
另外,随着现代化移动通讯设备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们不再依赖传统的通信方式保持与其他人的联系,而是更多地采取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在课堂中,学生也不用再辛苦地做笔记,而是直接拷贝老师的PPT,这些变化都减少了实际的文字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因而在大部分高校内,并没有良好的书法学习氛围,对公共书法教育质量的提升Ю戳撕艽蟮淖璋。
三、高校更好地开展公共书法教育的策略
基于上述问题,为了促进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书法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需要针对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首先,在书法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的、考虑不同学生对书法不一的掌握和了解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书法教育的内容,形成完善的书法教育体系。书法艺术经过长时期的发展,拥有一套独立的系统,但是在高校书法教育中,教师对书法知识的元素缺乏考虑,将各种知识糅杂在一起,导致教育效果不佳。为此,教师可以将书法教育分为书法文化、艺术、历史、书写技巧以及书法艺术作品赏析等几个部分,增强书法教育的专业性,只有对书法教育作出更加清晰明确的定位,才能进而提高学生对书法教育的重视程度。
另外,高校需要进一步开展多样化的书法活动,比如书法艺术讲座、书法比赛等,并将学生在不同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和表现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更好地促进书法艺术的发展。另外,高校需要注重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书法教育团队,解决书法教学人员的编制问题,进一步加强对书法教师的管理,形成全面教育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促使书法教学人员更加认真负责的研究书法教育质量提升的相关事项。
书法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因而会让很多学生产生距离感,很多学生认为书法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大,因此对书法学习并不感兴趣,导致高校的书法教育效果并不好。为了改变这种问题,教师在展开书法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适当在书法教育中融合时代特色,保持书法艺术与时俱进的先进性特色。一来,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书法氛围的建设,扩大书法教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比如在校园内展开书法周,鼓励各个专业的学生参加个人或是团体的书法艺术比赛,组织学生观看与书法艺术相关的影视作品,展开书法艺术交流讨论会议等。带动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兴趣。二来,书法教育团队需要进一步加强现代化建设,将书法教育与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相互联系起来,比如开放微博、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平台推送,与学生们共同分享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够接受到相关的信息。同时,借助网络平台,师生之间也可以在线展开讨论,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见解,向教师提出更多的教学创新建议。教师以可以通过慕课等形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书法知识,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主动的接受书法知识。另外,高校需要注意鼓励书法教育与其他的专业教育相互结合起来,实现书法知识与其他知识的相互渗透,比如讲书法教育与美术、舞蹈等专业知识结合起来,鼓励学生挖掘新的创作题材。或者在文化产业等专业中开展书法艺术作品赏析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专业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书法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相关管理者和教学人员需要正视当前公共书法教育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学生的主体特点,制定合理的书法教育措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罗觉华.高校书法公选课教学初探――以欣赏角度领略书法结构之美[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9(2).
[2]李平,刘玉.强化素质教育,重视高校书法教学[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6(6).
