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5 09:25:0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科室管理能力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五、阶级分析法。这是原理中对阶级社会历史中人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活动进行科学分析的思维方法。其一,阶级社会历史中的具体个人、团体、群体都属于特定的阶级,并因其经济利益表现出其政治立场和社会活动。其二,任何阶级都可以辩证地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认识评价。其三,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创造历史的真正主人,因此在分析任何历史的进步时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作用。其四,历史人物必然代表其阶级利益进行历史活动,并属于当时历史发展的一部分;同时其历史活动带有个人品质因素,在认识评价时还要看到个人对历史的影响。
值得指出,我是根据可操作、易操作性的原则把这些基本原理归纳成五个方面的,既非科学亦非全面;而且还应注意思维本身就是一种综合的心理品质、又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因此,在具体的思维过程中往往和解数学题一样,可以殊途同归,但更多地却表现为必须多法并用、综合思维方能实现科学认知,这一点恰是哲学思维的关键。
历史教学向能力培养的理性化阶段发展,是建国后中学历史教学发展的一大进步,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客观地反映了在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教育对能力的突出要求,适应了现实发展对人才的培养和需求,摆正了基础教育中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使历史教育的目的能全面、完整地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又给历史教学本身注入了活力,给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拓展出一个崭新的空间。
历史学的基本思维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科学思维方法。不管从任何角度对历史学科能力进行分解都无法离开这一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实际上,历史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和要求中对此已有明确的规定。所以,高中历史教学必须让学生明确教育目的的双重性。
一是实现近期效益,即要使学生能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思维引导下,充分理解、认识历史现象,并能运用这一思维方式主动而科学地去分析、评价、判断历史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水平,有效地提高应试技能。二是实现远期效益,即要使这种思维方法能充分开发学生的智能并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对学生在其他各方面的学习和将来工作、生活发生影响,极大地增强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改造学生的思维品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使其受益终身。
一、概述
各职业院校普遍还是采用专断型的课堂管理模式,教师相应地形成了以权力为基础的管理观念,而忽略了对个人课堂管理能力的提高。但教学实践证明,课堂管理能力强的教师,其教育教学的成效更为卓越。可以说,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高低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下面我来谈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二、课堂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为了建立有利于教与学的积极的课堂气氛,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是不容忽视的。管理能力强的教师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地指挥调度;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管理能力差的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自信心不强、情绪低落、教学环节紊乱、缺乏系统性、应变能力差、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等缺点。教师管理课堂教学的能力不仅取决于在课堂上的表现,还与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有关,同时也与专题选择、内容设置、教法运用、语言表达等许多方面密不可分。
三、如何加强课堂管理能力
(一) 切实做好四“备”
1.备目标。
教学目标是每堂课的“纲”。因此教师要提高课堂管理能力,首先必须在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上下功夫。教学目标的制订,一是要注意全面性。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把应该使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都设计到教学目标中去,而不应有所遗漏。二是要注意主次。一堂课可能有几个教学目标,这几个教学目标应有主次轻重之分。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明确哪些是主要目标,哪些是次要目标;哪些是要记忆的,哪些是要理解的;哪些是要掌握的,哪些是要运用的;哪些实验是要演示的,哪些实验是要学生分组的。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做到循序渐进、主次分明,才能更好地管理课堂。
2.备学生。
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平是有高下之分的,因此教学相长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更为突出。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确定可行的教学目标,因人而异,从而在教学中做到好、中、差各类学生各有所得,共同进步。
3.备教法。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我们在进行教法选择的过程中,要遵循这几条原则:一是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二是要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三是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几年来我在计算机教学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目标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都体现了上述教学原则。因地制宜地采用这些教法将大大提高教师对课堂的管理能力。
4.备素材。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因此,在讲课时如果能结合社会上的新闻时事,或者实际工作中的种种案例,学生会更加感兴趣。老师讲课时如果能把这些课外素材运用自如,这堂课就充满生机。如果照本宣科,肯定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二)精心设置开场白
精心设计一堂课的开头语,能尽快让师生双方进入各自的“角色”,较快地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一个成功的“开场白”,能使学生迅速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到课堂上来。开场白要言简意赅,引人入胜,先声夺人,力争扣人心弦。一句话,一开始就要“镇住场”。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激发学生思维,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掌握课堂语言技巧和教学艺术
1.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
