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分享式教育教学

分享式教育教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25 09:24:4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分享式教育教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分享式教育教学

篇1

英语学科是大家公认的农村山老区学校薄弱学科,英语教师水平低下,这是不争的事实。在许多山老区小学,在当前学生人数剧减的形式下,绝大多数小学英语教师要同时承担三,四,五,六 四个年级的教学任务,绝大多数教师都只是经过教师进修学校新教师培训就直接走上讲台的,每天忙于上课,备课,改作业,根本没时间去写写自己的教学反思。在山区,由于很多英语教师本身并不是师范类英语教育专业出身,在专业技能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很多年轻英语教师都是边教边学英语的,因此,英语教学中出现错误时频率非常高。

一、英语教师容易犯错误原因分析

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山老区英语教师犯错误可能更频繁。首先,专业知识缺陷带来的错误。由于在山老区农村学校,大多数教师并不是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对于英语教学的领悟能力相对来说要弱很多,加上自己本身的英语水平都不太高, 培训继续教育的机会不多,这些因素都造就了英语教师经常犯错误。在农村英语教师中经常犯的错误表现为:发音错误,西方英语文化习俗认知错误,对于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方面的错误就更频繁,更严重了。其次,英语课堂教学中老师们也会经常出错。例如课堂产生的突发性问题:由于教师紧张,考虑问题不周全,教师告诉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或者由于教师本人记忆不清,表达中出现口误等原因也会出错;有时由于初中和高中,小学教学要求不同而出现答案不同的现象更让教师们左右为难!至于阅读理解文章中,出现的模棱两可的答案,更让老师们头痛。

二、英语教师与学生分享错误的意义

有位特级教师讲过:错误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古代的孔子也经常在弟子们面前认错,愿意与弟子们分享自己的过错,弟子们对他更加尊重。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更应该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特别是面对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错误更应该积极改正,认真分析、做好教学反思和总结,让每位学生对知识都有正确的理解。

(1)教师与学生分享错误,可以拉近师生距离。老教师经常对新教师讲:如果学生崇拜你,把你当偶像,你的教学就很轻松了,教学成绩就很容易出来。师生距离首先在于学科知识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果教师不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惑,这教师也就不是个合格的教师。所以很多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愿意认错,认为这是丢面子的事情。出现错误时也不会采取积极措施弥补,实在是害人匪浅!

其实如果教师在犯错误时,如果及时与学生分享,就是一次很好的让学生长见识的机会。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错误中吃一堑,长一智,直接减少犯错误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教师会与学生分享自己错误,可以使教师迅速走到学生中间:原来老师也会犯错误,也会有审题不清楚的时候!在学生的感慨当中,教师完全融于学生之中,学生也忘记了对老师的敬畏,从中拉近了师生距离。

(2)教师与学生分享错误,可以达到教学互助。“教学互助”是现代高速发展的教育教学需要的结果,人无完人,每人都有自己的不足。首先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相互学习帮助的关系,与学生谈问题通常采用对话的方式。他通常能从学生那里获得启发。在当今世界,信息获取渠道四通八达,由于出生年代、经历、环境等多种原因,有时候部分学生的见识高于教师,教师仍旧作为知识的代言人显然不可能。教师的态度决定一切。在课堂上出现教师不能回答而学生会回答的时候,教师是否会让学生当一回老师,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同时也让自己学习到相应的知识。例如,对于没去过世博的教师,如果一个去过世博会的学生,你是否会让他给大家讲讲世博会中西方国家的一些独有的西方文化风俗习惯呢?要做到教学互助,自然不能放弃每次需要学生表现的机会了。

(3)教师与学生分享错误,也是教师师德的需要。没有一位学生、家长会喜欢一个不懂装懂、明明知道错了还不愿认错的教师。教师的师德要求每位学生负责,错误的知识轻者可能会影响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正确认识,重者可能影响学生的升学、就业,害人一辈子!所以任何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纠正自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不能碍于面子害人于无形。

三、英语教师与学生分享错误的方法

每位英语教师犯错误的原因各不相同,淡然与学生分享错误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最简单的方法当属直接与学生分享错误,其收效是非常明显的。根据本人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摸索出以下一些有效的分享错误方法。

(1)直接分享法。这种方法以直接明了的方式来分享错误,但同时也需要教师们有足够的勇气,它给学生的教育是正面的,不至于让学生走弯路,可以较快地让学生接受正确的知识。比如: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教师读错单词,发音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在做听力练习和跟读磁带的时候,当听到自己之前的发音是错误的时候,应该即使地跟学生纠正,自己开始发音错了,为什么发音错了,解释给学生听,避免学生也会犯同样的错误,根据自己的体会,发现学生对于教师犯的错误(发音错误)很有心,时时都记着老师的错误,这也侧面地加深了学生对此单词的发音,结果是教师本人和学生们都对此单词的发音记得特别深刻。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偶发错误,且很容易被自己或学生发现的错误,均适合及时纠正,直接与学生分享。

(2)错误分享激励法。老师和学生都会犯错误,在我平时的日常教学中,课后我经常去和学生交谈,问问学生上课是否听懂了,那些没听懂,做好课后访谈和教学反思工作是教师成长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师和学生群体中寻找你我之中的错误,纠正这些错误,你追我赶,大家一起比赛,一起发现错误,一起纠正错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更能取到积极的效果。这方法比较适合初一的新生,可以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培养初一新生良好的纠错习惯,更能在班级中树立良好的竞争机制。

篇2

为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弘扬新时期教师风貌,一直是我们高小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奋斗的目标。根据我校工作安排要求,以教师年龄45周岁为界,活动分为两组进行: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内容要求围绕“我的教育故事”展开演讲,主要汇报一学年来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经验做法,以及遇到的困惑或者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师汇报中,故事以叙事为主,观点渗透其中,夹叙夹议,真实感人,对我们的触动很大,感受颇深,更对教书育人有着启发借鉴意义。现在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他们身上吧!