在当今时代,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文化的高速发展给每个人提出的必然要求;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学习的热潮是世界性的热潮,创建学习型社会是世界性的追求。建立起以学生为导向的管理和控制。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功能,大力弘扬读书精神因此,图书馆应想法吸引这一类学生进去阅读,让他感兴趣,想看、乐看。
1.学校在管理上积极引导
当然,人的本性都是天生好玩、怕动脑筋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功能,大力弘扬读书精神,经常发起读书热活动。像学校经常组织进行的各类竞赛一样,如阅读知识竞赛、书法大赛、故事会、体育比赛等,这些活动会促进更多的人主动进图书馆看书学习。
2.充分激发学生的看书兴趣
很多人都是凭兴趣读书的,这个兴趣的由来不是与生俱有的,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的精心培养才行。学生们都喜欢听故事,那就平时多给他们讲故事。像我小时侯很喜欢听收音机里的评书联播,到说书场听故事,喜欢听大人讲故事。久而久之,也就自己喜欢看书了。我觉得,我们的老师,仅仅围绕校本科目去组织教学还不够,想想,一个学期才学32篇课文,其内容太少了,应对课文进行横向联系,像讲童话类的内容时,不妨也联系一下安徒生的童话;讲到《女娲补天》等神话,也就讲讲《西游记》;讲到《草船借箭》也就顺便讲讲《三国演义》;讲到《孔乙己》,也就顺便讲讲鲁迅的《阿Q正传》多好呀!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自然而然地要去图书馆看书了。
3.加大图书馆的宣传力度,激发学生读书热
不要让书成为“死书”。图书馆应以学生为中心,一些新书、好书要让人人皆知。因为,只有人了解了,才能让人感兴趣,才能产生看的欲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校报、海报、广播等宣传手段去大力宣传,激发学生的读书热。要让大家都知道现在有些什么好书,起到欲看不能、非看不可的效果才行。
4.多给一些看书的时间
现在的学生在校看书的时间太少了,仅仅利用中午一点点时间(15分钟),是不够的。这样学生知道时间短,只能是走马观花。不妨安排一些活动课、或大课间,可能效果会好些。
二、尽力搞好学校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
提供服务是图书馆活动的根本目的。学校图书馆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不要给学生太多的烦琐手续,要把学生喜闻乐见的书或一些热门的书放在显眼的地方,让学生很容易借阅。图书馆应重视其服务,并从学生的角度来考量,服务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要为学生在学习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提高服务效率
一直以来图书馆都是重藏轻用的,有时甚至只作为学校的一个功能室。有的学校的图书管理还很不错,他们允许学生外借图书,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只有图书馆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有机体,进入良性循环中,才能保持健康的图书馆文化,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图书馆的发展。
2.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是不能适应时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的。对于学校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人员来说,需要不断学习、紧跟社会和科技发展新潮流,掌握全球最新的信息动态、最新的专业理论,结合本馆与本校专业发展的特点,开拓新局面。例如,不妨让有心计的学生来参与图书管理,对他们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在老师的引领下,他们的行动,会更贴近同辈的同学。这样,会让很多书“活”起来。
3.不断提高服务意识
新形式下的图书馆服务业要贴近学生,做到“学生第一,服务至上”。学校要开展多种服务方式、如馆内服务、网上服务、定向服务、专题服务、咨询服务等,本着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学生服好务,强度服务的效果,强调图书馆信息服务业的文化含量和知识含量。我觉得只有采取形式多样的服务方式,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单一,方便快捷,才能谈得上“以人为本”。
三、加强图书馆的社会功能
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就是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首先让图书感动一位学生,然后让学生去感动一个家庭,再让家庭去影响一个社会。这样无疑会对提高我们全民族的素质起到一个积极推动作用。多看书,广猎知识无疑会对人的精神文明有提高、促进作用。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就可以从中体现。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1―0068―01
特殊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十分独特的一类教育形式,由于特殊教育的受众在生理或者心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特殊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方法与常规教育相比都有较大差异。特殊教育的目的往往不在于教授知识的深度,而关注于特殊教育群体精神和心理上的变化,致力打开特殊教育群体心扉,扫除其心理阴影和障碍,能够走出阴霾,更好地融入到与周围人之间,进行较为正常的社会生活。
在缓解精神压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或是改观心理状态等方面,美术教学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尤其是在压力不断增大的现代社会,美术艺术已经成为了社会人群放松身心、愉悦心灵的一种有效方式,而这恰好和特殊教育的教学要求不谋而合。正是由于此,特殊教育中的美术教学逐渐受到了特殊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人们也发现了美术教学对于抚慰心灵、释放心理压力的明显作用。关于特殊教育中的美术教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特殊教育中美术教学的作用
