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劳动教育课的重要性

劳动教育课的重要性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24 09:24:2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劳动教育课的重要性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劳动教育课的重要性

篇1

劳动对于每一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生活在社会上首先要满足吃穿住行的需要,劳动是人获得生活资料的基本手段。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比较发达的今天,人们往往不再满足于获得基本的生活资料,而是追求自己最高价值的实现,劳动正是实现自己价值的根本途径。但是在技术经济的背景下,劳动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教育和学习。劳动是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实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就开设了初中劳动技术课程。这对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作用巨大。应该说,没有劳动内容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是有缺陷的教育,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素质俱佳的新人。但在目前初中的教育实践中,还是有不少缺陷的,特别是在劳动与技术课方面有明显不足。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使家校双方都忽视劳动技术教育,由此带来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学生好逸恶劳、动手能力差、轻视体力劳动者等等。当这样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就会与社会环境格格不入,不能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初中劳动与技术课的意义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初步的劳动素质,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因而,陶行知说“唯独贯彻在劳力上劳心的教育,才能够造就在劳力上劳心的人类,才能征服自然势力,创造大同社会”。

二、打破教材局限,增强劳动实践

初中阶段的学习分为基础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学习两种。多少年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初中学校已经适应了以教材为核心的教学。但属于实践能力学习的劳动与技术课则不适合以教材为核心的教学,“新课程理念要求综合实践活动不允许有原来意义上的教材出现,不允许每个学习领域都编成教材”。劳动与技术课的实践性是第一位的,要紧紧地围绕着劳动实践来组织教学。“实践活动是加强劳动教育的有效手段,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更应该是有目的、有内容、有方法、有阵地”。第一,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初中阶段各个学科都会涉及一些手工制作,这是进行劳动实践的很好契机。比如,在数学课中会涉及很多图形,班级可以让学生在劳动实践课中引导对这些图形加以制作。物理课中,半导体、滑轮等也都可以在劳动实践课中让学生进行制作。第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与校园的日常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比如,每周的一次的大扫除就是进行劳动实践的好机会。校园板报、班级板报也是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舞台。第三,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与家庭生活结合起来。比如,可以安排“周末我给父母洗脚”“周末我做家务”等活动,然后教师通过家访和课堂点评,总结相关情况,这种方式增进了学生的劳动能力,也加强了家校共建合作。第四,让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在社会生活中进行,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报纸义卖活动、市区街道清扫活动,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劳动的艰辛、在劳动的艰辛中体验社会生活。

三、在劳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来自于实践,向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初中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设计’‘劳动’等内容结合起来,运用‘问题情景’‘探究设计’‘自主实践’‘及时评价’等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达到目的”。第一,学生是劳动实践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劳动实践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那种参与到了劳动场面中却飘在劳动实践表层的行为是培养不出创新能力的,要谨防劳动实践中的假“实践”,要把劳动实践真正地落到实处。第二,在劳动与技术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改变教师主导的强势职业心理。通过让学生发挥不同的兴趣、性格、能力,开创创新性的学教活动。第三,教师通过及时评价,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但如果不是严重的错误,教师不适合把问题全部抖开,要给学生留下想象、发挥、革新的余地,这样可以锻炼、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第四,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互相配合、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容易培养各自的创新能力。如果是复杂性的、规模化的劳动场合,学生之间的配合、交流就更重要,老师要教育、启发学生通过默契协作,完成劳动实践任务、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总结

劳动是应该从少年时期就培养起来的思想,初中生要树立劳动观念,并培养出初步的劳动技能。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要在劳动实践间活动中打造初中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初中劳动与技术课的根本责任与使命。增强劳动实践的具体步骤是,第一,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第二,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与校园的日常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第三,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与家庭生活结合起来。 第四,让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在社会生活中进行。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发挥主体地位,发挥不同的兴趣、性格、能力,这样才能够培养出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第一卷)[J].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129.

篇2

一、让劳动教育课真正进入学校主流课程

“童乐园”劳动教育实践课的开展,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进入农村小学的“主流课程”。我校总结了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的“五落实”保障机制:课时落实、教材落实、师资落实、考核落实和制度落实,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进入学校主流课程。

二、认真研制劳动实践教育目标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分“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两个维度,制订了劳动综合实践课教学目标。

(一)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定童乐园劳动实践教育的梯度目标,确保劳动实践教育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总目标是:

1.通过“童乐园”劳动实践活动课与其他课的结合学习,了解和实践劳动有关的一些知识。掌握简单的劳动工具的使用。

2.通过各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活动并能够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

3.能根据自己在劳动中所出现的问题,制定一个小课题研究,并尝试撰写研究小论文。

4.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沟通能力。

5.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其他课的结合,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应用广泛,它与其他学科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分段目标:

低段目标:1.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劳动工具的使用。2.通过实践活动学习生活与社会中的简单的常识性知识。3.培B他们热爱劳动的意识,积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增强对生活的了解和认识。4.通过数学、语文、音乐、美术、品社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结合,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课适合每一门学科。

中段目标:1.培养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的能力;教给学生一些设计及制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及制作的能力。2.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活动、与他人的合作交往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3.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感受到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喜悦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正义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4.在数学、语文、音乐、美术、品社课的基础上又加入英语、科学两样,学生要按要求完成每门课所制定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定目标。

高段目标:1.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学生生活,运用其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亲身体验实践活动带来的苦与乐。2.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让学生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论证的方法,能写研究方案,初步学会写研究报告。3.总目标4(内容详见上文)。4.通过前面的两个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深入明白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

(二)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分学科制订了与学科特点相融合的“童乐园”劳动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标。

融入语文学科特点的劳动实践活动课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语文学习对劳动实践活动产生兴趣。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内容,养成记观察日记的习惯。3.通过课题小研究,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应用资料的能力,学会写简单的研究报告。4.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分段教学目标略)

融入数学学科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目标:1.认识园地的形状大小、计算园地周长、面积。2.利用园地现有材料绘制条形、折线统计图。分析园地的产量、盈亏等情况。3.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作物买卖,并自己编制相关的数学应用题。4.能借用学生对园地的热爱,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园地这一具体形象的物体,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抽象的数学内容,感受成功学习的快乐。5.让学生知道生活当中处处是数学。

三、编制实施《“童乐园”小农艺》校本课程

篇3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仅只是几句口号,要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战略意义。全面性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制定科学的评价学校、教师及学生学习成绩的机制,是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要杜绝学习成绩一好遮百丑的片面认识,德育乃五育之首,五育全面发展,切不可偏废。

二、正确认识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个性是人的综合素质体现,个性教育着眼开发青少年的潜能,以完善和提高他们的素质为根本目的。教育者应从研究学生的差异入手,研究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特殊情况,使其取长补短。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选择能力,找到个人才能与社会的结合点,使教育变为主体的“自由自觉”活动,变为个体的“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主动地去追求、自觉地去接受。人的个性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素质教育保证着个性发展的正确方向,个性发展为素质教育提供内在依据,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学校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统一体,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力求做学生的导师和知心朋友,凡事做到以身作则,体现出“教师无小节,处处为楷模”的师表形象。对学生及在师生之间始终坚持公平的原则,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失时机地塑造学生积极成功的自我形象。师生关系一旦融洽相处,工作就容易开展,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许多教师的实践证明:教师的一份爱心、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一次表扬都能引发一次根本性的转变,使学生铭记在心,终身难忘。因而,营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

四、抓教学,重集体活动,开展好课外活动。

各学科根据自身学科特点渗透素质教育。同时重视集体活动中的素质教育。集体活动是培养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充满竞争的各种竞赛活动,赏识成功教育与正视失败同样有价值。课外活动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质量,学校及教师应高度重视,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长的课外活动,如:成立科技小组、美术小组、音乐小组、生命科学小组等,并定期组织活动,有专人指导,力求做到全面而又有所长。

五、发挥心理教育课的作用。

心理教育课的内容包括学习心理教育、健康的情感教育、社会及人际的适应教育、青春期的心理教育、健全的人格教育、爱国主义的国格教育。学校可开设心理健康课,并尽可能创设意境,让学生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以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六、加强劳动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