上课时,信息主要是依靠语言来传播的,巧妙地运用语言,可以帮助教师始终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从而达到宏观管理课堂的目的。事实表明,在教学中,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显然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也就提高了。
2.情感丰富的讲授知识可以提高课堂管理能力。
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所教的知识。
3.教师授课时的语音,语调要富有感染力。
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授课时的语音和语调,一是要尽量始终保持声音的自然,必要时学会借助麦克风等工具。二是声音还要有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有重音有强调,一成不变的声音既让学生感到听觉疲劳,又让学生难以抓住重点;三是语速要做到“慢而不拖,快而不乱”,需强调的内容要减速,以提醒学生注意;需短暂停顿的地方要短暂停顿,给予学生回味和思考的时间。
(四)及时准确捕捉课堂效果
管理课堂不仅仅表现在对课堂秩序的管理上,而且表现在对教学效果的宏观驾驭上。学生对教师的讲授内容的反馈信号,多是通过他们的身体语言表现出来的。这些身体语言分为两类,一类是积极信号,一类是消极信号。当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很感兴趣时,通常他们表现出的信号有:微笑、点头、目不转睛、嘴巴微张、身子向前倾等。这时的课堂秩序是比较安静的。而当学生对讲课内容不感兴趣时,他们会给教师发出的“信号”则是目光呆滞、窃窃私语、左顾右盼、身体后仰、习惯性地摆弄物品(如眼镜、手表)等。教师要针对这些消极信号,及时分析原因,看看产生上述消极信号的原因究竟是因为学生对正在讲授的内容不感兴趣,还是他们不喜欢正在使用的讲课方式。然后对症下药,适时地进行互动、调整和刺激,以重新吸引学生、激励学生围绕授课内容进行思考。
四、加强实验教学
计算机是一门实验较多的学科,只有通过理论指导实验,实验验证理论,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一)实验演示
通过趣味新奇的实验演示,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例如我在讲授计算机程序设计“选择结构”这一节时,怎样让学生了解这一种结构呢?在讲授之前,我考虑到学生对心理测试很感兴趣,所以在正式授课之前编写了一个心理测试小程序。通过课堂演示,学生对该程序表示了很大的兴趣,都想知道该程序是怎么样编写出来的。这样不仅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佩服之感,觉得教师的水平高。这样无形之中就提高了教师本身对课堂的管理能力。
(二)产生悬念
可以通用实验产生悬念,然后以授课解决悬念,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所讲内容,通过实验制造悬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授网络管理交换机设置的时候,通过对交换机的端口进行设置,使得一些学生的电脑能够访问教师机,而且有一些学生的电脑不能访问教师机,学生一开始觉得很新鲜,有一些较为灵活的学生,当时第一反应是IP地址设置问题,但是换了IP地址后,还是不行。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很快进入听课角色。这样教师有效地管理了课堂,课堂的效率也得到保证。
五、冷静应对意外问题
无论事先计划和设想得多么周全,意外总是难免的。一个有管理课堂经验的教师不但懂得怎样讲好课,而且懂得如何应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学校教师在课堂上常常会遇到的问题有:学生的问题答不上来、时间的失控、场面的失控等。
(一)学生的问题答不上来
课堂上一旦出现这些问题,首要的原则是冷静,然后再考虑具体的对策。如学生对教师讲课反映很热烈,突然有一个学生问了一个问题,教师又不知道如何回答他,如果教师再表现出紧张、慌乱的情绪,或硬着头皮作答、让学生一头雾水,反而容易引起课堂的混乱,学生可能不再信任教师。因此,教师对待这种情况时,不要慌张,要坦诚地告诉学生“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不过我需要一些时间来解答”,强调不耽误课堂时间,准确地告诉学生课后答复他的时间。
(二)时间失控
时间失控是新教师比较容易遇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时间过于充裕而早早结束授课内容,或者教学时间不够而拖堂。避免出现时间失控的最佳办法就是在课程设计时,连同时间一起设计在内,并在整个授课过程中一直严格控制每一项内容的时间。如果时间充裕,在课程内容结束后,可以做一个较详尽的总结,还可以请学生就课程内容谈谈感想。如发生时间已到而内容还未讲完的情况时,则应保持冷静,简略讲讲余下内容的重点,并告知学生,因为时间有限,不能详细解说。
(三)场面失控
场面的失控,主要是指在一些特殊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中,如案例教学的研讨中,出现了并非教师所设计的场面现状,如跑题、争执等,大家的情绪好象失控一样,课堂有点乱哄哄的。对于跑题,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时间紧迫,告诉学生直接进入其他内容的讨论;对于争执,教师应该积极劝解,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供学生参考,然后迅速结束争执。总之,要尽快导入正题。
六、结论
教育学理论认为,课堂管理能力作为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在实践中逐渐积累和提高的。所以,随着学校教学活动的日益丰富和教学手段的日益增多,一方面对学校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给教师们更多的锻炼、积累和提高的机会。我们要抓住机遇,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管理能力,才能真正的促进课堂的有效管理和学生的主动成长。
参考文献:
在实践中我们渐渐明白小学科学课堂观察对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形成学校合作文化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课堂观察有助于学校的合作文化的形成。要开展小学科学课堂观察,就要变原来单兵作战的工作方式为合作行动。通过活动,我们学科组的老师们变得民主,合作,愿意交流,这些变化互相感染着大家,影响着整个科学组,同学科的老师之间,学科组与学科组之间,校领导和老师们之间相互交流经验,使学校变成合作的整体。
二、寻找合理的观察视角,提升课堂有效性
(一)依据课程类型选择观察视角
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他们参与程度,是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关键。我们依据授课内容不同,制定了不同的观察视角。如科学探究类型的课,我们把学生的设计实验方法、数量;学生课上举手的频次;不同水平学生对新授课掌握的程度;小组合作参与度;合作质量、结果等等都作为我们观察的焦点。科学技术类型课程,如种植、养殖方面的内容,我们更关注学生相互间的协作;考察学优生对学困生的帮助的结果;小组完成教学任务的效度。
(二)依据课程主题选择观察角度
每学期开学在制定工作计划中依据各年级的特点,拟定4-6个观察点进行重点观察。如三年级学生低龄,刚刚开始科学探究活动,我们的主题着眼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上。包括思考的习惯、回答问题的习惯、倾听的习惯、实验的习惯等诸多习惯的养成,以此促教,形成定式为今后学习科学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1.与同侪分析成败,提升高效课堂质量
对于执教者,同侪反馈意见,更加有针对性地了解在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优劣,深入、有效地对课中师生的表现进行反思,这不仅提升了教师对教材、教法的思考,更激发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以人为本的理念内化。从观察者的角度说,提高了听评课的要求,听者在听课的同时收集第一手资料,从微观着眼,细化对执教者的各环节的评价。
2.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课,常常会因为问题设计的不准确,学生偏离研讨的范围。作为“平等中的首席”要甄别生成的新目标,去伪存真。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三维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正确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整合各种媒介资源,丰富学生的感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3.以生为本,师生共同培育课堂文化