1.使教学生动化、形象化。与其他教学形式相比,美术教学在形象性和生动性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例如,对于聋哑儿童,由于其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均受到较大的限制,于是视觉感知便成为其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而美术教学中可以运用图片的形式来讲述相关的知识,一个个的画面有效地弥补了聋哑儿童听觉上的不足。不仅如此,当学生想和周围人或是老师交流、沟通甚至是讨论时,除了传统的哑语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图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大大丰富了聋哑儿童的表达方式,也加强了他们与正常人群沟通的能力。
2.良好的心理教育功能。众所周知,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很容易引起观赏者的共鸣,进而进行发散式联想,对其心灵产生影响甚至是震撼。特殊教育受众是弱势群体,他们由于生理心理上的缺陷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表现为自闭症、妄想症等等。在这样心理因素的影响之下,特殊教育的教学效果要大打折扣,而美术教学可以展示大量表现真、善、美元素的作品,教师可以以这些作品为突破口,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美好且积极向上的方面。
3.有效地多感官协同训练。美术教育一般包括了赏析和创作两个部分的内容,而当中又涉及到色彩、搭配、比例、构图等一系列的因素,通过赏析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表达能力,而创作更可以将学生的手、脑等多个部位充分调动起来,尤其是对于智力有缺陷的学生,这些训练对于开发其智力和激活大脑部分功能而言,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特殊教育中开展美术教学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6-001-02
1 引言
人类的步伐已经跨入 21 世纪,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手段。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已经在我国各地广泛开展。
1.1 初识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言等运 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 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储存。其特有的优势对学生产生一定强度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不断提高学生注意的品质,使学生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
1.2 传统的教学媒体与计算机多媒体的比较
传统的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学生、媒体三个要素构成的,缺一不可。多数多媒体具有直观性,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 全面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对传统教学的影响
人类社会已悄然步入了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有两个最重要的现 代科技杠杆:多媒体计算机和国际互联网,它们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超强动力,这也就决定着教育也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地变革。
2.1 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学习环境的改变
学生学习环境是一个系统而开放的整体和网络,学生一方面受到它的约束和影响,另一方面学生也有主动地利用它以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资源。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参与和浸入科学教育活动情境中的程度对他们的智力技能和科学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影响。传统的课堂教学只看重整体教育,教学的方式也是最单纯的讲授式,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为主要教学方式,这样就会造成学生无法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新型的教学模式也不断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是传统的观念发生质的转变。现代教育技术营造的是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共享、交互、协作是现代教育的本质。这种交互式的学习方式已不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刺激。它比讲授式教学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其积极性,使得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2.2 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学习方式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美国学者纽曼认为: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方式,既包括学生的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又包括认知参与。显然,纽曼把学生的学习方式视为一个组合概念,是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及社会化参与的有机结合。由此,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品质。
多媒体教学代替了传统的讲授方式,打破了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是教学手段的重要标志。多媒体教学直观新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化抽象为生动,更易于理解,给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理念。教师形象表达的工具,多媒体和网络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仿真模拟功能,多媒体课件远超传统手段,所以有人说,多媒体课件是教学手段的一场革命,教师是关系到多媒体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将抽象或难以理解的内容用图形演示,使声像、文字与口语结合,生动形象地展示认识对象,突出教学主题,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不易听懂、明白的问题,得以听清看明,大大加快学习进度。