德国法律规定:孩子必须做家务。而我国在这方面做得不够,造成孩子生活能力低下。“劳动创造了人”,劳动乃生存之本,通过对劳动重要性的认识,改变轻视劳动的观念,培养起劳动的情感,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劳动,体会劳动艰辛的同时,也体谅父母、别人劳动的辛苦。要相信:只有参与劳动,才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才会勤俭节约,把勤俭节约与热心帮助经济困难学生结合教育,即可一举两得,使学生的劳动观念不断增强。

七、严密的管理制度和依法治校是保障。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要坚持“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的宗旨,切实加强校规校纪建设,确保学校规章制度的落实。在评价上可采用个人德育评分及班级月量化考核及“文明宿舍”、“文明班级”的争创等。同时聘请法制宣传员进行法制的宣传教育,走依法治校、依法兴校之路。

篇4

1.1加强后勤物质环境建设高校后勤致力于为学生创建安全、文明、干净、和谐的物质环境。后勤部门在高校“标准化”建设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通过在食堂内安装实时监控系统,从源头上监控原料的采购、清洗、烹饪、售卖各个环节,保障学生拥有健康的饮食环境;在学生公寓硬件建设方面,通过安装门禁和监控系统保证学生人身和物品的安全。在宿舍楼的活动室安装电视机和DVD,创建大学生创业基地,丰富了学生的公寓文化生活;在校园内开辟桃李园、在公寓园区种植花草树木,创造了干净、优美、整齐的学习生活环境。硬件设施的完善为后勤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成为大学生学习、娱乐,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

1.2加强后勤学生队伍建设加强后勤学生服务队伍的建设是发挥后勤环境育人的有益探索,通过开展后勤文化活动以及学生队伍成员在同学间宣传,将学生平日看不见的后勤服务工作提升到可以看见并亲自参与的层面上,切实感受后勤工作的艰辛。根据后勤维修、绿化、餐饮、宿舍、保卫的工作类别组建义务维修队、绿化小分队、伙食管理委员会、宿舍管理委员会、学生义务消防队等学生组织。经过量化的考核和筛选,这些学生委员会在信息传递、卫生检查、评比活动、校园美化、日常安保等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他们是广大同学和后勤服务部门沟通的纽带和桥梁,也在工作的过程中锻炼了协调能力、劳动能力。健全的组织环境较好的实现了后勤和学院师生的良性互动,达到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目标。

1.3加强后勤文化环境建设打造“文化后勤”是高校后勤改革的趋势,也是发挥后勤环境育人作用的关键。以宿舍文化节、美食节为载体,将与学生联系密切的生活文化优化组合,组成良好的后勤育人的文化环境。在食堂开展“我在后勤的一天”、“学生厨艺精英大赛”等活动让学生自行到市场采购食材、比对价格,穿上工作服到食堂工作间亲自操作,增加对食堂菜价的理解,了解校园周边无证摊点快餐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饮食安全意识,更让学生体会到后勤、食堂工作的艰辛,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在学生公寓开展气排球比赛、手绘报比赛、走廊创意大赛,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特色、发挥专业优势,重点开展宿舍文化内涵建设。创建品牌活动、精品活动,树立后勤文化旗帜是后勤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后勤开展优质服务品牌活动,内容涵盖维修、宿舍管理、医疗、保卫、食堂、员工礼仪多个方面,同时深入各个教学部门开展座谈会、下发问卷让师生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通过邀请专业的礼仪老师讲解工作礼仪,邀请领导、师生参与到岗位练兵等精品活动,让师生体会后勤基层服务人员工作的辛劳,学会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这些文化活动使后勤成为融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为一体的育人场所,培养了后勤员工、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后勤、培养劳动意识、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

1.4加强后勤制度环境建设根据管理的需要,后勤部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学生宿舍管理规定》、《食堂食品卫生管理规定》、《员工培训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为日常的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准则和依据,奠定了以制度办事、以制度管理的工作基础。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引进物业有限公司,与这些物业公司制定《物业服务量化考评细则》,奖惩分明,划拨出专项奖励资金,根据员工的综合表现施行奖励提高后勤物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质量;学生公寓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检查制度,将学生在公寓的表现纳入个人综合素质考评体系。这些制度让后勤的工作人员、学生能够增强自律,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要求。

2后勤环境育人在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取得的初步成效

2.1后勤文化环境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德育氛围通过开展活动、将社团引进公寓等形式学生接触后勤工作的机会逐渐增多,“优质服务”品牌活动的推广和宣传使学生能够零距离体验食堂、保洁和维修等工作,以文化建设为载体吸引学生参与后勤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其产生的效果往往大于被动的劳动教育课,营造了良好的德育氛围。

2.2服务队伍凝聚力和协作能力增强在员工队伍建设中注重专业技能的考核,以小组为单位对员工进行管理,奖惩制度分明,促进后勤员工相互督促、相互鼓励,形成良性的队伍发展模式,为学生服务队伍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学生队伍之间召开座谈会、素质拓展等活动,增强后勤学生服务团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后勤学生服务队伍的工作效率,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学生服务队伍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2.3后勤制度环境趋向完善化和科学化高校后勤针对食堂、公寓管理、校园安全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确保学生生活环境安定和谐。通过调查问卷、草案试行等方式施行某项规章制度,再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作出相应调整确保制度人性化、科学化,使学生充分享受后勤各项制度为生活带来的便利,激发学生感恩之情。

3充分发挥后勤环境育人作用的启示

3.1把实践性教育纳入必修课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古语有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轻视劳动的观念深深地影响着人们。这促使学校和家庭在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上一味地追求文化教育,理论成绩至上,不鼓励甚至不让孩子参与家庭或者学校的实践教育。部分高校已经在后勤劳动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改革和尝试,但大都只是单纯的进行简单的劳作,没能发挥好劳动课的德育功能。高校应该重新审视后勤实践性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劳动意识的重要性,重视后勤实践性教育的育人功能,将劳动教育课纳入必修课程,把理论考核、实践性教育和大学生在学生公寓的表现纳入个人操行评价系统,把它作为考察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依据。

3.2挖掘后勤德育教育平台,加强教学部门与后勤的良性互动后勤在高校中秉承着为教学、科研、师生服务的宗旨。长期以来教学、科研和后勤的关系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高校应当改善后勤与教学、科研和师生三者的关系,挖掘德育教育的新平台,将部分全校性的后勤工作任务分派到各个教学部门或者院系,促使师生一起参与后勤服务和建设校园的活动中来。第一,组织毕业班学生种植“毕业树”将班级的格言制作成牌匾置于亲手栽种的树木前,美化环境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恩之情,将单纯的劳动提升到德育教育的高度;第二、在学生公寓施行“辅导员进公寓”制度、设立“学生党员宿舍先锋示范岗”、“社团进公寓”,加强后勤部门与各系部之间的良性互动,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最大功效。第三、全校学生签订《创建安全文明宿舍》协议书,承诺平时保持宿舍、走廊的干净整洁,毕业离校时将宿舍恢复原貌,文明离校,给学弟学妹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这些都是可以挖掘的且全校学生能共同参与的后勤德育平台,能较好的体现后勤工作的人文关怀,激发学生互相关心、感恩母校、感恩社会的正能量。

3.3培育优质服务队伍,找准后勤环境育人的关键点后勤服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后勤服务质量的高低,要对后勤基层工作人员开展礼仪培训、入职培训,不定期检查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建立奖惩机制,激发员工竞争意识,强化后勤人员服务理念。从心理学角度剖析,无意识的教育是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后勤基层工作者良好的服务表现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大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这些良好的表现会引起学生内在的需要和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达到了人文环境育人的目的。后勤社团的成员定期开展后勤宣传活动,发挥学生队伍的舆论力量,让更多的学生自主参与后勤工作、自觉遵守食堂、公寓各项细则,提升自我约束力。