能否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全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的全部活动中,让思维成为活动的核心。设计问题链,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符合认知规律,明确思维的指向性,使其思维在问题链的带动下保持连续性、流畅性。学生的思维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是关键,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目标。其次,诙谐幽默的语言与教学智慧能创设轻松、民主的研讨氛围,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进发。
三、亲历课堂观察
1.课前会议
它作为课堂观察的程序之一,其目的是楣鄄煺哂氡还鄄煺咧间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让观察者对被观察者的课情有所了解,以便确定观察点。我们在课前会议上会由执教者进行说课,简单说一下教学设计,想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向参与者介绍学生学情分析及就本课课堂观察的着眼点、创新点。
2.课堂观察
进行课堂观察的时候,授课教师在教室里做好上课准备,参与观察的教师提前进入课堂,找到自己需要观察的目标学生。接下来按照预定计划及所选择的记录方式,对教师的评价语言和方式等进行观察,对所需观察的信息进行记录。
3.课后会议
课后会议指在课堂观察结束之后,观察教师和被观察教师针对教师课堂评价运用的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并制定后续行动跟进方案的过程。
四、多元评价促学生信心成长
(一)不同评价的类型
1.语言评价2.肢体动作评价3.表情评价4.多媒体评价5.实物评价
据调查,有90%以上的教师认为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是体育教师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能力,绝大部分体育教师更注重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只有66.79%的教师认为科研能力是21世纪体育教师的必备能力,体育科学研究是提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这种现象说明,当前大多数体育教师科研意识薄弱,他们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即得利益,不愿把精力投入到具有长远效益的体育科研中来。体育科研成了体育教师的一根软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体育教师的个人成才与可持续发展,也严重制约了体育学科的建设及在学校的学科地位。
1.2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相对缺陷
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不仅包括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写作知识、人文、社科知识、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由于知识结构的缺陷,不少体育教师开展科研活动有一定的难度,导致不会或盲目选题,不会分析问题,更不会针对问题去做调查或实验、再撰写成文了。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单元化也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1.3科研队伍学历层次不高,水平较低
高校体育教师在学历层次上较其他学科相差较大,缺乏以博士硕士学历为精英,以研究生、本科生为骨干的高层次研究人员,缺乏具有传、帮、带特色的体育学科创新梯队,缺乏导向性或针对性的科研计划和相应措施,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主攻课题,与相关科研部门及其信息部门联系较少,科研动态和信息沟通阻滞,存在许多低水平的重复研究。
1.4科研动机不纯
从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科研能力调查情况分析得出,“评聘职称”是绝大部教师进行体育科研的首要目的(占70%),“提高学术水平”是体育科研目的的第二选择(占39.70%),“完成学校任务”排在第3位(占35.15%),只有4.85%的教师是因为兴趣而进行的科研活动。,这说明教师已意识到体育科研重要性,意识到进行体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但从目的和动机来看却显得有些急功近利,往往目的达了,压力没有了,科研活动也同时停止了。
1.5投入经费太少
大学体育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校管理者对体育课程建设不够重视,,不仅体育课程工作量系数低,对体育科研的扶持和投入力度与其他研究型学科相比差距较大,这大大打击了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使科研与教学实际相脱节,科研流于形式,缺乏研究深度,缺乏实用性。具体表现为科研仅为满足于鉴定结果和论文的发表,脱离体育教学创新与改革的实践,脱离成果转化和实际应用。由于体育科研经费投入少,体育科技情报网络现代化建设滞后,信息不充分,时效性较差,体育教师获取体育科技信息渠道不通畅,往往造成盲目立项、重复研究或研究成果得不到及时推广等现象,挫伤体育教师的科研热情。
2.实现“科研型”体育教师转变的有效途径
2.1加强科研意识
每一位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体育教师,理应成为有研究头脑的科研型、创造型学者,这是现代教育对体育教师的迫切需求。周登嵩教授曾经说过:“研究与创新首先应该成为每位教师(包括体育教师)的生存方式之一,其前景是在研究中学习,在探索中前进,在创造中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再局限于学历提升和多种培训,更重要的是参与科研活动之中。”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那种“辛苦型”、“经验型”、“技能型”教师已不能适应现代多元化发展需求。于是“学者型教师”、“科研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等,成为师资队伍建设的新目标。为顺应时展潮流,更为实现人才目标的可持续发展,体育教师应树立以科研为先导,以科研为动力,以科研促教学,向科研要质量,向科研要效益,向科研要发展的思想理念,加强自身科研意识,为实现体育教师由“技能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做好心理准备。
2.2重视继续教育
要提高体育教师科研水平,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师应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今后的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在职培训或继续教育,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并树立终身学习意识。除牢固掌握本学科系统知识以外,体育教师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成果和动态,加强现代体育理论知识、写作知识、人文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的补充,不断充实新知识、新理念,掌握新方法,使自身知识结构应呈现多元化态势。学校也应为体育老师的在职培训、外出进修、继续教育提供机会,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培训体系,形成高效的师资培训平台;从一般要求变为鼓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分类管理和系统管理体制。在进行继续教育时,还应重点组织教师学习体育科研理论和体育教改理论课程,使之掌握体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步骤、主要方法及选题技巧等,从而为今后的科研工作积蓄能量。
2.3从体育教学研究起步