杨延新老师,题目《我的教育故事》,虽然语言简练,但蕴含了自己对教育的激情并没有因年龄的增长而打折,对班级殊孩子——贾智浩的照顾让我们着实佩服,更让我们看到了教师身上“不放弃,不抛弃”的坚定信念。

陈守霞老师的《爱在心中,助推学生成长》,汇报中硕果累累,她坚定地把“花的事业,果的事业”当成自己真正的事业,坚信用爱温暖才会有教育的花开,教育的圣果。班中刘文乐同学和张志航同学的幡然变化、进步就是对她最好的汇报,教育中不断地成就了一个新的自我。

刘萍老师的教育故事中,让我们受益匪浅。她的目标教学成功的范例更是展示了她独特的教学魅力,学生乐学,成绩优秀,优等生带动后进生的特殊教学策略更是沉淀了一位多年从事英语教学教师的丰厚学识,成就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采。

郭海燕老师,在她的身上让我们感受到了满满的教育激情。拥有阳光的心态,做最美的教师,让我们为之感动。作为青年教师的她,观察入微,细心、耐心更是可贵,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教学策略上更是大献“金点子”,十分有效。

乔晓虹老师汇报的题目《一颗颗金子般的心》,她深情地告诉我们:用一颗心点亮另一颗心,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和孩子们一起的生活才会五彩缤纷。

张东杰老师的《让阳光照进学生心灵》,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宣告:爱心和耐心是对待特殊家庭孩子的一副良药,作为教师我们要用好这副药剂。

张艳老师从众多的教育案例中获得启发,她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归纳,并将学到的知识较好地运用到教学中去,激发了学生对“知识树”的兴趣。

他,郭建义老师,《一路向阳春暖花开》让我们倍受触动。“真实、朴实、真挚”而不失阳光的照耀,散发着阳光的余辉。在高小执教以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感情真挚的他赢得了同学们的喜爱,在他的带领下班级一路向阳,春暖花开。

篇3

    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英语新课标中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要坚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尊重个体差异,因地制宜、因人实施。

    为了认真贯彻新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体会到学习英语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增强每一名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方法就是根据英语新课标的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从而大面积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一.农村中学英语教训现状

    1.农村中学,生源复杂。有大部分学生是来自农村,他们多数家庭收入相对较低,生活困难,多数家长对学生学习重视不够;有的虽重视学生的学习,但方法不当,加之每一个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不同。另外这些学生在小学没有学过英语,平时根本就接触不到英语。这些学生来到中学以后,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认为学英语是学非所用,本来就没有一点英语底子,现在,新课程的起点对于他们来说又高了一点,再加上语境、条件、基础和兴趣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给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上带来了很大困难。

    2.在农村初中,有一部分学生对中学英语接触一段时间后,发现初中英语比较难学,要求又高,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很多,于是对英语不再有好奇心和新鲜感,对学习英语失去了兴趣和信心;虽然有部分学生经常不能完成作业,课后不会复习,但他们还是具有一定的潜力和可塑性,只不过是自我管理能力差,学习习惯很差,多数家长意识不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平时很少配合教师监督其子女的学习,他们认为子女学习成绩的好坏是学校和教师的职责,与父母无关,这就使得这些学生的潜力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3.班级过大、学生人数过多,生源复杂,每一个班都是60多人,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后进生面大,教学时间又有限,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且课后与学生沟通的时间也不多,情感联系由此而减弱,这不仅使少数学生的心理需求困惑难以得到满足,而且他们也会感到被老师们冷落,长时间下去,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消失了,因此影响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不能得到有效的进行,这就导致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极为不利。因此就出现了同一个老师面对同一个班的学生教同样的内容,有的学生成绩优秀,有的学生出现学困;有的学生喜欢英语,而有的学生讨厌英语,甚至提及英语就头疼。这些都给我们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新目标,带来了种种困难。为了使农村英语教学真正作到面对全体,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使每一个学生的英语成绩有所提高。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应该尽快和目前形式和要求接上轨。

    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意义

    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英语新课标中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尊重个体差异,因地制宜、因人实施。即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对所有学生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就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更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由此就会导致教学班级中优秀的学生因“吃不饱”,使其潜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落后的学生却因“吃不了”,而加重其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使其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而导致学习“掉队”。这不仅影响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也会导致部分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在无形之中被摧毁,使英语教学的实效性大大地降低

篇4

美国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为成功教师确定了五项标准:一、成功教师对学生及其学习尽职尽责。二、成功教师懂得其所教学科及如何向学生传授该学科知识。三、成功教师对监督和管理的学生负责。四、成功教师系统地思考其实践并从经验中总结学习。五、成功教师是学习共同体成员。其实,长久以来,很多教育研究专家和教师都在研究和思考“什么样的教师才是成功的教师”问题,一个成功的教师,不但在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方面是成功的,而且他的学生也必将从他那里受益匪浅。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对这五项标准进行一下分析。

第一、成功教师对学生及其学习尽职尽责。学生正处于增长学识、提高能力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学习期间,尤其是中学阶段,学习更是中学生的最重要任务,而老师的职责就是要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给学生排忧解难,帮助学生迎难而上,不但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要养成吃苦耐劳、百折不挠、懂得感恩的优良品质和精神。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就要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对学生尽职尽责”。