篇5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竞争、人才竞争、知识经济竞争的时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对聋生来说,这不仅是做人的基本准则,重要的道德规范,更是增强他们就业竞争能力和维持职业需要必备的人格品质。目前,学校聋生职业道德观念淡薄,在社会就业竞争问题很多,他们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给他们带来的挑战,也不能正确分析和判断社会中出现的一系列不良现象。从对我校聋生的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聋生不懂得什么叫职业道德,普遍不愿意干体力劳动,更不愿意干脏活、累活。在对用人单位和家长的调查中了解到,由于聋生沟通困难,大都很少甚至没有对聋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这些问题应该引起特教工作者的重视。学校应根据聋生毕业后自立于社会的要求,重视聋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聋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立足课堂教育,培养聋生良好职业道德思想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同倡导良好的社会公德一样,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文明的必经之路。从聋生职业道德问题调查分析,聋生职业道德问题既有内在原因,又有外在原因。特别是聋生由于生理、心理机制损伤,因而存在着个性差异大,自卑、性格孤僻、认识片面、猜疑心重、自私、是非判断水平低下等问题,要教育聋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思想,主体靠学校,要靠课堂。因此,学校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立足课堂教学和学科的渗透,以此培养聋生的良好职业道德思想素质,为聋生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1)重视劳技职教课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劳技职教课中,强调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道德思想教育,深化聋生的职业道德认识。如在上美术、家政、电脑、美容美发、木工等劳技职教教学时,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对聋生进行职业道德思想教育。譬如:美容美发职业课必须对学生进行“爱岗、诚信、守信用、服务至上”的职业道德教育;家政课必须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守纪、合作”的职业道德教育。从而使学生懂得什么是职业道德,为什么要讲职业道德。

(2)重视其它学科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现有的聋校教材中,其中有不少是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教材,也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很好教材。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我们确定了“加强教学,培养能力,渗透思想教育”的学校课题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职业道德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二、开展劳动教育,树立聋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是进行良好职业道德的前提。聋生只有树立职业道德观念,才能在教育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一年来,我校根据聋生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安排劳动教育内容,把思想教育与实践劳动结合起来,从中培养聋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我校经过实践和探索,开展如下的系列教育活动:一年级侧重自理能力的培养,学会自己事自己做的好品质;二年级在自己事自己做的基础上,学会为大家服务的好品质;三年级加强公益劳动目的性教育,为别人、为集体服务光荣的教育;四年级经常积极参加全校的卫生突击劳动;培育学生不怕脏、不怕累的思想;五、六年级在学会和掌握以上劳动道德品质外,基本养成独立生活能力和良好的“爱劳动、善合作、守纪律、争贡献”的劳动职业道德品质;七、八年级以上好职业课结合职业道德培养教育为主;九年级以上好“就业指导课”和开展校厂(场、店)挂钩、做好岗前职业培训的工作。

通过这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培养了聋生适应社会的就业能力和诚实、合作、守纪、信用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由此建立系统的劳动技能和职业教育体系,使聋生的劳动职业道德观念大大提高。

三、进行劳动实践,训练聋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职业道德的培养是聋生跨出校门前的必修内容。我们在对毕业生工作过的就业单位调查中发现,聋生就业单位辞退或辞职没工作待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怕苦怕脏,挑肥拣瘦,好的岗位干不来,脏累一点的岗位不愿意干,也有的聋生不肯“吃苦”,却乐于与社会聋哑团伙靠“外出卖画”、“推销产品”等混日子,所有这些负面情况的产生,其缘由之一就是在校缺少劳动职业道德习惯的培养。要扭转这种现象,我们不能靠空口说教,要创设更多的劳动环境,提供多种劳动实践的机会,让聋生在劳动过程中进行“体验”训练和教育。因此,当聋生进入高年级阶段后,必须组织聋生进行劳动实践。

(1)组织劳动实践体验。我校经常安排组织聋生到福利厂、农场参加劳动,当发现聋生害怕艰苦,不愿做时,我们就抓住这一苗头对聋生进行劳动最光荣的教育,让他们不懂得平凡的劳动能为社会创造不平凡的价值。在指导聋生参加各种劳动过程中,讲清道理,强化训练,培养他们热爱劳动、习惯劳动、体会劳动的乐趣。

(2)重视遵纪守法教育。我校经常开展遵纪守法的思想教育,我们一是上好法制教育课,经常利用思品课、政治课和校班会课开展对聋生的遵守纪律教育。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如聘请公安干警为校综治副校长,定期举办守纪法制教育讲座,以图片展的形式对聋生实施法制教育,组织聋生走出课堂,深入到劳教所、监狱进行参观教育活动,以及组织开展守纪、法律知识竞赛等,使聋生养成学法、知法的自觉性。

(3)注意跟踪调查评价。为了进一步训练聋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使之形成习惯,我们研究设计一个评价聋生职业道德水平的调查量表,项目内容分为“诚实、爱岗(劳动)、守纪、合作、信用、贡献”,对每项职业道德内容分优、良、中、差定期地开展自评、他评、综合评的跟踪调查,综合分析,发现问题,预防问题的扩大化,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聋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的习惯养成。

四、组织岗前培训,磨练聋生的职业道德意志

聋生职业道德意识是否建立,直接影响聋生就业,关系到聋生步入社会能否经得起市场经济冲击的大问题。以往我们只顾培养“一技之长”或者“一专多能”,实际上这是不全面的,学校应该让聋生在培养“一技之长”、“一专多能”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懂得职业道德的重要性,确立职业道德意识。除了充分利用课内外劳动教育这一主渠道教育外,我们实行校内外结合,特别是组织聋生岗前定点(厂、场、店等)的劳动实践体验,进行职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产教结合,为适应就业建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如果聋校在职教过程中,不创设聋生社会实践的机会,聋生就没有实际的就业职业道德观念。把聋生职业道德教育与岗前培训(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磨练聋生“职业道德”意志是十分有益的。

篇6

在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局限性日益显现。首先,显性教育方法以强制灌输为主。心理实验证明,如果灌输性或诱导性过于明显或者强度过大,人们就会感到自己的选择自由受到限制,容易激起对这种信息的抵抗情绪,从而产生一种“自身免疫效应”。而显性教育方法忽视学生的亲身情感体验和判断选择自由,造成学生出现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所以,实效性很不理想。甚至,出现了极端现象。其次,显性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如宣扬为人民服务、爱国主义精神、人道主义等等,都是概念性的东西,可操作性不强。然而对于最基本的文明道德修养行为却很少规范和约束。很多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水平差,甚至一些最起码的社会公德都达不到要求。如:一些学生只注重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忽略对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的学习;还有,有些同学对待老师的思想教育,毫无热情,态度敷衍又极不真诚。最后,现行的显性教育往往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对现实社会关注程度不高。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处理现实矛盾的素质方面,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社会要求。在当今多元化背景下,社会价值趋向多元。大学生这一群体正处于思想活跃、敏感性强、求知欲强,但心智尚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的阶段。面对文化的全球化中有非主流文化和异质文化的复杂影响,德育如果依然采取简单、生硬的封闭方式,没有创新,势必影响大学生今后的发展,甚至贻害未来。

(二)重要性分析:隐性教育方法

适应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是一种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首先,隐性教育方法可以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隐蔽,就越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隐性教育方式既融合了平等、民主、自由、开放的价值理念,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个体的发展需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培养。采取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使他们自主地进行自我教育。其次,隐性教育方法可以更理想地达到德育要求。因为隐性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注重对个体发展给予积极引导,并通过一定的环境或活动载体对学生进行心灵塑造和思想影响,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化。学生在参与隐性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品味并掌握潜在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把它们融入到个人内在的品质,渗透到心理和行为中去。德育本来就应该是从“教化”向“内化”转化的过程,学生的思想成熟和健康发展,也必然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而隐性教育正符合这一要求。最后,国内外也有重视隐性教育的理论和成功实践的依据。特别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非常注重隐性教育方式的运用,且效果显著。例如,美国高校既讲授理论,又要求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国外高校非常注重发挥各学科、各种学术活动等载体对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作用”,普遍推行寓德于教的方法。我国传统文化中也蕴含了精粹的隐性教育思想,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这都体现了环境对人成长和道德修养的巨大影响,是对隐性教育的合理价值的一种肯定。

二、探索高校实现隐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隐性教育方法的实施,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探索隐性教育功能的实现途径。

(一)注重实践这一隐性教育的重要载体

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可以更广泛地体验生活,体察社会。实践活动在激发深层的参与精神同时,也给他们政治心理的转向和回应,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和运用正确理论,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观念。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有针对性地实施规划教育,在引导个体发展目标中渗透德育要求,传授一系列具有普遍性和适用性的核心道德价值观念。如:不少欧美国家在大学生德育实践中强调自主自觉、主动发展,突出学生主体发展性需求;日本一些学校则推行一种“上山下乡”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到生活条件差的岛屿、农村和边远山寨接受劳动教育。而我们也可以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例如:通过在革命圣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文化名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可操作性。这些活动可以通过外界环境的暗示和心理归属动机等引起受教育者的心理感应,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受到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某种道德观念,逐渐形成良好的品质。