体育课堂是体育教师常年耕耘的地方,最熟悉学生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最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最清楚体育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作为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要做教学中的有心人,要以敏锐的眼光、科学的态度、研究者的视角去关注教学实践与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如学生体育行为、心理健康、教学模式等,就一定能找到有研究价值的课题。科研活动应当成为体育教师的一种专业生活方式,自己创造自己的专业生活质量,这才是体育教师在专业工作中自主性和自主能力的最佳表现形式。高校体育教师还应充分利用高校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联合其他学科教师进行学科交叉性研究。同时,进一步加强跨校区、跨国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与其他高校、国内外同行在学术科研等诸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高校体育学术科研工作向更广更深层次的发展。
2.4加大学校体育科研管理力度,增加体育科研经费
各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应积极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及时转变管理观念,切实解决体育教师待遇问题,合理折算体育教师工作量,让体育教师能享受和其他学科教师同等的工作酬金;尽快建立有效的体育教学科研评估体系,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严格教师评聘制度,实行全员竞聘,择优上岗,以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保障其持续性。同时积极督促体育科研团队的组建,充分发挥现有骨干力量,组成具有传、帮、带特色的科研梯队,帮助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尽快进入角色,完成向学者型的过渡。此外,学校在人才引进、师资培训、科研立项、科研经费上也要适当向体育学科倾斜,扶持和帮助体育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及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从而实现学校整体科研水平和学科建设的全面提高。
第一阶段:观察实验要有序,观察目的要明确
观察实验是科学实验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坚持观察的有序性,既可以使学生获得详尽准确的实验事实,为分析实验提供全面确切的依据,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要使学生能有序地观察好科学实验,首先,要强调学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做到心中有数,即了解实验仪器、实验步骤、每种仪器、药品与实验目的内在联系。其次要明确各类实验的观察内容和观察方法。科学实验中要观察的内容不外四种:实验装置、试剂、操作和反应现象。
观察实验装置:可遵循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从外部到内部的原则。从整体到部分就是对实验装置先有整体轮廊的了解,这套装置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从部分到整体就是这几部分是由哪些仪器组成,又是怎样连接在一起的;从外部到内部就是了解每件仪器的外观形状和内部构造。
观察试剂:观察试剂指用感官感知所用的药品,即感知试剂的色、嗅、味、态、溶解性、挥发性、密度、硬度、熔沸点等,其中主要是观察试剂的色、嗅、态。
观察实验操作:实验操作包括实验仪器连接顺序、气密性检查、试剂添加的先后顺序和数量、操作步骤。其中试剂添加的先后和数量及操作步骤最为重要,是实验成败和安全的关键。
观察实验现象:观察实验现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实验开始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明确实验目的,弄清“看什么”而后再观察。
第二阶段:观察计划要周密
在确定观察目的后,就有了一定的观察任务,这样能预见被观察现象的各个方面,避免偶然性和自发性。无论观察过程是短暂还是长久的,在计划中都应有目的、有步骤、有重点、有中心,才不至挂一漏万,顾此失彼。尤其是有些实验现象稍纵即逝,若无计划,就会失去观察机会。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既全面、又分清主次地进行观察。这就是说既要重点观察主要现象,又不遗漏次要现象,还要迅速发现不易发现或者容易消失的现象。例如,亚铁盐溶液和碱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氢氧化亚铁沉淀,但白色氢氧化亚铁会很快被氧气氧化变成浅绿、绿色以至棕色,观察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迅速捕捉一瞬即逝的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现象。
第三阶段:结合具体实验进行观察能力的训练
那么,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充分描述事实呢?以《热》单元中《给冷水加热》一课为例,(注:六年制小学科学课本,六年级下册第28页至32页内容。)谈谈我的做法:
一、认真观察试验的物体和现象,引导学生充分描述他们感知到的事实。
教师实验:把小茶壶里灌满水放到电磁炉上加热的过程中,会有水从茶壶嘴溢出来。(注:此实验为课本28页实验1的准备实验。)
引导学生来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及想法:
师:我们家里来了客人,现在我正在烧水为客人沏茶。你们看到了那些现象?
生:水在加热中慢慢沸腾……
生:水在加热中有水从茶壶嘴溢出来……
生:水在加热中有响声……
……
这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鼓励他们的表达,引导他们表达时语言的逻辑性,不宜过早、过快地引导或出示本课时的实验结论。让学生充分发言,并对学生发言中的“沸腾”、“ 溢出来”、“ 响声”等现象表示肯定。等学生发言热情稍冷却,便开始继续进行实验。
教师实验1:拿出一只量杯,量出定量的冷水,倒入一只能够密封的小塑料袋里。把它浸没在热水槽里?小塑料袋里的水会热起来吗?你还发现了什么现象?
教师实验2:用同一只量杯,量出等量的热水,倒入一只能够密封的小塑料袋里。把它浸没在冷水槽里?小塑料袋是沉还是浮的?你还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呢?
再一次引导学生来对比观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及想法:
生:冷水袋放进热水槽就会下沉。
生:由于热传递,冷水袋温度会上升。
生:热水袋放进冷水槽就会悬浮。
生:由于热传递,热水袋温度下降。
生:冷袋内水温升高到跟槽内水温一样时,密度是相等的,水袋应该悬浮。
生:……
这时,学生的发言已经慢慢触及到了热胀冷缩的理论,似乎不直接总结出结论来就无话可说了。但是还不能够操之过急更进一步深入到热胀冷缩的结论,而是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反复研究,思考引发这些实验现象发生的内部原因。这时我及时的进行了下一个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位对比实验现象和实验对象的一些细微感觉变化页描述出来。这种描述会促使全体学生观察更加仔细,描述更加细致,特别是观察到研究对象的运动变化。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水在变热过程中的变化,也是对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是对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的培养。
二 、分析事实,归纳总结
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收集事实,通过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地思考和分析发现和认识规律。现象是现象,结论是结论,现象不等于结论和规律,从事实到结论之间存在一条壕沟,要想跨越壕沟,必须架设一条通往对岸的桥。这就是整理、分析实验所获得的事实材料,当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取到足够的感性认识后,我注重启发学生通过让他们自己进行讨论,通过分析、综合的思维加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通过实验产生的想法。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当学生对科学问题进行探讨时,不论他们的发言是否正确,教师都不要急于表态,而是要认真倾听。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辨别是非,形成共识,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初步形成科学概念。我引导学生更进一步探讨交流,充分描述他们感知到的事实的原因。情况如下:
师:是什么原因促使我们观察到的现象不同呢?