尽职尽责既是师德的要求,也是教师获得教育成功的必经之途。教师只有在工作中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认真对待,而每个环节都做好了,在工作中了教师就可以游刃有余,才能更好地把所教的教学内容授给学生。也只有尽职尽责,教师才能更多的把握学生的全面情况,更深的了解学生,进而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第二、成功教师懂得其所教学科及如何向学生传授该学科知识。学高方可为师,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要具备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面而较深的知识储备。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非常熟悉自己所教的学科,明白这一学科都要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例如,高中语文学科,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明白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要学习的内容和要达到的水平,如字、词等基础知识,病句、衔接等语言能力,古诗文的阅读能力,现代文的阅读能力,语言应用能力,作文写作能力等等。教师还要懂得自己所教学科在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中的作用,这样有助于教师有的放矢,例如语文主要是要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另外,教师还应该清楚如何向学生传授高学科的知识。俗话说“方法大于气力”,做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律和方法的,掌握了规律和方法,做事情就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可能会出力不小,时间浪费得不少,收效却甚微。教学工作也是这样的,不管哪一门学科,都是有其教学方法的,而成功的教师就应该是掌握并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师。正确而高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为高效地学习,更为快乐的学习。

三、成功教师对监督和管理的学生负责。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精力充沛,心智应经健全,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但同时,不得不认识到,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们也是容易困惑和犯错误的年龄,世界观尚且没有固定下来,价值观尚不太明确,所以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学习负责,对学生的学习高度负责外,也要对学生负起监管和引导、甚至惩罚的责任。对学生的管理有时比教会他们知识更为重要,例如,课堂是教学活动的重要阵地,但有的学生会在课堂上打瞌睡、小声说话或者做小动作,这是老师讲解对这些学生来说其实已经无效了,这是老师就应该及时对学生的这些行为加以制止。再如,学生的思想状况往往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有的同学因为早恋而慢慢荒废了学习,这是老师要敏锐的及时察觉,并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教导,以使学生先及早走出早恋的迷雾,然后才能以更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篇5

“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方式,被认为是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高教司[2002]152号)文件中将双语教学作为教学建设与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其中,更要重视对双语教学的监控,提高双语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文件中把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作为一项重要的建设内容,自教育部作出在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这一重大决策以来,双语教学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

笔者经过近几年的电子商务双语教学积极探索,也积累了非常宝贵的教学经验,结合自身在国外进修的体会和思考阐述自己的认识。笔者认为:师资水平是双语教学顺利推进的关键,而提高教师的主动性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影响教师双语教学的主动性因素包括:双语意识、英语技能、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管理机制以及教学环境六个方面,以供大家借鉴,从中找到提高大学双语教师师资水平的途径。

一、双语的意识

大学教育属于创造性教育。学生不仅是要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到学习的技能,自己能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大学是要给学生“猎枪”,而不是“猎物”。现阶段,之所以用英语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英语,以便有更宽阔的视野,更容易吸取文献的营养。 学生如果养成了经常使用英文资料的习惯,对于今后进一步的深造、科研及日常工作,都有非常大的意义。英语教学主要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确实需要建立双语的意识,即在保证教学效果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多用一些英语。有的老师认为,双语没有必要,用汉语讲清楚课程,学生懂了就行了,用英语讲没有汉语清楚。这种看法具有普遍性,也是双语教学难以推广的原因之一,属于认识上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要辨证地来看。上课用部分英语或全部用英语,可能短时间内教师和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但是一旦适应了,教师和学生就都能达到双赢。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专业英语水平可以提高,而且通过看一些英文原版书,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的课程。简单地抗拒双语教学或英语教学,是一种短视的行为,也是一种懒惰的行为。即使眼前有一定困难,也要想办法克服, 一定要向前看,实行双语教学,无疑是与对外交流十分有益的。因此,教师加强双语教学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二、双语技能

实施双语教学对师资有较高的要求,不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具备深厚的驾驭英语能力, 一个懂教育管理、专业知识过硬、英语综合能力扎实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而且能够把枯燥无味的专业知识具体形象地讲述出来,既传授了专业知识,又使学生领略了英语的魅力。其主要原因有:第一,大部分外语教师受过专门训练,在外语听、说、读、写各方面俱佳,遗憾的是外语专业毕业的教师没有相关专业背景,缺少专业知识,无法胜任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第二,担任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专业基础知识雄厚,英语读写能力较强,听说能力很弱,阅读外语文献,但不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使用外语授课的能力欠缺在课堂上不敢说英语。显然,要是这些教师主动采用双语教学是很难的。

通常,英语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项。因此,首先需要教师提高公共英语使用技能。对于教学而言,还需要用准确的专业词汇和专业的表达方式, 否则容易给学生造成误解。目前,绝大多数双语教师的英语水平没有达到可以轻松、自然、准确、清晰表达的程度。英语及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学习,实现英语技能的重大转变。

三、学生认知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个体在学习中,一个新的观念、 信息或经验,不是被现有的认知结构同化,就是改进现有的认知结构或产生新的认知结构。 新的观念、信息或经验被现有的认知结构所同化,是以语言信息的一致性为前提的。高校扩招以后,学生越来越多,班级越来越大,课程越来越拥挤。在学校基础建设速度和师资力量增长速度跟不上扩招速度的情况下,大班授课的现象不可避免。然而,学生之间的差距很大,双语教学并不适合所有学生。如果在大班授课的情况下勉为其难地采用双语授课,必将影响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必将影响到整个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学生听不懂课,必然会对教师不满,教师将背上教学效果差的名声,因而难以立足于高校。除非采取中英两种课程并行、规定英语能力达到一定级别的学生有资格参与英文授课课堂、学生和教师自由选择的方法消除师生的顾虑,教师的主动性是难以提高的。