(二)利用教育者自身的隐性教育资源

辅导员承担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任务,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就要不断加强辅导员自身修养,用自己的学习态度和道德情操以及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做学生的标榜,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在学生工作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同时也要因材施教,认清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自由权利,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辅导员要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多接触新事物、接受新观点、尝试新方法、形成新认识,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变革和教育价值的需求,做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和适应社会潮流的实质高效性道德政治教育。

(三)重视大学校园隐性教育资源

首先要改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模式。现在的大学仍然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模式,即灌输模式。很显然,这已满足不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所以,首先应当改革创新。当然,这种努力是有计划有目标的。创新授课的形式,应丰富和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拓展现有学科的教育模式,贴近现实、贴切学生,注重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积极性,加强德育教学的渗透性,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努力挖掘各学科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形成独特的德育体系。其次要充分发挥高校文化环境的教育力量。通过规章制度、师资风气这样一种潜在或无形的教育力量,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水平、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从知、情、意、信、行等各方面塑造大学生人才。如:借助校风、校训等软件条件实现思想政治隐性教育;还可以通过设计班级日志,发挥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功能。

篇7

我们学校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和知行能力,将健康教育和思品教育、劳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为突破口,开展系列创绿色学校、说文明话、做文明人、做"好孩子"的系列活动,增强学生的卫生意识,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班主任还充分发挥晨会课及班队课的作用,增加学生的个人卫生和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开展以卫生知识、保护环境等为主题的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教育。带领学生参加保洁护路活动、上街宣传等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不乱扔垃圾的习惯;开展讲卫生小故事比赛,在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开展值日生评比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卫生习惯。此外还利用学校多媒体的有利条件,班主任除了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还组织学生观看了一系列卫生知识节目,如爱牙、护牙专题片,用眼卫生专题片等等。从而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对低年级学生教育时,根据他们认识水平低、识字不多的特点,可以采取看漫画、放幻灯,讲故事、唱歌、朗读儿歌演节目等方式进行形象教育,使健康知识真正的深入到每个孩子的心中。

二、循序渐进,形成训练

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内容的卫生习惯要求。如低年级一般要求学生服装整洁,书包干净,不留长发和长指甲,每天刷牙,养成刷牙习惯,不买零食,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把培养卫生习惯的目的意义讲清楚,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

三、制定制度,培养习惯

为了让学生明白讲卫生的重要性和好处,自觉做到“我要讲卫生”。学校要求各班制定出卫生清洁制度、学生个人卫生制度和每天晨检制度来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制度促进学生行为的养成。如开学第一周,我班就制定了《班级卫生公约》,让公约成为班级同学共同努力的方向;《值日班长工作职责》、《教室卫生工作》等条例,并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实行了合理分工,如教室里的讲台、书柜、桌椅的摆放、电器等都分配到个人,细化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这样人员到位、分工具体、责任明确的卫生管理运行机制,严格规范学生行为。同时在学生中开展“一人一岗”、“争当值日班长”等活动。让学生知道,我是班级的一员,就有责任把班级的卫生搞好;我是学校的一员,就有义务为学校的美丽出力。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而且培养了学生在活动中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树立榜样,带动整体

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孩子习惯的典范,对孩子有说服力、感染力。而小学生具有明显的模仿性。首先教师要在学生中起表率作用。

班主任除了承担教学任务及班集体的组织和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之外,班主任还具有榜样示范的作用,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对于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每次值日生工作,我一边指导他们如何做,一边做示范,和他们一起做好值日生工作。比如,教室清扫后用拖把拖地,我就手把手地教他们拖地应该“先扫后拖,半干湿退步拖,拖竖不拖横。”“身教重于言教”,不管是平时还是在大扫除,我都与学生一起投入到卫生打扫工作中。我经常边说边做“弯弯腰拣张纸,动动手摆桌凳。”天长日久,老师的举动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次树立学生榜样,带动班级整体。

在工作中,我发现一些女同学打扫卫生比较积极、比较负责,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还不忘督促本组的同学认真打扫。因此,我常常表扬这部分学生,“榜样是一把尺子,一盏明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把孩子们身边的同学作为典型,以典型引路,抑制不良行为,学生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五、家校联系,提高效果

讲究卫生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我们学校这一阵地外,家庭,社会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不仅在学校对学生提出要求,在家里也请家长积极配合,对学生不良的卫生习惯进行纠正。家校联动,共同培养。习惯是在教育过程中和实践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学生的一半时间在学校度过,还有一半时间在家里度过。因此携手家长共同制定卫生习惯的落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定期召开组织家校活动,通过各种方法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向家长宣传学校生活常规及卫生习惯的要求和教育方法,让家长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共同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习惯,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篇8

【关键词】

小学生;德育;现状及对策

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德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虽然我国的德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准确把握德育工作的现状,认清德育工作存在的不足,找到解决德育工作问题的对策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

一、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小学德育工作取得的成绩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各小学都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都把德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做到了真抓实干。一些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积极组织德育领导班子,建立德育领导小组,开展德育工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积极的态度、良好的品质。同时,各学校对于德育教师也严格要求,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建立了一支德才兼备的德育教师队伍,不断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和水平。[1]

(二)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当今社会父母都秉承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观念,看重学生的分数,家长往往认为分数高、成绩好的学生是好学生,而忽略对学生思想品质等方面的评价。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也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忽略对他们品德方面的培养,对学生只进行成绩上的评价忽视品行评价,对学生的品德素养重视程度不足。

2.德育的方式较为单一。我国目前的德育方式主要表现为思想品德教育课,教师一般通过思想品德教育课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并没有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当中,而且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主要是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很少应用情境陶冶法、品德实践法等其他方法。[2]

3.思想品德教师投入的精力不够。虽然今天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实际上还是“应试教育”占据主导地位。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及教师主要抓学生的成绩,因此,思想品德课等被认为是“副科”,要为语、数、外等主科“让路”,把“副科”节约下来的时间留给“主科”,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提高分数。因此,思想品德课有名无实。同时,思想品德课是为了塑造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能够向真、善、美发展,从而养成良好的品德、优秀的品质,成为具有高尚品行的人。因此,这门课也要求教师持续的投入与关注。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德育课必须回归生活,可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担当德育课的教师都是由主科教师兼任,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主科”教师并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考虑如何进行德育课的设计与安排,投入的精力不足,造成德育课的教学效果不佳。[3]

4.未重视对德育环境的营造。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与网络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困扰。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不良的网络文化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造成重大的伤害,不利于小学生的成长,对小学生的品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与此同时,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在家里孩子是父母眼中的“小公主”,对孩子所犯下的错误,父母并不加以责备,而是以过度的宽容来代替惩罚。这种不良风气对学生德育的培养产生了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

5.小学生基础道德方面存在问题。首先,小学生自我道德基础薄弱,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不关心他人、不尊重长辈、不懂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次,小学生重“攀比”,经常与同学比吃、比穿、比用、比玩,毫不考虑家庭实际情况。再次,缺乏劳动观念,表里不一。这些不良的道德品质问题也是阻碍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重要因素。[4]

二、小学德育工作的策略探讨

(一)明确德育目标,构建德育体系

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文明习惯教育等等。这些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开展。然而,各阶段的德育工作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密切联系的。[5]因此,在进行德育时,学校要明确德育的目标,构建合理的德育体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德育,使德育的开展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可行性。

(二)学校领导及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对学生的德育

德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的需要。因此,学校教育在强调学科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德育放在首位。良好的品德修养是作为人的基础,没有高尚品德的人即使有再多的知识也无济于事。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主要抓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品德教育或者对品德教育不重视、不关心,采取冷漠的态度,认为德育不必花过多的时间与精力。这种观念必须要彻底改变,学校领导及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把对学生的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德育不仅仅是思想品德教师的任务,学校中的领导及各位教师都要承担起对学生德育的任务。德育不能只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要积极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因此,全校教师要形成德育的风气,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德育的熏陶,沐浴在德育的阳光雨露中。