生:水在变热的过程中,如果重量发生了变化,它的浮沉也可能发生变化。
生:水在变热的过程中,如果体积大小发生了变化,它的浮沉也可能发生变化。
生:……
师:那么热水在冷水中上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我们先来研究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
引导学生做课本29页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实验。
师:谁来简介说说实验情况?
生:水在加热前我们用天平称量出是X克,水在加热后我们再用天平称量还是X克。这一结果表明,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没有发生变化。
师:那么我们再来来研究水在变热的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
引导学生做课本29页水在变热的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实验。
师:谁来简介说说实验情况?
生:水在加热前试管上蒙的气球皮是平的,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气球皮鼓了起来。
生:试管中空气受热膨胀了。
生:水在加热前试管上的刻度为多少,水在加热后试管中的水面上升了。
生:试管中的水受热膨胀了。
生:……
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回到对热水小塑料袋在冷水槽中上浮的原因的研究探讨:
生:热水小塑料袋在冷水槽中上浮的原因是体积膨胀了。
生:水加热过程中水的密度变小了。
生:体积膨胀,密度变小是热水小塑料袋在冷水槽中上浮的原因
众所周知,在诸多学科中,教者往往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多年来,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生活,不断探索。
首先是激发兴趣,引导观察。引导学生去观察事物,兴趣是关键。我充分利用农村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以春夏秋游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神秘色彩和乐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发现了大自然和生活中蕴藏着更多的科学奥秘,并能大胆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总结事物的特征。在《植物的身体》教学中,让学生拿出自己采集的植物标本和自建的资料卡,通过比较对照来发现植物身体六种器官的一般特征,同学们积极踊跃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其次是确立目标,顺利观察。教者在课堂上,如果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观察,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才能使观察顺利进行,并收到预期效果。教者要充分均衡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知能力差异。年龄不同,年级不同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信息化的年代,学生知识的储备量,是教师难以预测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而且更需要切实深入学生,设法去了解他们的多种能力。有的放矢,在课堂上才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得心应手。然后,抓住学生的心理,调动起积极性。把课本的相关课程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捕捉去思考,在课堂上去展示,时刻抓住其闪光点,进行评价,使学生觉得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
第三是指导方法,学会观察。事物的特征是多方面,如果不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事物的特征就难以揭示出来。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我在科学课上主要指导学生两种观察方法:
1、有序观察法。运用这种观察方法,学生能够按着空间和时间的顺序,抓住主次,突出重点。这样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大自然的事物千差万别,教给学生根据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确立恰当的观察顺序。教师要时刻本着自己的教学实际,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低年级学生他们认识水平较低,思维能力也不强,教师有必要把观察的顺序予以点拨,让学生有法可依,有据可查。而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就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确立自己的观察顺序,建立自己的空间感和时间感,达到观察的目的,从而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
2、观察总结法。观察总结法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不但能提高观察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比如在认识地球仪上的主要标识:经线、纬线、赤道等概念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地球仪及其标识。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特点,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经线,纬线等标识这一概念,使学生对这些标识的认识在观察总结中牢牢把握住。这和死记硬背比起来真是事半功倍。不断观察,记录,总结也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具体体现。我们切实要予以重视。
二、鼓励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在具备观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势在必行。心理学家认为,创新能力的有无和大小主要有三种因素的影响。即: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方法策略。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所谓创新思维,就是有那些能促使人们产生新奇,独特想法的思维方式,这也是诸多创新活动所必需的。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内部动力和前提条件。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培养其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做:一是用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胆猜测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充分发挥民主,给学生创造一个开展创新思维活动的教学空间。三是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创新火花。由于学生年龄尚小,受知识和能力限制,思维还没有那么定势,往往想出的问题有些怪异,甚至出人预料,这也正是他们创新意识的体现。为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容不得有半点疏忽,要切实抓住这创新火花,并让它绽放异彩。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我主要从几个活动入手。一是研究讨论活动。通过观察、讨论、实验,趁热打铁,组织学生进行研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学生发表的意见,由师生进行评价,形成一种相互竞争的局面。若要有创新就一定开动脑筋,运用创新思维,去发现新的科学知识。二是巧设实验活动。在科学教学中,深入指导学生精心设计一些实验来证明某种假设,鼓励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放开手脚,大胆操作。看谁设计得最合理,最新颖,最科学。使学生充分运用创新思维去寻求新的方案,更能表达出其创造性。比如教学《热胀冷缩》时,有一个同学在被踩瘪的乒乓球受热鼓起来现象的启示下,设计出了用矿泉水瓶捏瘪并将盖拧紧,在将这个小瓶放入热水中,小瓶又鼓起来。然后,再把小瓶放入冷水中,小瓶又瘪了。这个实验足以看出学生创新思维的硕果。三是发明制作活动。科学课本中,涉及制作的内容很多,教师应把制作和创新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学生敢于有超常规的做法,敢于别处心裁,把新颖,独特作为追求的目标。这样,学生就能运用创新思维,制作出具有创造性的作品。