目前学生的英语水平差次不齐,有些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已经通过CET-6,而很多同学直至毕业才勉强通过CET-4。 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完全采取全英文教学,必须有一个过渡期。 在过渡期内,以汉语为主、 英语为辅; 逐步转为汉英并重; 最后,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以及教师英语水平的提高,再转变为英语为主、 汉语为辅。

四、管理机制

高素质的双语教师队伍是双语课实现双语教学目标的人力资源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说,双语教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专业外语水平的高低。目前,在很多高校中,缺乏针对双语教学的业绩核算与激励机制,这打击了一部分有能力的教师采用双语教学的热情。

笔者曾分3次共对近500名学生尝试采用双语授课,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在积累了宝贵经验的同时,深深体会到其中的辛苦。

对于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假如不采用双语授课,那么可以轻松完成授课任务。然而,采用双语授课时,工作量是巨大的。

首先,在教材选择和讲稿撰写上,教师必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目前,双语教材的建设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国外教材内容选编思路和编写形式与国内教材的风格完全不同,国外教材有长处亦有短处,一本原文教材不能拿过来就用。教师需要对公开出版的几乎每一本英文原版教材通读一边,对它们在价格、内容、形式上进行比较,选出最合适目标学生的一本书作为参考教材。这至少需要一学期的时间。为了弥补教材的不足,也是为了使学生了解本学科前沿科研成果,教师必须到图书馆或互联网查阅英文材料,进行整理,对相关知识点用地道并易于理解的原文论述清楚,然后将这些知识点撰写到讲稿中。教师还要预测学生会对哪些语言表达方式陌生,会遇到哪些生词和难句,并作好充足的准备消除学生的理解障碍。

其次,在口语和板书方面,教师要事先进行长期的训练。虽然任课教师基本上能熟练阅读原文教材,但使用英语口授绝非易事。没有经过长时间专门口语训练,就难以保证语音、语调和语言使用的正确性。如果教师英语口授时语音、语调不准、学生听不动,必将大大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了提高语音、语调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流利性,笔者提前一年收集与本课程有关的英语有声资料,坚持朗读、模仿、对比,直到口语表达能力与原声材料一样地道、流利,直到确信自己完全有能力以地道标准的外文讲授课程。另外,要在英文板书方面加强训练,以确保拼写正确、板书书写整洁清晰。

从上述分析可知,采用双语授课时,教师的任务是很繁重的。在教学上过多的投入,必然会影响到教师在科研方面的精力。倘若在业绩考核和职称评定上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将难以调动教师对双语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宁愿采用传统的授课方法,而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上,而不是双语教学上。因此, 高校的教学管理者应有全新的管理思维和行为, 出台资助和考核上倾斜性的激励政策,营造一个让双语教师能够上、愿意上、能上好双语课的激励工作环境,使教师被激励的能量主动、积极和随时处于被释放状态。

参考文献:

篇6

全纳教育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本文主要结合历史教育教学的学科特点,探讨了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全纳教育。

一、全纳教育思想指导历史教学时应遵循的原则

全纳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论,更多的是一种教育态度,一种教育理念。全纳教育思想倡导教育公平,要求教育过程中必须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个体需求。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在思想上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并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实施全纳教育需要遵循以下教育原则。

(一)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前提就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一系列的全纳教育策略,让学生在历史教学中能享受到高品质的教育活动。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了解每个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概况,再根据不同的历史课程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并且在实施这些策略过程中,灵活地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境调整策略。在历史教学中因材施教需要把握好两个方面的要义:第一,真正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学习历史的喜好、学习历史的方法、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等等,再分析每个学生学习历史的特点。第二,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历史的个别差异,以及不同的历史内容制定分层的教学进度,运用多样的教学策略,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实施差异教学。

(二)以学生为主体,民主平等

全纳教育倡导让每一个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一个学生都是自己学习的主人,都是学校生活的主人。全纳的历史课堂要求每个学生都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历史的主人,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习变为我要学习。因此,历史教学活动要围绕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来进行。师生之间人格上是平等的,地位上是平等的,历史教师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促进者,倡导师生平等互动,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民主参与历史课堂。只有在平等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地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三)以集体为基础,团结合作

传统的升学竞争以及精英教育都导致了优胜劣汰,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教育直接导致的是等级差异,然全纳教育提倡合作。所有的合作都是基于各方相互平等的基础上,是以相互促进发展为目的的。由于不同学生的各种需求不同,相互优势互补,这就强调团队集体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依靠团队集体的智慧来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共同提高进步。全纳的历史教育教学强调在班级生活学习的每个学生都是班级中的重要成员,是班集体中的一分子,是一起学习的合作者。解决问题的重要办法就是合作,每个学生的学习或生活或活动遇到困难或是出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它都不仅仅是这个学生的个人问题,它也是班集体的问题,应通过团结合作,一起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既解决了问题,也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相互协作的能力和水平,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意识。

二、全纳教育思想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根据全纳教育的理念,在历史教学中应采用多维的教学策略,极力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多样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一)恰当地分层教学