(三)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

在德育工作中,建立一支德育管理干部队伍是十分必要的。德育管理干部队伍是实施德育工作的领导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因此,有必要对学校德育工作者进行严格要求。首先,要组织德育工作者进行相关的德育工作学习,丰富自己的德育管理知识,了解德育的内容、方式、方法。其次,要将德育理论应用于实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践行德育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再次,要增强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提高德育认知能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践能力。最后,学校领导部门要对教师进行德育考核、评价,以此来促进教师的德育能力,激发教师对学生德育工作的热情。

(四)重视道德模范的重要作用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未成熟,其道德发展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小学生的道德发展具有长期性、反复性、不稳定性,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与指导。教师的示范与影响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重大的作用,所以教师要“以身为范”,处处做学生的楷模,当学生的表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言行举止,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学习德育知识,丰富德育的方法,努力提高德育工作能力。

(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构建和谐德育课堂

教育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就是课堂资源,因此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的重要任务。既要在课堂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其他学科丰富的德育资源。例如,在语文课、品德课、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名人事迹、寓言故事、亲身实例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中华传统美德;在音乐、体育、劳动课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创新思维、热爱劳动等思想教育。[6]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不仅可以通过各学科的渗透作用,还可以应用一些教学媒体,例如: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形象、记忆更深刻。

(六)转变德育途径,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已经不适合时代的要求。所以,对学生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课堂教育,学生要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到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去锻炼、去体验,只有通过多方面教育才能培养出全面的人才。[7]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到敬老院去打扫卫生,慰问孤寡老人,通过多种形式的送温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品质。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带领学生到田间劳作,这样既可以磨炼学生的意志,又可以使学生体验生活,明白劳动的重要与辛苦,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质,懂得父母的辛苦,更加尊敬父母、孝敬父母。

(七)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因此,父母对孩子的德育至关重要。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同时家长要与学校教师进行及时沟通,做到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有机结合。首先,学校要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交流,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同时家长也要把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向教师反馈,使教师对学生有更充分地了解。通常一些学生在学校迫于教师的威严表现很好,回家后立刻原形毕露,这就需要家长及时反馈,与教师一起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只有家长与教师共同努力,才能使德育效果达到最佳水平。其次,学校应经常开展家校互动活动,让每一位家长多到学校参加活动,让家长更加了解学校,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参与学校活动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同时也可以看到孩子的不足。对孩子的优点应给予鼓励、夸奖,对缺点要及时批评指正。再次,学校要向家长贯彻德育的原则与方法,使家长了解正确的德育方法以及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八)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熏陶作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可以养成良好的品质,因此,学校要在营造校园文化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要优化学校的物质文化。学生学习的环境不应只局限在班级中,学生还可以在图书馆、读书角等各种学习场所进行学习。要使校园处处都成为学习的场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使校园每个角落都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园地。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学校要充分发挥宣传栏、黑板报、警示标语的作用,使校园各处都散发着文化的气息,使学生在校园各处都可以受到文化的熏陶。德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领导及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尤其是对身心发展还未成熟的小学生。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可以使其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其今后的成长成才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所以,要把对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德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寻找新方法,创新德育的途径,同时也需要家长与学校积极配合,只有多方携手努力,才能为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营造环境,从而使学生向着积极方面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人才。

作者:李丹丹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4]刘德义.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科学咨询,2009(02):17.

[2]张少彦.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成功教育,2011(20):245.

[3]陈慧宁.谈谈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对策[J].龙岩学院学报,2006(s2):9.

篇9

小学教师是实施小学素质教育的主体,教育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展,要落实小学素质教育,搞好课程改革,教师首先必须转变观念。长期以来,小学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是以一张考卷的考分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依据,严重的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导致小学

二、抓教育技能训练,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素质教育的落实程度。要使教师的素质提高,必须抓好教师的基本技能。因为,教师基本技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搞好素质教育、落实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教师除了要具有“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思想教育”“电教知识”等一般小学教师的基本功以外,尤其要加强“语言”“板书”“教具学具的使用与制作”“组织管理”与他人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及“教学机智”等基本技能。

1.语言。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能力可以直接决定教育效果的好坏,同时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小学教师的语言必须准确、精炼、有条理、生动形象。例如,数学语言是利用一些数学的名词术语、关系符号来表达数学概念、结论或说明解题思路的语言。教师不仅自己要做到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而且要求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也能逐步学会使用数学语言。例如,把算式(65+35)÷(40-35)读作“65与35的和除以40与35的差,求商是多少”。这样,不仅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总之,语言修养是与思想修养分不开的,每一个教师都要下功夫进行语言基本功的训练。

2.板书。板书是小学教师的第二基本功。教师的板书对学生理解概念、系统掌握知识有极大的影响,并对学生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的板书应规范、有条理、重点突出、简练明确、布局合理。板书的方式要不拘一格,有的用表格式,有的用提纲式,有的边讲边板书,也有的在新课结束时系统板书。不管以何种形式进行,一节好课的板书,在教学时犹如一幅具有整体结构的蓝图,把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鲜明而又形象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起到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3.教具、学具的使用和制作。在小学教育中,有些学科知识比较抽象,而小学生又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要解决这个矛盾,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就十分重要了。使用和制作教具、学具也成为小学教师的另一个基本功。首先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儿童的年龄特征,选择恰当的教具和学具。例如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学习几何初步知识时,低年级可多用大小、颜色不同的纸或其他材料剪几何图形;中年级可多用钉子板;高年级可发动学生自制教具。其次,使用教具要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或发展过程,使用时要注意恰当的时机,做到适时、适量、适度,以达到直观的目的。教师还要具有操作使用电化教学手段的基本功。

4.教学中的组织管理。教学中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不仅表现在课内的教学环节中,如收发作业本、使用学具、订正作业等都应有统一的常规,反映在教师敏锐的视察力、说话的感召力和行动的感染力方面。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神情、言语、气氛上洞察学生的内心活动,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正确解决问题。教师的讲话要有鼓舞力,要有激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以教师自己谦虚好学的精神、自信和不怕困难的乐观情绪来感染学生,以自己的一切行动来有效地组织学习。

5.课程资源的开发。在未来的新课程中,将出现课程资源的概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课程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三、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1.改革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义务教育教材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科课程的改革主要应围绕下列3个方面进行。

(1)学科课程必须坚持德育首位。现代教育必须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使学生既有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又有全面发展的科学文化素质。学校开设的各门学科都必须渗透思想教育。那么,各门学科又怎么渗透呢?这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①注重挖掘各门学科的思想教育内容,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②注重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③注重“三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2)把原来单一的学科课与活动课程结合起来。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获取新的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只有通过活动课程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才能使学生动静结合,书本知识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发展语言与认识事物相结合,掌握基础知识与发挥特长相结合。

(3)国家统一课程与地方课程配合进行。学校必须开足国家规定的全部课程,不能削弱音、体、美课程,适当增加一些地方课程,把劳动教育与地方课程挂起钩来,既有育人性,又有社会性。

2.把活动课程落到实处。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活动课程落到实处,必须从几个方面去抓:①学校要成立活动课程领导小组;②学校要把活动课程排入课表;③活动课程有专人指导,检查、落实;④活动课程要做到有组织、有目的、有内容、有计划、有场地。通过活动课程的改革,使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道德情操、知识能力、身体心理全面地、和谐地发展。

3.创设环境课程。环境课程是一门新型的、比较隐蔽的课程。它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教育,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学校开发环境课程的途径有:(1)加强学校环境教育。学校环境教育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经常的、大量的教育,利用学校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例如:①留心观察学校周围的人和事,引导学生写有正面教育意义的文章或小评论;②利用黑板报、壁报、画廊、宣传栏等,搞好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③利用小记者、小编辑,充分发挥课间一分钟新闻的作用;④利用升降国旗仪式,进行国旗下的讲话活动;⑤张贴名人画像、名言、宣传标语、举办各种展览;⑥开展使用礼貌用语,净化学校教育环境。(2)开展社会环境教育。社会环境教育应是一种比较广泛的、长期的、普遍的教育,利用社会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例如: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观察体验社会生活,深入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了解国情,了解工农业生产、科技卫生、教育事业改革创新、发展腾飞的大量的社会信息。(3)进行家庭环境教育。家庭环境教育应是直接的、随时的、经常性的教育。好的家庭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

的生活、行为习惯。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场所,孩子的成长、培养、成才都与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必须要创设一个很好的家庭环境。