3、教给学生创新方法。
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必须结合教学实际,教给学生必要的创新思维方法。例如直觉思维,逆向思维等方法。
直觉思维是一种不经过严密的逻辑思维分析,在没有明显意识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某种新念头或做出某种判断的思维方式。直觉的判断,切不能强迫学生很快的周密的阐述理由,更不能因其离奇而横加指责。要循序渐进,不能抑制学生知觉思维的发展。凭直觉判断通过观察实验判断正确与否。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3-0187-03
1前言
如何让房地产造价管理更加直观,实现可视化管理,如何让决策层更方便管理造价,造价管理人员该如何做,造价工程师该如何做?这些问题常困扰房地产业决策层及管理人员,而这些正是笔者要在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本文阐述的可视化管理主要是关于成本预测及进度款(现金流)管理。
房地产造价管理及造价工程师职能管理等方面已有许多文章进行过讨论,但大多数文章都没有关于具体操作的描述,本文内容更侧重对房地产造价可视化管理及工程师职能管理做一个系统的可操作性论述。
2房地产造价管理及造价工程师的现状
纳帕地产是一家主要从事精装别墅项目开发的房地产公司,项目涉及北京、昆山、武汉等地。现以纳帕地产昆山项目为例简要描述一下房地产造价工程师的现状:纳帕地产昆山项目设一合同预算部,经理一名、副经理一名,下设土建造价员3名,安装造价员2名。造价管理的主要内容为工程的成本预测、招标、合同、进度款支付、材料认价、签证核实、工程结算等。造价工程师的职能主要为编制工程概算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细化,对施工单位提出的近期使用材料配合物资部进行询价及编制价格确认单、按工程部签认的月形象进度编制工程进度预算书提供月进度款支付依据,对施工现场发生的变更进行签认,编制工程结算书。
3存在的问题
经过半年多的参与,由于进度款的支付、材料认价、工程签证贯穿了整个工程。这三方面历时长,涉及人员广,工作复杂繁琐不易管理,所以,本文从这三方面进行叙述,分析常见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进而实现房地产造价可视化管理及造价工程师职能管理。
3.1进度款,计算繁琐,疲于应付,无暇其他
月进度款公司流程为:施工单位提出形象月进度表,工程部按照实际发生的内容审核,然后交与相关人员进行相关预算书的编制,完成月进度款审批表。但由于施工方的完成节点不是完整的段,预算人员无法利用以前编制的预算书,只能重新进行工程量计算,房地产涉及的施工单位很多,施工内容也非常多,这部分工作占用了预算员的大量工作时间与精力。另外,由于每月发生的工作量,财务部也不能事先有个预判,对资金的准备不能做到合理到位,不利于公司总部对现金流进行合理分配。
3.2 签证,归档简单,总量失控,无法预判
一般来讲,房地产项目的变更签证会比较多,原因多种多样。设计图纸不完善、市场的变更、客户群意见的反馈、现场施工情况的改变等等,其流程一般为施工单位提出签证表单,工程部与预算部现场认可,各部门签字归档,结算时计算汇总。这样的流程往往会造成施工现场不合理签证非常多,公司高层只有在结算时才知道签证到底花去了多少钱,常会出现严重超预算的情况,总部更无法对工程造价有个提前的预判,往往也就无法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的控制了。
3.3 材料认价,重复认价,工作繁杂,效果甚微
材料认价流程一般为施工单位提出材料认价单,工程部确认品牌规格型号、物资部进行市场询价,预算部确认价格,相关部门审核签认。看上去很完善的流程为什么有麻烦?房地产项目一般有多家施工单位在现场进行相似项目施工,为尽可能少地承担了价格波动风险,施工单位并不是将合同中所有可能用到的材料价格一次性进行认价,而是随着施工过程逐步提出。当进行到该项工序,才对将要发生的材料提出材料认价单。而每家施工单位进场的时间不同,使用材料的时间也不同,市场价格又不断变化,所以每家提出材料单的单价不同,认价也不同。这对物资部的询价,预算部的核价都带来了大量重复劳动。2008年钢材等材料价格变动很大,房地产商更多地承担了价格波动的风险。
4解决方法浅探
造价管理的最根本目的是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所以造价管理人员应将最主要精力放在成本预测、成本控制上而不应在一些细枝末节上下功夫。
4.1 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应包括项目成本测算及现金流预测,重点在现金流预测,所以不应简单地按图纸算出工程预算就算是成本预测了,那样的预测只能给决策人员提供一个项目投资比采用指标概算更准确的决策支持,不能让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有实际指导意义。现金流预测结果准确与否,决定企业决策层能否制定出更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
可如何做出准确的现金流计划?我个人认为还得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做好施工图预算,即项目成本测算,翔实的预测成本数据能对现金流计划提供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是制度的变革,当然还需要各部门配合。制度变革体现在进度款支付方式的改变,传统的进度款支付方式一般是如上文所描述的按月形象进度进行支付,现要改成按工程节点进行进度款支付。按节点支付工程款,我们要求预算人员的成本测算按节点进行计算,只要施工单位完成到该节点,由工程部验收签认后,真接按节点的工程预算额约定比例支付,工程完工后再结算。
这样做及设置节点有几个好处,既不必担心施工单位故意拖延工程进度,他只有完成节点才能拿到工程款,他比我们更关心进度;同时造价工程师也不必再做这些繁琐而无意义的劳动,可以节省更多精力做造价管理工作;而对公司管理层而言,对工程款支付也会心中有数。设定节点原则,一是时间要求:原则是不能太长,施工单位太久拿不到工程款,会影响实施效果;也不能太短,这样工程款支付过于频繁,对房地产公司也不利,一般应设置成接近于月进度款支付时间点,这样开发商及施工方都能接受;二是内容要求:节点设置要求应清晰明了,便于确认。节点犹如里程碑,如采用基础结构完工,结构封顶等等,无论是谁,都能很直观地知道进度款将要支付的大致时间及进度款数量,很方便领导层进行现金流分配。
在设置好工程节点,并按节点完善施工图预算,改变进度款的支付方式这些工作做好后,还不能开形成可视化的图表。对管理层而言也不能对现金流进行很好的预测,因为不知道每个节点大概什么时候完成,以及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工程完成节点,这需要配合。主要是要求工程部提供按节点制作的时标网络计划图,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与预算部做的节点施工图预算衔接上。只有将资金支付计划置于时标网络图上,决策层一目了然就能看到现金流的使用情况,这样才能算是可视化的造价管理。
4.2成本控制
这里讲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关于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因为这一部分的持续时间比较长,管理也比较复杂,管理不善对工程的影响也很大,如何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控制?还应从两方面进行描述:一方面是讲对变更签证的管理,一方面是对材料认价的管理。
在上文中提到在纳帕地产预算部没能很完善地处理好这些问题,显得有些被动。谈到对变更签证的管理,好多公司的预算部门都是对现场发生的情况只是做一个记录,因为变更不变更,需不需要签证都是工程部的事情,好像与预算部没太大关系,只要确认其确实存在并将发生的金额在竣工结算时汇总到结算书中就行了。预算部如想最终控制好施工成本,必须做好变更签证这一块。因此,当每份签证单发生后,由相关预算员做好签证金额计算并对同一项目进行累计。如累计额超过一数额,则预算部上报公司管理层,由管理层招集工程部,设计部、预算部等相关部门进行讨论。看是否是设计上出了问题,是否要重新设计,还是工程部管理上出了问题,或是现场情况特殊。通过更改设计或改善现场管理使得签证费用可控,而不是让签证管理流于形式。