第一,分层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分层分组。根据学生了解历史基础知识的概况、掌握学习历史的能力水平差异,在班级内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层教学。在进行分层分组时,应考虑男女混编,把性格、性情不同的分配在一起,把历史知识、能力水平相近的分在一组,座位编排时相邻。这样利于小组内的统一讲解、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同时也有利于同学间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第二,分层教学时,根据要求制定教学任务,有效进行教学。历史教师要根据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分层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任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确立合适的教学进度计划。对历史基础、能力薄弱的小组,重点是在抓住基础,指出重点。要求教师在小组内讲授后,大部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反复练习,并强化记忆,小组内相互督促,熟练记忆历史知识,并慢慢培养其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以提升学习历史的能力。如在完成“”的教学任务后,学生首先要识记“”发生的时间、地点、相关历史人物、事件的背景以及经过,掌握“”的历史意义。然针对历史知识和能力比较扎实的学生,教学重点是补充教材以外的知识,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应做到精讲教材,多设计问题,重在引领,注重师生互动,相互质疑,相互辩论,倡导思想碰撞,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思考问题,培养历史情感与时代责任。在设计“”的教学任务时,多让学生搜集与“”相关的材料,如利用网络查询相关的史料,了解相关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等。这样的分层教学,尊重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个性特点,保证每个学生的历史知识能够牢固掌握,能力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快速提升,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进而提高了历史教学质量。

(二)及时的个别教学

分层教学在实质上是一种小范围、小规模的主体教学,并不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因此,作为对分层教学的补充或是完善,对单个个体进行个别教学是必要的。这需要历史教师准确把握住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每个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表现的问题,制定精准的个别教学策略,一对一地单独辅导,及时地进行个别教学。个别教学中不仅要强调适应并注意个性发展,还应注意个别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与设计,以适应并发展学生的差异性和个别性为主导[1]。可见,个别教学的要领就是要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一对一地单独教学。在历史教学中常见的有两种特殊情况:第一种是对学习历史有特别困难,即掌握历史的最基本的知识和能力都有困难,这类学生往往是由于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不高或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应用全纳教育的教学理念深入了解学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恰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风格。如“”教学时,个别学生对的历史意义把握不住,就需要教师一对一地引导,慢慢让其了解过程,剖析历史的意义。第二种是学习历史的能力极强,历史教师教授的知识不能满足其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这也需要历史教师要精确掌握学生学习历史的现状,以便于在个别教学时,有针对性地拓宽相关知识和拓展相关能力。如“”教学时,历史教师应引导其查阅相关历史著作、各类历史评论,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三)有效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能动性、主观性,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每个学生有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2]。每个学生在进行历史学科的自主学习的时候,应从自己学习历史的知识和能力的实际出发,在历史教师的帮助下自觉、独立、主动地参与学习,根据课程标准制定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学习进度与内容,学习历史过程中自主选择任务、自主调控进度、自主反思与总结,不断提高学习历史的效率。尽管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自我意识,但实际在操作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特别重要。需要历史教师根据历史教学内容与任务选择历史素材,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意识,创造一切条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潜能,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历史,培养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历史教师的引导作用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其主导地位十分重要。

(四)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3]。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真实地学习,并要求全程参与,这增加了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参与机会,鼓励学生相互合作,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相互帮助,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类似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从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历史教师需要根据小组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一起共同制定小组学习历史课程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明白学习的目标。这样,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方向明确,激发了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能自己根据学习任务进行合作学习,提高了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学习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给予了学生极大的展示空间,满足了学生的表现需求。如教学“”时,小组内可以组织比赛,看谁把“”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记得又快又好,相互抽背,相互激励;查阅与相关的史料时可以分工,一部分人阅读文献原著,一部分人利用网络查阅相关的资料,还有一部分可以收集相关的影视资料,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一起观看相关的影视、写观后感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历史遗迹,以增强其真实的体验。历史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全纳教育理念充实我们的教育思想,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差异,在承认学生基础与能力方面存在差异的基础上,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运用差异教学,激发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地投入历史学科的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强调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表现自己的优势、特长,进而树立自信,实现自我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小红、华国栋.个别化教学与差异教学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6,(08):41.

篇7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界倡导的新型教学理念和学习模式,它以特定的具体问题为探索对象,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自己主动搜索,处理实际问题和体验知识产生过程,进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方式。核心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在今天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来越大越的冲击和挑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已明显与形势发生了变化。因此,如何在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创新与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我们进行了改革,推进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一、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的指导下有学生一个人或小组单位,通过提出问题,材料收集,信息处理,实验比较,解决问题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用类似与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它的特点是在集体教学下教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情境途径。在中学的体系课程中,学生需要的指导或帮助,中学思想正式课的内容,体现了国家,社会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其特点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前瞻性和社会性,与时代和社会息息相关,与个人成长息息相关。因而中学政治课的组织与教学应该是开发的、发展的,并且使学生融进教学环境,接近社会,贴近生活。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就是主张学生探究社会生活,能迅速而直接地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保证学习内容的更新,时代性得以体现。

二、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和教育本身对思想政治课的轻视和误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

(1)教学目标偏。当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上重视统一要求,忽视个性差异,有统一的模式去塑造所有的要求和过程中被忽略了,同时目标国大,过高偏离学生的发展实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所规定的教育内容,难以内化成为其自身的行为动机和思想政治道德素养。

(2)教学内容脱离社会实际。由于教育目标和当前的社会生活缺乏广泛和密切的联系,教育内容显得陈旧,单薄,不足与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思想政治工作停留在抽象在原则要求上,缺少针对各类不同时期和不同层次学生思想实际的具体要求,仅仅从高远的,单一的道德理想出发,内容空洞抽象,始终停留在理论和抽象的层面。与此同时,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只注重确定知识传授,“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培养的学生是一种“知识”型人才。

(3)教学方法过于简单。长期以来,方法简单,强调单项的灌输与说教,偏重认识,注重说理,忽视践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了教师的“语言独白”和“单项说教”,命令多与说服,则多于宽容,禁止多于疏导,理论多于践行等等。

(4)封闭的学校生活与开放发展的社会生活之间存在矛盾。思想政治课教学往往后于现实社会的发展,不能有效地解决思想中,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和教材都是有国家统一规定的,这种课程体制只有统一性而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绝对服从的封闭环境,较少与社会实践相联系。