2.3 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素质和教材形式的改变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教师的全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使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资源进行开发、设计、利用、共享,对于计算机操作、多媒体软件运用以及网络知识的理解成为了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突破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很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在这个平台上得以共享,教师可以非常轻松的获取这些共享资源,同时,也可以促进网络平台上各学科之间的互相交流,获取最新的教学经验和成果,及时获知学生的需求,主动和学生进行学习上的交流和沟通,转变角色,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同时,网络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人力资源,学校在投入少量师资力量的同时就可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在教材方面,作为学习者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的书本也已经多样化。电子课本以科学直观的视、音、图、文等实现了教材内容的数字化、交互功能的智能化,多角度、多维度地呈现教材内容,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为传统教材模式向网络化教材转变提供了良好范式。
3 人的因素在教育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传统教学由于媒体单一,只能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主,导致学生厌学。多媒体教学已改这些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例如,我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钟面学具,通过自己拔时,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开始我问:把8个分成2份,有几种摆法?我先让全体学生用小塑料棒动手摆,有的摆成1个和7个,有的摆成2个和6个,有的摆成3个和5个……我利用投影出示了4种不同的摆法,让学生观察哪一种分法得到的两份同样多?学生很容易从“同样多”过渡,理解“平均分”的实际含义,突破了教学难点。
我上《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有许多知识并不是按照惯有的模式直接讲给学生听,然后再让学生去记。在认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环节中,我先是让学生事先准备好小木条,并在两端打好一个孔,用来灵活固定,也有用塑料条来代替的。并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实践、组合成可以活动的三角形和长方形。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完成。这样一个动手制作的过程看起来好像是手工课,可同学们兴趣特别浓,这也让数学课堂变的轻松起来了。完成后,我请同学们用双手去拉伸这两个图形,并把得到的结果告诉给你的伙伴们,看看你们的结论是否相同?结果是什么?整个过程非常轻松愉快,老师只是适当的组织了一下教学,从制作到实践操作并且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的特性拉伸不易变形,而长方形则有相反的结论,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这样的课堂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教学效果特别好。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录像、录音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生学完“认识人民币”后,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巩固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软件设计制作了“虚拟商店”,让学生去实践购物。在购物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看商品上的标价,还学会了拿钱找钱,也学会了合理花钱,懂得了节约用钱。这一情景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近距离接触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并满足了学生喜欢参加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用脑去想,而且学会了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去表达,用手去操作,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几加几”的教学中,我制作了这样的课件:两个拟人化的小方块在欢乐的音乐声中手拉手蹦蹦跳跳地出现在屏幕上,并在原地跳跃、翻滚,接着音乐停止,传来“嗨哟,嗨哟”的声音,小猴子推来一个小方块,然后这个小方块跟小猴子说了声“再见”,与原来的两个小方块手拉手一起跳跃、翻滚,同时从小方块的动态分布上逐步出示算式2+1=?。使用这个课件时,我引导学生把动画和算式结合起来,说说数量关系。由于色彩鲜艳,小方块模拟人体动作跳跃、翻滚,并配上了音乐,学生仿佛看了一场动画片,注意力被吸引,因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互动平台,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
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美术的教育启迪,幼儿可以初步形成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意识,这对陶冶他们的情操,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健全人格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幼儿美术教育的几种方法。
一、激发美术学习兴趣,使幼儿爱学乐学