另一部分是关于材料认价的管理,事前控制要比事中及事后控制容易得多,所以对材料认价的管理应放到招投标环节中去。如何在招投标环节对合同中所涉及的主要材料进行管理,涉及到多部门配合及合同文本的重新设计,如它要求设计部门在图纸出来后同时列出工程主要材料规格、型号等技术要求,工程部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品牌,并将之附入招标文件中让施工单位在同一技术要求及品牌下对各材料分别认价。同时,材料部进行询价,其结果用于与最终中标单位各种主要材料价格签认,这样主动权在业主方,如在施工过程中认价,价格如对施工单位不太有利他就会拖延或不签认,这样会造成认价难度有时还会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主动权在施工单位。
5造价工程师职能管理
从造价管理的角度来看,造价工程师最重要职能是配合管理人员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还是从进度款、材料认价、工程变更签证三方面进行描述。
5.1进度款
进度款支付如要达到造价控制的目的,这就要造价人员能按与工程部协调的各个施工节点并做好节点概算,不必要求精确。因在施工前的时间会很短,既要确定施工节点,又要将各结点的工程造价计算出来,工作量不小。为给造价人员合理的时间分配,不必将整个工程的施工节点预算造价计算出来。此间,工作重点是在节点的合理设定,并完成时标网络图,匹配好节点概算后,决策人员对现金流就有了感性的认识。随着招投标进行,在每项目合同签定后,造价人员只须根据中标单位投标文件中确认的进度计划重新规划节点时间点,并将合同中商定的每个节点的合同金额标注在时标网络图上,替换掉以前的节点概算内容,这样工程款的实际支付就显得更加明晰。如果施工单位的进度提前或推后,这时要求工程部在施工单位每完成一节点时就调整一次时标网络计划,使得后续的节点进度相对准确,决策层就能一目了然下一期的现金流计划。造价人员结合合同,按工程部节点核定单,直接填写进度款报审表就完成进度款审核的内容了,简单、易操作。
5.2签证
为保证与签证管理步调一致,这就要求造价人员做好基础工作,不单单是现场确认签字就完事了。要求每一份变更签证下来后,即刻完成工程变理费用单,对同一工程项目进行累计,达到一限额时(由造价管理人员定,如假定为5 000元),做好分析表,上报上层管理人员。由管理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召开各相关部门碰头会,决定修改设计或重新组织现场管理等。
5.3材料认价
如要达到上文中描述的材料管理要求的话,造价人员要多做部门间联系纽带作用。材料认价的工作涉及多部门,如公司管理层将材料核价权交给造价部门,由造价人员敦促设计部门在图纸出来时,相应提出工程所需主要材料的技术要求,规格型号,由工程部根据现场及公司相关要求提出材料的品质要求、品牌并放入到招标文件中,同时由物资部进行市场询价。造价人员要在这三部门间多穿插沟通,取得物资部门询价资料后,交由招投标负责人与投标单位进行主要材料价格谈判核定。
1.信息课堂纪律松散
信息技术课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门课程,点击鼠标,操作键盘,就能有许多收获与体验。但是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认为信息课就是一门放松玩耍的课程,越是高年级的学生这种想法更普遍。
2.用电脑玩游戏、上网聊天等
信息技术课的内容有一部分是网络基础,在网络开放的状态时,学生更热衷于上网聊天、打游戏,不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或者在课间时,学生也会玩电脑中自带的扫雷、蜘蛛纸牌等游戏,完全不顾学习任务。
3.对学习任务积极性不高,不够重视
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没有所谓严格意义上的考核。每个班每周只有一节信息课,如果遇到考试、运动会、春游时,还要被占用。所以学生从心理上没有重视信息技术课,以娱乐放松的心态来网络教室。
4.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水平有差异
虽然现在几乎每个家庭的都有不止一台的电脑,学生很早就接触计算机,但是在操作技能水平上仍有差异。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这些学生就会无所事事。而有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连最基本的操作都很浪费时间,跟不上学习的节奏。
二、信息技术课堂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科方面
信息技术课的上课地点不是传统的教室,而是在机房,学生面对的不仅是教师,而是可操作的电脑。机房的座位方式与传统班级也大有不同,干扰因素的存在带来的纪律问题也就会增多。
2.学生方面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抽象思维能力低,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有差异。学生智力发展有快慢,理解能力有强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很容易成为信息课堂中的“捣乱分子”。
3.教师方面
教师是课堂管理的主导因素。教师的教育理念、管理方式、教学方法等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例如,有的教师不重视课堂纪律,放纵学生;有的教师不能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优化课堂管理方式的策略
教师作为课堂的管理者,首先要转变课堂管理理念,不仅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与本领,培养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以提升自主探究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动感课堂中收获更多的精彩。
1.巧用情境,点燃学习热情
教师要创设“使学生情绪高涨的环境”,使自己所上的课“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所以情境的创设在教学心理上是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因素,能更好地点燃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与激情。例如,在五年级LOGO编程语言教学时,我收集了生活中几何图形,将之与LOGO图形相对应,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引发联系和想象。这样使得原本单调的语言命令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调动感官刺激,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
2.任务引领,激活创新思维
学生的思维能力总是从学习任务或问题中开始孕育发展的。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常有思考的问题出现,常有挑战性的任务伴随,就会深入地激发学生思索探求的欲望,激活想象空间与创新思维。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设置合理的教学任务,从而才能有效避免课堂中学生无所事事、“看热闹”的现象。
如我在执教LOGO《画组合图形》这一课时,在拓展创新环节,我提出不同层次的任务要求:基本任务―完成城堡的绘画;挑战任务―发挥想象力,在现有图形的基础上再加入装饰的图形、改变颜色等。通过分层性的教学任务设计,尊重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授之以渔,锻炼自主能力
教育先贤老子提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古训,道出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我们的课堂管理,只有“授之以渔”地教给学生找到开启课堂的“钥匙”,才能开启学习中的智慧,引导和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开学初第一节信息课是课堂常规训练课,我会指导学生如何使用信息技术课本,从目录、课题、导学牌、小标题、提示框、讨论坊、实践园等几个板块进行学习。同时提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咨询老师、同学、课本、网络等几种途径自主解决。学习方法的指导并不是能在一节课中完成,要渗透到每一节信息课中。