造成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原因归结为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及考试制度,照本宣科也只会使学生失去对学习政治学科的兴趣,为让课堂教学焕发活力,走出“难堪”,客观上要求教学要进行改革,适应时代变化发展的要求,其中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推进引入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亲身探索,分析,总结来获得知识,培养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远胜于知识本身,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可以弥补过去封闭性教学模式的缺陷,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已有知识和经验加工及综合运用的机会,以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施程序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程序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相互推进的。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关键在选题。首先依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必须遵循三个原则,即:新奇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综合性原则。新奇性原则事故让学生从新颖,好奇开始,刺激学生积极思维,极具有一定的开方性,如指同意问题不通解答,只同一主题不同联想,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发展自己创造思维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提出独特见解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社会,科技时代的需要。综合性原则是要注意选择能与其他学科相综合的内容,以弥补现有教材先天之不足,达到培养学生具有综合性,完整性,周密性,完全性地看待事物看待世界的能力。

(2)实践体验阶段重点在模式构建。一般可采取几种模式:开拓视野的拓展畅想式。这是指教师的充分了解学生知识背景和已有经验的前提下,选择过去历史的内容,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与伙伴相互交流,对逝去的东西进行理性思考的研究方式。多项考查的研究方式,为完整的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把握事物内在的本质的规律,通过面对社会多视角,多侧面,多角度的分析,去搜寻问题,发现问题,并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亲自考察,经过综合归纳探索解决问题途径的研究方式。主要是通过连续不断的一段较长的时间进行科学实验或科学观察,以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及成果,培养不断探索,锐意进取,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从而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自我,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造就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

(3)表达交流阶段体现“三重”特点,即“重在过程,重在体验,重在参与”。在这一阶段,学生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在与他人、与社会的交往中,“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的能力,通过多方面收集资料,知道除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以外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8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278-01

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关键所在。而在乡村小学中,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有限,所接触的事物较少,教学资源匮乏,限制了学生思维主动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使语文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大程度的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在乡村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拓展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语文教学中质量,为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乡村小学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在我国乡村学校中,语文教学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不能更好的保证语文教学的质量,很大程度的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而在乡村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只会按部就班的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了被动的接受者,限制了学生思维主动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使语文教学成为了学生的负担。而与城市学校相比,乡村小学的教学资源匮乏,且大多是来自教科书上,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致使语文教学的教学内容片面,教学资源单一,不能有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还普遍存在教学资金不足,教学实施还不够完善等现象,从而使学生无法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信息,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语文教学效果低下,使素质教育不能更好的实施。而在乡村小学的语文考试中,其考评方式单一,且更为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的考核,而忽略了语文技能考核的重要性;并过分的重视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使学生了考高分而死记硬背,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致使考试结果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很好的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并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使语文考试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单一的考评方式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执行者,是决定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为了使乡村小学的素质教育能够更好的实施,其首要目的是要改变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明确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使素质教育能够更好的进行。同时还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综合水平等方面,制定出适用性较高的教学目标;并以全面面向学生为主,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并使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应改革语文考评的内容和方法,使语文考评的全面性和合理性,确保其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创造优越的条件。而在进行语文考评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和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进行综合考评,确保其能将灵活运用所学到的语文知识,使语文考评能更好的反映学生的语文水平;并改变以考试分数评定好坏的评价方法,合理的将学生的考试结果和日常学习中的知识积累相结合,确保考评结果的全面性和合理性,从而使考评制度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并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能力作为其教学的重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完善教学设施,丰富课外资源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信息闭塞,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设施简陋,是导致乡村语文教学效果低下,阻碍素质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有关部门应对乡村小学的素质教育实施情况予以重视,并适当的加大对乡村小学教育资金的投入,有效的改善乡村小学的教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购置先进的教学器材,拓宽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丰富乡村小学的教学资源,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生需求,有效的提高乡村小学的教学质量,为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学校领导还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多方筹集教育资金,购买必备的教学资料、教学设备及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并建立专门的校园图书室、班级图书角,丰富学生的课外资源,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长学生的见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自学能力。并对学生较少的相邻村小进行合并,建立寄宿制学校,使离学校较远的学生能有更为充裕的时间进行学习,并能充分的将各村小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丰富教学资源。而教育部门还应开展相对的教育活动对乡村小学进行帮助,如派有经验的城里教师到乡村小学支教、指导,办教学讲座等方式,促进城乡交流,有效的提高乡村小学的教学质量。并定时的对乡村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更新其教学管理,并鼓励其积极的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为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的条件。

语文教学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执行者,是决定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为了使乡村小学的素质教育能够更好的实施,其首要目的是要改变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明确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使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参与意识,为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9

(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University of Toronto,Toronto,Canada)

【 作 者】许美德

【作者简介】许美德(1945-),另译露丝·海霍,女,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香港教育学院荣誉校长,获得香港特区政府银紫荆星章。兼任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名誉院士,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顾问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顾问教授,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等校客座教授,汕头大学名誉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安大略教育研究院 教育理论与政策系,多伦多

【 译 者】查强(1965-),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内容提要】教育大学可视为一种新型大学,能够以崭新的方式同时适应师范教育发展和知识社会的需求。本文首先对大学和师范院校在西方和亚洲社会的发展作一历史回顾。然后,探究这两类院校形成的对照的价值取向,讨论本文的核心问题,即师范教育如何达到与大学比肩的学术水准,同时保有师范院校与知识社会有关的价值观。对三个西方社会和三个亚洲社会的比较的历史分析,展示了摆脱这一困境的不同方式。本文最后勾勒了师范教育截然不同的四种模式,提出教育大学这一模式最为适应香港的现状,可能也最为适应亚洲的文化环境。