四、改进教学方法

要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发展,体现素质教育,除了有一套良好的教材外,更重要的是有一套先进的、合理的教育方法,才能使教学取得良好成效,体现素质教育。

篇10

现在我把王家店小学2018年度教育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及特色项目创建工作完成情况作如下汇报,敬请批评指正。

一、学校基本情况           

王家店小学始建于1976年,学校占地面积30033平方米。教职工总数65人,专业教师36人,学历合格率100%,高级职称38人,中级职称24人,初级职称3人,区级及以上教学能手25人,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19人;现有学生405名;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6276平方米,运动场馆面积10664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146.8万元;2018年9月班级12个,最大班额40人。2017年我校被评为学校教育教学实绩比较突出单位,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实绩突出单位,市级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完成情况

1.严格执行三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  招生、考试、作息时间符合有关规定,制定了减负实施方案并落到实处。没有乱订资料,补课现象发生。对教师课程计划的制定,进度安排,教案的书写,作业留批等教学活动实施全程监控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整改,保证了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2.搞好校本课程开发和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近几年的校本课程建设从决策规划,组织实施,评价反馈到管理保障,各环节实施到位,成果显著。去年重新修订《经典诵读读本》,今年新编订使用《小巧手剪纸》教材和《写字》教材,着手编制我校的《版画》和《电子琴》等教材,利用现有设施设备,在校本课、兴趣小组和美术、音乐课堂开展真真正正实实在在的校本教学活动。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上,我们抓实信息课教学,在四五六年级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在一二年级开设活动课,三至六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按照教研室10月份教研活动要求,我校开展“篮球与我们的生活”的综合实践课程,有切实可行活动设计方案,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重视学生全员主动参与,关注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活动过程资料齐全。

学校利用基地、社会资源,分别在3月份和10月份在学校基地开展“劳动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体验土地施肥,灌溉和种植蔬菜的技能,秋天体会收获的喜悦。   

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月28日少先大队联合“华夏老年公寓”组织开展了敬老爱老社会实践活动联谊活动,此项活动丰富了老人的生活,增进了老人们与孩子的交流,体会到家庭的温暖,通过搞好环境卫生,帮助老人整理内务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本次活动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突出学生体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也在学校中形成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浓厚氛围。

3.狠抓写字课和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几年来抓学生写字是我校三大工程之一,学校计划中始终强调写字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我校学生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15分钟是练字时间,做到有内容,有检查,重指导,定期展示。5月中旬教导处组织历时一周听全体语文教师的写字课。语文教师参加听课研讨,其中8位教师节节听课,学习很多方法,受益启发较大,对写字教学有深入的理解。使写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性。

为加强汉字书写教学,提高学生书写能力和语文教师指导水平,5月28日开展了学生写字竞赛活动,此次活动在六一活动期间进行了展示。

9月刚开学,利用写字教材,开展对学生写字姿势的纠正与培养,辐射到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上。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积极开展各类学生活动。分别举行了“文苑杯”读书征文;读书月活动;在寒假和暑假分别举办两次“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科技小报制作评比和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科技意识和激发学生科技兴趣;数学竞赛,学生综合能力(语文学科的写字、识字、作文、朗读等)测试等活动。

我校积极参与第二十三届“文苑杯”暨2018年度“千佳小读者”全市中小学生征文活动,39位同学荣获“文苑杯”征文奖。

5.深入开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组织开展了“守则规范知识测试”、“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等一系列既有声势又有实效的主题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周文明班级评比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形成良性竞争局面。

6.坚持立德树人,以班队会及少先队活动为载体,深化德育主题教育。从校长、政教主任到班主任、科任教师等德育队伍完整,组织健全,制度完善,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管理到位,计划总结齐全,评价真实,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建立了家长学校。

本年度,我校先后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结合上级关于未成年人“十大好习惯”和“三爱三节”的具体要求,“一月一主题,周周有活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德育主题教育:三月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以学雷锋活动为依托);四月份的环境保护月系列活动;五月份的“中国梦,劳动美”主题系列教育活动;九月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系列教育活动;十月份的“向国旗敬礼”爱国主义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十一月份感恩父母、感恩师爱主题教育,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7.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积极研究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主的“自主高效课堂”,针对我们在各科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困惑,积极通过派出教师外出听课学习、校内研究、咨询专家等途径加以解决。充分发挥校本听评课活动对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本领的促进提升功能,截止现在,本年度我们3月份、5月份、9月份和11月份开展了四轮全校性听评课活动。每次听评课后,都组织集中反馈活动和学科首席教师进行“示范课”展示活动,这种校本展示活动,接近我校同学科教师的“最近发展区”,有效的提升了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鼓励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学术交流,重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整合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开展学生合作学习即综合素质“小组捆绑式”量化评价;开展“教师评价”小课题研究;重视识字、写字、教学和作业改革研究,促进教学的稳步发展,培养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创造性的教师,并在教育科研中发挥示范作用.

8.加强评价制度改革  教改重点落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上,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全面、综合等级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扎扎实实搞素质教育,六月下旬进行音体美学科的等级评价;进行了语文综合能力评价和学生的整体能力评价,指导学生整理“成长记录袋”。

4月份圆满完成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4年级质量检测工作。

9.教师业务实行精细化管理  各类教师业务有具体要求,有评价标准,有检查记录,有集中反馈。5月份、7月份,11月份、对教师业务进行综合检查,纳入对教师的考核。

10.教师队伍建设

(1)业务提高方面:

在校本培训方面,我们结合课堂教学、业务检查中出现的问题,科学制定学期培训计划并加以落实。有针对性的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校本培训务求真实有用,先后进行了“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的意义”;“教师心理健康探讨和学习”;“集体备课策略”;“对上课的认识和探索”;“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偏差与纠正策略”等十五次培训。

在专家引领方面,我们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针对我们在各科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困惑,积极通过“请进来”教研室、进修校专家把脉课堂教学8人次,“走出去”先后派教师到湖北武汉,苏州的校长培训,第七届中信北京史家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乌丹的全市英语青年教师培训、山东济南的音乐名师工作坊培训,阿旗天山小学英语阅读工作坊培训、锦山全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培训等6人次到松山区外培训学习;尽可能多组织教师到一小、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小、八小、实验二小、七中附小,木头沟小学,河南营子等地培训学习,走出去总数达63人次。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举行“说课标,说教材”竞赛活动。3月7日学校进行“说课标说教材”竞赛活动;派出6位教师参加松山区小学第三届“说课标说教材”竞赛活动。我校英语轩冲老师和美术武晓琳老师获得一等奖,同时获得这两门学科的第一名,武晓琳(王家店)在松山二小代表美术学科进行大会交流展示;我校在3月30日两位教师进行英语和语文“说课标,说教材”展示活动,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2)师德建设方面:强化德育工作,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各科教师都有义务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关心、爱护后进生,要讲究为人师表,事事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后勤教师在不同岗位上同样肩负着与前勤教师一样的育人责任。制定师德考核标准,同伴互评,家长评,学生评,班子评,评比结果纳入综合考评之中,近几年教师的幸福感,进取心明显在增强,师德行风好,本年度,截止到现在,共召开了3次家长会。形成了家校共同培养教育学生的良好态势,社会满意度较高。

11.体卫艺工作

本学年,我校积极落实“三化三高工程”。组织开展各项艺术、体育活动,活动设计尽量符合时代特色和学生实际,尽量扩大参与面与影响力。

(1)5月31日,我校为迎接“六一”儿童节的到来,举办了主题为“凝聚正能量  托起中国梦”的庆六一暨第十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

(2)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小型比赛常态化。3月以来,我们先后组织了全校性的每月一次的全员参与的年级组体育竞赛活动共六次,分别是4月篮球赛;5月拍球、运球赛;6月踢毽子、跳绳比赛;10月篮球赛。

(3)积极开展教职工群众性体育活动,五月份开展了全体教工参加的拔河比赛活动,六月份和木头沟小学开展了两次教职工篮球友谊赛。六一期间开展了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

(4)五月和六月,我校女子篮球队分别参加了片区比赛和全区比赛,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是我校体卫艺工作自建校以来最好的成绩,鼓舞人心,是历史性的突破。

(5)9月份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工作。

(6)10月11日举行了第六届秋季田径运动会。检验了运动员的水平,更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让学生明白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7)11月末开始全校性冬季长跑活动。