4.多样评价,聚焦全面发展
科学、合理、多元性的评价有利于激励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不仅仅要注重计算机的操作实践,还要增加评价的形式。除了期末的综合性作品,还可以将平时的课堂表现和作品完成情况作为考核依据。
近年来,我国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相继成立,把各院系的实验教学与设备集中起来,为各院系的实验教学和科研创造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在实验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我国经济管理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已达29个。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改变了以往各学院分设实验室,教学软件重复购置和实验设备使用效率不高的弊端;通过整合完善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优化了实验教学环境,建设了协作学习实验教学平台并开放实验室。
但是,由于受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实验教学及其研究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总体来看,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方面还普遍存在如下比较突出问题。一是实验师资问题:实验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严重缺乏;二是实验条件问题:实验室规模偏小、功能单一、设施落后,实践基地流于形式,难以发挥作用;三是实验内容与方法问题:实验性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手段落后,社会实践缺乏严格的规划和指导;四是实验性教学管理问题:管理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评价不科学等。在此背景下,探索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管理学科应该培养大学生什么样的能力
近几年来,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如何对大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许多教师、专家、教育行政者都有各自的看法,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能力培养的做法。高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为就业、创业做充足的准备,同时也是加强索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关键途径,更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和信念。基于上述认识,本文认为管理专业学生应该注重品质能力、软技能、硬技能三方面能力的培养。
1.品质能力
品质能力指人的行为和作风所显示的思想、品性、认识等实质。从社会企业要求的角度分析,主要包括:敬业精神、诚信、职业素养与伦理、社会责任等方面。
2.软技能
软技能其实是“情商”(EQ: Emotional Quotient)的社会学术语,它由一系列反应个人特质的要素组成,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软技能包括:语言、文化、管理协作和沟通;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
3.硬技能
硬技能是指实践能力,既指专业学习中必须具备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又指实际解决问题、社会实践的能力。前者是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也是在专业领域内继续深造、继续发展的必然前提;后者则是学期与假期、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专业内与专业外相结合的过程,是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同时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全面发展的活动过程。实践能力是当前大学生的能力短板,管理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注重行业领域背景、实践项目的训练等。
三、实验教学中价值链理论的借鉴
1.价值链理论概述
价值链概念是Michael E.Porter于1985年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较偏重于以单个企业的观点来分析企业的价值活动、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可能的连接,以及企业从中获得的竞争优势。价值链涵括企业内部价值链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价值链(上下游的供应商、分销商、客户等)。
后来Peter Hines重新定义价值链为“集成物料价值的运输线”,这是另一种有关价值链的定义。Hines所定义的价值链把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作为生产过程的终点,把利润作为满足这一目标的副产品。Hines把原材料和顾客纳入他的价值链,这意味着任何产品价值链的每一个成员在不同的阶段包含不同的公司,这不同于波特的分析。
随着因特网的出现,价值链理论被再次时代化。电子商业使得价值链的边界变得模糊,竞争也可能来自价值链之外。除了在价值链中获取利益外,公司也可能通过因特网建立新的产品与服务流,因特网不只是一个直接连接顾客或价值链参与者的渠道,也是一个改革的平台。为此,一些学者又进行了一些新型价值链的探讨,提出构建企业价值网。新价值链不是由增加价值的成员构成的链条,而是虚拟企业构成的网络,它经常改变形状、扩大、收缩、增加、减少、变换和变形。价值网是那些可用价值网络模型描述的企业缩写。依赖于媒体技术,价值网把相互独立的客户,或是时空中的顾客相互联系起来,企业本身不是网络,而是提供网络服务,如电话公司、零售银行、保险公司和邮政服务公司都属这种网络中的成员。
2.价值链理论与培养大学生能力的结合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与大学生称号相适应的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近年来高校教育中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认为,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单从实验教学的角度,应结合管理学科的特点来培养能力。
管理学科主要是对社会现象的研究,表述社会发展规律,是关于人的科学或者关于人际关系的学科。它的典型特征是应用性、边缘性、综合性,学科涉及面广,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往往针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某一个环节,教学设置的课程独立性很强。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的认识企业经营实际情况,从价值链的角度进行仿真实验教学是一个创新性的探索。具体思路是:构建以生产制造业务为驱动,以现代服务业为环境的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供应链竞合,生产业务链、流通业务链、资本运作业务链相互交织,高度整合的网络状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运作内容体系。
参考文献:
[1]郭嘉仪.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管理机制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8).
[2]陈军,劳本信.经济与管理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团队建设中的难点与对策[J].高教论坛,2011,(8).