【摘 要 题】比较教育研究

【英文摘要】The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might be seen as a new type of university,which may contribute both to teacher education and the needs of the knowledge society in new ways.This paper begins with a historical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and normal colleges in Western and Asian societies.It then explores the contrasting value orientations of these two types of institution,and addresses the core question of how teacher education can attain a level of excellence parallel to that of universities,while maintaining those values of the normal college that are relevant to the knowledge society.A comparative historical analysis of three Western and three Asian societies gives an overview of different ways of resolving this dilemma.The paper then draws out four distinctive models of teacher education.It suggests the model of 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as uniquely suited to the Hong Kong situation,and possibly only culturally viable in an Asian environment.

【关 键 词】师范教育/大学教育/教育大学/香港教育

teacher education/university education/university of education/Hong Kong's education

【 正 文】

师范学校或学院的学术气质和风格与大学明显不同。师范院校极其注重整体的道德养成,以整合的方式对待知识体系的各个基本领域,并且按照一项职业的要求集中发展其职业技能。相比之下,大学则强调知识体系中的理论学科,按照专业把知识体系分隔开来;强调价值中立,这使得现代科学的出现成为可能;强调对自由思想和开放式问题的一种唯理探讨。在法国和英国,大学在整个现代时期都承担着培养中学教师的责任。一直到20世纪60、70年代,大学里诸如物理、化学、历史和经济学科的毕业生不需要经过任何教师职业培训就可以直接进入中学教书。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的风格养成和知识准备因而存在着鲜明的不同。

师范院校与综合大学在价值和取向上的冲突

随着教育在20世纪的发展以及从60年代开始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运动,师范院校很自然地寻求升格为大学。教师要求与其他职业相当的学术和职业准备,如法律和医学,这些职业的培训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已经很悠久了。师范院校向大学的转型在美国、英国和法国采取了不同的形式。从日本和中国大陆、台湾地区的转型方式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以上三种西方传统的影子,也可以看到某些归因于这些国家和地区本身文化传统和教育遗产的特点。

尽管如此,这一转型的核心问题还在于根深蒂固的大学与师范院校之间价值取向的不同。师范院校如何升格为具有大学学术活力和水准的学校,而同时保持它对实际提高学校教育和教学水平的执著?教师职业如何赢得与其他职业同等的地位,而同时坚守其开发所有儿童潜能的使命?表1归纳了师范院校与大学之间的核心冲突,列举了一整套截然不同的价值观。本文所指的六个现代社会(西方的英国、法国和美国;东方的日本、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面临这些价值分离所造成的困境。每一个社会都创立了各具特色的高等院校来培养教师。本文下一部分将勾勒每一社会中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历史转型。

表1 大学与师范院校价值取向对比

大学 师范院校

理论 实践

专业化的知识学科 整合的学习范围

价值中立的学习途径道德指引的学习途径

比较缺少人情味的环境 培育性环境,教学互动强

对一切问题/知识的自由探求行动导向,知识以职业为基础

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政府管理,行业问责

深度理解和长远变化导向职业导向,追求高水准的实践

希望读者对这些比较的历史的反思饶有兴趣。行文至此,也应该透露写作本文的实际意图,就是为了提供一个背景,来反思香港师范教育可能的发展方向,因为香港最近也将其师范教育提升到大学层次。香港既继承西方的教育传统,因为1997年7月前的近百年它作为英国殖民地;香港也拥有中国的教育遗产,因为其人口中大多数是中国人。

从1939年到1993年,香港的大多数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和中学艺术、体育教师在教育学院接受师范教育。这些教育学院提供高中后的专科教育,其价值和导向非常接近师范学院。

篇10

在大学里,常会有部分学生不喜欢自己正在所学的专业,缺乏学习兴趣,因而情绪低落。深入了解不难发现,这种现象不外乎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报考大学志愿时,对各专业情况不了解,因此填报比较盲目;二是被所填报的专业录取,但实际情况与自己当初的想法相去甚远;三是志愿服从调配,所学专业并非自己喜欢的专业,但又不得不读下去,因而感到很无奈;四是受各方面的影响,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发展前途,因而缺乏学习热情; 五是对本专业学习的艰苦性估计不足,遇到困难就丧失了信心。正是因为以上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一部分学生对大学期间的学习,产生了厌烦和抵触情绪,从而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2人际交往问题

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环境,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等都与中学有显著的不同。一方面他们不再得到老师的细致关心和照顾,另一方面,同学都来自四面八方,他们的经济文化背景各异,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也不同,因而交往也相对比较困难。宿舍可以说是大学的基本单位,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家庭的同学,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等等。要使宿舍成员协调相处并不是很容易,如果处理得不好,就容易使气氛紧张,导致心理压力。

有些学生很希望能与别人交往,但由于个性内向,或缺乏一些交往的方法和技巧,他们不敢主动与别人交往,或者在交往中感到很紧张,或担心别人看出自己的紧张,因此在交往的过程中不是很自然、很协调。人际关系紧张或不协调是大学生最常见的心理困扰。

3 学习压力问题

应该说能踏入大学校门的学生都曾是中学时代的佼佼者,每个人都有过一段值得回忆的“光辉岁月”。进入大学后,大部分学生都不甘落后,他们希望在新的环境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在实际的学习中,有的学生发现自己在十几年的学习中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并非完全有用,有的学生发现对于老师列出的参考书目不知从何处入手,有的学生总是担心自己所学的内容是否将来用得上,有的学生很想努力学习却缺乏自控能力,有的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之间不知如何协调。