12.美育规范化, 社团活动校本化 、常态化  开齐开足了美术、音乐课程,新建了美术、音乐教室,对美术的耗费品及时补充,保证教学与活动小组活动正常开展。学校现在有篮球队(2个),葫芦丝,合唱队,版画,剪纸,独唱,文学社,心理健康等9个社团每周一,周三下午活动,做到了有教师,有教案,有场地,有活动过程,有活动成果。在全区小学十佳歌手竞赛中,我校参赛五位选手,有四位出线参加全区的竞赛。

13.信息化建设、图书与实验工作  我校计算机教室,图书阅览室和实验室已经按照标准配足配齐。成立了各种组织,制定了各种制度,注重使用管理,尤其是图书室近几年我们为了书香校园建设投入很多资金,更新部分图书,订阅学生喜闻乐见的期刊,图书利用率非常高,学生爱读书习惯已经形成。

14.基地建设  既让学生受到了劳动教育,又解决了部分食堂用菜,现在正积极争取局后勤办支持建造阳光冷棚。

15.住宿管理  通过组织学习培训、召开会议、开展文明宿舍评比、实施就寝课程化管理等措施,使生活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依托均衡发展,在原有条件基础上,又进行了美化装饰工作,宿舍文明温馨,宿舍门牌号、楼层示意图、安全疏散标志等明显,通风良好,地面干燥清洁,墙体明亮,学校为每位住宿生提供了床单苫单,内务良好。为入住学生建立基本情况信息册、管理登记册,交接规范。生活教师注重学生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学校已经申报宿舍管理区级达标学校,上个月已经通过局宿舍管理达标的验收。

16.食堂管理  在采买、储存、加工、售卖、留样等环节都严格按照行业标准操作,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的原则,成本核算,定期公布均衡的营养配餐食谱,倡导勤劳节俭、健康饮食。食品加工制作贮存专人负责,坚决杜绝质次、变质、过期食品进入学生餐桌,杜绝剩菜剩饭再次进入学生餐桌,食堂账目财务管理已经按局后勤办公室的要求进行了规范。

   17.“三化”建设取得新成绩 利用旧教学楼翻新改造的机会,学校班子成员与部分教师对学校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高标准的设计,设计更加科学,布局更加合理,育人功能更强,对原有的橱窗,宣传标语进行了维护,内容进行了更新。门厅、廊道、教室、各功能教室、食堂宿舍文化布置品味高雅,处处体现教育性,操场改造后更加适合学生运动。

今年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对少年宫楼廊道文化重新设计,一楼的感恩主题,二楼的行为习惯主题,三楼的书香主题。同时,对班级园地进行整体布置。

18.不断挖掘、提炼学校优良传统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全体教师的思想和行为  我校地处夏家店文化的发源地,浑厚的夏家店文化造就的淳朴民风、向上向善的朴素理想一直深刻地影响着我校师生,多年来,我们的教师早来晚走、努力工作已经成为习惯。在此基础上,我们精心提炼了我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执行理念、团队理念。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在重要位置悬挂,在重要场合宣讲,取得了振奋人心,激励人心的良好效果。

三、 学校特色项目创建工作完成情况(有专项报告)

(一). 2013年我校启动书香校园特色项目建设。

(二).主要思路:有书读、爱读书、会读书、活动读。

(三).完成的主要工作

1.成立领导组织和推进组织。

2.建立健全阅读推进机制与评价机制,从制度和机制上确保书香校园工作的推进。

3.加大投入,塑造环境。

4.开发校本课程,编印校本教材,扎实进行经典诵读工作。

5.以活动促项目创建。(今年主要工作)

(1)分别在4月和10月开展第九届、第十届读书月活动。

(2)第二十三届“文苑杯”暨2018年度“千佳小读者”征文竞赛37位同学荣获“文苑杯”征文奖,我校六年一班孙美琪同学的作品《给我启迪最大的一本书》获得“千佳小读者”征文一等奖;四年一班杨英楠同学的作品《在成长的路上》获得“文苑杯”征文三等奖,

(3)开展“最美读书人摄影展”活动,通过联系借到赤峰市图书馆的“最美读书人摄影展”展板62块,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和六一活动时两次开展展示活动,推动师生从“爱读”走向“会读”,让阅读真正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努力实现人人因读书而精彩、校园因书香而美丽。

(4)5月27日在音乐教室我校武晓琳老师开展“读书摄影讲座”和“欣赏赤峰市最美读书人摄影作品”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提高学生主动读书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5)教师读书交流。积极倡导、鼓励教师读书,通过读书学习提高人生品位、职业修养与专业水平。4.23日进行全体教师参加的读书交流活动;9月19日开展青年教师读书交流会;10月28日开展语文教师读书交流会。

(6)开展讲座。 “小脚丫”文学社举办写作讲座4次,给文学社的社员传授写作经验和写作技巧。

(7)开展亲子共读和师生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

(8)经典诵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在固定的宣传版、电子显示屏,宣传读书和经典诵读活动;用名言警句布置楼道、橱窗;班级利用板报开辟国学经典诵读专栏;校园广播在早晨、中午、晚放学时播放《弟子规》、《百家姓》、《三字经》、小说《三国演义》等经典,让学生时时处处沐浴其中,得到熏陶、感染、浸润,校内已形成浓厚的书香气。

篇11

一、办学目标 

    几年来,学校坚持以创建现代化双语示范学校为办学目标,走“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特色荣校”之路,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学校“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教育的根本问题,学校确立了“为发展而教育”的教育理念,并把这一理念分解为:为教师的发展,实施专业化的引领教育;为学生的发展,实施生命化的个性教育;为学校的发展,实施信息化的人文教育。而且把它转化为具体的办学行为,激发办学活力,提升办学智慧,促进学校的综合发展。  

依据这一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学校制定了近中期发展规划,全面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根据学校的整体规划,各部门分别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以教学为中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发展。学校基础教育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双高普九”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将我校实施“双高普九”工作汇报如下: 

    二、“双高普九”各项主要指标达成情况 

    1、普及程度 

   (1) 入学率: 

    我校是全日制普通小学,学制五年,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校7—12周岁适龄儿童2023人,已全部入学,入学率100% ;残疾适龄儿童 9人(视力残疾5人,听力残疾1人,智力残疾3人),在校接受义务教育9 人,入学率100% ;适龄流动儿童62 人,入学率100%。 

   (2) 辍学率: 

    我校学生无辍学;按时毕业率100% 。 

    2、师资水平 

   (1) 学历提高比例: 

    教师学历100%达标,1人研究生毕业,10人本科毕业,35人本科在读,计算机中级及格率100%,有中学高级职称5人,全国科研型教师1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占50%以上。 

(2) 教学能力 

    落实《基础教育纲要改革课程》后,87名教师经过校本培训,专任教师胜任率达93%以上; 95%教师取计算机省级一级合格证书,35%教师已获得省级二级合格证书,90%能经常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85%教师利用假期自己制作课件,现在部分教师陆续参加省二级培训。 

    建立一支高水平、高学历、高素质、全能型的教师队伍,是我校执著追求的目标。学校为教师创建了学习型组织的三个平台,即: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TT合作);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 

两年来,教师撰写反思性材料1000余份,仅今年上半年就公开发表18人次,学校出版了四期《行思集》。 

在课程改革中,对教师帮助最大的是专业引领。我们与东北师大附小结成姊妹校,多次聘请其校长熊梅和知名教师来我校进行校际交流。平时常常请市、区教研员、教育专家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实施专业引领。我校有24人获省公开课,38人获市公开课。学校教师学历100%达标,全国科研型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7人,市级骨干教师16人。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勇于进取的教师队伍已基本形成。 

   (3) 师德水平: 

    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典型。如徐小丽、关媚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主体地位,高度重视学生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在测评中99%以上学生对教师表示满意。徐晓丽被评为市师德标兵。 

改革三好学生的评比制度,变为学生发展性评价档案。思品课坚持以培养学生道德为核心,以心理辅导为载体,开展大面积读书活动。实行每周一升国旗和重要会议奏国歌制度,好人好事报告、报导、树立典型制度,差生帮教制度,辍学报告制度,参加社会实践制度,军事训练制度,校风、校训、校规、校纪及班团队制度,家长学校制度,日常行为规范达标检查评比制度,德育工作年度总结、汇报、检查制度,使学校德育工作收到实效。 