美术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理性科目,应该靠启迪思想和激感来开启幼儿心灵的大门,不能有任何强制:一是要让幼儿对所画的内容、形象有强烈的兴趣。走进童心世界,观察幼儿的所思所想,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活他们的创作欲望,让他们的头脑中有个鲜明清晰的形象,使之呼之欲来,内心产生创作的欲望;二是配合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认知活动。如:在春天,让幼儿去郊外春游,数一数桃花、梨花各有几个花瓣,看一看颜色有什么区别,闻一闻花香有什么不同。摸一摸柔软的小草,看看花丛中蝴蝶有几张美丽的翅膀,翅膀上的花纹怎样,是什么颜色。去动物园看看大象的长鼻子、湖里的白天鹅、假山上的猴子、美丽的孔雀。让孩子知道大自然和人们的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三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小班的孩子可安排手指点画、拓印画等内容。中班和大班的孩子,可安排吹画、撕纸、折叠、蜡画、印染、添花、手印画等丰富的绘画形式。还可以让幼儿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能使幼儿逐渐从感知表面形式美过渡到理解作品内在美,提高审美能力。
二、优化引导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在遵循幼儿教育原则的基础上,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美术认识规律,运用以下方法:
1.观察法。是指让幼儿有目的、有计划、比^持久地通过感官感知事物的一种方法。观察看似简单,其实,它包含了很大的学问。瓦特通过观察壶盖的跳动,发明了蒸汽机;人们从蜻蜓身上受到启迪,制造出直升飞机等,无不始于观察。在美术活动中观察是重要的学习手段。教给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可以为美术活动提供大量而丰富的内容和感性知识。教幼儿观察,首先要明确目的;其次要有秩序。或由整体到局部,或由上及下、由外及内的观察方法。例如,目的:通过观察金鱼画一幅金鱼的画;方法:可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即先看鱼身体与尾巴在水中游动时的形态,再看眼、口、鳞、鱼鳍各在的位置及形态。在他们之间反复比较,经过这样的观察过程,找出鱼与鱼之间的异同。在动笔之前,最好用语言叙述出来,这样既锻炼了观察能力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2.讲解法。讲解即是口授法。在美术活动中可以运用语言对幼儿进行启发、讲解、描述等,让幼儿明确要求和表现方法,使幼儿有目的进行造型活动。随着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教师还可以运用语言艺术讲故事,念儿歌、诗歌,或者播放乐曲等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引起幼儿美好的情感。也可以结合实物、范例等进行讲解。例如,可以启发幼儿用连环画的方式,创造性的画出幼儿熟悉的"兔龟赛跑"、"一把红雨伞"等故事中的几个主要情节。
3.示范法。示范是美术教学中的基本方法之一。什么是示范?是指教师用正确的动作、直观可视的造型活动,把美术活动的操作过程一步一步地做给幼儿看,教给幼儿美术活动的方法和顺序,使他们通过模仿更好地掌握各种美术活动的技能。在示范的过程中必须伴随语言的讲解。例如:《画小鸡》教师可以边示范边讲解。第一步:鸡妈妈生了个大鸡蛋(画小鸡的身体)。第二步:小鸡用尖嘴啄破蛋壳,伸出小脑袋,用圆眼睛看周围(画头、嘴和眼睛)。第三步:小鸡学着站起来(画腿与爪子)。第四步:拍拍翅膀向前跑(画翅膀)。这样生动而形象地讲解加上缓慢、清晰、准确的演示,幼儿能够快速掌握画小鸡的基本要领,很容易地画出各种形态的小鸡。示范法在手工活动中应用更为有效。例如,手工《小拖把》,在讲解的同时操作制作步骤。在长条纸一边剪直条,在长条纸的另一边涂上浆糊,绕在小木棍上粘牢,将剪开处四处散开,这样,一个小拖把就完成了。
三、运用故事吸引,启迪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2、图书馆发挥德育教育价值的主要途径
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在学校图书馆的建设中,要想充分发挥其德育教育的作用,主要可以从几个方面得以实现。首先是对优秀刊物进行采集,并且在宣传方面做足准备。高职图书馆中藏有大量的图书,图书是图书馆的主要构成,更不必说是具有珍贵价值的文献了,根据学生先进性的思想,也应该重视起藏书的基本原则,在选择图书时,应该其价值方面进行选择,选择主观正的作品,如人物传记、文学名着等,这些书籍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对于德育工作的展开能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时也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重视起图书馆的藏书问题,才能真正的发挥出图书馆的价值。与此同时,导读工作的落实可以起到在广大学生中的宣传作用,学生看到导读后就会引起一定的好奇心,这样对于书籍的进一步推广也可以带来积极的影响。其次,在宣传教育方面,图书馆的价值也是十分具有影响力的。具体的宣传手段包括黑板报、专题制作以及多媒体等手段,这些方式对于具体的宣传教育工作都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图书馆中加强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避免过去损坏图书现象的发生。同样,要想做一名文明的读者,就应该重视起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这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无形之中对学生予以正确的引导,开展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最终才能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
第三,在图书馆中开展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活动有助于和谐校园的组成。在高职校园中,更加需要将校园发展成为一个充满欢声笑语,每天都能学习到丰富知识的场所。在校园中的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思想意识以及价值取向,所以要想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就要将高职校园建设成为一个更加和谐的场所。和谐校园的建设与图书馆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二者之间的共同特点就是都需要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以便在读者与校园之间形成一种紧密的凝聚力。所以在图书馆中积极的开展一些活动,将其馆藏优势充分发展出来,更进一步的体现出了图书馆第二课堂的作用。在今后图书馆的发展与建设中,还应该在服务方面多下功夫,将服务理念得到进一步的拓展,这样便更加有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学生的德育水平也会得到显着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