4 前途问题

进入大学后,学生们由对前途的憧憬转向现实。如果说他们在填报志愿时还比较理想化的话,现在他们都从职业准备的角度思考自己的前途。师哥师姐们的就业形势,社会的人才需求,实际的工作情况,以及自已的主观愿望等,都会引起他们各方面的思考和权衡。在这个过程中也经常会产生各种心理困扰。

二、 心理原因分析

对于以上种种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困扰,就其心理原因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大学生富于理想和幻想,对未来充满憧憬。但是,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他们对学习、工作、生活的条件和环境及人际关系常常提出过高的要求,忽略客观条件的限制,期望一切都是现成的和顺利的。一旦在现实中遇到一些挫折,他们就大失所望。

2 自我意识不健全

一个人在自尊、自信基础上建立健康协调的自我统合,即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是应对生活事件的心理基础。我国一项研究表明,大学生自我的统合程度与心理困扰程度呈负相关,即自我统合程度愈高,心理困惑愈少,反之亦然。笔者在接触的各类案例中,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大部分都与自我意识有关,例如不能客观地认识和了解自己,对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不能准确地自我定位,不能独立地整合各方面信息,对自我的矛盾体验等等。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某些缺陷,当进入大学后需要独立处理各种问题时,这些缺陷就成为适应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障碍,也就必然会导致各种心理困扰。

3 认知偏差

有些学生不能客观地看待和分析问题,他们以非理性的方式思考问题,过分片面化、极端化。例如有的人总是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事物“必定”会发生或“必定”不会发生,在他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必须”和“应该”,如“我必须成功”、“他应该对我好”等等,一旦事与愿违,便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有的人以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处理问题,如果遇到挫折就认为自己“没用”,是 “失败者”,从而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如果别人稍有过失,就认为他很坏,一无是处,从而导致责备他人甚至产生敌意情绪等等。还有的人是以“糟糕透顶”的思路看待事物,他们认为一旦某事情发生,就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无法弥补的,因而导致不良的情绪体验。

4应对策略与能力欠缺

在现在的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对生活事件的应对策略与生活对他们的要求很不相称。当他们遇到某些事情难以处理时,虽然能够对自己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内外原因进行一番分析,甚至引用一些心理学的理论,但是最后说“我知道……可是我该怎么办?” 这种策略和能力方面的限制使他们不能有效地处理各种生活事件,不能积极地面对各种压力,不能很快恢复自己的心身平衡,而是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的应激状态,容易导致心理障碍。

三、 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1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大学生,而不是少数人,教育要渗透到每个学生。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健全人格的形式和个体的积极成长。心理健康教育以预防和发展为宗旨,更强调对正常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护和提高,同时兼顾个别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以及危机事件的干预。

2心理健康课程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应纳入学校的教育计划,设立必修或选修课程,给予相应的考核和学分,这是学校实施正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体现。从1996年至今,我校已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系列课程,如大学生心理卫生、大学生行为指导、应用心理学等。这些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各种心理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培养健全人格,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和改造能力。另外,针对大学新生的环境适应等问题,我们将在个别院系的新生中开设心理卫生方面的必修课,在课程建设方面做进一步尝试。

3心理咨询

篇11

项目化教学强调学生学习自主性,知识组织缺乏系统性和结构性,传统教学法注重分析和抽象教学,项目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为课程的改革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该教学方法的中心是学生,教学内容是教、学、做,培养目标是增强学生的能力。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传统教学模式特点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为理论核心,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传统教学具有组织控制严密,制度规范,便于操作,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按预先的设计进行实施。

以事为中心,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最主要的是完成知识传授。教学的各个环节,每一步骤都为知识传授这一目标服务、都渗透着对教学目标的分步实施,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教学省时、高效,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利于科学知识的系统传授。言传身教,利于对学生的身心教育。对于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治学严谨的教师,能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以及个性品质的完善的特点。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指令一服从”的教学管理模式,强调和注重教师权威性,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未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和经验的存储器,致使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了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教师的迷信思想,对书本和教师不能怀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性思维被束缚、被禁锢,敢于冲破传统的新思想、新观念被扼杀,大胆创新的翅膀由此而被折断。传统教学模式的唯知性使教师在教学中清晰地划分学生的层次,教学集中于针对中间层次的学生,从而忽视了优生与后进生的教学,实际教学的对象范围变得狭窄。其结果是对于优生,教学进度拖沓,而差生则无法得到个别化帮助而收获甚少,被排斥在教学管理之外,不利于整体学生的发展,因而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质量、数量要求。教学目标上的单一性,阻碍了教师与学生的人格精神的相遇,阴碍了学生丰富情感与个性的发展。围绕知识的教学和机械的步骤难以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教师以权威地位而控制的教学也无法使学生敞开心扉,不利于人格的培养。

三、项目教学法的优点

“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其核心追求不再是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云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者,而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因此,具有较为突出的优点。

1、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多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的状况一直困扰着授课教师。项目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实施一个个具体的项目进行学习,学生学习的目的很明确,兴趣浓厚。如果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其感兴趣的项目,便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时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强化了学习的积极性。

2、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项目教学大多要分小组完成,实施项目的过程多为布置任务、小组自学和讨论、项目实施、小组汇报、总结发言。通过小组内及小组间的充分交流、讨论、决策等,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而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恰恰是当前社会化大生产所要求的基本素质。

3、解决了许多教学法的难题。在以往的教学中一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但实际上教师自导自演的状况十分普遍,没有明确目的的教学和学习让教学双方越来越累。这一切都会因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而大为改观。项目教学法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教师只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辅助和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四、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