   (4) 队伍建设: 

    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和教师聘用制度,为教师创设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教师管理机制;生师比在20:1左右。建立起完善的“以校为本,四位一体,课题牵动,分科推进,案例为主”的校本培训制度,“十五”期间拥有省、市、区课题研究,60%以上教师拥有研究课题,教师主动探索的精神已蔚然成风。 

学校是学习的共同体,必须首先帮助名师成为教学研究者,具体从以下“五个一”入手: 

第一:每月写一份教学随笔。  

第二:每月借一份教学杂志,写好教学信息卡。  

第三: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书,期末每人20分钟读书心得交流,编辑成校刊。 

第四:每学期写一份和谐师生关系的小例子。  

第五:每学期上一节现代化技术课。   

这样帮助老师以亲身经历的大量实践为基础,促使其理论学习,有计划、有目的地不断探索其教育规律,使教师教育水平发生质的变化,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 

    3、办学条件 

   (1) 教育设施: 

    学校拥有6800平方米塑胶操场,建有篮球和乒乓球场;学校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14平方米;校舍配备设施较为齐全,有一流的微机室、实验室、图书室等标准专用教室,教室的课桌椅按要求配置;常规教学仪器配备均达到国家Ⅰ类标准;现有图书38000万册,生均18册,按要求生均达25册,缺14700册。 

   (2) 现代化教育条件: 

    多媒体教学教师占班级总数的比例为3.3%;微机配备,生机比34:1;学校配置一个微机室和一个电子备课室。每班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教学现代化。 

    4、教育经费 

   (1)生均教育经费: 

    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保持逐年增长。 

   (2)教师工资: 

    设立教师工资专户,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3)家庭困难学生资助: 

    每学期设立义务教育助学金,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义务教育,促使学校教育工作正常运转。  

    5、教育质量  

    我校从落实新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德育实效性、学生学业水平、学生身体素质五个层面抓教育质量工作。 

   (1) 落实新课程: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南,以我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意见》为依据,通过新课改实验启动,努力探索和建立符合实际的学校课程实施指导方案,促进课程改革实验的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地;从一年级开始,全面普及英语教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室,并有专职教师辅导。 

坚持把学生的学习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生命力,严格抓学习质量。学校严抓课堂教学,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 

学校采取不打招呼听课的方式,与教师交流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规律。我们的教师的课堂,从生命的高度,以人的素质育成为目标,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的主体观,体现了学生是发展为主体。 

开发校本课程,学校创编辅助教材。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基础是另一大难题。所以,这就对双语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刚刚搞双语,大家都是“摸石头过河”,为此,我们的校长四处奔波,为我们取经探宝,每次“取经”回来,都为我们的双语教学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坚定了我们开拓创新的信念。我校双语、英语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针对不同层次孩子的语言发展特点,翻阅了大量的儿童英语读物、上网查寻,合作创作编辑了一套图文并茂、内容新颖、题材广泛、儿童喜闻乐见的课本辅助教材。此书贴近学生生活、难度适中,特别迎合小学生的喜好。此书也得到了省、市、区领导的一致好评,现已在全市双语示范校中推广。 

(2)教学方式的转变: 

    充分发挥校际研训联合会辐射作用,不断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突出表现在;a、开放性;b、自主性;C、过程性。课堂都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并有效地将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实践;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很自然地进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当中;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满了人文氛围。 

    (3)德育实效性: 

    我校始终坚持“以德治校、以德育人、以德修己”的办学宗旨,努力构建“学校主导、社区参与、家庭配合、活动驱动”的德育工作框架,拓宽德育渠道,形成我校独特的德育工作理念和操作体系。具体做法:(1)以班集体建设为主阵地,增强针对性;(2)以体验教育为主抓手,增强自主性;(3)以心理教育为突破口,增强实效性。学校被授予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扶贫先进单位。 

    (4)学生学业水平: 

     毕业班学生成绩合格率均达到100%。 

    (5)学生身体素质: 

    明确“健康第一”的思想,全面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抓好体、卫工作,学校被授予省体育传统学校先进单位;做好“六病”防治工作和卫生知识宣传工作,使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通过开展课外和校外文体活动、科技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65%以上的学生有特长。我校被授予市青少年发明学校;省少先队新世纪我能行优秀组织奖。 

    6、教育质量 

   (1)社区参与: 

    以社区为依托,完善家长委员会,学校建立了社区活动方案,成立了8个基地,加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到社区服务。 

   (2)办学秩序: 

    注意交通安全教育,利用班会、品德与生活课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开展“平安回家”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无重大交通事故发生。 

   (3)办学环境: 

    依法治校,学校无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现象的发生;学校周边环境得到治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被评为辽宁省绿色学校。 

   (4)办学特色: 

    学校在保证学科质量的基础上,在传统体育、双语英语教学和艺术教育方面发展有鲜明特色的教育项目。三、四年级的科学学科科用双语来讲授。采用原版的新加坡教材,全部由英文编写。在双语教学中同时使用汉语普通话和英语。其它的社会人文学科均用汉语讲授。校内积极培养双语人才,不等待。学校将我校的双语老师和英语老师共8位送到师院进行半脱产学习。暑假,我校十余名双语教师参加了由师院组织、外籍人员授课的长达半个月的英语集训,使我们的教师受益非浅。学校聘请由澳大利亚留学归来的杨老师每周三次对双语教师和英语教师进行口语培训。 

三、实施“双高普九”的主要做法 

1、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 

实施“双高普九”工作是“两基”巩固提高的必然要求,是基础教育的必然选择,是实施科教兴校,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学校的奠基工程。为了营造实施“双高普九”工作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我们通过学习“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法规和文件”,利用宣传栏、广播等媒体广泛宣传“双高普九”的重要性、紧迫性,使“双高普九”能与“两基”一样成为我校教师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 

    我校实施“双高普九”工作的目标:创一流学校、建一流队伍、育一流人才。 

    2、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障机制 

    我校把“双高普九”工作列入“十五”规划和发展目标中,建立、建全教育工作的制度和保障机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书记为副组长,教导主任、后勤主任、工会主席、大队辅导员等成员的实施“双高普九”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双高普九”实施工作,建立“双高普九”责任制,各口密切配合,为我校“双高普九”工作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3、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双高”责任 

   (1)把好“三关”,保证适龄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一是学额巩固关。学期初、末学校做好学生的统计工作,通过家长会,走访、谈心和“手拉手、一帮一”等形式,动员即将流失的学生返校。二是把好入学关。自建校以来,每学期末组织教师对适龄儿童进行挨家挨户走访,学前进行免费培训,对特困学生解决入学学习费用。三是把好毕业关。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毕业率100%,全部升入上一级学校 。建立校园网,开发网络资源,及时吸纳先进的办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激活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一是根据“双高普九”的要求制定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把任务、要求细化到每位教师。期末通过民主测评;家长、学生打分,全面考评教师的各项工作。对落聘的教师进行培训学习。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与教师签订《师德建设目标责任书》,严格考评考核,考评结果与教师职务年度考核、评先评优、职务评聘挂钩。三是加强教师继续教育。通过自考、函授、远程教育等形式,提升学历层次。近几年,学校有4人获省级表彰,12人获市级表彰。 

   (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一是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对一年级的各学科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充分利用电视台开设《空中课堂》、《名师访谈》专题栏目,组织教师进行通识培训;二是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以育人为本,努力把学校建成精神文明的阵地。我校的德育工作在辽宁省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暨生态道德教育现场会上进行交流。“五心”教育,在辽阳市召开的现场会上进行交流。三是抓教科研。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教育实验研究》被确认为辽宁省教育厅科研成果、省级课题《参与——发展》带动全区科研,形成区域性课题;现在60%以上教师拥有研究专题,教师队伍主动探索的风气已经形成。 

   (4)强化教学管理。努力做到教学有要求,行为有规范,考核有标准,管理有制度,时间有约束,空间有范围。以创“双高普九”为契机,抓好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学工作上新的台阶。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校在实施“双高普九”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各项主要指标基本达到“双高普九”的要求。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目前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教育经费不足。 

2、常规教学仪器配备不足(特别是体育器材)。 

3、图书量短缺。               

4、急需扩建一个微机室,满足教学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